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贺丽花感想
飞翔夏令营活动感想
7月1日,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充满期待地开始了飞翔夏令营支教活动。
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老师,现在,我终于有机会站在这个光荣的讲台上了。我们都很兴奋。但是,活动的过程没有想象的容易。第一次跟那么多小孩和家长打交道,有点力不从心,不知所措。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只有3个人,而且只有我一个人能听懂这里的方言,也就是说,重担主要落到了我一个人的肩上,有点压力,很累,太阳很辣,几天招生下来,我们都瘦了,都晒黑了,但是觉得很充实,很开心。第一次亲身体验了早出晚归的生活。
在招生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这边的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很多家长都认为,小孩正式的读书时间在学校都学不好,更不用说放假去上课了。还有的家长认为女孩子不用读很多书,九年义务教育完了就已经很好了。另外,还有一些家长说担心中午的太阳太大,小孩子受不了,也怕他们坚持不了多久„„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可是农村这些家长对教育的态度严重阻碍了孩子的发展、成长。农村确实还有很多落后的地方,我们的工作开展起来很困难,而我们一直在坚持,只因为那最初的梦想,只因为那一份责任。
渐渐的,我们的付出开始有了回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接受我们,当我们去介绍的时候,他们很热情,也很耐心的听我们讲解。我们为他们的淳朴而感动,也为我们的工作越来越顺利而高兴。
在与学生交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很希望有一个倾听的对象,他们有很多想对家人说的话,有很多新鲜的想法,只可惜,家里没有一个人愿意停下来听他们说。我突然明白了,原来小孩子并不是真的什么都不懂。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读四年级的男孩子说他最想跟家人说的话是:希望爷爷能早点回家。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四年级的孩子说出来的话。
招生结束,我们开始正式上课了。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有点紧张。看着那么多张童稚的脸,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了老师的快感与崇高。学生们很懂事,上课很认真,进步很大,但是,到了快结束的时候,他们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浮躁。最后几天几乎天天有同学闹矛盾。原来 老师也挺难当!
25天,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人一生中有很多个25天。但这个25天却让我终身难忘。只有25天,却包含了我的很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当老师,第一次当家作主,第一次成了“管家婆”,第一次扮演严厉的班主任„„
活动快要结束了,回想起来,尽管这条路走得有点辛苦,却很充实,很快乐。我的视野开拓了,我的思维更广了,我处理问题更完善了,我的阅历多了,我还认识了很多可爱天真的孩子,我收获了很多感动„„这个假期的这25天将会是我这辈子永远珍藏的记忆!
贺丽花
2012-7-30
第二篇:贺丽霞《二泉映月》说课稿
《二泉映月》说课稿
泽州县凤城小学 贺丽霞
一、说教材
《二泉映月》作为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紧紧扣住了“有志者事竟成”这个单元主题,以生动优美的语言,高雅深远的意境,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酷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
二、说教学目标
出于以上考虑,结合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三个维度,将教学目标说明如下: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2、感受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
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教学难点:
从阿炳的故事中得到启示,学习他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三、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对生活有所体验与感悟,思想 也开始向成熟发展,正是培养他们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期。同时他们也具有一些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
四、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语文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结合我校“快乐二四”的教学模式,教学中张老师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学法上,通过自主朗读、想象说话、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
此外,张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张老师的教学过程从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一)发现一道风景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第1、2自然段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教学伊始,张老师用自己精心提炼的如小诗般的八个词语复习导入,这八个词语形象生动,“二泉映月”这道风景的情趣、韵味都尽在其中。在复习、美读中,学生感受到了阿炳心中二泉的美丽,正如他们所汇报的二泉也成了他们心中的一首诗、一幅画了,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体验一段人生
接着张老师巧妙地提问“这如诗如画的风景,对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黑暗”。简单交流之后张老师有意 给学生制造审美“落差”进行过渡,“是啊,因为他什么都看不见。在他的眼前有的只是黑暗,除了黑暗,还是黑暗。”在学生开始走进阿炳内心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进入第二个环节——体验一段人生。
