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我国海洋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
关于加强我国海洋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
—海洋文化概论结课论文
小时候,读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觉得海洋是神秘莫测的;初中时,读高尔基的《海燕》,又觉得海洋是奔涌澎湃的;高中时,读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则觉得海洋是清新美好的„„就这样,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阅读书籍的增多,我对海洋渐渐有了一定的认识。虽然我的家处在内陆地区,距离海洋很远,我无法体会歌曲《大海啊,故乡》里面对大海的浓烈的热爱,但是我仍然对于海洋怀有美好的希冀。就这样,怀揣着对大海美好的向往以及希望自己能够对于海洋文化有一个更全面、更具体的认识,我在这学期选修了《海洋文化概论》这门课程。在课上,我不仅知道了什么是海洋文化以及海洋文化的特征,更了解了中西方海洋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及特征,古老而又神秘的海洋神話故事,丰富多彩的海洋民俗„„
基于在课上对于海洋文化的了解及认识,我知道了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谁占领了海洋,谁就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了主动权。所以,当今世界,海洋文化建设十分重要,海洋文化的竞争成败决定着未来海洋国家的格局和态势,也将决定着各海洋国家未来发展的命运。因此,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对于大力加强我国海洋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及建议。
一、中国历史各阶段中海洋文化的发展及没落
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我们有18000km长的大陆海岸线,14000km长的海岛海岸线,在这广阔的海洋里,中华民族孕育了古老的文明,开创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海洋文化。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出现了吴、越、燕、齐等海洋诸侯强国。秦朝时,中国逐渐开始探索海洋科学,以“徐福东渡”为代表的海外文化的传播的出现揭开了中华民族海洋文化建立探索的序幕。两汉时期,中国开辟了通向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了颇具有影响力的海外东亚、东南亚汉文化国。唐宋时期,我国对海洋政策更加开放,以海上“丝绸-瓷器”等为主导的海运业快速发展,促进了当时海洋经济的大繁荣,为海洋文化,海洋科技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当时,政府十分注重对海洋经济的建设发展,其中“听海商贸易,归征其税”的政策为当时海洋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明朝永乐年间,中华民族的海洋事业到达了顶峰时期,郑和七下西洋,当时中国海洋文化逐渐完善和成熟。当时中国海洋文化形成了具渔业文化、经济文化、科技文化、文学艺术文化、宗教风格文化一体的海洋文化,引领着世纪的潮流,影响着世界海洋文化的发展。
但是,中国海洋文化的发展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条“禁海令”使中国海洋文化由开放走向内敛,乃至完全封闭。19世纪中叶,实行了400多年禁海令的中国终于在先进的西方海洋文化中低下了头。在西方海洋文化面前,国人的海洋意识丧失,逐渐变得麻木、茫然、不知所措。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不断反思,从过往中教训,认识到了海洋的重要性。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多次指出了弘扬民族海洋文化,加快海洋文化事业的建设,以便在未来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的确,中华民族正在崛起,我们的海洋文化正在复兴,但长久的丢失和没落使人们现阶段对海洋事务争端时,我们总是处于退让的劣势。在我们的领海主权受到侵害时,我们的表现总是那么茫然,外交部门的声讨和抗议的呼声却总是显得苍白无力。今天,人们的海洋意识仍然十分弱化,致使政府部门在应对危机时总显得是“一个人在战斗”。文化是人类精神的支柱,是人类灵魂的统一,缺失了统一的海洋文化即导致了人民群众对海洋意识、海洋主权的支持力不够。海洋文化的缺失就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
二、我国海洋文化没落的原因
从古代来看,中华民族的海洋文化发展历史悠久,但却在其发展最辉煌的时候没落下来,从而导致海洋文化的断层,逐渐落后于西方。那是因为,当时政府并没有形成统一的主管部
门进行发展,海洋商贸的发展大都来源于民间私人组织,虽然经济贸易发达,但在当时这种经济是陆经济的副业,是一种从属的经济。在文化领域虽然有不少关于赞美海洋的诗词,但却没有一本完整的海洋著述加以归纳,从而使海洋文化在最重要的文化传承建设方面也只是一种“潜文化”,一种附属文化。海洋文化不过是当时文化创作的一种素材,并非士大夫文人研究的主流文化。
