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能孤立地看待管理
智慧365
不能孤立地看待管理
案例1:赵部长今年34岁了,工作十多年来勤勤恳恳,从没有迟到早退过。近几个月来领导发现他经常迟到或早退。领导询问的时候,他总是支支吾吾说不出子丑寅卯来。领导就开始怀疑他是否有离开组织的打算,但出于对老同事的敬重,没有采取行动。隔了几个月,领导发现赵部长又没有迟到现象了。事后才知道,原来前一阵子赵部长的老婆生病了,家里没人打理,孩子也每人照顾,才出现了迟到和早退现象。
案例2:小董一大早高兴地找总经理汇报工作,一敲开门小董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讲了项目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他想,这可是几个晚上的研究成果,即使没有奖励,也应该会得到口头表扬。没想到总经理听完后没有任何反应,还不高兴地让他出去。小董郁闷地走了出去,觉得自己不被尊重,工作就没有那么积极了。后来有一天,总经理问找小董谈话,问怎么回事,小董把研究成果重新讲了一遍,总经理听完连连叫好。这时小董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同一份报告,同一个人听了两遍,怎么反差这么大。后来才知道总经理的家庭出现了矛盾,导致那天情绪不对,工作没心情。
从这两个案例中不难看出,事物之间具有联系性。如果赵部长老婆没有生病,赵部长就不会有这样违反组织纪律的事情发生;如果总经理不与老婆吵架就不会打击到小董的积极性。所以,管理不是一门孤立的科学,管理也不能孤立地看待问题。对人的管理中,尤其注意事物的联系性,必须用联系的观点去看待管理的问题,决不能孤立地看待。这也是我讲做好管理也要重视家庭管理、女性健康管理等问题的原因之一。
第二篇:不能简单孤立地搞城镇化学习十八大 解读十八大
不能简单孤立地搞城镇化 学习十八大 解读十八大
12月15日至16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城镇化和市民化齐头并进,会形成巨大的内部需求,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动力。专家认为,当前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已到达顶端,新型城镇化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不仅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途径,城镇化将成为未来改革的重要红利,也将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1
怎样点火经济新引擎 成为最大的改革红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认为,城镇化是中国当前最大的结构调整,最大的内需源泉,也是最大的改革红利。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徐洪才对本报记者表示,2011年我国城镇化进程超过了50%,这是一个转折点,也是一个里程碑。而从现在开始到未来10年甚至20年时间内,我们将实现农村城市化加快发展,实现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在这个过程中将释放出大量的消费需求,它与投资需求结构升级产生的机遇有机结合,将实现我国经济有质量的、可持续的发展,同时也给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
“之所以特别强调城镇化,就是为了扩大内需。”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表示,因为城镇化需要对基础设施进行投资,要把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这个市民化的过程中,这些转移的人口需要住房,需要汽车,需要耐用消费品,这样可以拉动消费。所以城镇化的问题如果处理得好,既可以拉动投资,又可以拉动消费。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认为,考虑到中国将近一半人口生活在农村,因为农业比较效益较低,农村消费水平低,要想大幅提高消费水平比较难。所以只有提高城镇化水平,使一部分农村居民转化为城镇居民。这是扩大内需的主要途径。
此外,李雪松认为,城镇化既能应对外需下降,又能转化国内的经济发展方式,城镇化的发展会刺激服务业的发展。
不能简单孤立搞城镇化
“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孤立地进行城镇化建设,而是以工业化、产业化、信息化为城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积极探索城镇化内涵式发展道路。”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宏皓认为,一是工业化引导大量的就业人口从第一产业转向二、三产业,通过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为经济发展、社会民生奠定良好的产业基础。二是着力推进城镇化的良性内生增长模式,注重产业布局优化、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与城镇化的内在协调联动,为城镇长期、稳定、有序、健康发展注入内在活力。三是通过信息化、高新技术使用和对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提升城镇化发展的水平。四是城镇化与工业化、产业化、信息化协调发展的同时,也为工业化、产业化提供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人力资本。
如何避免“快而不优”
城镇化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专家提醒,新一轮城镇化建设不能再走以往老路,不能搞一哄而上“大跃进”式的推进。要科学合理规划,与区域发展相协调,与环境承载相适应;要从以物为主的硬建设走向以人为主的软建设;要从单一追求速度走向速度和质量并重。
城市格局要合理布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
