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教师招聘教育知识精选模拟卷及答案(5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18:39: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新小学教师招聘教育知识精选模拟卷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新小学教师招聘教育知识精选模拟卷及答案》。

第一篇:最新小学教师招聘教育知识精选模拟卷及答案

最新小学教师招聘教育知识精选模拟卷

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C】。

A.卢梭

B.凯兴斯坦纳

C.涂尔干

D.沛西能

【答案解析】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涂尔干。

2.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D】。

A.杜威

B.华虚朋

C.伯克赫斯特

D.克伯屈

【答案解析】克伯屈首先提出设计教学法。

3.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A】。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

【答案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

4.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C】。

A.神话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答案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而且存在于动物界。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5.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A.维果茨基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答案解析】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

6.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C】。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教学指导书

【答案解析】师生直接接触到的教科书是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

7.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C】。

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皮亚杰

【答案解析】格塞尔认为,人的所有能力都受成长规律的制约,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8.“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D】。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答案解析】“习”和“温”是复习,巩固的意思,因此体现的是教学的巩固性原则。

9.【D】表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A.形象

B.知觉

C.表面特征的D.深层特征的【答案解析】对问题的表征分为问题的表面特征和问题的深层特征,其中后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0.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B】。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答案解析】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成,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11.学校教育始于【A】。

A.奴隶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末期

C.原始社会末期

D.封建社会中期

【答案解析】中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从西周以后,出现“国学”和“乡学”,这是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说明在西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学校教育就诞生了。

12.在学校教育依照特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C】。

A.学生

B.教学内容

C.教师

D.教学环境

【答案解析】教师是履行教育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13.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C】。

A.面向全体学生

B.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答案解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14.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D】。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答案解析】画线是复述策略,是认知策略的一种。

15.由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A】。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答案解析】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将学习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题干所述正是远景的间接性动机的概念。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答案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简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答案解析】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1)依从。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 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此时个体对道德规范行为的必要性尚缺乏充分的认识,也缺乏情感体验,行为主要受控于外在的压力(如奖惩),而不是内在的需要,依 从则可能得到安全,否则将受到惩罚。可以说,处于依从阶段的态度与品德,其水平较低,但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2)认 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3)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 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3.简述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答案解析】开展好课外活动,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组织小学课外活动必须从全面贯彻教育目的,落实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高度确定每一项课外活动的具体目标要求,目标的确定要明确、具体。

(2)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要使学生自愿参加课外活动,就要使活动本身具有吸引力。吸引力来自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和组织形式的变化多样,能符合学生的各种兴趣和需要。

(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课外活动是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因此要充分依靠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主动性。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答案解析】(1)知识观。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他们认为,人类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地被新的解释和假设所推翻、所取代的。

(2)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转移或传递,而是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任何人所不能代替的。

(3)学生观。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人、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也不是简单的积累,而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的基础上去形成知识的意义,实现新旧知识的综合和概括。

5.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答案解析】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条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李老师在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令人尴尬的现象:他讲课不可谓不透、不明、不用功(有时甚至很卖力),课下督促检查不可谓不细、不紧、不认真,而学生也付出了较大的努力,师生满以为会取得较大的收获与提高,可最终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付出和希冀相去甚远。针对这种现象,结合相关理论谈谈李老师应该怎样改变这种情况。

【答案解析】(1)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只忙于“教”与“检”,学生只忙于“学”与“考”,但是还是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可以建议尝试着从学习策略的培养方面去改变这种情况。

(2)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但是纵观当今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大多教师只重视讲听,缺乏学法及其运用的指导。许多学生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淡薄。许多学生只知道某种学习方法或技能有效,但并不清楚何时选择以及如何运用这些 方法或技能,只知道机械地运用,遇到新情况则表现为无所适从、不知所措,而培养学习策略能弥补这一不足。研究表明,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训练,不仅是必要 的,而且是可行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不失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成绩的良好途径。

