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时间:2019-05-14 19:43: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第一篇: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高度,对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做了深刻阐释。提出了在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这是五中全会的一个重要精神,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思想,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

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乃至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谁胜谁负,集中地体现在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较量上,社会主义要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并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取决于它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取决于它的科技、教育,说到底取决于人的素质;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各种文化思潮不断涌入,各种思想文化的撞击日趋激烈。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能否正确地吸收、借鉴全人类精神文明的最新成果,能否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乃至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和侵蚀,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21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代市场经济是健康、文明的市场经济。坑蒙拐骗、制假造劣,与现代市场经济是格格不入的。没有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没有科技教育的持续发展,现代市场经济所要求的那种讲平等竞争、讲信誉、讲质量、讲效率的观念和氛围是难以形成的。正反两方面的事实表明,越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越是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越需要精神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很大程度寄希望于科技的投入和进步,寄希望于人才的培育和人的素质的提高,同时,攻克深化改革中的难关也需要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做保障,需要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可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既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在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1、提高人的素质,培育“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与前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人的素质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同时又给社会历史以巨大影响。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努力改善全体公民的素质,必将使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使人与人之间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的新型关系不断发展,使整个社会的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也是解放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需要有严格的纪律和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又需要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只有人的精神状态改变了,思想道德觉悟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了,才能进一步激发人们开拓进取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象力,从而推动生产工具的革新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并且,只有人的整体素质提高,才能真正自觉地以共同的理想、社会主义道德和纪律来要求和约束自己,正确调节各种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这无疑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人的素质决定和影响生产力的水平和发展,因此,在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人的整体素质和知识结构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发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抓好人才培养,提高人的素质,是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江泽民同志敏锐地抓住这一时代变迁的动向,提出把以培育“四有”新人,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任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无疑是一项具备战略眼光的重要举措。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现代市场经济是与现代文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要求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不仅需要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一般社会文明,还必须以同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等精神文明的充分发展为条件。首先,现代市场经济是以现代化大生产和高度发达的社会分工为基础,它一方面要求现代交通、通讯和各种服务等市政、市场硬件设施,一方面也要求生产经营者具有相应的知识素养和管理决策能力等软件条件。其次,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它要求与其相适应的道德规范、管理制度和法律体系,要求具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宏观环境。第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需要发达的科技教育。

3、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持与推动。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看,商品中的文化含量、文化附加值越来越高,生产的工艺流程对职工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越来越大,商品产出所需能源、资源、财力这些“硬投入”逐渐减少,而文化、科技这些“软投入”逐渐增大。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认识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变化:经济与文化的内在统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内在统一。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是我们在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必须贯彻的重要方针。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把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靠高投入,规模扩张来实现的。重速度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重投入轻产出、重生产轻环保、重眼前轻长远,会给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危害。今后要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在保持一定速度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走集约型经济发展道路。集约型经济的主要特征,是生产的高科学技术水平,产品的高附加值,科学精细的企业管理和通过提高内涵生产力来求得经济的发展。实现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一方面要向结构优化要效益,向规模经济要效益,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向科技进步要效益,向科学管理要效益。没有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科技进步、教育发展和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很艰难的。

(二)“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任何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革命归根到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因此,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注重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当代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好,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但是,我们在充分认识和肯定物质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和组成部分。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主义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制度,同时也是一种政治制度,而且还包括与这种经济、政治相适应的思想文化,也就是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不是体现在具体的物质产品上,而是体现在如何更好地发展经济以及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上,体现在社会制度及其意识形态上,体现在以不同主导思想体系为核心的精神文明方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的根本特色之一。因此可以说,正如没有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就没有社会主义一样,如果没有适应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精神文明,也就没有社会主义,或者就至少是没有完整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了,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固有本性,也是社会主义其他特征的共同要求。这种精神文明,既批判地继承以往社会的包括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又反映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下人们的精神面貌、社会风尚的新特征。换一个角度讲,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不仅要有日益发展的物质生活、民主政治生活,而且还要有日益发展的精神生活。不建设好精神文明,就不能全面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3、只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本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同时它的建设又是建设物质文明、民主政治的文化条件和思想保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上,而要较快地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在当今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最重要因素的条件下,不加强科学文化建设,不通过搞好精神文明建

设来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不可能的。因此,越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越是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越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以保证物质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三)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确立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这是建立在对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的认识基础之上的。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毋庸讳言,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会诱发某些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滋生。这势必要影响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的发扬,影响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树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放松精神文明建设,放任种种不正确思潮泛滥,就会给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造成损失。如果只重视经济工作而轻视精神文明建设,那就应当很好地想一想,把经济搞上去靠什么?最终又是为了什么?我们必须牢牢记取过去“一手硬,一手软”的教训,坚定不移地贯彻两手抓、两手硬的战略方针,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来换取物质文明建设一时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努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许多新的发展与进步。

