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问题(5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19:3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粮食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粮食问题》。

第一篇:粮食问题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探讨

2010096123任璇

从全球来讲,世界的可耕作土地越来越少,粮食安全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粮食安全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对我国来说,更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大力增产粮食,确保粮食安全是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长期而紧迫的任务。中国历朝历代政府都把粮食安全问题放在首位,视仓廪盈实为盛世景象。粮食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体制创新、结构创新和科技创新,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分析了粮食安全的含义及问题,探讨了粮食安全衡量指标、内容及三个含义,根据我国粮食安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粮食安全的含义

联合国粮农组织1974年11月于罗马的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第一次提出“粮食安全”的问题。1983年4月,粮农组织总干事爱德华·萨乌马提出了粮食安全的新概念,即: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应该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1996年11月,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对粮食安全概念做出了第三次表述:让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享有充足的粮食,过上健康、富有朝气的生活。从上可见,粮食安全的内涵是不断充实发展的,由数量安全到质量安全,由国家粮食安全到家庭粮食安全,由营养安全深化到可持续安全。20多年以来,这个概念一直处于演变之中,但其最基本的内容仍然是保证全世界的人都有权利得到最起码的营养。几经演变,按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解释,是指“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包括要做到确保可供、获得、利用和稳定等方面都没有风险。”

二、粮食安全衡量指标﹑内容及三个含义

1.指标。粮食安全的指标包括粮食外贸依存度、粮食储备水平、粮食产量变异系数和低收入阶层粮食保障水平等4项:⑴外贸依存度。如果粮食产需缺口全部由进口来弥补,则粮食缺口占总需求量的比值,就称为粮食外贸依存度。通常认为,该比值小于5%表明己实现粮食自给,即粮食安全水平较高。⑵粮食储备水平。在观察期内,用期末库存量除以总消费量得到的比值,可以反映粮食供求的紧松程度。联合国粮农组织曾提出一个确保粮食安全的最低储备水平,即全部粮食的储备量至少要达到需求量的17-18%。⑶粮食产量变异系数。一般将一定时期内历年粮食产量的标准差除以相应的平均数称为粮食产量变异系数。变异系数愈大,粮食产量愈不稳定,粮食安全程度较差。⑷低收入阶层粮食保障水平。满足低收入者的基本食物需求,可显著提高一国或一地区的粮食安全水平。

2.内容。粮食安全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合理的粮食储备,粮食生产按市场需求稳定发展,适量进口(出口)粮食,解决好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让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享有充足的粮食。衡量一个国家粮食安全与否,应以粮食库存安全系数为主,在此基础上,还应考虑粮食产量波动系数、粮食外贸依存系数、贫困人口的温饱状况等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另外,还有一个食物自身安全问题。主要是不因食物自身的不卫生、污染、病毒感染等,而引起人们的食物中毒。

3.三个含义。粮食安全的三个含义包括:一是保障粮食供给的数量与质量,即不仅要供应足够的粮食,还要保证所供应的粮食安全、卫生,满足人们生存和健康的基本需要;二是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性与长期性,即保障粮食供应在任何时候都是充足、卫生的,满足人们的长期需要;三是保障人们的购买力,即人们不仅能够买得到而且买得起其生存和健康所需的基本食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粮食安全要求大力发展农业,保障国民购买力,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中国历朝历代政府都把粮食安全问题放在首位,视仓廪盈实为盛世景象。汉武帝时的“太仓之粟陈陈相因”曾被史家多次称颂。白居易《忆昔》中描写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也是一番美妙的景象。然而,就像另两部文学作品刘恒的《狗日的粮食》和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所描述的那样,粮食少了固然可怕,可以把一个顽强的农妇彻底击倒;粮食多了同样会带来灾难的结果。粮食始终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尽管我国的粮食安全现状有所保证,但长远来看仍面临着粮食生产资源不断减少、粮食供应存在结构性短缺、贫困人口数量仍然巨大等严峻挑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靠政策、靠科技、靠投入,成功地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实现了农产品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用世界上不足10%的耕地养活世界上近21%的人口的辉煌成就。1949年以来,我国粮食库存安全系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50~80年代年均近15%,80年代年均20.2%,90年代年均34.8%。而1996年至2000年世界粮食库存安全系数平均为16.5%。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粮食供给基本上结束了短缺状态。有资料显示,中国粮食安全整体水平仅次于加拿大、法国、美国与澳大利亚四个国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最近十多年来,我国粮食库存安全系数比国际水平偏高。自1978年经济改革以来,中国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显示,1979年中国人均日食物消耗量仅为2017卡路里,低于2500卡路里的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当时其他发展中国家人均2200卡路里的消耗量。截至2001年,中国人均日食物消耗量已达2963卡路里,比原来增加47%,高于2800卡路里的世界平均水平。营养摄入和食物品质也有所改善。中国是在降低绝对和相对营养不良方面取得最大成就的国家。在1990~1992年和1998~2000年期间,中国营养不良人数减少7000万,比以前降低7个百分点。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粮食产量稳中有升,特别是1996-1999年,粮食总产量基本稳定在5亿吨左右,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00千克,达到世界平均水平,199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12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进入2000-2001年,由于种种因素,全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下降,2003年已跌至4.31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维持在350-370千克之间,近几年粮食面积和产量减少较多,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这其中也有不少政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最为突出和严重的有三点:一是乱征滥占耕地,大搞各种开发区、园区,这既侵害了农民利益,又损害了粮食生产能力;二是一些地方片面理解农业结构调整,把调整结构与粮食生产对立起来,一时间,减少“粮食”种植面积成了农业结构调整的代名词,以为结构调整就是压粮扩经,致使一些地方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度减少。三是“卖粮难”,政府以保护价收购,政府财政负担十分沉重。“谷贱伤农”,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受伤害。中国粮食生产连续5年减产。2004年,“粮食安全”问题又成为全国上下最为关心的大事。近两年来,中国粮食产量出现了恢复性增长的可喜态势。2005年,作为食品来源的主要农产品普遍增产。除早稻受气候影响减产外,夏粮和秋粮都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84亿吨,比上年增长3.1%;粮食亩产309公斤,再创历史新高;2006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4.975亿吨,这是继2004年4.695亿吨、2005年4.84亿吨之后又一丰收年,也打破了1985年以来粮食生产“两丰一歉”,没有连续三年提高的纪录,是2006年的一个亮点。粮食产量连续三年增产,首先得益于党和政府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全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3397亿元,比2005年实际执行数增加422亿元,增长14.2%,高于中央财政总收入、总支出的增长水平,占中央财政总支出增量的21.4%。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这是党和国家为减轻农民负担而采取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农民的福音。2006年加大“三补贴”政策实施力度,全国粮食直补资金142亿元,比2005年增加约10亿元。这些政策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5.8亿亩,增长1.1%。其次得益于粮食主产区气候条件较好,科技进步和粮食品种优质率提高,促进亩产增加。虽然2006年我国自然灾害比较严重,但是粮食主产区气候条件较好,适宜粮食生产。农业科技推广取得了一定实效。据农业部初步统计,水

