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消防监督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应采取对策
消防监督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应采取对策
摘要:本文主要就消防监督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应采取对策进行了认真探究。它对于做好消防监督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消防监督工作;困难;对策
近年来,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层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与人民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消防监督工作,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主要就目前消防监督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应采取对策进行了探究。
一、消防监督工作面临的困难
(一)消防警力严重不足。我国现役和公安消防人员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不到万分之零点九,而发达国家政府消防工作人员占人口比例均在万分之十以上,多数发展中国家也都在万分之三至五以上,我们的消防警力只是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发展中国家的五分之一。尤其是消防监督力量严重不足,如一个县级消防监督机构,一般只有3个监督员,有的仅有2人,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难以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有时因人员不足,导致执法程序混乱。
(二)消防监督干部整体业务素质不高。当前,全国各地消防监督干部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公安消防部队基层消防战斗单位的指挥员;二是地方院校的毕业生;三是廊坊武警学院的学员。第一部分占绝大多数,他们是战士出身,提干后先在中队任职,一定年限后直接到消防监督部门工作,起点较低、业务不熟。第二部分人员,近十年来数量逐渐增多,他们虽然素质较高,但消防专业知识差,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三部分人员,既有文化功底,又有专业知识,但数量较少,大多数消防大队、科缺乏这类人员。因此,基层消防监督干部的整体业务素质偏低,很难适应当前消防监督工作的需要。
(三)消防技术人才缺乏。消防工作是一门边缘学科,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电力、建筑、治理等各个方面,需要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如火调、建审、法制、宣传、化危、质检等。但是,目前全国最高消防专业学府——廊坊武警学院培养的人才仅仅是本科学历,难以培养和造就消防工作需要的更高层面的专业型技术人才。
二、消防监管机制和手段滞后于社会变化发展的问题
(一)社会单位数量大量增加,“保姆式”的消防治理已经过时。在公安部61号令实施前,重点单位的监督治理,就是由消防部门大包大揽,全权负责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消防监督人员长期包重点单位,导致治理和监督的角色错位,单位将自身应抓的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防火检查等消防安全工作全部依靠于公安消防机构落实。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单位数量大量增加的情况下,消防监督部门的这种保姆式的消防治理手段难以真正发挥效能。
(二)社会单位的内部自我治理体系尚未有效建立,有些方面甚至日益弱化。公安部61号令实施后,在许多单位还没有得到有效落实。而且,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单位原有的消防自我治理手段不断弱化:不少企事业单位机构合并、裁减人员,企业消防保卫部门有的被撒销,不少专职消防人员被分流下岗;部分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工作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可能致使大量火险隐患滋生。
(三)消防科技水平较低。消防检查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和检测仪器设备,许多基层消防大队、科在消防监督检查、火灾现场勘查中,尚停留在眼看、手摸、鼻闻、耳听的阶段,完全凭感觉和经验办事。基层消防监督部门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水平程度低,电脑配备少、联网更少,资源难以共享,法律文书手写,办事效率低、质量差。尤其在火灾原因鉴定方面,许多基层大队尚未建立火灾原因鉴定室,先进的鉴定设施缺乏,鉴定结论缺乏科学性、权威性和说服力。
(四)社会消防安全意识缺乏。当前,在我国发生的火灾事故中,80%以上的是人员违法、违
规、违章行为造成,社会的整体消防安全意识不高。
