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证中错误的逻辑与思路(共5篇)

时间:2019-05-14 18:55: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签证中错误的逻辑与思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签证中错误的逻辑与思路》。

第一篇:签证中错误的逻辑与思路

签证中错误的逻辑与思路

(一)一,认为签证很简单,只要回答了签证官问题就可以

现在有很大一部分签证者都对签证没有什么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只要我认真求实的回答了签证官的问题就应该没有问题。但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往往签证官问的问题,从表面上来看,大部分答案都能从提供给签证官的材料里得到。但是签证官为什么要问呢?显然,签证官想得到的并不是一些很表面的答案,或者“yes”,“no”因为这些东西对于签证官来讲毫无意义。我们来看一个犯了这样错误而被签证官拒签的例子:

VO: How did you find this school.ME: I found it in my library, I got a book about the this university, and its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school.(我觉得这个问题他没听明白,因为一上来就问,我紧张,表达很不清楚.)

(思路比较杂乱,这里除了问签证者怎么知道学校的之外,其实也是在变向的问这个学校什么地方吸引你,你为什么要到那去学习。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完全可以借这个问题来说明自己的出国动机。不过这也要看当时的情况,如果签证官性子比较急的话,也可以等等,看签证官下个问题怎么样。不过,如果在回答完问题后,稍等一秒,看签证官给时间来说的话。这部分补充进去就很好了。)

VO: So you are a Bachelor of what?

ME: Bachelor of Art.(你是文科的,可你是文科什么专业的啊,你都研究什么啊,签证官并不是想知道你是文科是理科,他想要知道的是你都学了什么,你学的是不是敏感专业,你学的这个到底有多大价值。可是这个签证者只是这么简单的回答,那当然不能让签证官满意了。)VO: Did you apply for other universities?

ME: Yes.VO: What are they?

ME: 说了三个被打断

VO: How many admit you?

ME: Just XXX

VO: So you want to pursuit a master“s degree on Journalism in XXX?

ME: Yes.(这个签证者真的是惜字如金啊,签证官四个问题,他最多用了不到十个词就把签证官打发了。我猜这时候签证官一定已经是怒发冲冠了。问你有没有申请其他学校。除了回答是,你

就不能主动一些说出报了几所学校,都是哪几所,哪个给ad,哪个给offer,为什么选这所学校?)

VO: Show me how can you fund yourself.ME: OK, here is the bank certificate.(真是简捷明了啊,就把银行证明给了签证官,这里并不是把一些证明材料出示给签证官就完了,你一定要讲明白到底这些钱哪来的,怎么来的。)

VO: Where did this money come from?

ME: Trasfer from the old acount.Do you want to see the trasfer?(因为有几笔钱在一天存,我以为他在意这个问题.)

VO: No.I just want to know where are they from.ME: From my father and mother”s salary and income.VO: What did they do?

ME: My father is a TV producer, and my mother is a government official.Do you want to see the income certificate?

(除了这一句之外,这个签证者一直是被动的在应付签证官的问题。而且作为这个签证者的一个硬伤,资金问题应该是他重点准备的部分。而且就算你有足够的钱,如果你不给出好的解释,那一样不会拿到签证。从这里来看,首先签证者对签证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次他在之前也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所以在签证的时候只是一味的被签证官牵着鼻子走。)VO: OK, show me.and this is your father“s, and this is your mother”s.ME: Yes.VO: I wonder why the Year-end Bonus and Contribution Fee triple the salary?ME: What do you mean?

VO: Your Father“s salary is X, and the bonus and other fee is XXX, nearly 3

times.How can it happen?

ME:......开始冒冷汗,没有准备过.最要命的是我听成了”Mother.“心想,不对吧!我妈不是这种情况啊.但是VO指着那个数字,我看的确是奖金多,以为我记错数字了.就没有看人名.犹豫了几秒,然后就说,My mother did a lot of work, she takes charge of all the writing jobs in her department.That is why she gets such a high bonus.(显然这里签证者的准备是非常仓促的。连自己父母的收入状况都没有了解清。而且对材料也很不熟悉。对于签证官这个问题其实是这个签证者之前就应该准备好的。而且应该在出示材料的同时去主动跟签证官解释清楚。而不是等到签证官问出来了才说。即便是等签证官问也要听清了再说啊?!还没弄清签证官问的是他爸还是他妈就急着说。那肯定是会出错的啊)他把收入证明扔出来,我翻了看,才意识到说的是我爸,而不是我妈,本来想说我听错了,可是又害怕他说我不诚实,不知道还乱解释,所以决定闭嘴.VO: 开始不说话.敲电脑.过了满久,问我,what do you want to do in the future?

ME: I want to be an online journalist.受到刚才的情绪影响,没有继续说准备好的很多说辞.(放弃的倒是早,只要签证官还没说拒签就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啊。虽然前面回答的很糟糕,可是如果你真的运气好的话,没准就会因为你的回国计划签证官就给你签证了。虽然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可是如果你不去争取的话那这一点点的机会也没有了。)

然后VO在沉默中敲了一会儿电脑,就说SORRY了.这个签证者是一个典型的对签证一无所知的人,之前可能都没有系统的进行准备。整个过程都是被动的被签证官牵着鼻子走。而且在回答中没有提供任何有用的信息。而且在关键问题上没有听仔细就贸然回答。这样的签证被拒也是在意料之中的。另外这个签证者的意识也很差,不知道主动的说一些东西。只是单纯的停留在一问一答的模式上。如果签证者不懂得主动的和签证官交流,那很多对签证者有用有帮助的材料或者解释都不能够派上用场。而且这种一问一答式的回答很难把有意义的信息传达给签证官。所以主动跟签证官去交流去展示自己才能在签证过程中占据主动,才能有效的说服签证官。

二,自视过高,认为自己条件好就不去做过多准备

在众多的签证者当中有这么一部分人,他们或是全奖,或是家财万贯。认为自己有很好的背景,条件。签证官就理所当然的要发给他签证,也用不着去准备那么多。在签证的时候也不主动的去跟签证官交流,也不主动的去做解释说明。而这类签证者很大一部分得到的是拒签。因为不管你条件有多好,如果你不主动的将自己的优势展示出来,不能够满足签证官考察的点,那你的这些优势就相当于没有。既然没了优势,又没有很好的跟签证官交流,那得到的只能是拒签。比如下面这个例子就是这样

7.14 EcologyF1全奖上海1k古怪被拒,求指教2k!

个人说明:

