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警务室为载体推动农村消防的调研文章(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4 02:19: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警务室为载体推动农村消防的调研文章(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警务室为载体推动农村消防的调研文章(范文模版)》。

第一篇:以警务室为载体推动农村消防的调研文章(范文模版)

“加强农村消防工作”是党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为“十一五”消防工作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农村警务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消防工作中即要充分发挥消防监督、管理、指导的“三大职能”作用,又要立足服务“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意识,把农村消防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

体系,落实农村消防安全责任制,大力推进农村消防工作社会化,为农村的社会稳定、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农业的稳步、健康、快速发展发挥屏障作用。

立足现状,充分认识当前农村消防工作现状

着眼维护好、发展好和实现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总体要求,近年来,公安消防部门通过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保障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了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但客观上存在着农村消防工作总体滞后于城市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生产力发展,为农村警务室工作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农民消防意识薄弱。农民自身的消防安全意识不到位,缺乏掌握消防基本知识的意识,是影响农村消防安全稳定的根源和制约农村稳定的“瓶颈”。一是文化知识制约。村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信息媒介覆盖面小,特别是老人和妇女缺乏预防火灾的基本常识。二是经济条件限制。村民使用的电器、家具及灶具等日常用品多选择价格低廉的进行购买,加之使用中的不正确,容易诱发火灾隐患。三是风俗习惯诱导。村民多年来积聚的风俗习惯如黑百喜事燃放烟花爆竹、随意燃烧废弃的农作物等导致农村特别是农忙时节火灾形势严峻。四是法治思想缺乏。村民在遇到矛盾纠纷时,处理问题缺乏法治思想,为报复泄恨故意纵火,造成直接的灾难和损失。

农村消防力量弱化。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占大多数,群众能够参与灭火的力量急速减低。乡镇无专门的消防安全组织,多为综治办公室兼任该项工作,基层组织力量薄弱。

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旧城镇改造、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建房未按规范进行规划,乡村道路普及面窄或者路面无法通过消防车,无专门的消防应急设施设备,抵御火灾的硬条件受到限制。基层政府对消防队伍建设、消防基础设施重视不够,无专门经费、无专职人员、无办公场所,农村消防工作软环境受到制约。

农村消防监督缺失。在当前的消防工作运转模式下,旗县级消防部门的重心和精力主要在城区火灾的预防、处置以及消防行政管理,农村消防工作多委托派出所民警,派出所由于警力的限制,往往只有一名民警作为兼职消防民警,在节假日或重要活动之前进行突击检查,主力军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消防责任落实不到位。

管理主题能力不高。基于基层干部安全管理人员对消防法律法规知识的缺乏、警务工作的繁重,农村消防兼职民警很难全身心致力于消防工作等原因,使农村消防工作疲于应付或流于形式,管理主体对隐患预防、火灾急救知识等掌握不够全面,发现隐患缺乏专业性,处置火灾缺乏有效性,管理手段单

一、整改力度不彻底。缺乏火灾应急处置能力,缺乏工作超前意识和突发火灾处置预见力。

发挥主导,以农村警务工作推动消防安全社会化

消防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国务院《意见》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主体的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加强消防工作,必须坚持群防群治,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在寻求消防力量新的增长点上下功夫。警务室担任农村治安稳定“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使命,新形势下要加强农村专兼职消防队伍建设,走农村警务工作推动消防工作社会化路子,实现农村消防工作基层化、农村化、持久化、实用化。

开展消防安全活动,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围绕农村警务室工作职责,从熟悉辖区情况入手,广泛深入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和法制宣传,让老百姓能亲身体会作为宣传点,开展灭火器使用、油桶灭火,消火栓使用演练等活动,建立动态预警机制,使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得以经常性巩固。

狠抓消防防范措施,牢固把握消防安全主动权。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扑下身子开展消防安全防范进村进社,创新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全力推动消防工作的社会化进程。一是认真履行职责。警务室作为消防工作的基础防范部门,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在切实担负起火灾防范、灭火救灾的神圣职责的同时,更要加强对社会消防组织建设的指导工作,建立消防大队——派出所——警务室——村(居)委——群众消防管理员“五级”网络管理机构,信息畅通、指挥高效,开展经常性的检查指导工作,防患未然。要定期对社会消防组织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提高防范和扑救火灾的能力。要多方沟通,争取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对社会消防基础设施建设,适应执勤备战需要。将社会消防组织纳入火灾

防救网络,统一调度,充分发挥作用,增强协同能力。二是营造工作氛围。各级公安机关领导要把消防工作作为份内之事,高度重视,亲历亲为,对警务消防建设要不遗余力,分忧解难,对警务室民警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厚爱,促使民警切实担负起消防工作职责,抓好辖区单位消防安全检查,发现消除火灾隐患,营造警务室民警“愿干事、想干事和能干事”

良好工作氛围。三是有效发挥民力。“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警务室在统筹兼顾的同时,要大力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解决制约消防安全的“瓶颈”问题,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社区警务建设,充分发挥(村)居委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依托辖区现有组织机构,完善消防工作协调机制,达到辖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要求。警务室要树立“政府支持、群众参与、有尝防范”的消防防范、消防处置大格局,大力加强农村消防建设,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动各行政村建立消防联防小组,组织村民开展“联户联防”、“十户联防”、“邻里互防”等活动,组织成立企业消防协会、警务室消防流动网点,举办消防培训,形成社会群众人人参与的社会化消防工作格局。健全完善农村警务室消防工作的良性运行机制,不断提升农村抗御火灾的能力。四是创新工作机制。要抓好消防监督执法警务改革,以信息主导警务,以任务主导警力,打破八小时机关化工作模式,针对商场、宾馆、网吧、场镇等人员密集场所,实行“错时”工作制,把工作精力部署到火灾高发时段和高发部位,提高防控火灾的有效性。要抓好警务室民警和兼职消防员火灾隐患发现以及灭火救援执勤训练勤务改革,强化实地实战训练,提高快速反应和初战能力,实现第一时间到场、第一时间展开、第一时间救人、第一时间控火,提高战斗效能、有效拯救生命,充分发挥在社会应急救援中的骨干作用,不断拓展社会救援职能。争取乡镇对消防基础设施的物质投入,为乡镇保安消防队开展实战演练和防火检查、巡查及消防宣传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不断巩固发展基层消防应急力量。指导辖区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乡村要按照规定,在全面普及消防常识的基础上,选拔合适人员,大力发展兼职消防队伍。引导重点消防单位发挥保险、信贷在火灾防范和火灾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凡较大规模的公众聚集场所和易燃易爆场所要强化风险意识,主动购买火灾公众责任保险,降低灾后处理难度和成本,推动建立消防与保险良性互动机制。

