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清真饮食文化对饮食行业的影响

时间:2019-05-14 02:56: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穆斯林清真饮食文化对饮食行业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穆斯林清真饮食文化对饮食行业的影响》。

第一篇:穆斯林清真饮食文化对饮食行业的影响

穆斯林清真饮食文化对餐饮行业的影响

【摘要】

随着产业化的发展,清真食品行业也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我对清真饮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做了论述,同时就如何规范清真食品市场,如何将清真食品行业与世界接轨,如何将传统优良的清真食品打出品牌,让世界穆斯林接受,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

清真食品;饮食文化;伊斯兰教;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引言】

清真饮食文化历史悠久,长期以来给中华饮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中华饮食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清真饮食并不是一种清规戒律,也不是一种与大众饮食无关的、边缘化了的饮食文化,而是与每个人的健康和生活文明息息相关的饮食理念。而中华穆斯林兄弟作为中华这个大家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清真的饮食文化对中华现有的餐饮行业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作为穆斯林的我们,更应该把清真饮食文化发扬光大,继承先辈们的荣耀,让更多人了解清真饮食文化,使得清真饮食文化走向世界,面向大众群体。

一、清真饮业文化的现状

(一)餐饮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有的清真餐饮行业没有真正突出清真饮食的特殊性。

这里所指的特殊性就是指地方风味,地方特色。很多餐饮企业无论从规模,还是管理的体系而言都已经相当的成熟。但就是缺少能够真正代表清真的特色菜种,特色风味,特有的饮食习惯。这样一来也就很难突出清真食品的特殊性,很难把清真特色菜种和特色小吃凸现出来,很难吸引广大消费者,这样就大大的增加了打造清真饮食品牌的难度。

2.现今清真餐饮行业没有切实实现“清真”这一独特的饮食习惯。

所谓的清真餐饮,就是严格按照伊斯兰教的饮食禁忌所做的食品。所以,清真食品,这也就决定了清真餐饮企业的基本内涵,就是拒绝穆斯林认为非法的食品。但是,就目前的穆斯林群体来说,根本分不清什么可以食用,什么不可以食

用,对伊斯兰教法明令禁止的一些饮食照样是饮用,根本没有实现“清真”这一独特的饮食习惯。

3.清真食品和非清真食品的划区不够明确。

从清真餐饮的原材料的供应源来看,整个清真餐厅的原材料的供应没有一个统一的调配市场,这也就产生很多不符合清真餐饮的调料、蔬菜等进入清真餐饮企业,很难确保它符合伊斯兰的教法所规定的饮食要求。

(二)没有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条例来维护清真食品的产权

1.现有的法律、法规、条例还不够合理完善。虽然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中都有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法律,法规和条例,如《甘肃省清真食品管理条》,但是对于清真饮食文化的保护和维护并不是很全面,很完善。很多餐饮行业都标着清真的标签而进行不清真的盈利。

2.没有强有力的监管部门和认证部门。从监管部门和认证部门看来,开放程度太低、市场不规范、企业管理及经营水平落后、规模小、集团化连锁经营发展缓慢等,都是制约整个清真饮食行业发展的问题所在。这样的现状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也脱离了清真饮食产业所应该拥有的浓厚的穆斯林清真饮食习惯,这样长期的不规范性的发展很难打造我们清真饮食文化的独特性和民族性,也大大减小清真饮食产业化的竞争能力。

二、加快清真餐饮行业的管理和清真食品产业化发展的若干对策

(一)加强清真饮食行业管理的若干对策。

在现今这种高速发展的经济浪潮中,针对现今清真餐饮文化的现状,我们现在就应该抓紧历史机遇,利用国内外有利的发展环境去抓紧清真饮食的管理和发展,鉴于此,通过清真餐饮行业的了解,尝试着提出若干对策。

1.加强对清真餐厅的监管力度,提高餐饮行业的质量。.2.进一步完善有关于清真餐饮和清真食品行业的法律法规。

3.组建清真食品的认证部门,加强对清真食品的权利认证。

4.加大对清真饮食行业就职人员的培训。

5.鼓励广大消费者的参与,维护清真品牌的权益

(二)加快和推进清真食品行业的产业化发展的若干建议

所谓的宁夏清真食品行业的产业化,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我自己对

宁夏清真食品行业的产业化是这样定义的: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龙头型的清真饮食行业为典范,以科技学技术的创新为重点,加快中小型食品加工业和餐饮行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结构的调整,实现生产和经营管理的专业化、合理化、和规模化,形成一条产销为一体的经营道路,从而加强清真食品行业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以带动地方的经济快速、有效的发展。

1.强化政府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清真食品生产基地。

2.着力培养龙头企业,形成主导产业。

3.逐渐推进清真食品的专业化生产。

4.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

5.建立强大的销售网络。

另外,还有加快建设清真饮食文化名城,清真美食一条街;加大旅游宣传力度等很多措施来加快宁夏清真饮食文化的产业化发展进程。

第二篇:西方饮食文化对中国饮食的影响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人物性格分析 2 在目的论运用中的标示英汉翻译 不温不火,绵里藏针——分析《格列夫游记》的讽刺意义 4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贵妇画像》中的文化冲突 从《尼克亚当斯故事》中探析父亲情结对海明威人生观的影响 6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方商务谈判 《永别了,武器》一书所体现的海明威的写作风格 8 关联理论视角下《生活大爆炸》中言语幽默的汉译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175 567 12 48 10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谭恩美《接骨师之女》中的女性沉默 英汉衔接手段对比分析--基于The Old Man and the Sea及其译本的对比分析 12 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浅析商宴之道 惠特曼的人文主义思想对美国现代诗歌创作和中国诗歌创作的影响——以《自我之歌》为例 浅谈《红楼梦》诗词的文化意象翻译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从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看媒体市场营销 16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婚姻观 17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 《外星人》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解析 19 小说《面纱》中的中国形象分析 20 浅谈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论语》中“仁”的翻译研究(开题报告+论)22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23 从叔本华的悲剧理论分析《红字》的悲剧性 24 A Diachronic Study on Sexism in English Lexicon 25 从《红楼梦》两个译本论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 26 论<<禁食与欢宴>>中乌玛的觉醒 The “Monstrosity” of Science: an analysis of Frankenstein 28 An Interpretation of Nightingale in 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 29 约翰多恩诗中女性歧视现象分析 30 论中西婚姻观的差异

商务信函中模糊语的使用研究

悖论式的唯美主义--论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

A Stud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34 A Brief Study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China--from its Future Developing Prospective 35 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罗伯特形象

基于网络的英语听力学习的优势与局限研究 37 汉英禁忌语的对比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eignization and Domestication 39 从电影片名翻译窥探中美文化差异

目的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功夫熊猫》为例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

