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2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五)

时间:2019-05-14 18:0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下(2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下(2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五)》。

第一篇:一下(2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五)

位置与图形、统计的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能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一下(2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五)。

2、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分析、描述的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能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条形统计图数据的分析,图形的拼组和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具: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位置与图形

(一)位置的复习

1、师:小朋友谁能介绍一下你在班级中的位置?

(学生介绍教师引导)

师;谁能用“上”“下”“前”“后”“左”“右”几个字说一句话。

2、练习(投影出示课本第100页第10题)

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大家思考2楼妈妈是谁的妈妈?她住在几门几层?

师:“我家住在她家左边”的小女孩是哪一个?她的家应该是几门几层?

师:“我家住在你家楼上“的小女孩是哪一个?她指的是谁家的楼上?她的家应该住在哪里?(将课本第100页第10题补充完整)

3、介绍:(1)说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各是谁。

(2)介绍同班同学,说一说“谁在谁的哪面?”

(关键让学生搞清:谁和谁比,以谁为中心这一难点)

4、出示:★○◇△¤

你能用“左右”来介绍一下○与△的位置吗?(如:△在○的____面;○在△的____面。)

5、游戏:听反话。

(二)复习图形。

1、书p100题11(投影出示)

师:刚才我们做了游戏,下面我们来数数图形,请大家把书翻到p100,请把11题完成,教学工作计划《一下(2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五)》。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说方法

师:图中所摆立方体有部分的遮挡,你有什么办法数出看不见的立方体呢?

2、思考:()个小立方体可以拼成一个立方体。

)个小立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立方体。

二、复习统计图。

投影出示第101页图。

1、让学生观察图形。

观察统计图,让学生将图上表示各兴趣事的格子数一一数出来。

2、出示问题:

⑴你怎么知道谁最受同学欢迎?

⑵你怎么知道人数最少?

⑶喜欢看电视比喜欢看书的多几人?怎样算出来?

⑷看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讨论并逐一解答。

3、课本第105页第16题。

⑴用画“正”的方法统计。

⑵独立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在()的()面。

图:9个不同的图形放在3×3的格子中

2、()小力()

(1)小红在小力的右边,哪个是小红?

(2)小方要排在小红的左边,小方排在哪里?

3、出示各种图形的组合图(略)

(1)数一数,填一填

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数量

(2)引导学生画出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4、数一数

有()个□ 有()个△ 有()个长方形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篇:一下(2012版)总复习6[推荐]

总复习6:人民币简单的计算姓名:

一、直接写出得数。

12-8=6+8=18-9=14-10=

7+9=73-70=50+7=7+5=

11-7=40+9=14+5=16-6=

60+4=14-5=32-2=76-6=

12-8=78-70=5+80=13-4=

9+6=16-9=13-7=90+7=

二、填一填。

6元=()角80角=()元

4元6角=()角48角=()元()角

7元9角=()角6.48元=()元()角()分 64.80元=()元()角

0.76元=()角()分

1元-4角=()角7角+8角=()元()角 14元-6元=()元7元+8角=()角

8分+8分=()角()分

8元4角-8元=()角1元3角+7角=()元 8元7角-1元3角=()元()角

5元2角+4元8角=()元

9角-2角=()角7角+6角=()元()角

4元+8元=()元5角+1元3角=()元()角

三、在○里填“>”、“<”或“=”。

5角○5元6元○5元9角9元9角○9角9分 70分○7元1元○100分1元8角○18角 5角○5元5元6角○6元5角

89角○8元9角10元1角○10元1分

3元○2元9角3角4分○3元4角

四、排列。

1、按钱数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

2角5元9角1分2元50分20元

2、按钱数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

10元9.75元9.57元7.97元5.79元7.59元

五、解决问题。

1、一架玩具飞机8元,用10元钱买一架飞机应找回多少钱?

2、小丽有12朵花,小林有9朵花。小林比小丽少几朵花?

