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银川德胜工业园区清真食品产业发展情况简介2013.5
银川德胜工业园区清真食品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银川德胜工业园区经过十一年不断建设和发展,工商注册企业已达到479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家,集聚了丹麦嘉仕伯啤酒集团、台湾旺旺集团、上海胜华集团、天津大桥集团等一批实力雄厚的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培育了“厚生记”、“百瑞源”、“华纳”、“泽光” 4个中国驰名商标和“银丰”、“万利”等46个宁夏名牌,形成了以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电气制造、家具及装饰材料制造、商贸物流为代表的四大主导产业。凯晨电气、天佳仪表、大北农科技成功创建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艾尼散热器、鑫瑞特电机、大北农科技、厚生记食品被评为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银川市小巨人企业达到29家。
2002年以来,县委、政府及园区历任领导始终将发展壮大清真食品加工业作为重点特色产业加以培育扶持,2006年成立了当时宁夏唯一一家清真食品工业园,总占地面积3400亩,先后引进了以明旺乳业、塞尚乳业、东君乳业为代表的乳制品加工企业,以伊顺集团、伊味食品为代表的清真肉制品加工企业,以厚生记食品、泰丰科技为代表的休闲保健及饮品加工企业,以格瑞迎春、爱里食品、万利食品为代表的面制品加工企业,以福之源油脂、三利酱醋、滴滴香食用油为代表的粮油调味品加工企业,成为全区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清真食品集散地。目前,共有清真食品企业45家,其中产值亿元以上企业6个、3000万元-1亿元5个,中外合资企业2家,出口创汇企业9家,国内知名品牌项目5个,宁夏名牌产品25个,中华老字号企业1家。2012年,实现清真食品产业工业产值18.8亿元,同比增长28%。预计2013年清真食品产业工业总产值将突破20亿元。
第二篇:银川德胜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的汇报
党办约稿
银川德胜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的汇报
银川德胜工业园区经过12年的建设发展,建园以来,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在20%以上,现已形成以“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电气制造、家具建材及装饰材料、商贸物流”为主导的四大产业集群。2008年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被商务部确定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2011年评为自治区“五大”优秀工业园区之一;2012年位列银川市工业园区考核第一名;2013年成功创建国家新型工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农副产品加工),位列银川市工业园区考核第一名。园区产业支撑效果明显,经济实力逐年增强,呈现出增幅趋缓,质量提升,产业结构合理的发展态势。一、四大主导产业发展情况及转型重点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德胜工业园区沉着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东产西移”的历史机遇,以重大项目推进、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为抓手,对园区产业结构及发展规划做了重新审视定位,重点培育以“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电气制造、家具建材及装饰材料、商贸物流”为主导的四大产业集群。
(一)农副产品加工业
1、总体情况:德胜工业园区目前拥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6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2.7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38%。其中,规上企业22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9.6亿元,规上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园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大北农),自治区级技术中心企业3家(大北农、泰丰、厚生记),中国驰名商标3件(“百瑞源”、“银川”、“泽光”),中华老字号1家(敬义泰),泰丰生物科技凭借先进的卓越绩效管理,获得了首届银川市市长奖励(全市仅2家)。
2、产业市场竞争及发展优势。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主要以酒类、清真牛羊肉、休闲食品、面点、速冻食品、乳制品、调味品加工为主。目前,自治区及周边区域超市卖场酒类、糕点类、速冻食品、乳品类产品大多出自德胜园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份额占比在40%以上。餐饮娱乐场所销售的酒类主要以昊王“老银川”、雄牛“九缸十八锅”系列白酒,西夏啤酒为主。借助我县全国农业产业示范区及德胜园区国家新型工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平台效应,我县优势的农产品种植项目,肉牛(羊)养殖项目、奶牛养殖项目同园区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做到了有机的结合,对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产业发展壮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同南梁台子合作发展的“企业+基地+农户”的肉牛(羊)养殖,枸杞规模种植、北京中地奶牛养殖等一产、二产合作发展的模式,也为园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材料解决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通过理顺龙头企业、基地与农户关系,建立紧密型的利益连接体,使我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2%以上。
3、新建续建项目情况。誉景薯业80000吨马铃薯休闲食品加工项目,麦清香中西糕点加工项目等重点项目已基本建设完成,预计年底可投入生产,将为园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输入“新鲜血液”,昊王酒城项目、夏林水产、多维枸杞等一批签约项目因土地指标未落实,现正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办理。
(二)机械电气制造业