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品种优质率分别达到69.1%、55.2%、42%、65.7%,综合优质率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在今后二三十年中,中国将会面临“人口增多、耕地减少和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三大趋势,并形成两对矛盾:一是人口增加与耕地减少的矛盾;二是人们消费食品品质的提高必然会引发新的量的问题,因为高品质食品需要更多的粮食来转化和加工。因此,尽管中国当前存在粮食过剩的问题,但从中长期看,还是必须高度重视保持和提高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注重始终保护好有限的耕地,不断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对未来五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战略、重点进行了总体部署。确保粮食等农产品有效供给,列为“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的首要任务。《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需要完成的三大基本任务,即:确保粮食等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农业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确保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在主要应该达到的30个量化指标中,“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1.0333亿公顷”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1万亿斤)左右”为约束性指标,是必须达到的刚性指标。预计到201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3.45亿,届时,我国粮食年需求量至少为5亿吨,而目前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仅为4.7亿吨。“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关系问题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安全。但是,因为自然灾害、土壤污染、人为浪费等所带来的伤害使中国的粮食安全再次敲响警钟,面临严峻的考验。从长期看,巨量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农业资源紧张的约束问题都对我国形成严峻考验。今后中国粮食供给的增长是在粮食单产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基础上的再提高,这其中的难度会愈来愈大。随着中国粮食单产逐步接近甚至超出产出边界,土地的“边际收益递减”现象变得强烈起来。如果没有新技术尤其是品种技术的突破,中国粮食生产水平的提高将会愈来愈慢,其艰巨程度也会愈来愈大。

四、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如何解决

目前,我国虽然基本解决国民的吃饭问题,但从2004年起,我国已悄然进入了国际粮食净进口国的行列,小麦、大豆等粮食进口量大增,且国内粮食仍处于求大于供的状态。因此,粮食安全也时不时成为争论的话题。粮食连续几年减产、国家储备库存和农民手中存粮减少,加上粮食消费需求的过量扩大,粮食将从结构性短缺转为战略性短缺,这再次为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为了解决我国粮食问题,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2.依靠科技进步

3.构筑耕地资源保护机制

4.建设和完善粮食市场

第二篇:粮食问题、

2014河北公务员考试必看一号文件:首次强调粮食安全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即“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至此,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11年聚焦“三农”。

今年一号文件将“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放在首位,并从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等多个方面,全面部署深化农村改革工作。

1.首要强调粮食安全

今年一号文件确定了“三农”方面的八大重点任务,其中第一部分就是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这是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延续。

一号文件提到,“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国内粮食生产,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粮食安全是事关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问题专家程国强表示,尽管自2004年开始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十年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除2008、2009年两年国内粮食产量大于需求外,其余年份均是产不足需,且缺口有日益增大的趋势。

“这些年我国耕地、淡水等资源要素已经绷得很紧,而且粮食产量的增加赶不上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结构的不断变化——粮食需求将继续刚性增长,紧平衡将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态势。”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在上周召开的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上如此说。

2.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今年一号文件还特别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文件共33条,其中近四分之一的内容涉及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在财政投入方面,文件提出,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增加“三农”支出。公共财政要坚持把“三农”作为支出重点,中央基建投资继续向“三农”倾斜,优先保证“三农”投入稳定增长。

继2012年一号文件聚焦种业发展后,今年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和农业机械化。”文件称,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育种创新体系,推进种业人才、资源、技术向企业流动,做大做强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培育推广一批高产、优质、抗逆、适应机械化生产的突破性新品种。

此前不久,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提出要从根本上解放企业,放活人才和技术创新,鼓励商业化育种。

3.推广生态农业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而生态农业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今年的一号文件强调,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涉及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等三个部分内容。

在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方面,文件要求,分区域规模化推进高效节水灌溉行动;大力推进机械化深松整地和秸秆还田等综合利用,加快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支持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支持高效肥和低残留农药使用、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有机肥、推广高标准农膜和残膜回收等试点。

4.土地制度改革细节更趋明确

在去年底以来最受市场关注的涉农问题“土地制度改革”上,今年一号文件中提出的有关政策细节更趋明确。文件首次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

