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全区统考卷命题说明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全区统考卷命题说明(整理稿)
一、试卷结构:
(一)积累和运用(18分):其中默写8分,基础知识运用10分;
(二)古诗文阅读(10分):其中古诗理解2分,古文理解8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其中课内语段13分,课外语段17分;
(四)写作(42份):其中写字2分,写作40分。
二、题型及答题时间:
(一)填空题。要求:读题,做到答题前后完整通顺;
(二)选择题。要求:读题、读选项、比较选项、确定答案(单选);
(三)简答题。要求:确定有几个问题,组织答案完整,有条理;
(四)综合题。要求:读题、抄题、段落完整、避讳真名、书写。
答题时间控制在100分钟。
三、考试范围:
(一)古诗默写:整册教材中的课文及16首“每周一诗”;
(二)古诗阅读理解:第三单元的精读篇目;
(三)古文阅读理解:期中考试以后所上课文的精读篇目;
(四)课内现代文阅读:期中考试以后所上课文的精读篇目;
(五)课外现代文阅读:叙事类文章。
(六)写作:记叙一件事。
四、试题涉及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一)积累:
1、基础知识:语文知识、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2、语言材料:古诗文、现代文;
3、学习习惯和方法。
(二)阅读:感悟和体验:
1、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受;
2、调动生活经验理解文章内容;
3、梳理记叙的要素;
4、初步概括文章的内容。
(三)写作:叙述真我:
1、全命题;
2、强调真情实感;
3、写作技能要求:
(1)审题准确。
(2)选材恰当,中心明确,材料与中心匹配。
(3)叙述一件事,过程完整,有详略。
(4)叙述过程中,有比较恰当的人物描写,分段合理。
(5)文章结构完整。
(6)语言表达通顺。
第二篇:龙湾区一年级(上)语文期末统考卷
龙湾区一年级(上)语文期末统考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
班级___________
座位号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一、读一读,按要求分类。
(10分)ong
yun
ie
yu
ri
ün
ang
ye
ing
yuan
韵母:
整体认读音节:
二、读一读,选择正的读音打“√”。
(5分)三、拼一拼,把字词写正确。
(12分)dà
rén
zì
jǐ
xiǎo
niǎo
dōng
xī
ba
niú
tóng
yī
尾
黄
学
服
四、数一数,照样子填空。
(8分)例:“几”共(2)画,第二画是()。
1.“鸟”共()画,第四画是()。
2.“里”共()画,第五画是()。
3.“心”共()画,第二画是()。
4.“我”共()画,第五画是()。
五、找一找,按偏旁分类,填上相应的号。
(9分)①芽
②猴
③黑
④猫
⑤苹
⑥狗
⑦草
⑧熊
⑨蓝
⑩点
六、读一读,照样子连线。
(16分)七、排一排,变成通顺的句子。
(填序号)(9分)蓝蓝的大海
又宽又远
例:
大海
又宽又远
(2)
(1)
(3)。
一群
雪地里
来了
小画家
1.()
()
()
()。的升高
瓶子里
水
渐渐
2.()
()
()
()
()。
云彩里
飘落
雨点儿
下来
从
3.()
()
()
()
()。
八、读一读,连成当的句子。
(6分)闪闪的星星
像一条小黑狗。
绿绿的叶
像一把伞。
黑黑的子
像一个个玉。
松鼠的尾巴
像一颗颗石。
九、背一背,按课文内容填空。
(17分)1.春
花还在,惊。
2.小时
月,作。
3.一
一寸,寸。
十、读一读,想一想,回答问题
。(8分)。。。。
1.“○”。(4分)
2.。
春
荷叶
夏
高粱
秋
结冰
冬
柳絮
参考答案
一、韵母:ong
ie
ün
ɑng
ing
整体认读音节:yun
yu
ri
ye
yuɑn
二、qiū
jué
yǐng
chuàn
shuì
三、大人
自己
小鸟
东西
巴
牛
同
衣
四、1.5
2.7
3.4
4.7
五、cǎo
zì
tóu:①⑤⑦⑨
fǎn
quǎn
páng:②④⑥
sì
diǎn
dǐ:③⑧⑩六、一群鸭子
一朵白云
一颗红枣
一棵大树
多—少
远—近
长—短
左—右
雪白的浪花
蓝蓝的天空
小小的船儿
闪闪的星星
七、1.4
2.4
3.2
八、绿绿的荷叶像一个个碧玉盘。
黑黑的影子像一条小黑狗。松鼠的尾巴像一把伞。九、1.去
人来鸟不
2.不识
白玉盘
3.光阴
金
金
寸光阴
十、1.很软
很轻
很重
很硬
2.春—柳絮
夏—荷叶
秋—高粱
冬—结冰
第三篇:南京师大附中2011学度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卷
南京师大附中2010-2011学 4.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据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重”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他们大多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 和接受良好的教育。请你拟写一条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语言简明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在18字以内。