专业:南大生物科学系,生态方向

学历:本科毕业

学校SUNY Binghamton

奖学金:RA+Tuition Scholarship,PhD

问答:语速快,且声音小听不清,而且态度一开始就很凶狠不耐烦,一直带着怀疑的眼神。偶有点怕怕,但想到今年大水。。

(走过去:他正在看材料,皱着眉头)

me: morning, Sir

he:(又看了一会,才抬头,很突然的很快的)what do you want to do in USA?

me: I go to USA to study, for my PHD degree

(个人认为这里他回答的一点意义都没有,因为他回答的东西在i-20和ds表上都有。而且他连自己学什么专业,到哪个学校去学都不肯说出来,真的是只为了回答问题而回答问题。)he:(冷不丁的)Why?

me:(愣了一下)Because Ecological subject is more advanced in USA, and a phd fr om USA could help me find a better position in universities in China(这里和我原先想说的有些出入,当时也没有什么感觉,现在觉得可能是问题的开始)

(这里签证官问他为什么要去美国学phd,可是他只是说了美国在生态学科更加先进,可是先进在哪啊?怎么先进的?你去的学校有哪些优势?这个才是vo考察的要点,可是他还是什么都没说出来。)

he:(皱着眉头,并摇头)What is your major?

me: Biological Sciences, and especially ecology

he:(狂敲键盘,可怜欧还不知道欧的悲惨命运,还在耐心的等了大概半分钟)How many schools have you applied?

(可以说这个签证者对签证根本都不了解,就去签证了。逼到签证官问他专业是什么,其实签证官还是给了他机会去说明去美国的必要性。可是他还是没有抓住机会。而且签证官给了他大概半分钟的时间来解释,但是他就是在那“耐心的等”,可是这时候vo已经没有耐心了。Vo不是万能的,他不可能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这个签证者只是泛泛的说是什么专业,偏向哪一方面,vo一样不理解你所做的是什么,你到美国去到底有没有意义,这样去回答vo当然不会满意)

me: You mean how many applied?

he:(看我一眼)yeah

me: en...six

he:(又狂敲键盘)Do you have any relatives in USA?

me: NO!(隐约有点不良预感了,但是还是没有想到。。)

he:Have you applied any school in China?

me:(有点疑惑)no ?

(这个签证者真的是惜字如金,每个问题就用了一个单词打发了vo。我觉得这时候vo已经被气的不行了。至少在问第一个问题的时候他应该解释一下为什么选了这所学校,这所学校

好在哪。告诉vo你不是为了钱才去的。在后面vo问他在中国有没有申学校也是在变向的问他这个问题,可是他还是没有反映过来。)

he:What do you want to do after graduation?

me: I will come back to China and find myself a research position.he:(欧觉得他的表情怀疑到了极点又不屑)Why not find a research position now andhere?

me:(我ft,真是足足愣了一秒钟)Because I only have a BS DEGREE now!That woul d NOT be enough for a research position!

he:(居然哼了一声,我倒!!然后又敲键盘)不说话

me:(等了一会)I believe a PhD degree is a neccesary condition for research p osition in any country...(对于回国计划,他的回答简直一塌糊涂。首先前面这个签证者就没有做好铺垫,从头至尾,我们都不知道他到底是干什么的,他干吗去美国,相反的他反倒说了不少phd能帮他找到好工作。那美国的条件比中国要好的多,而且签证官也不知道你到底学什么,你学的东西到底是不是在中国的前景更好,那他当然会认为你会在美国找工作了。)

he:(一转头把我的表格丢到后面去了)I am sorry I can”t.....me: 轰轰轰,,,晴天霹雳。。完全呆住。。

he:。。because I think you have a intent to work in USA.me: 还是说不出话来

he:把材料丢给我 Thank you.me:。。。Thank you.然后晕乎乎的走了

其实这个签证官并不是向他说的那样古怪的就把他给拒了,他在每个考察点上都没有给出有效的回答,而且通篇都显得非常被动。签证者不能只为了回答问题而回答问题。签证是一种交流,签证者需要通过签证官的问题,告诉签证官一些有意义的信息,这就需要签证者对签证有一定的了解,要知道签证官问题背后隐藏的考察点,即出国的必要性,归国的可能性还有资金问题。而且这些方面都是有内在的连带关系的。就像这个签证者,他从头到尾都没有说出他所学专业的研究方向,这样使得签证官根本无从判断你是做什么的,将来能作什么。再加上美国的条件比中国的条件要好的多,签证官更不会相信你能学成回国了。只有在前面出国必要性上面做好铺垫,让签证官了解到签证者的研究方向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要比国外好,或者所从事的研究只有在中国才能起到比较大的作用,才能让签证官认为你能学成回国。归国计划是一个比较模糊的问题,每个人都不能预测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只有靠签证者在专业的部分做好铺垫,在后面引导签证官让他自己推测出签证者最后能回来,才是一种最好的方式。只有把握住这些环节才能很好的将信息传达给签证官,最终得到很好的结果。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虽然全奖对于签证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可是如果你不懂得好好利用,不去好好准备,结果依然是被拒

第二篇:公文写作中引以为戒的逻辑错误

写作公文时总要与各种概念打交道,如果不正确抉择各种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则常会在公文中出现概念方面的逻辑错误。根据公文中常见的概念方面的逻辑错误,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1、种属混淆。概念之间往往存在从属关系。如a概念包括b概念,而b概念则是a概念中的一部分。像“水果”和“梨”两个概念,“水果”包括“梨”,而“梨”则是“水果”中的一种。“梨”和“水果”两个概念是种属关系,在写作涉及到这两种概念时不能并列写这两个概念。如:“今年市郊水果和梨都获得了丰收”,这样并列写法是不对的。

2、交叉并列。两个概念有一部分相同的含义,有一部分不相同的含义,则这两个概念就有交叉关系。如“青年”与“工人”两个概念之间有交叉关系。在公文写作中,不能将互相之间有交叉关系的概念并列。

3、限定与概括不当。用概念表述某个事物或意思时,所用的概念应当能准确地表示所要表示的事物或意思。如:“城镇环境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在这句中“环境污染”的概念太大了,与煤烟型污染相配不当。如果改为“大气环境污染“则就合适多了

4、定义模糊。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因此,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必须揭示概念的内涵。如果没有揭示概念的内涵,则就范了定义模糊的错误。如:“生命是常青之树”这里只是作了个暗喻,并没有说明“生命”的本质属性,所以这句话不能代替定义。

