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19-05-13 18:40: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篇: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生秀东 赵起成

河南是全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是全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出占全国1/10的粮食,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2009年河南省被确定为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核心区,明确要求到2020年实现粮食增产130亿公斤,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650亿公斤的总体目标,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布局是全省范围,覆盖全省93个县。但是,应该看到,粮食生产的基础还很脆弱,由于粮食生产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继续高产增产难度越来越大。况且,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不升反降,粮食核心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提高粮食产量和促进粮农增收已经成为一对矛盾,国家的粮食安全目标与农民的增收目标存在深层次的冲突。在此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河南粮食生产大省优势,进一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建立稳定的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粮食主产区粮食增产的制约因素

从生产函数角度看影响河南核心区粮食增产潜力的因素,有资源短缺制约产量提高的问题,也有经营组织方式落后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其中,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是一个严重问题,主要原因是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

(一)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严重下降

河南省统计局对17个省辖市48个县(市、区)144个行政村的农田水利设施的调查表明,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全省农田水利设施在建设和管理当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是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老化严重。被调查的144个村中四成以上的机电井为上世纪80年代以前所建,70%以上的坑塘、堰坝及小型水库则为70年代以前所建,经过几十年的运行,由于疏于管护,年久失修,毁坏严重。二是部分工程标准低、质量差、利用率低。三是重建轻管,毁坏严重。特别是一些小型水利工程长期处于无管理机构、无管理人员、无管理经费的“三无”状态,导致部分设施毁坏严重。被调查的现有农田水利设施当中无专人管护的占47.4%。四是重大轻小,投入不足。

而且耕地地力普遍出现下降趋势。近20年来,由于农家肥投入数量锐减,单位面积产量大幅上升,土壤肥力消耗过大;大型拖拉机保有量下降,现有大型农机具利用率不高,能够实现深翻的耕地极少,致使耕地土壤犁底层上移,耕作层变浅,土壤容重增加,降低了土壤保水保肥的性能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农地经营规模小,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下降,限制了粮食生产发展

河南省人均耕地1.05亩,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80%、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20%,而人均产出更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70,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直接造成农业生产成本偏高,而且农户超小型的经营规模,限制了先进技术的采用,尤其对“规模性技术”的采用会产生严重阻碍,规模生产效益低制约着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使得农地不能向专业农户集中。

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下降。调查资料显示,2009年,平均每百个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数量所占比重:河南为17.1%,山东、浙江分别为22.7%和20.2%,初中及以下劳动力数量所占比重则均高于这两个省。劳动力文化程度高低与农民收入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且近年来,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业从业人员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由老年农民、妇女等农村辅助劳力支撑着农业生产,他们知识贫乏,观念陈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弱,导致科技推广没有对象,农业科技含量低,发展粮食规模生产也缺乏劳力、物力、技术力量的支持,导致粮食生产的活力不足。

(三)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民靠种粮增收困难

近年来,随着国家种粮补贴的不断加大,种粮的效益逐渐提高,但与种植经济作物、发展畜牧业等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据调查种植一亩粮食的成本(包括物质费用、生产服务支出、人工成本)为839元,亩均收益(净利润)308元。而种植蔬菜亩均收益可达2900元,从事畜牧业生产如养猪正常情况下一个劳动力一年出栏生猪20头,收益可达2000元;外出务工的收益更高,一个劳动力平均打工时间8个月,平均工资1200元除去各种必要的费用支出月纯收入可达600元,一年纯收入可达4800元以上。另据汝南县调查,粮食生产与经济作物相比,粮食与棉花效益比为1∶5,与蔬菜效益比为1∶4。从调查的情况看,种植粮食的效益是最低的。

近十年来,农资价格平均上涨幅度大大超过粮食价格的平均涨幅,不但抵消了惠农惠粮的政策效应,也进一步压缩了粮农的增收空间。

(四)农户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

从调查的情况看,大多数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加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比例很小,形不成规模效益。即使在为数不多的合作社中,组织规模小,经济实力弱,带动能力有限,既不利于农户从事专业化商品生产,也不利于农户对新技术的采用。

