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州市新农村建设中若干问题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3 10:28: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德州市新农村建设中若干问题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德州市新农村建设中若干问题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德州市新农村建设中若干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德州市新农村建设中若干问题的的调

查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历史上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这是2004年以来中国连续第三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了中国领导人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一场轰轰烈烈,气动山河的必将被写入史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

我的家乡德州市在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大势,时刻保持紧迫感和责任感,转变发展方式,抢抓发展机遇,攻坚克难,乘势而上,正全力开创新农村建设的特色新局面。粮食连续两年较大幅度增产,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文化教育建设取得可喜成果,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卓有成效,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村民自治制度得到进一部落实,干群关系明显改善。我市的新农村建设走在了全省的前列,有许多先进的模式和思路在全省推广实施。

一.调查对象及调查目的。

《建议》中特别指出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中央明确指出扩大内需核心在农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主要在农业;社会的安定和谐关键在农民。只有真正解决好了三农问题,才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打好基础,铺好道路,引好方向。值此全国各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形势之下,我就我所关心的家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产业经济发展和农村文化教育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走访。并希望通过此次调查能够更清晰地认清家乡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形势,真切地了解家乡农民群众的面貌和心声,增强一名军校

1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于时政的政治敏感度。同时也希望在调查和调查报告的撰写过程中,培养自己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体系,实事求是、辩证统一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调查过程及结论。

利用假期的时间,我综合采取了调查访谈、发放调查问卷、查阅相关文件记录等方法,得出了家乡在新农村建设中产业经济发展和农村文化教育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一)所取得的成绩。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全国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我认为,我们德州市作为一个发展基础比较低,底子比较薄的农业大市,更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样一个绝好的契机,一定要下大力气,下大决心。认真研究好自身“三农”问题上的实际情况,借鉴其他地区优秀的发展经验,切实在新农村建设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解决新问题。把新农村建设统筹到提高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地位,缩小城乡差距上来,让农民群众真正在新农村建设中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还是要将农村经济水平发展上去,将农民群众的可支配收入实实在在的提高上去。新农村建设要致力于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落实工业反哺农业政策,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城乡共同繁荣的目标的实现,不可能也决不准走人为阻碍工业发展的道路,只能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商品化集约化生产规模,做大做强一批以订单农业为中心的农产品及相关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企业。我查阅了一下我市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了解到我市发展农业主要走两条主线,一是优化农业结构,二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而前者则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实施优势农产

品布局规划,实现种植业的规模化、区域化和优质化生产,突出建设优质粮棉大市和畜牧强市。

这一点我在实地调查中深有体会,在许多村镇,棉花和牲畜逐渐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支柱。我在我市几个棉花种植和牲畜养殖大村走访时,问及村民对于优化农业结构的看法。他们对于优化农业结构的很朴实的看法就是,现在棉花的耐旱性、抗病性和牲畜的出肉率都有质的提高。他们很高兴地告诉我,现在的优良品种真真切切的让他们的腰包迅速地鼓了起来。我还专门到市农业局了解情况,得知我市到2012年,将农、牧、林、渔产值比重调整为40:45:10:5。我认为产值比重的调整必会带来今后生产规模和投资规模的改变,而牧林渔这类的高附加值产业也会给农民增收带来机会。在农林牧三个发展方向中,农业局的同志给我拿出了一份文件,上面明确指出了我市牧业,林业和渔业的发展规划。把畜牧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市场和加工龙头企业,推进畜禽、饲料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和畜禽品种良种化,加快提高生猪、奶牛、肉牛、家禽养殖规模和水平。我注意到文件中,这样几个数字昭示了牧业发展的前景,到2010年,奶牛存栏达到10万头,年出栏生猪600万头、肉牛100万头、肉鸡肉鸭各5000万只。加快发展林果业,因地制宜发展小枣、葡萄、小杂果,扩大加工专用型果品生产,加快建成鲁西北枣业生产基地,继续大力扶持我市乐陵小枣产业。文件中提到的淡水养殖业和生态渔业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想这定会取得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提到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我很快想到了我市几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像德州扒鸡,乐陵小枣,禹城县的木糖醇和平原县的桌椅。这些“农字号”龙头企业有很多都与当地的农户签订了相应原材料的长期供货协议,企业直接将运输车开到田间地头,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的供货,也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我市按照“突出特色建基地、围绕市场壮龙头”的发展思路,加速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贺友、谷神、中澳禽业、鲁西牛业、发达面粉等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农业企业,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体系,不断提高加工深度和附加值,逐渐形成了

