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变清泉(5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02:49: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死水变清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死水变清泉》。

第一篇:死水变清泉

死水变清泉

---大竹县联社清收不良贷款获显著成效

一直以来,不良贷款是严重制约农村信用社加快发展、提

升市场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2011年,大竹县联社新一届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在国家信贷政策趋紧的背景下,及时调整经营战略策略,提出“向不良要质量,向不良要效益,向不良要发展”的思路,截止11月末,全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较年初净下降3690万元,其中现金收回不良贷款1453万元,现金收回置换贷款92万元,现金收回核销贷款105万元。

转变观念僻蹊径 主动出击战不良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为打消全县信合员工清收不良贷款的畏难情绪,大竹县联社新一届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增强全员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鼓舞士气,树立长期“攻坚”思想意识,要求各信用社要摸清家底,找准症结,准确分类,适时调整。特别是对本金未逾期,但利息逾期90天以上未收回利息的目前形态在正常贷款科目内,实际为不良的贷款,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形势分析和正确估价,找出难点和差距,确定清收工作目标。

调整思路增激情 上下同心清不良

“贷款额度无论大小皆是资产,贷款时间无论长短一定要还!”“如果全县不良清降任务无法完成,将对没有完成该项任务的社实

行不良清降与年终绩效50%的挂钩考核。”清收不良贷款的全县农村信用社动员大会,县联社理事长李康利掷地有声的号召与激励,让全县员工清收不良的激情高涨。为了充分掌握全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基本现状,县联社新领导班子向联社相关部门询问了贷款的基本情况,然后又分片奔赴各基层信用社进行不良贷款的调查摸底。为加大风险资产的清收、盘活、保全力度,提高资产质量,大竹县联社制定下发了《大竹县农村信用社抵债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大竹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管理办法》,并及时下达了各社的清收处置任务,要求各社层层分解,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户,一户一策,多法并举,在全县农村信用社扎实开展了“清非行动”。各社根据不同岗位性质,将任务分配给每个员工,明确各自的职责,纳入目标任务与绩效挂钩考核。同时,制定了清收不良贷款奖罚办法进行奖惩,考核数据从SC6000系统提取,确保考核数据的真实性,从而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

多措并施举全力内外联合扫不良

一是对帐清收。“异地交叉清收,解决‘人情网’、‘裙带关系’。大”

竹县联社自2月初就开始对表内、表外所有贷款进行一次全面对帐,强借贷款本息全面对帐工作东风,大力清收不良贷款,效果十分明显,仅对帐期间收回不良贷款金额300余万元,如2011年6月30日,收回了莲印信用社收回了借款户(夫妻皆因车祸死亡,其子外出多年)杨某于2006年6月贷款122万元,利息46.6万元。二是委托清收。2011年4月大竹县联社与收贷经验

2丰富、在业界享有较高声誉的宣汉金鹏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委托其对全县回收难度较大的不良贷款进行清收。联社风险管理部专门就各社报送的需委托清收的贷款进行统计造册,并移交收贷公司。截止11月末,宣汉金鹏公司共收回不良贷款310笔,金额400余万元。三是依托党政清收。截止2011年8月,全县党政机关、县属企事业单位、乡镇企业、村社集体及公职人员在大竹联社的不良贷款已高达5386.9万元,占不良贷款总额的30.3%。县联社领导班子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向县委、政府请示汇报,且于2011年8月向县政府提交了“大竹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关于清收和化解不良贷款的报告”,请求化解不良“涉政”贷款。通过努力收回了逾期13年之久的倒闭企业“大竹肉联厂”的老贷款,本金200万元,利息163万元。四是借助公安经侦清收。借助公安经侦力量,拔掉“钉子户”,打击“赖债户”。大竹联社针对个别“钉子户”和“赖债户”,经多次催收仍拒不认贷、还贷,以诈骗为由,向公安经侦报案,由公安经侦部门传唤清收,取得明显效果。目前通过此方式已收回贷款本息53.2万元。五是依法诉讼清收。大竹县联社自年初加强了历年来依法诉讼未执行的贷款清收,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遗留案件13件,目前有8个案件正在执行中,收回贷款本息共计50余万元。如对庙坝镇老街的借款人徐某户,态度恶劣,气焰嚣张,不信信用社敢动真,拒不还贷。信用社依法起诉,在强大的法律压力下,不到两天时间,该借款户还清了贷款本息5万余元。同时,在达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协助下,县

联社特别加大了罗宾纳、大竹阜康等公司类不良贷款的清收处置力度,并取得显著成效。

第二篇:《死水》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味本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提高学生现代诗歌阅读鉴赏的能力。2.体会诗歌中“以丑为美”的反讽艺术手法。3.反复诵读,理解“死水”这一意象的寓意。4.学习诗人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诗的“三美”及反讽手法的运用。难点:学习诗人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方法 探讨法

教具和教学手段(学生实验器材、演示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网络、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

虚拟教室的讨论:

语文论坛——诗歌《死水》欣赏专栏

一、复习作业:欣赏诗歌的方法是什么?

二、《死水》意象分析:《死水》中包含有哪些意象,有哪些内涵?(全文共5节,可以分节说明)你最欣赏的意象是什么,为什么?

