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2011年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2011年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通知
来源:浙江省人民政府网发布时间:2011-08-03
浙政办发〔2011〕64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意见》(国办发〔2011〕13号)精神,进一步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全省粮食安全,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强化政策支持和引导,确保种粮有合理收益,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依法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标准农田,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抓好早稻田间管理,稳定和扩大晚稻生产,挖掘旱杂粮增产潜力,千方百计扩大粮食播种面积。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着力提高单产水平。积极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机制,加快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提高种粮综合效益。在春粮、早稻遭受洪涝灾害的情况下,力争早稻生产基本稳定,秋粮稳定增产,总产量比上年增加10万吨以上,努力实现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950万亩、总产量800万吨的目标。
二、工作措施
(一)努力稳定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各地要加大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宣传力度,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层层分解落实粮食播种任务,把播种面积落实到户、到田。在蔬菜、草莓等经济作物种植基地,大力推广应用菜稻轮作、粮经搭配等高效种植模式,引导农民扩(改)种一季水稻,提高复种指数。山区、半山区和丘陵地区要积极扩大番薯、马铃薯、玉米等旱杂粮生产。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培育发展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鼓励其优先发展粮食生产,防止土地流转“非粮化”。动员农户将季节性抛荒耕地流转给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种植春粮、早稻等粮食作物,努力减少季节性抛荒,全力制止全年性抛荒,确保今年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有所增加。
(二)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各地要根据粮食生产功能
区建设规划和省下达的建设任务,按照农田设施完善、农田质量较好、生产技术先进、服务体系健全的要求,进一步整合和筹措建设资金,结合实施《浙江省新增5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实施规划(2009—2020年)》、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等重点农田水利项目、中央农资综合补贴集中使用资金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等,加快推进田、沟、渠、路、林、电的综合建设,着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11年增加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补助、中央农资综合补贴集中使用资金、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以工代赈投资等资金,重点用于粮食生产功能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建设,确保2011年全省建成100万亩、力争建成111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其中建成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100个、面积20万亩以上。同时,要明确粮食生产功能区创建责任主体、设施管护主体,落实政府、有关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的责任,落实粮食生产功能区路、渠、泵站、电网、防护林等的管护人员和措施,切实保护粮食生产功能区生产能力。
(三)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加强高产优质多抗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应用,大力推广水稻机械插秧、强化栽培、精确定量栽培以及超级稻集成、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适用技术,着力提高粮食单产。完善农技推广责任制度,逐步建立起“专家团队+农技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农技推广机制,组织科技专家和基层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粮水平。组织实施农业部确定的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片,建立省级粮食高产创建千亩示范片500个、示范面积50万亩以上。粮食主产县(市、区)要整乡整县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加大对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支持力度,统筹各项粮食扶持资金,重点向粮食高产示范片尤其是整建制推进区域倾斜。
(四)组织实施水稻产业提升项目。将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重点支持水稻产业提升项目,通过扶持建设一批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广泛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千斤粮万元钱”、农牧结合、稻田养鱼等新型种养模式,着力提高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努力使项目区水稻亩均增收200元以上,并带动周边农户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生产模式。
(五)大力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深入实施农机化促进工程,完善农机购置补贴、作业环节补贴等政策,稳步提高粮食生产排灌、耕作、植保、收获等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大力推广应用水稻机插、规格化育秧、粮食烘干等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和装备。制定和完善适应农作制度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路线、模式和作业规范,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区域性农机化服务中心,大力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组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为农民提供全程农机作业服务。
