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业文明中国化与清华文化-学习日志(范文)
第108教学单元-工业文明中国化与清华文化2013年10月21日第6周星期一
在本次课程中,我了解到了清华人在工业文明中国化的过程中所不断进行的自我调整。感受到了清华人身上所特有的探索追求、不屈不挠的精神,也感受到了清华作为一所世界闻名的优秀大学所用的丰富、系统、稳定的文化理念资源。
中国现代曲折多变的历史格局,让工业文明在中国的传播变得异常复杂。大学的重要使命是学术文化的代际传承与创新。面对中国现代曲折多变的历史格局,清华人能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并取得良好成绩,这与清华大学拥有丰富、系统、稳定的文化理念资源有关。在课上我了解到,这些重要理念可概括为五个方面:(1):中和位育;(2):中西融会;(3):古今贯通;(4):文理渗透;(5)文实会通。这些理念在不同程度上贯穿于新旧清华的全过程,正是它们将新旧清华融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新清华对旧清华文化实现了曲径通幽式的传承、变通与创新,并创构了新型人格理想,是对“中和位育”与“综合会通”的理念的继承与发展。
清华文化正在一代代的清华人之间不断传承,清华人在传承中变通、创新,让清华一步步发展,一步步向世界一流大学靠近。通过这次学习,我第一次了解到了清华的一些教育理念,也对清华未来的发展更加充满了信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清华文化的熏陶下、在清华精神的激励下,每一个清华学子都会会社会做出自己的一部分贡献,清华也会因为一代代清华人的努力额更加知名。
第二篇: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邢校玲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贵州省 贵阳市 550001
摘要:红色象征着革命和社会主义,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成果;红色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红色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红色精神
中图分类号:D641文献标志码:A
Red Culture and Marxism
XING Xiao-ling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history and Political Science,sinicization of Marxism, Guizhou Province Guiyang City 550001
Abstract: Red culture the advanced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has a close connection with sinicization of Marxism.is also the cultural achievement of sinicization of Marxism.Red culture, which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is the crucial link 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theory.Key words: Red culture;Marxism;Red spirit
红色象征着革命和社会主义,近代以来,红色一直都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代名词。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特有的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是20世纪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中华民族新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成果,也是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文化载体,我们借助红色文化的传播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一、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形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他包含三方面的内容: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即具体化;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即中国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化;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即民族化。[1]这种继承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同时经马克思主义改造了的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便是“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提炼和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得以传承。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征程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两弹一
星”精神、抗洪精神、奥运精神、抗震精神······这些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髓,是激励人们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的强大精神支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弘扬这些红色精神。
红色文化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作风、共同信念和共同精神品质。1927年10月,毛泽东等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来到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2]这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了实质性的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培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这一精神既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优秀血脉和人文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的积淀,又是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无产阶级思想作风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早期体现。
