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建立完善行政服务中心为载体努力推进窗口单位机关效能建设
窗口单位在提供社会服务方面地位特殊,与解决“事难办”等6个重点问题关系直接。如何加强各级窗口单位的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研究对策。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省效能办组织人员于5月中下旬,到杭州、温州、绍兴等地和省直部分单位进行了调研,走访了有关窗口单位,实地察看了市、县、乡(镇)等集中办事大厅和便民服务中心,召开了8个由不同类型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了解窗口单位在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中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初步成效,听取各方面对窗口单位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对全省其他部分市、县窗口单位的情况也作了一些了解。
一、窗口单位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主要做法及初步成效
窗口单位一般是指执行与社会公众密切相关的业务、直接展示机关形象的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机构。窗口单位直接与人民群众打交道,其机关效能建设开展得如何,直接影响到效能建设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各地从机关效能建设活动一开始,就把完善窗口单位服务作为重点来抓,强化窗口单位的服务功能,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措施,努力提高机关办事效率,为基层和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主要做法:
1、普遍建立行政服务中心。这项工作我省起步较早,声势和影响较大。目前全省11个市、87个县(市区)已建立了各具特色的行政服务中心或集中办事大厅,有的是以经济审批项目为内容的审批服务中心,有的是涉及群众利益和事务的综合性行政服务中心,还有分设于各部门的专业性办事大厅。如湖州市共28家政府组成部门中,有19家部门进驻到湖州市审批xx。杭州市投资项目集中办事中心有进驻部门15家,另有34家政府组成部门分别建立了专业性的办事大厅(窗口)。省直各厅局重点加强了专业办事大厅建设,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工商局和省外经贸系统等还启动了网上审批工程。在做法上,各地行政服务中心和办事大厅普遍实行“一门受理、窗口办理、统一收费、限时办结”等比较规范的运作机制,降低行政成本,方便群众办事,实现了依法行政与提高办事效率的有机结合。如省工商局在全省工商系统积极推行“一字工作法”,即:窗口一站式、示范一文本、告知一口清、办事一周结、投诉一拨灵、一审一核制、一事一公示、一月一讲评。杭州市余杭区行政服务中心推出“五大公开、六制办理、七件管理”的运行机制,即推行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材料申报、承诺时限、收费标准全面公开;实行即办事项直接办理制、一般事项承诺办理制、重大事项联合办理制、上报事项负责办理制、控制事项明确答复制、特急事项特别办理制;对即办件、退回件、补办件、承诺件、联办件、特办件、上报件分门别类落实管理办法。推行这项运行机制以来,共受理服务事项4839件,已办结4657件,办结率为98.37%。该区中泰乡经济发展办公室的同志反映,他们3月下旬到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一项中外合资项目时,仅花了1个小时就拿到了区外经局、经济发展局联合签发的项目建议书,这在以前至少需要2-3天的时间。
2、建立完善办事服务制度。制度化、规范化是提高窗口部门效能建设的基础。各地的窗口单位从企业和群众的需要入手,制订和推出了首问责任制、承诺服务制、限时办结制、办结公告制、AB岗制、否定报备制、并联审批制、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改进办事流程,缩短办事周期,增加工作透明度,切实解决事难办的问题。杭州市工商局推出导办服务制、接待礼仪制和服务对象评议制,切实降低了投诉率、复议率和诉讼率。衢州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出“三破三立”,对一些不利于效能建设、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制度进行清理,对一些不健全的制度进行了完善。绍兴市推广“一审一核制”,实行“告知承诺制”,建立“一站式”收费制,有效转变了机关作风,提高了服务质量,树立了机关干部务实、创新、高效、廉洁的良好形象。
3、实行全程代理服务。许多窗口单位在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全程代理服务窗口,有专人按职能代办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避免了群众来回奔波。如海盐县在各镇建立为民办事代理受理室,受理室突出经济发展和便民服务两条工作主线,对相关事项实行全程代理,积极推进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淳安县针对交通不便、群众居住分散,企事业单位和群众来县城办事比较困难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全县范围内的乡镇行政审批代理员队伍,为乡镇和群众办事提供全程代理服务。据统计,杭州市共有乡镇代理员732名,村代理员2504名。工作中实行“一窗受理、内部运作、上下联动、全程服务”的模式,体现了让群众办事“少跑一趟路、少进一扇门、少找一个人”的理念,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拉近了群众与政府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4、积极推行并联审批。对基本建设项目、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外商投资项目和个体工商户、企业登记等涉及2个或者2个以上部门联合审批的事项实行并联审批,按照 “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的工作流程,进一步理顺各个审批环节和平台。我省杭州、绍兴、湖州、嘉兴等市的窗口单位率先实行了网上并联审批办法,明确了各窗口单位的审批范围、操作流程、协调运作和责任追究等事项,进一步规范了行政审批程序,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办事效率。杭州市工商系统实行企业(个体)注册网上前置并联审批,实现工商部门与相关前置证照办理部门链接为一体的新型审批系统,具备了“工商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反馈、证照公告、数据共享、实时统计、在线监督”等功能,使服务对象办理审批足不出户,省时省力,透明度高,方便了群众办事,促进了廉政建设。
