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折射的管理思想

时间:2019-05-14 19:18: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东西方文化折射的管理思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东西方文化折射的管理思想》。

第一篇:东西方文化折射的管理思想

不同文化折射的经营管理体系思想和方法,突破民族意识藩篱,在更高的层面上认识其社会价值,我们就会为中制与西制的对接找到更多的现实理由 体制、规则、工具,这些经营管理体系要素的存在一方面受到制度的辖制;另一方面,其自身也存有一定的伸缩空间。实际上,制度与体制本身就是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曾说过:形式大于质料。其思想与我们内容大于形式的辩证思想有些相左,但是,从价值层面上看,形式的确比质料更容易转化,也更具有柔性空间。

中魂与西魂存在的差异性已经被人们所认知,在未来的改革中,企业在借鉴西方经营管理体系思想与方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其实是在引入西方现代公司治理制度时,很难同时接受西方制度下的深层文化根源。因此,如何将中制与西制对接的成果应用于中国的经济与政治改革实践中,亦即怎样把中制与西制进行功能性对接,以实现研究的社会经济价值,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其中抛给我们的难题,是在刚性制度层面之上两种体制要如何对接?权力主体的多元化

组织体制是实现社会变革的物质化保证,在中西方经营管理体系体制中,组织结构的设计历来是两种体制对决的焦点,组织体制是组织制度实现的根本保障。

而体制本身的传承性与历史性说明,除了制度之外,改革的最大障碍就是组织体制,如当前政府提出的行政体制改革的落脚点就是政府行政组织架构的解构问题。

在组织架构演变中,我们发现,国家的复合制与单一制和社会组织中的传统组织结构与现代组织结构有一定的逻辑关联。我国自秦以来大一统的高度中央集权,衍生了更具有广泛适用性的直线制与直线职能制的组织架构模式,并被许多社会组织奉为最科学最适用的组织结构模式。而在西方经营管理体系组织中,直线制、直线职能制已经被解构,最低层次的直线职能制也是以事业部制的分权模式存在,而项目制等更广泛意义的分权制模式的存在使得组织更加具有活力和动力。

两种组织体制设计的渊源则是与各自的历史传承关联甚重。在古罗马时期就出现的扁平式的长老会制度,使得权利在群体中分解,对其后欧美的组织体制构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欧美经济组织在经营管理体系体制变革的时候,首先就是对传统组织体制进行变革,以更加现代的科学的有竞争力的组织体制取代原先的体制架构,这也是中国在未来经营管理体系体制变革中所需要思考的。

中国在30多年的改革实践中,经济实体的力量明显增强,国家的财富总量也有举世瞩目的增加。很多企业在改革中不断摸索适合企业自身的组织形式,以适应未来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但是我们也看到,与西方组织结构的分权制和扁平化相比,我们的组织架构则多是集权制和高耸制的结合体。一方面没有处理好规模、层次、幅度的关系,另一方面,管理者难以突破官本位思想。直接的结果就是管理者数量的居高不下,经营管理体系层对参谋的依赖性增强。同时,层次过多导致的信息传递不畅和信息传递失真,直接影响组织的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

作为信息产业翘楚的华为,其组织架构的理性转换逐渐在业内外受到关注。华为最具扁平化色彩的EMT(经营管理体系团队)在原有的组织架构中担纲重要的角色,但在员工参与意识不断增强、技术专利贡献率激增、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下,组织模式的理性重构变得十分必要。近期,华为新一届董事会的召开以及董事会人员的选举,彰显华为的组织架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中国式家族经营管理体系的集权化与西方的分权制的契合,使得公司设想的多元化取向的立体式现代企业制度逐渐成为现实。华为这种制度与体制的互动与促进,成为中国企业经营管理体系创新的样本和典范。

经营管理体系制度不仅是趋势。毫无疑问,中制与西制的对接中所涉及的深层问题很多,但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的袭来,容不得我们再去犹豫体制对群体、集团甚至个

体权益的损益问题。以战略的视角去考虑组织结构的变革,会使我们坚定改革的信心。明确、科学的组织结构体制设计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它理应被不同制度下的社会组织所采纳,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价值,给社会带来福祉。

管理者的服务意识

在管理者与领导者概念界定上历来都有中西差异。中国的经营管理体系就意味着决策者居高临下地控制,被管理者无条件地服从。而在西方人的眼里,经营管理体系已经是服务的代名词。

在许多社会组织中,西方管理者大多以谦逊的、周到的服务者身份出现,淡化了实际的上下级关系,化解了许多对立的情绪,舒缓了组织的沉闷气氛。管理者的能力集中在“三剂”,即强心剂、润滑剂、催化剂。管理者是经营管理体系体制的设计者,也是经营管理体系体制的实施者,其能力结构对经营管理体系体制内涵影响明显。

身份的定位使得许多西方管理者忙于转化角色,重新定位自己在组织中的功能。由于分权制的实施,淡化了管理者事必躬亲的经营管理体系责任,反而对管理者的概念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管理者的概念能力,简言之就是分析力、洞察力、判断力、预测能力。这些能力都会从不同侧面强化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地位以及存在的价值,使其作为睿智的服务者的身份更有价值和理由。反观中国管理者,情结上对权力行使的偏爱,使得其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偏大,加之服务意识尚未完全确立,使得管理者行为上以及组织的素质评价中,对服务意识评估权重不足。

角色定位,在西方经营管理体系史中对于其演变的过程有大量的文字描述,对每个阶段角色变换的意义都给予理论上的阐述与诠释。从泰勒、法约尔、韦伯到梅奥以及现代罗宾斯等等,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角色转换是其理论框架中的重要组成,对角色的转化都以不同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组织变革的实际需要为其依据。

发端于第二产业的经营管理体系角色定位,在新的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以管理者、客户、员工为顶点的新利益关系三角形已经构建。管理者的角色从居高临下的驱动者变成为员工与客户创设良好的工作与体验环境的服务者。天津万士隆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作为北京建设麾下新购进的企业,国有与私营混合成分并存成为管理者角色定位中考量的重要出发点。公司作为物流服务型企业,自身的客户服务意识在市场压力下渐次形成。但是新的经营管理体系组织在实施经营管理体系中,面对的是原有企业的文化积淀对冲力,总部如不树立服务于职员的意识,显然难以整合软性资源,应对新市场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总裁工作会议、员工与上层领导的沟通会等交流机制得到建全,这种以服务为初衷的经营管理体系平台搭建,不仅疏解了总部与新设公司在经营管理体系模式以及文化对接上的瓶颈,而且在制度和体制两个层面上,推进了混合所有制形式健康顺利地发育与成长。

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式经营管理体系变革的背后完全是遵循客观性、规律性、经济性原则。尤其是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行业、企业的服务意识增强,服务不仅仅是观念的转变问题,而且是未来经济发展能否持续的问题。显然,中制的管理者角色表现机制与西制的服务角色机制之间有较大的差异,缩小差异并非是单纯与西方思维靠拢的问题,而是适应二十一世纪服务高速发展的客观需要。

完善组织架构

西方经营管理体系中民主意识渊源,历史积淀较深,从狄德罗到卢梭都对民主政体的运行给予深刻阐述,其理论对西方后期社会各类组织的民主化的组织架构建立影响深远。建立健全董事会制是我们在企业民主化经营管理中的顶端设计。目前在国企的董事会制实施中面临多重羁绊,其中原因诸多。但是,核心问题是企业内部民主化推进不足,董事会底层设计关注不足,职工的参与度欠缺,使得决策层成为空中楼阁。在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

相互关联的架构中,缺少一个层次,就是职工代表大会制。这个组织的存在是董事会制度建立的基础和前提,是董事会正确行使职权的关键。西方现代企业制度当中对企业内部的非正式组织作用的界定,包括官方认可的工会组织的作用格外重视。在国内,应当在尊重民主传统的同时夯实基础,真正把董事会建立在广大职工普遍认同和监督的基础上。这样一方面可以集思广益,保证组织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对顶层决策者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实现企业内部的真正民主。许多合资企业都在考虑于新的制度背景下建立职工代表大会的可能。像富士康等港台及合资公司,劳工危机以及员工的心理危机,迫使企业做出关注员工利益和增强企业认同感的理性举措。劳资协调机制中,职工代表大会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目前,国企上市公司通过参股或控股等方式,扩张了企业经营管理规模,同时也增加了经营管理体系的复杂性和经营管理体系难度。西方在研究现代企业制度时更多的是对多元化、民主化给予关注,在跨国公司经营管理体系中积累了值得借鉴的经验。金融危机后,我国企业并购国外企业的案例逐渐增加。并购之后的管控问题是保证新设公司正常运行、不断盈利的核心所在。中西方民主化经营管理的理念差异已经变成了体制运作的效果对比。如何化解在国外公司经营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在种族、宗教等问题地区实施民主化经营管理体系,将是未来我国大型跨国公司需要认真考虑的课题。中西方经营管理体系的差异体现在“魂”的方面是潜在的,难以在深层次上实现消解,这是一个民族历史的传承和积淀。目前,我们有作为的应该是在“制”的层面上着力推进,对西方经营管理体制上的科学合理成分进行分阶段的逐步扬弃,针对当前中国的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来实施“中国化”。这也是对此项研究的最终落脚点。

无论是中魂、中制还是西魂、西制,都是人类经过经济社会实践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以全球化的视角对待不同文化折射的经营管理体系思想和方法,突破民族意识藩篱,在更高的层面上认识其社会价值,我们就会为中制与西制的对接找到更多的现实理由。

第二篇:东西方管理思想差异(推荐)

