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环境学

时间:2019-05-14 18:36: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四纪环境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四纪环境学》。

第一篇:第四纪环境学

第四纪环境学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王旭20114146221、对第四纪环境学的认识

是研究第四纪时期环境发展演变的科学,包括地壳运动、气候变化、沉积环境、地层划分与对比、生物演替等方面。与地质学、地貌学、气候学、古地理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考古学等学科联系密切。19世纪早期,欧洲地质学家研究了松散沉积物,先后提出洪积理论和冰川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建立的第四纪4次冰期学说,对冰川作用、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研究产生了广泛影响。南斯拉夫数学家米兰科维奇1920年提出气候变化的天文学说,地球轨道周期成为探讨第四纪气候变化及冰期形成的重要理论依据。1899年奥地利地质学家休斯建立海平面变化理论,经过不断充实、发展,1934年美国学者戴利提出冰川—海面控制论。1961年费尔布里奇将海面变化归为3种类型:①构造—海面升降运动;②沉积—海面升降运动;③冰川—海面升降运动。20世纪50年代以来,放射性碳、钾氩法、铀系法、裂变径迹法测年及氧同位素测温等技术的应用,使第四纪地质研究达到新水平。1963年考克斯建立古地磁年表,为第四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提供了依据。

大陆与大洋沉积序列研究,更新了传统的4次冰期概念,支持了米兰科维奇的气候变化天文学说。1977年库克拉等对捷克布尔诺黄土的研究证明,在奥尔杜韦古地磁事件以来的170万年里出现了17次间冰期,平均每10万年有1次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印度洋、赤道大西洋、加勒比海的海洋沉积研究,也得出相近的结论。我国第四纪黄土研究揭示出最近70万年以来有13次气候旋回。20世纪60年代以来实施的许多国际研究计划,如DSDP(深海钻探计划)、CLIMAP(长期气候研究、制图与预测计划)、IGCP(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等,已在第四纪古气候、冰期形成、冰期气候特点、海洋环境变化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从而推动了第四纪地质学的发展。

研究简史:人类从一开始,就和第四纪地质结下了不解之缘,但真正对它进行研究,却起步很晚。最初,人们把地壳的发展历史分为第一纪(原始纪)、第二纪和第三纪3个大阶段。1829年,法国学者J.德努瓦耶在研究巴黎盆地的地层时,把第三系上部的松散沉积物划分出来命名为第四系,其时代为第四纪。随着地质科学的发展,第一纪和第二纪因细分成若干个纪被废弃了,仅保留下第三纪和第四纪的名称,这两个时代合称为新生代。1839年,英国著名地质学家C.莱尔(1797~1875)把第四纪分成了更新世和全新全。

第四纪地质学在欧洲主要是研究阿尔卑斯及斯堪的纳维亚冰川遗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中国,从19世纪末开始,一些外国学者对广泛分布在黄河流

域的巨厚黄土进行了观察。到20世纪初期,中国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有了较大发展。目前已有许多专门研究单位和庞大的专业研究队伍。1957年成立了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现已加入国际第四纪联合会。

第四纪沉积物 :人们所观察到的第四纪沉积物主要是陆相地层。陆相地层广泛分布于地表,大都松散,厚度变化大,相变剧烈,成分复杂。因此,在第四纪地质年代和地层划分中一般采用多种多样的标志,例如生物标志、古人类及古文化标志、气候标志、地貌标志、绝对年龄测定等。

第四纪沉积物按成因和岩相可以分为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湖泊沉积物、冰川堆积物、海洋沉积物、生物沉积物、风积物、火山堆积物、洞穴堆积物、人工堆积物等。1948年,地质学家杨钟健曾把中国第四纪沉积物分成 4大类,即洞穴堆积、砾石及山麓堆积、河湖堆积和土状堆积。

第四纪气候 :第四纪开始后,以北半球为例,地球上寒冷气候带向南迁移,使得高纬度地带和高山地区广泛发育冰盖或冰川,出现冰期。冰期时,北半球副热带干旱地区的北缘落入西风带内,降水量增加。两个冰期之间称为间冰期。间冰期由于气温回升,冰川消融,北半球副极地高压带向极地方向推移,北半球干旱地区的降水量则减少。

第四纪生物 :第四纪是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高度发展的时代,人类的出现是这个时代最突出的事件。因此,有人也把第四纪称之为人生纪或灵生纪,甚至还有人把它从新生代中独立出来并列为人生代或灵生代。第四纪的哺乳动物具有明显现代化的特征。早更新世时期,第三纪三趾马动物群中的许多科,如鼬鬣狗、无角犀、长颈鹿等都绝灭了。有的第三纪的残留种类如剑齿虎、蹄兔、乳齿象、剑齿象、三趾马、爪兽、鼠等几乎都处于绝灭的过程中。标准的第四纪种属大量出现,如猫熊、真象、真马、腔齿犀、牛、野牛(Bison)、水牛、丽牛、四不象鹿等。

