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警察法》教学案例
《警察法》教学案例
一、改变美国警察执法的三大案例
1、排除规则――马菩诉俄亥俄州案
美国宪法第四条修正案:“人民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不受不合理搜查和扣押的权利,不得侵犯。除依据可能成立的理由,以宣誓或代誓宣言保证,并详细说明搜查地点和扣押的人或物,不得发出搜查和扣押状。”这条修正案明确规定,人民的隐
私权不得侵犯,没有搜查证,不得乱闯民宅。导致第四条修正案适用于所有州法的案例发生在最高法院于1961年所审定的马菩诉俄亥俄州。
1957年5月的一天,警察获悉有个在最近爆炸案中的嫌疑犯藏身在朵瑞.马菩女士家(dolreemapp)。三个克里夫兰市的警官敲马菩女士的家门并要进屋去搜查。马菩和律师通了电话后,拒绝没有搜查证的警察入门。警察只好悻悻而去。三小时后,七名警察回来,再次试图进入玛菩的房子。警察敲门,马菩没有立即回应,他们强行推开一扇门。此时站在楼梯半道的马菩要看搜查证。一名警察举起一张纸说他有搜查证。马菩抢过那张纸,要收进连衣裙。但警察想要收回那张纸。经过一番争夺,警察夺回了那纸张,并因为马菩的挑衅行为,铐住了马菩。
这时,马菩的律师闻讯赶来,但是警察不让他进屋见他的客户。马菩被强行带进她楼上的卧室。警察搜查了壁橱、衣柜、箱子。他们也搜查了其它房间,包括地下室。在那儿,他们找到了一箱子淫秽刊物。马菩因这些刊物而被捕。
在法庭上,马菩被指控窝藏淫秽刊物,检察官企图证明这些刊物是马菩的。审判中发现,警察根本没有搜查马菩住房的搜查证。被告申述说,这些刊物不是她的,而是属于曾经住在她家的一个房客的。房客搬走后,这些刊物被遗忘在她的地下室。然而马菩乃被认定犯有非法拥有淫秽刊物罪。
马菩不服,上诉俄亥俄州最高法院,声称淫秽刊物不属于她的,声称警察取证过程是违法的。1959年5月,俄亥俄州最高法院驳回了马菩的上诉,认定警察在法庭出示的证据没有问题。
马菩仍然不服,再上诉至美国联邦最高法院。1961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同意马菩上诉的理由,警察蛮横地无视马菩的宪法权利,非法进入她家进行搜查,获取与搜查目的不一致的东西,并以此为由,给马菩定罪。
美国最高法院早在1914年的weeksv.unitedstates中就裁定,非法获取的证据不能用于联邦诉讼中。在1949年,美国最高法院又裁定第四条修正案保护个人不受联邦和州政府的侵害(wolfv.colorado),但是直到mappv.ohio,美国最高法院才最终决定,因为第四条修正案的隐私权可以通过第十四条修正案的正当程序条款而实施,排除法则适用于各州和联邦的诉讼中。排除法则规定,非法获取的证据必需被排除在审判外。无可能原因的搜查是非法的。
马菩在俄亥俄州的定罪被推翻,因为搜查她的住所违反了第四条修正案所保护的人民的住宅不受无理搜查权利,所得的淫秽刊物不能在法院上出示,用来给马菩定罪。在法院可出示的证据指根据宪法所规定的程序而收集的证据。换句话说,警察不能擅自动用非常手段来打击罪犯,警察打击罪犯必须首先自己要遵照法律所允许的手段。
2、米兰达警告
第五条修正案:“任何人不得因同一犯罪行为而两次遭受生命或身体的危害;不得在任何刑事案件中被迫自证其罪;不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被剥夺生命、自由或财产。不给予公平赔偿,私有财产不得充作公用。”
1963年,一个名叫恩纳斯托.米兰达(ernestomiranda)的白人无业青年,因涉嫌强奸和绑架妇女在亚利桑那州被捕,警官随即对他进行了审讯。在审讯前,警官没有告诉米兰达有权保持沉默,有权不自证其罪。米兰达年仅23岁,文化程度不高,既无职业又无收入,属于一贫如洗的贫困阶层,从没听说过世界上还有美国宪法第五条修正案。经过两小时的审讯,米兰达招供了罪行,并且在供词上签了名。
在法庭上,检察官向陪审团出示了米兰达签字的供词,并以此作为指控他犯罪的重要证据之一。这时,根据最高法院1963年对吉迪恩诉温赖特案(gideonv.wainwright,1963)的判例,州法院刚刚开始有义务为被控犯有刑事重罪的贫穷被告人免费提供律师。米兰达因此有了一名法官指定给他的律师。米兰达的律师认为,根据宪法任何人不得被迫自证其罪,米兰达供词是无效的。然而,陪审团还是根据供词判决米兰达有罪,法官判米兰达二十年有期徒刑。
定罪后,米兰达的律师不服,代他上诉。此案后来历经周折,终于上诉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1966年,最高法院以五比四的一票之差裁决地方法院的审判无效,理由是警官在审问前,没有预先告诉米兰达应享有的宪法第五条修正案规定的公民权利(不得被迫自证其罪),所以米兰达的供词属于“非自愿供词”,这种供词在法院审判时一概无效。
沃伦大法官规定,当实施逮捕和审讯嫌疑犯时,警方应及时而有效地宣读下
第二篇:法警察工作总结
xxx,法警支队在“三个代表”和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在院党组的正确领导和省院法警总队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这个司法主题,积极开展“公正司法树形象”活动,坚持“从严治警,保障审判”,全面贯彻落实郑院长在全市法院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全面履行司法警察各项职责,坚决完成院长交办的事项,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xxx,法警支队紧紧围绕院党组的中心工作,以“公正与效率”为主题,以“公正司法树形象”活动为载体,积极为审判工作服务,配合各部门努力完成全院各项工作任务和院领导交办的事项。
(一)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为刑事审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司法警察八项职责中的押解、看管、值庭、执行死刑工作,都是为刑事审判工作服务的。为了更有效地保障刑事审判工作顺利进行,支队领导周密部署,妥善安排,遇到重大庭审活动,积极向院党组及主管院长汇报,亲自带队押解、值庭,做到善始善终,确保万无一失。一年来,共值庭1120多场次,押解、看管被告1930多人次,组织执行死刑3批8场次,枪决死刑犯42人。其中在重大庭审活动中,支队领导总是提前了解案情,制订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并且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在9月15日庭审结束后发生的一起出租车追囚车事件,由于处置及时得当,没有造成不良后果。该事件曾在报刊、电台、网络等媒体上报道过,收到良好的法制教育效果。
(二)坚持“公正与效率”主题,积极配合民商事审判。
一年来,共完成协助执行搜查109次,拘留76人,拘传112人,协助查封、扣押、冻结、划拨财产一批,标的近4000多万元,保障民(请登陆政法秘书网)商事审判工作的开展,协助进行诉前、诉中财产保全,有力地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积极参与执行工作,在解决“执行难”中作贡献。
