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考试要点[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19:24: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语文考试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语文考试要点》。

第一篇:大学语文考试要点

1.语言的功能与陷阱

功能:

一、现实有用的功能:表意和交流;记录与记忆。

二、生发和促进的功能:帮助思想、推动思想、推动情感、推动文化、创造文化。

三、浪漫的功能:煽情的作用;语言文字的修辞作用、语言和文字离开了现实或者超出了现实的功能;心理功能;四艺术功能;信仰功能;形式作用。

陷阱:文不尽言、言过其实(人在思维认识上的局限);教条主义(脱离生性变成反面);狗屎化效应;语言文字可以反过来主宰我们,扼杀我们的创造性,扼杀我们活泼的生机。

这篇演讲稿特点“外松内紧”、演讲人态度轻松,仿佛随意说来,内在逻辑严谨,原则问题分寸感很强“亦庄亦谐”不时穿插几句调侃,使严肃甚至沉重的话题更加机智的表现出来、“思路开阔”信息量大古今中外材料随意驱遣。“取譬引喻”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举例子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问题。作者赋予语言一种根本性的角色地位,把它看做是主导性和决定性的,这对于我们重新思考语言和情感,语言与思维,语言和现实的关系提供了支持。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宣泄,一种释放,一种追求心理平衡的手段。因为人有语言,它有一种诉说,一种倾诉的要求。2.梵高的坟茔

散文

本文通过对梵高一生的追忆,展现出一位孤独贫穷饱受时人讥笑和嘲讽的画家,却将艺术视为生命,对绘画创作者有着超乎常人的执着和热爱,表达了作者对梵高这种为艺术献身的精神的敬佩,兵将之看作“异代知己”。这篇散文超越了一般文采的美文境界,蕴含了作者对艺术精神的哲学思考和执着追求。

文体风格:以情感人,气盛言宜。抚金远者,虚实相生。议论纵横,精辟雄辩。

艺术结构形成:虚实相生的交叉结构,对梵高的认识是虚,实际参加是实。在参观的过程中又有历史的事件是虚,在现实的叙述中有议论。

创建充满激情的主观式叙述形象,在文中有很多历史题材是以“我”为叙述人。

第三人称的讲述换成第二人称的思考。这两点是相互作用的,只有运用结构才能让个性化的议论感情抒发。

精神:艺术的至境与真挚的永恒。

第一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第二类,自己认为最好的画;第三类,置好坏于度外,被冥顽不朽的力

量驱动着画笔作画。第一类,终身勤于思而不问道;第二类,朝闻道夕死可矣;第三类,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他的艺术就是天然本真的生命,世俗形骸消亡之日,正是他的艺术走向永恒之时。3.秦腔

文章先申明自然山川与风俗戏曲有必然关系,如此的环境,如此的关中人,如此的劳动、生活和娱乐方式,是秦腔成为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和“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烟卷、牛肉泡馍”共同成为他们生命的五大要素。

用吼秦腔的方式写秦腔(独特的艺术品格)很少正面写秦腔艺术本身,作者之真意在写秦人,于朴拙平淡中有传神生动的精妙刻画和不动声色的幽默夸张。

4.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王小波——中长篇小说《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

一方面,这头猪代表了个性和野性,具有一种反对规范,无视律令的意义。另一方面,这头猪的个性与野性是长着獠牙的,只有反抗姿态,匮乏反抗意义

特立独行:社会规范走向极端便导致失范,人为的设置往往造成悲剧的荒诞:返璞归真,顺其自然的想动物世界乃至人类社会的大势所向,文章以一致猪的境遇为例,揭示出我们大多数人的生存境遇:有一种力量时时在企图左右我们的生活,安排我们的命运。准备前途,决定去取,而我们相当多的时候却有些浑然不觉,安然处之。

此篇文章初读诙谐幽默,再读,却让人品味出个中辛酸甚至悲愤。文章大多数在谈猪,最终揭示出全篇其实一直蕴藏着令人惊醒的提示:被他人(甚至还要包括自己——当然是按他人的意志)安排或设置的生活,是不行的因为那意味着自由的被扼杀,而人民对这样的生活安之若素,很难因此也很少特立独行如此猪;人民应有此醒悟,敢于无视别人对你生活的“正义的”却是粗暴的设置。5.下棋

