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了解

时间:2019-05-13 04:01: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了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了解》。

第一篇: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了解

可持续发展理论

我们对“可持续发展”这五个字并不陌生,但即便是文科生,也不一定知道何谓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如何产生的,它又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

这里,我想先谈下可持续发展在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常提到的节水,节电,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不使用塑料购物袋等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体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口号亦是其一个方面。可以说,我们已经在生活中实践着可持续发展理论,那么到底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呢?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20世纪50到60年代,人们在经济增长、城市化、人口、资源等所形成的环境压力下,对增长=发展的模式产生怀疑并展开讲座.1962年,美国女生物学家莱切尔•卡逊发表了一部引起很大轰动的环境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作者描绘了一幅由于农药污染所事业的可怕景象,惊呼人们将会失去“春光明媚的春天”,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人类关于发展观念上的争论。10年后,两位著名美国学者巴巴拉•沃德和雷内•杜博斯的享誉很市制《只有一个地球》问世,把人类生存与环境的认识扒向一个新境界棗可持续发展的境地界。同年,一个非正式国际著名学术团体棗罗马俱乐部发表了有名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明确提出“持续增长”和“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的概念。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与 环境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并以此为主题对人类共同关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组织和舆论的极大重视,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要领得到与会者共识与承认。

二、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理解与体会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传统的发展是以高投入、高消耗为其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基本

途径,以高消费、高享受为其发展的目标和原动力,因而它往往片面强调发展的经济指标,片面强调发展的速度和发展的数量,而忽视生态保护,忽视资源的综合利用,忽视污染防治,因而是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繁荣的发展方式。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共同发展

地球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是这个巨系统不可分割的子系统。系统的最根本特征是其整体性,每个子系统都和其他子系统相互联系并发生作用,只要一个系统发生问题,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其他系统的紊乱,甚至会诱发系统的整体突变,这在地球生态系统中表现最为突出。因此,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整体发展和协调发展,即共同发展。

2.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三大系统的整体协调,也包括世界、国家和地区三个空间层面的协调,还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以及内部各个阶层的协调,持续发展源于协调发展。

3.公平发展

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因水平差异而表现出来的层次性,这是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的问题。但是这种发展水平的层次性若因不公平、不平等而引发或加剧,就会因 为局部而上升到整体,并最终影响到整个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公平发展包含两个纬度:一是时间纬度上的公平,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能力为代价;二是空间纬度上的公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能力为代价。

4.高效发展

公平和效率是可持续发展的两个轮子。可持续发展的效率不同于经济学的效率,可持续发展的效率既包括经济意义上的效率,也包含着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损益的成分。因此,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高效发展是指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口等协调下的高效率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容

1.协调发展理论

协调发展就是指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协调发展。不同国家的发展战略要依据具体的环境状况来制订。持续的经济发展应该建立在生态持续、社会公正和人民参与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协调发展追求的是既要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个人得到发展;同时保护环境,保护后代在环境方面的权力;强调经济活动的环境和理性。

2.三种生产理论

三种生产理论是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自生产和环境生产的相互适应。该理论认为物质资料生产和环境生产都是由人所主宰,是以人的经济活动为中介。没有人的再生产就没有其他两种生产。

3.环境承载力理论

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支持能力的阈值。区域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表现出“双重性”:相对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环境系统不发生明显变化时,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支持能力的阈值稳定在某一数值附近;绝对变动性——在短时期内环境系统对人类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存在优先幅度的波动;在长期内环境系统对人类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则是显著变化。环境承载力理论以整体环境为研究对象,寻求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篇: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土地利用规划指导意义

