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领导”的新了解
对“领导”的新了解
--人力资源管理 许小春 0944024064 最近在涉猎一些管理方面的书籍,自己上课也根据杨老师的一些观点和点拨自己对管理也有一些自己的认识。
何谓管理,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很多人都形成了一种心智模式,认为管理便是权位,管理者便是一个组织的掌舵人,决定着组织的命运。人们也都认为“只有领导的驱动,变革才能发生”或者“我们这里的问题是管理者讷讷管理不够”。而在2500多年前,孔子代表的儒家思想认为,要成为管理者必须首先学会如何做人:“学而优则仕”在著名的大学里,孔子的弟子阐述了领导力开发的“七步内证层次”的修养理论(知、止、定、静、安、虑、得),古代的智慧是管理最为古老的理念之一。
在《第五项修炼》中有一个例子我的印象很深:把组织想象成一艘远洋的客轮,你是他的领导,那你的角色是什么?多数人回答 就是“船长”,也可能说是“领航员,确定航向的人”,少数人会说是“舵手,实际控制航向的人”,或者“或者在下面添加燃料的司机”,更或者“社会工作主管,确保每个人都参与并沟通 ”。这些就我们的理解而言,这些对于领导者的角色定位都是有道理的。但彼得.圣吉告诉我们了另一种角色,那便是客轮的设计师。在他开来,设计师对于客轮的影响之深、范围之光,无人能及。对这样的观点,我也是深信不疑。
用书中的话来说,把设计师的工作从工程技术系统延伸到社会环境中,时间很棘手的事情。作为组织机构的领导,我们不是在设计一件真实的东西,我们设计的是一种系统,我们都只是系统中的一个参与者。
就我的理解而言,作为一个组织的管理者,我们的任务不是怎样去管理或是要求别人去做什么事,或是怎样去做。我们的精力应该花很大一部分在组织系统的设计上去。在这个设计过程中,首先余姚认识到,这个组织是一个生命系统,自己需要置身其中,用不同的方法设计组织的考评标准、内部的氛围以及新颖的讨论或交流方式。并指导在这样的系统中参与者会得到或学会什么。并不断根据参与者的表现和反馈,不断的修改这个系统,以达到最为活跃和有效率的生命系统。
在很多的企业中,这样的管理是根本不存在的。现在的许多企业存在的或者是适合的管理是那种“领导是英雄”的组织文化。一个企业需要有一个拥有权威和影响力的管理者,很多著名的企业都是在这样的领导者的带领下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在这样的领导者离开以后,企业很快走向了没落。这样的组织文化成就了伟人,却难以成就伟大的企业。关于领导者的精神实质,格林里夫有一个很好的形容“人的再被者”。20实际中期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额和你多有才干的领导则会一起工作以后,找出了伟大领导的核心动力,即渴望去服务。被称为“仆人式领导”,最主要的特征便是让手下人都成长。
第二篇:新领导
新领导
我们经常要面对新领导,怎样对付这些领导作风徊异的领导人,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问。
第一、新领导是一个什么样的领导,作为下属必须有一个基本的分析。我以为有以下三种心态的领导:
1、建功立业,图谋大业的领导;(他们把这个单位的工作
看作一个有极大发展前途的事业,会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如何打好基础,有步骤的进击。他们一般不会做大起大落的事情,深思熟虑,谨慎从事是这一类人的基本特点。在开始的阶段,他们用人会积极寻求有识之士,待事业有成以后在用人的问题上他们会一改初衷,依自己的本性使用那些和自己臭味相投的人。)
2、急功近利,借位上跳的领导;(这些人并不以为这个单
位的工作有什么事业上的意义,这个单位对于他们只不过是自己事业上的一个跳板而已。只要能够平稳地通过这个时期,他们就能够达到上跳的目的。为了做出成绩,他们需要大量拍马屁的人物,需要迅速出现单位繁荣景象的成效,这些成效是如何取得的,他们一般很少关心,哪怕以牺牲长远利益而获得近期的效益也在所不惜。所以他们一般要排斥深思熟虑的人,使用的人大多是自私心极强,而又富于冒险精神的人物。)
3、不求进取,看摊守业的领导。(这一类人是守成的人物,他们重用的一般都是拍马屁的优秀人才,这些人自私心极强,拉帮结派,极易形成团伙利益集团,称霸于世,群众无可奈何,只能忍气吞声。在这种人的控制下,这个单位不会有成功的事业,也不至于很快出现单位的危机。)
这三种领导的目标不同,上任后的心态不会相同,待人接物的方法不同,施政的方法也不会相同。
第三篇:对2012自然灾害的了解和分析
对2012自然灾害的了解和分析--透视“世界末日”说现象
作者:邹丹单位:外国语学院10级3班
摘要:随着2012年2月22凌晨的真正到来让甚嚣尘上的“世界末日”说不攻自破,最终世界末日说演变成今天的的闹剧,让那些以讹传讹的人安静下来,从新走上生活的正规。这场闹剧带来的恶果也超出了政府的预料。针对这一现象我提出这一研究课题,希望对2012自然灾害的分析和对地球自身规律的一些了认识,从而透视“世界末日”这一骗局产生的原因。关键词: “世界末日” 自然灾害地球自身规律原因
引言:2012注定了是人类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由最初的“末日降临”,到连续三天的黑暗2012年12月21号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贴上了各种不可思议但却闹的人心惶惶的标签。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这个研究课题,希望对2012年的自然灾害的分析从而透视“世界末日”说的假象。主要采用了资料收集和调查的方法来进行。结论是人们对玛雅人预言的坚定不移,再加上然灾害的增加,因为地球进入了活跃期,尤其是火山、地震的次数在近几年不断增加,也为世界末日说增添了几分神秘。当今社会的信息高速发展使得“末日”说局势越发严重,以讹传讹,导出不少闹剧。