(4分)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方山子传 苏 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 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 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 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 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抉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 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 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 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间里之侠皆宗之 宗:推崇 B.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志向、行为 ...C.方山子傥见之欤 傥:或许,可能 D.欲以此驰骋当世 驰骋:纵马奔跑 ...6.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因谓之方山子\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何为而在此\徐公何能及君也 ....C.晚乃遁于光、黄间\得复见将军于此 D.呼余宿其家\路曼曼其修远兮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 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 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
D.作者写万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 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高三语文试卷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3)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②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③树烟。
【注】①此诗写于元和十一年(816),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②桂岭:今广西柳州一带。③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1)颈联描绘了什么景象?简要分析其运用的手法及作用。(5分)
▲(2)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 ........能感动激发人意。”柳宗元这首诗与严羽所说的哪些方面相台,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8分)
10.补写出下列各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2)▲,▲,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3)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屈原《离骚》)(4)联想是一种常用的艺术表现形式:“落霞与孤鹜齐飞,▲ ”,是由于空间上的无限接近而引起的联想;“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是由于走入 了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而生发的联想;《琵琶行》中的一句“嘈嘈切切错杂弹,▲ ”,是由于琴声与珠玉声相似而产生的联想。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理想破灭
(苏联)H.叶林 B·卡沙耶夫
伊凡〃斯捷巴诺维奇〃罗果夫去看最后一场电影,突然看见路上有一枚十戈 比银币,立即捡起来放入口袋。他刚要继续赶路,脑中泛起一个念头:是否应该
高三语文试卷 在这儿再找找呢?也许钱币像蘑菇一样成堆相偎着,罗果夫开始仔细察看,他兜 了一圈又发现一枚(比 激情,生活又很快变得痛苦不堪。惟有那些因自然赋予了超凡理智的人,才是幸福 的人;因为这能够使他们过理智的生活,过无痛苦的趣味横生的生活。仅仅只有 闲暇自身,那是很不够的,正如塞涅卡所说:无知者的闲暇莫过于死亡,等于生存 的坟墓。
凡夫俗子们把他们的身外之物当作生活幸福的根据,如财产,地位,妻室儿女,朋友,社交,以及诸如此类的一切,所以,一旦他们失去了这些,或者一旦这些使他 失望,那么,他的幸福的基础便全面崩溃了。换言之,他的重心并不在他自身。而 因为各种愿望和奇怪的想法在不断地变化着,如若他是一位有资产的人,那么他 的重心有时是他的乡间宅 17.你认同叔本华对“凡夫俗子”的批判吗?为什么?(6分)
▲
七、作文(70分)
18.请以“镜”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试卷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0题。(10分)
诗以用事为博,始于颜光禄①而极于杜子美;以押韵为工,始于韩退之而极于苏黄。然 诗 者 志 之 所 之 也 情 动 于 中 而 形 于 言 岂 专 意 于 咏 物 哉 子 建 明 月 照 高 楼 流 光 正 徘 徊 非 以 咏 月 也;而后人咏月之句,虽极工巧,终莫能及。渊明“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颠”,非以咏田园;而后人咏田园之句,虽极其工巧,终莫能及。故曰:“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咏叹之;咏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后人所谓“含不尽之意”者此也。用事押韵,何足道哉!
