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法治蓝皮书
专家:2010法治发展体现立法者尊重公众意愿与诉求
2010年《法治蓝皮书》发布 回顾2010展望2011中国法治发展
2011年02月24日17:11来源:人民网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2月24日电(记者 曹华)今日,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发布了2010年《法治蓝皮书》,蓝皮书总报告总结了2010年中国法治发展取得的进展,分析了中国在立法质量、政府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责任政府、司法为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对2011年中国法治发展进行了展望。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研究员、法治蓝皮书执行主编、法治国情调查室主任田禾研究员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指出,2010年开门立法、民主立法成亮点,体现了立法者尊重公众意愿与诉求,努力确保法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态度。
展望2011年,专家表示,中国法治发展必定会以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人群作为努力的方向。国家将继续加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破解民生的课题,加强权利监督,加大反腐力度。人们也期待国家和地方会继续在公车消费、公款接待等公务消费方面以及公职人员行为规范方面继续完善相关制度。成就——开门立法、民主立法成亮点 政府与公众交流更务实、自信法治蓝皮书指出,2010年,中国的立法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一批重要立法的如期出台,弥补了相关法律领域的空白,完善了相关的制度机制;法律实施继续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执法理念、执法方式有了重大转变,政府管理朝着更加透明、开放、高效、廉洁、负责的方向迈进;司法活动着重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适用问题,注重高效公正高质量地化解矛盾、解决纠纷。
“就立法而言,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法治蓝皮书执行主编、法治国情调研室主任田禾研究员,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说,第一方面,立法机关比较注重规范权力的运行。出台了《行政监察法》、《国家赔偿法》等一系列法律来规范公权力;第二方面,立法比较注重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即社会权利。如《社会保险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还有气象灾害方面的规定,这一系列法规的出台表明,政府比较注重保护公民的权利;第三方面,立法机关比较注重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体现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两个方面;最后,立法更加注重公民参与,开门立法比较突出。
“2010年立法方面重要的发展是,人民更多地参与了立法的过程”,法治蓝皮书主编、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研究员也表示,民主立法、开门立法体现了民主立法的程度、力度的加大。
广受关注的《车船税法(草案)》完成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程序。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立法机关共收到97295条修改意见、建议和40封群众来信。2010年1月,事关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新拆迁条例”公开征求意见,之后,2010年12月有关部门再度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广泛吸收了第一次征求意见期间公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对有关规定进行了完善和细化。
“一年之内就一部法规的制定两度公开征求意见,这在新中国立法活动中尚属首次。”李林研究员表示,这充分体现了立法者尊重公众意愿与诉求,努力确保法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态度。
此外,报告还指出,2010年度,各级政府机关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服务型政府方面注重转变观念、创新了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政府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机关主动加强与公众的交流、互动。一些地方政府的公安部门组建了“公共关系领导小组”,承担新闻发布、警民互动、警队形象建设、涉警公共关系危机处置等职责。特别是,很多政府机关越来越重视公众舆情,主动运用网络等手段了解社情民意,将收集分析公众舆情作为其重要工作,并对公众的意见建议等做出积极反应。
“各级政府机关在与公众的交流、互动中表现得越来越务实、自信。一些地方政府在与公众的互动交流中,摒弃了官话、套话,放下官架子,虚心、耐心地与公众交流。这反映出一些政府机关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的巨大转变。”李林研究员说,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无惧公众的揭短、谩骂,勇于纠正错误、改进工作。这些改变表明,很多政府机关已经不再简单地将与公众的真心交流与互动作为追求政府机关形象与政绩的手段,而是将其作为把握公众诉求、解决公众关系的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
问题——政府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立法活动与现实生活脱节仍存
报告指出,中国的法治发展仍旧面临着立法活动与现实生活脱节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立法存在空白、立法质量有待提升、相关法律制度实施效果不好等。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例,该项改革主要是依靠政策和低层级的规范性文件来推行的,缺乏必要的法律来规范和引导,难以保障改革切实到位。本年度备受关注的药价虚高、药品暴利等也与医药市场、药品供应保障的立法缺失有密切关系。
“与此相对应的则是一些法律法规并未能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存在有法不依的问题,或者有些法律制度的设计不符合社会实际,导致现有法律法规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田禾分析说,立法与现实脱节的问题有多重原因。就客观原因而言,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而且,当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和社会快速转型期,各种新问题层出不穷,缺乏可供参考借鉴的现成经验。
李林也表示,近年来,中国各级立法机关探索开门立法,利用公开征求意见、专家咨询等方式,广泛论证,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立法质量。
报告还指出,在中国法治建设中,政府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以及管理体制都有待完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确定正确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至关重要。在此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公权力与私权利等的关系,准确处理加强政府管理、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与维护公共利益、稳定、安全等之间的关系。
“政府管理体制,最突出的问题是执法体制不顺、部门间不能协同管理、无法形成监管合力。” 田禾说,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研组2010年对地方政府开展的透明度调研为例,虽然《食品安全法》试图整合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权,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果,但是,仅就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开效果一项就可以发现,各相关监管部门之间各自为战、各管一摊的问题严重,这令监管效果大打折扣。此外,政府管理反应迟缓,监管滞后的问题仍旧较为突出,安全监管也有待加强。
总报告称,虽然近年来国家推动了大部制改革,一些部门进行了整合调整,2但是,部门调整还没有从整体上实现管理职能的有机融合,没有完全达到有效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另外,从2010年政府处理一些重大事件的方式就可以看出,即便在当前信息技术瞬息万变、信息高速传播的今天,个别政府部门仍旧还只会沿用传统的闭门开会、公文旅行的管理模式,在新形势下应对政府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升。政府管理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将造成管理的滞后与缺位。展望——法治发展让经济成果惠及大众 加强民生保障和权利监督报告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加强立法工作仍然是中国法治发展的重要课题。田禾表示,2011年中国法治发展必定会以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人群作为努力的方向。国家将继续加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破解保障民生的课题。政府将继续加大保障民生的制度建设和资金投入力度,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首要的是切实保障民生。虽然国家近年来着力加大了民生保障的力度,民生保障的立法和制度建设取得较大发展,但由于社会转型、人员流动、城乡二元化、人口老龄化等因素,民生保障仍旧面临不少问题。”
对此,李林认为,2011年,国家必将继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公众的养老、就医水平;改革教育体制,实现教育公平,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义务教育入学难;积极探索住房保障制度建设,起草基本住房保障法,加大住房保障公共财政投入,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水平。2011年,《社会保险法》的实施将会对实现公众社会保障权益产生积极的推动。
此外,各地推进大规模的城市发展和建设还在继续,拆迁征地也依旧是各地政府2011年面临的严重挑战。为此,政府必须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公众的生存权、发展权的关系,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以及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李林表示,2011年,《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出台能否为现阶段妥善解决城市拆迁中政府与公众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提供制度解决路径,值得关注与期待。同时,为了消除城乡差别,各地正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和一体发展。一些地方在打破城乡户籍差别,缩小并最终消除依附于户籍制度的各类公共服务待遇的差距,促进城乡人员自由流动,鼓励农民离开农地进城发展方面,做了不少尝试。在此过程中,如何保障公众尤其是农民长远的发展,也将是2011年甚至未来一段时间考验各级政府智慧的课题。
此外,报告还指出,国家将会继续着力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制约,加大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力度。2011年,2010年出台的有关廉政建设的法规文件将推动中国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工作,各级政府将继续就公职人员财产监督、公职人员行为规范、公务消费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推动制度创新,进一步构建完善的预防和惩治腐败制度机制。在2010年就公职人员财产监督和配偶子女移居境外公职人员的监督出台了规定之后,2011年,人们也期待国家和地方会继续在公车消费、公款接待等公务消费方面以及公职人员行为规范方面继续完善相关制度。
第二篇:5法治蓝皮书-反腐篇
中国法治蓝皮书
反腐篇
张敬礼:雅贿也难逃法网 王贤泸:耀眼光环从此暗淡 王纪平:受审前“心情很复杂” 吴建文:从青年才俊到索贿巨贪 杨红卫:“吸毒”州长魄力错位 任居孟:贪腐千万靠药物入眠 都洁:海归女博士沉沦 林明勇:一面收钱一面说廉 张松坚:“贪坚强”落马还喊冤 杨光亮:敛财过亿人生双面 足坛反腐:拉开审判大幕
张敬礼:雅贿也难逃法网
【事件回放】
入选贪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张敬礼
据2011年11月20日《北京晚报》报道,国家药监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敬礼因涉嫌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指使他人诬陷上司,违法销售所著书籍,在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出庭受审。他被控受贿罪、诬告陷害罪、非法经营罪。
据指控,张敬礼受贿额为118万余元,而其非法经营额高达2300万余元,理由是其非法出售自己编著的书籍《寿世补元》4.3万余套。此外,检方还指控,张敬礼曾指使他人向中纪委及相关领导寄出1300余封诬告陷害他人的信件。
现年56岁的张敬礼具有研究生文化程度,安徽人。他曾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助理员,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保健和计划生育局副局长、局长,2003年10月起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2010年12月24日,张敬礼被北京市公安局刑事拘留,经北京市检察院决定,2011年1月6日被逮捕。
张敬礼被逮捕当天,中央纪委监察部公布了他的“四大罪状”:收受巨额钱款;违规从事营利活动并获得巨额利益;捏造受贿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生活腐化。他因此被“双开”,并被移交司法部门。据报道,药监局内部通报张敬礼的处理决定后,当场播放了一段视频,是张敬礼在“天上人间”被拍到的画面,内容不堪入目。
张敬礼在国家药监局任要职期间,仍笔耕不辍,其署名或并列署2
名的著作有《百年FDA:美国药品监管法律框架》、《维护公众健康——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探索与创新》、《中国食品药品监管理论与法律实践》、《寿世补元》等。
张敬礼利用自己在国家药监局任副局长的身份销售自己所著书籍,一些药企为了巴结这位副局长“曲线行贿”,不惜出高价购买“局长书”。
指控称,张敬礼利用职务之便,先后为北京朗天投资有限公司等3家单位提供帮助后,向3家公司索要1400套名为《寿世补元》的书籍。而这部内容涉及延年益寿、治疗各种疾病奇方的书籍《寿世补元》,作者正是张敬礼本人,其定价高达368元。
检方认定,2006年至2009年间,张敬礼利用职务便利,先后在天津某公司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撤销被侵权药品注册号、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等事件中提供帮助,并于2009年底向该公司索要《寿世补元》一书350套,价值19.81万元。2008年底至2010年5月间,张敬礼承诺为北京朗天投资有限公司在北京投资筹建疫苗厂提供帮助,并于2009年底向该公司索要《寿世补元》一书500套,价值28.3万元。2009年间,张敬礼为北京某公司承揽处方药代理业务提供帮助,并于2009年底至2010年初,向该公司索要《寿世补元》一书550套,价值31.13万元。
【警示意义】
“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古谚用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张敬礼身上,是最有讽刺意味的了。直接从行贿者手中接钱拿3
物,早晚会有暴露出问题的风险。让行贿者高价买自己的书,再给对方办事,张敬礼这招真可谓高。如果不是东窗事发,张局长恐怕还在出售他的高价书。张敬礼事件,提醒我们必须高度警惕贪官的隐形受贿形式。
【各方观点】
五岳散人(新闻评论员):按说张敬礼这种敛财的招数还真不算是其首创,最近这些年里,很多官员落马之后都被发现有这种出书致富的情况,而且题字、写诗、买卖古董都屡有发现,这路手法被名之为“雅贿”。要想遏制“雅贿”,恐怕只有“官员财产公告制”这种东西才会有效了。因为没有任何一种单项的手法,能够让官员在这种灰色地带赚来的家业真正曝光,要不是东窗事发,这样的事儿说不定还会传为美谈。
——2011年1月14日《东方早报》
池墨(新闻评论员):张敬礼落马后,被媒体称为是从“天上人间”“掉下”的高级官员。官员包养情人,去“天上人间”这样的高档娱乐场所消费女色,成为一种严重污染官场的腐败风气。而官员生活作风的腐化,和经济上的腐败往往相互交织在一起。很多官员包养情人后,为了满足情人的欲望,常常利用手中的职权大肆贪污、受贿。不但让官员群体的形象受到影响,也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伤害了民心。
——2011年11月22日《检察日报》
王贤泸:耀眼光环从此暗淡
【事件回放】
入选贪官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销售分公司原总经理王贤泸
王贤泸,曾因推进企业改革成效显著被员工誉为“王改革”。然而,也就是这样一个头顶“改革先锋”光环的国企“一把手”,竟一步步蜕变成腐败“蛀虫”,利用手中职权大肆收受贿赂甚至公开索贿,其家中的奢靡程度连查过不少贪官的检察官都眼晕。而在其任职的14年时间中,王贤泸不仅未被查处,还步步高升。
根据2011年11月21日《经济参考报》报道,王贤泸因受贿859万余元、1000余万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被黑龙江省林区中级法院数罪并罚一审判处无期徒刑,目前已入监服刑。
据了解,王贤泸2011年56岁。他在石油系统工作多年,曾任科尔沁油田开发公司经理、曙光采油厂厂长,2006年任中石油黑龙江销售分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还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在一些人的眼里,王贤泸是一个“爱学习、善开拓”的人。他担任辽河油田曙光采油厂厂长时,因为推行扁平管理模式,被誉为“王改革”。王贤泸到中石油黑龙江销售分公司任职后,开始大力开展非油业务,在加油站增设便利店,实行统一管理、采购、配送、核算,第一年销售额就超过了1000万元,第二年销售收入突破5000万元,受到上级公司的肯定。
让人想不到的是,在王贤泸“改革派”光环的背后,隐藏着多年来的大肆贪腐。2009年12月4日,王贤泸因涉嫌受贿犯罪被刑事拘留,随后被逮捕。王贤泸被抓,在黑龙江省石油销售系统引起强烈震动。
搜查时,检察官在王贤泸家搜出大量金银工艺品、金饰品等贵重物品。本来认为两三个小时就能完成的工作,几个检察官干了九个小时。后来,仅金银工艺品的鉴定费就花了上万元。
在王贤泸的家里,检察官发现了一份礼单。根据礼单记载,仅一次葬礼和一次婚礼,王贤泸就收了上百万礼金,最大一笔礼金高达数十万元。
【警示意义】
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王贤泸多次收受贿赂,一直未受到应有的惩处,这反映出监管部门的无所作为,对于国企高管的监管形同虚设。部分国企“一把手”一言堂,为所欲为。在王贤泸时期,中石油黑龙江销售分公司形式上是重大问题党组研究,实际上是王贤泸一个人说了算。如果是真正的集体决策,王不可能在腐败的道路上走这么远。国有企业“一把手”的权力过于集中,人财物都由“一把手”说了算,谁来监督、怎么监督值得反思。
【各方观点】
反腐败专家、湖南商学院副院长王明高:此案反映出,国有企业的权力构架不合理,“一把手”既当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权力缺乏有效制衡。“一把手”离其上级太远,能管得着的人离得远、看不见,内部的人、离得近的人看得见却管不着、不敢管,事实上处于极少被监督6 的状态。再优秀的人,面对诱惑时间久了,也不可能始终洁身自好。
——2011年11月21日《经济参考报》
张培元(新闻评论员):在王贤泸任职的14年中,尽管多次遭到举报,但他不仅未被查处,还步步高升,真是一个荒诞现象。边腐边升的王贤泸,每一次升迁都是对选人用人机制的莫大讽刺,都是对反腐约束机制的深度拷问。一个贪官14年边腐边升,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或许是偶发现象,但有如此多“官场同类项”不断合并,却显得非常不可思议。其中的症结,不是反腐两字能轻轻带过的。
——2011年11月27日《法制日报》
王纪平:受审前“心情很复杂”
【事件回放】
入选贪官:北京市地税局原局长王纪平