第四系的划分:第四纪是地质史上时间极短的一个纪,至今尚未终止。第四纪从什么时候开始,没有一致的看法。过去一般认为它的年龄只有 100万年左右。近年来由于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新发现,以及年代测定技术的发展,人们普遍认为它的年龄要大得多,有的认为是 180~200万年,也有人认为是248万年,还有人认为已经超过了300万年。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第四系的标准地层,但是没有能够实现。因为第四纪的沉积物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同一时期,在不同的自然环境里和不同的地貌单元上,可以形成各不相同的地层;不同时期,在相似的自然环境里和同样的地貌单元上,可以形成彼此相似的地层。因此,不可能单纯依据岩石本身的性质来划分第四纪地层。

第四纪通常以气候的更替划分为冰期和间冰期,或雨期和间雨期。但是世界上有许多地方古气候的变化证据是很缺乏的,因此很多地方一直应用脊椎动物和海洋软体动物的古生物方法确定第四纪的分期和地层划分。在古人类和古文化材料丰富的地区,应用人类学和考古学的方法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第四纪海洋动物群变化较慢,尤其是在大洋里,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只有某些高纬度的内海区域,如地中海、里海等地,存在群组的迁移,当冰期来临时,北方寒冷生活条件下的种类向南迁移,而间冰期到来时,它们则又回到了北方。但脊椎动物特别是陆生哺乳动物,进化速度却较快,而且在某一阶段的一定自然地理区域里动物群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在第四纪脊椎动物化石中,搜集得最多的是第四纪哺乳动物,其研究也比较详细。因此,第四纪哺乳动物不仅对陆相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恢复当时的古气候和古地理环境,对探讨古人类的生存时代和生活条件等都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关于第四纪地层的划分世界上没有取得一致意见。中国第四纪地层的划分,按照1959年全国地层会议讨论的草案,第四系包括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其时代分别与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各阶段相对应。

旧石器时代考古的野外调查,需要应用第四纪地质知识,如恢复更新世古地理环境,确定在适合于古人类生存的条件下形成的第四纪地层等。发掘工作只有在充分认识第四纪地层的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特别是对于埋藏在河湖相沉积层里的古人类文化地点,只有采取第四纪地质的工作方法才是有意义的。对古人类文化遗物时代的确定,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对比和对哺乳动物的分析判断在目前仍然是主要的方法。当然,古人类文化遗物也是第四纪地层划分的一项重要依据

2、当前第四纪环境演变呈现的特点

1、人类的出现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对自然地改变

第四纪也被称为“灵长类”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人类,并经历不同

演化阶段。人类物质文明也在不断的发展,逐步由石器时代——陶器

时代——铜器时代,发展到今天的计算机时代。

2、气候发生了显著的降温,并出现明显的冷暖波动

第四纪时,全球气候是在中生代高温和新生代第三纪缓慢降温的基础

上发生突然的降温,并出现了剧烈的冷暖波动。而第四纪气候基本特

征:

(1)全球显著变冷:全球显著变冷是第四纪最突出的特征,主要表

现为气温的下降、冰川的扩张和气候带的移动。

(2)波动式的周期性变化:表现为气候冷暖、干湿的变化。具体有

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雨期和间雨期的交替、冬季风与夏季风的交

替。

3、地壳运动异常活跃

大量资料表明进入第四纪后,地球进入了一个新的活跃期,如青藏高

原快速隆升,火山、地震异常活跃。今天我们都能亲身感觉到。

4、海面的升降变化

造成海平面升降的原因有很多,陆冰的增长与消融是海平面变化的一个主

要原因,也是第四纪时期海平面变化的主导因素。洋面的蒸发主要发生在温暖

低纬度地区,但当大量的水在全球范围以陆冰储存时会导致海平面的下降。而

且海水温度升降引起海水体积变化,导致海平面升降变化。如在厄尔尼诺发生

时,赤道附近东西太平洋因水温升高海平面有1m左右的跷板式变化。

5、哺乳动物为主的时代

第四纪是一个哺乳类动物的繁盛时代。

6、陆相沉积物广泛发育

随着地球陆地范围的不断扩大,第四纪陆相沉积广泛发育,且成因表现复杂多样。除火山和部分化学沉积(如CaCO3沉积)外,第四纪沉积物大都是松散沉积物。

第二篇:地貌和第四纪地质

1)第四纪是地球发展的最新阶段,最突出的特点是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冰川活动,第四纪堆积物广泛覆盖地表,人类出现。

2)地貌分类:构造、剥蚀地貌、山麓斜坡堆积地貌、河流地貌、岩溶地貌、黄土地貌、、海岸地貌、湖泊、沼泽地貌、冰川地貌、风成地貌、冻土地貌、火山和熔岩地貌。

3)山地:》5000极高山;3500—5000高山;1000---3500中山;500---1000低山。

4)河谷的发育阶段可以分为少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主要地貌单元有河床(岩褴、壶穴、深槽、心滩与沙洲)、河漫滩、牛轭湖、阶地(按阶地成因分为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堆积阶地)。