选自《雅舍小品》

梁实秋——浙江杭州,生于北京。1928创办<新月》月刊,著作《雅舍小品、雅舍杂文、槐圆梦忆》译《莎士比亚全集》主编《远东英汉大词典》 随笔写人生琐事,单纯记录描写世相细节并不难,难的是能于众人熟视无睹处发现人生的荒谬愚蠢,以此提醒读者,不妨做点反省,看自己是否可笑人做了可笑事。第一段先写棋迷下棋时的情状,没有褒贬,寥寥几笔白描,已令读者忍俊不禁;一下再写棋盘上竞争者的生动表现,其次再写看棋者的情状,最后发表评论,指出许多人之所以爱好此道“是因为它颇和于人类好斗的本能。“只有计较输赢的人,“才深得棋中乐趣”,颇有点睛效果。6.复仇

出自《野草》

鲁迅,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阿Q正传、狂人日记、孤独者、伤逝、过客》一生致力于国民性改造的伟大的思想家。

揭示中国国民的劣根,不难看出作者憎恶、愤激的强烈感情。

7.天才梦

张爱玲——小说《传奇》散文《流言》长篇小说《秧歌》、《赤地之恋》文学评论《红楼梦魇》,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女性作家之一

天才的痛苦其实并不在下文他所说生活能力低下、待人接物的低能;而在于高度敏锐的感觉能力以及过度强烈的心理反应。

文学领域的天才,很大程度上由先天禀赋决定的。特色:用轻缓的笔触,平淡的叙述她的天才梦。语言质朴,平易,干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与感染力。但时不时又会冒出几句奢华,睿智,生动,深邃的话,将大俗与大雅,华美与冷峻糅合在一起,恰到好处。文中巧妙的比喻,形象的描画,鲜明的对比,随意的嘲弄无处不在。

比喻19岁风华正茂的岁月。华美的袍就是梦想,蚤子指的是梦想之外的世界。将人生的着哩准确地表达出来,是件”梦的衣裳”,有梦想生活有目标,穿上梦的衣裳,生命才能华美。梦想的目标会让平凡的生命闪烁,童话般的光泽,能让琐屑的生活具有诗意的美,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令人过目不忘,梦想之美与现实之属不可分割。人生困境的不可摆脱性,却在这令人惊奇的形象之中了。8.鸭巢围的夜

沈从文——湖南凤凰人,中篇小说《边城》长篇《长河》散文长卷《湘行散记》《湘西》《从文自传》 作者旅途夜宿鸭巢围一夜间的见闻和思绪。本片着重表现人生形态另一面;湘西下层民众对人生的顽强与执着,被压抑摧残的生命力的坚韧与强悍,掺和着泪与笑的生活的忠实与庄严。古代文

1,。杂说

李贽,字宏甫,号卓吾,又号思斋居士、温陵居士等《杂说》《童心说》以及《水浒传》

《琵琶记》的评点。他以异端自居,提倡法传统、反道学,大胆怀疑。

通过对《西厢记》和《琵琶记》的比较,论述画工与化工的不同,这和他的《童心说》中不受外界(指虚伪礼教)污染的童心为文才是天下至文的见解相表里。

化工,即出自纯真无暇之自然发抒而成的作品。画工,是按照一定模式绘画,加上礼教粉饰,虽工艺精湛,却不是出自真情。

化工说的实质是主张表现自然的纯真的人情,反对理念先行,虚伪矫饰。

2.论语·先进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行止的记录,出自孔子不同弟子及后学之手,其最后的汇集编定大学在战国初期。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谈论的问题:人应该如何安顿自己的人生。3.礼记·大学

其写作在战国至秦汉之间,最后编定是在东汉晚期。

本文集中阐述了儒家关于教育的宗旨、步骤及作用的理论,鲜明的体现的儒学学派“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

教育的根本宗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明德(平天下)——治国——(齐家整顿其家族)——修身——正心(端正其心)——诚意(使意念诚实)——致知——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译: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点就感到拘谨。平时你们总说:人们不了解我的才干啊!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将怎样去做呢?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雲,咏而归。

译: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穿定了,我愿意和五六位成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边沐浴,在舞雲台上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莫同暮。成,定。冠者,成年男性。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译:明,显明。明德,及光辉的品德。亲民,新民,即使人民的道德境界不断更新。止:达到且能坚守不移。

物有本末:本,修身。末,指身外的种种事物。否:不可能。

第二篇:大学语文考试复习要点

11-12学年第1学期《大学语文》期末考试

考试时间:可能是停课的第一天

考试题型: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三、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四、诗词赏析题(20分)

