关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对策建议[精选]

时间:2019-05-14 17:16: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对策建议[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对策建议[精选]》。

第一篇:关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对策建议[精选]

关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对策建议:

为了东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进一步有效的开展,使我校大学生科研活动走上一个新的台阶,特提出以下对策:

1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纳入培养大学生的教学计划

我校是一所工科为主的国家重点本科院校,对大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应有较高要求,所以在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不但要为大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开设相关的课程,而且还应规定在校大学生必须修够有一定的科技学分才能毕业,把大学生的科技实践纳入教学计划,这样既解决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仅仅是第二课堂的问题,也解决了大学生科研活动的参与率问题,同时还为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奠定了基础。

2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社团和兴趣小组,并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和管理

以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必将对学生的创造教育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为了各社团和兴趣小组更好地开展科研学术活动,不但要制定一定的相关制度,而且还要为各社团和兴趣小组都配备一定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避免他们为了搞活动而搞活动,从而真正发挥各社团和兴趣小组的作用。

折,养成良好的成才心理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与个性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大小往往要取决于其个性发展程度。为营造更加深厚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氛围,深入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必须注重实施个性化教育,营造个性化学习环境,树立“以学生为本”思想观念,根据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发现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特长,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更好地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学生参加科技实践活动既有热情,又带有自发性、局限性和一定的盲目性,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一定的失误和心理彷徨。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广大学生的人格品质得到完善和发展,个体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也为回到课堂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要营造学生科技氛围,提高师生参与率,加强制度创新,提高组织管理水平是关键。为此,主抓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工作的团委、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化建设,以健全的规章制度增强组织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而在学生科研的组织管理工作方面,重点是抓“四个环节”,即立项申报、过程指导、结题评审、成果展示。目前,我院还未完全建立起内容涉及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管理、活动阵地管理、学生科技项目管理、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激励措施等等一系列有关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规章制度。

科技创新活动要多出创新性成果,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是根本。

1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骨干队伍建设 ○

加强科技氛围营造,培养科技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科技意识;加强学生选拔和培训,培养学生从事科研的基本能力和基础素质;组织学生参加项目研究实践,提高学生科研动手能力和解决分析问题能力;开展科技交流,学习和丰富科技创新活动经验;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评奖评优,以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尊重科学、发展科学”的观念,有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

要有效提高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层次和质量,必须重要发挥指导教师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通过制定指导教师工作职责,落实指导工作量,成立导师团,开展评奖评优等途径提高教师参与科技宣传、科技讲座、科研指导等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导师会,在指导教师中大力开展“教书育人”思想教育工作,加深其对高校培养 “双创” ——创新与创业型人才重要性认识,增强其在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进行项目评审中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在大学生科研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3组织管理队伍建设 ○

一项科技创新性活动的成功与否,组织管理队伍建设是决定性因素。必须注重加强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目前在我院,直接负责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主要是院团委和各系分团委书记和其他学生工作干部,为此,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干部培训、讲座、参观考察与学习交流等多种方式,帮助他们了解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规律、方法、途径和发展现状、运作机制、管理模式、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等,以有效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和业务管理水平。此外,还要通过加强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校园网平台,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宣传、项目成果申报、评审结果公布等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早日实现计算机网络化操作和信息化管理。

随着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经常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为其多渠道搭建创新服务平台显得更加重要。对当前国内各高校普遍开展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创业计划大赛、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各项竞赛,一方面要配套建设相应的创新实验基地或实验室;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与实验室资源,实行公共与专业实验室开放制度;此外,还可通过与公司或企业合作,参与企业项目,并借助其先进完备的生产实验设备开展实习、实训或实验研究等。通过以上各种方式,搭建多元化科技创新活动平台,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进行科技创新实验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随着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学生显著增加,科技经费问题往往是许多高校共同面临的问题。为此,要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除学校拨付给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主抓部门团委等部门的科技创新活动专项资金外,还要积极争取教务处、科研处和学生处等部门的支持,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通力合作的良好局面,此外,还可通过广泛寻求企业合作,争取社会赞助等方式增加投入经费总量,确保科技创新活动广泛深入开展。

作为科研,绝对不能单纯地为了搞科研而搞科研,一定要注重它的社会经济价值,一定要与社会企业的实用性相结合。我们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一定要充分利用有效的社会资源,要走出去,引进企业的资金来支持大学生的科技,这不但解决了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资金问题,也有效地解决了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变生产力的途径。此外,让学生参与教师与企业所合作的项目研究,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第二篇:关于武汉市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对策及建议

关于武汉市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对策及建议

新洲区仓埠街道办事处谢光林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三日)