一是在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党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和指导方针。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和论述。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和党的十四大,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高度,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是开展了一系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工作。在思想理论建设方面,全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建立了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群众的理论教育体系。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活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取得了新的进展。在美化社会

环境和改变社会风气方面,开展了“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治理脏、乱、差活动,创文明单位、建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活动等。在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方面,积极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大力普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实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开展了各种读书活动和大规模的职工培训活动等,所有这些,对于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是探索和积累了一些好的形式和经验。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创造了很多生动活泼的做法和经验。如军(警)民共建、城乡共建、工农共建活动,创建文明城市、小康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活动;评选“十星级文明户”、“新风户”活动,创办文化中心、文化室活动;举办读书报告会、演讲会,群众文化艺术节,制定职业道德规范、乡规民约、公民守则,建立红白事理事会,设立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奖励基金等;寓教于乐、寓教于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之中,深受广大群众的拥护与欢迎。

在肯定成绩,承认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冷静地看到,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时代和事业发展的需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的距离。江泽民同志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形势很好,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抬头,一些地方的社会治安情况不好,一些腐败、丑恶现象又重新滋生蔓延。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得力措施加以解决。”我们必须按照五中全会的要求,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良好的舆论环境。

首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思想文化,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吸收世界文明一切优秀成果,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其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积极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逐步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舆论力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文化条件。要充分依靠群众,广泛吸引群众参与;精心组织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要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加强舆论监督;对各种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以及消极丑恶现象进行有力批评,扶正祛邪,弘扬正气,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舆论氛围。要坚持持之以恒,务求实效。从具体事抓起,要有目标、有步骤、有措施、有力度;抓基层、抓基础、抓典型、抓载体;努力使工作抓得住,效果看得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第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关键的问题是要切实加强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单是思想文教部门的任务,而且是经济战线和一切部门的长期共同任务,需要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任职一方,守土有责。要以对党、对人民、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真抓实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给予必要的物质保障,逐年增加投入,做到两个文明一起规划,一并部署,共同建设。

第二篇:浅析传统节日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关系

浅析传统节日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关系

———以腊八节为例

力 钮绪纯

摘要: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然而当代却盛行过“洋节”,致使传统节日被日渐忽略。本文以传统节日腊八节为例,分析传统节日被冷落来原因,找到使其得以被重视的方法,力图促传统节日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之间进行结合。

关键字:传统节日;感恩观;缺失;腊八节;双赢

“节日是社会文化所设置的时间单位,以历日和季节等组成的历年作为循环的基础,是被赋予特殊的社会文化意义并穿插于日常之间的日子。”①节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不同民族所特有的心理、信仰、伦理、道德、文学等意识形态。在众多节日里,人们欢庆、祝愿、寄托„„。节日成了各国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体系及意义

中华传统节日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这些连接起来就是一幅丰富而浪漫的历史文化长卷,多姿多彩,令人陶醉。这些节日大多依托自然规律的变化,其确立与普及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也是由多种文化元素综合与提炼的过程。首先,以自然为取向。我国有古老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即热爱并敬畏自然。人们由于自然现象和规律认识不够,往往通过自己主观想象出一些超越实际的人或者事物,这便是神的产生。古代先民期望通过这些神所发出的能量来解释某些自然规律或自然现象。这种想象与感想随后又发展为一种仪式,即祭祀。随着时间推移,就成为了有固定时间的一个节日。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就是踩着自然的节拍形成的。其次是人们文化方式的表达。节日的举行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喜庆与深沉,蕴含着历史与价值的深刻理解。通过节日,人们将其自然的本能、智慧、聪明与机敏发挥的淋漓尽致,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情感予以充分的表达。例如,清明节在今天的意义是提炼了上巳节、寒食节的意义而形成;端午节是对屈原的纪念,它也借鉴了上古鬼节,而且用划龙舟这种昂扬向上的体育竞技方式来表达哀思,所以说传统节日是一个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系统;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系统。

我们的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对美好的理想,优良的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是弘扬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美德的重要载体。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提升了人们的道德境界。它同时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缩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遗产。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它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朴实、热情、开朗、善良精神与崇尚劳动、尊亲敬祖、敬老敬师的情感,是维护中华民族融合和与统一的纽带。