支队领导一直十分重视执行工作,在执行局申请用警时做到随叫随到、随时出警,在装备、人员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并且制定周密的措施。一年来,共参与民事强制执行1040多次,出警260余人次。执行法警冒酷暑战严寒,多次前往广东、上海等地为市城市信用社扣划现金及财产一批。另外,在协助执行局执行上官小区房屋一案中,适逢全市法警集中训练,在院党组的统一布置下,一次出警六十余人,使该案得以顺利执结;在执行义寺山金矿一案中,法警支队不厌其烦,多次出警,共动用警力80余人次,终于执结了这起“骨头”案件,有力地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四)做好值班工作,随时处置突发事件。
法警支队担负着法院机关的警卫和安全工作,担负着每天24小时繁重的值班任务,并且在值班中,有的当事人上访缠诉,有的当事人无理取闹,支队领导和同志们都能做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在对长期纠缠、谩骂、侮辱、诽谤法官,阻拦法院办公车辆出入的孙兰英等说服教育无效后,对其实施了司法拘留。有效地保证了人民法院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了审判工作秩序正常有序进行。
(五)自觉服从党组领导,圆满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在今年的“双争”、“双创”精神文明建设中,法警支队服从领导安排,积极参加路段值勤,义务植树,综合治理中节日巡逻,圆满完成各种勤务工作。按照院党组的决定,抽调9名法警到各庭、处、室帮助工作,时间最长的达三个月。其中政治部一名、办公室二名、民一庭一名、刑一庭二名、驾驶员一名,另外还有两名法警到市城市信用社办理专案,被抽调人员在所在的部门勤奋工作,尽职尽责,受到所在部门的好评。
(六)加强业务技能训练,完成最高人民法院的四项规定。
加强训练是提高法警队伍战斗力的主要手段,是保障审判工作顺利进行的需要。支队十
分重视法警的技能训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加强法警的训练。训练分为平时训练和集中培训两个环节。平时训练主要以押解、看管的动作及情况处置、擒敌拳、射击、处置突发事件模拟演练为主。坚持每月不少于2天,并保持80以上的参训率,支队领导带头参加训练,激发了大家的训练热情,形成了良好的训练氛围。根据实际情况,支队在党组的大力支持下,于5月9日—27日集中20天时间,对全市法警进行了集中培训,重点对法警业务技能进行了强化,提高了法警的业务技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市委有关领导的高度赞扬。强有力的训练工作,提高了全体法警的技能,锻造了一支作风顽强,能打硬仗的法警队伍,为保障审判和执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为了迎接最高院的分组考核,从支队领导到每一个法警都高度重视,积极投入到训练中去,克服天气炎热等不利因素,一丝不苟,刻苦训练,苦练基本技能,在接受省高院的检查验收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七)强化素质教育,在争先创优中做贡献。
支队一直十分重视素质教育,支队领导带头学习,不断提高全面素质,支队坚持每周一上午例会,每周半天的政治理论学习,共撰写学习体会、心得等三百余篇,有效地提高了支队的整体政治素质。今年是我院再创省级文明单位关键的一年,支队除了组织全体法警搞好理论学习外,还刊出“法警之窗”宣传板报12期,并且制作了法警工作板报,向社会宣传了法警的工作、学习、生活,展示了法警的良好形象,有效地提高了法警的良好素质,有力地促进了我院省级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
(八)狠抓队伍思想建设,不断提高法警素质。
支队十分重视法警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学习工作,鼓励法警参加学历学习,帮助制定学习计划,在法警面授、考试时提供时间,鼓励法警求学上进。在支队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全队26名法警有7人取得了法律本科文凭,其余正在参加法律本科学习,学习型警队已经形成,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在“春蕾计划”中,支队资助5名贫困女童,使她们完成学业。在今年的宣传报道工作中,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全年共在各级新闻媒体上发表作品1211篇,其中国家级120篇,省级290篇,市级801篇,信息简报60篇,被省院工作信息采用12篇,并刊出了16期“法警之窗”板报,有力地促使了法警支队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分页标记] 下一页
二、主要作法
1.强化政治思想教育,确保队伍素质过硬司法警察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这支队伍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必须与院党组保持高度一致,法警支队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组织干警积极参加院机关党委组织的每月2次的集中学习教育。除此之外,支队还坚持每周一上午的例会学习制度,并要求干警写出学习体会,全年干警共写心得体会六百余篇,人均二十二篇。经过学习,全队干警更加明确了职责,强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坚定了“司法为民”的理念,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体干警自觉遵守工作纪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增强了法警支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认真落实《条例》和上级有关精神,强化服务意识和中心意识。
支队领导多次组织全体干警认真学习《司法警察暂行条例》,学习最高法院有关押解、值庭规则,进一步规范警务活动。并且认真学习了全省第四次法警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五条禁令”,支队从不同方面强调了对法警工作的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强化服务意识,强力保障审判,建一支高素质的司法警察队伍,保证警务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审判工作顺利进行。
(三)精心组织,严密布置,确保重大警务活动安全无事故。
支队领导在有重大警务活动时,主动向主管院长汇报,妥善安排,周密部署,制订详细的防范措施。在重大庭审活动中,支队领导亲自现场指挥,采取包干到人,分组管理,设置
警戒组、押解组、值庭组、机动组等,确保万无一失,有力地保证了审判工作顺利进行。