落实消防防范责任,确保消防安全工作落实。警务室通过牵头建立完善农村消防安全管理机制,落实消防工作责任,确保消防工作任务,建立落实“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责任追究机制,形成责任防范控制网络,确保日常消防监督管理职责在长期工作中得到落实。

第二篇:以足球为载体推动学校特色建设

以足球为载体推动学校特色建设 南京市浦口区泰山小学 余传洋

足球运动是一项全世界人类热爱的体育运动,因其具有团队性、教育性、健身性,日渐走入了校园。校园足球除了体育运动技能的训练外,更强调足球精神的获取,那种积极向上,果断机智,顽强拼搏,团结合作,互相友爱的精神不正是每一个成长中孩子需要的品质吗?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学校特色建设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确保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是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创新的切入点,是凸现学校鲜明个性,升华办学境界的立足点。

2006年12月,国家教育部和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2009年4月,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强调通过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在青少年中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形成校园足球文化,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

中国足球职业化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暴露的问题逐渐增多,尤以足球青少年培养问题最为突出。现阶段,中国的青少年足球培养途径主要以职业俱乐部后备梯队、足球学校为主,忽视了学校足球的重要性。据统计,在1990年至1995年间,中国青少年足球人才数量达到了历史最高的65万人;1995-2000年,下滑为61万人;2000-2005年,降至仅仅18万人,因此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科学开展青少年足球训练,培养输送专业人才也是现今中国足球发展所需。

综上所述,以足球为载体推动学校特色建设有其可行性和前景性。在此背景分析下,我校开始了以足球为载体的学校特色建设。

一、科学管理是推动学校特色建设的保障

学校特色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的,如何使其能够稳定、有效的开展,需要有科学的管理来护航。

(一)明确目标 制定规划

目标的确立、规划的制定是特色建设工作的起点和指南,是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我校本着“健康、合作、快乐”的办学理念,以“充分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办学宗旨,确立了“以足球为龙头、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办学特色,逐步形成了 “健康、参与、快乐”的足球文化理念。

乔尔·罗斯说:“没有发展规划就好像没有舵的航船一样,只会原地转圈。”我校在制订特色创建规划过程中注重理念、思路上的创新,分析宏观的社会背景,以目标实、举措实、保障实为原则,努力使其具备可操作性。2006年学校决定以女子足球为突破口,全力打造足球特色。女子足球争当全市领头羊,男子足球争取达到全市一流水平(前三名),学校成为南京市以足球为特色的亮点学校,并逐步形成校园足球特色文化。

在明确目标、制定规划后,学校加大建设力度,每年都把足球工作列为议事日程,每学期都多次召开足球工作会议,商讨学校足球发展事宜, 解决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二)组建网络 完善制度

一个健全、科学、高效运行的组织机构是特色建设迅速实施的必要条件。我校设立特色先行、弹性管理、责任具体、分工明确的特色建设组织网络,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等为业务主管的特色工作领导班子,以全体专职体育教师、专业足球教练为成员的骨干队伍。既有行政干预,又有技术保障,既有专家进行理论的指导,又有专任教师组织具体实施。

我校足球特色建设工作不仅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更从制度上提供有力的保障。在学校的各项奖励制度中,与足球特色建设相关的制度设计最为完善,执行力度也是最大的。例如《泰山小学足球队管理及教练员奖励、班主任、课任教师补助细则》、《泰山小学足球队教练员奖励细则》等,鼓励教师热心支持校园足球建设,班级教师有责任配合学校足球队进行按时训练,有责任为缺课的足球队员进行及时补课,对足球特色建设有贡献的教师均有不同程度的奖励。制度的建立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为特色建设的开发提供制度保障和依据,使特色建设的实施具备正规性、有序性。

(三)辐射影响 营造氛围

氛围的营造是打造特色不可或缺的土壤和条件。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在特色环境的启迪中,在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中,每个学生都在参与,家长和社会都在关注。

学校宣传橱窗、广播、班级黑板报中设置专栏,加强“足球”运动的宣传发动和足球知识的普及工作,让每个学生更多地了解足球这项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的体育运动项目。运动场四周张贴足球名人介绍、足球知识宣传、体育运动图标和快乐运动的口号。班级板报上“足球天下”、“快乐足球”等栏目处处可见足球的身影,造型活泼生动的足球乐园为孩子们创造了随时接触足球的条件,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足球活动中。全校家长会上,优秀足球运动员家长代表的发言感染着每一位参加者,赢得了家长们的认可与支持。

二、多策并举是学校特色建设的推进器

(一)专项物资的配备是特色建设的先行条件

经济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学校特色建设更需要经济投入的护航。我校在特色建设筹备初期,就对所需的资金投入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论证研究,对开展活动所需的设备器材进行布置落实。特色定位初期投资160万元兴建了塑胶运动场,添置了足球设备(球门、足球、球服、防护用具等)充分改善以往学校落后的足球条件,充分保障学校足球队的正常训练。设立足球专项基金,每年投入15万元应用于日常训练、设备添置、奖励补助、足球活动等项目。

(二)专业师资的配备是特色建设的关键

人力资源是教育资源的主要部分,专业的教育者承担了精神生产的任务,使学习者能成为在未来发挥作用的主体。因此,优秀的专职足球教练在足球特色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先后在市足管中心、区体育局的指导下甄选聘请了经验丰富的足球教练,组建了U9和U11两支女子足球队和一支U7男子足球队,这是一支专业性强,基本功过硬,足球底蕴足的教练组,教练组成员积极进取,善于思考,为足球特色发展提供了专业性的指导。

