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出口型企业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摘要:此次金融危机,是美国一贯的金融霸权惹的祸,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等都是由美国主导并按照美国的意愿组织或建立起来的,有关国际金融或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也是由美国主导的,体现了美国的意志。美国利用美元的全球中心地位,变相剥削其他国家,无限地推动本国金融泡沫发展和超前消费,最终导致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必然削弱美国的金融霸权,导致国际金融或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构。对我国而言,尤其是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危机,从中寻求新的机遇,化危为机,值得高度重视。
关键词:金融危机;
外贸出口企业;
压力与对策
一、2008我国出口环境
(一)全球范围经济增速下滑,次级贷款危机影响广泛。
世界经济已连续六年持续较快增长,原因在于经济全球化引发新的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格局调整,世界各国需求持续增长。但在这一过程中,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领域产生了一些新的不平衡和矛盾。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暴露了信用过度膨胀和金融疏于监管等问题。在油价走高和信贷危机双重打击下,美国经济正承受巨大压力,未来几个季度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进一步放缓,并在一定程度上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同时,次级贷款危机蔓延也会进一步影响全球资本市场和货币体系稳定,导致一些国家的保护主义势力抬头,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健康发展。
(二)全球资本市场正发生结构性转变,并将深刻影响世界经贸。
石油美元、亚洲各国央行、对冲基金以及私人股本成为主导当今全球经济走向的四大要素,自2000年以来在全球金融市场发挥作用日益强大,全球资本市场正发生结构性转变,由此深刻影响世界经贸。这些资本大量流入美国,拉低美国长期利率,助长美国贷款大增,造成各国经济关联度尤其是动荡的关联度进一步加强,最直接的则是推动石油、矿产等资源价格快速上涨,能源化工、金属矿产相当多数量品种商品价格成倍上涨,且波动频繁剧烈,与流动性过剩、投机因素一道,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经营风险和操作难度,并容易推动国际经贸呈“通涨型”数字式增长。此外,金融市场波动、全球经济失衡、恐怖主义、区域性武装冲突、各类突发事件等,也可能增加国际市场变数。
(三)国内政策效应趋于明显。
2007年国家有关部门公布《2007年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大范围调整出口商品退税率,取消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出口退税率,将10项商品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政策;公布《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明确鼓励引进的先进技术、重要装备、重点行业和资源性产品、原材料,并将实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明确结构升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调整单纯鼓励出口导向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对沿海地区外商投资项目审批趋严,新的《劳动法》也将提升外商投资成本。上述政策的调整施行,将对调整外经贸结构产生日益明显的影响。
(四)低附加值产业和企业面临严峻考验。
国外数量限制、技术标准提高,国内调整退税率、人民币汇率坚挺等形势对部分附加值不高、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产业和企业提出了严峻挑战,对外开放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由资源依托转向资本科技依托的压力十分突出,相当数量的企业因转嫁成本、保持利润的能力有限,出口压力巨大。
二、出口企业目前面临主要困难
(一)人民币升值,直接影响企业出口效益。
目前人民币升值对外贸出口影响最大。2007年以来人民币不断升值,汇率风险越来越大,导致外贸利润空间越来越少,出口产品竞争力削弱,对外贸依存度高、工业经济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地区县市经济影响尤其较大。如果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对外贸出口影响将会更大,对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出口企业造成严重冲击。企业普遍感到外贸越来越难做,一些企业不敢接远期付汇的订单,如收汇延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出口利润。2007年人民币从年初的1美元兑7.8元到年底7.23,升值了7个百分点以上,这直接影响了企业出口利润7个多点。根据高盛公司预测2008年人民币要升值10个点,这将进一步影响所有的出口企业,许多出口企业老总深感外贸出口越来越难做,有不少企业将面临关闭。
(二)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劳动成本大幅提高。
我国巨大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出口产业的成本很低。实际上,出口劳动力成本没有包括它的社保体制及医疗体制保障等成本,还有安全生产保障及环境保障的投入,如果把这些体制都加以完善,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就会大幅提高。今年《劳动合同法》实施,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影响较大。按新的劳动法规定,企业要为每个外地员工的交纳最低保障的“五金”(养老保险金、意外保险金、生育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每人每月要支付170元,全年2040元。另外,出口企业一般加班频繁,如果工作超过8小时,按照最低工资每人每月750元,每月21.5天工作,每小时4.36元计算,要发2倍加班工资、双休日要发1.5倍工资。根据测算,一般小规模出口企业劳动成本增加将影响出口利润的2个百分点以上,对规模以上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影响出口利润的将达到4.5个到5个百分点。
(三)原材料和物价上涨加剧企业成本压力。
近年来有些资源性原材料价格上涨翻番,2008年材料成本将继续上涨。近期塑料原料、橡胶和钢材都已涨了2000多元/吨,铜、铝等其他金属材料也会进一步上涨。出口包装材料今年每平方米已涨了0.8元,折合平均每个出口包装增加1元的包装成本。此外,出口内陆运费成本也上涨不少,预计今年电费也会涨价,由此可见,企业的出口生产成本会进一步增加。
(四)银根紧缩导致企业流动资金趋紧。
由于中央政府多次上调银行准备金,缩减银行贷款规模,一些小的出口企业资金趋紧,再则贷款利率也比以前高。导致一些出口规模企业拖欠配套加工企业的资金,配套加工企业得不到贷款,造成资金紧张,从而影响配套件加工,最终影响出口交货。
(五)外贸出口阻力增大。