(四)领导重视,班子团结,坚持准军事化管理标准,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培养队伍过硬作风。
院党组十分重视法警工作,主管院长经常召集支队领导研究如何搞好法警工作,遇有重大警务活动亲自现场指挥,确保警务工作顺利完成。院党组还在经费上给支队以大力支持,今年从比较紧张的经费中拨出专款,让全支队法警进行集中训练,提高队伍素质,从而更有力地保证了审判工作顺利进行。支队领导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坚持准军事化管理标准,培养队伍过硬作风。每天上班法警支队干警总是第一个赶到办公室,确保法警在位率,做到随时出警,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五)适时搞好训练,努力提高法警业务技能。
支队领导采取请离退休老干部讲课,适时搞些集中训练,在大型活动中现场指导等形式,提高法警业务技能,平时采取以会代课,举行业务讨论等方式,努力提高法警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
(六)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多种形式,努力营造团结活泼、积极向上的队风。
在“公正司法树形象”教育活动中,支队多次召开会议,组织干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司法为民意识。积极倡导学历教育,树立良好学习风气,适时请老干部讲课,举行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走出去和兄弟单位举行比赛,展示法警风采,树立法警形象,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努力营造团结活泼、积极向上的良好作风。
三、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法警支队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一些荣誉,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与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具体表现有:
(一)个别法警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不强,处理突发事件经验不足,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硬件建设与省院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如固定刑场建设、实行注射执行死刑差距较大。
(三)对基层法警大队工作的指导、检查不够,在警不在岗的现象仍然存在。
四、明年的打算
新的一年中,我们将在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法警总队的指导下,更加努力地开展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确保审判工作顺利进行,具体做好以上几方面工作:
(一)深化十七大精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效果,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二)严格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司法警察队伍。
(三)组织全市法院法警大队大队长外出取经学习,以提高全市法警的整体素质。
(四)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司法警察工作的方法,扩展工作思路,加强宣传工作,争取更大的成绩。
(五)争创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第三篇: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
2003年03月21日 12:0
5(1995年2月28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1995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号公布1995年2月28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加强人民警察的队伍建设,从严治警,提高人民警察的素质,保障人民警察依法行使职权,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人民警察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
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
第三条 人民警察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维护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条 人民警察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准则,忠于职守,清正廉洁,纪律严明,服从命令,严格执法。
第五条 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
第四篇:警察法案例第五章公安行政执法管辖
警察法案例第五章公安行政执法管辖
第五章 公安行政执法管辖
公安行政执法管辖是公安行政执法程序上的一项重要制度,是确定对某个违法行为是否应由公安行政机关处理或应由那一个公安行政机关或者哪一级公安行政机关处理,实施具体的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处罚等行政制裁的法律制度。通过对本章的案例分析,进一步加强对公安行政执法管辖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案例一 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具有管辖权
案情摘要:
刘某,男,28岁。2001年元月刘某在甲地购置了一批鞭炮准备在春节前夕带到乙地去卖。元月中旬的一天,刘某用了几个装方便面的纸箱将所购鞭炮藏于其中,乘长途公共汽车前往乙地。汽车在出站检查时被车站检查人员发现,当场将刘某所带的几箱鞭炮卸下,并要将其所携带的鞭炮予以收缴。刘某不服与检查人员发生争吵,并坚持要携带鞭炮乘车,躺在车前不让车走。长途客运站的检查人员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几分钟后公安人员赶到现场,经过调查了解情况,当即制止了刘某的行为,决定将其所携带鞭炮予以没收。事后,当地公安机关对刘某的行为给予了二百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问题:公安机关是否有权对刘某实施行政管理和处罚?
