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菏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汇报材料
菏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汇报材料
一、创新工作形式,建立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不断充实完善精神文明创建制度体系
今年以来,我局将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列入年度总体目标一起部署和考核。在制定下发的《县区局综合工作年度量化考核办法》中,把精神文明建设及文明机关创建工作列为对县区局考核的重要内容,给予了较大的加分权重,规定年内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或文明机关的加5分,市级的加10分,省级的加30分,国家级的加50分。制定了《菏泽市工商系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点标和责任分工,围绕诚信体系建设、扫黄打非等重点难点工作,深入进行专项治理。
(二)不断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保障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引导各级领导班子讲学习、讲党性、讲团结、讲纪律、讲表率,增强班子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统帅作用。如鄄城县工商局在廉政教育过程中,把廉政文化同工商工作实际相结合,受到了省纪委的好评。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持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队伍的政策观念、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的水平,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名利思想。三是深入推行行政问责。为确保文明机关创建工作有序进行,进一步完善了《菏泽市工商行政系统行政问责制暂行办法》及其配套方案,是菏泽市工商系统行政问责制度建设走在了市直部门和全省工商系统的前列。
二、丰富活动载体,争抢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功效
(一)以学习型工商建设年为契机,全面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我们采取专家授课、集体讨论、个人自学等形式,集中开展了作风建设与廉政教育培训活动,邀请市委讲师团、市检察院、菏泽日报社、教育学院等单位相关领导和专家,以严格规范执法、职业道德教育、干事创业精神、健康阳光心态等不同内容为主题,举办了多场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思想作风问题,并以生动的事列对广大干部职工的价值观、人生观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全市系统内组织举办学习与创新、学习与工作、学习与生活、学习与人生等主题演讲会,营造了重视学习、乐于学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工作中,我们注重培养树立先进典型,用身边的典型鼓舞人、感召人、激励人。牡丹区分局马岭岗工商所副所长侯玉林同志联合十几个人自发成立了“红盾情”爱心救助组织,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爱心捐助活动。目前,“红盾情”已成为全市、全省公益慈善事业的一个响亮品牌,为全市工商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树起了一面旗帜。
(二)开展多项活动,隆重庆祝建党90周年
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庆祝建党90周年网上知识竞赛,学习党史,了解国情;市局机关干部职工自编自演,去办了一场精彩的“经典红歌大家唱”活动;开展了“为党旗增辉,为红盾添彩”主题演讲,书法爱党敬业情怀;组织人员参加“南华杯”羽毛球邀请赛,并获得了三等奖;邀请党史研究专家王永昌教授为全市系统干部职工举办了题为《光辉的业绩 宝贵的经验》的党史讲座。通过开展多项活动,进一步激发干部职工创先争优、无私奉献的工作热情。
(三)营造舆论环境,实现道德教育的全员覆盖
在文明创建工作中,我们坚持看长远、打基础的原则,广泛开展道德教育。一是利用会议、简报、好、演讲、宣传栏、典型报告等形式,对干部职工进行形势、国情教育;二是下发并组织学习各类教育读本,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文明礼仪读本》等,制定了全市系统干部职工道德教育规划,采取知识竞赛、有奖问答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
(四)实施情感教育,为干部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在文明创建活动中,我们改变了单纯说教的教育方式,把教育引导由“虚”做“实”。如市局机关的老干部工作,我们采取定期召开老干部座谈会的方式,通报情况,征求意见,积极改进服务方式和工作方法,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市局行政科室党支部还建立了分级负责、结对帮扶老干部的工作机制,把老同志的关怀真正体现在行动上,理、落实到群众的心坎里。
三、发挥工商职能,夯实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基础
(一)强化企业登记管理,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在企业登记注册中,坚决把住市场主体准入关,防止不良文化活动通过登记渠道进入经营领域;在办理企业名称核准过和中,坚决清理违背传统文化美德,不符合我国民族、宗教习俗以及格调低下,庸俗的企业名称;坚决把住经营范围审核关,严禁变相传销、封建迷信、黄赌毒等非法活动以合法的面目混入市场。
(二)强化商标广告管理,发挥宣传导向作用
我们进一步加强印刷业的管理,严厉查处假冒商标、侵权商标、带有不良政治、文化倾向的商标和违背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商品包装装潢;坚决把好广告发布关,及时制止纠正违反社会公德和社会风尚的广告;引导广告经营者、发布者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涵体现在广告创意之中,发挥广告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导向作用。
(三)强化集贸市场管理,创建文明经营窗口
我市大大小小的各类集贸市场是社会主义大市场的缩影,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我们坚持开展市级、省级文明市场评选活动,规范经营行为,净化市场环境,出以花都商埠为代表的一批文明市场;同时,加大巡查力度,打击期行霸市、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努力维护公平和谐的市场秩序。
今年以来,我局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和先进单位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文明办的要求,学习借鉴其它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与时俱进,执着创新,推动工商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第二篇:工商行政管理局校园周边环境汇报
工商行政管理局
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汇报
三年来,工商局针对校园周边环境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加强与公安、文化、城管、卫生等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采取“五项措施”,以校园周边市场环境为重点,以食品安全、文具、图书、黑网吧等为切入点,开展隐患排查,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加强防控,狠抓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取得了实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召开的全国综治维稳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各级领导的批示要求,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集合、依靠 群众”的方针。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 原则,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扎实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 排查整治工作,严密防范和杜绝校园及周边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确保校园和谐稳定。
二、建立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县局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郑劲松为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应顺、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吴廷胜、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建强、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高新华、党组成员、经检大队长肖华为副组长,市场、消保、经检大队、法制、监察、办公室、信息中心、各工商分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经检大队,徐安银负责具体办公。负责材料收集、情况汇报和信息报送等。