5、加强对中心的内部管理和监督。许多窗口单位和行政服务中心通过内部考核、外部评议和制度约束,建立专人监督、自我监督、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来规范窗口行为。绍兴市便民服务中心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先后制订、完善了《绍兴市便民服务中心考核细则》等五大类10多个制度。杭州市工商局开展了亲情服务用语征集活动,要求窗口单位工作人员按自己的工作岗位想一句格言警句,并进行评选,通过这一活动来统一机关干部的服务意识。湖州、丽水等地在行政(便民)服务中心开展争创“群众最满意的窗口”、争做“群众最满意的工作人员” 等星级服务竞赛活动,将窗口效能建设纳入月度考核的内容,每月实行百分定量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评出服务优胜窗口和服务优胜个人。温州市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制订了《窗口服务考核评比细则》,分为七大类,按百分制进行考评,使量化打分考评结果更加合理、公平,促进了窗口单位的效能建设。
6、拓展服务内涵和方式。不少窗口单位在机关效能建设中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按照提速、提质、提效的要求,拓展服务方式,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服务措施和便民活动。如,杭州市一些窗口单位开展了亲情服务、延时服务和延伸服务,在提升窗口形象上狠下功夫。杭州市工商系统开展“办事窗口细节服务”活动。各级注册大厅推广亲情用语,对平时的用语习惯进行反省,细查不够礼貌的用语、易引起误解的用语,一一收集编成服务忌语,下发各注册厅工作人员作为警示。各分局的办事大厅编写了细化的操作指南,并在红盾网上向社会公布,细化了政务公开,方便公众了解工商办照方面的详细规定和有关流程,还专门聘请了企业工商联络员,加强与招商引资机构的工作联系,将服务面向社会,向窗口外延伸。杭州市房管局xx和市房改办实行365天无休日和午休轮流值班工作制度,方便群众办事。绍兴市国税局以纳税人为中心,不断优化服务质量。该局引入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从观念上和制度上确保以增强纳税人满意度为主要目标的行政运作机制。衢州市开辟了绿色通道、爱心通道,找上门、到基层、下社区开展延伸服务,并积极推行预约服务、节假日现场服务等,以适应群众和经济主体不断提升的服务要求。
二、窗口单位效能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1、行政服务中心的机构和职能定位不够明确。我省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是政府管理模式创新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探索,但中心的建设和职能定位还缺乏法律、法规的确认和保障。中心对窗口人员和部门的监管缺乏刚性的约束机制。各地中心的名称也不统一,有行政服务中心、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7种不同名称。机构级别和人员编制也不统一。
2、少数部门认识不到位,对窗口授权不够充分。有的部门存在寻租情结,认为减少审批事项、精简审批程序会削弱部门权威,损害部门利益。有的审批项目应进未进,有的存在肢解审批事项、进“瘦”留“肥”等现象,导致办事中心成了“第二收发室”和投递站。
3、审批环节仍比较多,服务对象办事比较繁琐。据某市投资项目集中办事中心问卷调查统计,有80%的投资者认为,目前项目审批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审批环节多”。不少服务中心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相对滞后,部门与设在中心的窗口之间没有实行联网,影响了办事效率。
4、部门职能交叉比较多,造成一些审批事项不能统一办理,主办部门(处室)与协办部门(处室)的责任落实与协调不够,存在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增加了服务对象的办理难度。
5、部分窗口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业务不够熟练。窗口部门直接面对群众,工作比较繁琐,业务要求比较高,工作压力大,造成一些工作人员不太安心窗口工作,人员流动频繁;有的工作人员掌握的业务不够系统、全面,工作不够细心,出差错的现象时有发生,服务对象意见比较大。
6、少数省级综合经济部门没有设立办事窗口,基层单位办理一些审批事项要一个一个业务处室跑,很不方便,办事透明度不高、容易产生暗箱操作等现象。
三、对进一步搞好窗口单位机关效能建设的意见建议
1、着力规范和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和集中办事大厅的建设。要把抓好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作为整合窗口资源、提高窗口单位机关效能的有效载体。在认识上解决思想失意、权力失落、利益失衡的问题,在制度上应尽早出台《浙江省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法》,做到有章可循。加强行政服务中心或办事大厅的规范化建设,坚持“能进则进,进彻底、彻底进”的原则,规定凡是与企业和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审批服务事项,尽可能进中心运作,不搞“截流”、“回流”、“分流”。各职能单位对中心的办事窗口要充分授权,对即办件授予即办权,承诺件授予督办权,联办件授予协调权,上报件授予初审权,退办件授予把关权,补办件授予核实权等,确保中心窗口能办事、真办事、办成事。
省和市两级部门中没有进中心办公的窗口单位,也要在本部门建立规范的办事大厅或实行一个窗口受理,整合部门内部的审批权限,实行一窗式服务,做到审批事项同一窗口进,同一窗口出,方便群众办事。省、市、县各级都要抓紧建设公共资源统一交易平台,积极将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交易、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纳入统一平台。
2、在完善服务上要做好减、并、串、集的文章。这是加强窗口单位效能建设的核心内容。一是“减”字,以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做好清理和修订政策法规文件的工作,大力推进第三轮、第四轮审改,进一步削减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下放审批权限、规范审批行为。二是“并”字,对依法由两个以上窗口单位分别实施的审批事项,积极推行并联审批,要研究制定主办、协办部门和主办、协办处室的工作细则,便于下面操作和参照执行。三是“串”字,探索构建省、市、县审批的“快车道”,建立乡镇(街道)及村级审批代办点,形成上下联通的办事服务体系。四是“集”字,对企业反映强烈的各类年审年检事项多、收费乱、时间长、提供重复材料等问题,进行一次认真的检查和清理,探索开展集中年审年检。