我们纪念传统节日,体悟纪念对象的意义,可以使精神生活更加充实,道德境界得以提升。对它的传承,就是对民族之根的认同,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节日是全民族的重要日子。2008年国家把部分传统节日列为法定假日,这一举措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二、分析传统节日受冷的原因、“洋节”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西方的文化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这其中节日文化更是作为一种标志,一种传播媒介风行于华夏大地,尤其是在青年人中更是受到了追捧。为什么传统节日受冷落而“洋节”被热捧?这样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这是需要我们深刻反思与研究的。

(一)经济因素

有人从经济的角度分析,他们认为西方的强势经济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在其中起着微妙作用。西方经济强于我们是从自鸦片战争的,在发达的经济成果的诱惑下,我们很多人都羡慕起了西方人的生活,包括他们的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似乎外国的月亮真的比中国的圆一样,于是当改革开放更全面深入,西方传统节日进入国门后,许多人便敞开心扉,接收之并且予以“发扬”。加之,西方的经济力量推动了文化传播手段、方式的改进,更加速了他们的文化元素——节日。

(二)文化差异因素

有人从民俗的角度分析。认为西方的节日大多带有全民狂欢的色彩,而我们的传统节日受到儒道文化的影响,显得更注重礼节,强调体味、团圆,是一种静谧的宗教礼拜似的氛围。这样的氛围让现代的尤其是青年一代认为与时代节奏格格不入的,但又迫于家庭传统文化的尚存而被迫接受之。

(三)居民价值观改变因素

改革开放后,民众价值观,工作方式变化很大。传统节日的氛围,对于当代生活、工作、学习压力越来越大的人来说反倒成为一种负担,而通过一场狂欢进行发泄、解压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西方的这些节日恰好以他们这种方式迎合了人们的心态。

(四)商业因素的驱使

还有人把这一现象归为商家和媒体的炒作。认为商家和媒体为了巨大的商业利益而不遗余力地对西方节日起推波助澜作用的结果等等。的确,在市场经济时代,商家就是在找“卖点”来求利益。西方节日来到中国,商家可以以各种名义对此种节日所需消费品进行价格上的变动。如,情人节这天,花店里日常一元钱的玫瑰花在这时可买到四五十元一支,而部分青年们也分外舍得去消费;一些酒店在情人节这一天还推出了情人节套餐,浪漫烛光晚餐等等;一些媒体、网站也为此推出与情人节相关的特别栏目和活动报道。这样以来在接受新鲜事物较快的年轻人中就产生了巨大影响。

(五)感恩观的缺失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曾说过“社会的不和谐是从感恩的缺失开始的”,德国近代哲学界也认为:感恩是一种社会义务。感恩精神源于历史,合乎伦理,彰显道德,体现人性。感恩是一份美好的感情,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 一种和谐精神,更是一种良知和动力。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懂得乐于助人,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现在的教育更多关注分数和升学率,加之很多孩子是独身子女,家人的溺爱导致孩子觉得别人的关怀是理所当然,不少学生不懂得感恩,只知道索取,多过关心自己,对现行教育产生逆反、厌烦情绪。这样小则影响家庭和睦,子女的健康,大则影响社会和谐。因此,构建社会感恩观已是当务之急。

应该说,以上人们从不同角度分析的观点都有道理,道出了传统节日遭到冷落的重要原因。但是,我认为根本原因不在于此。中国民间并不缺乏节日资源,而且从经济的可开发性上来说,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精神内涵,在缺乏西方传统文化的中国,“洋节”是处于劣势的。所以根本问题在于我们对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缺乏认识,这正是传统文化教育在当代的缺失,形式上也不能够与时俱进。借用一直致力于挽救民间文化的著名作家冯骥才的话说:“在保护传统文化方面,目前我们最大的问题是文脉已断,这是最可怕的。”

三、腊八节的起源、内容及体现的精神意义

(一)腊八节的起源、内容

关于腊八节的起源,正规的称谓应是“佛祖成道节”,相传佛祖本为古印度北部加比罗维过净饭王的太子,他有感于人身苦恼,便出家修道。某日,因又累又饿,昏倒在的,一个牧羊女发现后,用米饭和各种野菜熬煮成粥,喂他饱餐一顿。佛祖食毕,体力恢复端坐在菩提树下沉思,终于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为纪念此事,后来佛徒们每到这一天,都要熬制果粥供佛并分食。俗称“腊八节”。”②

“在五代时,人们在腊八节这一天只吃一种叫做“萱草面”的食物。《清异录》记载:“五代时,在阖闾门外的通道上有个人称“张手美家”的食肆,他们有“每节则专卖一物”的传统,其中有:腊八,卖“法王料斗”,食“萱草面”。”③因而喝腊八粥只是从宋代且从寺院开始流传的,到了明代,腊八粥成为皇帝赏赐大臣的节令佳食,做法配料也日益讲究。在清代,作为皇家寺院的雍和宫内,每到腊八还有熬制大锅腊八粥,分给百姓食用。由于腊八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争相咏颂腊八节,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其中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腊日》,诗曰: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晨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诗大意是,往年的腊日天气还很冷,温暖离人还很遥远。而这一年的腊日气候温和,冰冻全消。诗人高兴之余,准备辞朝还家,纵酒狂欢度良宵。但此时此刻,诗人又因感念皇帝对他的恩泽,不能随便走开。

