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份过期的筹建执照引起的思考
一份过期筹建执照引起的思考
最近,某企业负责人持经营范围为“××项目筹建”、经营期限已超过筹建期的营业执照来工商部门申报年检并申请延长筹建期,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并依法向企业作了解释,尽管没有为其办理年检和延长筹建期,但此事却引起了我们对筹建企业的思考。
一、登记依据
近年来,各地工商部门为了支持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方便准入,缩短企业办事时间,加快招商引资企业的落户,普遍试行企业筹建制度,为企业核发经营范围为“××项目筹建”营业执照。目前各地核发筹建营业执照的依据,主要是省级工商局的规范性文件,规定:对未取得法定前置审批文件,但符合市场主体登记其他条件的非高危行业的企业,先办理登记注册,发给有效期为一年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核定为“××项目筹建”,有效期内企业可进行各项筹建工作,筹建期内不得对外开展经营活动。
关于筹建登记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和《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五十七条,规定对申请筹建登记的企业,核发《筹建许可证》,而没有关于核发经营范围为“××项目筹建”营业执照的规定。《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法律、法规中也无关于筹建登记的规定。《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规定》规定,企业经营范围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登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也没有“××项目筹建”的行业,“××项目筹建”作为经营范围是不规范的。可见核发经营范围为“××项目筹建”营业执照是缺乏法律依据的。
二、法律地位
筹建企业有两类,一是领取《筹建许可证》的企业,一是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企业。《筹建许可证》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法律地位是不同的。《筹建许可证》是企业进行基建的合法凭证不是法人凭证,《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及《细则》都规定“《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是企业取得法人资格和合法经营权的凭证”,而没有把《筹建许可证》作为法人作证。《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公司经公司登记机关依法登记,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方取得企业法人资格。
经营范围为“××项目筹建”的企业与有具体经营范围的企业的法律地位是不同的,领取筹建执照的企业具备主体资格,而没有经营资格。《民法通则》第三十六条规定:“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领取筹建执照的企业其民事行为能力受到了限制,法律地位存在缺陷,属于不完全准入。
三、监管责任
一是对筹建期内企业的年检。按照《企业年度检验办法》规定:“当年设立登记的企业,自下一年起参加年检”。年检的结果有二种情况即:经审查符合规定的在营业执照副本上加盖年检戳记,并发还营业执照副本;对不符合规定的,责令其限期改正,符合规定后,在营业执照上加盖年检戳记,发还执照副本。因此,对年检期间完成筹建的企业可以予以年检,按前置审批的项目重新核定企业的经营范围换发营业执照;年检期间未完成筹建的企业,企业登记机关可以因其提供的年检材料内容不完整不予受理,这样企业就处于没有年检结果的待年检状态。《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都有企业法人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后,六个月未开展经营活动视同歇业的规定,所心,年检期间未完成筹建的企业也不应予以年检。
二是筹建期满未开展筹建活动或终止筹建活动的企业的退出。一是强制退出,吊销执照。吊销执照只是剥夺了企业的经营资格,其法人资格还在,而这类企业本来就没有经营资格,吊销执照并无实际意义。二是由企业办理注销,这类企业虽然没有经营活动却有经济活动,必须清算后才能注销,如企业既不清算也不注销必然产生不良的社会后果。
三是经营范围为“筹建”的企业,虽然没有核定具体的经营范围,没有经营资格,却具有主体资格,可以凭《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办理税务登记、企业代码,开立银行帐户、签订合同、刻制印章、向银行贷款、购买材料、设备、进行基建施工等,“××项目筹建”的外延也是很宽泛的,如果企业在上述活动中存在破坏环境、拖欠工程款、骗取贷款等违法活动造成后果,登记机关可能要因缺乏登记的法律依据而承担责任。
鉴于核发筹建营业执照缺乏法律依据并存在诸多问题,企业的筹建登记应依据《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及《细则》的规定,核发《筹建许可证》;公司制企业待法律、法规作出规定后,再依法进行筹建登记。
第二篇:基层工商部门谈筹建执照的利与弊
基层工商部门谈筹建执照的利与弊
