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翻译考试简介
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
National Accreditation Examination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NAETI 简 介
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合作举办,在全国实施的面向社会的非学历证书考试,主要对广大翻译从业人员和大专院校在校生的外语笔译和口译能力进行科学测试,并向应试者提供翻译资格的权威认证。该考试参考了美国、英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翻译资格认证标准,是一项具有国际水准的认证考试。● 翻译证书考试级别
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设英、日语两种,分别有一、二、三级笔译和口译考试。英语还设有四级笔译和口译考试。● 翻译证书考试能力体现
▲ 四级翻译证书:证书持有者能够从事基本的笔译和口译工作,笔译包括简单的书面材料的翻译,口译包括简单的会谈、接待和陪同翻译。
▲ 三级笔译证书:证书持有人能够就一般难度的材料进行英汉/日汉互译,能胜任一般性文件或商务等方面材料的翻译工作。▲ 二级笔译证书:证书持有人能够就普通英汉/日汉原文材料进行互译,能胜任一般性国际会议文件、科技或经贸等材料的专业翻译工作。
▲ 一级笔译证书:证书持有人能够担任大型国际会议文件及各种专业性文件的翻译、译审及定稿工作,能够承担政府部门
高级笔译工作。
▲ 三级口译证书:证书持有人能够承担一般性会谈或外宾日常生活的口译工作。
▲ 二级口译证书:证书持有人能够承担一般性正式会议、技术或商务谈判,以及外事活动的专业口译工作。▲ 一级口译证书:证书持有人能够担任国际会议的口译或同声传译工作。能够承担政府部门高级口译工作。●翻译证书考试的时间、内容和方式▲
▲ 各级口译考试的时间均为30分钟,采用听录音做翻译的方式,要求考生佩戴耳机,听一段英、日语的讲话或汉语的讲话后分别将其口译为汉语或英、日语,考生所讲内容同时录在磁带上,录音内容中的停顿时间为考生口译的时间。另外,一级口译考试还将采用交传和同传两种,要求考生将事先录制好的英语和汉语的发言以同传方式分别译成汉语和英语。
2-3篇文章。
英语四级翻译证书考试除了英译汉和汉译英各一篇文章外,还包括英、汉单句的互译。以上各级笔译考试的时间分别为6、4、3和2、5个小时。▲ 英、日语一、二、三级笔译考试的内容一般为英、日语译成汉语和汉语译成英、日语,两部分互译各包括
● 翻译证书考试的记分及证书发放
▲ 英、日语一、二、三级口、笔译考试均采用百分制记分,要求总分达到70分及以上,且各部分得分率均为60%及以上为合格。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级别的口译或笔译证书。
▲ 英语四级翻译证书考试口、笔译单项得分(百分制)达到60分为合格,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级别的口译证书或笔译证书。▲ 以上各级合格证书或合格的成绩通知单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颁发。证书终身有效,可供各机构录用或考核时参考。
● 翻译证书考试对象
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对报考者无年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等限制,可以是高等学校各专业学生,也可以是社会考生。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参加英、日语一、二、三级不同级别的考试,报考级别不必先持有低级别的证书才报考高级别的考试。
▲ 报考英语翻译证书四级考试的考生,可两项同时报考,也可单项报考笔译或口译。
● 翻译证书考试时间、报名日期和报考方式
▲ 英语一级的口、笔译考试仅在每年5月的上旬举行一次。
▲ 英语二、三、四级的口、笔译考试每年举行两次,分别于每年的▲ 日语一、二、三级的口、笔译考试仅于每年的▲ 5月上旬和11月中旬举行。5月上旬举行一次。
(以上各级考试确切时间见每年春季、秋季教育部考试中心分别发布的《报名通知》)
注:①报名网站:考生根据每次《报名通知》规定的准确时间点击报名网站报名: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教育考试网
网址:http://考点网站:
教育部考试中心
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
成都理工大学直属考点
第二篇:人物简介翻译
• 人物简介翻译
• 人物简介
• 人物的个性
• 生平
• 贡献和成就
介绍性描述
• 翻译原则
• 对人物的评价性表述要贴近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 注意措辞---平实性,客观性陈述为主
字里行间渗透着评价性词语
•Barack Hussein Obama II
• Barack Hussein Obama II, born August 4, 1961, is the 44th and current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He is the first African American to hold the office, as well as the first president born in Hawaii.Obama previously served as the junior United States Senator from Illinois from January 2005 until he resigned after his election to the presidency in November 2008.• 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二世(Barack Hussein Obama II,1961年8月4日-),美国现
任第44届总统。他既是首位执政的非洲裔美国总统,也是首位出生于夏威夷州的美国总统。从2005年1月至2008年11月当选总统前,一直担任代表美国伊利诺州的联邦参议员。
• Obama is a graduate of Columbia University and Harvard Law School, where he was the
president of the Harvard Law Review.He was a community organizer in Chicago before earning his law degree.He worked as a civil rights attorney in Chicago and taught constitutional law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School from 1992 to 2004.• 奥巴马先后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法学院,曾担任《哈佛法律评论》的主席。
在拿到法学学位之前,曾在芝加哥做社区干事。1992年至2004年间,在芝加哥做民权律师,并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宪法。
• Obama served three terms in the Illinois Senate from 1997 to 2004.Following an
unsuccessful bid for a seat in the U.S.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in 2000, Obama ran for United States Senate in 2004.His victory in the March 2004 Democratic primary election for the United States Senator from Illinois brought him to national attention.His prime-time televised keynote address at the Democratic National Convention in July 2004 made him a rising star nationally in the Democratic Party.He comfortably won election to the U.S.Senate in November 2004.• 1997年至2004年,奥巴马连任三届伊利诺伊州参议员。2000年竞选美国众议院席
位失败后,2004年奥巴马竞选美国参议院。2004年3月在赢得美国伊利诺伊州参议员民主党初选,开始进入公众视线。2004年7月在电视黄金时段发表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主题演讲,成为全美知名的民主党政界新星。2004年11月轻松当选联邦参议员。