对此,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指出,农民通过农村土地的转让承包获得租金,就是因为转让了经营权;经营权就是收益,抵押经营权就是抵押土地的预期收益,即使抵押失败了,也只涉及抵押的农民与银行约定的3年或者5年经营权,不会改变集体所有制,这种探索是可行的。

5.一号文件连续十一年聚焦“三农”首提目标价格制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1月19日正式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一年聚焦“三农”。

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了201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8项“三农”工作重点,包括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等。

业内专家表示,此次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土地制度、农村金融等三方面的改革做出深度规划,强调市场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这反映出政府在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决心。

6.价格机制坚持市场定价原则

一号文件强调,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治国理政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综合考虑国内资源环境条件、粮食供求格局和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秦富在接受《经济参考报(微博)》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末中央经济工作 会议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20字方针,这次中央一号文件则提出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体现了把粮食安全的地位视为重中之重,上升到了基本国策。

文件提出,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

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收益。

第三篇:国内粮食产业链的问题

国内粮食产业链的问题.txt49礁石因为信念坚定,才激起了美丽的浪花;青春因为追求崇高,才格外地绚丽多彩。50因为年轻,所以自信;因为自信,所以年轻。惕国际粮食市场幕后之手 构筑中国粮食安全岛作者:[董振国 王春雨] 来源:[半月谈] 浏览:[8]2008-8-19 2008年08月14日10:26 来源:半月谈 作者:董振国 王春雨

从今年开始,WTO关于外资企业进入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的过渡期已结束,跨国公司开始悄然进军,在我国建立小麦、大米等加工企业。专家警示:跨国企业已掌控我国植物油定价权,如果进一步取得粮食流通的控制权,将会造成我国粮价定价权旁落,给我国粮食宏观调控和粮食安全造成极大影响。

据业内人士介绍,隶属世界四大粮商之一ADM公司的益海嘉里集团,已经在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湖南等粮食主产区建立或并购粮食加工企业,并在江苏等省准备建立粮食收储企业。这意味着跨国粮商已开始了他们在中国的粮食战略布局。

中国储备粮总公司山东分公司综合处副处长张炜介绍,益海嘉里集团已在山东兖州建立一家大型面粉加工企业,一期年加工能力为30万吨。另据中国储备粮总公司调查,这个集团在河南周口、河北石家庄也正准备建设面粉加工企业;在黑龙江佳木斯,益海嘉里集团已收购一家大米加工企业,近期还计划在辽宁盘锦建设另一家大型大米加工厂。不仅涉足粮食加工行业,在江苏射阳,益海嘉里集团已进行了考察,准备在射阳沿海建立大型粮食收储加工基地,进入粮食收储领域。

据中国储备粮总公司总经理包克辛介绍,益海嘉里集团是美国ADM公司与新加坡WILMAR集团合资成立的跨国企业。通过几年的发展,集团已对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占据中国市场份额的60%至70%。

包克辛说:“他们已掌握了中国植物油销售的终端渠道,然后他们再建立或收购面粉厂、大米加工厂,通过植物油的渠道销售进入粮食消费市场。在我国,粮油完全是一个销售渠道,这就给我国粮食流通带来极大风险。”

操控向纵深发展:跨国粮商开始在中国寻找粮源

“世界四大粮商之一的某集团与我们吉林分公司谈得很露骨:一个广东的玉米消费量就相当于整个韩国的需求量,用中国的粮源和市场就能运作起来,没有必要从美国运玉米。”包克辛透露。中储粮是中国最大的粮食储备企业,是外资合作的首选。据包克辛介绍,目前,世界四大粮商都找中储粮谈过,他们一方面建立粮食加工流通企业,一方面开始寻找粮源。简称“ABCD”的四大跨国粮商是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通常被称为国际粮食市场的“幕后之手”。他们垄断了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是包括大豆等大宗农作物的定价者。据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廷名介绍,近些年,跨国粮商通过掌控世界大豆价格,造成我国油脂加工企业亏损,然后展开大规模并购。目前,我国80%大豆压榨能力为跨国粮食企业控制,国内企业失去了话语权。在本轮全球粮食涨价大潮中,掌握大豆控制权的跨国企业获得巨额利润。跨国粮商的操控,也是国内植物油价格暴涨后,国家难以调控的重要原因,一旦这种局面在粮食上重演,结果就会像植物油一样,我们将失去对粮食市场的话语权。“这样的事情绝不能再在粮食上重演!”黑龙江九三油脂公司总经理田仁礼说,我国粮食安全的一大关键点在加工流通领域,这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市场调控。

粮食定价权旁落,一个危险的信号

专家分析,目前,跨国公司掌控中国粮食加工流通的意图已经显露。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总经理乔林选认为,跨国粮商不仅有强大的资金优势,而且通过食用油已经建立起了全国性的营销网络,并树立了一系列品牌优势。凭这几大优势与我国粮食加工企业竞争,会有很强的杀伤力。

包克辛说:“对此我们应当有紧迫感,跨国公司的发展十分迅速,如果不采取措施,3年后,局面可能就没法控制,他们有可能成为中国粮食加工销售的老大。”

包克辛指出,当前,我们的一些地方政府缺乏这种警惕性,在地方招商引资中,普遍存在外资优于内资的思想,跨国公司还能出大价钱,地方政府极易被他们利用。即便跨国粮商不与中储粮合作,他们也能找到粮源。

