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授课及考试说明

时间:2019-05-14 19:26: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语文授课及考试说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语文授课及考试说明》。

第一篇:大学语文授课及考试说明

大学语文授课说明:

大学语文必讲篇目:

蒹葭、湘夫人、行行重行行、西洲曲、长干行、羌村三首、长恨歌、锦瑟、八声甘州(对潇潇)、摸鱼儿(更能消)、垓下之围、春江花月夜、李清照永遇乐、世说新语、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大学语文选讲篇目:

白马篇、渭川田家、金铜仙人辞汉歌、西塞山怀古、长相思(山一程)、别赋、庄辛说楚襄王、论君子、兼爱、逍遥游、李德裕诗(登崖州城作)、丘濬(五指参天)、汤显祖(黎女歌)、韩少功(万泉河雨季)、黎母神话、赵氏孤儿、红楼梦(22回)、移居、归去来兮辞、苏轼诗(和陶拟古九首之一·黎山有幽子)

大学语文背诵默写篇目

蒹葭、行行重行行、渭川田家、锦瑟、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八声甘州(对潇潇)、李清照永遇乐、长相思(山一程)、摸鱼儿(更能消)、丘濬(五指参天)

大学语文考试篇目:

以上两部分即是大学语文的考试范围,共三十五篇。选讲部分授课老师可能讲不到,但也在出题范围之列。

必讲部分倾向于出一些大题,如简答或者赏析;选讲部分主要出填空和选择。

默写篇目相对独立,不管老师讲解与否,都在这个范围内选择其中的两首诗来检测学生的背诵情况。

考卷题型::

 选择题每人30题。

 填空题每人20题。

 简答题每人6题。

 赏析题每人2题。

第二篇:大学语文(二)考试说明

大学语文

(二)考试说明

大学语文是广播电视大学非中文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在专科层次的培养目标,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书面、口头)能力,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因此,对教材所选的文章,要熟读,并要有选择地背诵;加强写作训练。在注重把握文章体式、内容、结构的同时,应特别注重思维方式的训练,注重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分寸感和得体的程度。教材为《大学语文》和《大学语文学习指导书》(两书均由张继缅、陈寿立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考试题定为词语解释、简析题、古文翻译、作文等。

大学语文是一门学年课。本学期讲授第二部分,即包括31课-57课和三篇知识短文。下面按照单元顺序谈一谈复习意见。

叙 述

学习本单元,我们要通过阅读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原文、注释及提示,了解所选作家、作品的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明确文章的文体特点和艺术特色。背诵几篇短文或一些精彩的段落,以深入领会文章思路,并积累词汇。掌握文章中出现的一般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参看知识单元,完成文后的思考练习。通过写作训练,掌握叙述的基本表达方式。能够比较熟练地写出写人、记事的文章。

第三十一课 陈情表

本文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的《文选》,世称《昭明文选》。《文选》是一部文学作品总集。选录自先秦至梁的诗文辞赋,不选经子,史书也只略选“综集辞采”,“错比文华”的论赞。因而本文虽标明为“表”类文体,但其情感的表达,辞采的铺陈,却不能不让人感受到极强的文学作品感染力。文章以“孝”字为本,以“情”字纬文。全文脉络贯通,情理相融。其情真来自“天然”,其意切来自肺腑,感人至深。文章以情感人,以语动人,本文重在写“情”,其语言也因情而生采:一是语言有整齐之美;二是语言有抑扬之美;三是语言有参差之美;四是语言形象比喻之美。

通过学习,掌握李密、《文选》及《表》有关常识;;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并能复述文章内容;掌握本文以“情”字经纬的作文手法;明确其“表”“情”的特点;能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复习训练题: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②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③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⑤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2.《陈情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提示略。

3.将下列文字翻译为现代汉语: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第三十二课 吊古战场文

唐玄宗时,战乱频仍,人民受难,国无宁日。作者以大力铺排渲染之势,以沉重而感伤的笔墨,描绘出了古战场惨烈的氛围以及战争的酷烈景象。名为祭奠自秦汉以来阵亡的战士,实则是在谴责唐朝统治者好战的政策,同时也表现了对战争的强烈反感和对将士悲惨境遇的深刻同情,表达了人民向往和平的情绪。

本文笔调哀婉,铺排渲染,回环往复,感情真挚而强烈,语言平实,文风质朴。既描绘出古战场荒寂凄凉氛围,又渲染出战争的酷烈景象;既表达了对阵亡将士的痛惜之情,也抒发了停止战乱,希冀和平的善良愿望。其中,理性的思考,形象的笔触;援古证今,极尽联想的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十分突出。

通过学习,掌握本文的时代背景及写作目的;能够复述全文内容;掌握本文的重点词语;掌握本文的主要写作手法;能够翻译全文。

复习训练题: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

②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③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④寄身锋刃,腷臆谁诉? ..

⑤秦汉而还,中州耗斁。...

⑥.鼓衰兮力尽。..

2.为什么说援古讽今是《吊古战场文》的一大特点? 提示略。

3.将下列文字翻译为现代汉语:

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悁悁心目,寝寐见之。布奠倾觞,哭望天涯。天地为愁,草木凄悲。吊祭不至,精魂何依?必有凶年,人其流离。呜呼噫嘻!时耶命耶?从古如斯。为之奈何?守在四夷。

第三十三课 始得西山宴游记

作者被贬永州,投身大自然的怀抱,寻找思想寄托,扑捉了黄昏时分深山特有的转瞬即逝的动态之美,描绘出一幅情景交融、物我一体、天人合一的绝佳画卷,堪为“文家绝境”。文章特色颇多:苍凉的意境,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善于扑捉转瞬即逝的动态美;“顶真”手法的巧用;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通过学习,掌握柳宗元及有关常识;掌握本文意境描写;明确本文选材的特点;翻译全文。

复习训练题: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②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③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④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2.指出《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顶真”句式并说明其作用。

提示:

所谓顶真,就是前句句尾之字,正是后句句首之字,此文中就出现了这种句式: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前后首尾衔接,此中这坐、醉、卧、梦、起、归,这几个前后相互承接的动作描写,将宴游者的精神状态做了生动而逼真的表诉,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3.将下列文字翻译为现代汉语:

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粟。其巢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第三十四课 祭欧阳文忠公

《祭欧阳文忠公》王安石所著,为总结、评论、赞美欧阳修一生人品功业立德、立功、立言的悼文。文章立意超卓,笔力雄健,涉及到与欧阳修有关的重大社会问题与历史人物。

通过学习,掌握王安石及有关常识;熟读全文,复述文章内容;分析此课层次结构;理解作者对欧阳修的景仰之情;掌握本文主要手法;翻译全文。

复习训练题: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

②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 ③其发於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 ④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

⑤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魂灵气,不随异物腐散。..

2.《祭欧阳文忠公》一文的文章特色是什么?

(1)相反相成,相应成趣,一反祭文常例,以不言悲始,却愈说愈悲,最后竟至悲不自胜。

(2)低回盘旋,环环紧扣,层层深入,卒章显志。

(3)波澜跌宕,气韵恢弘。3.作文

怀念

提示:

必须写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要求夹叙夹议。

要言之有物,要具体,切忌泛泛而谈,空空而论。

第三十五课 前赤壁赋

本文选自《东坡全集》。苏轼一生屡遭贬谪,却从不以此为意,然胸怀放达。他思想极为复杂,他在儒学体系的基础上,又结合了佛、老诸家。他在文学创作上成就突出,诗与黄鲁直并称“苏黄”,词与辛稼轩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叙事纪游的散文在苏文中艺术成就最高。作者因“乌台诗案”入狱,虽免得死罪,却更遭贬谪。官职名为团练副使,实为流放,在监控中度日。其中的苦闷可想而知。这篇赋反映了苏轼被贬后的心境,有现实的抑郁苦闷,也有经历了大自然洗礼的超然,虽有消沉的情绪但主要是豁达与乐观。本文是他的一篇游记。清风朗月的秋光,如诗如画,即景生情,借景寓理,达到了诗、画、理趣和谐的极致。:

掌握相关的文学知识;熟读全文,认识作者写作本文的时代背景和主旨;掌握重要词语的解释;掌握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能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复习训练题: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举酒属客。..

②纵一苇之所如。.

③凌万顷之茫然。.

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⑤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⑥渔樵于江渚之上。..

⑦侣鱼虾而友麋鹿。..

⑧虽一毫而莫取。.

⑨肴核既尽。.

2.分析《前赤壁赋》前伏后应,寓理于境的特点。

提示:

(1)前伏后应。文章在拟客答发出议论之后又以客方的慨叹为驳斥的对象,正面回答了对人生的思考。先分说“水”“月”(“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再说“风”。进而应前文之“风”(“惟江上清风”)“月”(“山间之明月”)。又以“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进一步展开了胸襟。客之悲转而为乐,兴举而更酌。这就把作者假托客人的言谈与自己的认识统一了起来。

(2)寓理于境。写江水不停地流逝,大江却依然;写月亮时圆时缺,却不曾有所增减;宇宙万物没有一瞬的停顿,始终在变化着。天地万物无穷无尽,大可不必羡慕那长江;天地万物各有其属,不是自己的,丝毫不能占取。大自然无尽的宝藏,只可共同享用。变与不变,的确是个哲学命题。作者矛盾的心境,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身处逆境,只有乐观以对,才是苏轼真正的人生态度。

第三十六课 左忠毅公逸事

《左忠毅公逸事》选自《望溪集》,是方苞散文的代表性作品。“逸事”,同“佚事”。一般指未经前史所载而为后人所记之事。这里主要记叙的是左光斗以国事为重,舍生取义的两件事。以叙述典型事例突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和其高贵品格。当然也有其时代与阶级的局限。

通过学习,掌握本文内容的深层含义,即语句中所反映出的社会现实; 掌握取材、描写、情节的曲折及用语精当的特点;用心体会文章的画面感;能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复习训练题: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视学京畿。..

