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并不矛盾
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并不矛盾,随着训练时间的加长,体育成绩与学习成绩逐渐提高,两者之间明显的正相关系。从实践和理论上分析,本人认为主要是以下原因:
1、训练时间安排要科学合理:根据训练、学习、高考的实际需要及特点,必须确保文化学习为主,坚持课余训练为辅的原则,也就是说,体育艺术训练必须在不影响上正课为前提下进行,因为高考要考两科,且各有分数最低线,两科都上线才叫上线,如果顾此失彼,就不行了。时间上朝短夕长,运动量朝小夕大,既不影响上午4节正课听课、学习,如果训练量过大,人疲劳,那就会影响学习效果。至于那种“我集中时间、精力先把体育搞上去,待体育艺术考各再攻文化”是不明智的表现。结果就像猴子捡玉米,拾得体育丢了文化,何况时间不等人,再者,教师也不可能专门给补课,所以早上训练量和时间应小而短,中等强度较为合理和科学。如果训练时间过长,体力吃不消,效果不好,即使硬加量,可能搞垮身体,适得其反。下午时间可练长一点,加大运动量,或用于较长时间的动作技术摸索、体会实践练习、纠正、改进动作上。下午量大,对晚自修是有些影响,但影响不大。为什么呢?因为下午学生自由支配时间较长,训练后可以冲凉、洗衣、吃饭等,及时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放松、补充食物,这样不论从体力、卫生、体育、学习等角度看都是较合理、科学。另一方面,冬训抓中长跑(800m),因冬训是加量的季节,对文化学习影响不太,这样从各方面科学合理地调配好训练与学习的时间,才能保证训练与文化双丰收。.理论与实践都已表明,体育术科训练与文化学习并不矛盾,如果锻炼时间过长,运动量过大或者方法不当,是有它不利的一面,只要合理运用时间,运动量和方法得当,体育训练能培养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体育术科训练对文化学习还具有运动和促进作用,能做到体育训练、文化学习两不误。
1、报名参加体育训练必须有一定的体育基础和身体条件,如身高、视力等,并不是每个同学都适合参加训练的。在训练中要按老师的要求、规定、布置、按质按量去完成,树立信心,自觉、主动、认真、刻苦、用脑去训练,力求做到练一次有一次的收获,有一次的提高。
2、对于学习,要有自知之时,不要贪深求难,根据自己智力水准和时间特点,不花太多时间、精力去学去攻那太深太难的问题,应更多地学习基础,简易等基础知识,做到课前预习,认真听课,做好练习、作业,复习作提高四个环节。
4、对于体育考生,必须根据实际合理安排好文化学习与体育训练的时间,正确处理好训练与学习的关系,加强营养,既重视训练,也不忽视文化学习,力求做到两者得到较大幅度的进步和提高,充分发挥,考出水平,上线录取。
第二篇:学习技能和发挥创意并不矛盾
学习技能和发挥创意并不矛盾
四季新城幼儿园 杨佳英
都说创造力是美术活动的灵魂。
但是近几年我园的美术作品却常常出现整齐划
一、没有童趣的现象:同一种发型、同一款服装的妈妈画像;齐耳短发、姿态统一的“春姑娘”;方向一致、背景雷同的小动物过桥画面„„
这些画面在眼前闪过,如此强烈地刺激着我们的视神经。没有思考、没有创意、没有自我,明显是对教师范画的临摹。那么孩子们的创造潜能哪儿去了?只会模仿和迎合的现象真的就是所谓的“范画效应”吗?
