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会计从业学习的六个典型误区(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4 18:4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避免会计从业学习的六个典型误区(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避免会计从业学习的六个典型误区(小编推荐)》。

第一篇:如何避免会计从业学习的六个典型误区(小编推荐)

本文来源于: http:///

第一招 计划答题时间

计划答题时间,保持稳定的答题速度。选择题考试通常要求在短时间内作答,考试开始时,你应该看一看试题的分量,并目对每道题应占用的时间迅速作出估计,也许你会发现,每道选择题允许作答的时间不到一分钟。收藏本页 http:///

在某些情况下,这似乎不大可能,但你不必担心,有不少问题可能只需几秒钟就可作出选择,这样,你就有足够时同去考虑相对较难的问题。

保持稳定的答题速度,也是很必要的,一般的做法是:首先通读并回答你知道的问题,跳过没有把握作答的问题。然后重新计算你的时间,看看余下的每道题要花多少时间。在一道题上花过多的时间是不值的,即使你答对了,也可能得不偿失。

第二招 看清题目要求

按题目要求答题,有不少考生连题目的要求都没看就开始答题。比如,单项选择题要求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显然,除最佳答案之外,备选项中的某些答案,也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正确性,只不过是不全面、不完整罢了。而有些考生,一看基干项,紧接着就被一个“好的”或“有吸引力的”备选答案吸引住了,对其余的答案连看都不看一眼就放过去,从而失去了许多应该得分的机会。请记往,一定要看清所有的选择答案。一道周密的单项选择题,所有的选择答案都可能具有吸引力,然而,判卷时却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择。

第三招 运用排除法

运用排除法。如果正确答案不能一眼看出,应首先排除明显是荒诞、拙劣或不正确的答案。一般来说,对于选择题,尤其是单项选择题,基干项与正确的选择答案几乎直接抄自于指定教材或法规,其余的备选项要*命题者自己去设计,即使是高明的命题专家,有时为了凑数,他所写出的备选项也有可能一眼就可看出是错误的答案。尽可能排除一些选择项,就可以提高你选对答案而得分的机率。收藏本页 http:///

例如:如果控制风险水平初步评估为中等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

A.比评估为高水平时要多

B.比评估为低水平时要多

C.比评估为高水平时要少

D.与评估为低水平时一样多

显然,在本题中,答案B、C所表达的含义实质上是一样的,要么都对,要么都错。但这是一道单项选择题,不可能都对,于是B、C可以排除。(正确答案:A.)

第四招 运用猜测法

运用猜测法。如果你不知道确切的答案,也一定不要放弃,要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去猜测。一般来说,排除的项目越多,猜测正确答案的可能性就越大。

例如,一份试卷有10道备选答案为四项的单项选择题,你有把握选对的只有6道,其得分为6分(每道题1分)。如果盲目乱猜余下的4道题,按概率来说,你可能猜对一道题,于是你的总分数为7分。假如你对不懂的4道题,都能成功地排除二个备选答案,你可望猜对2—3道题,这时你的总分为8-9分。这个分数对于一道满分为10分的单项选择题来说,应该是很理想的。

第五招 运用比较法

运用比较法,直接把各项选择答案加以比较,并分析它们之间的不同点,集中考虑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的关键所在。

例如:甲厂向乙厂购买20吨化肥,合同约定由乙厂代办托运。花费在运输途中丢失近5吨。按照法律规定,作为货物所有者,()。

A.甲厂有权向运输部门请求赔偿

B.乙厂有权向运输部们请求赔偿

C.甲厂有权向乙厂请求赔偿来源: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网收藏本页 http://

D.甲,乙两厂有权共同向运输部们请求赔偿

这里、本题的关键词是“货物所有者”,备选答案中“货物的所有者”出现三个:甲厂、乙厂、甲乙两厂。由于试题基本项说明“合同约定由乙厂代办托运”,乙厂代办托运后,化肥的所有权即由乙厂转为甲厂所有。故答案只能是A或C。又由于乙厂只是替甲厂“代办”,货物的所有权已经转移,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已经了结,甲厂无权再向乙厂提出除货物质量以外的要求,显然答案只能是A了。如果题目指明“合同约定由乙厂负责托运”(而不是“代办”),答案当然就只能是B了。因为在货物运抵甲厂以前,货物的所有权没有发生转移。