姓名: 袁嘉宁班级:10房地产经营管理1班学号: 10251601133

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土地利用规划指导意义

当今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这个定义鲜明地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尤其穷人要发展;二是发展要有限度,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可持续发展包括四个要点:①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既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社会的发展和保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②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可持续发展要依赖于可再生资源,必须努力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维护地球的生命支柱体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③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存和进步不可替代的东西。可持续发展就是要谋求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④控制人口增长与消除贫困,是与保护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是资源分配,既包括在不同世代之间的时间上的分配(代际公平),又包括了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群间的分配(区际公平)。而土地资源位居资源之首,是一切资源与环境要素的载体,其他资源都要通过土地资源来发挥作用。所以,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考虑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即土地利用规划问题。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要,确定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用地布局的总体战略部署。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综合性、战略性、长期性、控制性、权威性和动态性等六个特征,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国家将土地资源在各部门间进行合理配置,使土地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完整的、系统的、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为充分、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提供科学依据,以发挥土地的最佳效益。其次,我国的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而土地利用规划则能协调好人地关系,协调各部门用地矛盾,保证国家“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环境”的土地利用基本方针的贯彻落实。土地利用规划是“龙头”,它根据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及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具体条件,寻求符合区域特点和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的土地利用优化体系。对土地利用具有宏观控制和指导作用,并能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特别从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它特别指出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长期承载能力对发展进程的重要性以及发展对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注重长远发展和发展的质量,强调人口、资源、经济和社会的综合协调。土地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其它重要自然资源如森林、生物资源等的主要载体,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这些关键自然资源存量的影响很大。在土地利用中,对其经济投入越大,自然恢复能力越小,土地利用规划就是在一定时点上对土地利用方式的预测,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原则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在满足经济发展、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规划期内土地资源转化的量和度应从资源和环境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求达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并对土地资源的消耗进行合理的补偿。土地利用规划是对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规划才能做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得到综合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做到土地利用的区际公平和代际公平,促进人类与其他生物物种的和谐发展,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从以上可以知道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土地利用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同时,如果没有土地,一切发展也都无从谈起,没有土地利用规划,可持续发展也难以得到保证。

第三篇: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是在1972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被提出讨论的,此后,“可持续发展”成为各种报纸、杂志、学术论著讨论的话题。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对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的解释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1可持续发展应当建立在成本效益比较和审慎的经济分析基础上的发展政策和环境政策,加强环境保护,从而导致经济的增加和可持续水平的提高。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经济的持续发展,经济的持续发展不应该过分强调经济增长,而是在此前提下保持环境的可持续性,实现社会公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应保持在自然与生态的承载力范围之内,使经济发展的利益增加到最大的可能的限度。从社会发展观角度而言,主张资源应当在当代人群之间以及与后代人群之间公平合理的分配。从生态环境观而言,主张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之间的平衡,通过可持续发展使人类的发展与地球承载能力平衡,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以持续。

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在不断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重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坚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发展是满足需求的基础和前提,停止发展人类就难以继续生存。可持续发展理论要兼顾社会公正、公平的原则。社会公正、公平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社会保障,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公正、公平是指应该公正合理对待每个人,并且每个人都有应该享受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环境利益带来的好处,无论性别、国际、社会地位、财富有何不同,在发展的机遇上都是人人平等的。

实际上,从本质上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是相互统一的关系。低碳经济发展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来进行,可持续发展要求政府转变传统思维模式理念来解决发展问题以提高发展德质量。政府应当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来指导低碳经济的发展,通过对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创新科学技术的和改变传统的消费模式优化和完善政策法规等措施,最终把我国建设成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理念的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1罗慧,霍有光.可持续发展理论综述[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53

第四篇:基于生态环境伦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基于生态环境伦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阐述生态旅游出现的必然

性和重要性

专业:旅游管理学号:20098269姓名:郑林班级:一班

生态伦理是指:体现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过程中的一系列保护声环境和资源的理性思维与道德规范。纵观现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不断地在产生各种各样的垃圾,污染环境的行为屡禁不止,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是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毫不理会我们生活的环境的承受和净化能力。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更多的重视,在旅游这项奢侈的休闲娱乐活动中更是得到完全的体现。很多游客把很多生活垃圾,人为的带入自然当中,直接对自然造成污染,使得现在很多旅游景点垃圾成灾,严重影响到自然的生态平衡。所以生态旅游的出现是必然的,我们要亲近自然,同时也得保护自然。首先就得从这些直接破坏者做起,让人们明白破坏自然就是在毁灭自己。这也是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手段,它比只是在城市当中单一的宣传教育来得更为直接,更容易让人们接受,效果也会很直接的体现出来。如果能解决旅游对大自然带来的直接生态污染,那么环境问题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现在人都在自然灾害中体会到了自然不是我们人类现在能够控制和改变的,我们只有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长治久安的共存下去。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变得尤为重要了,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旅游这个队伍当中来,对坏境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如果人们还是像以往那样去实行大众旅游,那么我们的环境将会变得越来越坏,自然的报复也会越来越直接,越来越严重。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成为了当今社会刻不容缓的推广项目。必须让旅游者明白我们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发展的需求。我们的地球只有一个,我们现阶段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用了多少就会少多少,如石油煤矿等,那些东西是不能在短时间补充。所以我们要珍惜我们的资源,节约我们的资源,让我们人类能够一直发展下去,直到我们能够找到能源的替代品。我们必须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考虑后路,否则资源用完之时就是我们人类灭亡之日。所以保护环境就成了必然的事情,自然才是我们生存的根本,没了根本,就像没有根的植物一样,永远无法生长。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很好了,也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所以旅游业开始了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是越来越严重,很多人都是素质一般的人,把许多的生活垃圾带入大自然,给自然带了直接的环境污染源头,这样的破坏怎么可能使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怎么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一片绿地?生态旅游就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必须倡导人们走生态旅游的新路线,减少旅游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为我们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和可能。我们不能以破坏环境的手段来发展经济了,也不能破坏环境来进行休闲娱乐,我们要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计划。生态旅游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旅游与环境和谐的方法,既实现了旅游的经济增长,也很好的保护了环境,更为人们了解大自然和我们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提供了便利。所以生态旅游的出现是必然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篇:浅谈可持续发展观对环境保护