三、《死水》的“三美”原则是如何体现的?《死水》与《再别康桥》有何异同?(预设:已经学过《毛泽东词二首》、《再别康桥》,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分析意象的能力。但分析问题可能不深入,有偏差,有待于现实课堂的深入探讨。)结合虚拟教室的讨论展开现实课堂教学

一、导入 播放歌曲《七子之歌》,这是什么歌,它的作者是谁?——闻一多,这是闻一多先生的一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作者介绍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后改名闻一多,现代诗人、学者。1922年留学美国,学习绘画,进修文学,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和英国近代诗歌。1923年印行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28年,第二本诗集《死水》出版。闻一多的诗具有极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诗歌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以及社会批判意识。

三、朗诵诗歌

齐读——正音——听配乐朗读——个别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诗文赏析

(一)诗中涉及到的意象(结合虚拟教室论题一讨论)对课文的理解:

1.“死水”的特点——肮脏、腥臭、死气沉沉

象征意义——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根据注释①我们可以有三种理解: ○1即注释中所说的:据他的朋友饶孟侃回忆:“《死水》一诗,即君偶见(北京)西单二龙坑南端一臭水沟在感而作。这当是“死水”的本义。

○2从写作时间看:当是象征美国那黑暗的社会。诗人曾于1922年赴美芝加哥大学留学,深切感受到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激发起强烈的爱国热情。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写了许多充满爱国反帝的诗篇,《七子之歌》《死水》一诗是当时的代表作。诗人在此时写这样的诗,足见作者对美国那黑暗的社会的态度——那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3从发表时间看:诗人于1925年回国,他看到的却是军阀混战的旧中国,当时的段祺瑞政府血腥屠杀请愿的爱国学生,执行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眼前的景象让诗人悲愤不已,所以,北洋军阀政府也是那沟“绝望的死水”。○4也有人说,“死水”当是象征黑暗旧中国的现状。理由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闻一多对祖国的美好希望破灭,1928年他编成自己的第二部诗集,取名为《死水》,连诗集的封面都是自己设计的,用黑底金字,表示对眼前这个社会的绝望。然后与诗坛告别,走进了学者的书屋。

2.绝望的死水:“死水”是指那时的中国现实。“死水”再加上“绝望”,这是诗人对现实的坚决的否定,这表现了闻一多的鲜明的批判精神。3.第一节中的“不如”“爽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为什么作者要“多扔些破铜烂铁”“泼你的剩菜残羹”?——愤激之情。希望它“丑”上加“丑”,加速灭亡。4.第二、三节涉及的意象:“翡翠”——破铜之绿、“桃花”——烂铁的锈、“罗绮”——油腻的光、“云霞”——霉菌、“绿酒”——一沟臭水、“白沫”——臭水上的泡沫鲜明的外表,丑陋、令人作呕的内在。

5.“这么一沟”是怎样的一沟?作者描绘的死水的外表。

死水会因为诗人的极力描绘而变得美吗?——“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全文主旨)《再别康桥》把美的东西写得更美,以美写美。

《死水》是把丑的东西写得美,反衬丑之更丑。——反讽(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刺事物).诗歌借鉴了西方现代诗的反讽方法和“以丑为美”的艺术原则。诗的中间三节,展开丰富的想象,极力把死水内在的丑恶东西,充分地涂饰以美丽的外形,以鲜明的色彩和响亮的声音,反讽死水的肮脏、霉烂、黯淡、沉寂。美与丑的交织反差,造成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6.作者为什么说“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明确:这是一首激愤之诗。闻一多已经觉醒,他已经有点“大彻大悟”。一方面,对死水,也就是对黑暗,他不存幻想:它是丑恶,断然产生不了美;另一方面,他没有真的绝望,他不是心如槁木死灰,他痛恨这丑恶的死水的存在,他痛恨,当然是要否定它,是要让死水死亡。“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并不是真的撒手,真的“让”,而只是一种激愤之语。朱自清对这首诗看法是:“这不是恶之花的赞颂,而是索性让丑恶早些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为了希望,他才让丑恶来开垦,他是要让丑恶彻底地暴露。”

绝望的死水的死亡,是新的诞生;否定之否定,结论是肯定。这就是死水的意义及诗人的进取精神的体现。是打破旧世界,置之死地而后生。如郭沫若的《凤凰涅槃》中的“涅槃”即再生的意思。

这里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闻一多在诗中体现的爱国之情。爱之深,责之切。

(二)“三美”原则的体现:

音乐美:每句诗分别由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构成,组成2232或2322或3222音尺,最后以双音节收尾,虽然音尺的排列顺序不完全相同,但是其总数却完全一致,在变化中保持整齐,参差错落兼以抑扬顿挫,每节换韵,偶句押韵(各节大体均押abcb型的二四脚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很强,具有音乐般的美感。

绘画美:用色彩绚丽的词语来表现社会的丑恶现实,形成绘画般的鲜明形象。建筑美:全诗共五节,每节四行,每一行九个字,做到了节拍匀称,句式整洁。

(三)拓展阅读

《红烛》闻一多“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祈祷》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谁的心里有尧舜的心,谁的血是荆轲聂政的血,谁是神农黄帝的遗孽。告诉我那智慧来得离奇,说是河马献来的馈礼; 还告诉我这歌声的节奏,原是九苞凤凰的传授。

请告诉我戈壁的沉默,和五岳的庄严?又告诉我,泰山的石霤还滴着忍耐,大江黄河又流着和谐?