• He began his run for the presidency in February 2007.After a close campaign in the 2008
Democratic Party presidential primaries against Hillary Clinton, he won his party's nomination.In the 2008 general election, he defeated Republican nominee John McCain and was inaugurated as president on January 20, 2009.On October 9, 2009, Obama was
awarded the 2009 Nobel Peace Prize.• 2007年2月奥巴马开始竞选美国
• 总统。在2008年民主党初选中,险胜希拉里克林顿,赢得民主党提名。2008年全
国大选中,他击败共和党党内候选人约翰麦凯恩,并于2009年1月20日正式就职总统职位。2009年奥巴马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 高锟,(Charles Kuen Kao,1933年11月4日-),光纤通讯开发与应用的先驱,有
“光纤通讯之父(Father of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s)”的盛誉,2009年因其“在光通信中光纤维传播方面的突出成就”,与其他科学家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
• Professor Charles Kuen Kao, born 4 November 1933, is a pioneer in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fiber optics in telecommunications.Kao, widely regarded as the “Father of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s”, was awarded half of the 2009 Nobel Prize in Physics for “groundbreaking achievements concerning the transmission of light in fibers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 高锟1933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金山(今上海市金山区)。童年时期,在私人教
师指导下和兄弟一起在家学习中国古籍经典,同时在上海一所国际学校学习英文和法文。这所学校由包括蔡元培在内的一些进步的中国教育家创立。
• Kao was born in Shanghai in 1933, but his ancestral home is in Jinshan, Jiangsu, now part
of Shanghai.He studied Chinese classics at home with his brother, under a tutor.He also studied English and French at an international school in Shanghai which was founded by a number of progressive Chinese educators including Cài Yuánpéi.• 1948年高锟举家搬迁至香港,1952年于香港圣若瑟书院完成中学(高中)学业。大
学就读于伍利奇理工学院(现为格林威治大学)电机工程系,并获得英国伦敦大学理学学士学位。后又继续进行研究工作,并于1965年获得英国伦敦大学电机工程博士学位。
• Kao's family moved to Hong Kong in 1948, where he completed his secondary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at St.Joseph's College in 1952.He did his undergraduate studie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t Woolwich Polytechnic(now the University of Greenwich), obtaining his Bachelor of Science degree issued by the University of London.He then pursued research and received his PhD degree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 1965 from the University of London.•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高锟在标准电话与电缆公司(STC, 即后来的北电网络)任工
程师,在英国哈洛的标准电信实验室(STL)研究中心工作。正是在STL任工程师和研究员期间,高锟完成了他开拓性的工作。
• While studying for his PhD degree, Kao also worked as an engineer for Standard
Telephones and Cables(STC, later Nortel Networks)at their Standard Telecommunications Laboratories(STL)research centre in Harlow, England.Kao did his groundbreaking work at STL where he was an engineer and researcher.• 1970年高锟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了电子系,后发展为电子工程学系。在他的领
导下,相继成立了教育学院和其他研究机构。1974年他回到ITT公司(当时已是STC的母公司)。随后又到美国,在弗吉尼亚州劳诺克担任主任科学家,后擢升为工程主任。1982年成为ITT执行科学家,主要在康涅狄格州的先进技术中心工作。
• Kao joined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CUHK)in 1970, to found the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s, which later became the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Under his leadership, the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other new research
institutes were established.He then went back to ITT Corporation in 1974(by then the parent corporation of STC),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worked in Roanoke, Virginia, first as chief scientist and later as director of engineering.In 1982, he became the first ITT executive scientist and was stationed mainly at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Center in Connecticut.• 1987年至1996年,高锟在香港中文大学任副校长(相当于美国大学的校长)。后在高科桥光纤有限公司任首席执行官。现任ITX服务公司的主席和首席执行官。2009年定居在香港,时常回美国探望家人。
• He was Vice-Chancellor(equivalent to President in universities of the United States)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from 1987 to 1996.Kao then worked as the CEO of Transtech.He is currently Chairman and CEO of ITX Services.As of 2009, he resides in Hong Kong and often travels to the United States to visit his family.