农业产业化经营仍有差距。农业产业化与先进省份如山东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企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导致农业综合效益低下,没有充分利用河南粮食生产大省的资源优势,不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自我发展的能力。粮食加工业的发展具有引导粮食生产和开拓市场的双重作用,是促进粮食流通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因此,粮食生产的现代化需要有发达的粮食加工工业的支持。

二、建立健全粮食产量增长、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突破农业资源短缺的约束。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建成一批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形成较为完善的防洪体系,继续实施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及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设,构建较为完善的灌排体系。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立应对特大干旱的水源储备制度,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增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创新投资机制,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鼓励和支持农民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

加快基本农田建设,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重点实施高产稳产田巩固提升、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治三大工程。继续免费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鼓励农民开展土壤改良,不断提高土壤肥力,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

加大农业科研和推广的投资力度。科技投入的重点领域是:小麦玉米新品种培育、高效栽培、农业节水、农业机械化等领域的科技创新。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建立农业公共品的政府投入制度,确定政府在农业公共品供给上的主导地位,为现代农业提供投入保障。具有农业公共品属性的项目有:农业教育、科研和科技推广体系、乡村交通、电力、通信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农产品市场等各类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播等等。

(二)加快土地流转,培育种粮大户

在进一步明晰和稳定农村土地产权关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各种流转方式,允许和鼓励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土地向种粮大户转移。当前尤其需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探索建立农村土地交易所,规范土地流转制度,保障土地转让双方的权益,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沟通、价格评估等服务。还要适时出台土地规模经营的激励措施,对从事土地规模经营的农户进行补贴,加快促进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

要切实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升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要积极探索建立政府扶持、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教育培训机制,普遍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力争培养出一批种植专业大户、科技示范大户,为粮食生产提供智力支持。

(三)加大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生产比较效益

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主产区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对主产区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进一步扩大惠农政策的补贴范围,实现对粮食生产成本的“全覆盖”。加大农资综合补贴力度,根据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和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及时增加补贴,进一步提高良种补贴标准,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也要降低机耕、机收、灌溉费,通过降低成本,扩大赢利空间。完善农业补贴制度,逐步加大对种粮大户支持力度,新增农业补贴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奖励补助等资金,认真执行国家稳步提高重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确保产粮大县得到合理补偿,确保粮农得到合理收益。

(四)健全农业组织体系,实施龙头带动,提升粮食产业的经营水平

当前要加快推广龙头企业主导、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联动发展等农业经营组织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要立足于发挥粮食主产区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延长粮食产业链,将粮食产业做大做强,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进一步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项政策,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建立各级各类食品加工集聚区和食品产业孵化园,吸引中小食品企业入驻。完善产业链条,形成发展合力。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出台与合作社法相配套的支持政策和促进政策,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的带动能力。要结合当地的优势发展合作社,结合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合作社,结合“公司+农户”发展合作社。在合作社发展到一定阶段,应当适时发展合作社联盟或联合社。

第二篇:关于周口粮食核心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修改稿) 2

周口市粮食核心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持续探索“三化”协调、“四化”同步发展的路子。走好这条路子,必须充分发挥新型现代农业的基础作用,尤其是粮食生产的战略保障作用。周口是农业大市、全省第一产粮大市,必须按照省委提出的“有所率先、有所突破、有所作为、有所成效”的要求,依托自身优势,主动服务全局,加快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着力解决“粮食怎么保”问题,全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努力在粮食生产上发挥核心作用,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发挥示范作用,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发挥支撑作用。

一、周口市近年来粮食生产的基本做法和成效 周口是传统农区、人口大市,拥有1100万人口,耕地面积1291万亩,常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80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接近150亿斤,总产占全省的1/7,稳居全省第一,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来,周口市委、市政府站在讲政治、讲责任、讲大局的高度,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规划》、《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倾力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2013年周口市粮食总产158.8亿斤,比2012年增4.2亿斤,其中夏粮总产97.7亿斤,比2012年增