(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
注:①颜光禄:南朝宋诗人颜延之,官做光禄大夫。19.用斜线“/”给上面划线句子断句。(6分)
然 诗 者 志 之 所 之 也 情 动 于 中 而 形 于 言 岂 专 意 于 咏 物 哉 子 建
明 月 照 高 楼 流 光 正 徘 徊 非 以 咏 月 也
20.作者认为“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均“含不尽之意”,请你从二者中选择其一,谈谈是如何做到“含不尽之意”的。(4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1.下列对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表述有误的两个选项是(5分)
A.“赤壁之战”是诸葛亮出山之后参与指挥的 国人因新奇而趋骛于西方式抽象思想方法的时候,传统评点方法在中国历史的“百慕大三角” 时期神秘失踪,或许正是民族虚无主义的结果呢!不得而知。时至今日,中华学子日趋成熟,心有定数,大体看到了民族虚无主义的可笑。事实上,西方式的文学批评建立在抽象思维的 基础之上,归纳演绎固然长人见识,接近于科学;而中国传统评点方法建立在具象思维的基 础之上,直觉体会,以意逆志,追求顿悟,却也十分启人心智,接近于文学本体。西方式的 文学批评惯于从作品中提出问题,然后抛开作品,抽象出世界的大小道理,做自己的千古文 章,文章可能深刻完整,但不-定与原来的作品紧密相关;而中国传统评点方法紧扣本文,从作品中来,到作品中去,为作品作阐释,作褒贬,作升华,批评未必完整深刻,但肯定与 作品紧密相联。西方式的文学批评可以吸引文学以外的学者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对作品的各种 内涵进行批评,可能丰富深致,但也可能抓住一点而不及文学;中国传统评点方法则非文学 中人不可,因为它十分具体,局外之人在作品的通幽径前必然茫茫然手足失措。这么说丝毫 没有扬此抑彼的意思。人类认识解释世界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非墨即杨” ①实在是画地 为牢,自我窒息。如果确系西学的影响固然很好,西式批评方法完全可以请进中国,而中国 的传统评点方法也可以沿用并使之完善,二者完全可以各行其是。注:①孟子时,曾出现墨子和杨子同时盛行的情况,而人们常常“非杨即墨”或“非墨即杨”。24.作者认为传统评点方法在现代文学里突然消失的原因有哪些?(7分,50字以内)▲ 25.请分析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区别西方式的文学批评和中国传统评点方法的优劣的。(8分,50字以内)
▲
高三语文附加试卷
参 考 答 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C(A.噱xuã头 B.档dàng次、肖xiào像 D.铁砧zhēn、弹dàn丸之地)
2.A(判若云泥,形容高低差别好像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的距离那样远。也可说“判若 天渊”。B.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语义重复。C.抱残守缺,形容死守旧的观念或做法,不知改进。褒贬误用。D.危言危行,指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望文生义。)
3.说明(示例):一领导模样的人背着手,(1分)一边口念“研究研究”,一边将一大团绳 子(?)从冬拖到夏,(1分)绳团越拖越小,绳子越拉越长(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寓意(示例):讽刺了一些领导拖拉不作为的不正之风。(2分。意思对即可。)4.答案示例:为留守儿童撑起爱的蓝天 二.文言文阅读
5.D(“驰骋”在文句中是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的意思)6.C(A代词/取独 B代词,什么\副词,哪里,怎么。C“于”:介词,在。D“其” 代词,他的。\音节助词,不译)
7.D(A句陈述“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错误;B句陈述“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 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C句理 解有误,方山予自己就是一个“异人”,当然会同类相求。)
8.(1)(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而” 和“妻子”各1分,句意1分)
(2)于是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因” 和“马上”各1分,句意1分)
(3)(他)都放弃不要了,偏要来到荒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 会如此的吗?(“穷”,“得”,反问,各1分,句意1分)三.诗歌鉴赏(10分)9.(1)颈联描绘了一幅凄惨迷蒙、辽阔苍茫的图景。眼前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乌云密 布(1分);料想舍弟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碧如天。(1分)运用比喻、对比、虚实相生、融情于景等手法,(2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得2分)表达了诗人离别的愁苦与迁谪的愤懑之 情。(1分)
(2)柳诗融“别离”与“迁谪”于一诗,“感动激发人意”。(1分)“别离”之意,集中于 诗歌的首联、颈联、尾联中;首联点题,直接抒发兄弟惜别之情;颈联通过两地景物对比渲 染,既暗示自己环境之险恶,又遥寄骨肉之相思;尾联则以“梦”中见郢,来表达思亲之切。(2分)“迁谪”之情,集中于颔联,“万死“、“六千里”、“十二年”这些词语,包藏着诗 人长期郁结于心的愤懑与愁苦。颈联主要以环境之险恶僻远来暗示。(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3)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道)夫先路!(4)秋水共长天一色、大珠小珠落玉盘 五.现代文阅读
11.一、罗果夫在去看电影的路上捡到一枚十戈比银币。(开端)
二、罗果夫继续捡拾银币,甚至退掉了电影票。(发展)
三、罗果夫继续捡拾银币,并陷入不切实际的幻想。(高潮)
四、罗果夫发现口袋的漏洞,理想破灭。(结局)
分为四点,每点1.5分,可略有不同,但应清晰地分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12.心理描写。1分