再告诉我,那一滴清泪,是孔子吊唁死麟的伤悲? 那狂笑也得告诉我才好,—— 庄周,淳于髡,东方朔的笑。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诗的中心意义就是激赏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华文化的悠久与灿烂。诗人历数了中国历史上无数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有我们民族的远祖黄帝,有“遍尝百草”的中国农业文明先师神农,有德高望重、治国有方而成为万世景仰的尧舜,还有血性豪侠、反抗强暴的荆轲聂政,这都是中国人引以为荣的楷模,他们象灯塔一样永远照耀在民族历史的最前端,勉励后来者奋斗不息;在以后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上,又曾不断涌现出一系列高尚的、智慧的贤人,如孙子、庄周、淳于髡、东方朔等等。传说中的麒麟向来被中国人当作“仁兽”,一生推行仁义道德的孔子见麒麟之死而伤道穷,从此绝笔。庄周文章的幽默辛辣、一针见血,淳于髡数使诸侯,滑稽善辩,东方朔更是以见多识广、聪慧过人著称。先贤的事迹是难以数尽的,随便拈出几个便让人思慕不已。接着,诗人又借用历史传说,极力表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历史和奇幻灿烂的气质。据称伏羲氏教人结网捕鱼,驯养牲畜,教民嫁娶,还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创八卦,立文字,文明的繁盛引起了“龙马出河”、“凤凰授歌”。这些传说为中华文化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迷离的光环。诗人又想象着中华大地的自然风物,有沉默不语的戈壁滩,庄严雄伟的五岳山峰,长江黄河浩浩汤汤,波澜壮阔,如一首和谐的交响乐,泰山里的山间流水,几千年来泣然下滴,永不停息,这又是多么坚韧的毅力。于是,在大自然的身上,诗人又一次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所感染:它沉默而庄严,壮丽而和谐,坚韧而绵长。全诗表现了闻一多在迷惘悲观中执着追求、苦苦寻觅的探索精神。诗歌几乎全是由祈使句与疑问句组成,生动地传达出了诗人努力摆脱疑惑、反抗绝望的挣扎过程。“祈祷”原是宗教术语,是凡人向上苍祈求,表达心愿。“祈祷”是人生痛苦之使然,“祈祷”是对人间力量绝望的结果;但“祈祷”终究还是有所希望,特别是渴望那种来自于冥冥之中的超自然威力的降临,从这没有希望的世界重新制造出希望来。这或许就代表了闻一多那无可奈何的挣扎吧。《色彩》

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情热,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

再完成这帧彩图,黑还要加我以死。

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价值的重视。由生活中的各种色彩,通过人的直感与直觉,人才具有了各种精神上的感受。绿色是新生的象征,使人类具有了发展的观念与追求发展的欲望;红色是热色,使人感到精神振奋,产生了各种热烈的情感;黄色是极亮的色彩,它代表了人类的忠义观念,象赤诚的心,坦白无私,把自己的一切都贡献出来;蓝色是柔和的、平静的,具有高洁的意义,能净化人的灵魂;粉红色是娇嫩美艳的,是蓓蕾的花色,会越变越鲜艳美丽,故使人充满希望;灰白色是灰暗而又清淡的,能使人产生悲哀的感觉;黑色使人感到心情沉重、绝望,象征着生命的终结。人除了直感直觉之外没有任何其它的生活内容,但这直感直觉中的各种色彩却给人以各种精神启示,因而生命也就具有了自身的精神内涵。诗人说,“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这样,诗人便把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生活精神价值的重视统一了起来。他不是仅仅爱一种抽象的人生观念,也不仅仅把生活现象当作毫无精神内涵的空洞的东西,而是通过对具体生活现象的热爱感受生活的精神意义。他认为,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此。

课堂小结:诗人把黑暗腐败的旧中国现实,比喻为“一沟绝望的死水”,表达了对丑恶势力的憎恨和对祖国深沉的挚爱。诗的最后一节,表明他一方面对黑暗不存幻想,坚信丑恶产生不了美;另一方面并非心如死灰,“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是愤激之言,在绝望中饱含着希望,在冷峻里灌注着一腔爱国主义的热情之火。

第三篇:死水读后感

死水读后感

作者憎恶的“死水”不仅仅是路旁的一个臭水沟,而是有更深刻的象征意义,死水读后感。从诗人闻一多创作、发表、出版《死水》的有关情况可看楚“死水”象征的社会现实:

一、从《死水》的创作时间看,“死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死水》创作于1925年4月的芝加哥,华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秽和罪恶。这样的“死水”,不正是美国社会最真实的写照吗?

