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XX主体经济税源发展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17:4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促进XX主体经济税源发展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促进XX主体经济税源发展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促进XX主体经济税源发展的思考

关于促进XX主体经济税源发展的思考

2013年,XX市税务部门依法加大组织收入工作力度,全年组织税收收入75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增收81.4亿元。其中,重点税源特别是纳税百强企业的税收贡献继续发挥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近期,XX市国税局对全市2013年纳税百强税收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经济税源结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提高税源建设水平的建议,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一、2013年度的纳税百强税收情况分析

2013年XX市纳税百强企业共计缴纳各种税收(国税部门不含海关代征和车辆购置税,地税包含全部税种,均不含非税收入)345.6亿元,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为46%,与上年持平,比上年百强税收(下同)增长12.1%,增收37.3亿元,占全部税收增量的45.9%。

(一)二产税收贡献额度仍占据主导,三产入围户数占明显优势、税收贡献增强。从总量看,2013年入围百强的二产企业30户,比上年减少5户,纳税194.1亿元,同比上年百强中二产税收增长11.2%,占百强税收比重为56.2%,比上年占比降低0.5个百分点。三产入围企业70户,比上年增加5户,纳税151.5亿元,同比上年百强中三产税收增长13.3%,占百强税收比重为43.8%,同比上年的占比提高0.5个百分点。

(二)纳税规模呈橄榄型结构,中档企业户数和税额均增长显著。从纳税规模看,纳税规模10亿元以上的大税源不变。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四企业依旧蝉联前4位,纳税合计140.5亿元,占百强的40.6%,比上年低0.4个百分点。纳税规模1—10亿元的中型税源聚集度增强。此档内的税企86户,同比上年增加21户,纳税合计195.7亿元,占百强比重达到56.6%,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继续起着主力军作用。纳税亿元以下的企业有10户,纳税合计9.4亿元,占百强的2.7%。

(三)制造业双降,房地产、金融支撑百强增量的半壁江山。2013年百强企业共涉及11个行业门类,占全市所涉及的19个行业门类的六成。其中占二产主导地位的制造业出现“双萎缩”,入围户数由上年的27个席位、居各业之首,缩减至21个席位、退居各业第三,纳税154.6亿元,占百强企业比重为44.7%,同比上年百强中的占比降低4.8个百分点。但是,房地产业却出现“双扩张”。一方面,入围户数由上年的25个席位,排名第二,扩至30个席位、升为各业第一,另一方面,纳税52.1亿元,占百强比重为15.1%,同比上年增加2.1个百分点。此外,金融业入围22户,虽同比上年减少1户,但排序上升为第二位,纳税49.2亿元,占百强的比重同比上年增加0.6个百分点,达到14.2%。

百强中的制造业税收与上年百强制造业比较,仅增收2亿元、增长1.3%;而百强中的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税收与其上年百强比较,却分别增收12.1亿元和7.1亿元、增长29.8%、17%。房地产和金融两业的税收增量占整个百强税收增量的51.2%,对全市税收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制造业依然未能摆脱近年来的发展颓势。

(四)外企税收下滑明显,国有、股份公司支撑作用趋强。2013年入围百强的外资企业共有17户,比上年减少3户,缴纳税额39.7亿元,相比上年百强外企税收额减少0.3亿元,占百强比重为11.3%,比上年占比下降1.5个百分点。股份公司入围57户,与上年持平,缴纳税收166.5亿元,居百强之首,占百强企业税收额的48.2%。国有企业入围17户,比上年增加2户,纳税126.7亿元,占百强比重为36.6%,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二、从百强纳税数据解读XX经济税源存在的问题

(一)强而不壮,且缺乏新兴的税源支柱企业。就XX的省会地位和城市规模而言,既要有支柱产业,更应有支柱企业。而从纳税百强的现状看,存在着几个问题:一是强而不壮。所谓强,仅仅是从本市范围、就地而言,百强是纳税最多的。所谓不壮,指的是横向比较,这100个企业的纳税规模普遍偏小,其中的几个、几十个企业捆起来的纳税额还不及北上广等城市的一个企业。例如,仅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及其销售有限公司纳税就达到209.58亿元,占到了XX百强纳税总额的三分之二。二是税源支柱型的企业严重匮乏。多年来,纳税规模10亿元以上的大税源一直是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XX分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和山东XX烟草有限公司这四家企业,超过10亿元的新的工业或三产的大税源企业一直没有培植壮大起来。而且,这既有的四家大税源企业,对XX二、三产的各业产业链的带动作用微乎其微,无法算作经济税源的发展引擎。

