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自考经济类管理会计复习资料一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19:18: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自考经济类管理会计复习资料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自考经济类管理会计复习资料一》。

第一篇:2010年自考经济类管理会计复习资料一

第一章 现代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两个重要领域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近代的会计,一般以企业会计为主体。(占主要地位)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两个重要领域。

财务会计主要是通过定期的财务报表,为企业外部同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各种社会集团服务。管理会计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

第二节 现代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单一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成为与财务会计并列并独立的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① 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初到50年代)它是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为基础形成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内容包括标准成本、差异分析、预算控制等方面。它对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经济效果是有帮助的。其主要缺陷在于,同企业管理的全局、企业与外界关系的有关问题没有在会计体系中得到应有的反映。还只是一种局部性、执行性的管理会计,仍处于管理会计发展的初级阶段。

② 决策性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它是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形成的会计信息系统。它把为企业正确地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放在首位,按照最优化的要求,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实现最优运转,为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它是一种全局性的,以服务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决策性管理会计。它包含而且发展了执行性管理会计,从而跨入现代管理会计阶段。现代管理会计是以“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并把决策会计放在首位。

现代管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对现代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在理论上起奠基和指导作用,在方法上赋予它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使它的面貌焕然一新。一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其早期形成的一些技术方法;另一方面,又大量吸收了现代管理科学中运筹学、行为科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形成了新的与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会计信息系统。

第三节 现代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

1、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

2、方式方法更为灵活多样

3、同时兼顾企业生产经营的全局和局部两个方面

4、面向未来

5、数学方法的广泛应用

第二篇:2010年自考经济类管理会计复习资料四

案例复习要点

1、一般会计人员的资格: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2、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资格: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从事会计工作3年以上经历。

3、总会计师:(1)总会计师资格:取得会计师任职资格后,主管会计工作时间不少于3年。

(2)必须设置单位: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

(3)地位:总会计师是单位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是一种行政职务,凡是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不应当再设置与总会计师职责重叠的行政副职。

(4)任免程序:由单位负责人提名,政府主管部门任命或聘任。(免职程序相同)

4、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轮换。

5、出纳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6、会计人员回避制度:

(1)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任用会计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

(2)单位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的出纳。

7、会计人员的工作交接:

(1)范围:会计人员调动工作、离职或临时离职,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2)移交:编制移交清册,琢项移交。

(3)监交: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监交;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负责人监交,必要时主管单位可以派人会同监交。

(4)移交后的职任:移交人员对移交的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8、县级以上财政部门有权对各单位的会计工作监督检查。

9、稽核与内部审计的区别:稽核是会计机构内部对会计工作进行自我检查,内部审计是单位的审计机构对本单位会计活动进行监督,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

10、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管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实行注册登记制度。

(1)上岗注册登记:持证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当自从事会计工作之日起90日内,填写注册登记表,并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单位证明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2)离岗备案:持证人员离开会计工作岗位超过6个月的,应当填写注册登记表,并持会

计从业资格证书,向原注册登记的会计从业资格的管理机构备案。

(3)调转登记:同一管辖范围的,持证人员应当自离开原工作单位之日起90日内,填写调转登记表,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调入单位证明办理调转手续。

不同管辖范围的:持证人员应当向原注册登记的会计从业资格的管理机构办理调出手续,并于办理调出手续之日起90日内,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单位证明,向调入单位所在地的会计从业资

第三篇:自考教育学(一)复习资料

自考教育学

绪论

1.教育学:从内涵上说,“教育学”这个名词在我国基本上有3种含义:一是指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名称;二是指一种课程的名称,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学”是各个师范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带有专业基础性质的课程;三是指一种教材名称,这种教材也就是“作为一门课程的教育学”所使用的教材,其名称也随着课程名称的不同称谓二有所不同。

2.教育学创立的标志:

一从对象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或教育学家们的特殊关注;二从概念和范畴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和范畴以及概念和范畴的体系,三从方法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四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系统的教育学著作,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前后经历了二百多年的时间。

第一章

1.教育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a.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

b.受教育者:即各级各类学生,也就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即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第二章——学校

