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新农村建设中消防工作的调查报告
一、当前农村消防安全状况
XX市地处XX省西南部,面积2万余平方公里,辖八县一市三区,人口730多万,是XX的农业大市。近年来,农村火灾呈现上升的趋势,导致许多村民流离失所。分析火灾发生的原因,可以看出农村消防安全状况确实非常严峻,存在许多极为普遍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火灾隐患突出。大多数农村为农民自发建成的村寨,缺乏整体规划,建筑物耐火等级低且防火间距严重不足。尤其在一些边远山区的农村大屋场是以六、七十年代的土木泥瓦房为主,有的还是纯木质结构,且房屋之间的间距极小甚至没有间距,万一发生火灾,极易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还有一部分农村用柴草烧火煮饭,导致房前屋后、室内灶间都存有大量的柴草,每逢收购季节,谷物堆垛密集,大大提高了火灾发生的几率。另外,还有的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擅自开设小作坊和小旅馆、小饭店、卡拉ok厅、农家乐等公共娱乐场所,必要的消防设施方面也没有配备,甚至连灭火器都没有一个,埋下了很多先天性的火灾隐患。
(二)消防意识淡薄。近几年来,尽管农村消防工作有了一定发展,但是,很多农村在注重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很大程度地忽视了消防工作。归根到底,主要是因为村民的消防意识淡薄。一是对消防认识肤浅,大多数群众只狭隘的认为消防工作就是打火,没发生火灾的时候,就不需要消防,有的还不知道火警电话是多少;二是平时不注意防火,如烟头乱丢、用火管理不严、私自乱搭乱接电线、铜丝代替保险丝使用、电器和燃气使用极不规范等现象较为普遍。
(三)消防设施落后。尽管近年来农村消防设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总的来看,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仍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步伐。大部分乡镇没有制订消防专业规划,甚至有部分乡镇连城镇总体规划也没有制订。这就造成了消防工作与城镇建设不能协调、同步发展,消防队伍、公共消防设施等基础性建设滞后,欠债严重。再加上缺少消防水源,缺少消防机动泵、水带水枪等消防装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起火后只能用锅桶瓢盆等作为灭火运水工具,最原始的灭火方法致使许多火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扑救,小火常常酿成大灾。
(四)消防力量薄弱。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公安消防队最多设在县城一级,特别是一些偏僻乡村离县城距离遥远,道路路况差,一旦发生火灾,远水难救近火,公安消防队不能及时到达而无法将其纳入保护范围。而广大农村的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甚至有的地方没有成立任何消防组织,发生火灾后往往惊慌失措、各自为本,根本不能形成有效的灭火力量。再加上年轻力壮的农民大部分外出打工,家里留下的多是一些老弱病残、妇女儿童,扑救火灾的力量就更加薄弱。
(五)消防组织虚无。以前,我国的消防工作重心一直集中在城市,农村消防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再加上一些地方的领导对农村消防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建立健全农村消防安全管理机制,没有认真落实农村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致使部分农村消防工作管理薄弱,工作停滞不前。有的地方挂了块消防工作招牌,只是形同虚设而已,没有人员开展和落实消防工作,有的甚至出现“无固定办公场所、无专业专职人员、无业务经费、无组织活动”的“四无”现象。
二、农村火灾形势严峻的原因
对农村消防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农村消防工作落后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消防经费严重不足。目前,许多农村的经济发展步伐缓慢,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农作物和外出务工,其生活条件改善的程度还不是很大。因此,村民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消防工作中来。而地方财政极为有限,针对农村居住较为分散的状况,不可能财政拨款组织专门的农村消防监督队伍开展消防监督检查,也不可能投入经费购置消防设施和装备,更不可能投资为村寨建设消防队(站)。
(二)宣传教育力度不够。由于现役消防编制有限,公安消防力量面对城市消防工作都力不从心,根本就没有足够的精力到广阔的农村全面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新闻媒体的消防宣传在农村也受到限制,除了电视宣传在农村有一定的效果,电台、报刊、网络在农村的延伸暂时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不会达到预期宣传效果。另外,村民文化素质的局限性也影响了消防宣传的作用。多种原因束缚了农村消防宣传工作,导致小孩玩火、开荒烧山等引发火灾的行为屡禁不止;一些村民在小集镇开设公共娱乐场所,根本不知道还要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验收这道程序,导致许多火灾隐患没有
及时发现和整改。
(三)消防责任意识不强。由于大多农村距离城市较远,有的政府领导对农村消防工作的责任意识离工作要求确实还存在一定差距,其工作重心在于经济建设中,对农村消防工作有所忽视。目前,农村消防工作基本是在村、镇干部的领导下由村民自身来完成。尽管县市的火灾情况统计来看数量不容乐观,但单个村镇每一年发生的火灾次数相对较少,所以村、镇干部的消防责任意识自然淡化,村民更加无所谓了,认为万一碰上火灾只是自认倒霉,有的甚至还对隔岸观火颇有兴致,处于一种麻木状态,长期抱着侥幸心理,根本没有防范未然的思想准备。
三、加强新农村消防工作的思考
俗话说“致富千日功,火烧当日穷”,所以,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工作,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而如何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工作这一问题,笔者认为,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实施群策群力、群防群治这一战略决策,必将推动农村消防工作稳步快速向前发展。
