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语文论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18:21: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等语文论文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等语文论文大全》。

第一篇:高等语文论文大全

《高等语文》阅读报告

第一次看余秋雨的《晨雨初听》是高一的时候,后来几乎一直放在我的枕边。感觉读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场心路的旅行以前从不读序的我把余秋雨先生的<写给青年学生的序》仔仔细细地看了好几遍。他说,文学爱好本事清风明月般的美事,一旦从这里传出粗浊的响动,可疑的集结,我劝青年朋友赶快离开,我们宁肯不懂文学,也不去做这样的人。很喜欢秋雨先生的文章,里面总跟历史有关,从一定程度上扩大我对某些事物的认知。人,就是这样不断成长过来的。一点一滴。

最令我深刻的是《苏东坡突围》,它令我改变了许多看法。原来,古代的社会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和平安定。也许,所谓的“大同”世界根本没有存在,一切都只是人们的美好构想。一直以为古代人有经典作为精神寄托,会限制他们的行为,一切遵循“仁、义、礼、智、信”。但其实,也许古代的社会比现代更为复杂。

“越是超越时代的文化名人,往往越不能相容于他所处的具体年代。”一直在思考,古代有那么多文化名人受到社会排挤,政治压迫。直到某个特定的“今天”才开始得到人们的认同,才开始被封授各种各样的领衔。而今天,这样的人还会有吗?就算有,他们是否又能“怀着古人仁之心”在这个与他不相容的时代生存下来呢?到几十年后、几百年后,这样的人还会流芳百世吗?这样的文人,到哪里去寻找呢?苏轼在给弟弟苏辙写的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苏轼希望自己的埋骨低点在西湖。“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此话正中下怀。妒忌之心,人皆有之。却把这样一位伟人推上绝路。难到真的是天妒英才?所谓的朋友,一遇到事就不见人,这难道是真正的友谊?东坡苦啊,一生结交朋友无数,一旦身陷患难中,发书数百,一个朋友竟没有回。所以说,朋友是分很多种的。而“患难见真情”这一经典对白正是要好好品味。“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道尽了这位伟大的诗人心中的孤独。我最喜欢一句话:成熟时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遥远的绝响》让我对魏晋的竹林七贤产生了巨大的兴趣。魏晋是一个乱世,当时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斗争异常激烈,民不聊生。竹林七贤信老庄,尤崇庄子。他们与竹林物化真趣的景象,用庄子化蝶的故事来比喻,真不知是竹林化作了七贤,还是七贤化作了竹林?抑或竹林本就是七贤,七贤本就是竹林。竹林七贤是个群体,如若将他们喻为竹子的话,七人犹如七棵青翠的竹子,参差散立在岚气笼罩的竹林中。有人认为竹林七贤皆是些脱俗之人,其实,他们身上有很多的俗气,各自又有各自不同的俗气。其可贵之处,在于以苦苦的挣扎来蔑视俗,打破俗,跳出俗。其可悲之处,在于挣脱的失败,以及由此带来的沮丧,或“迷途知返”,重新与俗合流。文士们不仅无法施展才华,而且时时担忧性命安全,因此崇尚老庄哲学,从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竹林七贤”成了这个时期文人的代表。阮籍正在与别人下棋的时候,母亲的死讯传来,下棋的对方要停止,阮籍却不肯歇手,非要抖个输赢。下完起,他在别人惊恐万状的目光中要过酒杯,饮酒两斗,才放声大哭,口吐大量鲜血。对于母亲去世的悲痛,他用自己的方法来行孝。表现出他只想生活得真实自在。我想每个人内心都向往着真实自在的活着吧。身戴木枷,被一群兵丁,从大狱押到刑场的嵇康,被押上高台,眯着眼看了看太阳,对身边的官员说:“行刑的时间还没到,我弹一个曲子吧。”《广陵散》于此绝矣!就像阮籍和孙登在山谷里的玄妙长啸,都是绝响,遥远的绝响,我们再也追不回来了。

《最后的课程》。“身在人生而蒙昧于人生,蒙昧得无从谈论,无从倾听。”关于人生的话题,“越有教养越明白这些道理,因此越少谈论。”道理,无异是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领悟出来的,永远是最简单,也永远是最难践行的。

我们都有过当孩子的经历,他留在了你大脑深处。对我而言,这只是在重新回忆起儿时的那份乐趣罢了。“在接受暴露和照顾时,这位70多岁老人如此释然。“你应该发现你现在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真实的东西。回首过去会使你产生竞争意识,而年龄却是无法竞争的。”“我属于任何一个年龄,直到现在的我。”“我不会羡慕你的人生阶段。因为——我也拥有过。”MOLLY,多么坦然的一位老人。是不是所有从心所欲的老人都会如此看化,洞察人生?无疑,他参透了一切。

“人生最困难的事情——与生活讲和。”(境界,让死亡也充满韵味。死亡,让人生归于纯净。)余秋雨先生的这话总结得很好。"什么叫活着?——一个能够救助生命体的过程。”“生命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人生,应该沉得进去,拔得出来。”我一口气摘下了这些我认为的经典话语。真的写得太好了。

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能真正明白这些道理的已不多了。有谁会真正做到“逍遥”?又有谁真正能不被外物所牵绊?也许,只有那些经历了大半辈子的人,突然的顿悟,才会向这样的理想境界靠拢。我是个理想主义者。是的,顿悟。人生,也不就是一个品味的过程吗?

最后一篇《写作——与世界对话》中,余秋雨先生说,在这个时代,写作首先是练习一种与社会、与人沟通的方式,如果学会了很好的写作技能的话,实际上就学会了一种很好的与人沟通的方式,学会了与世界对话的方式——这是健康人生的重要开端。要学会表述灵魂、挖掘灵魂。

《晨雨初听》看了很多遍,一本好书,不需要他的语言多么优美,道理多么深刻。只需要当中有一两篇文章,或一两句话能触动你内心的最深处,足矣。只有书籍,能把遥远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带来给你;只有书籍,能把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只有书籍,能把一切美好与智慧对比着丑陋与愚蠢呈现给你。我愿意在书中寻找我要的快乐。

第二篇:高等教育学论文

高等教育学结课论文

高等教育对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积极作用

姓名:李熠 学院:政法学院 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 学号:2010427020

2011年11月25日

摘 要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更是国家富强、民族崛起的需要,理论和现实的证据表明,高等教育在受到政治决定和影响的同时,也具有自身独特的政治功能和强大的影响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我国政治建设的进程中,要求高等教育承担更大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高等教育

历史使命

政治文明

积极作用

教育与政治之间一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教育的性质决定于政治、经济制度,同时教育又给予政治、经济制度以伟大的影响和作用,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教育的社会发展规律。所谓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从个体的角度来讲,是一个人获得“政治人”属性的过程;从社会角度看,是一个政治的教育训练过程,是把本政治系统内所认同的政治取向模式和行为规范传给亿万成员的社会过程,也是把政治取向和行为规范代际相传的过程。高等教育在受到政治决定和影响的同时,也具有自身独特的政治功能和强大的影响力,能够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它不仅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创造性的成果和智力资源,而且还能促进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不仅继承和传递知识、经验和文化,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合格公民的培养,而且还通过各种教学及宣传工作来传播社会的政治要求和政治思想,是重要的社会思想和舆论的传播者;不仅进行文化创新和科学研究,而且促进国际交流并达到国际理解,提升国家软实力。

一、高等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途径

高等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载体或者说它是正式的、有效的和系统化的渠道。在现代社会,教育的普遍实施实际上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和正规的政治文化培养过程,高校的主要职责之一是教育好公民。大学把政治理论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的政治兴趣、培养学生的政治信仰、训练学生初步的政治能力等等。高等教育巩固和发展了青少年在认识初期所形成的政治态度,确立了对政治价值体系以及对政治系统的认识和认同,培养形成了较为清晰完整的政治取向。传播一定的政治观点、意识形态和法律规范,使受教育者达到政治社会化是社会赋予教育的重任,在这一点上高等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具有符合统治阶级意志与政治意识的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使之既能在各自的领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又能维护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从而达到巩固社会政治制度的目的。而且,借助于学校这个阵地进一步地宣传群众,扩散和传授一定的政治思想意识,进而影响政治时局,促使政局发生变化。并且在国际交流过程中促进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促进了各个民族之间异质文化之间的交锋、理解和融合。一个人受教育时间越长,其政治兴趣越弄,参与意识越强,对政治的认知也更加系统和完整,对一些基本政治价值的认识也越深刻。

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形式、内部管理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2010年8月13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积极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明确了大学生党支部的五项主要职责,将其定位为引领大学生团结进步的核心,同时单列一章表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而且在人才工作上要求加强教育引导,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推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二、高等教育对政治发展的现实论证以及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具体体现

高等教育自身存在的政治论哲学基础是高等教育政治功能的源起,也是我们探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政治必要性的理论基础。不仅如此,高等教育在理论上所体现的培养合格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政治理论创新、促进国际交流和国际理解等功能,在现实的世界中总可以找到清晰的验证。首先,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青年一代政治社会化,促进了合格公民的培养。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及随后的杜威实用主义教育观开始削弱了学校的公民道德、思想品质教育,技术至上主义、学历主义对教育起到了支配作用,伦理道德、情操教养等内容从教育领域淡化出去,美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社会道德每况愈下,青少年的道德问题使美国的社会基础变得非常脆弱和不稳定,因此老布什强调必须把道德价值观的培养和家庭参与重新纳入教育计划。2002年3 月美国联邦教育部2002—2007年工作要点”重申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新时期负责任的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高素质公民。其次,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专门政治人才的培养。环顾当今世界,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公共行政的领导者都受过高等教育,高水平大学更是培养政界高级官员的摇篮。另外,世界各国除了利用一些名牌学校培养和选拔高级政治人才外,还十分重视建立各级各类专门的院校,大量培养各种政治、外交、军事、党务等方面的人才。最后,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新的政治舆论和理论思潮的产生。高校是知识分子和年轻人集中的地方,他们的知识丰富,思想活跃、眼光敏锐,批判意识强,具有超越现实的内在冲动,因此,学校是新思想、新思潮的策源地和“集散地”,是制造舆论、宣传思想、影响群众的重要阵地,也是社会政治最为敏感的地方之一,是社会政治安定与否的“晴雨表”。