1.2亿斤,秋粮总产59.1亿斤,比2012年增2.2亿斤。周口市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太康等8县市也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一靠科技创新引领。一是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研发粮食作物新品种30多个,示范推广高产优质粮食作物品种40多个,良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技术普及率达到90%以上。二是加强病虫害监测防控。建成县级有害生物预警控制站6个,建立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25个,设立病虫监测点和防治联系点300多个,对重大病虫害一天即可防治近15万亩。三是抓好农业科技推广创新。连续四年开展“千名科技人员包千村”和“万名科技示范户大培训”行动,实施电子农务工程,开通科技直通车,全市科技示范户和联系户技术到位率达98%以上,辐射户技术到位率达90%以上,粮食生产技术到位率达85%以上。

二靠高产创建带动。在抓好部、省共建的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基础上,又确定38个乡镇为整建制高产创建乡。实行领导分包高产创建联系点制度,确保万亩区有技术专家、千亩方有技术骨干、百亩田有技术标兵。在高产创建示范区,把技术组装配套集成推广,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配方施肥、统一供种、统一机耕、统一播种、统一进行病虫害防治。据测产调查,项目区内平均单产比大田生产增产10~15%,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三靠机制创新推动。一是农业规模经营快速推进。引导农民加快土地流转,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全市流转土地面积152.6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3645家。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基本形成。依托粮食资源优势,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形式,推进产业化经营。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14家,各类粮食加工企业1000多家,年加工能力350多万吨,年均落实小麦订单300万亩左右。三是粮食市场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现有仓容116亿斤,年均库存粮食60亿斤以上,年均收购商品粮100亿斤。

四靠加大投入支撑。一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显著加强。有效灌溉面积达930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达70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20万亩。二是农业综合开发强力推进。2011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总投资3.2亿元,完成土地治理项目27.2万亩,开挖疏浚渠道908.9公里。三是农民素质持续提升。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实用人才,带动22.5万农民掌握实用技术。四是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全市农机总动力1094.2万千瓦,配套农机具达到67.1万部,全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

二、周口市建设粮食核心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周口市粮食核心区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粮食生产能力仍不稳固,面临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科技贡献率较低、内生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突出表现为“一多、两

弱、三低”。一多:即粮食增产丰收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近年来,干旱、强降雨、大风冰雹、冻害等自然灾害呈多发频发重发态势,病虫害也一直呈中度偏重发生趋势。两弱: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主要河道防洪排涝标准整体偏低,约80%的水闸带病运行,部分沟、渠、桥、涵、井等设施老化失修。目前,全市旱涝保收田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60%,机电灌溉面积不足10%,粮食生产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二是粮食生产的后劲弱。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劳动力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趋势更加明显,农民渐趋老龄化,新知识接受能力差,粮食生产粗种粗管、兼业化副业化越来越普遍,“谁来种地”、“地怎么种”日益成为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三低:一是种粮比较效益低。农用生产资料、农业用工等价格不断上涨,加大了农业生产成本,导致农民种粮收益有所减少。据调查,2013年我市农户种植小麦、玉米亩均生产成本958元,包括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每亩113.45元,实际收益只有732.85元,按每户5亩粮食计算收入不到3700元,只相当于一个农民工1个月左右的工资收入。二是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集中在养殖、收粮、农资经营和农机等领域,占到80%以上,粮食生产加工、流通等领域进行一体化合作的不足10%。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部分合作社发育不完善、运作不规范、服务功能弱、合作领域窄、带动能力差。三是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低。乡镇

农业服务中心的农技人员较少,且大多驻村包片,无法专职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同时,服务经费短缺,人员素质偏低,推广设施陈旧,服务手段单一,农业社会化服务效果不好、质量不高。

三、进一步加快建设粮食核心区的几点措施

(一)增强党委政府抓粮食生产的责任意识。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保障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周口必须站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高度,充分认识到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更是关系国家安危的大问题,充分认识到维护粮食安全既是实施全省“三大战略”的重要基础,更是周口作为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历史重任,不仅关系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的全局,而且关系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始终保持清醒忧患,牢记责任如山,探索走好“两不牺牲”、“四化同步”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以“两区一体系”(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持续抓好粮食生产,力争“十二五”末全市粮食总产突破165亿斤,2020年总产达到180亿斤以上,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再作新贡献。

(二)以高标准良田为抓手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坚持把建设现代化高标准粮田和发展农业产业集群,作为推进“两区一体系”建设的具体抓手,坚持保粮与增效并重、改善基