1935年1月15至17日,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在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遵义会议结束了 “左”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排除了“本本主义” 和苏联模式的影响,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党独立自主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打开中国革命崭新局面的标志性事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的又一次结合,造就了遵义会议红色文化和长征文化。
从1935年到1947 年,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总后方,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毛泽东在延安开展了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并对中国革命作了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延安整风打破了党内对苏联经验和对共产国际的迷信,打破了党内存在的“唯书”、“唯上”的思维模式,把全党从教条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延安整风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开创了新局面,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思想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经验基础。在这一过程中造就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在这一期间,毛泽东的两大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这是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成果,它不仅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奠定了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成为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在六届六中全会中毛泽东提出“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在大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4][3] [2]
建国后,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抗震精神等红色文化,同样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红色文化高度浓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理论及其实践。然而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也会犯教条主义错误、“左”倾错误、“右”倾
错误,如王明的“左”错误、李立三的“左”倾错误、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大跃进、“文革”等这些都是脱离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的结合,从而走了许多弯路。因此,马 克思主义要真正发挥其应有的革命作用,必须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为此,我们要发挥“武器的批判”功能,使其内化为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 武器并用以指导自身的实践,从而创造出最具民族特色的红色文化。为此,在构建我们红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始终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过程中,形成最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先进文化。
二、红色文化指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实践推动了红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即可依托红色文化的建设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一)红色精神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继承和发展的红色文化。“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6] “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的长征精神。[2]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的延安精神。“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抗震精神······红色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优秀文化,团结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红色精神为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优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土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提升了整体素质。
(二)红色经典之作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内容
红色经典是中国社会生活中一种独特的文艺现象,是文化传统中的魁宝和精华、文明的象征。重提红色经典是对红色原著的激活和重建,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内容的丰富。