回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百年历史,自诞生之日起,就背负着“教育兴国”的重任。改革开放以来,当我们遵循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正确处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在高等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国的政治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首先,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政治理论创新。中国人民大学毕业,时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的胡福明,1978年5月11日,他在《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当时的思想解放运动中产生了历史性重大影响,并直接成为改革开放的理论先声。其次,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大批政治人才的培养。政治人才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是治党治国治军的中坚力量,是国家急需的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主导者、协调者和监控者,是管理所有人才的人才,是我国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关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和重要保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在优秀政治人才培养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国也逐步凸显出与西方高等教育现代化一致的特征,即高级政治人才集中从一些优秀的大学产生。

三、我国高等教育须继续承担历史使命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及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中国国家核心利益出发,我国的战略目标已经定义为2020年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一个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大国,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还有许多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在当前形势下,充分汲取人类优秀的政治文明成果,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然是我国政治建设长期努力的方向和所要追求的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进程中,政府对高等教育已经寄予了厚望,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诉求,迫切要求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承担新的更大的使命。

首先,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公民素质。推进人民参与政治活动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教育水平和在此基础上的政治素养。教育的兴旺发达,则是政治民主与进步的基础性条件。通过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力提高大众的文化和政治素养,使其积极参与政治,正确地行使公民的权利和履行公民的义务,是新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所要承担的最为基本的历史使命。其次,高等学校要加强理论创新。高级知识分子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研究,实现理论上的突破和创新,在实现哲学社会科学自身的繁荣与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作为党和人民事业思想库的作用,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依据,这是高等学校理所应当的政治使命。再次,高等学校要培养更多的政治人才。高等教育不仅要大力发挥思想引导和政治教化的作用,培育富有历史使命感和思想自觉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更需要通过其有针对性的专业训练和全方位的培养,造就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人才和领导人才,造就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从而促进政治的稳定、改革和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并结合国家的战略目标,再从发展高等教育的深远历史意义来讲,以高等教育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维护政治稳定,促进政治制度变革和变革公民的政治行为都有积极地传导作用。首先,通过高等教育使得人民对于政治状态形成一种理解和赞同的意向,实现政治认同从而维护政治稳定,为改革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环境。其次,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对我国政治系统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高等教育培育新型公民全民推动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政治系统做出必要调整。最后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高等教育的发对于公民政治行为的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以能积极有效的评定个人的政治行为,把广大公民控制在一定的秩序之内,推进社会政治主体主观选择达到更大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学,胡弼成,2010年7月版,湖南人民出版社 [2]政治学原理,梁素贞,2003年版,河北大学出版社

[3]政治学——概念、理论和方法,陈振明,2004年9月第二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美国高等教育改革之思考,田青雁,2009年1月版,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5]《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央办公厅通讯2010年第11期 [6]政治建设的角度观察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意义与使命,瞿振元,韩晓燕,中国农业大学

[7]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认识,林樟杰,2009年5月版,上海教育出版社

第三篇:高等语文复习资料

《高等语文》试题————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为准

一、文史知识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关于《诗经》的若干常识;

2、关于屈原和楚辞的若干常识;

3、关于司马迁和《史记》《汉书》的若干常识;

4、关于北宋词、婉约派、豪放派的若干常识;

5、关于“唐宋八大家”的若干常识;

6、关于拟话本和明清章回小说名著的若干常识;

7、关于现代诗歌和散文名家名篇的若干常识(以教材涉及的为主)

二、名言名句默写题(每空2分,共10分,每空错1字不得分)以教材中的诗经和唐诗宋词作品为范围

三、翻译题(第1小题6分,第2小题10分,共16分)以《论语》、《道德经》、《兰亭集序》为范围

四、鉴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赏析李杜诗歌的艺术表达特点

2、赏析苏轼、辛弃疾词的艺术表达特点。

3、赏析《钓鱼的医生》的主人公形象内涵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4、赏析《红楼梦》的三层审美意蕴。

5、赏析《在哈尔盖仰望星空》的思想内涵。

五、材料作文(30分)

例一:

深夜,巴格达商人走在漆黑的山路上,突然有个神秘的声音传来:“弯下腰,请多拣些小石子,明天会有用的!”商人不知祸福,最终弯腰拣起几块石子,继续赶路。第二天,当商人从口袋里掏出石子看时,发现那原来是一块块亮晶晶的宝石!欣喜之余,他开始后悔:昨晚怎么就没多拣些呢!请联系实际,以“后悔”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800字左右。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例二:

世界著名企业家希尔顿说过:“许多人一事无成,是因为他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妄自菲薄。一块价值5元的生铁,铸成马蹄铁后可值10元;若制成工业上的磁针之类可值3000多元;倘若制成手表发条,其价值就会达到25万之多。”

请联系实际,以“潜力”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800字左右。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高等语文常识

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一般认为其依据是()

A、音乐的不同

B、作用的不同

C、作者的不同

D、创作方式的不同

2、赋、比、兴是《诗经》的()

A、音乐的分类

B、内容的分类

C、艺术表现手法

D、讽刺手法

3、《鹿鸣》篇属于《诗经》中的哪个部分()A、风

B、大雅 C、小雅 D、颂

4、《诗经》开创了我国()精神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超现实主义

5、战国诸子中教育文学成就和浪漫主义精神的文学家是()A、荀卿

B、韩非

C、庄周D、孟轲

6、先秦时代,儒家学派两位代表人物的大师是()

A、孔丘和荀卿

B、孔丘和左丘明

C、孔丘和庄子

D、孔丘和孟轲

7、先秦时代,道家学派两位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

A、和庄周 B、老子和孟轲

C、老子和庄子

D、老子和列子

8、下列诸子书中属于语录体的是()A、《韩非子》

B、《论语》

C、《墨子》

D、《庄子》

9、《秋水》一文出自()A、《论语》

B、《庄子》

C、《荀子》

D、《孟子》

10、《学而》篇出自()A、《论语》

B、《庄子》

C、《荀子》

D、《孟子》

11、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A、《后汉书》

B、《汉书》

C、《战国策》 D、《史记》

12、被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A、《后汉书》

B、《汉书》 C、《史记》

D、《战国策》

13、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A、《史记》

B、《汉书》

C、《左转》

D、《后汉书》

14、《史记》中人物塑造的方法是()

A、互见法

B、对比法

C、虚构法

D、合成法

15、不属于司马迁著《史记》的动因的是()A、李陵之祸

B、“圣人”情结

C、政府提倡 D、家族荣誉感

16、()提出了“魏晋风度”的。

A、郭沫若

B、鲁迅

C、茅盾

D、闻一多

17、不属于魏晋时期的作家的是()

A、谢灵运

B、建安七子

C、陶渊明

D、刘禹锡

18、“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出自()的诗歌。A、曹操

B、阮籍

C、嵇康

D、王粲

19、《咏怀诗》八十二首的作者是()A 嵇康

B 庾信

C 阮籍

D 左思

20、第一个大力写作田园诗,而被称为“隐逸之宗”的诗人是()A 谢灵运

B 陶渊明

C 谢朓

D 沈约

21、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代表的诗歌风格是()A 幽婉深沉

B平淡自然

C 缠绵悱恻

D 俊逸秀美

22、被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评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盛唐大诗人是()A 王维

B 孟浩然

C 李白

D 杜甫

2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几句诗出自李白的()

A 《行路难》(其一)

B《把酒问青天》

C 《将进酒》(君不见)

D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4、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出自()

A 《将进酒》

B 《蜀道难》

C 《梦游天姥吟留别》

D 《行路难》

2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指()的诗歌类。A 杜牧

B 刘长卿

C 李白

D 李商隐

26、杜甫诗风的最显著特点是(C)

A平淡自然

B 慷慨悲凉

C 沉郁顿挫

D 缘情绮靡

27、现实主义的杰作“三吏三别”的作者是诗人()A 李白

B 白居易

C 杜甫

D 岑参

28、名句“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诗()

A 《登高》

B 《秋兴八首》其一

C 《春望》 D 《望岳》

29、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

A 孟浩然的《洞庭湖赠张丞相》 B 崔颢的《黄鹤楼》 C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D 杜甫的《登高》 30、后人把那些“本色”、“正宗”的写儿女情长的柔情软调,称为“()”。

A 婉约词

B 清新派

C 豪放词

D 典丽派

31、以下不属于豪放词人的是()

A 苏轼

B 秦观

C 辛弃疾

D 陆游

3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出自李清照诗()A 《醉花阴》

B 《一剪梅》

C 《声声慢》

D 《如梦令》

33、辛弃疾著名词句“情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的篇名是()

A 《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 B 《清平乐》 C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D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4、以下诗词不属于辛弃疾的是()

A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B 《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C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D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35、以下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文学主张的是()

A 文道统一

B 为现实服务

C 绮丽华美的语言化

D 继承而又推陈出新

36、中国古代小说形成于()

A 先秦时期

B 汉魏六朝时期

C 隋唐时期 D 宋元金时期

37、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A 《三国志通俗演义》 B 《三国志》 C 《史记》

D《汉书》

38、《水浒传》的作者是()

A 吴承恩

B 施耐庵

C 罗贯中

D 吴敬梓

39、把清代文言小说创作推向高潮的著作是()

A 《聊斋志异》

B 《虞初新志》 C 《夷坚志》

D 《阅微草堂笔记》 40、中国古代文学的压卷之作是()

A 《儒林外史》

B 《三国演义》

C 《西厢记》

D 《红楼梦》

41、以下不属于新诗的是()

A 《雨后》

B 《音尘》

C 《暗香》

D 《断章》

42、胡适的第一本白话新诗集是()

A 《尝试集》

B 《女神》

C 《红烛》

D 《星空》 1. 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P5-10 《诗经》也叫诗三百,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产生的三百零五篇作品,按乐调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土风俗曲的意思,是指当事各诸侯国所辖不同区域的地方乐曲。雅,指当事周王朝果度附近地区的乐曲,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古代祭神祀祖的歌舞曲。思想内容主要分为六大类:

1、周族史诗。

以祭祀和歌颂祖先为主,为歌功颂德之作。如《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大雅”中一组古老诗篇,他们记述了从周始祖后稷的诞生到武王灭商兴周的史迹和传说,是传唱于周初前后的“史诗”,十分可贵的保存了一些远古历史的画面。其中《生民》写了始祖后稷的诞生神话和他对农业的贡献;《公刘》写了公刘率领周人迁徙,开始定居的生活。

2、祭祀诗

《诗经》中还保留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的祭祀诗,如《诗经》中的“三颂”。

3、宴饮诗

宴饮诗又称燕飨诗,是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独有产物。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如《小雅•鹿鸣》就是天子宴群臣的诗反映的是热闹祥和的景象。

4、战争、徭役诗

有些战争诗从正面描写了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了强烈的自豪感,充满乐观精神,如《常武》、《六月》等,也有些写厌战思乡的诗,如《小雅•采薇》。《唐风•鸨羽》是一首徭役诗,表现了服役者的强烈不满。

5、婚姻爱情诗

诗经中写得最多的大概就是这类题材的诗了,有写男女之间互相爱慕的诗,如《邶风•静女》,有写女子对男子的思念的,如《郑风•子衿》,有写男子对女子爱慕的,如《周南•关雎》,还有写婚姻家庭的,如《卫风•氓》。

6、《诗经》中还有一部分反映王道兴衰、政教得失的政治诗。

它们包括了“美”“刺”两方面内容。美,是颂美;刺,是怨刺。怨刺诗产生于西周末期,大量反映了当时的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反映丧乱,针砭时弊。辛辣的讽刺中寓有强烈的怨愤和不平。如《硕鼠》、《南山》等 艺术成就:

1、在表现手法上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使得诗歌具有浓厚的风土气息,赋、比、兴手法还常常是交替使用的达到更完美的效果。

2、句式上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3、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等而优美隽永。

4、用《诗》言志,赋诗言志,断章取义。

3.论述道家思想对于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P104 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一方面表现在哲学思想上的影响,历代都有一些研习老庄思想的哲学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魏晋时期的王弼和郭象,他们两人分别注释《老子》和《庄子》,发挥其中的义理,形成了有名的魏晋玄学和清淡的风气。其次是东汉以后崛起于中国本土的道教,是道家思想宗教化的结果,对中国本土的宗教文化做出来贡献。三是老庄思想中的主静、谦让、柔弱的住户张对中国的民族性的塑造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四是老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产生的影响,比如简介、空灵、含蓄、飘逸、以少总多、以一当十等审美观念对中国的诗歌、绘画都产生了至关重要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中国文学艺术独特的艺术风貌。4.史记的文学成就。P129

1、《史记》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纪传体中。它所涉及的人物众多,而且从帝王将相到市井小民,有着广大的社会覆盖面。《史记》以写人物为中心,用记录人物一生事迹来反映历史情况,围绕人物来组织材料和篇章结构,从而更充分集中刻画人物性格并比较完整地写出人物的一生和命运。

2、《史记》记述人物,开头点明主人公的姓名、籍贯,然后记其家世,接着描述生平事迹和家族兴衰,篇末发表简短的评论。这种叙述方式成为中国后来传记文学篇章结构的基本格局。《史记》匠心之处在于精心选择,抓住人物性格的基本特点,选用人生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事件来突显人物的主要业绩和性格特征。

3、《史记》写人物的生平事迹尽力避免概括的叙述,而是通过对人物生活经历、言行活动的具体描绘,生动鲜明地再现出历史人物的面貌。把人物事迹、历史事件故事化,同时常穿插一些看似琐屑但在人物性格上有作用的小事。在描写头绪繁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错综的重大场面时,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形成强烈的戏剧性从而把不同人物表现得各具特征。

4、《史记》中,作者运用“互见法”,把人物分散在不同的篇章里,以在尽量不损害历史真实的前提下竭力维护保持人物性格的内在一致和形象的完整。

5、《史记》在语言的运用上有极大的创造性,其行文单行奇字,自由不拘,还创造了平易简洁富有表现力的优美文风。

5.什么是魏晋风度?魏晋风度与文学的关系。P189 魏晋风度指的是在中国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包括哲学思辨、人格境界、文学创作、审美追求等方面。魏晋风度与文学密切相关。鲁迅称魏晋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又说“这时代的文学的确有点异彩。”由于魏晋风度披靡,文人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文学集团的活跃,注重追求美的创造,文学与哲理的结合。于是,魏晋文学的异彩表现在创作主体的独特个性上。风度影响文学,文学反映风度,二者统一体现了整个魏晋时期的时代特征。6.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P206-207 李白被称为“诗仙”,在于其诗充溢着一种浪漫洒脱、无拘无束的自由意绪,作为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清新飘逸,怀着主观的感情色彩去书写豪迈气概和昂扬情绪。

从其诗的体裁看,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运用大量古体和绝句,而很少作律诗,在李白现存千余首诗歌作中,七律仅十多首,五律有七十多首。偏爱古体诗中形式活泼的歌行,在歌形体中,李白力图打破均衡、对称统一的规则,以七言为主又较多使用三言、五言、九言甚至字数更多的长句,造成一种参差错落疾徐变化的格式和节奏,同时在章法结构和情感抒发上,大开大阖,大起大落,有力地强化了诗作的宏大气势和浩瀚波澜。如《蜀道难》、《将进酒》。绝句自然平实或生气凛然或不着痕迹,名篇有《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从题材来看则多种多样,国力昌盛政治开明的繁荣时期,使他追求超尘脱俗和无拘无束的人生理想,任侠和求仙是诗中常用的题材,建功立业和扬名后世等题材的也不少,如《梁甫吟》和《行路难》。安史之乱后的题材则反映民生疾苦,这种诗歌不多如《战越南》。感叹时光飞逝年老时作的《临终歌》等。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也是丰富多彩的,诗人有歌咏大自然的山水诗《登金陵凤凰台》,边塞诗《关山月》,还有游仙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游侠诗《侠客行》,送别诗《赠汪伦》咏史诗《乌栖曲》,咏物诗《白鹭》等等。

从诗的艺术表现手法来看也是多种多样,了李白超人的豪气和激越的情感是爆发式地表达,增强了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诗人宏阔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和精妙的比喻得到了极有效的发挥,还与其独特的意象联系,使得其诗歌显现出鲜活的灵魂。(另一种)

1、李白的诗歌无比神奇,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因而,他的作品表现出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特色,具有独特的魅力。

2、李白的诗歌感情充沛、率真豪放,在艺术表现上偏重于内心感受的抒写。纵横恣肆,淋漓酣畅,是李白诗作鲜明的个性特征。如诗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李白强烈的自我意识使他的诗歌无论是何种题材都具有浓厚的主观抒情色彩,他的诗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的兼济天下、轻王侯的好恶爱憎、悲欢离合。在他的诗里,我们时时能体会到诗人自我抒情形象的存在。李白多次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

4、李白的诗歌雄奇奔放,善于运用丰富而奇诡的想象,创造出寄托着诗人的情感意蕴和精神境界的绚丽多姿的艺术形象。

5、李白的诗歌想象丰富而奇诡,使诗歌充满奇险神异的色彩,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和激情。最富于浪漫主义奇情壮采的是《蜀道难》。

6、李白的诗歌结构跌宕开阖,寓含世事万变,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

7、李白诗歌风格有多维度的呈现。除却雄奇飘逸,还有许多作品语言真率自然。他的诗歌绝句多清新隽永、朴实明快,他的歌行多纵横、流畅,可谓做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赠江下韦太守良宰》)。

李白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特色,形象生动、鲜活,风格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对后世的浪漫主义诗歌有积极的影响。

7.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

杜甫被称为“诗圣”,既指他情怀的博大深沉也指他诗艺的工夺造化,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从诗歌内容来看,其诗真实的反映了大的社会政治事件和艰难的民生,充满了现实主义精神。杜甫生活在**年代,把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情融入到了诗歌中,叙事真挚还夹杂议论,将多种文体的表现手法包容在一起,真实反映历史,譬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深沉悲慨和《三吏》、《三别》从不同角度反映国家和人民的深重灾难。

从诗歌的体裁来看,古体,近体,五言,七言,绝句,律诗等,杜甫无所不兼,而成就最高的是律诗,被称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登高》,格律工稳声情悲壮,句法字法精严。杜甫还不被格律的形式舒服,极大扩展了表现范围,用来写景抒情,寄赠,写时事等甚至以组诗的形式出现如《秦州杂诗二十首》。

从诗歌的题材来看,杜甫写的大都是以悲壮的题材,他总是把自己的感情和国家人民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感情的爆发和细腻的观察,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从诗歌的风格来看,就是沉郁顿挫。诗人的游历生活,对人生的崇高愿望,怀才不遇以及时代特征形成了他抑扬顿挫的风格的主要原因,他努力使诗句凝练生动并采用练字和章法结合等来加强表现,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溅”字和《登高》中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情的章法变化等。

(另一种)

1、素怀大志,寄寓理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物象选择倾向于阳刚之美的阔大事物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3、现实主义,写真实见闻,诗作号称“史诗”(代表作品:“三吏”“三别”)

4、忧国忧民,悯时伤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5、意象密集,含义丰富(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6、格律严谨,造语新奇(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桐栖老凤凰枝)

8.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区别。225 从题材内容上看,婉约词偏重表现温柔缠绵的男女爱恋相思等人类普泛华、私人化的情感;豪放词偏重于写个性化的豪情逸兴和人生苦闷以及民族意识等社会化政治化的情感志向。

从情感表达方式看,婉约词一般用比兴含蓄的手法,融情于景,把情感表达得深细婉转、缠绵悱恻;而豪放词一般用直率的方式表达激昂的粗旷的情感,气势恢弘,境界阔大。

从美感形态上看,婉约词偏重于优美、阴柔美一类,格调感伤低沉;而豪放词偏重于壮美、阳刚美一类,格调高昂悲壮。

从与音乐的关系看,婉约词一般严格遵守音律,强调词的协律可歌;而豪放词则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遵守此的音律规范而不为音律所束缚,词的可读性胜于可歌性。用古人的话说,婉约词是知音是知音识律者的“乐化”词、“枫情”词;豪放词是骚人志士的“诗化”词、“豪气”词。