北京市地税局原党组书记、局长王纪平涉嫌贪污1047万元和受贿435万元,被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提起公诉。2011年11月28日上午,此案在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开庭。
当王纪平出现在法庭外的走廊里时,多名记者按动快门,朝着他不时地拍照。王纪平没有躲避记者的镜头,他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脸上并没有显出紧张的表情。记者趁机采访王纪平:“现在马上受审,你有什么样的心情?”王纪平想了一会儿,才回答说,“我心情很复杂。”记者追问道:“你认罪吗?”王纪平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我没罪。”随即,王纪平被带进法庭受审。
王纪平于1948年8月出生。1974年复员后,在北京市海淀区一副食店当售货员。1977年后,曾任海淀区副食品公司团委书记、党委委员、海淀区委财贸部副部长、海淀区副区长、区长。1994年1月至2001年8月,任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2001年9月调任市地税局局长。
2011年7月20日,王纪平涉嫌贪污1047万元和受贿435万元,被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提起公诉。
据检方指控,2001年9月,王纪平被调到北京市地方税务局担任局长后,着手倡导税控机改革,将手写发票改为机打发票,大力推动税务信息化进程,意图更好地防止偷税漏税。可是,包括王纪平在内的多8
名官员在税控设备的招标采购中,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先后落马。
2011年11月11日,女商人赵耘因涉嫌通过王纪平,将1047万非法占有、给予地税系统官员980万好处费受审。
王纪平多次伙同其弟弟、儿子及妻子等亲属,为他人在承揽工程、产品采购、工作调动等方面提供帮助,先后多次收受单位及个人给予的款物共计价值435万余元。
王纪平的辩护律师原伟介绍,检方指控的1047万元贪污款,王纪平本人并没有见到。他曾向媒体透露,将对检方指控的贪污罪,为王纪平作无罪辩护;对王纪平被控受贿的大部分指控,他也将作无罪辩护。
【警示意义】
像许多落马的官员一样,王纪平是一个“能人”,而且非常强势,这也就是他能力排众议,推行一些税务改革的原因。如果没有其后税控机招标中出现的腐败,谁又能说清他的行为究竟是“魄力”还是“霸道”?官员不应是王纪平这样的“能人”,只有完善一套科学民主的监督机制,才不会出现“一个人说了算”、个人意志轻易左右招投标结果的局面,暗箱操作才不那么容易实现。
【各方观点】
倪洋军(新闻评论员):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在工程建设以及项目招标等领域发生的腐败行为,常常呈现窝案、串案等特点,大小领导集体腐败、共同犯罪。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在权力膨胀、监督缺失的情况下,再好的制度也无法落到实处,发挥应有的制约作用。王纪平及北京地税系统腐败案件暴露出相关部门某些管理制9
度本身的漏洞、用人制度的缺陷和日常监督制度的乏力。
——2011年8月24日《齐鲁晚报》
郝洪(新闻评论员):在掌握着财政、审批等绝对权力的王纪平们看来,包括招投标在内的所谓制度,不过是他们钱权交易的挡箭牌。在这个挡箭牌下,王纪平们和那些不法分子一起相互借力,侵吞着国有财产和社会财富,共同的利益将他们捆绑在一起,形成巨大的社会黑洞。漏洞百出的招投标制度固然需要修复,更需要建立的是对权力的监督体系,只有消除绝对权力,才能从根本上打破王纪平们的“惯例”。
——2011年10月13日《京华时报》
吴建文:从青年才俊到索贿巨贪
【事件回放】
入选贪官:上海医药集团原总裁吴建文
名校毕业的博士,28岁走上国有企业领导岗位,31岁初次受贿。10年受贿30多次共1187万余元,年均受贿近120万元;伙同他人侵吞公款500万元;挪用公款3355万余元,至今仍有1485万元未归还;隐瞒不报境外存款港币110余万元。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药集团)原总裁吴建文因犯受贿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和隐瞒境外存款罪,2011年11月8日被法院一审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吴建文199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曾先后担任上海新亚药业公司总经理、董事长,新先锋药业公司总经理,上药集团抗生素事业部总裁和上药集团总裁兼新先锋药业董事长。从个人成长的履历看,吴建文是一名难得的专业型国企人才、青年才俊。
事实也的确如此。大学毕业后吴建文进入国有企业上海新亚药业公司工作。在基层工作中,吴建文凭借个人努力和专业知识,很快得到企业领导的重视,在参加工作6年后被提拔为公司副总经理,时年28岁。当时,展现在吴建文面前的是人生道路全新而又灿烂的一面。
在前途一片光明时,不断增大的权力是福还是祸?对这个问题,吴建文并没有搞清楚。因为企业内部监督制约“不给力”,长期兼任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吴建文,在一步步获得更大权力的同时,也开始一步步走向堕落。
2001年,吴建文已经是上海新亚药业公司总经理,公司办公楼改建项目承包商郭某向他行贿20万元。起初接受这笔受贿,吴建文坦言:“很紧张,彻夜不眠。”
吴建文受贿行为发展到后期,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你给我收,而是直接向生意伙伴索贿。据重庆某医药公司负责人杨某回忆,吴建文曾向其明确表示“做生意要灵活点,要懂得做人,钱不能一个人赚,一个人赚钱就没人帮你”。行贿人石某也透露,吴建文曾用英文告诉他“half to half(一人一半)”。而更让人吃惊的是,2009年,吴建文在明知组织已经对其展开调查的情况下,还向他人索贿60万元。
【警示意义】
吴建文不到30岁即担任国企高管,可谓平步青云,但由于自律不严,他律缺失,最终难逃幻灭。吴建文长期兼任下属两家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造成董事会和经理层“一人说了算”,为吴建文贪腐提供了可乘之机。吴建文落马,警示着我们的组织部门:要严把干部选拔入口,完善官德考评体系,加强对备选干部的品德考察,坚决摒弃重才轻德、以才蔽德的错误用人观,不给有才无德者可乘之机,真正树立起“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鲜明用人导向。
【各方观点】
言者(新闻评论员):翻开贪官的档案,谁都不是天生的坏蛋,都有一部从荣光到幻灭的历史。吴建文收“处子贿”,紧张得一夜未眠。或许,他也曾抱侥幸心理,发誓从此收手,但只要有了第一次,又怎挡得住第二次、第三次?这“第一次”,一如打开潘多拉的魔盒,贪欲的12
魔鬼便竞相接踵而来。吴建文从初次受贿的紧张、担惊受怕,发展至后来贪得无厌,变着法儿“捞钱”,也正是许多贪官们走过的“进行曲”。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2011年11月24日《羊城晚报》
上海市律师协会刑事业务研究委员会主任林东品:吴建文的情况并非孤例,一些地方国企高管不时爆出贪腐大案,表明了国企监管的缺失。当前不少国企设立了董事会及独立董事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漏洞。未上市国企也应该进行信息披露,以便于公众监督。此外,国企高管还应实行“财产公示”。
——2011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
杨红卫:“吸毒”州长魄力错位
【事件回放】
入选贪官: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原州长杨红卫
2011年4月28日,云南省纪委决定并报经省委同意,对楚雄州委副书记、州长杨红卫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立案调查。2011年4月29日,楚雄州委召开领导干部会议,云南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百如代表省委宣布干部免职决定:决定免去杨红卫中共楚雄州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免去杨红卫楚雄州人民政府州长职务。
据《法制日报》报道,云南省纪委的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至2011年,杨红卫在担任楚雄州委副书记、州长期间,先后收受贿赂人民币1011.09万元、美元13.8万元、港币3万元、澳元3万元、贵重物品折合人民币95.98万元。
杨红卫还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经调查,杨红卫、余赛英夫妇在昆明、个旧、弥勒、建水、大理有房产17套,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有房产6套。
除此之外,纪委还查明,杨红卫妨害社会管理秩序,吸食毒品;违反社会主义道德,与多名女性发生不正当两性关系;违反廉洁自律规定,收受礼金人民币35万元。
据了解,姚安县“7〃09”地震恢复重建出现豆腐渣工程,杨红卫对此负有主要领导责任。
杨红卫吸食的毒品,并非海洛因、冰毒等常见毒品,而是“卡苦”。“卡苦”由鸦片和多种中草药混合而成,与云南很多地区流行的水烟14
烟丝形似,而且可以用水烟筒吸食。如果不细心观察,周围的人不一定能察觉是在吸食毒品。
“卡苦”主要流行在富裕阶层,甚至在有的地区被当做是身份地位的标志。有楚雄政界人士曾透露,作为州长的杨红卫,居然在会议现场一边开会一边吸食“卡苦”,被公安人员发现后曾报告给有关领导。
2011年8月17日,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依法提出关于对杨红卫的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的罢免案。2011年9月30日,杨红卫被终止全国人大代表资格。
杨红卫大学毕业,少数民族身份,以共青团干部从基层起家,在仕途上根红苗正,44岁就以正厅级干部出任一个大州的州长,少年得志。据了解杨红卫的干部介绍,杨红卫执政行事有两大特点:一是强势,二是高调。所谓强势表现在施政方面,就是敢决断、敢拍板,明知有风险、有异议也坚持到底。杨红卫任楚雄州长后,当时的州委书记据说长期患病,杨红卫成了实际意义上的一把手,这也为他的强势执政、运动式发展经济提供了客观条件。所谓高调,就是性格开朗,说一不二,不加掩饰,包括吸毒。“最年轻的民族干部”、“最能干的州长”的光环,笼罩了他的贪腐行为,使得他得以一边干事、一边贪腐。
【警示意义】
说到贪腐官员,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就是收受贿赂、包养情妇、巨款豪赌、挥霍公款;现在,“吸毒州长”杨红卫的出现,一是腐化官员里又多了一个新面孔,二是在他们的“腐化事迹”里,又多了一个新名词、新品种——吸毒。杨红卫之所以魄力错位,敢闯法律“红灯”,15
说到底,还是监督乏力所致。若不在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上发力,一些官员错位的魄力,一定还会生发出新的“花样”。【各方观点】
廖保平(新闻评论员):杨红卫这么多房子显然不是靠工资收入能买得起的。因为贪污腐败,贪官要想获得房产变得十分容易。尤其是跟房地产产业密切相关的部门和官员,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几成公开的秘密。贪官从房地产中拿的越多,房价就越难降下来,民众就越是买不起房。无论从反腐倡廉来说,还是从平抑房价来说,形成对贪官的高压打击之态都是十分必要的。
——2011年8月4日《珠江晚报》
皕文(新闻评论员):地方官员谋政绩,形同商人逐利。这些年来,地方之间的竞争,争的是招商引资的实力;官员之间的政绩比拼,主要拼的也是招商引资的本事。官员热衷政绩工程,不外乎可以快出政绩,快速升迁。但招商变成“招伤”,可能就对一个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埋下隐忧,只对当前负责不对长远负责的行为,让“前任班子的政绩成为后几任班子的包袱”,最终让民众来买单。官员们要多一点“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
——2011年11月16日《第一财经日报》
任居孟:贪腐千万靠药物入眠
【事件回放】
入选贪官:山东省齐河县财政局原局长任居孟
176张存款单,1194万元巨款,压得他喘不过气来。2007年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他每天都在极度不安中度过,每当听到有贪官被判刑,他都比照自己,暗自计算自己可能被判多少年刑。他就是山东省齐河县财政局原局长任居孟。
2011年6月29日,山东省德州市中级法院作出一审宣判,以受贿罪、贪污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任居孟有期徒刑十八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60万元;以受贿罪判处任居孟的妻子贾文英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宣判后任居孟没有上诉。
1952年11月,任居孟出生在齐河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时期经历过三年经济困难的他,在刚刚踏入社会时,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精神。1996年2月,任居孟被任命为齐河县财政局局长。1997年7月,他被提拔为县长助理兼任财政局长。2003年1月,任县政协副主席、县长助理,继续兼任财政局长,成了名副其实的县级领导人。
“细水长流,积沙成塔”,几年时间,任居孟敛财千万元。据说一开始,任居孟对送上门的金钱拒绝过、犹豫过、害怕过,但还是受不住金钱诱惑,于是边收钱,边用“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既然湿了鞋,干脆洗个澡”来自我安慰。
巨款带给他的不是快乐,而是胆战心惊。任居孟说,自己离开工作17
岗位到案发的这三年时间里,内心一刻也没有平静过,白天出门像做贼一样,留意有没有纪检、检察院的人跟踪,夜间在睡梦中听到刺耳的警笛,仿佛纪检、检察人员要抓他,吓得只能靠药物入眠。
据《大众日报》报道,任居孟生活中是一个“吝啬鬼”:大清早和一帮老头老太太在超市门口排队,只为买一斤便宜一角钱的鸡蛋;一件内衣穿了十几年,洗得都露出了洞,也不舍得扔掉;退休后以一辆“除了铃铛不响,其它地方都响”的旧自行车代步。被抓捕后,有段时间,任告诉家人从家里捎些鸭蛋来,说是因为监所里的鸭蛋要一块钱一个,比外面的要贵。
归案后的任居孟一开始极为不配合,从哪里开始交代呢?任居孟扳着指头回忆起来。实在是牵扯的部门单位太多,办案人员拿过一本齐河县党政事业单位通讯录说,“干脆上面的花名册,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来吧”。最终,办案人员惊奇地发现,整本通讯录上凡是属于财政拨款的单位,几乎都没有逃脱任居孟的手。每个单位只要是申请财政拨款,任居孟总会想方设法“雁过拔毛”。从一万两万,到四五万,最高一笔为十万,而数额最少的一次收受贿赂,只有500元。
【警示意义】
关于任居孟的节俭故事,让我们对这个“葛朗台”财政局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仅看他的日常表现,谁能想到他竟有176张存款单,“身价”达千万?针对类似台上大谈反腐台下大搞腐败的官员,我们除了感叹甚至佩服其演技高明外,还该拿什么戳穿腐败者的虚伪面具呢?说来说去,财产公示始终是反腐倡廉绕不开的重要一环。不管怎18
样,各方始终都应对财产公布制度抱着积极的态度,并尽力推进这一制度的进步。
【各方观点】
殷国安(新闻评论员):腐败分子受贿捞钱,都是利用自己权力范围内的“资源”,可能面广量大。即使他们已经打算坦白交代了,也不知道从哪里说起。对于财政局局长而言,他既然在财政拨款时收取单位的“手续费”,那么,就可能涉及每一个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对照那本党政事业单位通讯录,一家一家地回忆排查,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看来,这种通讯录的妙用,还真的可以推而广之。
——2011年11月8日《法制日报》
言者(新闻评论员):人人都说钱是好东西。爱钱者如任居孟,手握财政大权,乃一方之财神爷,脑子灵、算盘精,哪个单位要钱要拨款,对不起,从咱财爷门前过,得先留下买路钱。那个贪婪劲,堪比“硕鼠”。但鼠再大,胆就那么点儿,见不得阳光。头枕巨款,却难以入眠,盖因这财来路不正。所以,虽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但要夜夜睡得香,不怕鬼敲门,还要莫做亏心事。
——2011年8月20日《羊城晚报》
都洁:海归女博士沉沦
【事件回放】
入选贪官:山西省太原市水务局原局长都洁
新华社记者于2011年6月3日从太原市中级法院获悉,经太原市中级法院二审裁定:拥有海外博士学位、通过全国公开选拔上任的山西省太原市水务局原局长都洁,受贿35万元、贪污26万多元,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
都洁从一名年轻学者到腐败干部的蜕变之路发人深省。
都洁曾在日本、泰国留学,拥有博士学位,后在武汉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07年7月,太原市委面向全国公开选拔7名县处级正职领导干部人选时,时任武汉市汉阳区科技局副局长的都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2007年10月,都洁被任命为太原市水务局局长,时年41岁,此后又当选省政协委员。
然而,这名被寄予厚望的女博士局长上任不久,就开始了腐败行为。经法院查明的犯罪事实中,都洁多次向基层干部索贿,也曾通过虚报项目套取财政专项资金。2009年1月,都洁向清徐县水务局局长成某提出,自己购房短缺资金20万元。之后,成某从获得下拨水资源费的清徐县东于村委会主任手中拿来20万元,送给都洁用于购房。
2008年12月,都洁未履行正规项目申报批准程序,便通过一家房地产公司副总余某擅自以水务局名义与一家环保科技公司签订了虚假的水处理工程合同,约定合同金额48万元。之后,都洁安排市水务局上报了该项目,33.6万元的财政首付拨款便拨付到这家环保科技公20
司账户。2009年1月,都洁以女儿的名义与余某的房地产公司签订内部购房协议,并从上述水处理项目财政拨款中拿出26.88万元作为购房首付款。
2010年初,群众向纪检监察部门举报都洁贪污受贿等问题。2010年4月,太原市纪检部门展开调查,其经济问题“浮出水面”。2010年11月5日,都洁被检察机关决定逮捕。
2010年12月,太原市万柏林区法院以都洁受贿35万元、贪污26.88万元,一审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五年。都洁不服提起上诉。太原市中级法院经过审理,对都洁受贿、贪污一案作出裁定,维持了一审判决。
【警示意义】
都洁曾顺利通过很多考试,却没有通过“廉政考试”。都洁在国内外和书本上学了不少东西,但缺乏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公选干部是一种好的制度,不拘一格降人才,但还应把“德”字放在首位。这个案例警示我们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时候,除了坚持知识化的同时,还要看其对党的执政纲领的认同感,看其心灵深处是否有对党纪国法的敬畏。
【各方观点】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贾桂梓:都洁自恃比别人读的书多,又是局里一把手,把组织上对她的信任当成可以凌驾一切的特权。她之所以赤裸裸地索贿,实际上是一种猖狂,是无视党纪国法。这位通过公考上来的“博士局长”在位没满3年,就因腐败而落马,着实令人痛惜。21
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应该德才兼备,改革开放以来,领导干部较之前知识性、专业性明显强了,但其中部分领导干部缺乏在一线的锻炼。
——2011年7月5日《山西日报》
冯印谱(新闻评论员):都洁由博士成为副局长、局长,显然早已实现了由学者到官员的“华丽转身”。让一个官员身上依然保持学者的形象,是一种天真,恐怕这样的官员在今天的官场较难寻觅。为什么高学历学者一旦进入官场,同样不能经受住权力的诱惑和龌龊空气的浸染?是学者之过,抑或是官场之罪呢?在贪官榜上,高学历官员贪腐,都洁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2011年10月10日《三晋都市报》
林明勇:一面收钱一面说廉
【事件回放】
入选贪官:海南省海口市国土资源局原局长林明勇
2011年9月23日,海口市纪检部门首次证实,海口市国土资源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林明勇在担任多个领导岗位期间,利用职权和职务便利,为他人在土地开发、土地整合等方面谋取利益提供帮助,多次收受他人巨额钱物。
海口市纪委对林明勇的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立案调查。鉴于林明勇的行为已涉嫌犯罪,林明勇已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据了解,林明勇早在2010年12月就已被纪检部门带走调查,主要问题为涉嫌收受他人巨额贿赂,随后办案人员在其家中搜出大笔财物。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林明勇一方面收受他人巨额钱物,一方面却大讲廉政建设。在就任海口市国土局局长一职后,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要正确处理好人品与官品的关系、权力与责任的关系、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做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
2010年7月,林明勇在海口市国土资源局反腐倡廉教育月动员大会上,要求干部职工努力做到“日读一小时,月荐一本书”,读“红”书、读“廉”书,深入普及廉政文化知识、廉洁行为规范。
此外,他还动员个人将收受的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贵重物品等主动上交纪检监察机关廉政账户,增强廉洁自律,自觉拒腐防变。
2010年4月,海口市国土局举办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林明勇亦公开表示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制度的执行力,以老实做人、清白做事要求自己,认真做好人生核算。
【警示意义】
又见贪官落马,又是一边讲廉政一边狂贪腐的“两面”贪官。如此具有讽刺意味的官场乱象,像变戏法一样不断地重演着,发人深思、催人警醒。清正廉洁的人民公仆都是相似的,弄虚作假的贪官蠹虫,则各有各的不同。“倡廉贪官”的出现,既不可笑,也不惊人,需要警醒和重视的,还是一句老话:贪官们的“前腐后继”,到底是他们欺骗世人的演技太高超,还是某些地方防腐堵贪的篱笆扎得不够紧?