5、标准不一。在同一句子中,划分各子项的标准应该是同一的,用不同标准划分的子项,不能并列在同一句子中。如:“国营、集体、个体及千元以上销售额的饭店要带头使用型煤。”这里“国营、集体、个体”的划分是依据生产资料所有制,而“千元销售额”又是以销售货款为标准。标准不一放在一个句子中就范了概念混淆错误。

6、判断不准。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否定的一种思维方式。判断常会出现错误。如:“所有的书籍都是人类的精神粮食”。粮食是有利人类的健康的,但书籍并不一定都有利人类的精神健康,所以这个判断是绝对的,是错误的。

7、自相矛盾。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包含两相反的自相矛盾的意见或要求。如:“根据县体育工作成就和教练员的知识结构,特提出县业余体校教练员职业岗位设置申请……。如有困难,也可缓设或不设。”设置职业岗位和不设职业岗位是两个相反的概念。这两个相反的概念同时在一个公文中加以肯定,就造成了自相矛盾的困境。

第三篇:关于逻辑错误的一些介绍

关于逻辑错误的一些介绍——转载来源: 论道西南的日志

分散注意力的谬误(Fallacies of Distraction)

两难推理(False Dilemma)

错谬:为多於一个答案的问题提供不足(通常两个)的选择,即是隐藏了一些选择,最典型的表现是非黑即白观点。

例子:萨达姆是邪恶的,所以美军是正义之师。

解释:除正邪之争外,还有邪邪之争及许多难分正邪的纷争,所以不能单以萨达姆邪恶便认定美军正义。

诉诸无知(From Ignorance)

错谬:因为不能否定,所以必然肯定,反之亦然。

例子:没有人能证明鬼不存在,那麼鬼肯定存在。

解释:总有些事是既不能否定,亦不能肯定的。除了肯定和否定,我们还可以存疑吧!

滑坡谬误(Slippery Slope)

错谬:不合理使用连串因果关系。

例子:迟到的学生要判死刑。因为迟到是不用功的表现;将来工作也不勤力;不勤力导致公司损失;公司损失就会倒闭;公司倒闭会使人失业;失业造成家庭问题;家庭问题导致自杀率上升,为了防止自杀率上升,我们应判迟到的学生死刑。解释:滑坡谬误中假定了连串「可能性」为「必然性」。比方说,迟到是否「必然」是不用功的表现?将来工作又是否「必然」不勤力?答案可想而知。例子虽然夸张,但其实许多时候大家亦会犯相同错误而不自知。

复合问题(Complex Question)

错谬:一条问题内包含两个无关的重点。

例子:你还有没有干那非法勾当?(你有干非法勾当吗?是否还有继续?)解释:简单的一句提问,其实隐藏了两个问题。你给予其中一条问题的答案,并不一定和另外一条的一样。例如你有干非法勾当,但未必等於你还有继续。

诉诸其他支持(Appeals to Motives in Place of Support)诉诸势力(Appeal to Force)

错谬:以势力服人。

例子:若你不想被解雇,你必须认同公司的制度。

解释:这是以工作机会强迫员工认同制度,员工不是依据制度好坏来决定认同与否。

诉诸怜悯(Appeal to Pity)

错谬:以别人的同情心服人。

例子:希望你接受我这个多月来天天通宵撰写的建议书。

解释:建议书的好坏,不在乎花了多少时间,而是取决於其内容,提出「多月来天天通宵撰写」只为搏取同情。

诉诸结果(Consequences)

错谬:以讨好或不讨好的结果服人。

例子:你若不听我的话,我便打你,不准你外出,扣起你的零用。

诉诸不中肯字词(Prejudicial Language)

错谬:以不中肯的字词修饰论点。

例子:凡是爱国的人都会认同订立国家安全法的必要。

诉诸大众(Popularity)

错谬:以被广泛接纳为理由服人。

例子:看!人人都这样说,还会错吗?

一厢情愿(Wishful Thinking)

错谬:以自己单方面想法作为论证根据。

例子:因为我希望明天在户外打球,所以明天一定天晴。

改变话题(Changing the Subject)

人身攻击(Attacking the Person)

错谬〔一〕:以攻击发言人代替攻击其论点(因人废言)。

例子:张厂长反对陈主任增加成本会计部的建议:「你当然说成本会计十分重要,因为你是会计主任。」

错谬〔二〕:由回应论点改变为攻击论点发起人的处境。

例子:你竟相信那些草根阶层的说话?

错谬〔三〕:提出「你也是!」的不恰当反问作论据。

例子:父:吸烟对健康不好!儿:为什麼你也吸?

诉诸权威(Appeal to Authority)

错谬〔一〕:诉诸讨论的范畴以外的权威人士。

例子:经济学家都认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不可能的。

错谬〔二〕:诉诸权威人士的个人意见。

例子:罗局长说:「学生是政府的政策下最大得益者,所以学生无权批评领导人」

解释:学生是政府的政策下最大得益者只是罗局长的说话,事实上学生是否政府的政策下最大得益者,却没有一个客观答案。

错谬〔三〕:该范畴的权威人士不是认真的回应。(例如:只是在开玩笑/喝醉。)例子:「有香车自然有美人,BENZ的总公司董事长都这样说啦!」匿名权威(Anonymous Authority)

错谬:匿名的权威人士使人不能确定其权威性。

例子:有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每人都有犯罪倾向。

作风盖过本体(Style Over Substance)

错谬:讨论者以作风盖过事件本身使人认为其论点正确。

例子:以他一向的对人的态度,他一定不会对你好的。

归纳的谬误(Inductive Fallacies)

轻率的归纳(Hasty Generalization)

错谬:用作归纳总体的样本太少。

例子:我问了十个人,有九个说反对民主党。结论:原来九成香港人反对民主党。解释:单凭十个人论断香港七百万人?未免太轻率吧。若说访问了数万人,得出来的结果便较有说服力。

不具代表性的例子(Unrepresentative Sample)

错谬:用作归纳的例子不能代表其总体。

例子:叶继欢持械行劫;林过云奸杀多女;欧阳炳强纸盒藏尸。香港人肯定有杀人倾向。

不当类比(Weak Analogy)

错谬:以两件不相似的事件/事物作类比。

例子:他对朋友这麼好,对女朋友一定很好呢。

懒散的归纳(Slothful Induction)