1.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2.学校文化: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如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习精神。

3.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

4.学校管理的几本方法:行政管理方法、法律方法、思想教育方法、经济方法、学术方法

5.我国中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A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B教学工作管理

C教务行政管理

D总务工作管理

第三章——学生

1.三种主要的儿童发展观: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论

2.皮亚杰的观点:儿童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主体的活动是第一性的,是发展的根本原因,遗传与环境因素只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

3.杜威的观点:他反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生活,脱离儿童经验,把儿童当作知识的容器置于被动地位的倾向,提倡关注儿童的参与、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

第四章教师

1.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名族素质的使命。

2.教师资格的分类: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和初级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实习指导教师资格;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3.教师资格条件:

(1)必须是中国公民

(2)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3)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4)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4.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文化素养和科学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素养

5.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1)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5.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1)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并有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2)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3)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

6.职业道德素养:

1)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

2)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

3)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7.教师资格的认定机构:是指依法负责认定教师资格的行政机构或依法委托的教育机构。

8.教师资格认定程序:

1)提出申请2)受理3)颁发证书

9.教师培训的含义:

教师培训是指专门教育机构为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对在职教师进行的一种继续教育;

10.教师考核:

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依法对教师进行考察和评价。教师考核制度是教师规范化管理制度的重要组织部分。

第五章——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属。

2.教育活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活动。广义的教育活动泛指影响人的身

心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狭义的教育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活动

3.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第六章——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1.德育: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成长的价值环境,促使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2.智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

3.体育:是指以发展体能、锻炼体魄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4.美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立美的功能,从而促进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5.技能:是指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中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动作的能力。

第七章——课程

1.课程: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受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的。2简述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答;知识与能力之间存在着内在关系,不能截然分开。首先,能力是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其次知识是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基础。但是知识与能力又各自具有独立性,知识在量上的积累并不必然地导致能力的提高,能力的形成除了与知识相关外,还有自己的规律和特征。将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真正统一起来,一个必要解决的任务就是建立起不同的学习方式。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只能通过活动实现。

3.课程的一般范畴: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

4.课程目标的垂直分类:

1)课程的总体目标——教育目的2)学科的(领域的)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5.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

1)宏观的课程设计工作。

2)中观的课程设计工作。

3)微观的课程设计工作。

第8、9章

1.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但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思想品德。

2.教学的任务:

1)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

3)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4教学模式的分类:

1)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模式。

2)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

3)折衷于两者之间的教学模式。

5.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6.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

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巩固性原则5)量力性原则6)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8)因材施教原则

7.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就是教师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与学生发生联系,教学活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展开,教学时间如何分配和安排等问题。

8.班级授课制的特征:班、课、时。

9.谈话法: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10.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11.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观察和研究这种操作引起的现象和过程,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12.教学工作实施的一般过程:

1).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过程)

2.)上课(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正确、教学方法适当、教学过程紧凑、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3.)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内容符合、分量适当、明确要求、及时批改)

4.)课外辅导

第十章——学生集体与集体教育

1.集体:集体是一个有意识地加以组织的群体,是具有共同规范、共同活动目的和共同活动组织的整体。

2.班级:班级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并对其进行统一内容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第十一章——学校咨询与辅导

1.学校咨询:是指学校咨询工作者直接或间接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以及对有关心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进行诊断矫治的过程。

2.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基本任务:缺陷矫正、早期干预、问题预防、发展指导。

3.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

1)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2)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3)注重来访学生的的主动参与

4)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4.主要咨询方法:

1)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鼓励表达、深入共感、身体放松)

2)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系统脱敏法、行为契约、模仿学习)

3)着重改变认知的方法

第十二章——教育测验与评价

1.测验:测验是对于知识水平、情意状态、运动技能等的数量化测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测验仅指一份测验卷子,而广义的测验指编制试题、施测、评分到报告成绩的全过程。

2.测验的类型:

1)安置性测验、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总结性测验。

2)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3)成就测验和学能测验

4)常模参照性测验和标准参照性测验

3.教学测验的编制和实施:

1)确定试题内容(确定知识点、确定知识水平、设计双向细目表)