【各方观点】
司马童(新闻评论员):林局长为什么可以像个出类拔萃的演艺明星,一方面大肆收受着他人的巨额钱物,一方面却神态自若地大讲廉政建设?原因无他,都是缘于这些“官场秀角”向来只把反腐倡廉这一严肃工作命题,化解成“亦公亦私”的两种说唱版本。只可惜,现在因他原形毕露,也让外界“疑屋及乌”地伤到了本来不错的“廉政业绩”。
——2011年9月28日新华网
倪洋军(新闻评论员):大凡贪官都比较善于伪装,这似乎已经成了一条定律。因为贪官们总不想别人说自己是贪官,于是也常常会在不同场合大讲廉政,给人一种很痛恨贪官的印象。这些官员很精通于官场厚黑学,很擅长于在官场中周旋钻营,很习惯于在各种公开场合做足表面文章。所以,选任干部、识别干部,不但要听其言,更要观其24
行,要以历史的、全面的、群众的眼光看待干部,绝不能被假象所迷惑。
——2011年9月28日人民网
张松坚:“贪坚强”落马还喊冤
【事件回放】
入选贪官:安徽省滁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明光市委原书记张松坚
2011年7月,安徽省滁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明光市委原书记张松坚受贿案终于尘埃落定。安徽省高级法院作出终审裁定,驳回张松坚的上诉,维持一审法院判处其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判决。
在这份仅有7页纸的刑事裁定书中,有一句话特别醒目:“本院认为,上诉人张松坚……受贿数额特别巨大,犯罪情节特别严重,且在被审判期间始终拒不供认主要犯罪事实,没有悔罪表现,应依法惩处。”而在一审判决中,也有对张松坚认罪态度相同的表述,称其“在被审判期间,拒不认罪”。
法院这样认定其实并不意外。《检察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案一审开庭审理时,面对检察机关的指控,张松坚就为自己“喊冤”,辩称指控其收受的97%的贿赂款都是“子虚乌有”,另外3%的款项则是自己的奖金和礼金。他甚至声称当地民风不好,100多人都来作伪证“陷害”他。
检察机关指控,被告人张松坚在任滁州市南谯区常务副区长、区长、区委书记和明光市市委书记、滁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在企业改制、干部任用、分配安臵、土地转让及开发等领域中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贿赂。在11年时间里,张松坚先后42326
次收受162名党政干部和企业人员贿赂,平均不到10天就受贿一次。在滁州市南谯区任职期间,他先后收受该区21名党政干部、公司企业人员贿赂款、购物卡计18万余元。在明光市任职期间,他除收受明光市9名企业董事长等人贿赂款、购物卡210万元外,还收受明光市132名党政干部贿赂款、购物卡计207万元。在其单次受贿中,10万元以上的就有10次,最少的一次为800元。
一审宣判后,张松坚提出的上诉理由也似乎“一脉相承”:判决书认定他非法收受428.3万元和价值7.08万元的购物卡不是事实,他没有非法收受他人给予的钱款,请求二审法院依法宣告他无罪。
一位来自公诉部门的检察官告诉记者,在近年来安徽被查处的贪官的判决书中,明确表述被告人“始终拒不认罪”、“没有悔罪表现”的,张松坚受贿案恐怕是第一例。
因为见惯了贪官被查处后“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悔罪场景,也多次报道过一些相当级别的贪官在庭审的最后陈述阶段“痛挖”自己的犯罪根源,无论是其真心悔过还是出于“作秀”,至少还表明其落马后尚有一丝对法律的敬畏,尚有一点做人为官的廉耻之心。也正因为如此,收了400多万元还大呼冤枉的张松坚式的“贪坚强”才具有解剖的标本意义,才更值得人们高度警惕。
【警示意义】
不少贪官抱着“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的心理,认为只要自己死不认账,司法机关就不能定自己的罪。在主张不能强迫自证其罪的新形势下,贪官的这种侥幸心理将为职务犯罪侦查工作27
带来更大的困难。“贪坚强”的出现,给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相当大,如果处理不当,会误导一些不明真相的公众觉得拒不认罪的官员未必就是贪官。
【各方观点】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法学博士刘为军:职务犯罪手段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而涉案官员多少有些影响力,一旦案发,往往会用尽各种可能的办法与侦查部门抗衡。刑法规定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就已经充分反映了查处这类涉案官员的难度。有学者曾主张将该罪名改为“拒不说明巨额财产来源罪”,这种主张很有道理,直接将刑法规制的对象指向职务犯罪中的拒不供述行为。如果这一主张成为现实,无疑会成为查处“贪坚强”的利器。
——2011年9月13日《检察日报》
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系主任、博导廖晓明:“贪坚强”的出现,给检察机关的侦查取证和法院的审判带来压力。对贪官的惩处制度应该更加规范,对拒不认罪的贪官,在拿下案件后可以考虑依法从严惩处。这样方能让企图通过拒不交代、拖延时间获得从轻惩处的“贪坚强”们的侥幸心理彻底破灭。
——2011年9月13日《检察日报》
杨光亮:敛财过亿人生双面
【事件回放】
入选贪官:广东省茂名市原常务副市长杨光亮
“钱是杀人不见血的刀,是魔鬼”——这句话不是诗歌也不是哲语,而是广东省茂名市原常务副市长杨光亮在受审时的开场白。2011年10月12日,由广东省高级法院指定管辖,杨光亮涉嫌受贿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一案,在广州市中级法院二次开庭。
这次开庭的原因是杨光亮的辩护人提交了新的证据,并认为杨光亮涉贿金额应当去掉500万元,来源不明的财产数额也应减少180万。法庭就此进行了质证和调查。
2011年6月21日第一次庭审时,检察机关指控,1992年至2009年,杨光亮在担任茂名市电白县副县长、县长、县委书记,茂名市副市长、常务副市长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折合人民币1048万余元、港币200万元,还有折合人民币3464万余元、欧元2.4万元财产不能说明来源。起诉书显示,杨光亮涉案的犯罪事实多达19起。
公诉人发表完公诉词后,杨光亮深有感触,当提及对自己行为的悔恨时,一度哽咽,无法言语。对检察机关指控的十多项受贿事实,他均表示“认罪服法”,少有异议。杨光亮感慨自己的“遭遇”,甚至还咏了四句诗歌。不过,他说“虽然我犯罪了,但是,我还是对得起茂名人民”。杨光亮曾经仕途光明,曾经清贫朴素、以身作则、忠诚专
一、为人豪爽……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台上台下,杨光亮有截然不同的两29
张面孔。
杨光亮,广东电白人,2003年任广东省茂名市委常委、茂名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茂名市电白县岭门镇海坡村,一栋低矮的白色小屋被一扇锈迹斑斑的铁门把守着,围墙边长满半个人高的野草。在周围满是三层洋房的映衬下,谁也不会想到,这栋看上去如此破旧的房子是杨光亮的老家。
而真正属于杨光亮的,只有这个房子的一半——这栋只有四间房的小屋,分立两扇大门,一边属于他,一边属于他堂兄。每年,杨光亮都会回这栋老屋小住,有时还邀请省、市的同志到家做客,以表自己的朴素和清贫。
其实,房子的主人完全有能力让它变得富丽堂皇,但20多年来,它一直这么破旧着,甚至连同周边杨氏家族的数栋红砖房一起,保持着“清贫”本色。不仅如此,即使已官至茂名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这位副厅级干部一家三代至今还“蜗居”在当年市政府的房改房里。
然而,就在茂名市区和近在咫尺的电白,杨光亮拥有两套洋房和两套别墅,在广州、珠海,他也购买了多套房产。再“清贫”的假象,也掩盖不了“巨贪”的事实。
【警示意义】
每个大贪官都有自己奋斗的经历与故事。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从农村出来,白手起家坐上高位的。遗憾的是,最终他们还是腐败了。这表明:官员的腐败主要不在于他们的本性不良,也不在于党和政府的道德教化不够,而是因为官员的权力存在腐败漏洞。人民的利益高30
于一切,让贪官服法、让领导清廉,恐怕才是真正“对得起人民”。
【各方观点】
大林(新闻评论员):贪官受审,一般都会有所忏悔,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等等,以期获得同情,从宽处罚。无论忏悔是否真诚,求生之心可以理解。这个杨光亮不同,说“虽然我犯罪了”,但“对得起人民”。要说“对得起”,杨光亮确实对得起那些愿意出钱找他办事的人。他们的“投资”,不止十倍百倍地获得回报。然而,这样的投桃报李,除了损害人民的利益,不可能“对得起人民”。
——2011年6月28日《长江日报》
张桂辉(新闻评论员):杨光亮无论在官场中,还是在社会上,居然都“有不错的口碑”。原来,他有好几张面孔,其中之一就是“讲义气”。贪官所讲的义气,是有讲究和选择的,更是有实惠与好处的。讲义气,不但是有原则的,而且是有代价的。毫无原则地讲所谓的义气,或迎合“朋友”的某些不正当要求,或与心术不正的“朋友”纠缠不清、来者不拒,就可能引火烧身、自掘坟墓。
——2011年8月9日《检察日报》
足坛反腐:拉开审判大幕
【事件回放】
入选贪官: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女子足球管理部原主任张建强等
2011年12月19日,辽宁省铁岭市中级法院分别公开开庭审理了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女子足球管理部原主任张建强受贿、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和陕西国力足球俱乐部原董事长李志民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
12月20日至21日,辽宁省丹东和铁岭两地的中级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原国际级足球裁判员黄俊杰、周伟新、陆俊、万大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中超联赛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吕锋等人行贿、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西藏惠通陆华足球俱乐部原总经理王珀等人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诈骗案;成都谢菲联足球俱乐部等单位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案;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原副主任杨一民受贿案。
12月22日至23日,辽宁省铁岭市中级法院分别公开开庭审理中国足球协会联赛部工作人员范广鸣等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案和王鑫等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开设赌场案。
在5天庭审之后,中国足坛反赌扫黑大案的第一期庭审告一段落,虽然包括南勇和谢亚龙在内的“大鱼”还未过堂,但目前已经证实的涉案金额超过千万元,涉及球队也达到了20余支。
中国足球曾经是假球、赌球、黑哨泛滥,足协官员受贿成风,连起32
码的真实都保证不了,技战术水平提高更是无从谈起。在此次足球反腐审判中,一些新的涉案球队和个人被逐一曝光。据了解,目前已有包括申花、鲁能、亚泰在内的多只中超球队和中甲球队卷入足球假、赌案。对国家体育总局足球管理中心原副主任杨一民的指控中,贾秀全、高洪波、殷铁生等原国字号教练也被曝曾向杨一民送钱送礼。
国人对足球的关注度一直很高,此次审判所涉及的人数之多、官员级别之高、裁判名气之大在中国体育史上前所未有。许多人期待,此次审判能使中国足球圈的“秘密”大白于天下。
2011年12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1078人进行的一项名为“足球反腐风暴能改变中国足球困境吗”的在线调查结果显示,81.7%的受访者对足坛反腐表示支持,其中55.1%的人“非常支持”。58.1%的受访者在持续关注足坛反腐审判的新闻。受访者中,“80后”占36.1%,“70后”占37.8%。54.4%的受访者是球迷。
【警示意义】
腐败对中国足球大环境的破坏、对团队和球员斗志的消磨,是不可估量的。2011年年底在辽宁铁岭和丹东开始的一场中国足坛反腐“大审判”,让利用权力和依靠欺诈、恶意操控等不法手段牟利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这对于足坛有极大的震慑和教育意义。有必要借此次足球反腐审判的机会建立起司法监督的长效机制。
【各方观点】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足球腐败问题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33
情,败坏了社会风气,玷污了体育的形象,是影响足球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颗毒瘤。司法部门日前已开始对足球腐败涉案人员进行审理,这是在足球领域开展打赌扫黑专项行动以来取得的重大成果,体育总局对此坚决支持。中国足球正在艰难中恢复和重新起步,必须切实从青少年抓起,夯实中国足球的基础,才可能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2011年12月27日《中国青年报》
王石川(新闻评论员):不独球迷,每个关心中国足球的人都期待中国足球涅盘重生。中国足球的未来取决于两点,一是破,一是立。既要反腐打黑,革除制度积弊,比如,足协应管办分离,不能既是管理者,还是经营者;另外,还需进行制度建设,让阳光照进去,让权力受到有效约束。
——2011年12月21日《华西都市报》
第三篇:10法治蓝皮书-财经篇
中国法治蓝皮书
财经篇
楼市入冬:房地产调控力度空前 电信业反垄断调查:可别辜负网民期待 温州“跑路潮”:金融信用痛中思痛 2000%利润率:高药价背后的招标利益链 塑化剂**:从台湾刮到内地
银行收费该多少:300项七年增至3000项 名店信任危机:从“骨汤门”到“豆浆门” 被指“倒退25年”:乳品新标如何出炉 “达芬奇”密码:天价家具身份之谜 购买时段电视荐股:“抢帽子”抢得利益逾4亿
楼市入冬:房地产调控力度空前
【事件回放】
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公布八条最新楼市调控政策,“新国八条”使得第三次调控最终浮出水面,其中房贷方面,二套房贷首付提至六成,限购令也推向了全国执行,可谓最严厉房地产调控政策。中央政府持续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开始见效:各地高企的房价受到明显遏制,并且一系列迹象释放出可能降价的信号。
一二手房价格“倒挂”、成交量萎缩、开发商加大促销力度,被认为是房价下跌的三个征兆,而这三个征兆已在多个城市出现。
4月底,“新京15条”全面落地执行,新房、二手房成交量骤降,创下2009年来单周最低。有数据显示,2月21日至27日北京市期房住宅共成交717套、6.94万平方米;现房住宅共成交41套、0.79万平方米。期房、现房住宅累计成交758套、7.73万平方米,环比之前一周分别减少50.23%、55.88%。同期,二手房成交下跌更加严重,前一周共成交二手住宅941套、8.83万平方米,环比分别减少77.36%、77.42%。根据伟业我爱我家统计,北京2011年1至8月二手住宅成交均价为23709元,而一手住宅则为22038元。同样的现象还出现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其他一线城市。业内人士认为,根据往年经验,一二手房倒挂现象出现意味着市场将继续回调价格。
自5月起,北京、深圳、广州等重点城市陆续有楼盘降价促销,但仍局限于个别楼盘。9月初,杭州的“保利湾天地”和“世茂首府”的大幅降价促销,更是拉开二线城市房价集体下行的序幕。国家统计2
局数据显示,一线城市房价涨幅已经连续3个月为零,特别是在9月份更是出现了70个城市环比平均涨幅接近零的数据拐点。
12月12日至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了2012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强调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扩大有效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有专家分析称:房地产市场我们调控的基调没有发生变化。在2012年,为了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取得的一点点成效,还会有一些新的政策工具、政策手段加入进来。比如说,货币政策尽管在局部或者说结构性的有放松,但是对房地产这个行业不会有太多宽松的空间。财政政策会逐渐扩大房产税改革试点,逐渐以税收政策这样一种经济手段来替代像限购这种行政的手段。
【事件影响】
