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财务管理的新趋势
高校财务管理的新趋势——管理会计
高源1 王菲2 郭剑3
(1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会计学院 山西太原 0300312,3 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心理
系山西大同 037009;)
摘要:管理会计最初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产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高校除了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外,还需要把节约经费、提高办学效益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进行考核。这就需要将管理会计引入高校财务管理之中。关键词:管理会计 高校财务管理应用分析
一 管理会计的内容与特点
管理会计是指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现在,我将通过以管理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作简要的对比,来具体说明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
(1)管理会计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有关人员服务。
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认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不同首先表现在服务对象上,即财务会计通过定期提供财务报表,为企业外部的投资人,债权人及其他有关机构服务;而管理会计则用多样而灵活的方式提供各种有用的信息,为企业内部的各级经营管理人员服务。不能认为这种说法是有充分根据的。比较确切的说法,应该是:无论管理会计或财务会计,都同时为企业内外部的有关人员服务,只是侧重面不同。
(2)管理会计方式方法更为灵活多样。
财务会计统一以货币形式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公认会计原则”,从凭证、账簿到报表,对有关资料逐步进行综合,要严格按照既定的会计程序进行,具有比较严密而稳定的基本结构。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它主要是为企业内部改善经营管理提供有关资料,它在许多方面可以不受“公认会计原则”的制约,结构比较松散,领域更加广阔,方式方法也更加灵活与多样。
(3)管理会计同时兼顾企业生产经营的全局与局部两个方面
这也是管理会计区别于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标志。财务会计主要是以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提供集中、概括性的资料,来综合评价、考核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管理会计则不然,它为了更好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必须同时兼顾企业生产经营的全局和局部两个方面。即它既要从整个企业的全局出发来考虑、观察和处理问题,也要从企业的各局部出发来考虑、观察和处理问题,二者不可偏废。
(4)管理会计面向未来
财务会计一般只反映实际已完成的事项,侧重于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作历史性的描述。描述过去,是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特征。管理会计则不然,它为了有效地服务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必须面向未来。“决策和计划”会计是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决策和计划,都必须有预见,都是以未来尚未发生的事项作为处理的对象。但,这并不意味着管理会计忽视过去。历史记录可以作为预测未来的起点。从描述过去扩展到筹划未来,这是会计着重点重大变化,也是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管理会计运用于高校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管理会计运用于高校的财务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但管理会计在高校的应用必将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财务管理的规范化起到促进的作用。过去高校采用传统的财务会计,它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必须加以改革。因而管理会计出现在高校财务管理中也就成了必然之势。