集产品生产、检验、分级、包装、贮藏、批发、运销于一体的产业链。同时,我市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在完善现有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的同时,有组织、有计划地建设一批多功能综合性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

我们在肯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包括文化教育在内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离不开农村这个广阔的阵地。要建设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科教兴农的政策,离不开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使先进文化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为了解相关情况,我专门深入到包括农村家庭、乡村小学以及村委会等基层中去,同老乡们亲切访谈,获得了一些第一手的材料。历来教育问题是重中之重,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成为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性工程。近几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巩固农村义务教育的地位。于2007年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老家的那个村和周边的几个村都有一所小学,师资水平也在逐年提高。村里的适龄学童大都在本村就读。而村干部从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据我了解,我的老家的村干部定期对村内的学生进行家访,检查是否有辍学在家的情况,而且主动找那些在自己的孩子是否上学这个问题上持否定或消极态度的家长谈话。让他们及时转变观念,提高对于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

老家的乡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整合教育资源,调配师资力量,选取合适校址,建立了几所初中。按照就近上学的原则,安排小学毕业生就近上初中。我还了解到,为保障教学能力,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乡政府和村委会筹资每月给乡村教师发放补助金,并协调有关部门,将符合资格的还没有转正的民办老师装正。一系列举措保障了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我在同几位刚刚转正的老师交谈中,明显体会到了他们对于本职工作的热忱和责任。他们纷纷表示一

定要努力工作,教书育人,在农村教育最基础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市里面在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同时,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定期组织优秀教师给农村教师上课充电,还不定期的派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进行支教。德州市的几所小学和初高中经常向农村学校捐献教学仪器和图书,德州学院的学生们也组织了爱心助学社团,帮助那些辍学的农村学生早日回到课堂。上述措施促进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轻了农民的教育负担。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是党中央对于新型农民的定义,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我的家乡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建立了政府扶持、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纳入各级预算,不断增加投入。

(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在农村产业化经营中,城乡联动比较少,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的政策落实的不太好。有好多乡镇企业孤立无援,发展过程中经常遇到资金技术等瓶颈。相关部门还没有完全为城乡两个载体搭好桥、牵好线。在优化农产品结构的过程中,农户生产过于分散化,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机械化、集约化的条件。农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链条还不够完整。究其原因,我想还是各级部门没有提高重视程度,没有把新农村建设放在一个全局的高度去思考。城乡联动的机制模式还在初创阶段,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我在我的老家那个村子里发放了30份调查问卷,题目是“您的农闲以及业余时间的娱乐活动的内容是什么?”有以下几个选项,一是电视广播,二是报刊杂志,三是体育文化运动,四是麻将扑克,五是无所事事。结果选择前三种的村民只占到30%,而有一半的村民选择了麻将扑克作为娱乐活动,另外20%的村民则表示不知道该干什么,只能睡大觉。而在那些选择麻将扑克的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他们玩的基本上都是赢钱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农村的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单一,农民群众的业余生活亟待开发。另一发面,农民群众的选择余地受场地、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而比较单一,导致赌博一度盛行,严重危害了当地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解决措施。

针对农村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切实落实城镇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