伴随降价的不仅有购房者的兴奋抢购,也有老业主要求退还差价的怒吼,更有甚者,一些得不到回应的人甚至围攻、打砸售楼处。
房价松动、退房潮等现象引起的“多米诺效应”,使得各中介公司也难逃一劫。中介大规模倒闭被认为是房地产市场下行的重要风向标。2012年1月至10月,北京二手房中介共关闭门店约1000家左右,为三年来最多,其中10月关闭门店177家,其中约73%为中小经纪机构。
【各方观点】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我个人认为,所谓的房价合理水平要从两点来理解。一是,老百姓应该可以买得起房子,这就3
算合理;二是,跟相对的价格水平比,房价不应超过CPI过大,应该和CPI差不多,那么这样它就是合理的。
——2011年12月14日中国新闻网
房产专家韩世同:为了促销,截至2011年10月底,全国已有20多个楼盘承诺“若降价,发展商补偿差价”,部分楼盘还同意原价回购。对于这样的承诺,购房者应了解清楚相关事项:一要注意开发商的交楼时间和交楼条件,如果时间过长或不带装修,想要占白住一段便宜的买家可能会落空;二要看退房有没有折旧、维修等附加条款,如果被开发商设了一些陷阱,可能就会陷入合同纠纷;三是要看开发商的实力,如果实力很差而烂尾破产,可能就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2011年11月27日《羊城晚报》
电信业反垄断调查:可别辜负网民期待
【事件回放】
2011年11月9日,国家发改委证实,已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进行反垄断调查,查明两公司在互联网接入市场上涉嫌垄断。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副局长李青说,2011年上半年,发改委接到相关举报后,立刻对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涉嫌价格垄断进行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宽带接入及网间结算领域是否利用自身具有的市场支配地位,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市场。
11月9日晚间,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先后发布公告,均表示“依法开展互联网接入业务”,并称“将全力配合相关监管机构的调查”。中国联通发布“澄清公告”,宣布旗下中国联合网络有限公司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及有关授权,依法开展互联网接入业务。中国电信措辞谨慎,声明公司一贯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经营宽带业务,并会全力配合相关监管机构的调查。
12月2日,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同时发布声明称,两公司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向国家发改委提交了整改方案和中止调查的申请,并将认真对有关问题进行整改。在互联互通的问题上,中国电信称,通过自查,发现公司与其他骨干网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质量未完全达到相关主管部门的要求,没有实现充分互联互通。中国联通称,公司与其他骨干网运营商之间的互联网互联互通质量需进一步改善。
在公开发表的声明中,两家公司均信誓旦旦。中国电信表示,将在5
“十二五”期间扎实推进“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工程,大幅提升光纤接入普及率和宽带接入速率,五年内公众用户上网单位带宽价格下降35%左右,并立即着手实施。中国联通则表示将积极配合其他骨干网运营商进一步提升互联网互联互通质量,持续加大宽带网络建设投入,推进“升级提速”工程,下调资费水平,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
据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员介绍,是否终止针对电信和联通的反垄断调查,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和程序才能确定,同时还要看企业如何整改,以及对声明中所承诺的内容的具体落实情况如何。
【事件影响】
有关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10年,我国宽带上网的平均速率排在全球第71位,不及美国、英国、日本等30多个经济合作组织国家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但是,平均一兆每秒的接入费用却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3到4倍。让此次反垄断调查成为推动电信业进一步改革的契机,是每一个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期待。
【各方观点】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晓晔:反垄断法作为维护市场自由和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市场竞争的规则,应当能够平等地适用于市场上的所有企业。也就是说,反垄断法的适用既不应考虑企业的所有制,也不应考虑国籍,而是应当一视同仁。反垄断部门对违规企业的查处有利于提升反垄断法和反垄断执法机关的威慑力,特别是有助于提高国有垄断企业的市场竞争6
意识,提高中国的竞争文化。
——2011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
信息化领域资深专家、《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解决电信和联通宽带业务的垄断问题,其根本还要靠电信改革。历史表明,每次电信改革都带来生产力的显著提升,老百姓也将从中获得更多实惠。目前,电信改革已经沉寂好多年,也正是在这种沉寂中,拉大了和国外的距离。希望通过此次契机,打破制约公平竞争的发展瓶颈。
——2011年11月11日《中国青年报》
中国通信学会组织委员会委员、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舒华英:电信垄断是肯定存在的,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的调查也无可厚非。但造成垄断的原因不在企业,而在于政府最早制定的电信发展策略,因为国家发改委只允许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展固网宽带业务。因此解决电信垄断问题,还需要从体制上入手,同时允许更多的民间资本进来。
——2011年12月2日《经济观察报》
温州“跑路潮”:金融信用痛中思痛
【事件回放】
2011年4月,继江南皮革董事长黄鹤、三旗集团陈福财跑路之后,由于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等原因,浙江温州老板的“跑路”情况愈演愈烈,并在8月、9月份进入“高峰”。据不完全统计,在“重灾”的龙湾永强,仅8月份就发生了20多起老板“跑路”。从9月12日至22日,温州有7家企业老板被卷入失踪漩涡。就在《中国青年报》记者在温州采访期间,温州正得利鞋业的老板又因债务问题从市区顺锦大厦22楼跳下身亡。
由于企业间在借贷时往往相互担保,一家发生破产倒闭势必危及互保企业,所谓“一倒一大片”,形成多米诺效应。据了解,信泰集团董事长跑路后,10余家企业因此受到牵连甚至倒闭。当地颇有规模的宝业皮革因高利贷无法偿还、老板不知去向后,工厂大门口被当地法院先后贴上10张催缴欠款的传单,其担保企业大华皮革受到牵连,不久同样破产倒闭。
“跑路”的背后是民间借贷资金链的断裂。因为市场变化,温州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遭遇困境,许多企业净利润仅仅维持在3%至5%之间。许多老板寻求赚钱更快、资金周转更快的投资。投资开始在此时演变成为投机。有数据显示,目前商业银行指导利率水平是7%左右,而体制外“委托贷款”利率却是高达20%以上,浙江民间借贷利率最高达180%。
温州现象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10月4日,温家宝总理专8
程赶往温州,先后召开两次会议,与温州企业家代表座谈。随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等多条利好政策。
10月31日,总规模为50亿元的温州市民间资本服务基金正式启动。
11月8日,温州市地方金融监管服务中心挂牌成立,标志着金融业“1+8”战略的启动,“1”是指“温州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一总方案,“8”是指8个子方案:创建民间资本管理服务公司、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股权投资业、做强股权营运中心、创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温州银行发展规划、农村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创建地方金融监管中心。
11月10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称,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民间借贷具有制度层面的合法性。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前提下,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有自由借贷的权利。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民间借贷关系都受法律保护。如果违约,可以协商,也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途径解决。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90多位跑路的老板中,有15位已经被劝回。温州最大的眼镜生产厂商——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从美国返回温州后,集团已恢复生产。
进入12月,年关如何度过,便成了温州企业老板们最头疼的难题。按照温州惯例,到年底要将所有债务连本付息结清,每个债权人身后就是一座金字塔,后面又有若干债权人。此时,温州有关部门表示将9
对17个行业的代表企业进行摸底。浙江省委、省政府也开始着手进一步规范民间借贷活动,加快相关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
【事件影响】
是什么原因使得高利贷这种古老而血腥的获利方式在现代经济繁华之地大行其道?一方面中小企业为了发展“求资若渴”,一方面国有银行惜贷如金。与此同时,又有相当的民间资本投资无门,当这种供给与需求无法通过正当渠道匹配在一起之际,遂通过高利贷这种方式扭曲在一起,也由此衍生出一批中小企业“败走麦城”的悲剧。
温州之痛,虽有种种措施救市,且已显现效果,但我们需要时间抚平伤口。如果没有金融体制的创新,民营企业以及民营资本面临的困局难以根本改变。同时,信用、信心之重建,更没有“速效药”。宏观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中小企业发展的空间与潜力,将从根本上左右温州信用体系的恢复水平。
【各方观点】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信用危机比金融危机以及中小企业生产危机还要严重,整个社会信用失去了,这就太可怕了。企业不相信银行,银行不相信企业,银行贷款即使到期了也不敢还,还了就贷不出来了,企业马上就得死。
——2011年11月28日《中国经营报》
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史晋川:目前,银监会有关民间金融借贷合法化的说法引起各方反响。媒体的解读似乎把“合法化”10
简单地理解为原先不许做,今后可以做,而不是理解为在民间金融市场从事民间借贷活动要“合乎国家法律法规”。首先,尽快出台《借贷人管理条例》将民间借贷活动纳入法律规范。其次,国家应在加强金融监管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组建小额贷款公司的门槛,鼓励民间资本通过组建小额贷款公司来从事借贷活动。
——2011年12月5日《财经》
2000%利润率:高药价背后的招标利益链
【事件回放】
2011年2月,家住北京的张先生到山东济南出差,慢性支气管炎突然发作,在当地一家诊所,医生给他开的药是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可是一看药费单上的价格张先生吃了一惊:输一次液要用三支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在北京隆福医院每支售价是12.65元,每次输液要花费近40元。而在这儿输一次液不到10元。
媒体记者调查发现,一盒6支装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在医药批发公司的售价为3.85元左右,而医药批发公司从药厂进货的出厂价,每支仅在6角钱左右。北京隆福医院的零售价为12.65元,如此,从药厂出厂价到北京隆福医院的终端价,中间利润竟然高达2000%以上。
不过,北京隆福医院工作人员说,每支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在北京中标价是11元,医院只加上了15%的规定利润。那么,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每支高达11元的中标价究竟是如何制定出来的呢?据悉,北京市药品中标价都是先根据药品生产企业提供的报价,最后由北京市招标办组织专家评审后确定。而据山东鲁抗辰欣药业介绍,他们提供给北京市招标办的价格属于商业秘密。
随后,记者在北京找到了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的销售代理公司——北京紫华康太医药公司。据该公司负责人透露,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出厂价每支6角多钱,他们公司以4元的价格卖给医药代表,每支赚3元多,其中很大部分是招投标所花的费用。为了能保证药品12
高价中标,他们必须打通各个环节,这笔费用就是所谓的推广费。他透露,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高价中标之后,为了让北京的各大医院采购,他们还要给医院、医生、医药代表所谓的“返费”,也就是回扣。
北京紫华康太医药公司以每支4元的价格,将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卖给医药代表,医药代表再以中标价11元卖给医院,中间差价7元。其中,医药代表拿走10%左右,其他作为回扣给了医院和医生,而这当中开药医生的回扣所占的比最高,可达药品中标价的40%左右。如此推算,每开一支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医生就能拿到4元钱左右的回扣,而每输液一次,需要3支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开药医生就能拿到12元左右的回扣。
随后记者对上海、天津、黑龙江等地的同一规格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的中标价进行了调查,发现上海中标价为12.8元、天津中标价为11.13元、黑龙江中标价为11.5元,医院的零售价也都超过12元,从出厂价到医院零售价,中间利润也都高达2000%以上。据专家介绍,普通商品的利润一般不高于50%,即使是名牌服装等奢侈品,利润也很少超过200%。药品是用来治病救人的特殊商品,利润却是奢侈品的近10倍。
【事件影响】
该新闻经央视曝光后立即引发热议,消费者被“2000%利润率”深深刺痛,并纷纷提出质疑:这其中藏着多少内幕?近几年政府部门为了遏制药价虚高,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先后28次降低药价。然而,这仍不能阻止某些利益团体相互勾结,利用政策空子,在中标价的制定、药13
品的批发和销售等多个环节谋取暴利。如何斩断推高药价的幕后黑手,成为消费者关注焦点。
2011年12月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药品出厂价格调查办法(试行)》施行,将对国家发改委定价范围内的药品开展出厂价格调查。有媒体称效果值得期待。
【各方观点】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假如政府解除15%的那种管制,让医疗机构拥有自主权,它们可以到市场去挖掘这种便宜的进货渠道,它的出厂价只有1元,市场上肯定有3元的进货渠道,假定按3元进货了,医疗机构最后卖出的价格是6元,请问我们老百姓受益没有?我们医疗机构受益没有?皆大欢喜了,请问我们政府的有关部门为什么要做那种管制呢?