(三)校本教材的开发是特色建设的积累

我校把开展小学足球教育视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推动体育运动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组织专业足球教练和专职体育教师联合编撰了适宜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泰山小学足球校本教材》,在三年多的实践运用中不断完善改进,现已形成了小学一到六年级足球课的系统教材。我校被亚足联官员肯定为目前国内拥有自己足球校本教材的第三个学校。

(四)有效活动的开展是特色建设的核心

特色建设的延伸需要特色活动的有效支撑,特色活动的开展更是特色建设的核心工作。我校以足球为载体紧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为特色建设增色不少。

激昂的足球操 为激发学生爱足球、踢足球的兴趣爱好,进一步强化我校的足球特色,学校编排了小学生足球健身操。每天的大课间时间段,在激昂的世界杯足球赛主题曲《生命之杯》的音乐中,孩子们兴致勃勃、动作到位的进行着足球操的锻炼。

快乐的足球课 足球教材的完善编撰为全校开展足球课程奠定了可能,目前我校在每周每班三节的体育课中,专设一节为足球课,以保证全校1708名学生,每周每人有大约40~60分钟接触足球的时间。足球课的开设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足球环境。

激情的足球节 为了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丰富学生的足球知识,激发学生的足球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每年的四月被定为泰山小学足球节。广泛的宣传、生生的参与,描绘足球之梦的绘画比赛、知晓足球之史的知识竞赛、捕捉足球之乐的摄影比赛、娓娓而谈足球之心的作文比赛„„无不增进学生对足球运动的了解。激情四月足球风在校园里回荡。

激烈的足球联赛 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为宗旨的泰山小学“旭日杯”足球班级联赛让孩子们在绿茵场上逞英豪。班级足球联赛的开展,建立和完善了我校的足球联赛制度,在全员参与中,学生普及了足球知识和技能,学校也从中培养和挖掘出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校际足球后备人才。

三、斐然的成绩为学校特色建设提升空间

特色的发展需要有卓越的成绩作为支撑,作为异于其他学校的亮点,方能凸显其独特的地位。因此,广泛的社会知名度更能为学校的特色建设提升发展的空间。

我校2006年初开始组建足球队,自2007年南京加入“亚洲展望”后,我校拥有U9和U11两支女子足球队和一支U7男子足球队。教练组带领球员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2007年10月,5名女足队员代表南京市参加江苏省女足比赛,获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2008年6月在南京市第19届运动会足球比赛中获得儿童组女足亚军;7月下旬,又荣获2008年“双洋酒业杯”江苏省青少年女子丙组足球比赛第三名。2009年7月,在第十三届“省长杯”青少年足球比赛中,获得小学女子组冠军,8月荣获南京市小学女子足球赛的冠军。

成绩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社会效应和发展空间。中央电视台五套《足球之夜》栏目、亚足联官方网站《亚洲展望》板块、《南京日报》、《金陵晚报》等媒体均对学校的足球特色进行了专题报道。同时,专业科学的训练、丰富的球场经验培养出了优秀的球员,现已陆续向向市队输送了6名队员。目前学校正积极争取成为亚洲展望南京项目足球授权学校并争评为江苏省体育传统学校。争做一名校足球运动员,已成为我校学生的奋斗目标之一。

四、多元的渗透积淀特有的主流文化

足球优势项目体现出来的先进性、独特性和优质性,逐渐向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渗透,不断的深化发展,不断的提升完善,使得实践层次、理论层次和文化层次均有了一定的积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学校整体风貌和显著的育人效益,以足球为特色的主流文化逐渐形成。校园文化所拥有的各种个性特点也正在潜移默化、实实在在地给学生个体发展打上烙印。

围绕足球,我校的校园文化正向纵深发展。与足球相关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小学校园足球教育特色文化的研究》课题正在筹备立项之中,足球文化与人本管理、足球文化与校园建设等一系列问题正在理性的梳理。校徽“足球宝宝”快乐欢动的形象已深入人心,校训“灵如活水,稳如泰山”中蕴含了足球“健康、参与、快乐”的理念,足球内在的文化底蕴引领着全体师生意志品质和精神世界的提升。

围绕足球,我校的学生素质不断提高。以球育德,在足球活动中学生逐渐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以球健身,在足球活动中学生动作协调能力、反应能力以及身体素质都有所提高;以球促智,学生在足球运动中养成的良好意志品质更能促进其智育的良好发展,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围绕足球,我校教师的视野在开阔。学校特色建设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师的自身发展也促进学校特色建设。在特色课程开发中,教师通过参与课程的编写、整合与评价,不断的提高他们对自己和教育的理解,提高自身驾驭课程的能力;在特色交流中,教师与同行、专家的经验分享、答疑释惑,促进了教师的综合发展;组建的教师足球队成为友谊的桥梁,与兄弟单位以球会友,重在交流。

我校足球特色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形成一种“健康、参与、快乐”的足球特色文化,并把这种文化精髓融入到学校的管理、课堂、活动等各方面的工作中,用特色文化引领、激励、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学校特色建设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我校在以足球为载体的特色建设中,大胆改革,勇于实践,不断创新,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魄,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且推进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品味。特色的目标引领着特色的道路,特色的道路终将形成特色的主流文化。

第三篇:以服务文化建设为载体 推动图书馆科学发展

以服务文化建设为载体 推动图书馆科学发展

服务文化是图书馆在长期的读者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服务理念、服务宗旨、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等服务价值取向的总和,是图书馆持续、科学发展的内在推动力量。两年来,图书馆在馆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秉承“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办馆宗旨,密切配合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发展,以服务文化建设为载体,解放思想,创新服务理念,完善服务机制,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环境,提升服务层次,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探索图书馆为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服务的新思路,读者满意度和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开创了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深化内部管理,推动图书馆管理创新