为更好地催生市场主体、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2003年,广东省省政府批准了省工商局《关于改革企业登记注册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试行企业法人资格和经营资格相分离的登记制度是这次改革的亮点和重点。试行企业法人资格和经营资格相分离的登记制度是指:凡符合企业法人条件,经营项目需前置审批而暂未取得批准文件的,经企业申请,可暂核发经营范围为“筹办”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企业法人因故停止经营,而要求保留企业法人资格、取消经营资格的,可予办理,原经营范围予以删除,改核“仅供清理本企业债权债务使用”。
一、实行“筹建执照”的做法是对企业法人资格和经营资格进行分离的有益探索
(一)有助于企业法人的设立登记。按照目前企业法人登记的操作程序,企业法人资格与经营资格属同时取得,如果某企业已具备法人条件,但因其经营范围中含有尚未审批的前置行政审批项目,该企业便无法申请企业登记注册和取得法人资格。如果法人资格和经营资格实行分开登记,企业便可不受经营范围的制约,先取得法人资格,从而借助企业法人这个载体,提高企业筹建的效率。
(二)有助于企业向相关前置审批部门申请审批,同时有助于审批部门开展审批工作。在目前的前置行政审批中,申请人一般是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到有关部门申请审批或直接申请审批,但这时申请人的主体资格不够明确,审批部门在审批中是应当针对申请人(自然人或其他提出申请的法人、组织)还是针对该企业法人不便掌握。但如果申请人先取得法人资格,在申请审批时,就可以企业法人的名义进行申请,从而有一个明确、合理、合法的主体,也便于有关审批部门认准主体,开展工作。
(三)筹建营业执照的核发可解决我国现行外商投资企业准入制度存在的矛盾。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审批登记制。审批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审批仅指外经贸部门根据三资企业法的规定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进行审批(以下简称项目审批)。广义的审批,除包括项目审批外,还包括行业主管部门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外商投资企业开展经营活动所需的许可或资格进行审批(以下简称许可审批)。在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只有在获得广义的审批批准后方能登记。
外商投资企业经登记机关核准后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即告成立。企业依法凭《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开立银行帐户,开展经营活动。因此,登记机关核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既赋予企业的法人资格又赋予企业的营业资格。所谓的企业法人资格是指企业作为民事主体,独立享受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资格。企业营业资格是指企业获得广义的审批批准后,具有开展经营活动的能力,可以从事经营活动的资格。而事实上,企业法人资格和营业资格的同时赋予,并不符合企业尤其是外商投资企业成立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在执照上注明“筹建期”实现相分离。即在企业取得营业资格前,在《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上注明“筹建”字样;在企业取得营业资格后,再通过更换《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内容,取消“筹建”字样,实现企业法人资格和营业资格的相分离。即带有“筹建”字样的执照其实相当于《企业法人登记证》,不带有“筹建”字样的执照就相当于同时具有法人资格和营业资格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其作用,就是使在筹建期内的企业一方面可以凭《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以独立主体身份从事筹建活动,同时执照上“筹建”字样表明了企业仍处于筹建阶段、尚不具备经营资格的客观事实,起到制约和公示作用。一旦筹建结束,企业取得营业资格,即取消“筹建”字样,颁发完全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式确认其具有法人资格和营业资格。
此外,筹建执照的核发与民法有关精神相符,即民事主体资格与民事行为能力不一定是同时取得,也不一定是同时消亡。
二、基层工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实行筹建营业执照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外商来华投资迅速增加,工商部门核发的筹建营业执照的数量不断增加,“筹建”营业执照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有些企业申办的“筹建”营业执照,迟迟不投入认缴的注册资本,筹建期限无了期,申请延期又延期,没完没了。有些“筹建”范围的营业执照在没有取得相关审批许可之前擅自开业经营运作。有些“筹建”执照取得只是为了拿土地指标,占份额,成为真正的“空 1
壳公司”。
(一)不利于工商部门的执法监管。企业取得“筹建”营业执照后,该企业法人即告成立,即可享受法人可以享受的权利(经营活动除外),并承担法人应当承担的义务。如:可以法人的名义办理各种经营范围中涉及的前置许可、建设厂房、购买设备、征用土地、招募员工等,但不得开展任何形式的经营活动。而有些企业往往在厂房设备、招募员工等环节完成筹建工作后,在不顾经营范围中是否涉及前置审批或者前置审批是否已经取得的情况下擅自开业经营,给工商监管工作带来压力。