3、我有5元钱,买一个3元7角的文具盒,应找回多少钱?

4、我拿10元钱去买一盒6元4角的彩笔。还剩多少钱?

第三篇:初三数学总复习教案

初三数学总复习教案-一元一次方程

知识结构

等式与方程等式性质若ab,则acbc

若ab,则acbc(acbc(c0))

方程的定义方程

方程的解

解方程

一次方程的解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目标要求

1. 了解等式和方程的相关概念,掌握等式性质,会对方程的解进行检验. 2. 灵活运用等式性质和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

【典型例析】

例1(2000 湖北十堰)解方程

2x1x13

106

1时,去分母后正确的结果是().A. 4x+1-10x+1=1B.4x+2-10x-1 =1 C.4x+2―10x―1=6D.4x+2-10x+1=6

【特色】此题设计旨在考查学生对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去分母、去括号等步骤的理解.【解答】去分母是根据等式性质,方程两边同乘以6.去分母,得

62x1310x116

6

2(2x+1)-(10x+1)=6.去括号,得4x+2―10x―1=6.选 C

【拓展】用去分母解方程时 , 根据等式性质,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这一步不要省略.例2(2001年泰州)解方程:(0.1x-0.2)/0.02-(x+1)/0.5=3 分析:利用解一元一次方程方法和步骤完成本题。解:(0.1x-0.2)/0.02-(x+1)/0.5=3

去分母,得5x-10-2(x+1)=3,去括号得 5x-10-2x-2=3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x=15 系数化为1,得x=5

例3(2002年宁夏)某乡中学现有学生500人,计划一年后女生在校生增加3%,男生在校生增加4%,这样,在校学生将增加3.6%,那么该学校现有女生和男生人数分别是()(A)200和300(B)300和200(C)320和180(D)180和320 分析:可列一元一次方程或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法一:设该校有女生x人,则男生有(500-x)人,依题意有:x(1+3%)+(500-x)(1+4%)=500(1+3.6%)

1.03x+500×1.04-1.04x=500×1.036

-0.01x=-2

x=200

则500-x=500-200=300

因此女生有200人,男生有300人,∴选(A)

解法二:设该校有女生x人,男生有y人依题意有x=200 解之有y=300

∴该校有女生200人,男生有300人,故选(A)课堂练习:

1、若3x5与12x互为相反数,求x。

2、若a2xa1

36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求a2

1a的值。

3、求方程3x2y11在自然数范围内的解。

11x4、1

b3

4

axb

xa

2 ab

5、(03海淀)某同学在A、B两家超市发现他看中的随身听的单价相同,书包单价也相同,随身听和书包单价之和是452元,且随身听的单价比书包单价的4倍少8元。(1)求该同学看中的随身听和书包单价各是多少元?

(2)某一天该同学上街,恰好赶上商家促销,超市A所有商品打八折销售,超市B全场购物满100元返购物券30元销售(不足100元不返券,购物券全场通用),但他只带了400元钱,如果他只在一家超市购买看中的这两样物品,你能说明他可以选择哪一家购买吗?若两家都可以选择,在哪一家购买更省钱?

第四篇:五一数学总复习教案

第九单元 总复习

【单元目标】

1.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全面地整理与复习。

2.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的知识。3.使学生的数学概念、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应用意识也得到增强。【重点难点】

1.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相关知识。

2.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的知识,并能做到灵活运用。【教学建议】

1.复习前,应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制定适合本班实际的复习计划,以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各种各样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既要全面复习,又要突出重点。【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4课时

第1课时数与代数(1)……………………………………1课时 第2课时数与代数(2)……………………………………1课时 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课时 第4课时统计与数学广角……………………………………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 因数与倍数

【复习内容】

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的相关知识(课本第116页的第1题及第118页练习二十八第

(3)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6的倍数,9的倍数一定是3的倍数吗?为什么?3的倍数一定是6的倍数吗?