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异同

09204010141许东东工商一班

西方管理学从泰勒、法约尔开始,逐渐架构成完备的体系,又衍生出众多的流派、学派、丛林。与此相对,中国古代诸子百家,虽观点各异,但都离不了理国治邦,他们的文化精髓既是人生哲学,也是管理思想。东方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不乏深邃闪光之处,却沧海遗珠,散见于经、史、子、集,缺乏系统的整理。于是,学院教授的“正统”管理学“言必称希腊”,基本是西方管理学一统天下。

一、西方管理思想分析

西方管理在直接为现代市场经济服务中积累出明显的优点:善于运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在试验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严格地控制和严密地管理,注意引进竞争机制,提高整个管理活动的效率,不断根据管理实践的结果来变革管理模式和创新管理理论,重视发挥个人的能力和专长,充分利用法律和契约在管理中的作用等。而其缺点也是明显的:重视对管理的理性分析,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管理技术片面追求数学化、模型化和计算机化的倾向,无视了人的心理情感因素和管理艺术的丰富性;对管理中某一要素进行深入地、科学地分析,总结出的某一方面的规律,却往往把局部的规律看成是一个管理活动的普遍法则,产生了以偏概全,走极端的弊病;现代西方管理日益趋向复杂化,复杂也带来新的矛盾。组织结构复杂常常使各种矩阵结构相互牵扯,扼杀了创造行为。

二、东方管理思想的内核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文精神,重视社会人生。所以东方管理文化也是以人为核心,具有浓烈的人本主义色彩;协调各种组织、群体间的关系,强调整体协同,而且这种协同不仅是在人与人之间,而且包括人与自然之间。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管理哲学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的是“愿不愿、想不想”的问题,是如何激发员工“心愿”的问题;而西方则注重员工“会不会、能不能”,是针对企业管理制度和方法方面下工夫,各有侧重。一个企业家,如果没有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不断提升境界的养料,把企业当成一个大家共同发展的平台,而不只是个人财富积累的木桶,那他前进的动力在某些阶段会受到限制和影响。

相对于西方系统的、并在某种程度上已发展起来的科学监督和统计制度,东方管理思想更注重人的自我约束、修身养性的自我管理,通过高度的自律适应自然。从“性善论”出发,通过自身修养来解决问题。这些和现在比较流行的“人本管理”思想有共通之处。儒家讲究的是“宽容和谐内部环境”,但在管理中的感性成分较大。极端的感性管理也会导致具体管理者无所适从、无所凭依,管理走型。

东西方管理文化不同,对管理的本质和认识也就不同。但是在当代东西方文化的进一步融合的趋势中,现代管理本质越来越体现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为核心的人本管理思想。对于“人本”管理思想的回归,中国上古时代提出了“德为贵”的思想,强调伦理道德的重要性。儒家管理思想的逻辑起点是“修己”,即自我管理;其归宿是“安人”,即理想化的社会管理及最终的天下大同。“修己安人”包含了根本性的个人修炼与管理方法。市场经济体制更加需要提倡诚实守信、意志坚强、艰苦奋斗的精神。西方也普遍认识到了这种重要性,在MBA课程中也开设了“管理伦理”的课程,西方管理学派提出了“以德为先”观念,强调在市场经济下企业把道德行为放在首位,遵行“德智兼容”。

三、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共性方面

首先,无论是东方管理思想,还是西方管理思想,在讨论管理问题时,都把人放在第一位(人在管理,管理的对象也包括人。既是是主体,又是客体)。只是西方管理思想中是把单纯的被管理者个体放在第一位,通过对被管理者个体的尊重达到组织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因此,也就有了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和个人奋斗精神。而东方管理思想是把集体的重要性放在个体之上。

其次,二者都以追求社会组织的高效运转为最高目标。(和谐社会)

再次,二者都不是人类组织管理通用的灵丹妙药,任何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另外,二者也如同文化形态一样,也存在着强势和弱势管理模式之分,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第三篇:墓地游:折射东西方文化

墓地游风行欧美

折射东西方生死观巨大差异

梅州网 www.xiexiebang.com 2011-04-05 10:06:53 来源: 梅州日报

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墓地是很晦气的地方,人们只有在像清明节这样特殊的日子,要拜祭亲人时才会去。但在西方人眼里似乎恰恰相反。他们认为墓地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因此不但有人将这里视为思考人生最好的地点,甚至有些墓地成了游人争相前往的休闲旅游景点。

在墓园里休闲游

据外媒报道,“游名人墓”近年来在美国逐步兴起。在玛丽莲·梦露长眠的加利福尼亚州西林村纪念陵园里,游客络绎不绝,尽管她的墓碑上除了名牌和生卒年月,再无任何文字,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游客们前来“朝拜”的兴趣。同样位于加州的福里斯特朗格伦代尔墓地,因为在去年迎来了“新房客”迈克尔·杰克逊,那里的游人也日渐增多。在洛杉矶市内的“永远的好莱坞”墓地,每逢周六都会聚集起大约2000名游客。他们在那里野餐、观看影片,和已故影星鲁道夫·瓦伦蒂诺以及菲伊·雷等共度夜晚。中国武术明星李小龙在西雅图湖景陵园的墓地更是被全世界武术爱好者视为圣地,不少人不远万里来此“朝圣”。

在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墓地游”也颇为火热。在南美洲的智利,位于该国首都的圣地亚哥公墓建于1821年,里面的坟冢多达2500万个。除了平民之外,像前总统阿连德、智利最伟大诗人巴勃鲁·聂鲁达等名人也都长眠于此。由于这片墓地群是很多传说的源头,其建筑又颇有艺术气息,因此很早就成了智利的著名旅游景点。有趣的是,为了增加神秘感,智利人竟然把参观时间安排在晚上。

此外,一些在历史上做过特殊贡献的普通人的墓地也一样有可能受到后人追捧,比如位于欧洲境内的几座二战时期的美军墓地,眼下就成了新兴的旅游目的地。

“墓地在讲述故事”

寻访墓地,不仅为追怀名人,也为探寻历史。一些墓地的传说和历史让墓地游爱好者们痴迷。例如,在美国著名小说家华盛顿·欧文笔下、短篇小说《沉睡谷传奇》中经典形象“无头骑士”的故事,使得如今位于美国纽约州威斯特彻斯特郡的沉睡谷墓地成为热门旅游景点。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萦绕着无数关于鬼怪、吸血鬼传说的圣路易斯一号墓地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探秘”。

“新奥尔良历史步行旅行团”公司的罗伯特·弗洛伦斯说,“墓地讲述了你所在城市的故事”,按他的话说,墓地是“千百年来传统和遗产的宝藏”。摄影师道格·基斯特是个实实在在的墓地游爱好者。他寻访数百座墓地,著有4本墓地游书籍。

对于纽约“墓地女孩”俱乐部成员克里斯蒂娜·卢戈而言,墓地之旅的一大目的是了解普通人的故事。卢戈时常走访市郊墓地,帮助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找寻祖辈的坟墓。她说,墓地带给她的宁静感是在城市中无法找到的。“墓地对我来说就像是教堂,”卢戈说,“它提醒我生活弥足珍贵。”

墓地“离天堂最近”

其实墓地旅游并非新兴产业。在迪士尼乐园1955年开放以前,福里斯特朗纪念公园墓地就是洛杉矶最火的旅游景点。如今,墓地旅游能够逐渐兴盛,得益于旅游设施和服务的完善。一些墓地为游客提供免费地图,安排“坐电瓶车”、“骑自行车”等特殊游览方式,播放室外电影,举办讲座、音乐会等。

西方人对游览墓地的热情与东方人平日里远离陵园的心态形成了巨大反差,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双方生死观上的差异。在东方文化里,人们普遍认为死亡是很恐怖晦气的事,人死后要去的地方被称为“阴间”,墓地常常是幽魂野鬼出没之地。而在信奉基督教的西方人看来,人死后会升入天堂,墓园则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所以欧美的陵园大都修建得如同花园一般,不但绿树成荫,还有很多精美的雕塑建筑。这就让墓地没有丝毫阴森恐怖感,反而很有浪漫的艺术气息。难怪不少西方人将墓地视为散心和思考的清静之地,甚至还有人专挑陵园附近买房置地。

(张咏)

第四篇:东西方文化对管理思想影响的比较研究报告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管理思想史》研究报告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目录

目录...........................................................................................................................................1 东西方文化对于管理思想的影响比较...........................................................................................2 1.中国,日本,美国的文化特点。................................................................................................2 1.1中国文化的特征.................................................................................................................2 1.2.日本文化特征..................................................................................................................2 1.3.美国文化的特征.................................................................................................................2 2.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企业的影响....................................................................................................3 2.1.海尔.....................................................................................................................................3 2.1.1“敬业报国”的海尔价值观...................................................................................3 2.1.2“自强不息”的海尔精神.......................................................................................3 2.1.3“人尽其才”的文化氛围.......................................................................................4 2.1.4“不断创新”的文化灵魂.......................................................................................4 2.1.5“真诚到永远”的海尔形象...................................................................................5 2.2阿里巴巴.............................................................................................................................5 2.3同仁堂.................................................................................................................................7 2.3.1“德”是其养生济世经营的宗旨。.......................................................................7 2.3.2“诚”是其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7 2.3.3“信”表现出童叟无欺的职业道德。...................................................................8 2.4 宝钢....................................................................................................................................8 2.4.1 宝钢“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8 2.4.2 宝钢领导力的核心要素中的“内圣外王”.........................................................9 2.4.3 “求真务实”和“勤奋创新”相结合的宝钢精神.............................................9 2.5 百信鞋业..........................................................................................................................10 2.5.1 “家文化”对百信鞋业的影响...........................................................................11 2.5.2 “中庸之道”对百信鞋业的影响.......................................................................11 2.5.3 “专制主义”对百信鞋业的影响.......................................................................11 3.探讨中国式管理的模式..............................................................................................................12 3.1 现代中国式管理中的问题..............................................................................................12 3.1.1家长制观念仍在很大程度上存在........................................................................12 3.1.2个性发展意识受到大一统观念限制....................................................................12 3.1.3中庸之道压抑创新、竞争和冒险精神的发展....................................................12 3.1.4封闭保守意识仍然不可忽视................................................................................12 3.1.5人治传统影响法制观念的加强............................................................................13 3.1.6重言轻实的旧习削弱了实践意识........................................................................13 3.2对于中国式管理的方向探索——新型家庭式企业文化模式的发展方向...................13 3.2.1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13 3.2.2团队精神的培养....................................................................................................14 3.2.3人、法并治............................................................................................................14 4课堂小组提问解答......................................................................................................................14 第 1 页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东西方文化对于管理思想的影响比较

