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与对策

时间:2019-05-13 16:0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与对策》。

第一篇: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与对策

作者:张勤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5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效应日益凸显,林业产业是规模最大的循环经济体,加快发展林业生态建设,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但是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林业法制观念薄弱;管理体制和制度不健全;城市林业建设规划不合理。加强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要提高观念意识,建立有效的生态林业建设机制;完善和健全政策和机制,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加强监管力度;依靠科技力量壮大林业产业实力。

关键词:林业 生态环境建设 问题 对策

1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作用

1.1林业生态建设在生产发展中的作用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要实现生产发展,必须高举生态建设旗帜,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不动摇,大力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才能保障农业稳产高产。在充分保护现有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果品、苗木花卉等林业产业,让林业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转化为农村经济发展优势,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让广大村民从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获得更多的实际利益,充实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和钱袋子,推进新农村建设。

1.2林业生态建设在人与自然和谐中的作用

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反应着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文明的进步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经历了由和谐到失衡、再到新和谐的旋律上升过程。工业文明的出现,使社会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极大的提高。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才能充分发挥林业的经济功能,为建立完善的生态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提供重要保障。加快林业生态建设,不仅将产生巨大的生态、社会效益,而且将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多种需求。

1.3林业生态建设在林业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森林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木材和林产品需求急剧增长,世界各国的实践证明,经济越发达,对木材和林产品的需求量越大。而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又对保护森林资源提出了强烈要求。森林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的刚性需求的矛盾日益尖锐。加快林业生态建设,立足国内解决木材和林产品供应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可以为农民提供最适应、最直接、最可靠的就业机会,充分释放

林地、沙地、湿地资源和物种资源及劳动力资源的巨大潜力,对于增加农民收入、破解“三农”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现状

近年来,一些省市通过城市绿化,改善了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但由于对林业生态建设目标、方法和建设策略等在认识上的不足,导致林业生态建设投资效益偏低、建设规模和效果与生态建设要求严重不符等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

2.1 林业法制观念薄弱

目前,我国缺乏全面的、有影响力和可操作性强的林业生态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一些基层领导和干部为了上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林业建设统计数字,存在统计不严肃甚至弄虚作假,严重挫伤了林业生态建设者的积极性。

2.2 管理体制和制度不健全

一些省市对林业生态建设国家法律法规认识不到位,资金控制不严,管理不到位,出现业务部门和主管部门过多、各部门之间权职不明确等现象,致使资金使用不当或因技术准备疏于管理和不充分,从而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给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发展,带来了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

2.3 城市林业建设规划不合理

在城市林业规划阶段,忽视了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缺乏对自身水文、地质环境的了解,过度追求花、草、灌木等城市园林式景观建设,缺乏科学依据地引进生长于南方的而北方少见的树种,而放弃了符合本地乡土特点和生长环境的本地树种;过于追求成林效果不惜成本购买大量成活率低老树和大树等,不仅破坏了树木成长的原有的生态体系,也大大增加了管护成本。此外,林业建设队伍薄弱、林业科技支撑能力不足、配套资金不到位、林业科技人才缺乏以及林业生态环境推广工作不利等问题,也严重地制约着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3.1建立有效的生态林业建设机制

我国的丘陵山地面积较多,且地形较为复杂,降雨量分布不均匀,且有的地方暴雨频繁,而有的地方则经常干旱。尽管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较大,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由于受经济发展以及传统的林业观念的影响,人们对林业仍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因此,大力宣传生态林业的重要性以及内涵,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和意识,是建设好生态林业的重要措施之一。再者,生态林业建设涉及面较广,是一项全社会且全民受益的建设事业。因

此,做好这项工作不能只靠有限的人力、物力,必须靠全社会的力量才行,故又必要对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进行加强,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从而来实现林业的生态建设。

3.2加强监管力度。

各乡镇和村要将林业管理职责落到实处,努力做好本乡镇辖区内的伐区检查以及验收工作。建立伐区采伐管理以及验收登记台帐,强化伐区的监管力度。要加强林业砍伐的监管力度,对乱砍乱伐的要给予严厉的处罚,以免下次再发生类似的情况。并在采伐结束后,林木采伐者要及时的向乡镇伐区检查验收小组提交验收申请,只有经伐区验收合格的木材才得以销售。林业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林业,就不可能有人类的今天,更不可能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大力保护好我们的林业资源,确保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3 依靠科技力量壮大林业产业实力