第三篇:主要翻译名家简介
主要翻译名家简介
宗白华(1897—1986):江苏常熟人。中国现代美学家、哲学家、诗人。主要著作有《美学散步》。他还翻译了温克尔曼、莱辛、歌德、席勒、海涅、罗丹等美学大师和艺术大师的很多论著。译著有康德的《判断力批判》、《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宗白华美学文学译文选》等。
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程淑等为笔名。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著名文学家、学者。第一篇翻译小说《药商的妻》1920年9月发表于《清华周刊》增刊第6期。30年代开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持续40载,到1970年完成了全集的翻译,计剧本37册,诗3册。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译著有《阿伯拉与哀绿绮斯的情书》(散文集)英国密尔顿著,1928,新月;《结婚集》(短篇小说集)瑞典斯特林堡著,1930,中华;《潘彼得》(小说)英国巴利著,1930,商务;《西塞罗文录》罗马西塞罗著,1933,商务;《职工马南传》(长篇小说)英国哀里奥特著,1932,商务;《威尼斯商人》(剧本)英国莎土比亚著,1936,商务;《奥赛罗》(剧本)英国莎士比亚著、1936,商务;《哈盂雷特》《暴风雨》(剧本)英国莎士比亚著,1937,商务;《吉尔菲先生之情史》(剧本)英国莎士比亚著,1936,商务;《情史》英国乔治.艾略特著,1945,重庆黄河出版社;《咆哮山庄》(长篇小说)英国E.勃1944,黄河书局;朗特著,1955,台.商务;《百兽图》英国奥威尔著,1956,台.正中;《莎士比亚戏剧集20种》1967,文星;《雅舍译丛》(诗文集)1985,皇冠;《莎士比亚全集》(戏剧37集、诗3集)1986,远东。
傅雷(1908—1966):字恕安,号怒庵,上海南汇人。文学翻译家。傅雷翻译的作品,共30余种,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其中巴尔扎克占15种:有《高老头》《亚尔培·萨伐龙》《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夏倍上校》《奥诺丽纳》《禁治产》《于絮尔·弥罗埃》《赛查·皮罗多盛衰记》《搅水女人》《都尔的本堂神父》《比哀兰德》《幻灭》《猫儿打球记》(译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抄)。罗曼·罗兰4种:即《约翰·克利斯朵夫》及三名人传《贝多芬传》《弥盖郎琪罗传》《托尔斯泰传》。服尔德(现通译伏尔泰)4种:《老实人》《天真汉》《如此世界》《查第格》。梅里美2种:《嘉尔曼》《高龙巴》。莫罗阿3种:《服尔德传》《人生五大问题》《恋爱与牺牲》。此外还译有苏卜的《夏洛外传》,杜哈曼的《文明》,丹纳的《艺术哲学》,英国罗素的《幸福之路》和牛顿的《英国绘画》等书。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他的全部译作,现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现已出齐。《傅雷家书》(1981)整理出版后,也为读者所注目。六十年代“文革初期”,因受政治迫害,夫妇二人不堪凌辱而自杀身亡。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围城》已被译成多种外文。他本人对翻译理论也有独道的见解,提出化境说。
卞之琳(1910—2000):曾用笔名季陵,祖籍江苏溧水,江苏海门人。著有诗集《三秋草》(1933)、《鱼目集》(1935)、《慰劳信集》(1940)、《十年诗草》(1942)、《雕虫纪历1930-1958》(1979)等;译著有《莎士比亚悲剧四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英国诗选,附法国 现代诗作者》(其中英诗部分,省北京局务印书馆双语对照本)、《西窗集》、《哈姆雷特》、英国现代文学传记作家斯特莱切的名作《维多利亚女王传》(1935)。2000年12月2日因病在京去逝。
萧乾(1910—1999):萧乾,蒙族,原名萧炳乾,北京人。著名记者、作家、杰出的文学翻译家。译有《好兵帅克》和《培尔·金特》等。1990年,八十高龄的萧乾和夫人文洁若应南京译林出版社之约,着手翻译英国著名意识流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历时四年。
叶君健(1914—1999):笔名马耳,湖北红安县人。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1933年开始翻译文学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留欧期间,习得丹麦、瑞典等多国语言。1949年以后,创办中国第一个大型对外文学刊物《中国文学》,于中国大陆在文学翻译的文化交流工作上占重要地位。主要译作有《安徒生故事全集》、《乔婉娜》、《总建筑师》、《幸福的家庭》、《卡尔曼》、《南斯拉夫当代童话选》等多部。用了40余年的时间来翻译、编辑、整理、注释、评析安徒生童话。1944年至1949年,叶君健在剑桥居住5年,利用业余时间直译了安徒生的全部童话。20世纪50年代又重新将译文校订一遍,编成共16册,是中国第一部安徒生童话全集。1978年,这部童话全集再次修订出版,合并为4卷本。丹麦媒体称:“因为译者理解安徒生不单是一个为孩子讲故事的人,而是一个哲学家、诗人、民主主义者,崇尚进步,反对落后和不仁的权势人物。只有中国的译本把他当做一个伟大作家和诗人来介绍给读者,保持了作者的诗情、幽默感和生动活泼的形象化语言,因而是水平最高的译本。” 他最早有系统地将安徒生引入中国,以翻译丹麦文版安徒生童话故事而享誉世界文坛,与美国译本同被评为「当今世界上两个最好的译本」,而于1988年获丹麦女王玛珈丽特二世颁赠「丹麦国旗勋章」。
杨宪益(1915—):天津人。著名翻译家。1940年与英国姑娘戴乃迭订婚后,同返中国。1952年,到北京外文出版社工作,从事翻译工作几十年,与夫人共同翻译了《红楼梦》、《儒林外史》、《鲁迅选集》、《离骚》、《九歌》、《招魂》、《宋元话本选》、《唐宋诗歌散文选》、《魏晋南北朝小说选》、等中国古今名著100多种,很多已被公认为翻译作品的经典。杨宪益、戴乃迭共同支撑英文版《中国文学》杂志近五十年,自1951年创刊以来,这份刊物一度是中国文学作品走向世界的惟一窗口。其妻戴乃迭(1919—1999),原名Gladys 生于北京一个英国传教士家庭。七岁时返回英国,在教会中学接受教育。B.Tayler, 婚后更名为Gladys Yang,1937年考入牛津大学,最初学习法语语言文学,后转攻中国语言文学,是牛津大学首位中文学士。自40年代起定居中国,1999年11月18日于北京逝世。在她逝世后,杨宪益再无译作产生。