②从数骑出微行。...

③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

④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

⑤汝复轻身而昧大义。.

⑥史噤不敢发声。.

2.《左忠毅公逸事》一文在选取和安排材料上有哪些特点?

提示:

《左忠毅公逸事》在选取材料上,紧紧围绕着左光斗与史可法师生间的交往,选取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材料。这些材料虽然是“逸事”,但既典型又真实可信。

全文紧扣住“忠毅”二字,并以时间顺序安排材料,不枝不蔓,叙事简洁。叙述中注意了人物的言行及心理特征的描写。

3.将下面的文字翻译为现代汉语: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狱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馋,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拔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捕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而后常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肝肺,皆铁所铸造!”

第三十七课 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是一篇游记散文。选自郁达夫散文集《闲书》。是一篇记游散文。文章不仅表现了作者对故都北平(北京)之秋的热爱,也表现出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并具体体现出郁达夫在描写景物和表达感情时“细、清、真”的特点。

通过学习,掌握重点词语;熟读全文,认真体味作者对北国秋的向往与眷恋之情;掌握本文写作上的主要特色;学习游记的写作。

复习训练题:

1.《故都的秋》的作者如何具体地表现北国秋的“清”与“静”的?

提示略。

2.试分析《故都的秋》的作者是如何表现北国秋的“悲凉”的。

提示:

(1)作者从中外文人对秋的“歌颂与悲啼”的比照中,抒发感慨。他说:“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敞开的议论归结为一句,那就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充溢着浓重的文化意味。

(2)巧用比喻于对比之中,以虚映实,强化了对北国故都之秋的赞美:“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一组博喻,以南国之最比北国之最,而北国秋的甘醇、实在、丰美、博大与旷远„„尽在其中了。

(3)直抒胸臆。如文中所说:“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又于结尾时说“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就直接表达了对北国秋“色彩浓,回味永”爱得深的强烈感情。

第三十八课 追悼志摩

胡适与徐志摩是至交,文人之间的这种交往,其心灵有着一种超然的息息相通。与其说这是一篇悼念的文章,不如把它看作是胡适与志摩心对心的诉说。胡适最懂徐志摩,懂他的诗,更懂他的为人,他的内心。在胡适心目中,徐志摩是一位为爱为自由为美三位一体的人生苦苦奋争的,可爱的单纯的理想主义者。本文通过对徐志摩一生几件有代表性的事件叙述和描写,以满腔的热忱礼赞了徐志摩的完美人生理想和奋斗精神。文章以被悼念者诗入文,以诗的语言创造性地阐发了被悼念者的人格特点,为全文营造了诗的意境,它以叙述为外壳贯穿全文,以驳议为内核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过学习,掌握与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熟读全文,了解胡适对徐志摩的看法;掌握本文的主要叙述手法;明确本文的写作特点。

复习训练题:

1.试分析本文如何以诗的语言写悼念的文字,为全文营造了诗的意境的。

提示略。

第三十九课 秋夜

本文是1956年为纪念鲁迅逝世20周年而作的。作者有幸结识鲁迅,颇有交往,多得教益,为此作者谱下这“秋夜”之思,从波光荡漾的记忆之流中,闪映出鲁迅先生飘忽的身影,再现了他的音容笑貌,突现出“民族之魂”浮雕般的伟岸形象。

通过学习,掌握巴金及《秋夜》有关常识;熟读全文,了解复述文章内容;掌握本文梦境描写;明确本文选材的特点。

复习训练题:

1.《秋夜》文章特色如何?

提示:

(1)另辟蹊径,以梦入文,在诸多悼念鲁迅的文章中,独树一帜。

(2)时空交错、今昔重叠、虚实渗透。

(3)在似真似幻,或实或虚中,凸现出“民族之魂”浮雕般的伟岸形象,非大家手笔,难有这等气势。

2.简述《秋夜》一文是如何前后呼应的?

提示:

文章开始,写夜读《野草》,走向梦境。寥寥几笔,勾勒出风声、雨声中的书斋环境,尤其那忽明忽暗的灯影更增添了雨夜的迷茫气氛。文笔洗练,直接入题,文章由实入虚。

文章最后写梦醒。由虚入实,化幻为真。紧紧围绕“燃烧的心”再挖新意,拓展出新的视野,给人以道德净化与精神升华的神圣感。而其中的景物描写,再次点出秋夜雨声,渲染了梦境的氛围,与开篇呼应,使文章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的整体。

3.分析《秋夜》一文梦境描写的作用。

提示略。

第四十课 记张自忠将军

《记张自忠将军》是现代著名作家梁实秋晚年在台湾写的一篇记人的散文。文章回忆抗战时期参加国民参政会华北视察慰问团,在前线见到著名爱国将领张自忠的情景。

通过学习,掌握重点词语及相关的文学常识;掌握本文记写人物笔法的灵活多变的特点;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手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物。

复习训练题:

1.什么是侧面描写?《记张自忠将军》一文是怎样使用侧面描写手法的?

提示:

侧面描写是指对记写对象做间接描述,或以物写人,或以彼说此。《记张自忠将军》一文通过写司令部陈设的简单和饮食的清淡,表现张将军自奉俭朴和谋国之忠的品德,通过描述张将军防地夜间的景象和将军牺牲后的举国震悼,表现其治军之严、作战之勇和以身殉国之壮烈。

第四十一课 忆傅雷

《忆傅雷》是从女作家杨绛为《傅译传记五种》一书所写的“代序”中节选的一部分。著名翻译家傅雷是作者的挚友,作者对他的品德、性格和为人处世的生活态度有深切了解。

熟读全文,复述文章内容;掌握重点词语; 掌握本文以独特的视角写人,以及运用细节描写、在情境中表现人物的手法;掌握本文在选材和语言运用上的特色。

复习训练题:

1.《忆傅雷》在写法上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选材具体而精当,章法自然而谨严。

第二,抓取生活细节,作生动传神的描绘。

第三,语言自然清新,委婉雅洁。

2.阅读下面的文字,试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浓郁的生活气息。

也许钟书是唯一敢当众打趣他的人。他家另一位常客是陈西禾同志。一次钟书为某一件事打趣傅雷,西禾急得满面尴尬,直向钟书递眼色;事后他犹有余悸,怪钟书“胡闹”。可是傅雷并没有发火。他带几分不好意思,随着大家笑了;傅雷还是有幽默的。

傅雷的严肃确是严肃到十分,表现了一个地道的傅雷。他自己可以笑,他的笑脸只许朋友看。在他的孩子面前,他是个不折不扣的严父。阿聪、阿敏那时候还是一对小顽童,只想赖在客厅里听大人说话。大人说的话,也许孩子不宜听,因为他们的理解不同。傅雷严格禁止他们旁听。有一次,客厅里谈得热闹,阵阵笑声,傅雷自己也正笑得高兴。忽然他灵机一动,蹑足走到通往楼梯的门旁,把门一开。只见门后哥哥弟弟背着脸并坐在门槛后面的台阶上,正缩着脖子笑呢。傅雷一声呵斥,两个孩子咚咚一阵凌乱的脚步声里逃跑上楼。梅馥也赶了上去。在傅雷前,她是抢先去责骂儿子;在儿子前,她却是挡了爸爸的盛怒,自己温言告诫。等他们俩回来,客厅里渐渐回复了当初的气氛。但过了一会,在笑声中,傅雷又突然过去开那扇门,阿聪、阿敏依然鬼头鬼脑并坐原处偷听。这回傅雷可冒火了,梅馥也起不了中和作用。只听得傅雷厉声呵喝,夹着梅馥的调解和责怪;一个孩子想是哭了,另一个还想为自己辩白。我们谁也不敢劝一声,只装作不闻不知,坐着扯淡。傅雷回客厅来,脸都气青了。梅馥抱歉地为客人换上热茶,大家又坐了一会儿辞出,不免叹口气:“唉,傅雷就是这样!”

提示:

只有写出生活中的人物,才能给人以真实感。要写出一个活生生的人,就要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如写傅雷在家中与朋友的笑和对儿子的严肃。其取材就十分生活化,笔触又十分灵巧。

写他的“不乏幽默”,就放在与朋友的相处中。在朋友面前他“眼里是笑,嘴边是笑,满脸是笑”,即使是朋友“打趣他”,一边的客人都“急得满面尴尬”,可是“他带着几分不好意思,随着大家笑了。”可见傅雷是有幽默感的。

写他的严肃,着重写他在孩子面前“严肃到十分”,“是个不折不扣的严父”,对孩子“冒火”、“呵斥”、“厉声呵喝”;写他“回客厅来,脸都气青了”。再加上“梅馥抱歉地为客人换上热茶”作衬托,生活气息十分浓厚。

日常生活的情景,人物表情的自然流露,富于动态的场面,由于仅用白描,自自然然、活灵活现、真真切切地表现了出来。给读者的感受非常强烈。

第四十二课 龙井寺品茶

《龙井寺品茶》记写了作者韩少华去龙井寺品茶的一段情缘。“缘”是指人生中的某种机遇。在名人雅士心目中,品茶也是要有一点机遇的。因为茶是一定要“品”的,而品茶必须于名山、名寺,有名泉、名茶、名人;合天时,合地利,合心情,以及主合境界,方为上“品”,才可称得上“有缘”反之则“无缘”。