内部管理是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促进图书馆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图书馆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和完善图书馆的机制和内部管理制度,树立以馆员立馆的观念,建立了一整套有序、高效的管理机制和科学的激励机制。首先,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力求馆情公开、馆务公开,健全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理论学习;馆领导充分发挥表率作用,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努力完善相关的服务、宣传、培训、考核、激励、监控等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对馆员进行合理授权,促进馆员实行自主管理,调动馆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善馆员的行为模式。二是深入开展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建立党员示范岗,开展“亮身份、亮岗位、亮职责”、“比服务、比业务、比奉献”、“服务明星”评比等活动,树立优良馆风,2012你那获校创先争优“十大党建品牌”、“满意窗口”等光荣称号。三是从图书馆工作实际出发,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和服务行为,狠抓制度落实,达到用制度管理队伍、用制度强化能力、用制度调动激情的目的。如健全部门目标责任制和馆员考核评价体系,做到考勤、奖惩制度化。四是结合各岗位实际,加强馆员业务培训和业务知识竞赛,更新馆员服务理念,提高馆员的服务技能和业务素质,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构建科学的培训管理体系等措施,激发馆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是加强沟通,馆领导经常与馆员交心谈心,倾听不同层次馆员的愿望和建议,鼓励馆员多学习、多钻研,调动馆员参与图书馆管理和决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馆员的主人翁地位,激发广大馆员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六是规范馆员仪表、举止,使用文明用语,推行微笑服务、挂牌服务,接受读者监督,展示良好的服务形象,树立文明服务新风,体现图书馆人精神风貌。七是开展《弟子规》的学习大讨论,用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滋养馆员心灵,规范馆员行为,倡导团队精神,培养务实作风,融洽馆员关系,增强馆员爱岗敬业精神。目前,通过规范内部管理,馆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明显提高,图书馆服务效能明显提升。2 创新服务举措,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

服务创新是图书馆的发展之源,立馆之本,是图书馆获得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手段。我校图书馆始终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手段和服务范围,以自身的优势为读者提供深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服务模式。具体举措主要表现在:一是推进“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在全馆开展“五比”(比服务态度谁好、比业务技术谁精、比服务质量谁优、比奉献精神谁强、比读者评价谁高)活动,在窗口实施“五心级服务”(真心、用心、耐心、细心、热心),做到“用力服务、用心服务、用情服务、用智服务”,树立起为读者服务人人有责、人人负责、人人尽责的思想,激发全体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人人争做读者服务示范标兵”的良好馆风,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二是通过调整馆藏布局、规范典藏地点、维护室内卫生、治理占座现象、增加阅览空间来优化服务环境,通过规范服务流程、借阅操作、服务态度、服务标准、提升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来改善服务质量,通过扩大读者图书借阅册数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如,针对占座现象,推出了“治理占座”新举措,发出“人人不占座、时时都有座,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倡议;为减少移动噪音,给书库椅子安上7000余个脚垫,大大改善了阅读环境。三是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各学科馆员围绕学校“1030”战略,秉持“服务到人、融入科研、嵌入过程”思路,深入各二级学院,加强与教师、科研团队的联系,积极主动推介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为专家教授和广大师生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深层次服务;积极开展文献传递、科技查新、定题跟踪、代查代检、信息素养讲座、数字资源培训等服务,不断开拓创新,拓宽服务范围,深化服务内容。四是加入科技文献共建共享平台,积极参与ZADL和CALIS农学中 2

心的合作建设,统筹利用和共享多种数字信息资源,在进一步满足本校师生对文献信息的各项要求,提高文献保障率的同时,也向全省乃至全国提供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五是通过在图书馆网站主页公布馆长信箱、投诉电话、读者意见邮箱和各部门的联系方式,开通QQ在线咨询、电话咨询、邮箱咨询,并不定期召开读者座谈会和开展读者问卷调查,及时与读者沟通交流,了解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促进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对收集到意见和建议能改进的立即改进,限于条件一时无法改进的,向读者如实说明,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六是创新资源采购模式,加强特色馆藏建设。广泛听取各学院各学科的意见,协调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的比例、各学科各专业资源的比例,有计划、有重点、有特色、有针对性地采集文献信息资源,加强馆藏实体资源和网上虚拟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七是积极履行自身社会责任,在服务好本校师生的同时,免费对社会读者开放,并加强与企业、政府、其它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文化机构的合作,为社会各界提供文献信息和文化服务;图书馆现已成为临安市儒学会、散文学会成员聚集地,定期举办文化沙龙,发挥了积极的文化辐射作用。目前,在工作中,“比、学、赶、超、帮”已蔚然成风,图书馆服务质量和读者满意度明显提升。3 创建学习型图书馆,全面提高馆员素质

馆员是图书馆的战略资源,是推动图书馆服务创新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关键。为此,图书馆积极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努力造就一支业务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奉献精神好的馆员队伍。首先,成立职工素质拓展培训学校,图书馆在馆员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紧紧围绕馆员培训目标,制定《浙江农林大学图书馆馆员培训计划》,邀请校内外专家和馆内业务骨干,采取讲座、指导自学、参观考察、座谈等方式,在全馆范围内开展了层次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活动,逐步形成了“讲学习、比技能、优服务”的氛围,提升了馆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其次,通过岗位练兵、业务知识竞赛、业务轮岗、QQ在线研讨、部门业务交流等形式,努力营造互相学习、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学习环境,使馆员树立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的良好理念,在工作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图书馆共同愿景和战略目标,结合工作和图书馆发展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再次,鼓励馆员在工作实践中积极思考图书馆服务创新,积极申报课题和撰写学术论文,近三 3

年共发表学术论文34篇,申报省社科规划、省教育厅、校发展基金、Calis农学中心等各类课题10余项,其中1项课题荣获中国图书馆学会高等学校图书馆分会2011年研究项目二等奖。第四,鼓励馆员特别是青年骨干馆员通过自学、攻读学位、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2012年6人评上中级职称、2人考上硕士研究生、1人考上博士研究生,参加各类学术活动50人次。目前,馆员队伍结构在学历、职称、年龄等方面日趋科学、合理,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在馆员中已蔚然成风,为图书馆服务创新、科学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图书馆凝聚力