从代表人物看,婉约词中有周邦彦、秦观、李清照、柳永等,豪放词有苏轼、辛弃疾等。

9.苏轼词的艺术特点。227

1、开创了豪放诗风。大量地创作豪放词,开创了豪放词风,促进了词风的转变。我们一般认为苏轼的豪放词能够借助瑰丽壮伟的意象,恢宏的意境来抒发其慷慨豪情。苏轼豪放的艺术风格表现主要有三:

一是将充沛激昂甚至悲壮苍凉的激情融入词中;二是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慷慨豪迈的意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伟的场面取胜;三是以奔放雄豪的音调著称。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等,均体现除这一风格。

2、以诗为词

所谓以诗为词,就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

3、突破了音律的束缚

苏轼“以诗为词”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由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苏轼写词只求阅读而不求演唱,故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虽然也遵守音律规范但不拘于音律,作词时挥洒自如。

4、语言创新

苏词语言风格为清新朴素,他多方面吸收古人语言精华,化用前人语言入词,还运用口误、虚字入词,丰富词的表现力。如《满庭芳》。

10.唐宋八大家的文学主张以及其古文的基本特点。P246 唐宋古文运动时在明确理论指导下自觉的散文革新运动,唐宋八大家的文学主张是明确的、一贯的。其要点如下:

第一,强调“文以明道”,文道统一。重道轻文或者重文轻道不能正确处理好作品内容与艺术表现之间的关系,会制约散文的发展。正确处理文道关系是唐宋古文运动的理论基石,它保证了古文运动的正确方向。

第二,强调文章要干预时政,为现实服务。古文运动是古文家以文干政的具体表现,所以他们都强调文章的实用性。例如韩愈不仅强调“明道“,而且提出了”不鸣不平“,把文章作为“鸣不平”的工具,大大加强文章的现实性和斗争性。

第三,强调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反对因袭、剽窃。吸取文学的合理成分,兼容并蓄强调创新。如苏轼提出“除新意于法度之中,寄秒理于豪放之外”(《书吴道子画后》,强调既要遵循必要的艺术规律,又不要死于规律,并尖锐批评文风雷同的弊端,提倡文风多样化。

第四,重视文学语言的规范化和大众化。唐宋八大家都致力于文学语言的创新,努力缩小书面语和口语的距离。强调文学语言要通俗易懂,文简意深,第五,重视作家的自身修养。韩愈强调作家道德修养要先于立言作文,并提出“气盛言宜”之说。柳宗元强调作家应有严肃的创作态度,欧阳修认为君子之人应“以修身治人为急”,苏氏父子也一再强调作家要“有为而作’.唐宋八大家的所提出的文学主张,很好地解决了古文创作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保证了唐宋古文运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基本特点:

1、文体解放,开拓创新。唐宋八大家都是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或中坚,始终坚持兴散废骈、文体改革的大方向。

2、干预现实,直言敢谏。唐宋八大家都是政治上的变革派,他们人生的第一追求都是从政做官,行道为民,他们的文章表现了极强的现实性和战斗性。

3、直抒胸臆,情真意切。唐宋八大家之文,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褒贬之情。

4、准确凝练,新奇自然。唐宋八大家之文都极为重视修辞和语言的锤炼。

11.红楼梦意蕴的三个层面分别是什么?P317-323 第一个层面,是《红楼梦》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真实的反映了清代前期的社会面貌和人情世态。小说描写了贾府的内部和外部的社会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家庭关系,描绘了各种各样的人物,极为真实深刻,在读者面前展现了社会生活的广阔前景。这在小说史上是空前的。

《红楼梦》意蕴的第二个层面,是《红楼梦》的悲剧性。悲剧性不仅表现在贵族之家由盛到衰,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还有作者的审美理想——美的破灭,作者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在大观园这个情的世界里却被污浊的世界封建的传统观念打击和摧残,最后被吞噬。

《红楼梦》意蕴的第二个层面,是《红楼梦》处处渗透着作家曹雪芹对整个人生的很深的感悟,一种哲理性的感悟、感兴、感叹。它引导读者去体验整个人生的某种意味。这就是《红楼梦》的意境。遮是《红楼梦》意蕴中的哲理性(形而上)的层面,是一个最高的层面,也是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层面。小说中渗透着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和对命运的体验和感叹,贾宝玉的惆怅和林黛玉的落泪使小说充满忧郁的情调,对于未来和死亡的思考和体验,在短暂和永恒中痛苦伤感,生活的美和情的毁灭都随时间而风化。这就是《红楼梦》的人生感。这是《红楼梦》意蕴的第三个层面。

12.新诗之美的表现方式。

建筑美——节的匀称,句的均齐。如徐志摩《再别康桥》 音乐美——节奏,旋律,押韵。如戴望舒《雨巷》 绘画美——辞藻包含色彩和形象美。如闻一多《死水》

意象美——表达感情要具有联想性和暗示性,表达微妙的内心,避免情感的直接表达。冯至的《蛇》 自由美——摆脱格律平仄的束缚,呈现活泼真实的自我,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书写现代生活体现时代精神美和人文之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哲理美——简单朴素的语言却含有深刻的道理,使人得到解放。卞之琳的《断章》

康震

中国古代文学

唐代

孟郊 贾岛 被称为“郊寒贾瘦”

科举:明经、进士(诗赋,策论)诗赋取士(唐宋元明清)

唐太宗初唐写诗做多,至今流传了100首。

唐代 诗的创作蔚然成风,短小精悍,含义丰富,朗朗上口,言简意赅。唐代: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 元稹(白居易好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诗中绝句为四句,律诗为七句

《金刚经》最早的印刷作品 公元808年 杜甫 爱国诗人“三吏三别”

宋代

苏轼《赤壁赋》

欧阳修:散文家 历史上伟大的诗人都是热爱祖国的人

“内”与“外”——古典文学的魅力 1.诗经

《诗经》的时代,诗是历史的材料,记录历史的。诗的作用:孔子“兴、观、群、怨”

兴:起兴,引发感触(文学因素)观:社会观 群:激发人心 怨:怨恨(后三者属于社会因素)国风·关雎(国风,写给执政的人看)此诗歌颂后妃之德,提醒君王不要好色 君子好逑:君子的好伴侣

关关:鸟的叫声

洲:水中的陆地

风:民歌

君子:当时的贵族们 琴、瑟、钟、鼓是重要的礼器,弹奏是代表“礼”的音乐。诗,音乐担负着教导、塑造人的“礼”,当时是作为教材的。儒家的爱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意思是:欢乐但不能过分狂欢,悲哀但不会损害自己的身体。要有一种克制的爱情。中庸之道。

儒,道,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

庄子“无为无所不为”,因势利导,以弱胜强。屈原《渔父》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汉赋常于描写,铺排。汉画注重“满”“大”“全”,说明社会财富充足。司马相如《上林赋》,写给汉武帝的。表现国力强盛,物产富饶。曹操《短歌行》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二入长安时所作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驾去温泉宫后赠扬山人》在长安时所作

《梦游天姥吟留别》离开长安后所作 杜甫《羌村》,写了杜甫与妻儿分别一年后再次相见的场面。“史诗” 叙事性强,纪实性强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乱世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嘘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月夜》

沉郁顿挫 记录大时代下小人物的经历。

白居易《长恨歌》 基本点是诗人对于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

新文学 第一讲 一.“新文学”出现的原因

中国的社会历史在近现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1.自我中心的结束:中华帝国被现代化

2.艰难的自我改变:物质——洋务运动,制度——戊戌变法,精神——新文化革命 3.知识分子人生道路的改变:出现了职业作家——鸳鸯蝴蝶派/礼拜六派

4.文学物质基础的改变:民营报刊(盈利,面向市场)新的语言方式的出现(白话文出现)二.新文学是什么样的文学? 1.适应现在中国人生方式的文学。(传统文学样式的减少:乡愁/赠别)

2.“为了人生”——追踪人生的文学 农业文明——群体性/适应性 工商业文明——个体性/超越性 古代文学:李白《独坐敬亭山》人与自然平等和睦相处 王维《鸟鸣涧》对欲望的无所谓

新文学:现代文学表现的是人的呐喊

郁达夫:真诚的声音 伤感的旅程 自我安慰的产物,躁动不安苦难,悲凉 当代新时期:

教育:刘心武《班主任》

工厂改革: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农村变化: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右派血泪:张贤亮《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伦理变迁:贾平凹《鸡窝洼里的人家》 刘宾雁 三.“新文学”的黄金时期——民国时代(1911年后)

作家生存环境的改变——生活环境良好,生活宽裕。经济状况好,书包检查制度 作家写作制度的新建——作家写作自由,没有一个作家因为写作被国民党政府逮捕。

文化心态的包容——对不同风格的学者,知识分子能够包容。作家之间相互理解,包容(胡适和陈独秀)作家善于自我反思(陈独秀)出现职业作家,对出版教育个高度重视 民国的文化是充满创造力的文化,抗争精神。

第二讲

一. 变幻的诗歌

诗歌排列形状出现多种多样,有的像树,有的像山。出现电脑诗——电脑作诗软件 毛翰 王国禛 电子传媒时代的因素 二. 诗歌的新形态

1.现代情绪 郭沫若《天狗》畅快感,兴奋感,高兴得发疯,事业和感情都很成功,非常自得,非常骄傲,“疯狗” 他与当时其他留学生相比,在日本的待遇较好(事业+情感)得意自得

特点:反逻辑 善于欣赏它与众不同的情绪。

2.现代感受 闻一多《发现》 思考民族的现实和未来,值不值得爱

闻一多《祈祷》 爱国主义不是被统治者利用的,是真正的爱国和责任感。

《长城哀歌》《夜歌》冤死,孤魂野鬼,复仇而不得,暗示自己像鬼一样承受苦难,不被他人理解。

3.现代思想 穆旦《城市的舞》《幻想底乘客》《活下去》《五月》

第三讲

鲁迅的意义 一. 鲁迅与我们

1.现代中国的“两极牵挂” 方方面面的政治社会力量(巅峰状态和打入低谷的鲁迅)