错谬:否定归纳得出来的恰当结论。

例子:即使有万多个实验证明化学物质影响我们的感觉,我就是不相信。排除证据谬误(Fallacy of Exclusion)

错谬:故意把重要的证据隐藏,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例子:

天安门没有死一个人(彦补)

统计三段论的谬误(Fallacies Involving Statistical Syllogisms)例外(Accident)

错谬:以概括情况加诸应有的例外情况。

例子:政府法例规定,行走此公路的汽车最高时速为七十公里。所以即使载著快要生产的产妇,亦不可开得快过七十公里。(例子好像不对,彦注)

相反的例外(Converse Accident)

错谬:以例外情况加诸应有的概括情况。

例子:我们准许濒死的病人注射海洛英,基於人人平等,也应让其他人注射海洛英。

因果的谬误(Causal Fallacies)

巧合谬误(Coincidental Correlation)

错谬:以个别情况肯定某种因果关系。

例子:希希吃了一种药,出现过敏反应。因此,希希认为这种药必然导致过敏反应。

解释:希希遇到的只是个别例子,不能因此论断该药必然导致过敏反应。复合结果(Joint Effect)

错谬:当两件事都为某原因的结果时,以一事为另一事的原因。

例子:记者报导离乡背井的战争难民中的一家人:「他们因为房子被炮火所毁而逃到这里。」

解释:炮火导致这家人的房子被毁及离乡逃难;房子被毁并不导致这家人离开原居地。

无足轻重(Genuine but Insignificant Cause)

错谬:举出无足轻重的次要原因论证,遗漏真正的主因。

例子:吸烟使香港空气质素每况愈下。

解释:导致香港空气质素差的主因是交通公具的废气和天气情况。

倒果为因(Wrong Direction)

错谬:颠倒事件的因果关系。

例子:癌症导致吸烟

解释:吸烟才是癌症的原因。

复合原因(Complex Cause)

错谬:只指出多个原因中的其中一个为事件主因。

例子:你一日到晚都只是玩游戏机而不温习,难怪你考试成绩那麼差。

解释:除了玩游戏机而不温习外,还有其他原因,例如考试期间一时大意或者试题太难,但它们和玩游戏机一样,不一定是主因。

论点缺失谬误(Missing the Point)

乞求/窃取论点(Begging the Question)

错谬:以假定正确的论点得出结论。

例子:我知道有上帝,因为《圣经》是这样说,而《圣经》是不会错,因为它是上帝写的。

不恰当结论(Irrelevant Conclusion)

错谬:提出作支持的论据主要支持其他结论。

例子:

稻草人谬误(Straw Man)

错谬:扭曲对方论据以攻击之。

例子:进化论说人是由猩猩演化而来。

解释:进化论只是说人和猩猩有共同祖先。

含糊不清谬误(Fallacies of Ambiguity)

含糊其辞(Equivocation)

错谬:使用有多於一个含义的字眼。

例子:甲:喇叭中学又发生学生殴斗事件。乙:噢!是九龙那所吗?甲:&%^%$&%$#...解释:甲这里没有表明是新界喇叭,使乙误会成九龙的喇叭书院。

模稜两可(Amphiboly)

错谬:句子结构含多种解释方法。

例子:

重音谬误(Accent)

错谬:以重音强调某字眼或字句,达致其他意思。

例子:

类目错误(Category Errors)

构成谬误(Composition)

错谬:以总体的某部份符合某条件推断总体均符合某条件。

例子:

分割谬误(Division)

错谬:以总体符合某条件推断总体的所有部份均符合某条件。

例子:

不根据前题的推理(Non Sequitur)

肯定后件(Affirming the Consequent)

错谬:所有依此结构的推论:若A则必定B;B,所以便A。

例子:如果他在中环,他一定在港岛。因此如果他现在在港岛,他一定在中环。解释:在港岛不一定要在中环,可以在金钟、湾仔、铜锣湾等。因港岛包含了以上各项。

否定前件(Denying the Antecedent)

错谬:所有依此结构的推论:若A则必定B; 非A,所以非B。

例子:如果他在中环,他一定在港岛。因此如果他现在不在中环,那麼他一定不

在港岛。

解释:不在中环,也可以在金钟、湾仔、铜锣湾等。因港岛包含了以上各项。前后矛盾(Inconsistency)

错谬:断言两件矛盾的事件都正确。

例子:

鸣谢

Roy19/夕仁/kcbbq =与及基版各位协助撰写错谬例子。

网站连结

本网讨论区

第四篇:常见逻辑错误

一、强加因果

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这种错误往往很具迷惑性,许多辩手场上反应不过来。

前几年很热门的一本书叫《货币战争》,里面有这样的描述“林肯总统表面上看是被南方暗杀,实际上他是在签署了XX金融协议X天后被杀害的...肯尼迪总统遇刺前签署了XX金融协议,试图打击大财团利益....里根总统在签署XX金融协议后,旋即遇刺....”这些煽动性的描述让许多读者自行联想,从而脑补出“美国金融集团控制了美国政坛,如果总统试图限制他们的利益,那么他们连总统都敢杀掉”这个结论。

这就是犯了“把前后联系偷换成因果联系”的错误。

打个比方,我每次考砸前都会吃早饭,但我不能说“我因为吃了早饭所以考砸了”。同样的,美国总统每年都会签署无数的文件,不能把遇刺总统都签署过金融相关文件就得出“总统遇刺和金融文件”有关。这里打个比方,宋鸿兵试图以总统遇刺前都签署过金融协议来论证相关性,但每个总统遇刺当天都会吃早饭,难道能证明总统遇刺是因为吃了早饭么?显然不能。何况,林肯、肯尼迪、里根等人的遇刺,显然和金融体系不直接相关。

一般情况下,因果联系都有前后联系,但前后联系不一定有因果联系。

二、倒果为因

个人认为,如果要挑选一本最重要的必读书给辩手,那非《统计陷阱》莫属。这本书里面的逻辑讲解和案例分析既生动有趣,又严谨科学,我看了5遍,每遍都能学到很多。

里面提到了一个案例:美国某州的麻风病患者全国最多、比例全国最高,因此许多人得出结论“这个州的气候一定是很容易得麻风病。”