础条件与创新生产方式并重,集中打造“田地平整肥沃、灌排设施完善、农机装备齐全、技术集成到位、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高标准永久性粮田,确保每个县建成20个万亩方、200个千亩方、2000个百亩方,全市高标准粮田面积达到600万亩以上。力争用3―5年的时间,每个县打造1个10万亩规模的高标准粮田。结合科技推广、农机配套,结合加快土地流转、健全合作组织,促进粮食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

(三)推进科技创新应用增强农业发展科技支撑。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一是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以周口农科院、黄泛区农科所为龙头,加快建设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抓紧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自主产权的新品种,早日建成国家小麦育种创新基地。二是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着力构建“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四位一体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注重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和技术合作组织。四是继续深化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四)提高粮食生产的市场化、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力抓手。一是大

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切实增强开放意识,主动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畜牧养殖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着力打造以财鑫集团、莲花集团、宋河集团、益海粮油、金丝猴集团等企业为龙头的粮食、油料、棉花、畜产品等农业产业化集群。二是加强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新建和改造一批标准化、规模化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重点扶持黄淮农产品大市场等一批物流园区建设。推广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企对接和农校对接等模式,支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城市社区增加直供直销网点。三是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引导龙头企业、农村各类合作组织、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实行标准化生产,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四是创新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健全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联合经营,形成利益共同体,推进要素配置的机制创新。五是加快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探索建立土地银行、农村土地交易所,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为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创造条件。

(五)加大投入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必须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一是严格保护耕地。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化殡葬改革,促进平坟扩耕,重点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确保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二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加大水利建设的支持政策,多渠道增加投入,继续完善农田灌排

体系,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0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29万亩,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夯实农业稳产增产基础。三是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资金,连片治理,综合开发,重点抓好15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四是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全面推广精量播种、化肥深施、保护性耕作等技术,推动农机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五是加大农业投入力度。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持续增加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多元化农业投入新格局。

第三篇:河南省粮食购销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近日,针对河南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河南调查总队在郑州、许昌、南阳、商丘、周口、驻马店等地进行了专题调研,结果显示:河南省粮食收购量近几年连续增长,今年有望与上年持平或略有增加;但是存在收购资金有滞后和断档情况,自主经营性资金缺口较大,个体粮商压低收购价格,国企粮食收购成本增加,粮食收购企业区域分布不合理,库容过剩,企业经营成本提高等问题,值得关注。

一、当前我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1、收购资金存在到位滞后和断档情况,企业自有资金严重不足,自主经营困难。大多数国有粮食企业反映国家储备粮收购资金能够保证全额到位,但部分企业反映,收购初期存在资金到位滞后现象。目前河南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政策性资金实行“统贷统还”借贷方式,从开展实际来看有利于加强对粮食企业政策性资金的管理,防止流失和挤占挪用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如收购资金调度和汇划环节增多,资金供应链条拉长。从资金计划到审批、下划、付现等需要一定的时间,而粮食收购往往时间集中、资金需求量大、辐射面广,这给基层行增加了相当大的工作量。目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国家托市收购政策,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经营资金的紧张状况。

粮食收购工作时间的特殊性导致粮食收购资金出现暂时性断档。据调查了解,在粮食收购期间,粮食收购网点一般星期天和节假日不休

息,24小时多班倒进行粮食收购,而银行部门营业时间的特殊性,会导致粮食收购企业资金出现断档现象。比如星期五企业收购资金没有充分到位,那么粮食收购企业星期

六、星期天、星期一的收购工作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自主性经营资金缺口大,贷款难。据调查,目前国有粮食企业经营中,政策性贷款有国家政策支持,申请容易,有保障。但非政策性的自主经营贷款却很难申请,缺口较大。主要原因是粮食购销是微利行业,本身没有多少资金积累,又易受国家政策性影响,盈利空间小。大部分国有粮食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包袱沉重。再加上企业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差,企业经营困难,导致商业贷款难以申请。企业自有资金的严重不足,发展受到制约。