1、总体情况。德胜园区目前有机械电气制造企业99家,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0.9亿元。其中,规上企业23家,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3亿元。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远大电气、天佳仪表),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家(凯晨、鑫瑞特、艾尼),远大电气的“华纳”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转型重点。由于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部分涉事房地产配套设备的加工制造企业及煤炭矿山设备制造企业订单减少,产值下降幅度较大;政泰龙特种车辆改装因经营管理和资金链断裂已停产。为应对各种不利因素,园区加快了机械电气制造企业科技创新的步伐,引导机电行业企业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大产品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提升机电电气制造业的竞争力。着力培育以胜华电缆为龙头的电线电缆制造业,以宏远汽车、宁夏远高为龙头的汽车部件制造业,以凯晨电气、远大电气、鑫瑞特电机为龙头机电产品制造业。
(三)家具建材及装饰材料业
1、总体情况。德胜园区拥有家具建材及装饰材料生产企业83家,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8亿元。其中,18家规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6亿元。华泰龙家具的“华泰龙”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晶峰集团〃中国玻璃艺术馆成功开业。
2、产业转型重点。鼓励家具建材及装饰材料产业的企业积极开发环保节能、高附加值的新型建材,发展多功能、轻型、优质的新型墙体材料、高档装饰材料和UPE新型管材,加快实现传统建材行业向新型建材产业的转型,改造提升建材产业。重点培育天津大桥电焊条、艾尼散热器、徐州中煤钢结构、晶峰玻璃、丽秋玻璃为龙头的新型建材制造加工业,以华泰龙家具、康华新智门业为龙头的家具制造加工业,以盛世华新、卓和信、三正等新型建筑材料、管材、墙体装饰材料加工业。
(四)商贸流通产业
187家商贸流通企业,上半年完成销售额72.6亿元,比去年同期的62.2亿元增长17%。其中,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60家,完成销售额46.4亿元,占商贸流通企业的64%。
1、汽车销售业是商贸物流产业的主要支撑。德胜工业园区目前有汽车销售企业109家,完成销售额59.6亿元,同比增长10%,占商贸流通企业的82%。汽车4S店65家,完成销售额47.3亿元,同比增长7%,占汽车企业的79%。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在全区占到80%以上的份额,2011年成功引入银川市车管所搬迁入驻,逐步形成了汽车销售、信贷、保险、缴税、办证、挂牌、车检、维修等一条龙服务平台,使“买好车到德胜”服务品牌辐射银川乃至周边地区。
2、奥特莱斯名品折扣城项目进展顺利。一期项目已建成名品折扣店40家,于2013年12月投入运营。已引进酷奇、普拉达、阿玛尼、恒源祥等国际国内一、二线品牌150个,上半年完成销售产值2114万元。二期建设了9.6万平方米文化创业城项目,其中包括:大型游乐、商业配套、丝绸之路文化创意、梦幻阿拉伯文化创意、亲子成长中心、艺术展览中心等子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此外还有51#、53#影院、酒店、生活超市等配套产业项目约12万平方米,投资额约8亿元。截止目前,9.6万平方米文化创业城正在进行室内外装饰工程,各配套综合管网工程也全面展开,预计9月底全部完成并投入运营。51#楼A区墙、柱钢筋绑扎完成;B区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C区基础钢筋绑扎完成;53#柱基础完成。二十一小分校区已完成规划设计,并通过专家评审,待学校建设用地落实后,即可动工建设。奥特莱斯项目全部建成后必将带动银川北城商贸圈繁荣发展。
3、其他商贸企业做了有效补充。德林药业、新华书店、金盛家居、远大小额贷款、宁北汽配等76家以物流配送、汽车配件、维修服务、小额贷款、餐饮为主的商贸物流企业完成销售产值12.8亿元,占园区商贸销售产值的17.6%。
二、园区经济发展情况暨对县域经济的贡献及节能降耗的主要措施
(一)园区经济发展情况暨对县域经济的贡献 2013年,482家企业实现税收总额7.9亿元,占全县税收总额的72%。其中,县本级税收4.26亿元,占全县县本级税收的41%。301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8亿元,同比增长26%,占全县工业总产值167.5亿元的70%;完成工业增加值31.9亿元,同比增长22%,占全县工业增加值37.6亿元的85%;56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3.1亿元,同比增长28%,占全县规上企业总产值137.3亿元的68%。181家商贸流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141.8亿元,同比增长10%,占全县三产销售产值的84%。2013年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8家。解决就业人数24508人。其中,贺兰籍就业人数7353人。2014年1-6月份,482家企业实现税收总额3.67亿元,占全县税收总额的63%。其中,县本级税收1.88亿元,占全县县本级税收的34%。309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9.2亿元,同比增长17%;完成工业增加值16.5亿元,同比增长16%,占全县工业增加值18.55亿元的89%;74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8亿元,同比增长15%,占全县规上企业总产值73.5亿元的65%。187家商贸流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72.6亿元,同比增长17%,占全县三产销售产值的84%。解决就业人数21557人。其中,贺兰籍就业人数6468人。
(二)节能降耗方面的主要措施
1、严格企业准入门槛,杜绝耗能污染企业入园。根据银川德胜工业园区产业布局和规划的要求,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电气制造、家具建材及装饰材料、商贸物流为主的“清洁型”产业,为确保园区经济实现绿色循环健康发展,严厉杜绝引入耗能污染企业。
2、推广清洁能源,实施集中供热。按照“七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引进了博翔热力、德胜供热等两家供热公司,引进了凯添能源天然气公司,园区企业基本实现了集中供热,杜绝了小锅炉耗能的现象,全面推广以天然气、电力为主的清洁能源进行工业生产,万元GDP能耗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每年均下降5%。