二、从《死水》的发表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1926年3月18日,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发生。闻一多先生怀着满腔义愤,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他选择此时发表《死水》,正是用以表达自己对北洋政府的深恶痛绝。也就是说:这个北洋政府已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让它见鬼去吧。

三、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闻一多先生对于祖国的美好希望破灭了。1928年,他编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诗集,取名“死水”出版,作为向诗坛的告别。他亲自为诗集设计了封面与封底,采用的是通盘的黑纸。整个封面封底散发着忧郁、沉闷的气息。人们看到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诗集,心中就会浮起“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的诗句。这个时候,在闻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

诗歌中反映的厌恶、失望是作者理想中美丽的祖国形象在现实面前碰壁后产生的一种过激-情绪,读后感《死水读后感》。而隐藏在揭露丑恶的背后,是对祖国无比强烈的眷恋之情和为祖国利益而献身的决心。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

闻一多是最早提倡和实践新格律诗的诗人,这首诗也是实践其新格律诗主张的范例。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主张“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这首诗完全符合他的上述主张。

首先,从音节上看,该诗具有音节的和-谐美,这主要表现在诗的节奏上。这首诗的节奏非常整齐,每一行诗都有四个停顿,如: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这里,每四个停顿又是由三个“二字尺”一个“三字尺”组成,这样整齐的停顿,使这首诗的音节十分和-谐,就如同四拍子的歌曲一样,使其节奏具有了格律化的音乐美。这首诗的音乐美还表现在韵律上。全诗除第一节外,第二、三、四、五节都采用隔句韵的形式,并且每节换一次韵,在统一中有所变化,使声律整齐而不呆板。这也就使新格律诗与旧格律诗在形式上有了明显的区别。另外,这首诗的首尾两节都用“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做首句,这种复沓不仅在意义上是一种强调和呼应,在韵律上也有回还往复之美。

其次,这首诗的建筑美也是显而易见的。所谓诗的建筑美,是指诗行与诗节的排列均齐而言。这首诗共五节,每节均四句,每句九字,做到了节的匀称,句的均齐。每节诗都四四方方,整整齐齐,好像一座有棱有角、刚劲挺拔的大厦,具有建筑美。

再次,这首诗也具有较强的绘画美。这主要表现为诗的词藻美上。诗人在描写死水时,特别注意选取那些易于引起人们视觉联想的词藻,以加强诗句的绘画美感。如诗中既有色彩丰富、鲜明的“翡翠”绿,又有“桃花”红,“珍珠”白,再加上“罗绮”、“云霞”、“绿酒”等描写,使死水显现出繁复的色彩来,这无疑大大增强了诗歌的绘画美。诗人用美丽的色彩来描绘死水的“表”,当然正是为了有力地揭示它那丑恶的“里”。表与里的强烈对比,造成强烈的反讽效果,犹如漫画中的夸张,修辞中的反语。

《死水》一诗相当成功地实践了闻一多自己的诗歌主张,不愧为诗人众多诗作中的精品。

第四篇:死水教案

《死水》《赞美》教案

重庆育才中学校 游华国

【教学目标】

1、体会《死水》用反语描写丑的事物,使丑的事物显得更丑的写法特色。

2、鉴赏《死水》感情深沉、象征丰富和格律讲究的特点。【教学重点】

分析并理解《死水》中绘画美的语言色彩。【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和反讽手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陆游在《观书有感》一诗中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小小的池塘之所以清新可爱,全因为有源头不断地为它注入新的活力。大家设想一下,假如这个小池变成了一潭死水,那将会如何? 学生回答。

我们来看看诗人闻一多笔下的《死水》面目。

二、初读诗歌,了解内容

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思考:

1、臭水沟里有些什么?

提示:破铜烂铁,剩菜残羹,油腻霉菌,污水白沫,花蚊青蛙等丑恶事物。

2、那么诗人用什么语言来表现这些物象呢?从哪些感觉角度着手刻划死水的特点呢? 提示:铜锈成了“翡翠”,铁锈出了“几瓣桃花”,“油腻”织出“罗绮”,“霉菌”蒸出“云霞”,“死水”酿出“绿酒”,“白沫”成了“珍珠”,“青蛙”叫出了歌声。

第二节:用视觉写死水之脏。“翡翠”是破铜之绿,“桃花”是烂铁之绣,“罗绮”是油腻的光泽,“云霞”是霉菌的色彩。

第三节:主要用嗅觉写死水之臭,写死水发酵时的情景:“死水如酒,臭气熏天。泡沫如珠,乱蚊成群。”

第四节:主要用听觉写死水之死寂。青蛙的鸣叫是一种衬托,着重写死水中的蛙鸣,让人感受到死一般的寂静。

3、再读二到四节,感受作者以美辞来写丑物的表达效果。

提示:桃花、翡翠、罗绮、彩霞、珍珠、绿酒等给人的印象原本是华美高贵、温润鲜艳,但在这里读者却一点都感受不到,反而令人恶心。诗人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用一些形容美的词语来表现丑恶,从而使丑显得更丑,这种方法叫“反讽”。

4、诗人对这一沟“死水”的态度如何?