我想用一节中班美术活动《好心的长颈鹿》来告诉大家:范画依然存在,技能必须学习,孩子们的创造潜能也从未消失过。
一、出示范画、细致观察。
1、范画制作精美、可操作。
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必须建立在对实际知识的掌握和了解上,只要把握好范画展现的尺度,更注重细节的精致,那么范画不会阻碍孩子们的想象和创造。
我制作的《好心的长颈鹿》的范画精致、美观,可活动操作,配合生动的故事情节,带给幼儿美的感受。且范画的合理布局、均匀的渐变色都给了幼儿初步的暗示。这幅生动的范画激发了幼儿更多的去尝试、去创新、去展现自我的欲望。
2、观察重点,避免泛泛而谈。
观察是积累表象的重要策略。处于象征期的儿童可以通过观察将审美对象的表象储存在大脑中。但是如果观察没有重点,就会浪费时间。所以我在引导幼儿观察范画时,聚焦幼儿在创作表现时可能出现的难点,引导幼儿重点观察长颈鹿脖子不同方位的动态,避免了面面俱到式的泛泛观察。
二、巧妙示范、学习技能。
在美术活动中,有人认为示范作用大,必不可少;有人认为示范会限制幼儿的创造力,不宜采用。我园的教师也一直纠结于此。其实,我认为适当的示范是必要的,没有技能作为支撑,幼儿的画真的永远只是“涂鸦”。
那么怎样示范既能让幼儿学到技能,又不会培养出只会临摹、没有自我的幼儿呢?我在组织《好心的长颈鹿》教学时,在示范这一环节,根据中班幼儿的绘画水平,采用了局部示范的方法。
我的示范是这样的:
1、指导幼儿画长颈鹿的结构。
重点指导长颈鹿的两种不常画的动态——脖子变小桥和脖子变滑梯,即水平和斜下。(脖子变吊车是常规画法,无须示范)
2、示范不同朝向的长颈鹿。
在这个示范的过程中,我尤其注意了示范长颈鹿的不同方位,即脸的不同朝向。让幼儿感知,长颈鹿可以是朝东边走,也可以朝西边走。这样幼儿的作品就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动态,作品就不会千篇一律了。
3、对有难点的背景部分加以示范。
最后对场景的示范做了一些讲解,主要是“脖子变小桥”的场景,有草地、河流,还有遮挡关系。
总之教师的灵活示范能及时提升幼儿的美术技能,帮助幼儿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三、关注细节、提高审美观。
美术活动中有许多不容忽视的细节,细节修饰能让幼儿在感受、学习、表现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快乐的体验、掌握更多表现的技能,进一步提高综合审美素质。
我在《好心的长颈鹿》教学中,主要关注了以下细节:
1、提醒幼儿重在构思,敢于创新,画出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
2、注意主配角的相对大小,突出主体(长颈鹿)的大,配角(其他小动物)相对画小。
3、合理布局,适当添画,营造出与众不同的美丽背景。(有的孩子在添画时不考虑布局,以至于画面凌乱)本次活动是否成功,只要看我们的作品栏便见分晓了。不管从构思、造型,还是涂色方面,幼儿的作品都呈现出了千姿百态、与众不同的美。
所以,从中班美术活动《好心的长颈鹿》这个活动可以看出,学习技能和发挥创意从来不存在矛盾。相反,范画的恰当使用是培养创造力的手段,而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是创造的前提。
当然,我觉得最重要的,幼儿的作品生动与否,想象是否标新立异,并非只在教师一念间。要培养一个充满自信、会思考、有创意、勇于表达自己看法与感受的幼儿,教师需用耐心、细心和信心,才能托起梦想的羽翼。
第三篇:中考体育训练与应试秘笈
中考体育训练与应试秘笈
【思想动员到位】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兵家攻略,大多适用于班级管理。思想到位,目标明确是开展班级体育训练的前提。思想决定行动;目标凝聚人心。从八年级下学期开始,当前一届毕业班学生在学校操场上刻苦训练的时候,就完全可以在自己班级里大肆宣扬体育中考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其实就是上一届学生中考倒计时加上365天)。
如今中考试卷难度明显降低,学生中考文化科成绩非常接近,由此中考体育成绩30分,显然也成为学生间分数竞争的重要项目。部分学生文化科成绩不错,体育成绩拖后腿导致无法考上重点高的现象屡见不鲜。而中等学生也存在体育成绩不理想,而无法上普通高中的事例。因此,在八年级下学期开始,通过班会课、家长会等形式,告知学生及家长对体育训练引起足够重视,提前进行体育训练总动员,是完全必要的。【训练监督到位】
如果把体育老师定位于学生体育训练的专业“指导员”的话,那么班主任则是负责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思想动态方面的“政委”了。在体育老师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第一时间获取并关注学生训练成绩与动态,有针对性地分析个体学生的强项与弱项,在中考报名期间与体育老师一起,为学生体育测试项目的选择进行科学合理地的指导,以上工作无疑均构成班主任配合体育老师所要进行的主要工作内容。一般说来,学生“篮球”测试的临场发挥最不具稳定性,而“掷实心球”和“立定跳远”的测试成绩都相对稳定;在“掷实心球”项目上,若经过专业训练与指导,学生往往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成绩;学生在中考前两周强化训练“篮球”,效果也比较明显,尤其是女生的“篮球”项目。
此外,进入九年级以来,隔天的体育训练对于如今部分被“娇生惯养”的中学生来说,是绝对需要坚强的意志与持久的毅力。在长期的体育训练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观察,也通过与体育老师交流,及时发现训练团队中态度散漫的学生来说,通过面谈、与家长联系等方式,共同端正其训练态度,从而避免个别学生免累及其他学生在训练思想上也产生倦怠心理。总之,在训练的整个过程中,保证整个训练团队都能保持高昂的斗志与状态,也是最终取得良好训练成绩的保证。【考前准备到位】