——2011年11月13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朱恒鹏:从中长期来看,应精简公立医院数量,大力发展民营医院,打破公立医院行政垄断地位,同时大力发展连锁药店,赋予药店和医院一样的处方药销售资格,通过各类医疗机构之间的充分竞争,让患者用脚来投票,从而抑制医药费用的增长速度。
——2011年11月29日《中国青年报》
塑化剂**:从台湾刮到内地
【事件回放】
2011年5月24日,台湾卫生当局向世界卫生组织及大陆质检部门通报,其检验员在例行抽验时,意外发现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起云剂中含有塑化剂DEHP。该起云剂已用于数百种饮料等产品的生产加工。台湾卫生主管机构发布的统计显示,截至6月6日中午,台湾共有278家厂商、938项产品受到塑化剂污染。大陆质检部门6月1日发布公告,暂停进口台湾问题产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运动饮料、果汁、茶饮料、果酱果浆、胶锭粉类产品和食品添加剂,对允许进口的上述台湾产品,必须凭台湾方面有资质的实验室出具不含DEHP的检验证明。台湾食品在大陆树立的安全形象遭到重创。
起云剂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物,在盛产水果的台湾,它是帮忙制作出大量卖相极佳的果汁、果酱、运动饮料、保健食品的功臣。这种食品添加剂通常由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及多种食品添加物混合制成。它能让油与水混合后,不出现分层或沉淀,还可使运动饮料呈现云雾状,看起来更有价值感。而令人闻之色变的DEHP,属于邻苯二甲酸酯类,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化工用塑料软化剂,添加后可让微粒分子更均匀散布,因此能增加塑料的柔韧性。这种工业添加剂被台湾法令明确公告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食品中不得添加。据专家介绍,长期食用塑化剂可能引起生殖系统异常,甚至造成畸胎危险。美国环保署则认定塑化剂会引起动物的肝脏肿瘤,是可能致癌物质。
台湾塑化剂事件发生后,卫生部联合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和食药15
监局等有关部门在28个省(市、区)的内地生产企业、批发市场等地,对食品添加剂、饮料、调味料等15类产品6100个样品进行了抽样检测,在4家企业8个样品中检出塑化剂类物质。据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透露,与台湾塑化剂被人为添加到食品中不同的是,大陆地区食品被塑化剂污染的途径,可能是通过塑料包装材料间接地进入食品中。
6月6日,北大医学院免疫学系博士王月丹称:“对塑化剂最为滥用的应该是药品生产企业。”据业内人士介绍,药品中的塑化剂主要用于控制药物在肠道中的释放时间,起缓释作用。尽管卫生部发布通告称,偶然食用少量受DEHP污染的问题食品,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但王月丹认为,企业若不标明塑化剂含量,公众就难以界定“偶然”和“少量”,疑虑和恐慌也就在所难免。
7月27日,国家药监局正式印发《关于含邻苯二甲酸酯类保健食品有关辅料替代事宜的通知》(国食药监保化[2011]337号),要求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全面“清塑”。另外,依照国家药典以及相关法规的规定,我国目前在药用辅料领域,仍有3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可以使用。有关专家称,药品塑化剂辅料也将逐渐替换,但目前还不会禁用。
【事件影响】
近几年来,我们经常在各种食品安全事件中认识某些化学品,这一次轮到塑化剂“闪亮”登场。有专家说,除非包装不用塑料,用玻璃、金属或纸盒,否则塑化剂是肯定要存在的,没必要一出现安全事件就产生添加剂恐慌。也许是不必恐慌,但安全标准、检测能力和监管力度是公众必然要关心的三件事。伴随每一个新化学品的登场,被推到16
风口浪尖的也是这三件事。
【各方观点】
阮修星(新闻评论员):监管部门积极行动,给老百姓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抽检的产品仅限于食品,当前老百姓迫切希望获得其他一些产品是否安全的信息。这就要求相关部门扩大对食品的抽检范围,同时对食品包装、医药、玩具、洗发液等极有可能被污染的产品加大检测力度,尽可能地给老百姓提供全面的信息。
——2011年6月13日《中华工商时报》
广东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成员、暨南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唐书泽:当前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罚力度不够,不少处罚措施也得不到严格执行,严查塑化剂仅仅只是第一步,加大惩处力度、严格执法才是根治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
——2011年6月16日《21世纪经济报道》
佟彤(新闻评论员):无论是现在的塑化剂还是未来的其他添加剂,都可能是“双刃剑”,我们对此能做到的,是心态的平静和措施的严格,前者用来面对未来社会发展中与经济发展、文明发达相伴的类似事件,后者用来最大限度地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2011年6月13日《北京晨报》
银行收费该多少:300项七年增至3000项
【事件回放】
2011年3月9日,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免除部分服务收费的通知》(银监发„2011‟22号,以下简称22号文),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从2011年7月1日起取消11类34项服务收费。
为落实22号文要求,国家发改委会同部分地方价格主管部门于7月中下旬对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进行了暗访和检查。检查发现,一些网点仍在违规收取国家明令取消的人民币个人账户密码挂失费。对此,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已依法责令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多收费用退还客户,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此外,中信银行总行、兴业银行总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违反规定,擅自推迟取消人民币个人账户密码挂失费的时间,分别致使其营业网点7月13日和7月9日后才取消人民币个人账户密码挂失费,对上述违规行为,国家发展改革委也依法给予严肃处理。
由于7月1日被要求免除的34项收费基本针对的是基础金融服务,此前大部分也是免费的,因而消费者并没有享受到太多的实惠。除了巧立名目继续收费,一些银行在取消一些项目收费的同时,又陆续推出了新的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在银监会叫停小额账户管理费用的通知中,免除小额账户管理费只针对代发工资账户、退休金账户、低保账户、医保账户、失业保险账户、住房公积金账户,而普通卡并不能享受这一待18
遇。据了解,各家银行在借记卡卡内日均余额不足一定数目的条件下都会收取小额账户管理费,标准一般是300元或500元。过去几年,各银行的收费标准版本不断升级,价格也越来越高。甚至有银行将1万元和1000元以下的账户界定为小额账户。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都曾上调过账户管理费。
7月12日,银监会和银行业协会联合发布数据,中国银行业服务项目共计1076项,其中收费项目850项,比重达到79%。对比2003年,商业银行有偿服务产品增加了338项。银行业协会称,合规合理的收费应多多益善。2003年10月1日出台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明确银行收费项目仅300多种,而现在《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列出的收费项目已多达3000种。7年时间增长了10倍。
【事件影响】
银行可以对提供的服务收取一定的费用,因为银行的服务要付出成本。但在名目众多的收费项目里,究竟哪些费用合理,哪些费用不合理,需要一个明确的界限和标准。银行收费项目的制定与施行是一场多方利益的博弈,公众关心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谁能代表他们发声,他们的利益如何有效保护。
【各方观点】
魏文彪(新闻评论员):有关机构应当如相关人士所建议的通过修改相关管理办法明确列举银行可以收费的项目与收费标准,凡规定项目与标准之外的收费行为一律予以禁止。而更为根本的则是,应当尽19
快破除当前银行领域实际存在的垄断态势,形成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充分竞争,并借此促进银行服务的差别化,从根本上破除银行乱收费行为,在更大程度上保障银行客户利益。
——2011年3月17日《经济参考报》
刘义昆(新闻评论员):这次处理违规收费是发改委会同地方价格主管部门进行的。而在以往,银监会的“救火式”监管曾饱受质疑。诚如业内人士所言:商业银行收费管理监管的主导权应赋予物价管理部门而不是银监会,以防止银监会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在收费管理上过多袒护银行的利益。治理银行违规收费,这次由物价部门介入的“经验”无疑应该保持。
——2011年8月4日《证券时报》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剑平:银行作为商业机构,出于利益最大化考虑,在政策监管空间之外,推出一些收费项目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属于表外业务的基础金融服务在国内从未真正面对竞争的局面。在目前的垄断气氛下,银行不愁没有客户。如果将来引入竞争,银行要争取客户,肯定会更多从客户角度考虑问题,就不会是目前的局面了。
——2011年7月13日中国新闻网
名店信任危机:从“骨汤门”到“豆浆门”
【事件回放】
2011年7月23日,曾以“一碗汤的钙质含量是牛奶的四倍、普通肉类的数十倍”为广告语的味千拉面(以下称“味千”),被曝汤底非纯猪骨熬制,钙含量与实际不符。味千相关负责人作出回应,称汤底由浓缩液按比例还原而成。8月2日,上海有关部门公布对味千拉面汤料问题的初步调查结果:其汤料浓缩液的主要成分是“猪骨汤精”,由山东泰安一家食品企业生产。同时,工商部门已介入调查味千拉面涉嫌虚假宣传。8月12日,味千在其官方网站发布致歉及食品安全承诺书。在这份千余字的承诺书中,味千首次公开承认使用猪骨汤精做汤底,并对整个骨汤门事件向社会各界及消费者表示歉意。11月底,上海工商局对味千拉面“骨汤事件”作出调查定论,认为味千拉面在餐巾纸外包装上涉及“虚假夸大宣传含钙量”。为此,味千拉面将受到20万元的处罚。12月4日,味千拉面行政总裁潘慰首次出面回应公众疑问,说明整改情况,称要提高透明度向公众开放工厂,而对引发事件的骨汤钙含量宣传,则称“以后会慎重,数据要经得起推敲”。
7月28日,一条内容为“肯德基豆浆并非原磨”的微博被转发近3万次。该帖图片显示,5个标有“豆浆粉”字样的纸箱与其他原料堆放在广东一家肯德基门店外。该豆浆粉生产厂销售部负责人称,豆浆粉的确是用大豆研磨的,但为了产品不腐坏,加入了符合国家标准的添加剂。随后,肯德基官网称,由于传统的现磨工艺无法满足全国3000家店对品质及食品安全的要求,肯德基与供应商益海集团开发出新的21
豆浆粉。肯德基“醇豆浆”广告中有这样一句介绍:“肯德基钻研古法,以创新工艺,做出原汁原味、浓香醇厚的好豆浆。”专家称肯德基涉嫌误导消费者。
继肯德基之后,永和豆浆也传出豆浆系豆浆粉调制的消息。8月9日,永和食品总裁林建雄表示,目前永和豆浆在大陆地区有10%的终端餐饮店采用豆浆粉冲泡工艺。并称,相对现磨豆浆,豆浆粉冲泡工艺成本价格更高。为保证连锁店豆浆品质一致性和执行严格的卫生安全标准,永和豆浆将在终端餐饮店全面推广豆浆粉冲泡工艺。
8月,有媒体称肯德基炸鸡用油使用时间过长,多天才更换一次,存在食品安全隐患。肯德基回应否认报道内容,称“肯德基炸鸡用油食用前都经过检测,烹饪用油完全符合国家颁布的《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麦当劳也被卷入食品问题**中。有网友发帖称,在麦当劳北京某餐厅门口看到堆放着一箱箱的货物,装的都是包着保鲜膜的汉堡原料面包。到上午10点多,这些面包还在路边晒着,保鲜膜里已布满水汽;有的保鲜膜还被撕开了,面包直接裸露在外。
【事件影响】
消费者选择名店就餐,是基于对品牌的信任。然而,随着“骨汤门”、“老油门”、“豆浆门”的层出不穷,这种信任正经受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对餐饮行业来说,消费者对卫生条件优劣、宣传口号真假的重视甚至超过了食品的口感。本以为大型连锁企业、跨国公司、进口品牌这些名头能让人放心,现在看来却未必如此,真是“伤不起”呀。
【各方观点】
王石川(新闻评论员):企业遭遇公共事件,要第一时间回应,而千万不能试图一捂二拖三掩盖。上市食品企业一旦被传出食品存在问题,往往就是灭顶之灾,而最好的危机公关就是开诚布公,直面质疑,有一说一,绝不隐瞒。如果迟迟不回应,或者即便回应,但吞吞吐吐、似是而非、亦真亦假,就无法赢得公众理解,更不要说重塑形象了。
——2011年8月2日《京华时报》
谢昱航(新闻评论员):像味千拉面这样的消费欺骗事件,被侵权的众多消费者可由其代表人进行诉讼。在这类代表人诉讼中,诉讼费用由所有原告分担,诉讼成果也能共享。如今群体诉讼被冷落,原因固然复杂,其结果却很明确,必然会让一些不法经营者得不到应有制裁,并在某种程度上助长大规模侵权行为的发生。
——2011年7月29日《中国青年报》
被指“倒退25年”:乳品新标如何出炉
【事件回放】
2011年6月15日,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在中国奶业协会召开的“南方巴氏鲜奶发展论坛”上表示,我国现行乳业的行业标准“是世界上最差、最低的标准,甚至是全球乳业的耻辱”。
其实,早在2010年3月26日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卫生部批准公布时,就曾引起媒体的强力关注。由于新标准将生乳的蛋白质含量从1986年的每100克不低于2.95%下调到2.8%,菌落总数从2003年的每毫升50万上调至200万,当时就有舆论指出,此前的国家标准已和国际标准有很大差距,新国标却在本来已经很低的标准之上一降再降,“倒退了25年”,是“中国奶业倒退的标志”。而此次王丁棉炮轰新国标,则进一步指出中国乳业行业标准之所以如此之低,是因为其制定已被个别大企业绑架。
11月28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谁在制定食品安全标准——专家讲述乳品新国标出台过程》的文章,报道了重新制定的乳品国家安全标准,在出台前的最后一刻修改了两项关键指标,即菌落总数和蛋白质含量。文章援引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曾寿瀛的说法称:“内部待议稿上显示,巴氏奶标准初稿的起草单位是蒙牛乳业集团,生鲜乳标准由伊利集团起草,酸奶标准则由光明集团起草。”此文一出再度引发热议,几大乳企纷纷予以否认,称制定标准时企业配合国家开展一些技术性工作是应尽的义务,但企业负责起草的只是最初的讨论稿,最终定稿综合了各方意见,不代表企业单方意24
志,企业绑架和左右标准制定的说法不能成立。
11月30日,针对乳品新国标的相关质疑,卫生部有关负责人进行了回应。对于“大企业绑架了标准”的说法,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食品安全标准处处长张旭东的回答斩钉截铁:“这是绝对不可能的。”针对有关专家提出的“关键指标在最后时刻翻盘”的说法,张旭东表示,为尽可能广泛地征集意见,审查之前、前期审查等各个环节,都召开过听证会、研讨会,很多专家参与了讨论,但并不是决策层面的讨论,最终的审评决策机构是标准委员会分委员会和主任会议。
【事件影响】
食品安全无小事,面对不容乐观的食品安全形势,公众难免变得多疑,这才寄希望于通过提高食品安全标准来保障最基本的食品安全。也正因为这些标准牵动着公众最敏感的神经,在乳品安全国家标准降低这一事实面前,尽管政府和企业一再辟谣,外界的怀疑和猜测却从来没有断过。争执扰攘中,消费者对政府和乳企的信心均消磨殆尽。
【各方观点】
李曙明(新闻评论员):作为中立方,标准制定者本该听取和吸纳各方意见,但比牛奶企业更中立的专家的意见95%不被认可,对企业意见却“言听计从”,让人感觉王丁棉“绑架”的说法或不是信口开河。“全球最低标准”令人吃惊,而比“全球最低标准”更值得反思的是:这样的标准何以能出炉? 25
——2011年6月20日《检察日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乔新生:牛奶标准事关公众健康安全,但在制定上公众却没有发言权,这就涉及到我国标准化法的问题。诞生于1988年12月29日的标准化法以及1990年4月6日颁布的《标准化法实施条例》,都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在标准制定问题上,没有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博弈平台。牛奶生产企业组成的行业协会可以关起门来讨论牛奶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与牛奶生产标准关系密切的消费者却被拒之门外。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当尽快启动标准化法修改工作,在修改过程中充分照顾到社会不同利益主体的关切,以发展健康的市场经济为目的,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2011年6月28日《法制日报》
“达芬奇”密码:天价家具身份之谜
【事件回放】
2011年7月10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达芬奇天价家具“洋品牌”身份被指造假》,指出达芬奇家具销售的“卡布丽缇”等家具并不像它们宣称的那样是100%意大利生产的,所用的原料也不是该公司宣称的名贵实木白杨荆棘根,而是高分子树脂材料、大芯板和密度板。经过检测,消费者花费几十万上百万元购买的达芬奇家具甚至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达芬奇家居方面通过微博回应,达芬奇在国内销售的意大利品牌家具,均为在意大利生产并原装进口至国内。
7月13日,达芬奇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总经理潘庄秀华承认其与东莞长丰有过合作,但仍坚称其所代理的意大利品牌均为意大利生产。而代理的美国品牌,如Hollywood等,则是全球采购。潘庄秀华声泪俱下诉说了创业史,却没有给记者提问的机会,亦未对央视所曝光的内容进行回应。
7月18日,达芬奇家居在其微博和公司网站挂出《致消费者的公开道歉信》,首次向消费者道歉,称对某些产品产地标注、质量及不规范宣传问题已展开内部整顿,但未涉及进口家具是否存在产地造假,也没有提及退换货和赔偿问题。
自央视报道播出后,各地达芬奇家具消费者集结维权,索赔超亿元。
11月23日达芬奇突然发布声明,称遭到媒体“虚假新闻”诬陷,并表示企业目前正在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期待得到一个“公正的最27
终调查结论”。达芬奇家居方面认为,上海工商的调查显示,“没有发现达芬奇在原产地问题上有造假行为”。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达芬奇家居为“洗白”拟进行全面反击,除了拟起诉相关媒体外,该公司对消费者的集体维权行为也有所动作。
12月1日,有报道称达芬奇上海、广州、杭州的数家门店停止了营业。12月5日,《国际金融报》通过走访调查得知,沪上3家达芬奇店仍在正常营业,但门庭冷落却是显而易见。与此同时,有媒体报道称:上海消费者对达芬奇提起的集体诉讼,当地法院至今没立案,维权行动陷入了僵局。
【事件影响】
“造假门”事件不仅使达芬奇持续处于舆论漩涡,更由此引发了一场行业信任危机。据媒体报道,不少目标市场与达芬奇相近的洋品牌,同样订单骤降,销售停滞。专家认为,重建消费者对高端家具的信任,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任重道远。
【各方观点】
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会长丁佐宏:我国家居行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诚信、秩序、管理、机制等诸多方面的缺失和滞后,造成了中国家居业乱象滋生。一是材质造假;二是标准不明;三是洋品牌难辨真伪,在国内生产,然后“出口”到所谓“原产地国”再“进口”回来。
——2011年9月20日新华财经网
张倩(记者):达芬奇的损失或许是小事,其他各方的损失也是小事——只要我们的代价没有白费。只要我们能真正认识到,建立一个28
诚信的社会,对于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是有益的,都是不可或缺的,只要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建立起诚信自觉,并且为之而努力,我们的代价就没有白费。
——2011年11月15日《北京青年报》
购买时段电视荐股:“抢帽子”抢得利益逾4亿
【事件回放】
证监会于2011年12月9日下午通报了一起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操纵证券市场案。该案累计交易金额近572亿元,涉及552只股票,非法获利4.26亿元,涉案人员之多和操纵规模之大都史无前例。
2007年4月到2009年10月,薛书荣、郑宏中、杨晓鸿、黎睿咨等人以70个自然人名义,在44家证券营业部开立112个资金账户,使用148个证券账户,动用超过20亿资金预先买入选定的股票。与此同时,涉案人员通过广东中恒信传媒投资有限公司,私下联络10家证券公司和8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的30名证券分析师,录制了相关的荐股节目。随后,薛书荣和郑宏中等人以4483万元购买了9家电视台的证券栏目时段,播放上述荐股节目,吸引投资者入市,并在节目播出当日或者第二日将预先买入的股票迅速卖出获利。
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上述操纵方法是典型的“抢帽子”手法,与过去庄家操纵单只股票的模式显著不同,但更具欺骗性。证监会通过市场监控发现了相关案件线索,但是由于涉及的股票和涉案人员、相关利益方众多,调查和取证过程历经重重困难。这位负责人称,此案的特点一是涉案金额十分巨大,操纵股票数量史无前例;二是通过多家卫视媒体播放荐股节目,影响力巨大,受害股民数量众多;三是涉案团伙组织周密且进行公司化运作,反侦查能力极强。
针对此案暴露的问题,证监会迅速出台了关于加强证券分析师监30