浅析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技巧

跨文化交际中身势语的运用对比分析 英语外贸电子邮件的语篇分析 浅析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从归化异化角度浅析《三字经》两个英译版本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m to Task-based 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我的安东妮娅》中的文化冲突研究

改变,选择与责任——论电影《猜火车》中的青少年成长 如何设计中学英语课堂中的提问

On C-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Four-Character Expresssions in Touristic Text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要人物性格 《基督山伯爵》中等待和希望的哲学 《纯真年代》女性意识探析

Analysis of the Individual Heroism in the American Movies 《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和《飘》中斯嘉丽的性格对比 论《宠儿》中的母爱

从《喜福会》透视中美文化冲突与融合

On Diversified Application of English Euphemism 委婉语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

On the Transculturation Reflected in Disney Mulan 《红字》中替罪羊形象的分析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Spatial Languag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达芙妮•杜穆里埃《吕蓓卡》中的哥特意象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中美婚姻价值观对比

原版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研究 《呼啸山庄》和《暮色》系列的对比研究:《呼啸山庄》再次热销引发的思考 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下东莞企业的现状

记忆的主观性与自我的重新发现——朱利安•巴恩斯《终结感》所揭露的道德成长 解读《女勇士》中“乡村医生”里的鬼 《红字》中人性的罪恶与光辉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中美在非正式时间方面文化差异的研究 旅游翻译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 跨文化因素对字幕翻译的影响

基于语义场理论的英语词汇习得研究 试析《弗兰肯斯坦》中的哥特风格 论《红字》中的清教主义思想 礼貌用语中的语用失误 85 反译法在英译汉中的应用

男女二元等级对立的颠覆--《奥兰多》之女性主义解读 87 美国俚语中的文化特征 88 浅谈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中国春节与美国圣诞节的文化比较 90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在词汇上的差异

目的论下的修辞手法翻译: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两个汉语译本为例 92 论模糊限制语在广告中的语用功能

The Same Experience, Different Life—The Comparison between Jane Eyre and Lin Daiyu 94 The Symbols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s in The Scarlet Letter 95 On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 96 从接受美学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 97 英语委婉语的特点及运用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外贸函电翻译

从《欲望号街车》探析田纳西•威廉姆斯诗意现实主义风格 100 浅析英文新闻标题的翻译

译员主体性在歌曲《我有个梦》歌词翻译中的体现 102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 103 浅谈导游词翻译

公共演讲中的模糊策略

从接受美学角度分析企业简介汉英翻译 106 论《爱玛》中的新女性形象

商务英语合同中的语篇衔接手段分析 108 The Pervasive Agitation of Humbert in Lolita 109 浅析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写作风格

查尔斯•达尔内——《双城记》中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人物 111 从美学视觉浅析化妆品广告的英汉翻译

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男主人公性格分析

从欧内斯特•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看战争对青年一代的影响 114 论《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象征 115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换位思考在商务信函中坏消息的运用及建议 11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18 BB电子商务安全

艾米丽•狄金森诗歌的心理分析

解析喜福会中美籍华裔妇女的冲突和身份问题 121 论中西方建筑风格的文化差异

On Symbolism in Fitzgerald’s “Winter Dream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23 《印度之行》的象征主义分析

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分析怀特的《夏洛的网》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New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126 On the Origin of English Idioms from a Cultural Perspective 127 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浅谈我国服装行业的网络营销 129 论“美国梦”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勃莱特.阿什利--《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新女性 131 中西思维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Tradition and Beyond—Reading The Diviners as a Bildungsroman 133 McDonald’s Success

从儿童心理角度看儿童文学中的对话翻译 135 简爱性格研究

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Mary Turner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137 维多利亚时代的乡村图景——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展现的威塞克斯农业社会

On Translation of Language Fuzziness in Chinese Liter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esthetics 139 论英文电影名翻译

Humor as Perceived from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141 On Wordsworth’s and Emerson’s Conceptions of Nature 142 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中风筝的意向分析 143 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

英文外贸合同中表时间介词的使用和翻译 145 学术论文标题的英译研究

由王尔德的《莎乐美》探究法国象征主义对其唯美主义的影响 147 英语习语的翻译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傲慢与偏见》翻译中的体现 149 爱伦坡短篇小说中死亡主题解析

从《实习医生格蕾》浅析美剧所反映的文化背景和趋势

151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olor Wor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152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对比

153 An Exploration to Humor Translation in The Million Pound Note: An Functionalist Approach 154 美国黑人英语的句法特征

155 论双性同体理论下的《达洛卫夫人》

156 公益广告的词汇特点: 以美国红十字会广告语为例 157 聊天室中网络英语缩略词浅析

158 The Heroism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59 用交际翻译理论看英语文学书名汉译 160 分析西方末世论在美国电影中的体现

161 英汉“走类”动词短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162 新闻英语标题的特点和翻译

163 功能视角下商务英语合同英译汉的技巧探析

164 从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人物看克里斯蒂的反女权主义倾向 165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口语教学

166 商务英语交流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 167 探究希腊神话对英国戏剧及诗歌的影响

168 对《瑞普凡温克尔》两个汉译本的语言美的比较评论

169 From Dormancy to Revival—A Feminist Study on Kate Chopin’s Awakening 170 中学英语写作中的中介语错误分析

171 The Analysis of Feminism in Jane Eyre and Wuthering Heights 172 目的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功夫熊猫》为例

173 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ased on Nida's Fu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174 《老人与海》的悲剧色彩:对完美主义的质疑 175 商务网站的英译策略

176 跨文化交际中英语副语言的表现和交际功能 177 浅谈英语颜色词汇的象征意义

178 《老友记》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主观性研究 179 英语新词汉译原则研究

180 对爱伦坡侦探小说犯罪心理的分析

181 xx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课外视听学习调查 182 国际商务谈判中有效的非语言技巧

183 从关联理论看《博物馆奇妙夜》的字幕翻译 184 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研究

185 探讨中英文化差异——以宗教习语翻译为案例 186 《欲望号街车》中的主要人物的性格与命运分析 187 西方饮食文化对中国饮食的影响 188 浅析中西方文化中会面礼仪的差异

189 理想政体的历史超越性探因——《理想国》、《乌托邦》和《新亚特兰蒂斯》中哲学家的自我中心共性

190 Where Should Gone With the Wind Go?——Study on The Disputes Among Critics of Gone With the Wind 191 英汉语篇中的省略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方法——以《雪》译文为例 192 从英汉广告语言特点分析中西方文化价值观

193 Analysis of Love Tragedy in The Apple Tree in Light of Realism 194 关注 耐心 教育——浅谈《差不多是大人的人》中黑孩子的叛逆心理 195 从文本类型角度看企业外宣材料的翻译

196 The Study of Humor i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 197 《儿子与情人》中女性的爱情心理解读

198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读《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199 残酷的现实与审美愉悦——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崇高美 200 分析《永别了,武器》中Henry的硬汉形象

第三篇:清真饮食文化问答录11

清真饮食文化问答录

《中华民族报》记者对我(冯今源)就中国清真饮食文化问题进行采访,现将采访内容进行整理并全文公布如下:

记者(以下简称“记”)冯先生,首先请您就“清真饮食”这一概念谈些自己的看法好吗?