2.“结”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化与文学的联系

鲁迅讲的两个故事:挑夫 农妇

鲁迅死后:共产党对国民党提出许多要求

二. 五四运动之前:鲁迅的人生体验与文学活动

1.人生痛感:与知识分子的生命自觉

① 人生之痛 :抓人是小事,关键是让名门望族失去名声,家产全部行贿,破产 ② 日本体验:什么事理想的人性;中国人缺少人性;怎样提高人性 2.鲁迅留日时期思想追求的超前性 三.鲁迅与五四:边缘人的深刻与坚守

史诗与集体记忆 一. 何谓史诗

关于文学史的分期:第一种分期原则:以社会发展阶段为据

第二种分期原则:以朝代更替为据

第三种分歧原则:以文学自身的演变规律为据

文学史的分期不能以单一的标准为据,否则据是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是对文学讲究的阉割。黄金时代的文学:神权

白银时代的文学:贵族

青铜时代:民主

黑铁:混乱

1.史诗:一种篇幅较长的叙事诗,通常叙述的是与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

2.重要的史诗作品。

①公元前20世纪《吉尔伽美什》

②公元前19世纪《罗摩衍那》

③ 元前1316年《摩诃婆罗多》

④公元前8世纪 荷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⑤公元前1世纪 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

⑥13世纪《格萨尔王传》 西藏史诗 二. 史诗演变轨迹及分类

1.史诗演变轨迹分2方面:第一史诗观念的演变;第二史诗创作艺术的演变(这两方面并不重合)

2.就分类而言,史诗可以分为原始史诗和文人史诗。三. 史诗撷英

1.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被称为希腊人的圣经

① 《伊利亚特》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的叙事诗史诗。

② “东方的荷马史诗”——《格萨尔王传》 世界上唯一的活史诗 ③ 《吉尔伽美什》(2/3是神,1/3是人)

四. 史诗在人类精神生活史中的意义。

孕育民族文学;形构集体意义;增强民族认同;传承文明薪火。五. 当代生活与史诗的可能性

1.史诗产生的条件 2.当代生活的本质 3.史诗写作与史诗品格 4.史诗成为一个需要不断寻找,不断唤起的神话。

六. 中国究竟有无史诗?

中国著名三大史诗 藏族《格萨尔王传》 蒙古族《江格尔》 柯尔克孜族《玛纳斯》

一个提错的问题+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可以借助比较文学的缺类研究加以考察 乌托邦小说,作为研究存在的艺术——从乌托邦到反乌托邦再到生态乌托邦

一、Utopia Dystopia(反乌托邦)

Anti-utopia(反)

E-topia(电子)

a)Utopia 由英国托马斯·莫尔在16世纪早起创造的术语。指“乌有之乡” 好的,不存在的地方。

二、作为人类学的乌托邦小说

三、乌托邦文学与乌托邦小说

a)一般而言,乌托邦文学主要指乌托邦小说,起源于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乌托邦小说的重要特质之一就在它不能抛弃理性或者政治目标。

四、乌托邦小说的特征:1.故事情节相对简单 2.故事发生的线索一般都是通过一次海外探险或者航行3对现有社会的抛弃和质疑。4对这个地方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的发现

五、乌托邦小说的内在结构:关注存在

六、研究乌托邦小说的意义:1.帮做我们更好的清理国内外文学遗产

2.可以为萎靡不振,沉郁于感官,肉欲,物质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的中国当代文学灌注某种精神活力和忍负的理想准度。

七.解读:时间,空间,性,婚姻状况 中国的乌托邦思想《桃花源记并序》《西京郊乡》《红楼梦》《镜花缘》

反面乌托邦三部曲: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

阿道斯·赫胥黎《美妙的世界》

扎米亚京《我们》

现代主义文学

一. 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及其主要流派

整个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是从1890年后期象征主义文学开始的,1.根源:①社会根源②哲学根源(叔本华的意志主义,尼采的超人哲学,帕格森的生命哲学)③文学根源

2.流派: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 二. 现实主义的思想特征

异化,荒诞,现实

三. 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1.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2.提倡“以丑为美,丑美对照”,将神丑作为对抗现实丑恶的工具。大量描写丑的事物,如死亡。

3.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及实验,但某些作家的创造创作具有形式主义倾向。四. 现代主义文学的鼻祖

1.爱伦·坡(侦探小说,科幻小说)短篇哥特小说巅峰 2.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诗人)【法】《恶之花》 《对应》《通感》——象征主义宣言 《忧郁之囚》 艺术特色:象征主义手法灵活多变,忧郁与理想,巴黎风貌

3.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一章写罪,其他几章全在写罚,情节:戏剧性,情节发展紧张状态,方式:梦境,直觉,幻境,意识流,内心独白

《白痴》

五.现代主义作品赏析

1.卡夫卡《变形记》 主题:全面异化

特点:构建独特的异化世界,扭曲感;对传统文学的超越;审美观念的转向

目的:表现人的精神的绝望,堕落。唤起现代人的苦难意识,帮助现代人认清自身的现实困境,承担拯救世界的重任。

2.艾略特的《荒原》“the waste land” 后现代主义文学概念史

一、“后现代”概念一词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

后现代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性 后现代不谈主义 后现代没有主义

二、“后现代”兴起的背景考察:

三、后现代思想的特征:反对超验本体论,近乎虚无主义的相对主义,多元文化

四、后现代审美特征:中心消解,平面化,主体死亡,削平深度,拼贴与实验,五、后现代文学解析:在诗歌,小品,戏剧等领域都有不俗的表现 后现代文学解析:在诗歌,小说,戏剧登领域都有不俗的表现 后现代主义诗歌

垮掉的一代与金斯堡“the beaten generation” 投射派,自白派,具体诗,语言诗 如:【美】艾伦·金斯伯格《嚎叫》;hippy 20世纪60年代 后现代主义戏剧

贝克特,达里奥·福,彼得·汉特克 后现代主义小说

博尔赫斯《小径分叉的花园》

元小说(meta-fiction)图书馆作家 【加】琳达·哈琴《后现代主义诗学:历史,理论,小说》 认识汉语

方法:追溯历史渊源 历史比较文学;建立人类语言类型体系;寻找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 类型分类法:孤立,粘着,屈折

汉语:1实词通常不带语法标志如表示复数,时态的标志 2句法关系主要靠语序表明 3多样性 普遍性

汉语语言特点:三要素

1语法:不能泾渭分明地划分词类,基本上没有专门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汇的附加成分;组合简单,灵活

2语义:语素 词组 句 句组 段落 篇章 3语音:声调抑扬起伏 双言双语

一. 语言分类

至少4500-6000种

汉语——孤立型 二. 古汉语,修辞

三. 语言的起源:古埃及文字,楔形文字,汉字(至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表意文字)

汉字的起源:结绳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自源性文字 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

第四篇:高等语文复习资料

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一般认为其依据是()

A、音乐的不同

B、作用的不同

C、作者的不同

D、创作方式的不同

2、赋、比、兴是《诗经》的()

A、音乐的分类

B、内容的分类

C、艺术表现手法

D、讽刺手法

3、《鹿鸣》篇属于《诗经》中的哪个部分()A、风

B、大雅

C、小雅

D、颂

4、《诗经》开创了我国()精神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超现实主义

5、战国诸子中教育文学成就和浪漫主义精神的文学家是()A、荀卿

B、韩非

C、庄周D、孟轲

6、先秦时代,儒家学派两位代表人物的大师是()

A、孔丘和荀卿

B、孔丘和左丘明

C、孔丘和庄子

D、孔丘和孟轲

7、先秦时代,道家学派两位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

A、和庄周 B、老子和孟轲

C、老子和庄子

D、老子和列子

8、下列诸子书中属于语录体的是()

A、《韩非子》

B、《论语》

C、《墨子》

D、《庄子》

9、《秋水》一文出自()A、《论语》

B、《庄子》

C、《荀子》

D、《孟子》

10、《学而》篇出自()A、《论语》

B、《庄子》

C、《荀子》

D、《孟子》

11、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A、《后汉书》

B、《汉书》

C、《战国策》 D、《史记》

12、被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A、《后汉书》

B、《汉书》 C、《史记》

D、《战国策》

13、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

A、《史记》

B、《汉书》

C、《左转》

D、《后汉书》

14、《史记》中人物塑造的方法是()A、互见法

B、对比法

C、虚构法

D、合成法

15、不属于司马迁著《史记》的动因的是()

A、李陵之祸

B、“圣人”情结

C、政府提倡 D、家族荣誉感

16、()提出了“魏晋风度”的。A、郭沫若

B、鲁迅

C、茅盾

D、闻一多

17、不属于魏晋时期的作家的是()

A、谢灵运

B、建安七子

C、陶渊明

D、刘禹锡

18、“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出自()的诗歌。A、曹操

B、阮籍

C、嵇康

D、王粲

19、《咏怀诗》八十二首的作者是()

A 嵇康

B 庾信

C 阮籍

D 左思

20、第一个大力写作田园诗,而被称为“隐逸之宗”的诗人是()A 谢灵运

B 陶渊明

C 谢朓

D 沈约

21、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代表的诗歌风格是()

A 幽婉深沉

B平淡自然

C 缠绵悱恻

D 俊逸秀美

22、被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评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盛唐大诗人是()A 王维

B 孟浩然

C 李白

D 杜甫

2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几句诗出自李白的()

A 《行路难》(其一)

B《把酒问青天》

C 《将进酒》(君不见)

D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4、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出自()

A 《将进酒》

B 《蜀道难》

C 《梦游天姥吟留别》

D 《行路难》

2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指()的诗歌类。A 杜牧

B 刘长卿

C 李白

D 李商隐

26、杜甫诗风的最显著特点是(C)

A平淡自然

B 慷慨悲凉

C 沉郁顿挫

D 缘情绮靡

27、现实主义的杰作“三吏三别”的作者是诗人()

A 李白

B 白居易

C 杜甫

D 岑参

28、名句“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诗()

A 《登高》

B 《秋兴八首》其一

C 《春望》

D 《望岳》

29、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

A 孟浩然的《洞庭湖赠张丞相》 B 崔颢的《黄鹤楼》 C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D 杜甫的《登高》 30、后人把那些“本色”、“正宗”的写儿女情长的柔情软调,称为“()”。