2.整合优势资源,大力扶持有实力的乡镇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有所倾斜。

3.积极开展城乡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流动与交流,大力培养农村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的能力。

4.将生产散户集中管理,集体经营,提高产品竞争力。

针对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我的老家的许多村镇采取多种措施,为农民群众提供多种多样的休闲娱乐方式,从源头上堵住赌博之风的泛滥。相继建立了一批文化站、所,图书馆、室。我在调查走访中了解到每个村的文化大院都各具特色,经常开展一些农民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时值春节,我想村民们在文化大院中一定会过一个愉快开心的春节的。经过不懈努力,我们既加强了农村文化建设,也引导农民群众自觉抵制了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蚀。

三.调查感言

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不高,我们要设定粮食最低收购价格,鼓励农民种粮。农民群众居住的房屋不好不坚固,我们就进行棚户区改造工程,让农民群众住得好,住得舒心。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我们争取把农民群众纳入国家医保范围,使农民群众健康快乐。农民群众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为我们种粮,为我们盖房。我们一定要急农民群众之所急,想农民群众之所想,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

通过此次调查,我认为,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少说多做,扎实苦干,勇于开拓,激流勇进。对认准的事情、确定的事项,对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要持之以恒抓落实,不达目的不罢休。努力创造对得起农民群众、无愧于历史、经得起检验的业绩,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篇:关于新农村建设中消防工作的调查报告

一、当前农村消防安全状况

XX市地处XX省西南部,面积2万余平方公里,辖八县一市三区,人口730多万,是XX的农业大市。近年来,农村火灾呈现上升的趋势,导致许多村民流离失所。分析火灾发生的原因,可以看出农村消防安全状况确实非常严峻,存在许多极为普遍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火灾隐患突出。大多数农村为农民自发建成的村寨,缺乏整体规划,建筑物耐火等级低且防火间距严重不足。尤其在一些边远山区的农村大屋场是以六、七十年代的土木泥瓦房为主,有的还是纯木质结构,且房屋之间的间距极小甚至没有间距,万一发生火灾,极易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还有一部分农村用柴草烧火煮饭,导致房前屋后、室内灶间都存有大量的柴草,每逢收购季节,谷物堆垛密集,大大提高了火灾发生的几率。另外,还有的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擅自开设小作坊和小旅馆、小饭店、卡拉ok厅、农家乐等公共娱乐场所,必要的消防设施方面也没有配备,甚至连灭火器都没有一个,埋下了很多先天性的火灾隐患。

(二)消防意识淡薄。近几年来,尽管农村消防工作有了一定发展,但是,很多农村在注重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很大程度地忽视了消防工作。归根到底,主要是因为村民的消防意识淡薄。一是对消防认识肤浅,大多数群众只狭隘的认为消防工作就是打火,没发生火灾的时候,就不需要消防,有的还不知道火警电话是多少;二是平时不注意防火,如烟头乱丢、用火管理不严、私自乱搭乱接电线、铜丝代替保险丝使用、电器和燃气使用极不规范等现象较为普遍。

(三)消防设施落后。尽管近年来农村消防设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总的来看,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仍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步伐。大部分乡镇没有制订消防专业规划,甚至有部分乡镇连城镇总体规划也没有制订。这就造成了消防工作与城镇建设不能协调、同步发展,消防队伍、公共消防设施等基础性建设滞后,欠债严重。再加上缺少消防水源,缺少消防机动泵、水带水枪等消防装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起火后只能用锅桶瓢盆等作为灭火运水工具,最原始的灭火方法致使许多火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扑救,小火常常酿成大灾。

(四)消防力量薄弱。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公安消防队最多设在县城一级,特别是一些偏僻乡村离县城距离遥远,道路路况差,一旦发生火灾,远水难救近火,公安消防队不能及时到达而无法将其纳入保护范围。而广大农村的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甚至有的地方没有成立任何消防组织,发生火灾后往往惊慌失措、各自为本,根本不能形成有效的灭火力量。再加上年轻力壮的农民大部分外出打工,家里留下的多是一些老弱病残、妇女儿童,扑救火灾的力量就更加薄弱。