冯:长期以来,我们总说中国清真饮食就是指回族、维吾尔族的10个穆斯林民族的饮食。这样说当然有它的道理在。我国当代对于伊斯兰教的一个特殊政策,是将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等10个民族的公民都称作穆斯林,而不在这些民族中间再划分什么“信教”、“不信教”的。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后公布的结果是.我国穆斯林总数是2314,2104人,这个数字就是那10个民族的总人口数。应该说,这个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应该坚持下去。但是,在这10个穆斯林民族之外,是否就没有穆斯林了呢?不是的。除上述10个民族外,我国穆斯林还有其他一些民族成分。

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东北部生活着一个独特群体,他们住蒙古包、穿蒙古袍、通用蒙古族语言文字,是地道的蒙古族:但他们又有别于蒙古族的信仰传统:念《古兰经》、信仰伊斯兰教。“据记载,在阿拉善形成之初,少数信仰伊斯兰教的哈萨克族、东乡族,带着祖先的信仰来到阿拉善地区,开始定居生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蒙古族穆斯林。”“据阿拉善左旗民族宗教事务局统计,目前阿拉善左旗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人口已达到3000多。”①

在云南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有个曼峦回寨,那里的村民穿傣服、讲傣话、居傣房.但其宗教信仰却不是普通傣族民众所信仰的小乘佛教,而是信仰伊斯兰教,被称作“帕西傣”。其中,“帕西”表明他们是穆斯林:“傣”则表明他们的民族成分——傣族。曼峦回寨现有清真寺l座,1994年落成,是寨中最高大的建筑,兼具回、傣、汉的传统建筑风格。据说,帕西傣大约有一、二千人。

云南红河地区有一些彝族人,世代信仰伊斯兰教,曾一度申请将民族成分改为“回族”,未被批准,人数据说也在千人左右。

西藏拉萨八角街东面.即拉萨旧城东南河坝林回族聚居区的东孜苏路6号.是著名的拉萨清真大寺,这里的教长亚古是一位藏族同胞。“一个具有纯正藏族血统的男人”.“言谈举止间流淌出来的,有着藏族乡亲的豁达开阔,也有着穆斯林同胞的虔诚”。②

浙江义乌近年来涌人大批中外穆斯林。浙江嘉兴郭成美在其调研报告《当代“蕃坊”的崛起》中写道:“2001年4月,被誉称„义乌清真寺之母‟的红楼活动点聘请保权为阿訇.主持教务。”这位在红楼活动点任专职阿訇的保权阿訇是满族人。此外,还有其他非穆斯林民族中的某些人由于各种原因加入到伊斯兰教信仰者行列中。在我国历史上,“回汉通婚”现象历来有之,并不奇怪。但是,在当时,一般的都是与穆斯林通婚姻的汉族人“随回回”,皈依伊斯兰教,成为“回回人”。新中国成立以后,通婚现象依然存在,“随回回”的现象也依然存在,但是在民族成分上却不能够改汉族为回族了。于是,在我国就出现了户口本上是汉族但在事实上却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也就是说,从民族成分上讲,他们是汉族:从宗教信仰上讲,他们是穆斯林。据说,在浙江义乌,有一些阿拉伯的穆斯林在当地娶汉族姑娘为妻,并带其出国朝觐,使之成为一名哈吉:但是这些新娘子却依然属于汉族人。不仅在汉族人中有这种现象,在其他一些民族中.也有这种现象存在。我们在甘南临潭西道堂,曾见到一户藏族与回族家庭,女主妇是藏族穆斯林,信仰非常虔诚。

还有一个事实是,在香港、澳门回归后,那里留下来一批外籍穆斯林,现在也已经都是中国公民了,也应该属于中国穆斯林的行列,但是他们的民族成分却不在我国56个民族之中。

由此可见,仅仅说中国清真饮食是那10个民族的饮食已经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了。因此,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不科学的,应该予以纠正。我认为.所谓“清真饮食”或“清真食品”就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食品,全国各族穆斯林,乃至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穆斯林的食品,都是清真食品。因此,清真食品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民族问题,而且是个宗教问题.是涉及到我国2100-2300万穆斯林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涉及到我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能否全面正确贯彻执行的问题,涉及到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声誉问题。只强调清真食品问题的民族性,却极力回避该问题的宗教性,是不行的。

记:什么是“清真”?

冯:什么是清真?“清真”一词不是阿拉伯语,而是古代汉语,它的原意是作纯洁质朴解,、唐宋时期不少文人墨客都喜欢以“清真”一词入诗。唐代姚合《寄石书院僧》一诗中有“不行门外地,斋戒得清真”的诗句:李白的几首诗中有“裴子含清真”、“右军本清真”、“垂衣贵清真”等诗句:宋代陆游《园中赏梅》诗中,以“阅尽千葩百卉春.此花风味独清真”的诗句赞美纯洁质朴的梅花:北宋词人周邦彦以“清真”命名自己的词集。其他宗教也有以“清真”命名自己寺院的:道教有“清真观”:明弘治二年(1489)重修的河南开封犹太教堂名作“清真寺”。据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写有“百字赞”.称赞伊斯兰教“清真”,到了明中叶.回族地区的伊斯兰教逐渐“垄断”了“清真”一词后.赋予这一词汇以新的涵义。明清之际的回族穆斯林学者在解释教义时说.“清”是指真主清净无染、不拘方位、无所始终;“真”是指真主独一至尊、永恒长存、无所比拟。他们以“清净哉,真主”和“真主至清至真,原有独尊,谓之清真”,来赞美自己所崇奉的真主安拉。近代新疆地区回族伊斯兰教总教长马良骏大阿訇(1867-1957)解释得更加简明:清则净也,真则不杂也。净而不杂,就是清真。显然,这些解释都是从“清真”一词的本义“纯洁质朴”中引申出来,套用到伊斯兰教上的.其中当然也反映了中国回族穆斯林对伊斯兰教基本教义的认识。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阿拉伯语中根本没有“清真”这一词汇。伊斯兰教寺院“麦斯吉德”,我们回族穆斯林称为“清真寺”: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万物非主,唯有安拉: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我们称之为“清真言”:王岱舆、马注等人宣传伊斯兰教教义的汉文著作,名日《清真大学》、《清真指南》;那些清真饭店、清真食堂的阿拉伯文牌匾上,写的是“麦特阿穆勒·伊斯俩米耶”,其意就是伊斯兰教饭店或食堂。国外一般用“哈俩里”一词表示穆斯林可食用的合法食品。“哈俩里”是阿拉伯语.原意为“合法的”,即指伊斯兰教法所允许的合法食品。与之相反的词是“哈拉姆”,意为“非法的”、“禁止的”,即指是被伊斯兰教法所禁止的一切不合法食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我们还承认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唯物主义者的话.就不能否认“清真”一词的本质性的内在含义就是指伊斯兰教。所谓清真特色,其实就是指伊斯兰教特色。要保护、扶持、发展中国清真饮食文化,其实就是意味着要保护、扶持、发展中国伊斯兰教饮食文化。“清真”一词的这种伊斯兰宗教内涵是淡化不得的!只强调这一词汇的民族性,而不强调其宗教性,是不能说明问题的,当然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记:中国清真饮食文化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冯:中国清真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博大精深,不仅对于回回、维吾尔等十个民族的发展进步,发挥过重要作用,对于中华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也曾起过极为重要的影响。这种饮食文化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呢?杨柳主编、马云福主审的《中国清真饮食文化》的作者们提出,“纵观1300多年中国清真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条贯穿整个清真饮食文化的主线,那就是“以养为本,以洁为要,以德为先”的思想与践行。”③我以为,这是非常准确的高度概括。