五、作文(40分)

注意提醒同学一定填写:考场登记表序号

复习要点:

1、汉字起源的几种说法及其科学性

汉字起源的说法,历来有五说:仓颉造字说、结绳说、八卦说、契刻说、图画说

2、六书说的主要内容、特点

主要内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特点:能够看一个字,明白这个字型体的构造是那种既可)

3、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及其地位。

内容:甲骨文中占卜的事类很多,因而记录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历史、地理、天文、气象等领域。

地位: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是迄今发现的较早的成体系的文字。

4、“春秋笔法” “春秋三传”

春秋笔法:《春秋》本来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记载的通称,后来特指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体史书。它按时间顺序编排,叙述历史事件,虽然语言简约,但记事系统,往往在字里行间寓褒贬倾向,追求含蓄、言外之意,古人称之为“皮里春秋”;表现了作者维护周礼、反对僭越的思想立场,后代文章家攒之为“春秋笔法”。

春秋三传:《左氏春秋传》 《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

5、把握《刺客列传》中的特殊字词句

看书37至42页的书下注释

6、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定义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7、现代汉语与方言的关系

除了共同语之外,现代汉语还有许多不同的方言。方言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是共同语的地域分支,是保存古代语言的“活化石”。

8、《诗经》的艺术特色与文学史地位

艺术特色:《诗经》的诗歌艺术很质朴,多采用复沓的句式和章法,反复咏叹;其广泛使用以彼物比此物、触物起兴的比兴手法。

地位:《诗经》是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被儒家尊奉为经典。

9、熟读《硕人》,把握字词句。

书110页

10、理解楚辞的特点与《山鬼》的思想内容。

楚辞特点:感情热烈奔放;句式自由变化,多用“兮”字;想象力丰富,多使用象征意象,最典型者就是香草、美人;辞藻缤纷富丽。

《山鬼》思想内容:诗歌将幻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以人、神结合的方法,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塑造了美丽、率真、痴情的少女形象,热情缠绵,想象丰富,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11、把握《长干行》、《花非花》、《嫦娥》、《桂源铺》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长干行》此诗描写商妇的爱情和离别。诗以商妇自白的口吻,用缠绵婉转的笔调,抒写了她对远出经商丈夫的真挚的爱和深深的思念。全诗格调清新隽永;形象完整明丽,活泼动人;感情细腻,缠绵婉转;语言平质,音节和谐,可见李白诗风的清新、自然。

《花非花》这首诗的的意旨并不明确,大体来说,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描摹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思。全诗之见喻体(用作比喻之物)而不示以本体,就像一个耐人寻味的谜,诗的整体意境也就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

《嫦娥》作品塑造了嫦娥这个艺术形象,表现了嫦娥孤独、寂寞的心情。作者显然借咏叹嫦娥身世以抒发个人感受,至于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古今说法甚多,或以为是歌咏意中人为情而出奔,或以为是直接抒写主人公的孤寂处境,或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或以为应当视作“无题”诗表达身心寂寞孤单之情,或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这种朦胧、含蓄正是李商隐诗歌魅力之所在。此诗神化素材的化用、艺术形象的美好、内涵的蕴藉,都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的基本风貌。《桂源铺》本诗以“万”对“一”,以“山”对“溪”,多寡强弱的对比,几乎不能相提并论,万山似乎阻挡了这小小溪流的去向,然而,当时机成熟时,它还是去到它该去的地方。宇宙的法理总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在生生不息地运行着。从中不仅见出宋诗的理趣,也反映了宋人思考问题的圆融通达。

12、把握词与曲的区别与联系

书136页,第六讲古代词曲

一、词曲的特征与异同 第六段、第七段(词与散曲有....曲是明朗活泼的乡野村姑)

13、建安风骨的涵义及其代表作家

涵义:三曹七子等人,他们生长于乱世、不再拘束于儒学,思想通俗、务实,他们的诗歌以五言为主,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悲剧色彩以及突出的形式美追求是他们创作的整体风貌,形成了特定的时代风格——“建安风骨”

代表作家: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莱、徐干、阮璃、应场、刘帧)

14、陶渊明诗歌的特点及其代表作。

特点:1.平淡自然2.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代表作:《饮酒》 《归园田居》 《读山海经》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