三、转方式、调结构,力促经济“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德胜园区积极应对土地指标没有落实,新建项目无法开工,签约项目无法落地的不利因素,加大产业转型、结构调整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关于德胜园区“提质增效”的工作部署,着力做好现有企业技改扩建、品牌创建、科技创新、“两化”融合服务工作,确保园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经济发展实现平稳过渡。
(一)抓技改扩建。对实施的宁夏西夏嘉酿啤酒有限公司生产线扩建、宁夏大北农猪饲料、宁夏厚生记杞动力、宁夏天佳仪表LNG天然气液化4个重点技改扩建项目实行全过程无缝对接服务,切实解决技改扩建项目政策、资金“中梗阻”现象,确保项目按期投入运营。截至目前,技改扩建项目完成工业总产值8.2亿元,同比增长32%,新增工业产值2.6亿元。
(二)抓品牌创建。强化品牌创建意识。上半年,宁夏华泰龙家具制造有限公司的“华泰龙”商标、宁夏昊王酒业有限公司的“银川”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园区“中国驰名商标”总数达到6件、占全区总数的16%;我县也由此成为全区注册“中国驰名商标”最多的县区(7件)。品牌创建为园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但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也成为提高园区经济实力的“助推器”。
(三)是抓科技创新。加强企业与科技院校合作,提高企业产品创新能力。上半年,塞尚乳业、青林盛华、沃林机械等14家中小企业荣获自治区第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称号,占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9%;西夏嘉酿、晶峰玻璃等25家企业被认定为2014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全区总数的15%;华泰家具、厚生记、天佳能源等12家企业被认定为自治区“专精特新”示范企业。1-6月份,1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64亿元,同比增长26%,新增工业产值2.27亿元。全民创业基地被认定为自治区小微企业孵化示范基地,并获得100万元奖励资金。
(四)抓“两化”融合。做好园区“两化”融合示范推广工作。宁夏泰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荣获银川市首届市长质量奖励(全市2家),奖励扶持资金100万元。为在园区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实行生产过程全控制起到了示范带动。
四、制约园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水、电、气、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刚性上涨,国内外经济走势放缓,“内增外缓”使部分传统企业(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机械电气制造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产品市场竞争空间缩减,部分企业经营效益下滑,生产信心不足。
(二)金融机构少、融资渠道单
一、信贷产品固化。有实力业绩好的企业银行扎堆跟进,新入规和需要信贷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三)一些有实力、市场前景好的扩大再生产项目,由于缺少用地指标、建设手续待办,开工叫停错失市场发展良机;一些招商引资项目因用地供给不明朗,投资信心不足,有撤资另寻他处发展的意向;由此导致园区工业固定资产投入骤减,不但影响园区投资环境,而且影响未来几年园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部分小微工业企业经过多年经营,至今也无实质性的变化,有的停产、有的租赁、有的改变土地使用性质(仓储、个体商贸)、有的建设用地利用一半,企业主通过短期租赁、停产免征相关税费等形式“创收获利”,导致税源流失和土地资源浪费。规范建设项目用地合约,清理整治项目用地性质,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任务依然艰巨。
五、确保园区经济持续发展的举措
(一)落实“一企一策”举措,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力争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紧扣新型工业化主题,选择基础好、带动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贯彻落实县委政府“一企一策”举措,着力做好企业技改扩建、品牌创建、科技创新、“两化”融合服务衔接工作,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力促龙头企业做强、特色产业做优、主导产业做大,力争完成县委政府下达园区目标任务。
(二)开源节流,提升“产业融合”度,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对圈而未建、建而未用、用而无税及改变用地性质的企业,进行清理整治。借助园区区位优势,按照产业发展规划(产业链)指导企业在产品研发、工业设计、技术咨询、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物联网、电子商务、软件开发、服务外包、网络动漫,文化创意等方面实施二次招商和项目嫁接,着力解决园区高新技术项目少、产业链高端项目少、总部经济项目少、生产性服务项目少的问题,内联外拓提升产业融合度,推进现有企业转型升级。
(三)强化服务破除“中梗阻”,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充分把握“国务院关于对稳增长促发展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机遇,坚定工业强县发展思路,强化领导督办、部门联动、现场办公的工作机制,破除建设项目在项目审批、土地挂牌、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环节上的“中梗阻”,力促国际汽车城项目、清真食品园二期项目、奥特莱斯二期项目在今年有效建设期内开工建设,麦清香食品、誉景薯业等续建项目按期投产;筹集资金加快德源街延伸工程、清真食品园二期道路工程、园区市政排水管网改造提升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篇:清真食品产业发展调研对策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市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对全市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全世界有13亿穆斯林,全球清真食品、用品市场需求量逐年增长,前景十分广阔。不仅穆斯林依赖清真食品,来自于不同种族及宗教的人群对清真食品都具有较高的需求。其中,阿拉伯联盟的22个成员国是清真食品的巨大消费市场,也是我国开拓清真食品的出口的目标市场。