三、大力整顿校园周边商业经营秩序。三年来加强对中小学校园周边各类摊点进行拉网式地检查,整顿和规范无证无照经营、食品经营行为。工商局以辖区内中、小学及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学校周边经营秩序和产品质量为整治重点,安排布置了专项行动的目标、范围和要求,确保学生消费安全。执法人员从准入关着手,对校园周边经营主体全面摸底排查和梳理,规范主体资格,坚决取缔无照经营,严厉查处经销“三无”食品、过期变质食品、伪劣文具用品、含淫秽色情、恐怖暴力和学校周边的黑网吧以及其他严重损害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各种违法行为,为学生构筑学习、生活、娱乐的安全防线。为了给广大中小学生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学习生活环境,每年都由工商局牵头,在公安、教育、卫生、城管等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下,集中执法力量对校园周边的食品安全进行了突击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1254人,执法车辆256台次,共检查食品经营户3245户,立案查处58件,查扣各类食品326件、2500多袋。
四、强化对学校周边文化娱乐场所和食品安全的监管。强化监督,细化责任,把校园食品安全工作落到实处,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的方法,对校园周围200米以内的电子游艺室、歌舞厅、网吧等场所进行仔细排查。一是制定了印有各工商分局办公及全分局干部职工电话号码的红盾联系卡,并把红盾联系卡发到了辖区内学校负责人和相关人员手中,便于随时可以联系和监督举报;二是把辖区内的学校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进行了专门登记,所内相关责任人员熟练掌握;三是是严把市场准入关,对校园周围200米内设立的互联网服务营业场所依法予以取缔,对在校园周边申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生产经营者在经营范围上,加强行政指导,避免产生潜在的安全隐患。四是依法打击查处校园周边存在的违法经营行为,不定期开展专项整顿活动,提高日常巡查频率与巡查质量,重点查处销售不合格食品、不合格玩具、非法出版物等违法行为。五是对学校周边是否存在黑网吧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暗访侦查,消除了不安全隐患。严格禁止在中小学校周围开办电子游艺室、歌舞厅、网吧等娱乐场所。
五、开展“大手牵小手、平安进校园”活动。加强与教育、文化、公安、卫生、城管等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开展“大手牵小手、平安进校园”活动,要求广大群众,特别是中小学师生,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之中,充分利用“3.15”等活动时机,采取入校设点宣传等方式宣传工商法律法规知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维权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宣传相关不合格商品的甄别知识与遭遇权益损害时的救济方法,发现问题及时向职能部门举报,提高校园师生们的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六、加强督查督导,严格责任追究。县局业务股室要加强对基层所队的业务工作进行指导,要求工商分局全面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县局成立督查组,定时和不定时的对基层所队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察,对严重失职行为将严格追责。针对存在问题健全日常监管机制,确保整治工作出 成效 针对存在问题将我县校园周边经营户的监管划片分段,包干到人,责任追究到人,实行校园周边环境每周巡查制,认真开展市场巡查和集中整治行动,加大无照经营的打击力度,彻底杜绝食品无照经营,坚决打击校园周边的不法行为。
截至目前,工商局共出动执法人员1951人次,执法车辆358车次,对全县中小学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检查经营户3885户,查处无照经营58户,销毁过期食品189 公斤,处罚款8万余元。
工商行政管理局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三日
第三篇:沁源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安全生产汇报
沁源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2010安全生产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为主线,以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以创建本质安全型县为抓手,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紧紧围绕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积极采取措施,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大清无力度,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清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在“组织”上下功夫,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
我局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领导,结合实际制定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工作方案》、《开展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成立了以“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层级责任制,县局与各工商所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了《涉安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五项制度,同时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工作范畴,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增强监管人员责任感,明确落实责任分工。
二是在“登记”上下功夫,严格把好安全生产市场准入关。
我局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行政许可法》和企业登记法律法规有关前置审批的规定,加强对涉及生产经营安全、消防安全、公共安全、生命财产安全的企业登记审查关,凡需取得而未取得有效的安全生产前置审批文件或许可证的,一律不予核准登记。同时,在年检验照和个体工商户验照过程中严格审查,凡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前置审批许可证或批准文件过期、失效或未有许可证的,一律不予通过年检、验照,责令限期办理变更或注销手续,逾期不办理的依法进行查处。有效地落实了对重点单位的审查把关工作,终止了不合格经营主体的经营资格。
三是在“引导”上下功夫,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我局积极采取多种渠道进行引导宣传,结合工商日常巡查监管和年检验照的工作平台,将《食品安全法》、“致经营者一封公开信”、“诚信守法,亮照经营”等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资料,主动分发到经营者手中,通过架设宣传横幅、送法进企业、发放安全生产知识资料等方式提高企业和群众安全防范意识,使安全生产观念深入人心,并深入开展了安全教育培训,通过深入走访企业、邀请企业座谈、举办知识讲座等形式,展开“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为主题的教育培训活动,同时为广大中小学生、食品经营户举办了多场食品安全普法知识讲座,进一步提高广大经营者的安全生产意识。在“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活动中,共发放宣传品8000多份、悬挂宣传横幅15幅,解答群众咨询120余人次,大力营造“我要安全,人人安全”的社会氛围。
四是在“预防”上下功夫,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我局结合实际,制定了《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 实施方案》、《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主动配合有关 部门开展排查整治。通过加强巡查,充分发挥网格化监管优势,对 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增加巡查次数,提高巡查监管质量,把日常巡 查和安全生产专项检查行动有机结合起来,做好巡查登记记录,及 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和静态的情况;重点加强对辖区内矿山及非煤 矿山、烟花爆竹、加油站、采砂、砖瓦厂等重点风险行业企业的生 产经营情况进行排查摸底,做到情况清、底子明;加强对已取缔和 整改企业回访工作,防止死灰复燃和整改工作不落实的情况。今年,共排查市场主体346户,出动车辆160余台次,排查出隐患36户,函告相关部门17起。
五是在“执法”上下功夫,严厉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今年以来,我局先后组织开展了对煤矿、砖瓦厂、沙场及非煤 矿山、烟花爆竹、加油站、娱乐场所、网吧等重点行业无证无照经营行为的查处;同时,积极参与县委、县政府组织开展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与公安、消防、国土、安监、卫生等职能部门进行联合执法。共检查各类经营户2480户,出动人员1023人次,查办无照经营案484起,罚款45万元,辖区持照率达95%以上,协助相关部门开展执法行动17次。
六是在“保障”上下功夫,进一步强化监管能力和应急处置能
力建设
我局利用全面推行网格化监管工作机制的契机,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把每个区域、每个行业、每个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细化到片区网格,细化到个人,明确责任,强化监管,完善属地管理、网格管理,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监管能力。并制定了《安全生产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和《市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和完善了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安全监管应急机制,组织了应急演练,提高了本部门对重大安全事故的预警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对重点行业与领域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进一步完善对辖区市场的监管,协助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和专项整治行动,履行好安全职责,确保安全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沁源努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三十日