南宋大诗人陆游也有诗作,诗曰: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等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惟药物,差料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锁,更觉江村节物新。《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诗中写道,虽然是隆冬腊月,但已露出风和日丽的春意,柴门里烟草漠漠,小河边有许多牛经过的痕迹。腊日里人们互赠佛粥,更觉清新气息。

关于腊八节的传说还有本土说。据记载:“从先秦起,腊八节是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除此,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源自于上古 的摊。作为巫术的腊日击鼓趋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④

(二)体现的意义

从腊八节的源起,我们可以看到有多么原始的宗教色彩和朴素的情怀。这种以尊祖、感恩,敬畏为内容的祭祀礼仪,体现了人们对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型、统一性的认识,是以感恩的情怀和祭祀的形式表现自己的认知和情感。而从腊八节佛教起源以及诗歌中看春更含有浓浓的感恩情怀。在寺院、百姓、文人墨客、皇帝大臣中,在过此节时也同样怀着这份情感。绝不像我们今天喝一碗腊八粥以此作为日常饮食的调味品一样的冷漠。所以,当腊八节流传到今天,我们在只是喝粥时,有多少民众(教育者,媒体网络)讲述腊八节体现的含义。其意义也只停留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在青年人当中连喝粥也变得无所谓了。这样,我们还能说是在尊重传统?社会感恩观怎能不缺失?仅仅靠几分担忧,几句倡议和禁令是不够的。我认为,在不打压青年人思想激情的情况下,动员全社会力量通过网络媒体宣传,传播腊八节的节日内涵,树立青年一代感恩观的意识,让其知道这个节日不仅仅是喝粥更是感恩,从这一天起在今后人生中常怀感恩之心。此外,改变这种节日的庆祝形式,它虽不能够像春节那样渐变为中国式的狂欢节,但可以像美国感恩节那样,在和睦、温馨、宁静中,让人们学会体味、学习。这对于当代浮躁心态占多数的青年人是很有教育作用的。

我们拥有一个内容丰富含义深广的传统节日系统。它富有极其强烈的人情色彩,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是社会道德形成的生动元素。当社会需要道德文化构建时,才发现传统节日原来如此重要。所以,在腊八节中我们考究到了感恩观的存在,那么认识这个节日的内涵,对于继承腊八节传统,并促进了社会感恩观的建立,这样无不是实现了一种“双赢”,同时,我们不能一味依靠行政手段或是相关禁令、规定来制止“洋节”的进入,而是要学会兼容,学会吸收,把“洋节”的一些符合现代我国民众口味的优点与传统节日相结合,使“洋节”与统统文化节日走向和谐统一,这样,我们的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进行重新认识和宣传,形式上进行改革那么何恐“洋节”袭扰?我们呼唤传统节日文化的回归,深挖其文化内涵,让人们真正“过节”,以此振兴节日并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进而实现社会和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保护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

注释:

①高丙中 《中国民俗概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②完颜绍元 《中国风俗之谜》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2版

③王仁兴 《中国年节食俗》 北京旅游出版社 1987版

④佘时佑 《中国节日》 华文出版社 2005年版

第三篇: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摘要:企业文化建设是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一个企业确立管理目标,提炼企业精神,规范企业道德,提高人们的道德风尚,培养企业意识的过程。纵观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人们获得共识: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精神文明建设这个中心来进行、展开,同样,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也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部分。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企业精神风貌的充分体现,对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就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作一浅探。关键词:企业文化精神文明文化生活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提高职工的群体意识为宗旨,以培育新的价值观念为核心,以优化企业产品质量为目标的文化体系。企业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体系,是增强群体精神文明意识的具体要求。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并存于企业的发展实践之中,有着相同或类似的特征,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主体上的重合性。企业文化的主体集中体现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企业发展经营战略。

2、内容上的统一性。企业文化内容的核心以企业共同价值观、企业精神为主体,还包括全体职工共同的奋斗目标和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物质形态的外在表现。它具体表现在企业的目标、精神、制度、物质四个方面。

3、目的上的一致性。构建企业文化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企业价值观的树立、企业精神的培育、企业形象的塑造,使企业职工的整体思想意识、文化技能、道德观念等素质在企业运行中产生能动的效应。因此,可以说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也就是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和载体服务于经济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使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思想内化为职工的思想道德意志,并转化为持久不衰的工作热情,加快企业的发展。建立和发展企业文化是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指导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规定了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