管理会计在经济业务活动过程的主要目的有四个:一是预测,为编制财务计划提供依据;二是控制,使实际经营活动尽可能按照计划进行,以求最终达到或超过预期的目标;三是决策,管理人员选择和决定未来最优经营方案的过程;四是评价,对实际业绩进行考核并为下一会计期间积累资料。管理会计运用会计学的一些方法,为规划、决策、控制与考核提供资料信息,为决策者提供最终决策依据。管理会计偏重于为单位内部管理服务。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机构、投资渠道、培育方式等教育体制状况不一,水平不齐。但财务管理模式基本上是相同的,大都采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很少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尚未发挥管理会计的优势。面对各种不同的条件和对象,如何运用管理会计的内容进行规划、预测、控制、评价成为现今高校财务管理的一项主要目标。管理会计中独特的预测方法,可以从不同的备选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进而可以为高校投资发展决策,制定招生计划及确定最低收费标准等提供决策依据。因此,高等学校在其经济活动中充分运用管理会计可以对高校的经济活动加以预测和控制,最终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三 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一).投资决策的应用。目前,随着我国高校进一个快速发展期,大多数高校需要扩大学校规模,进而对投资的需求加大。如何能使资金增值,避免财务风险,低成本扩张,用俗话就是少花钱多办事,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管理会计的引入可以为高校解决这一问题,具体的说高校可以运用管理会计中的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两个基础概念进行决策分析。如果将资金存入银行,可以获得利息,几乎没有风险;如果将资金购买股票,可获得高于银行存款利息几倍的报酬,但风险却较大。高校财务管理可以运用概率分析的方法对风险和报酬做出科学的比较。以现金净流量,内含报酬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多元化投资策略,优化投资组合,形成一个财务风险相对分散而投资效益达到最大点的投资组合。管理会计中的投资决策方法将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二).量本分析法的应用。现代管理会计的量本分析法不仅适用于生产企业的财务管理,同样也适用于高校的财务管理。通过分析学生数量与办学成本的依存关系,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数量对哪些项目产生影响,从而能合理地安排支出,有效地配置资源和节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具体表现为:
(1)固定成本:业务量(学生数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其总额仍能保持不变的成本。例如:离退休费、仪器设备或教学设备的折旧费等。另外,管理会计还将固定成本按其支出的大小在实际工作中能否改变,进一步细分为酌量性成本和约束性成本。酌量性成本:是指受企业(学校)管理当局短期决策行为的影响,可以在不同时期改变其数额的那部分固定成本,如培训费、招生广告费和宣传费等。约束性成本:指不受企业(学校)管理当局短期决策行为影响的那部分固定成本,如教学楼~学校的机械设备的折旧`老师的工资退休金等。对固定成本,高校在编制预算时,对其应用主要包括:要分清经费的性质看它是属于固定成本、酌量性成本,还是约束性成本;在编制预算时,要想降低酌量性成本,必须从精打细算,厉行节约,从减少绝对额着手;要想降低约束性成本,就要从经济合理、规模适度地利用高校的扩招能力,提高高校的招生率与就业率入手;另外,固定成本宜采用总额控制、定额管理、费用包干、专项下达的管理模式。
(2)变动成本:指其总额会随着业务量(学生数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如奖学金、物价补贴等。对其应用主要包括:分清哪些经费项目是变动成本,并熟悉其特点,采用定率管理的模式。
(3)混合成本:是指介于固定成本个变动成本之间,既随业务量(学生数量)变动又不成比例的那部分成本,如设备购置费、修缮费等,对其应用主要包括:分清哪些经费项目是混合成本,并了解其影响因素。同 时应用回归分析法加以分解,以确定其成本性态的影响金额。
(三)量本利的分析原理应用:本量利分析是指对成本、业务量(产量、销售量)和利润相互间的内在关系所进行的分析。它是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通过确定保本点,进而分析有关因素变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量本利的引入,对高校财务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说来,“量”为学生人数,“本”为办学成本或办学投入,“利”为事业结余。根据公式:利润=总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可以得出,在不增加固定成本的基础上,如果扩大招生数量能使学校利润增大,则扩大招生就是可行的。另一方面,学校也要确定保本点(盈亏临界点)即至少招多少学生才能使学校不亏本,保证学校正常运行。量本利分析可以帮助学校确定这个保本点,为学校的决策提供依据。
四、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一)促进了高校科学管理,发挥内部潜力,可持续经营。高校说到底是教书育人的机构,其经营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优良人才。虽说高校经营的目的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但也面临着一个如何满足广大学生不断对现代高校教育资源需求以及需要加快发展的问题。因此,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引入管理会计,可以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做到最大限度地财尽其力,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配置的合情合理。
(二)有利于高校会职能的发挥,促进高校财务管理改革和进步。经济管理是行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经济管理工作的程度有赖于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因此,各行各业要想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必须将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而管理会计正是水平提高的手段。