这篇散文写得清雅细致且深味于内,雅得“闲在”,运笔所到之处,均有抑杨宛转之美;雅得“随意”,兴之所至,漫笔点染之际,却有清韵之妙;雅得“舒缓”,通篇娓婉道来,拈古化今,品味独具。这就如同文中所品的龙井茶一样,其味乃清淳微妙,足令“老妻幼子都不定抚弄得到的去处”“舒活起来”,极有欣赏价值。

通过学习,领略文章所蕴蓄着的美感。掌握文章散与严辩证之美;抑与扬变化之美;徐与疾交错之美;动与静、虚与实结合之美。此外,本文语言谴词造句缜密活脱、用典信手拈来的特点,也值得学习。

复习训练题:

1.试分析《龙井寺品茶》一文抑扬变化的特点。

提示:

抑与扬的变化。先抑后扬,扬中有抑,抑中有扬,抑扬顿挫,是《龙井寺品茶》的一大特点。这主要体现在:

(1)先以抑起笔:“北京城大小茶叶店里难得见着龙井, 这可是有些日子的事情了”,然后说起杂茶。这是欲说龙井先提“杂茶”。

(2)文意接着微扬一下,好不容易有了“一级成色”的龙井喝,可是“至于‘品一品’么, 依然是不甚了了”,又抑了回去。这是欲说“品”,先说“喝”。

(3)及至后文欲说“有缘”,先说“无缘”;欲说“无憾”先说“有憾”,都是抑扬变化的典型处理。

关于叙述的基本知识理论,我们应当注重掌握:

完整叙述、不完整叙述、主观叙述、客观叙述、叙述的人称。

叙述的笔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详叙、略叙、总叙和分叙„„等。

描写、叙述与描写的交织。

记叙性文章的审美要求:一般要求是通畅、简洁、明确;最高要求是传神、如画、蕴藉。

说 明

学习本单元,我们要了解并掌握说明的特点和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说明性文章的能力。参照每课的“题解”和“注释”,了解与课文有关的知识,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句。其中的文言文,要逐字逐句读懂,并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熟读课文,参照“简析”,理清结构层次及其内在联系,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其中的重要信息和材料,理解领会其主要写作方法和语言运用的特点。

第四十三课 礼、乐(节录)《礼》、《乐》这两篇文章主要讲述了礼乐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大理论和举措。所谓礼,其深意不在简单的“玉帛”仪节,而在有节有序;所谓乐,其深意也不在简单的“钟鼓”乐器,而在和谐。礼乐是人们行为的大“法”。它虽无法律的效力,却有超乎法律的约束力。其约束不在被动的约束,而在自觉地按礼而行。以至个人生活也要自觉地自我约束。这就是所谓“君子慎独”。人人自我约束,喜怒哀乐皆有节制,天下和谐有序,可致太平了。

这两篇文章都是对抽象事理的说明。把握问题点,是写好事理说明文章的关键。只要问题点明确了,才能说到点子上。也才能达到说明的目的。《礼》,首先把握住了“礼”为什么会产生,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这是本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点;《乐》,把握的是“乐”的起因,它为什么会产生及先王为什么对乐格外地重视。此外,对于抽象事理的说明,一定要注意此事物与它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找到了这种联系,并把握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事理也才能说得透彻明白。因为任何说明都离不开一个“序”。按照事理的顺序去说明,读者就会一目了然。掌握对抽象事理进行说明的表达方法。

复习训练题: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先王恶其乱,故制礼义以养人之欲。.

②使欲不穷于物。. ②使欲不穷于物,物不屈于欲 .

④雕镂文章。..

⑤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

⑥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 2.将下面的文字翻译为现代汉语: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

礼由人起。人生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忿,忿而无度量则争,争则乱。

先王恶其乱,故制礼义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不穷于物,物不屈于欲,二者相待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故礼者养也。

第四十四课 雁荡山

《雁荡山》选自《梦溪笔谈》,介绍雁荡山长期“未名”的前后经过以及雁荡山地貌形成的地质原因。

《雁荡山》所揭示的雁荡山地质现象,尤其是对于流水侵蚀作用的创建,比欧洲人同类研究大约早了700年,使本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通过学习,掌握沈括及《梦溪笔谈》的有关常识;熟读全文,复述文章内容;掌握本文主要表现手法;明确本文选材的特点;能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复习训练题: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皆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

②原其理。.

③雁荡经行云漠漠。.

2.简述本文引人入胜的曲折文笔及作用。

提示:

《雁荡山》以“天下奇秀”的美誉开篇,可令人想不到的是“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虽偶然被发现,却“尚未有名”;虽“尚未有名”,却列入“西域书”,声震藩邦,景入唐诗,介绍得有鼻有眼。然而,却依旧“未知雁荡、龙湫所在”。作者制造悬念,带读者神游神秘之地,引发兴致。“后因伐木,始见此山”,至此,才以诗句命山、命峰、命景,才将这“云漠漠、雨蒙蒙”,虚无缥缈的仙山落实到现实中来,才有了如今真正意义上的雁荡 山。文章一波三折,环环相扣,给人以得来不易之感,紧凑而有磁力。

第四十五课 裘

本文主要说明了裘是取兽皮制成的服装。对于裘的价值,种类,其相同点与区别点,裘衣在阶级社会里显示着一种等级的差异。

写客观物象的说明文,要从所写物象的概念入手,并力求准确。此外,判断的正确,种类区分的明确,事物之间内部联系的同与异的界分,内容与形式上的特点,也都要求写得恰如事理,恰如其分。在这些方面,本文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典范。掌握对客观对象进行说明的表达方法。

复习训练题: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值百分等。....

②然寒凉渐杀。.

③役夫用以适足。..

④凡取兽皮制服,统名曰裘。..

⑤习久而俱化,南方不习者不堪也。..

⑥穷山越国,射取而远货。..

第四十六课 古今言殊

《古今言殊》是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写的一篇介绍汉语发展演变情况的说明文。语言的演变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历史现象,它表现在语音、语汇和语法几个方面。文章既清楚地揭示了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联系和差异,又科学地说明了语言发展的内在原因和客观规律。

这是一篇介绍社会科学知识的典范的说明文,在章法结构的安排、说明方法的运用和语言表述几方面都具有典范性,很值得学习。掌握本文章法自然而严谨,详略分明,条理清晰;恰当运用分类、举例、比较等说明方法;语言明白晓畅,平易近人等写作特点。

复习训练题:

1.本文说明古今语汇的变化,对于“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这四种情况,各举了哪些例子来具体说明?

提示:

(1)词义扩大:“江”、“河”、“菜”;

(2)词义缩小:“肉”、“谷”;

(3)词义转移:“涕”、“信”;

(4)词义弱化:“很”、“普遍”。第四十七课 苏州园林

这是一篇介绍人造园林的说明性文章。作者以鉴赏者的角度向我们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

通过学习,了解作者叶圣陶生平,以及“说明文”的有关知识;熟读全文,掌握文章结构,并能复述文章内容;掌握本文主要说明方法;明确本文的语言特点。

复习训练题:

1.试分析下面两段文字的语言特色。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⑻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提示:

鉴于说明是要对事物的形状、特征、性质、相互关系或事理进行介绍、阐释和解说,因此往往使用确切和平实的语言,而上面两段中作者也正是这样运用语言的。如“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以及“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都没有使用什么形容词、副词和复杂的句式,显得简单清楚,平实明确。

不过本文作者是散文写作的大师,在语言的使用上还显示出文艺性散文和小品文的风格,例如:“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以及“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中的“隔着”、“界着”,“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用词用语;还有“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中的“栽几丛”、“蔓延着”等等,都是于清纯平淡中见生动,于自然流畅中见意趣的语言特点。

第四十八课 桥的运动

本文是一篇解说建筑物的科普说明文。主要说明的对象和要说明的问题点,就是“桥”和(桥的)“运动”。

通过学习,了解作者毛以升生平,以及“科普说明文”的有关知识;熟读全文,掌握文章结构,并能复述文章内容;掌握本文主要说明方法;明确本文的语言特点。复习训练题:

1.分析下面的文字,说明作者是怎样逐层深入细致地进行解说的。

桥总是在动的平衡中状态中的,就是桥的一切负担都是为桥下的土地所平衡的。这是总平衡。拆开来看,桥身是处于桥上车重和两头桥墩之间的平衡状态的,桥墩是处于桥身和基础之间的平衡状态的,基础是处于桥墩和土地之间的平衡状态的。再进一步来分析,桥身、桥墩和基础的内部的任何一点,也无不在它四周的作用和反作用的影响下而处于平衡状态的。

提示:

此段文字作者使用的是分解的笔法。是分三层来逐层深入细致地进行解说的。

首先有一个总体的说明:“桥总是在动的平衡中状态中的,就是桥的一切负担都是为桥下的土地所平衡的。这是总平衡。”这是第一个层次的说明。

然后,再“拆开来看”,进入第二层解说:“桥身是处于桥上车重和两头桥墩之间的平衡状态的,桥墩是处于桥身和基础之间的平衡状态的,基础是处于桥墩和土地之间的平衡状态的。”

最后,“再进一步来分析,桥身、桥墩和基础的内部的任何一点,也无不在它四周的作用和反作用的影响下而处于平衡状态的。”这是第三层的解说。

这样逐层深入细致地对桥的平衡状态进行解说,使之十分清楚明白。

关于说明,我们应注意掌握以下基本知识理论:

说明,是用确切、平实的语言对事物或事理进行阐释、解说的一种表达方式。

说明的基本要求

说明的方法:定义和诠释、分类和分解、举例和引用、比较和对比、数字和图表等。

议 论

学习本单元,我们要通过阅读题解、原文、注释及简析,了解所选议论文(含学术论文)作者及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明确一般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和艺术特色。背诵几篇短文或一些精彩的段落,以深入领会文章思路,并积累词汇。掌握文章中出现的一般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参看知识单元,完成文后的思考练习(•参看指导书提示)。通过写作训练,能够写出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分析到位,•逻辑性强的论说性文章。

第四十九课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这篇记述孔子与弟子论述各人抱负的文章,描绘了孔子循循善诱使弟子敞开胸怀,无顾虑地吐露心志,又阐发了孔子热爱学生,谆谆教导 “教学不厌,诲人不倦”,为后世立了一个教学榜样。

通过学习,掌握孔子及《论语》有关常识;熟读全文,了解并复述文章内容;通过本文,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掌握师生各自的性格特征;翻译全文。

复习训练题: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

②何伤乎 .