近代看来,由于明朝的闭关锁国延续了几百年,最基础的民间海洋贸易也不得不中断了,民间的海洋文化一代代在退化,消失。在被西方强势的海洋文化冲击下中国那种兼容,多元化的海洋文化被海上殖民侵略武力对抗的西方海洋文化多冲垮,因此中国的海上权益一次次受侵犯,海上争端也因失败而告终。在西方海洋文化的大潮下,我们传统的海洋文化丧失了本来具有的优势,这主要源于几百年的自我放弃和不知与时俱进的文化观点,最终在百年屈辱史中,海洋文化彻底地遗失殆尽,海洋文化意识在人们心中也荡然无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在吸取历史的教训,在创新中前进,也逐渐认识到海洋事业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济的增长,贸易的发达都源于海上,为此,重新建立和弘扬我国海洋文化的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几十年的发展,海洋文化建设收效甚少,究其原因我认为大多局限在对传统海洋的发掘,整理,保护利用,而没有结合当代时代进步而进行创新,其次海洋文化事业在社会各界的宣传不够,人们的海洋意识仍然十分薄弱。而且,虽然近几年国家开始提出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建设“海洋大国“,但是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我们仍然起步较晚,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及海洋文化创新成果。现阶段的海洋文化与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与我国实施开发海洋战略,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还不相适应。
三、对于加强海洋文化建设的一些建议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必须建设和弘扬有我国特色的海洋文化,提升国家海洋文化软实力。在这里,我想提出自己对于加强我国海洋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提升公民的海洋文化意识。
政府部门要加大推动和宣传力度,把海洋意识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引导公众认识海洋、亲近海洋、保护海洋,使了解海洋、爱护海洋成为一种自上而下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为。同时,积极开展对于国民的海洋知识教育
通过多种方式普及海洋基础知识,形成公众参与的良好社会环境,提高公众的海洋意识,增强海洋国土观念。
2.加强海洋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在海洋文化建设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所以培养高素质的海洋文化人才对于构建“海洋强国”十分关键。我们要继续加大海洋文化事业的教育投入,培养全方面,多能力的人才体系,在沿海和全国范围内重点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海洋文化专家学者,一批高水平的海洋新闻工作者,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海洋艺术工作者,一批既懂海洋文化发展规律、又懂市场运作规律的海洋文化经营管理人才,使其成为我国海洋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
3.正确地发展我国的海洋文化
对于我国海洋文化的发展,我们要把握正确地倾向,既要防止“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又要防止“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首先,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海洋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为海洋文化建设提供了深厚的基础,海洋文化只有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才能建设好、发展好。同时要注重借鉴国外海洋文化发展的方法和经验。海洋文化同样也具有两面性,我们要深入探讨引进、吸收先进海洋文化的方法和途径,促进现代海洋文化先进思想理论的中国化。最后,要在传承传统海洋文化和吸收借鉴国外海洋文化的基础上,对我国的海洋文化进行不断地创新和升华,使其更好
地为新时期的海洋事业服务。
4.重视海洋权益与安全文化建设
最近几年,我国海洋权益和海上安全形势日渐紧张,所以我们应该提高公众海洋权益与海上安全意识,塑造科学健康的海洋权益与安全文化。首先要提高对海洋权益和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应充分认识海洋权益的多样性,大力推动海洋权益与安全文化建设。最后,要倡导全民参与海洋文化建设与海洋权益维护。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安全,必须以雄厚的海洋权益和安全文化为支撑,构建并普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权益与安全文化。
5.加大立法,提高政策保障。
海洋文化的建设涉及面广,难度大,必须在法律层面上对于海洋文化以保障,才能使海洋文化事业的合法有序的进行。其次从政策上加大对海洋文化事业的投入,包括基础研究设施,专业人才的投入,政策上的优先和重视,建立健全的海洋文化法律保障体系和政策,对研究海洋文化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海洋文化的发展经历了繁荣与兴盛,也承受了没落与衰败。然而,历史已成过去。在今天,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正确认识我国海洋文化发展现状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多种方式大力进行海洋文化建设,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也可以再海洋的领域里闪闪发光,成为一个屹立于东方的名副其实的“海洋强国”!