“现在很可怕的是,国内没有真正的大企业能与之抗衡。”包克辛说,目前,中储粮作为全国最大的粮源控制企业,具有较强的实力,但却没有粮食加工业务;中粮集团有加工业务,却不能掌控粮源,销售网络也不够;华粮集团虽然在全国属于比较大的企业,但实力与跨国公司根本不能相提并论。而依靠民营企业,国内尚不具备这种实力的企业,而且民营企业也难以实现国家对粮食的调控。

目前我国粮食市场调控存在的一大问题是只有储备,没有对加工品和销售的控制,这样就会给调控带来风险,一旦国家出现粮食紧张,就会出现很大问题。包克辛说:“去年”十一“前,中储粮抛售20万吨食用油储备,市场一点水花都没有,调查发现70%让益海嘉里买走了,他们买了后存在那儿,不投放市场,这就让国家的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失灵。”

提升粮食战略,构筑我国“粮食安全岛”

“粮食总量、质量、种类、流通、储藏、调控等综合形成了粮食的有效供给能力,这是一个国家社会保障能力的重要体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成杰说,粮食供给是国家最大的民生,只有具有粮食有效供给能力,国家才有足够的社会保障能力。“吃饭保障解决了,搞好其他保障才有基础。”

他表示,正是基于对粮食生产和供给形势的清醒判断和把握,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始终坚持立足国内、基本自给、适当利用进出口调剂余缺的粮食安全政策,始终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最大的民生。

一系列“强调控”手段,使我国一段时期内得以保持粮价稳定运行。针对跨国粮商的图谋,多位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我国应提升粮食战略,确保国内粮食安全。

要充分吸收各国粮食生产方面的经验教训,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此次全球粮食危机,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教训,再次提醒中国粮食生产必须立足国内自给,必须更加重视粮食生产的基础建设。我国应充分研究世界各国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粮食战略。

还要注意吸收各国在粮食调控方面的成功经验。日本、韩国几十年来在管理大米上很有成效,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在世贸组织规则的框架内,建立和强化我国粮食加工严格的外商准入制度,严格控制外资进入的速度和规模,强化对本土粮食加工流通环节的保护,增强粮食终端的控制力。

我们应当密切关注国际资本与跨国企业的动向,以便及早采取防范措施。同时,要牢牢掌控粮源,搞好粮食的托市收购,加强国家储备,做到真正的手中有粮。我们还要在粮食加工流通领域培育足够强大的龙头企业,由国家协调,尽快实现央企联合、中央与地方联手,建立粮食加工流通的国家队和大型企业集团。只有自己的企业强大了,才能够与跨国粮商抗衡。

第四篇:中国粮食问题的论文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食物的生产是直接生产者的生存和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马克思。

农业是第一生产力,他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左右着国民经济全局发展,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保障社会安定和国家自立。农业是否稳定发展,提供与人民生活水准逐渐提高之一基本趋势相适应的农、副产品,关系到社会的安定。“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突出的表现在粮食的生产上。如果农业不能提供粮食和必需的食品,那么,人民的生活就不会安定,生产就不能发展,国家将失去自立的基础。

在十二五规划中,就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等发面做了进一步规划和调整,并对某些内容明显强调。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对农业的重视程度,更可体现农业问题的重要性。

中国作为十几亿人口的大国,粮食问题显得尤为重要。1996年,我国政府首次发表《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以来,我国在维护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近10年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年均产量较上一个10年增长了10%以上,粮食自给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居民膳食结构显著改善,以市场化为方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家对粮食实施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更加巩固、手段更加灵活,实现了立足国内粮食自给的预定目标。粮食生产的发展消除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粮食问题的担忧,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首先,粮食继续增产面临诸多客观制约因素。一是土地和水资源的制约日益突出;二是人口总量仍将保持惯性增长的势头;三是气候变化加剧影响增大;四是农民依靠种粮增收的空间有限。特别是在不少粮食主产区,青壮劳力都选择外出打工,致使投入粮食生产的物力、人力和技术不足。其次,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小麦和稻谷口粮品种基本实现紧平衡目标。二是玉米供求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三是大豆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进一步加深。第三,粮食综合供给能力仍有待提高。考察粮食安全水平,不仅要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还要看粮食的投放和流通效率。按照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粮食市场和物流体系仍比较滞后。

主观因素也较为突出。近期,“五常香米”抛光加香、“泰国香米”造假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这是我国大米加工业盲目追求过精过细、忽视营养科学和节粮节能问题的一个缩影。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大米分会最近测算显示,以20%的大米被加工成特制米为例,我国每年就损失大米约400万吨,相当于近千万亩稻田一年的产量、2000多万人一年的口粮。

另一方面,中国餐饮业粮食浪费也很严重。媒体称中国餐饮业每年浪费粮食可养2亿人。去年2月22号的《人民日报》曾刊登这样 一则消息,中国农业大学专家课题组对大、中、小三类城市,共2700桌不同规模的餐桌中剩余饭菜的蛋白质、脂肪等进行系统分析,保守推算,我国2007年 至2008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质就达800万吨,相当于2.6亿人一年的所需;浪费脂肪300万吨,相当于1.3亿人一年所需。

我们再看对当前浪费现象普遍的原因,是炫耀消费成风的占79.4%,对浪费的道德批判太弱了59.6%,是现在吃不了兜着走,甚至被人瞧不起,觉得我就扔了反而显得特阔气。