记:什么叫“以养为本”?

冯:以养为本,就是指以营养保健为核心的养生思想。中华饮食文化始终注意色、香、味,而中国清真饮食除注重色、香、味以外,还特别注重“养”,注重饮食对于人的营养保健和身心健康。

《古兰经》云:“阿丹的子孙啊!……你们应当吃,应当喝,但不要过分,真主确是不喜欢过分者的。你说:„真主为他的臣民而创造的服饰和佳美的食物,谁能禁止他们去享受呢?”‟(7:

31、32)什么是“过分”,什么是“佳美的食物”呢?各族穆斯林学者对此给予了阐释。清代著名回族伊斯兰学者刘智在其所著《天方典礼择要解》中明确提出:“饮食,所以养性情也”:“饮食惟良,必慎必择”:“凡禽之食谷者,兽之食刍者,性皆良,可食”;“惟驼、牛、羊具纯性,补益诚多,可以供食”。也就是说,伊斯兰教认为饮食无小事,它不仅有助于人们维持生命,更应该有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养成良善美好的性情。因此,从食材上讲,并不是所有的禽畜都可以食用,人类只应该选择那些性情良善的、食谷类的禽鸟和反刍类的畜类食用,这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才有所助益,其中特别是牛、羊、驼等,对人们身心健康最为有益。反之,那些奇形怪状、污秽不洁、性情凶狠、行为怪异的雄禽猛兽等动物,如豺狼虎豹狮鼠蛇驴、鹰枭鹫乌鸦等,均在禁食之列。如果联想到2003年那场可怕的“非典”之祸.我们更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清真饮食这种禁忌的科学性吧?2010年宁夏清真食品研讨会上,著名的营养学家仝慧君教授在大会报告时说,“非典”时期他的亲人们问她什么食品现在最安全可靠?她说,如果你们想吃得安全,就到那些清真饭馆去就餐吧,我认为清真饮食最安全可靠。仝教授不是穆斯林,但是作为一名营养学家,她的这种认识是很有道理的,也是符合实际的。

11世纪维吾尔族著名学者尤素甫·哈斯·哈吉甫在其巨著《福乐智慧》中,对于穆斯林饮食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4613 饮食莫过量,要恰到好处,有智之士曾经对我如此讲述:

4614 饕餮之徒进食生吞活剥,吃了不消化会招致病魔。

4615 病从口入,饮食要适可,抑制你的胃口,少吃少喝。

4642 如果你想百病不生,身体健康,“节食”即是最好的药方。

4674 疾病伴随着食物入口,它催你衰老而不得长寿。你要节制食欲,以免染病,须知疾病会使你红颜凋朽。

4621 首先要辨明自己的体素,顺应者食用,违拗者摈弃。

4622 内热滞积,应立即食用凉性食品,若寒气郁结,热性饮食十分要紧。

4623 若是少壮之年,正值生命之春,多食凉性之物,血脉方能畅通。

4624 若是年过四十,面临生命之秋,多进热性食物,体素调理要周。

4625 年足六十,年华恰如冬日,仅可食用热物,凉食应该弃置。

这是对《古兰经》中关于“过分”、“佳美食物”简捷明确的阐释,反映出我国各族穆斯林最基本的营养理念:除禁食之物外,对可食之物也要注意饮食有度,不能过分:维吾尔族穆斯林还将食物分为凉性、热性两类,主张人们应根据自己身体的素质选择食物,“顺应者食用,违拗者摈弃”。少壮之年可适当多吃一些凉性之物.有助于血脉的畅通,而年过六旬的老人则要多吃一些热性食物,不要再贪图凉食了。元代忽思慧著《饮膳正要》是我国第一部食疗养生专著,其中记载了大量的回回饮食,其中绝大部分食品的原料都是羊肉、回回豆子、回回葱、回回青、回回小油、胡萝卜等,调配料则普遍食用豆蔻、砂仁、丁香、高良姜、胡椒、芫荽、草果等香药,书中还明确记载了这些食物的医疗保健功能,如“健脾胃”、“补中益气”、“强壮筋骨”、“止吐”、“去痛”、“暖为驱寒”等。更重要的是,这部书中还阐述了许多食疗养生思想,如“不治已病治未病”、“食勿令饱”、“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等。显然,这些食疗养生思想与上述《福乐智慧》阐述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历来为各族穆斯林所实践。