在最后,我想对于我们的海洋文化概论课提出自己一些意见:
1、希望老师能够采取多种的教学形式,能够更多地与同学互动,例如,提出一些问题,让同学们小组讨论,派出代表发言等,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而且也可以活跃课堂,增强趣味性。
2、老师可以将同学们展示PPT的部分分散安排在每次上课的课上,这样可以使每堂课的内容更加充实,老师,又不至于到了最后时间不够,有的同学没有展示机会,3、希望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参观海洋馆等,让我们对于海洋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在文章的结尾,我要感谢三位老师在这一学期对于我们的教诲和指导。我知道我的论文以及自己对于课堂的建议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希望老师能够多多指正
第二篇:我国海洋国土现状及思考
我国海洋国土现状及思考
摘要:近年来东海、南海局势不断升温,尤其是近一个月来黄岩岛对峙事件的发生,这无不牵绕着中华儿女那颗滚烫的爱国心,常言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中华儿女的一份子,我们有义务了解我国的海洋国土现状及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献出自己一份微薄之力,本文主要讲解我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及本人对于这些现状的小小思考。希望能够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海洋 国土争端 南海 现状 思考
正文:我国是个陆地大国,又是个海洋大国。从拥有海洋资源的绝对数量来看,的确可以这样说:我国海岸线长度为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大陆架面积位居世界第五,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为世界第十。但我国又是个海洋小国,从单位陆地面积平均拥有的海岸线长度来看,中国只占世界第94位。至于人均海洋面积,世界沿海国家平均为0.026平方公里,而中国只有0.0029平方公里,只是世界平均数字的十分之一,而与我国相邻的海洋国家的平均数都超过中国的10倍以上。可见,我国海洋现状不容乐观,我们要切实保护好我国的每一寸海洋国土,不愧对祖先,不给后人留下麻烦。
我国的海洋国土由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组成,领海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除渤海属于内水不存在争议外,其他3个海区都需要按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邻国合理划分。
渤海是中国的内海。三面环陆,在辽宁、河北、山东、天津三省一市之间。辽东半岛南端老铁三角与山东半岛北岸 蓬莱遥相对峙,像一双巨臂把渤海环抱起来,岸线所围的形态好似一个葫芦。渤海通过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渤海海峡口宽59 海里,有30多个岛屿,其中较大的有南长山岛、砣矶岛、钦岛和皇城岛等,总称庙岛群岛或庙岛列岛。渤海由北部辽东湾、西部渤海湾、南部莱州湾、中央浅海盆地和渤海海峡五部分组成。
黄海,是太平洋西部的一个边缘海,位于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黄海平均水深44米,海底平缓,为东亚大陆架的一部分。注入黄海的主要河流有鸭绿江、大同江、汉江、淮河等,主要沿海城市有大连、丹东、天津、汉城、青岛、烟台、连云港等。在黄海,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有25万平方公里。可是在海域划界问题上,韩国主张等距线为界,如果按此划分,朝、韩可以多划18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我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
东海,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是中国岛屿最多的海域。亦称东中国海,是指中国东部长江的长江口外的大片海域,南接台湾海峡,北临黄海,东临太平洋,以琉球群岛为界。濒临中国的沪、浙、闽、台4省市。东海的面积大约是70余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在1000余米,多为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最深处接近冲绳岛西侧(中琉界沟),约为2700米。在东海,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列岛被日本非法占领;东海大陆架是我国陆地的自然延伸,因此,面积77万平方公里的海区中应归我管辖的为54万平方公里,但是日本却提出中日两国是共架国,要求按中间线划分海域。按日本的无理要求,日本与我国有16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
南海是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北接中国广东、广西,属中国海南省管辖。南缘曾母暗沙,为中国领土的最南端。东面和南面分别隔菲律宾群岛和大巽他群岛,与太平洋、印度洋为邻,西临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为面积350万平方公里(1,351,350平方哩)的深海盆。约等于我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总面积的3倍,仅次于南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印度洋的阿拉伯海,居世界第三位。南海的平均深度是1212米,但最深处却有5567米。这里是中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鱼场,更重要的,石油储量约为350