馆员作为图书馆事业的灵魂、发展的主体和文化的载体。图书馆凝聚力是图书馆持续发展的基石。在这方面图书馆采取了以下举措:一是构建以人为本的图书馆价值体系,尊重馆员、关心馆员、激励馆员、培养馆员,努力将馆员的个人成长融入到岗位工作之中,努力把馆员的价值观统一到图书馆核心价值观上来。二是以党建文化、服务文化、创新文化、学习文化为主要内容,通过制定馆员学习推荐书目,编印馆员素质拓展读本《弟子规》、《千家诗》,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等,推进图书馆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陶冶馆员情操,凝聚馆员思想。三是建立健全馆员权益保障机制,努力维护馆员合法权益,引导馆员积极参政议政,切实履行馆员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职责。四是拓宽馆内沟通渠道,及时了解馆员心声,切实帮助馆员排忧解难,让馆员感受图书馆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增强馆员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归属感。五是组建登山、棋牌、摄影书法、伊人公社、球类等5个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馆员生活,强健馆员身心、陶冶馆员情操,增强了馆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图书馆的凝聚力、向心力。2012荣获校第三届“钟声杯”教职工羽毛球比赛冠军、“读秀杯”浙赣两省高校羽毛球友谊赛团体第四名、校第三届教职工趣味运动会总分第五名等荣誉称号。目前,图书馆凝聚力已明显增强,馆员能紧紧围绕图书馆使命、目标,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在图书馆内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组成了一个和睦温暖、其乐融融的大家庭。5 积极开展阅读活动,努力打造服务品牌

阅读是大学生吸取知识、认识社会、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也是 4

大学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环节,影响着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作为学校阅读推广的主力军,我校图书馆针对大学生阅读呈现功利化、娱乐休闲化、浅阅读化趋向的特点,根据大学生的阅读需求,每年4至6月联合校团委、相关学院积极开展读书节活动,举办了一系列形式多样且有较高文化品位和影响力的阅读推广活动,如图书漂流、名家讲座、征文比赛、读书沙龙、专题书展、推荐书目、演讲比赛、数字资源培训等,以引导广大师生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每次活动都精心设计一个主题,作为系列活动的灵魂,如2012年阅读推广活动的主题是“阅读 传承 创新”。在馆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师生们的积极参与下,经过前期的精心策划和活动期间的广泛宣传,读书节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得有声有色,深得师生们的赞誉,形成了我馆的品牌活动,达到了丰富校园文化,营造浓厚校园阅读氛围,激发大学生阅读需求和热情,培养大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目的。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图书馆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拓展服务功能,团结带领全体馆员,为建设特色鲜明、读者满意的图书馆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以劳动竞赛为载体推动基层建设上水平

以劳动竞赛为载体推动基层建设上水平

鄯善采油厂轻烃工区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以不断提高轻烃装置效益、提升基层管理水平、增强员工队伍素质、打造过硬基层团队为目标,以“两增一保”(增产、增效、保安全平稳运行)为主题,以“五比两争”(比产量、比质量、比安全、比水平、比作风,争当星级班组、争当明星员工)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活动,通过不断完善竞赛方案,强化措施落实,积极探索劳动竞赛的新途径、新方法,创新竞赛方式,推动竞赛活动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促进了整体工作的良性发展,优质高效地完成采油厂下达的业绩指标,基层建设充满蓬勃生机。

从宣传发动入手,提高思想认识,使劳动竞赛活动深入人心

一是抓领导班子思想认识的统一,明确目标。每年年初,工区领导班子都结合工作目标,把开展劳动竞赛活动作为全年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强化领导,成立劳动竞赛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党政工团组织的作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保证竞赛活动的深入开展。二是抓竞赛方案的制订与不断完善。针对轻烃生产特点,制定详细的竞赛规程和细则,使竞赛措施得到了落实。三是抓宣传动员工作,营造氛围。工区结合“四讲四强四树”形势任务主题教育,以领导带头学为旗帜,以个人自学、集体学习为教育手段,通过办板报、挂条幅,印发学习材料,让员工把公司“两大主题、五大战略”的发展思路熟记在脑,升华在心,落实在行动中。同时,工区通过电视、报纸、光荣榜等广泛宣传在劳动竞赛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全体员工表现出了有排头就站,有红旗就扛,有第一就争的精神状态,保持了良好的劳动竞赛氛围。

从创新竞赛内容入手,提高竞赛水平,促进各项业绩指标的完成一是围绕轻烃生产任务指标,开展“五比两争”劳动竞赛。工区将生产指标分解到5个操作小班,以每个操作小班为单元开展劳动竞赛,比当班产量指标完成情况、比产品质量情况、比发现问题的能力、比突发故障的处理能力,争当星级班组,争当明星员工。二是围绕安全,开展岗位安全劳动竞赛。工区开展了“创建安全示范岗”、“我的岗位无事故、我的工作请放心”等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筑牢安全生产思想防线,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确保实现安全生产。三是围绕提高员工素质,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竞赛活动。工区开展以“学理论、比技术、赶指标、超先进、塑形象”为内容的岗位技术练兵劳动竞赛,把“学、比、练、赛”贯穿整个生产过程。

从探索方法途径入手,提高竞赛效果,推进基层建设不断上水平

全方位推进,向三方面伸延,使竞赛更具广泛性。一是向提升基层建设水平延伸。关键是充分发挥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作用。在党员队伍中开展“党员打头阵、党员挑重担、党员争先锋”、“三高一争”、“党员身边无违章”等活动,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劳动竞赛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向技术创新延伸。把竞赛的重点放在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上。三是向实现工区综合目标延伸。把竞赛的目标由单纯完成产值向提高经济效益和实现综合目标转变。