评析:
公安机关有权对刘某实施行政管理和处罚,因为,依照法律规定,公安机关是国家治安行政管理机关,依法行使治安管理职权。根据公安机关的性质和职权,对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公安机关具有管辖权。刘某私自携带鞭炮乘坐长途公共汽车,属于携带易燃易爆物品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违法行为,已威胁到不特定旅客的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有下列妨害公共安全行为之一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二)违反爆炸、剧毒、易燃、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管理规定,生产、销售、储存、运输、携带或者使用危险物品,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不够刑事处罚的……。”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由县、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者相当于县一级的公安机关裁决。”所以,公安机关依法应当对刘某的违法行为进行管理,并有权对刘某所实施的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案例二 行政处罚权必须在职权范围内实施
案情摘要:
某市某区公安分局接到群众举报,称该市有一家餐馆卫生条件非常差,而且经常出售过期、变质的食品。其行为已经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要求公安机关予以查处。并希望公安机关对该餐馆的责任人和其他有关人员予以行政处罚。公安机关接案后,经过调查核实,确认群众所反映的情况属实。但公安机关没有直接对该餐馆及其餐馆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实施行政处罚。
问题:公安机关对该餐馆的上述行为是否具有行政管辖权?
评析:
我国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了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必须是在法律所确定的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本案不属于公安行政执法的管辖范围,对于该餐馆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的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行为,依法应当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管辖。依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公安机关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案件,应当在24小时内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公安机关接案后,经审查或调查,发现该行为依法不属于自己的管辖范围,经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应当将案件移交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
2、《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案例三 行政处罚不能代替刑事处罚
案情摘要:
2002年春节过后不久,某县公安局接到群众的举报,称在某乡上村有人开赌场,而且经常都有许多外来人员到这里参加赌博。公安机关接案后,当即组织了警力对该赌场进行了围剿,当场抓获了开设该赌场的张某某、王某某等人,收缴赌资近三十余万元。经过调查了解到,本案中的张某某、王某某二人私自开设赌场已是多次,具备刑事立案的条件。但针对本案的处理问题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即:一种意见认为对张某某、王某某二人予以行政处罚,以经济制裁为主,实施重罚;另一种意见认为应当按司法程序,因为他们的行为已涉嫌犯罪,依照法律规定,应以刑事案件的处理方式依法追究张某某、王某某二人的刑事责任。
问题:本案的两种处理意见应当采用哪一种意见?为什么?
评析:
本案应当采用第二种意见,即应当按司法程序,依法追究张某某、王某某二人的刑事责任。因为本案中张某某、王某某二人的行为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已涉嫌赌博犯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应当依法按照刑事诉讼程序追究张某某、王某某二人的刑事责任。对于违法或犯罪行为的处理,只能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和要求予以处理。按照职能管辖的范围和权限,行政机关不能以任何原因或条件,对该移交司法机关的案件不移送,不能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案例四 行政拘留只能由公安机关决定
案情摘要:
刘某于2000年秋季向村委会提出申请,欲在村口公路旁建盖三间瓦房准备开商店,该村委会予以了批准。刘某便开始了动工建房。在该房即将竣工时,某市城市规划局发现刘某所建盖房屋未经行政主管机关批准,并且此房建在了准备拓宽的规划道路上,系违章建筑,当即通知刘某拆除该房。刘某为此大吵大闹并殴打规划局的工作人员。某市规划局以刘某故意扰乱行政机关工作秩序,决定对刘某予以行政拘留5天的行政处罚,刘某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控告。
问题:某市规划局是否有权作出对刘某行政拘留的行政处罚?