亿吨,号称第二个波斯湾。其次,南沙海域是黄金通道。南海素有“亚洲地中海”之称,处于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控制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道,是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国际重要航道。再次,战略价值。南沙群岛扼两洋、制八方,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目前南海诸岛的情况是,越南占了29个,占据最多;菲律宾占了8个,占据最早;马来西亚占了5个,占据得最肥。还有印尼和文莱分别占了2个和1个。中国实际控制9个,大陆8个,台湾1个。现在看来此地已被掠夺得支离破碎,海域被分割,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的情况非常普遍,中国版图上传统疆界九段线已名存实亡。
从地图上看,这些岛都很小,但根据国际法,有了这个小岛,就可以控制12
海里的领海,再占据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当下,各国不断开拓新的极限领域,在天上不断争夺制高点,直到太空;在水下不断下潜,直到洋底。对于就在眼前的这一块宝地,巨大的石油利益、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借助南沙、台湾、钓鱼岛等形成的第一岛链,从而达到控制中国的战略企图,各国当然打破了头也要一争到底。
针对这些强盗的无礼行为,我认为中国政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统一我国的海上执法队伍,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海上执法力量,这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当务之急。要阻止领海的侵权行为,最好以非军人的警察出面,这样就不用担心动用海军时纠纷演化为武装冲突。
2.加大加快对南海诸多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岛屿的开发建设例如建设港口、小型机场、雷达站、哨所等设施。以确保南海稳定,同时也巩固了南海各岛屿之间的联系,也搭建起了多个军事平台。必要时可以从这些建设的军事基地给与侵犯我国主权的顽固分子以打击。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优先发展海权,把中国建设成海洋强国, 这是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根本保证。从长远来看中国要实现海洋领土完整,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必须加强国内的经济建设,提高我国的经济国力,实现科技水平和军事现代化质的飞跃,使自己有海洋大国变为海洋强国,建设一支与我国经济发展和维护海洋权益相适应的海上武装力量, 提高远洋控制和作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决胜于举手之间。
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面对主权问题,我们应该义无反顾,坚决斗争到底,向国际社会表达出自己的坚定立场.我们在坚持和平崛起的同时,也要坚持“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基本方针,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时之言,一人之言。/以上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了望东方周刊》
《南海争端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吕晓伟
第三篇:关于我国海洋战略的思考
听《关于国家海洋战略的思考》后感想
听了王宏先生的报告后,我为我国的海洋前景深感担忧。怎样保全我国海洋的权益,怎样更加合理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怎样突破一层层的包围,不再受到约束威胁,这些都是对我国的重大考验。
海洋,对于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至关重要。它自身蕴藏着丰富的物资资源,并且还以其他形式给人类、世界创造着许许多多的财富,比如说潮汐能、海盐。从人类开始接触海洋,探索大洋之后,人们通过海洋进行贸易,各国之间开展外交。最后,世界强国,也必须是海洋强国,通过海洋来扩张领土,争夺殖民地,最后来征服世界。16世纪的葡萄牙,17世纪的西班牙,18世纪的英国,一直到现在的美国,他们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们在海洋领域比同时期的其他国家领先很多,不仅仅在军事,还在海洋资源技术,海洋贸易经济等各个方面。
我国不仅是个陆地大国,同样也是个海洋大国。我们有着1.8万多千米的大陆海岸线,1.4万多千米的岛屿海岸线,30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海,大小岛屿7500多个。我们所拥有的海洋资源在国际前列。
可是,我们虽是海洋大国,但不是海洋强国。我们所面临的问题远远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清道明的,也不是一两年能够得以完全解决的。我国虽说有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域,却有一半和其他国家发生领土问题争执。更有甚者,有很多岛屿已经被其他国家强行占有。有很多本该属于我国的海上资源、能源,被其他国家以各种理由和方式开发。美国制造的太平洋第一、第二、第二岛链,把我国卡在一个不
算宽广的空间里,印度投入大量资金人力资源,加强海军建设,想加强其对印度洋的控制能力,对我国在南中国海的利益构成非常大的威胁;越南、新加坡这些国家一直没有放弃对我国南海诸多资源的觊觎;日本,由于历史原因和他们现在的利益,一直不肯对我国开放日本海。
我国在海洋技术上的落后或是不足,也是制约我国对海洋保护和开发的重要原因。在军事上,我国还没有重型的巡洋舰,还没有自主研发的航母,在常规潜艇上也存在明显的不足;我国的海军建设还没达到可以中远距离防御的能力,只能进行近海防御;这使得我国的海洋利益的保护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国虽拥有广袤的海疆,海底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但由于技术的落后,我国只能望洋兴叹;比如说,我国在海底勘探开采的深度还没超过30 米,而其他国家的这些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南沙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只能搁置,公海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只能看着别人开采。