3、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积极推行政务公开。这是提高窗口单位机关效能的重要条件。各级特别是省里,要建设技术支撑平台,推行电子政务,实行网上审批的上下联动、信息互享,并在网上公布审批程序和审批所需的格式文本,构建新型的公开、透明、快捷办事平台。要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对项目审批、办证审照、批钱批物以及执法处罚等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进一步公开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办事结果,并在工作质量、服务态度、办事时效等方面作出承诺,不断增加透明度。
4、加强对行政服务中心和窗口单位的管理协调监督。严格的考核和规范的管理是窗口单位提高效能、优化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各中心(窗口)要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AB岗工作制、失职追究制、否定报备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建立完善窗口服务考核办法、工作人员服务规范,构建窗口单位审批行为的监督体系。明确行政服务中心机构的地位和职能以及在管理和协调上的权威,确保中心对窗口实施有效管理。发挥96178投诉中心、12345市长电话等监督机构的作用,强化对窗口单位和中心的效能监察。
5、提高窗口(中心)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窗口部门的效能,首要问题是提高窗口人员的能力素质。要选好配强人员,真正舍得把素质高、业务熟、能力强、作风正的同志配到窗口(中心)工作。加强对窗口工作人员的上岗前培训和上岗后再教育,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培养良好作风,增强服务本领。各级组织部门要把窗口(中心)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地,激发做好中心工作的荣誉感和内动力。
第二篇: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载体加强机关效能建设
学习型机关是把当代国际先进管理理念与机关干部的学习、生活、工作融于一体,最大限度地挖掘开发个人及机关的智力潜能,形成学习、创新和发展浓厚氛围的一种学习互动模式。创建学习型机关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社会成员综合素质,推进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目标,这是党的历史任务和时代发展向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任务和最基础的环节。要通过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使机关干部队伍以崭新的面貌、务实的作风、高效的形象,为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及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创建学习型机关对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意义[文秘写作-www.xiexiebang.com]
创建学习型机关,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直接关系到全体机关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和水平的动态提高程度,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亲和力和满意度的问题,也关系到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有的放矢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各项工作措施的真正落实。效能提高,人是主体,干部素质是关键。创建学习型机关,树立新的学习理念,积极倡导学习型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正是提高机关干部素质、增强机关整体效能发挥的治本之举,对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建学习型机关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由知识和信息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人才成为最宝贵的资源。有资料显示,现在知识正以每年10%的速度更新,我们今天的科技知识在2050年将只占到1%。这对于党和政府的各级机关和机关干部都是一次机遇和挑战。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发现和运用新的知识,不断地“充电”,才能应对新环境的挑战,才能使国家机关始终与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步甚至超前地运行,才能不断地自我创新和进步,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挺立潮头、与时俱进。
(二)创建学习型机关能培养机关队伍良好的思想作风。创建学习型机关,就是通过培养机关内的学习风气,注重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全过程学习,以学习激发创新思维、创新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进一步坚定信念,鼓足勇气,真正把求真务实的精神熔铸到机关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去。具体地讲,就是增强机关干部学习的原动力,要求机关干部把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解决自身发展后劲的一种有效手段,使学习成为机关干部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工作和生活质量、效率的体现。