王佐良(1916-1995),现代诗人、英国文学专家。会英语、精德文。讲诗、评诗、译诗得心应手。他的不少著述是讲诗的:《英国诗史》、《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史》、《苏格兰诗选》、《英诗的境界》、《英国诗选》、《英国诗文选译集》、《读穆旦的诗》等。上中学时,他已在报刊上发表诗作多首。在西南联大写的两首诗被闻一多先生选入他的《现代诗钞》。上世纪40年代是他写诗的旺盛时期,写了《春天,想起了莎士比亚》、《异体十四行诗八首》、《去国行,1947》、《伦敦夜景》、《巴黎码头边》、《1948年圣诞节》、《英国二十世纪文学史》、《英国散文的流变》、《英国文学史》、《英国小说史》、《英国诗史》等著作。
许渊冲(1921—)江西南昌人,英文、法文教授,将中国古典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中文专著《文学翻译六十年》提出了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中国不朽诗三百首》由英国企鹅图书公司出版,英文回忆录《追忆逝水年华》被《纽约时报》评为“融诗情哲理于往事”。其他重要作品还包括《中诗英韵探胜》(英文)、《中国古诗词三百首》(法文)等,翻译了《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众多名著。
罗新璋(1936—):浙江上虞人。曾在外文局《中国文学》杂志社长期从事中译法文学翻译工作,1980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编译《巴黎公社公告选》,校读《傅雷译文集》全十五卷。译有《特利斯当与伊瑟》、《列那狐的故事》、《红与黑》及《粟树下的晚歺》。曾编《翻译论集》。撰有《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中外翻译观之“似”与“等”》、《钱钟书的译艺谈》、《译“译作”》等文。
翻译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种,百余年来,一直向前发展,名家名译辈出。
但近几年来,大家可见,文学翻译因为种种原因,似有泛滥之象。一些译者越来越糊弄读者,而读者也越来越不相信译者,买翻译之书,变得越来越困难。
而这种情况,使得我们越来越怀念翻译前辈,以及他们翻译的书。我们应该庆幸,前辈们已经将大部分世界名作译出,可供我辈分享。
基于对经典译作的崇敬,也为了与大家交流翻译作品阅读的体验,本人整理了一份《翻译家及作品不完全名单》(见下)。既然是不完全,也就是说,此名单还可以继续补充,完善,希望好之者多多参与。
著名翻译家及其作品不完全名单:
英语
林纾 《巴黎茶花女遗事》《鲁宾孙漂流记》《伊索寓言》等
严复 《天演论》
周瘦娟等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1916年
郭沫若 《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战争与和平》,《雪莱诗选》,马克思著作若干。
张谷若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还乡》,《无名的裘德》,哈代翻译专家
朱生豪 莎士比亚作品
张友松 马克吐温翻译专家,比如《竞选州长》
查良铮 俄国普希金作品,英国浪漫派诗歌:《济慈诗选》《拜伦抒情诗选》《雪莱抒情诗选》《唐璜》等
赵萝 蕤(女)《草叶集》,艾略特《荒原》
朱维之 主要翻译弥尔顿。弥尔顿《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
萧乾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夫妻合译《尤利西斯》(译文版),辛克莱《屠宰场》(合译),《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合译),《光荣与梦想》,《麦克米伦回忆录》,《拿破仑传》,《战争风云》(皆为合译)易卜生《培尔金特》
金堤《尤利西斯》(人民文学版1994)
《尤利西斯》译者还有:李虹,李进,纪江红,章影光,刘象愚等
李文俊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首译),卡夫卡《审判 及其它小说》,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
王佐良 《英国诗文选译集》,《彭斯诗选》,《苏格兰诗选》。主编《英国文学名篇选注》等
袁可嘉 《英国宪章派诗选》,《叶芝抒情诗精选》,《布莱克诗选》。主编《外国现代派作品选》
汤永宽 卡夫卡《城堡》,泰戈尔《游思集》,《采果集》,海明威《永别了武器》
杨德豫 《朗费罗诗选》,《柯尔律治代表作三首》,《湖畔诗魂——华兹华斯诗选》,《拜伦抒情诗七十首》
江枫 《雪莱诗选》
冯亦代 《美国短篇小说集》(合译),斯坦贝克《人鼠之间》,黄雨时 狄更斯《奥列弗退斯特》,康拉德《黑暗深处》,乔伊斯《青年艺术家画像》等
陈良廷 《乱世佳人》,《教父》,刘易斯《纳尼亚》系列,《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选》,劳伦斯《儿子与情人》等
卞之琳 《西窗集》,《英国诗选》,《莎士比亚悲剧四种》,《莎士比亚抒情诗选》
方平《莎士比亚喜剧五种》,莎士比亚悲剧多种,《呼啸山庄》,主编《新莎士比亚全集》
屠岸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济慈诗选》
目前中国《莎士比亚全集》有朱生豪,梁实秋,方平三种。
林疑今 《永别了武器》
杨必 《名利场》
法语
苏曼殊 雨果《惨世界》即《悲惨世界》
赵少侯 莫里哀《悭吝人》《伪君子》等,莫泊桑主要名篇,都德《最后一课》《柏林之围》,《法朗士短篇小说集》
许渊冲 《包法利夫人》,《红与黑》,《埃及艳后》,《追忆似水年华》第三部等
罗新璋 《红与黑》等
《红与黑》共有20多个译本
罗玉君(女),黎烈文,郭宏安,许渊冲,罗新璋,郝运(据信80s末最好译本),闻家驷等
傅雷 巴尔扎克作品《葛朗台》《高老头》等,《约翰克里斯托弗》,《贝多芬传》等
方重 乔叟翻译大家
萧三 《国际歌》
李建吾 戏剧翻译莫里哀作品为主,《包法利夫人》
王道乾 杜拉斯作品《情人》《琴声如诉》《广场》《物质生活》《杜拉斯访谈录》《洛瓦斯泰因的迷狂》,普鲁斯特《驳圣伯夫》司汤达《拉辛与莎士比亚》等