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2分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2分
(说到其他描写方法也可。比如细节、环境、动作、神态等,但重点必须放在心理描写上。)13.他兜了一圈又发现一枚(比第一次拾到的十戈比银币脏些)
他继续寻找,在一刻钟内找到四枚十戈比银币,不过一枚比一枚脏。
——银币一再从袋底的洞中掉落,因此一次比一次脏。4分
天下起毛毛细雨;沉甸甸的衣袋
照应最后“口袋虽然还重重的,但那全是泥水”。2分 14.身份、性格(品质)特点、作用。
身份:小职员(小人物)(“我把钱全捡起来修缮房子,抽空翻改冬大衣”“最好带我们首长的女秘书安耶契卡”„„)1分
性格(品质)特点:见钱眼开,想入非非。捡到银币后,完全没有想到寻找失主,立刻放入自己口袋,并异想天开“钱币像蘑菇一样成堆相偎着”,开始寻找银币。
有其顾家的一面:想象如何改善家庭生活,带妻子旅游等。
虚荣庸俗自私。想象如何向邻居亲朋炫耀富有;随着捡拾银币的“增多”,暴露出其庸俗自私的本性:想象奢华的生活,抛弃妻子,另觅新欢„„
说到两点即可,每点2分,其他分析言之成理也可。
作用:通过这一形象,讽刺了见钱眼开、虚荣庸俗自私的一类人,具有现实批判意义。1分
六.论述类文本
15、D A把幸福建立在外部世界的人,其幸福像客观的物质世界一样实在可靠。B所有的人都渴望拥有闲暇和有能力享受闲暇所带来的乐趣。
C涉猎艺术或研究科学中的某个分支,这类精神活动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16.凡夫俗子,把幸福完全建立在外部世界,满足于庸碌的物质生活和感官快乐。2分
自然赋予其理智财富的人,重心完全存在于自身,拥有自足的精神世界,因而乐享闲暇与孤寂。2分
处在两个极端中间的人,重心部分存在于自身,涉猎艺术或业余研究科学以取悦自己。2分 17.叔本华认为凡夫俗子把幸福完全建立在外部世界,满足于庸碌的物质生活和感官快乐。
他强调理智财富高于物质财富,主观世界高于客观世界,否定感官快乐而肯定理智快乐。认同。
不能将生活仅仅理解成物质的满足、个体对习俗的跟从和人在俗世中取得荣耀。叔本华的批判让我们在浮躁的物质化世界中努力建造自己的精神世界,思考幸福的真正含义。不认同。
日常生活、凡夫俗子自有其平常而实在的幸福(日常劳作,亲情等),并不只追求物质享受和感官快乐。并非所有的人都有天赋的理智能力,天才之外的普通人也有追求和享受幸福的权利与可能。认同或不认同,1分。
针对叔本华的观点分析(联系文意)2分,阐述自己的见解,3分。(这5分可放在一起,灵活把握。)
参考答案:
一.1.然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岂专意于咏物哉/子建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非以咏月也(6分,每处1分)
2.示例一:“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表面上是写狗在深巷中吠叫,鸡在树上鸣叫,展现的是一派田园风光,(1分)实际上写狗吠鸡鸣,正显出乡间的幽静,如同“鸟鸣山更 幽”那样,透露出诗人喜爱田园闲适之趣。(1分)景物描写蕴涵着很深的情韵,即所谓的 “含不尽之意”者。(1分)语句表达1分。(4分)示例二:“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表 面上是写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一轮明月,悬照高楼,那明澈如水的月光久久地在楼上徘徊 徜徉。(1分)实际上写的是思妇的痛苦心情,流光徘徊正好衬出愁思的萦回。(1分),景物 描写蕴涵着很深的情韵,即所谓的“含不尽之意”。
解析:第1题注意固定句式“者„„也”,句末语气词“也”“哉”即可。第2题首先要 弄懂“含不尽之意”的意思,再结合文本句子分析,切忌脱离文本。
二.4.A、C.(A.应当是“火烧博望坡”,正所谓“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C.用“女郎”比喻祖国,燃烧着的“炉中煤”是诗人 的自比。煤,是长期埋在地下的。以煤自比,首先就表达了作者对旧社会长期埋没人才的不 满。煤,一旦被点燃,就毫不保留地献出自己的光和热。)(答对一个得2分,答对两个得5 分)
5.探春理家主要做了两方面的改革:一是“节流”,将一些哥儿小姐重复支取的笔墨纸 张钱、头油脂粉钱除了去,还严格财务纪律,禁止破例冒领;二是“开源”,将大观园里的 田地、苗圃、花木等发包给专人管理,这样不但大观园里的鸟食、插花等开销可免了,还可 收受租金,一年下来,足有四百两银子的进账。(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
6.“生命造得太滥”,是造的泛滥,导致羸弱的个体缺乏生的竞争力,无法捍卫自己生的 权利,表现了鲁迅想要改造导致自我毁灭的国民劣根性;“毁得太滥”,是说虐待生灵的现象 很多,表现了鲁迅对毁灭屠戮生灵的行为的厌恶之情,对中国国民性中爱的缺失——既缺少 对生命的关爱,更缺少对弱小生命的关爱,所感到的焦虑、悲哀与痛苦。
三.7.国人对西方式的抽象思想方法的新奇与追求:民族虚无主义的结果;西方文化 对东方文化的影响。
8.思维基础,全局观念和深刻程度,与原作品的相关程度,参与“批评”的人员的专业 程度。
第四篇:01龙湾区六年级(下)语文期末统考卷
姓名
班级___________
座位号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龙湾区六年级(下)语文期末统考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49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6分)
duàn
liàn
fěi
cuì
chú
chuāng
shū
jí
j
iàn
wēi
zhī
zhù
()
()
()
()
()(二)在括号中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3分)
1.多数铺(pū
pù)户在正(zhēng
zhèng)月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
2.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pēn
pèn)香的烤鹅……
3.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chéng
shèng)名宠坏的人。
(三)查字典,按要求完成练习。(5分)
1.“兜”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再查画。