5)水系地貌:树枝状、格状、平行状、放射状、环状、向心状、扇状、倒钩状、辫状、羽状。

6)岩溶地貌:溶沟、石芽、峰林、峰丛、孤峰、岩溶平原、溶蚀漏斗、溶蚀洼地、干谷和盲谷、溶洞、地下河、岩溶泉。

7)黄土地貌:黄土沟谷地貌、黄土沟间地貌、黄土浅蚀地貌。

8)海岸地貌:海蚀崖、海岸阶地、9)风成地貌:风蚀地貌(石窝、风蚀蘑菇和风蚀柱、风蚀垄槽、风蚀洼地、风蚀谷和风城)、风积地貌(沙丘、沙垄)、荒漠地貌(岩漠、砾漠、沙漠、泥漠)。

10)冻土地貌:石海、石河、石冰川、石环、石圈、石带、冻胀丘、冰核丘、冻土阶地、热岩溶。

11)火山和熔岩地貌。

12)第四纪分期:第四纪是指约243万年以来地球发展的最新阶段。分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全新世。中国的第四纪地层具有如下特征:1第四纪地层的分布、厚度、沉积类型、和旋回性受新构造运动制约2第四纪地层的特点受气候控制有所谓的东蓝(海洋)、西白(冰川)、南红(红土)、东北黑(沼泽土)3第四纪沉积物类型复杂多样。中国第四纪沉积物有海相、陆相、海陆过度相、构造成因、火山成因、人工堆积。

第三篇: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考试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

1、片蚀作用

2、冻土作用

3、风化作用

4、河流袭夺

5、侵蚀基准面

6、羊背石

一、先判断正误,再将其中的错题改正(每题2分,共20分)

1、第四纪可分为全新世及更新世;

2、地形和新构造运动决定着剥蚀作用和堆积作用的强度,一般在构造运动下

降地区,剥蚀作用强烈,堆积作用微弱或不存在。

3、河水并非只有单纯的直线运动,在重力结合离心力与偏转力的影响下,它

以紊流为其基本方式。

4、侵蚀基准面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河床纵剖面的发展,当侵蚀基准面下降的时

候,一般引起下游发生下切。

5、风积物具有水平层理、斜层理和交错层理。

6、可溶性的岩石包括硫酸盐类岩石、碳酸盐类岩石和卤素盐类岩石,其中,以卤素盐类岩石的溶解度最高,故对岩溶现象来说,卤素盐类岩石的实际意义最大。

7、冰谷的形态与一般的河谷有所不同,常呈“U”型。

8、在风沙搬运物质中,以悬移质为主。

9、黄土形成于第四纪,是具有黄色色调的粉砂质松散土状风积物。

10、熔岩流中二氧化硅的含量越高,则熔岩流的粘度越低,所形成的地形越平缓。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少选得1分,多选、错选不得分)

1、第四纪具有下列定义背景:()

A、岩石地层学;B、生物地层学;C、人类考古学;D、气候学

2、地形发展过程主要受以下哪些因素控制的?答:()

A、地质作用;B、原始地形;C、人类及其它活动;D、地质结构

3、按地形的成因分类,以下选项中属于陆地内力构造地形的是:()A、楯形火山;B、断块山;C、单斜高原;D、倒石堆

4、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主要有:()

A、岩性及构造;B、气候条件;C、时间;D、地形;E、构造运动

5、关于残积物的特点,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残积物与下伏基岩具有密切的联系。在碎屑残积物中,风化矿物很少,在富铁、铝残积物中,几乎全部为风化矿物;B、残积物没有风选性;

C、残积物的厚度受地形控制,在平缓地形上,残积物厚度一般较小。D、残积物具有层理,由地表向深部可以划分为几个带。

6、从河流的平面形态和演变形式,平原河流可以划分为:()A、直线型;B、弯曲型;C、游荡型;汊道型 D、海水的化学成分;E、海滨的原始地形

7、引起海平面振荡的原因有:

A、海盆容积的变化;B、冰期与间冰期周期性变化;C、陆地及地下水量变化;D、海滨构造运动

8、以下属于冰川侵蚀地形的是:()

A、角峰;B、孤峰;C、单面山;D、终磧垅;E、羊背石

9、以下为单斜地形的是:()

A、单面山;B、方山;C、遗证岗;D、内露岗;E、猪背崖;

10、按火山喷发的方式,火山堆积物可以分为:()

A、喷气堆积物;B、爆发堆积物;C、喷发堆积物;D、溢流堆积物;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第四纪地质历史的综合特征。

2、什么是风化壳?主要有哪些类型。

3、简述风沙作用与物理风化作用的区别。

4、简述夷平面及多层地形的形成过程。

五、论述题(从以下四题中选做2题,每题11分)

1、论述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特点?