将生物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全面依靠林业生态科技成果,因地制宜地加快林业环境建设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丰富林区建设内涵,不断拓展新时期林业发展空间,实现资源型林业向生态型林业的转变,形成多种技术、多种林业产品和生态旅游等多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在此基础上,加快符合当地特色的林业产品的开发,发展循环经济。

参考文献:

[1]张诞生.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现状与优化对策[J].现代园艺,2011,(17).[2]周 威.林业生态建设现状及对策[J].农家科技,2011,(4).[3]郑云生.林业生态建设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11,(7).

第二篇:浅谈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及其可持续发展

浅谈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及其可持续发展

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搞好生态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可持续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已经深入到发展的各个领域。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严峻状况,要求我们构建一套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从而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

党的十七大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起点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的目标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良好社会的高度重视,表达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和主力军,承担着生产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重大任务,发挥着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因此,积极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生态环境建设的观念

牢固树立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 ,把经济思想从以木材生产为主转变到以生态建设为主上来,生态优先是新世纪林业发展的主导思想,生态建设为主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根本需求,是坚持可持续经营的林业发展新路子,在实施“六大工程”、推进“五个转变”、实现林区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发展林业已经不是单纯的木材,而是生态环境、生态资源和因此而产生的巨大的经济效益。所以我们要把生态建设放在突出和优先的位置,从林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抓,全面实施生态发展战略,充分发展林区经济,发挥生态屏障作用。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思路

2.1 正确认识森林,永续经营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的再生性决定了永续经营的可能性,要改变林业的基本现状,必须实行森林资源永续经营。第一,必须重新认识森林资源的持续性及发展潜力,认识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对林业政策管理体制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第二,要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优化森林群落结构,培育速生优质新品种,使开发、营林、保护并驾齐驱,促进森林资源总量增长;第三,实施林业生态工程,生态工程中的生物措施应侧重种群选择及种群匹配工程,并考虑种群之间在生长时间、节律上的搭配,生态工程的工程措施应侧重生态环境重建中必须采取的技术。

2.2 加强对森林资源的培育和管理,努力扩大森林面积

森林资源是建设绿色屏障、办好绿色产业、发挥林业三大效益的基础。开发林业首先应当做好资源培育、资源保护和资源管理工作。森林兼有三大效益,关系到当前和长远的利益。林木生产周期长,破坏容易恢复难,这个特点决定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这项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2.3 依靠科技开发林业

现代林业的核心问题是发展生产力。要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经营,必须全面实施科教兴林的发展战略,围绕林业良种壮苗选育、速生丰产林建设、中幼林抚育、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以及提高造林成活率、森林覆盖率、立体开发、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等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以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及其研究成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一手抓单项技术的重大突破,一手抓现有林业技术及相关技术的集成、组装、配套,全面依靠科技进步,大幅度提高林业科技总体水平和林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3.1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

坚持用生态文明思维谋划林业建设与发展,树立生态生产力理念,提高人们协调、保护、适应自然和自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能力,把关系林业建设发展的战略问题、重要决策、重大项目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置于生态合理性平台上进行研究和思考,把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置于资源和环境可承载与可恢复范围之内,避免出现单纯依靠资源投入增加经济总量、耗竭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保持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

3.2 提高生态服务功能

森林资源是林业发展的基础和命脉,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要进一步实施天然林和公益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四期”防护林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林业工程项目,严格保育和科学经营好森林资源,不断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优化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创新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对林地的依法保护,完善森林采伐利用管理政策,推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3.3 壮大林业产业实力

结合区域林业资源利用现状,按照工业化、市场化、生态化要求,因地制宜,加快林业经济结构调整,丰富林业产业建设内涵,拓展林业发展空间,形成有利于现代林业建设的森林经营、木材加工、野生动植物利用、林业资源开发、苗木花卉和森林生态旅游等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逐步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由资源型林业向生态型林业转变,加快林业特色产品开发,扩大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产业规模,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发展循环经济。

3.4 培育生态文明观念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和森林文化、生态文化工程建设,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道德观、政绩观、消费观,形成尊重自然、善待环境的良好生活习惯。构建绿色文化,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绿色家园,开展绿色教育,增强全民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使每个公民自觉投身生态文明建设。