(三)有利于政府对高校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公共财政框架制的发展。高校作为我国预算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预算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是政府总预算收入和支出,而政府财政总预算收入和总预算支出主要着眼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它是一种政府宏观管理的经济信息。由此可以看出,高校预算会计在核算政府财政总预算收入和财政总预算支出的过程中,扮演着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活动的重要角色。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是对政府财政的宏观管理的大力支持。
五、管理会计在高校中应用推广的途径
(一)设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为管理会计在高校中的应用奠定设备基础。
管理会计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资金效益的最大化。而管理会计活动是根据基本的财务管理信息,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这是建立在较为复杂的数学方法之上的,手工计算很难达到这一点。因此,必须在高校网络系统内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为管理会计在高校中推广奠定设备基础。
(二)转变高校领导观念,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改进财务管理方法,建立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领导观念落后、管理会计人员素质较低、财务管理方法墨守陈规的现象,这一现象严重阻碍管理会计在高校中的推广。因此,首先,高校领导应转变观念,切实改变以往陈旧的财务管理模式,增强创新意识,引导财务人员积极参与决策。其次,要提倡理论与实践进行灵活、创新的结合,培育一支素质高、观念新,能适应现实需要的专业管理会计人员队伍,并充实到高校财务管理报账人员的队伍当中。第三,财务人员注重事前的预测决策分析,变被动为主动,变“报账型”会计为“管理型”会
计,积极运用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解决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三)完善管理会计理论,使其适用于我国高校管理会计的实践
管理会计现有的理论体系主要是上世纪中期形成的,应用于当前的经济管理体系中,明显缺乏先进性和实践性。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为加快管理会计在我国高校中的推广,必须以高校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以科学性、可行性为标准,对现有的管理会计理论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订,并针对高校会计属于预算会计这一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一套专门针对高校财务管理的管理会计理论。
(四)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共同促进管理会计在高校中的应用。
管理会计的应用不是财务人员一个人的事,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在高校中推广管理会计的应用时,一定要注意发动群众,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做好普及工作。举办相关的讲座,介绍一些成功的经验,让管理者和教职工了解管理会计的概念、工作性质、工作效绩,同时,引导其自觉地应用应用管理会计,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性意见。第二,设立奖罚制度。财务管理漏洞存在于高校的各个方面,单凭财务人员难以有效解决,要发动各方力量,结合奖罚制度,让职工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激发职工的积极性,深化管理会计在我国高校的应用。
总之,把管理会计理论运用于而高校财务管理实践,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相信,凭借管理会计自身的优越性和适应性,一定会在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中不断壮大。
参考文献:
(1)吴大军, 管理会计学 东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9
(2)余绪缨, 管理会计学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86
(3)杨雄胜, 会计学概论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8.1
(4)刘谨,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建议 教育财会研究 2005年第四期
作者简介: 高源,男,1993年10月生,山西大同人,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会计系,专业方向为会计电算化。
王菲,女,1969年9月生,湖南桃源人,教授,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作者详细通讯地址资料:王菲,大同市御河桥东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心理系,037009。联系电话:***邮箱:wxf2728@sina.com