第六招 运用大概率事件

做判断题的任务是指出它的正确或错误,因此即使你不会,你也有50%猜对机会。但考官不给你这个机会:如果你判断失误,倒扣分!因此你必须慎重,不要作无谓的牺牲。但我实在不会,又想得点高分,有没有技巧呢?有!统计表明,在一份标准化的试卷中,判断题正确答案为“×”的占60~80%,也就是说,一份有10道判断题的试卷,如果你已经将其中的6、7道题画上了“×”,则余下的你没有把握的题你就画“√”吧;反之,如果在前面已作的题中,已经有3道题画了“√”,余下的你就最好画上“×”。这就是“运用大概率事件”!怎么样,试试吧!收藏本页 http:///

第七招 分清绝对和相对概念

判断题通常不是以问题出现,而是以陈述句出现,要求考生判断一条事实的准确性,或判断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事实、事件和概念之间关系的正确性。你的答案是指出它的正确或错误。要构思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命题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说某道命题正确时,它必须都是正确的。因此,判断题中常常会有绝对概念或相对概念的词,表示绝对概念的词有“总是”、“决不”等,表示相对概念的词有“通常”、“一般来说”、“多数情况下”等。了解这一点,将为你确定正确答案提供帮助。

判断题中含有绝对概念的词,这道题很可能是错的,如“存货周转率越高、表示存货管理的业绩越好。”统计表明,大部分带有绝对概念词的问题,“对”的可能性小于“错”的可能性。当你对含有绝对概念词的问题没有把握作出判断时,想一想是否有什么理由来证明它是正确的,如果你找不出任何理由,“错”就是最佳的选择答案。

判断题中含有相对概念的词,这道题很可能是对的。如“普遍认为,建立我国统一的会计准则,是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加权算术平均数在权数相等情况下的一种特例。”;“固定成本只是在相关范围内保持其成本习性。”等等都属于相对概念。

第八招 仔细分析判断题

只要判断题中有一处错,该题就全错。其道理很简单,谓看下面这个命题:虽然《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以下简称《企业法》规定厂长有权“任免或者聘任、解聘企业中层行政领导干部”、但同时又规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国营企业单位会计机构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不能由厂长任免。

本题包含三个问题:《企业法》是否规定厂长有“任免或者聘任、解聘企业中层行政领导干部”的权力,《企业法》中是否有“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段话:国营企业事业单位会计机构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是否属于“法律规定除外”之列。如果这三个问题中有一个是错的,那么整个命题就是错的。本题答案应该是“错”,错就错在第三个问题。

第九招 酌情猜测收藏本页 http:///

酌情猜测。实在无法确定答案的,请看清试题评分要求。如试题未注明要倒扣分数,哪怕你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题目,也一定要猜测,答对的机率是50%,切莫放过这种“捡来的”分数。

第十招 重视 计算与分析题

计算与分析题主要是测试考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来说难度较大,涉及的概念、计算公式较多,但由于计算与分析题的分数在一份试卷中所占的份量一般较大(20%--40%),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如果本类题你得分不多,要想通过考试就很困难。所幸的是,在一门课程中,可作为计算与分析题的范围较窄,易于把握,你可以在考前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第十一招 详细阅读试题

详细阅读试题。对于计算与分析题,建议你阅读两遍。一方面,准确理解题意,不致于忙中出错,另一方面,你还可能从试题中获取解题信息。

例:某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天数,以产品销售收入为周转额计算,为100天,以产品销售成本为周转额计算,为146天。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法企业的销售利润率。

解题过程:首先通读一遍试题,得知本题是求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率与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均有关系,其关系是:

销售利润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x100%=1-销售成本/销售收入

根据上述关系可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确定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之比。要确定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之比,必须从“周转天数”入手,由于周转天数与周转额的关系是反比例关系,因此,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之比应为100/146,而不是146/100。至此,问题基本解决,该企业销售利润率:(1-100/146)x100%=31.5%。收藏本页 http:///

第十二招 准确回答计算题

计算题问什么答什么。不需要计算与本题要求无关的问题,计算多了,难免出错。如果因为这样的错误被扣分岂不很可惜吗?有些考生,把不要求计算的也写在答卷上,以为这样能显示自己的知识,寄希望老师能给高分。而事实上恰恰相反,大多数阅卷老师不喜欢这类“画蛇添足”、“自作多情”的考生

第十三招 重视 解题步骤

注意解题步骤,如计算与分析题每题所占的分数一般较多,判卷时,多数题是按步骤给分的。而我们有些考生对这个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虽然会做题但得分不全。第十四招 写出计算公式收藏本页 http:///