第三篇:11-12-1大学语文考试复习要点

11-12学年第1学期《大学语文》期末考试

考试时间:可能是停课的第一天

考试题型: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三、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四、诗词赏析题(20分)

五、作文(40分)

注意提醒同学一定填写:考场登记表序号

复习要点:

1、汉字起源的几种说法及其科学性

汉字的起源,大概有五种说法:

(1)仓颉造字说:仓颉是黄帝时的史官,传说汉字是由他造的。但是想想一个人创造那么多字,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一说法是不成立的。

(2)结绳说:就是用系绳子的办法来记事,具体如何结绳没有任何记载。(3)八卦说:八卦是巫人用作占卜吉凶的一套符号系统,但是唐兰殷周人尚巫筮,八卦的起源当在殷商之时。商周之时用的符号如等都是周卦的卦形。由此可见,八卦的产生远在文字之后,甚至是在文字相当发达的时候。八卦不是文字,与文字没有关系。

(4)契刻说:契刻也是原始记事的方法,就是在竹木、石头或兽骨等上边刻上记号或缺口表示数目或当事者双方各执其一,缺口对合以为凭借。

(5)图画说:与文字起源有直接关系的应当是图画,图画的发展方向有两个,一个是向艺术,一个是向文字。所以早期的甲骨文中象形字占较大的比率。

2、六书说的主要内容、特点

六书是: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意思是:就是象画画一样把事物的形状摹下来。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意思是,看了可以认识,仔细辨察就知道意思。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意思是,比合几个事类合成一个意义,从所看了出所指向的含义。“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意思是根据事物的意思取个名称,然后用另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譬况这个字的读音,这句话前半部分是指形符,后半部分是指声符。形旁表示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转注 第5页 假借 第5页

3、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及其地位。

4、“春秋笔法” “春秋三传”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顾名思义,一种笔法而已,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

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谷梁》

5、把握《刺客列传》中的特殊字词句

6、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定义

7、现代汉语与方言的关系

8、《诗经》的艺术特色与文学史地位

“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9、熟读《硕人》,把握字词句。

10、理解楚辞的特点与《山鬼》的思想内容。

11、把握《长干行》、《花非花》、《嫦娥》、《桂源铺》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12、把握词与曲的区别与联系

13、建安风骨的涵义及其代表作家

14、陶渊明诗歌的特点及其代表作。

15、初唐四杰。

16、韩孟诗派与元白诗派

17、熟读《登楼赋》,把握艺术特点及其文化史的地位

王粲的《登楼赋》可谓我国古代登高之作的里程碑。它是登高文化兴起的奠基之作,几乎涵盖了历代登高之作的思想内容,是其后文人登高抒怀的母题。

18、汉赋四大家

19、赋的四大类

20、赋的特征

21、熟读欧阳修《秋声赋》,把握主客问答的赋体传统及其思想内容。《秋声赋》赋的铺承排比手法在这篇文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运用诗词的比兴,借鉴先秦以来的“比德”之说,深刻地抒写了秋天的人文意涵,同时反映自然运行的规律及法则。

22、优孟衣冠

《史记·滑稽列传》记载 “优孟衣冠”故事。“(优孟)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象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优孟衣冠”后来成为演剧的代称。虽然它算不上是真正的戏剧,但完全是一段扮演人物,且有情节的表演。

23、参军戏

24、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25、临川四梦 《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

26、熟读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把握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7、熟读《莺莺传》与《红楼梦》第五回,把握其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8、中国古代小说形式特点与审美特征

29、唐宋八大家

30、熟读《酒德颂》,把握其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31、朦胧诗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家

32、熟读《采莲曲》与《回答》,把握其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采莲曲》体现了朱湘诗歌的一大特点,即是诗韵讲究音节起伏,琅琅上口,可吟可唱。

句式的错落和两字一行的夹用,使人从直观上就领略到,又配上最流畅、最疏朗的音韵,更使得《采莲曲》倍添风致

33、桐城派的定义与主要作家

34、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胡适则提倡白话文运动。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35、《尝试集》的作者与地位

36、《女神》的作者与特点

37、新月诗派的成员及其“三美”艺术理论

38、《今天》与朦胧诗

39、文化散文的内涵

40、余秋雨的散文代表作品

余秋雨作为学者与作家,兼及学术与创作两个领地,他以学者深厚的文化意识与感悟,加之作家丰富的形象思维与激情,创作出别具一格的历史文化散文,得到海峡两岸和海外华人世界的广泛好评。