提示:因为6=2×39=3×3 可以看出:6包含有因数3,9也包含因数3,从而得出:6的倍数中一定包含因数3,9的倍数也一定包含因数3。

所以,6和9的倍数一定是3的倍数。3.质数和合数。

(1)什么样的数叫做质数?质数又称作什么数?(2)什么样的数叫做合数?(3)1是质数吗?是合数吗? 4.奇数和偶数

(1)什么样的数叫奇数?什么样的数叫偶数?(2)判断和或积的奇偶性 【复习讲授】

1.写出36的所有因数和100以内的倍数。(1)学生独立完成。

(2)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怎样写才能不缺写也不多写。2.从下面四张卡片中取出三张,按要求组成三位数。0 5 8 7(1)奇数。(2)偶数。

(3)5的倍数。(4)3的倍数。

(5)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7)是2,3,5的倍数。

由学生独立完成,能写几个就写几个,然后,全班反馈,集体评价。3.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圈里(数字可重复使用)1 2 4 8 9 10 12 15 21 57 91 68

练习要求:

(1)学生分别将各数写在相应的圈里。(2)学生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判断过程。(3)回答下列问题:

①自然数中,除了奇数,剩下的一定是偶数吗?为什么?举例说明。②自然数中,除了合数,剩下的一定是质数吗?为什么?举例说明。③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吗?为什么?举例说明。④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吗?为什么?举例说明。⑤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吗?为什么?举例说明。【巩固作业】

1.完成课本第116页的第1题。

此题是有关2、3、5倍数特征的习题,练习时,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2.完成课本第118页的第1-4题。

第3题:此题是巩固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习题。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交流时,让学生说出求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第4题:此题是有关公倍数的实际问题。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4个装一排正好能装完,6个装一排也正好装完,说明松花蛋的数量就是4和6的公倍数。学生明确题意后,让学生找出4和6的公倍数,并根据70多个松花蛋这个条件,判断出是72。【课堂作业】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5的倍数大于4的倍数。()2.4的倍数一定是2的倍数。()

3.偶数加偶数和是偶数,奇数加奇数和是奇数。()4.自然数是由奇数和偶数组成的。()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最后结果要注意什么? 试一试:

化成分数:0.6 0.02 0.47 0.125(2)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怎么办? 试一试: 把31794、、、化成小数,说一说分数化成小数的几种特殊情况。1010002577.分数加、减法的含义。

加法: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计算。

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8.计算方法和步骤。(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如:(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方法:①通分 ②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3232 999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①不带括号的:从左到右顺序计算。

②带括号的:括号里的数先算。

(4)简便运算。

整数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基础练习】

1.完成课本第118页的第5题。

此题是有关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习题。练习时,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2.完成课本第119页的第8题。

这是一道有关最简分数的习题。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再次说说最简分数的概念及化简的方法。【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119页第7-10题。1.第7题。

此题是以填空的形式巩固分数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相关知识,是在分数比大小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分数、整数、小数之间的联系。练习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提醒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而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反馈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比的过程。

(1)一块地,其中的12种菊花,种玫瑰,其余的种芍药。43①种芍药的面积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②种菊花和玫瑰的面积比种芍药的多多少?(2)过去,每加工100个零件,需要多的零件只需要【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和分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通过今天的复习,你还有疑问吗?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

分数及其运算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 除数5小时,经过技术改造后,现在每加工同样62小时,时间节省了多少? 3分数加、减法步骤:(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如:

3232 999(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方法步骤:①通分②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0

⑥如果要在这个箱子的四周贴上一圈包装纸,包装纸的面积是多少?扣除哪些面的面积?

(3)体积。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以上面的图为例)①这个箱子的容积是多少?可以怎么求? 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4)体积单位。

①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②一般情况下升、毫升是用于什么单位? ③说一说,你所了解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116页第2题。完成课本117页第3题。1.完成课本第120页的第16题。此题是图形变换的习题,练习时,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图一是怎样变换得到图二的。2.完成课本第119页的第11题。

练习时,由学生独立填写,然后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再次说说表面积和体积的区别。

3.完成课本第119页的第12题。

(1)此题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1cm3,1dm3,1m3的大小及1L,1mL的水大约有多少?

