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避免高考过度紧张
如何避免高考过度紧张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快要到了,如果你是考生,会不会特别紧张,不用怕,这里教你几个避免过度紧张的法子。
首先说,不要希望不紧张,越是遇上大事,人越紧张,这是正常的,是生物适应自然的本能反应。为什么你遇到小狗不紧张,遇到大狗紧张?因为大狗危险,你本能反应是自我保护,紧张可以让你保持警惕性,同时肌肉力量增强,准备战斗或快速逃跑。但凡事都有度,适度的紧张可以激发人的潜能,但过度的紧张就适得其反了。比如在遇到野兽的时候,过度的紧张可能让肌肉僵硬,连跑都不会了,俗话说“吓呆了”。而面对考试,过度的紧张,可能让一个人大脑一片空白,平时轻而易举能做出的题,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了,俗话说“吓傻了”。因此,我们真正要面对的是:如何避免过度紧张?
首先是要接纳,承认自己在遇到重大事件的时候会紧张,往往是你接纳了紧张,反而不那么紧张了。正如一个人上台演讲前讲“我很紧张”,这样一说反而不太紧张了。相反你不接纳紧张,心里不停地说“我怎么能这么紧张呢?我不该这么紧张啊!”越是这样想,你就会越紧张,除了对高考的紧张,还增加了对“紧张”的紧张,越是对抗,越是强化,心理学对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一点。所以要接纳自己会紧张这一事实,想想不光你紧张,大家都很紧张,你放弃对抗,注意力自然发生转移,紧张感反而下降了。
其次,可以学习一些放松的方法:
深呼吸,人的身心是一体的,紧张的时候,人会心慌气短,交感神经兴奋,而深呼吸是副交感神经兴奋,抑制了交感神经,心慌气短的症状就消除了;
用力握紧拳头直到自己坚持不住,紧张过度就放松了,符合自然规律中的物极必反;
转移注意力,把心思尽快放到解题上,一旦开始思考,一心不能二用,紧张便无影无踪了;
从最简单最拿手的题目开始,积累成绩,让心里有底;
冥想美丽的大自然,保持内心的平静;
积极自我暗示,给自己打气提高自信,等等。都有一定的效果,你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不过,以上方法只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所谓治标不治本,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保持良好的心态,谁也会说,但具体怎么做才能保持,很多人不清楚,所以也就无从保持。
要治本就要从过度紧张的本原说起,过度紧张的根源是什么?还是对结果的过分在乎。你越看重结果,就会越紧张。考好了,前途一片光明;考不好,人生从此黑暗,成败在此一举,你要这样想,不紧张才怪?
有同学说,我没法不这样想,老师、家长、社会都是这样教导我们的(这确实是个问题,一句话说不清,以后再探讨),你可以这样想,但我想问你一句,什么叫考好了?什么叫没考好?
是不是你发挥正常了,就是考好了,你发挥失常,就是没考好?也就是说,只要你发挥正常了,至于你考了六百分,还是五百分,还是四百分,那都是你应得的分数,都是你本来水平的标志,这就算考好了。一个学生,平时就考四百分,高考也考四百分,他痛苦不已,那就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你本来就是这个水平嘛!有什么好痛苦的,你应该高兴才对,因为你发挥出了正常水平,可以问心无愧了。如果你非要检讨,就检讨平时你在干嘛?或者自己适不适合走这条路?
因此对于一件事,仔细想想,我们能做到的,无非也就是尽力而为,至于结果,并不天遂人愿。用叔本华的话说,就是“我们只能做我们想做的,但不能要我们想要的”,爱因斯坦把这句话当成了他的座佑铭,用来安慰十有八九不如意的人生。其实,中国人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叫“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或者“尽人事,听天命”。
说白了,就是对于任何一件事,你尽最大努力去做就OK了,你是希望有一个好的结果,但结果除了靠你的努力之外,还受制于环境等因
素,而这些是你无法掌控的,对于无法掌控的要听天命,顺其自然便好了。这样考虑,你就会把心思集中在自己的努力上,不会耗神费力去想那些自己掌控不了的事情,如此一来,你的精力集中,思考效率很高,可能结果会更好。反之,你总考虑考好了如何如何,考不好怎样怎样,分散精力,浪费心力,过度紧张,反而影响思考的效率,发挥不出正常的水平,结果反而不好。
所以,良好的心态其实很简单,就是面临一件事时,首先区分一下,哪些是你可以控制的,哪些是你无法控制的,对于你控制不了的事情听天由命,对于你可以控制的事情尽心尽力,只要自己尽力了,就可以问心无愧,不妄想超出能力的结果,也不计较是否胜过别人,如果能这样想,你还会过度紧张吗?