③吾与点也 .

2.试分析孔子为何对曾皙言行格外动情?

提示:

子路也好,冉有也好,公西华也好,都是用世之人,只是性格不同,才气有异。在济济学人中,进一步写了徜徉山水、自乐其身的“出世之人”曾皙,突出其高雅自乐。孔子为何对曾皙言行格外动情?原来在儒家思想中,治国有两大方面,一是管理国家,一是宗庙祭祀。也就是礼、乐。子路、公西华、冉有谈的是礼,而曾皙谈的是乐,孔子赏识曾皙的徜徉山水、咏而归,就是赞成曾皙以“乐”从内在培养成和谐性情。子路等三子则是从外在按“礼”行动,内外两面教育,天下自然和谐安定了。孔子相询时,琴声正希,铿尔舍琴,一番妙论,兀然出世,正是颠沛一生的孔子所神往的,因而,格外动情。

第五十课 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学生,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一个代表。他曾游说齐宣王,梁惠王等诸侯国君,不被重用,后退居讲学,与弟子万章等发挥孔子的学说,作《孟子》七篇。北宋以后,《孟子》成为封建士大夫必读的儒家经典,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学习本文,要掌握文章的气势磅礴,富于鼓动性,具有纵横家、雄辩家的气概;善设机巧,欲擒故纵,引对方就范;善用比喻,运用比喻来说明事理,论辩是非,既吸引人,又可以增强说服力等特点。

复习训练题: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牛何之? .

③若无罪而就死地? .

④是心足以王矣 .

⑤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⑥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

⑦夫子之谓也 ....

⑧.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⑨.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

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2.试以《齐桓晋文之事》为例,说明孟子说理的特点。

提示:

孟子的谈话有以下特点:

第一,用设问的方法取得主动权。孟子善于在关键时刻提出问题,使交谈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思路进行。例如,用“无以,则王乎?”引出王道等。

第二,善于用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来说明事理。孟子选择了一个发生在齐宣王身边的“保牛”的故事,来说明齐宣王有“保民”之心。这样,既使齐宣王感到亲切,又使齐宣王信服。

第三,善于用比喻。孟子讲道理,很少空洞的说教,多用形象的比喻。如“力举百钧”、“明察秋毫”等,浅显易懂,寓意深刻,使听者容易接受。

第四,适当重复。说话与写文章不同,稍纵即逝,对重要观点需加以重复,以引起读者注意。如“不忍”、“不为”等,均重复多次。

第五十一课 天 论

荀子是战国时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是赵国人,五十岁时曾到齐国讲学,他的学问出众,受到世人的尊敬。《荀子》一书历来被列为儒家的重要著作,其实它对以前的各种学派的思想都有所批评、继承和发展,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

本文是节选荀子天论一文的开篇部分。天论,即论天。这一部分主要论述的是自然界(天)与人类社会各自有其规律,不可混为一谈。人类只有认识并利用自然才可图发展。学习本文要明确文章的基本脉络和论证方面的特点;掌握本文观点鲜明,长于分析,论证严谨,句式整齐及修辞上的特点。

复习训练题: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天行有常。.

②强本而节用。.

③养备而动时。.

④养略而动罕。.

⑤寒暑未薄而疾 .

2.简述荀子散文的主要特点。

提示:

荀子生活在战国纵横之世,深受论辩之风的影响。他认为“君子必辩”(《非相》)。其所谓“辩”,有正论亦有驳论。无论是正论还是驳论,均气势宏伟,逻辑严密。

其正论,观点鲜明,长于演绎,分析比较,层层渐深,论证透辟。

其驳论,常先列谬论,再逐一驳斥,笔墨恣肆,气势雄浑。

语言上,句式整齐,善用比喻,也是荀子散文的一大特点。

《天论》则是一篇典型的正论文章。

3.用现代汉语译出下列语句:

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疆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祅怪不能使之凶。

第五十二课 送孟东野序

全序表面对怀才不遇的友人孟郊劝慰,实则阐述了“不平则鸣”的中心论点,这正是作者对文学创作动力的一种认识与见解,在中外文学理论发展史上是颇有价值的。

通过学习,掌握韩愈的有关常识;熟读全文,了解、复述文章内容;掌握本文主要手法;明确本文布局谋篇的独到造诣;翻译全文。

复习训练题: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将天丑其德莫之顾耶? .

②抑不知天下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耶? .

③抑不知天下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耶? .

④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耶? ....

2.在本文中,韩愈是如何评议中国文学的发展趋向的?为什么?

提示:

从课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韩愈的观点。他认为,中国文学经历 了由高到低,再由底到高的马鞍形发展曲线。这种发展趋向,与“不平则鸣”的“即善鸣”与“不善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三代到秦汉的一些贤哲如屈原、司马迁等都是“善鸣者”,所以文学发展,出现高潮。而魏晋以后,虽然“鸣”者未断,但水平却“不及于古”了,“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驰以肆。”因此,文学出现低潮。到了唐代,又出现了孟郊、李翱、张藉等善鸣者,他们不管发出 “国之盛”还是 “己之苦”的不平之鸣,促使了都文学高潮的到来。

韩愈的这样看法,与他以“文起八代之衰”为己任的“古文运动”领袖的文学主张是完全吻合的。

第五十三课 朋党论

此文作者以臣子的身份向皇帝进谏,是非曲直,一目了然,说理透彻,一针见血,通篇以对比法进行论证,劝导人君“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泾渭分明,斩钉截铁,有极强的可信度。

通过学习,掌握欧阳修及唐宋八大家的有关常识;熟读全文,复述文章内容;掌握本文的对比手法;明确本文结构;翻译全文。

复习训练题: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

②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③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④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

⑤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第五十四课 论 毅 力

《论毅力》提出了“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的观点,激人斗志,发人警醒。

掌握本文观点鲜明,论证严谨、灵便和犀利的特点。

复习训练题: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试分析其比喻论证手法的运用

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盘根错节之既经,而随有应刃而解之一日。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庸讵知所谓蹇、幸焉者,皆彼与我之相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 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

提示:

议论并不意为着只是抽象的推理,为了使读者容易理解其中的道理,运用比喻论证的笔法,常常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本文在讲述了对待逆境如同“操舟”一样。“兼旬之期(二十天之内),行千里之地”,“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交相错杂)”。靠什么呢?当然是毅力坚苦忍耐之力。没有毅力的人是不可能到达彼岸的。这就把抽象的道理用形象化的论证表达了出来。这样的论证手法,可以极大地引起读者的共鸣,并起到深入浅出,令读者信服的作用。

第五十五课 选择与安排

本文的论题是“选择与安排”。文章开门见山即提出中心论点:“在作文运思时,最重要而且最艰苦的工作不在搜寻材料,而在有了材料之后,将它们加以选择与安排,这就等于说,给它们一个完整有生命的形式。”这一中心论点,一是说清了所论问题是在作文运思的范畴内;一是点明了选择与安排可以给文章“一个完整有生命的形式”的核心思想。

通过学习,了解作者朱光潜生平,以及“论说文”的有关知识;熟读全文,明确文章的论点和结构,并能复述文章内容;掌握本文主要论证方法。

复习训练题:

1.本文对文章的安排有哪些要求?

提示略。

第五十六课 谈读书

本文由读书与实践的关系,进而谈论了不同人对待读书有不同的态度,又进而谈论了读书的目的,然后谈论了读书的方法,最后谈论了读书的好处。

掌握本文中培根聪明而美妙的言论和他的价值理想,欣赏作者简约、朴素、准确的文风,以及文章围绕一个中心点,从不同的角度去谈论一个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语言的简明、精炼、畅达,特别是对博喻的运用。

复习训练题:

1.结合随笔的特点,谈一谈培根随笔的独到之处。

提示略。

第五十七课 试论雕版印刷术起源问题

这是一篇学术论文。文章论述的是雕版印刷术的起源问题。学习本文应掌握全文体式结构严谨、典范,引用分析颇具说服力等特点。

复习训练题:

1.简述对学术论文中序论、本论、结论的理解。

提示:

序论,要写明为什么要提出并研究这一问题,如有必要,还要提示出全文的结论。

本论,是论文的主体,应该详尽地阐述和周严地论证作者的研究成果,以达到说服读者并被读者接受的目的。

结论,是论文要旨的揭示。一般要提出论证的结果,指出问题的症结之所在,明确深入研究的方向。

序论、本论、结论是学术论文的总体模式。

关于作文

本学期的主要写作训练宜放在记叙性文章和议论文的写作上。练习一些写人、记事的散文,练习写作具有自己鲜明观点的议论文。文字量以800字至1000字为宜。

无论写什么文体的文章,都要求内容具体,意思集中,在简约中求丰厚。

附:考试题型及分数分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含义,每小题1分,共10分。2.将下列文言文翻译为白话文,每小题10分,共20分。3.简析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4.作文,40分。