A 婉约词

B 清新派

C 豪放词

D 典丽派

31、以下不属于豪放词人的是()A 苏轼

B 秦观

C 辛弃疾

D 陆游

3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出自李清照诗()A 《醉花阴》

B 《一剪梅》

C 《声声慢》

D 《如梦令》

33、辛弃疾著名词句“情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的篇名是()

A 《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 B 《清平乐》 C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D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4、以下诗词不属于辛弃疾的是()

A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B 《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C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D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35、以下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文学主张的是()

A 文道统一

B 为现实服务

C 绮丽华美的语言化

D 继承而又推陈出新

36、中国古代小说形成于()

A 先秦时期

B 汉魏六朝时期

C 隋唐时期 D 宋元金时期

37、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A 《三国志通俗演义》 B 《三国志》 C 《史记》

D《汉书》

38、《水浒传》的作者是()A 吴承恩

B 施耐庵

C 罗贯中

D 吴敬梓

39、把清代文言小说创作推向高潮的著作是()

A 《聊斋志异》

B 《虞初新志》 C 《夷坚志》

D 《阅微草堂笔记》 40、中国古代文学的压卷之作是()

A 《儒林外史》

B 《三国演义》

C 《西厢记》

D 《红楼梦》

41、以下不属于新诗的是()

A 《雨后》

B 《音尘》

C 《暗香》

D 《断章》

42、胡适的第一本白话新诗集是()

A 《尝试集》

B 《女神》

C 《红烛》

D 《星空》 1. 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P5-10 《诗经》也叫诗三百,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产生的三百零五篇作品,按乐调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土风俗曲的意思,是指当事各诸侯国所辖不同区域的地方乐曲。雅,指当事周王朝果度附近地区的乐曲,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古代祭神祀祖的歌舞曲。思想内容主要分为六大类:

1、周族史诗。

以祭祀和歌颂祖先为主,为歌功颂德之作。如《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大雅”中一组古老诗篇,他们记述了从周始祖后稷的诞生到武王灭商兴周的史迹和传说,是传唱于周初前后的“史诗”,十分可贵的保存了一些远古历史的画面。其中《生民》写了始祖后稷的诞生神话和他对农业的贡献;《公刘》写了公刘率领周人迁徙,开始定居的生活。

2、祭祀诗

《诗经》中还保留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的祭祀诗,如《诗经》中的“三颂”。

3、宴饮诗

宴饮诗又称燕飨诗,是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独有产物。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如《小雅•鹿鸣》就是天子宴群臣的诗反映的是热闹祥和的景象。

4、战争、徭役诗

有些战争诗从正面描写了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了强烈的自豪感,充满乐观精神,如《常武》、《六月》等,也有些写厌战思乡的诗,如《小雅•采薇》。《唐风•鸨羽》是一首徭役诗,表现了服役者的强烈不满。

5、婚姻爱情诗

诗经中写得最多的大概就是这类题材的诗了,有写男女之间互相爱慕的诗,如《邶风•静女》,有写女子对男子的思念的,如《郑风•子衿》,有写男子对女子爱慕的,如《周南•关雎》,还有写婚姻家庭的,如《卫风•氓》。

6、《诗经》中还有一部分反映王道兴衰、政教得失的政治诗。

它们包括了“美”“刺”两方面内容。美,是颂美;刺,是怨刺。怨刺诗产生于西周末期,大量反映了当时的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反映丧乱,针砭时弊。辛辣的讽刺中寓有强烈的怨愤和不平。如《硕鼠》、《南山》等 艺术成就:

1、在表现手法上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使得诗歌具有浓厚的风土气息,赋、比、兴手法还常常是交替使用的达到更完美的效果。

2、句式上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3、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等而优美隽永。

4、用《诗》言志,赋诗言志,断章取义。

3.论述道家思想对于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P104 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一方面表现在哲学思想上的影响,历代都有一些研习老庄思想的哲学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魏晋时期的王弼和郭象,他们两人分别注释《老子》和《庄子》,发挥其中的义理,形成了有名的魏晋玄学和清淡的风气。其次是东汉以后崛起于中国本土的道教,是道家思想宗教化的结果,对中国本土的宗教文化做出来贡献。三是老庄思想中的主静、谦让、柔弱的住户张对中国的民族性的塑造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四是老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产生的影响,比如简介、空灵、含蓄、飘逸、以少总多、以一当十等审美观念对中国的诗歌、绘画都产生了至关重要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中国文学艺术独特的艺术风貌。

4.史记的文学成就。P129

1、《史记》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纪传体中。它所涉及的人物众多,而且从帝王将相到市井小民,有着广大的社会覆盖面。《史记》以写人物为中心,用记录人物一生事迹来反映历史情况,围绕人物来组织材料和篇章结构,从而更充分集中刻画人物性格并比较完整地写出人物的一生和命运。

2、《史记》记述人物,开头点明主人公的姓名、籍贯,然后记其家世,接着描述生平事迹和家族兴衰,篇末发表简短的评论。这种叙述方式成为中国后来传记文学篇章结构的基本格局。《史记》匠心之处在于精心选择,抓住人物性格的基本特点,选用人生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事件来突显人物的主要业绩和性格特征。

3、《史记》写人物的生平事迹尽力避免概括的叙述,而是通过对人物生活经历、言行活动的具体描绘,生动鲜明地再现出历史人物的面貌。把人物事迹、历史事件故事化,同时常穿插一些看似琐屑但在人物性格上有作用的小事。在描写头绪繁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错综的重大场面时,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形成强烈的戏剧性从而把不同人物表现得各具特征。

4、《史记》中,作者运用“互见法”,把人物分散在不同的篇章里,以在尽量不损害历史真实的前提下竭力维护保持人物性格的内在一致和形象的完整。

5、《史记》在语言的运用上有极大的创造性,其行文单行奇字,自由不拘,还创造了平易简洁富有表现力的优美文风。

5.什么是魏晋风度?魏晋风度与文学的关系。P189 魏晋风度指的是在中国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包括哲学思辨、人格境界、文学创作、审美追求等方面。魏晋风度与文学密切相关。鲁迅称魏晋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又说“这时代的文学的确有点异彩。”由于魏晋风度披靡,文人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文学集团的活跃,注重追求美的创造,文学与哲理的结合。于是,魏晋文学的异彩表现在创作主体的独特个性上。风度影响文学,文学反映风度,二者统一体现了整个魏晋时期的时代特征。

6.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P206-207 李白被称为“诗仙”,在于其诗充溢着一种浪漫洒脱、无拘无束的自由意绪,作为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清新飘逸,怀着主观的感情色彩去书写豪迈气概和昂扬情绪。

从其诗的体裁看,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运用大量古体和绝句,而很少作律诗,在李白现存千余首诗歌作中,七律仅十多首,五律有七十多首。偏爱古体诗中形式活泼的歌行,在歌形体中,李白力图打破均衡、对称统一的规则,以七言为主又较多使用三言、五言、九言甚至字数更多的长句,造成一种参差错落疾徐变化的格式和节奏,同时在章法结构和情感抒发上,大开大阖,大起大落,有力地强化了诗作的宏大气势和浩瀚波澜。如《蜀道难》、《将进酒》。绝句自然平实或生气凛然或不着痕迹,名篇有《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从题材来看则多种多样,国力昌盛政治开明的繁荣时期,使他追求超尘脱俗和无拘无束的人生理想,任侠和求仙是诗中常用的题材,建功立业和扬名后世等题材的也不少,如《梁甫吟》和《行路难》。安史之乱后的题材则反映民生疾苦,这种诗歌不多如《战越南》。感叹时光飞逝年老时作的《临终歌》等。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也是丰富多彩的,诗人有歌咏大自然的山水诗《登金陵凤凰台》,边塞诗《关山月》,还有游仙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游侠诗《侠客行》,送别诗《赠汪伦》咏史诗《乌栖曲》,咏物诗《白鹭》等等。

从诗的艺术表现手法来看也是多种多样,了李白超人的豪气和激越的情感是爆发式地表达,增强了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诗人宏阔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和精妙的比喻得到了极有效的发挥,还与其独特的意象联系,使得其诗歌显现出鲜活的灵魂。

(另一种)

1、李白的诗歌无比神奇,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因而,他的作品表现出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特色,具有独特的魅力。

2、李白的诗歌感情充沛、率真豪放,在艺术表现上偏重于内心感受的抒写。纵横恣肆,淋漓酣畅,是李白诗作鲜明的个性特征。如诗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李白强烈的自我意识使他的诗歌无论是何种题材都具有浓厚的主观抒情色彩,他的诗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的兼济天下、轻王侯的好恶爱憎、悲欢离合。在他的诗里,我们时时能体会到诗人自我抒情形象的存在。李白多次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

4、李白的诗歌雄奇奔放,善于运用丰富而奇诡的想象,创造出寄托着诗人的情感意蕴和精神境界的绚丽多姿的艺术形象。

5、李白的诗歌想象丰富而奇诡,使诗歌充满奇险神异的色彩,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和激情。最富于浪漫主义奇情壮采的是《蜀道难》。

6、李白的诗歌结构跌宕开阖,寓含世事万变,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

7、李白诗歌风格有多维度的呈现。除却雄奇飘逸,还有许多作品语言真率自然。他的诗歌绝句多清新隽永、朴实明快,他的歌行多纵横、流畅,可谓做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赠江下韦太守良宰》)。

李白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特色,形象生动、鲜活,风格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对后世的浪漫主义诗歌有积极的影响。

7.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

杜甫被称为“诗圣”,既指他情怀的博大深沉也指他诗艺的工夺造化,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从诗歌内容来看,其诗真实的反映了大的社会政治事件和艰难的民生,充满了现实主义精神。杜甫生活在**年代,把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情融入到了诗歌中,叙事真挚还夹杂议论,将多种文体的表现手法包容在一起,真实反映历史,譬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深沉悲慨和《三吏》、《三别》从不同角度反映国家和人民的深重灾难。

从诗歌的体裁来看,古体,近体,五言,七言,绝句,律诗等,杜甫无所不兼,而成就最高的是律诗,被称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登高》,格律工稳声情悲壮,句法字法精严。杜甫还不被格律的形式舒服,极大扩展了表现范围,用来写景抒情,寄赠,写时事等甚至以组诗的形式出现如《秦州杂诗二十首》。