(二)不利于企业开业前的国税申报。这给企业特别是非增值税纳税人偷税带来可乘之机,给国家带来财政损失。由于外商投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在办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件以后,如果处于筹备期阶段,按照现行税收征管流程,在国税部门尚不需要办理纳税申报,待其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开始并到国税部门办理开业及税种认定后,方始进行纳税申报。这样使得税务部门对于筹办企业的开业前和开业后的管理都带来一定的难度。
当前批准成立外商投资企业的门槛逐渐放低,有的地方政府出于招商引资考核需要,吸引了部分假合资企业,这些企业办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以后,往往销声匿迹,筹备期不需要办理纳税申报更是助长了该风气。不利于税务部门统计真实情况,表现在登记企业数量很多,但是真正开业户少,有的地方开业面甚至还不到50%,这些企业不参加年检,有的早已因资金不到位被吊销营业执照,造成空挂户多,开业面低的现象,形成虚假的泡沫繁荣。
(三)有些外商投资企业借“筹建”幌子圈地扰乱经济秩序。由于领取营业执照是征用土地、购买进口设备、申报税务登记、招募员工等手续的前提条件,有些企业打着“筹建”的旗号轻易地拿到外商投资企业的营业执照,而大刀阔斧地征用土地,进行大面积的圈地运动,办理执照目的是为了占指标,不是真正的经营,对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干扰。
(四)“筹建”执照被吊销的结果与核发执照的依据相矛盾。“筹办”企业因违法经营或未按照规定参加年检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的现象开始普遍,根据国家工商局工商企字[1999]第173号文件精神,吊照意味着企业的资格终止。然而,司法机关对此却持不同观点。最高人民法院在法经[2000]23号函复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和法经[2000]24号函复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函复中指出,企业法人被吊照后,应当依法进行清算,清算程序结束并办理工商注销登记后,该企业法人才归于消灭。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同时也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四十六条规定:“企业法人终止,应当向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并公告。”《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二十条作出了相应规定:“企业法人歇业、被撤销、宣告破产或者因其他原因终止营业的,应当向登记主管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也同样作出了相应的规定:“经公司登记机关核准注销登记,公司终止。”
因此,吊照应视作企业终止的原因而非终止本身,工商部门强行剥夺的是企业的经营权而非法人资格。然而“筹建”执照核准的依据是企业法人资格和经营资格相分离的登记制度,“筹建”执照具备的只有企业法人资格而非经营资格,“筹建”的企业连经营资格都没有,拿什么给工商部门吊销?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三、企业法人资格与经营资格彻底分离,是解决由两种资格混同引发各种矛盾的根本途径
企业法人资格与经营资格彻底分离,即法人登记和营业登记彻底分离,是解决两种资格混同引发各种矛盾的根本途径。把企业设立登记分为两步,即企业法人登记与营业登记,同时把企业法人资格与经营资格分别以《企业法人登记证》与《营业执照》的不同形式加以分离。企业法人登记,就是确认外商投资企业具有民事主体资格的工商登记;企业营业登记,就是确认外商投资企业具有从事具体经营活动资格的工商登记。比如:外商投资企业先到登记机关进行法人登记,领取《企业法人登记证》,获得市场主体资格,企业取得广义审批的各项批准,企业获得有关批准后到登记机关办理营业登记,取得《营业执照》,获得经营资格。对于登记机关而言,其主要职能在于确认企业市场主体资格,至于营业资格只是登记机关行使其“备案登记”职能。因此,登记机关应该把职能重心由审查企业的经营范围转为确认企业的法人资格。这种登记方式使企业法人资格与经营资格彻底分离,将有效解决由两种资格混同所引发的各种矛盾。2
第三篇:由“旱情”引起思考
由“旱情”引起思考
(1999年6月21日)
所谓旱情,是指天气出现久晴无雨造成干旱的情况,通常表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只要遇到长时间的高温、干旱天气情况,就会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威胁,直至绝收,有的地区因缺水给人畜饮水带来困难。故旱情重、旱灾等是对农业生产和干旱地区人们的生活而言。
目前,时逢春耕打田插秧季节,只要到一些水源条件差的地方去,总是听到群众说“旱情严重,插不上秧”。此话的确应引起我们做领导工作尤其是基层负责同志的注意和深思。
如果干旱时间长,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的干部组织群众抗旱保苗,抗旱救灾是不可非议、理所应当的。
如果是有水源灌溉因渠道不通畅,或因用水纠纷得不到解决而造成田未打上,影响插秧,这当然是我们当干部的事情,应该及早过问,妥善处理。