(二)制造业发展韧性不足,且面临跨越调整瓶颈期的艰难困境。从产业构成看,2013年全市制造业税收完成238亿元,仅比上年增长2.2%,落后于全市整个税收增幅近10个百分点。从百强看,入围户数由上年的27户降至21户、纳税额154.6亿元,同比上年百强制造业仅仅微增1.3%。制造业虽然在纳税总量和百强中依然保持着第一的位置,但就其现状看,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发展的韧性差。随着转方式调结构、降耗减排和淘汰过剩产能等调、管、控的宏观措施实施力度的加大,XX的制造业整体看出现萎缩,尤其是制造业的大税源,在转型期中的适应能力、应对能力弱。如百强中的化工、黑色金属冶炼、非金属矿物制品等业的税收同比上年百强下降12.2%。二是创新不足导致产业、产品调整的质效不理想。大多老企业转型调整缓慢,新产品、特别是有市场规模效益的产品少,而新兴产业发育得面窄速慢,更缺乏新兴骨干企业,难以形成税源的后续支柱。2013年百强中的制造业只有齐鲁制药、九阳、柴油机、重汽等几个企业属于国家重点鼓励和发展的新兴产业,从新入围百强的25户企业看,属于新兴制造业的仅有2户。

(三)税收对房地产的依赖性更强,进一步推高了税收的风险。2013年度的税收收入总量中,房地产业贡献规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32.5亿元,比上年增长43.7%,增收40.3亿元,增量位居各行业之首,占全市税收比重由上年的13.8%上升至17.7%,更加固了其第二大支柱行业的地位,与第一位的制造业差距进一步缩小。其对全市税收增量的贡献率达到

49.5%,对稳定XX税收增长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从百强税收增量构成看,2013年纳税百强中,房地产税收同比上年百强中房地产增收12亿元,增量贡献大大超过制造业。但是,对房地产业的过度依赖,进一步推高了XX税收增长的风险。从近几年房地产投资与税收影响关系看,税收滞后于投资1个年度,如2011年、2012年全市房地产投资分别增长8.8%、25.8%,使得2012年、2013年房地产税收分别增长23.3%、43.7%。依此推估,2013年全市房地产投资增幅回落至8.7%,加之已经抬高的对比基数,势必对2014年房地产税收增幅产生较大的下拉影响。

(四)纳税百强税收占比依然过大,经济税源缺乏稳固、繁茂的基础。一直以来,XX市税收过度依靠大企业,2012和2013年XX纳税百强企业所缴纳的税收均占全部税收的46%左右。如前所述,XX百强的纳税规模横向比较并不大,却在全市税收总量中占有如此大的比重,映衬出XX众多企业经济税收质效的低下。据上海市税务局公布的2013年纳税百强,其纳税合计2492.75亿元,仅占上海市全年整个税收的31.1%。虽然XX在经济总量等各方面与上海具有不可比性,但却能反映出XX广大的中小企业发展得不够繁茂、经济税源的基础不够厚实。从税收质效上看:一是XX市的产业链普遍过短,缺乏具有吸引聚集效力的龙头企业。本就不多的大企业,没有几个具有龙头的作用,没有起到向上游或下游两端拉长产业链的功效,有产品而无产业链。二是XX市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活力,难以催生、发展、壮大成为有规模效益的大企业。尤其占中小企业主体的民营企业,打造出省内外知名品牌、产生规模效益的屈指可数,走出国门的更是寥寥无几。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发展迟缓,始终是制约XX经济税源发展壮大的短板。

三、关于加快XX支柱税源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战略思维理念,提升对支柱企业发展壮大的认识

一是支持大企业是政府职能极为重要的战略选择。政府必须抓住大企业战略转型的机遇,坚持行稳致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强化顶层统筹设计,加大支持力度。重点支持战略技术的研究、战略产品的开发,大力推进战略技术产品规模化、战略产业规模化的形成。筛选市场竞争力强、有技术创新能力的大企业,作为落实战略技术、战略产品和战略产业的载体,培育出一批在省内外,乃至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大企业。

二是支持大企业是建造拉动社会经济税源增长的重要引擎。从税收角度讲,不能单从纳税的多少来评价支柱企业的重要性,应从其对地区的整个经济税源建设的作用来衡量。一个大企业的发展壮大,往往会吸引聚集或拉动一批中小企业,形成或拉长相关的产业链,从而促进整个地区的经济膨胀、税基面的扩大和税收规模的增加。

三是支持大企业要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相辅相成地结合好。大企业固然重要,但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力量。从XX税收构成看,广大的中小企业缴纳的税收占一半多,是最大的税源,切不可把支持大企业与发展中小企业对立起来,XX的大企业之所以“不壮”,也与中小企业发展得比较迟缓相关。

(二)建立完善支持举措,强化支柱企业转型升级的动能

一是尽快出台鼓励和支持大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的措施,为大企业顺利发展创造良好的外围环境。坚持市场主导下的政府政策措施的选择性引领,创新政府管理模式,立足全市大企业发展基础,以XX经济转型和产业调整的战略目标为导向,制定引导鼓励大企业健康发展的长效制度。加快推进大企业强化自主创新、新技术吸收消化应用的能力,加快推进大企业先进或高端产能比重的提升、产业链条向高端的延伸和产能结构的明显优化,尽快实现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明显增强。