许多国家在全球化冲击下经济社会深层次矛盾增加,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将进一步加剧。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形势有趋紧迹象,摩擦从个案转向体制层面,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其他产品延伸,从反倾销向反补贴等多种贸易保护手段扩展,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同时,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更加注重产品的环保、质量、安全和社会效应,提出包括ROHS指令、CR法规、劳工标准等一系列要求,对我国外经贸企业技术标准、社会责任的要求不断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因担心中国的崛起和复兴的步伐过快,以“中国威胁论”为口号、在中国产品质量等方面大做文章的人为抵华现象有蔓延趋势。根据对出口企业的调研结果,2007年部分出口企业因原材料涨价20%,影响产品成本占比13%,工涨上涨20%,影响产品成本2%,汇率2007年上涨了8个百分点,直接影响出口产品成本8%,出口退税下降了8%(从13%降5%),直接影响出口产品成本8%,合计增加产品成本31%,产品涨价了15.5%,其余靠企业自己更新设备,提高产量、降低管理成本等消化了。如果今年人民币再升值10个点,出口业务更加难做。目前很多小型出口企业已缩减生产规模,压缩人员,减少出口。因此,2008年整体外贸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三、对策及建议
(一)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大力支持和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大研发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关键设备的力度,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产业,提升生产档次,提高生产效率。把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提高传统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结合起来,优先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二)加大进口力度。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进口产品贴息的规定,鼓励扶持企业有条件的扩大进口,平衡进出口贸易。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大规模的宣传发动,提高企业对发展进口贸易的认识。
(三)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有条件的企业实行ERP,从内部挖潜,降低费用。
很多企业都是从原来的家族式企业或者小作坊发展起来的,企业家族化气息较为浓厚,企业主们对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不是十分重视,导致内部管理不够规范,管理成本较高。
(四)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推动对外投资和兴建境外资源型加工贸易企业,特别是鼓励原材料使用大户“走出去”,开发利用国外的能源、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积极支持和引导出口量大、易受贸易壁垒影响的家电、工具、不锈钢等行业企业到与主要出口市场有贸易优惠安排的国家投资建厂,分散企业出口风险,规避贸易壁垒,带动出口增长。通过国外设立销售公司,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利润。
(五)利用金融工具规避风险。
对于出口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有效的金融手段是规避贸易风险的最好办法。可以运用远期结售汇等金融工具锁定和规避汇率风险,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风险转嫁给国际市场。在结算方式上可采用押汇(转为信用证交易结算),利用外汇远期结售汇等手段锁定汇率风险,及时买断一些远期信用证,采用远期套汇和固定汇率等办法,尽量减少因汇率浮动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经济研究参考[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
[2]
网上农大-微观经济学
第二篇:统计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统计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统计调查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基层统计工的重点,基层统计作为国民经济统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农村社会经济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迄今为止,基层统计力量薄弱,专业水干不高,基础不牢,网络不全等问题仍然存在。而随着形势的发展,各级政府对基层统计调查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各界对基层统计调查结果越来越关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基层统计工作问题研究,切实改进基层统计工作,进一步提高基层统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但就目前来看,统计工作还存在很多的困难:
一、基层统计内部资源与工作任务匹配性较差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统计改革与发展的环境正在发生剧烈变化,统计自身也在调整和完善。统计系统、尤其是基层统计人员都会有一种强烈的体会:任务越来越繁重,难度越来越大。这主要是统计系统所拥有的统计资源,特别是基层统计机构的人力、物力、财力跟不上产生的压力所致。
1、基层统计工作任务繁重。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主要有各专业的定期报表制度,其中部分专业还细分了规模以上的全面报表制度和规模以下的抽样调查制度,这些都要求基层统计工作人员每月或定期完成。报表收集上来后还需进行录入、审核、汇总等繁琐的工作。同时,按照国家统计局对普查周期调整的有关规定,我国现行还有三大普查:五年一次的经济普查、十年一次的农业普查和人口普查。按照工作流程,每项普查从准备,到后期资料整理扫尾,少则1、2年,长则需3、5年。就以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为例,从2003年开始准备,到2007年才基本完成所有的工作;在经济普查尚未结束的2006年,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又正式展开;到2008年,农业普查还未全面完成,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又接踵而来。普查年年有,中间还穿插人口抽样调查、住户抽样调查、劳动力抽样调查等各式各样的调查,给基层统计部门造成了沉重的压力。
2、基层统计内部资源匮乏。大部分统计工作在市级以上都有专属的部门和人员进行管理和组织,但到市级以下的基层统计部门,由于人力有限,兼做几个专业、几项普查的工作人员大有人在。对于重大国情国力普查,在市级统计部门只能由全体工作人员一起应对,而到乡镇和村级基层,统计人员基本上都无一例外地参与了各项大型国情国力普查和其他统计调查工作。
二、基层统计执法与外部环境适应性较弱
1、统计调查对象配合程度日益弱化。90年代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给统计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原本基础较好的国有企业和乡镇、农村统计基础进一步削弱,非公经济单位出于避税等原因瞒报甚至不报统计报表,配合统计调查的意识薄弱,镇级以下大部分私营企业都没有设专职统计岗位,企业统计会计兼职,报表难收,数字不准的问题相当突出。同时,由于不同部门管理模式条块分割明显,相关部门对统计工作的支持仍显不足。拿基本单位来说,一方面其工作的开展只有依靠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才能进行,由于工作安排及工作方法的不同,部门提供资料的时间和方式不能适应统计部门的需要,导致统计部门的工作相当被动;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主体多元化、利益主体复杂化,调查对象对统计调查的配合程度不高,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不理解统计工作,将上门的调查员视如工商、税务工作人员冷落一旁或拒之门外,拒报、瞒报统计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