(五)消防组织虚无。以前,我国的消防工作重心一直集中在城市,农村消防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再加上一些地方的领导对农村消防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建立健全农村消防安全管理机制,没有认真落实农村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致使部分农村消防工作管理薄弱,工作停滞不前。有的地方挂了块消防工作招牌,只是形同虚设而已,没有人员开展和落实消防工作,有的甚至出现“无固定办公场所、无专业专职人员、无业务经费、无组织活动”的“四无”现象。

二、农村火灾形势严峻的原因

对农村消防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农村消防工作落后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消防经费严重不足。目前,许多农村的经济发展步伐缓慢,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农作物和外出务工,其生活条件改善的程度还不是很大。因此,村民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消防工作中来。而地方财政极为有限,针对农村居住较为分散的状况,不可能财政拨款组织专门的农村消防监督队伍开展消防监督检查,也不可能投入经费购置消防设施和装备,更不可能投资为村寨建设消防队(站)。

(二)宣传教育力度不够。由于现役消防编制有限,公安消防力量面对城市消防工作都力不从心,根本就没有足够的精力到广阔的农村全面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新闻媒体的消防宣传在农村也受到限制,除了电视宣传在农村有一定的效果,电台、报刊、网络在农村的延伸暂时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不会达到预期宣传效果。另外,村民文化素质的局限性也影响了消防宣传的作用。多种原因束缚了农村消防宣传工作,导致小孩玩火、开荒烧山等引发火灾的行为屡禁不止;一些村民在小集镇开设公共娱乐场所,根本不知道还要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验收这道程序,导致许多火灾隐患没有

及时发现和整改。

(三)消防责任意识不强。由于大多农村距离城市较远,有的政府领导对农村消防工作的责任意识离工作要求确实还存在一定差距,其工作重心在于经济建设中,对农村消防工作有所忽视。目前,农村消防工作基本是在村、镇干部的领导下由村民自身来完成。尽管县市的火灾情况统计来看数量不容乐观,但单个村镇每一年发生的火灾次数相对较少,所以村、镇干部的消防责任意识自然淡化,村民更加无所谓了,认为万一碰上火灾只是自认倒霉,有的甚至还对隔岸观火颇有兴致,处于一种麻木状态,长期抱着侥幸心理,根本没有防范未然的思想准备。

三、加强新农村消防工作的思考

俗话说“致富千日功,火烧当日穷”,所以,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工作,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而如何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工作这一问题,笔者认为,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实施群策群力、群防群治这一战略决策,必将推动农村消防工作稳步快速向前发展。

(一)建立健全农村消防安全管理机制。要积极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把农村消防安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计划,建立健全消防工作管理、责任、保障、考评奖惩机制。村民委员会、驻村企业及各种经济组织应成立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兼)职防火人员,组建义务消防组织,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开展消防宣传教育,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和巡查,消除火灾隐患,提高自防自救能力。综治、公安、发改委、民政、财政、建设、农业等部门应按《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公安消防部门应加强对农村消防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指导农村基层组织和公安派出所落实责任,建立健全消防组织,制定工作措施,努力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村民委员会组织管理、村民群众共同防范”的农村消防工作机制。

