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委书记参加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建设

时间:2019-05-14 02:3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蚌埠市委书记参加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蚌埠市委书记参加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建设》。

第一篇:蚌埠市委书记参加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建设

专稿:6月13日,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顾为东一行来蚌,就构建淮河生态文化经济走廊进行专题调研座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启涛,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孝成,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杨森出席座谈会。

郑新立在座谈中介绍了此次调研的目的以及下一步淮河流域规划研究的内容,并着重围绕构建以淮安、蚌埠为中心的淮河生态文化经济走廊的历史机遇、重大意义、现实基础和实现途径与该市进行了深入交流。

陈启涛主持座谈会。他说,淮河处在长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之间,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带。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沿淮流域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粮仓之一。同时,矿产资源、航运资源、岸线资源、文化旅游资源以及劳动力、人口资源等非常丰富,潜力巨大,足以支持淮河流域加快发展,非常值得开发。近年来,蚌埠市与其他兄弟城市一起,多次呼吁加快淮河流域的规划建设。同时,在治淮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一定要把淮河用好”、打造“淮三角”等概念,化害为利,造福沿淮人民,为加快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陈启涛说,淮安、蚌埠作为淮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携手构建淮河生态文化经济走廊,对于实现苏北、皖北“三化同步”,苏皖两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甚至对流域四省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深远意义。我们对中央启动淮河流域规划研究,高度赞同、坚决拥护,我们将积极主动参与,密切配合支持,为规划研究提供人才、经费等各方面保障,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尽早将研究成果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把淮河流域的事情做得更好。

张孝成在座谈中介绍了蚌埠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构建淮河生态文化经济走廊先导示范区的基本思路。

据了解,“淮河生态文化经济走廊先导示范区”拟依托淮河流域中下游城市群中的蚌埠、淮安两个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兼顾淮河流域生态治理与发展,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打造一条沿淮河的黄金水道,带动沿淮生态城市群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为此,蚌埠市将把培育壮大六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构建文化生态名城、巩固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稳步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提升开发区产业转移承接能力作为构建淮河生态文化经济走廊的主攻方向。

第二篇:建设中巴经济走廊

建设中巴经济走廊

基金项目: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建设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在“一路一带”建设中的使命和战略研究》(No.201510378185)

摘 要:新疆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自古便是我国西北要塞,古老的西域文明和多民族文化更为新疆的发展增加了软实力。中巴经济走廊是从新疆喀什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建设的公路、油气和光缆通道,新疆显要的地缘位置,丰富的能源和资源,巨大的发展潜力,决定了新疆必将成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先导和枢纽。新疆作为中巴经济走廊的“桥头堡”和重要的战略要地,国家财政政策的支持,有助于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推进我国经济与贸易“向西开放”,加强中巴两国及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

关键词:中巴经济走廊;一路一带;新疆

一、新疆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1.古老的西域文明

西域文明以独特的神韵吸引着“胡风”的仰慕者远赴边疆,共同开发和建设祖国的西北边陲。新疆这片荒芜而繁华的热土上,留下了回鹘人、羌人、匈奴人、突厥人......在此驰骋的足迹,楼兰古城、喀喇墩古城、丹丹乌里克等遗址里精美的壁画和古物,诉说着神秘的故事。从族群部落到胡汉一家,族群和迁徙,宗教信仰的变化,历史朝代的更迭,新疆这片炽热的土地始终是华夏子孙繁衍生息的乐园,多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大舞台。新疆以团结和睦发展、开放交流融合为主流,形成了西域文明。

新疆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吸收了古印度、古巴比伦和古中国三大文明古国的优秀成果,再加上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独具特色的西域文明。陆上丝绸之路开通之后,新疆更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新疆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从西汉匈奴到唐朝西域,再到清朝准葛尔,无不在争夺这块资源宝地和战略屏障。

2.能源和资源宝库

新疆位于板块结合处,横跨巨型成矿带,新疆辽阔的地域和复杂的地质条件,造就了新疆丰富的矿产资源。新疆的矿产不仅种类丰富,而且易于勘探和采掘。据统计,中亚地区已探明的32个成矿带中有16个成矿带中包含新疆,我国已经发现的138种矿产资源中,新疆也都有发现。