但其实恰好相反,这个州的气候是全国最有利于麻风病患者治愈的,所以全国的麻风病患者都会来这里治疗,所以这个州的麻风病患者才全国最多、比例全国最高。

前几天的热门状态也是一个道理:“二战时,盟军请了一位科学家来研究该加强飞机哪块机身的防护。这位科学家统计了飞机的中弹区域分布图,发现机翼是中弹最多的部位,座舱和发动机则是中弹最少的。那么是不是该加强机翼的防护呢?事实是,能统计到的样本都是中弹后活着回来的飞机,而那些中弹后坠毁了的是不在统计范围内的。也就是说,机翼中枪只是轻伤,中弹最少的座舱和发动机才是致命部位,这里才是最需要加强防护的。”

在辩论场上时,当对方提出了一个让你觉得很突然的数据(比如X州麻风病人最多)时,不要本能地逃避或者害怕,而应该仔细思考一下,对方的数据是否能推出相应的论据。

三、偷换概念/偷换前提

将辩题的前提和定义偷换成与公众认可的定义不相符的前提和定义。

它有以下几种情况:

1,偷偷改变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之变成另外一个概念。比如“情在理先/理在情先”,这个题目本来讨论的就是人际关系中人情和道理的比较,可许多反方会把“理”定义成“宇宙万物的生存规律”等奇怪的定义,就属于偷换概念。

2,利用多义词混淆不同的概念;比如02全辩“网聊有聊”,“有聊”在语境中是“有意义”的意思,可是正方电子科大偷换成了“存在有聊天这一活动”,就是典型的偷换。

3,混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整体属性,而非集合概念所反映的是组成一事物类的每个分子的属性。

4,偷换论题。在论证过程中故意违反论题要明确、要同一的规则,偷偷地转移论题。

这里说个题外话,由于语境的区别,出现定义分歧是很正常的事情,定义分歧一般都要先交锋定义。一般原则是第一常识定义不需要过多演绎,但是反常识定义必须开展论证演绎。比如上周六的南京09明星表演赛,反方将“梦想”定义成“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憧憬”,这个定义违反第一常识,所以反方就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演绎论证,虽然这个定义很难得到评委的认可,但是也成功打乱了正方部署,使得比赛一直在反方的节奏中展开。

三、攻击辩题

也就是常说的不合题,严重违背出题人的本意。

打个比方,以前有个题目叫“生产安全问题可以/不可以避免重复发生”。正方的立论是这样的:“人不可能同时踏进一条河流,世界上也没有两片一样的叶子,所以生产安全问题再类似也不可能完全一致,自然可以避免重复发生”。这个立论在逻辑上毫无问题,但却是典型的攻击辩题。

还有“人类需要/不需要时光机”这个题目中,许多反方的论点是“时光机是造不出来的,造不出来的东西自然是不需要的”。这种论点也有攻击辩题的嫌疑,因为这个命题的讨论就是以“时光机可以造出来”为前提的。

攻击辩题最严重的恶果是无法交锋,在论点裁眼中会直接判负,但在白纸裁眼中,则需要看对方是否应对。比如本届华语辩论锦标赛,天津大学与马来西亚国能的比赛“泰囧热映是否是中国电影之福”,反方马国能的论点是“任何电影的热映都无法解决盗版的问题,因此任何电影的热映都不是中国电影之福”。这个立论明显是攻击辩题的,但是正方天津大学相关反驳不够,因此输掉了比赛。

四、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是指仅根据少数事例得出一般性结论的简单化的归纳方法。由于任何实例都不难找到,因此在严肃的科学思维中,仅仅靠个例只能提出初步的假说,而不能证明任何命题。

在辩论赛的举例中,一般有两个原则:

1、一个好的反例,比十个好的正例都要有效果,尤其是在比较性辩题的讨论时;

2、正例一定要举那些不偏激、具有典型性、社会性,最好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例子,这样一下子就能够起到良好的说服效果。比如我如果要讨论奢侈品消费问题,拿我自己做例子肯定是不科学的,必须要有社会性、典型性的数据或例子。

在数据的选取也是一样,首先要保证数据来源的真实、广泛,其次要保证数据口径的科学有效,最后在数据到论点的桥接上也必须有充分的关联,不然效力也很难保证。

五、类比不当

在运用类比推理时, 仅仅根据两事物为数很少的又不具备典型性的共同属性,就推断类比对象具有与已知属性相关性程度不高的另一属性, 这种错误的类推逻辑上叫做不当类比。

这里说一句题外话,汪一峰学长和武大的周帅兜曾经说过“一切类比都是不当类比”,意思就是所有的类比和你原来想要讨论的东西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时候你经常需要告诉评委,你的类比并不是要直接佐证命题,而是要演绎你体系中某一个论点。

这里打一个比方,周帅很喜欢的一个例子,来自安徽大学。“请问对方辩友,夏虫可以语冰么?”

“夏天的虫子不可以语冰,因为它根本活不到冬天,自然不知道冬天是什么样的。同样的道理,大学生刚毕业,如果不锻炼两年,又怎么知道怎么做好省级公务员的工作呢?”

这个类比严格意义上不严谨,但是现场效果极佳,大家一下就听懂了意思。

六、双重标准

双重标准是一种实用主义的诡辩术,指在同一问题上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是非标准和取舍标准, 以混淆是非, 达到有利于自己的目的。

这里需要讲清楚,如果两者性质不同的话,采用不同的标准是相当正常的。但如果两者性质完全一样,采用一样的标准就很扯淡了。比如同样是分离主义运动,美国有时候支持并说这是“民主自决”,有时候则暴力压制,这就是典型的双重标准。

双重标准在生活中和辩论赛都很常见,但也非常隐蔽。这里就不展开了,避免被扣上五毛或者美分的帽子,但大家可以看看网络上那些人的论战,双重标准都表现得极其明显。

七、包含式论证

偷换概念的一种特殊形式,将对方的立场也包进自己的立场进行论证,也叫包辩题。

比如“为什么说管理比服务更重要,因为服务也是一种管理。”这种论正在现在已经比较少见了,以前在逻辑时代比较常见,价值时代大家都更喜欢受身打法。

八、循环论证

论题的真实性是要靠论据来证明的,而论据的真实性又要靠论题去证明,就是循环论证。

这也就是常说的“套套逻辑”,打个比方:“我爱你!”——“你为什么爱我呢?”——“因为你值得我爱”——“我哪里值得你爱呢?”——“在我爱你的那些地方”。

在辩论赛中,循环论证经常被暗藏在定义之中。比如“师者以传道为先”的立论是“一般的老师以授业为先,但师者高于一般老师,他们是专门用来讲授天地道理的,自然以传道为先”。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循环论证,经过包装后会很难发现。