二是助推大企业建立完善转型升级的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为实现跨越升级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助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转型升级的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助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开发人才创新潜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人才是企业发展、长盛不衰的关键,政府在此方面应采取更多、更有力度的措施,发挥好服务和鼓励的作用。助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优化生产物质要素使用质效的配置机制,开拓理财思路、采取先进的资产经管方式、盘活资产要素。

(三)加快调整优化进程,尽快实现税源支柱的转型升级

一是巩固壮大已有大企业,筑牢现有支柱税源的根基。制造业是XX经济和税源的基础和稳定器,也是金融业和现代新兴服务业的吸引器及其发展的前提。应优化产品结构,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拓展产业链,加大产品的附加值,尽快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实现规模经济和规模税源。

二是培育发展新兴中小企业,催生新的支柱税源企业。多年来,XX新兴的、经济税收规模大的企业严重匮乏,既影响着全市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制约着增长方式的转型,也导致税源的后劲严重不足。当务之急进一步完善政府的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其促进中小企业、尤其民营企业发展的放大器功能。以超前的战略眼光和思维,重视新兴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充分激活和释放中小企业的活力。加强政府引导、鼓励和保护力度,促进中小民营企业的健康成长。

三是拓展引进借力发展思路,促生根植发育为新的大税源企业。加快新兴和新型大企业的生成、壮大速度,多措并举、借力发展是重要的捷径,做好整体引进、嫁接引进、示范引进、项目引进等招商引资工作。

(四)切实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加大对支柱企业发展的督评

一是因地制宜,统筹协调。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引领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以房地产拉动的三产占比快速上升风险较大。应当优化资源配置,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等领域的骨干企业,还要切实抓好顶层的领导统筹协调,确保全市质效总量的提升,防止已有大企业在市内各县区之间毫无增效的简单迁移。

二是动态管理,跟踪评价。建立完善支持大企业发展的绩效评价机制。实施支持项目的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工作。逐户建档,督导企业用好政府支持措施,防止将政府的支持资源转移。及时调整深化扶持政策和力度。结合支持绩效评估、国家宏观政策导向以及外市的经验,不断完善XX市的相关措施,更加有的放矢地强化扶持管理力度。

第二篇:街道发展税源经济经验

近年来,街道紧紧抓住百万人口大城市建设的良好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地处市中心的区位优势,认真实施“三产兴街、工业强街”战略,强化服务,致力引资,发展注册经济,由于思路对头,措施得力,全街广大干群信心倍增,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招商引资工作,形成各级各部门同心协力关心和支持外来投资的良好氛围。今年1—5月份,招引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上企业达

100个,总投资达10亿元,新增企业入库税收超百万元,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了将招商引资工作落到实处,街道成立了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招商服务中心,建立了每月20日召开经济工作例会制度,出台了街道招商信息、招商引资及入库税收考核办法,将招商引资任务分解到各村、社区、机关各科室以及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各单位负责人为引资责任单位第一责任人,街道领导班子每人每年拿出2000元招商保证金。街道还成立了招商引资责任制考评小组,对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情况,10天检查一次,每月在例上通报一次。对招商引资任务的完成情况,每月检查一次,年终进行考核,对成绩优异的单位和个人,将由街道给予通报表彰,并给予一次性的经济奖励。

二、扩面拔高,四块并进。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明确了两大工作举措,即扩面和拔高,扩面就是大力发展注册经济,今年新增街道招商企业数量超过200家。拔高就是招引大项目落户文峰,月月有千万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实施四块并进,即外出招商、园区建设、社区招商和企业服务中心的以商招商;招商服务中心要开展企业巡回服务活动,收集招商信息,排找客商线索;组织招商小分队出征;街道经济条线同志组成工作小组,赴税务、工商、行政审批中心等机构开展了专项协调工作。通过街道上下同心协力的开展工作,今年街道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1-5月份新增税源企业达100家,每个月都有千万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

三、改进服务,规范管理。文峰街道充分认识到,投资者选择投资地,主要是比成本、比服务。在优惠政策方面,各地都大致相同,没有多大的潜力可挖,因此,要在“拼服务”上下功夫。他们明确规定了实行“一条龙”审批项目的办事制度,由街道招商服务中心负责协凋办理外来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批、登记、发证等业务,凡是符合产业政策且资料齐全的项目,在3个工作日内办好县内一切手续。客商需要协调的事项能解决的当即解决,暂时无法解决的及时转请上级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对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出面召集有关部门领导进行现场办公,以最快的速度帮助企业解决立项、征地、供水、供电等实际问题。如投资达5500万元的百易家国际家居广场,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亲自召集关部门领导进行现场办公,召开社区事务听证会,仅用了一天时间就解决了装修问题,办妥了有关手续。