三、加强消防监督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消防科技建设,走“科技兴消防”之路。这是消防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消防工作发展的持续动力。一是进一步加强基础硬件建设。配备“九机”和“三仪”,即:配备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电话机、电视机、放像机、照相机、摄像机和可燃气体测量仪、检漏仪、火灾自动报警灭火系统检测仪器等设施,同时还应配有必要的交通、通讯设备,进一步提高消防机构办公条件和工作效率;二是加强消防信息科技手段的研发和应用;三是大力发展高科技消防检查仪器和检测手段。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如消防安全检查设备、电气消防安全检测设备、火灾原因鉴定设备等,尽快改变目前消防检查只能凭借目测、手量等方式进行消防检查的落后局面;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及时准确地发现火险隐患和火灾预防中的问题,使消防工作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在选择高科技技术手段及设备时,一定要注意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需要,选择适用性强的设备和技术手段,不可一味追求科技含量和档次,否则就会产生一种新的浪费。
(二)加强消防治理机制改革,以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是要狠抓自我改革,加强消防监督规范化建设,建立高效、快捷的专业消防队伍;二是要狠抓社会单位治理改革,加强单位规范化自我治理体系建设;三是要狠抓三级消防监督治理机制建设,强化派出所消防监管职能。
(三)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消防监督队伍素质建设。一是要大力加强在职干部的素质培训。要建立消防监督员定期专项业务集中培训制度,分别在各总队、支队进行培训,或者在全国现有的消防院校开设消防监督及执法的短期培训班进行业务轮训,或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消防监督培训的远程教学,进一步提高消防监督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要积极鼓励干部自学,为其自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二是要加强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培训、考核、聘任。要定期组织专业技术干部培训,提高其业务技能;三是要大力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引入非消防体系的专业人才有助于消防监督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使监督工作与被监督工作更为有效地结合。要不断引进消防部队急需法律、信息、计算机、工民建、化学等方面的人才,经培训后将其放在他们所专长的一部分消防监督工作岗位上,发挥其带头作用,推动消防事业发展。四是要培养高学历、专业化的技术人才。我国目前消防教育体制存在没有高学历,本科生教育比例偏低,办学力量过于分散。要加快发展消防教育事业,设置高学历消防教育专业,培养高素质的消防技术干部,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消防工作新要求。
(四)加强社会消防宣传力度,大力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一是要充分发动全社会广泛参与,营造良好的消防科普宣传教育氛围。要从“娃娃”抓起,加强中小学生消防知识的教育,定期上好消防课,从小培养其良好的消防安全习惯,熟悉和掌握基本的防火灭火知识和火场逃生技能;二是要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认真做好本单位的消防培训工作。要督促社会单位制定职工消防培训计划,定期对本单位的防火负责人、防火治理人员和职工进行消防法律和消防知识的培训和应知应会培训,使广大职员明确岗位消防职责,懂得什么是消防违法违章行为,不断提高消防法制观念,自觉做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三是要充分发挥公安消防机构的职能作用,加大消防宣传教育力度。要充分运用开放消防站、开办消防警校、举办培训班、组织消防知识竞赛、文艺演出、办墙报、图片展出、放电影以及广播、电视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消防法规、消防知识的宣传教育。要认真抓好社会各单位防火负责人、消防保卫人员、专兼职防火人员、重点岗位、非凡工种人员的集中培训,熟悉岗位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消防安全知识。要利用“119”等非凡时机,组织大型消防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教育,要让消防知识进学校、进家庭、进社会单位,使广大群众懂得防火的基本知识、灭火的基本技能和火场逃生的基本方法,促进全民消防素质的整体提高,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消防、自觉做好消防工作的良好习惯。
第二篇:乡镇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对策
乡镇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对策
乡镇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对于领导和指导农民脱贫致富,特别是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当前乡镇工作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予以重视并认真研究解决。乡镇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经济工作力不从心。经济工作是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衡量乡镇工作业绩的主要指标。我们为抓经济,可谓是用尽脑子,想尽法子,但总感到力不从心,有一种沉重感觉。这种沉重感,除乡镇主要领导能力水平有限外,还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乡镇调控能力差。乡镇的上级是县委、县政府,而不是县职能部门,这一点虽然是明确的,但操作起来难度很大。有少数部门对乡镇工作指手划脚,有难事往乡镇推,有好事一杆子到底,以致乡镇调控能力差,政府难以发挥整体效能。二是抓经济缺乏手段。由于乡镇缺乏权力、财力和物力,抓经济调控手段脆弱,特别是在发展二、三产业方面缺乏调控手段。主要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发展个私工业是“雷声大、雨点少”,金融部门对发展个私工业很少有贷款扶持;乡镇投资环境是“收费多,优惠少”,过去,对办工业有农转非指标、税收特殊优惠等,现在这些政策不管用了,但收费却没有减少,特别是发展第三产业方面税费名目繁多;部门服务企业是“指责多,指导少”,有的业主反映说,现在的干部,服务企业的本领没有,卡企业的本领却不少。三是乡镇财政压力大,现在乡镇吃财政饭的人越来越多,而财政收入渠道则不多,多数乡镇财政困难,保吃饭都有问题,少有财力扶持农村发展经济。