第四篇:2015菏泽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5菏泽市政府工作报告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在中共菏泽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牢牢把握发展大势,全面推进各项改革,扎实推动工作落实,较好地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22.2亿元,增长10.2%。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1.9:53.6:34.5,第三产业占比提高1.3个百分点。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2亿元,增长1.7%,税收和主体税种占比分别达到76.5%、5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344元,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436元,增长12.1%。进出口总额完成35.2亿美元,增长19%。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加309.4亿元、216.3亿元,新增社会信用总量373亿元。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粮食总产140.45亿斤,实现“十一连增”。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426家,农业标准化基地新增50万亩,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新增8780家、322家,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新增千亩以上牡丹种植大户22家,深加工企业发展到120家。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分别增长15.4%和11.6%。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入库税金过亿元的企业分别达到11家、10家。四大工业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分别增长15.7%和12.2%。服务业繁荣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商贸物流业交易额增长14%,旅游总收入增长16.8%。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引进落地亿元以上项目403个,完成投资710亿元,竣工投产230个;新批外资企业13家,实际到位外资2.2亿美元。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省重点项目个数居全省第二位,100个市重点项目顺利实施,60个竣工投产;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40.7亿元,增长16%。市场主体快速增加。新登记个体工商户6.4万户、私营企业9809家,分别增长144%和11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227家。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81家,在建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菏泽火车站及广场改造提前完工,洙水河航道实现贯通,洙赵新河治理全面完成,菏泽机场选址报告通过国家民航总局评审,菏泽至曲阜城际铁路项目建议书获批,青岛保税港区菏泽功能区正式签约,济南铁路局菏泽铁路物流园区启动建设,巨野宝源湖水库、东明洪源水库建成蓄水,华润东明热电联产项目被列入省火电建设规划。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率达到43.1%,提高1.5个百分点。8个县城、首批6个省级示范镇控制性规划和第二批11个省级示范镇总体规划全部完成,农村新型社区规划实现全覆盖。市区实施城建重点工程40项,打通断头路5条,长城路西起昆明路东至广州路、西安路南起长江路北至北外环全程贯通,丹阳立交桥东段引桥基本完工,埋设雨污管网50公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400万平方米。4个县完成农村公路网格化工程,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195公里。新建农村新型社区52个。省级示范镇和市级重点镇建成区面积增加12.9平方公里。新增农村污水处理站126个、垃圾中转站159座,村收集、镇转运、县区处理的垃圾处理体制初步形成。——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大力实施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战略,拒批“两高”项目22个,实施节能技改项目96个,淘汰高耗能落后设备1100台套,累计节能37万吨标煤。挖潜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23万亩,新增耕地1.06万亩,完成造林面积28.2万亩。创新实施生态补偿和环境污染有奖举报办法,积极推行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严格落实“河长制”,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三条主要出境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蓝天白云”天数在全省前移7个位次,增加天数全省第一。
——各项改革扎实推进。继续深化行政审批、注册登记、财税金融、教育卫生等领域改革,启动改革事项367个。编制完成了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100个,审批事项和时限进一步压减。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迈出新步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完成84.3%。义务教育综合改革扎实推进,牡丹区、成武县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四位一体”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成效明显,城乡医疗保险整合、养老体制并轨、户籍制度改革、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走在全省前列,郓城县、牡丹区分别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全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试点。
——民生保障水平日益提高。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继续提高,达到76.9%。年初确定的30件民生实事,除2件调整计划外,均已完成。全市新增安全饮水人口100万人,新增城镇就业9.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万人。城乡低保人均年保障标准分别提高120元、400元,五保供养和大病救助标准分别提高500元、8000元,每千名老人拥有社会养老床位达到26张。完成财政性教育投入65.5亿元,新建改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121万平方米,新增幼儿园227所、城区中小学14所,齐鲁工业大学菏泽校区实现首批招生。市区新上新能源公交车100辆、公共自行车2000辆。县区“两馆”全部竣工,新建农村文化大院356个、文化广场329个、村级健身工程1055处、乡镇健身广场50处。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54万套,改造农村危房9032户。新增医疗床位3200张,市立医院、单县中心医院被评为“三甲”综合医院,计划生育单独两孩政策稳妥实施。精准扶贫全面铺开,31.2万人实现脱贫。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积极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格安全生产,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全市没有发生恶性刑事案件、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和重大安全事故,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查改“四风”问题,强化“庸懒散”治理和督查问效,工作效率、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实行市长公开电话24小时接听,开展行风热线和网络问政,拓展了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建立了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密切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对口联系,决策水平进一步提高。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复率100%。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查公款吃喝、公车私用,“三公”经费大幅下降,机关风气显著好转。