(三)创建学习型机关能培养机关队伍良好的工作作风。机关工作作风和办事效能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党群、干群关系。工作作风一方面取决于“德”的问题,即思想作风的具体化,同时也取决于“能”的问题,即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德”、“能”失调或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是机关干部队伍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三个不强”和“三个不够”:一是操作能力不强,操作到位的自我意识和把握能力不够;二是抓过程、抓阶段、有序推进的节奏感不强,工作标准把握、把关的稳定性、持续性不够;三是宏观指导、贴近中心的意识不强,微观把握、具体把关能力不够。因此,有时会出现上下级工作思路一般粗,或以文件指导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因吃不透上情和摸不准下情而出现“刻舟求剑”的问题。鉴于此,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培养机关干部队伍良好的工作作风,从根本上提高与时俱进、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机关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为机关效能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四)创建学习型机关能提高机关队伍开拓创新的能力。实践告诉我们,创新的智慧要靠学习来点燃,创新的平台要靠学习来支撑,创新的进程要靠学习来指导,创新的能力要靠学习来培育。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机关干部只有勤学习、善思考,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不断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才能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开拓创新的能力。也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面对新情况才会有新思路,面对新困难才会有新办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五)创建学习型机关是机关队伍廉政建设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机关党员领导干部内部腐败丑闻屡禁不止,廉政警钟时时在我们耳边回响。一些领导干部面对各种诱惑,贪赃枉法、徇私舞弊,丧失了党性与原则,令国家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放松了自身的学习,放弃了“三观”的改造。创建学习型机关正是“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在廉政建设中的具体运用,是强化“三观”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的治本之举,为拒腐防变、全面增强队伍“体质”提供了一剂良药。
二、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载体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的思考
学习型机关不是自发产生的,它的创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持续的系统工程,需要坚持稳健推进的原则,需要观念、学习机制的创新和良好的学习环境,需要覆盖全社会的各类学习型载体来实现,并以此为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点和保证。
(一)确定创建目标,树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是学习型机关中的一个新理念。有“愿”才有“力”,才有内在动力和自觉性。根据我县实际,我们应当把建设学习型机关的“共同愿景”定位在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切入点,从根本上提高全体机关干部的工作水平和综合素质上;定位在提高机关效能、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机关形象上;定位在时刻保持党员先进性、切实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上;定位在提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能力,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宏伟目标上。并在具体工作中组织机关干部紧紧围绕目标,立足本职,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力争实现“共同愿景”。
(二)构筑创建载体,组织团队学习。团队学习,是发挥团体智慧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实践中,必须高度重视机关团队学习。要以创新载体为抓手,构筑多元化的学习的平台,广泛组织开展机关团队学习活动。一是在县、乡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建立机关干部党员理论夜校基地,实行夜学,坚持并完善县、乡夜访、夜谈制度,并将其作为落实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干部党员活动的重要载体,建立机关党员干部学习培训的长效机制。二是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三是努力倡导“8+2”学习模式和“三学”活动,即倡导机关干部在上班8小时工作中集中精力工作、学习,在业余2小时学习中认真总结提高,学外语、学电脑、学科技业务知识。四是以学习型机关创建带动和辐射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的创建,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举办学习节,开办机关干部论坛,开展万人评议学习型机关活动,在机关中推行快乐学习,推进学习型机关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机关效能。