2)选择试题类型

3)评分

4.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

1)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2)形成性评价和绝对评价

第十三章——教育法制

1.法律责任: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违反了法律规定的义务时,在法律上应当承担的责任,是由于违反教育法规定的行为所产生的一种法律后果。

2.法律救济:是指依据法律对权利冲突的解决。

3.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及其有关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侵犯其权益的行为,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4.学校事故:分为意外事故和过错事故。

第四篇:《企业战略管理》自考复习资料2013

第一章

1、安德鲁斯的定义P7

2、安索夫的定义(产品与市场范围、竞争优势、协同要素)

3、明茨伯格的定义:4P:计划、计策、模式、定位、观念。

一、战略是一种计划

二、………..4、计划型战略定义:强调企业管理人员要有意识地进行领导,凡事谋划在前,行事在后。

模式型战略定义:强调战略重在行动,否则只是空想。战略也可自发地产生。

计策型:强调战略是为威胁或击败竞争对手而采取的一种手段,重在达成预期竞争目的。

定位型:强调企业应适应外部环境,创造条件更好地进行经营上的竞争或合作。

观念型:强调战略过程的集体意识,要求企业成员共享战略观念,形成一致的行动。

5、广义的战略管理是指运用战略对整个企业进行管理,其主要代表是安索夫;狭义的战略管理是指对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和修正进行管理,其主要代表是斯坦纳。

6、战略管理构成四要素:产品与市场范围、增长向量、竞争优势、协同作用

7、(企业战略的焦点是获取竞争优势)

8、战略管理层次:公司级战略、业务级战略、职能级战略

9、相对独立的业务在西方被称为战略事业单位。关键的战略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为公司战略的侧重点之一。

10、动态的战略管理过程可分为战略形成、战略执行、战略控制和战略修正四个阶段。?

11、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时,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简)一、一个战略目标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特定的主题,不应该是模糊不清,过于抽象的。

二、目标应该是可以测量的,只要有可能,战略目标就应该用定量指标来描述。

三、目标的设定要有一个实现目标的明确期限。

四、目标应该是积极进取的,具有挑战性,同时又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12、参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利益相关者可以分为三大类:相关利益者、战略决策者、战略实施者。

13、(企业重大战略的制定者:董事会)

14、战略职能P49

第三章

15、企业战略环境与一般环境的区别。案例P84

16、企业战略环境的构成要素:社会文化、经济、技术、政治法律。

17、潜在的进入者、替代品的威胁、购买者的侃价能力、供应者的侃价能力以及现有竞争者间的抗衡,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其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决定着行业中获得利润的最终潜力。五力模型P95

18、分析企业管理组织的分工状况,主要分析管理层次者和管理幅度的合理性

19、评价企业管理组织的合理性,应按职权、职责、职务三者等价原理的要求 20、企业文化由以企业精神文化为内核的三个层次构成:外层,企业的物质文化层;中间层,企业的制度文化层;内层,企业的精神文化层。

21、SWOT分析法是将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O与威胁T,内部条件的优势S与劣势W同列在一张十字形图标中加以对照。

22、企业素质与经营力分析P113。雷达图分析P147。内部战略要素评价矩阵P155。内部战略要素评价矩阵P109。?。。

第四章

1、企业使命即指企业区别于其他类型组织而存在的原因或目的。狭义以产品为导向,广义以市场为导向,着眼于满足市场的某种需要。

2、企业使命定位的内容:企业生存目的的定位;企业经营哲学定位;企业形象定位。

3、企业使命要求企业在进行使命定位时考虑的6因素:外部环境要素;企业领导者的偏好;企业的发展历史;企业资源;企业的核心能力;其他与企业相关的利益主体的要求与期望。

4、对“企业是什么”的界定,主要是为企业选择经营事业。罗伯特·汤塞德。

5、一个好的企业战略目标应具有以下特征:可接受性、可检验性、可实现性、可挑战性。

6、企业战略目标一般按四大内容展开:市场目标、创新目标、盈利目标和社会目标。

7、时间序列分析法p193、盈亏平衡分析法p196、决策矩阵法p198、决策树法p199。?