干群关系改善缺乏良策。从总体上讲,现在乡镇干群关系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依法行政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十分强调依法行政,但乡镇干部为了及时完成上级布置的一些任务,难免干出一些越规事情。其次是收费问题,现在的乡镇干部很大一部分精力花在收费上。群众称乡镇干部是“收费干部”,教育附加、农业税、优抚款、社会保险金、社保扩面、合作基金等都要乡镇干部去收。还有报纸、杂志,有报刊的部门都发文下征订任务,有的部门领导还亲自打电话或上门征订。所有这些,不仅给乡镇干部增加了压力,而且给群众造成一种错觉,乡镇政府只向他们“要钱”,不帮他们“赚钱”,没有很好为他们解决难题,无形中增加了干群之间的对立情绪。第三,干部工作作风不容乐观。现在乡镇干部工作作风亟需改善,除主观因素以外,客观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的干部是“五多”干部,开会多、参观多、培训多、文件多、订报多。由于忙于应付“五多”,农村工作深入不下去,人蹲不下去。
乡镇机构臃肿庞大。现在,乡镇机构日趋庞大,人员日益增多,办事效率日益低下,严重制约了乡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制约因素之一,乡镇领导职数过多,难以形成合力。制约因素之二,乡镇机关人员猛增,财政负担过重。制约因素之三,乡镇干部出口不畅,“进来”容易“出去”难已成了一大弊端。乡镇干部一方面存在青黄不接、整体素质下降的情况,另一方面又存在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的状况。
村级组织薄弱,经济困难。当前村级组织主要存在四个问题:第一,农村党员年龄结构严重老化;第二,农村支部书记总体素质偏低;第三,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第四,少数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不协调,甚至闹矛盾、闹派性,从而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做好乡镇工作的对策和思路
切实提高和发挥乡镇的地位和作用。乡镇是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也是带领农民脱贫奔小康的前沿指挥所,更是面向“三农”最直接的操作者和引路人。因此,在人民群众眼里,乡镇党委就代表着党,乡镇干部就代表着政府。如果乡镇干部不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不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不勤政廉政办实事,党和政府的威信就不可能提高。
乡镇工作面对千家万户,面临千变万化的市场,职责之大、责任之重不言而喻。然而,乡镇的权力有限,有时的确难以保证职责任务的有效完成。因此,为便于乡镇机关开展工作,县机关职能部门应当简政放权,把该放的权力下放到乡镇。县机关部门和乡镇都要摆正位置,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互相支持,共同为振兴地方经济作贡献。
必须大刀阔斧进行乡镇机构改革。首先要减少领导职数,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可以一肩挑,乡镇党委委员和乡镇政府副职也可以交叉兼职。仅此一项,乡镇领导的职数至少可比原来减少一半左右。其次对乡镇机关的其他岗位,也要压缩编制,一人多岗,兼职使用,大大精减人员。与此同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录用、晋升和辞退制度,营造一个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对优秀的乡镇干部要
及时表彰使用,对不称职的乡镇干部及时进行辞退,缺编人员公开向社会招聘,从而形成一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生动活泼”的用人机制。
重视和强化村级组织建设。村级组织是乡镇政府的基础和延伸,因此,要做好乡镇工作,必须抓好村级组织。措施主要是三条:一是强“龙头”,即配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二是强“龙”身,即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培养和发展中青年党员,为农村培养一批思想进步、观念先进、文化素质较高的后备干部;三是通过多种措施,兴工兴农发展第三产业,夯实农村经济基础。
切实转变乡镇干部工作作风。从乡镇干部本身来说,虽然多数还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有的不思上进,有的贪图享受,有的向群众吃喝拿要,个别的甚至腐败堕落,跌入犯罪的泥坑。对于这些问题,决不能马虎了事,而要通过教育、诫勉和辞退等办法,促进乡镇干部改进作风,弘扬正气,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一个称职的乡镇干部。
第三篇:应采取的对策
应采取的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以往开展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对策:
(一)确定一个标准
即自我批评不躲闪; 互相批评不回避; 摆上桌面做批评;紧扣中
心谈问题;查摆问题不怕丑;剖析问题触思想。
(二)营造三个氛围
1、营造理论学习的氛围。
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开展批评与自我 批评的思想武器,用理论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问题,增强党性锻炼,提高政治思想修养水平,形成讲党性、讲原则、讲政
治、讲正气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氛围。
2、营造班长带头的氛围。
班长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带头开
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严于解剖自己,不怕丢面子,不怕得罪人,为班子其他成员起示范作用。要胸怀大度,不怀小人之心、不打击报
复提意见的同志,使班子其他成员没有戒心,没有怕心,敢于讲真话,3
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3、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
加强党内生活准则教育,严格执行党 内生活制度,扩大党内民主,使每名班子成员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认识 到,在党内组织生活中,不管职务高低、权利大小,每个人都是平等 的,都要自觉遵守党内生活制度,都要自觉接受其他班子成员和党内 外的监督批评。
(三)抓住三个环节
第一,搞好会前准备。重点做到四个掌握,即: 1、掌握全面情 况,就是注意掌握班子成员平时的思想和言行,为搞好批评与自我批 评提供真实全面情况; 2、掌握重点问题,就是对组织上掌握和群众 反映的问题,以及上级指定解决的或专题民主生活会确定解决的问题 进行调查,使批评与自我批评事实清楚,依据准确,有的放矢;、掌握召开民主会的时机和主题。
一般情况下,召开民主生活会是按上 级规定的时间和主题,也可以自选时机和主题。主要是在班子对某项
工作和某个重大问题发生重大分歧时; 在班子成员发生具有共性或倾 向性问题时;
在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出台时;在做出生产经营重大决策 或发生重大失误或生产经营发生较大困难等情况时,班子党政主要领 导先行沟通,确定民主生活会时间和主题,然后班子会讨论研究形成 共识后,再召开民主生活会,使批评与自我批评更有针对性、实效性。4、掌握班子成员性格气质特点。掌握班子成员不同性格气质特点,预测和掌握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存在的心理状态,做到心中有数,使批
评与自我批评既解决问题,又使班子成员心情舒畅,达到会议目的。
第二,注重会中引导。1、主题引导,就是要牢牢把握民主生活 会的主题,把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标准和方针,防止脱离主题。2、班长带动引导,就是“班长”要带头搞好自我批评,勇于自暴其
丑,并虚心接受其他同志的批评,同时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引
导大家围绕主题讲真话、讲实话、有话当面讲。3、批评与自我批评
技巧引导,就是针对不同班子成员、不同性质的问题,分别采取一针
见血式、含蓄式、提醒式等批评方式。4、异常情况引导。当出现班
子成员自己有问题不主动讲时,应通过会前谈心,提出问题和要求,教育其主动开展自我批评。如果在会上仍不讲自己问题的,应进行有 针对性的引导,或者在会前有意识安排其他班子成员提出问题,促使
其讲清问题。当出现与会者不发言或不说真话,明知不对不批评时,应要求班子成员会前都要写发言提纲,要求会中人人发言; 参加会议 的上级领导或班子主要领导对每名班子发言进行点评; 有条件时,邀
请基层干部或党员代表、职工代表参加会议,进行监督。当出现批评
言辞过激或发生“顶牛”吵架的时,要注意从正面教育,指明大家的
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弄清问题,增进团结,教育引导班子成员正确
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当“顶牛”争执不休时,要暂时休会,班
子主要领导分别同吵架双方谈心,促使双方谈心,消除误会,在此基
础上再复会。
第三,抓好会后整改措施落实。(1)建立《个人整改情况表》,班子成员每人一份,将班子成员和其他方面提出的批评填写在表上,班子成员要表达意见,并填写整改目标、措施和时限。在班子会上宣
读,本人和党委书记签字。(2)针对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暴露出来的有
关违反党纪政纪的问题或尚不够党纪政纪处分,但有较大影响的问
题,要调查核实,并提出处理意见。(3)
做好被批评同志的思想工作。
班子主要领导要同被批评的同志谈心,使其正确对待,放下思想包袱; 对在会上有对立情绪、有误会的同志也要进行谈心,在做好双方思想
工作的基础上,让双方谈心,交换意见,沟通思想,达到新的团结;
对个别思想态度不端正的同志,要进行批评教育,使其提高认识,改
正缺点毛病。(4)要强化督查促进落实。定期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汇报整改情况;班子成员每年年末的职代会述职,要有整改
情况;定期组织党代表或职工代表检查评议班子成员整改情况。
(5)
总结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成功经验,固化为班子民主生活会和班子建设
制度。针对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发生的问题,制定预防性的制度规定,形成班子民主建设长效机制。
(四)做到四个结合要讲求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方法,做到四个结合:
一是批评与谈心相结合。
坚持把批评贯穿于谈心的全过程,可
以在会前谈,也可以在会后谈;可以就一个问题谈,也可以在发生问