第二篇:国内高校发展新趋势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机构
国内高校发展新趋势
当下,中国大学正是忙什么呢?可以说,大家最忙的一件事,就是做好本校的“十三五规划”。从中国顶尖大学北大清华,到中国的高职高专院校,大家都在忙着做规划。规划对中国大学来讲,是一个爱恨交加的东西和过程。爱它,是因为它给中国大学一个基本的方向;恨它,是因为它给中国大学带来无穷无尽的事件,以至于大学忘记了大学本来的职能与使命。
做大学规划,特别是做大学的战略规划,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一所大学的成败往往与其是否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有关。如斯坦福大学和中国的华中科技大学是两个规划成功的例子。二战后,德里克·特曼(Frederick Terman)为斯坦福构建了两个大学规划:其一是“学术尖端”构想:顶尖人才和学术顶尖科系;其二是硅谷:1951年,他与校长斯特林(Wallace Sterling)用斯坦福的土地,建立一个高技术工业区,即硅谷。两大规划奠定了斯坦福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上世纪80年代,华中科技大学前校长朱九思为华中科技大学提出两大规划:一是“科学研究要走在教学前面”;二是“把学校办成以理工为基础的综合大学”。原来的华中工学院已经成为中国目前的华中科技大学。由此可见,好的规划,为大学指出了明确的前进和奋斗方向,避免大学走错路、走弯路。也使大学少了不必要的折腾。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相关课题组资料,2000年以前(含2000年)开始制定规划的学校约占19.77%,最早的为1949年。但2010年及以后开始制定的几乎占到一半(49.72%)。2010年是一个转折点。这一年教育部要求部属高校制定“十二五”规划,并向社会公开。正是2010年后,我国高校规划正式与政府规划同步。自此之后,中国大学编制五年规划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一种政治任务。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今年可以这么说,几乎全部学校都已着手制定五年规划。且这种规划越来越繁琐,越来越精细,越来越细分。这种规划,不仅包括学校规划,而且包括学院规划和名目繁多的单项规划,如学科规划、人才规划、甚至还有继续教育专项规划,等。可以说,中国大学自此之后,规划成为一种日常工作,做规划成为专门的一项任务。“发展规划处”也成为中国大学的一个常设机构。中国大学规划永远在路上。
中国大学规划受什么因素影响呢?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机构
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规划(研究分析战略与规划,产生思路与选择),形成文件,实施与监控。在大学规划制定过程中,要解决好三个维度的问题。
第三篇:高校如何做好财务管理
高校如何做好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 >> 财务其它 >> 论文正文→高校如何做好财务管理高校如何做好财务管理
作者:袁志刚发布时间:2006-10-17
高校如何做好财务管理
.对高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 筹资
一、随着我国正发生着重大改变高;从上级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获得的科研及科技服务收入也明显增加,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体制必然会逐渐变化,向非全额拨款事业核算单位转变.2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各类市场对外开放,民办高校和股份制高校等多种所有制高校数量大幅增加.这部分高校的运行及财务管理大多采取企业化管理模式,其高效的办学效率、优化配置社会资源的示范作用日益显着,推动着高校财务管理向国际化方向前进.旧的传统高校财务管理观念
及方法将越来越不适应高校的快速发展.3、新的高校会计核算制度改革,新会计制度、会计核算方法的实施,也为高校财务管理深化改革铺平的道路.如以高校为会计主体、采用国际通行的借贷记账法、改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结存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采用新会计平衡公式等,无不预示着高校财务管理正面临着巨大突破,每一个会计工作者、研究人员都任重道远.二、高校财务管理的面临的问题
高校虽然是人才集聚的地方,的财务部门和其它行政部门,重部理体制落后高校发展需要..1产闲置不用、教学实验材料等低耗品采.2.大部分高校,只注重向财政要经费和.而如何根据国家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学校发展规划,尝试多渠道筹资,实现学校跳跃式发展往往被管理者忽视.如通过银行贷款、进入资本市场发行债券及股票融资,利用加快应收款项和推迟应付款项管理进行短期融资等筹资方式很难被管理者接受.3、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与世界发展趋势不相适应.高校既是我国人才培养基地,也是我国科学研究与发展的主体力量之