3.5 传播生态文化知识

生态传播是人类与生态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信息传播活动。生态传播既是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助推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发挥林业主阵地作用,在全社会普及科技知识和生态理念,全方位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突出生态文化宣传,引领绿色文明健康,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舆论与宣传氛围。

3.6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和法制保障,注意从源头上解决对生态的危害问题,综合运用行政、经济、科技、法律等手段,切

实调动各地、各行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并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物质生产与人的文化素养及精神需求的平衡关系,“四个文明”一起抓,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深化改革

一是深化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今后我们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建设,进一步扩大公益林补偿面积 ,提高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 ,加快对山区、平原天然林和荒漠林资源的全面保护;商品林业按照基础产业进行管理,主要由市场配置资源,政府给予必要扶持。凡纳入公益林管理的森林资源,政府要以多种方式对投资者给予合理补偿。

二是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要坚持实行“谁造、谁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调动林权所有者的造林积极性,要加快林权证的发放,要在明确林权的基础上,进一步放活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允许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进行合理流转。

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让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落实中央林业决定和全国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努力推动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全面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世梅.加快生态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J].甘肃林业,2005.[2]周生贤.发展林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J].求是,2004,(22).[3]李湘林.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保证[J].新疆林业,2005.[4]曹云.实行生态补偿促进和谐发展[J].中国林业,2007,1A:4~10.[5]陈钦.公益林生态补偿的理论分析[J].技术经济, 2007,4:82~84,128.[6]李林立.生态补偿在实现森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效应研究——以湖北神农架为例

[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1:162~165.

第三篇: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和某县的自然地理现状(一)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 生态环境建设是一切旨在保护、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及生态系统工作的统称。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起因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滥垦、乱捕、滥伐、工程破坏及污染物质排放等等,其后果影响到大气、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生物资源等许多方面,其中植被破坏是关键所在,因为其他多方面的变化都与植被状况密切相关。自然,要恢复改善生态环境,植被又处在关键地位,因为植被既能对近地小气候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又能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是一系列污染物质的吸收者和积存所;植被还能缓冲地表受外力冲击,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是一切陆地生物种群的贮藏库、避难所。只有恢复建设好植被,才能使生态环境中各个方面协调起来进入良性循环。因为森林植被体量高大,结构完备,所以森林植被建设处于植被建设的主导地位。(二)某县的自然地理现状 某县土地面积4056平方公里,临近珠江源头,有着十分重要的生态环境地位,是珠江部分上游和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养育着113万多某县人民,影响着珠江流域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某县最高海拔2861米,最低海拔740米,山高坡陡谷深,山地面积501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82.4%),25度以上的坡耕地有83.6万亩。全县有林地11.6万亩,疏林地1.3万亩,灌林地54万亩,未成林地101.4万亩,无林地(包括荒山荒地、半石山地、岩山、开荒地)64万亩,森林覆盖率25.6%。石漠化面积23.6万亩。某县生态环境脆弱,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二、某县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一)大气受到污染 某县城关四周的四家水泥厂,产煤区的改良焦厂、火电厂等,昼夜不停地排放烟尘,还有其它生产生活中不停地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直接或间接造成了某县上空大气的污染。据某县环保局报道,某县烟道气烟尘浓度最大值为827毫克/升,最小值为286毫克/升;雨水的最高ph值为4.53,某县各地的大气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大气平均环境质量为二级。(二)水资源危机

1、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近些年来,某县河流流量严重减少,甚至出现了很多河流断流。一些农田因水资源短缺得不到灌溉;一些村寨因水资源短缺,一年只有约4个月吃上人畜引水工程的水,其余时间要到数里外的地方背(挑)水吃。

2、局部地区水环境恶化 某县的一些地区水体受到污染。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是乌都河(某县段)、拖长江(某县段)。乌都河的污染主要是有机物污染,是看不见的污染;拖长江的污染主要是无机物的污染,是看得见的煤粉污染。(三)固体废弃物排量日益增多,处理率和综合利用率不高 某县固体排放物主要是煤等矿产资源开采利用的废弃物和生活垃圾。这些废弃物处理率不高。它们既占用土地、影响市容,又破坏生态环境。这些固体排放物存在的环境问题,矿区和人口密集区的人深有感触。(四)植被破坏严重 由于某县人口多,农民为了获得粮食,大量毁林开荒,农作物从坡脚种到坡顶;过度放牧;各种工程建设活动日益增多,造成植被的严重破坏,现森林覆盖率只有25.6%。(五)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的难度越来越大