新疆矿产不仅种类丰富,而且储量巨大,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基地。在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中,新疆矿产约占全国矿产种类的80%,有41种矿产居全国矿产储量的前10位,其中位于首位的高达6种,居于前五位的达到27种。新疆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一般矿产,还拥有稀有金属和黑色金属矿等珍贵稀有的矿产,如钠硝石、皂石、蛋白土、福镍矿等。新疆自古以来就是联系中亚多国的重要纽带,随着中巴经济走廊的建成,新疆将成为世界资源和能源的主要通道。

3.瓜果之乡

新疆深居内陆,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新疆因远离海洋,四面环绕着高山,降水稀少,再加上新疆土壤中富含细小的沙粒,沙粒比热容很小,在充足的阳光照射下很快升温,夜晚又迅速降温,温差较大,因此新疆瓜果积累了丰富的糖分,使得新疆瓜果特别甜。干旱的气候条件,使瓜果中的可溶性糖慢慢增加,增加了瓜果的甜度。新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悠久的瓜果培育技术,新疆瓜果自古就享誉全国,在世界上也有较高的声誉。近年来,在党中央和新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新疆特色瓜果的保鲜技术、干果加工技艺大大提高,促进了新疆葡萄、红枣、哈密瓜等特色农产品的飞速发展。

新疆不仅是我国著名的瓜果之乡,更是许多动植物生长的天堂。新疆地处亚欧大陆的交汇处,东西方动植物品种繁多,随着丝路贸易的繁荣发展,西域的食物和药材也逐渐进入中原地区,其中包括苜蓿、小茴香、无花果、胡豆、巴旦杏、胡椒、石榴、葡萄等。新疆的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啤酒花、烟草,新疆棉花以色白、绒长而闻名中外,是我国长绒棉的主要种植基地。

二、新疆在“一路一带”建设中的战略目标

1.东西方沟通的桥梁

新疆显要的地缘位置,丰富的能源和资源,巨大的发展潜力,决定了新疆必将成为“一路一带”建设的重要先导和枢纽。古丝绸之路东起长安,西至东罗马君士坦丁堡是中国与欧亚各国重要的贸易通道,东西方文化传播的重要的桥梁。古丝绸之路促进古代东西方文明的融合,对于推进中华文明走向欧洲、中亚、非洲具有重要的贡献。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上扩展范围,形成新的经济合作发展经济区域。新丝绸之路在国内主要包含了新疆、甘肃、宁夏、青海、陕西五省,还扩展到重庆、四川、内蒙古等省区,北线沿新亚欧大陆桥,中线以石油天然气的运输管道为主,南线以跨国公路为主。新疆和甘肃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加上独特的地域条件,使其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

“一路一带”贯通亚欧非大陆,连接活跃发展的东亚经济圈和经济发达的欧洲经济圈,经过亚欧大陆中部广大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发展中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以沿线城市为支撑点,以重点经济产业园为合作平台,共同建设畅通的运输路线和互利共赢的经济贸易区。国际丝绸之路主要包含中亚、南亚、中东欧三个地段,沿线国家在经济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交通、能源、通信、金融等领域具有广泛的互利共赢合作机会,尤其对于新疆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新疆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挖掘新疆巨大的发展潜力。新疆与中亚在文化和习俗上具有很强的相似性,有利的地理位置更为新疆建设成新丝绸之路的枢纽奠定了基础,尤其是新疆霍尔果斯和阿拉山口为代表的经济口岸,依托出口贸易迅速发展。

2.我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

巴基斯坦在穆斯林世界中有着特殊地位,长期以来中巴关系良好,随着中巴经贸合作的深化,不仅能增进与阿拉伯世界的交流,而且有利于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巴基斯坦与我国有600多千米的共同边界,无论从地域还是政治角度,巴基斯坦对于维护我国新疆的和平和稳定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巴基斯坦距离南疆地区最近,南疆农业培育、农作物改良繁育、农业科技研究等与巴基斯坦的优势产业具有广阔的交流和合作,有利于开拓我国南疆市场。

第三篇:着力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

着力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 ——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调研与思考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16:16 作者:洛桑·灵智多杰