一.丰富的研究和发展人力资源、长期的科研活动形成的科技成果等较大部分不能从反映学校经济活动状况的财务报表和资料中体现出来.科技投入重研究轻应用,重科研论文轻推广应用,重投入轻产出.资金投入效率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有存在着较大差距,知识产权意识薄弱.4、在货币资金管理方面,注重对现金的一般日常管理.对货币资金实际需求量的预测和控制、低货币资金成本等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5.不少学校的管理纠正.严,保管不善...首先是体制,在学校财务管理部门参预率不高;校办产业、总务后勤及基建等二级财务部门往往各自为政.资金的流动和财产流动管理脱节,为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设置了制度障碍;其次是领导者财务管理意识较差,许多高校虽设有管理科,但人员很少,仅为会计人员的几分之一或十几分之一.其职能也仅仅是人员职称、票据等行政性工作.再次,长期的上拨下用,多拨多用、少拨少用的财务核算和经费分配管理习惯,仍深深地影响着目前的高校会计和管
理工作.会计人员习惯于记账算账等日常核算工作,财务管理工作在工作中所占比重小.许多的高校领导,非常注重教学和科研,注重争取上级教学科研拨款和学生收费工作,但往往忽略学校的“内在修养”,忽略学校的教学科研实力和学校声誉对筹资的巨大作用,忽略已获资金的使用效率.许多高校都有这样一种现象,每年的十二月,支出速度加快,金额巨大.究其原因很多,无一不充分表现出高校理财理念的落后和财务管理观念和方法的滞后.本文关键词: 高校 财务管理
相关文章列表:
论高校教育惩戒权的程序控制
浅议e
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之异同
北京某高校教工主要慢性病患病状况及危险因素调查
普通高校信贷资金财务风险的控制
浅析新形势下高校发展中存在的财务风险与对策
本篇论文关键词高校 财务管理
第四篇: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浅析
作者:柳彦彬
来源:《财会通讯》2012年第29期
精细化财务管理就是财务管理工作精益求精,使财务管理的每项内容、每个环节均达到精致程度,对财务活动的收支、预算的编制执行,建立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充分挖掘财务活动的潜在价值,最终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目前各高校都在走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而目前我国高校较粗放的财务管理状态,不能为高校这种内涵式发展提供良好的、高效的财务运行环境,这就要求高校的财务管理精细化。
一、高校财务管理现状
(一)办学经费不足 目前,各高校走内涵发展之路,进入跨越发展的攻坚时期,需要在教学质量工程、高水平实验室建设、国家级重点学科、高层次人才引进等上水平的方面竞争,这些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以各地方高校目前的生均拨款标准(如某所有3万普通本专科生的高校,年正常事业费1亿元,生均拨款3000多元),现行学费收入(平均学费标准4500元,且有一定比例学生欠费),与人员经费所占比重大(属刚性支出,不同学校所占比例不同,一般为40%-60%,更有高者超60%)及上水平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来说,经费是严重不足,需要多方式筹措资金。
(二)经费科学预算有待加强 目前学校预算主要是在分析以前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考虑预算收支增减因素,结合学校工作重点进行编制,缺乏有力的量化预算标准,虽省财政部门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对公用经费支出有相关标准,但高校不同于省直部门,无法完全按财政相关标准来执行;而高校的教育主管部门对预算的编制也没有出台量化的预算标准,高校缺乏统一的指导标准。
(三)预算执行过程控制有待加强 我国高校目前财务管理更多地仍是以会计核算为主导,在具体工作中重点停留在传统的记账、报账、算账等核算方面,过于强调服务职能,弱化了管理职能。年初预算编制完成,预算文件下达之后,具体经费都归口相应二级部门进行使用,在此过程中,财务部门更多地是负责事后的核算,审核票据的合规性,从票据看支出是否符合预算经费的使用范围,但对资金运作是否合理,无从知晓,就需要加强执行过程的控制。
(四)固定资产管理不够 目前,多数学校为方便师生教学、科研和动手实践,将各类实验室划分到二级院(系)使用、管理,但不利于实现全校实验设备资源共享,从而造成相同实验设备重复购置,使用效率低下,甚至部分实验设备闲置浪费。另外,引进人才、专业课程建设等专项购置的相应设备由具体使用者保管、使用,大多数使用者对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深入了解,资产毁损、流失等情况无法及时通知资产管理部门,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五)科研经费管理规范意识有待加强 目前学校更多强调的是财政拨款补助、非税收入等财政性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各级部门对此检查、督查、审计等较多,规范了此类经费的管理,但对科研经费的管理稍弱,项目负责人更多地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的”,开支由自己说了算,自由度较大;有的科研项目在申报立项时有经费预算,但经费到账后,使用完全没有执行预算;项目完成后应有结题报告,要报送资金使用效果报告,因各种原因,在执行时与规范要求有差距。
二、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完善措施
(一)财政性经费收入管理精细化 高校发展所需经费不足,需要加强包括财政经费补助、非税收入等在内的收入管理。学生学费、住宿费作为高校的主要非税收入,收缴应严格按物价部门批准的标准。高校应采用“一卡通”,将学生缴费与就餐、借书、上机、考试等结合起来,一旦学生不缴费,在校就无法参加相关学习生活活动,避免了学生恶意欠费。未开通“一卡通”业务的高校,可采取学年初由财务部门统一收缴或银行批量代扣,平时由学生直接到附近银行缴纳的办法,为学生提供好的服务,让其及时缴款。高校应将学费收缴率纳入各教学院系和相关部门的年终工作考核,达不到年初设定的收缴率,将相应扣除单位责任人的奖酬金,使相关单位督促学生缴费。同时,各高校要积极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贷款,让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贷款缴纳学费,从而保障了学校的收费收入。对于财政拨款补助,高校应积极申报教学质量工程、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等财政专项,争取最大限度获批资金。