评析:
某市规划局无权作出对刘某行政拘留的行政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本案中规划局对刘某处于行政拘留5天的行政处罚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根据行政法律的规定,对违反行政法律、法规的的违法人员如果需实施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公安机关决定并予以具体行使,而规划局不具有实施限制人身自由处罚的职权。规划局的该处罚行为超越了其职权范围。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
案例五 治安案件由最初受理的公安机关管辖
案情摘要:
张某某,男,A地人。张某某私自在A地非法制造管制刀具,并在A地进行非法销售。经过一段时间后,为了获取更大的非法利益,张某某携带自己制造的管制刀具先后又窜到B地、C地、D地进行贩卖。7月的一天,张某某在D地贩卖管制刀具的过程中,被当地公安人员当场抓获。在审讯中张某某交代了其制造及整个非法销售的事实。根据张某某所实施的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决定对其进行处罚。
问题:
1、本案对张某某的违法行为哪些地方公安机关具有管辖权?
2、本案依照法律规定应由哪个地方公安机关管辖?
评析:
地域管辖是划分同级公安机关之间在各自管辖区域内实施具体行政管辖的权限分工。《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九条规定:“行政案件由违法行为发生地地公安机关管辖。如果由违法行为发现地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违法行为发现地公安机关管辖。”根据行政法的规定,行政案件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公安机关管辖。而违法行为发生地是指行为人在实施违法行为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所在的地方,或任何一个实施违法行为的地方。本案张某某先后在A地、B地、C地、D地实施了非法制造和销售地行为。那么A地、B地、C地、D地四个地方均为违法行为发生地。按照行政法律所确定地地域管辖原则,A地、B地、C地、D地都有管辖权。
依照法律规定,本案应当由D地公安机关管辖。在行政管辖中,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公安机关对同一行政违法案件都有管辖权地情况下,为了防止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相互之间争案或者推诿,《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十条规定:“几个公安机关都有权管辖的行政案件,由最初受理的公安机关管辖。”本案张某某在D地贩卖管制刀具的过程中,被D地公安机关最初发现和抓获,即D地公安机关为最初受理的公安机关,所以,根据法律规定,应当由D地公安机关管辖。其他地方的公安机关协助D地公安机关办理该案。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2、《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案例六 违法行为发现地公安机关有管辖权
案情摘要:
2002年6月的一天,高某某在甲地持假护照企图非法出境,在边防检查站的检查过程中,被公安边防检查人员查获。后经调查,高某某所持假护照是其于2002年3月份在乙地自己非法伪造的。高某某自认为从边境地区出境可能性要大,于是便携带假护照到了某边境地区甲地,企图从甲地非法出境。没想到在甲地被当地公安边防检查人员发现。在本案中,高某某的非法伪造假护照的行为是在乙地,而企图非法出境的违法行为由是在甲地公安边防检查人员被发现。问题:
甲地公安边防检查机关对高某某的违法行为是否有管辖权?
评析:
甲地公安边防检查机关对高某某的违法行为有管辖权。依照法律规定,行政案件原则上应由违法行为发生地公安机关管辖。但在实际案件中也可能出现类似本案的特殊的情况,如果一律要求将行政违法案件交违法行为发生地公安机关管辖,必然会给有的行政案件的查处工作带来许多不必要的困难。《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九条规定:“行政案件由违法行为发生地公安机关管辖。如果由违法行为发现地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违法行为发现地公安机关管辖。”根据行政法律的规定,行政违法行为发现地公安机关对行政案件也具有管辖权。所以,针对本案高某某的违法行为,虽然高某某非法伪造护照的违法行为发生在乙地,但是在甲地被当地被公安边防检查人员发现的,甲地是违法行为发现地。依照行政法律的规定,由发现地公安机关管辖更适宜的,可以由违法行为发现地公安机关管辖,所以,结合本案的实际情况,应由违法行为发现地的甲地公安边防检查机关管辖。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案例七 以公民户籍地确定管辖权
案情摘要:
张某某,男,17岁,系A地某农村人。2000年3月间,张某某跟随同村的李某等人到B地打工。同年5月份的一天,张某某在B地被当地公安机关在检查中发现无任何证件和证明。因此,B地公安机关要求其办理有关证明自己身份的证明。当时,张某某由于在B地已找到一份临时工作,又怕离开后工作失去。所以暂时又不愿意回原籍。为此,张某某就向B地公安机关提出申请,要求B地公安机关为其办理居民身份证。B地公安机关对张某某提出的这一要求没有批准,并且坚决要求张某某必须回到其常住户口所在地去办理居民身份证。
问题: 本案B地公安机关不给张某某办理居民身份证的行为是否正确?