管的相关文件,广电总局于2010年10月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广播电视证券节目管理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广播电视证券节目。
其中,广东中恒信传媒投资有限公司操纵证券市场案等6起违法违规案,共交易股票552只,累计交易金额571.76亿元,违规交易股票数量之多,创A股市场记录。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广东中恒信薛书荣、郑宏中等人涉嫌以“抢帽子”手法操纵市场,2009年11月被证监会立案稽查,并于2010年3月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据了解,郑宏中等人通过操纵市场,共交易股票552只,累计交易金额571.76亿元,非法获利4.26亿元。目前该案还在刑事侦查中。同时,该位负责人表示,江苏三友集团因不实披露控制人信息,被警告并处以30万元罚款,其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并处以5万元至20万元不等的罚款,同时,时任公司董事长、实际控制人张璞还被证监会认定为市场禁入者,5年内不得从事证券业务或担任上市公司“董监高”。
【事件影响】
2011年12月9日下午,证监会发布了六起证券市场违法违规案件的详情。其中包括广东中恒信公司、薛书荣、郑宏中等机构和个人操纵证券市场案件;殷保华、刘锐等5人非法证券投资咨询案件、余凯等人涉嫌操纵证券市场案件等三起操纵市场案件。广东中恒信传媒投资咨询公司薛书荣、郑宏中、杨晓鸿、黎睿咨等涉嫌操纵市场行为案件,涉及的资金账户高达112个、证券账户高达148个,动用资金超过20亿元。
此外,证监会还通报了山西美金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相关人员内幕31
交易案件、江苏三友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和联合臵地法人利用他人账户从事证券交易行为等三起案件。此次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操纵证券市场案,将对国内金融、股票等领域,造成空前的影响与震动。
【各方观点】
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立坚: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的一系列政策改革主线要确保投资者利益,保证好企业具有足够融资能力,坏企业能有健全的退出机制。所以保荐人必须站好岗,因此改革将势在必行。
——2011年12月8日《时代周报》
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现阶段我国的内幕交易有两种情况,有一部分人有目的地利用特殊地位和关系,谋取不正当利益;也有一部分人主观意识不甚明确,没有认识到这是与贪污、盗窃、欺诈性质相近的犯罪行为。小偷从菜市场偷一棵白菜,人们都会义愤填膺,但是若有人把手伸进成千上万股民的钱包,却常常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这就是内幕交易的实质,也是防范和打击这种犯罪活动的困难之所在。我们要郑重声明,中国证监会对内幕交易和证券期货犯罪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
——2011年12月16日《第一财经日报》
第四篇:12法治蓝皮书-传媒篇
中国法治蓝皮书
传媒篇
报刊全面转企改制:相关任务十八大前全面完成
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发布:业态转型升级明确七项任务 围剿虚假新闻:从行业自律上升为法治担当 新闻战线“走转改”:编辑记者深入基层接地气 广电总局连颁“限娱限广”令:行政监管体现“受众为王” 新闻出版专项整治“四假”:打击非法报刊任重道远 报纸副刊首评“孙犁奖”:先辈职业精神引领后人 “十大假新闻”评选十年:“最后一次”愿望屡落空 发表新闻“二次伤害”:报道尺度考量媒体道德底线 网络谣言事件屡禁不止:提升网络公信力迫在眉睫
报刊全面转企改制:相关任务十八大前全面完成
【事件回放】
2011年5月8日,新闻出版总署下属报刊——中国新闻出版报社挂上了‚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牌子,率先宣告‚事转企‛。当天,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全国5000多家非时政报刊年内将全面展开转企改制。
5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1]19号文,以下简称‚19号文‛)印发,明确了改革的目标任务、实施办法、政策保障和组织领导,成为推动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6月24日,中央召开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并通过了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改革在操作层面有了更加明确的依据。
7月20日,全国新闻出版局长座谈会在重庆召开,确定了转企改制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全国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将在2012年9月底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全面完成转制任务,中央和地方同步推进,分批次进行。
8月,柳斌杰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2011年6月已经启动了第一批中央各部门各单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文化、艺术、生活、科普等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行业性报刊出版单位,隶属于企业法人的报刊出版单位,已登记为企业法人但尚未规范转企改制到位的报刊出版单位和主动申请先行转企改制的报2
刊出版单位,以及上述报刊出版单位所属报刊编辑部,要列入第一批先行完成转企改制。2012年1月开始,启动第二批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其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和非独立法人报刊编辑部的体制改革工作。
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改革目标任务主要是使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成为能独立承担社会法律责任的市场主体,培育一批导向正确、主业突出、实力雄厚、核心竞争力强的独具特色的大型报刊传媒集团公司,形成一批专、精、特、新的现代报刊出版企业,并建立健全市场退出机制。
【事件影响】
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号角正式吹响,标志着我国的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和最后的攻坚期。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是一场比图书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涉及面更广、影响更大更强的改革。非时政类报刊是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是很多新闻的首发地。长期以来,涉及这一领域的改革,更多停留在机制改革的层面。现在,按照‚由易到难、加快推进‛的原则,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从印刷复制到发行、出版领域改革全面完成后,进入了攻克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这一最后堡垒的关键时刻。改革的落脚点是让全国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成企业,成为市场主体。改革目标是要解决在现行体制机制约束下报刊出版业发展中存在的数量过多、规模过小、资源分散、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力弱等突出问题,增强报刊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提高报刊出版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各方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如今,报刊正受到网络等新媒体的冲击,这时要求‚事业编媒体‛与‚母体‛脱离、‚断奶‛,失去财政来源,将会面临‚人员身份转换成本‛、‚适应市场机制的重建成本‛这两道‚坎‛。
——2011年6月6日《新京报》
中国行业报协会副会长、《中国经营报》总编辑李佩钰:越来越多的市场化政策行将出台,中国传媒业的大时代即将到来。一些受众过窄、过于依赖财政拨款的报刊,极有可能退出,可与此同时,报刊资源也将向优势媒体转移,大型传媒集团也在形成。
——2011年6月6日《新京报》
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发布:业态转型升级明确七项任务 【事件回放】
2011年4月20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总结了‚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取得的巨大成绩,对‚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主要目标和主要措施等做出了具体部署,并提出了未来五年新闻出版业发展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这些重点任务包括: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精品力作的生产,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完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做优做大做强新闻出版产业,提高新闻出版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顺应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趋势,推进新闻出版业转型和升级;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
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到‚十二五‛期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基本到位,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数字出版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扭转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的出口逆差状况,大幅度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基本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以民族文化为主导、吸收外来有益文化共同繁荣的开放格局。基本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现代出版物市场体系,以人为本、面向基层、惠及大众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技术先进、5
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
【事件影响】
《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及11个专项规划描绘了未来五年新闻出版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未来五年新闻出版业的行动纲领,充分体现了我国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战略目标,意义重大。此外,《报刊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作为11个专项规划之一首次发布,也成为此次规划的一大亮点。‚十二五‛规划既有总的指导方针和原则,又有具体的任务和项目举措,反映了新时期新闻出版业发展的新格局和新要求,充分体现了科学性、全局性、前瞻性、实践性的特点,指明了未来五年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方向。
【各方观点】
河北大学媒介经济研究所所长曹鹏:《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是一个纲领性的规划文件,为中国的新闻出版业制定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勾勒出了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透露了投资与建设方向。在《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原则性、方向性的规划多,而原则与方向还得靠基础性的建设项目计划才可能得以落实。
——2011年第6期《新闻记者》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战略运营部副主任郭全中:《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打造一批大型的国有报刊集团,对于优势报刊集团来说是一大利好,有利于其下一步的跨区域、跨行业和跨媒介扩张,但是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配套措施,打破制约报刊业6
发展的区域化分割和行业化分割的局面,建立全国统一的传媒业大市场。
——2011年5月(上)《青年记者》
围剿虚假新闻:从行业自律上升为法治担当
【事件回放】
2010年11月,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联合发出《关于深入开展‚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的通知》,并召开动员会议,部署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专项教育活动为期半年,一直持续到2011年5月。
这次专项教育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打响一场围剿虚假新闻的战役,目标是力求从根本上铲除假新闻这一危害新闻事业的顽症。中国记协党组书记、专项教育活动负责人翟惠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专项教育活动主要是为了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树立媒体必须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意识;二是提高记者的专业素质、新闻的采编能力,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新闻信息服务;三是建立和完善新闻采编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堵住产生虚假新闻的制度漏洞。
全国新闻单位对此高度重视。中宣部新闻局负责同志和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赴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和8个重点省市参加动员会并指导讲话。中央督导组前往全国各地检查指导专项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很多媒体以专项教育活动作为自身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有的请一把手讲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请有经验的老同志讲授新闻知识。有的将典型案例编著成书,为编辑记者提供鲜活的8
新闻教科书。有的组织年轻编辑记者赴延安等革命老区接受革命传统和群众路线教育。有的组织采编人员自编自演情景剧,将严肃的大道理融入轻松幽默的小故事中。各新闻单位还着力从采、编、播、发等各个环节建立和完善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形成防范虚假报道的严密体系。一些新闻专业期刊纷纷开辟专栏,邀请专家学者,组织理论文章,刊登各地各单位开展活动中的做法、经验和思考。
2011年10月19日,新闻出版总署印发《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要求新闻记者开展新闻采访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禁编发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新闻机构要建立健全内部防范虚假新闻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虚假失实报道的纠错和更正制度,完善虚假失实报道的责任追究制度。
【事件影响】
‚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是全国新闻战线在新的传播环境和形势下开展的一次非常及时的教育活动。活动对虚假新闻产生了有力遏制作用,对增强新闻从业人员社会责任意识、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高新闻队伍的素质和水平起到了有力推动作用。新闻从业人员加深了对虚假新闻危害的认识,从思想源头上切实提高了对新闻真实性的认识,工作作风更加扎实深入。通过专项教育活动,各新闻单位切实加强了新闻来源管理,对互联网信息使用、社会自由撰稿人来稿及‚新闻线人‛报料等制度进行严格规范。各单位部门还研究制定了一批部门规范性文件和地方性管理规范。建章立制是专项教育活动的实实在在的收获。通9
过专项教育活动形成的完善的工作流程、管理制度以及规范的行为准则,为防范和杜绝虚假报道提供了长效制度保证。
【各方观点】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如果我们20多万领取记者证的新闻工作者,都能够比我们的前人、比一代又一代党的新闻工作者做得更好一些,或者起码能够遵循他们优良的工作传统、继承他们的道德精神努力去实践,我想就不会触碰新闻真实的底线。杜绝虚假新闻的教育活动,但愿是最后一次。——2011年第4期《新闻与写作》
《新闻战线》评论:虚假报道尽管是个案,但社会影响恶劣,群众反映强烈,严重损害了新闻队伍的形象,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中宣部等五部门部署开展为期半年的专项活动,是对社会各界‚新闻打假‛呼声的积极回应,是一种见微知著、防患未然的自觉行动,是及时的、必要的。——2011年第4期《新闻战线》
新闻战线“走转改”:编辑记者深入基层接地气
【事件回放】
2011年8月9日,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召开视频会议,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广大新闻工作者广泛响应、积极参与,迅速形成较大声势和规模。
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对‚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活动取得的积极进展和实际成效,要求新闻战线把这项活动作为长期任务,不断深化、持之以恒、务求实效。李长春在批示中指出,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新闻战线的一项长期任务,要不断深化,持之以恒,务求实效。要把镜头更多地对准基层,把版面和荧屏更多地留给群众,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联系党和人民的纽带作用。要虚心向群众学习,切实改进文风,多运用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到真实可信、朴素自然、生动鲜活、言简意赅,进一步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新闻单位高度重视,扎实推进,纷纷建立基层联系点,派出编辑记者到基层采写,并在重要版面、重要频道和重要时段开设专栏,连续推出相关报道。大量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报道,给新闻媒体带来清新之风,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
多家新闻单位还建立起有利于‚走转改‛活动的体制机制,强化11
领导带头,形成定期检查制度,加强跟踪指导,纳入员工考核内容,推动‚走转改‛活动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事件影响】
‚走转改‛活动让新闻战线如沐春风。编辑记者们纷纷反映,深入基层接地气,加强了对国情、市情、民情的了解,听到了老百姓的心里话,也深刻体会到最美丽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活动成果在日常报道中得到充分体现,更多鲜活生动的现场新闻体现在媒体版面和荧屏上,更多普通人走进了编辑记者的报道中,更多的百姓生活事成为报道的素材。媒体报道文风通过‚走转改‛活动得到很大改变,‚短、新、实‛生动活泼、质朴感人的新闻作品不断涌现,透射出生活热力。
从思想层面上讲,‚走转改‛活动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让新闻记者进一步树立群众观点、强化群众立场,领略‚用脚采访‛的真谛,在意志品质上受到了一次实践的洗礼。‚走转改‛活动强调深入基层、走进现场,这对防止虚假报道发挥了积极有效作用。
【各方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高钢:‚走转改‛活动的开展,是对中国知识界担当的社会责任的再度提示,面对中国社会转型期纷繁复杂的情状和影响,深入思考我们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的内涵和意义,清醒认识实现这一社会责任的途径和方式。