2、统计执法难度大,监督职能弱。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原有的统计法律法规未能紧跟经济社会现实发展的需要,现有的统计手段和服务、统计人员的素质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发展,致使《统计法》的威慑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政府统计工作者既要做好统计业务又要充当规范业务的执法者,既要当运动员又要当裁判,自我执法难度和阻力很大。一些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和基层领导不了解《统计法》的要求,不知法不守法也不用法,因而不敢或不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统计工作的权威,对一些虚报、瞒报、拒报或多次迟报统计数据和统计报表的调查对象视而不见。基本单位统计工作中,由于新增的单位大都是规模较小的企业,有些基层统计人员在实地调查时由于调查对象一而再、再而三的不配合,就放弃对该对象的调查,没有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也有些基层统计人员因应基层领导意图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盲目攀高统计指标,形成统计数据计划化,统计数据跟着计划跑,造成执法者违法的现象。同时,由于管理体制等原因,基层政府统计人员不得不受到同级或上级政府领导的意志干扰,独立调查和独立执法极为困难。受传统政绩观的影响,个别地方党政领导特别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党政领导,或急功近利,或好大喜功,为了争取国家的扶持,报忧不报喜,为了政绩报喜不报忧。其次是执法的范围受到限制。为招商引资、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个别地方政府对特定区域和特定对象,采取特殊保护政策,或限制检查,或挂牌保护,限制统计执法检查的开展。
三、基层统计服务与宣传覆盖面较窄
1、基层统计服务面窄,质量不高。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增长,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大部分基层统计部门仍然停留在统计工作仅从属于地方政府管理需要的观念,地方政府是统计部门的“衣食父母”,统计服务理应以地方政府和领导为先,从而忽略了广大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对统计服务日益增长的庞大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统计指标的创新性与灵活性不够以及基层统计人员素质等因素,在面向社会提供各种统计服务时,仍无法做到“快、精、准”。
2、基层统计的宣传力度不够。由于统计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公众和广大市场主体对统计工作的认识渠道不宽,无法充分了解统计工作的业务流程和相关规范,造成对统计工作不配合的现象;同时,由于统计常识薄弱,对官方统计数据的认同感较低。
对策建议
一、加快基层统计建设,完善统计方法制度
1、完善统计方法制度。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减少不必要的统计指标,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的统计指标体系,以满足广大市场主体、人民群众和党政领导对统计信息的需求。目前正在改革推行的统计“四大工程”即基本单位名录库、网上一套表、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联网直报系统,为改革和完善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另外加快抽样调查替代全面报表制度的步伐,大力改革以全面报表制度为主的统计方法制度,合理安排好各个普查的时间以及每个普查的周期,普查经费应主要由国家和省级财政负担,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提高普查工作效率,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2、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步伐。统计信息化建设是统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实现统计信息标准化、数据通信网络化、业务处理电子化、信息服务社会化,有利于减少基层负担,促进部门沟通,同时也能为党政领导、社会各界提供及时、准确的统计服务。为此,必须做到:第一是建好统计信息网,配备计算机及相应的网络设备,建设好便捷通畅的统计网络环境;第二是建好统计数据库,充分利用基本单位统计资料,完善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标准数据库和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和人口普查等大型普查和专项调查为基础的普查数据库;第三是用好统计通用软件,加强基层统计人员的计算机业务培训,使广大基层统计人员熟练掌握统计通用软件并广泛用于统计工作实务。
二、完善统计法规,强化统计执法和监督力度
1、加大执法力度。《统计法》是统计的尚方宝剑,要重视在工作过程中结合实际不断完善统计法律法规。同时,要结合普法工作,做好统计法律法规宣传的再深入,进一步增强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在基层统计员心中真正树立起按时上报统计报表是其应尽的责职和义务。对那些不按时上报、屡次迟报、拒报的单位或个人,对那些在统计上弄虚作假行为的单位或个人,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充分利用《统计法》赋予的权利,及时启动法律程序,加大对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坚决制止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维护统计工作的尊严。
2、加强监督职能。为适应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工作的抗干扰能力,应分离统计监督与统计事务的职能。由国家统计局建立专门的统计监督机构,垂直管理,负责监督区域内统计法的贯彻实施,监督统计工作的开展,监督统计数据质量,重点监督地方政府统计、部门统计、民间统计等。各级统计事务机构,负责国家全面统计、普查和开展地方统计调查,接受国家统计监督机构的监督。
三、转变服务观念,重视统计普法与宣传
1、转变服务观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统计部门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服务理念,明确统计信息产品来源并归属于广大市场主体,应以服务社会为主,增强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
2、重视普法宣传。要想依法治统,依法兴统,首先得让统计人和统计调查对象了解统计和统计法,这就要求统计部门要重视做好统计和统计法的宣传教育工作。一味以罚带统从表面上看起来完成了统计任务,但这样只会加剧与调查对象之间矛盾的恶化,使得调查对象产生逆反心理而随意报送数据以应付统计工作,这样统计出来的数据是牵强而不可信的。统计部门要加强统计知识和统计法的宣传工作,让调查对象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和支持统计工作。