粮食与生产粮食的农业是美国维系自己霸权和霸主地位的重要武器。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和出口国。他有土地1950年为12亿英亩,2006年9.3亿英亩,是中国的3.1倍。每年大约种植20亿亩,其中大豆产量占世界的42%,玉米产量占世界的34%,棉花占世界产量的21%,小麦占世界产量的11.6%。出口量占世界的35%,其中玉米占70%,小麦占60%,实在是举足轻重,有绝对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实际上,美欧等发达国家正是把补贴当成一种手段和武器。目的很清楚:就是要在政治上控制一些国家,在经济上赚取超额利润。海地20年前能生产大米17万吨,自给率95%。1995年以后,美国用便宜50%的价格倾销而占领了市场。之后找准时机又大幅涨价,一举击垮了该国经济,最后迫使总理下台,民众**,政治动荡。非洲很多国家都是由于自己只产香蕉,可可豆,靠美国提供粮食,以致土地荒芜,民不聊生而成为附庸的。据测算,每进口1000万吨粮食,发展中国家就相当于有130万农民失业。各国的种田人不是在和美国的农场主较量,而是在和他们的财政部竞争。这样做包括他们的战略伙伴也不能幸免。在过去的37年间日本粮产从1589万吨减少到985万吨,生产水平下降了33%,包括饲料在内,粮食自给率下降到27%,成为头号进口大国。韩国的谷物生产水平下降了31%,粮食自给率只有26.9%,成为第二个进口大国。受制于人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听命于美元。美国的4大公司操控世界80%粮食贸易量。粮食涨价,美国卖初级产品;粮食跌价,美国卖加工产品,卖食品,怎么都能旱涝保收,坐而渔利。“经济创造财富,政治分配财富”的原理被他们运用自如。美国大肆发展生物燃料的也是有战略目的。既可以应对世界石油资源日益萎缩的局面,又能更进一步控制全球粮食供给,左右世界各国战略格局,达到一石两鸟的目的。还有一个问题也说明这点。美国的耕地年年有1/3休闲,只种不到2/3。他们完全有把产能提高30—50%的水平,从未来10年看,产能提高100%也是可以的。真是无可匹敌。在世界粮食交易中,中国也是美国的受害者。

我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耕地仅占世界10%,而人口却占世界的22%,关系到十几亿人吃饭的粮食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2001年我国政府发表的《中国粮食问题》白皮书,明确表示中国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粮食基本自给,这是我国政府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基本方针。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立稳定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这既是我国政府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粮食安全的总的目标。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由于人少地多、种植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无论是质量还是价格与我国相比均具有明显的优势,利用贸易全球化之便利对发展中国家大力实施粮食战略。而我国农村受大量农业人口的约束,粮食规模化生产程度低,加之技术条件限制,短期内提高人均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的可能性不大,降低流通环节的费用开支也存在较大难度,所以国内粮食价格下降的空间很小。这样,在粮食进口逐年增多的情况下,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市场如果政府不加以干预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严重的冲击和挑战。另一方面,依赖世界粮食市场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威胁。国外优质低价粮的涌入,对我国粮食生产和供给能力冲击巨大。国内粮食将因生产成本高而缺乏竞争力,从而导致农民种粮收益下降。在利益驱动下,农民会进一步减少粮食种植面积,从而降低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这一结局对我国粮食安全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基辛格曾说:你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因此在世界粮食交易过程中充满政治,掠夺和侵略。在未来几年中国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中国会出现粮食短缺的可能,而一旦中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来保证供给,中国的发展将必定受制于人,国家安全将受到致命的威胁。

中国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任重而道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行严厉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耕地的生产效率;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业人力资本投入;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扶持;增加对农业科研开发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一步充实农村的社会基本,稳定农村、发展农村;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和储备体制,确保粮食安全;延伸农业产业链,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把粮食安全建立在农民增收的基础上;领导广大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参考文献

《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世界粮食危机下的中国粮食安全机遇与挑战》、《新世纪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龙方著、《谁来养活中国?》1995年布朗著、十二五三农规划等

第五篇:热点预测五:粮食问题

2009年河北选调生考试申论命题热点预测五:粮食问题

对于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而言,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粮食安全不能忽视。现阶段,粮食安全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抓好生产、提高产量,又要重视流通、保证供应。在近日公布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完善粮食流通体系被列为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任务之一。

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已经走过10年的道路,目前仍然处于关键期,改革中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亟待解决。在开放的背景下,如何应对国外市场的波动,如何避免跨国粮商的垄断控制?在市场化的背景下,保护价怎样促进农民增收,粮食调控怎样稳定国内市场?本刊记者在调研基础上,从市场主体的发育规范、粮食价格的形成机制、调控手段的充实完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粮食市场谁主沉浮

今年以来,外资开始在我国粮食流通领域广泛布局,引起粮食安全主导权的热烈讨论。事实上,外资成为粮食市场的主角之一,是我国粮食流通领域已进行10年的市场化改革的一个侧面。跨国粮商在粮食市场能否起到“鲇鱼效应”?外资、民企与国有企业如何在粮食流通领域进行“三资演义”?

㈠外资进来啦

今年以来,根据WTO相关条款,外资进入中国粮食加工流通领域的设限消除,跨国粮商开始大举进军中国,“布网收粮”。目前,跨国粮商在粮源、加工、物流三大体系上均开始布局。外资的进入和发展,打破了我国固有的市场主体格局,形成多种主体互相竞争和互为补充的局面。

简称“ABCD”的四大跨国粮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垄断了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是大宗农作物的定价者。近些年,四大粮商均在国内开展粮油加工业务,其在华投资项目包括饲料蛋白、植物油、玉米加工、各种食品配料,动物饲料和化肥。同时,跨国粮商还进军小麦、稻谷、棉籽、芝麻、大豆浓缩蛋白等粮油精深加工项目,并投资控股和参股铁路物流、收储基地、船务等辅助公司。