2.根据语境选择“兜”的正确解释,将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①口袋一类的东西:裤~儿|~儿布。②做成兜形把东西拢住:用毛巾~着|船帆~风。招揽:~售。③承担或包下来:没关系,有问题我~着。④绕:~抄|~圈子。
(1)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
(2)水流很急,我们必须兜圈子绕路,从北面的浅滩上过去。()
(3)他告诉我说:“别担心别人会怎么对你,有什么事儿我兜着。”()
(四)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5分)
实事求()
()兵()政
无()有()
各()己见
()灯()彩
革()鼎()
(五)在括号里写出与加点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3分)
1.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
2.“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
3.“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传来粗暴的吼声。()
(六)判断题。(在正确的句子后面的括号内打上“√”,错的打“×”)(4分)
1.“解救人质、审阅作业、彩排节目、捐赠礼物”这些词语的搭配都是合适的。()
2.《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是一篇议论文。()
3.“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句中的破折号表示意思的递进。
()
4.“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两句诗中作者借豆子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对兄弟相残的痛惜。
()
(七)给下面的句子排序。(4分)
(①)“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
()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
(⑥)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八)按要求完成下列练习。(19分)
1.根据提示填空。(7分)
(1)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用“
”告诉我们要诚实守信。
(2)唐代诗人韩愈曾说:“,?”这句话告诉我们有了困惑不要紧,可以想办法解决,而读书就是解决困惑的最好方式之一。
(3)《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描写的是我国传统佳节
时的情景,诗句“玉颗珊珊下月轮,”中的“玉颗”指的是“
”。描写我国的传统佳节的诗句还有很多,如“
”等。
2.按课文填空,完成练习。(9分)
(1)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从我脚边
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
见,这算又
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
了。
这段话出自
(作者)写的《匆匆》。从中,我感受到。
(2)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
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这段话,让我明白共产党员正确对待批评的目的就是。
3.综合性学习。(3分)
难忘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六年来,一定有一些人或事,让你印象深刻,感动至深。下面的诗句表达了对不同人物的赞美,请你从中选用一句(可填写序号),或用自己积累的诗句,为身边的某个人点赞(不得出现真实姓名)。
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点赞卡
所用诗句:
点赞理由:
二、阅读。(21分)
(一)文言文阅读。(7分)
虎求①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②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③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④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选自《战国策·楚策一》)
【注释】①求:寻求,寻找。②长:同“掌”,掌管。③逆:违抗。④走:跑,逃跑。
1.本学期我们学过的《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知乎”的“汝”的意思是
;本则寓言中与“汝”意思相同的一个字是
。(2分)
2.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3.读了这个故事,你是如何评价狐狸的?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4.这则寓言故事就是成语“
”的由来。(1分)
(二)现代文阅读。(14分)
巴学园的“试胆量”游戏
①校长对大家说:“要是晚上到九品佛寺院里进行‘试胆量’游戏,哪位同学愿意当鬼呀?请举手!”于是立刻就有六七个男孩争着要当鬼。
②当天傍晚,大家都在学校里集合以后,那些装鬼的小朋友带上按照各自想象亲手做成的鬼衣服到九品佛寺院里藏起来了。临走时口里还嚷着:“你们等着挨吓吧……”
③剩下来的三十几名同学,便每五人分成一组,稍错开点时间,陆续从学校出发,到九品佛寺院和坟地里转一圈,然后再回到学校。这样做的目的,借用校长的解释就是:“这次‘试胆量’游戏,就是看你们胆大到什么程度。如果谁半路上害怕了,尽可以回来,没关系的。”
④大家都很兴奋,叽叽喳喳地走出了校门。又过了一会儿,好不容易才轮到了小豆豆她们那个小组。同学们心里都在嘀咕:“虽然老师说过,不到九品佛寺院里鬼是不会出来的,但那鬼可千万不要在半路上出现呀……”
⑤她们哆哆嗦嗦地一步挨一步地走着,好不容易蹭到了能看见哼哈二将的寺院门口。尽管天上有月亮,夜幕下的寺院看上去还是一团漆黑。小豆豆在心里盘算着,那鬼保准在坟地等着呢,还是回去为妙。其他同学呢?稍有风吹草动,她们就“哎呀”一声大喊起来;脚下一踩上什么软绵绵的东西,马上就嚷:“鬼来啦!”到最后,甚至害怕得连手拉手的伙伴也怀疑成“该不是鬼吧”。“咱们还是赶紧回去吧!”组里不知是谁带着哭声喊道。此刻,小豆豆暗自庆幸:“
。”
⑥回到学校一看,前面的几组也都回来了,大家这才明白,因为害怕,几乎都没有到坟地去。