众所周知.我国各族穆斯林都酷爱饮茶,“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以茶消食,以茶解渴.以茶待客,以茶养生。其中,宁夏回族的“八宝盖碗茶”主要以桂圆、枸杞、葡萄干、核桃仁、红枣、荔枝干、杏干、白砂糖为辅料配人茶中引用,有明目清心、提气补益、驱寒健胃、延年益寿之功效。新疆维吾尔族穆斯林喜欢喝茯茶,并在冬季时还要放入一些冰糖,不仅解渴,而且除油腻,增加热量,抵御严寒。他们还有一种“药茶”,维吾尔语叫“恰依多拉”,其主要成分是豆蔻、丁香、桂皮、胡椒、孜然等,这些物品既是香料,又是药品,有保护肠胃、促进消化之功效。据说,这种药茶来源于中世纪阿拉伯著名经典医书《医典》中的“化食丹”及我国元明时期的《回回药方》。主要生活在高原、山区、牧区的哈萨克族酷爱喝奶茶,那里肉食多,蔬菜少,冬季寒冷,夏季干热,奶茶富于营养,可以助消化,驱寒解渴,还可以耐饥耐饿,有益于健康。他们在喝奶茶时往往还要再吃一些炒米、奶油、奶皮子、奶疙瘩、馕、羊肉;冬季时,奶茶里还要放一些白胡椒,可以抗寒、治疗胃病以及妇女腹冷的毛病。哈萨克族还有一种称作“托盖克姆孜”的饮料,即“骆驼奶子”.富含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不仅可以消暑解渴,而且可以治疗肠胃不适、肺结核等多种疾病,具有很高的食疗价值。《维吾尔常用药材》中记载说:“驼乳,性味甘醇,无黏胶感,属微辛,大补益气,补五脏七损,强壮筋骨,填精髓,耐饥饿,止消渴。”生活在冰雪高寒地带的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族穆斯林,喜饮牦牛奶,这种奶据说具有极强的抗氧化能力,有“奶中极品”的美誉:此外,他们还常将珍稀植物雪莲花与牦牛肉同煮,据说这对驱除大寒有奇效。撒拉族穆斯林喜饮一种“麦茶”.系将小麦炒后煮制而成,有一定的健身保健功能,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能给人们提供足够的热量,对解除劳作的辛苦、调和肠胃、安神都有很好的作用。柯尔克孜族穆斯林有一种四季不离的饮料——“宝扎”.这是用青稞、糜子、谷子、小麦、玉米等粮食作原料,经短期发酵制成的.酿好后加水过滤成稠汁状,再放锅中用文火煮沸即成。冬季可热饮,夏季冷饮,甜中带酸,不仅解渴好喝,而且还被认为可以治疗贫血、消化不良、去脂、驱除寒气等病症。

西北地区,特别是新疆地区,盛产瓜果,素有瓜果之乡的美誉,那里的各族穆斯林酷爱这些瓜果,而这些瓜果也为各族穆斯林的饮食保健思想与实践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众所周知,穆斯林最常用的食物是牛羊肉。牛羊肉,不仅有食用价值、经济价值,而且有很好的食疗价值。民间素有“牛肉补气,功同黄芪”之说。羊肉有开胃健力、散寒助阳、益肾补虚之功效,素为食疗佳品。维吾尔族的特色传统食品“抓饭”,以胡萝卜、洋葱、大米、羊肉为原料,辅以葡萄干、杏干、桃干,再配上以洋葱、羊肉制成的薄皮包子,不仅清香味美,而且富于营养,被誉为“十全大补饭”。乌孜别克族穆斯林常常将雪莲、肉苁蓉、紫草、黄羊角、甘草、苜蓿等当地出产的药材加在食物中食用,一些草药甚至成为他们的日常食品,用以达到健康保健的目的。例如,在春季,他们喜欢吃苜蓿芽馅的羊肉饺子,以之清理已经厚腻了一个冬天的肠胃:平时煮肉时他们喜欢放入一点“恰玛古”(蔓菁),以滋养肺腑;制作汤或馅时.喜欢撒人一种生长在河边的“雅尔布丝草”,据说长期服用可以预防和治疗消化不良、胆结石等症。

限于篇幅,就简单介绍到这里吧。从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以营养保健为核心的养生思想是中国清真饮食的第一大特点.强调饮食以养为本,这在中国养生学的历史上书写了别具独特清真风采的一章。维吾尔族、回族及其他各族穆斯林中多长寿老人,据悉,早在1983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中即发现.在宁夏地区22位百岁以上老人中,竟有21位是回族穆斯林!这应该是清真饮食以养为本、注重养生保健的硕果吧!

记:什么叫“以洁为要”?

冯:以洁为要就是指以注重清洁为要义,这是中国清真饮食文化的又一个重要特点。中国穆斯林以清洁卫生著称于世。各民族都有着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绵延千年而至今。这是有口皆碑的历史事实。这种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源于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源于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圣训”,源于伊斯兰教的教规教义。“一口不洁,坏四十日之功修”这段著名的“圣训”指导着穆斯林的生活实践。伊斯兰教要求人们,要把自己对于伊斯兰教的神圣信仰化作每天日常的生产生活实践,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伊斯兰教的经训教导.使自己日常的生产生活实践神圣化、信仰化,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反省自我、改造自我、升华自我,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纯粹的人、洁净的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人,尽到“真主在大地上的代治者”的责任.始终行走在真主正道上.为全人类的“两世吉庆”做出自己毕生的贡献。这种信仰精神体现在饮食问题上,就是“以洁为要——以注重清洁为要义”。不注重清洁的人,不是一个合格的穆斯林。

伊斯兰教以清洁为要义的饮食观表现在方方面面。

不洁之物严禁食用。从物品的源头上伊斯兰教就做出严格的规定,严禁食用那些不洁的、有害于人身心健康的食品:自死物、血液、猪肉、诵非真主之名而宰的禽畜,是不洁的,一些怪异的、凶猛的、不反刍的、食肉的禽畜,也是不洁的,食用它们对于人类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是严禁饮食的。

生活环境清洁卫生。各族穆斯林都非常注意保持自己清洁卫生的生活环境。例如,饮用井水的回族家庭对水井的环境卫生格外注重.井底必须铺上一层细沙后再覆上一层石子,进行长期过滤:井壁要用石砌,井口要加用井盖,水桶专用.不用时要悬空垂挂;汲水前必须要洗手:禁止非穆斯林动手打水,如有需要必须事前征得主人的同意或请别的穆斯林代取;盛水的容器中如有剩水,不能再倒回井内。居处四周不乱扔垃圾,对动物的残骸、屠宰后动物的血液、病死的禽畜等,都必须挖坑深埋:凡供人们饮用的涝坝、水池、水塘、泉眼,严禁牲畜饮用,严禁在其附近洗脸、洗手、洗菜、洗衣服、洗澡、倾倒污水;严禁在果树下、清水沟旁、伙房附近大小便。这种良好的卫生传统习惯促进了生活环境的净化,减少和预防了疾病的传播与蔓延,也保证了各族穆斯林饮食卫生的安全。

穆斯林讲究个人卫生。对于穆斯林的个人卫生,伊斯兰教也有很多具体的规定与要求,如常剪指甲、常理发,男孩子六七岁时要进行割礼(即包皮环切)。礼拜前必须要净衣、净身,做清洗全身的“大净”或清洗局部的“小净”。饭前便后必须洗手。无论是洗手、洗脸还是做大小净,不用“回头水”,不用盆洗,均用流动水,从上到下冲洗,水一旦过肚脐,便不可再往上用:大小净要洗得彻底,连鼻腔、头发根和手脚缝都要逐一洗到。