计算题尽量写出计算公式。在评分标准中,是否写出计算公式是很不一样的。有时评分标准中可能只要求列出算式,计算出正确答案即可,但有一点可以理解:如果算式正确,结果无误,是否有计算公式可能无关紧要:但要是你算式正确,只是由于代入的有关数字有误而导致结果不对,是否有计算公式就变得有关系了。

第十五招 把握考试重点

任何课程考试都有大纲,也都有一条主线,都有一定的重点,如果我们能够把握这条主线、这些重点,也就是说抓住课程的精髓,许多的问题将会迎刃而解。考试就不会觉得太难了。

第二篇:如何避免学习会计从业资格的六个典型误区

会计考试技巧

如何避免学习会计从业资格的六个典型误区?

误区一:轻“理论”,信“实践”

典型表现:理论和实践的差距是很大的、书本知识没有用

解析:大家注意,我对“理论”和“实践”都加了引号,意思是这里的“理论”和“实践”是指学习者意识里的“理论和实践”,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和实践”。因为很多人把会计制度和准则当成理论了,把实际工作中的一些会计人员的操作当成实践了。会计工作是一门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要求很高,如果对制度和准则理解不透,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而实际工作中现有财务人员的从业水平多数是有待提高的。重视实践是对的,会计工作的对象是单位的经济活动,这要求财务人员对经济活动本身,也就是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做到了如指掌,才会做出正确的核算和有效的监督。遗憾的是,很多人不知道“会计实践”指的是什么,误把把一些会计的现实做法当成会计实践了,如果他们做的对了就对了,可做的错了就是错的了。“理论”和“实践”差距大(注意:还是带引号的)那是因为“实践”是错的,说书本知识没有用是因为说这话的人没学会,原因很简单:会计知识中制度、准则部分占相当大的比重,怎么会没用呢?专业概念理解不透,怎么能有职业判断能力呢?

根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提示:原理学透了,制度和准则把握准了,至于操作流程,告诉你你就会了,不可本末倒置的。

结论:假设错了(原点错了),结果就是错的。

误区二:重证书资格,轻实力

典型表现:“你是会计注册会计师吗?”

解析:毛泽东没上过军校,但他是位伟大的军事家;朱元璋是放牛娃出身,可他的军事才能却那样的杰出;就是时下陷入学历门事件的唐骏,其才能谁能否认呢?时下的一些考试作为提高从业人员水平的指挥棒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急功近利的人们,以取得资格证书为目标的观念。应该说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只是生活的一个新的起点而已,但绝对不是终点。根源:“学而优则仕”

提示:

1、一个人的专业水准高低与否,取决于他在专业领域里的预见性、前瞻性和执行力。

2、我还是旧话重提:会计的工作对象是单位的经济活动,会计工作的本质是管理活动,离开经济活动本身、离开管理的本质去谈会计,那是无本之末、无源之水。结论:目标错了,业绩肯定是有局限性的。

误区三:重“经验”,轻理念

典型表现:这些理念在我们中小企业用不上,不切合实际

解析:我把“经验”给加了引号,是因为某些人往往把经验主义当成经验,我在以前的小文理多提提到经验是从经历中总结出的内在规律,而不是经历过就是经验。再者说,你过去成功的经验,现在也未必是对的,因为环境总在变。举个成本管理的例子:现代的成本管理正在从执行性成本管理转向结构性成本管理阶段(战略成本),而战略成本就强调人员的素质、现代化的核算手段、行业本质的研究,乍一听好像离中小企业很远,但是这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关于人员素质和现代化核算手段我不想多说了,我只简单举例说一下说行业本质的研究。例一:制造业成本降低的根源在于优化设备,如果把三台传统设备用一台价格高于三台传统设备总价格的现代设备替代,从购置成本看成本是高了,但效率会高于原来的效率,这个方案就是可行的,因为员工减少了三分之二,用电减少了三分之二,效率还比原来高,你说成本是高了还是低了?例二:大家都知道的一个服装品牌zara,zara的每件服装都是坐飞机来到每个经销商的货架上的,从运输成本看成本是高的,另外,zara几乎每年都会因为抄袭而支付一大笔赔款,并且zara对每款服装都不进行大批量生产,只是保证每个客户2-3套即可,如果用执行性成本的眼光看,zara的成本太高了,但事实证明zara的利润却很高,因为服装行业的本质是一个字——“快”。