(3)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和变化而采用的达到一种或多种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它不同于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的变量很多,除了学习风格外,还包括学习的目标、任务、要求、学习结果的评价与测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生的能力、性格、气质与个性特点等。学习策 略的任务是要充分认识这些变量,并揭示这些变量与学习方法或技能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去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①培养兴 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激活并保持良好的注意、情绪与思维状态;②分析学习情况,选择学习方法;③制定周密、详细的计划;④执行、监控、整理学习计划。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材料: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请根据材料,拟一份教学设计。

[提示]教案设计要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四个目标。

第二篇:云南玉溪2014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统考教育知识精选模拟卷及答案一

云众祝大家学习愉快!考试成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A】。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答案解析】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

2、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C】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3、布鲁纳在教学上提倡【C】。

A、指导法

B、讨论法

C、发现法

D、接受法

【答案解析】布鲁纳在教学上提倡发现法,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

4、【B】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

B、布鲁纳

C、苛勒

D、加涅

【答案解析】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强调教学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5、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是【D】。

A、场依存型

B、发散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6、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D】。

A、孔子

B、昆体良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答案解析】夸美纽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了自己的教学理论。

7、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D】。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差异性

【答案解析】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不能搞“一刀切”。

8、【C】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来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A、直接强化

以上内容来自云众教育网!免费交流、学习;共同走向美好明天!

云众祝大家学习愉快!考试成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B、外部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9、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D】。

A、交往能力

B、管理能力

C、学习能力

D、研究能力

【答案解析】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一定的研究能力。

10、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C】。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坚定

【答案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

11、《孟子》中“夏日校,殷日序,周日庠,学则三代共之”,其中“校、序、庠、学”都是指【B】。

A、教师

B、学校名称

C、私塾

D、六艺

1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B】的科学。

A、心理活动的规律

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C、生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

D、行为活动的规律

【答案解析】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13、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D】。

A、活动课程

B、潜在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答案解析】语文、数学、外语等分别属于不同的学科。

14、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B】。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答案解析】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全面了解学生,是由班主任工作的性质决定的。

15、【B】是衡量一个测验正确性的重要指标,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答案解析】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以上内容来自云众教育网!免费交流、学习;共同走向美好明天!

第三篇:2013年河南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知识精选模拟卷及解析二

2013年河南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知识精选模拟卷及解析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A】。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答案解析】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

2、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C】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3、布鲁纳在教学上提倡【C】。A、指导法 B、讨论法 C、发现法 D、接受法

【答案解析】布鲁纳在教学上提倡发现法,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

4、【B】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A、斯金纳 B、布鲁纳 C、苛勒 D、加涅

【答案解析】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强调教学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5、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是【D】。A、场依存型 B、发散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6、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D】。A、孔子 B、昆体良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答案解析】夸美纽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了自己的教学理论。

7、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D】。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差异性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答案解析】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不能搞“一刀切”。

8、【C】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来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A、直接强化 B、外部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9、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D】。A、交往能力 B、管理能力 C、学习能力 D、研究能力

【答案解析】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一定的研究能力。

10、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C】。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坚定

【答案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page]

11、《孟子》中“夏日校,殷日序,周日庠,学则三代共之”,其中“校、序、庠、学”都是指【B】。

A、教师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B、学校名称 C、私塾 D、六艺

1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B】的科学。A、心理活动的规律 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C、生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 D、行为活动的规律

【答案解析】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13、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D】。A、活动课程 B、潜在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答案解析】语文、数学、外语等分别属于不同的学科。

14、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B】。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答案解析】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全面了解学生,是由班主任工作的性质决定的。

15、【B】是衡量一个测验正确性的重要指标,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答案解析】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答案解析】(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2、简述小学教学的任务。

【答案解析】(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创造能力和实践精神。(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教师应如何备课? 【答案解析】(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

(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

(3)制订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制订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4、简述应当怎样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答案解析】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5、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课堂纪律分成哪四种类型? 【答案解析】(1)教师促成的纪律。刚入学的小学生往往需要教师给予较多的监督和指