1.中国,日本,美国的文化特点。

1.1中国文化的特征

第一,中国文化的延续性、凝聚力与包容性。第二,以人为本,重人伦,重道德,尊君重民。

第三,主张自强不息,勤劳刻苦,刚健有为,鞠躬尽瘁。第四,强调人格,主张为国尽忠,杀身以成仁,舍生以取义。第五,崇尚统一,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共同利益。

第六,持中贵和,崇尚中庸,追求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突出特征。第七,儒道互补,外儒内法,儒、佛、道三教合流。

第八,务实事,轻玄想,重实用,戒空谈,看实效,重实绩,主张经世致用。

1.2.日本文化特征

第一,以人为本,重视团队精神的培养。第二,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创新精神。第三,强烈的民族昌盛愿望。第四,节约精神和忧患意识。

第五,强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3.美国文化的特征

第一,个人主义。

第二,冒险、开拓、富有创新精神。第三,自由、平等精神。第四,实用主义。第五,物质主义。

第 2 页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2.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企业的影响

2.1.海尔

2.1.1“敬业报国”的海尔价值观

“敬业报国”的核心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字观念。在儒家思想中“忠” 指臣民应该尽心竭力维护君主统治,所谓“ 臣事君以忠”(《论语》),这实际上是被管理者的一种自我道德约束。海尔集团提倡“敬业报国”的价值观正是儒家思想的沿袭。作为现代企业,它的这个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海尔希望它的员工忠实于本企业,对待工作尽职尽责。事实上,海尔的员工做到了这一点。与许多企业相比,海尔员工的收入并不很高,但海尔员工的创造性和工作热情却是别的企业无法相比的,企业靠什么激励员工去不懈奋斗?海尔的决策者们认为,靠的就是“敬业报国”的海尔价值观。海尔的这一理念是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式融进每个员工心中的,如在海尔工业园区内,无论是车间还是食堂,各种精心绘制的漫画都影射着公司的理念,成为海尔文化的一道风景线,也体现了员工们对海尔价值观的认同。二是企业本身要懂得回报,就是要用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来回报用户、回报国家、回报社会,这就涉及到企业经营的终极目标问题。企业的终极追求是什么,这是关乎企业兴旺发达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就有“家国”一体的传统,知识分子终身追求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体的修身养德,家庭的和睦兴旺,要以民族国家的利益为根本。一个有高尚修养的“儒商”,是一位勇于为民族利益而牺牲的“志士仁人”。一个企业家只有拥有这样的爱国情怀,他的企业才能做大做强。张瑞敏正是靠着这种追求,带领着海尔集团驰骋于竞争激烈的商界,并赢得了社会公众的普遍赞誉,从而使海尔成为中国境内最受尊敬的企业。2.1.2“自强不息”的海尔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贯穿着一种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易经》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论语》亦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些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精神的高度概括,这种精神在海尔得到了发扬光大。多年前,海尔还仅仅是一个资产只有300万元,亏损147万元的濒临破产的集体所有制小厂,临危受命出任青岛电冰箱厂厂长的张瑞敏挥动大锤,砸掉了76台质量有缺陷,但仍可作为二等品出厂的电冰箱。这些电冰箱对于一个负债累累的企业的份量是不言而喻的。但当时张瑞敏的观点就是“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第 3 页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张瑞敏的大锤砸破了旧观念,砸出了质量观念,也砸出了一片新天地。经过不懈的奋斗,海尔的发展平均保持在8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其产品从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 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的海尔不仅是中国企业的佼佼者,而且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1.3“人尽其才”的文化氛围

企业文化的构建要求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张瑞敏深得其真谛,他深知人的素质是海尔过去、今天和将来成功的根本。在海尔,人人都能感受到“人尽其才”的文化氛围。海尔每个月都要搞一次“竞选”,人力资源中心把空缺岗位的情况公布于众,每个人都可以上台打擂。这是一种激励,激励一大批人向新高地冲击;这更是一种尊重,尊重每一个人自我价值得到最大体现。这样的文化氛围能吸引人才,也能留住人才。一些技术精英到海尔工作后,曾谢绝许多外企的高薪聘请,因为海尔有他们施展才能的平台。海尔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与以“仁” 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有着共同的切入点。儒家文化中“仁”的内涵即是爱人,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可以说是一种早期的朴素人本主义思想。具体到管理,即要“以人为中心”。在儒家思想中,管理的本质是“治人”,管理的关键是“得人”,管理的方式则是“人治”,即一切都离不开人。显然,张瑞敏倡导的“人本主义”管理方式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2.1.4“不断创新”的文化灵魂

企业的创新理念可以追溯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权变思想,权变思想是中国传统兵家谋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事物的不断变化,人们应该根据事物的变化,善于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灵活应变,从而去实现自己的预定目标。尽管权变思想是有关战争的谋略,但它对于处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管理来说同样适用,企业只有善于开拓创新,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海尔企业文化的灵魂就是“不断创新”,包括观念创新、战略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而其中观念创新是最重要的,它是所有创新的先导。海尔在观念上的创新是建立在对市场以及企业在市场中的位置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的,海尔的创新也都是围绕市场来进行的。海尔将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比喻为斜坡上的小球,提出了著名的“斜坡球体论”,认为创新是小球往上爬的新动力,即创新是企业向前发展的动力。实际中,海尔的每一步发展,每一个成绩都是从观念创新开始的。当市场饱和时,海尔提出“创造需求,创造市场”,“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 的市场观念;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永远领

第 4 页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先,海尔提出了“必须在别人否定你的新产品之前自己否定自己”的创新产品观念;为了取得用户的信任,海尔提出“为用户服务,真诚到永远”的服务观念;当取得一定成绩,有了知名度,为了防止盲目骄傲,提出“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的生存观念。在这种不断创新的权变理论的指引下,海尔把握消费,快速反映和创造市场的能力不断增强,从而获得了丰厚的利润。2.1.5“真诚到永远”的海尔形象

“诚信”是中国传统企业的道德核心,是中国古代社会商业经济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经营原则。“诚信” 的本意是真实无妄、重信守诺。宋儒周敦颐在《通书》中写道:“诚者,圣人之本”;“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由此可见“诚信”二字的重要性,它是一个人的立身处世之本,也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该以质优价廉的产品赢得顾客的信赖,以良好的售后服务博得顾客的满意,做到以质信人,以信服人。中国古代晋商和徽商坚持诚信经营的成功案例告诉现代企业人,没有诚信,就没有交换;没有诚信,就没有秩序;没有诚信,就没有市场。不得不承认的是,海尔集团能取得今天的成就,“诚信”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海尔始终遵循“真诚到永远”的社会服务宗旨,坚持以 “先卖信誉,后卖产品”,“海尔人就是要创造感动”作为企业的服务理念,以“为用户创造价值”作为企业的服务目标,广泛推行“一站到位”式服务。为此,张瑞敏不惜在公司最为困难的时候,用大锤砸掉了76台不合格的冰箱,以唤醒职工的质量意识。在售后服务中,海尔公开承诺:“只要您拨打一个电话,剩下的事由海尔来做”,彻底消除顾客的一切后顾之忧。在各类产品的形象用语中,处处传递真诚与亲情,例如:“海尔冰箱,为您着想”,“海尔电脑,为您创造”,“海尔国旅,诚信相聚”,“海尔洗衣机,专为您设计”等等。这些“亲情”化的语言和“诚信”行为,为海尔赢得了商业美誉和众多忠实的顾客。

2.2阿里巴巴

中国特有的武侠小说:

孤独九剑:

2001年1月13日,阿里巴巴第一次将企业文化总结、提炼,固化为文字,这就是独孤九剑,即九大价值观。独孤九剑有两个轴线。一是创新轴:创新、激

第 5 页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情、开放、教学相长。其中激情是核心,这是马云的本质。二是系统轴:群策群力、质量、专注、服务与尊重。贯穿创新和系统轴线的是简易。创新要简易,系统也要简易,简易就是防止内部产生官僚作风,防止办公室政治。

六脉神剑:

客户第一:中国自古遵奉“主随客便”的文化,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客户是衣食父母,无论何种情况,微笑面对客户,始终体现尊重和诚意。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用客户喜欢的方式对待客户;站在客户的立场思考问题,最终达到甚至超越客户期望;平衡好客户需求和公司利益,寻求双赢;关注客户需求,提供建议和资讯,帮助客户成长。