第三篇:大学语文考试

汉字的特点

① 从书写形式看,汉字是平面型方块体汉字 汉字的笔画有秩序的分布在一个平面性的方框里,这是汉字从外观上看最明显的特点;音素文字的字母在构词时是呈鱼贯式线性排列的。② 汉字的形音义之间原本存在一定的理据 汉字尤其是古代汉字的形音义之间原本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传统上认为汉字是表意文字,是形音义统一的,汉字有见形知义的特点。有的字从字形可以联想到字义,如“人”、“山”、“火”,有的字可以从它的组成成分猜测出大致的含义,如“林”、“看”、“从”,有的字从它们的组成成分上可以大致推想出字义类属,如“江”、“河”、“湖”都跟“水”有关,“树”、“松”、“柏”都跟“树木”有关。不过,随着汉字的发展,古代汉字在经过隶变、楷化之后,字形显义功能已经不是很明显,许多字的形音义之间的理据要经过一定的分析以后才能看出,而且相当一部分字的字义跟字形之间已经失去了联系。③ 汉字记录的语音单位是汉语的音节 汉字和音节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一个音节往往对应 多个汉字(同音字),有的汉字也可能对应多个音节(多音字)。可见汉字从文字体制上不同于音节文字。而这一点就保证了汉字长期稳定的发展。④ 汉字记录汉语不实行分词连写。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因而在汉语的书面语中分别语素是较为容易的,分别词就较为困难些。⑤ 从汉字自身来看,汉字数量多,字形结构复杂 ⑥ 汉字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 汉字跟语音的关系并不密切,跟意义的关系较为密切,这就使得汉字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汉字的这一特点,就时间来说,对于继承和传播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是有利的;就空间来说,汉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超方言的特点

(一)汉字和汉语基本适应

(二)(二)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三)(三)汉字有较强超时空性。

(四)(四)汉字字数繁多,结构复杂,缺少完备的表音系统。

(五)(五)汉字用于机械处理和信息处理比较困难。

(六)(六)汉字用于国际文化交流比较困难。怎样欣赏当代戏剧

欣赏戏剧,首先要了解戏剧所展示的戏剧冲突,冲突是怎样造成的,冲突的性质是什麽,进而弄清冲突发展的过程,从而完整的把握剧本的情节。戏剧冲突,主要指剧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其中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比如《雷雨》第二幕,最初,冲突的双方是周朴园与鲁四萍,两人又各有自己内心的矛盾斗争;鲁大海上场后,冲突又集中到周朴圆与鲁大海之间,进而又有周萍与鲁大海、鲁侍萍与周萍之间的冲突。这些冲突表面看来是家庭内部的冲突,实际上可以将鲁侍萍与周朴园之间的冲突上升为下层劳动人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将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冲突上升为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些冲突既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同时也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

欣赏戏剧,其次要把握戏剧语言。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景、环境等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第一,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所谓个性化,是指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个性特点。第二,要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动作性包括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内心活动),像周萍打鲁大海,他们之间表现为外部动作;鲁侍萍看见周萍打鲁大海后那种痛苦的心情,是内部动作。第三,要品味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丰富的潜台词。好的潜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给人以品味、想象的空间。比如《雷雨》中,鲁侍萍听周朴园“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的时候,鲁侍萍虽然顺着周的话说“哦,好地方。”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

欣赏戏剧还要学会欣赏戏剧人物形象。首先,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其次要注意人物的语言。最后,要随着剧情的发展,弄清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演讲的必备技巧

1.做好演讲的准备

包括了解听众,熟悉主题和内容,搜集素材和资料,准备演讲稿,作适当的演练等。

2.选择优秀的演讲者

优秀的演讲者包括下述条件:(1)足够的权威性;(2)演讲者具有较强的语音能力和技巧:(3)演讲者的热情;(4)演讲者的理智与智慧;(5)演讲者的仪表状态

3.运用演讲艺术

包括开场白的艺术,结尾的艺术,立论的艺术,举例的艺术,反驳的艺术,幽默的艺术,鼓动的艺术,语音的艺术,表情动作的艺术等等,通过运用各种演讲艺术,使演讲具备两种力量:逻辑的力量和艺术的力量。

4.何谓善用空间的演讲

所谓空间就是指进行演说的场所范围、演讲者所在之处以及与听众间的距离等等。演说者所在之处以位居听众注意力容易汇集的地方最为理想。例如开会的时候、主席多半位居会议桌的上方、因为该处正是最容易汇集出席者注意力的地方。

反之,如果主席位居会议桌之正中央,则会议的进行情况会变如何呢?恐怕会使出席者注意力散漫了,且有会议冗长不休的感觉?因此,让自己位居听众注意力容易汇集之处,不但能够提升听众对于演讲的关注,甚至具有增强演说者信赖度权威感的效果。

5.演讲时的姿势如何

演说时的姿势(posture)也会带给听众某种印象,例如堂堂正正的印象或者畏畏缩缩的印象。虽然个人的性格与平日的习惯对此影响颇巨,不过一般而言仍有方便演讲的姿势,即所谓“轻松的姿势”。要让身体放松,反过来说就是不要过度紧张。过度的紧张不但会表现出笨拙僵硬的姿势,而且对于舌头的动作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决窍之一是张开双脚与肩同宽,挺稳整个身躯。另一个决窍是想办法扩散并减轻施加在身体上的紧张情绪。例如将一只手稍微插入口袋中,或者手触桌边、或者手握麦克风等等。

6.演讲时的视线

在大众面前说话,亦即表示必须忍受众目睽睽的注视。当然,并非每位听众都会对你报以善意的眼光。尽管如此,你还是不可以漠视听众的眼光,避开听众的视线来说话。尤其当你走到麦克风旁边站立在大众面前的那一瞬间,来自听众的视线有时甚至会让你觉得刺痛。

克服这股视线压力的秘决,就是一面进行演讲;一面从听众当中找寻对于自己投以善意而温柔眼光的人。并且无视于那些冷淡的眼光。此外,把自己的视线投向强烈“点头”以示首肯的人,对巩固信心来进行演说也具有效果。

7.演讲时的脸部表情

演讲时的脸部表情无论好坏都会带给听众极其深刻的印象。紧张、疲劳、喜悦、焦虑、等情绪无不清楚地表露在脸上,这是很难藉由本人的意志来加以控制的。演讲的内容即使再精彩,如果表情总觉缺乏自信,老是畏畏缩缩,演讲就很容易变得欠缺说服力。

控制脸部的方法,首先“不可垂头”。人一旦“垂头”就会予人“丧气”之感,让听众觉得自己很不自信。而且若视线不能与听众接触,就难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另一个方法是“缓慢说 话”。说话速度一旦缓慢,情绪即可稳定,脸部表情也得以放松,再者,全身上下也能够为之泰然自若起来。

8.有关服饰和发型

服装也会带给观众各种印象。尤其是东方男性总是喜欢穿着灰色或者蓝色系列的服装,难免给人过于刻板无趣印象。轻松的场合不妨穿着稍微花俏一点的服装来参加。不过如果是正式的场合,一般来说仍以深色西服、男士无尾晚宴服(tuxedo)、以及燕尾服为宜。其次,发型也可塑造出各种形象来。长发和光头各自蕴含其强烈的形象,而鬓角的长短也被认为是个人喜好的表征。站出来演讲之际,你的服装、究竟带给对方何种印象?希望各位好好地思量一番。

9.声音和腔调

声音和腔调乃是与生俱来的,不可能一朝一夕之间有所改善。不过音质与措词对于整个演说影响颇巨,这倒是事实。根据某项研究报告指出声音低沉的男性比声音高亢的男性,其信赖度较高。因为声音低沉会让人有种威严沉着的感觉。尽管如此,各位还是不可能马上就改变自己的声音。总之,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声音清楚地传达给听众。即使是音质不好的人,如果能够禀持自己的主张与信念的话,依旧可以吸引听众的热切关注。

说话的速度也是演讲的要素。为了营造沉着的气氛,说话稍微慢点是很重要。标准大致为5分钟三张左右的A4原稿,不过,此地要注意的是,倘若从头至尾一直以相同的速度来进行,听众会睡觉的。汉语的特点

现代汉语的特点 1.2.1 语音方面 ①元音占优势;

②没有复辅音; ③音节结构简单整齐; ④有声调; 1.2.2 词汇方面 ①语素单音节;

②词根复合构词;

③双音化:词汇里词占优势,使用中单音词占优势; 1.2.3 语法方面 ①SVO型语言;

②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③句法与词法结构基本一致;

④有量词、助词、语气词;

⑤词类与句子成分不一一对应(词多功能性);

1、语音特点 1)每一音节都有声调

声、韵、调是汉语音节的三要素,其中,声调是音节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2)没有复辅音

辅音以清辅音为主.浊辅音只有m、l、r、n 英语等外语有浊辅音和复辅音;

古代汉语也曾存在过复辅音; 现代汉语没有复辅音。3)元音占优势

任一音节必有韵母,任一韵母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元音。元音属于乐音,辅音属于噪音。

汉语的复韵母即使两个元音(好hǎo)或三个元音(教jiào)也是一个音节。现代汉语以清辅音为主,清辅音声带不振动,所以,音节中噪音少而乐音多。4)没有入声

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都有入声。

古代入声音节在现代汉语中分别归并平(阴平、阳平)、上、去三个声调中。有些方言仍然保留入声声调。

2、词汇特点

1)以单音节词根和根词为主 现代汉语中的音节一般都有意义。

这些记录意义的音节就构成了现代汉语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和词。2)双音节词占优势