(六)优化种粮服务。按照“有机构、有人员、有制度、有支撑、有保障”的要求,加快健全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确保在2011年底前构建完成县有专业站、乡镇有“三位一体”综合站、村有服务站点,以及人员落实、职责明确、制度完善、服务优良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加强灌溉指导和节水灌溉技术服务。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强化针对性农业气象服务。大力支持发展乡镇(区域)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统一育秧、耕作、植保、气象信息等服务,提高粮食生产规模化、组织化水平。在“三夏”、秋收冬种等关键农时季节,农业、供销(农资)、石化、电力等部门要开展以“送政策、送订单、送农技、送农资、送资金”为主要内容的“五送”惠农服务活动,确保种子、化肥、农药和农业生产用油、用电等供应,在农资需求量大的集中时段对种粮大户要实行送货上门,并按优惠价供应,确保粮食生产需求。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依法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违法行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七)严密防控粮食作物病虫害。贯彻落实《浙江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加强粮食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加大田间普查力度,组织开展重大病虫趋势会商,及时发布病虫情报,不误报、漏报。制定完善水稻病虫防控方案,建立应急防控物资储备,落实防控责任和措施,确保粮食作物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大力培育发展植保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化植保服务组织,积极推进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统防统治,2011年全省推广水稻重大病虫综合防治技术面积1000万亩以上,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面积300万亩以上,力争粮食生产功能区水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实现全覆盖。
(八)严格依法保护耕地数量和质量。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保护。工程建设项目确需征占用耕地的,应当按照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要求,补充划入与征占用耕地质量相当的耕地。积极推进低丘缓坡开发、滩涂围垦造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土地开发复垦等造地工程,明确标准,规范程序,努力增加耕地面积。深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土壤有机质提升等项目,推广深松深耕、保护性耕作等技术,鼓励农业生产者种植绿肥、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合理使用耕地,保护和培肥地力。
(九)切实抓好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坚持防在灾害前面、救在第一时间、抗在关键时点的思路,制定完善防灾减灾预案,做好抗灾救灾资金、物资和技术等准备。进一步健全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加强对低温、连阴雨、渍涝、干旱、高温、台风等灾害的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加强农作物防灾减灾技术研究,培育推广耐水、抗旱、抗寒、抗病虫品种,研究推广旱作节水、粮食烘干等避灾抗灾技术装备。在自然灾害来临前,要及时组织指导
农民群众抓好粮食作物抢收、抢烘、抢管;在遭受洪涝等灾害后,要迅速采取排水除渍、洗苗、追肥、防病虫等技术措施,减少因灾损失。进一步推进水稻政策性保险,扩大种粮大户参保面,完善定损理赔机制。
(十)进一步加大粮食工作力度。完善和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强化粮食生产责任考核,将省粮食生产指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任务列入省粮食安全责任制、新农村建设考核内容并加大考核力度。各级政府要细化落实粮食工作责任和措施,尽早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尽早下达各项扶持资金,确保政策力度有所加大。各县(市、区)、乡镇政府主要领导要分别联系一个产粮乡镇和村,定期进行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继续落实粮食生产监测调查制度,严格核实粮食面积、产量等数据。各级农业部门和发展改革、财政、水利、科技、国土资源、监察、统计、粮食、气象等有关部门要积极履行职责,加强协作配合,确保2011年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取得实效。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四日
(此件公开发布)
第二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保障有效供给,对于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复杂的形势和较大的困难,粮食“七连增”的起点高,北方冬麦区遭遇冬春连旱,粮食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农民种粮比较收益下降,一些地方出现放松粮食生产的倾向。为进一步统一思想,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营造重农抓粮的良好氛围,在落实好已出台各项政策措施和现有工程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全力保持粮食生产发展好势头,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开展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坚定抗灾夺丰收的信心不退缩,坚定保持粮食稳定发展的目标不动摇,坚定抓工作落实的劲头不放松,以粮食主产省和非主产省的主产县为重点,以增加重要紧缺品种供给为重点,以推广落实防灾减灾增产关键技术为重点,认真落实好国家已有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和项目,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强化政策扶持,强化措施到位,强化考核奖励,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稳定增产。
(二)目标任务。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去年的水平,力争夏粮丰收、早稻增产、秋粮稳定,确保全年粮食产量在1万亿斤以上,全力以赴争取实现连续第八个丰收年。
——力争夏粮获得丰收。全力打好抗旱促春管保丰收攻坚战,加强田间管理,实行分类指导,推进科学抗旱,把旱灾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布病虫害信息,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控,大力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积极推广“一喷三防”等关键技术,促进小麦安全成熟,提高单产水平。
——力争早稻恢复增产。充分利用提高早稻最低收购价和良种补贴标准的有利时机,抓好政策落实,加强信息引导,继续推进“单改双”,扩大早稻种植面积。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减少直播稻面积,推进机插秧,力争单产恢复到2009年的水平。