2、部分个体粮商收购不规范,存在问题突出。一是个别个体粮商尽可能压低价格,对国家最低粮食收购价格造成冲击,同时也对整个粮食市场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当前,个体粮商大多以上门收购为主要方式,国有购销企业大多以定点收购为主要方式,而上门收购与定点收购之间的价差每公斤粮食达0.02元甚至更大。个体粮商从农民手里以较低价收购的粮食,甚至低于国家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再以较高价卖到定点收购者手里,获利较丰。二是个别粮商对入库的小麦质量把关不严,存在粮食水杂超标现象,不利于安全保管,小麦收购质量难以控制。

3、粮库布局不合理,库容过剩。由于目前粮库审批门槛较低,只要有资金,有仓库,符合通风防潮条件,就可以进行粮食收购。从而

导致大量建库,库容量已超过当地粮食总产量,导致大量库房闲置,闲置的库房因其自身的专一性(只能用作粮食储备用),不但不可以给企业带来效益还有为其增添养护费用,增加企业的财政负担。例如许昌长葛市现有符合收购标准粮库23家,总库容50万吨,预计今年长葛市粮食产量27万吨,收购20万吨。目前长葛市粮食库容已经超额,从而造成各粮食收购企业之间相互竞争。

4、收购粮食成本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加大。据调查,近两年来收购粮食成本持续增加。国家对粮食企业的仓储标准不断提高,老库房维修费居高不下,临时存放也从露天垛到钢大棚,成本不断加大;机械设备如电子磅、除湿机、电脑等的添置也需要大量资金;人员工资、雇工费也随着物价上涨不断攀升,用工成本增加。这都导致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粮食成本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加大。

5、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仓库以50年代的苏式仓、60-70年代的简易仓、80年代的基建仓为主,因年久失修、设施陈旧,对存粮安全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还有部分仓库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极为不便,粮食难收进,外运也困难,有些库点设施较好,但利用率很低;有些库点收购量很大,但仓库却严重不足。总体上看,虽然经营量很大,但粮食经营利润很是微薄,抗风险能力较弱,更没有能力对仓库进行大规模的维修。同时,也因为利润微薄,资产含金量不高,向农发行贷款和融资渠道不畅,错失了许多商机,严重制约了经营和发展。

二、对解决当前我省粮食购销企业困难和问题的几点思考

1、加强个体粮商的管理和引导,规范粮食收购市场。个体粮商的经营是“双刃剑”,一方面,如果管理得当,可以很好的确定其“粮食经纪人”角色,缓解部分困难群众卖粮难问题,方便农民;如果管理失力,则会出现压级压价、短斤少两、水杂扣除不规范等坑农、损农现象,损坏粮农利益。所以,各级粮食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个体粮商的规范化管理,适当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打击不法粮贩;同时要积极出台政策,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同时保证个体粮商的合法收入,引导个体粮商向规范化经营发展,使其当好“粮食经纪人”角色,方便农民卖粮。

2、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中央储备粮和最低收购粮食各项补贴机制,理顺最低收购价粮食收购资金供应渠道。凡是经过国家粮食局审核批准的具有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的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购销企业承储的中央储备粮,有关部门都应该按照规定的各种费用补贴标准按时、足额拨补到承储企业。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拍卖出库、跨省移库、储存等各项费用,无论是对中储粮直属企业,还是对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购销企业都要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标准,按时、足额拨补到企业。中央储备粮及最低收购价粮食的各种费用及补贴属于财政资金,应通过财政部门逐级拨补到有关承储企业和收储企业,防止以不正当理由截留和挪用。建立各种粮食补贴资金的监督机制,切实维护国家、农民和企业三者权益。

3、提高粮食库房建设规格以及收购储备粮食资格门槛,保证粮食

储备质量。国家也应根据不同地区的产量情况和产量地域分布情况,正确引导各地粮食购销企业科学合理建造粮库,尽量避免造成粮库过剩、空仓浪费等情况。

4、及时消除售粮群众有惜售心理。据专家预测:2010年全国小麦市场供应将保持整体平衡,加之国家的相应调控政策,预计未来小麦价格不会出现大涨。2010我省小麦收成好,品质也好,新麦刚刚上市价格较高,使农民产生惜售心理,等待观望,认为小麦价格还有上涨空间。目前的新麦上市量不大,新麦对市场的供给压力还没有充分显现,建议粮食部门广泛宣传,解除农民惜售心理。