浅谈可持续发展观对环境保护

作者:

指导老师: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得到创新与应用,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强大。过分的自信与片面的发展观使得人类在物质财富涌入、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付出了生态危机、环境恶化的惨重代价,而这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恶化的生态环境对人类一次次无情的惩罚。如今人们已经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在不断地反思探究如何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实现双赢。由此,可持续发展观应运而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关键词: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和谐发展

1.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

可持续发展既是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含二个重要的内涵:一是需要,指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将基本需要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二是限制,指人类的发展和需要应以地球上资源的承受能力为限度,通过人类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活动,对发展进行协调与限制,要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限制,以求与自然环境容量相适应。没有限制的发展,便不能持续。生态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手段,社会持续发展是可持续的最终目标。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倡导可持续发展模式更是迫在眉睫的。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可持续发展概念是在人类深刻认识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能力基础上提出的。它是源于环境保护的。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必须与自然协调才能持续生存。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地球环境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竞相追求经济的高速发 展,通过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维持较高消费水平的需要。工业生产虽然增长了几十倍,但却出现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破坏、贫困加剧和各国发展失衡的社会矛盾。

可见经济要持续发展,社会能够和谐发展,保护好环境是关键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不但涉及人类未来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发展就是高消耗,高增长的消费经济模式,不考虑自然的承受能力,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来促进经济发展,造成人与自然环境的不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将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定律,应用到作为有机整体的人与自然环境系统。满足人类需求是社会发展的中心。要求人类在尽量减少资源消耗的基础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做到少投入多产出,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增长,使系统内部在相互协调的情况下,物质能量的转化率达到最佳效果,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要求人们在消费时,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以减少自然的负荷,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良好状态,成为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1]

2. 环境功能和环境问题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可能脱离周围环境而孤立地进行。环境是社会发展的经常必要的条件之一,趁着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进程的作用环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促进或阻延的作用体现了生产力不断提高和自然资源不断开发,社会与其周围环境的联系便日益加深。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开发利用的对象。主要功能有:(1)提供人类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环境是人类从事生产的物质、能源的源泉,也是各种生物基本重要条件。人类从自然地理环境中开采煤、石油、天然气等,利用土地资源生产谷物,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经济活动。因而环境资源的多寡、优劣决定着经济活动的规模和速度。当人类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自然供给的能力时,便难以维系和持续发展。(2)消纳和同化人类活动产生的产品,同时也会有一些一时未能被利用的副产品排入环境,成为废物。而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也产生各种废弃物归还给周围自然环境。当废物排放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环境质量会下降。(3)满足人类生存的精神享受。环境不仅能为人类提供物质资源,而且还能满足人们对舒适的要求。清洁的空气和水是农业生产必需的要素,也是人们健康,愉快的生活需求。优美舒适的环境,使人们心情轻松、精神愉快,有利于提高人体素质,更有效地工作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面对诸多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加强环境保护。环境问题是指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产生的原因包括人为、自然两方面。其实质是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间的矛盾。

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主要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1)原生环境问题地叫第一环境问题,是由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很少有人为因素参与。这一类环境问题是自然诱发的,是经过较长时间自然蕴蓄过程之后才发生的,或者主要是受自然力的操纵,且人已失去控制能力情况下发生的,并使人类社会遭受一定的损害。这类环境问题包括地震、火山活动、滑坡、泥石流、台风、洪水、干旱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昼做到预防减少损害。(2)次生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引起的环境问题,也称第二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所引起的环境衰退和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①环境破坏,环境破坏又称生态破坏。主要指人类的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们导致了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环境破坏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违背了自然生态规律,急功近利,盲目开发自然资源所引起的。因过度砍伐引起的森林覆盖率锐减,因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因滥肆捕杀引起许多动物物种濒临灭绝,盲目占地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因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漏斗,地面下沉,因其他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地质结构破坏,地貌景观破坏等。②环境污染与干扰,环境污染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性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主要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等。这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环境干扰指的是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环境,达到一定程度产生对人类不良的影响。