(三)健全激励机制,鼓励自我超越。创建学习型机关,必须建立健全鼓励广大机关干部不断自我超越的政策激励机制。对在创建学习型机关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特别是通过学习提高系统思考能力、有创新成果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必要的奖励,把创建学习型机关与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精神文明创建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机关干部的学习创新能力作为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通过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机关干部不断学习、奋力超越的紧迫感和进取心,形成“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良好格局,为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营造学习氛围,不断把学习引向深入。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是创建学习型机关的重要基础。一是要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建立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时时处处为机关个体的发展给予足够的关心和重视。二是要在学习方面舍得物质投资,不遗余力地创造有利于组织学习所需的物质条件,在学习的基础设施和设备上以新技术的应用为起点,在信息网络建设上增加投入,如建立机关局域网、安装宽带等,为组织学习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三是要积极营造舆论氛围,加强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倡导学习为本、终身学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创新性学习的理念,努力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工作忙没时间学”到“工作中学习、学习中提高”,从阶段性学、被动性学到“活到老、学到老”,使学习型机关的建设不断显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创建学习型机关,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在学习的观念上,处理好巩固与更新的关系。更新观念是创建学习型机关,推动机关效能建设的灵魂和先导,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才会有正确的行动。不能否认,传统型的机关也要学习,但以往的学习,有些是重形式不重效果,喜欢“运动式”学习,难以持久的学习,缺少主动学习。创建学习型机关,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就要积极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及时解放思想,实现观念创新,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充分发挥“耳、眼、口、手、脑”的功能,通过听、观、讲、动、思等,不断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切实提高机关队伍应对能力、创新能力、捕捉信息能力、知识鉴别能力、资料筛选汇集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及实际应用的能力。
(二)在学习内容上,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学习的目的全部在于运用中,只有与指导实践相结合,才能把理论学深学透。”学习的过程就是发掘潜能,提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创建学习型机关,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在学习的内容安排上要重视计划性,对全年的学习重点、专题、措施等都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安排,按照“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突出重点,合理安排,尽量做到学以致用。既要政治理论,又要学学法律法规、业务知识、计算机、外语等知识和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科学技术等促进机关发展的知识,广泛涉猎,不断进行知识积淀,丰富文化底蕴,为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培养一批志坚技精的专家型和复合型人才。
(三)在学习方法上,处理好规定和自选的关系。创建学习型机关,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应把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一手抓规定动作,明确学习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硬指标,围绕“共同愿景”,做好学习的长效部署,抓好交流发言、典型示范、学习辅导等,同时,又要一手抓自选动作,使机关学习对象立足各自实际,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学习愿望制订个人学习目标,使机关人人思学、思进、思干,“多点开花”,推动机关效能建设迈上新台阶。
(四)在学习制度上,把握好软和硬的关系。为保证创建学习型机关和机关效能建设经常化、系统化、规范化,必须通过建立硬性的约束制度来促进柔性学习机制的形成。一是建立领导责任制。机关单位“一把手”要有强烈的“校长意识”,切实履行创建学习型机关和机关效能建设的组织责任,领导班子成员对分管的部门、科室层层负责,形成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领导机制,并在创建活动中带头学习,使自己真正成为机关抓学习、出人才的模范组织者和带头实践者,使自己所领导的单位变成一所学习氛围浓厚、人才辈出的“学校”,使自己所培养的部属个个成为勤学习、肯钻研、勇创新的知识型、复合型人才。二是建立全员学习机制。积极动员机关全员参与,提高机关每一个“链条”的强度,保障机关这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不停转。三是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整合各级教育资源,打破条条和条块分割,避免或减少重复建设,逐步建立教育培训、信息交流和成果共享的学习系统平台,最大限度优化资源配置,为学习的可持续开展和提高机关效能提供保障。四是
第三篇:县行政服务中心-以文化建设为载体 打造一流服务中心
县行政服务中心--以文化建设为载体
打造一流服务中心
近年来,县行政服务中心一直将中心思想文化建设作为激发活力,凝心聚力的有效载体,坚持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系列中心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打造一流服务品牌。
一、开展主题文化活动,营造和谐文化氛围
一是节日文化。