提示:彻底绝望,深恶痛绝。“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对死水的存在充满了愤激,期待它的早日毁灭。

三、结合时代背景,再读领会死水的象征意义。

作者如此憎恶的“死水”肯定不仅仅是路旁的一个臭水沟,而是有更深刻的象征意义。现在我们了解一下诗人闻一多创作、发表、出版《死水》的有关情况,看看“死水”到底象征着怎样的社会现实。

第一重意义:从《死水》的创作时间看,“死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死水》创作于1925年4月的芝加哥,华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秽和罪恶。这样的“死水”,不正是美国社会最真实的写照吗? 第二重意义:从《死水》的发表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1926年3月18日,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发生。闻一多先生怀着满腔义愤,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他选择此时发表《死水》,正是用以表达自己对北洋政府的深恶痛绝。也就是说:这个北洋政府已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让它见鬼去吧。

第三重意义: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闻一多先生对于祖国的美好希望破灭了。1928年,他编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诗集,取名“死水”出版,作为向诗坛的告别。他亲自为诗集设计了封面与封底,采用的是通盘的黑纸。整个封面封底散发着忧郁、沉闷的气息。人们看到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诗集,心中就会浮起“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的诗句。这个时候,在闻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

四、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探究诗人的深层情感。

1、从表面上看,把祖国比作一潭死水,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情感? 厌恶、愤怒、伤心、绝望。

2、哀莫大于心灵,对祖国最深刻的厌恶和否定是远离祖国,或是游戏人生。让我们调出记忆中的闻一多档案,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学过的闻一多的作品,你学过他的哪些作品,从中可以看出他的什么情感?

《最后一次讲演》中的民主战士形象,毛泽东这样评价他,“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宁可倒下去,决不屈服”!

《一句话》:对人民团结抗战的坚定信念,对中国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心 《七子之歌》:对祖**亲的无限深情,对回归祖国热烈向往

3、由此看来,厌恶、失望只是愤激之辞,是理想中美丽的祖国形象在现实面前碰壁后产生的一种过激情绪。而隐藏在揭露丑恶的背后,是对祖国无比强烈的眷恋之情和为祖国利益而献身的决心。

五、本诗不仅思想感情值得品味,作为新月派主将的代表诗作,本诗的艺术特色也值得称道。

1、具有音律美。当时闻一多等人倡导“现代格律诗”,要求每行字数一样,音步也一样,如第1、2句,“我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读起来自有一种整齐的音律美

2、具有建筑美。新月派诗人追求“三美”,其中建筑美体现在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死水》全诗共五节,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更显整齐规则。【板书设计】 死 水

闻一多

以美衬丑

一湾死水————————————————→ 社会现实

(脏、臭、寂)象征(绝望、厌恶、憎恨)【资料卡片】

1、《一句话》

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別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個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2、《七子之歌》 你可知“MACOU”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一声乳名: 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赞美》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赞美》一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痛苦和希望交织的感情。

2、了解该诗中运用的反复手法并感受反复咏叹中蕴涵的深厚意味。

3、理解诗中密集而又繁多的意象群以及他们所表达的丰富意义。【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教学难点】对部分疑难诗句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起“祖国”二字,说起“中华民族”这个特定的词,一种特别的情感就会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请你在“祖国”二字前面加上定语。

伟大的、历史悠久的、人口众多的、地大物博的、苦难深重的,走向现代化的 在民族危急存亡的关头,请看一位诗人怎样抒发他对祖国和人民的赞美。

二、作者和背景介绍 穆旦,原名查良铮,浙江海宁人。一九三五年入北京清华大学,抗战爆发以后随清华、北大、南开大学共同迁往云南昆明。一九四二年,毅然随军远征缅甸。他走了很远的路,也看到了很多的苦难,这为他以后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赏析诗歌

(一)现在,我们就以诗人的眼为眼,看看在流亡的途中目睹到的祖国面貌。朗读第一节,思考:

1、作者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他心目中的祖国? 提示:连绵起伏的山峦,密密麻麻的村庄,风光美丽的河流、草原和古朴动听的鸡鸣、3 狗吠;又有野草茫茫,风沙干燥,暗云低压和流水呜咽;还有荒凉而贫脊的土地,忧郁而黑暗的森林和悄然远逝的年代。

朗读这些诗句,你感受到了作者对祖国怎样的感情?

提示:这些意象的铺陈排列,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土地的辽阔,人民的苦难和历史的悠久,给人的印象是既开阔苍茫,又沉重压抑。作者对祖国既爱又怨。

2、从这一节中,我们不但可以看见祖国大地的辽阔苍茫、历史的悠久与沉重,也可以感受到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请找出描绘人民生存状态的诗句。

提示: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故事层出不穷地发生,灾难铺天盖地地袭来,天空中没有展翅高飞、昂首放歌的雄鹰,大地上没有轰轰烈烈、惊心动魄的爱情,人们“爬行”在遥远的天际,灰头土面,忍辱负重,从古代走来,艰难而缓慢地行进在现代。“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向我们展示的是被苦难折磨的、忍辱负重的人民。

3、“干枯的眼睛期待着泉涌的热泪”?他们的眼睛缘何干枯,又在期待着怎样的热泪? 提示:是因灾难痛苦而泣泪成血,还是因苦苦期盼而无因无果?是因瘦弱老迈而目断神枯,还是因生活赤贫而满目枯干?