导,需要教师为他们的学习和工作设置一个有结构的情境,即组织一个良好的集体结构。这样的“结构”就是教师促成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从入学开始,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他们开始对同学察言观色,以便决定应该如何思考和如何行事。(3)任务促成的纪律。每一次任务都有其特定的纪律,有时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4)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之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便出现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曾根据名家传记和其它方面的材料,选取了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画家、音乐家在内的977位名人作为研究对象,他把对这些名人的调查结果同一般人的家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些名人的家属中,出名的父亲有89人,儿子129人,兄弟114人,共332人,而4000名一般人组中出名的亲属只有1人。因此,高尔顿认为人的智能高低是由遗传决定的。高尔顿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解析】这一观点是不全面的。高尔顿的研究揭示了遗传在人的智力发展的影响。遗传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前提或物质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高尔顿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是,影响人的智力发展的因素不仅仅是遗传,还包括成熟、环境、教育以及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等。人的智力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模式、大众传媒和教育对人的智力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教育的影响最为重要。不同的自然物理因素也会影响个体心理发展。另外,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也对智力的发展有影响作用。在同样的环境、教育条件下,拥有类似遗传条件的人智力发展水平不一样,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个人主观能动性不同。所以说,高尔顿的结论是片面,不够完整的。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2、桌五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

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

【答案解析】(1)这一案例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2)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①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②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③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3)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①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含义,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②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及时检查,坚持不懈,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请设计教学片断,让学生学会“左”、“右’’二字。(音、形、义三者结合)[提示]音、形、义三部分综合考虑,左的字音难点、左右字形的比较、左右方位的辨析、词语的积累等。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第四篇: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卷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2)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德谟克里特

2.新课改倡导分配课程的课时容量,适当减少“主课”的课时,增加音、体、美等学科的容量,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

A.均衡性

B.综合性

C.基础性

D.选择性

3.罗素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教育必须要()。

A.抓关键期

B.量力而行

C.因材施教

D.循序渐进

4.“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我国的()。

A.《中庸》

B.《大学》

C.《论语》

D.《学记》

5.很多学生都认为只要他们有较高的学习动机,就能取得好成绩。但其实。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

A.倒U型曲线关系

B.U型曲线关系

C.线性关系

D.W型曲线关系

6.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

A.自然情景观察

B.实验室观察

C.结构式观察

D.非结构式观察

7.“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这句话所体现的心理机制是()。

A.移情

B.从众

C.期望

D.顺从

8.人们平时所说的“第一印象”是指()。

A.晕轮效应

B.刻板效应

C.首因效应

D.近因效应

9.王老师观察到。在若干次探究性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环节中.孙丽同学自己总是拿不定主意,要靠同伴拿主意。这说明孙丽的学习风格属于()。

A.场独立型

B.冲动型

C.沉思型

D.场依存型

10.“只要考出好成绩就不会挨骂”属于操作性条件反射规律中的()。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11.马斯洛把较低层次、与个体的生命攸关的需要称为()。

A.生长需要

B.获得性需要

C.缺失需要

D.基础性需要

12.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属于()。

A.社会促进

B.社会抑制

C.社会进步

D.社会退步

13.小红每次课上回答问题都结巴.面红耳赤。针对这一现象,周老师在课上多次鼓励她积极发言,每次回答问题都给予表扬。周老师运用的方法是()。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自我控制法

D.系统脱敏法

14.以某一社会问题为核心或围绕人类的基本活动确定中心学习内容的课程类型是()。

A.学科课程

B.融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核心课程

15.美国行为主义家斯金纳的条件反射理论提出的教学法是()。

A.强化教学法

B.程序教学法

C.讲授式教学

D.支架式教学

16.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提醒我们在教学过程应注重()。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C.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D.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17.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教材获得知识的方法是()。

A.自学法

B.读书指导法

C.练习法

D.参观法

18.1994年江泽民同志为少先队题词:“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五自”所体现的是少先队活动的()。

A.组织性

B.自主性

C.趣味性

D.创造性

19.教师是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5~20分钟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一般将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种教学是()。

A.微格教学

B.课堂教学

C.课外教学

D.录像教学

20.刚接手小学三年级一班数学课的王老师,为了检查班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新学期开始时举行了一次摸底考试。他所运用的评价方法是()。

A.相对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l0分,共30分)

21.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22.简述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23.简述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有意注意的策略。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4.材料:

以下是学校歌咏比赛后。一个年级组四个班级班主任老师的总结:

一班(第二名):这次比赛,就是由于几个同学在平时排练时不认真,导致我们班没能拿到冠军!希望那几位同学深刻检讨自己!