**市现有人口135.68万,其中回族人口68.5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50.5%,是全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级市,是名副其实的回族之乡,在发展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和明显的资源优势。清真产业是我市发展特色经济的主体,也是形成经济优势的主要依托。2006年以来,市委、政府提出“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战略,主要依托“回族之乡”品牌优势,全力打造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的独特优势,逐步形成了新的产业集群。截止2008年底,我市清真产业进出口总额达到516万美元,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42.26%。2009年一季度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实现产值(含营业收入)达到16.92亿元,占全年的19.6%,同比增长12.8%。其中清真餐饮业销售额达到1.62亿元,同比增长20.1%;清真牛羊肉销售达到13700吨,增长2100吨、同比增长18.1%。总之,我市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正处一个新的起点上。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从事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企业(个体经营户)共有140130家,从业人员238814人,规模以上企业28家(指年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其中年销售收入过3亿元的有3家,过亿元的有9家;以下中小生产加工销售企业有128家。初步形成了清真肉制品、清真乳制品、清真餐饮、清真方便休闲食品、清真粮油、清真调味品、回医回药、清真保健品、穆斯林用品等为主的“七大重点”产业雏形。
二是各类产业竞相发展。2008年全市清真餐饮企业、个体工商户有2300多家,其中中等以上规模的有20家,拥有300个餐位以上的大型餐饮企业6家,从业人员16700多人,年实现营业收入6.29亿元。清真肉及制品类企业、个体户有7.6万家,从业人员11万人,加工、销售清真肉制品6.2万吨,产值11.8亿元,清真乳制品企业16家,从业人员1.5万人,主要生产固态包装奶粉和液态奶共4个系列30多个品种,实现产值15.7亿元。清真方便休闲食品、清真粮油、清真粮油类有5.6万家,从业人员8.1万人,实现产值17亿元。清真副食品类有7417家,从业人员9661人,实现产值3.68亿元。清真调味品类有484家,实现产值1.23亿元。清真饮料类有686家,实现产值1.55亿元。回医回药及清真保健品有生产、加工企业21家。穆斯林用品业生产加工销售企业、个体经营户275家,从业人员2524人,实现产值1.33亿元。2008年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实现产值75亿元,同比增长13.6%,实现增加值27.8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8.3%。
三是品牌效应日益显现。目前已形成的品牌产品有“夏进”乳品、“沙漠王子”、“涝河桥”清真牛羊肉、“老毛”、“国强”手抓、“老苗”月饼、“中桦雪”面粉、“原野蜂蜜”、“万绨旎”民族服饰等。其中,“夏进”牌牛奶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中桦雪”面粉、“老苗”月饼、“原野蜂蜜”等12个产品被评为宁夏名牌产品。“沙漠王子”清真牛羊肉系列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全市有17家企业(市场)被国家民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确定为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定点企业(市场)。一批穆斯林用品已打入国际市场,其中,富盛机械制造公司制造的伊斯兰风格的铁艺制品远销阿联酋、伊朗、沙特等穆斯林国家;宁夏雄鹰皮草集团生产的具有民族风格的二毛皮大衣、背心、褥子、围巾等,产品90%远销欧美国家和地区。“红果”公司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今年3月,400吨“红果牌”全脂淡奶粉销往委内瑞拉,重启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以来宁夏奶粉惟一出口的国际市场大门。
四是项目带动后劲足。截止2009年第一季度清真项目占商务“两大任务”的比重在80%以上,17个正在加紧建设的项目,总投资2.18亿元。特别是涝河桥清真食品公司投资5000万元兴建2条吊宰线、1500平米牛羊肉交易大厅、5000吨冷藏项目,通达公司投资1000万元、年产4500吨牛肉吊宰分割线、犇羴源小白牛养殖加工项目、兴达粮油公司投资1.3亿元的年产3.5万吨油脂油料项目一期工程(投资8000万元)、“夏进”液态奶新技术扩改项目,入驻金积工业园区清真类项目达4家。
这些项目的实施为清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层,增加了后劲。其他改扩建的项目有10个,为清真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亮点。
二、存在的问题
(一)清真产业在整体发展上缺乏规划的宏观控制和引导。
(二)清真产业面上有数量、点上没有规模,产业链短、产业集中度低。
(三)龙
头企业少,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清真产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清真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
三、思路与对策
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五个统筹”发展的根本方法,我们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入手,将这一产业做大做强。
(一)编制高层次高水平的产业发展规划。科学的好的规划也是生产力,在当前人口、资源、环境等制约条件下更显得重要。要在充分调研论证、准确定位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尽快编制《**市2009-2012年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规划》,将其纳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发展纲要》。
(二)加快园区建设,扩大清真产业集中度。按照“统一规划、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方式,远期规划2000亩,近期规划600亩,采取因企制宜,加快金积工业园区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中小企业孵化园建设,吸引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中小企业入园发展,推进产业集群的形成。