罗大冈 罗曼罗兰《母与子》,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
鲍文慰 拉伯雷《巨人传》
李青崖 首个白话翻译莫泊桑作品,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大仲马《三个火枪手》
《三个火枪手》译者还有周克希(译名作《三剑客》),伍光建(译名作《侠隐记》)等
莫泊桑《俊友》译者有:李青崖,何敬(译名作《漂亮的朋友》),王振孙(译名作《漂亮朋友》)
第四篇:莫言简介翻译
莫言简介翻译
Mo Yan(a pseudonym for Guan Moye)was born in 1955 and grew up in Gaomi in Shandong province in north-eastern China.His parents were farmers.As a twelve-year-old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he left school to work, first in agriculture, later in a factory.In 1976 he joined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nd during this time began to study literature and write.His first short story was published in a literary journal in 1981.His breakthrough came a few years later with the novella Touming de hong luobo(1986, published in French as Le radis de cristal 1993).In his writing Mo Yan draws on his youthful experiences and on settings in the province of his birth.This is apparent in his novel Hong gaoliang jiazu(1987, in English Red Sorghum 1993).The book consists of five stories that unfold and interweave in Gaomi in several turbulent decades in the 20th century, with depictions of bandit culture,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and the harsh conditions endured by poor farm workers.Red Sorghum was successfully filmed in 1987, directed by Zhang Yimou.The novel Tiantang suantai zhi ge(1988, in English The Garlic Ballads 1995)and his satirical Jiuguo(1992, in English The Republic of Wine 2000)have been judged subversive because of their sharp criticism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ety.Fengru feitun(1996, in English Big Breasts and Wide Hips 2004)is a broad historical fresco portraying 20th-century China through the microcosm of a single family.The novel Shengsi pilao(2006, in English 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 2008)uses black humour to describe everyday life and the violent transmogrifications in the young People's Republic, while Tanxiangxing(2004, to be published in English asSandalwood Death2013)is a story of human cruelty in the crumbling Empire.Mo Yan's latest novel Wa(2009, in French Grenouilles 2011)illuminates the consequences of China's imposition of a single-child policy.Through a mixture of fantasy and reality, historical and social perspectives, Mo Yan has created a world reminiscent in its complexity of those in the writings of William Faulkner and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at the same time finding a departure point in old Chinese literature and in oral tradition.In addition to his novels, Mo Yan has published many short stories and essays on various topics, and despite his social criticism is seen in his homeland as one of the foremost contemporary authors.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出生并成长于中国东北部省份山东省高密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2岁的时候因文革辍学,起先务农,之后进入工厂工作。1976年,他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此开始了文学学习与创作生涯。他的首部短篇小说于1981年发表在一本文学杂志上。几年之后,他的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1986年发表,法文版Le radis de cristal于1993年出版)使他迎来了文学生涯的首个突破。