根源:知足常乐

提示:理念跟企业规模大小没有关系,“自信”会使人的视野变窄。

结论:思路错了,结果好不了。

误区四:重形式,轻实质

典型表现:财务分析流于形式

解析:报表分析是财务分析的主要手段,但这是有前提的,如果报表做不到数据及时、准确、完整的话,分析出来的结果有什么用呢?这就要求财务分析人员要从内控角度首先判断数据能不能及时、准确、完整的反映经济业务。再有就是现在的会计制度、准则变化较快,不同的核算制度依据,报表指标是有所不同的,所以这要求分析者在核算依据变化的情况下(比如,从2007年1月日起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全面实行,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指标口径与企业会计制度比,有很大的变化)首先要对各期的指标统一口径,使前后各期的数据具有可比性,然后再做分析,得出的结论才会是正确的。财务分析的重心是业务活动的分析,制度准则变了,但报表反映经济活动本身这点是不能变得,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能透过制度准则了解业务活动本身,只有报表反映的业务活动是准确的,财务分析的结论才是对的。根源:不求甚解

提示:报表分析是财务分析的手段而不是样板

结论:结论成立,需要前提的。

误区五:重“理解”,轻应用

典型表现:认为听明白了就是学会了。

解析:注意,我对“理解”也加了引号,是特指感到自己听明白了就是理解了的想法。我在《说学习》那篇小文里提到过,会用了,才叫学会了。如果你只是感到听明白了,其实

那只是你自己的认为,其实很多时候连了解的程度都达不到,真正的学习是要把每条内容经过反复的“悟”,把问题分解到每个环节和细节上去考虑如何用,并且对可预见到的问题想到解决办法。

根源:太自信了

提示:学以致用不是说着玩的。

结论:性格决定命运

误区六:重“专业”、重“实用”,轻“广种”

典型表现:我就想当个专职的会计

解析:加引号的事就不重复了。我在培训过程中经常说这样一句话:“任何专业的突破都来自专业之外的启发,你被一个圈子套住了,如何突破?”,会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经济管理的方方面面,尤其这种工作特别强调职业判断能力(判断必然要建立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要描述这件事情,真的很难,我想“有心插花花不开”的道理大家都会懂,慢慢琢磨吧。我再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曾面试过一个会计,我问他:“请你谈一下你对销售流程的认识?”,结果他回答我:“我从毕业到现在的10几年一直从事会计工作。”,我明白:他是认为我在用非专业的知识考核他。应该说,我问的是销售的流程(而不是营销手段和策略),这里面含着接收的订单能否及时实现(有没有信息流不畅通的问题),收款、发货和赊销的授权等环节符不符合内控要求,以及对常见问题如何控制和防范等会计专业知识。

根源:认知程度

提示:广种薄收是因为人的认知水平的是极其有限的。

结论:思路决定出路。

第三篇:学习《会计》的六个典型误区

误区一:轻“理论”,信“实践”

典型表现:理论和实践的差距是很大的、书本知识没有用

解析:大家注意,我对“理论”和“实践”都加了引号,意思是这里的“理论”和“实践”是指学习者意识里的“理论和实践”,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和实践”。因为很多人把会计制度和准则当成理论了,把实际工作中的一些会计人员的操作当成实践了。会计工作是一门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要求很高,如果对制度和准则理解不透,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而实际工作中现有财务人员的从业水平多数是有待提高的。重视实践是对的,会计工作的对象是单位的经济活动,这要求财务人员对经济活动本身,也就是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做到了如指掌,才会做出正确的核算和有效的监督。遗憾的是,很多人不知道“会计实践”指的是什么,误把把一些会计的现实做法当成会计实践了,如果他们做的对了就对了,可做的错了就是错的了。“理论”和“实践”差距大(注意:还是带引号的)那是因为“实践”是错的,说书本知识没有用是因为说这话的人没学会,原因很简单:会计知识中制度、准则部分占相当大的比重,怎么会没用呢?专业概念理解不透,怎么能有职业判断能力呢?

根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提示:原理学透了,制度和准则把握准了,至于操作流程,告诉你你就会了,不可本末倒置的。

结论:假设错了(原点错了),结果就是错的。

误区二:重证书资格,轻实力

典型表现:“你是会计注册会计师吗?”