开展“四一四节”系列活动,“四一”分别是“五一、七一、八一、十一”,“四节”分别是“三八、五四、中秋、重阳”,通过这些活动向全体工作人员渗透“爱国、爱党、爱家”的“三爱”情怀,从而激发工作人员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营造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二是拓展文化。近年来,中心组织所有工作人员到大纵湖、县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等地进行户外实践拓展,中心人员的集体意识、协作意识得到显著增强。三是亲民文化。近年来,中心组织“走进基层、问计于民,走进群众、问需于民,走进一线、问政于民”的“三走三问”活动;组织项目窗口开展“进园区、进企业、进基层”的“三进”专项服务活动;组织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帮扶贫困户、“大手拉小手”支助贫困生等活动,中心人员的群众观念、服务意识得到显著增强。二、组织创建文化活动,激发更大工作热情
一是开展创优争先系列活动。
在开展金牌窗口、优质红旗窗口、优质服务标兵、党员示范岗、青年文明号、巾帼示范岗等活动基础上,开展了“能力大提升、服务大比拼、提速大突破”技能竞赛、窗口服务现场演示竞赛、行政服务业务技能竞赛等评先创优活动,使窗口人员保持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和具备热情高效的业务素养。二是开展主题读书征文评优活动。开展“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争当服务型党员”主题教育,增强窗口人员精益求精的服务意识;开展“三分能力、七分责任”、“把信送给加西亚”、“工作DNA”等读书征文活动,增强窗口人员强烈的服务意识。三是开展“阳光政务100”服务品牌创建活动。自2012年以来,中心按照 “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全力争创服务品牌”的思路,着力打造“阳光政务100”服务品牌。坚持深化于细,凭行动树形象,推行了预约服务、假日服务、现场服务、一线服务等优质服务举措。三、建设服务文化,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近年来,中心党工委以“保先”、“保纯”、“群众路线实践教育”、“三严三实”等活动为契机,加强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的党风政纪教育、廉洁自律教育、群众路线教育。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廉政文化氛围的营造,进一步增强服务群众意识。
四、打造群团文化,丰富文化建设内涵
群团组织在单位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文化建设活动是群团组织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由行政服务中心党工委牵头,工会、团工委、妇联等联合开展中心职工文化建设,以活动聚人心、以活动激活力。积极参与“最美射阳人”的评比活动和团县委“为青春点赞”、妇联“关爱留守女孩”、工会“职工之家示范点创建”等系列活动,不断在关注民生中彰显力量。
第四篇: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载体推进社区文化建设
摘 要: 在社区文化建设工作中,应当体现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载体功能,结合文化工作实际需求,以强化社区文化建设为出发点,多渠道筹资建设好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以满足社区文化需求为着力点,科学地规划布置好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以放大社区文化效应为拓展点,有效地组织运用好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关键词: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社区文化建设 功能分析
当前,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各地区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投入力度明显加大,省、市、县都准备了相应的建设资金,采取就地改造、异地重建等多种形式建设规范化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硬件设施的改善为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带来了发展的良好机遇,立足于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与运用,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社区文化工作,放大文化品牌效应,发挥文化工作对深化群众思想教育、丰富业余生活等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依托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强化社区文化工作的路径、成效等进行了简要论述。
一、以强化社区文化建设为出发点,多渠道筹资建设好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是基层两委更好地服务群众、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以及丰富群众业余生活等多功能载体。当前,许多地区推行的“六室一超市”功能载体,就较好地兼顾了社区发展实际状况,通过设置阅览室、活动室、文化娱乐室、民事调解室、科普宣传室、流动人员服务室及惠民便民科技超市这样的载体,充分发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满足文化工作需求,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上应当高标准规划建设,社区可以通过三个途径筹措资金,建设规范化的服务中心。
1.上级部门争取一点。文化工作条件改善也是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社区应当分条块地向上级文化部门积极争取,以文化补助经费、文化工作实施专项资金等形式,为基层社区争取服务中心建设资金,以及相关优惠政策。
2.社区自己筹集一点。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应当承担绝大多数资金,可以通过对原有办公场所进行拍卖、租赁的形式筹集资金,也可以对现有社区资产进行增值拍卖,以及依靠社区长期积累的集体资金,为服务中心建设提供财力支持。
3.能人大户赞助一点。社区两委要对本辖区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企业主、经营大户,以及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进行动员,争取他们的帮助,通过赞助资金的形式,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出力。许多社区在这一方面都取得了不菲的成效,为能人大户创造了回馈家乡、反哺群众的机会,也是实现他们人生价值的一种途径。