在其作品中,莫言常以他成长的省份为背景,以年少时的经历为素材。这一特点在他的小说《红高梁家族》(1987年发表,英文版Red Sorghum于1993年出版)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本书由五个20世纪动荡的几十年里发生在高密县的故事构成,情节错综复杂,循序展开。故事中包括了对土匪文化的刻画,日军的占领和贫苦农民所忍受的严酷条件。张艺谋于1987年根据该小说执导拍摄电影《红高粱》,获得了巨大成功。小说《天堂蒜薹之歌》(1988年发表,英文版The Garlic Ballads于1995年出版)和讽刺小说《酒国》(1992年发表,英文版The Republic of Wine于2000年出版)因表达了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激烈抨击而被视为其颠覆性的作品。
《丰乳肥臀》(1996年发表,英文版Big Breasts and Wide Hips于2004年出版)是一幅宏伟的历史壁画,它以一个家庭为缩影展示了20世纪中国的政治形态。
小说《生死疲劳》(2006年发表,英文版Big 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于2008年出版)采用黑色幽默的手法描绘了新中国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的巨变,而《檀香刑》(2004年发表,英文版Sandalwood Death将于2013年出版)则讲述了一个濒临崩溃的帝国中残酷人性的故事。莫言的最新力作《蛙》(2009年发表,法文版Grenouilles于2011年出版)阐述了中国强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后果。
通过一种魔幻与现实,历史与社会的结合,莫言创造了一个新世界,这个世界使人想起威廉•福克纳和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中盘根错节的故事。与此同时他也找到了一个古代中国文化和口头传统的结合点。除了小说之外,莫言还发表了诸多主题多样的短篇小说和文章。即使他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作家,却依旧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第五篇:翻译考试证书比较
翻译考试证书比较
考试设立 人事部
教育部
机构 考试名称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中试
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
文)考试名称 China Accreditation Test National Accreditation(英for Translators
and
Examinations
for 文)Interpreters - CATTI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NAETI 考试设立 2003年12月
2001年11月
时间 考试
主办 国家人事部和中国外文局联合教育部考试中心与北京外国语机构 举办 大学联合举办 出题部门 中国外文局 北外 评卷部门 中国外文局
北外
发证国家人事部
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北京外国语机构 大学联合颁发 考核英、日、俄、德、法、西班牙、语种 阿拉伯语
英语
初级笔译考试费400元
北京地区2009年11月考试费
初级口译考试费500元 考试用
费用 三级笔译考试费360元 中级笔译考试费600元 三级口译考试费420元 中级口译考试费700元 二级笔译考试费500元
二级口译考试费570元 高级笔译考试费1200元 高级口译考试费1200元
2009年考点设置:
2004年考点设置: 考点
设置 英语口译笔译考试城市为北大连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安外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国语学院考试管理中心、上海
上海市委组织部、人事局、教育
局
上海外语口译证书考试
无
1995年6月
上海市委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联合举办 上海市委人事局 上海市委人事局
由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上海市人事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成人教育委员会统一颁发 英语、日语
英高210元 英中180元 日语200元
上海 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广东、广西、海南、武汉、广重庆、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兵团、西安;
法语、德语口译和笔译考试在北京、上海进行;
外国语大学、武汉大学师资培训部、四川外语学院、广东外大学、吉林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山西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兰州大学、郑州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湖南大学教务处、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训中心、四川大学出国人员培州、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语外贸大学考试中心、黑龙江日语口译和笔译考试在北京、上海、大连、山东(济南、青岛)、天津、重庆、福建、广东、广州、浙江、江苏、吉林、黑龙江、湖北、武汉;
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口译和笔译考试、英语同声传译考试只在北京进行。
三级笔译部分:英译汉要求600个单词;交替传译要求300个单难易词全;