也许是饥饿期待温饱,也许是**期待和平;也许是在黑暗中期待光明,也许是在苦难中期待幸福„„总之,一双干枯的眼睛和一份执着的期待浓缩了人生的无限沧桑和民族的沉痛记忆。在这双眼睛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孜孜以求,苦苦期盼的力量,一种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力量。

(二)现在就让我们把镜头聚集在一个农夫身上。看看他怎样承载着祖祖辈辈的希望,怎样在民族危亡关头作出自己的选择。指名学生朗读二、三节,思考:

1、这个农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理解难句:多少朝代在他的身边升起又降落了,翻起同样的泥土溶解过他祖先的,再一次相信名词,他看着自己融进死亡里。提示:前两句说明原先过着和他的祖先同样的宁静生活;后两句说明他在革命的感召下,踏上了有死亡威胁的斗争征途。这个农夫原来在田野里辛勤地耕耘,但时代的变迁打破了他家乡的宁静,他听从时代的召唤,踏上征途。从这些语句看来,这个农夫应该是中华民族的缩影,农夫的出走,昭示着整个民族投入了抗日救亡的洪流。

2、这首诗之所以五十年来一直备受喜爱,是因为它不是简单的革命浪漫主义,而是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民族的重负。农夫出走之后,不仅他自己有着死亡的威胁,失去了顶梁柱,他的家庭将会怎样呢?

提示:他走了以后,他的家庭更加困难,家人无望地等待,忍受着饥饿的煎熬,他的家乡还是像原来一样的贫困荒凉。但是他走了,从不回头诅咒。

3、面对这个崇高的人,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情? 提示:面对的个人,作者激动(要拥抱每一个人)、悲伤(为了他失去了拥抱的安慰)。

(三)苦难依旧深重,大地依然贫瘠。然而有了民众的觉醒,就会有民族强大的希望。请同学们阅读第四小节前六行,思考:

1、这几句写的是什么?“一样的”和“仍”字说明了什么?

提示:倾圮的屋檐,枯槁的树顶,荒凉的沼泽,悲鸣的乌鸦„„这些涂满感情色彩的意象渲染出一种萧索、破败、冷清、凄凉的氛围。

作者通过“一样地”和“仍”字反复强调人民的痛苦未改、大地的荒凉依旧。

2、面对这种现象,作者有什么感受?

学生阅读以下三句,体会作者的感情。提示:作者为了民族仍将有可能面临耻辱的历史而痛苦,徘徊

3、但最后的两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表明了作者的希望。这里,作者既有对未来的忧郁,又有对前途的展示。大地依旧,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一个希望正在升起。

四、总结与延伸

1、小结全诗。

(1)《赞美》一诗的的思想主旨是什么? 《赞美》写于抗战最艰苦的敌我“相持阶段”,当时的中华民族既背负着历史积淀的沉重、贫穷和苦难,又已在抗日烽火中走向觉醒;人民虽然衣衫褴褛,血污浸身,但已在血与火中为摆脱屈辱而战。作为年轻的诗人,穆旦在深刻感受到时代苦难的同时,也看到了人民的奋起,并由此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关注社会现实,关心劳苦大众,热爱苦难的祖国,热情赞美奋勇抗争的人民,这就是《赞美》的思想主旨。(2)诗中每节都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作结,有怎样的意味? 运用了反复的手法,构成了诗歌的主旋律,表明了赞美的内容。

这个民族虽然历经磨难、饱经风霜、忍辱负重,但已经觉醒,面对死亡敢于抗争,而且坚强不屈。反复歌咏“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包含着诗人对一个已经起来的民族的深情礼赞和崇敬。

2、拓展阅读

阅读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诗的中节两节,比较它与《赞美》一诗在立意上的异同。参考答案:

相同之处:都写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都强调了祖国贫困、落后的悠久历史; 都揭示了人民的痛苦和民族的希望。【板书设计】 赞美 穆旦

↗灾难深重的祖国

赞美—→忍辱负重的人民 ↘逐渐觉醒的民族 【资料卡片】

1、穆旦简介(略)

2、对部分诗句的理解: 在诗中,一种“喧嚣”与他的沉默是对比,一种歌声与他的行动是对比,一种“动词”与他的“名词”是对比。

“在幽深的山谷里最含蓄的悲哀”,写出了中国百姓深沉静默的强忍品格; “在春天和秋天经过他家园的时候”,写时光又过一年。

“在路旁仍是那聚集着黑暗的茅屋”,用“聚集”显示出“越来越”的程度,与“不断加深”的过程;

用“侵蚀着生活的泥土”来表达田园荒芜直接威胁到生活的可怕的局面。

3、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间两节: 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第五篇:《死水》教案

《死水》的教案

一、教学目的要求 1.《死水》的象征意义。

2.体会《死水》用反语描写丑的事物,使丑的事物显得更丑的写法特色。3.鉴赏《死水》深沉感情、丰富的象征和讲究格律的特点。4.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死水》的象征意义。

2.解闻一多及其所提倡的诗歌“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3.理解“丑的美化”、反语的运用。

4.体会诗人在诗中反映出来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追求真善美的情 感和良好的审美情操。

三、教学设想

由《七子之歌》引出作者闻一多,通过学习闻一多的新格律诗《死水》,体会诗人通过象征和反讽的艺术手法反映出来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追求真善美的情感和良好的审美情操。

五、课时安排:2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放背景音乐《七子之歌》)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放着的是什么歌吗?(略停,看同学的反应),它就是《七子之歌》。在澳门回归之际,这首歌深情地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那么你们知道这首歌的作词者是谁吗?(略停,看同学的反应)。他就是我国著名的现代诗人、学者闻一多。《七子之歌》以被帝国主义列强侵占的我国土地之口,控诉帝国主义的罪行,抒发了爱国之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闻一多的一首现代诗歌《死水》大家翻开课本28页。