(三)狠抓项目带动,增强清真产业发展动力。以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深加工项目为重点,抓好开发项目和引进项目的论证、制作和储备。支持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食品和服饰加工企业开展合作,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大品牌。同时充分发挥中国**回族民俗博物馆、中国**文化艺术馆、中国**伊斯兰文化中心以及穆斯林用品专用市场、穆斯林风情园等项目优势,培育回族特色区、回族文化展示旅游区,带动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快速发展。
(四)培育龙头企业,增强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建立动态调整、预警监测、跟踪服务和分析评估制度,做大做强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企业集团;一批创新能力较强、具有专业技术和特色优势的中小企业;一批具有先进生产工艺、知名度较高、国际经营能力较强的知名企业。重点发挥乳品、清真牛羊肉加工业基础较好的优势,重点抓好“夏进”乳品、“涝河桥”清真牛羊肉、“沙漠王子”清真休闲食品、通达4500吨牛肉冷鲜分割生产线项目、黄宝栋回医医院回药浓缩提取生产线项目、犇羴源小白牛养殖加工、伊光穆斯林家禽屠宰加工项目等以及兴达粮油、红山河、生利来等10个技术改造项目建设,为清真产业发展增添新亮点,有效提升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做大做强清真产业。
(五)提高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治理结构,通过加强管理,提高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通过政策支持,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采取科研机构重点研发和企业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支持相关企业建立清真餐食品、穆斯林用品等研发服务中心,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创新步伐;通过项目支持,使更多的清真产业企业开拓国外市场,走出口创汇的路子。
(六)实施品牌战略,丰富清真产业发展内涵。四个“中国号”集中反映了我市经济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因此要在产业层次上、科技支撑上、文化内涵上、市场营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引导和鼓励企业争创驰名商标、国内名牌和国际知名品牌。着力提升“涝河桥”清真牛羊肉、“阿伊河”清真牛羊肉、“沙漠王子”清真休闲食品、“夏进”乳品、“中桦雪”面粉、“老苗”月饼、“万绨旎”民族服饰等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品牌效应。鼓励企业积极申请绿色食品认证、宁夏著名商标和全国驰名商标。引导餐饮和清真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积极申请注册商标,提高清真产业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塑造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品牌产品。
(七)大力开拓市场,拓宽清真产业发展渠道。鼓励企业走出去找市场、找销路,推销产品,以销促产。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不断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积极发展与中东和东南亚穆斯林国家的经贸技术合作与文化交流,加强对穆斯林国家法律、外贸规则的研究,培养一批针对穆斯林国家的外经贸人才队伍;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形式的国内外企业投资贸易洽谈活动,争取引进更多的资金和项目。在开展交流合作的同时,注重搜集穆斯林国家市场信息、政策信息、需求信息等,正确引导企业对外发展。瞄准浙江义乌这个国际化市场,加强信息沟通,搭建一条**——义乌——中东的市场通道。引导和鼓励企业在西安、北京、上海等国内其它城市分设销售窗口,推介产品。
(八)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切实贯彻落实市委政府《关于做大做强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的决定》,加大力度鼓励和扶持产业发展,引导我市清真食品用品企业走精细化加工的路子,为创造品牌创造条件,营造环境,协调小规模、低层次的企业走联合发展道路,扩大规模,以形成集中资源优势。同时引项目、引资金、引人才,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金瑞、政策、服务环境。
第四篇:宁夏清真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宁夏清真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李俊
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摘要: 宁夏是中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拥有清真食品加工的天然的地理、人口、市场等优势,但是其发展受到国际与国内较大的公司还有本身机制不健全的影响,一直没有形成产业优势,带动整个中国清真食品走向国际化,故对宁夏清真食品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推动宁夏经济的发展。本文综述国内外穆斯林清真食品发展现状, 阐述西部大开发中宁夏清真食品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国内外所占有的竞争优势, 同时提出制约宁夏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集群的因素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宁夏;西部大开发;清真食品;优势;制约因素
国内外清真食品界定
清真食品是指按照回族等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生活习惯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的食品[1]。
清真饮食文化特色及饮食特点
一、清真饮食文化特色
伊斯兰教出现后不久, 大约公元651年, 伊斯兰教进入到中国, 有许多土著的中国人信奉了伊斯兰教.在蒙元时期, 最广泛地在各个领域中利用穆斯林科学家以及他们的著作, 一些伊朗的科学家及他们在天文学、数学、算命、化学、地理学、医药学、文学、哲学与历史方面的著作被引进到中国, 同时由伊斯兰教法所规定的饮食禁忌也引入了本土饮食文化之中, 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和社会文化的变更而形成了当今世界所具有的伊斯兰特色的各种各样的饮食文化.在伊斯兰饮食文化中, 要求原料清洁卫生, 加工过程清洁卫生;同时注重吃的方法上讲究节制, 不吃过量、过分的食物, 注重膳食平衡, 以防疾病, 注重保健和营养, 我国穆斯林群众有许多关于饮食保健的秘方和药膳。
二、清真饮食特点
清真食品具有悠久的历史性、严格的禁忌性、差异的地域性、吸纳的兼容性、品种的多样性、食用的广泛性[2]。它具有科学性、预见性、普遍性, 可以说是文明饮食的典范[ 3] , 强调食物本身的养生和保健功能, 主张饮食要适中不偏, 坚持净洁为相宜, 污浊受禁止的原则