海洋发展是我国必须长久研究和投入的重要课题,它关乎着我国是否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我们必须在海洋军事建设、海洋技术研发、海洋资源利用等等各个方面,不断努力、艰苦创新,加快我国海洋建设的步伐,增强我国海洋发展的力量。青少年更应当明确,我国的国土不只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疆。
第四篇:关于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关于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及发展背景分析
(一)企业文化简介
何谓企业文化?所谓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大文化环境影响下,经过企业领导者的长期倡导和员工的长期实践所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为企业成员普遍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信仰、态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也就是企业的意识形态。
(二)国外企业文化发展过程
企业文化现象随企业的诞生而产生,企业文化理论却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形成的。
(三)我国企业文化的发展过程 1.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文化。
这一时期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思想与近代西方管理思想结合的最初产物,有在反抗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中凝结成的爱国自强精神、服务社会精神、“人和”精神等,是推动当时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
2.新中国建立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企业文化。
这一时期的企业文化是以反映社会变革和政治教育为特征的革命热情和信念为主,表现出了崇尚政治、热爱集体、艰苦奋斗、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思想和观念。
3.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企业文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确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
1.经营管理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导向。
企业文化所包含的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目标记录了企业在过去岁月里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以及企业决策者为企业制订的未来努力的方向和企业的发展前景。可以说,企业的经营管理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导向。
2.增强企业的向心凝聚力。当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融为一体时,企业成员才会感到自己不仅是在为企业工作,也是在为自己工作。
3.对个体与群体产生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一方面采用个人激励的手段与方法,如提供晋升机会,赋予个人更多的责任与权力,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相互尊重、平等、民主的气氛等,激发职工追求出色工作的愿望和在出色的企业中工作的要求。
4.对企业及员工有规范与约束的作用。
在具有强烈文化气氛的企业中,企业价值观引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使之符合企业整体的价值标准。
5.协调企业与社会的关系。
企业作为社会有机体中的细胞,它的生存与发展一方面依赖社会向它提供的必要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企业也要承担起它对社会应负的责任。
三、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视了内涵。
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内涵。
2.把企业文化仅当作实现其经济目标的手段。
把建设企业文化仅仅看成是企业实现其经济目标的手段,而不是企业应该达到的目的,这样的企业文化本身就没有上升到企业目的的层面。
3.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制度化隔绝开来。
国内一些企业的领导者接受了文化管理的思想之后,觉得应该将目前的管理模式直接转变为文化管理,似乎实施文化管理才表明自己的企业管理水平有了进步,上了台阶,赶上了潮流。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4.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压制大于鼓励。
国内的大多数企业有一个很奇怪的问题,即那些对企业真正有用的人,往往受到排挤,没有形成鼓励创造的机制与措施。
5.全盘西化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虽然起源于日本但却是由美国人形成的理论,在中国入世之后,许多西方的管理理论大量被中国企业所采用,一时间好像是只有西方的管理才是最好的,中国企业的出路就是要按照西方的管理理论来运作。
四、企业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基本思路
1.注意企业文化的民族背景。
不同的企业文化千差万别,没有两个企业具有完全相同的企业文化。2.企业文化建设应从宏观角度着手。
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环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日益依靠综合的、整体的战略决策,以及企业的经营和组织策略。