国家发改委中国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易鹏表示,城镇化本身是不能带来就业和消费的,只有经济、科技和实业生产本身的发展,才能带来就业,才能增加人们的福利,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城市,从而促进城镇化扩张,所以不能因果倒置。“提高城镇化质量,要做好„五防‟”,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经济学家辜胜阻建议,一是防城镇化“拉美式陷阱”,避免脱离产业基础的“过度城镇化”;二是防城镇化“快而不优”,避免“有速度无质量”的城镇化;三是防止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过度“边缘化”,避免“半城镇化”过高的社会代价;四是防过度利用“土地红利”,谨防“城镇化”变成“房地产化”,避免过高地价推高房价;五是防特大都市的“大城市病”,避免特大城市人口过度膨胀。
不意味着都挤到大城市
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其布局还要跟区域发展相协调。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发展阶段不同,合理推进城镇化。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李国祥认为,新型城镇化需要解决三大问题。首先,城市土地扩张要与农业人口转移相结合,不能单一地扩张城市、大搞建设;其次,城镇化要与产业转移相结合,实现产业在城乡间、地区间合理布局;第三,大城市要与中小城市及城镇协调发展。
只有均衡协调城镇化才能健康持续发展。长江商学院教授周春生认为,城镇化不意味着都去大城市,要切实纠正大城市病,在中心城市旁边是卫星城,形成一个城市群,协调发展。
全过程贯穿生态文明理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专家建议,在城镇化发展中,要按照区域环境承载力确定城镇化发展的蓝图,这样才能保持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协调。
辜胜阻表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重视“量”的扩大,更要重视“质”的提高,要由重数量的外延式扩张到重品质的内涵式发展,建设“幸福城市”、“智慧城市”、“和谐城市”。
转移人口怎样实现市民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特别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城镇化的实质就是“人的城镇化”。专家认为,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严重滞后制约了城镇化质量的提高,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和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将成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点。
户籍城镇化水平尚低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但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仅达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经济学家辜胜阻分析称,近2亿生活在城镇里的人没有城镇户口及享有城镇居民待遇,大量的农民工实现了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却没有实现身份和地位的转变,这样的城镇化是一种“半城镇化”。
“现在面临的情况是人口城市化大大低于土地城市化,户籍城市化又低于人口城市化,这是结构上最主要的偏差。”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认为,调结构的关键就在于调整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内部二元结构,这就要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城镇化的难点,也是提高城镇化率的根本。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发展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施红对本报表示,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必须面对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拉动内需的实现以及改革红利的释放,是一个紧迫的经济课题。
城市形成“新二元结构”
当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滞后直接影响了城镇化的质量,城市中形成了“新二元结构”,农村呈现空洞化趋势,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成本和社会代价。
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任陈耀认为,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把城镇化错误理解为空间规模的扩大。由于大量圈地,导致城镇数量扩张快,质量低。一些地区不尊重农民意愿强行推行城镇化,缺乏产业基础。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正河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农民既要在城市挣钱生活,又不敢放弃农村的土地,“农村空洞化”倾向严重,既不利于农业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又不利于拉动内需。对于社会管理的影响,施红指出,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业转移人口在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享受不到城里人的待遇,难以从心理上融入城市环境,是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同时,农村中的大量留守儿童也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施红还强调,目前城镇化进程存在一线城市过度发展,中小城市发展不足的现象,地区协调发展有待政策引导。
让常住人口享受公共服务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专家们普遍认为,这是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必由之路。