总之,统计职能的完善和发展需要自上而下的改革,更需要自下而上的统计部门尤其是基层统计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就如同基本单位统计是整个国民经济统计的基础,夯实了的基层统计基础,我们的统计事业才能更上一层楼,跃上新台阶,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第三篇:浅谈函授教育面临的困难及其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函授教育面临的困难及其对策
作者:张钰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10期
摘 要:函授教育作为成人教育的一种育人模式,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实用性人才,但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手段的不断更新,函授教育面临一些问题和困境,本文针对函授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函授教育 形式 质量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4(a)-0176-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的观念已被社会广泛接受,人们把提高自身素质和学历层次作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这对成人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函授教育作为成人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已经成为因工作岗位和地域限制的学生接受再教育的重要学习形式,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实用性人才,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函授教育的现状
函授教育(correspondence education)是运用自学和面授方式进行的教育。学员利用业余时间,以自学函授教材为主,由函授站给予辅导与考核,并在一定时间进行短期集中学习的一种成人教育形式。函授教育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英国的大学推广运动,20世纪80年代后许多国家开始设立函授学校。在中国,商务印书馆曾于1914年创设函授学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函授教育有了很大发展。教育部《关于大力发展高等学校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意见》强调,高等函授教育应当采取积极恢复、大力发展的方针,以扩大高等教育事业的规模,改变中国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加速培养四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种人才。
但是,我国成人高校的函授教育仍旧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部门和个人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挖空心思搞不正当竞争,导致不少办学单位由于怕生源流失而不敢严格管理,使作为国民教育的函授教育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同时大学扩招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远程网络教育的分流,使函授学生人数有所下降;其次,不少函授学生都抱有“混学历”的想法,社会对函授文凭的怀疑和歧视也不足为怪,大多数函授学生的年龄要比普通高校学生大,许多人还承担着繁重的社会工作,生活和工作中经历的一些困难和挫折往往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这种状况给函授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国函授教育面临的困难
2.1 函授教育形式上的落后
函授教育由最初主要的函件寄送为主,演变到现在主要以设立函授站面授为主,这一形式延续到今天,几乎就再也没有什么变化。而我们的外部世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人际交往和通讯方式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除了传统的信函以外,电话、手机、计算机等,已不同程度的快速发展起来。而我们的函授教育模式,除了传统的方式以外,对现代通讯方式的利用却是少之又少,我们现在主要采用的是在各地设立函授站点的面授形式,一个老师一本书,从头讲到尾,函授的形式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没有及时的选择快捷便当的现代科技成果来为函授教育服务,这让人们对函授教育产生了一种落伍的感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函授教育的报考率。
2.2 函授教学质量上的下滑
许多函授站,在规章制度的执行方面有所欠缺,特别是近十年来,大学扩招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远程网络教育的分流,使函授学生人数有所下降,为了争夺生源,稳住已经就读的函授学员,维持函授站的生存,许多函授站对学员们网开一面,只要函授学员交了费用,其他的什么都可以商量。另外作为一种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的高等教育的补充,函授教育的自学环节,实际上是处于一种无人监督的放任自流的状态,缺少制度或条例的约束,而面授环节的到课、缺课,正常的点名制度,也几乎影响不到函授学员的正常毕业,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函授教育的质量的下降。3 新形势下发展函授教育的对策
为了应对多元高等教育对函授教育的挤压,函授学校除了要加强自身内部的建设以外,还要探索一下函授教育的新路子:
3.1 提高认识,探索新路
目前,由于高职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争夺了大批的成人生源,使函授教育生源在全国呈萎缩态势。作为函授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提高认识,认清形势,把函授教育工作重视起来,不仅要重视函授教育的规模,还要重视其质量,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注重社会效益,并同时根据生源需求,采用开设一些实用性的专业,实行弹性学分制等手段,服务学生,服务社会。
3.2 以人为本,开展教学
函授学生谋求继续学习的目的十分明确,他们带着工作经验和生活经历参加学习,其学习活动总是围绕特定的职业或某种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展开,因而,在确定其学习任务时,必须围绕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尽可能避免任务分析落入专业或学科建树上,阐明问题所在,并作定向分析,这点对函授学生尤其重要。作为组织教学者,既要了解学员固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方式,还要把握社会和竞争的市场对学生知识、技能要求的趋向,尽可能缩小条件差距,实现学生参加函授教育既要取得学历,又要学到有用的知识的目的。这就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和组织教学要有针对性。选用教材时要强调教材的实用性,鼓励认可教师根据学习对象自编教材,更好地满足学员求知的要求。
3.3 多种手段,联姻高科技