发展生态经济,是生态脆弱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一条重要途径。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黄河及其主要支流洮河、大夏河的发源地,长江主要支流岷江等河流的上游地区。面积4.4万多平方公里,占甘肃省总面积的10%;平均海拔高达3000米,是高寒低温、阴湿多雨、雷暴等灾害性天气多的大陆性气候地区,也是江河源生态环境脆弱区。州内地广人稀,天然草地、森林、湿地资源丰富,水域面积达47.55万亩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0.8%。其生态变化对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将产生跨区域的重大影响,事关中华民族的生态安全。其中,黄河在州内玛曲县流经433公里,径流量增加108.1亿立方米,占黄河源区总径流量184.13亿立方米的58.7%,占黄河流域总径流量的1/6,被誉为“黄河蓄水池”。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口增多和草原过牧超载、乱采滥挖等掠夺式生产,使本来就十分脆弱且极不稳定的生态环境急剧退化。目前,全州已有90%左右的草地不同程度退化,20世纪四五十年代风吹草动、牛羊肥美、没有一点沙化的玛曲县草场平均沙化率达21.8%;森林覆盖率已由解放初的48%下降到目前的19.85%;水土流失面积20世纪80年代初仅为0.8万平方公里,现在已达到1.18万平方公里;黄河干流年平均流量20世纪70年代是472.6立方米每秒,2000年降到303.0立方米每秒。

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加剧了该州高原气候的干旱、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导致近年来黄河在玛曲县的水源补给量减少15%左右、长江上游支流白龙江流量下降20.6%、黄河支流洮河流量下降14.7%、大夏河流量下降31.6%,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草地、森林、湿地水源涵养的生态功能,容易引发黄河、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和河口断流。这种严峻的生态状况,已经非常迫切地摆到我们面前。

令人欣慰的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将生态保护列为重点工作之一,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进一步促使我们根据甘南州的实际,认真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出路。该州地处藏汉民族交流的前沿地带,具有衔接内地、辐射藏区的特殊区位优势;境内资源丰富,交通又较其他藏区便利;经过建国50多年的发展,在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中,现实经济实力和未来发展潜力都有一定的优势,并且积累了一些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互动发展的经验。因此,我们认为可以把甘南州建成民族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以保护江河源区的生态平衡,对周边其他地区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优化产业结构,突出发展重点。这是建立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关键。2004年,甘南州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47.83%,第三产业贡献率为41.64%,第一产业贡献率为10.54%。很明显,作为传统的畜牧业地区,农牧业贡献率偏低,二、三产业也存在结构不合理、层次水平低、牧业不优、工业不强、特色少和服务滞后等问题。单一的经济结构是支撑不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财政的,要适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畜牧业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生态经济的突破口在于发展特色经济,有特色就有优势,就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甘南州各县市区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关键是要从全州、全省和临近省份分工体系中明确自己的产业定位,利用当地资源,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及时打破“小而全”、“大而全”的常规发展格局和自我平衡的思想模式,使县域经济在更大的范围内参与资源优化配置,打造特色产业体系。要立足于草地、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的州情,把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生态畜牧业作为主要任务,努力繁荣农牧区经济,有效增加农牧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要向农牧林业生产的深度发展,打好绿色牌、特色牌,积极发展农畜产品的基地化、专业化生产,优化农牧林业布局,全面提升农牧林产品的质量。加快草业发展,建立草地培育体系。通过恢复更新天然草地,培育高产优质人工草地,建立饲草料储备基地;发展现代化草产品加工业,包括干草加工、草粉、草块、草颗粒加工和青贮及半干贮、秸秆氨化等,实现草业产业化。发展生态畜牧业及其加工业,通过发展养殖大户、专业村和专业乡,集中连片搞育肥,建设牛羊肉、鲜奶、绒毛、育肥等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以牦牛、藏羊、鹿等为主的特色畜牧业,紧紧围绕增加农牧民收入和财政收入,做大做强特色畜牧业,走以科学饲养、市场化取向、集约化经营为主的舍饲路子,改变靠天养畜、借场放牧的传统做法。改造、兴建和引进一批畜产品加工骨干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同农牧民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基本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牧户的产业化结构。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促进城乡联动、工牧对接,推动传统牧业向现代牧业转变。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不断优化畜种、畜群结构,扩大报酬率高、效益好的优质牲畜品种的养殖,实现牧区畜牧业和农区畜牧业的优势互补与快速发展。实施禁牧、休牧、轮牧等合理利用草地措施,促进草原休养生息,逐步把甘南草原建成我国西部一道重要的生态屏障。