这里说一个题外话,网上有许多90年代的辩论理论文会把循环论证、偷换概念甚至捏造论据等都作为“正确技巧”来推广,大家一定要擦亮双眼。

九、充分必要条件

这东西本没必要单独讲,但我发现许多辩手在实战中对此掌握差到了极点,故简单提下。

所谓必要条件,其实就是你必须有我才行,没我就不行。比如吃饭是活下去的必要条件,因为不吃饭的话肯定没法活下去。

所谓充分条件,是指有了你会带来我,但没有你,嘿嘿,可能我还在。比如喝牛奶可以长高,但是不喝牛奶未必不能长高。

在辩论赛的实战中,必须界定清楚。比如“英雄莫问出处”中,正方要证明出处是一个充分条件,反方则可以证明出处是必要条件,基于此才能开展要不要问的讨论。

十、全称判断

同样也是逻辑时代的产物,那个时候的辩论讲究“我全对、你全错”,所以任何立场的成立都必须保证没有反例,因此不得不在前提上做文章。比如上面提到的英雄莫问出处,如果在逻辑时代你得论证每一个英雄都别问;还有前天的南京09明星告别赛,反方也是说“在全称判断下双方都无法成立,所以我们才必须使用别的定义”。

应该说全称判断这个概念更多涉及的不是辩论技术层面,而是辩论理念层面,因此在这里就不展开了。但一般辩手准备题目时都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出现了反例时,我应该怎么解决?

十一、逻辑自洽

其实也就是自相矛盾的问题,这里不展开了。一般肉搏的队伍都喜欢找寻对方的逻辑矛盾予以攻击,但这几年推战场太过流行,大家都自说自话,逻辑不自洽一来很少出现,二来出现了也很少被攻击了。

大家可以去看夏局长的辩论小说《阿瑞斯的青春生活》以及《Y的神秘邮件》,里面有详尽论述。十二、三段论(懒得写了,以下部分均抄袭自华语辩论网)

三段论包含了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个概念;并且要求在两个前提中,中项必须被周延一次。中项,是指前提中重复的那个概念,周延,是指被判定全部外延。所以,三段论的错误主要分为四种:伪三段论;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周延中项错误。

比如,如下就是一个三段论:大前提:五班的男生都会踢足球。小前提:顾博立是五班的男生。结论:顾博立会踢足球。此三段论中的中项:五班的男生。举例加反驳:①是大前提,②是小前提,③是结论

A类:①我的邻居是中国人②我的邻居不勤劳③中国人不勤劳。(这里的2个“中国人”不是一个概念,前者“中国人”表示的是“某个中国人”,不是集合概念;后者“中国人”表示的是“中国人群体”,属于集合概念。故这里面出现了4组概念,三段论不成立。)B类:①卖国贼是说谎的②你是说谎的③所以你就是卖国贼。(周延中项错误,在这个诡辩中,“说谎的”是大前提和小前提的应该被周延的中项(大小前提的共同项),然而实际被周延的却是“卖国贼”。“卖国贼”和“你”都不能涵盖说谎的的全部外延。)三段论中其他要注意的错误:

1、两个否定前提不能推出结论:①甲不是明星②明星都不轻松。此三段论得不出任何结论。

2、一个前提否定,则结论否定:①甲不是明星②明星都不轻松③甲不轻松。(成立)

3、两个特称前提不能退出结论:①有的同学是运动员②有的同学是影星。此三段论得不出结论(有的人说结论是③有的同学是运动员而有的同学是影星,这是循环论证,而非三段论)。

4、一个前提特称,则结论特称:①所有学生都是青年②有的影星是学生③有的影星是青年。

5、中项在前提至少被周延一次(重要):如果在一个判断中断定了全部的外延,则该主项(或谓项)是周延的。在三段论中,如果中项在两个前提中一次都没有被做出全称肯定判断,则称为没有被周延,那么大小前提就不能产生必然联系,就无法推出任何结论。

例1:①运动员需要锻炼身体②我不是运动员③我不需要锻炼身体。(在大前提中,“运动员”只是需要锻炼身体的人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中项“运动员”没有被周延,推理无效。)

例2-1:①一切金属是可塑的②塑料是可塑的③塑料是金属。(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中,金属和塑料都是“可塑的”的一部分,无法断定金属和塑料有无关系,所以无法推理出结论。)

例2-2:①一切金属是可塑的②铁是金属③铁是可塑的。(推理有效,在这里,“金属”在大前提中被做出了全称肯定的判断,因此被周延了,所以可以退出结论。)

滥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这个现象在新生中极其普遍,主要体现在对“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内外因”的错误理解上,许多新生辩手用错了还觉得自己很有理。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理论经常被新生应用于类似“大学毕业应该以待遇为先”的辩题,来证明有钱的重要性。然而在马哲中,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概念,只能用来指代类似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法制建设等宏观概念,绝对不能用在微观和个人层面。

2、物质决定意识:经常被新生应用于类似“大学生应该坚持现实”或者“地震孤儿物质援助更重要”之类的辩题。然而,物质决定意识并不意味着物质比意识更重要。成吉思汗的爸爸妈妈决定了我的出生,但不一定就意味着成吉思汗的爸爸妈妈比他更重要。所以,A决定B不等于A更重要。同样的,A是B的基础也不等于A更重要。念小学是念大学的基础,难道就说明念小学比念大学更重要吗?通过物质决定意识,其实很难推出辩题的结论。

(兰蒂斯回复)物质决定意识这里的错误实际上分这样两种:

1、A决定B反映了A与B的对应关系,好比说A是自变量,B是应变量,但这个关系是客观的。而A和B谁更重要是一个主观的价值判断,讨论的不是A和B的关系,而是A、B分别与人(或其他事物)的关系。因此讨论的对象不同,所受的主客观限制也不同。

2、“物质”和“意识”分别是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抽象,因此这是两个集合的对应,而不是两个元素的对应。辩论中一方所讨论的比如“金钱”、“硬件”等只是“物质”的个别元素。集合间的关系不能直接传递给元素。这就好比,“男人比女人力气大”,是推不出“男人A比女人B力气大”的。

3、内外因理论:这个是新生应用最广泛也是最容易出错的,新生往往将“内因”和“主观能动性”相混淆。“内因”是指事物的本质属性,比如石头的内因决定了里面蹦不出猴子,比如苹果籽的内因决定了它种下去长出来的不会是桃子。所以人的内因是指人的本质属性,包含了人的自然属性(比如基因等)和社会属性(比如其社会关系),所以“人的意志和精神”绝对不能用“人的内因”来概括,而只能用“主观能动性”来概括。