(二)预算编制、执行精细化 首先,做好预算编制前的准备工作。要分析目前学校状况,核实学生数、教师数、固定资产、人员信息等各项基础数据,分析上年预算执行情况,正确领会财政部门对部门预算的编制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应科学制定量化的经费支出预算标准,指导高校预算编制。其次,应该改变传统的“基础+增长”的编制方法,采用零基预算法编制。同时,要求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预算编制,职能部门在各自业务范围内确定预算项目的排序及拟安排的资金额度,有助于调动各部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合理分配资金。再次,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算来开展各项业务活动,提高预算的严肃性。要求各二级单位按下达的预算指标,分工作事项申报用款计划,待计划批复后,用款单位方可用款。最后,高校应建立一套完整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将各部门预算申报的准确性、及时性、预算执行结果与部门考核挂钩,实现预算事后监督管理的精细化。
(三)固定资产管理精细化 首先,做到资产购置精细化。按国家要求,高校资产管理应与预算管理相结合。高校安排新增资产购置应根据本单位的资产存量、资产配置标准、实际工作需要等情况综合考虑,且必须先编报新增资产配置计划,待财政部门审批后,方可将资产购置计划纳入部门预算。其次,日常管理过程精细化。主要包括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资产员职责,建立固定资产指标考核体系等,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推动资产的有效使用。再次,做好清产核资,分类管理精细化。做到集中有效资产,实现共享;整合低效资产,实行调拨;消除无效资产,进行处置;盘活存量资产,确保增值。
(四)科研经费管理与使用精细化 根据国家科研经费使用的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高校结合实际情况,应制定相应的科学技术研究经费管理办法,对科研经费的开支、使用和管理等做清晰而详细的规定,在制度方面规范科研管理。具体操作中,首先,高校应在科研管理部门建立科研项目管理数据库,方便项目的登记、到账、进展、结题的过程管理。其次,加强科研项目到账拨款管理。经费到账后,分纵向、横向项目分别由专人管理拨款,凭拨款通知单到财务上账,保证合同款全额到账。再次,加强科研项目开支范围管理。项目经费到账后,通过项目经费本上附项目预算表的办法,保证了支出与预算一致。并且报账时,除项目组长签字外,主管科研院领导、院财务主管“一支笔”、科技部门负责人审核把关,保证开支的过程管理。通过严格报账审批签字程序,确保开支用途规范。最后,加强科研经费结余资金管理。严格执行科研结余经费的处理办法以及科技部门定期清理结题项目制度。
第五篇: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研究毕业论文
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研究
摘要:精细化是高校财务管理的走势和方向,我国高校等事业单位的财务与会计革新落后于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在高校等事业单位并没有形成完整而成熟的实施系统。文章介绍了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内涵和特点,对我国高校目前财务管理近况做了具体浅析,指出了在高校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的作用和具体内容,并提出了高校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倡议。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精细化管理主要措施
在市场经济下,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新体制正逐步确立,新体制要求高校面向社会来自我组织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活动,向社会提供合乎需要的人才、服务和科技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真正实现自主办学,关键在于提高高校自身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增强自身造血能力,特别是在财政上要具备一定的独立能力。在这种形势下,高校的筹资渠道、办学主体已呈现多元化的走势。收人、支出结构也向多样化进展,客观上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财政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财政制度革新在高校的深入推进,要求高校财务管理要不断规范,财务管理水平需不断提高。但在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中,粗放式、经验式的管理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仍然有着,财务管理精细化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2008年财政部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领域首次提出了精细化管理,高校的财务精细化管理也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内涵及特点