辜胜阻建议,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要加快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改善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条件,降低入学门槛,构建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医疗、住房及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民工权益缺失问题。
张正河提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要尽量放宽现有户籍制度,二要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三要提供农民能够接受的房价;四要构建城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
另外,专家指出,户籍制度改革尚存在较大阻力,需要循序渐进。如何治理“贪大求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专家提醒,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要注重提升城镇化质量,切忌“贪大求洋”。
“贪大求洋”引致城市顽疾
专家表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诸多顽疾,比如人口集聚、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公共资源短缺……而这其中,城市发展“贪大求洋”或是重要病因。当前,一些城市盲目扩大城区,忽视基础设施配套,同时城市功能定位不明,盲目追求“大而全”的粗放发展模式造成了城市不堪重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我国当前城镇化发展水平不高,发展的系统性、科学性不强,这些问题限制了城市承载能力的有效提高,限制了劳动力和人口向城市的进一步转移,也不断提高了制造业、服务业在城市发展的成本。
“贪大求洋”让城镇化跑偏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宏皓表示,传统的“规模扩张式”城镇化质量并不高。一是在布局上出现盲目性,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缺少衔接;二是城镇人口和消费在增加,但城乡二元结构却没有根本改变,大量农民工进城却不能落户、建设城市却不能享受城市福利,被户籍制度等藩篱阻隔在城市之外;三是城镇化的过程中,污染增加,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之间出现脱节。
专家表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城镇化存在的诸多过度发展与失衡问题,使得潜在内需难以转化为有效需求。比如一些地方耗巨资打造的豪华新城,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但无人居住,街上的清洁工人比行人多。还有一些地方出现了“农民被上楼”的现象。农民“被住进”集中建设的楼房,农民的生活方式城镇化了,但农民的生产方式却没有城镇化。这些都是城镇化严重失衡的表现。
多措并举防止“贪大求洋”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日前表示,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要科学编制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规模结构,着力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要引导和规范新城、新区健康发展。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城镇供水、排水和供暖设施的建设与改造,推进供热体制改革。
张立群认为,未来的城市化,一要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性、科学性,着重抓好城市发展长远规划,建设好城市基础设施,包括大型的排水体系、地铁轻轨体系、地下管廊体系。二要加快提高城市公共服务的能力和社会管理的水平,支持城镇户籍的进一步放开,使有条件的农民工尽快成为城镇户籍居民。
专家建议,应积极打造城市地域文化特色,注重保护历史遗存,打造城市形象和品牌。避免“贪大求洋”、千城一面的城镇化现象。十八大前后,记者深入到东中西部一批城乡统筹改革先行先试地区调研,发现60多年来阻碍城乡均衡发展的“二元结构”桎梏,正在被逐步打破。越来越多的农民改变“身份”融入城镇,一个个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相继遇到、无法回避的问题正在被逐步破解。
第三篇:不能顶天,也要立地——看影片《立地》有感
不能顶天,也要立地——看影片《立地》
有感
不能顶天,也要立地
——看影片《立地》有感
龙宇
千秋庄
在中国版图上千秋不倒
靠的是立地的栋梁
靠的是互相掏心窝的精诚团结
靠的是同唱一曲奋斗不息的战歌
霍承义
一位笑眯眯的山村代理第一书记
你在矛盾尖锐的基层组织里
树立了一面永远飘扬的猎猎的旗帜
读你,我读懂了军人的风格
读懂了哪怕是被扣屎盆子也忍辱负重的风度
读懂了深深地热恋这片土地的坚贞不渝的风采
党组织瘫痪不可怕
暂时的尔虞我诈不可怕
短时间的争权夺利也不可怕
可怕的是一种习惯性邪恶毁灭了执政党
毁灭了千秋庄,毁灭了万代的宝塔
甚至毁灭了整个寻求走向康庄大道的大中国
真的
作为一群苍茫大地上的儿女
就算我们由于力量单薄而不能顶天
我们也应该努力成为鞠躬尽瘁的立地者
站立,我们要像一棵棵常青松
躺下,我们该如一块块铺路石
纵使面前遍布着坎坷
我们也必须高举着一面战旗齐心协力勇往直前
常言道——立地成佛
尽管这四个字与我们的距离很远很远
然而,我们无论如何都应该“立地成人”
站成一个个大写的人
这些人,德才兼备
这些人,铁面无私
这些人,宽容大度
这些人,誓死救国
这些人,不管在何时何地都清楚老百姓永远比天大
天,在无声无息把异彩呈现
朝霞中,不仅仅是一个霍承义站了出来
看吧,他的身后是一支拉得很长很长的队伍
地,在一个又一个寒冬过后
就是翠绿的春,就是火热的夏,就是金黄的秋
我们顺着季节的边沿走过大地的尽头
迎接我们的是一朵朵芬芳的花
是一串串饱满得不能再饱满的麦穗
是一场场欢声雷动的五彩斑斓的大型民族歌舞
XX-6-20
完成初稿
作者系广西三江县同乐乡同乐小学教师
邮政编码:545508
第四篇:如何看待扁平化管理
如何看待扁平化管理?实行扁平化管理如何加强信贷管理和营销?
(一)如何看待扁平化管理?