5、尽快出台免税文件,确定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免税名单。随着政策的变化,地方国有粮食企业虽然不是责任主体,但仍然执行国家粮食政策,发挥粮食购销主渠道作用。作为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载体,确保的是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应获得国家补贴生存,不应完全作为市场经营利润最大化个体,税收本应免征。将受委托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的地方粮食购销企业纳入免税名单,更好地发挥它的政策执行主体功能。中央储备商品管理公司及其直属库已纳入免税名单,地方国有粮食企业也应纳入免税,同样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应该有相同的政策环境,参与公平竞争。、

第四篇:河南省政府公布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10年规划

河南省政府公布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10年规划

2009-11-25

历经1年多的调研、起草、审批,《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终获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昨天,副省长刘满仓代表省政府,在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作了题为《关于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情况》的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未来10年河南的“粮食大计”。□今报记者 王秋欣/文 沈翔/图

【目标】

2020年,年产量是1300亿斤

刘满仓在会上表示,我省粮食核心区总体的建设目标是:到2020年,在保护好全省1.022亿亩耕地基本农田的基础上,粮食生产核心区用地稳定在7500万亩,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300亿斤,使我省粮食生产的支撑条件明显改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进一步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综合效益显著提高,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稳定增长的核心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示范区。

详细划分来看,我省的计划是,到2010年,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100亿斤;到2015年,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00亿斤;到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300亿斤。即以1000亿斤为基数,从现在到2020年的12年间,粮食生产能力要净增300亿斤。

【范围】

95个县被划入“重点区域”

既然是粮食核心区,那么这个“核心区”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呢?规划表明,我省在黄淮海平原、豫北豫西山前平原和南阳盆地三大区域,选择了基础条件好、现状水平高、增产潜力较大、集中连片的95个县(市、区)作为河南粮食核心区的主体范围。“之所以进一步细化到95个县,是有原因的。”刘满仓进一步解释说,一是为了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突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的重点区域;二是基于我省近年来粮食生产的现状,这95个县控制全省耕地面积的83.5%、基本农田面积的85%,其中的89个县是国家已经认定的粮食生产大县。

【投资】

规划总投资939.81亿元

“规划的总投资为939.81亿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676.63亿元,地方财政投入170.58亿元,银行贷款61.3亿元,项目单位和群众自筹31.3亿元。”刘满仓表示,这些投资主要用于实施七大建设任务:

一是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做到旱能浇、涝能排,增强粮食生产抗御水旱灾害能力;二是建设高标准农田,夯实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基础;三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增强粮食生产科技支撑能力;四是发展循环农业,提高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是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供粮食生产人力资源保障;六是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构建粮食生产现代物流平台;七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格局。

【进程】

正积极筹措建设资金

为了加强对核心区建设规划组织工作的指挥协调,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河南省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领导小组,由省委副书记陈全国任组长,副省长张大卫、刘满仓任副组长,省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组织、协调、指导和服务。“今年10月下旬,省政府负责同志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了核心区建设的资金筹措问题。”刘满仓说,为了把规划确定的资金筹措问题落到实处,省政府责成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金融办等部门,认真测算了国家现有投资渠道和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项目规划能够给予我省的资金支持额度,以及我省自身的资金筹措渠道和能力,初步测算了我省核心区建设的资金缺口,由省政府金融办牵头,正在进一步研究核心区建设资金筹措方案。

【计划】

明年开工建设一批项目

续建38处大型灌区

“抓好项目建设是规划实施的基础。”对此,刘满仓还公布了下阶段我省发展粮食核心区的部署:明年,我省将续建38处大型灌区及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争取开工建设小浪底南岸灌区、沁河河口村水库主体工程、淮干出山店水库前期工程、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工程、蛟停湖滞洪区及汝河、北汝河、新运河、天然文岩渠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继续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大型商品粮基地等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着力扶持龙头企业,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产业,积极推进花卉苗木和林果产业,做强农业,让农民增收。

加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

下一步,我省还将在黄淮海平原、豫北豫西山前平原和南阳盆地分别选择部分产粮大县先行试点,组建地方性政策农业保险机构,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种类和覆盖范围。加快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推动农民把土地承包