(一)建立健全农村消防安全管理机制。要积极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把农村消防安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年度计划,建立健全消防工作管理、责任、保障、考评奖惩机制。村民委员会、驻村企业及各种经济组织应成立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兼)职防火人员,组建义务消防组织,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开展消防宣传教育,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和巡查,消除火灾隐患,提高自防自救能力。综治、公安、发改委、民政、财政、建设、农业等部门应按《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公安消防部门应加强对农村消防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指导农村基层组织和公安派出所落实责任,建立健全消防组织,制定工作措施,努力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村民委员会组织管理、村民群众共同防范”的农村消防工作机制。
(二)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灭火救援体系。要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消防工作原则,大力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人口数量多、经济发展好的建制镇可以建立政府专职消防队,配备消防车等专业灭火装备,定期组织灭火演练,掌握火灾扑救技能,还可以协助开展消防宣传、消防培训和防火安全检查,实现一专多能,一队多用。其他乡镇可以因地制宜依托村民委员会、民兵、治安联防等组织建立多种形式的志愿、义务和村企联办消防队伍,采用简易消防车、拖拉机安装水罐等形式,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以适应扑救农村火灾的需要。要让每个村寨都配有消防机动泵和配套消防器材,建立村村联防、片区协同的农村灭火救援机制,一旦发生火灾及其它灾害事故,及时联动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三)努力改善消防基础设施和消防安全环境。一是要落实小城镇消防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要将村民住宅及乡镇企业的消防安全布局、消防通道、消防水源建设纳入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中,结合乡村道路、能源、水利建设、农村电网改造等村镇建设和改造,使消防水源、消防通道和消防通讯建设与之同步实施。二是对以易燃建筑材料为主体、房屋连片集中、火灾荷载大的乡村,要有计划地实施改造,从根本上改善消防安全条件和村民生活环境。在建设新村以及新房时,要按照消防要求使用不燃、难燃材料,并留出防火间距,逐步提高农村建筑的防火抗灾能力。三是要加强市政消火栓和消防水源的建设。设有自来水管网的乡村要在主要道路上设置消火栓,配备消防器材,同时要发挥农业灌溉机械在灭火方面的作用,实现一机多能,缺水地区要修建消防水池,确保消防用水。
(四)全面提高消防安全意识。要加强对农村火灾隐患的整治,首先是加强消防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村民委员会的组织领导作用,广泛发动新闻出版、民政、农业、司法、教育、文化、旅游、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方面力量,将农村消防宣传教育纳入普法规划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以及中小学素质教育、创建文明村镇、评选文明户等活动之中。对广大农民群众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富有实效的消防宣传教育,要利用群众集会、祭祖、庙会、墟日等村民群众人员流动大的时机,开展消防自护教育活动,使农民群众掌握最基本的灭火和逃生技能。并发挥乡村夜校、文化站、宣传栏、宣传板报和乡村广播等宣传阵地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对村民开展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普及消防安全常识,倡导科学的生产、生活习俗,指导农民安全用火、用电、用油、用气,提高人民群众识灾防灾能力。其次是强化派出所的消防工作职责。公安消防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积极研究、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消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基层基础工作,要促进派出所严格履行职责,坚持依法治火,落实分级管理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农村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和派出所民警的消防培训工作,指导其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三是要强力推进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推动乡镇政府、派出所对公众聚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和乡镇企业等重点方面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特别是要整治“三合一”场所、“城中村”火灾隐患,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同时要组织村干部带领村民自查自纠,发动广大村民清理户内柴草垛和搭接不规范的电线,治理违法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利用农田水利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农村消防水源,有效改善农村的消防安全环境,有效地防止“火烧连营”、烧村毁林的恶性火灾发生。
综上所述,农村消防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要求,以广大农民群众为主体,以提高农民消防安全素质为基础,以落实农村消防安全责任制为主线,以提高农村火灾防控水平为目标,加强农村公共消防设施规划和建设,推进农村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消防安全环境。
第二篇:关于新农村建设中消防工作的调研报告(范文模版)
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关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去年6月份,中央综治办、公安部、国家发改委、民政部、财政部、建设部、农业部七部门联合下发了《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消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任务和职
责作出了明确要求。农村消防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农村消防基础设施薄弱、农村防火安全条件差等瓶颈问题依然制约着农村消防工作的发展。如何贯彻落实《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自然成了当前消防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认真研究这一课题,促进消防工作全面发展,笔者进行了广泛调研和深入思考。