特别注重饮食卫生。各族穆斯林都特别注意食源洁净、加工洁净、运输过程洁净,进餐方式洁净。可以说,“洁”是中国清真饮食文化的核心思想.它已渗透在中国穆斯林的血液中。例如,维吾尔族穆斯林传统美食“大盘鸡”,首先是要选好农家的土鸡.将它们圈起来“净养”,不准其乱跑,按时给它们喂食干净的食物,让它们饮干净的清水,在它们已经全身都洁净的时候再依照伊斯兰教的规定屠宰,将全身的血液放掉,再进行其他加工程序。东乡族的“手抓羊肉”也如此:从羊只的饲养开始就注意洁净,选用洁净优质的饲料圈养饲喂,屠宰前一段时间还要给羊戴上笼头,以保证清洁的肉源。穆斯林厨师做饭前必须先洗手,并要戴上白帽或头巾,防止头发或头皮屑不慎落入食物中。宴请客人时.请客人饭前先洗手,主人用备好的水壶和节水盆,一人拿水壶给客人冲洗三次,另一人用水盆接住洗手水不使剩水洒到地上.这叫做“饭前三把水”,既节水又卫生,是穆斯林的优良卫生传统。洗手后不能甩手.以防将手上的水珠弄到别人身上或食品上。

加工制作食品时洁净。穆斯林清洗、加工、制作食品都一丝不苟,在可食的牛羊鸡鸭等食物中也有穆斯林不吃的部位,如牛羊的脑、生殖器、淋巴、肾上腺、鼻须、膀胱等,在穆斯林看来都属于不洁部位,加工时必须切除掉。又如东乡族喜吃鸡尖,素有“宁失金山,不失鸡尖”之说。但鸡尖部位聚集着无数的淋巴小结(腔上囊),是贮存病毒病菌的“仓库”。东乡族穆斯林在加工鸡尖时有一道特别的工序就是“去外物”,即割除这个腔上囊,留净去污,妙手精工,是一种非常洁净的科学加工方法。北京地区的回族穆斯林对牛羊脏器的加工可圈可点,令人叫绝。充满血沫的羊肺经他们一加工,就会变成雪白色:那些牛羊的头、蹄、肠、胃,经他们一加工,就会变成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就拿羊头来说吧,穆斯林厨师先将羊头在凉水中浸泡,用板刷反复刷洗,再将羊嘴掰开,反反复复地刷洗羊舌头,再用清水清洗口、鼻、耳内的脏东西.然后再把整个羊头用水反反复复地冲洗多遍,捞出晾干,才算是完成了整个清洗过程。这样做出来的羊头既干净又漂亮,是令人放心的安全美食。

吃饭的场所、桌椅要洁净,杯盘碗筷等餐具要洁净。维吾尔等民族要求厨房和馕坑附近必须干净,餐具、厨具要放在干净的布袋中保管好,不得用脚踩踏或在其上面跨过。严禁坐在装有食品的箱子、麻袋或装盐的袋子、做饭的工具上面。吃饭前必须要铺上干净的餐布,餐布必须经常清洗,保持卫生。就餐时禁止在盘子上随意挑拣食物,将食物扒拉来扒拉去,既不文明又不卫生。严禁在就餐时吐痰、擤鼻涕、打喷嚏、剪指甲、掏耳朵、抠鼻子等不文明、不卫生的坏习惯。如不慎将饭屑或菜掉到地上,要立即捡起来放在自己前面的餐布或桌子上.不能将捡起的饭菜再放人饭盘中。禁止将骨头、果壳等随意乱扔在地上。吃饭中有事要离开.不能从他人面前走过,也不能从餐布上跨过,而要从人们的背后绕过去离开。禁止端着饭碗到处乱走,或蹲在门槛上、地上吃饭。

总之,注重饮食卫生是清真饮食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点,值得我们继续保持与发扬光大。

记:什么叫“以德为先”?

冯:以德为先是指中国清真饮食文化特别注重诚实守信的商业美德。中国穆斯林是个善于经商、崇尚经商的民族群体,素以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精明强干著称,曾垄断丝绸之路数百年,被人尊称为丝绸之路上的商业巨子。生活的信仰化、神圣化,表现在从商方面.就是在整个经商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守“以德为先——诚实守信的商业美德”。

穆斯林应当公平、行善、施济亲友、守约,禁人淫乱、作恶、霸道、背约。经云:“真主的确命人公平、行善、施济亲戚,并禁人淫乱、作恶事、霸道;他劝戒你们,以便你们记取教诲。当你们缔结盟约的时候,你们应当履行真主的盟约。你们既以真主为你们的保证者,则缔结盟约之后就不要违背誓言。真主的确知道你们的行为。”(16:90-91)穆斯林应该公平交易,反对称量不公。

当你们卖粮的时候,应当量足分量,你们应当使用公平的秤称货物,这是善事,是结局最优的。(17:35)他曾规定公平,以免你们用称不公。你们应当秉公地谨守衡度,你们不要使所称之物分量不足。(55:9)穆斯林应合法经营,反对重利盘剥。

吃重利的人,要像中了魔的人一样,疯疯癫癫地站起来。这是因为他们说:“买卖恰像重利。”真主准许买卖,而禁止重利。(2:275)穆斯林应提倡施舍,反对吝啬。

不分昼夜,不拘隐显地施舍财物的人们,将在他们的主那里享受报酬,他们将来没有恐惧,也不忧愁。(2:274)穆斯林应崇尚节俭,反对奢靡。

你应当把亲戚、贫民、旅客所应得的周济分给他们,你不要挥霍。挥霍者确是恶魔的朋友,恶魔原是辜负主恩的。(17:26-27)千百年来,各族穆斯林将这些良好的道德观念贯彻到清真饮食的经营实践中,从而造就出那种“积极向上的中国清真饮食文化”,涌现了一批又一批深受群众信赖与欢迎的名家、名店、名点、名菜,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宋代田锡云:“君子所懋者德,所贵者名。名高由乎德厚,誉美由乎艺成。”意思是说,君子所勤勉的是道德,所看重的是名声。名声高是因为道德好,有美誉是因为技艺有成。我国清真饮食文化的践行者们正是这样德艺双馨的“君子”.他们注重商业道德,坚持诚实守信,在饮食制作技艺上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创造出无数有口皆碑的清真饮食品牌,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朵奇葩。让我们摘引几段《中国清真饮食文化》上的文字吧。