二班(冠军):同学们,本次歌咏比赛经过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获得全年组第一名。老师为你们高兴!

三班(最后一名):同学们,这次比赛很多同学都已经尽力了,但可能有一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好,所以成绩不是很理想。可是,大家要记得,失败并不可怕,失败是成功之母,我相信,只要大家把这次比赛的经验教训铭记在心,并且在下次比赛中时刻注意这些经验教训,大家肯定会成功的!现在就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本次比赛你觉得成功的方面和失败的教训„„

四班(第三名):这次比赛同学们表现得不理想,我不想做任何评价了。

问题:

(1)组织竞赛型活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10分)

(2)根据上述四位老师的话,请你从班级活动目的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10分)

25.材料:

班主任王老师发现班级里有几位男生头发很长。过去也发现过这样的问题,找同学谈过话,也讲明了道理,可是效果不明显。这次,王老师想到一个好主意,决定马上试一试。中午休息时。王老师到附近的理发店把自己并不长的头发精心理了理。下午上课前,王老师跟大家说:“趁现在还没上课,我们开个五分钟的交流会,大家说说你们发现了哪些新变化?包括我和你们。”有好多同学都发现王老师理发了。王老师继续问:“理过发后,大家感觉我怎么样?”“更精神啦!”“更帅啦!”„„王老师听到一片赞扬声。最后,王老师说:“有位名家说的好‘真心地赞扬一个人,能让一个人多活20分钟!’因此,我十分感谢同学们对我的夸奖!”五分钟的交流会在谕快的氛围中结束了。王老师没点一位留长头发男生的名字,可是,第二天,王老师欣喜地发现那几个男生的头发都剪短了!

问题:

(1)王老师的高招蕴含了哪种德育方法?(10分)

(2)在德育中如何贯彻这种德育方法?(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3小题。请任选1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题计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音乐。)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走遍天下书为侣(lu)

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yu)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似乎很难作出选择。

如果你问到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

一本书!我听到有人感叹了: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最终你能背诵下来。

对此。我的回答是: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若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2)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人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10分)

(3)为本课设计新授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0分)

27.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材料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8分)

(2)如指导低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新授环节。(22分)

28.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本歌曲的特点。(10分)

(2)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知识点】卢梭的教育思想

【答案】C。

【解析】卢梭强调自然主义教育,著有《爱弥儿》一书。

2.【知识点】实质教育论

【答案】B。

【解析】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

3.【知识点】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答案】D。

【解析】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关键期,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地进行教育。错过了关键期,补救教育往往不成功。

4.【知识点】德育原则

【答案】C。

【解析】“5+2=0”意思是五天的学校教育加上两天的家庭教育等于零教育,体现了我国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学生品德要求出现的差异甚至对立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应该贯彻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地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效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5.【知识点】教师劳动特点

【答案】C。

【解析】灵活处理突发状况是教育机智的表现,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特点。

6.【知识点】教育文献的分类

【答案】B。

【解析】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具有报告性、汇编性和简明性,是对一次文献的认识.是检索工具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

7.【知识点】小学生安全教育

【答案】B。

【解析】有人中暑时,首先将病人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让病人躺下,但头部不要垫高。然后解开病人衣领.用浸湿的冷毛巾敷在其头部,再服用一些仁丹或十滴水等药物。

8.【知识点】感觉现象

【答案】A。

【解析】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适应现象发生在所有的感觉中。题干中的现象为嗅觉适应。

9.【知识点】学习动机的分类

【答案】A。

【解析】内部动机是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学习动机;而外部动机往往由外部诱因引起.与外部奖励相联系。高尚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即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低级动机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即学习的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因此.小军的学习动机是内部动机,小花的学习动机是外部动机.10.【知识点】高原现象