——力争秋粮保持稳定。稳定播种面积,扩大水稻、玉米等高产作物种植,力争产量稳中有增。加快增产关键技术推广,在东北地区重点推广水稻大棚育秧、机插秧、玉米增密等技术,在黄淮海地区继续推广玉米增密、适时晚收技术,在长江流域重点推广超级稻品种和水稻集中育秧、机插秧技术,在西北地区重点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西南地区重点推广间套种、地膜覆盖及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努力提高单产水平。及早做好防范东北早霜、南方寒露风的准备,确保安全成熟。
二、重点措施
(三)落实播种面积。要狠抓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层层分解任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推进耕作制度改革,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提高复种指数。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的前提下积极推进规模化种植,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合作社,提高种粮规模化水平。在劳务输出较多的地区,要通过代耕、代种等方式帮助缺乏劳动力的农户种足种满,杜绝耕地撂荒。尤其要引导农民扩大粳稻、玉米、杂粮等农作物生产,确保今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去年的水平。
(四)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等重点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通过项目带动、节水设备购置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农民因地制宜使用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快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加强田间工程、农技服务体系、良种科研繁育体系、防灾减灾工程等建设。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抓紧制定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要求,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各地要按照规划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县级规划,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发展旱作农业,推广地膜覆盖、深松深耕、保护性耕作等技术。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有条件的地方实施整乡整县推进,创新服务模式和推广机制,让更多的农民使用配方施肥技术。继续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创新技术模式,搞好技术配套,培肥地力。
(五)大规模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在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今年选择基础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的50个县(市)、500个乡(镇),开展整乡整县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中的800个产粮大县(场)也要整合资源,积极推进整乡整县高产创建。继续组织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等项目。各地要积极筹措资金,建设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组织开展现场观摩,提高技术到位率。今年中央财政将在去年基础上增加5亿元高产创建补助资金。
(六)大力开展科技指导服务。全面推进科技进村入户,大力推广增产增效和防灾减灾技术,做好重要季节、重点环节科技服务工作。农业部要组织制定分品种、分区域、分农时粮食生产技术方案。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充分发挥科技型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优势,继续完善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星火科技12396等科技服务模式。在春耕、“三夏”、“三秋”等关键农时季节,组织开展科技服务大会战,动员农业科研、教学、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专家和基层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蹲点包片,搞好科技指导服务,提高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开展跨区机耕、机播、机插等作业,精心组织好夏收小麦跨区机收作业。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加强灌溉指导和节水灌溉技术服务。
(七)全力抓好农资供应和市场监管。搞好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调运和储备,优化电力调度,保障种子、化肥、农药、柴油等物资供应和用电需要。重点搞好水稻种子的余缺调剂,保证生产用种需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强化种子质量检测,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加强化肥等农资价格监测和市场调控,及时发布供求信息,推进
产销衔接,依法打击坑农害农价格违法行为,保持农资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维护农民利益。
(八)切实抓好防灾减灾工作。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坚持防在灾害前面、救在第一时间、抗在关键时点。制定完善防灾减灾预案,提早做好抗灾救灾的资金、物资和技术准备,充分发挥防汛抗旱专业服务队伍和群众服务组织的作用。加强干旱、洪涝、病虫害等灾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强化抗灾政策支持,加强分类指导,大力推进科学抗灾,指导农民因时、因地落实抗灾增产技术。及时搞好种子等生产资料的调剂供应,帮助农民搞好生产恢复。大力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积极推行全程承包模式,有效减轻病虫危害。
三、调动各方面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九)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力度。完善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建立“能增能减、能进能出”的动态调整奖励制度,将财政支持与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商品量和调出量挂钩。全面取消粮食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地方配套,逐步取消产粮大县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县级配套,加大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力度。突出抓好一批产量超100亿斤的产粮大市、产量超10亿斤的产粮大县的粮食生产,加强指导,重点支持。今年中央财政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40亿元,对粮食生产大县除实行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奖励外,对增产部分再给予适当奖励。