函授教育开始的时候,师生之间的作业指导、教学问题都以信函来往为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之间的交往手段已越来越丰富,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出现,进一步的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网络媒体已广泛的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同样,网络媒体也可以服务于我们的函授教育。我们可以在网上发布面授授课录像资料,布置作业,进行自学指导,师生交流意见,等等。这对那些确因种种原因,不能如期来参加面授的函授学员来说,也算是一种教学补偿。如果我们的函授教育能逐渐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话,那么函授教育中的比较突出的“工学矛盾”也许就能找到一条比较好的解决方法了。总之,函授与网络联姻,既是发展的需要,也是学员所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这对函授教育是大有助益的。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因需施教,推进终身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大力发展函授教育,积累经验,创出特色,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基础,继续健全完善教育长效机制,不断创新函授教育方式,深化函授教育内涵,丰富函授教育内容,延伸函授教育过程,营造特色、打造亮点、塑造品牌,加快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体系,为函授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
[1] 杨金线.成人高等函授教育面授模式探讨.中国成人教育,2005,11.[2] 俞来德,黄蕾.谈高校函授教育质量下降的原因及对策.教育与职业,2005,36.[3] 陈玉军.浅谈普通高校成人函授教育面试中存在的问题.甘肃科技纵横,2006,3.
第四篇:新形势下烟草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新形势下中国烟草企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当前烟草企业内部管理离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相差甚远,还没有真正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必须加以解决这些阻碍中国烟草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存在的“瓶颈”问题,以实现中国烟草在新形势下实现跨国经营的良好目标。
1、一些企业缺乏长远的战略目标、目光短浅,个别企业的管理者一味追求短期效益或者仅仅是规模的增长;也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战略目标,但由于战略目标的不切实际,很容易变成一纸空文,或者造成企业为实现这个战略目标而陷入多元化经营的陷阱,例如红塔集团就曾一度陷入多头出击,盲目扩张,顾此失彼,造成了企业主业不精,多元化发展缓慢的境地。但是,经过大力整合与再造,红塔、上海等烟草企业已经开始反思企业的战略目标,力争克服头脑发热或目光短浅的问题,逐步延长烟草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不单纯追求规模和只顾眼前利益,而是在市场竞争中塑造强者的形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正如世界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的观点一样,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创造顾客。
2、企业管理要从人治向法制转变,坚强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使个人权利不至于形成真空,失去控制,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因此,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决策机制,加大投入,搞好人力资源的培育,打造学习型领导和学习型团队,增强企业的创新性和凝聚力,在企业管理体制上实行法治,政企分离,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前导将是烟草企业面临的严峻考验。
3、烟草企业文化建设有待深入,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了灵魂,那就如同一座没有地基的大厦,经不起市场激烈竞争的风雨,就没有生命力。许多优秀的企业都非常关注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策划企业文化。但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误区,例如重视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建设,而忽略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作用;重视策划人员的创意,忽视企业的实际情况,致使企业文化只是花瓶,无法获得员工的认同;企业文化千篇一律,缺乏个性,重视文字的工整,忽略企业特性的表达等等。当然,还有相当一批企业仍没有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没有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这些都对企业应对未来环境和企业员工的潜力发挥不利。因此,烟草企业的文化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三)烟草企业组织结构需完善
就烟草目前情况来看,烟草企业绝大多数属于纵向管理型企业,即垂直管理。在这样的组织结构中,权利集中在等级体系的上层,信息、指令和工作人员从一个层级向另一个层级,从一个部门向另一个部门有序地传递。等级链严格地定义着组织中人员和职能之间的关系,规定着工作的先后顺序。纵向型企业组织结构的优点是:结构严谨、等级森严、分工明确、便于监控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这种组织结构的弊端已日益显露。
一是管理层次多,必然导致机构臃、人员膨胀,从而造成管理成本增长和人浮于事,必然带来扯皮现象增多和管理效率低下。
二是管理层次多,势必造成信息传递不畅,甚至会出现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因为传统的纵向型企业推崇的是刚性管理。因此,组织结构层次分明,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管理人员之间,管理人员与高层主管之间有明显的地位区分,员工的意见必须经过无数层中间管理人员的传递,才可能达到最高层管理人员,而
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中间层管理人员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知识和信息进行过滤。因此,到达企业最高层主管的信息不可能是员工的真实想法。同样道理,企业最高主管下达的指令或向下传达的信息会由于中间管理层人员的误解而变形。三是权力集中在上层,下属自主性小,参与决策的程度低,企业效率低,从而抑制了职工的创造潜能。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面临的是迅速变化的环境,信息的层层传递将会延迟决策时间,使企业难以做出迅速的反映,从而降低效率。四是容易出现领导干部和基层群众相脱离,不便于交流,不易于沟通,出现脱离群众现象。
三、中国加入《世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新形势下对烟草企业的影响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烟草控制框架约》,市场机制的不断改变,以及国外烟草大企业的不断介入,中国烟草企业正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竞争与合作、分工与协作等方面的新形势。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发展时期,中国烟草企业如何做好充分准备,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得以永续发展呢?