一、当前农村消防安全状况
笔者所在的**市地处**省西南部,面积2万余平方公里,辖八县一市三区,人口730多万,是**的农业大市。近年来,农村火灾呈现上升的趋势,导致许多村民流离失所。分析火灾发生的原因,可以看出农村消防安全状况确实非常严峻,存在许多极为普遍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火灾隐患突出。大多数农村为农民自发建成的村寨,缺乏整体规划,建筑物耐火等级低且防火间距严重不足。尤其在一些边远山区的农村大屋场是以六、七十年代的土木泥瓦房为主,有的还是纯木质结构,且房屋之间的间距极小甚至没有间距,万一发生火灾,极易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还有一部分农村用柴草烧火煮饭,导致房前屋后、室内灶间都存有大量的柴草,每逢收购季节,谷物堆垛密集,大大提高了火灾发生的几率。另外,还有的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擅自开设小作坊和小旅馆、小饭店、卡拉ok厅、农家乐等公共娱乐场所,必要的消防设施方面也没有配备,甚至连灭火器都没有一个,埋下了很多先天性的火灾隐患。
(二)消防意识淡薄。近几年来,尽管农村消防工作有了一定发展,但是,很多农村在注重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很大程度地忽视了消防工作。归根到底,主要是因为村民的消防意识淡薄。一是对消防认识肤浅,大多数群众只狭隘的认为消防工作就是打火,没发生火灾的时候,就不需要消防,有的还不知道火警电话是多少;二是平时不注意防火,如烟头乱丢、用火管理不严、私自乱搭乱接电线、铜丝代替保险丝使用、电器和燃气使用极不规范等现象较为普遍。
(三)消防设施落后。尽管近年来农村消防设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总的来看,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仍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步伐。大部分乡镇没有制订消防专业规划,甚至有部分乡镇连城镇总体规划也没有制订。这就造成了消防工作与城镇建设不能协调、同步发展,消防队伍、公共消防设施等基础性建设滞后,欠债严重。再加上缺少消防水源,缺少消防机动泵、水带水枪等消防装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起火后只能用锅桶瓢盆等作为灭火运水工具,最原始的灭火方法致使许多火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扑救,小火常常酿成大灾。
(四)消防力量薄弱。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公安消防队最多设在县城一级,特别是一些偏僻乡村离县城距离遥远,道路路况差,一旦发生火灾,远水难救近火,公安消防队不能及时到达而无法将其纳入保护范围。而广大农村的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甚至有的地方没有成立任何消防组织,发生火灾后往往惊慌失措、各自为本,根本不能形成有效的灭火力量。再加上年轻力壮的农民大部分外出打工,家里留下的多是一些老弱病残、妇女儿童,扑救火灾的力量就更加薄弱。
(五)消防组织虚无。以前,我国的消防工作重心一直集中在城市,农村消防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再加上一些地方的领导对农村消防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建立健全农村消防安全管理机制,没有认真落实农村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致使部分农村消防工作管理薄弱,工作停滞不前。有的地方挂了块消防工作招牌,只是形同虚设而已,没有人员开展和落实消防工作,有的甚至出现“无固定办公场所、无专业专职人员、无业务经费、无组织活动”的“四无”现象。
二、农村火灾形势严峻的原因
对农村消防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农村消防工作落后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消防经费严重不足。目前,许多农村的经济发展步伐缓慢,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农作物和外出务工,其生活条件改善的程度还不是很大。因此,村民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消防工作中来。而地方财政极为有限,针对农村居住较为分散的状况,不可能财政拨款组织专门的农村消防监督队伍开展消防监督检查,也不可能投入经费购置消防设施和装备,更不可能投资为村寨建设消防队(站)。
(二)宣传教育力度不够。由于现役消防编制有限,公安消防力量面对城市消防工作都力不从心,根本就没有足够的精力到广阔的农村全面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新闻媒体的消防宣传在农村也受到限制,除了电
第三篇:关于新农村建设中消防工作的调研报告
寒假调研报告
题目:关于新农村建设中消防工作的调研报告
——对杉木桥村消防工作的调查
队别: 姓名:
学号: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消防工作的调研报告 ——对杉木桥村消防工作的调查
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关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消防工作的重视和关心,使得农村消防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农村消防基础设施薄弱、农村防火安全条件差等瓶颈问题依然制约着农村消防工作的发展。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自然成了当前消防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认真研究这一课题,促进消防工作全面发展,我对湖南益阳杉木桥村进行了广泛调查和深入思考。
一、当前农村消防安全状况
近年来,杉木桥村火灾呈现上升的趋势,导致许多村民流离失所。分析火灾发生的原因,可以看出农村消防安全状况确实非常严峻,存在许多极为普遍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火灾隐患突出。大多数农村为农民自发建成的村寨,缺乏整体规划,建筑物耐火等级低且防火间距严重不足。尤其在一些边远山区的农村大屋场是以六、七十年代的土木泥瓦房为主,有的还是纯木质结构,且房屋之间的间距极小甚至没有间距,万一发生火灾,极易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还有一部分农村用柴草烧火煮饭,导致房前屋后、室内灶间
都存有大量的柴草,每逢收购季节,谷物堆垛密集,大大提高了火灾发生的几率。另外,还有的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擅自开设小作坊和小旅馆、小饭店、卡拉ok厅、农家乐等公共娱乐场所,必要的消防设施方面也没有配备,甚至连灭火器都没有一个,埋下了很多先天性的火灾隐患。