(二)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灭火救援体系。要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消防工作原则,大力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人口数量多、经济发展好的建制镇可以建立政府专职消防队,配备消防车等专业灭火装备,定期组织灭火演练,掌握火灾扑救技能,还可以协助开展消防宣传、消防培训和防火安全检查,实现一专多能,一队多用。其他乡镇可以因地制宜依托村民委员会、民兵、治安联防等组织建立多种形式的志愿、义务和村企联办消防队伍,采用简易消防车、拖拉机安装水罐等形式,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以适应扑救农村火灾的需要。要让每个村寨都配有消防机动泵和配套消防器材,建立村村联防、片区协同的农村灭火救援机制,一旦发生火灾及其它灾害事故,及时联动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三)努力改善消防基础设施和消防安全环境。一是要落实小城镇消防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要将村民住宅及乡镇企业的消防安全布局、消防通道、消防水源建设纳入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中,结合乡村道路、能源、水利建设、农村电网改造等村镇建设和改造,使消防水源、消防通道和消防通讯建设与之同步实施。二是对以易燃建筑材料为主体、房屋连片集中、火灾荷载大的乡村,要有计划地实施改造,从根本上改善消防安全条件和村民生活环境。在建设新村以及新房时,要按照消防要求使用不燃、难燃材料,并留出防火间距,逐步提高农村建筑的防火抗灾能力。三是要加强市政消火栓和消防水源的建设。设有自来水管网的乡村要在主要道路上设置消火栓,配备消防器材,同时要发挥农业灌溉机械在灭火方面的作用,实现一机多能,缺水地区要修建消防水池,确保消防用水。

(四)全面提高消防安全意识。要加强对农村火灾隐患的整治,首先是加强消防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村民委员会的组织领导作用,广泛发动新闻出版、民政、农业、司法、教育、文化、旅游、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方面力量,将农村消防宣传教育纳入普法规划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以及中小学素质教育、创建文明村镇、评选文明户等活动之中。对广大农民群众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富有实效的消防宣传教育,要利用群众集会、祭祖、庙会、墟日等村民群众人员流动大的时机,开展消防自护教育活动,使农民群众掌握最基本的灭火和逃生技能。并发挥乡村夜校、文化站、宣传栏、宣传板报和乡村广播等宣传阵地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对村民开展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普及消防安全常识,倡导科学的生产、生活习俗,指导农民安全用火、用电、用油、用气,提高人民群众识灾防灾能力。其次是强化派出所的消防工作职责。公安消防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积极研究、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消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基层基础工作,要促进派出所严格履行职责,坚持依法治火,落实分级管理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农村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和派出所民警的消防培训工作,指导其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三是要强力推进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推动乡镇政府、派出所对公众聚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和乡镇企业等重点方面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特别是要整治“三合一”场所、“城中村”火灾隐患,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同时要组织村干部带领村民自查自纠,发动广大村民清理户内柴草垛和搭接不规范的电线,治理违法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利用农田水利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农村消防水源,有效改善农村的消防安全环境,有效地防止“火烧连营”、烧村毁林的恶性火灾发生。

综上所述,农村消防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要求,以广大农民群众为主体,以提高农民消防安全素质为基础,以落实农村消防安全责任制为主线,以提高农村火灾防控水平为目标,加强农村公共消防设施规划和建设,推进农村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消防安全环境。

第三篇:新农村问题调查报告

调查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举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这五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含义。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尤为重要。在调查中发现,有将近百分之九十的村民对现任村级领导班子不满意,还有百分之六的村民不在乎,只有将近百分之四的村民对现任的村干部感到满意,而且这百分之四的人不排除这些村干部的亲朋好友等感情因素。通过数据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干部领导班子,支持率和满意率竟是超出意料的低,没有群众的拥护,没有带领致富的能力,带头致富倒是做的很出色。此外村干部思想认识存在误区,没有全面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把新农村建设视为新村建设;重当前见效,轻长远受益,存在短期行为和追求轰动效应的思想,为求“政绩”而急功近利;只知道争取上面资金支持,不组织农民投工投劳。