一、健全制度、明确规范是构筑企业精神文明的重要保证

为使企业高效运行,职工有序工作,全员各负其责,企业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了大发展,牵扯到多个人的切身利益,困难和不足是很多的,这就需要有领导,有组织,有纪律的进行。那种背离中央精神,思想守旧,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及把个人小集团利益置于国家整体利益之上的错误做法,必将阻碍革新的顺利进行。只有严明纪律,才能坚持革新的正确方向,推动和保证革新的深入发展。

二、提升职工素质,充实文化生活是培养职工的必要条件

文化即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们思想道德觉悟水平的重要条件,努力在企业内提高职工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道德熏陶陶冶职工情操。丰富、活跃、充实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对提高职工思想觉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化生活反映一个企业的士气,又体现着一个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程度,它不仅可以增强人民体质,也可以培养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意志。

三、弘扬企业精神是构筑精神文明的和新举措

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的,由企业领导倡导并为绝大多数职工认同和恪守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综合体现。企业精神对企业劳动者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引导力和约束力,能增强职工对企业的信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体系,企业精神与精神文明是同一目标,同一方向,是精神文明建设对企业精神提出的要求和指导方向。培育企业精神需要一个长时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是企业领导者自我提高的过程,又是普遍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素质的过程;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又是推动生产经营的过程。因此,必须克服轻视企业精神的价值,搞形式而不求实效的思想行为。要不断地丰富,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强化,不断的提高企业精神,使之成为企业的灵魂和支柱。

四、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

建设共融的意义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客观上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把二者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其互为一体,形成合力。这样做,对于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增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感染力有人把它誉为“静悄悄的企业革命”。企业文化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它在塑造人们的心灵,倡导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过程中,主要是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把其紧密结合于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就能够增强工作的感染力。

2、有助于扩大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覆盖面。企业文化具有人文性,它强调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强调人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作用,重视提高人的积极性;企业文化还具有群众性,它是企业职工群体共有的一种文化,是企业群体意识及其外在的行为表现。

3、有助于提高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性。企业文化既含有物质文明的东西,也含有精神文明的东西,它是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既能出物质产品,又能出精神产品,在实际工作中更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培育企业价值观。、锤炼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主导和精髓,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企业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一面旗帜。抓好企业精神的锤炼、弘扬和实践,既体现了企业文化“以人为中心”的根本特征,又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建设企业道德。塑造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是企业文化的外部标志。优秀的企业形象代表优秀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诞生优秀的企业形象。现代企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形象的竞争,必须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使之成为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

五、培育企业精神应注意:

第一,要与社会趋势相适应。培养企业精神,光靠企业自身还,应该取社会之长,补己之短,效果要比企业关门教育好得多。

第二,要与企业革新相结合。很多企业完善落实承包经营,转机健制、产品与市场直接接轨,必须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责任实现的思想基础是责任感。宣传企业精神,激发责任感、使命感,能推动企业转机健制的步伐,对生产经营步入市场,产品占有市场起到思想保证作用。同时,责、权、利紧密结合对责任感也会起到强化作用,经营者会更加深刻理解企业精神的内涵。

第三,加强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培养。企业精神的培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但要靠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作为依托。要充分利用物质文化给职工以启迪和教育,让职工从有形的实物状态中汲取前辈精神财富和营养,可以激发职工自豪感、荣誉感、明确历史责任,使企业精神不断发扬光大。还要加强企业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造和美化,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倡导企业精神,宣传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振奋精神,锐意进取。

总之,企业文化建设以企业职工群众为主体,以民主建设为基础,以培育高素质职工队伍为目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打造先进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确立管理目标,提炼企业精神,规范企业道德,提高人们的道德风尚具有重要意义,更是构筑企业精神文明的过程。

《现代哲学》2001年第2期(总第64期)·精神文明理论研究·

《企业文化管理》张国梁,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第2章企业文化构成 企业文化资源,张云初,王清,张羽,海天出版社2005-2-1 《中国企业文化管理研究报告》,2008年4月19日

第四篇:试述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试述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试述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文章标题:试述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非常重要而富有新意的内容。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风貌的充分体现,对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文化是文明的灵魂,文明是文化活动的凝结,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如何?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一浅探。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共性特征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基本精神和凝聚力,是企业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它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并存于企业的发展实践之中,有着相同或类似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主体上的重合性。企业文化的主体集中体现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企业发展经营战略。在企业管理中,不仅重视物质管理,而且更重视人的管理,它着眼于建立一个企业成员遵从的企业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尊重人、关心人,以凝聚企业职工的力量,来推动企业的发展。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也是企业全体职工,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它们强调的都是人的因素,都落脚在一个“人”字上。