如,《毛泽东诗词》是随着红色经典成长的:从革命思想的引入、思想解放的宣[7]
扬,到后来的革命的发展壮大、敌后根据地的形成。在其中包含了红色革命、红色精神以及红色经典中的世界观、价值观,是毛泽东思想的完全体现。而毛泽东思想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成果,它是对党内教条主义、经验主义错误思想的有力批判,同时为延安整风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为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除此之外,还有大家所喜爱的的小说、诗歌、戏曲、话剧、音乐、舞蹈、绘画、影视剧(《东方红》《洪湖水,浪打浪》《南泥湾》《五星红旗》;《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色娘子军》《闪闪的红星》《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优秀的红色经典文艺作品等,都在不同程度体现人民群众革命理想和战斗精神。还有一些红色旅游景点,如延安革命纪念馆、西柏坡革命遗址、冉庄地道战等,这些都是历史实践的产物,是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它们巧妙地再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情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具体相结合的过程,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容更加丰富。红色文化的经典之作唤起了人们的红色记忆,并且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人民群众提供了研究和解决中国 实际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使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事业才得以不断推进并最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三)红色精神品格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价值导向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尤其是红色文化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在当今世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相互激荡,马克思主义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面临着历史性挑战,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假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日益显现,如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殖民文化思潮、民族分裂主义思潮,以及拜金主义思潮、利己主义思潮、个人主义思潮等不同程度地向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挑战。[8]为此我们应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在新时期所倡导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引导人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坚持不懈的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假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抵制和批判错误思潮,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
三、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互依存并进
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红色文化,红色文化又指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两者是相互依存并进的。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红色文化的前提和基础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并且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的红色文化随着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而发展。同时,红色文化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发展的载体:红色文化形成于“五四运动”以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断成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创新发展。红色文化紧跟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归根结底是源于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
(二)红色文化在引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升华
红色文化在引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过程中,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也在不断地得到提升,由井冈山精神到西柏坡精神,由大庆精神到现代的抗震精神等等,不断赋予红色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虽然与革命时期相比,红色文化诞生、发展 的历史背景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不可否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新发展同样对红色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科学的指导思想是红色文化最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构成红色文化得以维系和发展的基石;顽强的革命精神是红色文化得以维系和发展的动力源泉;高尚的道德品质,是红色文化社会化的道德基础。为此红色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自己的精神内涵也不断得到了提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产生的红色文化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提供了的巨大动力,反过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又促进了红色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两者相生相伴并相互促进,这为实现文化强国提供了巨大动力,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参考文献:
[1] 吴宝晶,高正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研究述评[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4:3.
[2] 李江源.党魂——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赞[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8:31:38.
[3] 问俊玲.延安整风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4).
[4] 刘金田.红色精神[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4:223.
[5] 邢云文.中国共产党精神建设的历史实践与价值意蕴[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11,(4).
[6] 林 喆.精神传统的形成与社会改造[J].人民论坛,2006,(8).
[7]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1438.
[8] 梅荣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3:842.
[9]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35.
第三篇:文明冲突与文化融合
文明冲突与文化融合
作者: 发布时间:2007-11-26 来源:
赵林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导
五个文明形态
在这样的五个文明形态中,按照今天已有的考古学的资料,最早的文明应该还是两河文明。两河文明是在公元前350年左右就出现了城市,比如说像苏维尔这样的城市。已有的国际界的通行的标准,人们改变和告别了游牧的生活,开始过上了固定的城市生活,有了专职的国家集团,有了固定性的庙宇祭祀中心,有了文字,这一系列都有了,我们说就是到了文明了。到公元前350年左右,在两河之间就出现了文明。这是最早的。
第二个稍晚一点的就是埃及尼罗河文明,大概在3500年左右,就出现了最早埃及古王国,中王国和新王国之后才出现。这两个文明都可以说是5000年以上的文明史,这是毫无疑问的。
第三个是爱琴文明,主要是在克里特岛上,是地中海通往爱琴海的口上,爱琴海是地中海的东北角上,这个克里克岛的文明是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就出现了,而且是达到了非常辉煌的程度。克里特文明,是最早的爱琴文明,是受到了来自南边的埃及文明和东边的两河文明的共同影响。保留了很多埃及文明的东西,比如说他们的神话中半人半神的人兽结合体。爱琴文明是深受这两个文明的影响。
第四个是克拉达文明,这个文明出现的时间大概也是公元前2500-公元前2600左右,在印度河流域,是一群皮肤黝黑的土居人,是最早的当地居住者。在英国的考古家在死者的坟墓的地方发掘出了很多水平很高的文化遗体,被证明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就出现的古代文明。
最后一个就是中国的先秦文明,大家知道,我们经常说我们是炎黄子孙,炎黄帝的后人是后人杜撰出来的,是伪造出来的,根本就没有什么炎黄嫡系,我们有自己的传说,大家就喜欢当真了,炎黄王都是传说中的人物,或者是部落中的人物,是一个氏族,或者是一个部落。我们说是炎黄子孙,真正的编年史是从夏代开始的,之前的不是正史,现在翻开历史学的辞典,《汉语大辞典》后面的中国编年史也都是从夏代开始的,之前的都是传说,真正的开始是从夏禹开始的,夏商周从这里开始的中国文明史。国际学术界对于文明的标准,它认为中国的文明史要从商代开始,而不是夏代开始,知道的理由是三代文字现在没有确证,一个没有文字的文化不被承认,一种专门用于记事的文字,没有记事的文字的文明就不被承认。我们中国最早的文字是在清朝末年,明朝初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甲骨文,这是商朝中期的文字,商朝早年的文字都找不到了,更别说是夏代了。如果是从商朝算起,我们的文明时代只有3500多年,从公元前16世纪开始,距今是3500年,推到夏禹王姑且可以算做是5000年的文明史,如果是从商朝算起只有3500多年的文化史。
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 这样的五个文明最初是在人类的亚欧大陆上,这样的五个文明是非常有意思,一字摆开正好是同样的纬度,可能是这个纬度的气候、雨水都是差不多的。这样的五个文明,从地图上看最早都是沙漠中的一点绿洲,在纬度上整个五个文明上下,就是在北回归线到北纬三十五度之间,这样的狭长的地带,五个文明一字摆开,每个文明所在的纬度是一个都达不到,是很小的,往往就是一个很小的城市。最早的夏商周的城市就是在黄河流域中下游,到黄河入海口,这样的区域,珠江流域最早虽然也有原始的文化,但是还称不上是文明,只有的狭长的地带中,北纬是可以统一的,经度是不一样的。每一个文明所占的经纬度都没有小。在它们的周围基本上是这样的,在五个文明的南边往往不是大海就是一些蛮荒之地,而在这样的五个文明的北边,那是草场,是很多游牧民族。他们是过着游牧的生活,发展是没有规律性的,有自己的规律,但是在定居的农耕来说,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了,他们都没有进入到文明时代,只有农耕民族才进入了文明时代。这样的一些游牧民族,在五个文明的北边,也包括在他们的中间,经度中间有很大的孔隙,他们的文明程度要远远低于农耕的文明。南边是五个文明构成的文明地带,形成了这样的格局,南农北牧,南边是农耕生活进入了文明,北边是游牧的民族,过着原始的野蛮状态。南富北穷,南边是有大量的剩余产业,而北边的经济是发达的,他们的生活是没有计划性的,他们的整个经济水平是比较贫穷的,形成了这样的局面,同时在军事力量上,确是南弱北强,为什么呢?北边是长期吃肉形成的彪悍,机动性也是比较强,体力比较强健,养成了他们的一种凶悍的性格。而南边的人民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春播秋收,这样的非常安逸,养成了一种惰性,某种程度上战斗力也是没有北边的人强,一切都是拼机动性,体力和勇敢,所以南边就不如北边的民族了。看中国的历史是有很好的佐证,都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从商周时代开始,一代代的游牧民族都是从北边过来了,到匈奴,党项、契丹、蒙古,等等都是从西北过来的,有的甚至是颠覆南方的政权,比如说元朝。像西方世界里,希腊人首先是被北边来的特洛伊人打败了,还有罗马人都是入侵者,都是从北边来的。刚才举的例子是北方的民族不断的冲击南方的民族。