4、价值决定价格理论: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然而,用这条理论来解释当今经济现象,如石油、粮食、经济危机是明显不合适的,因为这个理论适用前提是“商品—货币—商品”模型,而在金融期货中,这一模型并不成立。

比直接指出更有效的反驳法:归谬法

归谬法是指先假设对方逻辑是正确的,然后举出一个极端的例子,推导出一个荒谬的结论,以此证明对方的错误。在辩论里面,归谬法是最有现场效果也是最能深入人心的,这需要辩手充足的准备、知识的积累和敏锐的反应。但与上面的反驳方法不同,归谬法必须针对具体辩题和具体情况进行,没有通用规律,下面举3个例子,都采用了归谬法。

辩题:“真理越辩越明/不明”(针对狡辩是不是辩,双方均采用了归谬法)

正方:对方把狡辩都叫辩,那么请问,海马难道也是马,蜗牛也是牛,青春痘也是痘吗? 反方:对方说狡辩不算是辩,但是请问对方辩友,复制羊不是羊吗?试管婴儿不是婴儿吗?

辩题:大学生兼职利大于弊/弊大于利(针对饭碗问题,正方回答采用了归谬法)反方:大学生兼职会抢掉全职员工的饭碗。

正方:如果按照对方这个逻辑推断下去,那么我们大学四年毕业后最好不要找工作,因为这样就不会影响任何人的饭碗,这成立吗?

辩题: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针对“万”是不是“全”,双方均采用了归谬法)

正方:对方辩友说“万”是指“全”的意思。我们说一个人经历了千辛万苦,是不是说他要经历一切的苦呢?那这个人肯定不是男人,因为男人再苦也没有受过女人生孩子的苦;不过他也肯定不是女人,因为女人再苦,也没有受过男人怕老婆的苦。万是一切吗?

反方:今天对方说,今天“万”不叫作“全”。那我想问对方辩友,今天我说“你万万不可同意我的立场”,是不是说,你大部分时候不同意,偶尔可以同意一下呢?

下面看一则不是辩论赛中的归谬,也非常有意思:

天涯楼主:美军在伊拉克不能抽身说明美国是个负责任的国家!!天涯沙发:那我股票被套牢说明我是个负责任的中国股民???

第五篇:住宅定位报告逻辑思路

单就写前期报告来阐述个人的成长,也是对工作方法的一个总结。

一、心路历程(三步曲)《沈阳辉山新城二期前期定位报告》——叩门的过程 《平湖环城东路80亩地块可行性研究报告》——入门的过程 《淄博二毛地块前期定位研究报告》——进阶深入的过程 第一次写前期报告是面对沈阳辉山的一个150亩地块,初次接手前期报告的任务,一时不知如何开展,在参阅了一些前期报告之后便动手写作,在写报告以致汇报的整个过程中,我一直处于困惑与迷乱的状态。虽然通过COPY,文字堆积成了一个近80页的报告,虽然报告完成后汇报得到了甲方的认可,但至今我对那块地的思考还没有找到自己认可的答案,也没有一个完整的思路。虽然那块地在甲方委托我司完成了前期研究后因政府规划变化(由原来的住宅用地变成了商业用地)而使我们的前期研究不能付诸实施,但我总在想一个问题,如果在另一个城市,遇到同类型的问题,我该如何去解决?我现在还没有找到答案。之后又参与了安徽阜阳一地块的前期调研究,因沈阳项目工作没有参与报告写作而由同事完成。再之后就是参与平湖环城东路一80亩地块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同事邓国华的指导和帮助下,我自告奋勇全程写作了《平湖80亩地块可行性研究报告》,在这个报告的写作过程中,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区域整体经济发展基础以及趋势、区域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市场供应状况以及需求状况、地块价值、财务分析等方面,在脑海里搭建了一个初步的框架,一个报告结构与逻辑的框架。返思平湖报告,不足之处太多,虽然初步得出了一个答案,并有较为完整的结构和一个逻辑关系,但终究是较粗浅的报告。粗浅的思考、粗浅的写作。但总体说来,完成平湖报告之后,我心里比较平静也比较清晰了,不似面对沈阳辉山地块的前期报告,从头到尾直到现在都处于迷惑与不解之中。紧接着就是最近完成的《淄博二毛地块前期研究报告》,前后用时约一个半月,从大结构到小结构,从大逻辑到小逻辑,思考,再思考,我想那种痛苦比女人生孩子前的十月怀胎有过之无不及,当完成之后又如胎儿落地,一种莫名的幸福感与成就感。在这个思考与写作的过程中,我不断地问,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找到答案,时而进入局部与细节,时而回到整体与大局,时而在一个小的逻辑关系中纠缠,时而在一个大的逻辑关系中冲刺。思想有如破茧之蚕,又有如冻土逢春。在这个思考与写作的过程中,我的思想在不断地突围,思想的空间在不断地延伸和拓展。二毛报告,是我真真切切的心血之作,在思考与写作的过程中,经常是通宵达旦,眼看着灯光迎接太阳升起,报告虽然还存在一些缺陷,但在一个比较完整比较深入的结构下组织了一个比较严密的逻辑,并找到了比较经得起推敲的答案。

二、关于结构的思考 当我们面对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时,首先需要确定的是它的构成,就是结构。当然,结构和逻辑是密不可分的,在这里,为了表述的需要,我把结构与逻辑分开来探讨。我看过三本书《孙子兵法》、《麦肯锡方法》、《金字塔原理》,在这三本书我分别得到了关于结构的一些认识:《孙子兵法》中有一句话“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讲的是组织与结构,运用于带兵打仗,运用于企业管理,运用于知识管理、工程管理与思想管理。道理都是一样的。这也使我想起佛家中的一句话“解一即千从,迷一则万惑”,当你想清楚了时,往往道理都是相通的。《麦肯锡方法》中我得到的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就是一个找结构的过程。而《金字塔原理》是一本关于思考与写作的书,我所理解到的是,把问题或思想的构成看成一个金字塔型,“从上而下的组织思想,从下而上的组织思考”从上而下的组织思想指的是结构,从下而上的组织思考指的是逻辑。在写前期定位研究报告时,首先需要定义报告的组成内容,拿《淄博二毛地块前期定位研究报告》来说,题目位于金字塔的最顶端,我把它定义为“结构第一级”,往下开始寻找“结构第二级”(图示只说明方法,结构为说明问题服务)当我们理清了第一级与第二级的结构之后,再理第二级与第三级的结构(选取其中二级结构中的一项目为例来组织第三级结构)淄博二毛地块前期研究报告 淄博整体经济发展 淄博房地产市场 项目分析 项目定位 项目财务分析 结构第一级 结构第二级 当我们理清了第二级与第三级的结构之后,再理第三级与第四级的结构(选取其中三级结构中的一项目为例来组织第四级结构)这样,我们从上往下组织结构的时候,从纵深看,级别的深入情况根据说明问题的需要而定,从横向来看,分项的多少也同样根据说明问题的需要而定。把问题的纵向和横向理清楚之后,也就完成了解决问题的结构。面对定位问题,我们需要这样去做,面对营销问,也同样可以这样去进行。