1、人地矛盾突出 人口多,土地少,有限的土地既要植树造林,又要种粮,还要放牧,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马依镇、大山镇的一些村寨,除了农民居住地周边几块土地的坡度在25度以下外,其余土地的坡度都在25度以上。如果25度以上的土地退了耕,就无耕地可种,而生态移民又难以做到。

2、未植树造林的土地难以植树造林 某县植树造林活动已经开展了近二十年,容易植树造林的荒山、荒坡、水边、地角、路旁已经种上树,剩下的是沙化、石漠化程度非常高或容易被人畜侵害苗木的土地。这些土地难以植树造林。

三、建设好某县生态环境应采取的对策(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和宣传的力度,增强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 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法》、《森林资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除了对有关管理人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教育外,应着重对公众开展环境教育,不断增强公众的法制意识,形成全社会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舆论氛围,使他们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参与。逐步在某县中小学有计划地增设和开展一些生态环境保护课程和宣传教育活动,使中小学生知道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己,从小养成良好保护生态环境的习惯,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同步进行 生态治理必须体现保护与建设并重的思想,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

第四篇: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和某县的自然地理现状

(一)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

生态环境建设是一切旨在保护、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及生态系统工作的统称。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起因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滥垦、乱捕、滥伐、工程破坏及污染物质排放等等,其后果影响到大气、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生物资源等许多方面,其中植被破坏是

关键所在,因为其他多方面的变化都与植被状况密切相关。自然,要恢复改善生态环境,植被又处在关键地位,因为植被既能对近地小气候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又能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是一系列污染物质的吸收者和积存所;植被还能缓冲地表受外力冲击,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是一切陆地生物种群的贮藏库、避难所。只有恢复建设好植被,才能使生态环境中各个方面协调起来进入良性循环。因为森林植被体量高大,结构完备,所以森林植被建设处于植被建设的主导地位。

(二)某县的自然地理现状

某县土地面积4056平方公里,临近珠江源头,有着十分重要的生态环境地位,是珠江部分上游和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养育着113万多某县人民,影响着珠江流域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某县最高海拔2861米,最低海拔740米,山高坡陡谷深,山地面积501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82.4%),25度以上的坡耕地有83.6万亩。全县有林地11.6万亩,疏林地1.3万亩,灌林地54万亩,未成林地101.4万亩,无林地(包括荒山荒地、半石山地、岩山、开荒地)64万亩,森林覆盖率25.6%。石漠化面积23.6万亩。某县生态环境脆弱,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二、某县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大气受到污染

某县城关四周的四家水泥厂,产煤区的改良焦厂、火电厂等,昼夜不停地排放烟尘,还有其它生产生活中不停地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直接或间接造成了某县上空大气的污染。据某县环保局报道,某县烟道气烟尘浓度最大值为827毫克/升,最小值为286毫克/升;雨水的最高ph值为4.53,某县各地的大气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大气平均环境质量为二级。

(二)水资源危机

1、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近些年来,某县河流流量严重减少,甚至出现了很多河流断流。一些农田因水资源短缺得不到灌溉;一些村寨因水资源短缺,一年只有约4个月吃上人畜引水工程的水,其余时间要到数里外的地方背(挑)水吃。

2、局部地区水环境恶化

某县的一些地区水体受到污染。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是乌都河(某县段)、拖长江(某县段)。乌都河的污染主要是有机物污染,是看不见的污染;拖长江的污染主要是无机物的污染,是看得见的煤粉污染。

(三)固体废弃物排量日益增多,处理率和综合利用率不高

某县固体排放物主要是煤等矿产资源开采利用的废弃物和生活垃圾。这些废弃物处理率不高。它们既占用土地、影响市容,又破坏生态环境。这些固体排放物存在的环境问题,矿区和人口密集区的人深有感触。