评析:
B地公安机关不给张某某办理居民身份证的行为正确。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的规定:“公民应当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户口登记机关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并按照规定履行申请领取手续。”按照这一行政法律规定,可以明确,在公安行政执法中,可根据执法的对象不同确定具体的管辖权。针对本案所涉及到的有关办理居民身份证这一特定的执法对象的管辖中,就是以公民的常住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行使管辖权的体现。所以,根据本案的情况,张某某的常住户口属于A地,张某某申请办理居民身份证,依照法律规定,应向A地公安机关提出申请,由A地公安机关审查办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
案例八 对外国人实施行政拘留由地市级公安机关审批
案情摘要:
春节前夕,某边境县公安交通警察人员在一次公路检查中,查获一名酒后违章驾车人员。经调查落实,该人系缅甸人,名叫果某,男,29岁,此次进入中国境内是准备购置一批年货带回缅甸。其所驾车辆是向中国境内的中国朋友姜某某借的,果某没有机动车驾驶证。在公安交通警察人员的检查过程中,果某的态度非常恶劣,并称自己是外国人,不愿意接受我国公安交通警察人员的检查。调查了解的事实证实,姜某某明知果某没有机动车驾驶证,而将机动车交给其驾驶。该县公安交通警察机关根据果某无证驾车、酒后驾车等及姜某某违法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规的有关规定,决定对果某及姜某某分别予以行政拘留15天的行政处罚。
问题:
本案公安机关行政处罚的程序是否合法?
评析::
本案对中国公民姜某某予以行政拘留15天的行政处罚符合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但对外国人果某处以行政拘留处罚的程序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违反交通管理,有下列第一项至第六项行为之一的,处15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二)无驾驶证的人、醉酒的人驾驶机动车辆,或者把机动车辆交给无驾驶证的人驾驶的;……。”但是,《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八十六条规定:“县级公安机关对外国人作出行政拘留处罚决定前,应当报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公安部《关于处理外国人违反治安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对外国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由地市级公安机关审批,并报省级公安机关向公安部备案。”根据上述行政法律规定,果某系缅甸人,对果某予以行政拘留15天的行政处罚。应由地市一级公安机关审批,并报省级公安机关向公安部备案。按照行政法律所确定的级别管辖,对一般行政相对人的有关事务,由县级公安行政执法主体管辖,而具有特殊身份的行政相对人的有关事务,就由级别较高的公安行政执法主体管辖。本案果某系缅甸人,属于具有特殊身份的行政相对人,因此,公安机关对果某的违法行为实施行政拘留的处罚,应当适用相关的法律程序而对其实施处罚。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2、《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3、公安部《关于处理外国人违反治安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通知》
案例九 行政处罚应根据职权范围实施
案情摘要:
2003年9月初的一天,某派出所民警王、赵二人在某宾馆检查工作中发现了有一男一女开房住宿,但没有提供有关的身份证明。于是民警王、赵二人对其一男一女进行了查询。经过调查得知,该男子是某公司经理、某女是某发廊小姐,两人到此开房是进行嫖娼卖淫活动。于是民警王、赵二人带回派出所讯问,并将此事向派出所所长张某作了汇报,张某说:“罚款5000元并通知单位及家属” 民警王、赵便对该男女二人说:“你们之间存在嫖娼卖淫的违法行为,要罚款并通知单位及家属”。该男子听后恳求说:“只要不通知单位及家属,罚款多少都行”。于是民警王、赵通知该男女交5000元的罚款,民警王、赵给给他们二人开具白条一张。事后, 该男子认为该罚款数额过高,并未按法律程序办理,便向上级公安机关纪委、督察部门反映。问题:按照级别管辖所确定的职权,派出所决定的罚款5000元的处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评析:
依照行政法有关级别管辖所确定的职权范围,派出所决定的罚款50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是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严厉禁止卖淫、嫖宿暗娼以及介绍或者容留卖淫、嫖宿暗娼,违者处于15日以下拘留、警告、责令具结悔过或者依照规定实行劳动教养,可以并出5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由县、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者相当于县一级的公安机关裁决。警告、50元以下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裁决;在农村,没有公安派出所的地方,可以由公安机关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裁决。”行政处罚的有关法律规定,把具体处罚分为不同的层次而对违法行为人进行相应的处罚。公按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中,应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分别按照不同的行政处罚对象和情形,由不同级别的公按行政执法主体予以实施。结合本案,派出所对当事人嫖娼卖淫的违法行为所作的5000元罚款的决定,属于越权实施的处罚行为。因为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明确规定,警告、50元以下罚款,可以由公案派出所裁决。除此之外,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由县、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者相当于县一级的公安机关裁决。所以按照级别管辖的权限,派出所无权对违法行为人作出罚款5000元的行政处罚裁定。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案例十 行政处罚必须按法律程序实施
案情摘要:
某市公安机关在年终的执法检查中,发现该市某区交警大队所处理的一起交通违章行为时不符合法律程序,提出要求整改意见。原因是在本的一次执法行为实施中,由于该市驾驶员杨某某驾驶机动车超速,被该市正在路检路查的某区交通民警发现,并要求其接受检查。在检查中发现杨某某当时属醉酒后驾驶营运车辆,并且依法作了鉴定。事后在处理这起杨某某驾驶营运机动车的交通违章过程中,交警发现杨某某在年初已有过因醉酒后驾车被罚记录。而且两次违章中情节均比较严重。该市某区交警大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依法作出对杨某某吊销机动车驾驶证,5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罚决定。杨某某对此处罚决定未提出异议。某区交警大队针对执法检查人员提出的整改要求认为,该案当时证据是确实充分的,而且被处罚人杨某某也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处理应当是合法的。
问题: 本案对杨某某的处罚是否符合法律程序规定?