程度 二级笔译部分:英译汉要求800个单词;口译要求1000个单词。
三级,非外语专业本科毕业、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或外语大专毕业生水平,并具备一定的口笔译实践经验;
对应二级,非外语专业研究生毕业水平或外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水平,并具备3-5年的翻译时间经验;
一级,具备8-10年的翻译实践经验,是某语种互译方面的专家
证书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纳入作用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一规划。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证书将取代传统的翻译专业技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外语培训中心、中国海洋大学、南京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中国科技
大学、浙江省自考办、云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宁夏大学、厦门大学、辽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青海省小岛文化教育发展基地、天津商学院、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深圳市赣冠职业培训中心、福建省自考办、海南考试局
初级笔译考试英译汉掌握250个单词;口译考试要求400个单词左右;交替传译要求掌握250个词左右。
中级笔译要求300个单词;口译英译汉要求500个单词左右。
初级,北外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或二年级以上水平;
中级,北外英语专业本科毕业或研究生水平;
高级,北外高级翻译学院毕业生或以上水平。
自身语言运用能力的证明
英语高级,具有大学英语六级或同等英语能力水平;
英语中级,具有大学英语四级或同等英语能力水平;
日语口译,相当日本语能力考试二级水平。
地方执业资格证书 术职务评审。
证书有效每3年重新注册登记一次,一次期 注册有效期3年
证书 全国范围内有效;在与我国签有效署相互
范围 认证协议的国家有效。英语三级笔译证书
英语三级口译证书
日语三级笔译证书
日语三级口译证书
法语三级笔译证书
法语三证书级口译证书 种类
英语二级笔译证书
英语二级口译证书
日语二级笔译证书
日语二级口译证书
法语二级笔译证书
法语二级口译证书
考核英、日、俄、德、法、西班牙、语种 阿拉伯语
成绩查询 考试结束后10-12周
相同点 人事部
资深翻译:长期从事翻译工作,具有广播科学文化知识和国内领先水平的双语互译能力,能够解决翻译工作中的重大疑难考试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对翻译等级 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重 大贡献。
一级口译、笔译翻译:具有较 为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较高 的双语互译能力,能胜任范围较广、难度较大的翻译工作,能够解决翻译工作中的疑难问题,能够担任重要国际会议的口译或译文定稿工作。
尚无规定
全国范围内有效
初级笔译证书 初级口译证书
中级笔译证书 中级口译证书
高级笔译证书 高级口译证书
英语
考试结束大约10周后
教育部
初级笔译证书:本证书证明持
有人能够就一般难度的材料进行英汉互译,能够胜任一般性文件或商务等方面材料的翻译工作。
中级笔译证书:本证书证明持有人能够就普通英汉原文材料进行互译,能够胜任一般性国际会议文件、科技或经贸等材料的专业翻译工作。
高级笔译证书:本证书证明持有人能够担任大型国际会议文件及各种专业性文件的翻译、译审及定稿工作,能够承担政
尚无规定
上海市有效
英语高级口译证书 英语中级口译证书
日语口译证书 英语口译基础能力证书
英语、日语 不详
上海市委组织部、人事局、教育
局
英语高级口译证书:通过该项目的培训和考试,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公司和涉外单位造就一批能胜任各类涉外项目谈判、高层次会晤、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以及国际研讨会的翻译,并为同声翻译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英语中级口译证书:可从事一般的生活翻译、陪同翻译、涉外导游以及外事接待、外贸业务洽谈等工作。
日语口译证书:可从事一般的生活翻译、陪同翻译、涉外导游以及外事接待、外贸业务洽谈等工作。
二级口译、笔译翻译: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的双府部门高级笔译工作。
语互译能力,能胜任一定范围、初级口译证书:本证书证明持一定难度的翻译工作。
三级口译、笔译翻译: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一般的双语互译能力,能完成一般的翻译工作。
考生要求 面向全社会,无学历要求 各级别口译考试均设《口译综合能力》和《口译实务》2个科目,其中二级口译考试《口译实务》科目分设“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2个专业类别。
报名参加二级口译考试的人员,可根据本人情况,选择《口考试译实务》科目相应类别的考试。方式
各级别笔译考试均设《笔译综合能力》和《笔译实务》2个科目。
各级别《口译综合能力》科目考试采用听译笔答方式进行;二级《口译实务》科目“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以及三级《口译实务》科目的考试均采用现
有人能够承担一般性会谈或外宾日常生活的口译工作。
中级口译证书:本证书证明持有人能够承担一般性正式会议、技术或商务谈判,以及外事活动的专业口译工作。
高级口译证书:本证书证明持有人能够担任国际会议的口译或同声传译工作,能够承担政府部门高级口译工作。
面向全社会,无学历要求 笔译考试分为两部分,英译汉和汉译英各2-3篇文章。
初、中、高级考试的时间分别为3、4、6个小时,各级别考试所译文章长度不一,级别越高所译文章越长,难度也越高。
口译采取听录音做翻译的方
式。
考生在语音室内头戴耳机,听到一段英文或中文讲话后把它们分别译成中文或英文并录到磁带上。