要正确处理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牲畜生产能力与调整产业结构的关系,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通过封护、保护现有天然林的生长条件、物种资源,使残次林尽快恢复成林。全力管护、经营好现有的天然林,以天然林资源为核心的甘南原始森林肩负着促进本州可持续发展乃至保障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安全的双重使命。作为经济有效的营林策略和手段,实施封山育林有助于尽快恢复和扩大本区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综合效能。应积极发展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基地建设,发挥其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积极培植和适度发展以食用山珍、野生药用资源等植物资源为原料的特色林副产业以及森林旅游业。部分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后,种植条件较好的农业区应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扩大优质粮食、油料、药材、蔬菜和优质牧草的种植比重。切实加强农牧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发展小型水利工程,加快农牧村人畜引水工程的建设和改造。

甘南州工业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作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靠工业经济的振兴来带动。应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采金业、金银首饰加工业及建材业。黄金开采应加强管理、提高采选的技术含量,以减轻采选业造成环境破坏。对一些效益低而对草原破坏大的采矿业要限制发展。优先发展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水电、藏医药、农畜产品加工、优势矿产品开发等先导产业。甘南州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361万千瓦,可利用量215万千瓦,目前仅开发利用6.566万千瓦,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优势还不明显,应进行一江三河(白龙江、洮河、大夏河、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水电梯级开发,加快水电开发的步伐。利用现代先进的光热、光电转换技术,在边远山区和牧区大力推广太阳房、太阳灶、太阳能光伏电源、太阳能暖棚、太阳能温室,进而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太阳能开发产业。加快中藏药新产品的开发及研制,做大做强藏医药业。大力发展食用菌、红景天、人参果等高原特色资源加工业以及矿泉水、植物保健饮料等具有高原特色的系列饮料产业。加快新技术产品开发,开发血清蛋白等生化制品及食用干酪素等产品,采用多种形式,同境外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联合进行新的生物、生化产品的开发研究。

甘南州宗教文化浓郁、自然风光奇异、民俗风情独特,发展生态旅游业得天独厚,应积极开发民族风情草原风光旅游,以甘南州丰富的牛羊骨角、树根、林区剩余物、洮砚石等为原料,发展工艺美术品制造业和旅游纪念品;积极引导鼓励不同经济形式参与旅游资源的开发,组建旅游开发服务集团公司,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旅游资源。同时,搞好商贸流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以各县(市)城以及区位、交通、物产等条件优越的乡镇为重点,分层次建设一批规模不等、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的专业化市场和商业网点,鼓励发展适应牧区生活方式的“流动商店”,加强城乡交流和商品交换,盘活牧区商贸流通;鼓励和扶持个体、私营运输业的发展,为城乡交流提供便利条件。大力发展信息、咨询技术服务、法律服务、会计服务、金融保险、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为产业转换、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构建支撑生态经济的骨干体系。甘南州各个县域都有不同的区位特点和资源禀赋,都有自身的比较优势,要认真加以分析,充分挖掘利用,科学构建生态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点。一是构建自然资源梯次转化的支撑点。甘南州具有水力、旅游、矿产、畜牧、山药及山野珍品等五大资源优势,关键是把资源优势经过复合式梯次转化,变成经济优势。二是构建农牧业经济的结构支撑点。农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整个经济发展的走向。要在完善和实施农牧优势互补试点工作基础上,确立龙头企业在农牧业产业化建设中的先导地位,重点扶助华羚、首曲、草原兴发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尽快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牧户”的大农业发展体系。三是构建生态型工业经济的结构支撑点。工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解决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工业发展了,才能反哺农业,繁荣第三产业,推进经济发展。生态经济发展壮大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就是由传统农业主导向新型工业主导转变的过程。要坚持走“夯实基础、扩大规模、增加总量、提升质量”的工业发展之路,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产业化。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县市,要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实现产品升级换代。传统农牧业比重大的县市,要积极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提高农牧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四是构建生态经济市场体系的支撑点。市场体系不完善是制约甘南州经济发展的又一痼疾。要构筑以县城、建制镇为依托的专业市场、特色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体系。重点培育粮食、蔬菜、禽畜、物资的物流市场以及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产权交易的生产要素市场。市场建设要依照与地方产品相结合的原则,发展特色农牧业,增强市场与地方经济的关联度,构建特色市场与特色经济相互促进、联动的产销一体化格局。五是构建生态经济骨干基地支撑点。甘南州经济要实现大的发展,必须有一批龙头集镇和经济强村来引领和拉动。要按照经济关联程度、经济辐射和带动能力大小以及现有产业规模等实际情况,对经济强镇和经济强村进行经济功能规划与定位,予以重点扶植。通过它们带动周边村户,形成某种特色产业规模经济小区,进而形成若干经济发展的骨干基地。