2、请叙述在地形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内、外动力作用间的相互关系。

3、论述河流的动力地质作用。

4、论述岩溶的成因及其发育的基本条件。

第四篇:环境学概论

浅谈德江县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和防治措施

摘要:近几年来,德江县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村环境污染已经严重阻碍农村的社会发展和农民的福利改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今天,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应该成为当务之急。对德江县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分析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治农村环境五天的对策及措施。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 农村

环境污染

防治措施

德江县

1德江县区域概述

德江县位于贵州高原的东北部,地处武陵山、大娄山汇接处。东与印江相邻,南与思南接壤,西与凤冈交界,北接沿河、务川之间。德江县是贵州省铜仁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2071.9平方千米。总人口49.19万人(2007年末)。326国道、303省道穿境而过,乌江自南向北纵贯其境,东属武陵山区,西属娄山山系。德江县辖12个镇、8个民族乡1985年被省确认为贫困县,2001年被列入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我县随着现代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县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对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福利改善的阻碍也将日趋明显。我县把农村生态环境、农产品安全问题以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新的重点和难点, 如果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 建设以和谐发展为主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就不能顺利进行

2.德江县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

德江县农村主要存在生活垃圾、生产垃圾、生活污水、养殖污水以及农药、化肥和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上的使用,农业废弃物的任意排放, 乡镇企业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点, 造成水质变坏、土壤污染、大气浑浊恶臭等现象, 直接影响农业产品的品质,危害农业生产, 且易传染疾病, 影响居民健康,严重影响乡镇的形象,至于经济的发展。

2.1德江县农村垃圾污染现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消费观和消费方式发生了变化,人均产生的垃圾量逐年增加,但是,人口在逐年增多,垃圾排放总量也在快速增长,我县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废衣服、废材料等,其中有几废弃物占50%以上,生产垃圾主要为秸秆、塑料棚膜、农药瓶等,秸秆年产量高,利用率低,焚烧量就更低,闲置和丢弃,全县耕地面积23617公顷,化肥使用量大,农药使用量高,其中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剂等使用比重量大。

目前,我县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程度低,垃圾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等地方散乱丢弃和堆放,有些甚至进入河道水体中,散发乡镇的垃圾收集池,焚烧池也成为二级污染的隐患。化肥、农药、地膜及土壤污染危害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饮用水的安全。

2.2德江县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现状

我县在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为人粪便、厨房产生的污水、家庭清洁、生活垃圾堆放渗透等产生的污水,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也在逐年增长,但是,处理率低,在以前是生活污水基本是零排放,现在只有小部分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大多数没经过处理就任意排放进入农村水塘,河沟,有些淤积变黑发臭,这现象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了生活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影响农村日常生活、农作物灌溉用水,还会威胁农村生活饮水安全。

2.3德江县现代化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

化肥、农药和农膜的大量使用, 使耕地和地下水受到了大面积污染。农药残留, 重金属超标, 已制约农产品质量的提高。而且在化肥施用中还存在肥料之间结构不合理现象。化肥利用率低, 流失率高, 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 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 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2.4 德江县农村规划不合理造成人居环境污染现状

随着我县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规模迅速扩大。我县在“新镇、新村、新房”建设中,规划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未能跟上,我县大部分乡镇只重视编制城镇总体建设规划,忽视了与土地、环境、产业发展等规划的有机联系,规划之间缺位或不协调,农村聚居点则缺少规划,使城镇和农村聚居点或者沿公路发展,形成马路和带状集镇,或者与工业区混杂。我县乡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则因为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特别是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乡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县农村现代化进程较快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改善,其对人群健康的威胁正在与日俱增。

2.5德江县乡镇企业布局不当产生工业污染现状

我县乡镇企业布局不当,工业“三废”污染严重受乡村自然经济的深刻影响,农村工业化实际上是种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反积聚效应的工业化,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不仅造成污染治理困难,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农村环境和农业环境污染与危害。目前,我县乡镇企业废水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而且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污染物处理率也显著低于工业污染物平均处理率。目前,工业“三废”排放量及污染仍呈增加的趋势。

3.德江县农村环境污染的成因及存在问题

3.1 农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

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缺乏科学发展观是导致污染产生的根本原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农产品质量,忽视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对农村土壤以及河道的污染。大多数农民对科学用药、平衡施肥知之甚少,不能根据作物生长规律、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测土配法施肥,只是一味单纯地加大剂量滥施农药,,盲目施肥, 结果不仅造成化肥农药利用率不高, 而且对环境污染严重。长期以来,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这种淡薄和落后的环保意识在农民身上根深蒂固,造成制造污染的主体十分庞大,因而污染现象十分普遍,难以根治。

3.2 乡镇环保力量薄弱,无法适应形势需要

乡镇环保力量薄弱,难以适应形势需要。一是“兼”多“专”少。二是业务不精。三是人员常变。

3.3资金投入不足, 导致污染治理不力

目前,我县环保投入不足,仍是各乡镇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业生产资料的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需要。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