(2)此题是有关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换算的题目。练习时,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说说解题的思路。

4.完成课本第120页练习二十八的第14题。

此题是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实际应用的习题。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通过分析条件和问题,使学生明确缸中溢出水的体积就是该正方体的体积,所告诉我们的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是多余条件。学生弄清题意后,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评讲。【课堂作业】

1.填一填。

2.算一算。

(1)一个长方体长0.8m,宽0.6m,高0.4m,求体积。(2)一个正方体棱长6dm,求表面积。

(3)一个长方体长12cm,宽8cm,高6cm,求表面积。(4)一个长方体底面积45dm2,高6dm,求体积。(5)一个正方体棱长5dm,求棱长总和。3.解决问题。

一个长方体水池,长4m,宽3m,深2m。(1)这个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这个水池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3)这个水池能装水多少升?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空间与图形的相关知识。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3)说一说,从统计图中你又得到哪些信息。

(4)有12瓶水,其中11瓶质量相同,另有1瓶是盐水,比其他的水略重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来?

①独立思考,在纸上进行分析。②点学生说出分析过程

③天平两边各放4瓶水,如果天平不平衡,则盐水在天平上较重的那4瓶里;如果天平平衡,则盐水在剩下的4瓶里。再在有盐水的4瓶里拿2瓶在天平两边各放1瓶,如果天不平衡,则重的一边是盐水;如果天平平衡,则盐水在剩下的2瓶里,最后把剩下的2瓶在天平两边各放一瓶,重的一边是盐水。所以至少称3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来。

④ 师生一起画图分析。【课堂作业】

1.某工厂生产的9个零件里有一个是次品(比一般零件要重一些),请你想办法找出次品。

2.如果有27瓶水,其中26瓶质量相同,另有1瓶比其他的水略轻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来呢?

3.完成课本第121页练习二十八的第18题。此题也是运用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时,由学生独立完成问题(1)和(2),然后全班反馈。

4.完成课本第121页练习二十八的思考题和“生活中的数学”。【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同学们都很认真,通过今天的复习,你们还有疑问吗?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

统计 折线统计图

图中正确表数据,相邻两点间连线,描出点旁标数据,右上角把日期填。

既表示数量多少,又表示数量增减变化。教学反思:

第五篇:三上数学总复习教案范文

宝湖实验小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 题:时、分、秒、千米和吨

学习内容:课本109页1题,111页的1、2、3、4题。

学习目标:掌握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知道它们的进率,并熟练的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

教学重难点:正确利用计量单位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复习时、分、秒、千米和吨(板题)

二、学习目标。

师:通过复习,我们要达到以下目标:掌握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知道它们的进率,并熟练的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

三、做一做。

(一)出示检测要求:要求认真答题,细心做题,把字写端正。

(二)出示检测题。1.填写: 时—→分—→秒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吨—→千克—→克 2.单位换算。

3千米=()米 2分米=()厘米 8000m=()千米 40毫米=()厘米 5000千克=()吨 2小时=()分 4吨=()千克 7分=()秒

—1—

宝湖实验小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设计

3.应用。

①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或数。

我的身高是15(),体重是15()茶杯的高是10(),书本的厚约()厘米 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70()

大象的体重约()吨,小明大约每天睡10()②计算

3千米-200米=()m 7000千克+5000千克=()吨 2分-20秒=()秒

四、议一议。

(一)同桌对改。

教师出示检测题的答案,学生同桌对改,得上分数,并统计做题情况,对全部做对的要给予表扬。

(二)讨论。

1.同桌互相交流,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限时2-3分钟)过渡:都弄懂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几道题。

2.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并让其说出自己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做?为什么?