(一)面对《世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新形势下所面临的不利因素
中国加入《世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是世界烟草经济发展的必然,符合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大原则。这将给中国烟草市场带来巨大的变化,一是烟草国内市场国际化, 二是烟草市场竞争多元化,三是烟草产品趋向高新化和健康化,四是烟草营销方式现代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中国烟草企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即面临来自国际先进烟草业的激烈竞争,又来自烟草企业内部存在的缺陷和中国烟草市场环境不完善三个方面。中国加入《世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后,中国烟草已经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大原则下参与全球化竞争,中国烟草企业无法再象从前那样在国内市场中靠政府的特殊保护,而必将面临着许多发展压力。诸如关税大幅降低,政府不可能采取非关税措施对烟草企业进行特殊保护,非关税保护措施将被彻底取消;一定时期内流通领域市场将开放,外资在中国烟草市场设立分销企业数量限制将不存在,尤其是允许外企在华设立分销体系;中国烟草企业将面临国外同类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强烈冲击;由于高效率低成本新技术可以代替一定的手工劳动,部分单纯性劳动密集型烟草企业将丧失劳动力成本优势等等。
除了国际先进烟草企业对中国烟草企业竞争压力加剧之外,目前,中国烟草企业还面临自身内部缺陷的挑战。产权制度不尽合理,政企不分、产品结构严重雷同、低水平重复建设、技术含量不高、产品档次低、缺少科学的经营战略等结构性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烟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单纯靠降低成本和打价格战来参与市场竞争的时代已成为历史,而制度性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所导致的烟草企业品牌集中度低、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技术研发能力薄弱,这将严重影响中国烟草企业的发展后劲。
(二)面对《世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新形势所面临的有利因素
加入《世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对中国烟草企业来说无疑是把双刃剑,有挑战也有机遇,世界贸易组织带动下的世界经济是法制经济,有着相对透明的各种经济运行规则,所以,中国加入《世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利大于弊,中国烟草企业必须充分利用这些机遇,使烟草企业发展壮大;同时,这也为烟草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为烟草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为烟草企业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1、加入《世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新形势下,中国烟草发展将拥有更广扩的市场空间,中国是世界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所以,世界上先进的烟草企业对中
国烟草市场早已馋涎欲滴,意欲与中国烟草大分一杯羹。中国烟草早已作出了及时反应,开展了行业体制整合,关小并大,打造中国烟草集团,商业为稳占市场,应对挑战,牢固地构建起了金色的烟草网建这一“生命工程”等一系列应对措施。
2、打造诚信服务体系,实行人性化管理。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明显,世界经济发展对信用经营越严格。所以,中国烟草必须走跨国经营之路,打造诚信经营体系,树立中国烟草诚实守信的良好企业形象,就此,中国烟草已经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打造诚信烟草。
3、世界烟草越来越朝着全球化方向发展,生产全球化与分工协作对中烟草企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加入《世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新形势下,烟草企业创造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使烟草企业通过相互分工与协作可以制造出过去只有大企业才有能力制造的产品。生产全球化与分工也将使更多的中国烟草企业成为跨国公司,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范围内,由于现实的生产力水平和人口众多的国情,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含量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将是中国烟草企业发展的优势领域,因为廉价的生产力、原材料和运营成本等将会使中国烟草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4、全球化市场开放使中国烟草企业可以在更大程度上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烟草经济竞争,从而促进中国烟草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更有利于中国烟草在世界烟草舞台上有一席立足之地。
5、从中国烟草企业来看,其生产与经营要素是由多方面构成的,烟草企业劳动力资源丰富,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寻求更高的收益率,有优秀的烟草企业家对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整合,在世贸组织的框架下,严格遵守《世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做到有可为,必大为。
四、加入《世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新形势下烟草企业的发展对策