三、关于逻辑的思考 上面提到的结构,结构中存在逻辑,结构也是为了逻辑的需要,所谓逻辑,就是不断地提问题,不断地找答案,当我们面对一地块时,问:开发商为什么拿地? 答:为了开发。问:为什么开发? 答:为了赢利。问:如何才能赢利? 淄博房地产 市场 整体市场趋研判 市场供应与竞争状态 市场需求状态 其它重点问题研究 结构第二级 结构第三级 整体市场研究与判断 开发投资情况 开峻工面积 销售情况 价格变化情况 结构第三级 结构第四级 空置情况 人均居住面积 答:需要合理和准确定位。问:如何定位?根据什么定位? 再答就比较复杂了。下面同样以淄博二毛报告为例来展开,首先需要理清的是大的,整体的逻辑关系,如下图所示: 从以上示意图来看,当我们提出前面三个问题,找到答案之后,来回答我们如何做的问题。通过如何做,去回答财务收益问题。这就是整个报告的大的逻辑关系。反过来: 以上是从报告整体来思考逻辑,下面我们展开一项来看局部逻辑,以市场为例: 从我们要如何做来看,就是定位,从概率上选择需求最大,风险最小,赢利能力最强的方式,这又得由市场需求(目前需求、潜在需求与需求趋势)以及市场竞争状态(目前状态与未来竞争状? 市场如何(区域经济以及房地产市场环境)? 我们的客户在哪里,他们要什么(目标客户)? 我们在哪里(项目分析)? 我们要如何做(定位)? 做了能挣多少 ¥(财务分析)? 我们能不能挣更多(容积率的选择)? 市场如何(区域经济以及房地产市场环境)? 我们的客户在哪里,他们要什么(目标客户)? 我们在哪里(项目分析)? 我位)? 做

们能

如何做(定

挣多少 ¥(财务分析)决定 决定 我们要挣那么多钱 我们如何做 市场如何?客户如何?我们项目的基础如何? 要看 要看 整体经济形势以及发展趋势 需求以及购买能力 房地产市场发展 客户需求 决定 决定 影响 态)来决定。总的说来,逻辑问题也是一个系统性与动态的问题,很多时候点的影响是呈发射状的而非单向的。所以,在处理逻辑问题的时候,需要我们能抓住主要因素,理清主要的因果关系。以上所写,意会尚且不足,言传亦不能尽从心,个人修为有限,至此,江郎才尽。最后,告诉大家一个我的小密秘:需要完成一个较大的、系统的思考与写作过程时,喝咖啡或浓茶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哦!并且在夜深人静时,没有光与声的干扰,让自己的思想完全进入一个思维的国度,纵横驰骋,调度自如,进入一个较好的状态,发挥得更好一些。当然,咖啡与茶不是万能的,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积淀,就不会有爆发,咖啡与茶只是一种催化剂。我对咖啡与浓茶的理解是:它们是一种兴奋剂,喝了它们,会刺激你的大脑使之兴奋,更加灵活地掌控你大脑中的信息库,使你在你已掌握的信息中尽可能地组织出你所需要的信息来完成你的思考与写作工程。在你思考的时候古今中外、上下左右、深层的、浅表的、整体与局部,你总是能左右逢源。当你写作的时候,总是能文思泉涌,信手拈来,就象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就喝了一杯浓茶,所以写出这一大堆文字来,不怕大家笑话。愿与大家交流:luoliangkai@163.com

下载签证中错误的逻辑与思路(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签证中错误的逻辑与思路(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扫盲】 典型的逻辑错误(范文)

    编者按:最近论坛为了某些敏感问题争论的不可开交,实在不忍目睹这种低层次的辩论,为此,特转一些基础的东西进行逻辑方面的扫盲,以期提高各位的逻辑认识和运用能力!逻辑:典型的逻辑错......

    公文写作的7种逻辑错误

    公文写作的7种逻辑错误 写作公文时总要与各种概念打交道,如果不正确抉择各种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则常会在公文中出现概念方面的逻辑错误。根据公文中常见的概念方面的逻辑错误......

    十二、逻辑基本知识—典型的逻辑错误[精选合集]

    浙江公务员考试论坛 http://www.xiexiebang.com 十二、典型的逻辑错误 1、同语反复 同语反复和循环定义一样违反了定义的一条规则,即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法律适用中的逻辑与经验

    吕来明作者简介: 吕来明,法学硕士,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工商大学法律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商法理论、票据法、公司法、物权法等。 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报道过......

    逻辑与演讲

    逻辑与演讲 摘要:思维是演说的根本。思维方式恰当,语言准确,是演说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思维混乱,语言暧昧,即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听众也会不知所云,不明其意。演讲者必须做到思路......

    申请英国签证常犯错误解析

    去英国留学的中国学子在成功申请到心仪大学的offer后,紧接着就是办理签证了。在办理签证的过程中总会有学子因为犯的一些错误而吃大亏,下面我们就根据往年英国学生签证的申请......

    Java软件高级工程师笔试题-逻辑思路

    1. 烧一根不均匀的绳要用一个小时,如何用它来判断半个小时?(5分) 2. 4,4,10,10,加减乘除,怎么出24点?(5分) 3. 如果你有无穷多的水,一个容积为3L的和5L的提桶,你如何准确称出 4L的水?(5分)......

    法律适用中的逻辑与经验演讲.

    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报道过这样一个案例,其大意是,某患者在医院死亡,其 尸体被人冒领送到殡仪馆火化,殡仪馆未检验申请人的有关证明,在收费后即将尸体火化, 骨灰也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