题后谈。
二是批评与提醒相结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不拘形式、不失时机地相互帮助提醒。三是集体批评与个别批评相结合。对普遍
性问题、倾向性问题、违纪问题,一般都应及时召开会议进行集体批
评帮助;对个别问题、作风方面的问题,一般采用个别批评的方式,注意尊重和维护被批评者的人格和自尊心,增强批评的效果。四是相
第四篇:浅淡县级党史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浅淡县级党史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党史工作,是党的生命线,是党要管党的一项具体内容。胡锦涛、曾庆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做好党史工作,是关系到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不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工作,这充分肯定了党史部门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而作为最基层的党史工作部门,县级党史是整个党史工作的基础,正确剖析县级党史工作存在的问题,正视面对的困难,积极探索推进县级党史工作的有效途径,对于进一步发挥党史工作资政育人、服务地方的特定作用,全面推进本县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县级党史工作现状
近年来,中央、省、市各级党组织对党史工作高度重视,在人员、资金等各方面都给予了倾斜,作为县级党史工作部门,也深深感受到了肩负的责任,能紧紧围绕全县的中心工作,克服种种困难,不断完善自我,创新思路,从党史部门“清贫、无钱、无权,不吃香、不热门”的社会观念中解脱出来,坚持“讲政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和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党史工作的政治性,牢固树立“党 1
史工作无小事”和“论从史出”的理念,把党史工作与本县工作大局结合起来,在做好地方党史、组织史、大事记等一系列史书编撰出版的同时,自觉地将党史工作融入到全县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去,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有效地改变了党史部门“干事难,难干事,有人看不起,有人看不见”的被动工作局面,为地方党委、政府工作决策和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理论、提高综合素质提供了很好的历史借鉴。在看到这些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党史部门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对的困难。
一是认识不足,观念不新。无论是社会还是党史工作者自身,在思想认识上,大多数理解不透“党史工作是党的生命线”的这一定论。在党史工作自身的发展上,大胆、创新意识不强,没有完全摆脱“党史部门喝茶看报,无事干、可有可无”的这种社会舆论的影响,没有从过去的单纯的写史、修史转变为贴近现实,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思路上来,参与“中心”,同县直各部门协同作战,服务全县经济的意识不强。
二是人员偏少,经费紧缺。作为县级党史部门,一般人员编制就是3-4人,列入财政预算的办公经费月平均1200左右,扣除平时的办公经费、水电费、通讯费等日常支出,所剩无几。所以,大多数县一级的党史部门的工作,停留在“闭门修史”的过程中,对于地方文史资料的收集、革命遗 2
址及文物的保护与挖掘等各项工作都处在弱势状态,专题研究、编辑党史专著所需资金远远不够。
三是办公设施不全。近年来,县级党史部门的办公条件,在地方党委的重视下,相对有所改善,各地都配置了电脑,安装了宽带,拓宽了信息采集渠道。但是,专用文史资料柜缺少,导致库存资料少,大多数资料的查询,还得经过地方档案等部门,给工作上带来诸多不便,工作效率降低。
四是宣传教育渠道不畅,信息化建设滞后。党史的宣传教育,也就是党史研究成果的转换过程,是实现“以史育人”的重要途径。作为县级党史部门,宣传教育工作大多还停留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上,党史知识下基层、进学校次数少,组织党史展览、播放专题片等方面欠缺。信息化建设滞后,没有自己的网站,与中央、省、市及其他各县无法实现信息互联,信息采集渠道不畅,党史资源利用率低。
五是机制不健全。近几年,为加强党史工作,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党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在人员培训、资金投入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今年年初,省党史部门组织召开了全省党史工作座谈会,会上各市、县部门负责人就本地党史工作存在的问题都作了简单的发言,大家普遍认为,中央、省、市、县各级组织近几年确确实实重视地方党史工作,但是对于中央明文规定的具体的指标,各地不同程度还是存在着不到位的问题,对于中央“将党史工作纳入地方党委、政府年终考核工作中一并考核”的规定的落实,仍浮于表面,没有走出“传达、学习、传达”的老套路,监督机制不完善,措施不到位。
二、建议及对策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发展才是硬道理。作为县级党史部门,在正视自身的处境的同时,应该具有坦荡的胸怀,不怨天尤人,戒骄戒躁,珍惜自己的岗位,不争名,不图利,紧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为党史工作提出的“三个结合”和“三个服务”的要求,坚持在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理解党史工作,谋划党史工作,认认真真学党史,写党史,实事求是搞研究,精益求精出成果,保持平常心态,做到苦累面前多思得,工作面前多思责,促进党史工作走向正规化、现代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