五、练一练。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千米=()米厘米=()毫米

厘米=()分米分=()秒

9000 千克=()吨

分=()时 2.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北京到上海的高速铁路长1318()。(2)一桶色拉油重5()。(3)一个鸭蛋约重60()。(4)一部手机大约厚1()。

3.综合练习。课本109页1题的(1)(2)题,111页的3、4题

—2—

宝湖实验小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课 题:万以内数的加法、减法

学习内容:课本109页1题的(3),112页的5题。

学习目标:熟练正确的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会进行验算,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

教具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复习万以内数的加法、减法(板题)

二、学习目标。

师:通过复习,我们要达到以下目标:练正确的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会进行验算,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三、做一做。

(一)出示检测要求:要求认真答题,细心做题,把字写端正。

(二)出示检测题。1.竖式计算并验算。

578+265 492+771 369+428 298+397 714-335 987-549

985-568 826-643 2.解决问题。

(1)养鸡场有公鸡168只,公鸡比母鸡少382只。母鸡有多少只?(2)果园里有桃树348棵,比梨树少182棵,梨树有多少棵?桃树和梨树共多少棵?

—3—

宝湖实验小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设计

(3)养殖场有938只白兔,黑兔比白兔多212只,白兔和黑兔共有多少只?

(4)学校买来600米绳子,第一次用去了200米,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了200米,这根绳子用完了吗?

四、议一议。

(一)同桌对改。

教师出示检测题的答案,学生同桌对改,得上分数,并统计做题情况,对全部做对的要给予表扬。

(二)讨论。

1.同桌互相交流,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限时2-3分钟)过渡:都弄懂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几道题。

2.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并让其说出自己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做?为什么?

3.交流:笔算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①计算法则 ②易错地方 ③验算

五、练一练。1.计算。

460+798=

590+41=

230+55=

990+63= 109-13=

350-79=

1000-7=

214-108= 2.脱式计算

78-29+355

9×9-67

395+72÷8(352-289)×3

105-6×8

593-(271+169)3.估算

159+97≈

969-789≈

104+89≈

300-101≈

4、解决问题。

一个网上书店上午接了279个订单,下午接了395个订单,今天准备600张快递单够吗?还差多少张快递单?

5、练习。课本112页5题

—4—

宝湖实验小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课 题:多位数乘一位数

学习内容:课本110页1题的(4)(5),112页的6、7、8,9、17、18题。

学习目标: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准确率。

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板题)

二、学习目标。

师:通过复习,我们要达到以下目标: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准确率。

三、做一做。

(一)出示检测要求:要求认真答题,细心做题,把字写端正。

(二)出示检测题。1.计算能口算的就口算。

22×3=

15×6=

204×7=

913×8= 41×2=

156×9=

2600×4=

190×5= 2.先估算,练一练,在计算。

3.脱式计算。

—5—

宝湖实验小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设计

740-(280+93)

200-45×2

63×5×3 4.解决问题。

(1)一个工程队挖土方,连续挖7天,每天都挖210方。这个工程队共挖多少方?

(2)上午来参观的学生有450人,下午来参观的学生分3批,每批135人。下午来参观的学生有多少人?这一天来参观的学生的有多少人?

(3)王师傅3天做了27朵花,照这样计算,一个星期(5天)可以做多少朵花?

(4)一堆煤,货车每次运4吨,9次可以运完,如果每次运6吨,几次可以运完?如果货车4次运完这堆煤,平均每次运几吨?

(5)小东今年4岁,妈妈今年28岁。(1)妈妈的岁数是小东的几倍?(2)两年后妈妈的岁数是小东的几倍?

四、议一议。

(一)同桌对改。

教师出示检测题的答案,学生同桌对改,得上分数,并统计做题情况,对全部做对的要给予表扬。

(二)讨论。

1.同桌互相交流,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限时2-3分钟)过渡:都弄懂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几道题。

2.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并让其说出自己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做?为什么?