团队和拥抱:儒家思想“以和为贵”、强群体本位主义等显著特点对现今中国现代企业中团队的影响。《论语》第一卷中有这样一段话,专门论述下级如何看待上司的指令,有子(孔子的弟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我们站在管理的角度,把它用管理的语言翻译出来就是:“为人服从并有团队精神,而喜欢冒犯上司的,很少见;不喜欢冒犯上司,而喜欢在组织做乱的人,还从未有过。组织选择员工要看中根本,根本确立了,管理的氛围就形成了。服从和团队精神应该是管理的根本!”在阿里巴巴企业中,共享共担,平凡人做非凡事;乐于分享经验和知识,教学相长;以开放的心态听取他人意见;表达观点时,直言有讳;在工作中群策群力,拾遗补缺,不是自己份内的工作也不推诿;决策前充分发表意见,决策后坚决执行;有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促进团队建设。

诚信:中国自古就有人无信则不立,诚信是为人之本,更是企业发展之本。《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意思就是说人如果不诚信,不知道他还有什么事可以做好。在阿里巴巴的日常管理中,充分体现了诚信正直,言出必践;胸怀坦荡,对事不对人;言行一致,不受利益或压力的影响;勇于承认错误,敢于承担责任;不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不背后不负责地议论事和人;坚持原则,不随意承诺或妥协。

激情:屈原曾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阿里巴巴,充分体现了这样一种乐观向上,永不言弃,富有激情的探索精神。

敬业:曾子每日反省自己,首先就是“为人谋而不忠乎”?,意为别人托付给的事情,是不是忠实且尽心尽力地办到了?阿里巴巴的员工在工作中专业执着,精益求精;今天的事情不推到明天,自己的事情不推给别人;专注工作,做 第 6 页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正确的事情;在工作上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高的产出;以专业的态度,平常的心态对待每件事;持续学习,不断提升,今天的最好表现是明天的最低要求。

2.3同仁堂

2.3.1“德”是其养生济世经营的宗旨。

同仁堂刚开始创业,就崇尚“可以养生、可以济世者,惟医药为最”,历代继业者始终保持以“养生”、“济世”为己任,至今仍可看到北京大栅栏同仁堂药店的店堂里的一幅对联“同气同声福民济世,仁心仁术医国医人”,这正是他们养生济世的经营宗旨。其中一个“仁”字恰恰体现了孔子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在儒家思想中孔子提出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并把“仁”作为他学说“一以贯之”的唯一原则和最高道德标准,而“仁”的内涵就是“爱人”,强调从无私的动机出发,舍己利人,舍己爱人。孔子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把人看做是天地万物的中心,深信价值之源内在于人心。体现在精神文化上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提出“想病家患者所想,做病家患者所需”和“患者第一”的经营思想。这种思想也在其行为中有充分的表现,如同仁堂的便民服务项目有代登记紧张药品、代向工厂机关的医务室送药、代收购药材、为顾客医治小病小伤、为残疾人送药上门等,同仁堂药店有七分之一的员工从事这些服务,而这些服务几乎都是赔钱的。同仁堂将这些利益让给顾客,让顾客得到了更多的消费者剩余。在市场竞争中,事实上对手间的竞争不是第一位的,企业与它的客户间的关系才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决定因素。2.3.2“诚”是其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1706年,创立大栅栏同仁堂药店的乐家第一代传人乐凤鸣在《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书的序言中明确提出“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该训条一直作为历代同仁堂人的制药原则。同仁堂的“诚”体现在制药的过程之中,是对质量的追求。产品的质量是市场选择产品的基本要素,也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物质表现形式。消费者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最后选择某个产品,那是因为相关的信息告诉他选这个品牌就是选择了优质的产品。如果消费者通过使用知道这是个优质产品的话,那是对产品最高的认可,产品的竞争力就不言而喻了。所以企业的竞争力表现在质量上,质量又显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和产品才会在市场上长久的生存和发展。同仁堂的“诚”,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长久的延续性。“诚”的思想在物质文化上表现为白芍用杭白芍,郁金用

第 7 页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黄郁金,肉桂用甲级企边桂,陈皮用新会的,蜂蜜用河北兴隆的,十六头人参不能用三十二头小参顶替,僵蚕不能用僵蛹代替。2.3.3“信”表现出童叟无欺的职业道德。

同时“信”也是孔子主张的,正所谓“人无信无以立”。同仁堂讲求童叟无欺的职业道德,无论谁来药店,公平公正地对待。同仁堂的“信”主要体现在销售第一线,与顾客直接接触的领域顾客买药的过程,就是接受了企业的服务,这是产品的外延价值。在同仁堂买药,可以找到各种价位的药,可以得到货真价实的药,可以得到一视同仁的待遇,由而对企业产生由衷的信任,这就是产品的附加价值。

可见孔子主张“仁、义、礼、智、信”渗透到了同仁堂企业文化的各个方面,他把儒家优秀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他处于长胜的不败之地。

2.4 宝钢

2.4.1 宝钢“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

在西汉刘向编成、汇辑管仲众多思想观点的《管子》一书“霸言”篇中,记述了管仲对齐桓公陈述霸王之业的言论。其中有一段这样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意为霸王的事业之所以有良好的开端,也是以人民为根本的;这个本理顺了国家才能巩固,这个本搞乱了国家势必危亡。宝钢在企业文化主线的基础上不断深化,逐步向“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以尊重人为出发点,建立健全了解人的制度、关心人的制度、提高人的制度、规范人的制度、激励人的制度和依靠人的制度等六个方面的制度,将员工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共同发展。民主平等思想就是以人为本的一个重要表现。员工感到受到尊重,合法权益受到保护,可以与企业共存亡共荣辱。尊重创新精神,认同创新精神,崇尚创新精神。由于平等,员工就可以将自己置于主人翁的地位,从而具有高度的积极性,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发挥聪明才智。由于民主,员工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毫无保留地提出,引发全体的讨论、研究和学习。宝钢把管理重心放在人这个基础之上。企业文化从全面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人手,启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增强职工的使命感和群体意识,激发职工最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消除职工的内能损耗,减少逆向力;这正是宝钢集团保持勃勃生机的动力。

第 8 页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2.4.2 宝钢领导力的核心要素中的“内圣外王”

宝钢领导力包括七个方面的核心要素,即钢铁报国的使命感,追求品德高尚、能力高超的自我管理,顺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文化变革能力,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发展能力,富有远见的决策能力,基于系统整合与优化的执行能力,着眼于解决问题的领导方法创新能力。

对此,它们可分为内力和外力两大部分,内力决定外力,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圣外王”。“内圣外王”最早出现于《庄子·天下篇》。《天下篇》作者说:“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道。此即“内圣外王之道”。虽然“内圣外王”一词不是直接出自儒学和孔子之说,但《天下篇》作者所阐述的“内圣外王之道”与孔子儒家思想有相通之处。孔子“内圣外王”政治思想中,体现了道德与政治的直接统一。儒家无不讲道德,也无不谈政治,认为政治只有以道德为指导,才有正确的方向;道德只有落实到政治中,才能产生普遍的影响。没有道德作指导的政治,乃是霸道和暴政,这样的政治是不得人心的,也是难以长久的。

使命感和自我管理,属于宝钢领导力之内力;文化变革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人力资源发展能力和领导方法创新能力,属于宝钢领导力之外力。外力五要素中,前四个要素体现了主要的领导行为,即文化变革行为、决策行为、执行行为和用人行为;最后一个要素体现了领导哲学的主要内容,领导哲学渗透于领导行为之中。

2.4.3 “求真务实”和“勤奋创新”相结合的宝钢精神

早在东汉时代班固所著的《汉书·河间献王传》中,就提出了“实事求是”的学习原则。而勤奋创新,是中华民族探索未知,不断发展壮大的强大推动力。勤奋是我们民族历来推重的美德。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知探索精神,集中反映了我们的先贤智士将追求真理作为人生的重要目的。

只有务实却没有适当的激情创新精神,企业只能在已有的工艺水平上,通过控制成本和扩大市场等手段维持企业的生存。但是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当产品同质化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的利润会逐渐减少,直至达到价格均衡。创新可以为企业带来两方面的好处:其一使企业在财务上获得收益。由于创新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在企业可以按原价格出售商品的情况下,单位商品就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称为显性利益;其二,企业可以通过创新获得一定的市场权力和隐性利益。如果不进行创新,企业则会失去生存的空间。

以宝钢著名的05板事件为例,可以看到“求真务实”和“勤奋创新”相结 第 9 页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合的精神对宝钢的影响效应。05板事件指的是发生在宝钢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起源于05板因质量和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而丢失大量国内汽车板市场份额。在宝钢高层领导的指示下,通过05板事件,宝钢冷轧厂乃至集团公司的广大员工从思想观念到具体工作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摆脱了德国蒂森生产指导专家在10年前根据该厂经验编制的质量控制要领,认真研究了宝钢条件并根据宝钢现状编制了自己的操作要点;操作人员改变了“质量过得去,产量最重要”的意识,把质量真正放在第一位;设备人员从保证不出故障,改变为保证设备功能、提高设备精度。观念的转变带来了行动的转变。05板攻关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全面推进了宝钢的各项工作,在技术上多次创新。

《周易》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战国时期的商鞅主张“便国不必泥古,利民不循旧礼”。北宋王安石认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些力图革除时弊,实现自强的变革,或成或败,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前进,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就好比宝钢通过下定决心攻克05板这一高科技含量的技术,主动求变,才使宝钢取得成功。

宝钢的文化既有激情的创新精神又有务实的实干精神。拥有激情,就可以激发灵感有所突破;拥有理性的务实精神,就可以将灵感和火花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转化为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创新成果,保证创新活动的成功实施。正是由于二者的紧密结合才使得宝钢在多年的创新道路上不断突破不断将创意转化为市场取得成功。

这些年来,宝钢在在钢铁技术和经济建设方面的辉煌业绩,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华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2.5 百信鞋业