(四)植被破坏严重

由于某县人口多,农民为了获得粮食,大量毁林开荒,农作物从坡脚种到坡顶;过度放牧;各种工程建设活动日益增多,造成植被的严重破坏,现森林覆盖率只有25.6%。

(五)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的难度越来越大

1、人地矛盾突出

人口多,土地少,有限的土地既要植树造林,又要种粮,还要放牧,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马依镇、大山镇的一些村寨,除了农民居住地周边几块土地的坡度在25度以下外,其余土地的坡度都在25度以上。如果25度以上的土地退了耕,就无耕地可种,而生态移民又难以做到。

2、未植树造林的土地难以植树造林

某县植树造林活动已经开展了近二十年,容易植树造林的荒山、荒坡、水边、地角、路旁已经种上树,剩下的是沙化、石漠化程度非常高或容易被人畜侵害苗木的土地。这些土地难以植树造林。

三、建设好某县生态环境应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和宣传的力度,增强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

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法》、《森林资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除了对有关管理人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教育外,应着重对公众开展环境教育,不断增强公众的法制意识,形成全社会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舆论氛围,使他们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参与。逐步在某县中小学有计划地增设和开展一些生态环境保护课程和宣传教育活动,使中小学生知道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己,从小养成良好保护生态环境的习惯,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同步进行

生态治理必须体现保护与建设并重的思想,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对可通过保

护措施而自然恢复的区域,应以保护为主,村庄、公路、铁路沿线等需要采取防护措施的地方则应加大绿化力度。

(三)保护好植被,营造天然堤坝

据研究,当大雨降落时,树冠和树叶可截留20%以上的雨量;林地上的枯枝落叶和杂草层能截留并吸收5——10%的水量,1亩林地比1亩无林地每年至少能多蓄水20立方米。森林植被对洪峰的最

大削减量可达到50%左右。保护好植被,等于营造了很好的天然堤坝。因此,应保护好某县的森林植被,做好某县的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工作。

(四)做好退耕还林工作

退耕还林要把生态建设放在第一位。搞好退耕还林,就是要把退下来的耕地利用好,农民感到退耕还林后的经济效益不比退耕前的差,才能使农民愿意退耕还林,达到稳定退耕还林的效果。因此,要正确处理好农、林、牧的关系。首先,要有以林为主的思想意识。综合治理应定位在生态功能的发挥上。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基础。大力发展林业,是实现某县经济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治水之本在于治山,治山之道在于兴林,山青才能水秀,林茂才能粮丰,粮丰才能致富。根据某县各地土地条件、市场需求和农民需要,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合理安排林种,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林与经济林,使植树造林成为有经济效益的产业。其次,要把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搞好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

1、加大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的投入

因地制宜地修建一批蓄水池、沉沙涵、排灌水渠、拦河坝、防护沟道等工程,实现截流、蓄水、拦沙、沉沙的目的,并解决灌溉和人畜饮水问题。

2、加大坡耕地的改造力度

大力植树造林,对25度以上的坡耕地应尽量退耕还林(草),对25度以下的坡耕地要加快坡改梯的进度,切高垫低,砌筑硬坎,通过运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建立一批稳产高产农田,增强蓄水保土功能。

(六)大力推广推行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综合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一是限期治理污染严重的企业;二是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要尽量采用能耗、物耗小,排污量少的生产工艺;三是大力发展小水电、沼气、太阳能等,解决农民的燃料问题,减轻农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四是提高“三废”的综合利用水平,实现“三废”的资源化。

(七)依法保护生态环境

法律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依据,依法保护生态环境是做好生态保护工作的根本途径。应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打击各种乱砍滥伐林木的违法犯罪行为,还应杜绝修路、开矿等直接或间接破坏森林植被的行为。同时还要依法惩处破坏生态环境的其它不法行为,使生态保护工作赢得公众的有力支持,最终达到保护好生态环境的目的。

第五篇:林业技术创新问题与对策

林业技术创新问题与对策

林业技术创新问题与对策 本文关键词:技术创新,林业,对策

林业技术创新问题与对策 本文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使得我国的林业技术创新工作已经初具成效。本文主要阐述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分析林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并对林业技术创新提出可行性建议。[关键词]现代林业;技术创新;意义为了促进我国林业得到长远发展,应抓住机遇,对林业技术进行创新,使林业技术能够满足

林业技术创新问题与对策 本文内容: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使得我国的林业技术创新工作已经初具成效。本文主要阐述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分析林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并对林业技术创新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现代林业;技术创新;意义