(2)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难。村的集体经济非常薄弱,村级集体收入每年不足1万元。目前发展集体经济比较困难,原因也很多,一是受到资金的限制,二是缺少技术,三是缺少优秀管理者及有效的管理机制。但发展集体经济对于维护基层工作正常运转、调动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乃至巩固基层政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资金“瓶颈”制约。各级政府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很高,力度很大,但面临的困难是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一是地方财力的承受能力与相关配套政策之间有差距。目前县乡财政比较困难,县市以下政府的各项配套建设资金难以落实。二是建设资金来源有限。村税费改革后,村义务工正在取消,“一事一议”筹资方式和额度,远远不能满足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公益性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三是村债务沉重。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村平净负债仍有4.31万元,投入新农村建设力不从心。

(4)近几年来,随着村民收入的逐渐增加,改善居住条件已成为村民的迫切愿望,而且建房标准规格也越来越高,回眸村里住房的发展历史,村民有这样几句话:70年代建土砖平房,80年代起楼房,90年代建洋房,新世纪农民建别墅房。近10年内村农房建设将是一个大的发展时期,但透过目前农房建设的火爆场面,不难看出不少农房建设工程还存在很多问题。

农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有:

1、地基基础处理不当;

2、墙体质量问题多;

3、混凝土强度不够;

4、“结构设计”不合理。

此外,村民盖房因贪图便宜而购买使用废旧建材的为数不少。近年来,在村住宅更新改造面前,城市房屋拆迁中产生的大量旧砖石块、钢筋楼板流向我村。如一些旧钢筋被重新浇注在混凝土中“二次使用”;一些旧楼板、旧砖瓦和新材料搭配使用盖出“新楼房”。给房屋工程质量留下了一定的隐患。

(5)村劳动力素质亟待提高。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新农村必须以高素质的农民作支撑。目前大量年富力强、素质较高的村民离开我村,外出务工经商,留在村从事农业生产的村民整体素质偏低,农业科技推广、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难以提高。要在开展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同时,加强对在家务农劳动力的科技培训。

(6)农民工问题。在打工收入成为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的今天,要增加

村民收入就必须增加农民工的收入。然而大多数农民工从事的是工资低、待遇差的体力活,增加工资的潜力很小,并且随着各项工作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民工的就业形势会越来越难。究其根源是农民工的人力资本不足。

农民工外出务工为家乡的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我们在看到贡献的同时不要忽略他们为之付出的最大成本——家庭。由于农民工在城市里的工作和收入的不稳定性,决定了大多数农民工不能带妻儿老小一同前往,于是便产生了老、妇、幼留守问题。

农民工以其经济收入为家乡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他们为之付出的家庭成本却很大。既不能孝顺老人,也不能照看孩子,既不能享受家庭的温暖,还耽误了婚姻大事。这些留守问题越来越严重,如果不采取应对措施而一味追求经济增长,必将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新农村建设也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第四篇: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

当前我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正在迅猛发展,加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长期存在影响,如何统筹城乡和区域的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发展成为我国发展中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和新挑战。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和战略举措。直接关系到整个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但到目前为止,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却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的总称(即生态系统),一般指水资源(水环境)、土地资源(土地环境)、生物资源(生物环境)以及气候资源(气候环境)。生态环境建设是指水、土、气、生等自然资源(或再生自然资源)的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目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所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农村生态环境中的土地环境问题严重。

针对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生态环境中的土地资源污染主要有两方面问题,一是耕地面积的减少,二是土壤肥沃力下降。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村地区为了发展自己的本土经济,不惜代价引进了大量的厂矿企业和乡镇企业,有的农村还建立了大面积的工业园。这使仅有的耕地面积不断缩小,而单位耕地上承载的人口却不断增加,由此土地和人口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另一方面,水土流失、粗放耕作、农田污染、有机质不能还田、不正确的土壤耕作等造成了土壤肥沃力的下降。我国又人多地少,化肥、农药的施用又是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主要途径,加之蔬菜生产发展迅猛,使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施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土壤肥力不断下降。