概念:所谓扁平化经营管理,是指通过缩短经营管理通道和路径,扩大经营管理的宽度和幅度,进而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实施扁平化经营管理,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背景:为进一步提升网点功能和服务水准,解决高层次营销与低层次网点不对等的问题。
优势:
(一)银行实行扁平化经营管理模式,使得管理层次减少,促使银行的营销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市场拓展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通过缩短信息传递路径,提高了管理效能,过去文件从总部到营业网点,往往到达时时效已过,延误了上级行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和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建立新的运行方式(包括经营机制、管理架构、核算体系和考核机制),努力做到人、财、物的最优配置。经营机制上要明确各项业务的具体办理部门、市场定位和职责范围;管理架构上要明确各项管理职责的职能定位;核算体系上要实行集中管理。利益问题直接关系各个层面的工作积极性,只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考核奖惩机制,调整理顺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对新体制的顺利运行起到激励促进作用。要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角度,对分行市场拓展部门、业务管理部门、服务监督部门,营业网点,以及客户经理、柜员等不同层面分别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分配办法。同时,要借助成本控制效益分析系统和相关考核程序,正确计量和评价被考核单位、员工个人的工作绩效,以充分调动各个层面的积极性,使其发挥最大作用。弊端:容易出现偏差和决策盲目化,易出现决策的周密性问题,反而浪费时间和效率。
1、金融服务水平没有得到相应提升。机构升格后,人员配备不足,业务授权、服务范围、新业务拓展以及营销政策、财务等方面没有同步提高,一些机构仍然维持着分理处的管理模式和架构,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影响到业务的发展。
2、管理模式不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机构升格后,没有及时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也没有设立专门的检查监督岗,导致行长一岗多责,忙于应付一般性重复检查,很难发挥起经营性支行的自身管理功能。
3、检查监督力度没有增强。实行“扁平化”管理后,机构升格后,自身没有及时配备内控检查力量,而综合性支行管理的幅度和内容增加,在现有人员配备不变的情况下,检查的深度和广度相对减弱。
(二)实行扁平化管理如何加强信贷管理和营销?
扁平化改革的核心应该是营销层次的提升,而不是简单的机构归并。根据新的组织模式和业务部门自身职能变化,构建灵活有效的市场客户营销体系、精简高效的营销保障体系和管理有序的垂直控制体系等符合扁平化要求的市场营销“三大体系”。扁平化改革应是营销
平台和操作执行平台的扩大,而不应是管理平台的盲目膨胀。如何加强信贷管理:
1、完整的信贷营销组织体系。要全面推行扁平化管理,建立以客户经理制为核心的组织模式。要改变以支行为主的营销体制,形成以分行部门为主的营销模式。要在总行按产品设置部门,在一级分行按客户设置部门,在二级分行成立若干个客户中心,中心由许许多多客户经理组成,对金融产品的供应、营销全过程负责。中心按照行业不同设置专门机构,如机构营销部、公司营销部等,把支行客户经理上收管理,实行从省级、市级到县区级自上而下的一条龙营销。
2、高效的授信审批决策流程。一方面。要根据客户信用状况、规模大小、财务指标、产业前景等方面情况,对客户进行分门别类,对不同的客户实行不同的贷款审批和管理政策。对重点客户随报随批,优质客户优先安排,对一般客户存量维护,淘汰客户逐年压缩,尽量提高审批时间和效率。另一方面,要适当授权授信,鼓励客户经理拓展新的贷款客户,有些贷款允许先放后批,以形成高效审批信贷体制。
3、完善的信贷产品开发系统。要建立产品开发项目储备制度,由市场营销部门统一牵头进行业务创新和新产品开发。
4、科学的业绩考评机制。要采取定性和定量的办法,分别对信贷前台和客户经理的信贷营销业绩进行考核评价,并严格奖惩,及时兑现,切实调动各部门、个人做好信贷营销工作的积极性,挖掘其拓展客户、营销产品和服务的潜力。
5、对银行的监督管理主要靠总行职能部门,尤其是稽核监察部门、信贷管理部门、资产保全部门,总行领导要充分给职能部门授权,职能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办法,信贷部门对签批的贷款要进行贷后检查,驻片稽核人员要对新增贷款的用途、贷前调查的真实性逐笔落实,加大检查频率,发现违规违纪行为,坚决重处,决不姑息迁就,要充分发挥稽核大对职能作用,严格序时稽核、专项稽核,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监督管理,形成纵到底、横到边的监控网络,确保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确保无案件发生。