2、内容上的统一性。企业文化内容的核心以企业共同价值观、企业精神为主体,还包括全体职工共同的奋斗目标和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物质形态的外在表现。在思想道德方面,就是以马列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指导,以党的基本理论为思想基础,对广大职工进行思想理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以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建立起新型的社会关系、行为规范和生产方式。在科学文化方面,就是通过大力发展各项文化事业,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两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只有将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并不断加强其具体工作,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3、目的上的一致性。构建企业文化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企业价值观的树立、企业精神的培育、企业形象的塑造,使企业职工的整体思想意识、文化技能、道德观念等素质在企业运行中产生能动效应。因此,可以说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也就是要通过有效途径和载体服务于经济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使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思想内化为职工的思想道德意志,并转化为持久不衰的工作热情,加快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共融的意义

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客观上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把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其互为一体,形成合力。这样做,对于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增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感染力。企业文化具有导向、规范、凝聚、激励四大功能。它在依靠明确的目标和原则约束、规范人们行为的同时,更注重于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为全体职工所认同信守的内部文化氛围,使职工自觉自愿地把企业目标作为自己的目标,增强使命感,提高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企业文化的建设主要是文化氛围、文化环境的熏陶,也正因为如此,有人把它誉为“静悄悄的企业革命”。企业文化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它在塑造人们的心灵,倡导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过程中,主要是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把其紧密结合于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就能够增强工作的感染力。

2、有助于扩大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覆盖面。企业文化具有人情化,它强调以人为中心,强调入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强调人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作用,重视提高人的积极性;企业文化还具有群众性,它是企业职工群体共有的一种文化,是企业群体意识及其外在的行为表现。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从企业发展的需要和职工思想实际出发,加上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可以寓教于义、寓教于美、寓教于乐。职工乐于接受,乐于参与。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这些优势,借助企业文化为载体,可以大大丰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式,吸引更多的职工积极参与到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不断扩大其覆盖面。

3、有助于提高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性。企业文化既含有物质文明的东西,也含有精神文明的东西,它是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思想,其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实行企业与文化联姻,着重从企业的经营文化、管理文化的深层结构上探索完善企业经营之道。精神文明建设与之相融,可以在企业形成良好的内部氛围与一种强大的“文化力”,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并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更好地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同时,企业文化中的思想、观念、意识、道德等精神文化的内容,既是职工的精神食粮,又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可见,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既能出物质产品,又能出精神产品,在实际工作中,更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共建的途径

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要使两者相融共建,必须着眼于它们的主要方面,寻找有效的途径,实现最佳结合,确保彼此促进,相得益彰。

1、培育企业价值观。企业发展取决于企业行为的正确,而企业行为的正确导向,又取决于企业根本指导思想的正确。这个根本的、正确的指导思想,就是企业价值观。它是企业文化的基石,是企业生存的思想基础和发展的精神指南,关系到企业物质、政治、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振兴民族产业,改善人民生活,满足用户需求,帮助顾客创效,追求最佳效益,极大回报社会,人力资本为首,职工实现自我”是沈阳烟草专卖局的核心价值观。为了使广大职工领会其精神实质,我们运用企业内参、媒体等阵地,大力宣传、诠释企业价值观,使广大职工耳熟能详,牢记于心,落实在行动上。

2、锤炼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主导和精髓,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企业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一面旗帜。抓好企业精神的锤炼、弘扬和实践既体现了企业文化“以人为中心”的根本特征,又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这几年,沈阳市烟草专卖局相继开展了评选“明星访销员、明星送货员、明星驾驶员、明星专卖稽查员”等系列主体活动。这都是倡导和培育企业精神的有效载体。我们使“实干、干实”精神具体化为“燃烧自我、照亮他人”的沈烟精神日益成为广大职工的自觉行为,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成为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丰富源泉。

3、建设企业道德。企业道德是职工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加强企业道德建设中,一方面制订规章制度、完善企业法规,加强硬性约束;另一方面抓好正面灌输和说理教育,以弘扬传统美德,树立新风正气为目标,引导职工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在单位里做个好职工,在家庭中里做个好成员,升华了职工的文明素养。此外,还着力培养职工的爱岗敬业意识,强化职业责任感,积极培养职工“敢为人先、勇争第一”的工作作风,树立“业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业户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标准”、“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工作理念,把为业户着想的道德观念凝聚在高质量的“三个服务”之中,从而使企业道德建设不断走向更高境界,一大批“明星访销员、明星送货员、明星驾驶员、明星专卖稽查员”在职工中脱颖而出。