(十)调动农民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积极性。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动员村级组织、农民群众新建和修复包括农田水利在内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加强田间末级灌排沟渠、机井、泵站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今年增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补助、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以工代赈投资等中央专项资金规模30亿元以上,主要用于引导粮食主产区农民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调动科技兴粮积极性。继续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力争今年内完成在全国普遍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的任务。各地要增加财政投入,保障科技人员包县、包乡、包村开展技术服务的经费。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步伐,努力做到农技推广人员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抓紧落实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绩效工资,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待遇。科技奖项评选、职称评审等要向到粮食生产一线服务人员倾斜。农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要将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考核内容。
(十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研究完善粮食直补的具体操作办法,逐步加大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力度,将粮食直补与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和交售商品粮数量挂钩。完善农资综合直补与农资价格上涨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新增部分要重点支持种粮大户。进一步完善良种补贴政策,增加良种补贴资金16亿元,提高早稻良种补贴标准。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10亿元,加大对农民购买农机具的支持力度。落实好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完善实施预案,适时启动,保持粮价合理水平。
(十三)建立完善粮食生产考核奖励机制。今年年底,国务院将对今年发展粮食生产贡献突出的产粮大省和产粮大县、农技推广人员等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种粮售粮大户进行表彰奖励,使他们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工作上有动力。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产粮大省和产粮大县以历年贡献大、今年增产多为考核重点,农技推广人员等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以推广抗灾增产技术和开展科技服务为考核重点,种粮售粮大户以生产、出售商品粮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考核重点。中央财政对受表彰的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十四)强化地方责任。省级人民政府要切实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主要负责人要对粮食生产亲自研究、亲自部署,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资金投入上动真格。要层层分解任务,强化市县人民政府的粮食生产责任,加大对粮食和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主产区要在稳定增产的基础上,增加商品粮调出量;主销区要保证必要的自给率,力争有所提高;产销平衡区要继续确保产需基本平衡,力争多作贡献。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明确责任,上下联动,深入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并于今年年底向国务院报告履行粮食生产目标责任的情况。(十五)强化部门协调。由农业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监察部、统计局、粮食局、气象局等部门具体实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各有关部门要落实责任,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确保行动扎实有效开展。(十六)强化督导检查。在关键农时季节,要及时派出工作组开展工作督导,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各地要建立相应的督导制度,切实帮助基层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防止形式主义。统计部门要建立省以下粮食生产监测调查制度,严格核实产粮大市、产粮大县及粮食高产创建区粮食生产数据。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
(十七)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各地抓粮食生产的好经验、好措施、好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二0一一年三月二十日
第三篇:落实粮食增产行动情况报告
落实粮食增产行动情况报告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11〕28号)精神,我局非常重视,乘我市去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广东省粮油高产创建先进单位的**,明确目标任务,以牛江镇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试点为中心,扩大粮食高产创建规模,乘势而上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使全市在多灾之年仍然获得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粮食生产的成效
(一)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超额完成**市下达目标。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2.0471万亩,平均单产达到307.5公斤/亩,总产12.9302万吨,总产比上年增加2579吨,增加2.04%,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分别完成**市下达的考核指标的100.11%、100.94%。水稻播种面积37.15万亩,平均单产预计达到352公斤/亩,总产13.07万吨,比上年增加4000吨,增加3.16%。