体育中考,往往都放在每年的四或五月份进行。而在体育中考前一周左右,带学生到体育中考测试点进行场地适应性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一个学区每所学校的初中毕业生都会选择在同一时间段前往,所以往往导致场地适应性训练时间短、机会少、训练过程仓促。但无论如何,至少一次以上的场地熟悉,还是应该坚决保证的。
体育中考测试点的学校操场往往与自己学校的操场往往在跑道的长度与材质上存在不同,因此在进行场地适应性训练或模拟测试,回到本校之后,有必要针对此次训练或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及时调整最后阶段的训练策略,以迎接即将进行的真实测试。
另外,平时学生在操场训练大多在晴天进行,但万一体育中考测试当天为雨天,学生也应该就此作好思想准备,同时在不同项目上也应被告知用相应措施加以补救,争取把雨天对体育测试发挥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体育中考对于所有九年级毕业生来说,都是人生第一次参加。所以他们在体育测试前的准备工作与应试技巧方面肯定是缺乏经验的。在此,我总结一下2007年我带领九年三班参与龙港学区体育中考前后的几点细节,以作备忘:
1.测试前两、三天开始少量多次喝红糖水。这对于女生800米与男生1000米的最后冲刺,有着非常好的作用。
2.“立定跳远”和“中长跑“项目,最好选用薄底宽纹运动鞋(新鞋更好);而对于“篮球”项目,则以厚底运动鞋更为适宜。
3.袜子应选纯棉质地的运动袜,一为充分吸收汗液,二为能使脚掌与鞋子结合紧密,便于发力。
4.体育测试时,学生尽量穿背心与短裤。个别学生对穿此类服装有害羞心理,可于测试前两、三天试穿到学校,以纠正害羞情绪(如学生确实感觉不自在,则顺应学生自己习惯)
5.毛巾最好准备两条,一条用于“立定跳远”项目测试时,擦拭橡皮垫上的沙子,也可以擦拭自己鞋底,以防止起跳时滑倒。
6.学生务必将体育测试单(准考证)随身携带,或和其他用品(水、毛巾、鞋子、短裤、背心)一起放。考试时发现未带准考证,虽然可以补办,但必会影响学生测试情绪。
7.体育测试时,水的补充是必要的。但要告知学生不要一次性喝太多的水,以免造成腹胀或其他不适。可在各个测试项目前后象征性地喝一口水,润润喉,放松心情。
8.不同体育测试项目进行前,学生都应做相应准备活动。这样既可以放松身体各个关节,也可以配合深呼吸,放松心情,稳定情绪。
9.“篮球”项目测试时,注意力应集中,仔细倾听裁判的“开始”口令,同时应做好一投不中,定点补篮的心理准备(甚至做好十投十不中的最坏打算)。
10.做“掷实心球”的准备活动时,可以用力弹跳几次,使自身兴奋起来,以便在测试时具备更强的爆发力。
11.“立定跳远”项目测试前,不应该猛力试跳,浪费体力;可以象征性的重复一下跳跃动作,作为真正测试前的放松方式。
12.体育中考的最后一项测试都是“女生800米”或“男生1000米”测试项目。跑前在班内应该科学分组(六人一组,三组同时进行),使每一组都有优秀领跑学生(至少两个)。不同学生根据自己长跑特性制订合理的跟跑策略。在第一圈起跑之后,立即使自己处于合理的排位顺序,调整呼吸与步伐,紧盯前一名学生500米或800米左右。在最后一圈冲刺时,则应用尽全身气力,冲过终点两米以上,以防未到终点就放慢速度,导致影响最终成绩。
虽然只是满分30分的体育中考,但我想,只要师生思想统一、训练刻苦、准备充分,我们的学生最终必将考出好成绩。并且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又让学生体验到经过拼搏,铸造成功的愉悦感。这种成功感,不仅对学生最后阶段的文化科中考有极大的激励作用,更能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积极、敢于胜利的人生观。
第四篇:浅谈如何让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相结合
浅谈如何让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相结合
【摘要】 体育教学与训练是统一和有机联系着的,教学、训练的区别在于两者的具体任务和方法不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青少年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技术、战术等;而训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技能、技术、战术等身体训练水平。由于任务不同,采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教学和训练是在统一的教育过程中进行的。因此,两者不能截然分开,而只是各有所侧重而已。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体育技能 改善教学
进行教学时虽然是以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技术、战术为主,但其中也包含有训练的因素;进行训练时虽然是以提高技能、技术、战术和身体训练水平为主,但其中也包含有教学的因素。无论是进行教学或是训练,都应贯穿一定的思想教育,体育教师应经常注意在教学与训练工作中加强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使之渗透到知识、技能、技术、战术教学和身体训练的各个方面。重要的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只针对少数学生的技术、战术水平的提高。如何才能将体育训练结合到平时的教学中,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觉得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练”与“玩”的结合