【答案】D。

【解析】高原现象是指练习的进步是先快后慢的,到中期出现暂时停顿现象,即练习成绩保持一定的水平不再上升甚至呈下降的趋势。

11.【知识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答案】C。

【解析】缺失需要,也叫匮乏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指人在满足这些需要的时候,完全依赖于外界。

12.【知识点】社会心理效应

【答案】B。

【解析】社会抑制是指在群体活动中,个体活动的效率因为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受到减弱的现象。

13.【知识点】改变行为的方法

【答案】A。

【解析】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14.【知识点】课程类型

【答案】D。

【解析】核心课程是以某一社会问题为核心或围绕人类的基本活动确定中心学习内容的课程。

15.【知识点】程序教学法

【答案】B。

【解析】程序教学理论是基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提出的。

16.【知识点】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案】D。

【解析】这句话体现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直接将知识呈现给学生。反映的教学过程规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17.【知识点】教学方法

【答案】B。

【解析】读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通过阅读教材和其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指导学生读书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和课外书籍两个方面。

18.【知识点】少年队活动的特点

【答案】B。

【解析】少先队活动的自主性特征也称主体性特征,是少先队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江泽民同志这“五自”所强调的就是自主、主人翁精神。自主性要求少先队员自己出主意、想办法、定计划、做事情,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体现了自主性。

19.【知识点】微格教学

【答案】A。

【解析】微格教学是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20.【知识点】教学评价类型

【答案】B。

【解析】诊断性评价一般在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的教学开始前进行,用来检验学生是否具备了学好新课程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测验。它包括各种通常所称的摸底考试等。

二、简答题

21.【知识点】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参考答案】

科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在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鉴别出了六个阶段。他将这些阶段划分成三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即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前习俗水平包括阶段一: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和阶段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习俗水平包括阶段三: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和阶段四: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后习俗水平包括阶段五: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阶段六: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22.【知识点】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参考答案】

(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起着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3.【知识点】保持有意注意的策略

【参考答案】

(1)明确活动的目的、任务。

(2)激发间接兴趣。

(3)组织有关活动。

(4)用意志力排除各种干扰。

三、材料分析题

24.【知识点】班级活动

【参考答案】

(1)各种全校性的竞赛,除了能够发掘人才和活跃学校生活外,还能促进班集体的形成和班级之间的相互影响。组织竞赛型活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把取胜看作参赛的目的之一,但不是唯一目的;

第二,使更多的人有参赛的机会:

第三,结合参赛的准备和实践,提高参赛者的心理素质;

第四,通过参赛带动班级的日常活动;

第五,在增强班级的集体荣誉感时。还要注意处理好班与班之间。校与校之间的关系。

(2)歌咏比赛作为竞赛活动,是班级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竞赛活动,必然有胜有负,但是,作为学校中的活动.这一结果并不重要,关键是教师能否将比赛和对学生的教育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学校中的班级活动关键要有教育意义。

材料中三班班主任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该班班主任在充分肯定全班同学的努力之后,帮助同学们寻找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引导学生正确的归因.把比赛成功看作参赛目的之一而不是最终目的。充分发挥了班级活动的教育意义。

材料中一班班主任只看重比赛结果。并没有帮助同学们对比赛中出现的不足和成功之处加以总结.没有体现班级活动的教育意义。二班班主任也只是对比赛结果做出了肯定,但对于其中的原因也并没有进一步分析与总结。缺乏教育意义。四班班主任不做任何评价。没有履行班主任的教育职责。是极为不妥的。

综上所述,班级活动应该充分发挥其教育意义。班主任老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职责。

25.【参考答案】。

(1)王老师既不点名又能纠错的高招体现了榜样示范法这一德育方法。所谓榜样示范法就是用榜样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与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与行为的德育方法。材料中王老师为了使几名留长发的男生不再留长发,自己先去理发,以自身干净、清爽的形象作为模范典型影响学生.最终使学生受到了正确引导。因此,榜样示范法使德育更直接、更亲切、更典型.教师自身的以身作则更能使学生体会到其中的教育力量。