评析:
本案某区交警大队对杨某某吊销机动车驾驶证,5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罚决定,按照级别管辖的权限范围,违反了行政处罚的法律程序规定。本案当事人杨某某醉酒后驾驶机动车辆,且情节严重,并且两次实施了醉酒驾车行为。对其处罚的最终的结果无异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1个月以上3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15日以下拘留和暂扣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暂扣3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罚款;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15日以下拘留和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千元罚款。1年内有前两款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5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按照交通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杨某某醉酒后驾驶营运车辆,而且1年内两次出现醉酒驾车行为,应当受到处罚。
实施行政处罚的公安机关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的级别权限范围、程序等进行。结合本案,根据公安部《交通违章处理程序规定》第八条规定:“对当事人处以吊扣、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按下列规定的权限审批:
(一)吊扣机动车驾驶证6个月以下的,由县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审批;
(二)吊扣机动车驾驶证6个月以上(含)和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由地、市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审批;”吊扣机动车驾驶证6个月以上(含)和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由地、市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审批;因此,本案对杨某某实施吊销机动车驾驶证,5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罚,按照法律规定的公安交通警察机关的级别管辖权限范围,应当由该市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交通警察机关审批。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2、《交通违章处理程序规定》
案例十一 特定区域内的案件由专门公安机关管辖
案情摘要:
某年春运期间,何某利用这段时间客流量大,便非法携带大量淫秽书籍和光碟悄悄混入某火车站,趁机在甲地开往乙地的客运列车上进行贩卖。何某在贩卖淫秽书籍和光碟的过程中被当值乘警当场抓获。经乘警对何某的讯问,了解到何某系甲地人,其所携带的淫秽书籍和光碟均是何某在甲地自己制作的,何某自认为,在火车上流动范围较大,而且车上的大部分旅客人员都是外地人员,也就不容易出问题,所以选择了在火车上流动贩卖淫秽书籍和光碟。但最终还是被乘警发现并抓获。当列车行驶到中途某车站停车时,乘警将何某交给了该车站派出所进行处理。
问题:
何某的违法行为应由什么公安机关行使管辖权?
评析:
对何某在列车上贩卖淫秽书籍和光碟的违法行为应由铁路公安机关行使管辖权。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条规定:“铁路公安机关负责管辖列车上、火车站工作区域内,铁路建设施工工地,铁路系统的机关、厂、段、所、队等单位内发生的案件,以及在铁路线上放置障碍物或者损毁、移动铁路设施等可能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盗窃铁路设施的案件。港航公安机关负责管辖港航系统的轮船上、港口、码头工作区域内和机关、厂、所、队等单位内发生的案件。”本案何某所实施的贩卖淫秽书籍和光碟的违法行为是在列车上所实施的。因此,对何某这一违法行为的处罚,依照行政法律关于专门管辖的规定,应当由铁路公安机关进行。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案例十二 管辖权发生争议由上级机关指定管辖
案情摘要:
某市公共汽车客运站位于该市城郊结合部,该地段外来人员流动频繁,导致附近出现了许多的私人经营的旅馆,各种违法事件经常发生,给公安机关的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由于该地理位置特殊,按行政区域划分相互交叉,分别占据了某市的两个区。因为这一特殊情况,当发生了治安案件时,对于案件的处理,常常就会发生两区公安分局因管辖权问题出现相互争案或相互推诿的情况。
问题:结合本案,当两区公安机关的管辖发生争议时该怎么办? 评析:
管辖争议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安机关对同一行政违法案件都认为属于自己管辖;另一种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安机关对同一行政违法案件都认为不属于自己管辖。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十一条规定:“对管辖权发生争议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公安机关指定管辖。”针对本案,当两区公安分局因管辖问题发生争议时,依照法律的规定,报请上一级公安机关指定管辖。由上级公安机关以决定的方式,指定由哪个区公安分局进行管辖。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案例十三 上级机关有权处理下级机关管辖的案件
案情摘要:
某县公安局接群众举报,在本县政府招待所有人赌博,希望公安机关予以管理。县公安局接举报后,依法对该招待所是否有赌博进行了检查。调查中发现该招待所非法购进了五台“老虎机”(赌博用具),公安机关依法查封了该赌场。在对有关人员进行调查中发现,本案相关人员比较复杂,其中涉及到某个别县政府领导,还包括一些国家公务人员。该招待所承包人常某某曾说道:最好你们公安机关别管此事,我们只是针对内部人员或接待外宾才营业的。县公安局在实际的调查工作中也确实遇到许多阻力。由于本案涉及人员特殊且案件情况也较复杂,县公安局决定将案件移交上级公安机关查处,于是向上级公安局提出申请,上级公安局接受了县公安局的移交申请,经上级公安局的调查,最后由上级公安机关依法对有关涉案人员依法实施了处罚。
问题:上级公安机关是否有权处理下级公安机关管辖的案件?