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企业发展尤其有利的一面,但是其弊端也是不可忽视的。中国的家族文化受儒家思想影响颇深。在其长期熏陶下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人格,即认为个人价值无足轻重,家庭、人际关系才最重要;缺乏独立人格,趋炎附势;缺乏自立精神等。体现在家族企业中,儒家思想造成的负面影响有:企业中可能出现只讲和谐不讲是非对错,一出现矛盾冲突,寻求妥协、平衡、折衷成为企业家的处世习惯;企业中有较强的“家本位”观念,重家轻国,社会责任感弱;企业不重视制度的建设,或者即使有也不按规定执行;在企业中人们考虑更多的不是纯粹的业务工作,而是彼此关系,出现人身依附或暗中内斗情况。中华民族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对权力,控制欲极强,官本位思想很浓厚,深深地烙印在企业家和管理者的思想和管理理念。以百信鞋业为例,其家族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家文化”强调“家族至上”。

第 10 页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2.5.1 “家文化”对百信鞋业的影响

百信家族企业文化中带有浓重的人情关系色彩,排外心里严重。公司划分为“族内人”和“族外人”,人际关系不平等。这使得领导对族内人信任,对关系不是很近的人不信任。这种信任程度的差异导致了企业主对两种员工的区别对待。“族内人”可以凭借血缘关系把持企业的重要岗位,参与重大决策,并享有优厚的待遇。对于“族外人”,他们的努力往往不能换来职位和待遇的提升。随着企业的发展,这种严重排外的管理制度会使家族内成员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降低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同时会降低企业外来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信任度,限制外来人才能力的发挥,使员工生产效率降低,离职率过高,造成人才的浪费和过高的员工流动成本。2.5.2 “中庸之道”对百信鞋业的影响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在贵和尚中观念上的认同,使百信企业的文化缺乏竞争进取精神,崇尚中庸的信条直接影响了其竞争观念的形成。

居功自傲,不求上进,固步自封,安于现状,缺乏创新。家族企业的家庭成员会认为企业里都是自己人,刚开始有点儿成绩就骄傲自满,没有危机意识,不学习专业知识,精益求精,对于专业知识只满足于一知半解。另外,其企业中的家庭成员也并不了解国内、国际同行的水平,却也不培养自己学习的兴趣,这样就看不到差距,企业成员不发展企业也就没法发展。在这种缺乏企业全体员工参与的情况下,一些管理者思想的局限和目光的短浅就会严重制约企业发展。2.5.3 “专制主义”对百信鞋业的影响

在古代,皇帝自己是法律的最终解释,即使提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样的思想,但在实际操作中基本没有实施,同时更有官僚阶级也有“刑不上士大夫”的传统。且“王子”并非“王”本人,没有任何人可以监督皇帝,这是权大于法的表现。皇帝的权威和权力大于法律,其舆论工具将其塑造成代天行事的“天子”,皇帝的话必须被不折不扣的执行——这是其法律的根本。

在百信鞋业中,腐败现象严重。李文忠把权利下放给亲戚朋友,其中没有相互制衡关系,他们从中利用各种职务之变,利用自己人的充分信任及管理漏洞进行贪腐。贪腐是世界的公敌、企业的公敌,也是家族的天敌。每个人都有私欲,可是一旦为了满足私欲而存有贪腐之心,企业就会面临危险。

第 11 页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3.探讨中国式管理的模式

3.1 现代中国式管理中的问题

3.1.1家长制观念仍在很大程度上存在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是建立在家长制基础上的,这是 种“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为其人”的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尽管中国企业努力推行民主管理,但是家长制的残余和观念并未完全根除,对企业管理及企业文化产生多方面负影响:企业领导独断专行,缺乏民主意识和民主作用,不善于听取职工意见;企业员工盲目服从上级,缺乏主动精神;企业在人员使用上任人惟亲。市场经济越发展,这种专制型制度与民主要求冲突越明显,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生机和活力。

3.1.2个性发展意识受到大一统观念限制

大一统观念直接来源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它强调高度集权化与社会成员思想行为一致性。这种观念引入到企业文化虽然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整体性管理及得到和谐稳定发展环境,但是在现代化生产条件下在企业内部进行这种模式的管理与要求,限制了员工的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在企业之间也缺乏针对性,使“企业精神”趋同,从而不能灵活发展。3.1.3中庸之道压抑创新、竞争和冒险精神的发展

中庸之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占有重要地位,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民族精神。这种中庸文化渗透到现有企业文化中,一方面不可否认它对创造和谐的企业环境及调整人际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它致使很多企业领导者因循守旧,不思改革和创新,竞争意识不强。企业干部员工强烈压抑冒尖、进取欲望。创新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冒险提供发展机会,竞争推动社会进步。不消除中庸之道消极影响,中国企业就不能适应现代社会激烈竞争环境,不仅影响企业长远发展,也不利于领导者和员工成就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形成和发挥。

3.1.4封闭保守意识仍然不可忽视

中国传统中的封建保守意识和求和、求静、安贫心态对中国企业文化影响深刻。在民族文化心理中,“离经叛道”最为世情所不容,也最伤当权者、管理者的感情和神经。即使在改革开放已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今天,封建保守观念依然在 第 12 页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一定的范围内存在,在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以“我”为中心,追求“全”,限制人才、技术交流,企业领导员工容易满足、安于现状,对新方法及变革持抵触态度。摒弃封建保守意识必须要引起企业足够重视。3.1.5人治传统影响法制观念的加强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非常重视人际关系,人治观念较强,法制观念淡薄。长期以来“人治”传统对企业文化影响深刻,中国的企业管理也是偏重人治,法制观念不强,这样使得现代企业优势发挥不出来,而且容易导致管理的混乱局面。市场经济需要法制精神和科学理性,一味地讲情面、论关系是与市场竞争背道而驰的,在国际市场上也是行不通的。因此,还需付出艰辛努力培制符合中国企业现状的法制文化。

3.1.6重言轻实的旧习削弱了实践意识

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言与实,志与功,始终存在冲突。人们为免除遭到嫉妒或责备的风险,有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意识,逐渐形成多说少干的习性。目前,企业中存在的议论多行动少,计划多检查少,会议多执行少等不良现象皆受这种传统影响。崇尚空谈,形式主义使得人们产生懒惰心理和虚伪作风,限制企业和员工对成就的实际追求,也使得企业中人际关系复杂化。加强实践意识必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另外,传统文化中的消极无为思想、重义轻利观及重仁轻商观等思想观念也在中国当代企业文化中存在踪迹,对企业的管理及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阻碍作用。

3.2对于中国式管理的方向探索——新型家庭式企业文化模式的发展方向

3.2.1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现今社会员工离职率高,跳槽频繁是企业对于“以人为本”思想的忽视。中国古典儒学强调人文主义,发扬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思想,我们要做的就是用“以人为本”替代“以物为本”,用“以人为核心”替代“以工作为核心”,强调重视人,尊重人,相信人,关心人,发展人,强调人的主动性。具体的采取措施如下:(1).公司参与员工的婚礼并记住员工的生日为员工送上礼物。(2).组织多种社团组织,加强上下级的非正式沟通。(3).温馨的办公环境和生活设施。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让员工感受到企业温暖,形成对于企业的品牌忠诚,增强员工

第 13 页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归属感,降低流动率,激发员工工作激情。3.2.2团队精神的培养

(1).家庭式企业文化的根基——终身雇佣的理念。通过终身雇佣的承诺让员工体会到企业的“忠恕之道”使员工认同企业文化,产生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心理。

(2).家庭式企业文化的保障——年功序列工资制。工资的和职务的晋升主要凭借年龄。资历深,工龄长的员工晋升机会较多,保证大部分员工退休前均可升至中层位置,这种强调工作时间长短和忠诚程度的评判标准鼓励员工“从一而终”同时这种“以长为尊”的观念符合中国人的人伦和公平理念。

(3).家庭式企业文化的巩固——激励制度向团体偏移。过于突出个人的激励机制不利于集体的合作,对于团队的激励更能激发各个团队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各个团队成员的归属感和使命感。3.2.3人、法并治

正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对于家庭式企业文化的建设来说,人治和法治缺一不可。人治拥有法治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它强调治本为先,从而治末,将不好的食物遏制于萌芽阶段,人治的同时结合德治还能起到教化民众的作用。但是其也有不可克服的弱点,人治将重任归于庙堂之上而不关系百姓,随意性较大,不严谨且不公平,法治的客观标准的存在却能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缺点。所以在企业中要形成人,法并治的特有家庭式文化。

4课堂小组提问解答

4.1问题一

怎样理解中国文化中的集体主义与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之间的矛盾(中国君主制下有个人决策,美国联邦制下有集体决策)? 答:(制度问题与人性问题)

4.2问题二

关于团队精神的培养照搬日本的管理文化是否适应中国的管理环境? 答:

4.3问题三

中国企业(本土或外资企业)应吸取中国文化的哪一方面? 答:(以人为本)

第 14 页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4.4问题四

文化怎样决定企业各自的发展思路与目的?(美国企业创造个人利益与其他企业是否趋同?)答:

第 15 页

第五篇:东西方文化

《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读书笔记

1.中国人现在对于东西方文化的认识还十分的浅薄,对于什么是东方化,什么是西方化还是认识的不深刻,亦或者根本就不明白。我们从国外学习了各种各样的技术,有学来的,有“偷”过来的(美名其曰:国产化),我们照搬了他们的经济制度,法律,各种各样的社会组织,甚至我们还有人希望对于我们的政治制度也进行改革,以便跟得上西方的步伐。

可是,中国人的这些行动一直都是失败的,同样的经济制度,同样的法律,却不能像在国外一样发挥同样的效用。当我们的经济出现危机时,我们却把它归结于国外文化的劣势。那么,我在想,也想反问我们中国人:既然看出了国外文化的劣势,那我们的优势又在哪里呢?