正文;相信大家还记的2009年7月分上映的一部电影由约翰·库萨克主演的《2012世界末日》吧!这绝对是一部冲击力极强让人影响深刻的电影,如果看过3D版的就更让人难以忘怀了。故事发生在2012年12月,一家人正在度假。没想到根据玛雅预言,2012年的12月21日,正是世界末日,玛雅人的日历也到那天为止,再没有下一页。人类要如何才能阻止一切被毁灭呢?灾难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伴随大量陨石的坠落,让眼前熟悉的家园变成了人间炼狱。在地球的其他地方,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爆发。杰克逊和众多家庭一样踏上了求生之路。面对全球性的自然灾害,不知何去何从的他突然想起查理提到过的方舟和地图,于是决定前往方舟基地寻找生存的机会。这部电影可以说掀起了世界末日说的又一高潮,而今年,也就是真正的2012年12月21逼近时,更是提起人们本来就惶惶不安的心。盘点2012年我国的自然灾害,据民政部网站消各部门部门对2012年上半年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2012年上半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1336.1万人次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1732.8千公顷,其中绝收988.5千公顷;18.6万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773.8亿元(不含港澳台地区数据)。上半年,西部部分地区遭受强暴雪和低温冻害,共造成121个县,占全国低温雪灾受灾县的7成以上。风雹点多面广,沙尘影响偏晚。全国平均强对流日数15.1天,除上海外的30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不同程度遭受风雹灾害,受灾占全国县区总数的近三分之一;沙尘灾害造成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大量蔬菜大棚坍塌,对农牧业生产影响较大[1]。台风损失轻微,中强震集中西部。中国先后受到“泰利”、“杜苏芮”两个热带气旋影响,其中“杜苏芮”初台登陆时间接近常年同期,造成轻微损失;大陆地区共发生10次5级以上地震,全部在西部地区,其中新疆中强地震持续活跃,共发生7次5级以上地震,最高震级为6月30日新源县与和静县交界处发生的6.6级地震。自然灾害不
断发生针对今年以来的极端天气,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世界气候研究部主席中泽哲夫今晨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按照世界气象组织的规定,当气候要素如气压、气温、湿度等的时、日、月、年值达到25年一遇,或者与相应的30年平均值之差超过标准差的两倍时,就可以将此归为极端天气,全球气候乱象 北半球经历“水火两重天。澳大利亚125年来最强侵袭引发严重洪灾。4月至7月朝鲜西海岸地区连续持续干旱,朝鲜气象水文局称这是50年不遇的水美国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旱灾,许多城市温度达到40℃6月下旬。印度东北部暴雨洪水袭击。7月7日俄罗斯南部水灾袭击。
地球原本的自传轴原本不是现在的南北方向而是以林外两个相对的点为轴的。现在的北极或者是南极在那个时候是处于热带或者是温带,所以有大量的生物。但地球处于我们所说的2012年相同的时期的时候磁场改变造成地球的不稳定,于是大连的自然灾害便出现了地震、火山、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在全球上演,生物灭绝。地震发生是应为地壳的活跃性,而且2012年的地震发生躲在板块交界处,全球地震发生70%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10%法正在板块内部,地震发生的不确定性,很难预测可以说是随机事件。地震活动具有周期性,但也是一定的周期性和准周期性[2]。具体的周期性很难确定,所以突发的自然灾害作为世界末日的征兆不科学也不合理。气候的极端反应也常常拿来作为世界末日的依据和假设,但是随着人类的政治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地人类活动的活跃,全球二氧化碳增加使得气候极端化,生物灭绝[3]。气候极端与人内活动息息相关,不能作为世界末日说的依据。
而形成世界末日说的疯传还包括其他方面的影响。它之所以能甚嚣尘上除了玛雅人语言的神秘和自然灾害频发造成的影响之外,少不了其他多方面的原因。商家炒作,2012年2月21来临之际,淘宝各个销售点利用末日之说的契机,放出减价打折的谎言谋取暴利。二是敌对势力的煽动,误导群众混淆视听,使得人心惶惶,搅乱社会治安。再加上当代社会人群的本身的不安全感的心理就使得“末日”之说以讹传讹,铸成今天的闹剧。
2.参考文献1.郭凯.自然灾害社会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构建.灾害学,2010,25(4):1-3.2.梁芳.地震的社会经济影响.灾害学,2006,21(2):110-113.3.郭跃.自然灾害的社会分析.2008,23(2):87-91.