解析:毛泽东没上过军校,但他是位伟大的军事家;朱元璋是放牛娃出身,可他的军事才能却那样的杰出;就是时下陷入学历门事件的唐骏,其才能谁能否认呢?时下的一些考试作为提高从业人员水平的指挥棒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急功近利的人们,以取得资格证书为目标的观念。应该说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只是生活的一个新的起点而已,但绝对不是终点。

根源:“学而优则仕”

提示:

1、一个人的专业水准高低与否,取决于他在专业领域里的预见性、前瞻性和执行力。

2、我还是旧话重提:会计的工作对象是单位的经济活动,会计工作的本质是管理活动,离开经济活动本身、离开管理的本质去谈会计,那是无本之末、无源之水。

结论:目标错了,业绩肯定是有局限性的。

误区三:重“经验”,轻理念

典型表现:这些理念在我们中小企业用不上,不切合实际

解析:我把“经验”给加了引号,是因为某些人往往把经验主义当成经验,我在以前的小文理多提提到经验是从经历中总结出的内在规律,而不是经历过就是经验。再者说,你过去成功的经验,现在也未必是对的,因为环境总在变。举个成本管理的例子:现代的成本管理正在从执行性成本管理转向结构性成本管理阶段(战略成本),而战略成本就强调人员的素质、现代化的核算手段、行业本质的研究,乍一听好像离中小企业很远,但是这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关于人员素质和现代化核算手段我不想多说了,我只简单举例说一下说行业本质的研究。例一:制造业成本降低的根源在于优化设备,如果把三台传统设备用一台价格高于三台传统设备总价格的现代设备替代,从购置成本看成本是高了,但效率会高于原来的效率,这个方案就是可行的,因为员工减少了三分之二,用电减少了三分之二,效率还比原来高,你说成本是高了还是低了?例二:大家都知道的一个服装品牌zara,zara的每件服装都是坐飞机来到每个经销商的货架上的,从运输成本看成本是高的,另外,zara几乎每年都会因为抄袭而支付一大笔赔款,并且zara对每款服装都不进行大批量生产,只是保证每个客户2-3套即可,如果用执行性成本的眼光看,zara的成本太高了,但事实证明zara的利润却很高,因为服装行业的本质是一个字----“快”。

根源:知足常乐

提示:理念跟企业规模大小没有关系,“自信”会使人的视野变窄。

结论:思路错了,结果好不了。误区四:重形式,轻实质

典型表现:财务分析流于形式

解析:报表分析是财务分析的主要手段,但这是有前提的,如果报表做不到数据及时、准确、完整的话,分析出来的结果有什么用呢?这就要求财务分析人员要从内控角度首先判断数据能不能及时、准确、完整的反映经济业务。再有就是现在的会计制度、准则变化较快,不同的核算制度依据,报表指标是有所不同的,所以这要求分析者在核算依据变化的情况下(比如,从2007年1月日起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全面实行,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指标口径与企业会计制度比,有很大的变化)首先要对各期的指标统一口径,使前后各期的数据具有可比性,然后再做分析,得出的结论才会是正确的。财务分析的重心是业务活动的分析,制度准则变了,但报表反映经济活动本身这点是不能变得,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能透过制度准则了解业务活动本身,只有报表反映的业务活动是准确的,财务分析的结论才是对的。

根源:不求甚解

提示:报表分析是财务分析的手段而不是样板

结论:结论成立,需要前提的。

误区五:重“理解”,轻应用

典型表现:认为听明白了就是学会了。

解析:注意,我对“理解”也加了引号,是特指感到自己听明白了就是理解了的想法。我在《说学习》那篇小文里提到过,会用了,才叫学会了。如果你只是感到听明白了,其实那只是你自己的认为,其实很多时候连了解的程度都达不到,真正的学习是要把每条内容经过反复的“悟”,把问题分解到每个环节和细节上去考虑如何用,并且对可预见到的问题想到解决办法。

根源:太自信了

提示:学以致用不是说着玩的。

结论:性格决定命运

误区六:重“专业”、重“实用”,轻“广种”