二、以满足社区文化需求为着力点,科学地规划布置好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两委要将文化建设作为其中重要的规划与功能,在场地功能划分上专门考虑,同时还要结合社区文化工作需求,添置必要的办公设备和活动器材,保证文化工作有序地进行。还要强化软件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中的文化板块的工作有序开展起来。
1.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在社区文化中心里,哪些楼层设置文化建设功能场所,哪些房间及具体的位置,都要在中心规划与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这样的科学划分能够通过预留位置、划区管理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文化建设的硬件水平,并且社区文化建设对场所的需求相对较高,如人流密度、隔音效果等,这些方面都要在规划与建设中进行科学划分,以满足文化建设实际需求。
2.添置各类活动器材。在确定了场所之后,还要添置相对应的活动器材,满足文化建设需求。一方面,要针对群众阅读、上网等方面的需求添置图书,接通网络,购置上网终端设备等。另一方面,要结合体育、文艺等活动需求,添置一些体育健身器材、文化娱乐设施、乐器服装等,并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满足文化建设全方面开展的后勤保障需要。
3.制订活动规章制度。有了良好的硬件条件作为基础,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还要制定和完善文化建设规章制度,做到制度台账齐备,重要制度还要上墙,让文化工作有章可循、规范开展。通过这样的科学规划与合理调整,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规划与建设工作和文化建设实际需求能够实现吻合目标,并且立足长远、超前谋划,为社区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奠定基础。
三、以放大社区文化效应为拓展点,有效地组织运用好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在社区服务中心投入运行后,文化工作者要进一步放大这一基地平台的辐射作用,利用良好的硬件设施,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类活动,并将其功能发挥出来,使活动中心成为群众业余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文化建设。
1.定期组织文化专题活动。当前,农村迷信风气、赌博风气相对有所抬头,这些现象与社区文化匮乏有关。社区工作者应当利用好综合服务中心这一平台,定期组织文化专题活动,如邀请上级艺术团体到社区开展大篷车下乡演出活动,在社区演出大厅或礼堂进行公开演出,为群众送上一道视觉大餐,再比如邀请上级部门医疗卫生方面专家到社区开办养生知识讲座、向群众灌输科学的饮食习惯、讲述预防疾病的常识等,通过这样的文化专题活动,让群众接触到更高层次的内容,对群众的生活习惯、生活意识等方面产生悄然的影响。
2.建立群众文化活动团队。有了综合服务中心这样良好的硬件条件,社区可以将群众自发组织的各类文艺活动团体集中起来,为他们提供活动的场所以及必要的设施,使他们的活动实现有场所、有器材、有计划、有成果,并以这些活动团队为引领,吸纳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健康向上的业余活动中,营造社区良好的风气。
3.发挥居民休闲场所的作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里面设有多个功能性文化场所,如阅览室可以向群众提供各种书刊杂志,活动室可以向群众提供象棋,小小电影院也可以播放精彩的影视作品。这些场所在规定时间向群众开放,是开展社区文化工作和提高服务群众意识的具体表现。这些场所的开放,能够让群众具有休闲的好去处,也能够成为丰富社区群众业余生活的良好载体。
综上所述,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发挥了较好的载体作用,有效地改善了社区文化工作条件,为群众营造更丰富的精神生活,在和谐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五篇:为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
为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青原区于2009年4月在全区八个乡镇街道建立便民服务中心,124个行政村建立民事代办站,所在自然村设立便民服务联系点,构建乡、村、组便民服务三级联动便民服务体系。至今,便民服务中心共为群众办理服务事项18526件,调处矛盾纠纷502件,发布农技、劳务用工等信息674条。一年来,服务中心总体运行情况良好,方便了基层群众办事,改进了干部工作作风,提升了政府服务效能。
一、主要做法
遵循“便民、规范、廉洁、高效”的办事原则,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门式服务、集中办公、公开办事、规范操作、限时办结的运行模式,建立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一次性收费的服务机制。工作人员切实践行“有事请找我,我为你服务”的服务承诺,打造政府为民办事的崭新服务平台。
1、健全工作机构,强化组织保障。一是领导重视。区乡两级党委政府把便民服务中心放在重中之重的位子抓紧抓好,进驻中心站办所及业务主管单位也高度重视中心建设,保证窗口工作人员到岗到位。二是建立机构。建立乡镇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中心领导小组和乡镇纪委书记为主任的中心管理办公室,协调解决中心遇到的实际问题,确保中心组建到位,有序运转。三是人员配备。选派素质高、业务强的干部到中心工作,对工作人员实行双重领导,业务受主管部门指导,日常工作接受中心领导与管理。
2、健全服务功能,强化项目保障。根据群众需求,突出便民服务,完善项目办结、代办服务功能,将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业综合、民政、司法、国土、规划、农医、劳保、综治、林业,残联等部门统一进入便民服务中心,抽调工作人员设立服务窗口,变分散办公为集中为群众服务。对进入中心办公条件还不成熟的计生、经管、财政等部门,要求在上班时间安排专人在办公室受理咨询、办理群众有关事项。对一些简易的事项由村级代办员在村组办理,切实履行“怎么方便怎么办”的服务承诺。