多形式展开,抓住三条线,使竞赛更具适应性。根据轻烃生产特点,抓住三条线,即长赛不断线、短赛攻关键、年年有新招,灵活运用,使劳动竞赛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崭新局面。长赛不断线,就是要把系列竞赛与短而快的竞赛融为一体,以群众性为前提,使竞赛具有广泛性。短赛攻关键,就是从实际出发,以灵活的方式,组织技术人员与操作员工联手,在关键岗位、关键工艺开展攻关赛。年年有新招,就是紧贴轻烃生产,经常化、多样化、阵地化地开展各类劳动竞赛活动,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竞赛、年年有新意”,使劳动竞赛常赛常新。

全过程管理,讲究三个“务必”,使竞赛更具科学性。一是竞赛内容务必要明。在年初工作起步时,工区根据公司和采油厂下达的业绩指标,结合轻烃生产特点,发动员工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摸排装置运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了解员工的素质和各种思想动向,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竞赛方案,并预见竞赛中容易产生的各种问题,努力做到操作性强、员工乐于接受,确保取得实际效果。二是考核务必要严。工区建立了一套质化、量化相结合的考核认定标准、办法,量化考核标准,竞赛指标要高于业绩考核指标。三是奖励务必及时。对在创建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班组和个人进行奖励;对评出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及时总结和宣传,用他们的模范行动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热潮,促进劳动竞赛的深入开展。

第五篇:以园区建设为载体 推动农村科学发展

以园区建设为载体 推动农村科学发展

——对蓝山县大洞办事处大洞村园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蓝山县委副书记 蔡建军

大洞村位于蓝山县东北部,与郴州市嘉禾县塘村镇相邻,省道S324线穿村而过,距蓝山县城25公里,距嘉禾县城15公里,距临武县城35公里,距塘村镇不到2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251户,1411人,有水田600多亩,旱土1200亩,山地4000多亩,享有“湖南黄花梨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在办事处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该村以园区建设为载体,突出生态农业和铸造工业两大品牌,不断做大做强水果、生猪、铸造、运输等产业,夯实农民增收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科学发展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该村有铸造为主的民营企业26家、水果3000多亩、规模养猪场9家、运输车辆41台,2008年该村生产总值达到9129万元,农民人平收入达到6470元。全村有丰田、别克、本田等中高挡轿车12台,户平摩托车1.5台,是蓝山县闻名的小康示范村,也是主动化解宗族矛盾、共建和谐社会、推动农村科学发展的先进典型。

一、园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为园区建设凝心聚力。富袋先富脑,治穷先治愚。由于历史原因,该村与嘉禾县塘村镇清水村积怨较深,过去存在越穷越打,越打越穷的械斗现象,曾一度被称为蓝嘉边界的“火药桶”,曾是省政法委挂牌整治的重点单位。为此,村支两委按照县委、县政府“对接塘村,发展大洞,以邻为友,共同发展”的思路,引导村民思富思进,着力化解矛盾、共创边界和谐,谋求共同发展。一是以开放的心态求发展共识。该村村支两委干部主动找到清水村,通过交心通气,达成了“平等协商、友好交流、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共识。同时,依法处理破坏边界稳定的行为。自此,双方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往来也日渐频繁,睦邻关系日趋友好。二是教育年轻人树立发展观念。过去的一些宗族矛盾多因年轻人引发。为此,村支两委把对年轻人的教育与管束作为维护边界稳定的重点。村里以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年轻人把心思用在“三学三比三求” 上,即学文化、学技术、学本领,比才干、比富裕、比文明,求进步、求和谐、求发展。从此,宗族不再介入治安和其他纠纷。三是积极引导村民致富奔小康。村里大树特树致富典型,引导村民树立“劳动光荣”、“致富光荣”的观念,改变“有事不找政府找族长”的传统思维。通过典型带动、示范引导,在村里逐步淡化宗族观念,形成浓厚发展氛围,从过去的“以邻为壑”转变为“以邻为友”。和谐边界的打造,为大洞村创造了稳定的发展环境。

(二)坚持科学发展思路,为园区建设夯实基础。该村按照“开放活村、农业兴村、工业强村、生态养村、和谐美村”的发展路子,以建设新农村、展现新风貌为目标,确立了“建农业生态园,走工业强村路”的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思路,在全村水田、山地兴办农业生态园,发展水果、烤烟种植和生猪养殖业;在省道S324沿线兴办工业园,发展铸造业。一是着力打造农业生态园。大洞村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厚的农业生产条件,为做活农业产业化这篇文章,村支两委想尽一切办法,捕捉市场信息,瞄准市场需求,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生态园区建设,初步形成了以黄花梨、烤烟、生猪为主的支柱产业和基地+协会+市场的经营模式。目前,该村共发展以黄花梨为主的水果3000多亩,其中黄花梨2200余亩、葡萄500余亩、冬枣300余亩。兴办规模养猪场9个,其中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6户,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3户。2009年共种植优质烤烟500亩,预计可交售烟叶1200多担,产值达125万元。二是着力打造铸造工业园。该村依托塘村铸钢集散地,通过外引内联,实现了打工能人回乡、建设资金回流和发展信息回归,沿省道S324线建成以铸造为主的工业园区。目前,园内企业达26家,其中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5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9家,整个园区年产值达1.3亿元。如华兴钢锄厂由村里的3名打工能人联合兴办,总投资1170多万元,年产值4000多万元,主要生产农具、刀具等产品,拥有华兴、双马等20多个注册商标,产品远销广东、海南以及东南亚地区。工业企业的崛起,为700余名农村劳动力创造了良好的就业条件,平均月薪在1500元左右,成为附近村民包括外地农民务工增收的重要渠道。