入侵效应和酵母效应 这样的冲击的结果就导致了两个效益,这个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加以总结。这个效益从时间上的效益,就是一次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大入侵,北边的游牧世界对南方的农耕世界有大规模的入侵,每次都是持续300多年,时间上就导致了农耕的文明发生了形态的改变。旧的文明形态消灭消失了,新的文明形态重新开始了,重的来看就是形态的蜕变,就有点像是春蚕了。大家注意到一开始是一个卵,然后就是不断蜕皮,然后吐丝、结茧,然后再成蛾吐丝再成茧,这样的一种形态的变化,但是还是一条蚕,主体还是那个主体,这个文明也是如此的。爱琴文明由于当时有一批原始的游牧民族大入侵,导致了爱琴文明发展成为了希腊罗马,而两河文明发展成为波斯文明,克里克文明成为了古代的一种文明。而中国古代的文明也经过了混杂的春秋战国,秦国本来是一个游牧的民族,开始养马再开始富裕,最后秦始皇统一六国,只有的效应称之为“春蚕效应”,是一种文明形态的变化,一个旧的文明消失了,一个新的文明出现了。
还有一种叫做空间上的变化“酵母效应”,以前蒸馒头要用酵母,包裹起来的面团用了酵母,留一段酵母下一次再发面。农耕被游牧民族入侵,就导致了文明的发酵,看起来是游牧民族包围了农耕民族,实际上是游牧民族被农耕民族同化掉了,他们生活的地方,被农耕民族以柔克刚,反过来把游牧民族消灭掉了,本来最初的五个文明都是弹丸之地,随着一次次的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大入侵,一次次的扩大了农耕民族的范围,几乎整个世界都便成了农耕民族的世界,游牧民族变了,没有了。三代以来,夏商周以来,一次次的游牧民族的入侵,你到哪里去找这些原始的游牧民族呢?这些游牧民族都不见了,满族人今天都没有了,而华夏文明不断的向世界扩展,今天来说,鸦片战争发生之前,上到黑龙江下到珠江地区,都是农耕民族的世界了。
两个效应,一个是文明时代时间上的突变,还有空间地域上的扩张,西方工业化文明崛起之前,整个人类文明世界的基本格局。也就是说,在15世纪之前,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所组成的。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今天结合图表就简单的把这个过程拉一个线,简单的做一个介绍。刚才说的是一般性原则,从公元前2000年初期开始,比如说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开始,一直到公元前2000为止,一次次的游牧民族对于南方的农耕民族大入侵,入侵之后统治了农耕民族,被农耕民族潜移默化同化了,看起来是征服了农耕民族,实际上是被农耕民族同化了,所有的文明都是这样发展的。游牧民族是很彪悍的,久而久之是接受了你的文明生活方式,改变了野蛮的原始文化,而接受了你的文明。满人的八旗子弟,入关之后,久而久之,基本上就变成了文人了,多尔衮那些子弟兵已经没有了。所有的各大文明圈都是这样的,彪悍的民族来了,几百年之后,全部没有了,都被弱化了。文明的发展过程
简单的对于几个文明的发展过程做一个讲解。在3500年的时间中,一共是发起了三次大入侵,第一次是一批亚利安那的游牧民族,本身就是一个有争议的事情,到18世纪的时候,西方的语言学和考古学的发展,西方的语言学家就吃惊地发现,从西班牙语到法语、英语,包括了波斯语、拉丁语这些所有的语言中都有一个同源性,具有共同的词根,相似的语法变化规格。有学家就假想了,最早这些语言有一个母体,是黑海和里海之间的一块地区,这个地方被称之为亚历安那地区,就把这个地方的语言称之为亚利安语。在公元前2000年以后,首先是在黑海和里海之间的游牧民族向三个方面大入侵。一个是向西南,一个是向正南,一个是向东南。西南这一支入侵之后,就冲入了西欧的半岛,后来我们说的希腊人,意大利的祖先罗马人,西班牙的祖先高卢人,都是这一支向西南冲入的雅利安人。所以第二个文明,希腊的罗马文明本身就是由一批最早的入侵者,当时原始的爱琴文明创始人融合的,本来这些都是入侵人,希腊人最早就是荷马诗史中所描写的,这是一批,所以我们今天说的那些西欧人的祖先,希腊人、罗马人、高卢人、凯尔特人,都是今天欧洲国家的祖先,是作为游牧民族第一次对于文明世界冲击时来到的。经过了几百年的黑暗时代之后,创建了新时代的罗马文明。往正南的一批,包括了波斯人,他们在入侵之后,和两河流域相结合,最后开创了波斯文明,这是最后的文明,但是最强大的,这是亚利安那的游牧民族,建立了强大的波斯文明。
往东南的这一支往南亚的印度河流域,这一批人被征服了,沦为了奴隶。印度语中这就是没有“鼻子”的意思,征服者都是鼻子比较高的,当地人说是没有鼻子,其实是鼻子比较扁平,就被称为印度的贱民,有身份的人的四大种姓,其他的都是贱民,这样的四大种姓是征服者,在古代的印度文明,是他们的宗教文明,印度成为了一个宗教的万花筒,和民族的杂交和融合是有密切关系的。这三支分别的向西南、正南、东南入侵,导致了前面的两个文明,发生了变化,新的一代文明,希腊罗马文明,波斯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应运而生,完成的这种嬗变。
刚才说到了秦就是西南的游牧民族,这样的混杂进入了春秋战国之后,出现了强大的秦汉时代,汉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强悍时代,唐汉是最值得骄傲的时代,唐代有博大的胸怀,是一种繁盛,而汉代是雄兵重武轻文,这个时候是很强大的。经过雅利安游牧民族对于农耕时代的入侵之后,引起了文明的蜕变。古希腊的文明是由于当时的地理位置,那时候的地理位置是比较好的,北边有地中海,游牧民族往北边来的时候,往往是侵入不到它,一碰到水他们就傻眼了,不会划船,埃及文明在当时是比较幸运的,在游牧民族第一次大规模的入侵中幸免遇难,他们没有发生文化的毁灭。
一个生物学中一个生物过于纯种系是不太容易生存的,这个埃及文明的命运就是太“纯洁”了,埃及文明的两个象征,一个木乃伊和金字塔,文明成为了木乃伊和金字塔了,那只是一个地理位置叫做埃及而已,先后被波斯化、罗马化,伊斯兰教化,基督教化,只是地理位置在这个地方而已了,已经没有了文明了。已经绝后了,没有了传承,古代的文明经过了第一次入侵之后,就变成了四大文明了。波斯帝国也是非常不得了,喜欢打仗,发起了三次战争,始终有了自己的宗教信仰,谁来征服它都不能改变它的信仰,这是第一次游牧民族对于农耕世界冲击之后导致的结果。紧接着第二次游牧民族对于农耕民族的入侵了,这次是由中国西北部的匈奴人是冲击的发起人,匈奴自从汉高祖的时候就开始对华夏文明产生了威胁,在今天的山西大同附近的山脚,对当时的匈奴王四十万大军围困了,当时贿赂了单于的妻子才放了刘邦一命,后来就有了和亲的策划。当时就开始打匈奴了,打到了后汉的时期,由于汉朝主动的打匈奴,打匈奴他们就往西跑,平静的游牧民族被挤压着草原上的其他的人往西跑,逼迫这些人打不过匈奴人,他们是形成了比较大的部落集团,就逼着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往南跑往西跑了,这些人跑到南方的农耕世界,就导致了第二次的大入侵。到了公元五世纪,日耳曼人入侵为什么会到那边去呢?日耳曼人虽然是凶悍,但是打不过匈奴人,所以不得不去打罗马帝国了,西罗马帝国被一批日尔曼蛮族,一直进入到罗马帝国,把这个罗马帝国分得七零八落。这是在西边,东边的秦汉帝国灭亡的时候,三国时代,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是因为匈奴等五支游牧民族来了,把整个中原占领了,建立了蛮族政权,这是由于北方游牧民族大入侵的结果。中国经过了几百年的混乱,一直到隋朝的崛起才开始统一,到了唐代这个时候开始文明了。第二次的游牧民族对于农耕民族的大入侵,导致了这几个民族的改变,罗马帝国,秦汉时期,还有唐宋元明清,都受到了游牧民族的影响。印度那个时候,虽然是没有受到大的入侵,但是也是受到了北匈奴的影响,还有阿拉伯人,这是第二次游牧民族对于农耕世界进行入侵的奠基,这是一支在沙漠中崛起的帝国,对周围的农耕世界进行了大入侵,结果是对波斯王国进行入侵,出现了一种大的改变,成为了统治当地人民的意识形态。四大宗教文明