——2011年第11期《网络传播》
《北京晨报》首席记者崔红:‚心里装着人民群众‛是新闻工作的根本,‚走转改‛的目的就是让我们这些媒体人尽可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编辑记者唯有深入基层,扎根生活,脚与心双双而至,‚身入‛更‚心入‛,才会对基层多一分理解,才会对人民多一些关爱,才会以尽可能接近客观事实的视角关注人生百态,才能让你的报道有感召力,才会让你供职的媒体有影响力,才能让人生——一位记者的人生更有价值。
——2011年第10期《新闻与写作》
广电总局连颁“限娱限广”令:行政监管体现“受众为王” 【事件回放】
2011年10月25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从2012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此《意见》被俗称为‚限娱令‛。
《意见》要求对节目形态雷同、过多过滥的婚恋交友类、才艺竞秀类、情感故事类、游戏竞技类、综艺娱乐类、访谈脱口秀、真人秀等类型节目实行播出总量控制。每晚黄金时段(19∶30-22∶00),全国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播出上述类型节目总数控制在9档以内,每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周播出上述类型节目总数不超过2档。
《意见》要求各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引进境外电视节目形态,须报省级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各省级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后,要提前两个月将本辖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引进播出境外电视节目形态的情况报广电总局备案,总局将进行综合调控。
《意见》还要求各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加大新闻类节目播出比例,每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日6∶00-24∶00新闻类节目不得少于2小时;18∶00-23∶30必须有2档以上自办新闻类节目,每档新闻节目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
11月28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下称《补充规定》),决定自2012年起,全国各电视台14
播出电视剧时,每集电视剧中间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该《补充规定》被俗称为‚限广令‛。按照《补充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播出电视剧时,不得在每集(以45分钟计)中间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播出电影时,插播广告参照前款规定执行‛。
为确保新政策得到切实执行,广电总局还专门下发了《关于贯彻执行〈《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的通知》,要求各级电视台立即清理并撤销2012年的电视剧插播广告时段,重新编排节目和广告。同时,要求各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全面监看各级电视台的落实情况,对仍插播广告的播出机构,将按照相关法规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事件影响】
《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出台后,各卫视娱乐节目开始陆续‚变脸‛。《意见》下达当天,江苏卫视的《老公看你的》宣布将停录,节目组要全力研发道德建设类栏目。浙江卫视在2012年的改版计划中表示,相亲类节目《婚姻保卫战》不再走综艺娱乐路线,而是请钱文忠等专家探讨夫妻的相处之道,时长控制在20分钟左右。湖南卫视的王牌节目《天天向上》和《快乐大本营》2012年起,节目时长将被控制在一个小时之内。北京卫视的《BTV秀场》节目全部改名,《收藏秀》恢复为《天下收藏》,新闻评论类节目《北京观察》以及《好人故事》、《倾听》等人文类节目取代了其他‚秀‛。
《〈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下发后,很多网友拍手称快,称‚这下能踏踏实实看电视了‛。
【各方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限娱令‛的出台,缺少一个对娱乐的总体评估。‚限娱令‛针对的是‚过度娱乐‛,那得先说明现在娱乐是否‚过度‛了,然后再说明这种‚过度‛产生了什么样的不良后果,最后再说明‚限娱令‛是否能消除这样的不良后果。这是决策应有的逻辑链条,但我现在没看到这些。没看到这些的可能性有两个:一是根本就没有评估;二是有评估却没有公开。如果是第一种,就是拍脑袋,就算是第二种,也得允许大家讨论。因为这是一项公共政策,针对的是老百姓的收视权。
——总第539期《中国新闻周刊》
著名剧作家陆天明:《〈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对广大观众确实是一个好消息,应该从方方面面来端正影视剧的创作、拍摄和制作,按艺术规律来办,把影视剧真正看成是一个艺术创作,不要一味考虑如何挣钱。
——2011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
新闻出版专项整治“四假”:打击非法报刊任重道远
【事件回放】
2011年3月17日,新闻出版总署印发《关于开展报刊记者站专项治理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对报刊记者站的管理,并从4月15日至7月25日集中开展记者站专项治理‚百日行动‛,对违规记者站进行全面清理。
7月5日,根据各地开展专项治理‚百日行动‛的情况,新闻出版总署印发《关于继续做好报刊记者站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
11月,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新闻出版总署又联合发出通知,要求从11月10日起至12月底,在全国组织开展打击非法报刊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新闻出版领域‚四假‛(即非法报刊、非法报刊机构、假记者、假新闻)。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负责人表示,经过长期整治,新闻出版领域‚四假‛违法违规行为有所遏制,但部分地区仍屡打不绝,严重扰乱新闻出版秩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这次专项行动打击重点有四:
一是非法报刊,包括假冒、伪造国内刊名刊号或无刊号出版的报刊,利用境外注册刊号在境内非法编辑发行的报刊,以买卖刊号、一号多报(刊)和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等形式非法出版的报刊;
二是非法报刊机构,主要指未经批准擅自设立的报刊社、编辑部、记者站、工作站、报刊网站,特别是未经批准以港澳等境外媒体名义擅自设立的编辑部、记者站、办事处等非法机构以及制售传播非法报刊的信息咨询企业;17
三是假记者,包括假冒记者或新闻采编人员身份的社会闲散人员、新闻机构离职人员和非采编人员,以及假冒网络新闻媒体记者或新闻采编人员身份的各类网站工作人员;
四是假新闻,即违背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没有事实依据,凭空捏造、混淆视听的各类虚假新闻报道。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新闻出版总署分别对各地‚扫黄打非‛办公室、各地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了工作要求。
【事件影响】
假报刊、假新闻常常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而炮制假报刊、假新闻的假记者、假记者站更是为公众痛恨。假记者与假记者站、假报刊、假新闻等向来都是相伴而生,这些虚假行为不仅严重玷污了记者和新闻行业的职业道德,而且影响了社会秩序稳定和经济和谐发展。为此,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开展整治‚四假‛专项行动,不仅能有效打击假报刊、假记者等非法经营行为,更能有效维护媒体公信,取信于公众。
【各方观点】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副组长、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四假‛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公害,基层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对此意见很大,总署同志下去,他们经常向我们反映这个问题。对于重大的‚四假‛案件,要彻查彻究。对制造‚四假‛的主要犯罪嫌疑人要绳之以法;重大‚四假‛案件要公开及时曝光。还要教育社会各界要提高警惕,注意防止假记者行骗,告诉他们要通过正常渠道18
举报和反映问题,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11年2月28日新闻出版总署网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要充分认识‚四假‛的严重危害,认清‚四假‛以牟取钱财为目的的欺诈行为。要以科学的工作精神、求实的工作态度,认真解决好工作中的各类问题,不给‚四假‛滋生提供空间和土壤。要加强舆论宣传,提高社会各界的警惕性,强化监督意识,充分发动群众举报。要开展专项治理,查办一批典型案件,取缔一批窝点,坚决打击‚四假‛行为。
——2011年3月7日中国记协网
报纸副刊首评“孙犁奖”:先辈职业精神引领后人
【事件回放】
2011年11月5日,由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与天津日报社联合主办的‚2011孙犁报纸副刊编辑奖‛颁奖典礼在天津举行,表彰了10名‚孙犁报纸副刊编辑奖‛获奖者和10名‚孙犁报纸副刊编辑奖提名奖‛获得者。据悉,‚孙犁报纸副刊编辑奖‛评选在我国尚属首次。
孙犁报纸副刊编辑奖10名获奖者分别为:天津日报宋曙光、工人日报刘建民、新民晚报贺小钢、北京日报李培禹、解放军报刘业勇、吉林日报赵培光、人民日报罗雪村、羊城晚报黄咏梅、检察日报彭诚、南京日报申赋渔。
孙犁报纸副刊编辑奖提名奖10名获奖者分别为:劳动报胡绳梁、云南日报李悦春、厦门日报蒋福章、今晚报吴裕成、福建日报黄燕、衢州日报许彤、江西日报李滇敏、绍兴日报郑休白、西安日报杨利英。
孙犁是当代著名文学家,中共党员,抗日老战士,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1949年1月17日《天津日报》创刊后,孙犁便与著名诗人郭小川、著名作家方纪一起创办了《天津日报〃文艺周刊》,从事该周刊的编辑工作数十年之久,并以此为阵地发现培养了大批青年作家。作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天津日报社的终身副刊编辑,孙犁堪称中国报纸副刊编辑的一代杰出楷模。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会长丁振海在典礼上致辞时表示,以‚孙犁‛命名报纸副刊编辑奖,对广大报纸副刊编辑最有影响力。
据了解,此次评选活动从2011年6月底开始,经过层层严格评选,20
共产生候选人40名。主办单位邀请全国新闻界专家、领导组成21人评委会,最终评选出编辑奖10名,提名奖10名,并于9月底进行了公示。
【事件影响】
设臵‚孙犁报纸副刊编辑奖‛,其宗旨在于‚表彰长期在报纸副刊战线辛勤耕耘、卓有贡献的优秀新闻工作者,检阅和评比我国报纸副刊编辑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这对于培养造就更多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报纸副刊人才,推动党的新闻事业发展繁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各方观点】
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初小玲:孙犁先生在中国文坛以及报纸副刊领域拥有很高的威望,是新中国报纸副刊编辑的一代楷模,此次奖项为弘扬孙犁精神,使广大报纸副刊新闻工作者更加热爱党的新闻事业。
——2011年11月5日天津网
薛宝生(新闻评论员):首届孙犁报纸副刊编辑奖及其评选结果的揭晓和颁奖,是对副刊优秀编辑的充分肯定,更是我国在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中涌起的精彩浪花。我们可以告慰孙犁老人家,办好副刊已经后继有人。
——2011年11月14日光明网
“十大假新闻”评选十年:“最后一次”愿望屡落空
【事件回放】
2011年1月21日至22日,‚维护新闻真实性 增强媒体公信力‛高峰论坛暨‚十大假新闻‛评选十周年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文新报业集团旗下《新闻记者》杂志因坚持十年评选‚十大假新闻‛,在论坛上受到上海市委宣传部嘉奖表彰。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宋超讲话指出,《新闻记者》杂志坚持十年新闻打假,为上海新闻界树立了一个对党和人民负责,追求新闻真实性的标杆。
2011年5月,见证《新闻记者》编辑部开展新闻打假十年心路历程的《拷问传媒公信力——新闻打假十年实录》一书问世。此书汇集了《新闻记者》从2001年至2010年‚十大假新闻‛原文,以及每年评选之后的各种反应;并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特聘资深教授童兵领衔的学者对《新闻记者》‚十大假新闻‛的十年评选做出分析报告,从理论上学术上做出梳理概括;还从历史与现实的纵横交错中对虚假新闻的‚前世今生‛做了较为系统的回顾,在理论上对新闻真实性原则做了全面阐述。
《新闻记者》原主编吕怡然在《拷问传媒公信力——新闻打假十年实录》一书的跋中,回顾了《新闻记者》连续十年评选‚假新闻‛的甜酸苦辣。他讲道,评选‚十大假新闻‛是《新闻记者》编辑部本着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新闻工作者的良知捍卫新闻真实性的‚义举‛,目的是为鞭挞虚假新闻尽一份力所能及的绵薄之力。22
首次‚十大假新闻‛推出时,《新闻记者》配编者按表示,希望这次评选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没有想到,这个美好的愿望迟迟落空,评选一发不可收,延续至今已达十个年头。此间既得到了新闻主管部门和新闻同行的支持和肯定,也遭到了种种诘问、质疑、指责等非难,甚至受到‚侵害名誉‛的指控。吕怡然表示,十年甜酸苦辣一言难尽,面对屡禁不止的虚假新闻,《新闻记者》仍会义无反顾、继续努力。
【事件影响】
《新闻记者》‚十大假新闻‛评选进行十年总结,正值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开展‚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新闻记者》十年评选‚假新闻‛的‚义举‛,在这次专项教育活动中被称为‚举起了一面打击虚假新闻的旗臶‛。十年评出的‚假新闻‛中的许多条目,成为新闻界同行和专家学者深入剖析假新闻的成因、探讨防范之策的研究对象。多家新闻学术期刊约请《新闻记者》原主编吕怡然撰文讲述十年新闻打假历程。《拷问传媒公信力——新闻打假十年实录》一书被新闻同行称为‚既是透视当前中国媒介生态、深入研讨虚假新闻的理论读本,也是新闻界开展‘杜绝虚假新闻、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的有益教材‛。
【各方观点】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全国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顾勇华:《新闻记者》10年打假意义非凡。联想到中国记协的评奖工作,正好合成一组数字:‚说好2023
年,说丑10年。‛‚说好20年‛,就是中国新闻奖评选20年;‚说丑10年‛,就是《新闻记者》连续10年公布当年十大假新闻。这里特别强调‚说丑10年‛,是说像《新闻记者》这样持续地、集中地打假,还没有第二家。
——2011年3月30日 大众网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张涛甫:《新闻记者》每年从大量的假新闻中捞起大鱼,选出‚十大假新闻‛,抽取最突出的10个假新闻样本,拎出来‚示众‛。这一评选活动持续10年,以其专业性、权威性,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11年4月7日 中国记协网
发表新闻“二次伤害”:报道尺度考量媒体道德底线
【事件回放】
2011年11月8日,南方某报刊登了一篇标题为《妻子遭联防队员毒打强奸 丈夫躲隔壁‚忍辱‛一小时》的报道。报道称联防队员杨某利手持钢管、警棍闯进杨某家里一通打砸后,对杨某妻子王某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毒打和强奸,当时丈夫杨某就躲在隔壁‚忍辱‛偷听,大约一个小时后才报警。此报道一出,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关注。
尽管南方某报的报道已经描述了受害人王某‚精神状态非常差,并伴有自杀行为‛,但各路媒体依然蜂拥而至逼问‚真相‛,杨某被部分媒体冠上了‚最窝囊丈夫‛头衔,受害人王某被部分媒体指为‚通奸‛。强大的舆论场令受害人无处可藏,杨某痛哭流涕地下跪哭求现场记者们离开,王某面对记者的镜头只能用被子捂住自己的脸庞。媒体的穷追不舍,最终迫使杨某王某举家搬迁暂时与外界失去联系,受害人家属也全部关闭了电话。
11月15日,联防队员杨某利委托律师到派出所报案,举报杨某涉嫌诬告陷害罪和重婚罪,并以媒体报道严重失实为由,向宝安区法院提起诉讼,状告广东某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南方某报所属集团)侵犯其名誉权,事件真相由此变得更加扑朔迷离。11月16日下午,西乡派出所已受理举报,宝安区法院已接收起诉状,但未决定是否立案。
从相关报道视频画面上看,一些媒体的报道陷入了自我矛盾的怪圈:他们一方面也强调女受害人处于崩溃边缘,但同时却把近乎‚强迫式‛采访画面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读者和观众面前;一方面对受害人使25
用了化名,但却将受害人痛哭流涕的表情不作任何遮掩地呈现出来。这些报道画面让许多观众感到愤怒,许多声音都质疑媒体道德的底线到底在哪里。新浪微博上的一项关于‚此事件中最该反思的是什么‛的调查显示,43%的投票者选择了‚媒体不应泄露受害人隐私,并造成二次伤害‛,另有22%的人认为‚媒体报道失当,如指责丈夫杨某窝囊怯懦等‛。
作为事件的首次报道者,南方某报的记者成某在接受访谈时称他是应杨某的请求报道此案,但他也坦承报道中个别表述在报纸上呈现‚确实有所不妥‛。另外,部分相关媒体事后也就此次采访报道中的不当行为作出公开道歉。
【事件影响】
全国各地媒体纷纷报道和评论这起事件,在舆论界引起强烈反响。其间部分媒体失当的报道方式和报道内容,更是引发了包括媒体人在内的受众批评。被流传转载最广的据悉是央视女记者柴静的博文,文中直指媒体的暴力报道,称‚这是一场羞辱,但不是他们的‛。这种同行间的监督和毫不留情的剖析,有利于带动整个媒体界回归到对行业道德的理性思考上来,对我国媒体界的自省起到了积极作用。当然,媒体界的这种自省最终将带动全社会的自省,引导全社会所有成员走向觉悟、成熟与进步。
【各方观点】
珠海联合国际学院国际新闻学专业副教授阮纪宏:这样的事件中,无论新闻元素有多丰富,新闻工作者都应该遵循一条金科玉律,那就26
是保护受害人的权利,特别是性侵犯受害人的权利。因为任何泄露他们身份的做法都意味着第二次伤害。
——2011年11月12日《中国青年报》
李振忠(新闻评论员):‚强迫式‛采访源于媒体优越感,就如同某些‚名嘴儿‛表现出来的可以拯救全世界可以摆平全地球的神态背后的心理优越感一样。当真正以平等博爱的心对待被采访者的时候,你才会想到对方是个拥有隐私权的平等兄弟姐妹,而不仅仅是一个‚新闻富矿‛。
——2011年11月13日红网
周云龙(新闻评论员):媒体在不同阶层,有着不同的影响力,而且这个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迥然不同。但是,在法治社会,记者行使监督权又应当是有节制的,其一切活动应当在法制允许的框架内,不可逾越职业的底线,更不能突破做人的底线。
——2011年11月15日《中国青年报》
网络谣言事件屡禁不止:提升网络公信力迫在眉睫
【事件回放】
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为信息的快速流动和广泛传播提供了极其高效和便捷的载体,但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网络谣言,也给互联网发展带来不容忽视的危害。
2011年8月12日,某会计网站发布《关于修订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公告》,即所谓‚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第47号公告‛并作了解读,公告文中标记发布日期为2011年7月31日。由于文中提到时下备受关注的‚年终奖税收‛可通过两种方式计算,该公告经国内多家媒体转载、放大,引起社会极大反响。8月15日,国家税务总局声明没有发布过此公告,是有人在伪造公文。公安机关查明,此公告系上海励某杜撰而成,并依法对其作出行政拘留15天的处罚。
8月29日,互联网上部分博客、论坛转载了《绝症男子杀死八名村官称为民除害》和《震惊:云南一绝症患者连杀八名村官》文章,在网上引起很多网民关注。9月1日,云南省陆良县公安局称,这两条帖子所写的内容经核查为虚假信息。公安机关已对编造此信息的云南某大学学生依法给予行政拘留的处罚。
10月7日,某网站编辑人员裴某在其个人新浪微博转引传言,内容全文为:‚网络消息:歼-10B在阎良坠毁,飞行员牺牲。‛虽然裴某在发现消息内容不实后,于次日即将微博内容删除,但一夜之间该消息已被一些媒体和网站转引、刊载,在社会上广泛传播,随后更被境外媒体作为新闻来源引用进行公开报道。我国有关部门对此作了辟谣澄28
清。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对该网站负责人进行执法谈话,提出严肃批评,责令网站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以此为戒改进内部管理制度。该网站也对编辑裴某作出严肃处理的决定。