外资的大举进入以及快速成长,让粮食市场上原有的“主角”——国有粮企和民营企业均感受到了很大压力。鉴于大豆产业“沦陷”于外资之手,一些稻谷、小麦加工企业对外资的扩张表示担心。

今麦郎面粉(兖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宝学说:“外资企业在国内设厂,给民营企业带来很大压力。他们有雄厚的资金规模和庞大的购销体系,逐步拓展并延伸其在中国的粮食加工网络。我们的竞争压力非常大,很多市场份额已经被蚕食掉。”

另一方面,外资进入对中国粮食产业也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特别是其带来的资金、人才、技术优势,有利于提高国内粮食产业水平,也值得国内企业学习借鉴。

黑龙江佳木斯市的益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外资企业,在粮食加工及循环经济方面独具特色。加工大米后的稻壳可以发电,燃烧后的稻壳灰还能被进一步提取出活性炭和白炭黑,是一种高级的新型建筑材料。在稻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米糠,则被提炼出营养价值极高的米糠食用油,榨油后的米糠粕,还可以继续提炼出卵磷脂、谷维素等高附加值产品。在这样的水稻加工过程中,无废料、无污染,益海粮油公司的总经理吴志华说:“粮食在这里可算被‘吃干榨净’了。”

㈡流通市场在“洗牌”

目前,在粮食流通领域,国有粮食企业在执行国家粮食购销政策、实施粮食宏观调控等方面继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社会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入市,搞活了粮食流通。通过市场的有

序竞争,促进了粮食的合理流通,提高了粮食资源的配置效率。

在我国粮食储备体系中,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中储粮在粮源上占有绝对优势,地方储备也得到相应加强。目前,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储备粮已具相当规模,国家粮食库存总量远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17%~18%安全线。

但是,基层粮食企业在市场化改革中则形成了两极分化的局面:一些企业经过改制,焕发了生机活力,企业效益明显改善。与此同时,相当多的基层粮食企业经营困难。据记者了解,自从2004年粮食企业改制后,一些县级国有粮食企业生存非常艰难,它们现在完全是企业化经营,一没资金,二没贷款,一些粮库只能靠个人自筹资金来惨淡经营,很多企业长期发不起工资。

山东的一些基层粮管所在生存压力下,只能寻找 “靠山”。成为国家“托市收购”的委托点就是一种选择,粮管所不负担经营风险,还能获得收购和储存粮食的费用。有的企业则为一些大型粮食加工企业打工,其中包括外资企业。

近年来,兖州市的基层粮管所与益海合作,基层粮管所平均每年帮益海收购约2万吨粮食,所得利润四六分成。粮管所从中受益,双方合作范围逐步扩大,收购量连年上升。粮食改制企业由此解决了生存问题,以前企业亏损,职工发不出工资,现在企业没有一家关闭,“老人”都养了起来。

㈢ 做大做强“国家队”

外资的进入,让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也感到压力。中国储备粮总公司总经理包克辛说:“与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相比,国内没有真正的大企业能与之抗衡。”

目前,中储粮作为全国最大的粮源控制企业,具有较强的实力,但却没有粮食加工业务;中粮集团有加工业务,却不能掌控粮源,销售网络也不够;华粮集团虽然在全国属于比较大的企业,但实力与跨国公司根本不能相提并论。依靠民营企业呢,国内尚不具备这种实力的企业。

一些专家认为,当前应由国家协调,尽快实现央企与央企联合、中央与地方联手,建立粮食加工流通的国家队和大型企业集团。目前,我国粮食市场调控存在的一大问题是只有储备,没有加工和销售的控制,这样就会给调控带来风险。

在对外资问题上,专家认为,要明晰其进入粮食加工流通领域的门槛,规范我国小麦、大米等口粮加工产业的外商准入制度,把握其进入的速度和规模。同时,也要积极学习利用外资先进的经营理念、科学的管理机制、加工流通的高新技术等来提高我国粮食产业的整体水平。国内企业可以加强与外资的合作,实现利益均沾、共同提高。

在民营企业中,一些大型企业的管理比较规范,现在存在问题较多的是个体和小型私营粮贩。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些年,活跃在乡间的“粮贩”积极参与粮食收购。“粮贩”们采取开车上门、进村设点等灵活方式,现金交易向农民收购粮食,再转手卖给国有或民营粮食企业。

“粮贩子”的活跃方便了群众卖粮,但也有不少违法经营、坑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存在,有的无证收购,有的缺斤短两,有的倒卖陈化粮。去年,山东省就查处了一些不法经营的“粮贩”,他们在收购粮食时使用“挂挡秤”,可以任意控制粮食重量,坑害农民。对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市场检查执法,保护农民利益。

二、粮价机制怎样完善

粮价的涨跌,左右着农民的收益、粮企的利润,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所作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理顺比价关系,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对增产增收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㈠稳步告别“低粮价时代”

近期,国家宣布一系列粮食收购政策,明确了今年国家临时存储稻谷收购政策,将玉米、大豆等纳入收购范围,较大幅度提高2009年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

临时储存稻谷的价格,既高于上半年国家公布各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也略高于当前的市场粮价,有的品种还是首次公开宣布入市收购储备,其托市意图相当明显。

在国内,早稻收购上演了这一轮粮食牛市“最后的疯狂”,收购价达到了100元/百斤的历史高点。但随后而来的中晚稻收购却相反,各方谨慎入市,价格萎靡不振。江西一些地方中晚稻开秤收购价竟然低于先前的早稻收购价,出现罕见的早晚稻价格“倒挂”。与此同时,大豆、小麦、玉米等也纷纷进入下行通道,“卖粮难”、“谷贱伤农”一触即发。