有些中国人勇于承认中国的落后,同时把这些问题的出现理解为没有很好的理解西方制度背后的思想精髓。也有些人则人云亦云的认为那些只不过是某些不怀好意的人的一种误导,因为这些思想是在中国从来不敢想象的,也是从来没有听过的。我们在初次听说时,对其思想感到震惊,但事后又感到这离“现实”太远,是不可能在近期实现的“幻想”,或者这又是一次的“误导”,西方人你没见过,你怎么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这些根本的原因,还是来源于对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的不了解,先不谈西方,就是一个中国人,当向他你问起什么是中国文化和哲学时,恐怕他也不能给你一个清晰肯定的答案。所以,对此的研究就非常的必要,而我将会在接下来的时间内认真的学习它们。

2.中国是科学艺术化,而西方是就连艺术也科学化了。我们的制作工程都专靠那工匠心心传授的“手艺”,西方却一切要根据科学——用一种方法把许多零碎的经验,不全的知识,经营成学问,往前探讨。科学的原则是要大家所公认证实的,所以前人所有的今人都有得,其所贵在于新发明,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前,当然今胜于古。艺术在于天才米巧,是个人独得的,前人的造诣,后人常常无法达到,他们所靠的是祖传的技艺和秘诀,自然今不如古。这也就是说西方的成就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东方则为艺术式的成就。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明末清初,中国的军事技术十分雄厚,但是由于天下已定,所以刀枪入库。鸦片战争之后,一次有个衙役打开了县府的火器库,发现封存的一批武器,这些武器比当时清军装备的要先进多了。这个例子就证明了中国艺术式的成就的弊端。

3.同样的一个病症,中医叫中风,西医叫脑溢血,后者是通过开肠破肚直达病灶的检查而知晓的,是检查实验;前者则是通过观察外表,从外表上望着是,是一种“猜想”。这种用检查实验的方法叫做科学,而用猜想的方法叫做玄学。玄学的一个特点则是总是不变更现状的看法,囫囵着看,整个看,就拿那个东西当一个东西去看;科学则总是变更着现状去看,试着换样子去看,解析了看,不拿那个东西当那个东西看,却也那别的东西也当做他看。

4.中国文化非常的讲究“尊卑”这个概念,一切都要有个规矩,什么规矩呢,那就是天下必须有个人来做主才成,否则岂不闹哄,这一闹哄起来怎么管呢?闹哄而不需要人管,则是他不能想象的。中国人一直都是一个人拿主意,无限制的主义,而其他人听着,然后跟着走,根本想不出来会有一种不一样的路可以走。而西方人则是大家一起拿主意,只拿有限的主义,然后大家一起听着这有限制的话。前者是专制和独裁,后者就是民主。

中国人看到西方人没有个尊卑,感到大惑不解,这样子还不乱了套了!所以当年洋务运动时派遣了许多幼童出国留学深造,当几年之后,清朝的官员去检验他们的成果时,对于他们的行为大惊失色。到底怎么了呢,原来这些幼童在学习了多年之后逐渐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因此,当他们见到这些检查的官员时,没有人下跪磕头,只是鞠躬。官员们感到非常的惊恐,立即决定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于是将所有的出国学习人员召回国内。

中国首先是有权无权打成两节,其次是无限的有权和无限的无权。西方则是首先公众的事大家都有参与做主的权;其次是个人的事大家都无过问的权。

5.有一点需要说明,那就是西方的科学不是一开始就是满足于应用的,它是一种求知的活动,因为如果它是一种应用的学说,那么为什么文艺复兴时还要再次的学习它们呢?中国只为用,不为求知,因此只能产生“手艺”、“技术”而不能产生“科学”。

6.人生可以有这样三种路径:

(一)向前面要求,即努力奋斗,改变现状,解决问题。

(二)对自己的意思变换、调和、持中,即随遇而安,改变自己的思想。

(三)转身向后去要求,即禁欲主义,否认一切的问题。

所以,西方文明走的是第一条路径——向前的路径。征服自然,对自然向前奋斗;用科学来改造现在;用民主与种种权威势力抗争。

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印度文化是以意欲反身向后为其根本精神。

7.西方文明,从希腊罗马时代是走的第一路径,因此从希腊开始,文化、艺术大为繁盛,到了罗马以后,又接连有了政治和法律的成就。但是由于到后来开始流为利己、肉欲的思想,风俗大弊,骄奢淫逸、残忍纷乱不成样子,所以主张禁欲主义的基督教作为第三种路径开始出现。然而,到后来他的流弊也出现了,一千多年中因为人们衷心天国,不重视现世,所以奄奄无生气,一切的文化又归并到宗教里去,哲学成了宗教的奴隶,文学、艺术只能为宗教服务,政治、法律也没有了,不仅如此,由于教权太盛,教皇教会横恣无忌,因此这段历史被称为了中古黑暗时代。后来出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将人们重新领上了第一条路径,重视现世;宗教改革,其结果也不是为希伯来的路径增势,而是人们的觉醒,对于无理要求的教训,他要自己判断,对于腐败的权威他要反抗不受,这实际上是同于第一路径的。后来的耶稣教性质逐渐变化,开始重视现世,教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了,宗教也开始鼓励人们的生活了,厌世的格调也去除了不少。

8.所以,文化来源于生活,生活的态度一变,才产生了今天的西方文化。考究西方文化的人,不能只看到西方文化的征服自然、科学和民主,而要着眼于这人生态度、生活路向。

9.中国文化并无征服自然的态度,而是与自然融恰相处,也就是第二条路径。这种态度,也就不可能有征服自然的魄力,那轮船飞艇等等也就不会产生;这种态度,对于积重的权威把持者要容忍礼让,也就不可能从其中得到解放,民主也就不可能在中国出现;这种态度也就不可能对自然进行分析打碎的观察,科学也就无法产生出来。

10.印度则不但不如西方,而且也不如中国,他们的文化里面只剩下了宗教一物。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宗教在印度多不可数,他们走的是第三条路径。很多印度的宗教故事,都是在讲什么舍身,如佛祖释迦摩尼的前世种种舍身义举,让人们忽略“现世”,转而重视“来生”。印度人既不像西方人要求幸福,也不像中国人的安遇知足,他是努力解脱于这个生活的,既非向前,亦非持中,而是翻转向后,典型的第三种路径。11.现量——感觉(受)、比量——理智(想)、非量——直觉(体会)。

12.佛教的形而上学以现量和比量为基础,可以理解为感觉和推理。比如我们看见了风吹幡动,有人说是风动,有人说是幡动,佛家说是幡动,我们把这样的问答归于哲学上的唯心主义,但是结论真的是这样简单吗?佛家的形而上学认为,人的感觉首先分为眼观、耳听、口尝、手触等等,当我们看到风幡时,我们感到了幡的存在,但是我们不知道这是幡。当幡被风吹动时,由于人眼的局限我们看到的是出于两处的幡,通过人脑的比量(推理)我们认为幡在动,所以佛家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心动。

13.谈到宗教,我们总是认为他是迷信,我自幼受到了书本、老师、社会的教训,一直未曾信教,不仅如此还一直认为宗教就是迷信。可是我的姑妈和舅舅以及外公都是信天主教的,他们信天主教,我的姑妈也一直在教会中,经常给我讲一些宗教人士行善的义举。幼年时家境贫寒,还多亏了姑妈从教会带来的救济,心中一直对此非常的感激,而我姑妈也一直希望我能够加入教会,后来,我的母亲也开始信教了,每日都要拜见上帝、耶稣、玛利亚,每逢出行都要烧一炷香,虽然明知无用,但是若要有一次做的不好便要惊恐万分,但每次正常结束之后,心里便好过的多了。这个时候,我就不能再简单的像以前那样人云亦云了,宗教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魔力,即使是很多受到现代教育的大学生们也有很多信教(我的大学同学中便有很多人信教,只是不是一家罢了)。

梁漱溟先生把宗教归结为:以超绝于知识的事物,谋情志方面的勖勉。这就是说我们判断一样东西是不是宗教主要从这两条出发:

(一)必须对于人的情志方面有安慰勖勉;这是它的事物

(二)必须对于人的知识超外背反,这是它的根据。对于人的勖勉,就是说某人拜了它,心里便觉得安宁舒适了,就可以怀着希望往下生活了。对于知识超外背反,就是说宗教总是超出于人的知识和理智之外的,你一旦拿人世的知识去解释去分析,它便不存在了。关于宗教两个词,一个是“超绝”一个是“神秘”。“超绝”就是说人在先有的世界里是得不到安慰的,只有超出现有的世界才能得以勖勉。“神秘”的意思是说一个观念或者经验不容理智施其作用。但是这是从反面来讲的,从正面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呢?原来之所以使人神志不清的是理智清楚明了的观察。如在危险中越是将所处环境看的清,越震摇不宁。托尔斯泰越将人生的意义看的清,越不能生活。者时候只有掉换一副非理性的心理,才得拯救他出于苦恼。

14.我们谈宗教是否必要的时候,可以这样子去看:那些需要宗教勖勉的情志都是怎么样的一种情志,以后的世界还需要这样的情志吗,这些样的情志是不是一定要通过宗教才能得到勖勉。如果以前有这样的情志,而以后却没有,则宗教不需要;如果以前曾依赖宗教勖勉,而以后却不需要,则宗教不需要。