为了促进我国林业得到长远发展,应抓住机遇,对林业技术进行创新,使林业技术能够满足现代林业的发展需求。在进行林业技术创新之后,还需要进行高效、合理的创新管理,确保林业技术的创新发展较为顺利。1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1.1有利于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的林业技术水平较为低下,缺乏足够的创新性,使得我国林业发展情况并不理想。例如,存在许多的技术问题有待解决,如光合作用不充足、根茎腐烂等问题都是较为复杂的技术型难题,需要运用更加先进的林业技术来进行解决。因此,需要积极开展林业技术的创新工作,使得相关人员能够运用创新性技术,合理控制林木的生长条件与环境等,进而加快林业的发展,确保林业的可持续发展。1.2缓和地区的就业情况

通过对林业技术进行合理的创新,能够有效加快林业的发展,促使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同时,某些新型的林业技术还会运用到大量的人力,为林区周围的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极大程度地缓解了就业问题。因此,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加大创新力度,使得更多先进的技术能够应用于林业生产,提升整体的林业科技水平,帮助林区周围农民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

2林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对林业技术创新意义的认知 传统林业的发展模式较为落后,依然秉持着靠天吃饭的思想,直接影响了林业技术的创新工作,使得我国林业技术创新的步伐非常缓慢。还有就是林业工作人员对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视度不足,缺乏具有较高创新水平的科研部门,导致林业科研创新程度严重不足。目前,阻碍我国林业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创新理念落后,落后的理念使得林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速度相对来说比较缓慢。现阶段,林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速度相对较低,主要在于对创新意义的认知不足,不能清晰地认识到林业技术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步伐的逐渐加快,使得我国的林业发展已经能够在世界上站稳脚跟,国家经济的发展逐渐加快之后,科研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直接带动了林业技术的创新工作,相比于以往来说已经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但是,仍然有一些地区的林业技术创新意识非常薄弱,许多经济落后的地区仍然使用过时的林业技术,不重视对林业技术的创新研究,进而使地区自身的林业技术发展相对滞后。还存在一些地区已经意识到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缺乏一定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使得新技术的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甚至不如传统技术有效果,造成了林农对林业技术创新存在质疑。2.2林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林业经济体制已经得到明显的改善,不再是以往落后的经济体制。但是,林业技术创新部分还是同以往一样,仅仅依靠科研机构的成果或者院校的科研成果,并不能发挥出企业或者个人的积极性,使得林业部门内部工作人员的潜能没有被挖掘出来。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林业经济效益得不到明显的提高。并且林业技术与真实的市场需求不相符。由此可见,林业技术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2.3创新发展资金不足

目前,我国林业发展情况并不理想。国家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带动了林业的创新和发展,但这种情况只是针对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新技术的作用。而大多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用于开发新技术的资金和林业创新的资金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林业创新工作的成效。同时,这种情况也造成了林业发展速度缓慢,出现恶性循环的情况。由于缺乏高端的人才和足够的资金,使得经济落后地区的林业创新和发展成为一种奢望,造成了林业生产效率和效益较低,致使企业更加缺乏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和体制改革。因此,资金不足的问题是如今我国各地林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普遍现象。2.4林业科研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创新能力薄弱

根据数据统计分析可知,其他国家的农业科技获奖数量占全国总获奖数量的50%左右,而我国的农业科技获奖数量仅仅占据了20%[1]。并且我国的林业技术型人才极度缺乏,专门培训林业人才的院校较少,愿意学习林业的人数更少,使得林业技术人才数量逐渐降低。由于高端人才的缺少,使得从事林业高新技术研究的人才同样不多,严重制约了我国林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由于上述原因,使得我国的林业成果转化情况并不理想,制约了林业的发展。近几年,我国林业发展速度较快,主要是由于我国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但是由于本质上的原因,新技术及人才储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目前,我国新技术的创新和研制等方面都是依据国外已有的经验进行的,缺乏自主研发能力。此外,没有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引进技术,导致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并不理想,也没有获得较好的成果,类似的问题都是由于我国的自主研发能力不足造成的。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使得我国林业技术创新水平迟迟得不到提高。3林业技术创新举措