简单说,精细化就是精益求精的意思。所谓精者,去粗也,所谓细者,入微也,究其根源,由表及里,以而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不断提炼,精心筛选,以而找到解决不足的最佳案例。精细化管理最早是由日本的丰田公司于上世纪50年代所提出,90年代在西方盛行一时,它是以风险可控为前提,通过实施精确决策、精确计划、精确制约、精确考核,为提高企业效率、效益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管理方式。财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核心。
精细化财务管理就是要使财务管理工作做到精密、细致,财务管理的每项内容、每个环节均达到精致程度,也就是落实财务管理责任,将财务管理责任具体化,对财务活动的每一内容、每一岗位、每一具体环节,建立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充分挖掘财务活动的潜在价值,最终达到提高效率、效益的目的。精细化财务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管理的技术或策略,更是一种管理理念的体现。
以概念我们可以看到,精细化财务管理应该具备四个特点:一是统筹全局和突出重点。精细化财务管理涉及到几乎所有的财务活动,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单位的财务情况,同时对账簿设置、人员配备等重要环节给予特别关注。二是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要求财务人员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要建设专业化的财会队伍,保证财务战略能够得到正确的执行;专业化还要求有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财务活动的顺利进行。三是系统化。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一个非常严密的信息系统,内容涉及广泛,以基础的会计核算到内部制约、绩效考核等方面都需要财务活动予以反映和考核,任何一个面出论文范文.cn
2.预算编制、执行的精细化。高校的部门预算编制是一项细致、复杂、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预算编制精细化要求编制依据及编制策略科学性。保证预算编制的质量,首先,做好预算编制前的准备工作。要核实各项基础数据,要浅析上年预算执行情况,正确领会财政部门对编制部门预算的要求。除此之外,还需要科学制定预算定额,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定额标准,在学校定岗、定编、定责完成的情况下实现定岗定编定额管理,完成学校各类各级人员的经费支出定额;日常公用支出主要包括办公费、差旅费、交通费、培训费、能源水电费等;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定额标准,根据部门工作实际情况,以定员为原则,制定出院系、管理、教辅、后勤等部门各类支出定额。预算定额并非一成不变,根据需要,可以通过对项目支出结构以及项目结余情况的比较浅析,结合实地调研,合理调整定额,比如为保障教学质量提升、推动学科建设优势,对专业建设费定额、学科建设费定额可以调增;实行无纸化办公后,可以调减办公经费定额等。除人员经费定额和日常公用经费定额外,还需建立设备定额标准、维修定额标准、学科、专业、课程建设费用定额标准等,为预算的科学、合理、公平、透明的精细化编制奠定良好基础。
在编制策略上,应该转变传统的“基础+增加”的方式,采用零基法编制。零基预算是以“零”为起点观察和浅析所有业务活动,并且不考虑过去的支出水平,因此,需要动员学校的全体教职工参与预算编制,有助于调动院系及各部门参与预算编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使得不合理的因素不能继续保留下去,以投入开始减少浪费,有利于合理分配资金。对每个业务项目是否应该有着、支出金额多少,都要进行浅析计算,精打细算,量力而行,使有限的资金流向富有成效的项目,所分配的资金能更加合理。
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算指标来开展各项活动,提高预算的严肃性。对于因客观环境变化的预算调整事项要严格按照预算调整批复程序来进行,各单位要以批复文本作为预算调整和执行的依据。高校应该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将各部门预算申报的准确性、及时性、预算执行结果与部门考核挂钩,实现预算事后监督管理的精细化。
3.财务绩效评价精细化。1998年高校扩招以来,短短十几年,高等学校的办学活力大大增强;筹资渠道多元化;学校功能多样化;财务收支快速增加;会计计量、确认日趋复杂,如何对高校资金及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地配置成了高校财务管理面对的一大难题,高校经费的不足及高校资源的使用效率低下已经成为高等教育进展的严重不足。因此,科学地考核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为上级主管部门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推动学校更好的进展具有深远的作用。这就需要对高校进行绩效评价,财务绩效评价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由于高等院校作为非营利性组织,没有一个公允的市场标准对其绩效进行衡量,而只能通过财务报表上的数据进行浅析,财务绩效精细化评价可以理解为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策略,对照一定的标准(非市场),按照绩效的内在原则,对高校财务行为过程以及结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价。并建立起大学财务绩效评价系统。