⑦过了一会儿,一个头上缠着白布的男孩被一位老师从门外领进来了,嘴里还“呜呜”地哭着。这个男孩是装鬼的,一直蹲在坟地里等着大家,可是等了好半天也没见一个人影,他自己却渐渐地害怕起来,终于哭着从坟地里跑出来。不多会儿,又有一个“鬼”和一个男孩哭着回来了。原来是装鬼的这个男孩看到有人走入坟地,正想跳出去叫一声:“我是鬼!”结果却刚好和跑进来的那个孩子撞了个满怀,两个人都吓了一大跳,再加上撞得很疼,就“呜呜”地哭着一起跑回来了。大家都觉得这事怪有意思的,同时又因为恐惧心理已一扫而光,便哈哈地笑了起来。就在这时,用报纸套在头上装鬼的右田同学回来了,口里还在抱怨大家:
“太不像话啦!我还一直在等你们哪!”说完,他便咯吱咯吱地挠起了被蚊子叮得发痒的胳膊和大腿。
⑧看到这情景,不知谁说了一句:“鬼还怕蚊子咬呢!”
⑨听到这句话,大家哄地笑开了。五年级班主任丸山老师说:“好了,我干脆把剩下的‘鬼’都带回来吧!”
⑩丸山老师说着就出去了。不一会儿工夫,就把那些“鬼”全都带回来了,他们有的正惴惴不安地在路灯下东张西望,有的由于害怕已经跑回家去了。
从这天夜里以后,巴学园的学生们再也不怕鬼了。因为大家都知道了:那鬼自己也吓得胆战心惊呢!
(选自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有删改)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后面的括号里。(2分)
(1)形容杂乱而细碎的声音。()
(2)一下子就扫除干净,比喻做事干净利索、速度快。()
2.文中说“好不容易蹭到了能看见哼哈二将的寺院门”,从“蹭”可以看出()(1分)
A.同学们被哼哈二将吓着了,所以走得慢。
B.同学们走得非常累,所以步子迈得很小。
C.同学们不太喜欢这个游戏,走得不情愿。
D.同学们害怕突然遇到鬼,走得小心翼翼。
3.读第⑤段,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豆豆会暗自庆幸什么呢?写在文中横线上。(2分)
4.“试胆量”游戏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又怎样呢?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出故事的主要内容。(3分)
5.短文的第①段提到“六七个男孩争着要当鬼”,而到第⑦段具体写到了其中的一些人哭着回来的样子。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6.巴学园的校长用“试胆量”游戏来教育学生,联系全文及自己的生活实际,你觉得这样的办法有哪些好处?(3分)
三、习作。(30分)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朋友,有的人会与动物、植物为友,有的人会与父母、师长为友,还有的人会与书籍、音乐为友……请以“与
为友”为题,写一件事。
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书写工整,格式正确,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一、(一)锻炼
翡翠
橱窗
书籍
见微
知著
(二)1.pù
zhēng
2.pèn
3.shèng
(三)1.儿
九
2.(1)②
(2)④
(3)③
(四)是
精
简
独
偶
抒
张
结
故
新
(五)1.闻名遐迩
2.戏弄
3.粗鲁
(六)1.×
2.√
3.×
4.√
(七)①⑤③②④⑥
(八)1.(1)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2)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3)中秋节
殿前拾得露华新
桂花
示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1)过去
跨过
飞去
溜走
闪过
朱自清
时间去来的匆匆,稍纵即逝
(2)因为
所以
如果
就
不管
都
只要
就
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二、(一)1.你
子
2.百兽见到它们都纷纷吓跑了。
3.狐狸很狡猾,诡计多端。
4.狐假虎威
(二)1.(1)叽叽喳喳
(2)一扫而光
2.D
3.太好了,原来不止我一个人是这样想的4.校长组织学生们夜里到九品佛寺院和坟地进行“试胆量”游戏。可是,不当鬼的同学都吓得跑回来了,当鬼的同学有的因为害怕也回来了,有的则跑回家了。经过这件事,同学们再也不怕鬼了。
5.作者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体现了学生们的心理变化,由一开始的兴奋到后来害怕得跑回来。
第五篇:03瓯海区六年级(下)语文期末统考卷
瓯海区六年级(下)语文期末统考卷
姓名
班级___________
座位号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项目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总分
得分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43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juàn
liàn
分别在即,我们()往日的欢乐,回忆六年的小学生活,校园中留下了
qín
miǎn
róng
yù
我们()的身影;校史上记载着我们的一项项()。我们如奔腾的jùn
mǎ
xióng
yīng
(),踏平坎坷,像展翅的(),搏击长空。因为我们,可爱的校园
shēng
jī
bó
bó
wàn
xiàng
gēng
xīn
(),(),此刻,新的征程即将开启,让我们彼
zhēn
zhì
此送上()的祝福,去谱写新的乐章。
二、补充成语,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在序号上打“√”。(3分)
1.负()请罪
①背在身上。
②遭受。
③失败。
④背弃。
2.()高望重
①观看。
②希望,盼望。
③有名望的。
④探望。
3.无()无故
①过去的。
②原因。
③老朋友。
④死亡。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写在括号里。(15分)
1.下列四组词中,带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掺(chān)和
蒜(suàn)瓣
B.匪(fěi)徒
哄(hōng)堂大笑
C.转(zhuàn)椅
憧(chōng)憬
D.振兴(xìng)中华
养尊处(chǔ)优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句子中两个“之”的意思分别是()
A.他,指前一个人/它,指天鹅
B.指弈秋的教导/他,指前一个人
C.指弈秋的教导/它,指天鹅
D.他,指前一个人/指弈秋的教导