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残疾人、老龄、红十字会、慈善等事业持续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民武装、防震减灾、邮政通讯、气象、人防、统计、物价、对台、史志、档案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成绩来之不易,成绩凝聚着全市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在此,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勤劳智慧的全市人民,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驻菏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中央、省驻菏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菏泽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各位代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生产要素制约加剧,投资动力不足,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难度加大。重化工比重高,创新能力弱,产品大多处于价值链低端,市场竞争力不强。土地利用水平低,节能减排任务重,生态环境质量与群众期盼相比还有差距。社会治理存在薄弱环节,计划生育工作出现反弹,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压力较大,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还不够满意。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到位,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工作方法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常态要求。有的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不敬业、不专业,甚至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对上述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5年目标任务
按照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的总体安排部署,今年我们要牢牢抓住第一要务不放松,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全面实施产业提升、基础突破、扶贫攻坚、和谐创建“四项工程”,突出培植“五大主导产业”,坚定不移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统筹城乡发展,重视生态文明,保障改善民生,为实现“科学赶超、后来居上”奠定坚实基础。2015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左右和10%左右,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2‰以内,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一)坚定不移膨胀经济总量。立足欠发达实际,千方百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力以赴加快发展步伐。一是突出抓好项目建设。把项目建设作为扩大投资的第一抓手,将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全部落实到具体项目上,以项目建设带动产业集聚、规模扩张。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加强投资机会研究和项目策划论证,力争每个县区策划、储备过10亿元项目5个以上,全市储备生产性项目投资额800亿元以上,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重点、国家和省“十三五”规划。对已确定的200个市重点项目,拉出时间表,绘出路线图,全力以赴推动。二是着力推进精准招商。主动适应投资冲动弱化、环境约束加剧、优惠政策取消的新变化,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搭建平台、优化服务、营造环境上来。重点抓好资源招商、以商招商、亲情招商、园区招商、盘活存量招商,努力实现由粗放招商向精准招商转变。力争各县区平均签约项目投资额200亿元以上,当年落地50%以上。三是激励全民创业。突出抓好大学毕业生、转业军人和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大力吸引在外能人和海归人才来菏创业,鼓励支持村干部、致富能人带头创业,积极引导广大农民本土创业,力争新增个体工商户5万户以上、私营企业6500家以上。引导县区和有条件的乡镇加快创建企业孵化中心、大学生创业园、创意农业园,着力抓好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努力为创业者搭建平台、拓展空间。认真落实省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加快推进投资项目库、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和培训基地建设,加大创业典型宣传力度,营造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四是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支持企业参与境外资源开发,加强跨境电商和境外营销网络建设,强化品牌培育,优化出口结构,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加快推进直通式海关监管场站、公用型保税仓库建设,扩大能源资源性产品、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力争实现进出口总额40.5亿美元。积极组织参加香港山东周、台湾山东周等活动,着力引进一批行业领先、辐射带动力强的外资项目,力争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五是精心组织经济运行。建立经济运行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实时监测分析,及时帮助企业解决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推进政银企合作,突出抓好签约资金落实,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督促每个县区重点培育3家以上上市后备企业,支持企业借壳上市或通过新三板转入主板上市,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企业家队伍培训,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坚定不移推动转型发展。围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强化五大支撑。一是强化主导产业支撑。把工业主导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围绕完善拉伸产业链,着力引进培育上下游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推动产业从原料加工向终端产品演进、向价值链两端迈进。生物医药产业以发展高端高效成品药为主攻方向,力争尽快跨入“全国医药产业十强市”。能源化工产业以加快煤电一体化进程为重点,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综合性现代能源化工基地。机电设备制造产业以发展自主品牌和提高产业集中度为核心,尽快培育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重点培育壮大“领军型”龙头企业,推动粮油、果蔬、林业、畜禽、纺织等产业向精深加工发展。引导各县区立足自身优势,集中力量培育2-3个主导产业,努力形成特色发展、错位发展、竞相发展格局。二是强化重点企业支撑。把“四上”企业作为转型发展的基本力量,探索建立“小升规”服务补贴券制度,鼓励个体工商户加快成长为小企业,小企业尽快升级为规模企业。引导规模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努力成为“规改股、股上市”的后续力量。全市重点抓好100家、县区各自抓好50家骨干企业培育,支持其上项目、搞技改、快转型,促使其裂变式增长,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从百强企业中筛选20家进行重点扶持,推动其强强联合、兼并重组、合资合作,尽快成长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三是强化产业园区支撑。把11个省级工业园区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强化配套设施,增强其承载聚集能力。突出抓好园区集中供热中心和重点企业双回路电源建设,着力解决统一供水、供电、供热、供气和集中治污问题,配套建设教育、卫生、休闲等生活服务设施,不断满足企业多元化需求。全力推动市开发区、高新区高端发展、快速发展,大力推进创新企业培育、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新兴产业聚集,促进开发区尽快创建为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加快建设为“中国北方医药城”核心区,切实发挥好转型升级的龙头带动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四是强化服务业支撑。把服务业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坚定不移提质增量,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业。按照“一核两轴四区多中心”的总体布局,加快建设大型商贸物流园区、专业批发市场、骨干商贸物流企业和配套支撑项目,积极兴建总部物流园区,力争交易额过100亿元的商贸物流园区达到5个。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业。尽快出台加快电子商务业发展的意见,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着力培育一批示范基地、示范企业,打造一批淘宝村、淘宝镇。加快推进电商产业园建设,搞好网络优化、道路交通、加工仓储等配套服务,促进电子商务业集群集聚发展。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业。充分挖掘“一都四乡”、历史名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强化文化与旅游的融合,重点打造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尽快把菏泽建成区域旅游节点城市和游客集散地。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确保新增金融机构5家,新增非银行金融机构和相关服务机构20家以上。积极发展体育产业、健康产业、会展经济、服务外包、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努力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水平。五是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抓手,确保科技研发投入占比达到1.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1.5%。推动市开发区、高新区加快建设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8县区加快建设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做实鲁南药物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抓好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菏泽中心、山东省科学院菏泽分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菏泽分院等平台建设,新增创新平台20家。鼓励支持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承担国家和省各类科技计划,搞好科技成果和发明专利申报,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向高新技术企业迈进。