这样的四个不同的宗教,分别是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佛教文明,儒家文明,这样的四大文明,大家知道基督教是公元前1世纪在罗马产生的,我们是非常的熟悉,这时候是罗马帝国的时候,儒家的文明是从孔子的地方算起,这是春秋时代,但是汉武帝的时候,罢黜百家的时候,独尊儒术,都是第二个文明出现了,第三个文明时代才形成了气候,因为一个宗教或者是一个伦理体系,被官方所接受,到深入民心,成为所有这个地区人民自觉加以奉行的价值观念,这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的。基督教真正的成为普遍的宗教,是在蛮族大入侵之后,公元前7世纪之后,成为了自己的安生的原则,全部都接受了基督教。到了公元前7世纪以后,西欧的所有的文明都受到了基督教文明的思想影响,欧洲是一个封建社会国家,中世纪有很多个国家,德国还有几百个国家,是无法用国家的形态来解释那时候的状态,只有一个是统一的,就是大家都是基督徒,不管你是生活在今天的法国、德国、北欧还是南欧,不管是哪一个贵族的领地,你从生到死都是基督教的教民。东汉之后就乱了,佛教也是顺势而来了,唐宋之后,儒家思想才真正的深入。唐宋之前,这个思想是比较混乱的,儒家、佛、道,三教互补合一,在唐宋之后,才形成了新的儒学,真正的深入人心,从唐代以后,科举制度使儒家的思想深入人心,你要成为人上人,就要读儒家的思想,只要把儒家的思想参悟透了,才有可能参加科举考试,才能当官走上仕途。到了唐宋时期,儒家思想才真正成了中国人真正奉行的安身立命的思想。阿拉伯帝国出现的问题,我的国家的宗教信仰到哪里,我的阿拉伯人就到哪里,全部都是伊斯兰教。印度有一种宗教思想,婆罗门教,印度人坚决相信的是印度教是从来不会改变的。公元前4世纪印度教产生之后,很多的游牧民族来入侵,特别是阿拉伯人一次次的占领和控制了印度,但是在数千年的时间中,印度人的基本信仰印度教是从来没有改变的,四大宗教,中国是伦理,并不是宗教,儒家是一种伦理。四大伦理确立之后,意味着各大文明圈的人有了自己不倒的精神脊梁,从此以后,不管是暴力入侵还是和平渗透都是不可能的.所以从那以后,差不多近1000多年的时间,从公元前七世纪以后,西方人都是在基督教的理念支持之下,开始发展的。启蒙运动,科学民主精神的高涨,告诉大家,基督教在西方人的心中是怎样的地位?美国人有70%的人是基督徒,在全体的人数中,这是占了很大的分量。尽管是科技发达的地区,基督教仍然是西方人安身立命之本,每个人到周末都要去做礼拜,因为是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我是渺小的,跟一般的老百姓是一样的。基督教对于西方文化,到今天仍然是有着很大的影响。一个世俗化的时代,往前推100年,1910年的时候,西方基督徒是95%以上都是基督徒,现在是比较自由化的时代,美国是80%,西欧是70%,而北欧是80%都是基督徒,到今天经过了启蒙运动,仍然是西方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一般的中产阶级都是穿得非常整齐的去教堂做礼拜祈祷,尽管可能是科学家,学问家,但是仍然会去向基督祈求。一天是五、六个小时的实验室中的做科学实验,但是星期天的时候,问自己的内心有没有罪,这个问题要由上帝来解决,很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他来说是不可以缺少的。这就是基督教。而伊斯兰教,今天中东所有的伊斯兰都是伊斯兰教的教民,在伊朗如果你不信伊斯兰教,不是穆斯林的话,那么你的命运就很难说了。这是国家立法规定的。印度教世界,虽然说佛教是由印度教产生的,这是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宗教,已经有3亿7千人的佛教徒了,这个佛教不容易统计,这个组织化不强。印度教在公元四世纪产生的,有多少印度教徒呢?有8.5亿印度教徒,印度有10亿人。上一届的印度总理在就职演说的时候,要以印度教的精神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印度,这跟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点相似。
文明的冲击 中国儒家的文明就不多说了,这一百多年是受到了多次的冲击,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之后,是认为的批得很臭了。现在主要是倡导了儒家文明,儒家是主干,在五四运动之前的1000多年,儒家文化是深入人心的,从唐代开始,更不要从秦汉和春秋了,真正的有影响,是从唐宋到五四运动,1000多年的时间,儒家的思想是深深的深入到中国人的心脉之中,控制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这四大宗教,一旦形成,很难改变。这样的世界,文明就是以这些东西为基本的依托和纽带,有了这个东西,再往下看,紧接着后面的第三次的大入侵,就不起什么作用了,这由中国西北部的蒙古人开始的,蒙古人和突厥人,在整个中亚、西亚,一直到了小亚细亚和俄罗斯的南边的中亚,建立了四大王国,在中国建立了元朝,所有的文明就全部的占领了,这样的时候,四大宗教已经确立了,因此蒙古人的统治只能是昙花一现。蒙古人为什么很快就完蛋了,就是因为当时的蒙古统治者拒不接受中国的儒家文化,当时忽必烈是比较开放的,之后的接班者就不一样了,希望在马背上打天下,也要马背上治天下,这是行不通的,金国之后就是汉人,还有偏南方的南人,这里的南人的文化程度是最高的,是南宋子民,这个文化水平和经济水平都是很高的,我们杭州这个地方,沪、宁、杭这个地方,上海是不算的,是洋鬼子来了之后逐渐的发展起来的。真正的发展起来的就是金陵、杭州这个地方,是在南宋时代发展起来的,整个的中国文化中心南移,金陵、杭州这个地方开始发展了,经济文化中心,蒙古人把南人列为最底下的,所以不可能长久。多尔衮入关之后,就采取了汉治,一系列的用汉人的字,接受汉族人的文化,就可以长治久安了。在其他的四大蛮国,不是被伊斯兰教改造就是被基督教改造,不然就完蛋了。这样的四大宗教是根深蒂固的,不可改变的,这样的一两百间,这些国家是昙花一现,一点影响都没有的,对于西方是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被称之为黄祸,不仅仅是蒙古人,还有突厥人,这些突厥人就是今天的土耳其人。当时是建立了奥斯曼帝国,把基督教的堡垒君士坦丁堡在公元前4世纪建立之后,就成功了抵御了伊斯兰教的一次次入侵,1453年终于被土耳其人打下来了,这样一下子就退缩到了欧洲的心脏地区了,匈牙利和奥地利就成为了抵制土耳其人的前线,最后一次围攻维尔纳的时候没有成功,一个新兴的西北欧开始崛起了,然后很快的开始了由北向南,由西向东的全球化,在19世纪末达到顶峰的殖民化浪潮。