3.下列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A.精彩的——演绎
B.豁达的——性格
C.婀娜的——舞姿
D.坚强的——目光
4.“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这句诗描绘月、梅融为一体的意境,括号中填入最传神的字应该是()
A.舞、隐
B.扶、失
C.摇、映
D.扶、映
5.阅读下列语段,选择正确的词语将序号填入括号里。
读书,能使枯燥的心变得湿润;读书,能使浮躁的心变得();读书,能使贫瘠的心变得();读书,能使平庸的心变得()。
A.不凡
B.宁静
C.富足
6.与“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这句话表达意思不同的是()
A.这世界上糟糕的诗够多了。
B.这世界上糟糕的诗不多。
C.这世界上糟糕的诗怎么不多呢?
7.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契科夫笔下的穷人心地善良,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
B.《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廉颇和蔺相如都是该作品中的历史人物。
C.《少年闰土》的作者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笔下的闰土见多识广、机智勇敢。
四、根据积累,完成填空。(10分)
1.诗文中的真情:古诗中有情,情在“却看妻子愁何在,”的收复之喜中;古文中有情,情在“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的痛楚之举中。
2.名言中的力量:当个人遇到挫折时,我们会想起海明威的话:“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可就是
。”当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受侵犯时,我们应记得周恩来是这样说的:“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的泉源。”
3.课文中的经典:朱自清感慨时光飞逝,写到:“在的日子里,在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毛泽东谈及生命价值,写到:“为人民利益而死,;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
五、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5分)
1.语段中有两处错误,运用修改符号直接修改。(2分)
临考前,我告诉自己,要沉着地答题并认真地审题,最后还要全面细致地检查。我相信,平时的努力加上考场上的出色发挥,一定会换来毕业考优异的成果。
2.领会意思,仿写句子。(3分)
语言是一门艺术,条理清楚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沟通;礼貌热情的语言,能;的语言,能。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27分)
一、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片段,完成练习。(10分)
①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有所(),有所(),有所()。
【发现
成就
创造
发现】
②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③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
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
那么这种
偶然的机遇
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从第①自然段后面的【
】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里。(2分)
2.在第③自然段中的“
”里标上正确的标点。(2分)
3.“打破沙锅问到底”表达了()的科学精神。(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1分)
4.选文表达的观点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用“”画出选文中与这个观点意思一样的句子。(1分)
5.联系上下文理解,“见微知著”的“微”是指,“著”是指。(1分)
6.结合选文,判断下面的说法正确与否,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
(1)科学领域的真理不难发现,只要耐心等待,只要碰上机遇,就一定会发现。()
(2)举“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事例,是“运用事例,证明观点”的写法。
()
(3)引用数学家华罗庚的话,对于观点的论证也非常具有说服力。
()
二、阅读文章,完成练习。(17分)
①春天又到了。
②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释放出蓬勃的生机。迎春花举起金色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乘着春风飞翔。
③这时候,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刘老师。
④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棍支撑。有一次,他讲课讲到女娲造人的时候,笑着对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有的人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女娲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老师笑谈“残腿”,但每个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酸涩,同时更增添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⑤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根木棍,始终站着为我们讲课。写板书的时候,他用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节课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次写字时的旋转,都会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和钦佩的心跳,这旋转式的写字姿势,深深地烙印在每个学生的记忆中。