(2)榜样示范法的运用要求:

①选好学习的榜样。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我们应根据时代需要和学生实际出发,指导他们选择好学习的榜样。获得明确前进的方向与巨大动力。

②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要使榜样能对学生产生力量,推动他们前进,就需要学生了解榜样。榜样人格具体、生动、形象,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易于为学生所领会和模仿。

③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引导学生向榜样人物学习,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的介绍上或学生一时的情感冲动上。要及时地把学生的情感、冲动引导到行动上来,把敬慕之情转化为道德行动和习惯。逐步巩固、加深这种情感。

四、教学设计题

26.【参考答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作者为表明观点而采用的表达方式,体会假设、设问、反问、比喻等的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通过多种阅读方式,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体会到“与书为侣”的乐趣,逐步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2)导人环节

①导语:(出示课件:尤安.艾肯的照片)同学们,你认识这位慈祥的老奶奶吗?她就是英国著名的儿童作家——尤安,艾肯。(出示课件:尤安.艾肯简介)1974年,尤安.艾肯获得了安徒生文学奖。安徒生文学奖被称为“小诺贝尔文学奖”。在颁奖典礼上,尤安.艾肯作了热情洋溢的献辞.在献辞中她做了一个有趣的假设。如果独自驾舟环游世界旅行,如果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答案。而尤安.艾肯却选择了一本书,并且以此作为献辞的题目.那就是——学生齐读:走遍天下书为侣。

②“侣”是一个生字。很有意思。右边紧挨着两个口,看到“侣”字你会想到哪些四字词语?

(形影不离、如影相随„„)

③把这些词语放到题目中去,你对课题有了怎样的理解?

④再来看看课题,你读出了什么味?带着你的情感再来读读课题。

设计意图:漫谈引入,在揭题解题中初步感受作者对书的情感,对阅读的热爱。

(3)新授环节

一、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通顺为止。

2.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出示课件:词语和难读的句子),指名朗读。

3.默读课文.把你读懂的内容批注在段落旁边。

4.学生交流.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发言,并和学生一起对发言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大意,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二、再读课文。感悟表达

1.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创设的情境中。同学们,你们知道独自环球旅行,需要多长时间吗?出示课件:麦哲伦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用了整整3年;日本一位71岁老翁独自完成环球航行历时234天;2006年,中国人首次完成帆船环球航行历时185天。

2.看到这些数字,你心中产生了怎样的疑问?作者为什么要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呢?作者是怎么回答的?自己读读课文。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

(书像朋友,像家;朋友和家再熟悉也会有新的发现;所以,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4.在这段话中,作者运用设问、反问以及鲜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层层剥笋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能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这句话的意思吗?

(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表达观点的方法。在阅读中,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

27.【参考答案】

(1)本材料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的发展。

①知识与技能: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识图、作图等技能。

②数学思考:能运用生活经验,对长度信息做出解释,并学会用具体的单位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③问题解决:能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④情感态度: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新授环节设计.一、实践中认识厘米

(一)认识尺子

平时我们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使用什么工具啊?课件出示尺子图,同时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你能在直尺上发现什么?结合课件进行说明。

1.刻度线。尺子上的这些竖线是厘米尺的刻度线,刻度线很整齐,排列得很均匀。

2.数字。(1)尺子上的数字中,这里的“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起点)

(2)结合课件加以说明,测量时,一般以“0”作为起点开始测量。其他的数字是尺子的刻度.几就表示从0到这个数之间有多少个长度单位。

3.长度单位的表示符号。

厘米尺上的文字“厘米”表示尺子上一个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个单位在国际上通用,用英文字母表示为“cm”。(板书:厘米cm)

(二)认识厘米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2.认识1厘米。

(1)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

(2)学生汇报找法。(0~1之间、2~3之间„„的长度)学生回答时结合课件进行。

(3)教师归纳: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3.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1)同桌互相比划1厘米。

(2)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

(3)比一比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用1厘米比较田字格的宽和图钉的长。

(4)举例说一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三)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1.测量纸条的长度。

(1)学生讨论交流测量纸条长度的方法。

(2)学生分组测量纸条的长度,教师巡视。纠正不正确的测量方法。

(3)指生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课件演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边演示边解释: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也就是几个1厘米。

3.动手测量小棒的长度,然后指名学生汇报测量的方法和测量的结果。

二、练习中巩固新知

(一)读物体的长度(课件播放教材第4页“做一做”,适当补充)

1.读铅笔的长度。(0~8厘米)问:铅笔的长度有几个1厘米?