4.德江县农村环境污染的控制与防治措施

4.1 提高认识,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一是要浓化宣传氛围,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治理我县农村环境污染,关键是要把广大农民群众发动起来,在农村营造一个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宣传环境保护政策、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热烈氛围,要形成人人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农村环境保护意识。因此,我县各级部门要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村环境污染的危害,不断加强村级农村环境卫生知识和技术培训,传授他们好的技术,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让农村环境保护变成生产者的自觉行动,真正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

4.2 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在我县要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做到产业间协调发展和产业内部的高效、清洁生产。促进集约化畜禽养殖和生态农业的“种养平衡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既实现对已有污染物的综合利用,也避免化肥、农药可能造成的污染。除了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大力推进污染集中治理和采用新的处理工艺是更为现实的对策。对于规模相对较小的乡镇企业,应多方配合建立乡镇企业的进园机制,以利污染集中治理,克服污染治理的“最小经济规模限制”和“高折旧率限制”。

4.3 完善基础设施,强化监督和管理

要在我县各乡镇建立健全各类机构,加大治理力度。要建立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完善管理机制清理垃圾。要在全县所有农村村头地角、河边沟渠、房前屋后、公共场所、室内室外等存量垃圾,定期集中时间进行全面清理。同时,各镇、村要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设置农村生活垃圾桶点(垃圾中转站),配备环卫机具等作业设施、设备,组建保洁队伍,建立起“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体系和集中处置机制,建立管理、考核等相关配套制度。加强督促检查,严格奖惩。各级乡镇部门组织要把治理环境污染列入各级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严格奖惩,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走上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4.4德江县环保局“八坚持、八不准”切实改进作风

德江县环保局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中央“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省“十项规定”、市“十项规定”,制定了“八坚持、八不准”干部职工日常行为规范和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八坚持、八不准”指:坚持作息制度,不准迟到早退;坚持首问责任,不准推诿扯皮;坚持忠于职守,不准聊天游戏;坚持良好风尚,不准打牌赌博;坚持厉行节约,不准签单挂帐;坚持秉公办事,不准吃拿卡要;坚持环境优美,不准杂乱不洁;坚持安全防范,不准违规操作。同时,不断加大督查力度,局党组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加大对各股室人员进行检查,凡对违反出台的规章制度的行为,发现一起、通报一起,凡三次以上交县纪检部门作出纪律处分或组织处理,并印制了“八坚持、八不准”行为规范明白卡片发放到每位干部职工手中。目前,通过“八坚持、八不准”的出台,全局干部职工行为进一步规范,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

4.5德江县环保局认真处理群众环境污染投诉案件

3月18日,德江县环保局接到钱家乡群众电话举报,反映钱家五行再生纸厂污水直接排放,对洋塘河造成污染,双方私下协商未果,并发生口角。接到投诉后,县环保局监察大队迅速出动,前往污染现场调查情况。经现场检查,该纸厂环评、工商营业执照等手续均齐全,所产生的污水也是沉淀后循环使用,未直接外排。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有污水外泄情况。环境执法人员针对存在的问题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责令该厂立即停止生产,必须作好污水处置工作、防止外泄情况的发生。据了解,该厂已停业整改,有效防止污水排放造成的污染

总结:

在关注农业污染的同时,工业污染逐渐向农村延伸的现象是不可忽视的,我县要结合农村环境自身的特点,落实环境保护有效机制,展开环境综合治理,充分调动各级部门的力量,改善农村环境和资源合理运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农村环境污染现在及治理对策-----(冯欣)2

第五篇:农业环境学 - 副本

农业环境:是指农业生物(主要指各种栽培植物、林木植物、牲畜、家禽和鱼类等)正常生长繁育所需要的各种环境要素的综合整体,主要包括水、土壤、空气、光照、温度等环境要素。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农业环境的特点:①范围广阔、差异明显②不稳定性③农业环境质量恶化不易察觉和恢复。

当代人们关心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生态破坏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①水土流失严重②土地沙漠化、土地盐渍化、土壤酸化③农业资源衰减(耕地面积减少、近海渔业资源衰减、草原退化、土壤肥力下降)④湖泊面积减少,调蓄能力锐减⑤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⑥温室效应 农业环境的污染:①受工业“三废”*(废水、废弃、废渣)的污染②受农用化学物质的污染③生活垃圾 农业环境保护:就是采用多种有效措施防治各种工业有毒物质和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用化学物质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以及防治因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对农业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

农业环境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①调查和监测;②实验和模拟;③评价和预测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物种及基因的数量和出现率。生物多样性通常含有三个层次: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离体保护遗传种质资源、保护区外围地带的保护。就地保护:就是以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的方式将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生境保护起来,以保护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繁衍与进化,维持系统内的物质能量流动与生态过程。迁地保护:在对物种和基因难以就地保护的情况下,将物种或基因材料引入异地或人工环境条件下进行保存繁衍的办法。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大气污染源:一是自然界各种过程中产生的,即所谓“自然源”,主要指火山喷发,森林火灾会释放出有害物质;二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即所谓的“人工源”(工业企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大气的自净作用:主要包括①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稀释②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和降水洗涤作用③在大气中发生化学反应而分解成为无害物质④由于地面植被的吸收、吸附而从空气中分离。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风向、风速和大气的稳定度。