(一)加强领导,深化认识
党史部门是党的事业的生命线,是地方党委的一个重要工作部门。这就需要我们的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党史工作,把党史工作列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不定期听取党史工作专题汇报,帮助解决党史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为党史工作的开展创造人、财、物等方面的有利条件,改变党史工作“排不上队,挂不上号”的现象。对于党史部门的办公条件、征集资料、宣传教育、人员培训和干部交流等方面,从资金、人员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要严格按照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史工作的意见》精神,在全县、全市范围内营造“大党 4
史”的工作格局,彻底改变党史部门可有可无的被动局面,确保党史部门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强化培训,提升素质
工作靠人做,工作队伍的优劣决定工作水平的高低。党史工作是一项政治性、业务性都很强的工作,涉及征集、研究、编撰、出版、装帧、设计、宣传等多个环节,这就要求从事党史工作的同志要具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作为县级党史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党史工作者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一是完善培训机制。在业务的培训上,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自上而下,层层学习培训、考察交流的机制,要采取召开经验交流会、组织现场观摹、专题调研培训、轮岗交流等多种方式,确保党史工作者每年都有2-3次的 “充电”机会,让大家走出深闺,开阔视野,互相学习党史工作先进经验,创新工作方法,完善自我,全面提高业务水平。
二是强化思想教育。思想是人的灵魂。作为县级党史部门,要充分利用本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思想教育场所,加强本单位职工的思想教育,用革命先烈、老前辈、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和他(她)们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激励干部职工,培养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甘于清贫,乐于奉献,淡泊名利的道德情操,使他们在党史工作“清贫、无权、无位、无钱”的社会舆论中稳得下来,5
在错综复杂的历史征研中静下心来,钻得进去,真正把党史工作存史、资政、育人的观念树牢、抓实,为党史工作作出更多更好的成果。
三是加强电子知识培训,推行网上办公。年初的全省党史工作座谈会,省上为全省53个县、市、区配置了电脑及打印机等设备,改善了基层党史部门,特别是偏远县区的办公设施。我们各县党史部门,应该珍惜机遇,创新思路,让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首先,将地方党史网站的建设纳入各地党委、政府的年终考核中来,督促各县、市建立起本地党史网站,细化栏目内容,与外界实现互联对接,达到资源共享。其次,建立党史内部交流平台。对于各种文件的上传下达、信息上报,在平台上完成,这样可以减少文件印发时的资源浪费,也可以提高办事效率。再次,要挑选那些懂电脑、懂信息化建设的骨干进行电子办公操作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操作能力。这也是整个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四是重视实践培训。要紧紧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将党史工作融入到全县的经济建设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去,切实提高党史工作者参与中心,服务现实的自觉性,提高他们协同作战的工作能力,实现历史征集与现实调研的有机结合。
(三)创新思路,推动工作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党史工作不断开拓新局面的内在要求。作为党史部门的工作,最主要的是“资政育人”,资政育人是衡量党史工作做得好不好的重要标志。要实现这一根本任务,就必须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三个服务”、“三个结合”的要求,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通过自加压力,自找苦吃,多出成果,多出精品,实现自身的价值,提高自身的影响力,通过“有为”实现“有位”,变“有位”促进“有为”,全面推动党史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是转变职能,走“开门办史”的路子。大多数人把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的工作定格在历史资料收集、编写党史正本等方面,没有正确理解党史研究室的工作职责,加上经费等各方面的制约,所以普遍认为“闭门修史”是唯一的工作措施,这也是我们部分党史工作者思想上的一个误区。党史研究,既包括历史资料的征集、编撰,还应该包括对地方经济、人文、自然等等各方面的总结,积极吸收先进县市区的经验,寻找工作差距,撰写理论调研文章,为党委、政府的决策起到参考借鉴作用。要完成这些工作,仅靠党史部门一个单位,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的。所以,作为地方党史部门要大胆尝试“走出书斋,开门办史”的工作方法,建立党 7