2.读橡皮的长度。(0~4厘米)问:橡皮的长度有几个1厘米?

3.读小刀的长度。(0~5厘米)问:小刀的长度有几个1厘米?

4.读小棒的长度。(3~12厘米)问:小棒的长度有几个1厘米?

(二)估测(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1题)

先让学生估计物体的长度,再进行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量一量(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2题)

测量前先让学生估一估各物体的长度.再测量,看估得准不准。

四、小结中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活动中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8.【参考答案】

(1)《红眼睛绿眼睛》是一首生动、有趣的歌曲。歌曲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概括了“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易为学生所接受。歌曲为五声宫调式,结构方整。由上、下两句组成。上句为四个小节,下旬除第四小节稍作变化外,还增加了两个小节,作为扩充,完满地结束全曲。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音乐和游戏中体验快乐。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纸牌游戏进行互动。了解交通规则,培养参与意识,增加公共常识。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轻松愉快地边唱边表演歌曲。

(3)导人环节: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学是采用什么交通方式到学校的?

学生自由回答。(走路、坐公交车、骑自行车、家长开车送等)

师:在城市的街道和公路上行走,应注意行人靠右、大人带着、走人行横道、注意看车、看红绿灯信号等。在城市交通里,红绿灯是警察的帮手。与警察共同指挥交通秩序,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红灯和绿灯各有不同的作用。例如红灯亮时,车辆行人停止通行,绿灯亮时,车辆行人通行等。接下来我们通过一首歌曲轻松了解红绿灯。

引出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设计意图:教师采用问答式的方式进行导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直接简单地进行了此课的导人,激发学生兴趣并积极主动地进行回答,同时很轻松的引出这节课的主题。

第五篇:《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定稿)

2013年教师资格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

(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C)。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答案解析】普鲁士于1825年最早开始强制义务教育。

2、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C)。

A、布鲁纳

B、赞可夫

C、舒尔茨

D、皮亚杰

3、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称为(A)。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4、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C)。

A、神话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答案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而且存在于动物界。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5、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A、维果茨基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答案解析】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

6、(B)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A、生产力

B、政治制度

C、科学技术

D、文化

7、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C)。

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皮亚杰

【答案解析】格塞尔认为,人的所有能力都受成长规律的制约,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8、(C)内驱力将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A、学习

B、认知

C、自我提高

D、附属

【答案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不直接指向知识和任务本身,而看重学业成就。

9、(A)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A、顺应性

B、同化性

C、重组性

D、具体

【答案解析】学习迁移根据迁移的内在心理机制,把迁移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同化性迁移的特点是自上而下,原有的经验结构是上位结构,新的经验结构是下位结构。在同化性迁移过程中,原有认知结构不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如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概念“鱼”,由带鱼、草鱼、黄鱼等概念组成,现在要学习鳗鱼,把它纳入“鱼”的原有结构中,既扩充了鱼的概念,又获得了鳗鱼这一新概念的意义。平时所讲的举一反

三、闻一知十等都属于同化性迁移。

顺应性迁移也叫协调性迁移,是指将原有的经验应用于新情境时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变化。当原有的经验结构不能将新的事物纳入其结构内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经验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顺应性迁移的根本特点是自下而上。