大气污染物毒性分级:A级(强毒性)B级(中等毒性)C级(毒性较弱)大气污染物对植物产生的毒害大小,主要受污染物的浓度和相互接触时间这两个因素左右。

我国水资源特点:⑴总量很大,人均很少:工业用水比重大,农业用水消耗量更大⑵分布极不均匀①地理上分布不均匀②时间上分布不均匀③耕地与淡水资源搭配不均 水体:一般意义是指水的积聚体,通常指地表水体,广义的水体也包括地下水体,环境科学中的水体包括水、水中的溶解性物质、非溶解性的微小悬浮物、水中的生物及底泥等。水体污染:由于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水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状况,使其丧失或减弱了对人类的利用价值的现象。水体污染源:⑴工业废水⑵生活污水⑶农业退水:农药化肥⑷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⑸大气沉降物

BOD----生物化学需氧量;DO—溶解氧;SS—悬浮物;COD—化学需氧量。我国淡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围湖造田使水资源减少;淡水用量增长过快,用水浪费;水污染严重,使水体丧失使用价值。世界水资源分布:淡水分布不均匀;面临匮乏。我国水资源分布:总量很大,人均很小;分布极不均匀。

水体的自净功能:⑴物理净化:稀释、沉淀、扩散、吸附⑵化学净化⑶生物净化 水体富营养化: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性和半封闭性水体中,接纳过多的N、P等营养元素,水体初级生产力提高,某些特征性藻类(主要是蓝藻和绿藻)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的过程。土壤:指位于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的疏松表层,它具有独特的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它是由岩石风化生成的矿物质与动植物残体分解生成的腐殖质所构成。土壤污染:如果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质的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时,就会使污染物逐渐积累,改变土壤成分的组成,导致土壤理化性质变劣,肥力下降,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或者有毒物质被作物吸收,在农产品中残留,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和动物健康,这种现象称之为土壤污

染。

土壤中污染物的输入途径:⑴水体污染⑵固体废弃物污染⑶大气污染⑷农业污染⑸生物污染

土壤污染的特点:⑴蓄积性⑵不可恢复性⑶隐蔽性

土壤环境背景值:指在不受或很少受现代工业污染与破坏和不受或很少受人类活动影响下,土壤原来固有的化学组成和机构特征。

土壤环境背景值的意义:⑴是土壤环境科学的基础⑵评价环境质量的基础⑶为农牧生产服务寻找最佳植物生长环境背景值⑷为防治地方病和环境病服务 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⑴可溶态⑵可交换态⑶不溶或难溶态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措施:⑴排土、客土农业工程措施⑵施用化学改良剂⑶农田水分管理⑷生物改良措施⑸农业措施 农药:农用药剂的简称,指用于防治危害农林作物及农林产品的害虫、螨类、病菌、杂草、线虫、鼠类等有害生物的化学性质,包括提高这些药剂效力的辅助剂、增效剂等,以及用来控制和调节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 农药的分类:⑴杀虫剂⑵杀螨剂⑶杀菌剂⑷除草剂⑸杀鼠剂⑹植物调节剂⑺杀线虫剂

农药对人体的危害:⑴农药的急性中毒⑵慢性中毒

固体废物: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一般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以固态和泥状赋存的物质。

固体废物的来源:⑴生产过程和生活过程的一些环节⑵来自各种处理设施的排弃物

固体废物的分类:⑴按组成可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⑵按来源:工业废物、矿业废物、城市垃圾、农业废物和放射性废物⑶按危害状况:有害废物(有毒性、腐蚀性、反应性、传染性、放射性的固体废物)和 一般废物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群体与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或者说是生命系统与无机环境系统在特定时空间的组合。生态系统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日光、大气、水分、土壤与营养物质;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森林、草原、藻类等,化能合成细菌—硝化细菌、硫细菌、磷细菌等)、消费者(一级消费者:草食动物、二级消费者:肉食动物、三级消费者:大型肉食动物)、分解者(各种微生物)

生态系统的特点? ①在组成方面,它是由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两种物质组成,不仅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还包括无机环境中作用于生物的物理化学成分,这是与其它系统本质的区别②通常与特定空间联系,因而能反映一定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一定空间的特点(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③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繁殖与衰亡的特征,相应地生态系统也可分为幼年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阶段,即有自身发展的演替规律④是一个开放系统,需要不断从外界输入物质和能量,通过变换与转化维持物质和能量的流动⑤具有复杂的动态平衡特征。生态系统的功能?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渠道主要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

(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物质循环的基本形式-----“环”“流”“库” 地球表面的物质在风力、水力、热力等自然动力和生物活动动力的作用下,各种化学元素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以至生态系统之间进行流动和转化的运动,称为物质的生物化学循环,简称环。在循环过程中,物质被暂时固定、贮存的场所,称为物质贮存库。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以一定的数量由一个库转移到另一个库中,这个过程叫做流。生态平衡的标志?