中国烟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却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烟草企业面临着一定困难,有些困难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加以解决,而有些问题如抗风险能力差,融资困难等则是烟草企业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完全解决的。所以,大力促进烟草企业的发展,既要求中国烟草企业自身的积极努力,又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探寻中国烟草企业在世贸组织框架下,遵循《世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约定,找出中国烟草企业的发展对策。
第五篇:妇女儿童发展面临主要困难调研对策
按照市妇联的工作要求,**县组织全县各级妇联组织通过实地考察、个案访谈、召开座谈会、下发调查问卷等形式,积极开展调研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妇女儿童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女性创业存在的问题。一是就业性别歧视。我国法律中虽然规定了男女享有平等就业权利,但由于操作性不强和缺乏相关罚则,对就业歧视
未能起到有力的遏制作用。如女大中专毕业生的求职经历比男生更为艰难,一些文化技能偏低、年龄偏大的女性就业难度更大,不少单位和企业不想承担女性生育等五期保护带来的成本,妇女就业压力增大。二是创业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观因素有两个方面:女性创业思想淡薄,缺乏创业勇气,求稳怕乱,调查中,有34%的人缺乏勇气和魄力,17%的人认为还没到万不得已的地步。女性创业在市场机制中处于劣势,缺少创业本领。过多的义务、阻力、压力使许多女性没时间、心情、体力去吸收各方面的信息和知识,去发现和思考问题。客观因素有两个方面: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市场竞争秩序有待规范。缺少创业资金,占有市场要素比重低。调查中一半以上妇女觉得缺少资金是创业最大难题。三是金融危机造成失业女性增加。受金融风暴影响,沿海和内地的一些企业出现停产、半停产和关闭破产状态,企业大量裁员,使在外务工的女农民工大量失业返乡,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三季度以来,全县30%以上女农民工失业返乡,直接影响到农民增收和农民工家庭的生活。此外,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县企业经济发展趋缓,就业岗位减少,使得女性失业人员和新增就业人员无岗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女大学生的就业、加之往年没有就业的城镇登记失业女性等就业问题,都形成了新的压力。
2、农村妇女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缺乏致富技能,信息渠道不畅。农村妇女在获取教育资源中处于劣势,加上妇女对自身的期望值较低,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妇女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问卷调查中,在“你们觉得生产中最缺的是什么”一栏中,有83%的妇女选择了缺技术和致富项目。被调查的妇女67%为小学文化,因此妇女对农业经济的市场化、致富信息、致富项目、技术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吸收能力较差,导致知识匮乏,严重影响了妇女的劳动回报率。
3、女性婚姻家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家庭暴力问题。家庭暴力是女性婚姻家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县为例,2008年,共接待维权上访案件145件,其中家庭暴力类案件61件,占上访案件总数的42%,并且在总体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家庭暴力已打破了性别、文化、地域的限制,人员成份复杂,案件数量增多,暴力程度升级,并且普遍具有残忍性、隐蔽性、持续性、循环性等特点,我国至今尚未制定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这对家庭暴力的查处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家庭暴力当事人单位和司法部门大多认为家庭暴力是家务事、不愿管、不便管,不履行《婚姻法》、妇女法中规定的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定义务,女性受到人身伤害后获赔难、获赔低。制裁缺乏力度。家庭暴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女性甚至孩子的身心健康,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二是婚姻关系问题。在妇女户口迁移、生育观念等方面仍然存在嫁夫随夫迁户口、重男轻女等问题。婚姻不稳定,离婚比例逐年上升。离婚妇女在共有财产分割中仍处于弱势。现行法律对破坏家庭稳定的第三者插足没有作出规定,并且对婚姻中出轨的一方存在搜集证据的困难。
4、培养选拔女干部存在的主要问题。女干部在决策机构中的数量偏低。我县人大女代表和政协女委员的比例仅为24.5%和14.2%。女领导干部配备总量较少,任职层次较低。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女干部总数为3200人,副科级以上女干部218人,副处级以上女干部6名,占同级干部的比例均不高。各级妇联组织作为培养和选拔女干部的摇篮和基地的效果不够明显,妇联干部实践锻炼机会少。女性领导干部、女职工退二线退休年龄存在“男女不平等”的现象。
5、妇女儿童经费保障上缺少相应的社会机制。一是扶贫救助资金筹措困难,对弱势妇女儿童权益维护不利。妇联在对“春蕾女童”和贫病妇女的救助上,只能靠我们妇联的工作人员的“人缘”和“脸面”去“化缘”,或者是呼吁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奉献爱心,没有专门的资金来源,每次“化缘”来多少资金,就救助多少弱势妇女和儿童,而且是“僧多粥少”,当有困难妇女或儿童找到妇联求助的时候,也只好等下一次再有机会和条件的时候,才能帮她们解决实际困难。而象民政、就业等部门的救助有专门的经费来源,可以快速地帮助那时临时要求救助的对象解决问题。二是基层妇联组织活动经费少甚至没有。基层妇联组织经费不足是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县级妇联经费原则上要求详细计划,一事一请,乡镇妇联没有专项经费,村级妇联组织没有活动经费,没有活动场所,妇联就业培训、技能培训、业务培训经费严重不足,特别是
村级妇代会主任的岗位培训和农村妇女的技能培训工作没有资金保障。这不仅导致了各级妇联组织正常工作难以开展,而且参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不高,意识不强,不能充分发挥广大妇女在四个文明建设中“半边天”的作用。