3.1转变传统林业观念,增强技术创新意识

为了改善林业创新的现状,应从根本上转变人们的林业创新观念。众所周知,思想决定着行动,只有从思想上对林业创新充满渴望,才能将创新的动力付诸实践,进而提高创新工作效率。因此,林业发达地区的政府部门应积极宣传与林业技术相关的内容,做好知识的普及工作,加强宣传力度。比如,可以在重点的林业工程周边地区开设培训班,提高工作人员对林业技术创新的认识。除此之外,当地政府应建立一些林业示范园,然后在园内推广创新型的技术,这些技术的效果和效率必须比较高,同时具备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通过示范园的展示,使得先进的技术被人们熟知,进而提升其应用程度,加快林业技术创新的步伐。还可以将示范园作为样本工程,带动林业工程周围地区的农业发展,使农民能够熟知新型技术,认识到改革创新的重要性[2]。3.2逐步扩大创新队伍

林业技术的创新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高科技人才,只有科技与人才并存,才会使林业的发展速度有所提升。目前,现代林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大多依靠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或者依靠林业院校为林业工程提供的高技能型人才进行创新,并且林业技术创新自身的重要性始终没有被相关部门认知。而且林业技术创新是需要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来支撑研究的,因此,我国高等院校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争取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型人才。在高等院校中对学生进行培训时,应注意对林区周围农民及技术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将林业的发展与教育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使得林业教育改革更加深入、更加彻底,促进林业改革向健康的方向发展[3]。3.3完善林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体系

为了完善林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体系,必须从政府入手,充分发挥出政府的职能。林业技术创新的研究将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即便市场经济能够正常运行,也必须由国家进行统一操控。众所周知,江苏省响水县是林业工作开展较好的县,其主要强调了领导的作用,通过在县镇两级设置林业领导小组,将绿化工作直接交给县镇一把手,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而且政府应尽可能完善林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林业技术创新工作提供保障。除此之外,某些以林业为生的企业可以适当增加对林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加理想的经济效益。农民和普通技术人员也应学习一定的林业技术创新知识,使得其可以熟知林业生产流程,提升工作效率。3.4注重运用新技术,提高林业技术推广效率和效果 目前,许多林业工程开始使用较为先进的技术进行林业生产,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果。例如,借助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对森林资源及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检测,提高了有害生物的检测精确度,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为了提高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效率,需要建立一套合理、高效的推广网络体系。这种网络推广体系的建设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将社会化服务作为体系的主导,同时需要强化技术创新推广的主体建设,使推广体系更加完善。另外,在林区附近建立林业科研站,为林业技术创新提供基本环境,还要加强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各个部门能够严格按照规范工作,发现任何形式的错误必须及时纠正,并且给予一定的处罚[4]。总之,目前林业技术只有进行深层次改革,才会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林业技术创新要从教育抓起,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林业技术创新拥有足够的人才与资金支持,从而促进现代化林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参考文献

[1]李长国.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的发展探索[J].河南农业,2017(23):25-26.[2]黄燃胜.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的发展探讨[J].农技服务,2017(12):101.[3]李芳.浅谈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的发展[J].农业与技术,2017(2):206.[4]程永亮.浅谈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的发展[J].广东科技,2013(2):99-100.作者:陈明文 单位:国有抚顺县温道林场

下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集中在农村,要实现中国梦,环境保护必须应是农村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只有把农村环境发展和农业现代......

    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探讨论文[合集5篇]

    林业是促进我国经济产业与环保事业的重要部分,其承担着生态建设与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因此,林业工作的落实的意义十分重大【1】。从当前林业生产的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着不足......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共5篇)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是指从国土整治的全局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以维持和再造良性生态环境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为目的,在一个地域或跨越一个地区范围......

    加快林业建设治理生态环境

    加快林业建设 治理生态环境刘宝刚〔内容摘要〕 本文分析了我市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严重现状,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提出了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和建议。〔关 键 词〕 加快 生......

    湖南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湖南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姜霞 夏喜衡摘要:生态环境是一种为人类提供各种服务的特殊资产,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发展的基本生产......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问题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问题 作为当代学生的我,在入学前对于“生态文明”没有具体的概念。入学后,在授课老师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专题后,我对生态文明建......

    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探究

    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探究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生态......

    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金融生态环境是指金融机构所处层面的外部运行环境。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产业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的协调配合,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