史资料征编网络,邀请那些热衷于党史工作的老同志、退休干部及文字功底好、综合素质高的中青年干部加入到征编队伍中来,开展专题研究。将党史征研的范围延伸到县直各部门、乡镇、学校、农村基层党组织,使党史编研工作向深度、广度拓展,增强党史研究工作的含金量。
二是贴近现实,做好党史征研工作。征研是党史工作的基础,也是整个党史工作的核心。我们要本着在“实事”的基础上“求是”的态度,真正把握历史规律,使党史研究的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从资料上看,一方面,要克服财力、人力等方面的困难,做好现有文字资料、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保存。另一方面,勤下基层、勤动手,做好口述资料、图片等资料的收集。
从内容上来看,一方面,在《大事记》的编写上,要突出重点,要求我们在掌握大量史料的基础上,要综观全局,综合分析,确定材料的取舍,要紧紧抓住记述党的直接活动和一些与党史有密切关系到的间接活动,突出历史时期的特点,注意把握好全党大事与地方党委大事的关系,处理好公开资料与内部资料的关系。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地做好革命遗址、纪念馆、文物等红色资源的保护、挖掘、整理、研究,结合现代高科技手段,把健康的精神产品展示给全县广大群众,发挥地方党史部门的积极作用。第三,要围绕改革开放 8
和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研究,宣传开拓发展、积极向上的新事物、新典型、新经验,使资政育人作用贴近生活、贴近现实。
在资料的保管上,要尽量做到专柜专用,分类归档。对一些重要的图片及文史资料,除做好库存外,可以借助电脑等设备,做好备存。
三是加大宣传,发挥好“以史育人”作用。
党史研究取得了成果,仅作为资料“存史”是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我们要深入开展党史宣传教育,让党史研究成果真正发挥作用,达到“以史育人”的效果。
第一,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宣传主阵地,创造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易被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宣传教育形式。要采用多种形式,对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党史知识进机关、进乡镇、进学校、进农村活动,让广大的党员干部、普通的人民群众学习党史,了解党史,让每一个关心当地历史和发展的人都学习一点党史,使党史真正起到指导党的工作、服务人民群众的作用。
第二,利用“清明节”、“七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通过举办展览、参观、宣誓、研讨会、演讲会、报告会和文艺演出等形式,送展上门、送教上门,不定期组织巡展巡演,扩大教育覆盖面,在全县营造浓厚的党史宣传教育氛围。
第三,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宣传党的历史,登载党史理论文章,制作重大历史事件专题片、画册。要通过不断深入的挖掘、整理、研究,争取多出书,出好书,以不同的题材、反映不同历史阶段的党史精品书籍,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扩大党史宣传教育面,使党史工作走上既注重社会效益,又注重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要两个效益一起抓,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放大其能够产生或带动的经济效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第五篇:公共娱乐场所应采取哪些消防安全措施
公共娱乐场所应采取哪些消防安全措施
公共娱乐场所大多建筑结构复杂,可燃物多,电气设备多,用火用电多,加之人员集中,火灾危险性大,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扑救困难,往往损失大,伤亡大,社会影响大。
公安部颁布的《公共娱乐场所消防管理规定》:
1.全面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消防安全职责。
2.公共娱乐场所应设置在三楼以下建筑物内,建筑耐火等级不宜低于二级。
3.经核准,设置在地下建筑、三楼以上或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应当符合特定防火安全要求。
4.应采用不燃、难燃烧材料进行装修,局部采用可燃材料的,应作防火处理。
5.电气线路、用电器具应请电工安装,电气应穿管铺设,不得超负荷用电和擅自拉接电线。
6.安全出口数目、疏散宽度和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不得设置门槛、台阶,疏散门应向外开启,不得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侧拉门和影响疏散的遮挡物,严禁阻塞安全出口和将门上锁。
7.应设置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8.应按国家有关规范规定,安装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设施,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
9.认真履行建筑消防审核、竣工验收和治安、文化部门的有关审批手续。
10.严格核定场所人员容量,不得超员。
11.严禁带入和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12.严格火、电源管理,严格值班看守和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13、对员工进行消防教育培训,教会防灭火基本知识,会报警,会使用室内消防设施和器材,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