(三)坚定不移实现农业发展新突破。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由大到强转变。一是大力推进农产品基地建设。整合涉农资金和项目,配套完善桥涵闸、道路、机井等设施,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粮食总产达到710万吨,实现“十二连增”。继续抓好巨鑫源6万亩芦笋、佳农果蔬15万亩大蒜、沙土食品5万亩花生和定陶、单县为主的15万亩山药等特色基地建设,不断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积极推进农牧对接,大力发展“两羊一牛”等特色养殖业,力争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发展到100个以上,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45亿元。二是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力争新发展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农场200家,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0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不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提高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三是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发展。以5个国家级、5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为引领,突出抓好30个“一村一品”专业乡镇、300个重点村试点,带动各乡镇立足地方特色、产业优势,重点建设3-5个“一村一品”示范基地,尽快形成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城郊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农产品价值。加大新品种开发引进力度,搞好农产品商标注册和“三品一标”认证,加快进入国内外高端市场。四是大力推进牡丹产业化。认真落实牡丹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深入推进“十百千万工程”,着力抓好千亩以上种植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新产品研发和国际品牌打造,加快推动出口牡丹加工区建设,全方位促进牡丹产业快速发展,力争产业产值增长30%以上。(四)坚定不移提高城镇化水平。一是突出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把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到事关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紧抓国家和省扩大有效投资的机遇,大力实施“基础突破工程”,全力推进“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菏泽机场取得国家民航总局选址批复,力争尽快具备开工条件;菏泽至曲阜城际铁路抓紧推动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菏泽至兰考城际铁路项目,尽快协调解决在郑徐客专兰考南站预留接轨问题,加快推进预可研等前期工作;京九铁路客运专线商丘以北段,联合相关市积极争取早日纳入国家规划;菏徐铁路菏泽段尽快启动前期工作;德上高速巨野至单县段完成前期准备;德商高速鄄菏段力争基本具备通车条件;东新高速基本完成主桥工程;郓城新河航道完成省立项;新万福河航道完成前期准备,力争开工建设。二是着力加强市区建设与管理。加快理顺城建管理体制。在“统一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统一编制城建计划、统一组织实施土地出让”的前提下,研究制定市区城建管理事权划分实施方案,最大限度下放权力,加快构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高效运作体系。尽快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坚持将定陶和“三区”一体化布局,加快编制城区路网、公共服务设施等专项规划和重点区域、重要地段的控规,搞好进城道路、城市外环、市区道路的布局规划,确保与菏泽机场、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万福河航道码头等重大基础设施有效衔接。大力推进城建重点工程。握紧拳头、集中财力,着力实施好“四个十工程”:即,围绕完善城市功能,提高承载能力,加快推进丹阳立交桥、火车站人防、垃圾发电厂、市区西部热源等“十大市政工程”;围绕畅通城市经脉,减少交通堵塞,打通八一路、平原路、点将台路、中山路、青年路等十条断头路;围绕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综合改造提升西安路、刘民路、曹州路、太原路等十条道路;围绕城中村改造,提高城市化水平,加快推进中南花城片区、双河集片区、中北片区、绿地片区等“十大片区开发”。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精品观念,注重历史传承、地方特色,努力打造留得住城市记忆、唤得起美丽乡愁、彰显花城特色的“人文城市”。进一步强化城市管理。继续推进数字化城市建设,切实加强市政设施的日常维护、环卫保洁和绿化养护,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组织开展好店外经营、重车进城、车辆乱停乱放、私设广告等专项整治,推进市容市貌综合治理从主次干道向背街巷延伸。开展物业管理综合整治专项活动,切实提升小区物业服务水平。三是统筹推进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深入推进郓城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引导各县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增强产业集聚、人口承载和生活服务功能。年内8个县城全部实现管道燃气供应,新发展居民用户5万户。以全省开展“百镇建设示范行动”为契机,认真抓好省市扶持政策的落实,重点推进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省级示范镇和市级重点镇建设,加快培育一批经济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把农村新型社区逐步纳入城镇化管理,促进教育、卫生、商业连锁等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推进道路、供水、环卫设施向农村延伸,逐步扩大建制镇驻地污水处理站覆盖面,所有乡镇建成垃圾中转站,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加快推进平原水库建设,力争纳入省规划的全部建成投用,为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创造条件。积极采取PPP投融资模式,策划论证一批城镇供水供气、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
(五)坚定不移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着手,从制约菏泽发展的障碍改起,重点推进五个方面的改革。一是简政放权。加快制定行政权力清单、政府责任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大力削减隐性附着在审批中的前置和服务事项,真正实现市场主体“法无禁止皆可为”。规范政务服务中心运行管理,深化“两集中、两到位”,杜绝多头办理、体外循环;降低收费标准,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再压缩审批时限30%,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二是事业单位改革。坚持事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加快推进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推进学校、医院等公益性事业单位去行政化,推进中介机构与挂靠行政事业单位彻底脱钩。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目录体系,实现从花钱“养人”到“养事”转变。三是农村改革。健全完善市、县、乡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等办法,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建立综合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四是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农信社银行化改革,确保鄄城、单县农商行挂牌运营。鼓励民间资本更大范围进入金融领域,规范引导民间融资机构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融资性担保等普惠金融组织快速发展。大力发展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支持发展金融租赁、消费公司、现代保险等新型金融业态。全面落实监管责任,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五是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将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市县两级政府和部门的“三公”经费预决算全部向社会公开。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实行专业化管理,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经济发展重点领域。探索实施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等方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医疗、养老等公益事业。改进政府采购方式,全面推进信息公开,提高采购绩效。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稳妥实施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确保地方财政收益。