重组性迁移是指重新组合原有经验系统中的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的情境。这种经验的整合过程即重组性迁移。在重组过程中,基本经验成分不变,只是各成分间的结合关系进行了调整或重新组合。如对一些原有舞蹈或体操的动作进行调整或重新组合后,编排出新的舞蹈或体操动作。对网络、战争、游戏等概念进行重新组合,就会形成网络战争游戏的新概念。对知识和技能的重新组合,能产生出新的知识和技能,如把蜂鸣器和水壶组合在一起,成为蜂鸣器报警水壶,把眼镜片放入眼睛中,形成新产品既隐形眼镜。可以看出,通过重组性迁移,不仅扩大了基

本经验的适用范围,还包含有创造性的成分。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的影响。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顺向迁移的例子。而逆向迁移是指后面的学习影响前面的学习。如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对先前普通心理学的理解产生影响,这就是逆向迁移。

10、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B)。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答案解析】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成,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11、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C)。

A、卢梭

B、凯兴斯坦纳

C、涂尔干

D、沛•西能

【答案解析】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涂尔干。

12、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D)。

A、杜威

B、华虚朋

C、伯克赫斯特

D、克伯屈

【答案解析】克伯屈首先提出设计教学法。

13、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A)。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

【答案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

14、当代教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是(A)。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管理模式

【答案解析】当代教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认知模式。

15、教师角色态度动态发展的关键因素是(A)。

A、学生的表现、要求和反馈

B、领导批评

C、家长意见

D、社会舆论

【答案解析】教师角色态度动态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学生的表现,要求和反馈。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此说法是错误的。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处于基础地位,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势在必行。素质教育首先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其次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本题中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是不全面的,它只强调了加强学生的体育和美育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智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此外,素质教育还强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操作技能的模仿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

此说法是正确的。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定向是第一个阶段,模仿以及后续的阶段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

3、心智技能不必通过外部言语表现出来。

此说法是正确的。心智技能具有内隐性和简缩性。

4、实施计划是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

此说法是正确的。学校管理过程包括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四个环节。计划是起始环节,实施是中心环节,检查是中继环节,总结是终结环节。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答案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答案解析】

(1)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3、简述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教学阶段。

【答案解析】

(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2)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

(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

(4)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基础上引出结论。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答案解析】

(1)知识观。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他们认为,人类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地被新的解释和假设所推翻、所取代的。

(2)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转移或传递,而是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任何人所不能代替的。

(3)学生观。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也不是简单的积累,而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的基础上去形成知识的意义,实现新旧知识的综合和概括。

5、教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上好一堂课的要求是什么?)

【答案解析】

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1)目标明确。指教师上课时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也就是要明确学习目标。

(2)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要求学生做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要及时加以纠正。

(3)方法得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4)表达清晰。是指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要规范、准确、清楚。

(5)组织严密。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6)气氛热烈。是指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小明转学到A学校,刚来时学习成绩不好。进校后学习成绩由中下一直往下掉,常不交作业、上课打瞌睡,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都不高。他的父母都从商,家境比较富裕,父母并不溺爱孩子,同时对学习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求有进步。小明腼腆,不爱参加文体活动;很想有一个好的人际关系,但因为一开始给周围同学的印象不好,因此得不到同学们的认可,导致人际关系不好;有时被欺负,因为比较胆小,所以也不敢说。

(1)该同学哪些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答案解析】

(1)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是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7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出现高级需要,需要的层次越低,其动力越强。小明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无法融入班集体,有种不及别人的心理压力,得不到同学们的尊重。

(2)从需要的关系分析他成绩下滑的原因。

(2)马斯洛把7个基本需要中的前四种称为基本需要,后三种称为成长需要。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出现高级需要,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会影响高级需要的产生和满足。人本主义学派认为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小明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等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影响了成长需要的产生和满足。

(3)请分析如何帮助他摆脱困境。

(3)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具有调节作用,所以小明应该转变心态,把精力放到学习知识、提高技能上,并有信心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掌握科学知识,学习本领最终会实现个人价值,受到社会的尊重。他可以把学习优异作为自己骄傲的资本,此外还可以发展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待人热情,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最终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另外,教师可通过自己的关注和尊重帮助小明。

下载最新小学教师招聘教育知识精选模拟卷及答案(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新小学教师招聘教育知识精选模拟卷及答案(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