12月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新闻宣传局证实,网上流传的‚新疆籍艾滋病人通过滴血食物传播病毒‛信息,已经有关部门查明属谣言,多名捏造事实、编造和传播谣言者已被公安部门依法予以治安拘留处罚。另外,所谓‚武汉大三女生求职时被割肾‛、‚玉溪将发生8.6级大地震‛、‚黔西部分乡镇儿童被抢劫盗肾‛、‚海南支教女学生被灌醉轮奸‛等信息,经查证也均属编造,有关部门正在追查编造谣言者的责任,并将依法予以惩处。
【事件影响】
在互联网上编造和传播谣言,不仅违反社会公德,扰乱互联网传播秩序,也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相关部门严厉打击网上编造谣言、传播谣言行为,对于净化网络环境,提升网络传播公信力,促进网络信息产业健康发展,均具重要意义。清除网络谣言,需要政府部门、互联网运营企业和广大网民的共同努力。政府部门要加强互联网管理,制度建设和常态化监管不能偏废。互联网企业和网站要加强信息发布管理,不为虚假信息谣言提供传播渠道。网民在上网时应守法自律,做到文明上网,不信谣,不传谣,不给网络谣言以生存空间。
【各方观点】
周继坚(新闻评论员):从根本上维护网络信息真实,就必须从源头打击谣言。主管部门应加强指导,从法律和政策层面加大对造谣传29
谣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依规对互联网进行管理,强化广大网络传播者的责任意识。在网络造谣传谣愈演愈烈的当下,必须重申‚传播信息必须真实‛的基本底线,划清信息与谣言的界限,才能彻底消除不法行为,为网民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
——2011年12月9日《光明日报》
《人民日报》记者郝洪:对政府而言,谣言止于公开;对有着社会责任担当的公共媒体而言,传闻止于客观的求证。只有保持客观、真实、公正的态度,最大限度地呈现各方实际情况与利益诉求,并进行充分讨论,才能寻求到多赢的解决方案。
——2011年8月18日人民网
刘伯贤(新闻评论员):‚网上治谣‛要真正取得长效,还有赖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有赖于协作机制的健全,有赖于社会透明度的增强,有赖于广大民众网络素养的提升。
——2011年12月6日新华网
第五篇:20110112法院工作报告(法治蓝皮书)
湖南法院审判工作报告
(2010年)
2010年,省高级法院在省委的领导、人大的监督和政府、政协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扎实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不断加强法院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全省法院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33.53万件,审结、执结30.35万件,同比分别增长8.77%和11.99%;其中,省法院受理各类案件8821件,审结、执结8436件,同比分别增长28.28%和33.73%。
一、开展刑事审判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2010年,全省法院共审结各类刑事案件3.34万件,判处罪犯4.14万人;其中,省法院审结684件。
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严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和杀人、绑架、抢劫、爆炸等严重暴力犯罪及盗窃、抢夺等多发性侵财犯罪,从严从快审结“7·21”长沙机场大巴纵火案等一批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的刑事案件,全年共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5803人。严惩贪污、贿赂、渎职犯罪,全省法院共审结该类案件664件,判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70人,曾锦春 被核准并依法执行死刑。严格执行“两个证据规定”,会同省委政法委、省检察院、公安厅出台《关于规范部分死刑案件证据工作的意见(试行)》,严把刑事案件尤其是死刑案件事实证据关,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对罪行较轻,确有悔罪表现的初犯、偶犯、未成年犯、老年犯等1.23万人依法判处非监禁刑。
深入开展专项审判活动。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省法院依法审结涉黑案件22件,判处罪犯265名,周祖刚、王芝虎、阮应良等罪大恶极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首要分子被依法判处死刑。严厉打击毒品犯罪,全省法院依法审结毒品犯罪案件2692件,判处罪犯3686人,省法院被评为“全省禁毒工作先进单位”。与省检察院、公安厅等单位联合开展“集中整治网络赌博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审结了一批社会影响较大的网络赌博案件。
努力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省法院制定《<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实施细则》,在全省法院开展量刑规范化培训,刑事审判工作逐渐呈现出“服判率提高、上诉率下降,二审维持率提高、改判发回率下降”的良好态势。益阳市赫山区法院量刑规范化试点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
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社区矫正衔接配合工作的若干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协同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做好社区服刑罪犯的法制教育、监管矫治工作。进一步规范减刑、假释案件裁判程序,推行公开听证,全省法院2 依法办结减刑、假释案件2.15万件,其中省法院办结1224件。认真贯彻《反洗钱法》,与省公安厅、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建立了三家联动的反洗钱综合分析检测机制,加大预防和打击洗钱违法犯罪力度。
二、开展民商事审判工作,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010年,全省法院共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17.99万件,诉讼标的额206.23亿元;其中,省法院审结514件,诉讼标的额5.21亿元。及时制定《关于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四化两型”建设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的若干意见》,采取二十项具体举措,积极服务湖南经济社会发展。
依法审理涉及民生的各类案件。坚持保障劳动者权益和促进企业发展并重,全省法院依法审结劳动争议类案件6474件,诉讼标的额9603.43万元;大力维护失地农民和被拆迁人合法权益,审结房屋拆迁民事案件1060件,诉讼标的额5191.42万元;积极服务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审结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302件,诉讼标的额1206.1万元。
妥善处理各类商事纠纷。全省法院依法审结在调结构、转方式过程中发生的金融、投资、物流、公司、破产等各类商事案件6.07万件,同比上升16.79%,促进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省法院与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省银监局共同构建维护金融安全机制,切实维护了金融秩序。建立健全破产案件收结案审查备案制度,依法审慎受理企业破产案件,帮助和支持资金周转困难 企业恢复生机。
加强知识产权案件和涉外、涉港澳台案件审理工作。全省法院依法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民商事案件593件,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湖南建设。省法院审理的“宝马股份公司诉深圳市世纪宝马服饰有限公司等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入选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例。全省法院依法审结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134件,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积极营造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不断加强涉外和涉港澳台司法协助,共办理涉外和涉港澳台司法调查取证及文书送达555件。
三、开展行政审判工作,依法调节涉诉行政法律关系 2010年,全省法院共审结行政诉讼案件6637件;其中,省法院审结346件。全省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呈现“收案数多、结案率高、发改率低”的良好态势,在全国法院行政审判绩效考核中位居前列。
着力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全省法院依法审理各类行政诉讼案件,作出有利于行政相对人裁判的案件占全部结案总数的65.24%。制定《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非诉行政执行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积极履行司法审查职责,依法办结各类非诉行政执行案件1.31万件。
积极促进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认真落实与省政府法制办联席会议议事制度,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围绕提高依法行政水4 平提出司法建议;积极参与地方行政立法审查工作,预防和减少制度性行政违法,共同防范和化解行政争议。省法院促进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的做法被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推介,并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依法审理国家赔偿案件。贯彻执行新修订的《国家赔偿法》,积极开展宣传月活动,全省法院依法审结国家赔偿案件50件,决定赔偿12件,决定赔偿金额25.08万元,确保符合法定条件的被侵害人得到国家赔偿。
四、开展执行工作,努力破解执行难
2010年,全省法院共执结各类案件6.08万件,执行到位金额173.11亿元;其中,省法院办结各类执行案件4018件。
加大执行工作力度。采取在媒体上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将不良记录纳入征信系统、限制出境、强制审计及提级、交叉、指令执行等措施,完善执行威慑机制。部署开展“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专项行动,9个市州法院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一批“限制高消费令”和“拒执人”名单。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下的涉执信访终结机制的作用,积极探索建立执行申诉信访责任倒查机制,“执行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推进执行规范化建设。针对群众反映的少数法院执行工作中乱收费、乱罚款、乱变更和乱追加被执行人等问题,认真开展整治活动,较好解决了“执行乱”问题。制定《全省法院执行案件流程管理办法》,对执行案件进行动态监管,全省法院执行案件信息 管理系统录入率达100%。制定《湖南省法院系统执行工作考评办法》,对各级法院执行工作进行量化评分,促进执行工作科学发展。
积极开展专项执行工作。部署开展“创建无执行积案先进法院”活动,明确创建目标和考核内容,进一步加大清理执行积案工作力度。积极开展委托执行案件专项清理活动,全省法院清理出受委托执行案件2224件,结案率100%。
五、加强立案信访和审判监督工作,依法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2010年,全省法院共接待来访群众1.99万人次,审结申诉和申请再审案件2454件,按审判监督程序审结案件1178件;其中,省法院接待来访群众3749人次,审结申诉和申请再审案件1129件,按审判监督程序审结案件291件。
规范立案信访窗口建设。切实加强诉讼引导、查询咨询、判后答疑等工作,完善“一站式”服务,立案文明窗口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省法院立案信访窗口用房面积基本达到最高人民法院规定的二类标准,立案信访场所面积严重不足的状况已得到根本性改变。
积极清理信访积案。全面核查积案底数,积极疏导信访人积怨,促进矛盾化解。全省法院纳入清积范围的案件共5567件,已化解息访3729件,占全部积案总数的66.98%,清积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狠抓民事申请再审案件审查工作。积极应对《民事诉讼法》6 修订后民事申请再审案件激增的新形势,省法院设立立案信访局,抽调了一批经验丰富、善做群众工作的办案骨干充实到立案信访一线。严格执行《民事申请再审案件审查流程细则》,不断强化和规范再审审查工作。加大民事再审审查案件调解力度,2010年省法院审结的民事再审审查案件中调解和撤诉171件,调撤率达15.1%,在全国民事再审审查工作会议上作经验发言。
加强审判监督工作。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审判监督工作的新要求,建立健全再审改判与发回重审案件定期通报、原因分析、责任追究制度。坚持事了案结的原则,狠抓再审案件息诉息访工作。坚持依法纠错,2010年全省法院审结的再审案件中,因原判确有错误或其他法定事由改判的案件为364件,占生效裁判的0.18%。
六、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法院工作机制
严格按照中央、省委统一部署和人民法院“三五”改革纲要的要求,强化各项工作机制和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
完善调判结合工作机制。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健全“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大力推行“全程全员全面”调解,积极化解各类纠纷。加强民商事案件调解工作,全省法院民商事案件调撤率达63.74%,同比上升2.56%;做好刑事自诉案件调解工作,全省法院刑事自诉案件调撤率达70.71%;加大行政案件协调力度,全省法院行政案件协调与和解率达50.98%。
创新审判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湖南省法院系统司法 状况考评办法》,实现了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型管理转变、考评对象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大力开展中央政法委部署的“百万案件评查”活动,全省法院共自查各类案件3333件,调查走访案件1800余件,积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和基层群众500多人参与调查走访,在走访过程中息诉息访各类案件400多件,实现了评查与考核、整改、息访相结合。
完善司法公开机制。制定《关于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的实施意见》,部署开展“司法公开活动月”及“法院开放日”活动,大力推行裁判文书上网和大要案庭审网络直播,长沙中院、常德中院、汝城县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全国司法公开示范法院。加强人民陪审员工作,全省法院3906名人民陪审员共参审案件4.47万件,参审案件数同比上升37.96%。加大司法宣传力度,与《法制周报》合作推出《法院周刊》,全省140个法院已全部建成对外网站,建站数量排名全国第二。
健全司法便民利民机制。在边远和边界地区恢复和新建了一批人民法庭,设立了张家界景区旅游速裁法庭,方便了交界地区、边远地区、民族地区和旅游景点群众参与诉讼。积极倡导“法官多走访、群众少跑路”的理念,大力推广巡回审判。会同司法厅联合出台《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工作协调机制的意见》,为329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被告人指定了辩护人。切实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依法减、免诉讼费175.35万元,依法缓交诉讼费2580.21万元。完善基层工作机制。以中央督查《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决定》贯彻落实情况为契机,努力帮助基层法院解决案多人少、法官断层、经费保障不足等问题。进一步加大“两庭”建设力度,全年共争取“两庭”建设国债投资1.39亿元,在省财政厅、发改委的支持下,安排1600万元用于“两庭”建设。加强对下指导,省法院班子成员确定了基层联系点,积极下基层调研。制定《湖南法院系统2011—2013年信息化建设规划》,认真落实科技强院工作方针,推进信息化建设。
七、加强队伍建设,确保公正廉洁司法
2010年,全省法院有104个集体和242名个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省法院再次被确认为省直文明单位。在全省政法队伍建设民意调查中,法院队伍的公众满意度排位逐步前移,2010年上半年排名第二,下半年排名第一。
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以党建带队建,以队建促审判”的工作原则,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牢固树立“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法院文化建设年”活动,丰富干警业余文化生活,全面提升职业修养和职业形象,岳阳中院、浏阳市法院被授予“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重视领导班子建设。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接受省委巡视组对省法院领导班子的巡视,结合2010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巡查组的反馈意见,认真制定整改方案,狠抓整改落实。
加强司法能力建设。省法院全年举办预备法官培训班、人民法庭庭长培训班及执行干警专项培训班等各类业务培训班18期,共培训8200余人次。坚持凡进必考,严把进人关,全省法院公开招录工作人员438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
狠抓司法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以《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颁布实施为契机,集中开展党风廉政教育,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积极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大力开展作风整顿活动,机关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进一步健全明查暗访工作机制,严厉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全省法院共立案查处违纪违法干警72人,已作处理61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52人,进入司法程序8人,给予其他处理1人。
八、诚恳接受监督,促进法院工作全面发展
坚持把法院工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进一步增强接受监督意识,及时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报法院工作情况,始终把接受监督作为正确履行职责、实现司法公正的有力保障。
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省法院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了全省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情况,认真听取常委会委员们提出的意见,正在研究整改方案。2010年11月,省法院邀请省人大领导、部分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视察了法院工作。召开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督查会,出台人大交办案件优先办理“十项措施”,努力提高10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质效。省法院全年共收到省人大代表建议61件,已办结56件,尚未到期的5件正在抓紧办理中;此外,全年共办理省人大交、转办案件49件。
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及时向政协通报人民法院工作情况,完善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沟通协调机制。2010年10月,省法院邀请省政协领导、部分政协委员视察了法院工作。高度重视办理政协委员提案,省法院收到的省政协委员提案5件已全部办结。
依法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配合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邀请检察长列席法院审判委员会。全省法院全年共受理检察机关抗诉案件443件,审结384件。加强与社团组织、专家学者、律师、基层群众等各方面的联系,重视舆论监督,认真听取媒体和网民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