为了使到文峰的投资项目进得来,留得住,文峰街道坚持依法行政,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各有关部门依法对外来投资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和指导,依法处理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为外地客商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祥和的经营和生活环境,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四、拓宽渠道,引商聚商。为了吸引更多的外地客商到文峰投资办实业,在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中,采取了以商引商、以诚感商、以友拉商、以会聚商、形象招商等多形式、多渠道招商方法。以商引商,就是通过已经在文峰投资办企业的外商提供信息,向其他外商推介,引进新的项目。今年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引进了10个项日,总投资8000万元。以诚感商,就足以诚实的态度,真心实意感动外商,凡是承诺的事情坚决落实,确实不能办到的事情,做好解释说明,决不轻诺寡信,以取得外商的信赖。如外地客商投资的柴油发电机组生产项目,在市区先后考察了5个地方,都未能确定投资地点,后来为文峰的诚实所打动最终还是落户文峰,签定了合作协议,目前正在办理征地手续。以友拉商,通过盐城亭湖籍在外地工作的人士或在工作中结交的朋友介绍了一大批客商到文峰考察投资。以会聚商,积极参加市、区召开的各种经贸洽谈会、招商会开展招商工作,今年通过这一方式签约了投资达三亿元(其中550万元美元)、占地200多亩的天源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形象招商,街道建立了招商网站,通过互联网发布招商信息,同时通过报纸、电视等加强对外宣传文峰良好的投资软、硬环境,树立文峰的良好形象,增强投资者到文峰创业、投资的信心。

第三篇:发展县域经济策略 促进地方税源建设

发展县域经济策略 促进地方税源建设

2012年,是建设新房县、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时期,县委、县政府将在未来3-5年重点抓好10大项目,今年将围绕“三大目标”,办好“四件大事”,建设“八大项目”,推动房县的经济社会继续持续快速发展。过去的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年,也是收获年,房县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势态,全年实现生产总值约42亿元,同比增长20%;财政收入3.4亿元,同比增长26.8%。而今年房县将深入贯彻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建设全省山区经济强县和全国生态文化旅游明县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主线,以实现生产总值55亿元,增长25.7%;实现财政收入4.5亿元,增长28.6%为任务,坚定不移的实施“工业强县、旅游立县、农业稳县、项目兴县”战略,奋力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地方税源建设的基础,地方税源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立足县情,围绕国家产业政策,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依托特色优势资源的开发,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凸现支柱产业,扩大税源总量,做强重点税源。

一、加强现有重点税源管理,提升企业运营能力。

今年以来,我县认真分析研究房县税源结构,大力实施“八大项目”建设的同时,着重加强税源管理,确立了以原有重点税源企业管理为基础,强化各行业税源控管的工作思路。⑴完善单项税种管理。克服政策性减收-1-

因素,加强“两业”管理。通过加强国税、地税、房管、土地、建设和规划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摸清税源底数,及时掌握房地产开发项目进度和完税情况,从而有效地进行信息化、精细化税源管理;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企业所得税、耕地占用税和土地增值税实行预征管理,加强税源监控;加强对房地产企业全方位的跟踪管理,对房地产业全面展开清算工作,规范房地产业税收征管秩序。2011年,我县建材业入库1523万元,同比增长75 %,建筑安装业入库3011万元,同比增长104%,税收占全年财政收入比例高达13%。今年房县房地产开发总投资达22亿元,其中五星级半岛湾国际大酒店、四星级维也纳大酒店和滨湖大酒店总投资12亿元,温泉度假村建设项目投资6亿元,几大地产项目的建设将极大的拉动我县“两业”税收的迅猛增长。(2)强化餐饮、娱乐业税收管理。

1、加强各有关部门联络配合,实行源头把关控制。由于餐饮娱乐业企业所得税,属于国地税交叉管理行业,加大监管稽查力度,建立国税、地税、工商和文化部门对饮食娱乐涉税情况联络互通机制,加大对利用“假账簿、假申报、假发票”偷税漏税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加强对饮食娱乐税收情况监控。

2、强化推进规范建账建制。要加强税收征管,改变业户建帐不规范状态。根据饮食娱乐业的工作流程,规范建账建制,促使各个环节相扣,如对饮食企业要根据定单点菜单等各个环节规范建帐,加快饮食娱乐业征管信息化建设,加强饮食娱乐税收征管和监督。大力加强饮食娱乐业的税收征管,也对该行业加强发票控管、实施税源监控找到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真正实现以票控税的目的。(3)大户管细、小户控全。

1、及时跟踪分析重点税

源,扩大对重点税源的监控面,制定重点税源监控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方案;收集整理、汇总重点税源监控企业税收缴纳情况及有关财务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尤其是对收入增收或减收 100 万元以上的重点工程及重点企业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收入执行情况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全局重点税源摸底监控及调研工作,对重点税源增减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及时发现征管中的薄弱环节。