曾国藩在家中挂了一幅字“只管耕耘,不问收获”,有了这样的心态,反而收获颇丰,你没发现吗?
第二篇:应聘自我介绍时过度紧张怎么办?
应聘自我介绍时过度紧张怎么办?很多大学生求职者第一次面试多多少少都会紧张,那么我们怎么克服这种紧张情绪呢?
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不妨先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比如想象对方是一群水平跟你相差很远的家伙,不要胆怯,要先在气势上让自己占了上风,这样回答问题或者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就不会太紧张了。
自我介绍以简单明了,重点突出为好。
因为毕竟你已经把自己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都写在简历上了,而正规一些的公司,HR们也许已经对你的简历了若指掌了。所以尽量用简单干练的话重复一下自己的学历背景,还有工作经历就基本可以了。
有一些同学比较喜欢跟HR说自己有什么什么样的优点,小编认为直接说会显得苍白无力,不如把这些优点融合到你的工作经历当中去。
打个比方,如果你以前做过会计,你可以跟HR说,“我从过去2年的会计生涯中得到很多锻炼,您知道做会计的需要很强的准确度和对工作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我工作的那两年,从来没出过什么差错,老板非常的满意,等等...”
如果是刚出校门的学生,就着重跟HR谈论一下你的专业和实习情况把。如果曾经做过跟你应聘工作有联系的兼职,不妨也简单介绍一下。
在讲工作经验的时候,有必要用一些专业此回来提升你对话的技术含量,一般专业的HR会比较欣赏高质量的对决。
记住,不要从一开始就把自己放在一个被挑选的位置上,和HR的战争,是一场公平的比武,他在挑选你的同时,你也在挑选他。所以放宽心去面试吧。只要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好,面试的时候就无所惧了。
还要提醒一点,如果心里没底,不妨把自我介绍在纸上写下来,好好组织一下语言,然后花一些时间去默背。会有效果的。
第三篇:克服考试期间过度紧张的情绪
克服考试期间过度紧张的情绪
作者:未知心理辅导来源:blog:我的未来不是梦点击数:1946更新时间:2005-1-8
一、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学生考试紧张心理自测,使学生懂得对待考试会有适度紧张心理,但要注意消除过度紧张心理。
二、理论分析:
考试是每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必然遇到的事情,过度紧张是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遇到考试情绪高度紧张,心慌,胸闷,头昏,记忆困难,思想难以集中,有的还伴有口干,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的还会出现手指震颤,大汗淋漓,头脑轰鸣甚至昏厥等。
对考试漠不关心,抱“无所谓”的态度,也是目前某些小学生对待考试的不正常心理,同样应帮助他们认识其危害性,引起足够重视。
三、教学过程:
1、做游戏,初步体验
⑴师述: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过平地独木桥”的游戏(学生过独木桥)
⑵述:让独木桥升高些。我们再过一次桥。(学生过升高的独木桥)
⑶让同学们谈体会,述:第一次过独木桥和第二次过桥心里有什么不同感受?
⑷小结
第一次过桥,大家很顺利地过了,第二次过桥,独木桥升高了,有的同学紧张得心乱跳,还有的同学的脚也在发抖,因为大家都害怕掉进河里,越紧张,越容易掉进河里。由于大家过度紧张,因此影响了大家正常水平的发挥。
2、引导学生:
师述:其实,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紧张的情绪,老师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给同学们上课也非常紧张。我的眼睛不敢朝大家看,心怦怦乱跳,就是现在我也有些紧张,这是非常正常的。
⑴问:同学们,平时你在哪些情况下会出现紧张的情绪?出示:考试。
⑵问:你们在考试前、考试时、考试后会有哪些紧张的表现?