穆斯林商家做事勤勉,诚实守信,精益求精,口碑极佳,不管是历史上穆斯林占垄断地位的珠宝业、香药业,还是当今的清真餐饮业都是如此。以回族小吃为例:一些家族数代人都只在精心地经营着某一种食品,苦心经营,从不懈怠。诚信为本,童叟无欺。在他们的产品中,从来不以次充好、给小分量,或偷工减料,多年来形成了家族品牌,建立起良好的商德口碑。北京牛街地区是北京清真小吃的精华聚集地,自清代以来独占鳌头几百年.被民俗专家称为“北京民俗历史的活化石”。历史上的牛街春夏秋冬四季飘香,各种小吃轮番上市,著名小吃商家有切糕张、烤肉刘、馅饼周、爆肚石、羊头马、豆汁张、奶酪魏、焦圈俊王、豆腐脑白……群星璀璨。那茶汤冲出来讲究把碗倒放着都不能洒,那焦圈炸出来讲究掉地上一碎八瓣,那烧饼烙出来讲究一切二十多层……这首先得益于他们诚实的用料,该用芝麻酱的,绝不用花生酱顶替;该用羊肉后腿的,绝不用腰窝:该用菜心的,绝不用菜帮:该放1斤料的,绝不放9两9……在这个诚信的商业群体里.绝无“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的商业丑闻出现。一旦出现商业丑闻,那就一辈子也抬不起头来,在业内也就无法立足了。

当今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澎湃,一些商家追求利益最大化,经常出现恶性竞争,破坏了市场秩序。但在穆斯林商家中.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他们心中有条非常清晰的道德底线,那就是不和民族兄弟同行抢生意。这在新疆的回族、维族穆斯林之间已经形成商业同行之间的一种回避制度.这种互相尊重自我约束的优秀商业品德已成为穆斯林商业中的一大耀眼亮点。

穆斯林各民族都有自己最擅长的手艺,比如维族餐饮商家擅长经营烤全羊、烤肉串、烤包子,且地区相对集中。那么回族的餐饮商家在这个地区就不再经营这些品种,而去另辟蹊径,经营其他。同样,回族商家擅长经营凉皮、拉面,维族商家也采取回避的方式。而且从来没有不同商家之间的互相诋毁、贬损,因此,很少有争买抢卖、互相排挤、恶性竞争的情况发生。这是一种极为难能可贵的商业氛围。

要知道,这种商规,一没有政府的公文,二没有外界的强制,完全是一种自发的商业道德约束。据专家考证,这种现象在世界的商事中都是罕见的!. 这就是我们的清真饮食文化!它在我国历史上诞生,活在亿万老百姓的口碑中,形成绵延不绝的优良传统,伴随着各族穆斯林的成长.滋润着各族穆斯林的心灵,为人们所称道。今天.我们就是要将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下来,发扬开来,使之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扬光大,科学发展,为中国的食品安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再立新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由中华民族报社等单位主办的中国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企业评选活动是件大好事,有利于将中国清真饮食文化的优秀传统继承下来.并使之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扬光大.为中国的食品安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再立新功!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1 杨柳主编:《中国清真饮食文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9月,第38-39页。

①李万钰、陈鹤龄:《草原深处的蒙古族穆斯林》,载《中华民族报》2006年11月7日星期二第8版“宗教周刊·文化”。

② 樊前锋:《拉萨八角街上的清真寺》,栽《中华民族报》2008年4月15日第07版。

③ 杨柳主编、马云福主审:《中国清真饮食文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9月,第28页。本文中很多地方都是参考该书完成的,也可以说是作者对于该书的一篇学习体会,谨向该书的编者、作者、出版者表示诚挚的感谢与敬意!