国家宣布提高保护价之后,粮食市场价格做出了积极回应。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玉米等期货价格全线上涨,部分地区大豆的市场价格已经超过了国家的保护价,小麦价格也扭转了今年以来连续下跌的趋势。

南方粮食市场副总裁熊良华认为,这次国家决定实行临时收储、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可以一举多得:首先,遏制了当前粮价下滑的势头,防止了农民“卖粮难”;其次,这次公布的临时收购价将是我国市场各粮食品种的一个阶段性底部,提升我国粮食的价格底部将使我国粮食告别“低价时代”;第三,粮价调控被赋予扩大内需新职能,可以通过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扩大萎靡不振的农村消费。

㈡努力化解“新剪刀差”

近几年来,尽管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不断加强,但总体来看,政策性补贴对种粮农民的激励作用在逐年下降。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2004年~2006年我国粮食每亩实际收益分别为382元、329元和320元,呈逐年下降趋势。

专家指出,我国现行的粮价形成机制,是导致近年来农民实际收益下降的重要原因。现阶段,粮价形成机制仍采取国家调控与市场供求相结合的方式,粮食保护价的调整并没有与农资等工业品相适应,粮食价格的上涨幅度落后于农资等工业品价格的上涨幅度。

粮价形成机制的不完全市场化与农资、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相对市场化之间的矛盾,导致我国粮食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剪刀差”现象:

首先,国内农资与粮食的价格差越拉越大。化肥、农药、柴油等农资价格持续大幅走高,即使加上国家对农民的补贴部分,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品种价格上涨仍然缓慢,部分粮区甚至出现粮价不升反降、农民卖粮难现象。

其次,当前农民外出打工与种粮效益的剪刀差逐步扩大。受劳动力市场短缺和各级政府出台保障农民工收入等政策影响,近年来部分地区农民工工资涨幅较大。而同期粮食价格仍处于低价位运行,种粮还要面临自然灾害、市场风险等因素影响,农民打工收益明显高于种粮收入。

第三,“新剪刀差”对农业内部的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表现为种粮与种植经济作物的效益差逐步扩大。

“新剪刀差”现象的出现,扭曲了粮食价格的市场传递和调节功能,造成我国农村优质劳动力、土地等“粮食生产力”大量流失,部分粮食主产区出现谷贱伤农苗头,从源头上影响了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面对“新剪刀差”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冲击,有关专家认为,化解“新剪刀差”的关键在于缩小当前粮食市场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差距,应小幅度、周期性地调整粮价,让粮价温和回归到合理的范围。

㈢向国际价格“看齐”

今年三四月份国际粮食价格高涨之时,我国粮食价格平稳,与国际粮食价格形成巨大价差,一时间让粮食涨价、与世界接轨的呼声很高。但由于当时CPI高企,国家迟迟没有提高

保护价。

进入下半年,造成世界粮食危机的三大原因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是供求关系缓和,粮食危机发生后,世界各国加大了农业投入,一些粮食进口国出现大幅增产丰收,全球贸易量显著减少;其次,油价下跌降低了粮食生产成本,又抑制燃料乙醇的发展,减少了粮食的能源化消费,从而促使粮价回落;第三,今年的粮食危机不是供应危机,而是国际炒家炒出的泡沫,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泡沫迅速破灭。

目前,一些重要粮食产品的到岸价格基本上和国内市场价格持平。从明年新粮上市起,小麦、稻谷的最低收购价将大幅度提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大幅度提高保护价,可以使得中国的粮食价格和国际粮食价格形成一个相对合理的比价关系,国内粮价明年将逐步与国际粮价接轨。

三、政府调控大有可为

今年以来,国际粮食市场价格暴涨暴跌,而国内粮食市场则供应充足,价格平稳。这有赖于我国粮食市场调控的及时性、有效性。可以预计,在受到国际影响越来越大、粮食供求紧平衡长期存在等背景下,从进出口调控、充实各种储备到畅通物流,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有形之手”会越来越有力。

㈠科学调控进出口

在今年三四月份国际粮价暴涨时,不少国家都出现了社会动荡。与此同时,我国粮食市场则呈现另一番景象,一些主产区籼米价格呈现稳中有跌走势,主销区则货源充足、价格平稳、销量正常。

我国粮食市场在国际市场的大风大浪中形成“安全岛”,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粮食的高度自给性,此外与国家进出口调控的作用关系重大。为切断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的压力,我国从去年底开始对粮食及其制粉取消出口退税、加征临时出口关税和实行配额管理等措施,抑制过快增长的粮食出口,稳定粮食价格。在国内外粮食价差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粮食出口闸门落锁,有效避免了国外的高粮价传导到国内来。

由于国内外粮价的巨大价差,今年我国部分海关接连发现粮食瞒报出境情况。杭州海关曾在10多天时间里查获4起粮食走私案,广州海关7月份在一起走私案中查获的粮食,相当于80万人一个月的口粮。如果粮食走私进一步猖獗,很可能影响我国粮食供需紧平衡状态,除了使我国关税遭受损失外,还会使粮食补贴流失境外。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际粮价大幅回落的背景下,近期我国又灵活调整进出口政策,取消了部分粮食的出口关税。这对促进农民增收无疑是一个利好。

另外,虽然我国粮食本身对外依存度很低,但化肥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人,磷肥与钾肥原料都存在严重的对外依赖问题。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研究预测部经理刘正敏说,虽然当前我国切断了与国际粮价的主要传导机制,但国际高粮价也可借油价、肥价等途径渗透到粮价形成体系,通过拉高粮食的生产、运输成本引起国内粮食价格上涨。这成为我国粮食进出口调控中需要关注的新问题。