从诗歌的题材来看,杜甫写的大都是以悲壮的题材,他总是把自己的感情和国家人民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感情的爆发和细腻的观察,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从诗歌的风格来看,就是沉郁顿挫。诗人的游历生活,对人生的崇高愿望,怀才不遇以及时代特征形成了他抑扬顿挫的风格的主要原因,他努力使诗句凝练生动并采用练字和章法结合等来加强表现,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溅”字和《登高》中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情的章法变化等。

(另一种)

1、素怀大志,寄寓理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物象选择倾向于阳刚之美的阔大事物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3、现实主义,写真实见闻,诗作号称“史诗”(代表作品:“三吏”“三别”)

4、忧国忧民,悯时伤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5、意象密集,含义丰富(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6、格律严谨,造语新奇(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桐栖老凤凰枝)

8.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区别。225 从题材内容上看,婉约词偏重表现温柔缠绵的男女爱恋相思等人类普泛华、私人化的情感;豪放词偏重于写个性化的豪情逸兴和人生苦闷以及民族意识等社会化政治化的情感志向。

从情感表达方式看,婉约词一般用比兴含蓄的手法,融情于景,把情感表达得深细婉转、缠绵悱恻;而豪放词一般用直率的方式表达激昂的粗旷的情感,气势恢弘,境界阔大。从美感形态上看,婉约词偏重于优美、阴柔美一类,格调感伤低沉;而豪放词偏重于壮美、阳刚美一类,格调高昂悲壮。

从与音乐的关系看,婉约词一般严格遵守音律,强调词的协律可歌;而豪放词则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遵守此的音律规范而不为音律所束缚,词的可读性胜于可歌性。用古人的话说,婉约词是知音是知音识律者的“乐化”词、“枫情”词;豪放词是骚人志士的“诗化”词、“豪气”词。

从代表人物看,婉约词中有周邦彦、秦观、李清照、柳永等,豪放词有苏轼、辛弃疾等。

9.苏轼词的艺术特点。227

1、开创了豪放诗风。大量地创作豪放词,开创了豪放词风,促进了词风的转变。我们一般认为苏轼的豪放词能够借助瑰丽壮伟的意象,恢宏的意境来抒发其慷慨豪情。苏轼豪放的艺术风格表现主要有三:

一是将充沛激昂甚至悲壮苍凉的激情融入词中;二是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慷慨豪迈的意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伟的场面取胜;三是以奔放雄豪的音调著称。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等,均体现除这一风格。

2、以诗为词

所谓以诗为词,就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

3、突破了音律的束缚

苏轼“以诗为词”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由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苏轼写词只求阅读而不求演唱,故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虽然也遵守音律规范但不拘于音律,作词时挥洒自如。

4、语言创新

苏词语言风格为清新朴素,他多方面吸收古人语言精华,化用前人语言入词,还运用口误、虚字入词,丰富词的表现力。如《满庭芳》。

10.唐宋八大家的文学主张以及其古文的基本特点。P246 唐宋古文运动时在明确理论指导下自觉的散文革新运动,唐宋八大家的文学主张是明确的、一贯的。其要点如下: 第一,强调“文以明道”,文道统一。重道轻文或者重文轻道不能正确处理好作品内容与艺术表现之间的关系,会制约散文的发展。正确处理文道关系是唐宋古文运动的理论基石,它保证了古文运动的正确方向。

第二,强调文章要干预时政,为现实服务。古文运动是古文家以文干政的具体表现,所以他们都强调文章的实用性。例如韩愈不仅强调“明道“,而且提出了”不鸣不平“,把文章作为“鸣不平”的工具,大大加强文章的现实性和斗争性。

第三,强调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反对因袭、剽窃。吸取文学的合理成分,兼容并蓄强调创新。

如苏轼提出“除新意于法度之中,寄秒理于豪放之外”(《书吴道子画后》,强调既要遵循必要的艺术规律,又不要死于规律,并尖锐批评文风雷同的弊端,提倡文风多样化。第四,重视文学语言的规范化和大众化。唐宋八大家都致力于文学语言的创新,努力缩小书面语和口语的距离。强调文学语言要通俗易懂,文简意深,第五,重视作家的自身修养。韩愈强调作家道德修养要先于立言作文,并提出“气盛言宜”之说。柳宗元强调作家应有严肃的创作态度,欧阳修认为君子之人应“以修身治人为急”,苏氏父子也一再强调作家要“有为而作’.唐宋八大家的所提出的文学主张,很好地解决了古文创作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保证了唐宋古文运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基本特点:

1、文体解放,开拓创新。唐宋八大家都是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或中坚,始终坚持兴散废骈、文体改革的大方向。

2、干预现实,直言敢谏。唐宋八大家都是政治上的变革派,他们人生的第一追求都是从政做官,行道为民,他们的文章表现了极强的现实性和战斗性。

3、直抒胸臆,情真意切。唐宋八大家之文,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褒贬之情。

4、准确凝练,新奇自然。唐宋八大家之文都极为重视修辞和语言的锤炼。

11.红楼梦意蕴的三个层面分别是什么?P317-323 第一个层面,是《红楼梦》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真实的反映了清代前期的社会面貌和人情世态。小说描写了贾府的内部和外部的社会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家庭关系,描绘了各种各样的人物,极为真实深刻,在读者面前展现了社会生活的广阔前景。这在小说史上是空前的。

《红楼梦》意蕴的第二个层面,是《红楼梦》的悲剧性。悲剧性不仅表现在贵族之家由盛到衰,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还有作者的审美理想——美的破灭,作者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在大观园这个情的世界里却被污浊的世界封建的传统观念打击和摧残,最后被吞噬。

《红楼梦》意蕴的第二个层面,是《红楼梦》处处渗透着作家曹雪芹对整个人生的很深的感悟,一种哲理性的感悟、感兴、感叹。它引导读者去体验整个人生的某种意味。这就是《红楼梦》的意境。遮是《红楼梦》意蕴中的哲理性(形而上)的层面,是一个最高的层面,也是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层面。小说中渗透着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和对命运的体验和感叹,贾宝玉的惆怅和林黛玉的落泪使小说充满忧郁的情调,对于未来和死亡的思考和体验,在短暂和永恒中痛苦伤感,生活的美和情的毁灭都随时间而风化。这就是《红楼梦》的人生感。这是《红楼梦》意蕴的第三个层面。

12.新诗之美的表现方式。建筑美——节的匀称,句的均齐。如徐志摩《再别康桥》

音乐美——节奏,旋律,押韵。如戴望舒《雨巷》

绘画美——辞藻包含色彩和形象美。如闻一多《死水》

意象美——表达感情要具有联想性和暗示性,表达微妙的内心,避免情感的直接表达。冯至的《蛇》

自由美——摆脱格律平仄的束缚,呈现活泼真实的自我,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书写现代生活体现时代精神美和人文之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哲理美——简单朴素的语言却含有深刻的道理,使人得到解放。卞之琳的《断章》

第五篇:高等语文期末考总结精华

《论语》主要内容(礼仁

从政

修养)

《论语》中仁103次,礼75次,政48次,乐36次,其中表示音乐、礼乐的,19次,表示快乐仅17次。

一、鲁迅小说的主题与基调

影响最高《呐喊》《彷徨》 主题:

(1)揭露批判封建礼教:《狂人日记》、《长明灯》等

(2)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对国民性的探讨:《药》、《阿正传》等(3)关于变革时期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孔乙己》、《在酒楼上》、《伤逝》等。基调:忧愤深广

二、鲁迅与现代小说变革

1、题材的变革: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真相。

2、描写人物的心理,深刻揭示人物的灵魂,“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3、开放型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清醒而严酷的现实主义,直面人生,揭示病苦,刻画灵魂。反对瞒和骗

开放型,可容纳多种艺术手段:广泛吸收外国现代小说的经验,大胆试验和创新。艺术格局和语言方面的突破与创新

传统小说重视故事情结,讲求全过程的叙述。形式比较单一,也不大能深入揭示生活,尤其是心理刻画。鲁迅小说基本上不再采用这种传统格式,而是创造了各种形式,以适应不同内容的表现。

结构:多用“横切面”,即选取细节或生活场面,联缀起来

叙述角度:第一人称、双线结构、反讽结构、抒情独白体、类散文体、类独幕剧体等 语言:精粹、凝炼、含蓄、警拔

三、关于《狂人日记》

1第一篇现代意义上的白话小说

2主题: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吃人

三味书屋: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酰醢

武侠小说

特点 :主角 情节 线索 历史背景

自身独特的文化背景 乃是以武学为中心,兼以中国古代医学、佛学、道家、易术及各种神秘学等

正义与邪恶在武侠小说中十分明确 武侠小说的发展与内容意义 宣扬的侠义精神

推选的标准 武功和武德

独立 以侠义著称 封建时期的一大社会特点

丰富的源泉与土壤

三个人物形象,那就是越处女、红线和昆仑奴《吴越春秋》《甘泽谣》《传奇》 武侠小说到明清 话本形式 真正发展繁荣 民国期间

二十年代平江不肖生赵焕亭

三十年代北派四大家还珠楼主、白羽、郑证因和王度庐 还珠楼主的神怪武侠小说,白羽的社会武侠小说,郑证因的技击武侠小说和王度庐的言情武侠小说四大派 传奇、话本与章回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两个系统:文言小说系统和白话小说系统。

文言小说:文言 当真事 缺艺术虚构 起于魏晋南北朝 成熟形态:唐传奇 白话小说:成熟形态:宋元话本

中国小说的起源:神话传说 寓言故事 史传

魏晋南北朝小说

志人小说 背景士族文人之间品评人物和崇尚清谈风气盛行 内容笑话野史遗闻轶事 志怪小说 背景宗教迷信思想盛行 内容地理博物鬼神怪异佛法灵异 魏晋南北朝小说特色和影响

篇幅短小,叙事简单,艺术想象力和细节描写较粗糙 人物性格刻画未展开 初具小说规模 未成熟

不可缺少 在人物刻画、细节描写,以及叙事语言的运用等方面,为唐传奇积累经验 《世说新语》:内容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 写人重在表现人物特点,通过独特言谈举止表现独特人物独特性格 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透出机智和幽默 对后世影响深刻 唐传奇(传奇是一种文体)基础:史传文学和六朝志怪小说 文言短篇小说 名称来源《传奇》