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充分调动民资民力,把非公有制经济培育成发展生态经济的增长点。民营经济是一种成本低、见效快,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经济类型,民营企业家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引领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之一。要出台鼓励政策,营造良好环境,引导民营经济和民营资本进军当地优势产业,发展科技型、规模化、公司化的水电业、畜牧业和种养业。甘南州大多数民营企业还存在着规模小、布局散、水平低、质量差、污染重、管理水平和市场意识跟不上等问题。要把扶持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为其发展创造优良的外部环境。政府部门应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全面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建立权威的信息咨询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信息,帮助其做出正确的决策减少失误。同时,要加强对民营企业主的教育和引导,增强纳税意识和法纪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以鼓励民营经济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要唤醒广大群众强烈的发展意识和市场主体意识,鼓励个人去寻求就业机会,去办企业,搞实业,创造财富,增加收入。

把牧民定居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牧民定居是牧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主要途径。要制定牧民定居、生态移民住房、牲畜暖棚建设资金的倾斜政策;建立饲草料基地,解决牧民定居后的生产自给问题;加快牧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结合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牧区的实用增产技术示范推广和普及力度,为舍饲圈养提供技术保障。通过这些措施,把牧民定居、生态移民的产业选择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推进牧民定居的进程,建设生态小城镇。

优化发展环境,健全政策和资金保障体系。可持续发展要求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诸系统的协调,同时不断地进行内部与外部的变革,以保证人类社会发展的和谐和有序。为此,要进一步完善健全环境与资源、经营与管理、经济发展与市场机制、就业环境与城镇建设、技术与信息、制度与法律等支持系统的政策体系建设;加快能源、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甘南州是欠发达地区,建立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最大障碍是思想障碍。当地政府部门特别是干部职工,要彻底解放思想,用科技知识武装农牧民,转变当地农牧民的思想观念。群众是发展经济的主体力量,要唤起广大农牧民的主体意识,把建设美好家园和自己健康富裕作为一种社会责任,一种公民义务,切实从“靠山吃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中走出来,人人都来保护生态环境,人人都来发展商品经济,做生态保护、市场经济的主人。

(作者:中共甘肃省委常委)

第四篇: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优美乡村

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优美乡村

陈莉

沐川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幅员面积1408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196个行政村,人口25.9万人。县境内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林竹翠绿,空气清新,素有“绿色明珠”和“天然氧吧”之称。2008年成功创建成为乐山市首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10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首批省级生态县。近年来,县委政府始终坚持以发展生态旅游为载体,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以生态文化培育为抓手,立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提出了建设四川生态经济强县的战略定位和“一站、一心、两片、三地、四县”的“11234”发展思路,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山区实际的生态旅游县建设新路。

一、基本做法

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于2008年全面启动生态县创建工作,由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8名县级领导牵头分工负责,形成了以县委政府主导、人大政协助推、部门乡镇联动、业主具体实施、群众广泛参与的创建格局。按照《沐川县生态县建设规划》所确定的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25个重点项目,强力推进生态县的建设工作。

(一)夯实基础,倾力保护生态环境。一是坚持实施大林业战略。多年来,我县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抓住了实施速生丰产林工程、国家速生丰产林项目和世行贷款造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项目的机遇,积极培育生态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林权制度改革,发展龙头企业,落实林业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造林栽竹的积极性,推动了沐川林业快速发展,全县林竹面积151.3万亩,森林覆盖率69.5%,其中永福镇林竹面积达到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林业助农增收与林业产业发展居全省前列,并在全省率先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二是精心打造生态城市。确立了“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水相连,林水相依”的精品宜居县城定位。大力实施“森林城市”工程,在县城区新栽种大树近300棵,形成了满城绿色的清新婉约风格。积极实施闸坝工程,建成了五道梯级拦河闸坝,蓄积溪水75万立方米,为群众创造了文化娱乐、休闲观景、动静相宜的理想环境,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和现代气息。开工建设梨园街旧城改造、“碧水丹霞”景观工程和工业园区建设工程,与“一路两广场”遥相呼应,实现山、水、人的和谐统一,全面完成城市道路“白+黑”,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三是积极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把环境优美乡镇创建作为生态县创建的难点和基础工程,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实行县级领导和部门对口帮扶制度,全县共有44个县级对口帮扶部门深入乡镇,从政策、资金、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给予支持。在创建过程中大力实施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四化”工程,注重“四个结合”,即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灾后重建相结合,与环保专项行动相结合,着力开展水、大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综合整治,新建垃圾池、污水处理设施等,配备保洁人员,取缔27户小纸厂,栽植行道树,乡镇整体风貌明显改观。