把所有的非西方的国家都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阿拉伯地区全部被法国人、意大利人占领了,印度成为了殖民地,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这样的全世界都变成了西方的殖民系统,这样的分野就被掩盖住了,这里就是西方和非西方,东方和非东方,这是一个工业世界将传统的农耕世界一下子抹掉了。农耕文明的底盘拿过来之后,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时候,我们可以说,这个地球上几乎就没有了什么游牧民族的立足之地了,已经不能构成自己的世界了,今天已经成为了旅游观赏的对象了。紧接着从18世纪开始,第二次的殖民化,亚非拉所有的有人居住的地区,都变成了工业世界。工业世界征服农耕世界的故事,现代化就是殖民化,中国的工业化也是在殖民化中开始的,如果不是洋务运动就不会学习西方的科学制度,没有五四运动也不会学习西方的科学民主。这个主题就变成了西方与非西方的冲突,还有政治形态的冲突,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冲突,也是西方内部的冲突借助全世界的舞台来展开,所谓的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冲突,两大阵营的冲突,是西方内部冲突的地域扩大化,共产主义也好,资本主义也好,都是西方内部的人。马克思主义是按照西方资本主义设计的,是资本主义发展起来的共产主义。从近代以来,18世纪之后,西方文化对于东方文化的影响,第一个是通过海洋途径,在全世界建立了西方的传统国家的殖民地,比如说像印度,和中国香港都变成了殖民地了,像澳大利亚的一些地方,还包括中东,通过海洋的方式占领了这些地区之后,变成了殖民地国家。西方用一只手抱着半个世界,另一只手抱着另外半个世界,然后两只手打假,这是西方世界自己的事情。随着全球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前殖民地的地区纷纷获得了政权,文化一定会复苏,这个文化的保守就是回到自己的根,建设现代化的根基。一个方式就是像拉丁美洲、北美洲,澳大利亚,南非,这些地方由于西方殖民者来到之前,这些地方还是蛮荒状态,南美洲过去基本上没有什么文明了,印第安人生活的地区,还没有进入到文明,来了之后进行了殖民化,灌输了西方的文化,最代表西方的并不是西欧,而是美国,美国最早是印第安人的地方,是殖民地,今天却成为了西方的带头人。成功的进行了西方的殖民改造,来之前这个地方没有文明,所以很容易被同化,被殖民化的过程很容易。一个刚刚出生的孩子送到美国去,长大之后的举止思想都是美国式的了。这些地区当西方的殖民者来之前,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好像西方的殖民者已经把这些地区的人民殖民化了,但是实际上这个文化是根深蒂固的,表面上已经改造了,但是到一定时候会枯木逢春,重新焕发出生机。文明的回归
所以你看中国、印度、伊斯兰教地区,一旦获得了独立,国家的政治独立,马上向传统文化开始回归。今天了说,伊斯兰教和穆斯林教义,代表了穆斯林的呼声。当代的国际格局中,我们做了一些分析,今天阿拉伯世界的混乱是西方造成的,本来是一个强大的阿拉伯帝国,然后被西方分割成了一个个酋长国,帮助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复国,这个矛盾是西方制造的。在亚洲,比如说美国的意义很清楚的,中国的发展对于他来说是不宜的,美国本来就是一个讲功利的国家,不相信别人的道义承诺,所以大力的扶持日本和印度来牵制中国,形成了一个制衡关系,不能让任何一个地方的任何一个国家做大,这是有利于美国的全球半径的,这是很聪明的做法。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发展的过程中,这些地区向北回归线回归,印度总理的本身就宣扬了用印度教的教义来发展印度。在19世纪的时候,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语,老百姓说是印度语,俨然就是英国的风格的印度官员。1834年,英国派驻印度的迈克先生写备忘录的时候,我们在印度正在培养这样的一批人,除了肤色和血缘之外,其他的都是英国人,把印度的上流社会改造成了英国社会。但是在20世纪的时候,圣雄甘地恢复印度教传统,印度总理本人就是大历史学家,写了一本书,叫做《印度的发现》,到今天来说,印度教是在印度全部的复兴,占了整个人口的85%都是信印度教的,在公开的场合都不穿西服了,穿自己的民族服饰了,这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复兴。
我们改革开放的时候,是振兴民族文化发展,然后提出了我们两岸三地放弃意识形态的问题,我们不讲我们信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而是讲大家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这实际上是也是一种文化,现在还不好公然的说复兴儒家文化,但是我个人认为,儒家文化的恢复是需要批判,批判是需要批判地,还是要寻找中国现代化的原理,不可能被同化,其情况就好像,把一个刚生下来的孩子送到美国去,很快就变成了美国人,把我这样的人送去美国,二十年、三十年,我还是一个中国人。对于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印度教世界,伊斯兰世界,儒家世界,不管是暴力的入侵还是渗透,都是不可能改变自己的信仰。两大阵营对抗之后,四大文明之间的分野肯定会再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一个多元文化的分野也会出现的,会导致冲突也会导致和平的分野。
1996年出了一本书《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的重现》,是提醒了世界文明关注这种可能性,从而把文明冲突的范围限制在最小的程度之内,我觉得这是很负责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明的冲突,在事实判断上是有道理的,指导了人类文明的批判。盲目批判的历史学家是不懂文明史的,要了解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必须要了解世界的昨天。
第四篇:关于学习大学生党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大学生党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最近,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的组织下,学习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内容,以下是我个人关于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大学生和党员的双重身份决定了我们的特殊地位。
首先,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理论知识是我们的基本职责。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知识便是其中的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简单说来,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呢?