讲话的长度从初级的250词/字到高级的600-800词/字不等,讲话当中一些停顿,停顿的时
英语高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具有大学英语六级和同等英语能力水平的考生可以报考。英语中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具
有大学英语四级和同等英语能力水平的考生可以报考。日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具有相当日本语能力考试二级水平的考生可以报考。
英语高级口译证书:第一阶段综合笔试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听力;第二部分:阅读(1);第三部分:翻译(英译汉);第四部分:听译;第五部分:阅读(2);第六部分:翻译(汉译英)。每部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总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每部分考分分配为50分,六部分总分300分,合格分为180分,第一阶段考试合格的学生方可参加二阶段的口试。
第二阶段口试共分两部分:口语与口译。考试时间共为25分钟左右。
英语中级口译证书:第一阶段综合笔试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听力;第二部分:阅读技能;第三部分:英译汉;第四部分:汉场录音方式进行。
各级别《笔译综合能力》和《笔译实务》科目考试均采用纸笔作答方式进行。
各级别口译、笔译考试均分2个半天进行。
各级别《口译综合能力》科目、二级《口译实务》科目“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考试时间均为60分钟。
三级《口译实务》科目考试时间为30分钟。各级别《笔译综合能力》科目考试时间均为120分钟,《笔译实务》科目考试时间均为180分钟。
不设通过率
考试
合格 综合能力和实务两科同时达到60分算合格
英语二级考试大纲
辅导英语二级口译综合能力 材料 英语二级口译实务
英语二级口译综合能力磁带(5盘)
间不等。
对于初级而言,讲几秒钟甚至几十秒钟后停下来让考生进行翻译,留给考生翻译的时间约为播放录音时间的1-1.5倍。
对于中级而言,讲1分至1分半钟后停顿下来让考生进行翻译,留给考生翻译的时间约为
播放录音时间的1-1.5倍。
对于高级考生而言,讲3至5分钟后停顿下来让考生进行翻译,留给考生翻译的时间等于播放录音的时间。口译时,考生需要做笔记或速记,并充分利用停顿的时间进行翻译。
不设通过率
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的各个证书考试是各自独立的。通过任何一个证书考试都可获得相
应的证书。口译和笔译均采用A、B、C、D四级记分法,口译各部分都在B(含B)以上为合格,除高级口译外,通过录音考试就可获得证书,通过高级口译录音考试的考生还要参加面试,面试合格才能获得证书。笔译试卷中各部分都在B(含B)以上为合格。考试合格就可获得证书。
北京外国语大学负责组织编写、出版和发行考试大纲、教材和辅导资料、附带磁带(尚未出版)
译英。总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其中听力部分为40分钟,阅读技能部分为50分钟,英译汉部分为30分钟,汉译英部分为30分钟。四部分总考分(满分)为250分。其中:听力90分,阅读60分,双译各50分。合格为150分。凡第一阶段合格的考生方可参加第二阶段口试。
第二阶段口试共分两部分:口语与口译。考试时间为25分钟左右。
日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第一阶段综合笔试。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听力,40分钟;第二部分日语阅读技能,50分钟;第三部分日译汉,30分钟;第四部分汉译日,30分钟。四部分共需时150分钟,考分满分为200分。合格120分。
第二阶段口试,包括口语和口译两部分。考试时间20分钟左右。
不设通过率
英语高级口译证书:合格分为180分
英语中级口译证书:合格分为150分
日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合格120分
高级听力教程(第二版,周国强、杨永平编著,含二盒9盘音带)高级阅读教程(第二版,陈德民编著)
高级翻译教程(第二版,孙万彪、王恩铭编著)英语二级口译实务磁带(6盘)英语二级笔译综合能力 英语二级笔译实务
英语三级考试大纲 英语三级口译综合能力 英语三级口译实务
英语三级口译综合能力磁带(5盘)
英语三级口译实务磁带(7盘)英语三级笔译综合能力 英语三级笔译实务
日语二级考试大纲 日语三级考试大纲
法语二级考试大纲 法语三级考试大纲 外文出版社出版
自05年起,二级、三级英语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暂定每年举行2次,考试日期原则定 考试时间 为5月份最后一周的周六、周日其他语种各级别考试每年举行1次,为5月份最后的一周的周六、周日,与英语考试日期一致。
2004年考试日期为5月22日、23日,10月23日、24日(下试报名,高级笔译和高级口译考试只在每年5月进行。)
高级口语教程(第二版,严诚忠、戚之方编著)
高级口译教程(第二版,梅德明编著,含2盒共7盘音带)听力教程(周国强编著,含音带6盘)
阅读教程(陈汉生编著)翻译教程(孙万彪、冯慎宇编著)口语教程(严诚忠、朱妙南编著)口译教程(梅德明编著,含音带4盘)
听力教程(陆静华编著)阅读教程(周道宏、瞿晓华编著)翻译教程(张鸿成编著)口语教程(陆国华、黄秋萍编著)口译教程(钱力奋编著)
每年开考两次。3月中旬和9月中旬的一个周日为综合笔试,合格者可参加口试。和11月份第二周的周六、周日;半年考试只接受初级和中级考
比较结论:
人事部颁发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证书与职称挂钩为翻译从业人员的应聘和晋级提供了机会和保障,已被国家人事部列入了职业资格的序列。通过比较不难看出,无论从证书的有效范围、考试等级划分,还是考试的难度划分来看,人事部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都有绝对的优势。他作为国家长期推行的一项改革计划,必将成为翻译认证考试的主流,并是翻译从业人员获取翻译职业资格国家认证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