3.注重员工与企业相互促进。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共同拥有的财富,更是所有成员行为的规范和法则。每个成员要想在一个企业中求得发展,就要不断地学习所在企业的文化。
4.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自始至终都体现出以人为中心的特征。可以说“人本管理”是企业文化中核心的工作内容。
5.不断革新才能使企业文化具生命力。
企业文化在企业中一经形成,便具有了自己相对稳固的模式和传统,但它们也不是亘久不变的。
6.企业文化应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不同的企业走过的从创立、生存到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各企业采用的推动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也不同。
第五篇: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0-7-13信息来源:探索与争鸣
内容摘要 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海洋环境不断恶化、海洋资源枯竭、海洋生态遭到破坏的严重局面。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在于我国各级政府和沿海地区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和海洋意识缺乏、海洋管理不到位等。加强海洋管理,要借鉴美、日等海洋大国的经验,建立陆海统一的管理机构,以实现对海洋开发事业的综合管理;采取有力措施保护海洋环境,特别要努力遏制海洋的陆源污染。
一
当前,全世界的海洋经济正蓬勃发展,充分显示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海洋经济更是以高出国民经济2至3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高速发展。据统计,2006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已达2万亿元,占2006年我国生产总值的近10%。[1]海洋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新一轮的海洋开发过程中,我国的海洋经济发展也面临着由于海洋管理不到位导致后继乏力的瓶颈。这主要表现为由于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已几近枯竭;由于海域使用“无度、无序、无偿”现象的长期存在,海洋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由于海洋污染没有得到根本控制,海洋环境持续恶化。这些都使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危机。
随着海洋开发速度的加快,我国沿海海域环境质量一直处在下降状态中。海洋污染造成近海水质恶化,近海渔业资源破坏严重。这些都对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沿海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据统计,由于环境污染,使得我国每年的捕捞量都要减少50万吨左右,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造成海洋环境质量下降的最重要因素是海洋污染,而海洋污染主要的来源又是陆源污染。国家海洋局《2006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2006年,我国近岸海域总体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我国四大海域中有三大海域近海污染面积都比2005年有所增加,其中以渤海海域污染最为严重,渤海有26%的海域未达清洁海域水质标准。[2]据国家海洋局的监测,全国600多个陆源入海排污口中,有60%的排污口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处于极差状态,80%以上的监测区域海水质量为四类或劣四类,大部分排污口邻近海域经济贝类已难以生存。[3]
出现上述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海洋管理体制不适应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总体海洋开发能力迅速提高的形势。在我国,长期以来,对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权威性的行政机构和行政执法机构。多年来,我国海洋管理以行业管理为主,海域使用以地方管理为主。因此各行业部门、沿海各省、市都是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体,实际形成了条块分割、各成体系的局面。各家自然都会强调自身的利益和发展,而各开发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相互约束机制,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过度和不计后果的开发就在所难免了。这种局面必然使海洋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海洋生态环境也不可能得到有效保护。就海洋环境保护而言,陆源污染涉及众多非沿海省、市,这些省市的环境保护部门出于维护地区经济利益的考虑,对于向大江大河排污的情况,监管很不到位。此外,就国家层面讲,我国目前行政海洋环境管理的有国家环保部门、海洋行政部门、交通部门、渔政部门和部队等五家,有人将其戏称为“五龙管海”。这种管