第四篇:我对财务会计的了解范文
我对财务会计的了解
财务会计是按照会计规范来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一个组织的经济活动,运用特定程序处理加工经济信息,并将处理结果传递给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系统,是组织和总结经济活动的主要手段。
财务会计是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的会计分支,它基本上是一个会计信息系统,它立足于企业,面向市场。财务会计着重按企业信息使用者(如:股东、供应商、银行、政府代理、企业主及其他股权所有人)的需要,把企业视为一个整体,以财务会计准则为指导,运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提供关于整个企业及其分部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有助于使用者作出决策的会计信息
一、财务会计目标
财务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即期望会计达到的目的或境界,整个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实部是建立在财务会计目标的基础之上。会计目标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会计目标虽然是人们主观认识的结果,但它并不是一个纯主观的范畴,会受到特定历史条件下客观存在的经济、法律、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并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具有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性质。
对于财务会计目标的内涵,在会计理论界并没有形成一个权威的、可为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在目前仍然处于各抒己见、尚未有定论的局面。纵观会计理论界对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流派,即“受托责任派”和“决策有用派”。受托责任学派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以适当的方式有效反映受托人的受托责任及其履行情况。决策有用学派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
二、财务会计的职能
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具有反映、控制、评价、预测、决策等5项职能。会计信息系统的反映职能,是指财务会计通过其一系列程序和方法,把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的数据记录下来,经过必要的计算、分析、综合,加工成为全面、系统的财务信息。这些财务信息主要反映企业已经形成的财务状况、财务状况的变化和经营成果。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职能,则表现为会计信息系统对经济活动的控制,其目的主要在于引导经济活动按照预定的计划和要求进行,以实现既定的目标。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职能主要体现于财务会计监督方面,会计监督通常是通过会计确认来实现的。在中国,国家财经政策、法规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计划或预算等,是实施会计监督的依据。财务会计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有关数据进行会计确认,把符合会计确认标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提供反映计划或预算实际执行情况的财务信息。会计信息系统的评价、预测、决策等职能,由于都要在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基础上,通过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分析、比较以及综合运用,才能进行。这实际上是涉及到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理解、运用和驾驭能力问题。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职能就是反映和控制,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对已发生或已完成的经济活动实施或执行反映和监督职能,将已发生或已完成的经济活动数据加工成会计信息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
三、财务会计发展趋势预测
财务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系统,是在簿记、传统会计以及财务历史
成就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会计的发展是反应式的”,财务会计的出现有着其历史的必然性。20世纪财务会计在确认和计量技术、信息系统的建设、财务报告体系的充实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然而,信息技术时代和金融时代的到来,会计环境的巨大变化,使财务会计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新经济时代下财务会计面临的难题,世界各权威会计组织及会计研究者都做出了艰难的努力。但是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这些难题尚未得到圆满的解决。现行的财务会计在确认和计量上的不足孕育着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此,世界会计研究者对财务会计的改革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建议和设想。因此,纵观财务会计目前的种种不足,预计未来财务会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允价值会计成为面向21世纪的会计模式