典型表现:我就想当个专职的会计

解析:加引号的事就不重复了。我在培训过程中经常说这样一句话:“任何专业的突破都来自专业之外的启发,你被一个圈子套住了,如何突破?”,会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经济管理的方方面面,尤其这种工作特别强调职业判断能力(判断必然要建立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要描述这件事情,真的很难,我想“有心插花花不开”的道理大家都会懂,慢慢琢磨吧。我再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曾面试过一个会计,我问他:“请你谈一下你对销售流程的认识?”,结果他回答我:“我从毕业到现在的10几年一直从事会计工作。”,我明白:他是认为我在用非专业的知识考核他。应该说,我问的是销售的流程(而不是营销手段和策略),这里面含着接收的订单能否及时实现(有没有信息流不畅通的问题),收款、发货和赊销的授权等环节符不符合内控要求,以及对常见问题如何控制和防范等会计专业知识。

根源:认知程度

提示:广种薄收是因为人的认知水平的是极其有限的。

结论:思路决定出路。

第四篇:会计从业考试典型计算题

典型的计算题

1.2012年9月16日某企业购入不需要安装的设备一台,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为20000元,增值税3400元,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上注明的运费为1000元,包装费2000元,全部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设备运达企业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则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22930)元。

解析:按照修订后的增值税暂行条例,企业2009年1月1日以后购入的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所支付的增值税在符合税收法规规定情况下,也应从销项税额中扣除(即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不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购进固定资产支付的运输费,按照运输费结算单据上注明的运输费费用金额和7%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20000+(1000-1000 X7﹪)+2000=22930

2.某小规模纳税企业,购入材料一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20000元,解析1增值税额为3400元,在购入材料过程中另支付运费200元。该企业适用的税率为3%,材料已验收入库。该企业取得该材料的入账价值应为(23600)元。.小规模纳税人是不能抵扣进项税额的,该企业使用的增值税征收率为3%,指的是企业的销售收入要按照3%计提销项税额,其采购原材料支付的进项税额要全部计入原材料成本中。解析2在做这些题的时候,你要明白一点,增值税是价外税,在购入环节,它是不入到购入成本的,他是单独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来核算的,并采用进销相抵的方法来纳税的,以上是针对一般纳税人的。而如果是小规模的,增值税是不可以抵扣的,所以在他购入环节,增值税刚应算入采购成本。而采购成本,一般包含购入的成本,运费,税金,装卸费,保险费,仓储费,挑选整理等费用,20000+3400+200=23600元。

3.乙企业2007年10月1日销售一批产品给甲公司,货已发出,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收入为10万元,增值税1.7万元。收到甲公司交来的商业汇票一张,期限4个月,票面利率为5%,正确反映2007年12月31日的‘应收票据’科目金额是?解析:借:应收票据 11.7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应收票据按照票面金额,利息冲减财务费用20X9年10月1日销售收到甲公司交来的商业承兑汇票=100000+17000=117000

20X9年12月31日应收商业承兑汇票利息=117000*5%/12*3=1462.5

20X9年12月31日应收票据科目的借方发生额=117000+1462.5=118462.5元 4.某企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本月购入甲材料2 060公斤,每公斤单价(含增值税)50元,另外支付运杂费3 500元,运输途中发生合理损耗60公斤,入库前发生挑选整理费用620元。该批材料入库的实际单位成本为每公斤()元 解析:(2060×50+3500+620)/(2 060-60)=53.56(元/公斤)

5.某工业企业为一般纳税人,购入一批原材料,价款400000元,进项税额68000元。为采购该批材料发生运输费用2000元及包装物押金1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该批材料的入库价值为()?

解析:增值税是价外税,不计入材料的价值。这部分进项税款可以在材料形成产品以后,销售环节抵顶销项税,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价外循环。400000+2000=402000 元

6.某企业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000元,成本差异为节约1000元,本月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000元,成本差异为超支400元。当月生产车间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50000元。假定该企业按月末计算的材料成本差异率分配和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则当月生产车间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450)元。解析: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1000+400)/(10万+10万)=-0.3% 正数为超支差异,负数为节约差异。发出材料负担的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差异率=15万*(-0.3%)=-450元(节约)

7.2009年5月,甲公司某生产车间生产完成A产品200件和B产品300件,月末完成全部入库。有关生产资料如下:

(1)领用原材料6000吨,其中A产品耗用4000吨,B产品耗用2000吨,该原材料单价每吨150元,2)生产A产品发生的直接生产人工工时为5000工时,B产品3000工时,毎工时的标准工资为20元;(3)生产车间发生管理人员工资、折旧费、水电费等100000元,本车间本月仅生产A、B两种产品,甲公司采用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假设月初、月末均不存在任何在产品。(1)计算A产品因分配的制造费用(2)计算B产品因分配的制造费用(3)计算A产品当月生产成本(4)计算B产品当月生产成本(5)编制产品完工入库的会计分录解析(1)A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100000/8000=12.5*5000=62500(2)B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100000/8000=12.5*3000=37500(3)A产品当月生产成本