理模式的结果是机构重叠,管理过程中,互相扯皮的现象也不鲜见,实际上难以形成管理的合力。造成这些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较长一段时间内,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理念在公众中没能建立起来,公民的海洋保护意识十分薄弱,重发展轻环境保护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海洋资源的利用上,认为海洋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也不在少数。在诸如此类的错误观念影响下,许多地方的海洋开发不计后果。如浙江某地区在上世纪80年代,为发展经济,积极鼓励渔农民增加渔业投入,结果出现了千家万户大购渔船,千帆竞发大发海洋财的局面,短短几年时间,该地区的渔业资源几近枯竭。其他如海洋生态保护和管理,海洋保护区的建立,海岸带管理,各沿海省份工作也不到位。如上所述,我国近海海域污染程度一直在不断加重,海洋环境质量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这无疑给海水繁殖、海盐生产、海滨风景区及沿海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我国海洋管理工作效果较差,也与我国在海洋管理和海上执法方面资金和人力的投入不足有关。诚然,近几年来,我国的海洋管理和海上执法的水平能力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海洋管理投入还比较低,如我国海上执法队伍的装备就相对落后,这些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执法的效能。
二
为了进一步推进海洋管理工作,我们有必要借鉴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
美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运输业和沿海旅游娱乐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但随着海洋经济和沿海地区的蓬勃发展,人类活动给美国海域和沿岸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也越来越严重,如沿海污染加剧,水质不断下降,海岸带湿地减少,渔业资源遭到过度捕捞等。这就使得美国政府不得不一再修正自己的海洋政策,并日渐重视海洋综合管理。上世纪60年代,美国在世界上首先提出了“海洋和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概念,并于1972年颁布了《海岸带管理法》。2000年根据国会通过的《2000海洋法令》,成立了国家海洋政策委员会,职责是重新审视和制定美国新的海洋战略,其成员都是总统亲自指定的著名海洋专家。经过4年的调研论证,该委员会于2004年正式向总统和国会提交了国家海洋政策报告,该报告被定名为《21世纪海洋蓝图》。该报告提出了美国为加强海洋管理的应实行的一系列具体措施,主要观点有:为克服此前美国在海洋管理上实行的分散管理模式的弊端,改革国家海洋管理体制,成立“国家海洋委员会”和“总统海洋政策咨询委员会”、“区域海洋委员会”,以加强联邦政府对海洋管理的调控和指导。作为海洋国家,日本政府也一贯重视海洋管理,海洋管理的规章制度较为健全,海上执法的效率也相当高。近几年更加强了对国家海洋政策的研究。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日本国会已于2007年1月通过了《海洋基本法》。该法规定,日本政府未来将设立“海洋大臣”一职和成立以首相为主席的“综合海洋政策会议”,以拟订海洋基本计划和制定维护日本的海洋权益的相关政策。[4]
借鉴世界海洋大国进行海洋管理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要实现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引入海洋综合管理的概念,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海洋和海岸带的统一管理。
海洋综合管理是指对海洋空间和海洋资源进行全面的“控制”,进行合理利用的活动。海洋
综合管理是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概念,美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关注海洋综合管理的国家。海洋综合管理要求国家或地区采用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措施,合理利用海洋环境和资源,防止、减少和控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包括沿海和海洋生态系统的污染和退化,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生产能力,统筹协调海洋资源研究、技术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以确保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海洋不仅为当代也能为后世带来环境和经济方面的效益。
三
在我国,加强海洋综合管理首先要建立有更高权威的海洋管理机构,实行对海洋综合管理的全面领导。海洋开发和海洋权益保护是一项复杂的事业,要求海洋管理机构拥有必要的权力。为此,可以参照美、日等国的方法,设立国家级的“海洋管理委员会”,统一协调各涉海部门的工作。国家海洋管理委员会应包括国家海洋局、交通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海洋石油总公司等海洋经济行业的负责人,以协调和处理海洋经济开发、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保护、海上交通安全等各项事务,以切实提高海洋管理的效能。
与此相适应,在地方行政部门设立“海洋管理委员会”,来协调与海洋有关的各部门的工作,形成融海域使用、海洋环境保护、海上交通、功能分区、普查规划于一体的地方性海洋管理体系。同时省级海洋管理委员会还要负责协调与处理陆上企业的海洋污染问题,特别是大江大河的污染问题,以杜绝海洋污染的陆上之源。海洋管理委员会根据海洋管理中反映出的问题,制定出以政府名义强令执行的海洋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由各管理部门分头执行,由各级海洋局加以监督或履行执行职责,发现问题由海洋管理委员会代表政府进行处理或裁决。对在海洋经济开发、海洋环境保护中造成重大损失的,海洋管理委员会可直接决定给予当事人行政处罚。
其次,要提高各级政府加强海洋综合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充分认识到海洋综合管理对于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海洋综合管理首先是政府的职责,而不只是海洋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工作。没有地方政府的重视、组织和协调,仅凭国家海洋局一家来抓,海洋综合管理是难以收到切实成效的。各沿海省、市政府要在完善海洋开发和管理机制,完善地方性海洋管理法规,加大对海洋的投入,在根治海上污染的陆路源头等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如果沿海省、市地方政府在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不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坚持“依法管海,科学保护,合理开发的方针”,而是只考虑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眼前利益,海洋综合管理是难以奏效的。