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客体是高校财务活动及所产生的结果,可以概括为财务效率、财务效益、财务效果。财务效率指学校有关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具体包括人力、资金、资产的使用效率;财务效益可理解为高校资金投入后目标的实行程度和经济利益的实现情况;财务效果反映学校获取收益的成果,可以理解为学校人才培养、科研成果、产出方面的数量和质量。在指标系统构建中,分资金筹集、资金运行效率、资金运行绩效、财务进展潜力四个方面,衡量高校筹资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效益。在指标标准值选择上,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可以将标准值确定为某几年教育部直属高校相关指标的平均值,平均值反映出直属高校总体情况,在没有出台权威化的标准值之前,将平均值作为标准值是相对合理的选择。确定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指标和标准值后,运用一定的综合评价策略确定高校财务绩效水平。
4.经费管理精细化。高校的所有经费一般都实行项目管理,经费项目反映该项目所有的收支明细。如某学院的办公经费项目为010-0001(010为该学院的部院系代码,0001为办公经费项目代码),此经费项目就反映该学院办公经费拨入及支出情况。经费管理精细化实际就是经费指标制约过程,在日常的账务处理工作,利用现行会计科目既实现正常会计业务,又实现经费指标制约。经费指标制约归根结底要反映到高校现行会计科目上。经费项目和会计科目就像
“经纬线”一样制约着全部经济活动过程,使经费指标制约更细化。随着国家科技投入的增加及高校自身科研实力的增强,目前高校的科研经费增加很快,同时,对科研的监管和审计力度逐步加强,在审计或监管过程中,要求科研项目r的实际支出与科研申报文本的申报金额基本保持一致。如一个100万元的项目,在申报文本中差旅费预算支出为10万元,实际支出中,差旅费金额也应该约为10万元,在核算系统中就需要对该项目进行指标制约,当差旅费一旦超过10万元,软件会自动停止该科研项目差旅费支出。
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1.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全员参与精细化管理。财务管理精细化不是仅仅走一个形式,做一个过场。高校的管理层、财务人员及其他员工要转变传统式、粗放式、经验式的财务管理观念以及转变“等、靠、要”的依 赖心理,解放思想,树立和提高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意识,积极发挥主人翁的精神。同时,财务人员应把提高自身素质作为必修课,不断充实专业知识,遵守职业道德,依法理财,实现高校单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进展各项社会事业、推动社会进步的目的。精细化应体现在每个财务工作者的日常工作中,并依靠全体员工的参与来组织、实施高校的财务活动。
2.财会队伍人员建设。精细化财务管理要求建立起一支高效精良的财会队伍,同时建立长效学习机制,通过不断地学习,更新专业知识,推动财会人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防止财经违规事项发生,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在财务部门内实施以绩效为基础的财务监督制和财务人员轮岗调换管理制度。注重人本管理,制定财务人员资格认定、培训考核、任期轮换等一体化管理制度,培养适应精细化管理的复合型财务人员。
3.信息化建设。现代计算机技术手段为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也为财务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先决条件,高校中经费项目十分繁多,如果再沿用手工登记的经费本很难起到应有的制约作用。而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可以大大减少预算执行的工作量,为进一步细化预算、硬化预算制约提供了现代化手段。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人为因素,增强预算管理应有的刚性。引入信息化管理,使财务人员以繁杂的核算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浅析中,使财务管理得到持续化改善和提高。
4.健全监督机制。高校内部制约目标是保证其运行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推动学校实现进展战略。健全的内部制约有助于完善治理结构和内部约束机制,有助于高校提高管理水平和可持续进展能力。在设计内部财务制约时,应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策略进行科学严谨的内部制约制度的建设,约束财务行为。内部审计部门还应经常对内部制约制度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内部制约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改善、完善。
参考文献:1.朱晓慧.对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思索.时代经贸,2007(10)2.陈孝,李晓丹精细化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财会通讯.2004(7)3.朱红.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刍议.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9(6)4.赵燕,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探讨商业经济,2009(11)毕业论文.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