3、健全运行机制,强化制度保障。一是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办事公开、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收费管理、考勤考核和责任追究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中心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强化外部监督。将集中在中心的所有服务事项、工作人员、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和依据等通过多种方式现场公开,公布效能投诉电话,设立举报箱接受群众监督。三是严格考核奖惩。建立中心日常检查考核机制,加强业务办理、服务规范、举报投诉等情况的督查,将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与窗口部门的考核结合起来,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4、健全办公设施,强化物质保障。一是硬件建设。中心根据乡镇工作量等情况建立办事大厅,配置必要的服务设施。二是软件建设。制定工作导行图、工作流程图张贴上墙,办事须知、办事告知单发放到群众手中,制度和服务项目成册,供服务对象查询、监督。三是经费保障。办公经费各乡镇列入财政预算,确保中心工作运转正常。
二、工作成效
便民服务中心的建立,杜绝了群众办事“地点难寻、干部难找”的现象,方便了百姓办事,改进了干部作风,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实现了群众、干部、政府三满意的局面。
1、集中办事,方便群众。中心的建立,使过去需要跑多个部门才能办成的事,现只跑一个中心就能办成,变进多家门为进一家门,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找为一次办,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并节约了群众办事成本。
振兴李22:55:50
就这个
振兴李22:55:462、转变作风,改进工作。中心改变了原有的管理模式,柜台式的敝开服务使前来办事的群众在心理上与工作人员平等相处,中心的运行机制也使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更为人性化、规范化、合理化,变过去“你求我办事”为现在“我为你服务”,挂牌上岗、站立服务、微笑服务已在中心成为自觉行动。
3、强化监督,提高效率。中心对全部服务事项作出公开承诺,限时办结,切实减化办事程序,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公开透明的办事机制加大中心各单位之间、窗口工作人员之间、中心管理人员的相互监督,以及社会公众的外部监督。
4、阳光作业,依法行政。中心建立公开、透明的告知制度,服务项目、办事程序、办结时限、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行为规范、管理规章等,全面公开,实行阳光作业,有效保障了群众知情权,保障行政行为与行政服务公开、规范与合法。
5、廉洁履职,预防腐败。便民服务中心的建立,使乡镇一级的行政审批从内部走到前台,各项工作更为规范透明。中心的职能是管理、协调、服务、监督,尤其是监督方面,可以整合纪检监察,财政监督等有关单位共同进行,使监督工作更具实效。“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有效杜绝“吃、拿、卡、要”的现象发生,杜绝暗箱操作,预防、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
6、密切干群关系,改善政府形象。长期以来,受传统意识和传统工作模式的影响,部分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办事不公开、不公正、不方便以及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现象,群众意见很大,服务中心组建以来,区乡村干部集体唱响“有事请找我、我为你服务”主旋律,切实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及时疏通群众积怨,彻底改变了过去基层站所各自为阵、唯我独办的状况,有效改善了干群关系,树立党委政府良好形象。
三、存在问题
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建设与群众的要求相比较,仍然存有差距,有待改进与提高。一是受场地限制,单位进驻不全。有不少应进的基层行政服务事项因场所限制进驻不了,导致部分群众到乡镇办事仍然“两头受理”“多头跑”,如工商核准登记,农民建房规划审批等,群众还需在不同站所之间来回跑,便民服务中心的集中办事功能整体不强,服务功能受限。二是办事效率还不高。有些部门尽管进驻了服务中心,但仍然习惯于老办法运作,或舍不得部门利益,或办事图自己方便,导致办事时间过长,办事效率低下问题仍然存在。三是窗口岗位衔接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乡镇工作人员偏少,中心工作人员往往兼管多项工作,既忙窗口工作,又忙站所业务、现场勘查、矛盾化解等工作,还忙乡镇中心工作,窗口人员的任务是两头兼,工作是两边跑,没有理顺窗口之间、窗口与业务站所之间的工作衔接机制,窗口时常出现空岗、缺岗现象。
四是规范化服务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窗口工作人员服务理念不强,遵守中心服务规范欠认真,主动服务、热情服务不够。
四、几点建议
建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贵在为民、重在便民、实在利民,要实现为民、便民、利民的目的,就必须把服务中心打造成规范服务、优质服务、创新服务的便民、高效、廉洁、诚信的政府服务平台。让群众走最少的路、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精力、用最少的成本,心情舒畅地办好自己要办、想办的事情。
1、整合有效资源,健全服务体系
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克服中心“临时伦”、“摆设伦”等错误观念,强功能、增效能、聚合力,进一步整合各部门资源,完善中心服务项目,健全中心服务体系。
首先,准确定位。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与市区行政服务中心在事项运转、业务协调、中心管理等方面有许多共性,都是办理具体行政项目,但也有明显不同,行政服务中心只是为各部门提供一个办事的平台与载体,而乡镇具有的审批权不多,大都属于行政代办与行政服务类项目。为精简机构,提高效率,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应将七站八所相关的审批服务职能进行整合与归并,实行人、事、权、责相统一,使便民服务中心成为一个工作实体、责任主体,代表乡镇本级政府工作。
其次,在服务指导思想上,要根据乡镇站所职能和农村群众的实际需求,在行政服务基础上,突出政策服务、事务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增强中心服务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
再次,规范中心办事大厅建设。无论新建或改造,中心应选址在临街道近政府,统一建成柜台式、窗口式、敝开式的办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