(二)生活垃圾和废水污染情况严峻。

农村不像城市有统一的市貌规划,农民建房、乡镇企业布局都是比较分散而且杂乱无序。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218 亿t,生活污水约90 多亿t,绝大多数没有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倾倒、随地丢放、随意排放。而且绝大部分农村并没有污染治理设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各种废弃物随意抛散,垃圾“围村塞河堵门”现象已经成为令农民头疼的“公害”。再加上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排放的畜禽粪便更是给农村的生活垃圾“雪上加霜”。目前农村的水污染也相当严重。据统计,绝大部分农村的饮用水从未经过检验,目前全国共有3.2 亿人用水不安全,不少地区的农民饮用高氟水、高砷水和苦咸水,大多数村庄没有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系统,每年有超过2500 万t 的农村生活污水直接进入地下水系统,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三)农村生态环境中能源消耗严重,能源建设滞后。

在农村,由于农民的环保意识薄弱,村干部又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增长,所以对能源节省和再利用方面做的远不到位。而且广大农村做饭仍以烧柴为主,大量砍伐和使用薪柴,不仅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造成大量污染,滑坡、泥石流加剧,严重地影响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农民环保意识环节薄弱,过于追求短期效益。

在农村,多数农民认为“知识无用论”。许多孩子不上学或被迫辍学跟着家长外出打工或自己外出打工,农村孩童受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少,文化知识低。生态环境破坏,土地、水源地减少,土壤、水源污染。农民的身体健康受影响,生活水平不升反降。

我认为,面对我国目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上述一系列问题,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重视农村生态环境基础体系的建设,规范农药、化肥的使用。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要严格控制饮用水、食品工业用水、农田灌溉水的相应质量标准,防止污染物侵入造成危害。另外,在村镇环境规划及综合治理过程中,要防控生产污染、生活污染、强化垃圾回收等,还要抓好改善能源结构、发展沼气、生态养殖场建设、有机食品生产等工作。通过实施生态农业,合理规划与开发农业资源及利用方式,控制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问题,建设我国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短缺。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是新村建设的老问题。尽管中央采取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财政支农投入也大幅度增加,但是同需求相比,支农资金的投入总量仍然很小,支农投入渠道不宽、投入结构不合理、地方配套资金不足、支农资金使用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比较突出。免征农业税后,农村财政缺口大,加之普遍背着历史债务,上级下拨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乡(镇)、村机构的正常运转,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虽然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注意突破靠大量资金投入单一带动的模式,但现阶段资金投入的确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生产力水平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者素质不高导致农村造血功能差。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还处在初级阶段。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只是追求数量的增加,未形成规模生产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加工多停留在初级加工上,产品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此外,农民的思想观念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发展有不小的差距,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观念逐渐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有所抬头。

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层组织建设薄弱已成为影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在广西一些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医疗卫生、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无钱送子女读书、无钱看病等现象还比较多地存在,科技投入不足,抗灾能力低,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缺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建立或尚未健全。更为突出的是,农村中有活力的人大多外出谋生了,试点农村普遍缺少观念新、有知识、有魄力的干部,现有的干部总体上创新意识不强、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服务意识、民主意识尚比较欠缺,村干部的凝聚力差、号召力弱,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以人才建设打造农村建设的核心动力

广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区,是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农村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之一。资金投入问题通过多渠道筹集将逐步得到解决,但新农村发展的根本在人。记者在一些试点村了解到,部分村容村貌改善较快、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迅速的试点村,往往依赖于一批服务于新农村各方面建设的外来专业人才,同时也依赖于当地头脑灵活、敢闯敢干,具有一定号召力、影响力的干部或带头人。

首先,医疗卫生和教育长期以来都是农村发展的短腿,这方面的人才匮乏需要通过政策引导来切实予以解决。为有效解决乡镇卫生院医疗人才短缺的问题,可考虑把市(县)农村乡镇卫生院归属市区各大医院分别管理,医务人员轮流派往乡镇卫生院工作,乡镇卫生院采取“上、聘、下、召”的办法:“上”是送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聘”是聘用离退休专家,“下”是下派上级医疗机构骨干到卫生院服务,“召”是召回卫生院已经离岗“单干”的技术人才。