4、开展目标教育。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应借助目标的激励功能,开展好目标教育,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去年,我们制定了精神文明达标成果发展规划。我们坚持在职工中广泛深入地宣传实现这一目标的形势与任务、希望与机遇、困难与挑战,增强职工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为企业加快发展而贡献力量。我们还丰富和活跃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在各区分局、管理中心办宣传信息,把销售管理动态与现场宣传鼓动和企业文化传播结合起来,进行形势、任务、目标教育,把职工的智慧和工作热情引导到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效益上来,向公司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

5、塑造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是企业文化的外部标志。优秀的企业形象代表优秀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诞生优秀的企业形象。今年,市局党组部署开展了“塑造品牌、服务工业”、“塑造形象、提升业户诚信等级管理”的主体活动。按照这一要求,我们着力塑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员工队伍形象,塑造业户满意的产品形象。此外,我们还发挥宣传优势,集中宣传力量,在企业形象上狠下功夫,努力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诚信度。近年来,我们在烟草行业、国家级、省部级报刊杂志上发稿,向外传播和展示了沈阳烟草的良好形象。

6、抓好休闲文化。休闲文化是培养职工文明的生活情趣和生产方式的重要措施。抓好休闲文化,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科学文明的文化娱乐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职工的精神得到充实,思想受到熏陶。

通过以上途径,不仅推动了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形成了富有沈阳烟草特色的企业文化,而且不断提升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和质量,使沈阳烟草专卖局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实现了零的突破。上划一年后,争创区级精神文明单位,20xx年荣获省级精神文明单位,促进了职工队伍素质和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试述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来源于网,欢迎阅读试述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第五篇:试述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文章标题:试述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非常重要而富有新意的内容。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风貌的充分体现,对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文化是文明的灵魂,文明是文化活动的凝结,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如何?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一浅探。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共性特征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基本精神和凝聚力,是企业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它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并存于企业的发展实践之中,有着相同或类似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主体上的重合性。企业文化的主体集中体现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企业发展经营战略。在企业管理中,不仅重视物质管理,而且更重视人的管理,它着眼于建立一个企业成员遵从的企业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尊重人、关心人,以凝聚企业职工的力量,来推动企业的发展。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也是企业全体职工,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它们强调的都是人的因素,都落脚在一个“人”字上。

2、内容上的统一性。企业文化内容的核心以企业共同价值观、企业精神为主体,还包括全体职工共同的奋斗目标和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物质形态的外在表现。在思想道德方面,就是以马列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指导,以党的基本理论为思想基础,对广大职工进行思想理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以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建立起新型的社会关系、行为规范和生产方式。在科学文化方面,就是通过大力发展各项文化事业,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两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只有将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并不断加强其具体工作,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3、目的上的一致性。构建企业文化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企业价值观的树立、企业精神的培育、企业形象的塑造,使企业职工的整体思想意识、文化技能、道德观念等素质在企业运行中产生能动效应。因此,可以说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也就是要通过有效途径和载体服务于经济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使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思想内化为职工的思想道德意志,并转化为持久不衰的工作热情,加快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共融的意义

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客观上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把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其互为一体,形成合力。这样做,对于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增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感染力。企业文化具有导向、规范、凝聚、激励四大功能。它在依靠明确的目标和原则约束、规范人们行为的同时,更注重于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为全体职工所认同信守的内部文化氛围,使职工自觉自愿地把企业目标作为自己的目标,增强使命感,提高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企业文化的建设主要是文化氛围、文化环境的熏陶,也正因为如此,有人把它誉为“静悄悄的企业革命”。企业文化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它在塑造人们的心灵,倡导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过程中,主要是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把其紧密结合于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就能够增强工作的感染力。

2、有助于扩大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覆盖面。企业文化具有人情化,它强调以人为中心,强调入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强调人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作用,重视提高人的积极性;企业文化还具有群众性,它是企业职工群体共有的一种文化,是企业群体意识及其外在的行为表现。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从企业发展的需要和职工思想实际出发,加上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可以寓教于义、寓教于美、寓教于乐。职工乐于接受,乐于参与。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这些优势,借助企业文化为载体,可以大大丰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式,吸引更多的职工积极参与到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不断扩大其覆盖面。

3、有助于提高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性。企业文化既含有物质文明的东西,也含有精神文明的东西,它是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思想,其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实行企业与文化联姻,着重从企业的经营文化、管理文化的深层结构上探索完善企业经营之道。精神文明建设与之相融,可以在企业形成良好的内部氛围与一种强大的“文化力”,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并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更好地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同时,企业文化中的思想、观念、意识、道德等精神文化的内容,既是职工的精神食粮,又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可见,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既能出物质产品,又能出精神产品,在实际工作中,更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共建的途径