⑶让同学们讨论:(4人一组)
⑷交流,你会有哪些紧张的表现?(自由谈)
同学们说:
a、考试前,睡不好觉,整天担心
b、考试前就想去小便
c、考试前拿到考卷心里怦怦乱跳
d、答卷时有时看错题
e、有时漏做题,心里烦恼极了。
⑸出示图片
⑹过渡:
对,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由于过度的紧张影响了你们正常水平的发挥,影响了同学们的成绩,甚至会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3、我们怎样克服这些过度紧张的情绪呢?
两种途径:
*一是自我调节
⑴ 老师介绍:有三种减轻紧张情绪的简便技术。
出示:A、迅速同时拉紧缩所有的肌肉,然后立即解除,紧张,反复多次。
B、把练习的重心放在呼吸上,做6次慢速的深呼吸,想象所有的紧张随着呼吸离开了肌体。
C、自我暗示:“冷静,放松”并与深呼吸协调进行。
⑵ 做自我调节操
放轻音乐闭上眼睛,松松头颈,松松肩
操练时身体要放松,闭目,呼气和吸气要充分
*二是什么?
⑴ 听故事,明理
A、A、放录音,听故事(故事内容略)
B、B、讨论:演说家采取什么方法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
C、C、小结,过渡
蒙悉尼斯第一次演讲时特别紧张,结果影响了他们演讲,被别人赶了下台,第二次演讲时,由于他一次次练习,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显得格外自信,他克服了过度紧张的情绪,博得观众的喝彩,同学们,你们看,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多么重要
⑵ 那么,我们怎样在考试期间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呢?
A、A、注意学习生活节奏。
B、B、学会自我调节。
C、C、考试增加自信心。
⑶正确指导
出示:
A、A、复习时的重点:已经熟悉的内容一带而过,及时补习生疏的地方。
B、B、看看自己整理的图表,笔记,考卷等。
C、C、检查考试必备的学习用品,保证充足睡眠。
D、D、比平时提前半小时起床,吃好早饭,检查所带学习用品,信心百倍走向考场。
E、E、保持心情轻松,相信自己能考得很好。
F、F、预备铃响后,休息一会,或闭目养神保证头脑清醒。
4、小结:
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做到自我调节考前做好准备,考试时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一定能克服紧张情绪。
5、实践:“做个小记者”
用学到的方法,采访身边老师,并谈谈体会。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让学生学会了克服过度紧张情绪的方法,同学们可以用学到的方法,在学习中进行尝试,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和潜能。
第四篇:克服考试期间过度紧张的情绪
克服考试期间过度紧张的情绪
一、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学生考试紧张心理自测,使学生懂得对待考试会有适度紧张心理,但要注意消除过度紧张心理。
二、理论分析:
考试是每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必然遇到的事情,过度紧张是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
碍,遇到考试情绪高度紧张,心慌,胸闷,头昏,记忆困难,思想难以集中,有的还伴有口干,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的还会出现手指震颤,大汗淋漓,头脑轰鸣甚至昏厥等。
对考试漠不关心,抱“无所谓”的态度,也是目前某些小学生对待考试的不正常心
理,同样应帮助他们认识其危害性,引起足够重视。
三、教学过程:
1、做游戏,初步体验
⑴师述: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过平地独木桥”的游戏(学生过独木桥)
⑵述:让独木桥升高些。我们再过一次桥。(学生过升高的独木桥)
⑶让同学们谈体会,述:第一次过独木桥和第二次过桥心里有什么不同感受?
⑷小结
第一次过桥,大家很顺利地过了,第二次过桥,独木桥升高了,有的同学紧张得心乱跳,还有的同学的脚也在发抖,因为大家都害怕掉进河里,越紧张,越容易掉进河里。由于大家过度紧张,因此影响了大家正常水平的发挥。
2、引导学生:
师述:其实,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紧张的情绪,老师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给同学们上课也非常紧张。我的眼睛不敢朝大家看,心怦怦乱跳,就是现在我也有些紧张,这是非常正常的。
⑴问:同学们,平时你在哪些情况下会出现紧张的情绪?出示:考试。
⑵问:你们在考试前、考试时、考试后会有哪些紧张的表现?