⑥他的课讲得极感染人,把自己的全部感情甚至生命都融入了课堂,融入历史。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我们沉浸其中,溢满心间的是对老师的热爱和对历史的热爱。后来,我考入大学历史系,和他当年的教学有极大的关系。
⑦课堂上,他喜欢让学生述说心得。倘若有同学说得流畅、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角,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
【1】
。听完后,他眼眸中溢满兴奋,好像
【2】,然后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大声赞赏:“好!满分!”倘若有同学说得不好,他便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鼓励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和微笑。此时,好像
【3】,是那么亲切,那么温暖,定会让你顿生感激之情。
⑧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⑨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还没有笼罩校园上空的时候,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看他放风笋。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让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扯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入云霄。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费力地追逐着风筝。他仰望白云,出神地望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他的脸上漾起得意十足的稚气,仿佛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我觉得他()一位老人,()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年过五十的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老师的脚步,老师的笑脸,深深启迪着我们,影响着我们
……
⑩离开他已经近三十年了,但他仍在我春天的记忆里行走,微笑。他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飞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
1.阅读第④—⑦段,先提取文中关键词,完成下表,然后回答问题。(4分)
自然段
历史课的回忆
对老师的情感
④
⑤
旋转式的写字姿势
钦佩
⑥
⑦
作者选取这些回忆的镜头,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老师?
2.文章运用不同的人物描写方法来表现刘老师的特点,第④自然段主要运用
描写,第⑤自然段则运用
描写。(2分)
3.为什么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留给“我”印象最深?(2分)
4.第⑦段中画横线的空白处,原文采用了联想的写法,请根据理解选择和补充。(3分)
第【1】个空白处应选择()
第【2】个空白处应选择()
A.回味着精彩的乐章
B.品味着美妙的乐曲
第【3】个空白处可以补充为:
5.第⑨自然段的括号里填写合适的关联词语,应该是()、()。(1分)
6.第⑩自然段画双横线的句子有深刻的含义,最确切的理解是()(1分)
A.赞美了老师不仅勤奋教学,还喜欢放风筝,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追求。
B.赞美了老师不仅勤奋教学,还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培养了一批批有远大理想的学生。
C.虽然离开老师已有三十年,但那时老师放风筝的情景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回忆。
7.题目如文章的眼睛和心灵,请你给本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
。(1分)
8.文章第②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作用?请根据你的理解在里作上批注。(3分)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30分)
“达人”是指在某方面比较精通的高手。作文写得好是“写作达人”,游戏玩得好是
“游戏达人”,菜做得好是“厨艺达人”,钢琴弹得好是“钢琴达人”……想一想你自己或身边的同学是哪方面的高手,是什么“达人”,动笔写一写吧!题目自拟,完成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语句通顺连贯,事例具体,希望你笔下的“达人”是名副其实的。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一、眷恋
勤勉
荣誉
骏马
雄鹰
生机勃勃
万象更新
真挚
二、1.荆
①
2.德
③
3.缘
②
三、1.D
2.C
3.D
4.B
5.B
C
A
6.B
7.A
四、1.漫卷诗书喜欲狂
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
2.消灭他
打不败他
自信心
3.逃去如飞
千门万户
就比泰山还重
就比鸿毛还轻
五、1.①将“沉着地答题”和“认真地审题”调换位置。
②“成果”改为“成绩”。
第二部分
一、1.发现
发明
创造
成就
2.,“
”
3.锲而不舍
4.只要你见微知著……就能发现真理。
5.司空见惯的现象
本质或真理
6.(1)×
(2)√(3)√
二、1.④老师笑谈“残腿”
尊敬
⑥课讲得极感染人
热爱
⑦让学生述说心得
感激
刻画了一个对生活乐观,对工作认真负责的老师形象。
2.语言
动作
3.因为刘老师放风筝时的快乐以及对生活充满爱与追求深深地影响了“我”,启迪了“我”。
4.B
A
示例:那每点一次头都能给学生带来一次启发
5.不是
而是
6.B
7.理想的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