为了突破这个重点张老师分两个板块:首先是文字中的浸润:课文哪些地方写了阿炳的坎坷经历?简单交流过程中,阿炳的“坎坷”在学生心中有了“附着点”。此时顺势进入第二个板块:场景中的感染。阿炳的生活年代毕竟久远,丰富的情感世界学生理解起来也是有困难的,于是张老师出示《阿炳曲集》资料补充介绍阿炳的坎坷经历。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新课标中也指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所以张老师启发学生进行阿炳坎坷画面的想象说话,让时光倒流70年。两个板块让学生感同身受,似乎他们就是雨雪交加中,沿街乞讨的阿炳,就是一贫如洗,病倒在床上的阿炳。并且张老师紧紧围绕“渐渐的、渐渐的„„”这句话,一唱三叹,这样学生心头上的“坎坷”越发浓郁。趁着这股被激发的情感激流,张老师让学生分男女生深情朗读,学生心头的“坎坷”仿佛也随着淙淙的流水声幻化成了 “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就这样,《二泉映月》的创作过程在学生头脑中由抽象变得具体清晰了,曲子也适时而放,学生屏息凝听,潜心感受,逐渐深入了阿炳的内心深处。
(三)、理解一首曲子
随着音乐的结束,张老师带领学生——理解一首曲子。即第5自然段。这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语言与音乐的交融、情感与情境的辉映,是全课感情朗读的重难点。学生的情感虽然已经集聚到了急需释放的程度,但毕竟对乐曲内涵的理解还很肤浅。因此张老师精心设计了两个问题,引导学生鉴赏乐曲。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所以张老师充分发挥星园的作用,让学生合作探究乐曲的开始、高潮和尾声,以及本段的写作特点。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于是在学生读懂的基础上,在曲子再次响起的情境下,张老师用深情的语言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想象,在朗读中感悟,让学生融入阿炳的内心,真真切切成为他的知音。
(四)领悟一种精神
阿炳的精神如何感受?在前面情感积淀的基础上,张老师以课文最后一句话“《二泉映月》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为切入点,补充介绍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跪下来的资料,通过思考“小泽征尔跪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出早已感受到的与命运抗争,对光明向往的精神,实现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随着又一次油然而生的敬佩之意,阿炳在学生心中变得高大,变得圣洁!
(五)、链接一篇文章
言虽尽,而意未完,也为了落实语文主题学习中学一课带一串,使教学内容密度大,容量高的目标,张老师链接了一篇相关文章《月光曲》,并要求学生学习课文中“琴声”+“心声”的描写方法,也写出自己的感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推荐一本名著 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者应该通过一篇课文的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学习探索空间。张老师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的魅力,推荐学生课外赏读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
六、说板书设计
张老师的板书像一份微型教案,以爱心为起点,将曲子中“琴声”即“心声”的内涵,阿炳与命运抗争、对光明向往、对音乐热爱的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清晰直观,简洁明了。
七、说教学效果
最后简单说一下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的课堂活动,基本上完成了本课时的教学任务,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
学完这篇课文,相信盲人艺术家阿炳已经穿越时空,矗立在孩子的心中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也走下圣坛,走向了孩子的心中!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爱默生》读后感.眭丽花
爱默生随笔选感
读完《爱默生随笔选》,他给我的感觉就是,他绝对是一个哲学家,他完全可以与柏拉图相媲美。语言简练到位并且富于诗意,完全可以把它当作诗来读。
爱默生的语言深奥、雄辩而富诗意,其中蕴含的睿智令人折服。爱默生被誉为“美国的精神先知”,它属于美国,也属于世界上所有思考的灵魂;属于今天,同时也属于过去。
爱默生在这本薄薄的书中论述了爱情,友谊,礼物,自助等主题,这些都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在论爱情中,爱默生提到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人在回顾自己多样的人生经历时,会发现他们的生活篇章中,好像没有比对一段爱情的甜蜜回忆更美好的了。有些年轻人会认为爱情中痛苦滋味胜过了所有的快乐,他们所理解的痛苦就是那种为了得到爱情而苦苦等待,整夜辗转难眠的痛苦,在那些日子中,人变得多愁善感,许多事情飘忽像幻觉。可以看出那是一种为爱情达到痴迷疯狂的状态。之后也提到爱情带给人们的幸福--婚姻。恋人们曾经似火如荼的相爱,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在彼此胸中冷却,激情减少而领域拓宽,这种情感最终发展成了一种完全的、真正的理解,心灵与思想年复一年的净化和升华。很显然爱默生追求的是那种高尚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夫妻之间的共同理解和心灵交流才是婚姻的最高境地。
在论礼物中,爱默生提到送礼物应该送对方急需之物,仅次于必需品的就是我们可以赠送与受礼人气质相符的礼物,使人能由礼物联想到他的思想或他本人。最好的礼物应该是你的一部分,失之如割肉,我觉得这一点和麦琪的礼物观念是一致的。论友谊时,他提到我们寻找的朋友不是圣人,而是和我们气质相近的有缺陷的凡人。应该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关系,对待朋友一视同仁。在这里爱默生提到了友谊的两种元素,其一是真诚,其二是温柔。真诚对于独处的人来说是常见的,但是有了第二个人的加入后虚伪便开始萌生了,人们会掩盖自己的思想,只有抛弃了这一点,真诚的对待别人,建立真诚的关系。每个人的心中都承受着人要真诚的压力,为人做事光明正大,这样的社会才会告别虚情假意,达到一种最高的和谐。说到温柔,作者提到 我怯懦而又直率地将自己奉献给那些我全然属于他们的人,这样我便成了他们,越是我深爱的人,我给予的奉献越少。友谊通过各种交往和生死儃递来寻求一种支持和安慰,它适于宁静的生活、优雅的才情以及乡间的漫步,也适于坎坷的路途、粗茶淡饭、绝望、贫困和迫害。最后提到了如何建立友谊,需要我们的性格上升到与朋友相同的高度,朋友之间才能有望平等融洽的相处。