41、四书五经

42、百家争鸣

43、孔子的主要观点

44、庄子的主要观点

第四篇:11-12-2大学语文考试复习要点

11-12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期末考试

考试时间:可能是停课的第一天

考试题型: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请用正楷字填写)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五、应用文改错题(10分)

六、作文(40分)

注意提醒同学一定填写:考场登记表序号

复习要点:

1、汉字起源的几种说法及其科学性

2、六书说的主要内容、特点

3、古汉语词义演变的方式

4、《略论语言形式美》的主要观点

5、把握《鞌之战》中的特殊字词句

6、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定义

7、修辞的原则

8、《诗经》的艺术特色与文学史地位

9、背诵《硕人》,把握思想内容。

10、理解楚辞的特点,背诵《山鬼》。

11、背诵《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2、把握词与曲的区别与联系

13、建安风骨的涵义及其代表作家

14、陶渊明诗歌的特点及其代表作。

15、初唐四杰。

16、韩孟诗派与元白诗派

17、把握《登楼赋》艺术特点及其在文化史上的地位

18、汉赋四大家

19、赋的四大类20、赋的特征

21、熟读欧阳修《秋声赋》,把握主客问答的赋体传统及其思想内容。

22、优孟衣冠

23、参军戏

24、元曲四大家

25、临川四梦

26、熟读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把握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7、把握《莺莺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8、熟悉《红楼梦》第五回,把握中国古代小说形式特点与审美特征

29、唐宋八大家

30、背诵《酒德颂》,把握其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31、朦胧诗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家

32、熟读《采莲曲》与《回答》,把握其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33、桐城派的定义与主要作家

34、新文化运动

35、《尝试集》的作者与地位

36、《女神》的作者与特点

37、新月诗派的成员及其“三美”艺术理论

38、《今天》与朦胧诗

39、文化散文的内涵

40、余秋雨的散文代表作品

41、四书五经

42、掌握通知、请假条的写法。

43、背诵《论语》三则的第一则,把握其思想内容。

44、理解《大学》(节选)的主要观点

第五篇:大学语文 复习要点

一、《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内容

(一)高等语文素养部分

现代 十八岁出门远行 论睁了眼看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鸭窠围的夜

经济学视角下的道德悖论 文化是什么

古代 儒学摘要 老庄录真 法家治术 晋公子重耳之亡 答李翊书 秋声赋

伯兮 春江花月夜

梁甫吟 新婚别 定** 贺新郎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马伶传 呵旁观者文

窦乂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外国 敬畏生命 高加索灰阑记

(二)应用写作能力部分  共三章,包括:  第一章 应用文的基本知识;  第二章 行政公文;  第三章 事务文书;

二、重点文言文段落  P4/ 1.2.3  P5/ 1.3.4  P6/ 2.3.5.6  P7/ 1.3  P8 “恭敬„„”  P12/ 1  P14 “人之生也„„”、“知人者„„”  P25“今有„„听于威矣”  P27“圣人之为国„„”  P29“仓廪实„„”  P123“僖负羁之妻„„”、“叔詹谏曰„„”  P124 “楚子曰„„违天必有大咎”  P127“对曰:臣谓„„余何有焉”  P141“故画竹„„少纵则逝矣”、“夫既心识„„岂独竹乎”  P223 “生所谓立言者„„”、“始 者„„其难哉”、“其观于人也„„然后肆焉”、“气水也„„皆宜”、“待用人者„„”

三、考试题型介绍 (一)单项选择(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本题型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1.内容涉及主要篇目:作者(提出者)、出处、主要内容或观点、艺术特色、价值或影响等;2.应用文写作部分的基础知识。 例1.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A.清新俊逸B.沉郁顿挫C.苍凉悲壮D.沉哀凄苦  例2.在公务活动中按一定程序和格式形成和使用的、表述社会集团意志的文字材料是指()。 A.文件 B.公文 C.报告 D.通知

(二)文言文翻译(共3题,每题5分,共15分) 本题型侧重于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答题时应从如下几点着手:重点、难点字词的翻译、意思表达的准确性、直译和意译的恰当运用等;翻译要做到准确、到位、语意通顺。 例