(三)着力狠抓招商引资,为园区建设增添后劲。园区要做强做大必须有投入,上项目。大洞村始终把项目作为加快园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依托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特色产业,走出去、引进来,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目前,铸造工业园已有入统规模工业企业6家,一季度完成工业产值5309万元,同比增长1.78倍;已投产可入统的企业3家(雄发铸造厂、杨忠钢锄厂、九八铸钢厂),年产值达3800万元。今年新引进企业5家,均为一般纳税人,其中已注册2家(钜铭精密铸造有限公司、佛傲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正在注册3家(华阳铸业工贸有限公司、刀王刀具厨具有限公司、大洞乙炔厂),5家企业总投资达7500万元,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5亿元,年税收500万元。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对投资大洞工业园兴趣浓厚。为格力空调配套生产压缩机汽缸的钜铭精密铸造有限公司,一期投资1500万元,价值400万元的机械设备正在安装,5月份可实现投产,年产值可达3500万元;上市企业、激光切割机亚洲十强企业、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深圳大族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拟购地30亩,一期投资2000万元,年产值将达3000万元。这些企业的入园,进一步为园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园区建设构筑平台。大洞村在抓园区产业发展的同时,千方百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品味和树立村级形象,促进全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营造农村新环境。一是抓村庄道路建设。采取“上级拨一点、能人捐一点、村民筹一点、集体出一点”的办法,投资101万元,修建了环村和连接自然村水泥路5500米,安装环村路灯15盏,整修果园机耕路3000米。二是抓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资117万元对1300米农田水沟及8座堤坝进行加固拓宽,改善了550多亩农田的排灌,实现了旱涝保收。三是抓村庄环境建设。大力实施“三清三改”工程,美化村容村貌,共清除房前屋后垃圾603吨,清淤泥452吨,改善村民饮水157户,改厨126户,改厕119处,清理拆除废旧空心房150多处、200余间共4000多平方米,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四是抓文化娱乐场所建设。投入55万元新建了一栋1300平方米的综合大楼和高标准的灯光球场,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塑造新风尚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发展壮大第三产业,为园区建设搞好服务。随着农业生态园水果、生猪、烤烟和工业园铸造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该村认真总结过去重一二产业、轻第三产业的思想,突出发展以运输为主的服务业,并根据村民运营的特点,组织成立了三个运输队伍,切实为园区建设搞好配套服务。一是货物运输队,拥有12台东风牌大货车,主要负责水果、生猪、工业产品及原料的运输;二是工程运输队,拥有翻斗车19台、铲车5台、挖机2台,主要为村里及周边地区的基建工程服务;三是公路客运队,拥有10台中巴车,主要从事嘉禾至塘村、塘村至蓝山线路的客运。此外,建筑、酒店等行业也发展迅速,全村有建筑工程队3个,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有60多名,塘村镇5家大酒楼就有3家是大洞村村民投资兴办。

二、园区建设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大洞村园区建设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离打造铸造产业基地,形成铸造产业集群园区和建设高效农业生态示范园区仍有很大的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电力问题。电力问题是制约铸造产业发展最突出的瓶颈问题,也是园区各铸造企业主反映最为迫切的问题。现大洞村26家铸造企业,若遇枯水季节,大部分铸造企业根本无法正常生产。加上新引进的5家企业,若满负荷生产,用电缺口相当大,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加上线路设备的老化,供电质量不稳定,铸造企业也因供电质量不高受到不小损失。

二是用地问题。工业园区的扩建,需要大量的土地,由于在国家土地政策相对宽松的时候没有进行土地储备,目前没有可储备用地,发展铸造产业建厂扩厂用地比较困难。一方面现园区境内的26家铸造企业,用地100多亩,都没取得正式用地手续;另一方面若按规定办理用地手续,以每亩6万元左右计算,约需资金近700万元,各企业主难以承受。由于用地方面的原因,导致铸造企业发展壮大比较困难,相当一部分企业主都想扩建自己的铸造厂,但受土地的禁锢比较大。

三是用水问题。大洞境内没有大的河流,当地居民基本上依靠地下水生存。随着种养业和铸造企业的发展,数量的增多,规模的扩大,用工人数的增长,工农业用水量将不断增加,水源问题也将是制约园区建设的重要因素。

四是规划问题。虽然村里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规划,但对园区建设的规划不够,特别是对以铸造为主的工业园区的祥规欠缺。由于缺乏统一规划,铸造企业基本上呈分散状态,没能很好体现集聚效应。大部分铸造企业都是企业主私自从老百姓手上租地或用自己的土地建铸造厂房,没有什么规划性可言,有的铸造企业资本积累增加一点,厂房就扩大一点,既缺乏科学规划,又不利于长远发展。

五是融资问题。资金缺乏成为制约大洞工业园铸造业发展壮大的一个主要因素。目前,园区内的铸造企业提出扩厂的有60%以上,因各铸造企业所占用的土地未能办理国土使用手续,不能利用国土手续贷款,因而普遍都缺乏资金。据了解,目前26家铸造企业总投资近1.3亿元,但贷款只有159万(其中往嘉禾县银行部门贷款100万,蓝山县银行部门贷款59万),基本上是靠企业自身的资本原始积累扩大规模。

六是税费问题。铸造业是高耗能产业,也是高税收产业。按国家税收政策有关规定,生产性企业年总产值达100万元以上的,应定为一般纳税人,按17%的税率征收税费。同时,国家税收政策对铸造行业回收废旧物资利用和用电方面可进行税收抵扣,抵扣率达11%,即铸造行业到国税部门申办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后,可享受这一政策。与我县相邻的嘉禾县塘村镇境内的铸造企业基本上都申办了废旧物资回收公司,享受了11%的税收抵扣,实际交税为6%,因而该县的铸造业快速发展,在湖南享有“铸造湘军”之称。而我市在申办废旧物资回收公司管理上很严,在具体办理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园区现有铸造企业都未能申办废旧物资回收公司,绝大部分铸造企业不愿申报为一般纳税人,这种状况迫使园区铸造企业不能做大做强,只能停留在发展小型铸造企业的档次上。

三、加快园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要加快园区建设,推动农村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五高”、突破“五难”。

要实现成功的园区开发,首先是要坚持五个高: 坚持高规格认识。要享受县工业园区的有关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优化发展环境的治理力度,严防“三乱”反弹。始终坚持“发展大洞,对接塘村”的思路,确保边界的稳定,为园区的发展营造一个安定和谐的发展环境。除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同意外,严格禁止各相关职能部门随意进入园区进行检查和收费,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要主动为园区排忧解难,为园区多服务、服好务,多为园区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必须进一步引导群众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把发展作为所有问题的关键,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切实树立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发展,怎样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