现代汉语大量采用词根复合构词法创造新词。

双音节词具有音节对称和谐的美感,具有偶数的节奏韵律。3)多音节词语中“四字格”为主

这与双音词占优势有关,也与汉语偶数节律习惯有关。

有些数字略语多采用偶数形式。如“四化”、“五好”、“三大纪律”、“四个一样”等。

3、语法特点

1)词形没有形态变化

一个词不管作主语、还是作宾语,它的发音和词形都没有什么变化。一些语法范畴和功能都不像有些英语、俄语那样通过词形的变化来表现。2)复合词为主

现代汉语的词法以词根复合构词法为主。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能产性,可以满足言语交际对词汇量的需求。而且,也便于对词汇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如:“天”可以构成“今天”“昨天”“前天”“明天”“星期天”“春天”“秋天”“蓝天”“天下”“天气”等等大量的词。3)量词丰富

有量词是汉藏语系各个语言的共同特点。量词丰富是汉语的一大特点。汉语的许多名词要求与特定的量词相搭配。

因此,可以说量词是对名词的外部特征的一种分类标志。动词涉及到的“量”也使用量词,即“动量词”。

除了固定的量词之外,还使用大量的临时量词。例如:“一碗饭”“一顿饭”“一次饭”“一口饭”“一餐饭”“一粒饭”

“踢了他一下”的量词,还可以用“一顿”“一脚”(“脚”是临时量词)。4)存在兼类词

例如动词兼名词、动词兼介词、动词兼形容词等等。5)句法与词法的一致性

词和短语以及句子结构方面具有一致性。例如:“地震”(主谓结构的词)与“水土流失”(主谓结构的短语)

“提高”(述补结构的词)与“看清楚”(述补结构的短语)优点:为汉语的学习和应用提供了方便的基础;

缺点:存在词与短语划界不清的现象,特别是在双音结构中,这一问题显得十分突出。6)语序和虚词是主要语法手段

使用相同的词却因语序不同而表达不同的意思。

例如:“大抓工业”和“抓大工业”;“我要学”和“要我学”;“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和“查无实据、事出有因”;“说不好”、“不好说”、“不说好”;使用不同的介词,意思完全不同。例如:“把他打了”和“被他打了”。

4、语用特点

1)现代汉语具有意会性

2)现代汉语的意义表达经常采用意会的方式。

3)表达求简、求明,求达意而已,并不一定求句子结构的完整。因此,句子有许多省略的形式。

4)依靠语境消除歧义

有些句子如果离开上下文语境会影响意义的理解,甚至出现歧义。例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咬死了猎人?还是咬死了狗?)三个学校的领导。(三个学校?还是三个领导?)这些歧义只有依靠句子的上下文所提供的信息才能消除。

5、修辞特点 1)采用汉字构形特点

汉字特殊的构形方式,形成了字形离合,炼字等修辞特点。例如讽刺统治阶级压迫剥削导致民不聊生的对联:

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十个数字上联缺少“一”、下联缺少“十”,因此,横批“缺一少十”就谐音表示“缺衣少食”。八国联军侵略北京后,有人写出对联:上联是“琴瑟琵琶 八大王 王王在上”,下联是“魑魅魍魉 四小鬼 鬼鬼犯边”。这副对联深刻讽刺了封建统治者面对“鬼子”侵略作乱,国家危机四伏,仍然高高在上,做官当老爷。这副对联利用了汉字构形的特点,寓意深刻,用字巧妙。2)音节结构整齐

双声、叠韵及押韵、对偶等修辞格式都具有音节结构整齐的特点。许多顺口溜、民谣、小品、幽默也都有合辙押韵的修辞特点。3)具有民族文化特色

具有极强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歇后语、成语典故、委婉语、禁忌语等。

6、信息处理特点 1)汉字属于“大字符集”。

拼音文字使用的字母数量少,属于“小字符集”;

汉字字种数量大、字形结构复杂、字体变化多样,属于“大字符集”。

在字形技术和标准化方面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一种文字。汉字输入计算机曾被称为“瓶颈”问题。

2)存在词语切分问题。

书面汉语不实行分词连写。因此中文信息智能化处理中需突破“词语切分”等关键问题。3)存在“词性标注”问题。

汉语词典一般不标词类。兼类和活用的词,离开具体的上下文语境难以确定词性。中文信息处理自动标注词性成为关键课题。

4)大陆和台湾的统一和规范。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陆和台湾在简繁汉字的使用和汉语词汇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大陆使用简化字,台湾使用繁体字。常用词语存在许多差异。外语借词方面存在的同源异形词。同源异形科技术语的统一和规范成为信息处理标准化与国际化的重要任务。

古代诗歌发展源流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简介

高三年:杨编2011/11/18

西周:

《诗经》是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赋、比、兴,(合称

诗经六义)

战国时期:

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楚 辞》。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两汉时期:

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 意模仿,在东汉时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五

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

汉末建安时期,“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 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为后世称作“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建 安时代之后的”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中的阮籍(210--263)是正始时代的代表诗人,他的《咏怀诗》进一 步为抒情的五言诗打下基础,他常用曲折的诗句表达忧国、惧祸、避世之意,还有嵇康(224--263),他的诗愤世嫉俗,锋芒直指黑暗的现实。

他们俩人的诗风基本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

魏晋南北朝时期:

乐府诗: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汉乐府中著名的篇章有揭露战争灾难的《十五从军征》,有表现女性不慕富贵的《陌上桑》、《羽林郎》,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民歌中虽然多数为现实主义的描绘,但许多地方都有着程度不一的浪漫 主义色彩,如《孔雀东南飞》的最后一段文字,即表现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巧妙结合。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

《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田园诗:代表人物是陶渊明,还有与陶渊明差不多同时被称为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的谢灵运。诗歌多描写自然风光的美丽,歌颂田园 生活的平和,也体现了亲自参加农业劳动的喜悦和辛劳。主要特点:平和醇美,自然冲淡。

唐朝: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

初唐:

“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这四杰分别是王勃(649--676)、杨炯(650--693)、卢照邻(637--689)、骆宾王(646--684)。他 们的诗虽然因袭了齐、梁风气,但诗歌题材在他们手中得以扩大,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

他们开始初步定型。

“四杰”之后,陈子昂(661--702)明确提出反对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诗歌由靡靡之音变为清新健康。《感遇诗》38首,即是他具

有鲜明革新精神的代表之作。

盛唐: 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现两个伟大诗人:李白、杜甫,他们被称为双了星座,李白豪放飘逸,上承《楚辞》的浪漫主义 ;杜甫,浓郁顿挫,上承《诗经》的现实主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 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王昌龄的边塞诗大 部分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思念家乡、立功求胜的心情,他的《从军行》、《出塞》历来被推为边塞诗的名作。李颀的边塞诗数量不多,成就却 很突出,《古意》一首、《古从军行》是他的代表作。王之焕是年辈较老的边塞诗人,一首《凉州词》写尽了远征人思家的哀怨,另一首《登

鹤雀楼》诗意高远,富于启示性。

中唐:

中唐诗歌是盛唐诗歌的延续。

山水诗:代表人物:刘长卿、韦应物,是王维、孟浩然一派的继续。边塞诗:代表人物:卢纶、李益,是高适、岑参的余绪。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元稹,倡导新乐府运动。张籍、王建也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诗人。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 主张。往往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现象,加以集中概括,以讽论谕当时的社会、政治现象,如《卖炭翁》《长恨歌》。

韩孟诗派:代表人物:韩愈、孟郊。诗歌风格:生硬奇险,开后世宋诗的风气。

浪漫主义诗派:代表人物:李贺。上承李白,下启晚唐的李商隐。

李贺(790--816)在诗歌的形象、意境、比喻上不走前人之路,拥有中唐独树一帜之风格,开辟了奇崛幽峭、浓丽凄清的浪漫主义新天地。《苏

小小墓》、《梦天》等都是充分体现他的独特风格之作。

此时期的诗人还有:

柳宗元(773--819)的诗如他的散文一样,多抒发个人的悲愤和抑郁。他的山水诗情致婉转,描绘简洁,处处显示出他清峻高洁的个性,如

《江雪》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刘禹锡(772--842)是一位有意创作民歌的诗人,他的许多《竹枝词》描写真实,很受人们

喜爱。

贾岛(779--843)都以“苦吟”而著名,追求奇险,苦思锤炼是他的特点。

晚唐时期:

诗歌:晚唐时期的诗歌感伤气氛浓厚,代表诗人是杜牧、李商隐,世称“小李杜”杜牧(803--852)的诗以七言绝句见长,《江南春》、《山 行》、《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是他的代表作。这些诗于清丽的辞采、鲜明的画面中见俊朗的才思。李商隐(813--858)以爱情诗见长。他 的七律学杜甫,用典精巧,对偶工整,如《马嵬》就很有代表性;他的七言绝句也十分有功力,《夜雨寄北》、《嫦娥》等是其中的名作。

晚唐后期,出现了一批继承中唐新乐府精神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是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他们的诗锋芒毕露,直指时弊。

词:词这种诗歌体裁在晚唐已经出现,代表人物:温庭筠、韦庄、李煜(多抒写家国身世之恨,感慨缠绵)。出现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

集》。宋朝:

词:词风继承花间派的婉约绮靡。“父子词人”:晏殊、晏几道。晏殊的词风雍容闲雅,有

富贵气。晏几道的词风是低回感伤。

婉约词:

柳永:多写男女离别之情和流落江湖的羁旅之愁,沉吟于风花雪月之中。

周邦彦:继承柳永的余风。代表作有《过秦楼》、《满庭芳》、《兰陵王》、《六丑》等

李清照:前期清新婉丽,后期缠绵抑郁。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

姜夔:继续周邦彦的风格,尚风雅,主格律。

秦观:善作小令,通过抒情写景传达伤感情绪的《浣溪沙》、《踏莎行》、《鹊桥仙》等

是他的代表作。

豪放词:

苏轼:启南宋豪放派的诞生。词的题材又得以进一步发展,怀古伤今的内容进入了他的

词作之中。

张元干、张孝祥、陈与义、向子瑾、朱敦儒,上承苏轼,下启辛派词风,同时期还有

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

辛弃疾:有抗金报国的壮志,但壮志难酬,郁愤深积。

诗:西昆体:杨亿、钱惟演,学晚唐李商隐,讲究格律辞藻、华丽典雅。

王禹偁、梅尧臣、苏舜钦:反对西昆体,提倡平易流畅。

两位大诗人:苏轼说理抒情,自由奔放;黄庭坚,江西诗派,崇尚杜甫,大多瘦硬生新。

这时期的诗人还有:陈师道、陈与义、韩驹。

出自江西诗派,最终自成一家的有:

陆游:爱国诗人,最动人的作品是表现他老而不衰,死而不渝的爱国情怀。

杨万里:诗风清新活泼。

范成大:善写田园风光,颇有生活情趣。

宋末有:

文天祥,汪元量:多是爱国诗篇,浩气磅礴。

元代: 杂剧:

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色彩融为一体。

王实甫:《西厢记》

康进之、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散曲:包括小令、套曲,多歌唱山林隐逸和男女风情之作,少数作品接触当时重大的

社会问题,反映人民疾苦。

后期散曲的代表作家有:张可久和乔吉,特点:雅正典丽。

明代: 诗歌:

台阁体诗派:代表:杨士奇、杨荣、杨溥,特点:歌功颂德、空泛虚浮。

唐宋派:归有光

清代:

诗歌: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不满清庭的民族压迫和专制统治,特点:悲壮沉郁、感慨深远。此时期的诗人还有:钱谦益、吴伟业、王士

桢。

郑板桥:反映民情;袁枚:直抒性情;黄景仁:独写哀怨之作。

词:陈维崧:效法苏、辛之豪放,开“阳羡词派”。

朱彝尊:推崇姜、张之清空,开“浙西词派”

纳兰性德:词近李煜,又自成一家,善作小令,长于白描。

张惠言、周济:主比兴寄托,代表“常州词派”。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

先是中国现代文学。

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文学革命的十年。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两位作家是鲁迅和郭沫若,最重要的文学社团是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

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革命文学时期。这一时期左翼作家和自由主义作家的创作都很活跃。茅盾《子夜》开创了新的文学范式,茅盾的创作代表了正宗左翼文学。老舍、巴金、曹禺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家。

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抗战时期。赵树理代表了40年代解放区文学的最高成就。国统区最杰出的作家则要算张爱玲和钱钟书了吧(夏志清的观点)。

第四篇:大学语文考试

语文考试重点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

《诗经》在西汉时期成为经典。分为“风”“雅”“颂”。在西汉被称为经典。

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撰写。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毙:倒下,指垮台】【多做不义的事情,必然会自己垮台。您姑且等着吧。】

 《论语》是孔子弟子和后学记录有关孔子言行的著作。

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者。《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后人尊崇的最重要儒家经典。

 庄子,名周,老子之后道家代表人物,后世并称 “老庄”。

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楚人。

《湘夫人》选自《九歌》,《九歌》共十一篇、《九章》共九篇。《天问》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如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论述】描写了诗人赴约不遇的一种渴盼、忧愁之情,本句话采用了融情入景的写作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渴盼,忧愁,心里极度不平静的心情。

“捐余袂兮江中,异域谍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论述】描写了梦醒与思念之后的情景,通过对捐袂遗褋,摘杜若以遗远者等一系列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旷达、洒脱的心境。

 《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志人小说重要代表作,主要记载汉末到东晋士族的思想、逸事和言谈,集中体现了“魏晋风度”。

 王维,盛唐山水田园诗代表作家。他精通音乐,擅长绘画,王维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诗派。

 岑参,盛唐边塞诗诗派主要诗人,后人将其与高适并称为“高岑”。

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积极浪漫主义精神,“诗仙”,七绝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举,称为大谢、小谢。这里用以自喻。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 杜甫,字子美,杜甫思想是典型的儒家思想,忠君爱民是主线。诗的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感情基调是悲慨;被后世尊为“诗圣”,也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集》。

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白居易,思想兼有儒、道、释三家,以儒家为主,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为时”、“为事”而作(“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稹合称“元白”,积极致力于诗歌的通俗化,有《白氏长庆集》之作。

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北宋第一个专力填词的作家,他创作了大量适于歌唱的慢词。有《乐章集》

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yong二声)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nen四声)凝愁。

【这首词描写了游子失意苦闷和思念家乡的心情。善于用“领”字】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苏轼,多才多艺,文学、书画都卓有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堪称北宋文学第一人。

 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

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戌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词风以豪放为主。 《摸鱼儿》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我国清代伟大现实主义作家。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教的腐败和黑暗。今流行本为一百二十回,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木石前盟”。

 鲁迅,本名周樟寿,改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只有1926年所著的《彷徨》不属于文学革命时代,只有《呐喊》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著作,是五四文学成就。

《狂人日记》(清醒的构思)收录在了《呐喊》里面。《阿Q正传》是其小说代表作。

 如何理解“狂人”这个形象?

【论述】从写实看,狂人的心理是变态的,思维荒唐,语言错杂;但作者赋予狂人的是象征意义,这里的狂人是一个觉醒者。他发现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这是对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是对封建统治者以仁义道德“吃人”的中国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作品通过塑造狂人形象,表现对封建传统的大胆怀疑和批判精神,也表现出严格的自审精神,寄希望于未来。狂人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叛逆者形象,是清醒的启蒙主义者形象。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结合。同时作者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等手法,赋予人物和环境以象征意义。

 艾青,从事革命文艺运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大堰河——我的保姆》,一举成名。

 《诗经》和楚辞并称为“风骚”,共同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

 《古诗十九首》是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 历史散文首推司马迁《史记》

 古体诗有五言、七言和长短句歌行。

 中唐,白居易与元稹并称“元白”。白居易的《长歌行》《琵琶行》是古代长篇叙事诗中杰作。

 杜牧、李商隐世称“小李杜”。

 晚唐五代出现第一步文人词总集《花间集》

 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有: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 元代最重要的文学形式是元杂剧与散曲(合称“元曲”)。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

 明代中叶以后,戏曲文学相当发达,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

 冯梦龙,编辑整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号称“三言”。凌濛初,创作《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被称为“二拍”。

“三言二拍”是流传极广的两套短篇小说集,古代市民文学典范。

 明代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金瓶梅》兰陵笑笑生

 清初的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片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 《儒林外史》是吴敬梓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

 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年,主要成员有沈雁冰(矛盾)、叶绍钧、郑振铎、冰心、朱自清、王统照、许地山、庐隐等。

 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 “五四运动”时期的曹禺的著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 应用文写作:求职信(自荐书)

自荐信(范文)

尊敬的招聘方领导:

首先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信,为一位满腔热情的大学生开启了一扇希望之门。我是一名高中毕业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我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三年,也即将毕业。

我叫宋建琦,是一名即将于2012年07月毕业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借此择业之际,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真诚地推荐自己。我热爱我的专业……

就个人来讲我具有较强的责任心……

我是一个个人阅历较为丰富的人,曾经先后利用假期……

我是一个独立性很强,也喜欢独立思考,并且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现在,我以满腔的热情,准备投身到现实社会这个大熔炉中,虽然存在很多艰难困苦,但我坚信,大学生活给我的精神财富能够使我战胜它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希望贵公司能给我一个发展的平台,我会好好珍惜它,并全力以赴,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为贵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事业上的成功需要知识、毅力、汗水、机会的完美结合。同样,一个公司的荣誉需要承载她的载体--人的无私奉献。我恳请贵公司给我一个机会,让我成为你们中的一员,我将以无比的热情和勤奋的工作回报您的知遇之恩,并非常乐意与未来的同事合作,为我们共同的事业奉献全部的真诚的才智。

最后感谢您的检阅,祝贵公司业绩频升,祝您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自荐人:宋建琦

时间:2010年12月23日

 作文:校园与社会有什么区别,哪个更好?做一件事,只差一步就成功了,却半途而废你怎么看。

第五篇:大学语文考试

公共课《大学语文》学习与考试说明(给学生)

附录

一、考试题型及分值

一、填空题(约12分,12空,每空1分,来自教材)

二、选择题(约10分,5个,每个2分,来自教材)

三、翻译题(约8分,2个,每个4分,来自教材)

四、阅读题(约30分,来自教材外)

五、写作题(约40分,来自教材外)附录

二、命题范围与内容

一、识记、积累与理解(30分,来自于教材)

(一)背诵片段(填空题,约占10分)

1、《春江花月夜》:从全篇选句

2、《长相思》:从全篇选句

3、《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从全篇选句

4、《祭十二郎文》:从第5段中选句

5、《秋声赋》:从第2段中选句

(二)字词积累、读写知识、文学常识(填空与选择题,约占12分)

6、对基本篇目的理解和鉴赏(结构、语言、表现方法等)

7、基本篇目后的注释(尤其是词语)、作者简介与阅读提示都在命题范围内。

8、教材中非基本篇目外的作家简介:沈从文、贾平凹、施耐庵、老舍、张爱玲、罗贯中。

9、应用文文体知识(p281—283)

10、求职信基本知识(p285)

11、申论基本知识(p307—308)

(三)文言翻译(约占8分,答案见附录中的参考译文)

12、《祭十二郎文》:从第10段选句

13、《秋声赋》:从全篇中选句

二、阅读与鉴赏(30分,来自教材外)

① 兼顾现代文和古诗文。② 可以对文章片段进行阅读鉴赏。③ 客观题和主观题比例要均衡。

三、写作与表达(40分,来自教材外)

散文:写人、写景、议论(关于社会现象、人生、读后感等)附录

三、基本篇目列表 诗歌:

1、《春江花月夜》

2、《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3、《长相思》 散文:

4、《祭十二郎文》

5、《秋声赋》 小说:

6、《伤逝》

7、《受戒》

8、《十八岁出门远行》 应用文:

9、求职信

10、申论

附录

四、译文参考

1、《祭十二郎文》译文:

某年某月某日,小叔叔愈,在听到你去世消息的第七天,才能强忍哀痛,倾吐衷情,派遣建中打老远赶去,备办些时鲜食物作为祭品,在你---十二郎灵前祭告:

唉!我从小就做了孤儿——等到长大,连父亲是什么样子都记不清,只有依靠哥哥和嫂嫂。哥哥才到中年就死在南方,我和你都年幼,跟随嫂嫂把哥哥的灵柩送回河阳安葬。后来又和你跑到江南宣州找饭吃,虽然零丁孤苦,但没有一天和你分离过。我上面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继承先人后嗣的,在孙子辈中只有你一个,在儿子辈中只有一个。韩家子、孙两代都是独苗,身子孤单,影子也孤单。嫂嫂曾经一手抚你、一手指我说:“韩家两代人,就只有你们了!”你当时还小,大概没有留下什么记忆;我当时虽然能记得事了,但也并不懂得嫂嫂的话有多么悲酸啊!