第五章

1、稳定型战略P207;增长型战略P213(削弱用户讨价还价的能力的途径有前向一体化)、多样化战略的核心是资源共享和风险分散、(在一个多样化公司当中,公司主要关注的决定参与竞争的业务和资源如何分配);紧缩型战略P235;混合型战略P241。战略群模型P248。各自的适用性,利弊及类型、战略态势选择的误区p253。。?

2、波士顿矩阵。战略选择的方法和技术。P245。

第六章

1、企业无形资源有两大项目最为重要:企业的声誉、企业的技术资源。

2、维护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特征:持久性、灵活性、模仿性

3、(企业要想获得长久竞争优势要创造名牌产品)

4、(当竞争对手的公司进行更具侵略性的竞争吸引顾客,这个市场暗示行业增长速度下降)

5、(三种基本竞争战略的区别面向的行业范围不同)

6、(总成本领先战略的风险是:竞争者的模仿、忽视外部需求变化、技术变革)

7、三种基本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一点战略

8、竞争优势:是指当两个企业处在同一市场中,面对类似顾客群,其中一个企业能够赢得更高的利润率,或能够赢得潜在的更高的利润时,这个企业就拥有某种竞争优势。?

9、竞争战略的风险产生于:选择竞争对手的风险;采用基本竞争战略的风险;选择基本竞争战略组合的风险。?

10、竞争战略形式的扩展:最优竞争战略、快速反应战略、定点超越战略、战略钟。?

第八章

1、企业并购:是指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另一个企业全部或部分的资产或产权,从而控制、影响被购并的企业,以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行为。?

2、横向并购:指处于相同行业,生产同类产品或生产工艺相近的企业之间的购并,实质上是资本在同一产业和部门内集中。

作用或影响:迅速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

3、净现值法:如果收购公司的目标是为了对其继续经营,那么对目标公司价值估算应以净现值法为宜。

4、(战略联盟应该是非竞争性的合作)

5、战略联盟是指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一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方式组成的网络式的联合体。

6、企业购并的动因:企业发展的动机、加强对市场的控制能力、获取价值被低估的公司、避税、发挥协同效应。?

7、战略联盟的动因:增强自身实力、扩大市场份额、迅速获取新的技术、进入国外市场、降低风险。?

8、战略联盟的形式:合资、研究与开发协议、定牌生产、特许经营、相互持股。?

9、战略联盟的策略: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建立合理的组织关系、加强沟通。?

第十章

1、战略计划的出发点是谋求企业长期的战略目标,它考虑的问题是未来的问题。

2、战略计划系统必须有的内容:对企业总体战略的说明;企业分阶段目标;企业的行动计划和项目;企业的资源配置;企业的组织保证及战略子系统的接口协调;应变计划。

3、影响企业经营战略重点设定的客观因素: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变化;市场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不平衡的社会化大生产发展。

4、战略势是由战略条件、战略时机和战略动力构成的三维“战略场”,由于它的导向与作用,促使企业在不同的条件下实施其战略转换或战略推移。

5、组织结构适应战略发展的三个标准:产生共同愿景;反应企业组织的前进趋势;具有催人奋进的精神张力。

6、(根据对公司结构的研究彼得斯和沃特曼提出未来的组织结构应当满足企业经营满足三个方面的基本需要:有效地完成基本任务、不断革新、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

7、组织结构创新的形式有:组织软化、建立混合型组织机构、网络型组织结构。

8、战略与资源的关系:资源对战略的保证作用、战略促使资源的有效利用、战略可促使资源的有效储备。

9、组织结构基本类型:追求数量倍增战略的组织结构;一体化战略的组织结构;多角化经营战略的组织结构;项目化战略管理的组织结构;紧缩、清算战略的组织结构。?#

10、战略与资源的关系:战略资源的配置优劣直接影响到战略目标的实现。?#

11、企业战略资源的分配:人力资源的分配、资金的分配。?

12、战略与资源的动态组合:动态相辅效果、动态相乘效果。?