1、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 译文: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三)论述题(共1题,每题10分)本题型侧重于对重点课文内容,特别是对课后思考题理解情况的深入全面考 查;答题时应从如下几点着手:充分理解和掌握重点篇目的课后练习内容,对问题要点有相当熟练的掌握,应有充分的自由发挥;回答时要做到明确题意、要点分明、充分展开、文字顺畅,字数宜多、不宜少。

 例

1、试简述《晋公子重耳之亡》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艺术特色。 答:(1)文章善于在列国矛盾斗争的旋涡中叙写历史人物。(3分) 公子重耳离开晋国逃亡这件事的本身,就是晋国内部权力斗争,主要是晋公子王位之争激化的结果。重耳在流亡过程中,受到不同的礼遇,同样跟当时列国之间的斗争形势有关。(2)文章善于在对照和映衬中不断深化公子重耳的形象。(3分) 众公子的无能和平庸,适足以衬托出公子重耳的卓尔超群和远见卓识。正因为重耳是晋国诸公子中的佼佼者,所以跟随他出亡的从者数量众多且 才力超群。重耳的追随者大都是当时晋国的栋梁之材或智能之士。此外,公子重耳流亡期间所幸遇的几个女子几乎都是值得称颂的。

(3)文章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强化主人公重耳的性格。(2分) 全篇基本上是以顺叙和补叙、追叙相结合,而以顺叙为主;在行文中又时而嵌进一则则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以加强叙事的趣味性,使历史人物更加有血有肉。如“乞食野人”、“退避三舍”、“季隗待子”、“醉遣重耳”、“曹共公观裸”、“怀赢不卑”、“子犯授璧”等生动而富有情趣的小故事。

 例

2、余华的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中多次出现一系列意象或符号,这些符号隐喻着人生旅途中的种种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情况,体现出这篇小说的哲理内涵。请简要分析小说中“马路”、“旅店”、“汽车”等符号的象征意义。

答:(1)马路:人所共知(或师、长指明)的人生必经之路;旅店:人生旅途中的休息、暂居之所;汽车:加快人生进程、改善人生境遇的乘载工具。(4分)(2)人生无不行于路,无不需要休整,无不希望获得有助于前进的工具。但路径的选择,决定着有否旅店或汽车;旅店及汽车的选择,或可对其人生的进程产生或正或反的影响。当然,人生并非完全不可把握,主要取决于当事人的思想观念与人生经验等等。(4分)(四)阅读赏评(共1题,每题15分,共15分) 本题型侧重于对重点课文段落鉴赏能力的考查;答题时应从如下几点着手:充分理解和掌握重点篇目的思想艺术特色,对课文作者和内容有相当熟练的掌握,对所选段落阅读细致、深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多角度、多侧面(思想、艺术、语言、风格等)展开分析,并给以恰当的评价;回答 时要做到文体规范、中心明确、分析有力、角度新颖、评价公允、结构完整、文字通达优美,不少于500字。

 例

1、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1],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2],不改;州部之吏[3],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4],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5]。故十仞之城,楼季弗能逾者[6],峭也;千仞之山,跛牂易牧者[7],夷也。故明王峭其法、而严其刑也。布帛寻常,庸人不释[8];铄金百溢,盗跖不掇[9]。不必害,则不释寻常;必害,则手不掇百溢。故明主必其诛也。(《韩非子·五蠹》) [1] 谯(qiào):责备、谴责。 [2] 胫(jìng)毛:小腿上的细毛。指物之细微者,犹言一丝一毫,多指个人得失。 [3] 州部:此指基层的地方行政单位。亦指后世州一级的地方行政单位。 [4] 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手持兵器、依照法律搜寻坏人。官兵:官府的兵器。公法:国法。 [5] 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老百姓本来就是骄纵于溺爱、听命于权威的。 [6] 楼季:战国时魏国一位善于腾跳的勇士。 [7] 跛牂(zāng):跛足的母羊。 [8] 布帛寻常,庸人不释:做衣服的布料是很普通的东西,一般人对它都爱不释手。布帛:指供裁制衣着用品的材料。古代一般以麻、葛之织品为布,丝织品为帛。庸人:平常的人。 [9] 铄(shuò)金百溢,盗跖不掇(duó):数量很大的珍贵黄金,连盗跖都不敢去拿。铄金:指精美的金子。百 溢:亦作“百镒”,极言货币之多。溢,古代黄金计量单位,二十两或二十四两。掇:拾取、搬取。 答案要点: (1)这段文字重在强调法制。首先举出“不才子”不畏父母、乡邻、老师而畏惧法律的例子,得出百姓“骄于爱、听于威”的结论;接着又以“城墙、高山、布帛、铄金”等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推出中心观点(结论):“明主必其诛”(英明的国君一定要推行严厉的法制)。(2)这段文字虽短,但充分显示了韩非长于论辨的特征,其中有事实、有分析、有明确的结论,可视为合乎规制的论说文; 若干词句堪称富有哲理及教育意义的名言:“十仞之城,楼季弗逾”、“千仞之山,跛牂易牧”、“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铄金百溢,盗跖不掇”。(3)韩非主张法制,确有其合理性与必要性。但由于其过于依赖法制且 过于严苛,在短期可收到奇效,而难以持久。同时,在中华历来强调“人情”的农耕文明的环境中,对法制有着天然而顽强的抵制。这种“法制”与“人情”的斗争,一直在中国延续着。以当今社会而论,坚持“以人为本”并严明法纪,当时国家发展兴旺的必由之路。 例