(二)粮食高产创建成效显着。牛江镇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试点成效突出,经省、**和**三级联合测产验收,全镇早稻平均单产达到509.32公斤/亩,比去年增产8.37%,完成目标的101.86%,攻关田最高单产612公斤/亩;晚稻全镇平均单产达到505.249公斤/亩,比去年增产5.26%,完成目标的101.05%,攻关田最高单产622.352公斤/亩。全市镇级千亩示范片平均单产424.1公斤/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06%。
(三)冬种马铃薯增产增收。春收马铃薯4.4万亩,总产9.24万吨,总纯收入1.5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10%、31.4%、104%,125%,三项均创下历史新记录。
二、主要的做法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领导,落实粮食工作责任制,层级签订粮食考核责任书。同时,围绕产粮大县和粮食高产创建工作,成立了由原市长李灼冰亲自挂帅的领导小组及相关的专家小组,有力促进了工作的开展。
(二)及早制订下发春耕、夏种和冬种生产计划
为了粮食生产能按时有序开展,市农业局提前在水稻、马铃薯等开耕环节,制定生产指导意见,及时下发各镇(街),指导开展生产。如针对我市西坑水库除险加固将对沙湖、牛江、圣堂、君堂、良西等镇春耕用水有较大影响及春播期雨水偏少的情况,在春节前就组织有关部门和镇(街)主管领导进行研究,制订出应对措施,下发各镇(街)做好应对准备工作;又如农业部门在2月份制订下发了春播春种指导意见,重点在技术上指导开展春耕生产工作。
(三)加强科技服务
重点通过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一是利用近年已运作成熟的水稻、马铃薯新品种“引进-试种-示范推广”模式,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二是全力抓好科技入户、科技培训、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同时加强与农业部马铃薯技术产业体系**试验站、省农科院等有实力的科研单位和企业合作,利用他们的专家和农资新产品、新技术加强对广大种粮农民的培训指导,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步伐,大提高了粮食生产的科技水平。
(四)深入推进“稻-稻-薯”耕作制,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通过推广“稻-稻-薯”一年三熟制,一方面直接增加了粮食播种面积和复种指数,另一方面通过水旱轮作,减少病虫源,培肥地力,降低生产成本,达到水稻生产与马铃薯生产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
(五)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粮食高产创建力度,逐步建立了“市有万亩示范片、镇有千亩示范区、村有百亩示范方”的粮食高产示范层级基地,今年进一步提前粮食创高档次,在农业部和省农业厅安排下,在牛江镇开展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试点。通过示范,多角度、多层次展示粮食高产技术和经验,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样板,有力推动了粮食生产的发展。
(六)大力开展农资打假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为了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保障农民用上放心农资,促进春耕生产顺利开展,在2月下旬由市政府牵头,组织农业、技监、工商、公安、供销部门开展了一次声势浩大的联合打假大行动,农业部门在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又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定期和不定期的打假行动,发挥了明显的宣传和监督作用。
第四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的通知
【发布单位】82202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1]19号 【发布日期】2001-03-02 【生效日期】2001-03-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开展全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的通知
(黔府办发〔2001〕19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为了真正摸清粮食库存情况,为国家调控粮食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保证国家库存粮食在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开展粮食清仓查库工作。为切实做好我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1〕7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特作如下通知:
一、一、提高认识,加强对清仓查库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提高对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本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精心组织、一丝不苟,扎扎实实做好粮食清仓查库的各项工作。各地粮食清仓查库工作,要坚持行政领导层层负责制。各地(州、市)、县(市、区)要尽快成立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于3月15日前将成员名单和联系电话报省清仓查库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粮食局),按照全国和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把粮食清仓查库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计划、财政、农业、统计、审计、监察、质监、粮食等部门及农发行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切实搞好协调配合,确立清仓查库全省一盘棋的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齐心协力做好清仓查库工作。
二、二、清仓查库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此次清仓查库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查清国有粮食部门所有粮库、粮管所(站)、转运站、外租仓现存粮油(含中央储备粮油、各级地方储备粮油和商品周转粮油等)的入库时间、数量、品种、质量情况;陈化粮、超期储存粮油的数量;各级粮油财务补贴到位、现库存占用贷款情况;以及中央储备粮和我省各级储备粮油承储设施现状、库点分布、粮食购销企业人员情况。在清查实物的同时,要对粮食陈化情况进行鉴定。为保证鉴定结果的真实性,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安排及时送有关省(区、市)进行跨省抽样鉴定。
清仓查库要坚持自上而下、上下结合、交叉互查、重点复查、明确责任的原则。先在清镇市进行试点、培训,积累一定经验后在全省铺开,分阶段实施。坚决做到“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查必彻底”。
清仓查库不能走过场,要始终围绕查清粮食的数量、质量这个主要目标进行。要明确清查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从基层保管员、企业法人到各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从县(市、区)长到地、州、市人民政府(行署)的主要领导同志,都要逐级在清仓查库报告及报表上审核签字,发现问题,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省财政厅、省粮食局、农业发展银行省分行要进一步完善库贷挂钩和超储补贴等相关政策,粮食销售出库后必须及时进行帐务处理,核减当月统计帐。未回笼的销售结算款应记入相应往来帐户,严禁在库存统计上出现虚帐。