(二)消防意识淡薄。近几年来,尽管农村消防工作有了一定发展,但是,很多农村在注重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很大程度地忽视了消防工作。归根到底,主要是因为村民的消防意识淡薄。一是对消防认识肤浅,大多数群众只狭隘的认为消防工作就是打火,没发生火灾的时候,就不需要消防,有的还不知道火警电话是多少;二是平时不注意防火,如烟头乱丢、用火管理不严、私自乱搭乱接电线、铜丝代替保险丝使用、电器和燃气使用极不规范等现象较为普遍。
(三)消防设施落后。尽管近年来农村消防设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总的来看,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仍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步伐。大部分乡镇没有制订消防专业规划,甚至有部分乡镇连城镇总体规划也没有制订。这就造成了消防工作与城镇建设不能协调、同步发展,消防队伍、公共消防设施等基础性建设滞后,欠债严重。再加上缺少消防水源,缺少消防机动泵、水带水枪等消防装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起火后只能用锅桶瓢盆等作为灭火运水工具,最原始的灭火方法致使许多火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扑救,小火常常
酿成大灾。
(四)消防力量薄弱。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公安消防队最多设在县城一级,特别是一些偏僻乡村离县城距离遥远,道路路况差,一旦发生火灾,远水难救近火,公安消防队不能及时到达而无法将其纳入保护范围。而广大农村的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甚至有的地方没有成立任何消防组织,发生火灾后往往惊慌失措、各自为本,根本不能形成有效的灭火力量。再加上年轻力壮的农民大部分外出打工,家里留下的多是一些老弱病残、妇女儿童,扑救火灾的力量就更加薄弱。
(五)消防组织虚无。以前,我国的消防工作重心一直集中在城市,农村消防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再加上一些地方的领导对农村消防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建立健全农村消防安全管理机制,没有认真落实农村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致使部分农村消防工作管理薄弱,工作停滞不前。有的地方挂了块消防工作招牌,只是形同虚设而已,没有人员开展和落实消防工作,有的甚至出现“无固定办公场所、无专业专职人员、无业务经费、无组织活动”的“四无”现象。
二、农村火灾形势严峻的原因
对农村消防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农村消防工作落后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消防经费严重不足。目前,许多农村的经济发展
步伐缓慢,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农作物和外出务工,其生活条件改善的程度还不是很大。因此,村民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消防工作中来。而地方财政极为有限,针对农村居住较为分散的状况,不可能财政拨款组织专门的农村消防监督队伍开展消防监督检查,也不可能投入经费购臵消防设施和装备,更不可能投资为村寨建设消防队(站)。
(二)宣传教育力度不够。由于现役消防编制有限,公安消防力量面对城市消防工作都力不从心,根本就没有足够的精力到广阔的农村全面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新闻媒体的消防宣传在农村也受到限制,除了电视宣传在农村有一定的效果,电台、报刊、网络在农村的延伸暂时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不会达到预期宣传效果。另外,村民文化素质的局限性也影响了消防宣传的作用。多种原因束缚了农村消防宣传工作,导致小孩玩火、开荒烧山等引发火灾的行为屡禁不止;一些村民在小集镇开设公共娱乐场所,根本不知道还要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验收这道程序,导致许多火灾隐患没有及时发现和整改。
(三)消防责任意识不强。由于大多农村距离城市较远,有的政府领导对农村消防工作的责任意识离工作要求确实还存在一定差距,其工作重心在于经济建设中,对农村消防工作有所忽视。目前,农村消防工作基本是在村、镇干部的领导下由村民自身来完成。尽管县市的火灾情况统计来看数量
不容乐观,但单个村镇每一年发生的火灾次数相对较少,所以村、镇干部的消防责任意识自然淡化,村民更加无所谓了,认为万一碰上火灾只是自认倒霉,有的甚至还对隔岸观火颇有兴致,处于一种麻木状态,长期抱着侥幸心理,根本没有防范未然的思想准备。
三、加强新农村消防工作的思考
俗话说“致富千日功,火烧当日穷”,所以,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工作,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而如何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工作这一问题,笔者认为,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实施群策群力、群防群治这一战略决策,必将推动农村消防工作稳步快速向前发展。
(一)建立健全农村消防安全管理机制。要积极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把农村消防安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计划,建立健全消防工作管理、责任、保障、考评奖惩机制。村民委员会、驻村企业及各种经济组织应成立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兼)职防火人员,组建义务消防组织,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开展消防宣传教育,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和巡查,消除火灾隐患,提高自防自救能力。综治、公安、发改委、民政、财政、建设、农业等部门应按《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各
司其职,各负其责。公安消防部门应加强对农村消防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指导农村基层组织和公安派出所落实责任,建立健全消防组织,制定工作措施,努力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村民委员会组织管理、村民群众共同防范”的农村消防工作机制。