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练”与“玩”的结合。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青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练”与“玩”有机结合,使青少年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玩”中带“练”,“练”中有“玩”,通过各种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
二、“练”与“激励法”的结合。
在快乐体育的实践中“乐教”只是手段,“乐学”才是目的。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中的耐力锻炼项目最适宜采用激励法。耐力锻炼是最单调,易疲劳的运动,假如只简单地强制性运动,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如创设适合学生锻炼的场地,即:铺设垫子作“草地”,架一条有一定高度的橡皮筋作“钢丝网”,用实心球作“地 雷”,用白粉划两条有一定间隔距离的横线作“水沟”或“战壕”,让学生进行爬、钻、绕、跨等动作的练习。尽管锻炼有一定的运动强度,学生累得满头大汗,可兴趣未消,磨炼了意志、强健了身心。在不知不觉中还提升了自身的耐力水平。
三、“练”与“争胜法”的结合。
争强好胜是青少年学生的又一天性。体育教学或训练中要充分利用学生不甘落后的心理,运用争胜法于体育教学中。如在培养学生练习快速跑的兴趣,发展奔跑能力和思维快速应变能力。将学生分成4—6个小队,各队先挑选一名擂主迎面站立于本队30—50米外。教师发令后,各队第一名同学迅速跑向擂主以手(或脚)向擂主挑战“石头”“剪刀”“布”,胜利者留下当新擂主,败者迅速跑回本队,将任务交给第二名同学,依此类推,反复进行。在游戏中还能适时提醒学生纠正自己跑步时的错误姿态。学生通过这样的“争胜法”,练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练习密度和强度得到了加强,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又训练了学生的速度耐力。再如爬山登顶、夺红旗追赶“逃敌”等,既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应用亦可以用在体育训练实践,使学生感受运动的无限乐趣,同时激发他们养成终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四、“练”与“游戏法”的结合。
快乐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没有快乐的体育课将会扼杀人的天性。游戏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同时也是体育课和体育训练的重要内容,经常做同一种游戏,小学生会感到乏味和厌倦。所以,可利用儿童好奇、好新、好胜的理,设计饶有趣味的游戏。如“投掷”运动游戏化。利用垒球作“炮弹”,设计模拟“放人”的目标。让学生对准目标,奋勇歼“敌”,训练结束比“战绩”。学生在这种“战斗”情境中,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既寓教于乐,发展了投掷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技、战术水平。
五、“练”与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结合
在体育教学、课外锻炼和各种体育竞赛中,学生都将获得各种强烈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体验,具有鲜明、强列、丰富、多样、易变等特点,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特殊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和训练中,教师应经常采用相互观察、相互保护、相互帮助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这种教法指导下,在从事各种身体练习中,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团结协作与助人为乐的精神。这种精神延伸到体育训练中可使不同班级的学生在一个新的集体中也能紧紧凝聚在一起,达到事半功倍的练习效果。
另外,在课前或训练前充分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也是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和训练情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很容易为一些新异激所激动而兴历起来。如课前布置、器材放置,规整醒目的樗线,美化的教具都具有艺术性,就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积极情绪,提前进入学习和训练情境。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练”与“玩”结合的方法,是改善教学和训练 方法提高教学和训练质量的必然选择,应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注重运用和完善这种教学方法。达到全体学生普遍提高,少数学生重点培养的目的。