2、强化一般税源巡查和小税源的检查力度。在全面综合实施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对中小企业按照行业进行梳理,选取部分中小典型企业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各行业中小企业税源监控管理工作,利用行业关键生产经营指标和内在关联要素加强分析,实现对中小企业纳税情况的有效控管,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从宏观分析行业产业链和行业规律、微观掌握单个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规模和涉税信息入手,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强管理的措施,堵塞税收管理漏洞。

二、依托资源优势,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长期以来,我县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工业经济滞后,发展缓慢。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依托丰富的地上地下资源,加快开发步伐,构建工业经济框架体系,把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工业大县、经济强县。一是我县水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达35万千瓦,目前的开发量不足20%,开发潜力巨大。二是我县有色金属和磷矿资源丰富,但矿产开发企业开发规模普遍较小且开采技术落

后。三是加快建筑建材、化工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我县现有建筑建材、化工等企业大部分规模小、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要大力引导企业提升改造,不断扩大工业经济规模。四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我县农副产品资源多样,立体气候特征突出,优质糯稻、中药材、香菇木耳等基础好,市场前景广阔,要大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大力发展糯稻、竹笋、无公害蔬菜、干果、中药材、黄酒等特色产业,以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为着力点,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联结起来,实行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并通过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增加税收。五是因地制宜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我县近年来扶持发展轻纺企业(恒达纺织、华球纺织等),开发旅游资源,鼓励发展农家乐,在搞活当地经济的同时,对乡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就地安置,缓解劳动力转移和就业难带来的压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第四篇:市北区街道发展税源经济的启示

青岛市市北区下辖16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社区,1999年,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该区在青岛市率先提出发展税源经济的创新思路,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街道经济的有关规定》,为街道发展税源经济提供了政策保障。2002年,区又制订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街道税源经济发展的意见》,在健全和完善发展税源经济体制、强化激励机制、整合区域资源和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较大力度的措施,极大地调动了街道发展税源经济的积极性,促进街道经济实现了大幅度增长。

一、街道发展税源经济的几点成功经验

市北区各街道在发展税源经济中有一个共性的特点:思路超前、政策到位、措施得力、成效显著。他们把发展税源经济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创造出了许多成功经验。

(一)转变观念,把发展经济作为街道各项工作的“第一要务”。各街道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形成税源经济是全区各项事业的生命线的共识,把发展街道税源经济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区委、区政府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街道税源经济发展的意见》下发后,各街道行动迅速,实施得力,制订了贯彻、落实《意见》的实施方案,从落实组织机构和制订政策入手,结合执行新财政体制,就是除4家市属重点企业税收外,其它各类企业税收均是与市共享收入,市与各区共享收入统一按照5:5分成。根据市财政体制,各区也制定了相应的街道财政体制。各街道掀起了招商引资、扩大税源的高潮。如宁夏路路街道的地理位置并不好,可利用资源不多,但街道领导思想超前,积极到区外找资源,找税源,并把招商引资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科室、每一个人,办事处人人都有指标,招商成效明显,2003年该街道已经从经济弱街一跃成为经济强街。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发挥自身优势,拓展发展空间,积极招商引资。市北区多数街道办事处存在地域小,经济发展条件较差等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面对这些困难,各街道根据自身的区位优势,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再对区域内可利用的资源进行统一整合,千方百计拓展发展空间。一是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整合区域内资源(就是立足辖区,不分类别,对闲置厂房、场地,闲置资源、设备等,通过统一的调查摸底,做好利用规划,在“信息共享、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手段,积极地对外推介招商。这样做既可盘活各种闲置的有效资产,又能扩大全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建设经营特色街、特色市场来吸引税源。二是采劝内注外营”的方式(就是在区内注册和纳税,在区外经营企业),向区域外要资源,要税源。三是积极利用好驻区资源。各街道逐渐把招商引资的落脚点从自己的管辖范围扩大到驻区资源。另外,许多街道还积极探讨引进环保、科技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等新型产业项目。

(三)制订优惠政策,落实目标责任制,调动多方面发展税源经济的积极性。区委、区政府出台的《意见》对街道完成财政收入和招商引资成绩显著的负责人实行重奖,各街道也制订了相应的政策,加大对内、对外的奖励力度,促使街道税源经济向着更高层次健康发展。同时各街道都制定了内部的招商引资责任目标,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实施细则,目标到各科室,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做到人人有责任、有目标,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四)良好的发展环境为街道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该区许多街道认为,制约街道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地域面积小,资源匮乏,发展空间狭校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除了充分利用好驻区资源外,就是营造良好的环境,以良好的环境吸引八方来客。有的街道最大的秘诀是满腔热情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通过“感情引资、服务留资、扶持壮资”等形式,积极吸引区外企业尤其是纳税大户来本辖区经营。有的街道营造投资环境的经验是“快”“诚”当先,服务为本,以快捷的工作效率和优质的服务让投资者满意,让客商放心。