(六)坚定不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狠抓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努力打造生态、美丽、宜居菏泽。一是加强科技节能减排。严格项目节能评估审查、新增能耗等量淘汰制度,从源头上控制能耗过快增长。深入开展能效对标活动,统筹抓好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的节能,淘汰落后设备1000台套以上,实现节能30万吨标煤以上。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实施余热余压利用、绿色建筑等节能改造工程,以科技手段实行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确保“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二是加强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用地,坚决守住耕地红线。严格用地审批和批后监管,加大闲置、低效利用土地清理整治力度,做好“腾笼换鸟”文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确保亿元GDP用地大幅降低。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三条红线”管理,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实施清洁生产企业示范工程,着力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培育资源综合利用企业20家以上。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环境保护考核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健全网格化监管体系,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推动环保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严把项目环评审批关,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切实控制新增污染。健全大气治理联防联控机制,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空气污染专项治理,确保“蓝天白云”天数明显增加。继续推行“河长制”,加强“治、用、保”水环境防控体系建设,切实解决污水直排问题。完善排污企业派员驻厂、环境违法案件有奖举报制度,强化日常监管和违法排污查处,加大刑责治污力度,确保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和城乡绿化,积极搞好农村坑塘治理,持续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生态环境的明显变化。(七)坚定不移保障改善民生。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政府工作的努力方向,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一是全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对扶贫对象实施动态管理,逐村逐户建档立卡、落实脱贫方案,实现扶贫开发差异化、精准化。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扎实做好驻村帮扶、教育扶贫等工作,深入开展党员干部联系困难群众、扶贫志愿者和慈善救助活动,鼓励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扶贫开发。积极开展产业扶贫、专业扶贫行动,推进集中连片扶贫开发试点,结合镇村实际,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等农村特色产业,带动更多的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脱贫致富,年内实现40万人脱贫。二是大力实施“和谐创建工程”。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机制,推动更多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城乡社区。加快县级综合接访中心建设,完善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制度,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扎实推进“平安菏泽”建设,健全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推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和监管责任“实名制”,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深入开展“打非治违”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力度,严防各类事故发生。切实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和不公平竞争行为,努力营造公平、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快构建食品药品监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着力治理“餐桌污染”,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认真践行“崇文尚德、务实图强”的菏泽精神,让新风正气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价值追求。三是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扎实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加快推进“全面改薄”工程,积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加大教育投入,支持菏泽学院创建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争取齐鲁工业大学菏泽校区尽快开工建设,新建改建中小学校舍100万平方米以上、幼儿园200所、城区中小学10所以上,公开招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2000名以上,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助学资助标准由每生1500元提高到2000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加快培养实用性技术人才。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万人。大力发展养老事业。扎实推进菏泽医专养老基地建设,全面完成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和中心敬老院建设,50%的城市社区建成城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0%的农村社区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30张。加大社保救助力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低保重度残疾人政府补助标准分别由每月每人75元、50元,提高到85元和80元;适当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大病救助标准;继续提高退休职工待遇;贫困寄宿生资助覆盖面扩大到15%。大力发展卫生计生事业。继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继续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1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由35元提高到40元;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下大力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快发展文体事业。加强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文化下乡活动和“乡村记忆工程”,积极发展“智慧社区”,新增乡镇综合性文化站示范点20家,新建农村文化广场1600个、覆盖率达到50%以上,新增村级文化团体1200个、覆盖率达到65%以上,送戏下乡1500场,送电影下乡6.6万场。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完成村级农民健身工程500个。四是集中力量办好10件民生实事。(1)解决127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2)开工建设市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和全民健身中心。(3)新增新能源公交车100辆、公共自行车1000辆。(4)实现就餐千人以上学校食堂后厨亮化、快速检测。(5)救助贫困家庭大学新生5000名以上。(6)创建菏泽市创业实训孵化基地。(7)为全市50万名高血压患者、17万名糖尿病患者免费建立健康档案并提供保健医疗服务。(8)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1.8万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000户。(9)改造农村公路1000公里以上、大中型窄危桥30座以上。(10)投资2.5亿元实现24万亩高标准农田刷卡取水灌溉。