如何加强信贷营销:
1、上、下级行联动。商业银行总行要根据办行宗旨,制定全行性的信贷营销发展战略,并加强对全行信贷营销工作的组织、指导和检查。各分支机构也要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本行经营能力制定相应的营销目标、步骤和措施。上下级行在信贷营销活动中,要真正做到思想统一,关系顺畅,行动协调,配合默契。
2、前、后台部门联动。信贷业务的发展牵涉后台许多业务部门和环节,如资金计划、信贷管理、法律、科技等部门,它们分别在规模管理、贷款审查、授权授信和金融产品创新上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前后台紧密联系,形成合力。
3、行领导与员工联动。各级行行长要真正成为大的客户经理、第一营销员。客户经理要全方位深入市场、深入客户具体搞营销。其他员工也要密切配合协作,为客户服务。
4、业务联动。一方面,要实行个人业务与对公业务的联动。由于对公业务包含许多个人业务商机,加之,许多对公批发业务和个人零
售业务可以相互转换,如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就可以相互促进,所以,要力争两者一起营销取得综合效益。另一方面,要实行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中间业务的联动。营销信贷时,要推销负债业务与中间业务;发展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时,要营销信贷业务;组织存款时,推销贷款等业务;发展本币业务时,力争发展外币业务。总之,要通过捆绑营销,努力提高单个客户资源的利用率和贡献率。五是信贷营销项目联动。信贷营销项目的确定要讲究科学性,做到长、中、短期目标相结合,做到既实事求是,又高格定位。同时,要掌握好资金来源与长短比例的匹配,以利于头寸的调度和经营的稳健发展。
第五篇:谈如何看待企业存货管理
优化存货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谈如何看待企业存货管理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所从事的汽车配件行业在业外人士的眼中或许是个高回报的产业,但是如今的市场竞争中,随着市场的变幻莫测的发展,汽配行业也日益显现出利润微薄,竟争激烈的本质。面对残酷的市场,我们只有加强自身管理,提高管理意识,才能规避和降低各种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竞争力。
汽配产业走在上世纪80—90年代后期,是其发展的黄金期,经营汽车配件,不管是那一层面的,都有较高的利润点,损失和报废部分产品,数量不多,对商家来说都还能接受。可是今天,在这个微利经营的时代,就不得不考虑如何管理好我们的存货。在如今回首思考很多地区的老“东风服务站”为何经营面临亏损?道理很简单——一是管理体制的问题,更重要还是在存货的管理上的失败。盲目的采购商品,供大于求,导致库存积压,资金得不到良性的循环和运转,最后变卖、处理不良库存商品。这样的历史教训足以引起我们深刻的反省。动辙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存货储备并不代表我们的实力和资金有多么充足。当我们经常跟人讲“配件卖不去出就是废铁,卖去出就是钱!”这句话时,我们就应该思考这些库存是良性的吗?是合理的吗?由此,可见合理、科学、高效能的配件的存货管理是多么的重要。
建立良好的存货(库存)管理结构,加快资源运转效率,从我公司多年的存货管理经验以及我个人的体会而言,建议注意如下几点:
一、规范采购计划,提高存货周转。
随着物流业的发达,信息传递更加快捷、全面,能及时保证货物流通和发运。因此我们应该适当的降低库存量,提高采购频率。根据库存实际数量和平时销售状况准确作出采购计划,合理利用有限的流动资金进行周转。同时注意调整计划过程中的品种结构,平时还要做好缺货记载,保证采购计划货物品种齐全。
二、定期进行盘存,把握库存结构。
目前来讲很多从事配件经营的企业均为私营企业,走的是家族式经营模式,对盘存没有什么概念,总认为盈亏都在自家里,盘不盘存无所谓。其实不然,盘存能对单位资产进行统计,直观了解存货结构是否合理,发现和处理不良库存,使其经营者能及时的对存货状况进行分析和调整。所以定期的商品盘存是很有必要的。
三、把握源头控制,加快商品流通。
商品的质保都有着相应的时间控制和管理,随着生产厂家的规范,对产品保质期限的严格控制,要求我们对库存商品必须做到“先进先出,后进后出”,不得货压货,货堆货。先进先出的原则,有利于商品及时流通,更有利于商品三包服务及时的享受厂家的服务政策,同时也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所以,此点要求我们采购商品的时候对产品的生产日期严格把关。
综上所述,我们的业务人员在做好业务的同时,还要深入学习和参与企业的管理,优化存货管理结构是保证我们在这微利时代立于不拜之地的法宝。所以,在此提出几点存货管理中的拙见,供同行参考。我们也深切祝愿我们的同行及客户生意越做越大,祝愿您的企业管理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