6、妇儿工委办职能受到限制。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是政府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办公室设在妇联
。政府在妇女儿童工作中起主导作用,但实际工作中基本上是妇联唱主角,代行政府行政职能,具体工作由妇联牵头实施,而妇联又由于位微权轻而职能受到限制,致使工作开展起来困难重重。
7、妇联干部待遇偏低。一是妇联干部政治待遇偏低,主要表现为党政领导班子中女干部比例偏低,基层女干部交流提拔力度不够,有的乡镇妇联主席、县直妇委会主任从事妇联工作多年仍不能按政策解决副科待遇等。二是妇代会主任工资偏低。80%以上的妇代会主任兼计划生育专干,年终却只发计生工资,造成了“计生专干兼妇联”而兼职不兼薪的现象。
8、妇联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一是乡镇妇联干部兼职问题。大部分乡镇妇联主席兼职做其他业务工作,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充实妇联的业务知识,更好地思考妇联工作,不熟悉妇女工作业务,不大明白基层妇女组织工作的程序,不能主动地创新工作载体和方法,只能是按着县妇联的工作部署完成交办的任务,工作开展得不够深入、扎实,工作的创造性、主动性差。二是基层妇女干部素质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工作中,村级基层妇联干部较少接受专业、系统的知识培训,年龄偏大,思想封闭,知识结构落后,很难担当起带领妇女群众致富发家的重任。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进一步优化女性创业发展的环境。一是坚持城乡统筹,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女性创业的综合能力。加强对女性创业能力的培养。引导竞争能力较强的女性参加创业就业培训,边创业边学习,提高对创业过程的预见力和控制力。二是以“双学双比”、“美德在农家”等创建活动为载体,扶持发展一批“巾帼示范村”。以妇代会主任、女状元、女能手、女经纪人为主体,建立服务网络,培养一支农村巾帼科技骨干队伍。引导和扶持妇女参与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建立一批“妇”字号农产品示范基地。三是严格执行《妇女发展规划》。在创业融资方面,推动建立妇女创业资金,为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女企业主提供政策支持。各级党委、政府、各级主管部门及妇联组织要认真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竭诚为女性自主创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各新闻媒体要加强宣传力度,为女性创业提供学习、交流、发展的平台。
2、加大对妇女婚姻家庭权益的维护。一是进一步明确公、检、法、司、医院、妇联等部门在反家暴方面的工作职责。政府对家庭暴力进一步实行综合治理,切实发挥社区、单位和执法机关等各方面的积极性。社会各阶层、执法机关要改变“清官难断家务事”的漠视态度,对于家庭暴力不仅要管,而且要齐抓共管加大治理力度。规定家庭暴力举证责任倒置;明确家庭暴力如何取证、哪些证据具有法律效力等;明确对造成受害者轻伤以下的家庭暴力行为人相应责任;明确相关单位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方面不作为的法律责任。成立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领导机构,建立家庭暴力干预机制,规范操作程序,提供人性化服务,对家庭暴力的典型案例,应公开审理和在电视等媒体上曝光,严厉打击家庭暴力违法犯罪,有效震慑家庭暴力发生。通过就业培训、就业服务等工作,引导妇女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念,逐步提高经济地位,把握妇女自身的社会地位,不断学习法律知识,消除家庭暴力。二是保证无过错方的财产权和经济权。规定离婚案件的财产状况、过错事实等举证责任倒置;司法部门在处理涉及妇女儿童财产案件时,应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为准,应对其家庭财产进行调查,加大对离婚妇女财产权益保护力度。在婚姻家庭与妇女财产权益保障中,应增加对无效婚姻财产处置的内容。
3、千方百计解决妇联组织经费问题。一是要增加各级妇联组织的经费投入,解决困扰县、乡镇妇联的经费问题。一方面政府切实加强对妇儿工委工作的领导,发挥主导作用,在人员、设备和经费方面提供保障,使妇女儿童工作能扎实有效的开展起来,另一方面,妇联组织要积极创办经济实体,壮大实力。各级各部门要在政策、资金等多方面支持妇联创办经济实体,上级组织要积极为基层妇联争取项目,加大项目化运作。二是加强各级妇联组织妇女儿童资金会建设工作,加强妇联非政府组织资金筹集力度,专款专用,全力救助孤贫儿童和贫病妇女。自上而下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的项目资金的支持,协调拨付培训经费、增加工作经费专款专用,从而为提高妇女干部的工作能力,增强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技能。
4、积极稳妥解决妇联干部待遇问题。加大妇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让更多的女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要通过上挂、下派和交流到同级党政部门任职等方式,加大对妇联干部的交流力度。建议将长期在妇联系统工作的优秀干部交流到党政部门或经济管理部门的领导岗位任职。同时,注重选派德才兼备、年富力强、有发展潜力的妇联干部选任到党政“一把手”的位置。组织部门在制定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计划时,主动征求妇联组织的意见,在选拔任用女干部时,注意听取妇联组织的意见。适当提高兼职村妇代会主任工资待遇,对离任村妇代会主任待遇问题,要通过调查研究,全面掌握情况,为上级制定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5、加大对妇女和妇联干部的培训、锻炼。要依托妇女教育培训基地,开展思想、素质、技能、礼仪方面的知识培训,使广大妇女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和具备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把妇联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纳入干部总体规划和总体部署,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通过公开选拔、公推公选、竞争上岗等方式,建议各级组织部门和有关部门创造条件,使培养与使用相结合,有计划选送妇联干部深造,有目的地安排年轻干部,到乡镇、企业、到艰苦环境中磨练。改变妇联干部兼职现象,做到妇女工作专职专人,利用党委换届之机,选派优秀的妇联干部进“两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