二、市北区街道经济快速发展的经验,使我们得到一些启示:

一是市北区区委、区政府发展街道经济起步早,出台的经济发展政策适应了市场经济规律要求,是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的具体体现。在街道系统普遍建立了发展税源源经济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他们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街道税源经济发展的意见》、新的街道财政体制以及“定死基数、考核增幅、三年不变”的街道经济目标考核办法,充分调动了全区上下特别是街道办事处干部群众建税源、拉税源、保税源的积极性。每年的奖惩兑现,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二是街道发展经济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对街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区《意见》的要求,各街道在原经发办和财政所的基础上成立了发展税源经济办公室,下设财税科、统计科、经管科。这些机构的设置,显示出了其在发展街道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三、对霞山区街道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多年来,霞山区街道经济占全区经济的比重低,存在着抓发展街道经济的力度不够强,街道经济的总量孝底子雹基础差,街道的投资环境不够理想等等问题。在2004年区委七届二次全会上,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了要转变观念,多途径发展街道经济目标。在进一步完善《霞山区鼓励投资的若干规定》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霞山区街道经济的若干意见》,全区掀起了新一轮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的经济发展热潮。笔者借鉴先进地区发展街道经济的经验,对今后如何更好地发展霞山区街道经济提出一些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发展街道经济是增加街道财政收入,提高我区街道社区工作水平的重要保障。因此,全区上下要高度重视,形成合力,真抓实干。区政府可成立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各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一把手和驻区单位领导为成员的“发展街道经济工作指导组”,制定区四套班子领导定点帮扶制度,定点挂钩帮助和协调指导工作。各街道办成立领导小组,使发展街道经济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建立发展街道经济工作

例会制度。区工作指导组和街道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总结街道经济发展工作,协调矛盾,及时解决街道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整合利用辖区内的有效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大力培育、发展税源经济和社区服务业。街道要研究制订本区域内资源利用和招商引资规划,注意把“近的、远的、有形的、无形的”有机结合起来运作,最大限度地盘活区域内各种闲置资源和充分利用好驻区企业、单位的资源,拓展发展空间。(1)根据街道实际情况建设特色街、特色市场来吸引税源、壮大税源。如海滨街道可充分发挥一年一度湛江酒吧街欢乐节的品牌效应,经营好“酒吧一条街”的特色街。解放街道:利用时代广尝解放东路绿化、美化、亮化的优美环境,将解放东建成婚纱摄影、摄影器材特色街。利用海滨路精品店、服装店的品牌效应,建设服饰精品一条街。爱国街道:抓住旧城区改造时机,利用地处渔港码头优势,霞山水产品批发市场的品牌效应,在东堤路、洪屋路一带建设经营渔具器材、船舶用品特色街和海货干鲜产品的特色街。(2)挖掘驻区单位和企业的闲置资源,打造我区的商贸品牌。如工农街道:国贸、广百、湛新市场是个商贸云集、财源兴隆的黄金商贸圈,通过挖掘周边一些商贸企业闲置的资源,开发新的商贸产业吸引税源,拉动区域内的商贸经济发展。新兴街道:利用屋山家具市场的品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屋山家具市场做大做强;利用机场路两旁的大片土地,招商引资开发餐饮业、专业市场等。建设街道:利用社坛村综合市场,做好木材装饰市场商铺的搬迁工作,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商家进市场经营,形成装饰材料一条街。东新街道:充分利用南站服装批发市场和金纺服装城的品牌效益,在适宜开发的空地吸引商家开发相关产业,形成规模较大的市场群。(3)在我市实施“以港兴市”战略的带动下,湛江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临港相关产业的同步发展,友谊、海头街道可以临港工业园、华港工业小区为载体,注意发展港口工业的配套产业。大力发展与港口经济相关的货运信息咨询、船运代理、船舶用品服务、港口生活服务等第三产业,工业项目。利用闲置、荒芜的土地低地价吸引客商建设农业园区,培育农业产业化基地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4)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服务业。社区服务业主要由社区福利服务业、便民利民服务业和职工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业组成。区一级可建立政府领导、民政主管、社会参与的领导管理体制。要统筹规划社区服务业,以街道为主体,大力发展便民利民、连锁化、品牌化的服务,如便利店、药店、快餐、洗染、美容理发等与居民生活紧密相关的服务业;也要大力发展保洁、保险、公共设施养护、房屋租赁、音像租赁、家政服务、非义务教育培训等新形式的社区服务业,并形成社区服务相对集中的区域。有条件的要重点抓好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老年公寓、残疾人收托所、托幼所等设施的兴建。大力发展以中介咨询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以会展旅游、餐饮娱乐为代表的关联度高的服务业。