三、三、认真落实清仓查库的工作安排
全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时间为2001年4月1日至5月初,统计时点为2001年3月31日24时。在全省交叉大清查之前,省清仓查库领导小组将对各地、州、市清仓查库领导小组成员及办公室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库存统计帐核查方法、库存实物清查方法及填表方法等。清仓查库工作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由省清仓查库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地(州、市)之间交叉清查,对全部库存粮食逐仓、逐货位进行实物清查,并与统计帐核对。实物的清查以测量计算方法为主,测量计算与过秤检斤相结合,既要做到准确,又要提高效率。要提前做好有关测量、检斤用计量器具的购置、检定(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检定,以确保准确性)等准备工作。第二步,在交叉清查的基础上,省清仓查库领导小组将按随机抽样的原则组织进行复查,复查比例为粮食库点的2%-3%左右。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直接组织人员,针对重点地区、重点库、重点环节进行抽查或复查。第三步,汇总上报。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在全面清查粮食库存情况的基础上,认真审核编制清查汇总表,对清仓查库工作进行详细总结。各地(州、市)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于2001年4月30日前,向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总结报告,并分别附本地清查汇总报表和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在当地粮库及省级粮食(油)储备库的清查汇总报表。2001年5月中旬,省粮食清仓查库领导小组办公室完成全省清查汇总报表编制和清查工作总结,报经领导小组审核后,于5月底前报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
四、四、严明纪律,切实做好清仓查库的各项工作
各地对清仓查库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如实反映,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妥善处理,对故意掩盖真实情况、弄虚作假、妨碍清查工作的,要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各地各部门对参加这次清仓查库工作的人员要严格要求,责任落实到人,明确纪律,加强其业务学习和廉政自律教育。参加清查的人员要坚持原则,不准参与可能影响正常清仓查库工作的活动,对违反纪律的要严肃查处。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针对清仓查库中发现的问题,认真研究整改措施,进一步完善粮库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统计、会计和库存管理。要改进统计手段,逐步建立国有粮库的计算机联网,特别是重点做好国家粮食储备库的联网工作。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一年三月二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全省食品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全省食品安全
大整治百日行动的通知
浙政发明电﹝2012﹞173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2012年4月底省政府部署开展了全省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行动,周密组织,排查出了一批系统性食品安全隐患,并着手开展治理。为切实解决食品安全领域突出问题,显著提升全省食品安全水平,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12﹞20号)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省政府决定,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于7月15日至10月25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食品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以下简称百日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首次明确将食品安全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并作出了在评优创建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的规定。各级政府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责任重于泰山。这次百日行动既是提升我省食品安全水平的重大举措,也是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重要手段。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把百日行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省政府成立由常务副省长担任组长、相关副省长任副组长的百日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食安办。各级政府都
要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百日行动领导机构,建立相应工作班子和工作推进机制,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切实加强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
二、理清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和要求。百日行动要坚持统一协调与分工负责相结合、集中治理整顿与严格日常监管相结合、加强政府监管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相结合、执法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要按照“检查排查要严密、专项整治要严格、处理打击要严厉”的要求,营造强大声势,解决突出问题,确保百日行动取得实效。要边整治、边总结、边探索,创新管理体制和执法手段,建立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出击,努力形成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齐抓共管、行业企业诚信自律、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通过典型示范一批、取缔打击一批、整顿规范一批,使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得到基本控制,食品安全形势明显好转。