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要使两者相融共建,必须着眼于它们的主要方面,寻找有效的途径,实现最佳结合,确保彼此促进,相得益彰。

1、培育企业价值观。企业发展取决于企业行

为的正确,而企业行为的正确导向,又取决于企业根本指导思想的正确。这个根本的、正确的指导思想,就是企业价值观。它是企业文化的基石,是企业生存的思想基础和发展的精神指南,关系到企业物质、政治、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振兴民族产业,改善人民生活,满足用户需求,帮助顾客创效,追求最佳效益,极大回报社会,人力资本为首,职工实现自我”是沈阳烟草专卖局的核心价值观。为了使广大职工领会其精神实质,我们运用企业内参、媒体等阵地,大力宣传、诠释企业价值观,使广大职工耳熟能详,牢记于心,落实在行动上。

2、锤炼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主导和精髓,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企业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一面旗帜。抓好企业精神的锤炼、弘扬和实践既体现了企业文化“以人为中心”的根本特征,又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这几年,沈阳市烟草专卖局相继开展了评选“明星访销员、明星送货员、明星驾驶员、明星专卖稽查员”等系列主体活动。这都是倡导和培育企业精神的有效载体。我们使“实干、干实”精神具体化为“燃烧自我、照亮他人”的沈烟精神日益成为广大职工的自觉行为,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成为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丰富源泉。

3、建设企业道德。企业道德是职工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加强企业道德建设中,一方面制订规章制度、完善企业法规,加强硬性约束;另一方面抓好正面灌输和说理教育,以弘扬传统美德,树立新风正气为目标,引导职工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在单位里做个好职工,在家庭中里做个好成员,升华了职工的文明素养。此外,还着力培养职工的爱岗敬业意识,强化职业责任感,积极培养职工“敢为人先、勇争第一”的工作作风,树立“业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业户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标准”、“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工作理念,把为业户着想的道德观念凝聚在高质量的“三个服务”之中,从而使企业道德建设不断走向更高境界,一大批“明星访销员、明星送货员、明星驾驶员、明星专卖稽查员”在职工中脱颖而出。

4、开展目标教育。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应借助目标的激励功能,开展好目标教育,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去年,我们制定了精神文明达标成果发展规划。我们坚持在职工中广泛深入地宣传实现这一目标的形势与任务、希望与机遇、困难与挑战,增强职工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为企业加快发展而贡献力量。我们还丰富和活跃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在各区分局、管理中心办宣传信息,把销售管理动态与现场宣传鼓动和企业文化传播结合起来,进行形势、任务、目标教育,把职工的智慧和工作热情引导到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效益上来,向公司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

5、塑造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是企业文化的外部标志。优秀的企业形象代表优秀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诞生优秀的企业形象。今年,市局党组部署开展了“塑造品牌、服务工业”、“塑造形象、提升业户诚信等级管理”的主体活动。按照这一要求,我们着力塑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员工队伍形象,塑造业户满意的产品形象。此外,我们还发挥宣传优势,集中宣传力量,在企业形象上狠下功夫,努力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诚信度。近年来,我们在烟草行业、国家级、省部级报刊杂志上发稿,向外传播和展示了沈阳烟草的良好形象。

6、抓好休闲文化。休闲文化是培养职工文明的生活情趣和生产方式的重要措施。抓好休闲文化,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科学文明的文化娱乐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职工的精神得到充实,思想受到熏陶。

通过以上途径,不仅推动了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形成了富有沈阳烟草特色的企业文化,而且不断提升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和质量,使沈阳烟草专卖局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实现了零的突破。上划一年后,争创区级精神文明单位,2003年荣获省级精神文明单位,促进了职工队伍素质和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

《试述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试述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下载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试论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关系(含五篇)

    试论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关系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随着我国电信业改革逐步深入,一个新的复杂的......

    试述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五篇模版)

    试述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高大洪“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中非常重要而富有新意的内容。先进文化顺应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精神......

    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三者关系(合集)

    深刻理解企业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内在联系,促进三者之间的协调互动发展 企业文化、精神文明、思想政治工作虽然在概念上有所不同,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很难区分......

    论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共5则)

    论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者的关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

    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中非常重要而富有新意的内容。先进文化顺应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代表未来方向,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

    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

    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1996年3月全国人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确定为治国方针;同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就加强......

    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它的建设和发展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必不可少的要素。工区本着促进企业发展,加强工区建设的态度,对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给予......

    精神文明建设与青少年

    精神文明建设与青少年 1、在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我们青少年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培养自己的文化创新能力;自觉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