[ 4]。清真饮食最大的特点是禁忌性, 清真饮食禁忌来自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圣训等.伊斯兰经典中规定的非法食物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4] :禁食自死物.禁食血液.禁食猪肉。禁食非诵安拉之名屠宰的动物.禁忌饮酒。禁食秉性凶恶残暴及可憎的动物。
清真食品生产企业原材料的选择以及清真食品生产、加工、运输、贮存等过程都应遵守伊斯兰教法。来源不明的一些食品和成分是被禁止的, 包括明胶、甘油、乳化剂、酶、乳品原料、乳清、奶酪、动物蛋白质(脂肪)、调料和复合混合物。作为食品添加剂的防腐剂也是受质疑的, 还包括其他用于食品生产的产品, 如加工助剂、润滑油、清洁剂、杀菌剂和包装材料。
清真食品发展现状
一、我国清真食品发展现状
目前, 全国有清真食品定点生产企业541 家, 占全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的30% , 涉及清真肉制品、乳制品、油制品、面食、食品添加剂等多个种类, 定点企业占据国内清真食品市场份额的80%.新疆、宁夏、甘肃等我国穆斯林民族聚居地, 是我国清真食品的传统市场,近年来, 这些地方的清真食品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 清真食品产业链不断延伸, 产品种类除了传统清真餐饮、副食、肉食品外, 又开发和发展了清真方便食品、速冻食品、专用调料、乳制品、食用油以及印刷、包装、食品机械、餐具等产品。资料显示, 2008 年, 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为41 997.33亿元, 同比增长29-70% [5]。清真饮食习惯是世界上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共同的生活习惯, 而我国清真食品的贸易额仅占世界清真食品贸易额的0.1% , 清真食品的出口额还不足1亿美元。所以在我国发展清真食品产业, 使其在世界经济中发挥比较优势, 争夺清真食品和民族用品市场分工的空间巨大, 可行性极好。但是国内清真穆斯林产业的各自为战和无序竞争, 使要素资源缺乏整合和协调, 难以集中资源优势发展优势品牌, 实现清真穆斯林产业链的优化整合, 建设和完善穆斯林国家普遍认同的清真食品认证体系, 从而在国际市场上不能达到资源共享, 形成市场垄断, 获得价格优势, 制约了清真穆斯林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发挥。
二、我国清真食品制约因素
长期以来,如何推动我国清真产业进入国际市场,如何通过清真产业的发展带动穆斯林较多省份的发展,这些都是商界、学术界热议的问题。没有国际性大品牌、生产经营分散、缺乏相对完善的认证体系等客观因素也是不断讨论的因素。清真食品供应整体上呈“五多五少”的情况,即品牌流失多,新生品牌少;流动摊贩多,名特优店少;外来小店多, 本地餐馆少;低档次店多, 中高档店少;小街小巷多, 重点地区少。
中国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化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是市场参与热情与信心不足。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的发展要突出一个“特”字,通过参与国际性盛会的服务和竞争,参与和举办博览会、交流会和贸易洽谈会等来提高中国清真产业的知名度,形成自主品牌,使中国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通过会展经济创造中国清真食品产业更大的舞台,建立中国与穆斯林国家之间贸易与投资合作的形式,是发展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的重要战略思路[6]。
清真食品发展应对策略
一、把握机遇,参与竞争,拓宽市场
二、建立完善的清真食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
我国还尚未建立完善的清真食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某些地区清真食品市场管理混乱,“清真不真”现象时有发生,穆斯林群众意见较大。制度的不完善,也影响到了中国清真食品的对外出口,影响到了中国清真食品产业的集体形象。
三、参与城市清真饮食市场升级
几乎每座城市都面临着清真食品原料供应不足,穆斯林用品缺乏,无力提供会展清真餐饮服务等难题。最终解决办法不是在会议期间请来几个企业、开办几家餐馆。切实提高接待穆斯林宾客的能力,完善清真食品市场才是根本之举。
四、推动清真饮食文化的传播
中国清真饮食有伊斯兰饮食文化的宗教属性,也有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属性。
展望
近年来,银川市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形成了以清真肉制品、清真乳品、清真方便食品、保健品、清真调味品、穆斯林用品为重点行业的中小型企业群,产品基本形成了辐射周边,逐步进入国际市场的良好局面。2006 年,全市清真食品、保健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实现产值(收入)19.2 亿元,同比增长20%。今年一季度,实现产值(收入)5.87 亿元[7]。
同比增长22%。我们与之交往和直接面对的是一个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外部世界, 这个外部世界将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多方面带来一系列深刻影响[7]。因此, 认真搞好清真饮食工作, 认清清真内涵, 坚持清真饮食的清真特色, 充分利用宁夏丰富的物质资源及民族特色, 将我国的清真饮食发扬光大, 有助于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和声誉, 在世界范围内提升具有中国特色的清真食品的知名度.同时提高我国清真食品行业对外出口的竞争力度, 增加国内GDP, 对于维护我国的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对于西部大开发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繁荣与发展,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1] 《宁夏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管理条例》2002,11,[ 2] 周瑞海.清真食品的特点探析[ J].回族研究, 2004(1):100-103.[ 3] 关明.清真饮食禁忌是文明饮食的典范[ J].中国烹饪研究, 1998(3): 9-12.[ 4] 严国林.西北地区清真饮食文化的禁忌特色[ 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35(2): 53-55.[ 5] 王小萱.中国清真食品产业国际化步伐加快[ N].中国食品报, 2009-08-18(1).[ 6] 王晓琴,黄海珠:《杭州市伊斯兰经济运营调查研究——以清真餐饮业为例》,载《中国穆斯林》2008 年第2期。
[ 7] 吴俊.银川全面发展清真食品产业寻求突破点.中国食品质量报, 2007-06-05(2).[ 8] 王静.发挥清真特色打造清真品牌[ N].中国食品质量报, 2006-08-10(6).