600000+100000+62500=762500(4)B产品当月生产成本 300000+60000+37500=397500(5)产品完工入库的会计分录 借:库存商品--A产品762500 库存商品-B产品397500 贷:生产成本--A产品762500 生产成本-B产品397500

第五篇:避免企业文化误区

企业文化建设应避免三个误区

2006-4-1作者:毛开亮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日本企业的崛起,人们注意到了企业文化的差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而发现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的融合-企业文化。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中,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被引进我国企业中,一时间,许多企业都风起云涌地搞起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更是构成企业综合实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整体竞争优势的因素。但是,企业文化创建也容易陷入一些误区或出现偏差,如何避免误区的出现,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课题。

一、力戒片面

企业文化不是思想政治工作。处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企业文化的代名词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党团工作就是建设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载体,后者会促进前者的建设和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混为一谈。如果一个企业将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硬塞进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这种企业文化就不可能符合企业发展的规律,就会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失去个性的口号式理念,也就不可能赢得员工的共识。

二、力戒趋同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有企业个性的越是有生命力的。任何制度的框架都有其优劣性,无论是哪种制度的构建,它都植根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中,植根于自己的企业之中。我们可以借鉴其他优秀的管理经验,但不能全盘模仿,照搬照抄,盲目跟风,搞千矿一面,万厂一面。只有采取扬弃的科学态度,选择和借鉴卓越的企业文化精髓,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企业中,立足自己,并找寻自身文化建设的闪光点,才能建立适合本企业的文化模式。

三、力戒形式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促使一种健康、向上、和谐文化氛围的形成,一种良好的企业形象的塑造,一种优秀的企业精神的凝聚。形式主义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常见病,有些企业习惯于一旦建立便可“长治久安”,往往忽视了本质型企业文化、发展型企业文化的创建,逐渐僵化、形式化企业文化建设,扼杀企业的创新精神,排斥外来人才和资源等。每个企业的文化建设必须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历史传承,区域文化,企业实力,时代特点等,切忌不顾自身情况陷入形式化误区。集团公司提出的人才理念是“人人都可以成才,工作出色就是人才”,这个理念给员工的印象

不是漂亮的“花瓶”,不是空泛的“包装”,而是实实在在注重员工自身价值的实现,尊重员工的岗位劳动,鼓励员工岗位创新发展,凸显员工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

下载如何避免会计从业学习的六个典型误区(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避免会计从业学习的六个典型误区(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雅思学习应避免五大误区[5篇材料]

    误区1 出国再学语言也不晚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国外去读预科或者各类语言学校,有些人认为出国后再学语言也不迟。事实上,就算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学生的精力、青......

    深度分析会计从业备考五大误区

    [键入文字]现在社会上很多学习会计以及正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对会计从业的理解往往不是那么客观与科学,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很容易让会计从业人员以及将要从事会计工作的人们误......

    银行信贷管理应避免几个误区

    银行信贷管理应避免几个误区 误区之一:利润是企业归还贷款的第一来源。长期以来,信贷管理人员决策时往往忽视企业的现金净流量,而将企业利润视为决定贷款能否偿还的主要因素。......

    避免陷入企业文化误区(最终5篇)

    避免陷入企业文化误区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一些成功的企业开始了“以文化管企业”的实践,“文化”正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一股重要力量。在行业的发......

    会计从业会计基础考试典型例题详解

    [键入文字]典型真题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真题1】下列会计科目中,属于损益类的是()。 A.“待摊费用” B.“预提费用” C.“制造费用” D.“财务费用” 【答案】D 【解析】“待......

    浅谈治安宣传工作的六个误区

    治安宣传工作是治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等一系列公安工作的全面开展,治安宣传工作在治安工作中越来越凸现其重要性,如何充分发挥治安宣传工作的......

    2013年会计从业继续教育学习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2012年修订)》解读 财政部于2012年发布了《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73号),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新办法共5章37条,对原制度内容作了部分修改。......

    会计从业考试学习内容

    会计从业考试学习内容 会计从业资格理论考试学习内容: (一)《会计基础》是会计入门的学科具体包括: 1.会计的概念。介绍会计职能,会计核算对象,会计基本前提,会计等式。 2.会计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