(二)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灭火救援体系。要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消防工作原则,大力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人口数量多、经济发展好的建制镇可以建立政府专职消防队,配备消防车等专业灭火装备,定期组织灭火演练,掌握火灾扑救技能,还可以协助开展消防宣传、消防培训和防火安全检查,实现一专多能,一队多用。其他乡镇可以因地制宜依托村民委员会、民兵、治安联防等组织建立多种形式的志愿、义务和村企联办消防队伍,采用简易消防车、拖拉机安装水罐等形式,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以适应扑救农村火灾的需要。要让每个村寨都配有消防机动泵和配套消防器材,建立村村联防、片区协同的农村灭火救援机制,一旦发生火灾及其它灾害事故,及时联动处臵,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三)努力改善消防基础设施和消防安全环境。一是要落实小城镇消防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要将村民住宅及乡镇企业的消防安全布局、消防通道、消防水源建设纳入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中,结合乡村道路、能源、水利建
设、农村电网改造等村镇建设和改造,使消防水源、消防通道和消防通讯建设与之同步实施。二是对以易燃建筑材料为主体、房屋连片集中、火灾荷载大的乡村,要有计划地实施改造,从根本上改善消防安全条件和村民生活环境。在建设新村以及新房时,要按照消防要求使用不燃、难燃材料,并留出防火间距,逐步提高农村建筑的防火抗灾能力。三是要加强市政消火栓和消防水源的建设。设有自来水管网的乡村要在主要道路上设臵消火栓,配备消防器材,同时要发挥农业灌溉机械在灭火方面的作用,实现一机多能,缺水地区要修建消防水池,确保消防用水。
(四)全面提高消防安全意识。要加强对农村火灾隐患的整治,首先是加强消防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村民委员会的组织领导作用,广泛发动新闻出版、民政、农业、司法、教育、文化、旅游、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方面力量,将农村消防宣传教育纳入普法规划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以及中小学素质教育、创建文明村镇、评选文明户等活动之中。对广大农民群众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富有实效的消防宣传教育,要利用群众集会、祭祖、庙会、墟日等村民群众人员流动大的时机,开展消防自护教育活动,使农民群众掌握最基本的灭火和逃生技能。并发挥乡村夜校、文化站、宣传栏、宣传板报和乡村广播等宣传阵地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对村民开展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常
识的宣传教育,普及消防安全常识,倡导科学的生产、生活习俗,指导农民安全用火、用电、用油、用气,提高人民群众识灾防灾能力。其次是强化派出所的消防工作职责。公安消防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积极研究、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消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基层基础工作,要促进派出所严格履行职责,坚持依法治火,落实分级管理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农村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和派出所民警的消防培训工作,指导其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三是要强力推进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推动乡镇政府、派出所对公众聚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和乡镇企业等重点方面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特别是要整治“三合一”场所、“城中村”火灾隐患,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同时要组织村干部带领村民自查自纠,发动广大村民清理户内柴草垛和搭接不规范的电线,治理违法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利用农田水利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农村消防水源,有效改善农村的消防安全环境,有效地防止“火烧连营”、烧村毁林的恶性火灾发生。
综上所述,农村消防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要求,以广大农民群众为主体,以提高农民消防安全素质为基
础,以落实农村消防安全责任制为主线,以提高农村火灾防控水平为目标,加强农村公共消防设施规划和建设,推进农村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消防安全环境。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中思想道德建设的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思想道德建设状况 的调查报告
分校工作站
崇 信 电 大
班
级
13秋行政管理
姓
名
黄小丽
学
号
***09
是否申请学位
否
指 导 教 师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思想道德建设状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事件:新农村建设中思想道德建设状况 调查对象:崇信县黄寨乡黄寨村村民 调查范围:崇信县黄寨乡黄寨村 调查时间:2015-3-2至2015-3-25 调查地点: 崇信县黄寨乡黄寨村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一、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农民的素质偏低,我国农村道德观念呈现下滑的趋势。
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农民自身的问题。2.农村基层组织的问题。3.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4.农村思想道德失去规范。5.思想道德教育仍然薄弱。
第二:农村思想道德水平低下。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小农意识。(所谓小农意识,也称小农经济意识,是一种与小农经济相伴随的落后观念.生活在小农经济方式中的人们,常表现为满足于自给自足,缺少开阔的视野,远大的目光,更看重眼前利益而难有长远打算。)2.封建迷信。3.法制意识淡漠的淡薄。
二、在新农村建设中思想道德建设出现以上问题的分析:
首先,中国封建社会历经了二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一些落后思想对农民影响还很深,农民中存在着小农观念、封建迷信观念。现在,农村中不还存在不少封建迷信活动,风水先生、巫婆、算命先生仍有出现。修祖坟、婚丧事大操大办之风重又盛行。其次,农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还有待加强。还有,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利已主义、享乐主义,对农民毒害很深。这些问题的出现除了历史的原因,农民自身的原因,主要就是对农民的教育工作开展的不充分,农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法制意识淡漠的淡薄,理解能力差不能完全理解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更不能很好地去践行。
其次,农村基层组织中存在的问题是认识上与执行上的问题,由于理解不到位,执行不彻底,导致指导与监督不利,使农村思想道德失去规范。还有是对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没有良好过硬的组织对农村思想建设加以知道与规范。农村基层组织对思想道德建设措施不力。对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投入普遍不足,城乡文化生活反差越来越大。存在着文化经费少、队伍散、设施差、活动少的问题。基本的文化设施建设不足,农民没有直接有效的渠道接受思想文化道德教育。
最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物质基础不雄厚,使思想道德建设的开展缺乏说服力,无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次法制建设不健全,农村基层干部作风问题以及对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
解决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做到:
三、农村思想道德水平低下农民和素质偏低问题的情况的解决:
一是我们应从农村的具体实际出发,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削弱亚文化在主流意识文化领域中的消极作用。我们应着眼于现实,应该强化道德教育,把这项工作当作是一个工程来抓。我们必须积极引导农民思想和正确规范农民行为,并把说理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是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引导农民树立现代化思想道德观念;
三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培养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把农民培养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四是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为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民主气氛;
五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为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 六是优化农村社会环境,为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营造健康的道德环境,解决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同时不断强化集体主义的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充分发挥网络文化传播的优势,在一定范围内营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环境,解决农村思想道德水平低下的情况。
四、农村基层组织的问题的解决——党的领导是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要解决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关键就在党。充分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和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切实加强以村级党组织为重点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改进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和活动方法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阵地建设,切实解决部分村无村部和党员活动场所的问题。
二是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加强队伍建设是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组织保证和基本要求。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三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三是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要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办好农民图书馆、老年活动室等,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真正使农民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创造性,不断拓展创建活动人内容,不断创造出更多,更有效的加强思想道德工作的作品。
最后,思想道德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农民思想道德的主体性作用,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创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道德学习型的、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五篇:黑龙江新农村建设中几个问题的调查报告
黑龙江新农村建设中几个问题的调查报告
王东洋
1093310127
土木一班
去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巨大冲击。中央推出了四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加以应对,其主要手段就是通过家电下乡等一系列手段扩大内需,此时,八亿多中国农民再一次肩负起拯救中国经济的重任而受万众瞩目。然而,中国新农村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现就我对黑龙江农村的调查做点分析。
一、经济建设问题