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
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先锋队——共产党,要想成功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将这一原理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用新的实践、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其次,这也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得出的郑重结论。用中国化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去指导中国的实践,就会做到无往而不胜。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品质所决定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将之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的传承,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动态的科学体系。它们不但以新的形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强大生命力。
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尽管 内容丰富、深刻,但其根本立场就是引导中国人民清除一切压迫和剥削,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继而迅速摆脱贫困和落后面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富民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其次,党和国家培养我们成为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事关党和国家未来的前途和命运。这不仅仅是不是简单的让我们了解、认识马克思主义,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这些党和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对马克思主义能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更应该看到其提出的背景所蕴含的深刻的哲学思想。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改造社会的实践不可以盲目!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民族传统及特色需要坚持!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科学理论需要在实践中发展!
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我们是党组织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优化党员队伍的新生力量,加强我们的党性修养,是纯洁党的组织,提高党的战斗力的有效措施.我们的年龄和经验都处于年轻和发展阶段,其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加强理论和实践教育是非常重要且十分必要的。所以我们应当加
强更多的接受党的理论和实践教育。当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从而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我们是大学生队伍中的优秀分子,只有我们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作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广大学生才会对党充满信任和向往;否则,将会损害共产党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努力做到“五个带头”,即带头学习提高、带头践行宗旨、带头爱岗敬业、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争当优秀共产党员。
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学习了较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了较多的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就该更加认真地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这一问题进行思考,考虑如何在自身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完善自己,谋求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党员,为共产党的事业增光添彩。
第五篇:电火花机床与激光雕刻学习日志
数控旋转电加工机床的研制与激光雕刻学习日志
上这节课时,我是第一次来到金属工艺训练中心。朴实的小院没有教学楼里纷乱匆忙的脚步,听着隐隐的轰轰声却能享受着少有的平静祥和,这是金工教研室给我的第一印象。
老师很随和,上课的同学也只有三四个。我之前参观过两座节能楼和环境楼中的几个实验室,专门的讲解员如同电脑一样做着近乎完美的讲解,但总让人感觉冷冰冰的缺点什么。在这儿,各种机床像一家人一样聚在一间屋子里,老师带着我们三四人一一认识它们,像介绍自己的家人或朋友一样叙说它们的故事。可能是因为老师的平易近人,可能是因为上课人数少,或许是由于金工教研室特别的氛围,我在这儿没有感觉到清华很多地方都有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威严冷酷,感受到的是钩起小时候生活回忆的温暖。
温暖只是题外话。通过一节课是远远不能对机床的工艺有深入了解的,我对其中的原理和技术只有概略的认识。但究竟是什么让我对金工教研室印象如此深刻呢?不是温暖的感觉、不是我不太感兴趣的技术,我想是它特有的从现在做起的实干的劲头和渴望被别人认可的静静燃烧的心愿。
这节课的课件讲是一个人的故事,同时也是金工教研室从困境中突围、对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探索的历程。历史上金工教研室是教学型实验室,几乎无科研,而这种教学单腿跳的问题影响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同时伴随着学术与业务成长、职称晋升、队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发展教研室的科研、解决单腿跳的战略问题,傅水根老师就千里迢迢到英国学习研究。留学的日子很是艰难,做实验研究本来就不轻松,而学习英语、适应英国的环境、与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英国同事相处、得到导师的关爱件件都不容易。现在傅水根老师已经在电火花机床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他回忆时还是着重强调了“勤奋”、“尊重”、“实践能力”、“毅力”、“决不屈服”等帮他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通过对数控旋转电加工机床的研究,傅老师挖掘了自己的潜力、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加强了对平凡工作的认识和热爱,同时也带领着金工教研室走上了教研室科研的道路。
教研室还有一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它内心对被别人认可的渴望。课件中就有很大篇幅在介绍研究成果,包括论文、奖项、鉴定证书等,最让我难忘的是当时驻英大使邀请傅老师等优秀留英学生共度春节的请柬,那是一九八六年的事了,想傅老师还是把它和鉴定证书一样精心收藏。也许在困境中拼搏的人们真的特别需要别人的认可,不管内心信念多么坚定,别人一句真心的认可都会让艰难迈出的沉重步伐变得轻快许多。其实金工教研室本身也希望能被同学和老师认可,毕竟,仍在不断探索发展道路的金工教研室在很多师生眼中是一个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地方。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种对认可的渴望。我总是希望得到表扬,表扬是父母老师的认可;也总是希望能考出好成绩,成绩是对自己付出努力的认可。渴望别人的认可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它是每个人心里都有的静静燃烧的火焰,它照亮我们,它让我们相信自己是宝石,然后发掘自己的潜能,珍惜自己,认真地生活。
上课前老师还在为学生来的少有些不痛快,可能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兴趣,下课时老师提出让我们每个人用激光雕刻一个小玩意儿。我想了很久,决定在竹片上刻古体的“路平从现在做起”。就此作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