2、关于文化,有人以为我会谈音乐厅和美术馆,以为我会拿出艰深的学术定义。我当然没有,因为我实在觉得,文化不过是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生活的实践中。

俭朴的农家妇女也许坐在门槛上织毛线、捡豆子,穿着家居的粗布裤,但是一见邻居来访,即使是极为熟悉的街坊邻居,她也必先进屋里去,将裙子换上,再出来和客人说话。穿裙或穿裤代表什么符号因时代而变,但是认为“礼”是重要的──也就是一种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尊重,却代代相传。农妇身上显现的其实是一 种文化的底蕴。什么叫底蕴呢,不过就是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因为祖辈父辈层层传递,因为家家户户耳濡目染,一个不识字的人也自然而然陶冶其中,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于焉形成,就是文化。

小时候我住在台湾农村,当邻家孩子送来一篮自家树种出的枣子时,母亲会将枣子收下,然后一定在那竹篮里放回一点东西,几颗芒果、一把蔬菜。家里什么都没有时,她一定将篮子填满白米,让邻家孩子带回。问她为什么,她说,“不能让送礼的人空手走开。” 

农村的人或许不知道仲尼曾经说过“尔爱其羊,吾爱其礼”,但是他可以举手投足之间,无处不是“礼”。 希腊的山从大海拔起,气候干燥,土地贫瘠,简陋的农舍错落在荆棘山路中,老农牵着大耳驴子自橄榄树下走过。他的简单的家,粉墙漆得雪白,墙角一株蔷薇老根盘旋,开出一簇簇绯红的花朵,映在白墙上。老农不见得知道亚里斯多德如何谈论诗学和美学,但是他在刷白了的粉墙边种下一株红蔷薇,显然认为“美”是重要的,一种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环境的做法。他很可能不曾踏入过任何美术馆,但他起居进退之间,无处不是“美”。

在台湾南部乡下,我曾经在一个庙前的荷花池畔坐下。为了不把裙子弄脏,便将报纸垫在下面。一个戴着斗笠的老人家马上递过来自己肩上的毛巾,说,“小姐,那个纸有字,不要坐啦,我的毛巾给你坐。”字,代表知识的价值,斗笠老伯坚持自己对知识的敬重。 答案要点: (1)论点:文化是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价值观,渗透在生活的实践中。(6分)(2)例举农村妇女、老农民的所作所为,展现他们守礼、求美和尊重知识,用以证明自己的论点。(6分)(3)这段文字告诉我们:文化并非高不可及、深不可测,它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身上,只要我们去发现、去护执、去遵行。(8分)