现代财务会计模式已经相对稳妥地融合了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收付制的实现问题,但是,目前财务会计确认的内容主要局限于财务资本和财务资源,而人力资源等软资产却没有在财务报表中进行确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和各种软资产(如知识产权、智力资产等)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将这些项目信息反映在财务报告体系中,也有利于投资者评估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但目前财务会计计量存在的不足无法真正揭示资产的经济实质——未来的经济利益,这一点在软资产的计量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这个缺陷导致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严重背离。所以资产负债表项目按照价值模式进行的公允计量将有利于夯实利润,确保企业的干净盈余,提高利润的信息含量。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由于其高度的相关性,越来越受到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青睐。公允价值会计在90年代得到长足发展,其运用领域已经由金融工具扩展至其他领域,大有取代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之势。随着电脑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理财学对金融工具计量模型研究的日臻完善,公允价值会计在技术上是可行的。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为公允价值会计在下一世纪发挥主导作用创造了客观环境。
2、“模糊性计量”经典概念的提出
正如葛家澍教授所说,貌似精确的计量结果无法掩饰财务会计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大量估计与判断,过分强调货币计量和精确计量往往导致“过犹不及”,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无法在财务报表中进行适当的确认,理智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不会为这些貌似十分确定的数字所迷惑,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对财务报表上反映出来的信息进行分解再重新组合,这对整个社会资源也意味着一种浪费。所以葛家澍教授提出了将未来的财务会计的计量结果表述为一个区间的经典理论,另外对其有不同属性的计量客体也不能够完全强求统一用货币进行精确计量,如对人力资源、顾客满意程度、市场占有率、竞争优势等完全可以利用非货币指标进行模糊性计量,而这些信息对投资者决策的作用并不亚于财务报表上按照货币计量的其他项目。“模糊性计量”设想的提出是葛家澍教授对会计理论的创造性贡献。
3、Wallman(1996)提出彩色财务报告模式为财务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描绘
现行的财务会计报告模式正陷入困境:一方面投资者指责财务会计报表信息的相关性程度正在降低;另一方面,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技术及财务会计本质特征限制了相当多的项目无法进入财务报表进行确认,而只能够在表外进行披露,致使表外信息披露的激增和信息过载。即使如此,还有相当一部分有价值的项目无法在财务报告体系中进行披露。Wallman的彩色报告模式较好地回答了财务会计现在面临的这一难题。模式淡化了财务会计中“确认”的概念,将目前会
计中遇到的核算对象划分为五个层次,使之都能纳入财务报告体系中得以反映。
4、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贸易障碍的逐步清除,催生了全球经济的交互性。在WTO的促进下,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密切,各国经济之间的依存度已达到休戚相关的程度。跨国公司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客观上要求会计这种“商业语言”也要走向国际化,在全球范围内“通用”。各国的会计及会计准则将在协调中增强一致性。
5、建立健全“绿色会计”控制体系——21世纪会计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使命
人们已经认识到,在经济发展突破国家界域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早已超出国家界限。因而,欲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便必须全球采取一致的行动。从通过经济控制达到参与环境控制的目的来考察,会计界在21世纪肩负着重要使命:(1)世界银行在1998~1999世界发展报告中建议21世纪建立“信息框架”,实现环境指标控制的主要任务落在会计界的肩上。其中尤其是在环境管理“对策框架”的确定中,会计工作又是采取治理性对策与防治性对策的重要方面。(2)“绿色GNP”设想的提出,使如何具体落实其绿色构想便成为会计工作者与统计工作者在21世纪的重要任务。(3)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与财务、会计组织体制的改革都应服从建立有效的生态环境管理体制的要求。
6、网络经济时代的财务会计
、网络会计将成为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经济对税收体系的挑网络经济对会计规范体系的新要求
历史的发展总是向前的。财务会计也总在不断的社会发展中一次又一次地得到革新。时代的进步,经济环境的变化,世界会计研究者的不断努力,推动了财务会计理论方法与实践的不断完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使财务会计又面临一次重大的挑战,未来蕴藏着又一次重要的变更。
第五篇:对社团的了解及体会
对社团的了解及体会(大部分社团)
1.在大一期间每个学生都应该参加一到两个社团,这样就会觉得大一生活是比较充实而且比较愉悦的。
2.社团的种类多种多样,在参加时还是主要参照以下几点:一,自己的兴趣爱好 二,该社团在该校的影响力 三,该社团的人数以及凝聚力 四,该社团是否能让自己学到东西 五,该社团是否有发展的潜力,而不是止步不前(个人见解,如果一个社团固步自封那么会使该社团的人缺乏创造性,从而产生负面的效果)
3.很多社团都有以下几点共性:一,大一的学生需要做一些较苦力的事情,这也算是锻炼的一方面,能吃苦才能担大任二,社团管理一般不会太严,因为社团毕竟都需要一定的趣味性,所以在社团里面要学会自律三,社团里面的部长会对部门成员如朋友一般,一般不会有很严厉的等级制度四,社团需要自己主动去参加活动而不是被动参加活动,所以自己要有主动性五,如果你积极参与活动大一会得到很多锻炼,同时也会觉得很累,但此时不要以为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其实你得到了很多六,一般的社团只有当你当上部长后才有更多更高的平台让你展示自己,所以想得到这个展示的机会就必须得靠自己大一的积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