坚持高起点规划。借助农业生态园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大胆地突破和拓展新农村建设,规划部门应积极支持,按照统一规划、配套建设、相对集中、分期实施、持续发展的原则,整合优势,科学地进行功能区定位,使之成为一流的农业生态区、一流的工业区和一流的新农村建设区。特别工业园规模要充分考虑国家的土地政策和电源、水源供应情况,可作近期和远期两种规划,近期规划为2009—2013年,用电12000KVA以内,用水按综合用水量600公斤/天/人计算,用工5000人,水厂规模要达到1200吨/天,用地规模以5平方公里为宜;远期规划2013—2020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做大。

坚持高标准建设。“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常规的“三通一平”,即水、电、路和土石方平整等,都必须严格按规划进行统一建设,确保铸造企业进驻园内就能开工生产。同时,要着力加强水厂建设。要充分考虑随着铸造工业园和农业生态园的不断扩大,供水的需求量也将越来越大,因此,要加大寻找水源的力度,并进行科学论证,切实保障工农业发展和当地居民的用水供应。

坚持高质量引进。园区的生命在于企业的质量,一流的园区要有一流的企业来支撑。从长远来看,企业的档次、品牌和形象就是园区的档次、品牌和形象,特别是在当今严格的用地政策面前,更应把有限的工业用地出让给一流的企业,把“用武之地”配给真正的“英雄”,使每一寸土地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坚持高速度推进。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并明确一名县级领导担任组长,发改委、财政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建设局、农业、林业、国税局、地税局、环保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协调有关工作,为农业生态园区和铸造工业园区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大洞办事处党委政府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园区建设的相关工作。要抢抓机遇,趁势而上,尽快成型,严防开而不发,要坚持“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牢固树立只争朝夕的思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无处不在,只有坚持高速度推进,保持高效率的运作和服务,才能使农业生态园区和工业园区建设胜人一筹。

其次是要突破五个难:

一是突破用电难。俗话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电力是工业的基础。”必须千方百计突破电力瓶颈问题,没有稳定的电源和高效的电网,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开发无法进行,必将成为空话,特别是铸造工业园区的建设,电力就是第一生产力。县委、县政府必须站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农村科学发展的政治高度认识和看待这一问题,提上重要议事议程,要加大110KVA变电站建设力度,大力改善供电线路和供电设备,想方设法优先保障园区的用电需求,确保供电质量。

二是突破报批难。目前正值国家对非农用地的从严调控,实行基本农田占补平衡和建设用地的指标控制,违法用地将追究法律责任,国家从战略高度,保护基本农田,以保证必要的粮食生产,这也是我们生存的需要,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在这个原则下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大洞工业园区的扩建基本以旱地和荒地为主,发改委、规划和国土部门必须加强协调,及时报批,及时为工业园区建设用地服好务。三是突破征地难。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对农民来说很难接受,因此,我们要坚持开发不忘老百姓,坚持把农民的合理要求和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农业生态园区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农民奔小康的重要载体,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依法征地,妥善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对极少数过高甚至是无理要求的,除传统的说服教育和政治思想工作外,还应有依法办事等硬的一手准备,对趁机敲诈、无理阻绕和扇动群众闹事,影响园区建设的应及时依法予以处臵。

四是突破筹资难。园区农业产业和铸造企业实现快速发展,不能单纯依靠自身的积累,应大力拓宽种养大户和企业融资渠道。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鼓励民间资金积极投入。要协调好信贷部门,大力支持园区种养大户和铸造企业的发展,当前我县信贷部门的存款资金将近20亿,而贷款资金仅有5亿多,存贷的反差相当大。政府和各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做好协调工作,积极争取信贷部门的大力支持,推动企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我县已向省里争取到的优惠政策,尽快组建信贷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五是突破发展难。要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敞开南大门,对接粤港澳”战略决策,主动争取省、市的优惠政策,主动对接沿海地区铸造产业转移,把园区产业做大做强,特别是要尽力协助各铸造企业主申办废旧物资回收公司执照,切实解决铸造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障碍。同时,要结合企业自身的规模、财力、生产产品的结构特点、性能要求、批量大小等具体情况,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步伐。要帮助农业生态园区种养大户拓宽农产品的提质增值渠道,通过技术改良、定单农业和包装加工等形式,着力提高黄花梨、葡萄、冬枣、烤烟和生猪的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下载以警务室为载体推动农村消防的调研文章(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警务室为载体推动农村消防的调研文章(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书法为载体

    以书法为载体,弘扬传统文化 2017年5月11日,武威六中高级教师,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陈守阳先生为新城区第一小学教师和书法社团的学生分别讲了两节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书法课。(p1......

    以活动为载体

    以活动为载体,体验学语文之乐 上虞市百官镇叶家埭小学黄兰娟 教育的脉搏总是最灵敏地按照国际风云的节律跳动,自上海市研究性课程的率先开发以来,研究性学习正以人的发展与完善......

    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范文合集

    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中华风骨 特克斯县乔镇中学莫冰洁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

    农村牧区消防宣传工作调研文章

    民众群体的消防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消防工作的成效。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将消防宣传工作的重心放在大中小城市,城市消防工作逐渐步入正规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成效比较明显......

    以行业协会(商会)为载体 推动新阶段统战工作向纵深发展

    以行业协会(商会)为载体 推动新阶段统战工作向纵深发展近几年来,通海县委统战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统战工作的新途径,不断拓展工作领域,以社团建设为基础,以充分发挥各社团组织......

    论以劳动竞赛为载体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论以劳动竞赛为载体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劳动竞赛作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强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XX公司工会坚持围绕公司生产经营中心工作......

    以农村沼气为载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新农村。生产发展在农村首要指的是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发展,也就是面向国内外市场,依托各地优势,走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集约化和产......

    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大全

    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培养中职生良好的品德珠海市南屏中学雷文军摘要:中职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普遍较差,学习动力、自信心不足,自我要求低,文化底子薄,但是他们身上朝气蓬勃,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