三、全面整治,重点解决突出问题。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统筹兼顾,既要全面发动,督促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彻底排查隐患和问题,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整治不留后患;又要重点检查事故频发、隐患突出、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地区、行业和企业,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在做好食用农产品、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等环节日常监管基础上,根据排查清理结果,重点针对非法添加工业染料、非法添加孔雀石绿、非法使用工业硫磺、工业明胶冒充食用明胶、病死猪等肉品质量安全、劣质食用油、问题豆芽菜、滥用果蔬保鲜剂、滥用含铝膨松剂、鲜笋农药残留、茶叶质量安全、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网售食品安全等13个突出问题进行整治。
四、上下联动,层层落实工作责任。要按照地方政府负
总责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强化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充分利用基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平台,实行网格化管理,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将各类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将问题解决在基层。省级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举全系统之力,集中力量推进百日行动各项任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相互补台、相互衔接,构筑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管网络,真正做到一抓到底、不留空隙。各市、县(市、区)政府和省级有关部门都要根据本通知要求,抓紧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全面部署百日行动。
五、督促引导,狠抓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食品安全负首要责任,企业质量安全主管人员负直接责任。为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各地要开展“三个一”活动,对每家企业负责人培训一次、约谈一次、签订一份承诺书;对食品企业的从业人员集中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培训和道德诚信教育,将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告知每位员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要加强全员、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管理,规模以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必须全部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建立“红黑榜”制度,支持保护诚信守法企业和龙头企业,坚决关停一批失信违法企业,禁止严重违法企业的负责人再从事食品行业。行业协会要发挥自律作用,引导企业规范守信经营。
六、广泛发动,建立群防群控机制。大力宣传和推行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加大奖励力度,及时兑现奖励资金;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将有奖举报制度以通告形式张贴到每个村、每个社区、每个企业、每个车间,广泛发动群众、知情人员积极举报。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员的作用,扩大队伍,加
强培训,提高监督效率。支持新闻媒体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客观及时、实事求是报道食品安全问题。积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形成群防群控的强大社会合力,掀起一场食品安全的“全民战争”,使不法企业、不法商贩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七、重拳出击,严惩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用重典、出重拳,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舆论等多种手段,以“快刀利剑”依法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的底线。凡发生在我省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案件,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要坚决依法予以惩处。强化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对涉嫌犯罪的案件,要及时移送立案,严禁以罚代刑,确保对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追究到位。百日行动期间,各级公安机关要集中警力查办食品领域违法犯罪案件,对重点案件实行挂牌督办。依法从重、从严、从快查处案件,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向公众展示党和政府维护食品安全、严厉惩处违法犯罪行为的决心。
八、加强宣传,形成良好舆论氛围。各地要将宣传教育作为百日行动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微博等新兴媒体,加大对百日行动的宣传报道,大力宣传在食品安全领域弘扬“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宣传部门要制订百日行动宣传方案,主动组织记者进村入企,到食品生产经营一线,报道工作进展,宣传正面典型,反映存在问题。各地主流媒体要开辟专栏、开展专题报道,在百日行动期间保持足够的宣传强度和频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强信息报送,各市政府、省级有关部门每周向省食品安全办报送信息,大案要案线索、查处的典型案件要随时报送。通过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等活动,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科学素养。
九、强化督查,严格责任追究。建立健全百日行动督查考评机制。省食安办要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加强对百日行动的监督指导,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解决。对各地百日行动进展情况,省政府将适时组织督查。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地方,在文明城市、平安浙江、卫生城市等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完善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对失职、渎职行为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真抓实干,确保整治工作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不留死角。对在百日行动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
浙江省人民政府
2012年7月13日(此件公开发布)
抄送: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协办公厅,省军区,省法院,省检察院。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2年7月13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