(二)突出特色,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一是以“林浆纸一体化”为重点发展生态工业。坚持实施以林促纸、以纸兴林、以林养水、以水发电、以电促工的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发展路子,着力打造“西部纸都”,永丰纸业通过连续5期技改扩建,成长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和四川规模最大的林浆纸产业龙头企业,其主导产品“永丰牌”打印纸荣获乐山市首个中国驰名商标。开展造纸固废综合利用,提高循环用水率,污染排放达到国家最新排放标准。进一步做大做强林浆纸产业,积极支持永丰公司与厦门建发组建永丰浆纸股份有限公司,新建成12万吨制浆项目,扩大禾丰公司卫生纸生产能力,全县制浆造纸能力达到30万吨,目前正在加紧20万吨高档文化纸项目前期建设工作。坚持走林竹资源综合利用之路,加快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培育国林木业、吉源木业等板材深加工企业,全县竹木板材加工能力达到10万方。目前正加快推进2万立方米竹基红木、5万立方米木材改性、10万立方米实木板生产线等板材加工项目。二是以“十大农林基地”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坚持以农业产业化推动生态农业发展,以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着力建设国家级林竹、大鲵基地,省级茶叶、中药材、猕猴桃、山地乌骨鸡等“十大农林基地”。大力发展茶叶、金银花、黄白姜、甩菜、苦笋、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初步形成以一枝春茶业等加工企业为龙头的“公司+基地+农户”的茶业发展模式;竹类、黄(白)姜先后通过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验收,全县整体获得全省首个无公害基地县认定,35个农产品分别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三是以“两大特色景区”为重点发展生态旅游。重点开发沐川竹海和五马坪特种旅游基地两大旅游景区。沐川竹海景区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自驾游为一体,主要体现古寨子、古商道、古寺庙和原生态环境、原生态设施、原生态食品“三古三原”风格,目前已完成投资8500万元,全面完成第一期“一环线两入口八景点”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建成南、北两大门,成功打造萧洞飞虹、永兴湖、神龙池等景点29个。去年9月,正式成为沐川首个国家级3A景区,摘取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名县桂冠。今年“五一劳动节”共接待游客3.78万人次,同比增长25.1%,旅游综合收入1348.72万元,同比增长29.68%;其中门票收入5.37万元。沐川将成为“成都(绵阳)—乐山—宜宾—凉山”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形成“峨眉看仙山,乐山看大佛,沐川看竹海”的旅游品牌。

(三)增强动力,着力培育生态文化。一是开展生态文化创建活动。积极开展五大载体的生态文化创建活动。即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开展以实施节能降耗、废物循环利用、无纸化办公为内容的创建绿色机关活动,以“六个一”工程为主要载体的绿色学校创建活动,以培育企业文化为核心的绿色企业创建活动,以倡导生态、健康、向上、文明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和绿色消费为目的的绿色社区创建活动,以村容美化、周边绿化、道路硬化、环境净化为目标的绿色村庄创建活动。二是打造生态文化特色品牌。推出了“竹乡艺术节”、“欢乐竹乡”等特色文化活动。沐川草龙荣获吉尼斯纪录,被誉为世界上最长的草龙,进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参与奥运会火炬传递等国内大型演出活动。既有书法艺术和国画的神韵,又展现独特工艺的风格和雅致的沐川竹编走进世博。《千手观音》、《梅兰竹菊》等沐川精品竹编在上海世博会精彩亮相,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去年在国庆节期间成功举办“中国〃沐川首届生态文化旅游节”,《中国环境报》专版报道,提高了沐川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三是开展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加强各级干部的学习,将生态环境保护列入党校干部培训课程,增强各级干部的生态环保意识。开展“6.5”世界环境日暨创建省级生态县宣传系列活动、实行环保知识进社区,组织青年环保自愿者和巾帼环保自愿者开展“绿色环保行”、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扩大生态环保的影响。