三、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按照“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切实强化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坚持为民施政。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切实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始终把群众观点植根于血脉里、体现到政策中、落实到行动上。坚持立身当伞、俯首为牛,深入开展“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活动,对群众多一份关心、多一份体贴,尽心竭力多办利民之事。完善社情民意收集机制,扎实办好市(县)长公开电话,用心解决好群众反映的切身利益问题。巩固优化营商环境成果,深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推进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让群众方便办事成为新常态。各级政府都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努力向菏泽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二)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主动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意见。把群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决策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以程序的缜密保证决策的科学。深化政务公开,实行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全方位公开,坚决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始终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切实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三)坚持务实勤政。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勇于担当、锲而不舍,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事情。强化责任意识,抓住机遇、用好政策,确保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进一步完善层层负责、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拉出时间表,绘出路线图,精准发力、持续发力,以钉钉子精神狠抓工作落实。大力弘扬雷厉风行、立说立行工作作风,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干好,决不搞形式、放空炮、走过场。建立健全“横到边、纵到底”的责任体系和监督考核机制,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勤勉尽责的人民公仆队伍。
(四)坚持廉洁从政。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认真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横下一条心纠正“四风”,常抓抓出习惯、抓出长效。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精打细算,严管严控,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切实完善和规范行政监察、经济审计等制度,加强对项目招投标、工程建设、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和环节的监管,有效制约权力运行。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坚持有腐必反、除恶务尽,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始终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行为,决不让腐败分子有立足之地。
各位代表,菏泽正处在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中共菏泽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开拓进取,扎实苦干,为实现“科学赶超、后来居上”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创建省级精神文明单位汇报材料
立足本职抓创建 文明建设谱新篇
**县工商局创建省级精神文明单位汇报材料
尊敬的**县长一行:
**县工商局现有正式职工**人,设办公室、监察室、市场监督管理股、企业注册监督管理股等内设机构*个以及**工商所、**工商所、**工商所派出机构*个。自1980年组建以来,狠抓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大建设,在1998年建成省级文明单位后,我们按照“巩固成果、敢于创新、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尽职业责任,讲职业道德,守职业纪律,树行业新风为内容,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紧紧围绕争创“五个一流”(一流的队伍素质,一流的工作业绩,一流的执法水平,一流的服务效能,一流的后勤保障)的总体目标,认真开展“三满意”、“创先争优”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工商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做到了领导重视,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取得了成效,为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一、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形成强大声势。
我局在精神文明创建方面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按照“重在建设、贵在坚持、注重实效”的要求,在抓好工商中心工作的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突出
位置,列入了县局党组和行政班子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创建措施,切实加强领导,狠抓工作落实,使精神文明建设持之以恒,卓有成效。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把创建省级最佳文明单位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我局建立了党组统一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创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多年来我局创建领导小组都由“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股、所、室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我局创建工作的全面实施。同时将创建工作纳入岗位目标考核,形成了“上下联动、横向互动”,不断巩固文明成果的创建网络。
2.规划创建,落实责任。结合实际,制定了我局精神文明建设的远景规划,制定的规划既着眼于短期建设,又着眼于长期建设。每年按照规划的要求逐项分解任务,确保各种创建规划的落实。为完成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我们按照工商工作的各项要求,在学习、思想、制度、任务、管理等方面制定了工作标准,全方位实施创建规划,使精神文明建设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督查、年末有总结。明确规定县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第一责任人,把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实绩作为对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创建责任层层落实,“千斤重担人人挑”,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同时,我们充分利用召开局长会、职工大会、党员大会、中心组学习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形成了“主题鲜明、气氛浓厚、广泛参与”的创建氛围,培育了为创建工作积极
“建言献策、共建共管”的优良环境。不断提高全局干部职工对保持“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重要意义的认识以及达成了在条件成熟时争创“省级最佳精神文明单位”的共识。
二、多措并举,强力构筑创建活动组织思想保障 为使各种创建活动落到实处,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几年来,我们着力加强干部队伍管理,以素质建设为核心,建立干部队伍管理的长效机制,结合工商工作需要,不断改革管理思路,推进创新管理办法。
1.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学习教育培训这条主线,突出提高素质和执法水平两个重点,采取抓学习强基础、抓班子带队伍、抓机关带基层的三项措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是抓素质教育、干部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全面提升。2010年,我们在全局开展了为期1个月作风纪律整顿,通过集中学习、撰写心得、广泛讨论、军事训练等措施,从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入手,重点解决了干部在学习方面思想认识不高,学习意识不浓,以干代学;在作风方面个别干部纪律松懈、主动性差,不按法律、法规办事,只凭经验习惯执法的问题,纠正了个别干部认为强素质抓学习是搞形式与己无关的认识偏差问题,使干部的学习观念、学习意识和学习风气有了明显提高。二是营造良好的素质教育氛围。我们把素质教育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积极倡导大家开展学习,局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学习。要求各股、所、室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不断用新理论、新知识武装头脑,做到人员、时间、内容、效