㈡“天下粮仓”保丰盈

一个露天粮囤、几块塑料布,成吨的水稻就这样堆积在打谷场上任由风吹日晒,这是记者在黑龙江农村调查时看到的农户储粮情形。目前,分散的农户仍是我国粮食储藏的主体,“藏粮于民”可以为粮食安全起到蓄水池作用。但令人担忧的是,农户储粮条件差,损失和浪费巨大。

尽快改善农户储粮条件,增加“无形粮田”,对解决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国家粮食局副局长郄建伟说:“如果能够帮助农户改善储粮条件,全国每年可减少粮食损失50多亿公斤,相当于增加1200多万亩高标准粮田。”

目前,我国粮食储备基本上分为三大体系,除了农户储粮,还有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近几年,中央储备成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主要力量。中储粮总公司总经理包克辛认为,中央储备需要进一步扩大调控能力。虽然中储粮的原粮储备比较充足,但粮食调控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抓一个环节的调控往往效果不好。中储粮应该立足储备,在“两个确保”(即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基础上,向生产和加工流通环节延伸,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调控。

相对中央储备粮,我国粮食地方储备偏弱,需要加强。中央储备由于受运输、轮换计划等影响,对区域性供应紧张,有时难以发挥作用。而地方储备可实现就近投放,便于操作。完善地方储备必须加强扶持,由于粮食主产区大多财力薄弱,中央和省级财政可对地(市)县储备给予管理费用和银行利息的补贴,还可考虑启用地方粮食风险基金补贴储备。当前,我国地方储备基本都是储存原粮。既然地方储备是应急动用的第一线,成败的关键就是反应要快,控制住事态,必须要立即投放和供应市场,因此地方储备存储原粮显然不符合要求。市县一级的储备和大中城市的储备,需要以大米、面粉、小包装植物油等成品粮为主。

此外,当前我国粮食库存品种结构与粮食消费需求存在结构不适应的矛盾,加剧了粮食市场稳定风险,值得关注。从粮食消费品种来看,大米消费群体不断扩大,优质大米尤其是粳米在主食消费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供给相对偏紧;小麦总量上供需基本平衡,但优质小麦不足;大豆产不足需,缺口还在扩大;玉米消费快速增长。

而当前全国粮食库存中,小麦库存约占总库存50%以上,大米库存约占总库存的19%左右。供需对比,大米库存偏少,小麦库存偏多,食用植物油库存偏少,粮食品种供求结构性矛盾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㈢物流环节要畅通

提起东北大米,可谓全国知名。然而受地处铁路末端的影响,东北大米长期受到外运难困扰。今年第一季度,在粮价风起云涌的国际形势下,我国南方大米价格出现了上涨趋势,而在东北,大量水稻因铁路运力有限外运困难,稻农们为水稻卖难发愁。直到铁道部紧急启动“运粮会战”,10天时间铁路共突击抢运东北地区粮食234万吨,其中入关粮食165万吨,才平抑了南方稻米市场价格。

随着我国粮食产销区间的变化,粮食物流建设滞后问题日益突出。近两年,我国部分粮食主销区和部分产销平衡区粮食产需缺口呈现扩大趋势。而我国“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粮食流通格局运距较长,受铁路运力等流通瓶颈制约,可能会导致局部地区在短期内粮食供给紧张。

近期,国家出台政策,对关内企业到东北采购粮食进行运费补贴。为打通制约粮食运输的流通瓶颈,国家还应对包括东北地区在内的粮食主产区在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粮食加工转化方面给予特殊支持,加快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物流节点和流出通道建设,降低粮食流通成本,提高粮食流通运转效率,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下载粮食问题(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粮食问题(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粮食直补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粮食直补工作所遇到问题的调查报告最近,省、绥化市相继召开了粮食直补方式改革会议,对粮食直补发放时间、对象、任务、原则、程序、方式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

    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粮食流通流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李静食工095班 摘要 在逐渐激烈的粮食市场竞争条件下,我国粮食流通面临现代物流的挑战,暴露出许多弊端,同时又有多年积累下来的得天独厚的条......

    解决世界粮食问题的有效途径

    解决世界粮食问题的有效途径 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的8.4亿多或20%处于饥饿和营养不良状态。世界人中学家这样预见,全球人中每年将增加约8000万人,到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其......

    对粮食直补问题的思考

    粮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粮食问题关系国计民生,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近年来,我州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完善了扶持粮食生产政策、地方粮食储备制度,确保了粮食供需平衡。......

    关于现阶段我国粮食问题的思考

    关于现阶段我国粮食问题的思考我讲粮食安全问题,也许有人认为我这是杞人忧天,庸人自扰,其实不然粮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赖以生存和延续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稳定和安全的......

    城镇化建设中的粮食问题(精选五篇)

    城镇化建设中的粮食问题 发布时间:2014-4-5信息来源:中国改革论坛网 一、城镇化建设中的若干涉粮问题(一)粮食安全认识误区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增产,连续6年超过5亿吨。面对粮......

    毛泽东对粮食问题的探索及其现实意义

    毛泽东对粮食问题的探索及其现实意义 毛泽东对粮食问题的探索及其现实意义作者:王锡伟 文章发于:《毛泽东思想研究》 网摘编发建国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粮食直补问题的调查报告(xiexiebang推荐)

    关于粮食直补工作所遇到问题的调查报告最近,省、绥化市相继召开了粮食直补方式改革会议,对粮食直补发放时间、对象、任务、原则、程序、方式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