建设“创新型武汉”将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列入国家战略。在促进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的进程中,武汉如何脱颖而出,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必须通过创新走出新路,只有创新才能让我们突破限制,激活现代化的动力源泉,在能量的积累和酝酿中实现更大突破。

一、武汉市自主创新的现状及紧迫感

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武汉市将争创创新型城市作为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了突破口,武汉市政府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推动自主创新的政策。在历史长河中,武汉几经沉浮,现在正再次迎来自信从容、魄力燃放的时机。我们必须通过创新走出新路,以大勇气、大动作、大手笔抓住战略机遇期,向国家交出答卷,向时代证明武汉。今天,无论是从我们国家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还是从武汉地区发展所面临的新特点、新任务来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都已是刻不容缓。

转变发展方式,必以创新为支撑。创新是什么?通俗地讲,就是想别人之未想,做别人之未做。创新就是引领风气的表现,就是开拓进取的证明。多一些历史眼光,我们可以发现,正是创新使武汉在国家历史进程中展示风华,正是创新因子的活跃,才使武汉一次又一次引人注目。用创新的办法,脚踏实地解决好关系武汉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正是历史的昭告。

以现实而论,忧患警示我们创新。依靠传统生产要素大量投入来 1

获取经济快速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不断加剧。

以机遇而论,趁势而为要求我们创新。武汉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湖北武汉负有率先崛起的历史使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武汉要倾力贡献于国家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战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更加明确了武汉在创新探索事业中的责任;国务院批复同意《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武汉被明确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这些机遇,要变成现实,无不需要做前所未有的探索,走别开生面的道路。

二、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存在的问题

一是提升区域科技竞争力的法律促进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换的地方立法有待完善。自《专利法》实施以来,我国高科技领域中的发明专利绝大多数来自国外,如无线电传输、移动通讯、半导体、西药和计算机领域,来自外国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发明专利分别占93%、91%、85%、69%、60%。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国产手机、计算机、数控机床售价的相当一部分支付给了国外专利持有者。

二是扶持中小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地方立法尚不完善。有的中小企业迄今从未申请过专利,重产量而轻研发;有的企业为了降低技术转化成本,宁愿将发明专利锁进保险柜也不愿投入生产线;有的企业缺乏足够的知识产权法律意识,专利过期而未及时续展、没有注册商标、商标专利被侵权后未能及时寻求法律救济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导致自主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充分的保护。

四是政府在自主创新领域的行政指导力度较为薄弱。需要政府加强对涉及到如何申请国际注册商标、如何加强专利的国际保护、如何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以及企业如何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挑战等方面的行政指导,通过“政府之手”帮助企业“趋利避害”。

三、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的建议

(一)从制度建设入手培育和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把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同时,深化改革,落实政策,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一是加快推进企业产权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革,克服研发投入的体制性障碍,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二是强化国家财税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借国家二十部委在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联合办公让武汉实行先行先试的大好机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易操作的实施细则。三是改革企业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建议增加自主创新方面的考核指标,以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和长远发展。四是建立产、学、研结合机制,完善和发展技术市场,促进科研机构、大学与产业的结合。

其次,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自主创新并不排斥国外技术,应在充分利用全球技术资源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实现自主技术创新。一是设立消化吸收专项基金,引导鼓励企业和科研单位一起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不一定是自己去研究

开发每一个单项技术,可以通过成熟技术的自主集成,获得集成技术的创新;不一定从头做起,可以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大力鼓励自主创新和对引进技术再创新,促使自主研发的技术和产品所占比重逐步增加。在优势领域进行原始性创新;在追赶领域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的适应性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的实力和能力。

再次,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保障和促进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制度是实现国家技术发展战略的重要工具,其实质是在保护创新者利益和积极性的同时,促进技术合理、有偿地扩散。只有把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与建立产品和企业的品牌结合起来,才能最终形成长期竞争力。

(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扶持力度

市场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有利于调动企业进行创新的主动性。同时,政府的政策扶持也是不可缺少的。要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引导, 集中支持一批对行业发展和产业升级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技术开发,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逐步引导企业加强机制建设。

改善财政科技投入的管理体制,提高其效率:制定经济政策时, 必须把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纳入政策系统, 协同配套地贯彻执行。

(三)积极培育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加强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创新之本。没有一个规模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实现

武汉的整体创新是不可能完成的。要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这三个重要环节,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要进一步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促进企业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形成能够鼓励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机制,完善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营造一个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公平竞争环境,推进科技人才分配机制改革,为科技人才的成长成才营造更好的环境;还要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有效机制,制定和实施对各类人才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政策,用良好的机制、政策、环境吸引人才,集聚人才,为企业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四)、做强特色产业,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综合实力