①通过生态系统边界的能量与物质的输入、输出要相对平衡②从整体来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应构成完整的营养结构③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保持相对稳定④生态环境的协调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概念以及相关因素?

生态系统通过一系列的反馈作用,对外界的干扰进行内部结构与功能的调整,以保护系统的稳定与平衡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生物的种类与成分,生物种类与成分越单纯,食物链越简单,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弱;②能流、物流途径的复杂程度与能量和营养物质的贮备量;③生物的遗传性和变异性;④信息的传递与调节;⑤物理的与化学的调节

我国的生态农业及其特点?

我国的生态农业是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总结吸收了各种农业方式的成功经验,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农业方式。基本内涵: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精华相结合,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和持续发展,达到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其主要特点:①以发展大农业为出发点,按照整体、协调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

化大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②防治环境污染,重视农业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一方面防治城市、工业和乡镇企业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膜,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发展绿色食品,开展生态工程建设,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最终目的是建设适应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生态环境;③注重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并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相结合,推广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工程技术;④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大力开展农村能源建设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和多层次利用,减少对外部投入的依赖。第三章

复合污染物的作用类型及机理?

(一)作用类型:加和作用(AB复合影响=A的影响+B的影响)、协同作用(增效作用,即AB复合影响>A的影响+B的影响)、拮抗作用(减效作用,即AB复合影响<A的影响+B的影响)

(二)作用机理:①植物叶中各污染物直接反应的能力②每种污染物对气孔的影响③对反应位的竞争。

大气污染危害农业生物的调查鉴定方法?

①现场调查研究:植物发生可见伤害的区域在地理上存在着某些分布特征;观察植物受害的基本情况;观察植物伤害表现的典型症状②污染源调查③基本资料调查收集:气象资料的收集、农业生产情况④采样分析:植物叶片采样分析、大气采样测定⑤主要大气污染物对植物危害症状图谱。

大气污染源有哪些以及处理措施? 大气污染源:一是自然界各种过程中产生的,即所谓“自然源”,主要指火山喷发,森林火灾会释放出有害物质;二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即所谓的“人工源”(工业企业污染源(燃料燃烧)、交通运输污染源(汽车尾气)、农业污染源(农药化肥使用不当)。处理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的管理,随时进行监测;控制污染源;改革能源结构;加强汽车尾气的治理;植树造林。例如有: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多采用无污染能源(风能、太阳能、水力发电等),对燃料进行预处理(如烧煤前,先进行脱硫)、改进燃烧技术等;,在污染物未进入大气之前,使用除尘消烟技术、冷凝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等消除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可减少进入大气的污染物数量

我国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⑴围湖造田使水资源减少①使水面积缩小②使湖泊蓄水量下降,削弱了湖泊对水灾洪水的调控作用⑵淡水用量增长过快,用水浪费⑶水污染严重,使水体丧失使用价值

主要水质标准:⑴溶解氧DO:指溶解于水中的氧气,单位为mg/L,即每升水中氧的毫克数。影响因素有:水中的光合作用、曝气作用⑵悬浮物SS:是衡量天然水体特别是排放废水中固体颗粒物多少的重要指标,单位为mg/L。⑶生物化学需氧量BOD:表示水体中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时所需要的氧量,用单位体积的水所消耗的氧量(mg/L)表示。BOD越高水中易被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越多⑷化学需氧量COD:表示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质时所需的氧量⑸细菌学指标:生活饮用水中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每毫升水中),大肠杆菌不超过3个(每升水中)⑹农业用水的主要水质指标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措施:⑴预防性措施①降低或消除废水中N、P的含量②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禁止生产和销售含磷洗涤剂③防治水土流失④减少湖边农田化肥的使用量⑵调节性措施①改变水域的水文特征:补充清洁水,加快湖泊水的流动性和增加水的交换程度②化学方法:投加化学凝聚剂使藻类凝聚而沉淀,这种方法一般作为辅助的、临时的应急措施用于小型湖泊③生物学方法:种植高等水生植物,放养食藻类鱼种、底栖水生动物④物理法:曝气(补充水体中的DO,促进水的循环)、疏浚底泥

水污染对农业危害的调查鉴定:⑴观察受害作物的分布情况:水污染引起作物受害的一般特征有:①只有在污水灌溉农田发现作物有受害现象,生长状况异常。而在清水灌溉区无此现象②在同一田块,作物的受害程度有时不完全相同,往往在田块进水口附近作物受害最严重,而在远离进水口的死角区作物受害程度相对轻些⑵观察作物受害症状:将受害症状与各种已知水体污染物对作物的危害情况进行比较⑶水污染源调查⑷采样分析①废水采样分析②土壤、作物采样分析 水体污染物对农作物的危害:有机物、酸碱类物质、盐、酚类化合物、氰化物、氟化物、氮素过剩、石油类、苯类物质。污水的农业利用:⑴污水农业利用的可行性①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植物营养物质②污水可作为农业用水的可靠能源③农业土壤具有极大的自净能力④污水农业利用是一条处置城市、工业污水的经济而有效的途径⑵污水灌溉对农业环境的不利影响①作物生长不良,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下降②引起土壤污染引起地下水污染⑶合理灌溉,保护农业环境①控制污水源②污水农用的合理布局③加强监测管理④灌溉要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 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正面、负面影响?