(二)作者及生字

现在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闻一多。大家请看注释①。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1899年11月出生于湖北的一个书香之家。在1922年赴美留学,深切感受到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激发起强烈的爱国热情。于是,当他面对一潭死水的时候,联想到国家的形势也如“死水”一样,从而写下了《死水》。闻一多在1925年回国后,看到的却是“这不是我的中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惨景,心中的梦想猝然破灭,国家毫无生气可言,犹如一潭“死水”。现在就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怎样的一潭“死水”。

闻一多是我国新格律诗的最早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在艺术上要求艺术的“和谐”、“均齐”,表现出追求诗歌的旋律。现在同学们认真听录音一遍,注意字的读音和诗的节律。

同学们听后是否觉得这首诗真的很美呢?现在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一遍。(展出小黑板)解决字的读音:漪沦

残羹

罗绮 形似字:

畸 畸形

发酵

漪涟

绮 绮丽

咆哮

崎岖

那么看到这么“美”的一潭死水,同学们有什么感觉呢?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谈谈感觉)

析:看到这么“美”的一潭死水,我们会感到恶心,令人发呕,想到了绿头苍蝇,散发着难闻臭气的鲜花。“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表面繁华美好,实际腐朽肮脏不堪。

(三)死水的象征意义

作者以“死水”命题,并以“死水”贯穿全诗。那么,作者是否只是写死水这一事物呢?(略停)其实不是的,作者写死水这一事物,是为了通过死水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在这里,“死水”只是一种象征。在对诗有一定的感知下,同学能不能说出,在诗中,死水究竟象征着什么?(请同学回答)

分析:一般人认为,《死水》一诗,从创作、发表到结集出版,随时地不同,至少有三重意义。第一重意义:从《死水》的创作时间看,“死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

此诗的后面,署有创作时间:1925年4月。正是在美国芝加哥留学的闻一多先生准备提前回国的前夕。留美期间闻先生的情绪,有两个突出的方面:一是由于他在美国身受种族歧视之苦,对美国社会那种在繁华掩盖下的腐朽与罪恶感到愤怒与厌恶;一是对自己的祖国的无限热爱与思念。在这种情绪支配下,他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反帝激情的诗篇,如《孤雁》、《太阳岭》、《记菊)等。这种爱国反帝的激情,更集中地表现在他回国前夕所写的《洗衣歌》、《七子之歌》、《醒呀》、《死水》等诗中,如诗人所说,这些诗是“历年旅外因受尽帝国主义的闲气而喊出的不平的呼声”。华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秽和罪恶。这样的“死水”,不正是美国社会最真实的写照吗?

第二重意义:从《死水》的发表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

《死水》虽然创作于1925年4月的芝加哥,其原意如上所述。那么,到了1926年4月,身在北京的闻一多先生,才特意把它拿出来发表,又有什么新的含义呢?

1926年3月18日,就是鲁迅说的“民国以来的最黑暗的一天”,段琪瑞北洋政府血腥屠杀请愿的爱国学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闻一多先生怀着满腔义愤,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他选择此时发表《死水》,正是用以表达自己对北洋政府的深恶痛绝。也就是说:这个北洋政府已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让它见鬼去吧;“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态度是这样的决绝、激烈!

第三重意义: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闻一多先生对于祖国的美好希望破灭了。他结束了诗人的生涯走进了学者的书屋。

1928年,他编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诗集,取名“死水”出版,作为向诗坛的告别(第一部诗集是《红烛》)。他亲自为诗集设计了封面与封底,采用的是通盘的黑纸,只有封面的上方贴有小小的金色签条,写着书名与作者。整个封面封底散发着忧郁、沉闷的气息。人们看到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诗集,心中就会浮起“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的诗句。这个时候,《死水》一诗和《死水》这一书,又有了另外一层寓意了。

到这时候,在闻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实激愤而又失望的情绪,也表现了他与反动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

对死水的寄托有不同的看法。但总的来说,死水作为象征,比喻了那个黏滞得流不动的、沤得发臭的、完全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可以说,“死水“象征了黑暗的社会现实。“死水”再加上“绝望”,是诗人对现实的坚决否定,表现了鲜明的批判精神。

(四)《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之一。全诗的节奏十分鲜明,遣词造句绘声绘色。很适合于反复吟诵。现在同学们一起来朗诵诗一遍,“死水,一起读”。

剩下的时间请同学反复朗读这首诗,尽量把诗背下来,我们下节课再继续深入地学习这首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死水》这首诗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了死水只是一种象征意义,是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象征。上节课要求同学尽量把诗背下来,同学们现在能背出来吗?(略停看反应)好,大家试试看,“死水,一起背”背后,给以一定的肯定和鼓励。这节课,我们将对这首诗作进一步的学习。(每讲一节前,先请学生朗读一遍)

(二)整体感知。

1.让学生在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反复吟诵作品的基础上,把握诗作的大意。全诗5节。

第1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风吹不动,腐烂呆滞,没有一点儿活力和生气,已无可救药是它的特征。爽性让它彻底烂掉,使丑恶更加昭彰。

第2节,直承第1诗节的底3、4句,主要从色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这4句类似“反语”,用美好的事物比喻极端丑恶的东西,“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看成是正面写死水的美。

第3节,从动态上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霉烂的死水“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那些腐臭的产物——“水珠”们如鱼得水,发出洋洋自得的“笑声”,与那些借机事生的“花蚊”臭味相投,共享这“一沟绿酒”。