五、练一练。

1、课本110页(4)(5)题。2.112页8、9题。3.114页17.18题

—6—

宝湖实验小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设计

第四课时

课 题:长方形和正方形 分数的初步认识

学习内容:课本110页2题3题,112页的10题,113页11、12题。114页的15、16题。

学习目标: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及周长计算方法,会利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掌握分数的读写法、会比较大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课件。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及分数(板题)

二、学习目标。

师:通过复习,我们要达到以下目标: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及周长计算方法,会利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掌握分数的读写法、会比较大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应用。

三、做一做。

(一)出示检测要求:要求认真答题,细心做题,把字写端正。

(二)出示检测题。1.口述。

(1)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2)长方向和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3)你学到了哪些分数知识? 2.观察课件“分数墙”你知道了什么? 3.填空。1

1里面有()个5。

11里面有()个71。6的7就是()

—7—

宝湖实验小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设计

4.解决问题。

(1)李叔叔靠墙角用篱笆围了一块长方形地(地长8米,宽6米)用来养鸡。篱笆长多少米?

(2)班级图书角里有72少本?

5本图书,其中连环画占这些图书的8,连环画有多

3,第二次用了71

(3)一条绳子,第一次用了7,两次一共用了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

(4)右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0 厘米,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四、议一议。

(一)同桌对改。

教师出示检测题的答案,学生同桌对改,得上分数,并统计做题情况,对全部做对的要给予表扬。

(二)讨论。

1.同桌互相交流,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限时2-3分钟)过渡:都弄懂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几道题。

2.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并让其说出自己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做?为什么?

五、练一练。

1、计算。

课本112页的10题。2.解决问题。1.113页12、13题。2.114页16题和思考题。

—8—

宝湖实验小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设计

第五课时

课 题:综合复习学习内容:综合测试卷。

学习目标:掌握本学期学过的知识点,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计算正确率。

教学重难点: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测试题。

教具准备:期末测试卷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进行综合复习(板题)

二、学习目标。

师:通过测试,我们要达到以下目标:掌握本学期学过的知识点,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计算正确率。

三、做一做。

(一)出示检测要求:要求认真答题,细心做题,把字写端正。

(二)分发测试卷。学生独立答卷

四、议一议。

(一)同桌对改。

教师出示检测题的答案,学生同桌对改,得上分数,并统计做题情况,对全部做对的要给予表扬。

(二)讨论。

1.同桌互相交流,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限时2-3分钟)过渡:都弄懂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进行评析。

2.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并让其说出自己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做?为什么?

五、总结。教师讲解易错的和重难点题。

—9—

下载一下(2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五)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下(2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学总复习五

    心理学总复习五 一、名词解释 1、表象 2、年龄特征 3、气质 4、个性 二、填空 1、科学心理学认为脑是心理的,是对客观现实的。 2、心理现象十分复杂,归纳起来可分为和和意志过......

    一下数学第五单元复习范文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期第五单元 《小兔请客》教学设计: 1、复习引导 师:同学们,老师先考考你们,看看你们以前的知识学得怎么样。(展示PPT口算题) 师(边展示边说):这里老师已经做了一......

    诗歌鉴赏总复习【五】——炼字教案

    诗歌鉴赏总复习【五】——诗歌的语言特色炼字: 诗歌鉴赏离不开对语言的品味。诗歌的语言是最精练的语言,它特别讲究炼字炼句,特别注重音韵节律。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正确理解诗......

    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数与代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102-104页 教学目标 : 1.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倒数的意义,分数乘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乘、除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教学目的: 1、整理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小数乘、除法。 2、理解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结果与第二个因数和除数的关系。 3、应用运算定律能进行小数乘法和除......

    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2017秋五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502黄云列 复习内容: 1.小数乘、除法的意义 2.运算定律、混合运算 3.多边形的面积 4.简易方程 5.应用题 复习要求: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的......

    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五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

    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第九单元总复习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共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