(一)首先从经济方面来看,“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中国农民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30%的人口,为中国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却尚未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至少是还不显著。中国国内的消费水平岂止是尚未完全发掘,应该说是极不发达,尤其是农村的消费水平。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最近十几年,我国GDP从1990年的3638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43960亿美元,增长了12倍,而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从1990年的686.3元,增长到2008年的4761元,仅增长7倍,低于GDP增长率。从这些数据中,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农村居民的年人均纯收入与经济增长并不同归。农村居民年纯收入增长速度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
不止居民的收入增长不够快,其消费结构同样与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同样的我们可以根据恩格尔系数对比,比较一下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同乡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巨大差距。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7%,仅相当于十年前的城市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2004年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之比为3.5:1,农村居民消费只相当于90年代初的城镇居民水平,农村消费倾向持续小于城镇。
(二)通过我对黑龙江哈尔滨市呼兰县北合村村民的抽样调查,我发现,每当我问他们为什么收入比之十年前增长了四倍,而居民消费并没有多大改观时,大部分村民都会反问我:“东西难道没变贵吗?”我找了一下近十年的物价水平,发现若以1985年的物价水平为一百的话,则2005年的物价水平为413.5,正好为20年前的四倍,因此,可以这样说,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增长并未向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好。
胡主席曾经说过:“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当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过敏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要想真正的实现共同富裕,新农村建设势在必行。
(三)我认为,农民增收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政府和城市应该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快速转移。人均占有耕地少是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因素,而且粮价上涨幅度也比不过物价上涨幅度,要使农民快富,必须把农村富余劳动力从有限的土地上转移出去,使其外出务工,从事二、三产业。正如《黑龙江日报》所提到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紧密地联系起来,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解决“三农”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切实贯彻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发挥好工业和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
二、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
前几天看了一个报道,叫《农村孩子真不愿意上高中吗》,其中就提到了农村中最普遍的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再加上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农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我的调
查里,黑龙江呼兰县的陈树欣女士是这个问题的典型代表。该女士患有高血压,但每次身体不适都拒绝去医院治疗,问她原因,回答说看不起。这不是个例,在农村具有普遍性。
(一)先谈一下教育问题,在呼兰县,每年有两千多名初中生,而却只有一千多名高中生,那剩下的学生哪里去了?都去技校或者直接参加工作了。对此我感到一些深深地忧虑。教育,是国家的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知识就是力量不是一句空话,可在农村,这句话却不灵验了。与城市家长拼命将孩子送进高等学府正相反的是,许多农村家长只看到了大学昂贵的学费以及电视上所报道的那些毕业即失业的大学生,从而认为大学无用,进而其孩子由于没有高的学历,找不到好的工作,丧失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长此以往,则贫者愈贫,富者愈富。新农村建设有曾么会真正意义的成功呢?
因此,在国家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的今天,我认为是时候扩大我们义务教育范围了,让农村和城市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都能透过教育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来为社会贡献更大力量。我本人认为,普及高中义务教育对新农村建设必然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医疗方面,现在正在推行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真正去看过《黑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如果认真一点,你会看到这一条:“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用于补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医疗费用,重点对大额医疗费用或住院医疗费用进行补助。”这就是说,如果不是住院或者购买大额药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不会补助的。在我调查时,有村民就对我说:“买医疗没有用,打针吃药一点都不保。”我是在想,如果有人没有大病,打死你却因为莫哪些原因必须经常吃药的话,岂不是就享受不到合作医疗的益处了吗?