第五篇:应当重视和发展清真食品业——关于全市清真食品产业的调查
应当重视和发展清真食品业——关于全市清真食品产业的调查
铁岭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张凤海
铁岭是我省重要的少数民族杂散居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回族人民世世代代与其它民族一道在很多年以前就生活在这里。尽管他们为数并不很多,但是以“善”小经营著称的回族清真食品业却总是存在这里,时而还有所发展。随着我们迈入小康社会,我市清真食品业也呈现了日益繁荣的景象。清真食品业惊人的发展速度、惊人的社会影响作用、惊人的贡献现实告诉我们:清真食品业已成为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产业。
一、清真食品业的发展速度快
早在明末清初时期,由于回族人民的迁入,铁岭境内就已经出现了清真小吃。解放前,善于经商的回族人民为了生活,有相当多的人家靠挎筐、摆摊、推独轮车等沿街叫卖“清真小吃”,做着小买卖。建国初期,全市七个县(市)区,都本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将相当一部分个体的清真食品业者组织起来,集中办起了一两家国营的或合营的清真饭店和牛羊屠宰车间(设在县食品公司内),个别县也有保留一两家“切糕”、“烧饼”等独轮车叫卖的。文革期间,受“左”的思潮干扰,清真食品业和餐饮业已廖廖无几(见下表),就餐场所的减少曾一度造成回族人民外出就餐难的普遍现象。1980年,党的11届3中全会后,党中央全力贯彻落实各项民族政策和经济政策,我市的清真食品和清真餐饮业开始得以大力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国家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清真食品业和餐饮业如雨后春笋般,星罗棋布于各地。传统风味得以恢复和继承,新特色花样不断翻新,买卖越做越大,越做越好。到目前,有的企业已经跨出省界,冲出国门,全市清真食品加工业和清真餐饮业总数已达到了311家,为我市历史以来清真食品企业的最多时期,是文革期间清真企业数的29倍,是建国初期的20倍。其中,饭店181家,糕点加工厂6家,牛羊屠宰厂(点)10家,肉禽屠宰厂7家,商店18家,摊床91家。他们当中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生产加工水平的有9家,其中有7家肉禽场和2家肉牛屠宰场。这9家中有5家已成为我市富民强市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7家链条式清真肉禽屠宰企业由于采用了先进设备和技术,生产效率与日俱增,日均屠宰量达到了15.3万只。据了解这一产量名列全省清真肉鸡产量之首,产值占全市肉禽总额的48%。
二、清真食品业的社会影响深
清真食品业历史悠久。这一产业的兴衰始终与一定时期的历史总趋势,与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分不开的。但无论在什么条件下和多么艰苦的环境中,清真食品业在各个阶层的人们中的影响都是十分深刻的,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谁都知道清真食品是一种营养丰富清淡爽口的食品,这种食品既讲究做工造型,又注重营养配比。为此,颇受各民族人民的喜欢。前不久我们对清真牛羊肉店和清真餐饮店所进行的社会情况调查表明,购买牛羊肉的顾客中只有1%的是回族,而99%的牛羊肉都是被汉族等顾客所购买的;到清真餐馆就餐的人员中,绝大多数人员也都是汉族等顾客。在银州区二十家朝鲜族和汉族的烧烤店里了解到,他们用料中的牛羊肉都是来自清真牛羊肉店的货,店主们都讲,那里的牛羊肉货真价实质量好。每当节假日,也是清真牛羊肉店生意最忙的季节,买肉者络绎不绝,肉店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水准正在向低脂肪,高营养型转移的一种趋势。我们曾在银州区小桥子市场卖油条摊位看到:清真摊点排着长队围着买,而非清真摊点却很少有人问津。我们问顾客“这是什么原因”他们说“清真的大果子是纯豆油炸的”。可见清真食品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和位子是多么深刻。这些年来,省、市为了扶持发展清真食品业,下发了许多文件,也给予了很多倾斜。全市各类清真食品业都得到了较快发展,老传统得以继承和发展,新花样不断翻新,经营品种越来越多,效益也越来越好。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传统清真食品有了新发展。传统清真食品是老一代穆斯林开创并遗留下来的传统遗产,它在人们心目中印象最深、需求量也较大。多年来,这种传统产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下,不断被挖掘恢复并得以发扬光大。调查中,我们看到,在全市185家清真饭店和91家清真摊点中,有62%的饭店、摊点是由老一辈经营者们延续下来的,他们所经营的清真食品是倍受各族人们的青睐的。如开原“马锅烙”已经成为闻名省内外的风味小吃。据开原县志记载,每当原辽西省省长杜有文来开原视察时,都要来光顾“马锅烙”饭店,对其独特技艺赞不绝口。在他的影响下,褚副省长和其他领导来铁也都大多光临“马锅烙”。“马锅烙”虽然起源于开原老城,但现今已打破传统限制,陆续在开原、银州区和吉林一些县(市)开办分店达20余家。满清时期,闻名关内外的“鸡鸭白”烧鸡店经现今第五代传人改为“白记烧鸡”其风格不改,中药材配制方剂不改,质量不改,每日加工量尽管已达一二百只,但仍然供不应求。近年来,“白记烧鸡”又增添了牛肉肠、鸡肉肠及各类牛羊禽熏烧制品约20多种,市场销量一直看好。
2.新风味小吃遍布街头。改革开放以来,回族人民(尤其年轻人)打破了老框框,充分发扬该民族善经营之道,并学习和借鉴了汉族、维吾尔族和朝鲜族等经营方式,在热闹地区也开办了许许多多新格调、新品位小吃店,如:“清真烧烤”、“清真火勺”“清真快餐”等,光是银州区内就有近50家。具有铁岭独特风味的“牛肉火勺”,既松香可口又经济实惠,一人只花两三元钱就可饱口福。每当夜暮降临,各式清真烧烤店便忙碌起来,一群群一伙伙少男倩女集聚在烧烤店中,品味着一串串一根根各式烧烤制品。这些风味小吃为我们的饮食文化增添了内容,增添了色彩,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乐趣。