如果是那个地区条件或通过努力创造条件兴修水利工程,包括“三小”工程来解决农田灌溉和人畜饮水问题,我们当干部的应该多想办法,发动群众,加以解决。
如果是那些水源无保障本应该当作旱地耕作的高磅田、望天田、老干田,农户习惯上按照水田安排生产,不少年份出现秧等田、插老秧、甚至打成“黄昏田”而降低粮食产量。不难看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观念转变不够,似乎认为田只能种水稻、产大米,没有想到早作准备,抓季节种好玉米或烤烟等经济作物,有了钱同样能换回大米。这就需要我们当干部的上门去帮,引导农户因地制宜,顺应自然,水路不通走旱路,并为其搞好计划、农资和技术等项服务,使这部分农民群众增产增收过上好日子。
第四篇:一则新闻引起的思考
珠海市小学生交通安全征文
一则新闻引起的思考
学校:珠海市香洲区北岭小学 班级:四年级
(三)班 姓名:梁梓轩 指导老师:郑英桃老师 联系方式:***
一则新闻引起的思考
以前,我总以为交通十分的安全,并没有什么“**”。今天我才知道,原来“交通世界”并不太平。
几天前,我看报纸的时候,忽然看到一则新闻:“小伙深夜外出寻找走失的外公遇逆行车惨遭车祸,一家人没能过上端午节”。这则新闻就像一个重锤一般砸在我的心上,使我久久不能平静。我的眼前不禁开始了想象:这是一个灯火通明的夜晚,家家户户都飘着棕香,准备去买菜并寻找走失的外公回家过端午节的小伙骑着电动车在马路上行驶时,一辆逆行小轿车突然冲来,小伙连忙调转车头,准备避开小轿车,可还是被撞到了,小伙被撞出十几米远,血流满面,当时就昏迷了过去……
端午节,本应该是一个开开心心的日子,团圆的日子,可就在这个夜晚,竟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怎能不让人痛心。
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那个小车司机不知道交通法规?不是的。小车司机难道不知道逆行是违法的吗?怎可能不知道,只是他根本不把交通法规放在心里,没有意识到逆行后果的严重性,才发生了这样的悲剧,让一个家庭就此破裂!
这就是不文明的交通现象,一个让人恐惧的交通环境,那我们就必须要想方设法地去阻止它继续蔓延,所以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做一个文明的好行人,不要横穿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不在机动车道上行走,还要记住红灯停,绿灯行,这是行人安全的通行证。
第二,做一个文明的好司机,遵守法规,不占用应急车道,开车不打电话,还要做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习惯,避免遭到不必要的麻烦。
文明交通,从我做起,为了祖国明天的光明,我们应该一致行动起来,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市民,让文明之花绽放吧!
第五篇:一件小事引起的思考
一件教育小事的思考
文同中学董风华
那是在去期的一节语文课上,班上的学生正在专心致志地听我讲课,可刚上没几分钟,我用眼角的余光发现临窗的一名男生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窗外看,为了不影响班级正常的教学秩序,我没采取任何措施而是静观其变,看他到底要看多久,可过了三分钟那男生还是没有“回心转意”,我很气愤,认为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了,于是就趁着其他学生自己独自做巩固练习的时间,我轻轻地走到他跟前,也向窗外看去,这才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原来下面操场上正在“直播”一场篮球比赛。我再也压不住火了,但一方面考虑到其他学生,我就让该同学站起来,面向窗外看。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没有听他多讲,硬是让他整整向窗外看了一节课,下课后叫他到了办公室,想对他进行教育。其实,在让他站起来,面向窗外的那一刻,我就在思考如何对他进行引导教育。这名学生成绩属于中等水平,头脑算是比较灵活的,而且上课的表现也很积极,只是有一个毛病,爱接老师的话茬,说实话,我们很多老师对这样的学生是既爱又恨,如果对他打击太大,就会担心他以后的发展。所以在他进办公室的那一刻,我头脑里也是一团乱麻,没想清楚对他采用什么方法。
“用心倾听学生的声音”,这是教育界的心声。我于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那名学生详细叙述一下从上课开始到下课结束这一段时间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感所想。从他的叙述中,让我觉得他并非不可救
药,只是有时候管不住自己,自制力比较差,其实他内心还是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品学兼优,同学夸,老师爱的好学生。他还讲到小时侯成绩也是名列前茅,只是上了高中,觉得学习遇到了困难,有些力不从心,所以成绩才慢慢有所下降。我听完他的叙述,认为他学习方法上可能存在问题,很有必要对他在方法上进行一些指导,就让他多多向其他同学请教,和老师加强交流。经过两周以来的观察,这名学生很少再向窗外看了上课也比以前认真了,在下一次学月考试检测中成绩也不错。
我现在回想起这件事,有时候在想,如果我当时在教室里对他大发脾气,情况会变的如何?我肯定没有过后的做法更具有教育意义。正因为这件小事让我受到启发,至今给我留下神刻的印象。感叹: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超之过激,应因人因事因地合理展开教育,这才算教育成功了。
2013.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