果四落实,集中学习与日常学习相结合,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内部培训与外出学习相结合,力戒形式,务求实效。三是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全面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在素质教育中,多投入、挤时间,通过抓基本,抓基础、抓基层、抓班子带队伍,促进了队伍素质全面提升。四是结合实际自08年来,连续3年在全局推行岗位练兵,开展“五个能手”评比活动。以规范执法行为为重点,真正从思想上解决“如何执法,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形成“比思想上进,学业务认真,论执法公正,干工作踏实,做主人奉献”的良好氛围。通过评选活动,提高了基层一线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做到了有法必依,令行禁止。3年来我局先后有11人被**工商局评为执法办案能手、写作能手、注册登记能手、爱老模范等各项岗位能手。
2.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按照“班长抓班子,班子带队伍,队伍促发展”的要求,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教育,开展宗旨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增强领导干部的党性认识和党性修养。以创“四好”班子为载体,坚持带头讲学习、讲团结、讲勤政、讲廉洁,努力强化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民主科学决策水平。认真抓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坚决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民主,班子成员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支持相互通气,成绩面前不争功,问题面前不诿过,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相互补台相互信任,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被县委连年评为“四好班子”,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领导基础。
三、以转变作风为根本,大力提升工商形象 1.切实转变以管理者自居的衙门作风。近年来,我们针对 “四难”现象,各项措施不断出台,登记注册实行一站式服务,深入推行“首问责任制”、“外出告知制”、“服务承诺制”、“特殊业务承诺办理制度”、“重大事项联合审批制度”、行政事项抄告等制度;开辟针对重大项目、农民工返乡创业、灾后重建等登记注册“绿色通道”切实做到一切群众满意为目标,有效促进了作风的根本性转变。
2.精心打造“数字工商”,全面提升工作效率。06年开始,在州工商局的统一领导和支持下,将网络通信技术充分应用到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实现了**工商局、县工商局、基层工商所信息互通共享,局、所之间的数据传送、信息传递方便快捷,经济户口管理、市场巡查、登记注册均由电脑自动完成,大大缩短了业务办理时限,全面提升了工作效率。现在企业名称查询实行网上查询,随到随办,企业当天就可办理名称预先核准;过去企业开业登记从领取表格到发放执照,一般需要半个月左右,现在五个工作日内就可领到营业执照,提交手续齐全的,当场就可拿到营业执照。树立了工商机关高效快捷的办事形象。
目前,我局正在探索以移动3G网络技术为载体,依托工商系统现有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工商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信息,将多重业务整合延伸到移动无线终端即智能手机,用其先进的技术手段、丰富的信息内容、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形成一个实时、动态的查询和监管平台,为一线执法人员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执法工具,为全面提高工商监管执法效能,创新监管模式,更好的进行执法和日常办公,将传统的办公方式向网络化、无纸化、可移动化的协作办公形式转化,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3.不断提高政务透明度,实行政务公开。在以往实行的政务公开、承诺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政务公开的内容,涉及面更为广泛,透明度更高,接受监督更全面,促进了政务公开。
四、以精神文明建设为载体,认真开展创建活动 1.加强文明示范“窗口”建设。倡导本局服务窗口以全心全意为群众提供优质文明服务为宗旨,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例如针对县上部分招商引资项目和企业短期内提交全部登记手续存在困难、部分改制企业登记注册困难较多等实际,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便主动介入、提前介入,调查了解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帮助企业完善法人合理结构,指导和帮助企业做好登记注册的准备工作。
2.广泛开展“创先争优”和“三满意”活动。按照**工商局《继续在全**工商系统开展“三满意”活动》要求结合本局党员干部多的实际情况,局机关、工商所适时开展了“共产党员示范岗”、“法制宣传写作能手”、“行政执法办案能手”、“注册登记能手”、“克难创新能手”、“财务管理能手”等创先争优活动,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依靠先进典型的带头示范作用,促进全局“创先争优”和“三满意”活动的深入开展。被确定的先进典型,每一岗位、每一言行都体现出了“文明执法,优质服务”的新内涵,人人为保持省级精神文明单位称号增光添彩、献计献策,通过开展“创先争优”和“三满意”活动,利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在全局营造出了人人讲文明、学先进的大气候。
3.丰富内涵,提升文明创建质量。我们在确保文明单位的创建质量的同时,在领导班子中开展创“四好”班子建设;在基层深入开展创“青年文明号”,“爱国卫生”、“综合治理”“普法教育”先进单位等活动,鼓励干部职工争先创优,在各种表彰评比活动中“争位子、创牌子、夺旗子”。深化党员先锋工程,大力开展争创“党员先锋工程示范岗”、“党员先锋工程示范窗口”;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开展争当“优秀公务员”、“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文明职工”、“五好文明家庭”、“卫生之家”、“双文明户”、“遵纪守法户”等活动,充分激发和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全局干部职工文明习惯蔚然成风。历年来,我局获得各级别先进集体奖30
余个,国家级先进个人1人/次,省级先进个人3人/次,州县级各类先进个人10余人/次。
4.深入开展定点帮扶工作,把创建活动引向深入。一是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工作。我局与**镇**村为结对帮扶单位,我们立足推动和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多次到该村进行调研,为解决该村用电问题,我局多方筹措帮助该村购买了新的变压器,积极与相关单位协调,将该村居民用电纳入了城市用电管理。为村民节约了电费支出,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二是积极引导该村实行产业调整,指导该村成立了“金土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其做大做强,切实搞活该村优质绿色蔬菜的生产流通;三是赠送了价值1.5万元的音响设备、电视、计算机给**村,帮助他们搞起了村民文化活动室,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扎实开展扶贫济困。历年来,县局党员干部、普通职工为该村贫困户捐款捐物2.6万余元,为改善他们是生活尽献了一份力量。
5.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利用各种节假日广泛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陶冶干部职工情操,激发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近年来,我们开展了“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四五普法”、WTO、行政许可法等知识竞赛活动;开展了义务植树造林、义务献血等活动;同时开展了健康有益的各项文体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干部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和
战斗力,进一步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五、坚持“两手抓”的方针,职能转变迈上新台阶 我们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正确处理三个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牢固树立中心意识,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转变职能,使我局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强化对市场准入行为、市场交易行为和市场竞争行为的监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从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促进企业快速发展、认真落实再就业政策等方面入手促进再就业工作顺利开展、积极培育市场,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知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等方面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有关政策措施,为企业提供宽松优越外部条件,为县域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营造和谐的环境。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局各项事业已经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机构组织健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监管、服务改革稳步推进,文明建设硕果累累,部门形象反映良好,工商事业深入人心。同时,我们也看到尚需完善、拓展的问题还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按照相关的要求,进一步从强化职工思想教育,规范办事程序,创造优美环境,提升队伍形象出发,推动我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