因此,我希望政府能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逐步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在具备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三、农村文化建设问题
(一)文人相见,有时候会谦称自己“粗鄙村夫”,可见农民在社会上看来都是属于文化素养不高的一个群体。这诚然也没有冤枉农民。有调查显示,农民家庭的平均文化消费支出仅有871.77元,占全部平均开支(10989.46元)的7.93%,在所有开支项目中排在最后。农民在劳动之余,从事较多的5种文娱活动分别是:看电视(27.35%)、打牌(12.69%)、读书看报(11.15%)、下棋(7.25%)、听广播(7.11%)。人均每天看电视时间约为2.76小时。农民的业余文化活动多以现代文化形式为主,受制于文化形式的经济性、便利性和可获取性,对传统民间文化活动感兴趣的农民群体正在逐步萎缩降低,尤其是青年群体。普遍认识是花钱买票看戏、看书等不如买些吃的、喝的。
这种状况表明,农民的文化生活还很贫乏,缺少必要的科学知识以及精神财富。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邪教组织总是先通过农村滋生蔓延的了。像我的父母,过年的时候或者农闲的时候除了打麻将就是打扑克,连电视都看得很少,其消息相对闭塞。
(二)为改变这一种状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党委、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例如吉林的“欢乐庄稼院”、河北的“农村文化之星”等一系列政策和举措,进一步推动了农民自办文化的蓬勃发展。
2、要坚持鼓励扶持和规范引导并重,全力推进农民自办文化事业发展,尽可能释放和激活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热情和潜能,形成自下而上、丰厚活跃的文化土壤。
3、要坚持政策引导和培育市场主体,整合农村文化资源,发展文化经济,培育文化消费观念,形成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在整体上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的科学发展。从而明显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文化的发展取决与该国的文化弱势群体,这是文化的木桶理论。只有农民的文化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才真正说明全民族的文化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综述
通过这几天的调查,我明白了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也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我们也一定能够取得新农村建设的伟大胜利。
我要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靠农民,但不能只靠农民自己,必须要有城市的帮助,必须统筹城乡关系。正如胡主席提到的:“我国能否有发展中大国逐步成长为现代化强国,从根本上去绝育我们能不能用适合我们国情的方式,加快改变农业、农村、农民的面貌,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我们必须真确处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关系,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力度,使稳妥推进城镇化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陈伟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双轮驱动,从而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
在这个过程中,财政应该继续加大全省各级财政特别是省级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积极争取和用好中央财政的支农资金,强化信贷资金的投入;政府应该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城市应该为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创造更多机会,积极将城市优质人力资源导入农村,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同时我们也应明白,由于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因此,对其优越性的理解我们不可能是“先知先觉”,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对其进行全面的描述,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体验、去总结。
衡量和比较哪一个社会制度优越,决不能离开具体国家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片面地从现有的经济发展程度来看,而应当主要看它是不是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生产关系是否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人民的地位和生活是否得到改善。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这些方面是资本主义制度远远无法比拟的。虽然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和科技水平,一般比社会主义国家要高,这是由于社会历史条件、各自发展的基础和起点不同所造成的,决不是有的人所说的是由于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所决定的。
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相比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还比较短暂,还处于实践和发展的初期。资本主义制度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算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而社会主义制度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十月革命算起,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建立才几十年的历史。所以,相比资本主义来说,社会主义的发展目前还不完善,还不充分,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应有的优越性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我们不能拿拥有几百年历史发展经验的东西,来比拟和衡量只有几十年历史发展经验的东西。
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新社会制度代替旧社会制度,或者建立和完善一种社会制度,从来不会是历史的瞬间,它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其前进途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和想象的困难与风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邓小平同志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我们要充分估计到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只要基于上述前提,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乃至挫折就会有客观、公正地认识,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及其优越性就不会产生信仰危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道路”,成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自觉实践。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全面发展的道路;
是一条坚持全面改革和开放的道路;是一条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历时70年,跨越两个百年、两个千年,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振兴中华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的经济建设成绩卓著,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科技事业日益进步,国防建设更加巩固,人口素质全面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发展,外交事业谱写新的华章,“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已成功实现。全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精神振奋、生活幸福。十多亿人口的中国,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千百年来人们衣食住行无忧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这一切靠什么?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探索的结晶,凝聚了几代共产党人对现代化理想的追求。这条道路,已经初步振兴了当代中国,未来中国的全面振兴,只能由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实现。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结论。而作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争取早日将其应用到新农村建设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