建设好以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吴家山、阳逻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武汉重要经济增长极,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型产业。我们将按照巩固提升特色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路,做强光电子产业,做大生物产业,加速发展新能源、环保和消费类电子等新兴产业,快速形成产业集群。通过市场配制为企业提供土地、资金、信息、人力等资源,促进集群、集约经营,促进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从事市场经济最有效的办法是行业化管理。也就是将各行业的龙头企业组织起来,带动各行业的广大企业建立行业组织。政府有意识

地引导组织行业组织规范管理,民主办会,有序竞争,相互促进,推动本行业的产业化经营。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自然本能地推动本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企业。企业参与了本行业的产业化经营体现企业的社会化进程,有利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业化管理工作做好了,说明我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群众路线走对了,政府的工作可以事半功倍。

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的重要课题。在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中,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科学发展观必然贯彻于技术革命中。如何摆脱官僚主义和衙门作风的干扰,而融入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中,将是对政府及工作人员执政理念和能力的考验和促进。

第三篇: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办法

XX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充分调动我院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团队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开创我院学生科研活动新局面,使学生尽早进入各专业科研领域,接触学科前沿,了解学科发展动态,今后更好地开展各项科研活动,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管理机制

第二条 领导机构。学院成立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团委书记、学工办老师、各科技创新兴趣小组指导老师、学院学生会主席、科协主席为成员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我院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整体规划和组织领导,领导小组负责院级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的立项和管理、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评选和管理。

第三条 活动组织。在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动、组织、实施和管理。

第四条 管理方式。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行项目化管理,建立项目申请、评审、立项、检查、验收、评奖的项目管理流程。

第三章 项目管理

第五条项目申请10月中旬(3月下旬),学院将面向我院全体在校学生征集项目,申请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3-5人组成的小组(鼓励跨专业、跨年级结组)。办公室小组长要对申请的项目进行初步评审和筛选,符合基本要求的由老师进行进一步的修订。

第六条中期检查项目支持人填写项目申报书。检查通过的,由学生会进行保存,待参加校级科研立项活动;未通过检查的,视情况限期整改或中止项目。

第七条作品总结由校级、院级立项作品的项目主持人进行项目总结并给予奖励;对未在校里立项的作品,视情况评选院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第八条结项报告项目完成后,项目主持人须提交包括项目研究情况、使用方法与手段、查阅引用资料情况、成果完成形式和价值、得失经验等在内的项目结项报告,研究论文及成果实物等。

第四章 经费管理

第九条 经费来源。

第十条 经费使用。资助经费按项目立项一次核定,专款专用。可用于图书资料费、印刷费,成果鉴

定、论文发表、专利申请费,实验材料购置、加工费等。除上述所列以外的特殊支出,须由项目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须经领导小组批准同意,否则一律不予列支。

第十一条 拨付方式。项目经费实行分阶段核销的原则,项目立项可预支不超过资助额度50%的经费,通过中期检查的报销资助额度的60%,通过验收的报销剩余的40%。如立项项目不能通过中期检查要追回全部费用,不能通过结项验收的要追回50%的费用。

第十二条注意事项。经费专款专用,可以跨使用;如发现有经费使用不当、项目组没有或很少

活动、成员不遵守有关规定等现象,领导小组有权对该项目组实施警告、停止经费使用直至撤消该项目等措施,以保证学生科研活动的有序进行。

第五章 成果奖励

第十三条 成果权属。学院资助的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获得的成果或专利属学院所有,如有特殊要求的另行约定。

第十四条 成果评比。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每组织科技创新成果的评比,作品设一、二、三等奖,同时评选科技创新标兵,对我院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第六章附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XX学院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日

第四篇:大学生科技创新

杨震

摘要: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成为我国高校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一项学生活动。文章分析了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必要性,阐述了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原则,并对如何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具体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具体措施

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明确指出:“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关键靠教育。高校作为培养高科技人才和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如何肩负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任,使大学生成为实现科技创新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1.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胡锦涛同志也曾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基地,必须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自己重要的工作目标,为创新人才创造更为宽松的成长环境。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既是大学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应该在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拓展新途径、新方法。

2.培养大学生科技创能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培养具有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关键。当代大学生是将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力军,高等教育必须尽快担负起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历史责任,把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上升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而对于肩负振兴中华历史使命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只有培养高度的科技创新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大胆创新,才能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3.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高校教学内在规律的体现和学生工作的内在要求。高校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习与创造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可以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为应用所学知识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