人类在早年时期,由于知识的匮乏,在面对大自然时显得无比的脆弱,于是希望寄希望于宗教鬼神。随着知识的积累,文化的进步,人类感到强大以后,觉得不必再去依赖于宗教鬼神的控制。所以宗教在人类初期很盛,到了近代就衰弱下来,所以在其他的地方不受什么排斥而在宗教势力强大的欧洲大遭排斥。但是宗教的衰败不是科学的进步和攻击。科学是知识,宗教是行为,知识不能变更我们的行为,由于科学进步所获得的“得意”、“高兴”是打倒宗教的东西,却非科学能打倒宗教。

人们觉得自己有一种罪恶,而自己又觉得没有办法原谅自己,就算是当事人原谅自己也不能让自己在心里感到舒畅,这时便产生了“上帝救我”的想法。但是一个人的自觉罪恶是不会随着文化的进步而没有的,当一个人做了错事,他若原谅了自己便好,若是怎么都不能原谅自己便会上上帝寻求帮助。可是即使是这样的一种情志,也只是幻想出来一个上帝,真正改正自己的还是自己。若宗教就是给人以幻想,那其就薄弱了。

第三个是认为人生没有意义,当一个人看透了世界,看透的人生,他会觉得人生没有意义,非常的忧恼痛苦,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自杀。可是一但接触到了上帝,便感觉重生了一般。但是人生的意义可以走入否定人生的一条路,也可以走入勉励人生的一条路。前一条路的结果必为宗教;后一条路则有人生中为人生之勖勉,如孔家暨后之宋明儒都有此种能力。这样的人生空虚还是一种错误,将一个人的生活的重心全部放在外面,一旦失去便情志大动摇起来。所以现在提倡用美学、艺术来替代宗教就是这个道理,将人生的重心从外部转为内部。15.宗教的真的必要在于人有悲悯之心。中国人和印度人不同,比如印度人去参加一个朋友的葬礼,他会憎恶死亡带走了美好,人生亦充满了满瓢的痛苦,心中不忍心看到这样的事情,于是想要通过宗教来出世,不是怕死,而是怕活;而中国人则是感到死亡的恐惧,想到哪天哪月就就可能是自己的结束之时,感到担心害怕,因此也想要出世以求安心,此为真怕死也。

16.后世有可能走上印度式的情感,因为印度式的情感不过是人人都有的感情的一个扩充发达罢了。除非你不要情感发达,或许走不到这里来,但是人类的感情是一天天的往情感敏锐充达上走的。人类遇到的种种问题,在解决之后便会引入一个新的问题,宇宙是永恒变化的,解决问题也是永恒的,这是谁也拦不住的,在这时便有了出世的必要了,而这也就是宗教的真的必要。

17.所以宗教是有他的必要,而且永有他的必要,因为我们指出的问题是一个永恒的问题,宇宙只要存在一天,这个问题便会存在一天,所以我们说宗教的必要是永远的。就像除非没有世间,否则不想要出世是不可能的。

18.中国的形而上学和西方和印度的都不一样,这主要是问题和方法的不同,中国人从来不去讨论唯物唯心的问题,中国人不去关注静态的东西,而是去关注哪些变化的东西,而变化的东西是不可能用具体的语言解决,只能通过抽象的形式,因此中国哲学中有了阴阳的概念。

19.中国的形而上学中有一个大家公认的思想,就是“调和”。中国的哲学认为宇宙中没有那绝对的、单的、极端的东西,如果有这样的东西也一定是隐而不见的,凡是见得到的都是相对的、双的、中庸、平衡、调后。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自己在那里存在的问题。

20.孔子主张“生”,这不是佛家的思想,佛家主张出世,拒谈生死。代表儒家的道理是“生”,而代表佛家的道理是“无生”,由于中国人喜欢调和,再加上佛家传到中国之后发生的变化,于是便被世人混淆了,儒释道的哲学都是一体的。

21.孔子有一种不认定的态度,也就是说,遇到事情时既不调和也不绝对,认定、主张就偏;调和就又折中,也不好。

22.孔子注重直觉,遇事主张随感而应,没有一个确定的理论来说什么事情对还是错,但是大家却从心里面觉得事情的对还是错。比如,中国人向来遇到那泼皮无赖,便说那人不讲理,这倒不是那泼皮无赖做的事情有什么不符合规章制度,收人钱财替人消灾,帮人讨债什么的,怎么也是个“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人们却认为他不好,不管他做了什么却也认为他是不好的,这就是凭直觉去判断,不是靠理智的推理。23.儒家完全要靠直觉,所以唯一重要的就在于直觉敏锐明利,唯一怕的就是感觉迟钝麻痹,而所有的恶,都由于直觉麻痹,所以孔子教人就是“求仁”。“求仁”就是让人感到“不安”,不安是求安的表示,要求调和。天理不是认定的一个客观道理,是自己生命变化流行之理,私心人欲都是理智的结果,不是直觉的随感而应。孔子是赞美生活的,所有饮食男女情欲都是出于自然流行,并不排斥。若能顺利得中,生机勃勃,更非常之好的,所以担心理智出来分别一个物我,而打量、计较,一直直觉退位,成了不仁。

24.孔子主张的人性本善虽未直接说出口,但是孔子主张直觉,主张仁,这首先就必须承认人性是善良的,否则如果人性不是善良的,那么直觉也就不是善良的,人也就不会有恻隐之心了。

25.从直觉出发去思考,孔子也有不计较利害的态度。利害乃是经过一番理智的推理盘算得出的,而在这理智的推理中可能会加入一些“不仁”的因素,这就违背了人的善良本性。所以儒家只注意行为的动机,不注意行为的效果。比如,对待他人礼貌得体是有教养的表现,但是在服务行业,对待客人礼貌得体,甚至毕恭毕敬就不是教养的表现,而是利益驱使的结果,这就是不仁的,不道德的。墨子主张使用主义,无论何种事物、制度、学说、观念,都有一个为什么,也就是说事事物物都有一个用处。事物首先是能用的,若不能用便失去了价值。这样一来就危险了,将人生生活打断成两截,把这一段附庸在另一段上,而自身无其意味。这就将生活化作了手段,化住房为食息手段,化食息为生殖手段,而整个人类生活就都倾覆在外了。

彻底的理智会把直觉、情趣斩杀的干干净净,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受到直觉的支配,我们却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我们会哭,我们会笑,你不能用理智去解释去分析我们必须是哭还是笑,若真是这样,那我们也就笑不出来了,也哭不出来了。

26.从直觉出发,有恻隐之心,按照人的本性去处世,就是对人性的最大的解放,而孔子却又说要有“礼”,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这却是和他的理论相违背的。因为封建社会的“礼”包涵了君君臣臣,妇道、伦常,这些东西却是束缚人性的,并不是让人按照自己的本性去处世,这实属后世之人盗用孔子的名气罢了。(此观点是来自作者,这种看法便是去除了流传下来的儒家思想中的屈服权威的成分,算是为孔子正名。)27.所以孔子的生活是乐的,旁人的生活是系于物上,为物所累,就是乐,也是相对的,而孔子的乐则是绝对的,生气盎然,按照自己的本性去出世,没有一刻不是快乐的,是自得的乐,是绝对的乐。“仁者无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仁是忧的反面。顺天理而无私欲所以乐,所以无苦而只有乐。所有的忧苦烦恼——忧国忧民都是私欲。

孔子说“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这个天命是孔子和儒家经常说的,这个天命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命定,而是说宇宙万物运行至今,除了我自己的这一动未定之外,其他一切都是已成的,而这周围已成的局面又叫机会或者机缘,这对于我的这一动为顺为逆。这最多而有力的机会变化方向,殆足以决定我那移动能否发出,接续表现成功,故曰有命。

墨子以理智计算命计算得失,但是这样必然不能长久,孔子则凭直觉,其动机并非来自于外,不管得失成败利钝。所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不考虑其结果,只考虑他的动机是否来自直觉,完全不管得失成败,永远活泼,不严不倦。

28.孔子的儒家实际上不是宗教,因为他不符合宗教的两条规定,及对人的勖勉和超绝于理智。儒家的思想一是孝,而是礼乐。百善孝为先,只需培养这一点点孝的本能,则其对于社会、世界、人类,都不必教他什么规矩,自然没有不好的了。但是我们人原是受本能、直觉的支配,你只同他絮絮叨叨说许多好话,对他的情感冲动没给一种根本的变化,不但无益,恐怕生厌,更不得了,那唯一的神奇药方便是礼乐。礼乐是其他宗教用来实现宗教意愿的手段,而孔子的礼乐则是不一样的,他叫你心里充满美,礼不是拜天,而是祭祖,重视先人尊重长辈。这样额做法便使轻浮虚飘的人生,凭空添了千钧的重量,意味绵绵,维系得十分劳韧!凡宗教的效用,他无不具有,而一般宗教荒谬不同种种弊病,他都没有。

孔子第一教人不要胡思乱想,而一般宗教皆是胡思乱想。但是又教人要反省自己,这是有意识的,理智的活动。孔子差不多常常如此,不直接任一个直觉而为一往一返两个直觉,此一返为回省时附于理智的直觉。29.(一)在物质生活方面——中国人特别能容忍,虽然没有达到孔子的“自得”的境界,但也很少向前要求有所取得的意思。其结果是物质生活始终是简单朴素,没有那种种发明创造。从其不好的一面来看,则是物质文明不发达,乃至不时受到自然界的压迫,这在人类发展的初期是不好的,因为人的生存问题是第一要解决的,一切文物制度也不得不开发出来。然而从好的一方面说,却是有许多的好处,因为这种态度不会产生西洋近代的经济状况。西洋近百年来的经济变迁,表面非常的富丽,而骨子里其人苦痛甚深,虽然中国人的一切起居享用都不如西洋人,而中国人在物质上所享受的幸福实在到比西洋人多,用中国人的话讲,穿锦衣的不一定快乐,穿破布的或许很乐。中国人与自然融洽游乐的态度,有一点就享受一点,而西洋人则是风驰电掣的向前追求,以致精神的沦丧苦闷,所得虽多,实在未曾从容享受。