这篇读后感只能用摘抄来填满了,显然上面的摘抄只是这本书的不多的一部分,爱默生的观念不是一下子就能体会的,更多的倒是有一种哲学的意味。不过唯一能感觉到的是爱默生坚持从自我的角度出发,认为改造首先应该从个人着手,这显然是很正确的。
ICU 眭丽花
第四篇:陈莹丽事迹感想
陈莹丽事迹感想
有人说,一个人最大的幸运莫过于能在学生时代遇到好老师,今天,这样一位年轻而又美丽的老师感动了无数的人。看着陈莹丽事迹报告会视频,她的师长、学生、同事都在回忆着她的点点滴滴,哽咽着讲述她的动人事迹,我也被这年轻的生命而打动。
一、生活需要梦想
对于陈莹丽老师来说,“当老师”是她一辈子的梦想,她从小喜欢当老师,并努力地一步步去实现它。2013年毕业时,她没有考上编制,但一直磨练自己,提升技能,一直都不放弃追求,直到她走上了教师的岗位。当她真正成为一名教师时,她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事业,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堂课上,她难受地靠着讲台,坚持用最大的声音为学生讲完最后一张试卷„„虽然她的生命短暂,但是却尽力绽放出最美的花朵。
她短暂的一生因为她的梦想而变得有意义,告诉了我们人需要梦想,但有了梦想以后,最重要的是给自己一个承诺,用行动去实践自己的梦想,二、生活需要坚强
对于一个26岁的生命,她的早逝让所有的人悲痛,我们会说上天并没有眷顾她。对于生与死,她无法选择命运。在被查出身患肝癌后,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回到讲台,不顾家人劝说,每天往返120公里坚持到校上课,我无法想象120公里对于那时的她是一种怎样的艰辛历程。当病情已经很严重时,她还是一样的笑脸,还是一样的阳光,当人询问她病情时,她说还好。瘦弱的身躯藏着一颗坚强的心灵。
想来,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总难免会经历失败,经历挫折,经历困难啊,会苦恼,会抱怨,只有学会坚持,学会坚强,学会努力,才能经受得起生活的考验。
三、生活需要付出
26岁的陈莹丽如一面镜子,照出90后年轻一代的精神风貌。每次,在电视上,报刊上,都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去山区支教、去村落调研,在偏僻的山村播下文明的种子。想起自己每看每感动的央视公益广告支教女孩赵小亭,2010年7月21日,赴贵州支教的赵小亭被一块飞落的山石砸中头部遇难,赵小亭把她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贵州那片她倾注了无限热爱的土地上。
对待生活,对待事业,他们不计较得失,只懂得付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自己的诺言,让我肃然起敬。
第五篇:校本培训感想王丽
校本培训感想
王丽
本学年我校组织了各教研组校本培训活动,这不仅给我们创造了在新课程教学中探讨交流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我有了向更多优秀老师学习契机。在上周星期四(10月10号)的晚自习,我们数理化教研组由省教学能手王昌奎老师担任主讲,成功的进行了本第一次校本培训活动。
本次培训主题为《电路故障分析》教学案例,通过培训提升本组教师的教学能力,规范教学案例的模式,深入备课,研究教材内容,分析学生事情,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法,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校本培训使我们进一步明确教师是课程改革具体的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观念和方法。
一、深入研究新教材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终身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首先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不在单纯做知识方面的权威,将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教给学生,而应当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只要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能摆脱旧的束缚,走上创新之路。反而,如果教师的观念没发生转变,即使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仍旧会“穿新鞋走老路”。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将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贯穿与课程教学之中。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以知识传授者的面目出现,以管理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不容丝毫的冒犯和怀疑。有这种意识,教师就不可能公正的对待学生、真心倾听学生的看法和见解、尊重学生的质疑和创新,学生只能被动的做知识的接受者、储存者和知识的反复训练者。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活动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有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课堂开放以后,教师的作用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教师的目标意识要加强,要从整体考虑课堂教学的育人目标;创新意识要加强,一切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合作意识要加强,教师应该走下讲坛,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探讨与交流;调控能力要加强,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情况是无法预料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不断研究课堂调控艺术。由于我对新课程改革学习还很不够,只能谈点粗浅的看法,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