神,使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缩短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距离,从而可以充分体现教学的内在规律与目的。

二、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坚持实践性原则,就是走出课本、贴近自然、贴近生产、贴近高科技,结合现实、结合实际教学,既让学生学到创新本领,又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坚持实践性原则,要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造活动,让学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自己设计、亲自体验、自我评价,从而培养观察、想像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主体性原则。即坚持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科技创新研究。坚持主体性原则,教师就要讲民主,把课内课外内容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要减轻学生课内学习负担,让学生有较充足的创造的时间。坚持主体性原则,既要注重对学生共性的全面培养,又要重视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在创新素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3.创新性原则。坚持创新性原则,在教学方面,教师要采用讨论式、调研式等方法,传授知识,教给学生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要创造一种宽松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对学生的创造性要善于引导、鼓励,力所能及地为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

4.进步性原则。创新是对传统和常规的超越和发展,其成果应是新的、有用的、进步的。坚持这一原则,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坚持既抓创造智力,又抓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

5.整体性原则。即根据系统科学原理,统筹规划、科学运作,追求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的整体效益。依据这一原则,学校要围绕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需要,对教育办学体制、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改革和系统优化,创新素质教育运行机制与体制,坚持全面性、主动性与创新性,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与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等方面得到整体发展,成为高素质创造型人才。

三、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途径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学生在校期间的能力培养不是靠某一个部门单独能够完成的,需要各部门协调行动,齐抓共管。学校可以成立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对全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和领导。领导小组可由学校分管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党政领导作主要负责人,成员由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和知名专家教授组成,指导全校学生科技活动的发展规划、活动开展、资金筹集、工作协调、评比表彰等。

2.建立科技创新基地,发挥基地的示范与辐射作用。科技创新活动具有长期性、连续性等特点,因此,抓科技创新工作应重在平时。一方面,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涉及的问题很多,如场地、设备工具、指导老师等,如果没有学校的大力支持,活动难以进行。另一方面,在分散模式下运作,会造成科研管理力量薄弱,监督机制不强,造成科研经费支出混乱,严重影响科研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也造成了有限科研经费的大量浪费现象,科研资源配置不合理,现有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发挥。因而要实现科技创新的长期化、规模化、阵地化,科技创新基地是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良好载体。学校可以结合科技创新涉及的学科,依托相应的院系,建立创业计划、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设计、机器人足球及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科技创新基地,为师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打造良好平台。

3.建立一支高素质、有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学生在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过程中,在技术层面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学生对专业发展方向缺乏准确的判断,对研究方向的把握不够准确;二是学生对开发过程中所用技术不够了解,缺乏实际应用经验。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配备指导教师。可以请博士生导师、教授对各专业方向及前沿技术进行介绍,对项目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把握研究方向,培养其科技创新能力。

4.学校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及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创新教育环境。科技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良好的环境熏陶。学校必须营造宽松、平等争鸣的环境,鼓励专家、学者、教师、学生之间不同观点的平等对话,鼓励各专业学科交叉渗透。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和创新“灵感”,宽容学生的错误与失败,通过积极开展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

5.加强高校科研条件建设,改善学生科研条件。良好的软环境固然重要,但硬件和资金的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高校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重视教师科研的投入,而忽视学生科研的投入。在科研立项和经费的设置上,学生和教师相比,更是相差甚大,学生科研投入少之又少。要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就要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研究,给他们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学校各种仪器设备和实验室要有秩序地对学生开放。此外,在学生科研立项和经费投入上应向学生给予适当的倾斜,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来。

6.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是培养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的保障。学校可以实施学分制管理模式,制订各种制度和工作条例,明确职责和任务,对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和学生要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进一步激发教师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开设新课程、更新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参加各项科学研究工作。

7.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活动,强化青年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当前,大学生创新意识淡薄、竞争意识不强的现象在一些高校中普遍存在。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能力对于他们成人成才的重要性,要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省、国家级科技创新比赛和各项学术活动,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从而不断拓宽视野,强化创新意识。

第五篇:大学生科技创新最新

安徽建筑大学

关于申报2013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

目暨2012项目结题工作的通知

各系(院)及相关部门:

结合《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 5 号)要求,大力推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建立并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按照《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办法》(建院字〔2009〕6号)的要求,学校将开展2013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立项暨2012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项目结题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请形式和要求

1.凡我校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非毕业班学生)均可以科技创新项目的形式申请基金。要求申请者必须品学兼优、学有余力,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对科学研究、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有浓厚的兴趣和坚强的毅力。