感谢浏览伊斯兰之光(norislam.com)资讯,欢迎转载并注明出处。

第四篇:中华饮食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甚至没有华人的地方,都能够见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那么,中国的烹饪原料、烹饪技法、传统食品、食风食俗等等,又是怎样传播到世界各地去的呢﹖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就开始了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据《史记》、《汉书》等记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就通过丝绸之路同中亚各国开展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活动。张骞等人除了从西域引进了胡瓜、胡桃、胡荽、胡麻、胡萝卜、石榴等物产外,也把中原的桃、李、杏、梨、姜、茶叶等物产以及饮食文化传到了西域。今天在原西域地区的汉墓出土文物中,就有来自中原的木制筷子。我国传统烧烤技术中有一种啖炙法,也很早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亚和西亚,最终在当地形成了人们喜欢吃的烤羊肉串。比西北丝绸之路还要早一些的西南丝绸之路,北起西南重镇成都,途经云南到达中南半岛缅甸和印度。这条丝绸之路在汉代同样发挥着对外传播饮食文化的作用。例如,东汉建武年间,汉光武帝刘秀派伏波将军马援南征,到达交趾(今越南)一带。当时,大批的汉朝官兵在交趾等地筑城居住,将中国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等食俗带到了交趾等地。所以,至今越南和东南亚各国仍然保留着吃粽子的习俗。此外,我国的饮食文化对朝鲜的影响也很大,这种情况大概始于秦代。据《汉书》等记载,秦代时“燕、齐、赵民避地朝鲜数万口。”这么多的中国居民来到朝鲜,自然会把中国的饮食文化带到朝鲜。汉代的时候,中国人卫满曾一度在朝鲜称王,此时中国的饮食文化对朝鲜的影响最深。朝鲜习惯使用筷子吃饭,朝鲜人使用的烹饪原料、朝鲜人在饭菜的搭配上,都明显地带有中国的特色。甚至在烹饪理论上,朝鲜也讲究中国的“五味”、“五色”等说法。受中国饮食文化影响更大的国家是日本。公元8世纪中叶,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带去了大量的中国食品,如干薄饼、干蒸饼、胡饼等糕点,还有制造这些糕点的工具和技术。日本人称这些中国点心为果子,并依样仿造。当时在日本市场上能够买到的唐果子就有20多种。鉴真东渡还把中国的饮食文化带到了日本,日本人吃饭时使用筷子就是受中国的影响。唐代时,在中国的日本留学生还几乎把中国的全套岁时食俗带回了本国,如元旦饮屠苏酒,正月初七吃七种菜,三月上巳摆曲水宴,五月初五饮菖蒲酒,九月初九饮菊花酒等等。其中,端午节的粽子在引入日本后,日本人又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作了一些改进,并发展出若干品种,如道喜粽、饴粽、葛粽、朝比奈粽等等。唐代时,日本还从中国传入了面条、馒头、饺子、馄饨和制酱法等等。中国菜对日本菜的影响很大。17世纪中叶,清代中国僧人黄檗宗将素食菜肴带到日本,被日本人称之为“普茶料理”。后来又有一种中国民间的荤素菜肴传到日本,称为“卓袱料理”。“卓袱料理”对日本的餐饮业影响很大,它的代表菜如“胡麻豆腐”、“松肉汤”等,至今还列在日本一些餐馆的菜谱上。日本人调味时经常使用的酱油、醋、豆豉、红曲以及日本人经常食用的豆腐、酸饭团、梅干、清酒等等,都来源于中国。饶有趣味的是,日本人称豆酱为唐酱,蚕豆为唐豇,辣椒为唐辛子,萝卜为唐物,花生为南京豆,豆腐皮为汤皮等等。为了纪念传播中国饮食文化的日本人,日本还将一些引进的中国食品以传播者的名字命名。如明朝万历年间,日本僧人泽庵学习中国烹饪,用萝卜拌上盐和米糠进行腌渍,日本人便将其称之为泽庵渍。清朝顺治年间,另一位日本僧人隐元从中国传入菜豆,日本人便称之为隐元豆。除了西北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之外,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它扩大了中国饮食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泰国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要冲,加上和我国便利的陆上交通,因此两国交往甚多。泰国人自唐代以来便和中国的汉族交往频繁,公元9~10世纪,我国广东、福建、云南等地的居民大批移居东南亚,其中很多人在泰国定居,中国的饮食文化对当地的影响很大,以致于泰国人的米食、挂面、豆豉、干肉、腊肠、腌鱼以及就餐用的羹匙等等,都和中国内地的有许多共同之处。在中国的陶瓷传入泰国之前,当地人多以植物叶子作为餐具。随着中国瓷器的传入,当地人有了精美实用的餐饮器具,这使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大为改观。同时,中国移民还把制糖、制茶、豆制品加工等生产技术带到了泰国,促进了当地食品业的发展。中国饮食文化对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国的影响也很大,其中以缅甸较为突出。公元14世纪初,元朝军队深入缅甸,驻防达20年之久。同时,许多中国商人也旅居缅甸,给当地人的饮食生活带来很大的变革。由于这些中国商人多来自福建,所以缅语中与饮食文化有关的名词,不少是用福建方言来拼写的,像筷子、豆腐、荔枝、油炸桧油条等等。距离中国稍远的几个东南亚岛国,像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受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也不小。菲律宾人从中国引进了白菜、菠菜、芹菜、莴苣、大辣椒、花生、大豆、梨、柿、柑桔、石榴、水蜜桃、香蕉、柠檬等蔬菜和水果,菲律宾人还爱吃中国的饭菜,如馄饨、米线、春饼、叉烧包、杂碎、烤乳猪等,日常饮食则离不开米粉、面干、豆干、豆豉等,使用的炊具也是中国式的尖底锅和小煎平锅。菲律宾人特别爱吃粽子,他们不但端午节吃,圣诞节也吃,平时还把粽子当成风味小吃。菲律宾的粽子,造型依照中国古制,呈长条形,而味道则很像浙江嘉兴的粽子。马来西亚在饮食文化上也受到中国的影响。据考证,马来人的祖先主要是来自我国云南一带种植水稻的民族,马来人的某些食俗同这些先民大有关系。例如,马来人的大米从种植到收获,都有类似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和礼仪。马来菜的烹制方法和中国菜相似。马来语中称作“塔夫”的中国豆腐,在当地十分受人喜爱,有些地方还把豆腐的色、香、味揉和在本土传统的咖喱菜中。中国的饮食文化对印度尼西亚的影响历史悠久。历代来到印度尼西亚的中国移民,向当地人提供了酿酒、制茶、制糖、榨油、水田养鱼等技术,并把中国的大豆、扁豆、绿豆、花生、豆腐、豆芽、酱油、粉丝、米粉、面条等引入印度尼西亚,极大地丰富了当地人的饮食生活。茶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最大。各国语言中的“茶”和“茶叶”这两个词的发音,都是从汉语演变而来的。中国的茶改变了许多外国人的饮食习俗,例如,英国人由于中国的茶而养成了喝下午茶的习惯,而日本人则由于中国的茶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道”。来源:星辰在线

第五篇:中国传统饮食文化:饮食十经

饮食勿偏 “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耽则伤身生疾,所恶之物,不可全弃,弃则脏气不均。” 食宜清淡 “味薄神魂自安”;饮食要“去肥浓,节酸咸”;“薄滋味养血气”。饮食适时 “不饥强食则脾劳,不渴强饮则胃胀”;“要长寿,三餐量腹依时候”。适温而食 “食宜温暖,不可寒冷”;“食饮者,热勿灼灼,寒勿沧沧”。食要限量 “饮食有节,则身利而寿登益,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命损”;“大渴不大饮,大饥不大食”。食宜缓细 “饮食缓嚼有益于人者三:滋养肝脏;脾胃易于消化;不致吞食噎咳。” 进食专心 “食不语,寝不言”,有利于胃纳消化。怒后勿食 “人之当食,须去烦恼”;“怒后勿食,食后勿怒”,良好的精神状态于保健有大益。选食宜慎 “诸肉臭败者勿食,猪羊疫死者不可食,曝肉不干者不可食,煮肉不变色者不可食。” 餐后保健 “食毕当漱口数次,令人牙齿不败、口香,叩齿三十六,令津满口,则食易消,益人无百病。饱食而卧,食不消成积,乃生百病。”来源:食神网

下载穆斯林清真饮食文化对饮食行业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穆斯林清真饮食文化对饮食行业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孔子饮食观

    孔子是长期受到人们推崇的杰出人物,他倡导的饮食观,对后世影响深远。“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意思是说,食物原料要选择优质的(精食),肉要切得细细的(细脍),做饭菜应该讲究选料、刀工和烹......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摘 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各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在这个大背景下各国文化交流既产生融合,又难免发生碰撞。 饮食文化不仅是作为人类文......

    饮食行业劳动合同

    饮食行业劳动合同 饮食行业劳动合同1 甲方(用人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委托代理人________________注册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饮食文化 饮食器具中西差异

    浅谈中西古典饮食器具纹饰寓意与表现形式 饮食,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然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依靠大脑和双手,发明制造工具,获取自然界的食物,并对其进行加工。通过这些有......

    《物权法》对典当行业的影响

    《物权法》对典当行业的影响 【内容简介】本文立足于从《物权法》对担保物权的改进入手,分析《物权法》对典当行业的七大积极影响:将促进典当业务的拓展;有利于典当行业的规范......

    旅游饮食文化之中国酒文化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旅游文化学论文专业:旅游管理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旅游饮食文化之中国酒文化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摘要: 酒是一种古老的饮料,她香而醇厚,引而得神。酒是一把双刃剑,它温而......

    最新穆斯林斋月期间的饮食习俗

    穆斯林斋月期间的饮食习俗 2003年10月26日和27日,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国家先后进入斋月。在进入斋月之际,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领导人相互致电,祝贺进入斋月。斋月是伊斯兰教的五......

    清真饮食连系民族与文化的纽带

    清真饮食连系民族与文化的纽带 西北民族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马明良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在自然界,由于生物多样性的存在,才保持了生态平衡,有了大自然的盎然生机和长盛不衰;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