3.冲出了省界,跨出了国门。清真食品业以其独有的潜力,在祖国的百业之中,越办越兴旺,越办越红火。这些企业有大有小,有精有简,规模大的员工达到千人之多,规模小的只有一两个人经营,而且经营范围广,经营种类多。随着祖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它们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向规模化、集团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仅在目前清真企业中,就有够规模的饭店3家,牛羊禽屠宰加工企业9家。这些企业屠宰加工的清真分割牛肉和清真鸡肉产品销往国内达30多个省(市)和自治区。同时,还有3家企业已经把自己的产品远销到香港、澳门地区和日本、韩国、俄罗斯及一些阿拉伯国家,每年他们换回的外汇达1255.7万元,这在铁岭清真食品业的发展史上也是从来没有的。由于这些企业坚持诚信第一,质量第一,环保第一,它们的产品被清真食品协会誉为“安心肉”、“放心鸡”,并被省政府评为“无药物残留的优质产品”、“省首批百家”最佳诚信企业和“全国农产品贸易博览会金奖”、“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
三、清真食品业的经济效益好。从全市300余家企业的经营情况看,清真食品业方便了群众,丰富了生活,同时,为国家和地方创造了价值,做出了贡献。其具体表现为:其一,经济效益好。这些企业年产值(包括销售额)达116785.28万元,利润达2056.26万元,为国家纳税(不包括招商引资企业税)610.44万元,以大成农牧有限公司为例,出口创汇950万元。其二,社会效益好。这些企业除了妥善安排了6000余名回、汉族劳动力外,都创办了许多附属的卫星企业,如饲料厂、浮化厂、饲养场等。这些卫星企业安排的社会劳动力多达29300余人,是主体企业所安排劳动力的9.7倍。以6家清真肉禽场为例,它们扶助培养的肉鸡饲养场就有8140家,遍布全市八个县(市)区,安排闲散劳动力27200人,这些养鸡户自身年收入就多达24750万元。其三,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多。全市3000多家清真食品企业,都能积极响应党和各级政府的号召,涌跃参与各地组织的帮贫救困的公益活动,帮助各地方排忧解难。据三年的情况统计,这些企业光是捐赠的款项就有79.36万元。以银州区87家饭店为例,他们的捐款就有43500元。
总之,这些年来,党和国家重视和发展清真食品产业,并且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发展。我们相信,以它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它还会以新的姿态,新的成就立于百业之中。
四、当前清真饮食业存在的问题
就全市清真饮食业来看,总体情况是:大型企业好于小型企业,加工业好于餐饮业。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在对招商引资的清真企业的待遇方面,个别地区对有的外来投资企业,在投资一两年后曾出现加价提标的现象。
2、在清真生产加工企业中,大多数企业深加工程度不高,尤其是屠宰加工企业目前还只处在粗加工阶段。
3、在清真餐饮业中,存在着“小多大少,简多精少”的现象。即规模小的企业多,规模大的少;简陋的多,称得上精品的少。从经济效益上看,我市的清真餐饮企业数量占全市餐饮业的6%,而经济效益却不足全市的1%。
4、在坚持清真标准方面,仍有极个别清真企业存在着“清真不清”现象。
五、调查给我们的启示
清真食品业是一种食品文化,是一个历史时期民族事业兴旺发展的象征。
清真食品业是一种产业,它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开发它,发展它可以创造更多、更高的价值和财富,因为市场是检验产业生存和发展的试金石。
清真食品业是一种历史,是保持和发扬老一辈回族人民艰苦创业,团结奋进的历史。
清真食品业是一种文明,是饮食的文明,营养学的文明,强身健体的文明。同时,它也是一种政治文明,它伴随着自身的发展,日益满足和丰富着包括回族在内的各民族人们的生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还体现着“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和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的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因此我们建议:
应当支持和发展清真食品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尽可能多地为这一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目前,市民委正在积极帮助有外贸项目的企业落实“民族贸易”企业贴息贷款政策;政府其它部门也应尽可能多地创造宽松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充分挖掘这一产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加速清真产业的快速发展。
应当进一步在清真食品的品牌和优质、价廉上做文章,在扩大再生产和深加工上做文章,加强经营管理,不断翻新花样,拓宽投资渠道和扩大销售市场。
应当立足铁岭,走出国门,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特别是伊斯兰国家和阿拉伯世界的市场。目前,我市清真肉禽加工业已有一定规模,并有一定的外贸销售量,但没有形成集团优势。为扩大出口竟争力,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组织协调,帮助这些企业尽早组建一个统一的对外销售网络。
应当严格清真产业的清真标准,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必须让产品的质量、规格、标识等完全符合国际要求的清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