2.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立项应围绕所学专业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选题,同时要与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相结合,要有所创新,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3.选题应侧重于实践创新和应用研究,也可以是基础理论研究。研究内容既可以是学科相关领域,也可以是当前研究热点。研究方式既可以由学生独立开展,也可以由学生承担教师研究课题的子课题。

4.申报项目限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或学术论文、科技制作与发明三类。

5.每个项目应由1—4名同学组成,在1—2名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每位同学最多参加2个项目,每位指导老师最多指导2个项目。

6.对跨系(院)的项目,由第一申请人所在系(院)申报。所有项目必须经系(院)推荐,学校不接受学生个人直接申报。

二、立项申报与结题程序

1.学生申报:项目以系(院)为单位组织申报,申报学生须认真填写《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申报书》(一式三份),在5月15日前交到所在系(院)团总支。学生有未结题项目的不得申报新项目。

2.系(院)初审:各系(院)团总支对申报项目进行资格与形式审查。各系(院)成立以系(院)领导为组长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对学生申报的项目按规定条件择优遴选并填写审核意见后,由所在系(院)团总支收齐,并填写《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申报统计表》。

3.项目报送:各系(院)把《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申报书》(一式三份)和《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申报统计表》(电子稿和纸质稿各一份)于5月20日前集中交到校团委办公室。逾期不予受理。

(二)项目评审

4.基金管理委员会(由教务处、团委等部门联合组成)审查: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委员会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予受理:(1)不符合申请条件;(2)提供的材料不齐全;

(3)不按规定要求填写《申报书》;(4)有未结题项目。

5.专家评审:由基金管理委员会邀请专家召开立项评审会,对系(院)报送的申请项目进行评审,筛选出合格项目并公示,最终确定通过评审的项目。

6.立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下达立项通知。通过评审的项目管理严格按《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办法》执行。

结合《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 5 号)要求,择优推荐申报国家级立项项目。

(三)项目中期检查

7.递交中期报告:项目承担者提交项目中期检查报告,由系(院)预审后,将合格报告提交基金管理委员会。

8.召开中期评审会:基金管理委员会召开中期检查评审会,对系(院)报送的合格中期检查报告进行评审,通过评审的项目可以在结题后报销经费,没有通过评审的项目将停止立项支持。

9.递交结题报告:各项目负责人按如下要求提交结题材料:《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结题报告书》一式二份(见附件);若成果以论文形式公开发表或获得奖励、专利,须提交复印件一份;若成果为实物,须提交实物原型及照片;如有社会相关单位和专家的鉴定意见,请一并提交。结题材料提交至所在系(院)团总支,系(院)对学生科技创新立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初审,将合格报告汇总后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因故未能按期完成项目的应申请延期或中止研究,并按相关文件规定进行处理,有提供虚假成果(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等)的,将按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基金资助项目实施时间为期一年,于次年4月底前结题。2012项目结题材料提交截止时间为2013年4月30日(含2011延期项目)。

10.结题评审:基金管理委员会召开结题评审会,对系(院)报送的合格结题报告进行评审,通过评审的项目由基金管理委员会颁发结题证书。

11.拟参加次年“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科技活动的基金资助项目,需在次年3月结题,并由专家评审,择优推荐。

学校继续支持部分有较大创新价值和应用潜力的项目,支持项目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实现成果转让等。

其它未尽事宜,由教务处和校团委负责解释。

2013年4月10日

下载关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对策建议[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对策建议[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淮安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加强我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科技创新体系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在科技创新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更是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可持续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讲座总结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讲座总结 唐俊杰2012.11.9 科技创新,立国之本。为了培养和增强我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我校大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机械工程学院团委联合机械工程学......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对策建议大全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近两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汉源”目标,坚持以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以高新......

    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

    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 为激发广大青年学生勇于创新,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协会宗旨,引导帮助我院学生 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和各类创业计划。服务好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院团总支要求,将......

    大学生科技创新申请书

    大学生科技创新申请书范文 尊敬的领导、老师: 您们好! 自从学院开办了网络工程(物联网)专业以来,我们同学都一直在努力学习本专业知识,十二五规划中指出,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

    大学生科技创新讲话稿

    大学生科技创新讲话稿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参加这次报告会,同各位老师、同学共同交流有关大学生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一些感想。我想就一下几个方面同大家共同探讨:一、......

    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泰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鼓励驻泰高校学生积极投身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产生一批科技水平较高、有产业......

    大学生科技创新策划书

    大学生科技创新策划书 活动名称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联展 主办单位大学校团委承办单位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科技创新协会参与单位各学院团委参与领导——————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