评析:
管辖权转移是根据上级公安机关的指定或者经上级公安机关同意,将行政违反案件的管辖权由原来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转移到无管辖权的公安机关,使该机关因此取得管辖权。《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十二条规定:“上级公安机关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依法查处下级公安机关管辖的行政案件。下级公安机关认为案情重大、复杂。需要由上级公安机关查处的,可以请求移送上一级公安机关查处,上级公安机关对下级公安机关申请移送的案件,应当在24小时内作出审查决定,并通知其办理移交手续或者由其继续办理。”根据行政法律规定,上级公安机关有权处理下级公安机关管辖的案件。下级公安局针对案件的实际情况,认为案情复杂,而申请将案件移交上一级公安机关行使对该案的管辖权,上级公安机关认为情况属实,有权决定办理移交手续或者由其继续办理。在本案中,县公安局针对案件的实际情况,认为该案人员特殊和案情复杂,而申请将案件移交直接的上一级公安机关对该案行使管辖权,上级公安机关经审查决定办理移交手续,而依法对本案当事人予以的处罚是符合行政法律规定的。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第五篇:警察法案例第一章公安行政执法概述
警察法案例第一章公安行政执法概述 第一章 公安行政执法概述
案例一 什么是公安行政行为 案情摘要:
某市体育训练基地物资仓库发生一起价值370元的电缆线被盗案件。后经公安机关查明:这一违法行为是该基地职工张某(男,22岁,)实施的。张某不遵守体育训练基地的纪律,经常迟到、早退、脱岗,曾被体育训练基地先后三次处分。公安机关查明上述事实之后,依法作出对张某拘留15天、罚款200元的治安行政处罚裁决,同时责令张某赔偿给体育训练基地所造成的损失。问题:
体育训练基地的处分行为与公安机关的处罚行为有何区别? 评析:
在本案中,某市体育训练基地对张某的三次处分行为属于单位内部管理行为,而公安机关对张某作出的治安处罚属于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实施的外部行政管理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公安行政与一般行政的区别表现在:(1)职能不同。公安行政除了进行内部自我管理之外,还要积极地管理社会,同时具有内部管理职能和外部管理职能。一般行政的管理职能限于内部,即只能进行内部自我管理。(2)手段不同。公安行政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在被管理者不服从时,公安机关可以采取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限制其人身自由或予以财产罚,迫使其服从。一般行政不能直接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在被管理者不服从时,不能对被管理者采取限制其人身自由或予以财产罚。(4)目的不同。公安行政以社会和国家的利益为目的,一般行政虽然必须符合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但其直接的目的却是自身的利益。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
案例二 何为公安行政权 案情摘要:
李某大专毕业后,在某造纸厂生产车间工作。2002年3月,李某因违反生产纪律在车间抽烟,受到厂方扣发当月奖金的处理。李某对此处理极为不满,认为自己一向小心,虽在车间抽烟,但决不至于引发火灾。因此,在受到处理后,李某非但没有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反而多次在厂领导来车间检查生产情况时有意点上香烟,领导为此又多次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2003年1月5日,李某又在车间吸烟,因没有及时将烟头熄灭,点燃了车间堆放的纸板,后经众人奋力扑救,没有造成大的损失。发生此次事件后,造纸厂有意开除李某,但因造纸厂乃街道为解决就业问题而办,经厂方、李某所在居委会、李某父母等各方协商,于2003年1月15日作出如下处理决定:(1)由李某负责赔偿因失火造成的损失;(2)对李某予以开除留用察看,一年内不发奖金;(3)有关这次火灾的情况不向消防部门报告。2003年1月底,市公安局消防大队根据举报,对这次火灾事故进行调查后,依法作出了对李某罚款1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问题:
李某受到厂方的处理后,消防大队能否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评析:
本案中厂方对李某的处理与市公安局消防大队对李某的处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行为,造纸厂扣发李某的奖金并对其予以开除留用察看的处理即属内部行政处分,市公安局消防大队对李某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下简称《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进行处罚,即属外部行政范畴,是实施公安行政权的行为。根据《消防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李某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发生后,公安机关在《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时效期限(六个月)内发现的,仍可对其实施行政处罚。因此,市公安局消防大队在厂方对李某进行了处理后,依法作出了对李某罚款1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是实施公安行政权是体现。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