保存地点《太平广记》 形成原因:(1)六朝小说(2)唐代特定的文化背景(3)其它文体如散文、诗歌发展推动唐传奇的兴盛

唐传奇三个发展阶段 前期志怪色彩 中期繁盛期取材现实生活 内容两个方面:婚姻、恋爱题材 神怪题材 晚期豪侠题材

艺术特色:作意与虚构性情节结构、人物描写、修辞(1)“有意为小说”的虚构想象;

(2)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的情节和精巧的结构;

(3)通过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场景描写、对比、衬托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4)叙事简洁明快,人物对话生动传神,词汇丰富,句式多变。

话本与拟话本

话本 古代说书艺人底本 “说话”即讲故事 说话的发展:隋唐时期出现 宋代流行

宋元话本(三类:小说、讲史、讲经)体制由入话、正话、结尾构成 [小说话本文学价值最高(小说内容:婚恋、神怪、公案三大类)] 讲史话本(“评话”“平话”)由宋代“说话”中讲史类来

说经佛教典籍及佛教人物有关

拟话本 指明清时期文人模仿宋元话本体制、语言白话短篇小说 供读者阅读 代表作《三言》、《二拍》,反映市民生活 章回小说

分回标目形式 长篇白话小说

源于宋元说经、讲史话本

说经、讲史话本对章回小说体制的影响

代表作四大名著、《金瓶梅》 《论语》《孟子》与儒学

一、孔子生平与儒家

1、诸子百家

2、孔子生平

3、《论语》的成书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共20章成书于春秋战国之交

4、《论语》所体现孔子的思想观念(1)仁(105):思想核心(2)礼(58):制度与行为规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井然有序(3)教育思想(4)其它:利、义之辨 人本思想 中庸之道 成长历程

5、《论语》的文学特色:(1)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片言只语表现人物性格;通过简短故事叙写思想政见;通过行为动作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态(2)语言精炼平实,含蓄隽永,概括力强,语句生动形象而富于哲理。

二、《孟子》民本思想与写作特色

1、孟子生平

2、《孟子》成书 《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大学》提出三纲八目,三纲为明德,亲民,至善;八目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论语》:领会孔子言论,作为总指导(半部论语治天下)《孟子》宣传儒教,攻斥异端。《中庸》认识事物的哲理。

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又称《六经》。《乐》经失传,故称《五经》

3、《孟子》的思想

(1)民本思想(2)仁政思想(3)性善说

四本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事非之心,智之端也。

3、《孟子》散文的特点

(1)“好辩”、善辩,善设机巧,引人入彀。(2)感情充沛,气势雄健。(3)善用比喻和寓言。

(4)语言明白晓畅,不事雕琢。

1、填空:

(1)六艺之学是指《诗》、《书》、《礼》、《乐》、《易》、——。

(2)西汉时,《论语》有三种不同的传本并行,分别是——、——和——。(3)以《孟子》为十三经之一,是——的观点。

(4)南宋朱熹把——、——、——、——称为“四书”。

(5)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这“五者”指——、——、——、——、——。(6)孟子说人有四种本心,分别是——、——、——、——。(7)汉代司马谈把诸子学说分为阴阳、——、墨、名(辨)、法、道德六家。

魏晋风度与魏晋文学(汉建安末到东晋末三百年)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提出“魏晋风度”概念(纯艺术观)

时代、政治、思想、文化环境:魏晋时代特征是战乱和分裂;文人被卷入政治斗争;思想文化界特点:儒学衰微,玄学兴起,清谈成风,佛道盛行

1、汉代儒教

2、玄学思潮 玄学理论:三玄:《老》、《庄》、《易》玄学家:王弼、何晏、郭象、竹林七贤阮籍、向秀、嵇康等。

清谈

《世说新语》内容主要记录魏晋名士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 容止雅量深情率性任诞

二、建安风骨

1、代表作家:三曹、七子

曹操:建安文学的政治领袖与精神核心 沈德潜《古诗源》:“借古乐写时事,始于曹公。” 曹操诗歌的特色

• 形式:主要用四言为主乐府古题,抒写全新时代感受。

• 内容:主要有二:一是用乐府记时事,二是用乐府抒壮怀。

• 风格:苍劲有力,慷慨悲凉。

曹丕:《燕歌行》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古诗

《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 为后世文学批评理论开先河 晋陆机《文赋》、梁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 曹丕诗表现出新变化:

(1)更注重个人情感抒发;

(2)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表现在语言工丽绮练和艺术形式创造

曹植: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

前期诗:抒发理想和抱负,呈现出一种豪迈气概,洋溢着乐观和浪漫的情调。富于进取精神和自负自信的少年意气。

后期:因受压制、迫害,心情忧愤悲伤,反映个人命运的失望和对曹丕政治集团的不满和怨恨。后期诗文中,主要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充满着受压迫的苦闷与痛苦,和预感到生命即将在屈辱与碌碌无为中消耗,失去其应有价值而产生的悲哀,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前后期风格不同。他的诗歌是政治悲剧与诗歌才华的展现。

大力创作五言诗 完成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风格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建安诗坛最杰出的代表。建安七子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亦即“建安风骨”。所谓“建安风骨”,即建安文学(“三曹”、“七子”的诗歌创作)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格、气骨。

内涵:

1、政治理想的高扬。(造成悲凉慷慨精神,具有鲜明时代特色)

2、人生短暂的哀叹。

3、强烈的个性表现。

4、浓郁的悲剧色彩。

建安时期文学基本特点:真实地反映现实**和人民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理想和积极进取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感,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现实主义传统,形式上亦带有鲜明民歌风调。作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三

正始文学

时代背景 残酷血腥的权力斗争 政治的黑暗和恐怖 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诗歌表现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体现出正始诗风的独特面貌。

竹林七贤(名士集团)崇尚老庄,任性嗜酒,寄情山水,反对礼法名教 真正能代表正始文学最高成就:阮籍和嵇康 阮籍

代表作《咏怀》八十二首 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充满苦闷和孤独的情绪。

一、诗体现正始文学最基本特点: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另一种形式的愤世疾俗之情的发泄。

二、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的先河 摆脱对乐府民歌模仿,把深刻哲理引入诗中,与一系列艺术形象结合,表现手法多用象征寓意,形成曲折幽隐风格特点,使诗歌内涵更为深厚。

三、首创我国五古抒情组诗的体例。嵇康“使气命诗” 表现其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风格清峻

四、两晋文学

(一)西晋文学:北方文学传统,前以傅玄、张华为代表,后以陆机、潘岳、张协、左思、郭璞、刘琨为代表,“力柔于建安,采缛于正始”,其特点为:(1)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2)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3)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左思咏史诗:写寒士的不平与抗争,多引史实,不再“就史(事)叙史(事)”。而是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述怀。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开创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传统。二)东晋文学:脱离了汉魏传统,多以表现玄理和山水为文学主题。山水诗

• 兰亭诗的主题抒写山水游赏之乐,表现山水审美情趣,由山水直接抒发玄理。(兰亭诗标志山水诗兴起)

• 兰亭雅集对中国文人生活情趣有重大影响,同时对诗歌流派形成也有推动作用。• 《兰亭集序》是中国散文史上名篇,又因王羲之书法而成为传统文化瑰宝。陶渊明 在诗中“开其心扉” 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表现出一种与自然与环境和谐一致的恬淡闲适的奇妙意境,构成中国哲学认为的最高幸福 田园诗

陶渊明诗歌艺术成就

(1)平淡自然,亲切淳真。——陶诗主体风格。(2)浑融完整,意境高远。情景事理的融合。

(3)语言自然而精工。陶诗语质朴无华,而又精炼传神。

(4)风格多样。以自然冲淡风格为主,但有时也显得抑郁悲戚。露出雄豪悲慨之气。

《诗经》

1、《诗经》的名称

2、《诗经》的收集

3、关于孔子删《诗》

4、《诗经》的分类《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雅》是京师所在地域的音乐《颂》是宗庙祭祀时唱的赞歌。

5、《诗经》的内容

一、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二、农事诗

三、征役诗

四、婚恋诗

五、怨刺诗

六、燕飨诗

6、《诗经》的文体特征

(1)赋、比、兴

《诗经》的艺术特色 赋:叙述白描法、比:比喻象征法、兴:发端联想法(发端起韵 创设意境,烘托气氛 象征比拟,引起联想)

(2)语言、结构特征

四言为主,间以杂言。重言迭字与双声迭韵。重章迭句,反复咏叹

7、《诗经》的社会功用:考察民情;推行礼乐;国学教育

下载高等语文论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等语文论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方法论文(五篇材料)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方法论文范文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等数学课程......

    高等工程力学结课论文

    有关弹塑性力学理论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论述 摘要:弹塑性力学的理论基础得到了不断完善和补充,其理论体系日渐完善。同时,弹塑性力学的工程应用领域也在迅速扩大,一些原先纸上谈......

    高等教育学论文(写写帮推荐)

    高等教育学论文     姓名: 学院: 班级: 学号; 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大学总是在对自身的目的、任务、职能不断进行反思和调整。社会的变化引起大学内部和外部的变革,甚至引......

    高等筑路材料课程小论文

    浅谈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收缩裂缝成因及 防治对策 21110134刁天逸 摘要: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被称为半刚性基层,其性能优良,为我国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路面基层类型。但半刚性......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探讨论文

    1前言目前,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迅猛,并且为实现教育的大众化奠定了基础,使得我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不断提高。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于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高等教......

    高等师范院校逻辑学教学研究相关论文(大全五篇)

    逻辑学是一门以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按照其研究思维的角度及功利性的不同,它分为:数理逻辑、辩证逻辑、形式逻辑。高师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中学教师,因此,其逻辑学的教......

    浅谈高等字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浅谈高等字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篇一: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摘要】: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和创新是新时代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核心因素,大学校......

    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模式初探论文

    【摘 要】数字化教学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中新兴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可以通过教学资源和学生成绩考评数字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实验手段的虚拟仿真化,利用现代的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