第十一章

1、有效的战略通常应该包含三个要素:

一、要达到的最重要的目标或目的二、具有指导或者限制行动的最重要的对策

三、在规定范围内完成既定目标的重要行动顺序或计划

2、影响战略控制的因素有:需求和市场、资源和能力、组织和文化。

3、六种趋势P448

4、企业战略控制过程的特征:渐进性、交互性、系统性

5、企业战略推进和转移的推动力来自于企业的自我修炼。

6、企业战略控制基本特征:适宜性;可行性;可接受性;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不一致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弹性和伸缩性。

7、企业战略控制的类型可分为四大类:避免型控制、开关型控制、事后控制、事前控制。

8、战略在实施过程中,有时与人们的期望并不一致,当出现非理想状态时,在战略学上称为“失效”。

9、企业战略信息来源与三个领域,即人呢的信息源、文件文献信息源和混合信息源。

10、现代企业是一种开放性体质,在这种体制中有输入、转换、输出以及重新输入,确认有循环往复。

第十二章

1、全球化是指经济创新在全球的传播及相应的政治和文化传播。、2、变革的关键不是产生新观念而是抛弃旧观念。

3、企业的使命和核心价值观是不应频繁变化的

4、战略变革的障碍:P487。?

5、战略变革的难点:p489。?

6、战略变革的流程:p491。?

7、战略变革的具体实施:P492。?

8、战略变革应注意的问题:保持核心理念的稳定、建立足够的紧迫感、不能过早宣布胜利、变革应以成果为导向而非以活动为中心。?

第五篇:自考教育学(一)考试复习资料

教育: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的传递与反馈的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教育方针: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的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编订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育指导性文件,他规定学科的教材范围、教材体系、教学进度、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

学制:即现代学校制度,是把学校教育机构纵横联系、统一和协调起来,形成一个幼儿、青少年、成人教育纵横贯通,学校、社会、家庭密切配合的一体化学校教育机构网。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的传播及其传播的专业化要求,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中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的共同体。

学校仪式:是学校的某种固定化的活动程序和仪式,包括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和体育比赛的各种仪式等。

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教师聘任制度: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设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智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体育:在学校教育中有意识地促进学生体质、体能、体魄发展的教育活动。

美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立美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活动。

课程: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受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的。

集体:是一个有意识地加以组织的群体,是具有共同规范、共同活动目的和共同活动组织的整体。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的空间结构与时间序列的统一。

教学手段:教学活动中师生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介或设备。

教学模式: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部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讲授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方法。

谈话法: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实习作业法:是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上或可为进行实际操作,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

暗示教学法:指广泛的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充分利用人的可暗示性,使理智与情感统一,有意识功能与无意识功能统一,尤其是调动和挖掘大脑。

小组合作学习: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为主体,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机制,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组织形式。形成性测验:是针对某一教学单元而设计的、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测验,其目的不在于评定学生,而是为了调控教学。

诊断性测验:指能够反映学习中的常见的错误,诊断学习困难,特别是找到困难的成因的测验。

学能测验:又称学能倾向测验,它考察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所获得的能力,与学业成就有较大关系。

信度:指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表现了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效度:指测验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能测到预先想测的知识和能力的程度。教育评价:就是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技术手段来评量教育所期望的一切效果。又可分为广义、狭义两种。广义的教育评价包括对于教育活动的一切方面的评价,狭义的教育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发展的评价。

问题预防:就是指在可能的问题发生之前,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工作,提高学生应付将来问题的能力。

学校事故:是指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及虽然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之外,但是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中发生的,由于学校、教师的疏忽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而导致学生人身伤害的事故。

教育法: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第一个层次,是以宪法为依据制定的基本法律,主要规定我国教育的基本性质、地位、任务、基本法律原则和基本教育制度等,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或有关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侵犯其权益的行为,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部门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学生申诉制度: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或认为学校和教师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而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求重新作出处理。

法律救济:是指依据法律对权利冲突的解决,也就是说,当公民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从法律上获得自行解决,或请求司法机关及其他机关给予解决,使受损害的权益得到补救。

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

公共性;生产性;科学性;未来性;国际性;终身性 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受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进程;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落实我国教育目的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 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指导思想;政治方向;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 导向,调控,评价 学校公益性: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 教师资格应具备的条件:

中国公民;思想道德品质;规定的学历,认证;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专业化:

1、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2、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3、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的权威的影响力

4、具有充分的自制和自律性,有正事的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任职条件:

1、教师资格;

2、遵纪守法,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3、教育教学水平,学术水平;

4、学历,工作年限;

5、身体健康 封建教育:

目的,性质,内容,方法,体系 资本主义教育:

目的;制度;课程结构;师生关系;教育学 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

1、两个层次:劳动能力,克服片面性;

2、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学说的灵魂。

皮亚杰的儿童发展观:

1、儿童的发展是以发展主体的自我调节为机制的自我演变过程

2、儿童的主体活动才是发展的真正起因

3、儿童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建构过程 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德育的基本内容:

1、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2、公民道德和政治品质的教育;

3、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本教育。

一节好课的标准:

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学生主体性 班主任的作用:

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联系学校、家庭及社会的纽带。

班主任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培养班风;树立学风;指导班级组织工作;组织体育、卫生保健工作;评定学生操行;与家长联系

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

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建立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班级组织建构的原则:

有利于教育的原则;目标一致的原则;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尊重和发挥儿童主体性应遵循的原则:

尊重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选择;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教学组织形式:

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小班教学 美育任务:

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体育主要任务:

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素养;培养体育兴趣 讲授法:

优点:效率,教师主体性,互相启发

缺点:不利于主体性发挥;缺乏实践和探索性学习;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于保证学生之间展开真正的相互交流和启发 思想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坚持正确的方向;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实事求是;讲究教学艺术 启发性原则:

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因材施教原则要求:

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面向每一个学生。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按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顺序教学;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增删内容 中小学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

学生发展评定;教师授课质量评价;课程和教材评估 测验编制:

确定试题内容;选择试题类型;评分;测验分析的解释 教师应当具有的职业素养:

文化素质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学校的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工作:

缺陷矫正;早期干预;问题防预;发展指导 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教育目标;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课程评价(确定评价目标;确定评价情境;设计评价手段;利用评价结果)集体的作用:

1、集体通过有机体的组织对其成员施加影响,可以起到教师起不到的作用。

2、集体组织活动比教师个人对学生教育的范围大、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灵活,学生易于接受。

3、集体的教育影响是通过舆论实现的。集体舆论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学校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工作: 学生、班级、顾问、学校、社区 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下载2010年自考经济类管理会计复习资料一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自考经济类管理会计复习资料一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考管理会计简答题

    第一章:简答题 一,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有: 1, 决策与规划会计:a,决策分析可以区分为短期决策分析与长期决策分析 b,规划会计是通过编制计划和预算将决策......

    自考 销售团队管理复习资料

    销售团队管理自学考试复习提要 (一)销售团队:由二个以上的销售人员组成,通过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行为上有共同规范的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一种组织形态。 销售团队与......

    自考采购与供应管理复习资料

    自考采购与供应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采购与供应管理的概念 1.采购的定义: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各企业及个人为获取商品,对获取商品的渠道、方式、质......

    自考物流管理运输管理(二)复习资料

    简答与论述 1运输的特点: 一,运输具有生产的本质属性。二,运输服务的公共性。运输服务的公共性是指,运输服务在全社会范围内与公众有利害关系的特征。它主要表现在:1:保证为社会物......

    自考《企业文化》复习资料整理稿

    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在新时代培养现代企业“四有”新人的重要措施;提高企业员工道德水平与企业文化素养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在企业领域反腐倡廉,纠正企业不正之风;企业文......

    时间管理复习资料-自考

    第一章:项目计划与控制概述 学地预测并确定未来的行动方案。 组织的应变能力。 费用控制、质量控制三项内容。 11、责任分配矩阵:责任分配矩阵是将所分项目的 协商、交流、和......

    自考法律文书复习资料

    法律文书的概念:我国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监狱以及公证机构、仲裁组织依法制作的处理各类诉讼案件和非诉讼案件的法律文书和案件当事人、律师及律师事务所自书或代书的具有......

    2010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一)

    2010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一) 1、(简)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作出诠释和回答: ⑴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