有利影响: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作物品质,增加地面覆盖,植树造林可减少土地风沙,调节气候,平衡生态系统。

不利影响:①化肥(NPK肥)对环境的污染:氮肥的淋失造成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破坏土壤结构,威胁近海生物,影响人类健康;氮在土壤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下,使部分氮肥变成了氧化亚氮这样的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以及形成酸雨等,氮肥施用不当或过量影响土壤中硝酸盐的累积,对土壤的卫生状况产生影响。磷肥生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如磷石膏会对生物造成危害;也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磷肥施入使土壤中的重金属积累,造成土壤污染;过量施钾不仅会浪费宝贵的资源,而且会造成作物对钙等阳离子的吸收量下降,造成叶菜“腐心病”等,过量施用钾肥会造成土壤环境污染、水体污染等②大量残留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不但影响农业环境、破坏土壤结构、危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也造成农作物减产③施入农田的农药由于地表水的流动、降雨或灌溉流入沟渠和江河从而污染了水域,危害水生生物;对土壤则造成土壤污染;喷洒农药时可使大量的农药漂浮在空气中,对人身体产生危害;农药在作物上残留对人体也有很大的危害。固体废弃物对农业环境的危害:⑴对土壤的危害①侵占土地:固体废物不加利用,需占地堆放,堆放量越大,占地越多,不仅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而且还埋掉了大批绿色植物。大面积的破坏地球表面的植被,不仅影响到自然环境的优美景观,更重要的是会破坏大自然的生态系统②土壤污染:当有害物质随雨水渗入土壤后,破坏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到土壤中的微生物的活性,妨碍植物生长,并在农作物体内积累危害人体健康⑵对水体的危害:投弃在海洋的废物会在一定的海域造成生物死区;固体废弃物随天然降水和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或随风飘迁落入水体能使地面水污染;随沥滤水进入土壤则使地下水污染;生活垃圾的无意堆放会造成城市地下水的污染⑶对空气的污染: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在堆放过程中,某些有机物质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以微粒状态存在的固体废弃物,会随风扩散到很远的地方,既污染了环境又影响人体健康,又会污染建筑物、树木,危害市容与卫生⑷影响环境卫生:生活垃圾、粪便的无害化处理率低,不合理堆放生活垃圾导致蚊蝇繁殖传播疾病 固体废弃物的防治措施:⑴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①采用无废或少废技术②采用精料③提高产品质量④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⑵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①回收有用的物质②回收能源③作农用肥料④用于建筑材料⑶固体废弃物的最终处置:①海洋处置②陆地处置

下载第四纪环境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四纪环境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环境学(★)

    当前全球性环境问题对农业的影响? 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1 CO2浓度的增加,将增大农作物的生产能力2 气候带和农业带有向两极的倾向。3 中纬度地区的生产量因夏季干旱将减少10%~......

    环境学导论论文

    成都理工大学选修课程 课程名称:指导教师:论文名称:可持续发展与新能源汽车专 业:学 号:姓 名: 结课论文 环境学导论 张若曦 二○一四年十二月一日 摘 要近年来,为应对环境......

    建筑环境学心得体会[定稿]

    浅谈建筑环境学 这学期开始接触专业课,其中一门就是建筑环境学,下面就谈一下我对这门专业课的认识与问题。 首先,我们从专业的名字来谈一下这门课的地位,我们专业的名字叫做建筑......

    环境学实习报告参考

    《环境学》 课程实习报告 (参考格式) 一、 实习时间:2014年6月30日——2014年7月2日上午(半周)环境管理 学时间 或2014年7月2日下午——2014年7月4日(半周)环境学时间,请班级统一这......

    《环境学概论》试题

    1、生态系统的组成是————,————,——— 2、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是————,—————,—— 3、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 ————,————,——————,——————。 4、危......

    环境学概论名词解释

    环境学资料参考 名词解释 环境结构:环境要素的配置关系。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为自然环......

    环境学概论论文五篇范文

    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认识和看法 经过对环境学概论一学期的学习我对环境学有了一定的认识。21世纪环境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发展。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尤为突出。......

    建筑环境学课程建设

    建筑环境学课程建设.txtゅ你不用一上线看见莪在线,就急着隐身,放心。莪不会去缠你。说好的不离不弃 现在反而自己却做不到╮本文由小雨林103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