此外,在教育人才方面,可考虑市县中小学与农村中小学对口帮扶,组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开设主要课程的示范课,一对一与农村教师进行交流,可实施“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选派具有教师资格证的优秀教师到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进行为期一到两年的支教活动,参加支教的教师只转临时组织关系,人事关系和原单位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工龄、教龄和教师职务任职年限连续计算,并在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一定优待。可分期分批安排农村中小学教师到中、高等师范院校培养深造。

其次,要积极推动和支持城市公务员和各方面人才轮流到农村工作。通过从高校选拔自愿到农村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引导人才在区域城乡合理流动,多渠道解决制约农村发展中的人才瓶颈问题。此外,要继续从每年招录的公务员中选拔一部分人到农村先行锻炼,通过安排中青年后备干部到农村挂职锻炼等途径,加大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工作力度。同时制定和完善农村留住人才的优惠政策,以高薪、高补贴和优先晋升职称等优惠待遇,促使各方面专业人才向农村流动,鼓励和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和创业发展。

第三,重视发挥本地乡土人才的优势和作用,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给本土人才提供机会和舞台,让他们真正成为传播最新农科知识的“宣传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雁”。要重用本土人才。一要摸清底数,建立和完善乡土人才的服务机制,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把具有开发潜力的转业退伍军人、高中以上毕业生、外出务工回村有一技之长人员、企业下岗人员等作为乡土人才培养对象。要根据本地实际,通过职业中学、中等专业技校等形式,培养懂经营,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政府要对乡土人才库的人才进行跟踪服务指导,提供科学指导和致富信息。

村干部将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优秀的乡土人才可以成为村级后备干部。乡土人才在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中扮演着不同角色,可以考虑到他们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把优秀乡土人才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行列,让一些“田间秀才”“种植能手”“养殖专家”发挥特长,进而带动和推进新农村经济的发展。此外,一些高校可以根据农村实际需要,积极探索培养村干部的有效途经。乡镇党委和政府要在坚持用人基本条件的前提下,不拘一格选人才、用人才,民主推选出一批有理想、有文化、懂技术、年龄适中、能热心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农村青年骨干,充实到村支部和村委会班子中去,使其发挥更大的组织带动作用。

下载关于德州市新农村建设中若干问题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德州市新农村建设中若干问题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农村建设中有关问题的思考

    新农村建设中有关问题的思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党和国家确定的事关全局的重大历史任务。它全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

    新农村建设中思想道德建设的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思想道德建设状况 的调查报告 分校工作站崇 信 电 大 班 级 13秋行政管理 姓 名黄小丽 学 号 ***09是否申请学位否 指 导 教 师关于新农村建设中......

    黑龙江新农村建设中几个问题的调查报告

    黑龙江新农村建设中几个问题的调查报告王东洋 1093310127 土木一班去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巨大冲击。中央推出了四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方......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房屋拆迁情况的调查报告(推荐)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房屋拆迁情况的调查报告 班级:学号:姓名: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国家对21世纪中国农村的美好构想,是对“三农”问题重视的集中体现, 更是中国广大农村农民对未来美好......

    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保险问题

    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保险问题 摘要:农业保险作为一种专业化、市场化的风险管理机制,在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搞活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精选五篇)

    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由于上级投入资金有限,县级财政配套能力较弱,各地资金投入很难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少数试点村“等、靠、要”......

    目前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文系 语文教育 09—3班 许炜川 90号 作业一 目前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十二五时期,我国扔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很多,特别是以下几方面的......

    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力资源问题研究[精选合集]

    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力资源问题研究 【摘 要】 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虽然丰富,但整体素质较低,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有较大差距。为了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五项目标”必须注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