(二)在社会生活方面——孔子的伦理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总使两方面调和相济,并不是专门压迫一方面的,对其理解不透,就会误解了孔子形而上学的思想,全成了一方面的压迫。这一半是由于古代相传的礼法,与孔家融混不分,一半是因为中国人总是持着容让的态度,对自然如此,对人亦如此,完全没有西洋对付抗争的态度。这便使得中国人数千年来都不能从种种在上的权威中解放出来,个性终不得伸展,社会性也亦不得发达,这是我们人生上一个最大的不及西洋之处。不过这也有一个胜利之处,西洋人先有我的观念,然后才有本性的伸展。但从此各人之间的彼此界限划分的很清,开口就要权利义务、法律关系,谁同谁都是要算账,甚至于父子夫妇之间都是如此,这样的生活实在是不合理,实在太苦。西洋人是有我的,中国人是不要我的。中国人的母子、父子、兄弟、朋友之间,都是可以为人而不计自己的,可以屈己从人。他不分什么人与人之间的界限,不讲什么权利义务,所谓孝弟礼让之训,处处尚情而无我。只是孔子的精神理想没有实现,而只是一些呆板教条和古代礼法以致偏倚一方,黑暗冤抑,苦痛不少,然而在家庭里,社会上,处处都能得到一种情趣,不是冷漠、敌对、算账的样子,于人生的活气有不少的培养,不能不算是一种优长和胜利。

(三)在精神生活方面——人多以为中国人在这一方面是可以比西洋人见长的地方,实际上大不然,中国人在这一方面是失败的。中国人的那般与自然浑融的样子,和那从容享乐的物质生活态度,的确是对的,是可贵的,比西方是一个胜利。中国人那般人与人浑融的样子,和淳厚礼让的社会生活态度,也是对的可贵的,比西洋也是一个胜利。但是精神生活则不是的,情志一边的宗教,本土所有只是出于低等级的所谓祸福长生之念而已,没有西洋宗教那种伟大尚爱的精神,文学如诗歌、赋、戏曲,虽多聪明精巧之处,总觉也少伟大的气概,深厚的思想和真情,没有科学,哲学也很少讲求,即使有一些珍贵的思想,也未有流传到社会上,社会的一般所有则是些糊涂浅拙的思想。所以从这里看去,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并不好,只有那种孔子的精神生活,似宗教非宗教,非艺术亦艺术,与西洋晚近生命派的哲学有些相似,或者是做到好处的,但是终究也没有流传到一般社会上。

30.至此,中国人便走到了第二条路上,可在这条路线上,除了孔家没有其他人走到其恰好的路线上。第二条路线固然不前不后,然并非没有自己积极的精神,可是却只留下了容忍和敷衍,中国人也就不免的容忍敷衍自己,唯有孔子的态度是全然不知什么是容忍敷衍的,容忍敷衍是假调和,只有自得才是真正的调和。31(此处为作者个人想法)中国的古代天才比西方的天才还要有天分一些,西方的文明是不断积累,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而中国则是一开头便有了一个大天才,其思想又太玄深而致密,后来的天才不能出其上,就不能另有发明,而盘旋在其中。中国文化的一成不变,根本在于中国古代圣人由其观得的宇宙思想,一开始便领着中国人走上了人生第二条路向,到老子孔子更有一盘哲学为这路向做根据,从此以后无论都少聪明人转来转去都不能走出他的圈,而人生路向不变,文化遂定规成了这等样子不能再变。中国的调和的精神是最能长久的,却由此耽误了中国人,中国文化只是出了非常的天才,没有什么别的缘故。32.西方哲学是偏向于外的,对于自然的,这样就导致人事方面的研究不足,所以西方的哲学中,人生哲学一直都不是哲学的正题所在。一言以蔽之就是尚理智:或主功利,便须理智计算,或主知识,便须理智经营,或主绝对又是严重的理性。

33.所以三方文化都已经说明,一下是比较的结果:

(一)西洋生活是直觉运用理智的;

(二)中国生活是理智运用直觉的;

(三)印度生活是理智运用现量的。

西方生活的直觉运用理智是很好理解的,科学发明的产生是来自于不懈的努力,但是在什么都看不到情况下,是什么让科学家坚持去探索?那便是这直觉,虽然可能终身无成,但也可能发现新的知识或真理。中国实际上是在直觉运用理智之上又多了一层理智运用哲学,这就进了一层。中国人的文化艺术等都是来源于一种直觉,但是这直觉之上还有一层理智在起着作用。中国的哲学是看清了生活,而后便凭直觉去生活,看起来像是别的生物或者野人靠着本能生活一般,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是由于中国很早的时代就想成功那极高的文化,为其圣人、天才领着去做那以理智运用直觉的生活,却其结果只成了这非高非低混沌难辨的生活。古圣人的安排实际上是难以实施的,实施了也维持不了很久,或形式微具,原意浸失,结果只弄成理智的不发达,似乎文化很低的样子了。其实这凭直觉的生活是及高明的一种生活,要理智大发达之后才能行的。所以孔子说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先将理智的发展放在直觉之前,然后才能达到理智运用直觉,概中国人都忽略了这一茬,只想快点成功,或者一开始便过上了这直觉的生活,结果弄得不上不下的。

我们说的印度实际上是指佛教,因为唯有佛教将印度那条路走到好处的,这条路排斥理智和直觉——他们认为的比量和非量。唯识道理全出与现量和比量,这条路向就是用比量突破一切的非量,现量的大开发而成功现量生活。

世界未来之文化与我们今日应持的态度

34.我们讲未来的文化,并不是说未来应当用那种文化,只是说指示现在的文化正朝着某方面去走,此处从三个方面去说,从此三方面的变迁,指示未来的文化。这三方面就是事实一面、见解一面、态度一面。35.事实一面——西方中世纪时各地都形成了所谓的自由都市,既是经济的单位也是政治的单位,都是手工业,虽有雇佣工帮助,但是还是以家为主。当时的经济是以消费为本位的经济,就是说消费多少,生产多少。后来便被破坏了,一是机械。西方人的人生态度下这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他一面要求物质幸福,想利用自然征服自然,一面从他那理智剖析的头脑又产生科学,两下凑合起来,于是机械就发明出来了。机械逐渐就过渡到了分工,分工又逐渐过渡到资本的逐渐集中。此时自由竞争的学说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因为自由竞争提倡利己心,这个利己心也是非常好的,其结果是增进了他个人的利益幸福。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愈加集中,社会阶级矛盾尖锐,工人不做工就没有饭吃,要做工就得听命与他,而就是这样的生活也不可得,时时有失业的危险,劳动生产了财富,却给工人带来的贫穷。

这种不合理的分配便导致了社会主义的产生,这种经济模式无论是工人或者其余经济较好的人乃至资本家都被他把生机消耗殆尽,其生活之不自然、机械、枯窘乏味都是一样,人与人之间再没有一点情趣,遇事也没有了通融。人们也成为了机械,大家所完成的是一件事物的一两个部分,完全没有了那种成功完成的得意之感。这样苦闷的一天做完之后,得些钱自然要去寻乐,而这乐自然又是男女口腹之欲:淫声、淫色、淫味……总之非淫过不乐。人的家庭之乐是极重要无比的,他最能培养人心,并且维系了一个人生活的平稳。而此时工人的家庭被破坏了,亦不敢有家室。妇女儿童也要去工作,一家人都分散了,家庭的乐趣就消失掉了。又因为生活困难,娶妻生子更负担不起,而男女各能依工而活,独身而觉得很自如,谁也不想嫁娶,所以多无家。失去了维系,又无聊可乐,那风纪的紊乱就可想而知了,酗酒闹事、自杀、杀人种种也就不可胜言了。无论是什么人,都要聚精会神在经济竞争上

下载东西方文化折射的管理思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东西方文化折射的管理思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

    东西方管理思想差异摘要:自西方管理思想创立以来,就体现了与中国传统的传统的管理思想不同。在学习和研究管理思想过程中,不但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而且要基于中国特......

    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是什么

    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是什么? 最佳答案 21世纪,是管理学理论全新发展的一个阶段。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合作的日益频繁.也使得东西方管理思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冲突和融合。......

    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及启示

    宁波大学考核答题纸(20 12—20 13学年第 二 学期)课号: 017K06AA1课程名称: 西方管理思想史改卷教师:学号: 123010047姓名:何佳丽得分: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及启示何佳丽(宁波大学商......

    从管理思想窥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从管理思想窥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东方的管理思想是以中华传统管理文化为主要内涵的管理理论。非常注重文化和伦理的引导。东方的管理思想具有其独特的思想魅力,具有极高的现实......

    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异同01范文大全

    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异同及融合趋势摘要:不同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决定了东西方在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上也是不同的。在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下,我国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照抄照搬西方的......

    试述: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异同

    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异同 东西方管理思想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不断发展并完善成熟,形成了有各自特色的管理思想体系。东西方传统价值观念在对人和物......

    东西方法律文化

    从陪审制度看东西方法律文化 11291046杨磊 法律英语课上,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部电影《傲骨贤妻》,剧中更多的描述了美国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以及辩护律师的全方面辩护。当然,律师......

    东西方管理比较

    东西方管理比较 ——对其不同处的分析 摘要:东西方管理差异与其历史管理的发展密不可分,东西方的文化不同,历史不同,社会制度也不同,这些不同一起影响着东西方的管理,也由此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