(三)落实政策,创造条件,大力扶持街道经济。(1)落实发展街道经济有关制度。各街道要继续落实区委、区政府已制定的《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霞山区鼓励投资的若干规定》,根据各街道的实际,不断完善有关发展街道经济工作计划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各街道办可相应制定出发展经济责任制、招商引资责任制和奖励措施,区政府制订检查评比、目标考核制度,严格考核,奖励先进,树立街道办事处发展税源经济的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带动街道税源经济向更高层次和水平发展,建议在今年的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在发展税源经济方面成绩突出的街道办事处,形成人人为街道经济发展做贡献的浓厚氛围,以促进全区经济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2)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一是优化服务,改善投资环境。街道机关及社区全体干部职工要热情地为各类来街道投资办企业的单位和个人牵线搭桥,协助前来投资者做好项目报批、规划建设、施工投产、正常运转等方面的“一条龙”服务。继续做好原企业和已引进落户企业的优质服务工作,帮助企业用好政策,及时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二是成立组织机构,完善招商网络。各街道可成立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招商引资工作。建立健全街道、社区的二级招商引资辖区资源、房产、土地、合作项目数据信息库,对辖区资源的重点单位落实具体人员专人负责联系,招商引资渠道,提高招商成效。

第五篇:财政促进经济的发展。doc

记者:此次积极的财政政策自2008年第四季度实施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请您介绍一下2010年积极财政政策的落实情况。

谢旭人: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准确判断、果断决策,制定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财政部门为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做了大量工作。从 2010年的情况看,积极财政政策的相关措施都得到了较好落实:一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进一步增加了对农民的补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对城乡低保对象、企业退休人员和优抚对象等群体的补助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继续实施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鼓励消费的一系列政策。二是安排使用好政府公共投资,优化投资结构。重点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主要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及农村民生工程、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保障性住房、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等方面。三是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引导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巩固增值税转型改革以及成品油税费改革成果。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7.5%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严格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的审批管理。四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先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加快发展。五是着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推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等,扩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范围。扩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积极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进一步提高财力薄弱地区落实各项民生政策的保障能力。

此次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中央决策及时果断,综合运用多种财税政策工具进行调控,政策力度大。二是坚持投资与消费、内需与外需并重,促进经济均衡发展。三是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整密切结合,通过调整结构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也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四是在扩大内需、促进增长过程中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五是既坚定地增加财政支持力度,又十分注意防范财政风险,保持财政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2010年全国财政赤字占 GDP的比重在2.5%左右,债务余额不到GDP的20%,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总的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拉动了内需,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夯实了可持续发展基础;全面加强社会建设,推动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记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2010年财政收入较快增长,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的情况如何?

谢旭人:在推进各项财政工作的过程中,各级财政部门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优先方向。2010年,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以及上年财政收入基数相对较低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国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收入是支出的来源。收入增长为保障重点支出需要,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改善民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010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计8898.54亿元,增长19.9%。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支出也与民生密切相关,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大部分也用于民生支出。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合计8579.7亿元,增长18.3%。其中:支持农业生产支出3427.3亿元,对农民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支出1225.9亿元,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支出3350.3亿元,农产品储备费用和利息等支出576.2亿元。地方财政也相应增加了用于民生和“三农”等方面的支出。

记者:“十二五”时期,针对我国财政发展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财政工作主要有哪些考虑?

谢旭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大举措,并对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推进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财政发展改革指明了方向。

财政是党和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监管手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进一步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综合来看,“十二五”时期,推进财政发展改革有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增长,我国发展的内在优势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财政发展改革也有较好基础。同时,也面临不少不利因素和风险挑战。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十二五”时期财政

发展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财政工作的各项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社会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财税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机制,健全公共财政体系;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干部综合素质。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财政工作将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平稳较快增长。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优化政府公共投资结构,把投资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支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促进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推进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大对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二是坚持改善民生,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完善强农惠农财税政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推动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完善财税体制。在合理界定事权基础上,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基本建立起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努力健全科学完整、结构优化、有机衔接、公开透明的政府预算体系。健全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增值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等税收制度。四是坚持科学管理,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绩效。健全财政法律法规体系。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努力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强化预算执行管理,不断增强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均衡性和有效性。加强各项管理基础工作,全面强化乡镇财政建设。完善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提高预算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五是坚持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财政干部素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干部教育培训,扎实推进财政反腐倡廉建设,全面提高干部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十二五”时期财政发展改革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记者: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财政工作主要有哪些具体安排?