(五)材料分析(共1题,每题15分,共15分) 1.能针对所给材料分析其构成要素和文面格式的特点。 2.能分析和评价一篇应用文的在写法上的优劣。 3.能对存在问题的应用文予以改正。 ××市劳动局:  我校于1978年恢复开办,经市局批准,雇请临时工,电工陈××同志就是其中一个。(公文宜开门见山,应紧扣行文目的,有针对性叙述情况,此处可改为“我校经市局批准的临时工陈××,系电工。”)陈××同志于1981年5月26日高空作业,不慎摔 伤。(“陈××同志”可改用代词“该同志”。)经×军医疗院三个月的治疗和二年多的疗养,病情已稳定。(治疗和疗养的时间,宜一并计算,这样可使文字简洁明了。)属颈髓振荡后遗症,右上下肢感觉减退,左上下肢痉挛性瘫痪,左骼肢静脉有血栓形成,治疗后仍有肿胀,左上下肢感觉好。(“属”字无主语,应改“经„„诊断为”病情叙述属于专门术语,此外“左上下肢„„瘫痪”显然与后面“左上肢感觉好”发生矛盾。作为发函的目的的理由,”病情叙述属于专门术语,此外“左上下支„„瘫痪”显然与后面“左上肢感觉好”发生矛盾。作为复函的理由,“病情已稳定”一句已可全部概括,故不必述,可删去专门术语。)根据上述情况,陈××同志已不能从事农业劳动,但还能从事一些轻微劳动,而安排在部队工作有困难(农业劳动并不都是轻微的,在部队难道就不能从事轻微劳动 吗?故这两句话显然不能成为提出发函目的的理由。陈××能否从农村转入城镇工作,决定于有关政策规定,此处可用“按政策”这一介词词组来表达)为此,我们考虑该同志的实际情况(重复用语,应删去),在××地区安排适当工作(“在”前加“为其”两字,使句意明确,请求地方政府给予照顾处理。(“照顾”应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故应加限制性的状语,末两句应互调,使语序符合逻辑性要求)。

××省××学校 

一九××年×月×日 

1、请阅读以上材料并简要分析这篇公函在写法上存在的问题。 答案要点:(1)写这篇公函,作者陈述理由和介绍情况,应以“病情稳定”和“按有关政策规定”两条核心材料为准,为此提出发函的目的。这样写,有助于明确因果关系,加强公文的说服力。(2)引用材料过多,有的自相矛盾,陈述理由逻辑混乱,表达情况又多语意不明。其原因主要在于行文时抓不住材料的核心,提炼不出与观点相一致的实质材料,致使公文目的和处理不能发生有机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文主题的表达。

2、请针对这些问题,写一篇修改稿。 修改稿:  ××市劳动局:  我校经市局批准的临时工陈××同志,系电工。该同志于 1981年5月26日高空作业时,不慎摔伤。经×军医院诊断为颈髓振荡,治疗两年多之后,病情已趋稳定,但仍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根据上述情况,请求地方政府按有关政策规定给予照顾,为其在×地区安排适当工作。 ××省××学校  一九××年×月×日 

(六)应用写作(共1题,每题15分,共15分) 1.能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符合规范的应用文文本。 2.要求:(1)格式规范;(2)内容切实可行,便于操作执行;(3)篇幅在300至400字左右。

课程安排••••••

一、授课时间每周4课时,共12周,48课时

二、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讨论相结合三、授课内容

四、考核方式

下载大学语文考试要点[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语文考试要点[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语文复习要点

    语文复习要点 课本: 1、.《诗经》六义:赋(直陈其事)比(打比方)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感物起兴)风(地方乐歌)雅(统治地区的乐歌)颂(宗庙祭祀的乐歌) 2、.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

    《大学语文》知识要点

    《大学语文》知识要点《诗歌鉴赏概要》知识要点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涉及《诗经》楚辞、乐府、古诗十九首、唐宋诗的最主要发展梗概,以及作家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

    大学语文考试

    汉字的特点 ① 从书写形式看,汉字是平面型方块体汉字 汉字的笔画有秩序的分布在一个平面性的方框里,这是汉字从外观上看最明显的特点;音素文字的字母在构词时是呈鱼贯式线性排......

    大学语文考试

    语文考试重点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开创......

    大学语文考试

    公共课《大学语文》学习与考试说明(给学生) 附录一、考试题型及分值 一、填空题(约12分,12空,每空1分,来自教材) 二、选择题(约10分,5个,每个2分,来自教材) 三、翻译题(约8分,2个,每个4分,来......

    自考大学语文写作要点

    自考大学语文作文要点讲解 一、确定文章主题有哪些原则? 文章要符合社会现实的需要,体现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中,推动时代前进、体现时代特征与发展方向的精神。......

    大学语文考试提纲

    大学语文公共课 第一单元 记叙文 一,【郑伯克段于鄢】选自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 ,最大的编年体史书是 ,与 , ,合称 。相传是春秋末年 为解释孔子......

    大学语文考试试题

    大学语文考试试题(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庄子》又称___南华经__,主要阐发的是____道家_____思想的精髓。 2、《左传》是一部___编年___体的史学著作,与____公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