文献资料:
1、《中国学校体育》 国家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2000 06
2、《基础教育与创新》
人民教育 2000 08
第五篇:组织文化与领导力学习
《组织文化与领导力》学习
东西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这本书应用逻辑和实证的研究方法,从西方人的角度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专业化团体—组织的文化特征,书中深刻探讨了形成组织文化的深层次假设,对文化的形成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其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对从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来讲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学习意义。
一、认识文化概念
文化是一个语义广泛的词,特别是对于具有5000年历史的中国文明,我们说起文化,可能是指知识、可能是指礼仪、道德,甚至是一种传统或者习惯。对于现代组织来讲,如何定义文化,作者埃德加·沙因给出的定义是:在解决它的外部适应性和内部整合问题的过程中,基于团体习得的共享的基本假设的一套模式,这套模式运行良好,非常有效,因此,它被作为对相关问题的正确认识、思维和情感方式授予新来者。
从这一定义可以发现沙因的文化有几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形成于内外部环境的结合;二是组织形成的传统和习惯,那么就有着时间、机构、人员的参与;三是它是一套模式,那就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和稳定的普适结构;四是要授予新来者,那么,文化是不断传承的一种对组织的约束力。
二、文化的起源与假设
沙因对文化的研究,遵从了实验科学和生物演化的一些方法,通过考察一般组织文化的产生,了解到从组织建立的最开始,形成组织习惯的行为模式和习惯的时刻,被认为是文化开始形成的重要假设,这些没有约定为文字制度的行为,却对以后公司价值观的形成、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执行起着深远的影响,如同基因一样,在组织其他部分的章程过程中起着方方面面的牵引。
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是提出假设条件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合理性。对于组织文化这一庞杂概念,沙因也提出了众多假设,其中最突出的是对外界适应的假设和组织愿景目标的共同认知的假设。不能具有外界适应,如同移栽一颗热带树种与针叶林长在一起,生存的土壤就没法遇到合适的淡水和需要的阳光。对组织的目标没有形成共享的认知,公司的模式和行为就不能被按照规范的方式被解读,文化也就难以形成其鲜明的行为习惯,文化作为粘合一切的“胶水”,也就无从谈起。
三、文化建设
文化从表现为员工行为现象的“人工饰物”,到深层次的信奉的信念和价值观,到不能解释的基本假设,三个层次在关键的时候总是发生着信息的印证和信号的加强或纠正。不论组织是否有意识的建立和确认组织文化,文化总是从组织成立之初就存在假设条件先行产生,甚至大多数时候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从一个组织跨越到另一个组织时,我们的“文化”方式会发生悄然的改变。文化首先以“潜文化”或“亚文化”的形式存在于组织中。
作为具有使命目标的组织或企业,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必然会改造组织的文化,组织首先要理解企业的发展生命阶段,快速生长的组织与成熟的组织文化需要是不一样的。明确了组织的发展阶段,领导者、企业机构的功能模式、权力的分配以及对约定行为的奖惩将会对文化的引导和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期望在同样的组织机构或同样的规章制度下产生同样的文化,文化形成存在关于人性、时间和空间、人际关系、价值观等一些列主观性的前提假设,参与其中人的因素、制约其外社会的因素都在以复杂而有机的方式影响企业文化。而文化的主线始终是企业存在的意义和领导者赋予它的“灵魂”,握住这样的主线,我们在不停的选择适合组织需要的人、设立公司提倡和禁止的行为、不断改变我们组织的发展方式、继承或扬弃一些组织需要保留的或需要改变的。
四、文化学习与文化冲突
一个新加入者能否尽快被组织接纳并获得机会,对文化的学习和适应是首要任务。一个新成立的企业和发展初期的企业也需要从外部学习先进的文化以促进本企业文化的形成和成长。在组织基因里,对文化的改造和学习也因作为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根本培养起来。
文化冲突在跨区域、跨行业、跨国经营中表现尤为突出,然而即使在本土化非常成功的企业,专业不同形成的“设计师性格”仍然困扰着企业。面对文化冲突,相互尊重是首要的前提,在文化方面也普遍存在着在底层解决不了的问题,而提高一个层次,或许会找到更多的共同利益。同时多元文化的吸收和融合,也是今天市场化渗透的普遍现象。我们回顾国家文明的历史,最有生命力的是融合多民族发展的文化传承和创新。
房地产企业管理部:俞光梅
2012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