第4节,以动衬静,写出死水的沉寂。诗人以“青蛙”的歌声,有力地突出死水的寂寞和沉寂,仿佛空山闻鸟语般以动显静,反衬出死水死一般的寂静。

第5节,诗人在前4节冷嘲热讽的基础上,忍不住内心的激愤,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诗人看透这沟死水毫无希望,唯有创造一个新世界,才能找到“美的所在”。第3句中的“丑恶”,究竟怎么理解,几十年来看法不一,同学们看注释①。朱自清先生在给《闻一多全集》写的序言中引了这四句,他认为“这不是‘恶之花’的赞颂,而是索性让‘丑恶’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臧克家不同意这一说法,认为“应该把‘丑恶’意会为黑暗现实的反面,也就是理解为革命”。(《诗刊》1979年第四期)“丑恶”究竟作何解,应允许学生从作品的实际出发,见仁见智。(可请同学说说自己的观点)

总之,诗人围绕“死水“的呆滞、肮脏和霉烂,创造出一系列丑恶的意象,希望加速它的灭亡,用新的社会来取代它,诗人将厌恶和痛恨的感情隐藏在象征和反讽的背后。

(三)理解《死水》中“以丑为美”的反讽手法

当同学们看到诗中的翡翠、桃花、罗绮及云霞等形象时,是否会平时看到这些美好事物时一样的悦目呢?(听同学的反应,并可叫同学说说当他看到诗中这些事物时的感受)

分析:诗人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揭露、批判丑恶和肮脏。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华丽词语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越写得美,越引起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感情,增加了人思考的魅力。

(四)《死水》是如何体现闻一多先生新格律诗创作“三美”主张的?

分析:闻一多是我国新诗格律的最早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是新月诗派(也称格律诗派),闻一多是这一诗派早期的主将之一。他要求新格律诗要讲究“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所谓“音乐的美”,主要是指是音节和旋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 要有规律,最重要的表现是节奏感要强。音乐美:押韵和谐:沦、羹,花、霞,沫、破„„ 格律严整:2232,2322,2322,2322;2232,3222,2232,2232。

所谓“绘画的美”,主要是指词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绘画美: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白沫„„。色彩华美、鲜艳如画。

所谓“建筑的美”,主要是指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匀齐。建筑美:行数、字数整齐,一节四句,一句九字。

《死水》,就是他新诗理论的尝试与实验的最完美的作品。在这首诗里,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与融合。

(五)体会诗人在诗中反映出来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追求真善美的情感和良好的审美情操。诗人运用反讽的手法,并实践了他所提倡的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爱国之情。我们也应该学习闻一多的爱国情感、追求真善美的情感和良好的审美情操。

现在虽然国家安定,并不像当时的社会那样黑暗,那样动荡不安,但祖国的繁荣、富强仍需要我们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现在老师这里有闻一多的另一首诗《发现》,这首诗同样表达了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

发现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那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听完这首诗,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我希望同学们能体会诗人在诗中反映出来的崇高的爱国情怀,并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

(六)课后练习。

1.学生完成练习一和练习二。

2.写一篇对《死水》内容、写法评析的文字,不少于300字。3.背诵《死水》这首诗。

(七)板书设计

死水

闻一多

一、死水的象征意义(三重意义)

黑暗的社会现实

二、凝滞(总说)

肮脏污浊(静态)

情感:厌恶,痛恨

死水

腐烂变质(动态)

手法:象征、反讽

沉寂(以静衬动)揭真面目

三、“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下载死水变清泉(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死水变清泉(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死水》教学设计

    《死水》教学设计 广州市培才高级中学 高一备课组【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三美”的诗歌创作理论,学习比喻、反讽等手法,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 2.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和能......

    《死水》读后感(最终五篇)

    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死水》读后感,欢迎阅读。《死水》读后感一今......

    死水..-教学教案

    第章(课) 节 课时 备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中国现代诗三首——死水课型 教材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双基分析)1、通过诵读来感知《死水》的“三美”。 2、训练学生揣摩《我爱这土地》......

    《再别康桥》《死水》说课稿

    第一册﹒第二单元 《新月派诗歌二首》说课稿 《再别康桥》《死水》 《再别康桥》说课稿 (一)教材地位 《再别康桥》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非......

    第一册死水-教学教案

    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来感知《死水》的“三美”; 2、揣摩诗中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再别康桥》是那么空灵,给我们描绘了一条有着彩虹般的梦境的康河,而闻一多的《......

    死水(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咀嚼诗歌的语言,把握死水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了解反讽手法。2、过程与方法:提高读诗的能力,了解闻一多三美的主张,品味“死水”的象征意义。3、情感、......

    清泉学校自查报告(定稿)

    清泉学校“两基”迎“国检”工作自查报告市“两基”办: “两基”迎“国检”工作是对清泉教育成果的一次检阅,关系到清泉乃至玉门教育的声誉,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是我校近......

    走进清泉小学(最终定稿)

    走进清泉小学清泉小学座落在清泉嘉苑社区内。正如她的校歌唱的那样,这儿草儿青青,花儿艳,是师生成长的好地方。建校才仅有一年多的时间,但是她却以优美的环境,现代化的设施以及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