我十九岁那年,初次来到京城。那以后四年,我才到宣州去看你。又过了四年,我往河阳扫墓,碰上你送我嫂嫂的灵柩前来安葬。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做董丞相的助手,你来看我,住了一年,要求回去接妻儿。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接家眷来与我同住的事儿便化为泡影。这一年,我在徐州协理军务,派去接你的人刚动身,我又离职,你又没有来得成。我想就算你跟我到汴州、徐州,这些地方还是异乡作客,不能把它作为长久之计:要作长远打算,不如往西边回到故乡去,等我先安好家,然后接你来。唉!谁能料到你突然离开我去世了呢?我和你都年轻,满以为尽管暂时分离,终于会长久团聚。所以才丢下你跑到京城求官做,来求得微薄的俸禄。如果早知道会出现这么个结局,即便有万乘之国的公卿宰相职位等着我,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就任啊!

去年,孟东野到你那边去,我写信给你说:“我论年纪虽然还不到四十岁,可是两眼已经昏花,两鬓已经斑白,牙齿也摇摇晃晃。想到我的几位叔伯和几位兄长,都身体健康却都过早地逝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能长命吗?我不能离开这儿,你又不肯来,我生怕自己早晚死去,使你忍受无边无际的悲哀啊!”谁料年轻的先死而年长的还活着,强壮的夭折而病弱的却保全了呢?

唉!难道这是真的吗?还是做梦呢?还是传信的弄错了真实情况呢?如果是真的,我哥哥的美好品德反而会使他的儿子短命吗?你这样纯洁聪明却不应该承受先人的恩泽吗?年轻的强壮的反而天亡,年长的衰弱的反而健康生存吗?我实在不能把这消息当成真的啊!如果这是在做梦,或者是传错了消息,可是,东野报丧的信件,耿兰述哀的讣文,为什么又分明放在我身边呢?唉!看来这是真的啊!我哥哥的美好品德反而会使他的儿子短命了,你这样纯正聪明应该继承先人的家业,却不能够承受先人的恩泽啊!所谓”天“,实在难以测透;所谓”神“,实在难以弄明啊!所谓”理“,真是不能推断;所谓”寿“,根本不能预知啊!

虽然如此,我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快要变得全白了,动摇的牙齿快要脱落了,体质一天比一天衰弱,精神一天比一天衰退,还有多少时间不跟随你死去呢!死后如果有知觉,那我们的分离还能有多久?如果没有知觉,那我哀伤的时间也就不会长,而不哀伤的日子倒是无穷无尽啊!

你的儿子才十岁,我的儿子才五岁,年轻力壮的都不能保住,像这样的小孩儿,又能期望他们长大,成人立业吗?唉!实在伤心啊!实在伤心啊!

你去年来信说:”近来得了软脚病,越来越厉害。“我回信说:”这种病,江南人多数有。"并不曾把它看成值得担忧的大事。唉!难道竟然因为这种病夺去了你的生命吗?还是另有别的重病而造成这不幸呢?

你的信,是六月十七日写的;东野来信说,你是在六月二日死的;耿兰报丧的信没有说明你死在哪月哪日。或许东野的使者不晓得向家人问明死的具体日期?而耿兰报丧的信,不懂得应当说明死的具体日期?东野给我写信时,才向使者询问死期,使者不过信口胡答来应付他吗?是这样呢,还是不是这样呢? 如今我派遣建中祭奠你,慰问你的儿子和你的乳母。他们如果有粮食可以维持到三年丧满,就等到丧满以后接他们来;如果生活困难而不能守满丧期,那就现在把他们接来。其余的奴婢,都让他们为你守丧。等到我有力量改葬的时候,一定把你的灵柩从宣州迁回,安葬在祖先的坟地,这样才算了却我的心愿。

唉!你生病我不知道时间,你去世我不知道日期,你活着我们不能同住一起,互相照顾,你死后我又不能抚摸你的遗体,尽情痛哭,入殓之时不曾紧靠你的棺材,下葬之时不曾俯视你的墓穴!我的德行有负神灵,因而使你夭亡。我不孝顺、不慈爱,因而既不能和你互相照顾,一同生活,又不能和你互相依傍,一起死去。一个在天涯,一个在地角,活着的时候,你的影子不能和我的身子互相依傍,去世以后,你的灵魂不能和我的梦魂亲近,这实在是我自己造成恶果,还能怨谁呢!《诗经》说:“彼苍者天”,“曷其有极”!(那茫茫无际的苍天啊,我的悲哀何时才有尽头呢!)从今以后,我对这个世界大概也就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了!我该回到故乡去,在伊水、颍水旁边买几顷田,来打发我剩余的岁月。教育我的儿子和你的儿子,希望他们成才;抚养我的女儿和你的女儿,等待她们出嫁:我想要做的,不过如此罢了。

唉!话有说尽的时候,而悲痛的心情却是没完没了的,你是能够理解呢,还是什么都不知道了呢?唉!伤心啊!希望你的灵魂能来享用我的祭品啊!

2、《秋声赋》译文:

欧阳先生(欧阳修自称)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他一听,惊道:“奇怪啊!”这声音初听时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其中还夹杂着萧萧飒飒的风吹树木声,然后忽然变得汹涌澎湃起来,像是江河夜间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发出铿锵之声,又好像金属撞击的声音,再(仔细)听,又像衔枚奔走去袭击敌人的军队,听不到任何号令声,只听见有人马行进的声音。(于是)我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说:“月色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四下里没有人的声音,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我叹道:“唉,可悲啊!这就是秋声呀,它为何而来呢(它怎么突然就来了呢)?大概是那秋天的样子,它的色调暗淡、烟飞云收;它的形貌清新明净、天空高远、日色明亮;它的气候寒冷、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寂寞冷落,没有生气、川流寂静、山林空旷。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呼号发生迅猛,不可遏止。绿草浓密丰美,争相繁茂,树木青翠茂盛而使人快乐。然而,一旦秋风吹起,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它所用来折断枝叶、凋落花草,使树木凋零的,便是一种构成天地万物的混然之气(秋气)的威力。秋天是刑官执法的季节,它在季节上说属于阴;秋天又是兵器和用兵的象征,在五行上属于金。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严凝之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声是西方之声,夷则是七月的曲律之名。商,也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夷,是杀戮的意思,草木过了繁盛期就应该衰亡。”

“唉!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无穷无尽的忧虑煎熬他的心绪,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费心劳神,一定要动摇他的精神,更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红润的面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的头发(壮年)变得鬓发花白(年老)。(既然这样,)为什么却要以并非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人)应当仔细考虑究竟是谁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多残害,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

书童没有应答,低头沉沉睡去。只听得四壁虫鸣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大学语文教研室

2014年2月

下载大学语文授课及考试说明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语文授课及考试说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财务报表分析授课说明

    财务报表分析授课前说明 一、 课程终结性成绩:网上五次作业和期末网上考试(学校组考) 1、五次作业: 01任务-偿债能力分析;02任务-营运能力分析; 03任务-获利能力分析;04任务-综合评价; 0......

    授课计划编写说明

    授课计划编写说明 一、学期授课计划按教学班级编制,一班一份。 二、授课计划中“周次”、“星期”、“节次”的选择应与实际上课时间一致(特别是实验课、补课等),一经确定不得随......

    大学语文考试提纲

    大学语文公共课 第一单元 记叙文 一,【郑伯克段于鄢】选自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 ,最大的编年体史书是 ,与 , ,合称 。相传是春秋末年 为解释孔子......

    大学语文考试试题

    大学语文考试试题(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庄子》又称___南华经__,主要阐发的是____道家_____思想的精髓。 2、《左传》是一部___编年___体的史学著作,与____公羊......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新余学院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是我校除中文专业之外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确保课程考核的质量,充分体现考核标准和内容的科学性、规......

    大学语文考试资料doc

    考试题目 一、 二、 三、 四、 五、 填空题(1分*10题) 单项选择题(1分*10题) 简答题(10分*2题) 阅读理解(4+6+4+6=20分) 作文题(20分*2题) 考试范围 一、填空题 1:p11,最后两段 2:p21,第一......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新余学院2014年“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普通高校“专升本”入学考试是为全省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学生升入本科学习,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而进行的具有选拔功能的考试。本......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课程介绍 《大学语文》是为提高学生语文知识和写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是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课程。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