经营权以市场交易价格出资入股、租赁、置换、转让;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支持省、市两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享受国家级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全力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核心区建设必须依靠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刘满仓表示,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基础上,下一步我省要千方百计争取国家和有关部委在政策、资金、项目、信息和人才上的支持。例如对粮食核心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投入政策,由国家和省两级承担起改善粮食生产条件的主要责任;争取设立国家粮食科技专项资金,形成稳定的粮食科技经费投入渠道和投入机制;争取国家有关部委与河南共建涉农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争取国家在河南设立信阳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新乡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

第五篇: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问题与对策

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文章对河南省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的农村合作医疗存在报销难、定点医院比较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参差不齐及医疗救助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建议通过采取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法制建设、尽快建立和完

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制度及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力度等对策加以改善。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农村 的社会保障体系却严重滞后,随着改革的深入,城乡差距逐步加大,广大农村仍然存在着看不起病的问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①。河南的农村人口居全国首位,如何加快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步伐,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问题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

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于2003 年9 月顺利启动。25 个试点县(市)2003 年底参合率78.1%,筹资32083.7 万元,2007 年,河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由65 个扩大到96个,覆盖了近90%的农村人口。从2003 年起,河南省以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为契机,不断加大对农村卫生的投入 力度,共投资5.8 亿元建设全面改造乡镇卫生院,初步建成了“乡院、村所加医保”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有效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在“十一五”期间,河南将完成3 万个农村卫生所的改造。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报销难

农民报销手续比较繁琐。目前农村合作医疗多数没有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农民报销,有的地方没有农民合作医疗办公室,乡镇多数由卫生院分管院长或医生“代劳”,常常影响农民及时报销。有时跑几十里路到镇医院去报销,连去三五趟找不到人的事常有。因此,农民盼望在每个乡镇能有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报 销问题。

2.定点医院比较少

国家政策规定,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必须到指定的医院看病才能报销。指定的医院多数在中心镇卫生院。农民有时头痛脑热,家门口医院如果不是指定医院,就要舍近求远到别的乡镇卫生院去看病,非常不方便。

3.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参差不齐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资金主要来源于农民个人掏腰包及省、市、县级政府投入。而经济发达地区,政府投入的比例较高,农民生病后自己掏腰包的比例较少。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资金总“盘子”比较小,农民看病报销的数额较少且不够透明。有关医院承诺能报销30%左右,但实际上做不到。报销比例低,一定 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

4.医疗救助制度不健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卫生部门组织实施,由于实施部门不同,二项资金的使用尚未得到有机结合。首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偿基金由于筹资水平较低,只能解决常见病、多发病住院产生的部分费用,因大病住院所产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的补偿只能是杯水车薪,尚需获得更多的经济支持。其二是大病医疗救助的补助机制与标准及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特别是对住院产生的费用使用是否合理、是否需要给予救助难以界定,特别是对医疗机构的诊疗过程无法及时介入监督与检查,医疗机构可能出现对救助病人乱检查、滥用药、多收费的情况,致使资金使用不尽如人意,救助的随意性较大,有时出现需救助的没有得到救助、不必要救助的给予了救助的情况。此外,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规定,一年一保,中途不接收新成员。因此,在医疗资金缴费期限后出生的婴儿,就不能参加合作医疗,而婴儿出生的第一年患大病的几率是较高的,却不能得到大病医疗的保障。农民还盼望合作医疗网最好能跟城市大医院联网。农民生大病转院到市或省大医院治疗时,由于城乡医院不联网,很多信息不能共享,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必须带现金交易,既麻烦又不安全,出院回家后再到当地去审核报销,有时要等半年之久。农民们迫切希望有关部门能解决好以上问题,期望合作医疗办得更见成效。

二、对策

(一)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法制建设,为其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目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主要是依据2002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2003 年1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进行的,一直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然而,法律制度的欠缺,却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合作医疗的对象不明确、合作医疗的资金来源不稳定、管理方面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等。要建立起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范化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就必须加快农村医疗制度的立法步伐,当务之急应尽快制定《农村合作医疗法》,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遵守的原则、主要内容及形式、管理体制、资金来源、报销比例、报销项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监督及相关部门的责任等做出明确规定。有了有关的法规后,各地再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具体的操作办法和实施细则,以更好地推动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开展。