⑶让同学们讨论:(4人一组)
出示:考试前,考试时,考试后
考试
考试前考试时考试后
⑷交流,你会有哪些紧张的表现?(自由谈)
同学们说:
a、a、考试前,睡不好觉,整天担心
b、b、考试前就想去小便
c、c、考试前拿到考卷心里怦怦乱跳
d、d、答卷时有时看错题
e、e、有时漏做题,心里烦恼极了。
⑸出示图片
⑹过渡:
对,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由于过度的紧张影响了你们正常水平的发挥,影响了同学们的成绩,甚至会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出示:克服
考试
考试前考试时考试后
克服
3、我们怎样克服这些过度紧张的情绪呢?
两种途径:
*一是自我调节
⑴ 老师介绍:有三种减轻紧张情绪的简便技术。
出示:A、迅速同时拉紧缩所有的肌肉,然后立即解除,紧张,反复多次。
B、把练习的重心放在呼吸上,做6次慢速的深呼吸,想象所有的紧张随着
呼吸离开了肌体。
C、自我暗示:“冷静,放松”并与深呼吸协调进行。
⑵ 做自我调节操
放轻音乐闭上眼睛,松松头颈,松松肩
操练时身体要放松,闭目,呼气和吸气要充分
*二是什么?
⑴ 听故事,明理
A、A、放录音,听故事(故事内容略)
B、B、讨论:演说家采取什么方法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
C、C、小结,过渡
蒙悉尼斯第一次演讲时特别紧张,结果影响了他们演讲,被别人赶了下台,第二次演讲时,由于他一次次练习,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显得格外自信,他克服了过度紧张的情绪,博得观众的喝彩,同学们,你们看,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多么重要
⑵ 那么,我们怎样在考试期间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呢?
A、A、注意学习生活节奏。
B、B、学会自我调节。
C、C、考试增加自信心。
⑶正确指导
出示:
A、A、复习时的重点:已经熟悉的内容一带而过,及时补习生疏的地方。
B、B、看看自己整理的图表,笔记,考卷等。
C、C、检查考试必备的学习用品,保证充足睡眠。
D、D、比平时提前半小时起床,吃好早饭,检查所带学习用品,信心百倍走
向考场。
E、E、保持心情轻松,相信自己能考得很好。
F、F、预备铃响后,休息一会,或闭目养神保证头脑清醒。
4、小结:
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做到自我调节考前做好准备,考试时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一定能克服紧张情绪。
5、实践:“做个小记者”
用学到的方法,采访身边老师,并谈谈体会。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让学生学会了克服过度紧张情绪的方法,同学们可以用学到的方法,在学习中进行尝试,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和潜能。
第五篇:管理中要避免“过度理由效应”
管理中要避免“过度理由效应”
迟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亲朋好友帮助我们,我们不觉得奇怪,因为“他是我的亲戚”、“他是我的朋友”,理所当然他们会帮助我们;但是如果一个陌生人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我们却会认为 “这个人乐于助人”。同样,在家庭生活中,妻子和丈夫常常无视对方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因为“这是责任”、“这是义务”,而不是因为“爱”和“关心”;一旦外人对自己做出类似行为,则会认为这是“关心”,是“爱的表示”。这种现象就是社会心理学上所说的“过度理由效应”。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原因在于,每个人都力图使自己和别人的行为看起来合理,因而总是为行为寻找原因,一旦找到足够的原因,人们就很少再继续找下去,而且,在寻找原因时,总是先找那些显而易见的外在原因,因此,如果外部原因足以对行为做出解释时,人们一般就不再去寻找内部的原因了。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些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吵闹声使老人无法好好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报酬就越多,他每次都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到孩子们已经习惯于获取奖励的时候,老人开始逐渐减少所给的奖励,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一分钱也不给。结果,孩子们认为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认为“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叫”,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
行为如果只用外在理由来解释,那么,一旦外在理由不再存在,这种行为也将趋于终止,因此,如果我们希望某种行为得以保持,就不要给它足够的外部理由。公司老板如果希望自己的职员努力工作,就不要给予职员太多的物质奖励,而要让职员认为他自己勤奋、上进,喜欢这份工作,喜欢这家公司;希望孩子努力学习的家长,也不能用太多的金钱和奖品去奖励孩子的好成绩,而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喜欢学习,学习是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