谢旭人: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将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切实做好2011年的财政工作,为全面完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服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着力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支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促进扩大消费需求。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继续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增加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发挥财税政策稳定物价的作用,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二是着力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推动农村改革与发展。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提前一年完成 2010—2012年规划的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增加对种粮农民的各项补贴规模,完善涉农补贴政策。稳步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取消粮食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地方配套,健全对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支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支持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三是着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加强重点节能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力度,扩大对购买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范围。继续推广并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支持对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在主要牧区可利用草原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按照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落实好相关财税政策。

四是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启动学前教育发展项目。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继续实施城市义务教育学生免学杂费政策。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支持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努力推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逐步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并将试点地区城镇无收入居民纳入养老保险范围。继续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做好就业扶持和援助等工作。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落实好各项财税扶持政策,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五是着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继续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全面取消预算外资金,将所有政府性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扩大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在一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推行增值税改革试点,相应调减营业税,从制度上逐步解决货物与劳务税收政策不统一的问题。完善消费税制度。分步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进一步推进资源税改革。开展房产税改革试点。六是着力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预算管理基础工作,提高预算编制科学化水平。强化预算执行管理,进一步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加强财政资金管理,认真做好拨付工作,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扎实开展重大财税政策实施情况专项检查。积极推动财政预算公开工作。强化基层财政建设。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狠抓增收节支,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压缩一般性支出,坚决反对大手大脚花钱和铺张浪费行为。

记者:目前我国中央与地方收支关系是怎样的一个格局?

谢旭人:我国现行财政体制的基本框架是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时确立的。此后,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又通过实施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出口退税分担机制改革、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激励约束机制等,进行了局部调整和完善。“十一五”时期,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和支出结构总体保持相对稳定。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在52%左右,中央财政通过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对地方进行补助。1994—2010年,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从590亿元增加到27349亿元,年均增长27.1%。

中央财政收入除一部分用于中央本级支出外,大部分是用于对地方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相应形成地方财政收入,并由地方安排财政支出。2010年,中央本级收入42470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51.1%;中央本级支出 15973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17.8%,地方本级支出为73602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 82.2%。从资金来源看,地方财政支出中平均有 37.2%的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其中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出平均60%以上的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有力地促进了地区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记者:最近几年我们在财政预算公开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在提高预算透明度方面有哪些考虑?

谢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布实施以来,各级财政积极采取措施,加快财政预算公开工作步伐。财政部先后将财政体制、预算管理制度、相关规章政策、经全国人大批准通过的预算报告以及全国财政收支决算表

等在财政部门户网站上予以公开。2007年,开始公布月度财政收支情况,特别是中央财政收支情况都及时进行了公布。2009年“两会”后,财政部将经全国人大批准的“中央财政收入预算表”、“中央财政支出预算表”、“中央本级支出预算表”、“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表”等4张中央预算表格,通过财政部门户网站首次向社会公开。2010年公开的预算表格增加到12张,中央本级支出预算表以及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表,基本上细化到“款”级科目。其中,2010年中央本级支出预算进一步细化为23类123款科目,比2009年增加了2类82款内容。74个中央预算部门公开了部门预算。地方预算公开工作也取得明显进展。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专门组织编写《中国财政基本情况》,并在财政部门户网站公布,全面介绍财政职能、财政政策、预算编制、财政收支等情况。

2011年,我们将在进一步细化中央预算编制的基础上,将中央本级支出预算中的一些重点支出公开到“项”级科目。进一步促进部门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积极推动行政经费支出情况对外公开。经同级人大或其常委会审议批准的地方预算、决算要主动向社会公开,并做到完整、真实、细化。同时,要认真做好预算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

下载关于促进XX主体经济税源发展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促进XX主体经济税源发展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县域经济

    发展特色产业 促进县域经济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07日 13:02 来源:《求是》 期号:2006.3 作者:刘树琪 蓬莱仙境自古为人憧憬。今天的蓬莱市从自身优势出发,把葡萄及葡萄酒生产作为......

    落实主体责任,促进安全发展

    落实主体责任,促进安全发展 ——浅谈对建立“平安快递”的几点思考 随着快递业近几年的迅猛发展,快递业务量呈现井喷式爆发,2017年快递业务量完成401亿件,业务收入完成4950亿元......

    提升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深化发展调研思考★

    发展工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富民强县的必由之路。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发展,推进富民强县进程的一系列决策,近期,经过认真调研,我对加快**县工业化进程,推动......

    楼宇经济税源管理办法

    **国税局楼宇经济税源管理 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楼宇经济税源征收管理,优化纳税服务,提升征管质量和效率,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结合**楼宇经济发展状况和我局征管工作......

    加强部门协作促进税源联动管理的思考及建议

    税源管理联动机制,就是整合职能配置,整合数据应用,在各级部门之间,上下层级之间以及税源税基管理的主要环节之间,建立起职责清晰、衔接顺畅、重点突出、良性互动的管理机制。税源......

    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刘克梁 (宜昌市委党校 湖北 宜昌 443001 ) 摘 要:循环经济是符合生态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但在推进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还存在认识上和体制上的误区。因此......

    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些思考

    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些思考在新形势下,发展县域经济,摆脱财政困境,充裕地方财力成为县党政领导和财政部门下达任务、考核工作的核心。根据新税制的特点,在巩固共有型财源的同时,充分......

    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

    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一、 循环经济的概念与特征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