(四)狠抓关键,建立完善创建机制。一是决策机制。提出了“11234”的总体发展思路,确立了建设四川生态经济强县,打造中国西部优美乡村的战略目标。从2001年开始,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生态创建领导机构并下设办公室,县级领导亲自挂帅,抽调精兵强将,实行目标考核,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了创建工作顺利推进。二是投入机制。各相关部门向上积极争取生态建设专项资金,县财政配套补助,整合项目资金,实行集中使用,重点支持生态建设项目和重点乡镇,发挥项目资金的最大效能;通过市场运作筹集创建资金,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三是保障机制。县人大、政协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把生态县建设列入调研课题,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专题审议,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邀请上级科技环保专家学者学者来沐川视察、调研,指导创建工作,提升创建水平。

二、主要成效

通过近年来的实施,我县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社会体系和生态建设能力支撑体系五大体系初步形成,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

(一)生态环境魅力进一步彰显。节能减排成效明显,淘汰关闭排放不达标制浆造纸企业健全竹海纸业公司。2009年,主要污染物化学耗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了1004吨和124.61吨,氨氮排放总量控制在223吨以内。环境空气质量≥90%,龙溪河出境断面水质由V类变为III类,全县环境质量指数为优,列全省首批创建省级生态县第一位,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荣获“中国四川山鹧鸪之乡”的美誉。实现天蓝地绿、水清人和,全县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融。

(二)生态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以生态资源的培育发展生态经济,以生态经济支撑生态县建设,沐川生态发展成功避免了“保护生态、留下贫穷” 的局面。昔日发展滞后的沐川,今天已是四川竹浆纸产能第一县,省级竹材林浆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了富民增收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全县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2009年,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66亿元,增长54.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7900万元,增长17.2%;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149元,增加586元,增长16.4%。

(三)生态文化活力进一步激发。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以生态文化为核心的区域特色文化正在形成,生态文化逐步融入我县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低碳绿色生活正逐步成为市民自觉行为和习惯。群众对生态创建的知晓率达95%以上,市民环保意识显著增强。

沐川生态县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四川生态省建设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县委、县政府为此提出了“国家级生态县创建”等六个三年行动计划,将紧紧围绕国家级生态县建设五大体系,结合沐川实际,进一步做大以林浆纸为重点的生态经济,全面推进“沐绿参天”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加快建设西部最大的竹博园,通过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县,加大节能减排和农村环保工作,继续深化以国家级生态乡镇为重点的生态细胞创建活动,不断增强全县干部群众的生态理念和环保意识,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实现建设四川生态强县和中国西部优美乡村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鄱阳湖生态经济先行区建设

鄱阳湖生态经济先行区

(省11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坚定不移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引领全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于2009年12月12目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一重大战略是“山江湖工程”的延续和拓展,是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的继承和提升。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目标是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围绕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制定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方案》和18个专项规划,编制了《鄱阳湖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完成了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湿地候鸟、鱼类洄游、江湖关系等“六大课题”研究。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组织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县(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五河一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生态工程;加大了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积极发展低碳与生态经济。推进了一批以“两核两控”为重点的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产总值5558亿元,占全省的58.9%。

下载蚌埠市委书记参加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蚌埠市委书记参加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带一路”建设开局中巴经济走廊成为旗舰项目

    “一带一路”建设开局中巴经济走廊成为旗舰项目 2月1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把握重点方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大全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创造了全国闻名的‚江南模式‛。但在经济获得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一定的环境代价。近年来,我市......

    加强涉农领域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5篇模版]

    加强涉农领域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 张华贤(代表民革宿迁市委)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宿迁生态示范区建设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成败在农村。建议:一要持续建设一批宿迁式的特色美丽......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赵传江 李伟嵬近几年来,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在推进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以及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村的基础配套设施和......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来源:省发改委研究室 发布日期:2011年5月31日 今年以来,我市在前几年坚持实施生态立市战略部署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国编制了《丽......

    发展农业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展农业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建设 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设单位:中鼎大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农科院 中国生态有机门户网www.xiexiebang.com 编制日期:二О一一年十月 目录 第......

    论我国循环经济下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论我国循环经济下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摘要: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本文在循环经济的视角下,阐述了循环......

    建设生态经济县突出重点发展特色工业(推荐)

    平远县突出重点发展特色工业 掐准四诀发展四大行业 2007年3月30日 梅州日报本报讯平远县坚持把发展特色工业作为建设生态经济县的重中之重来抓,不断创新思维,重点在“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