(二)根据农村实际情况,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现阶段,我省农村生产力水平仍然比较低下,农村大部分地区还不富裕,农村集体经济和地方政府能拿出用于农民医疗保障的资金十分有限,而大部分农民能够进行医疗保险的投资也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财政如果对农民的病痛全部予以保险,这是国家财政目前难以做到的。因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主要推行以大病医疗统筹为主,适当兼顾小病费用报销,以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由于我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筹资水平、报销比例也应从各地的实际出发,不能一刀切②。

(三)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是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③。目前,我省农村有较多的贫困人口和五保户家庭,对于这些低收人群体,应实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资助他们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或对其大病及大额医疗费用给予补助,以解决这部分低收入人群的医疗负担问题。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医疗救助的对象应包括农村低收入的患病人群,具体应包括:一是贫困户或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家庭;二是五保户;三是因患病等不可控制因素造成返贫的家庭。医疗救助的形式应采取资助他们参加当地组织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些贫困户的家人患病按有关规定报销了部分医药费用后,经济上仍然有困难的还应给予医疗费用补助;在没有实施新型农村医疗制度的地区,应直接给予救助对象一定数额的医疗补助费用。

(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筹资方式应实行多元化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首先解决资金来源问题,这关系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成败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应包括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和医疗救助基金。由于两者的性质不同,两者的筹资方式也就有所不同。医疗救助基金是属于社会救济性质,应由政府拨款、社会捐助和其他方式筹集,各级政府都应建立独立的医疗救助基金;对于基层政府建立医疗救助 基金经济实力不足的,中央和省级政府应给予补助。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则应由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三方共同负担⑤。

(五)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制度,保证可持续性首先,要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专职工作机构⑥。各级政府都应组建农村合作医疗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负责具体业务工作。各机构在农村合作医疗委员会的统一协调下,明确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加强联系沟通,互相配合,并使其协调有效的运行,共同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健康发展。其次,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制度,明

确其管理内容和重点,并使管理程序规范化。第三,加强对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监管,保证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参与、知情和监督的权利。第四,提高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人员的素质。要对现有的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其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从而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稳妥实施。

(六)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力度为了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顺利实施,必须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工作⑦。通过各种方式向农民宣传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必要性,解释参加的办法、参加后的权利和义务、合作医疗经费的筹集、使用和报销等实际问题;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以往的合作医疗的不同点以及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达到的目标;宣传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扶持的力度,解除农民的疑虑和担心;并动员农村干部和党员率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以示范;另外,还应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事例的宣传,使农民认识到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真正意义和好处。

三、前景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适合农村医疗制度的运作模式,是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目前,为了方便农民就医,河南全面实行“一卡通”就诊制度。“参合”农民在县域内可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还可以到指定的全省范围内的202 家城市医疗机构就医,在外地务工的“参合”农民也可按照规定回乡报销。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不但可以提高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而且有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为解决农村人口的医疗条件展现了美好的前景。

下载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的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的问题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和谐社区建设:问题与对策(五篇范文)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http://www.jy365.net 和谐社区建设:问题与对策 王道勇 中央党校科社部社会学教研室副教授、博士 今天我们来一起讨论一下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我国小城镇建设问题与对策

    试点小城镇建设与健康发展之路---生态化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定位,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要想在提高速度、扩大规模的同时,又能确保质量,使小城......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与对策 作者:张勤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5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效应日益凸显,林业产业是规......

    粮食问题、

    2014河北公务员考试必看一号文件:首次强调粮食安全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即“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至此,中央......

    粮食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粮食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南丹县粮食局罗继华粮食是特殊商品,粮食流通市场的健康发展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流通......

    榆林城乡一体化建设问题与对策

    榆林城乡一体化建设问题与对策 当前,我市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低;城镇发展规模小、密度低,基础设......

    当前电子政务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当前电子政务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袁仕福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4期 [摘 要]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目前存在较多问题,给我国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党风政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 问题与对策 防治腐败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战略高度,把切实改进党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