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各级政府的海洋环保意识,充分认识遏制和治理陆源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环境为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近海水体污染负荷已大大超过了其承受能力,环境容量的老本已经基本用完,海洋环境污染已成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对此,各级政府必须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重视海洋环境的保护工作,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影响和力量,而是要在全社会营造海洋环境保护的氛围,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海洋环境的治理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要加大对海洋环保的执法力度。要严格监控沿江、沿岸污染物排放入海,特别要加强对重点污染企业的监控和监管,严禁偷排和超标排放。
控制海洋污染,必须严格执法,需加大对违法排污单位和个人的处罚力度。以往我国海洋环境管理难以真正发挥效力的原因与对海洋环境污染赔偿太低、处罚过轻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七十三条规定,“不按本法规定向海洋排放污染物,或者超过标准排放污染物的,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5]。试想,一个赢利几千万、数亿元的企业,罚款几万对其来讲只是九牛一毛,根本无法起到威慑作用,也不足以使其畏于罚款而去彻底进行排污处理。相对于美国对此类事件动辄几亿的处罚力度,我国有关法律实在是太“仁慈”了。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我国有关的海洋保护法规进行适当修改,要加大对海洋污染者的惩罚力度,要让那些视环境保护法令如儿戏,不顾全人类的利益,我行我素大肆向海洋排污和向海洋倾倒废物的企业、船只、海上结构物承担巨额罚款。
如前所述,我国海洋污染的源头主要来自于陆上沿江、沿岸企业。因此要彻底根治海洋污染,就需要各地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沿海、沿江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污染严重而又无力进行环保整顿的企业,要下决心予以关停或转产,对于拟开工又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项目,环保部门要坚决行使自己的否决权,实行“一票否决”。要在企业中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理念,从根本上控制污水生产总量。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重视培育海洋经济发展的新要素,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海洋产业,不断提高海洋产业现代化水平。要强调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发展道路。
我国不仅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还有着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海洋管辖区域,在开发利用的同时,我们要增强维护海洋权益、保持海洋生态平衡和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以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普及、宣传海洋知识,增强民众的海洋意识是引导群众参与海洋管理的必要条件。世界上,无论是美国的《21世纪海洋蓝图》还是日本的《21世纪海洋政策建议》都把对广大民众进行海洋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作为海洋国策的重要一环。我国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海洋开发中出现的失误,不少就是因为广大群众也包括部分海洋开发事业的决策者缺少必要的海洋科学知识造成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要把海洋教育列入全民义务教育的范畴中,把普及海洋知识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任务。要使我们的青少年自小就具备海洋保护的基本知识和观念。同时,要对广大渔民、涉海企业职工、沿海地区居民进行经常的、有针对性的普及海洋知识特别是海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居民从根本上树立起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环境保护和依法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强烈意识,并变成广大民众保护海洋环境的自觉行为,以提高海洋管理的效能。
参考文献:
[1]中国海洋报,2007.4.10
[2]杨威.渤海污染触目惊心 环境承载已达极限.中国海洋报,2007.1.19
[3]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污染严重.中国海洋报,2007.1.19
[4]中国海洋报(国际海洋版),2007.6.19
[5]中国海洋报,1999.12.28
作 者 李百齐,浙江海洋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院长。(浙江舟山:3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