环境危机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普遍不安与广泛关注,是因为环境危机不仅影响了当代人的生活质量,也威胁后代人的生存。这必须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它不仅重视增长数量,而且要求发送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是以保护自然为基础,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减少生态破坏,保持地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作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力之内。是以消除贫困,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目的,要与社会进步相适应。虽然未来人对幸福的理解也许会与我们有所不同,但作为人,他们的某些基本需要(如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健康而稳定的生态系统)必须首先得到满足。因此,在分配地球上的有限资源时,我们必须要用代际主义的原则来处理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2]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一种文明如果把掠夺和征服自然视为自己的价值实现,那么,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的出 现就是必不可免的;人为目前所面临的环境危机,不是源于科学技术提供资源的速度慢于人类消费资源的速度。与以往的历史相比,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技术无疑是最先进的,但是,环境危机正是在我们拥有如此空前的技术力量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环境危机不能通过单纯的技术手段来解决,承认技术手段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局限性,并不是要否认科学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局限性,并不是要不论科学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是要求我们突破技术决定论的局限,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放在文明转型和价值重铸的大背景中来加以思考。承认大自然的内在价值,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尊重并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美丽和稳定。无论以全球范围,还是以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发展到了保护生态环境阶段。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要实现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我们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我们要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关系。要真正解决环境问题,首先必须改变当前人类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经济发展,不能把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更不应对立起来。发展应是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或为人类环境保护工作的转折点,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环境污染问题。从全球来看生态环境破坏此环境污染更严重。冲破了就环境的狭隘观点,把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协调人类与环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才能从整体上解决环境问题。当代人之间能否公平地分配环境保护的成本与利益能否建立一套鼓励人们的环保行为的制度安排,这直接决定着人与自然和谐这一目标的实现;如果当代人之间尚且不能实现某种最低限度的公正,那么,我们就很难指望他们会真正关心遥远后代的利益,因此,当代的集体努力与人人选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我们共同的未来》把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需要“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这是由于使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这是人作为人所享有的基本权利。贫困是对这种权利的剥夺,它使人作为的价值得不到实现。同时,贫困与破坏环境往往是互为因果的。因此,消除贫困,减少贫富差距是实现代内平等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综上所述,要达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保护好环境。

人有权利利用自然,通过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但这种权利必须以不改变自然界的基本秩序为限度;人又有义务尊重自然的存在事实,保持自然规律的稳定性,在开发自然的同时向自然提供相应的补偿。当然,如此确定权利和义务的范围,是以人与自然之间原本存在着和谐为前提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的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已经遭受严重 破坏的现实。在这个事实中,人对自然的权利和义务的范围必须相应调整。在达到新的和谐之前,人对自然的开发方式,开发深度应当受到严格的限制;人在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的同时,应当更多地向自然提供补偿,以恢复其正常状态。使人与环境协调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3]

结束语: 人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切不可破坏环境、牺牲环境,应时刻铭记环境保护和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http//chinaqking.com

[2]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李春华。环境科学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下载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了解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了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现代化理论对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启示

    广西大学发展社会学 生态现代化理论对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启示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社会工作 姓名:徐晓华 学号:1022410123 广西大学发展社会学 论文摘要: 上个世纪八十年......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考试重点[大全五篇]

    一 、名词 解释 1 农业 生产结 构 : 广义: 农业结构是指 农业生 产系统 内农( 种 植业) 、林 、牧( 养殖) 、副及渔 五业的 比例关 系。狭 义: 种植 业结构( 是整 个农 业生......

    对2012自然灾害的了解和分析

    对2012自然灾害的了解和分析--透视“世界末日”说现象 作者:邹丹单位:外国语学院10级3班 摘要:随着2012年2月22凌晨的真正到来让甚嚣尘上的“世界末日”说不攻自破,最终世界末日......

    我对财务会计的了解范文

    我对财务会计的了解 财务会计是按照会计规范来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一个组织的经济活动,运用特定程序处理加工经济信息,并将处理结果传递给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系统,是组织......

    对社团的了解及体会

    对社团的了解及体会(大部分社团) 1. 在大一期间每个学生都应该参加一到两个社团,这样就会觉得大一生活是比较充实而且比较愉悦的。 2. 社团的种类多种多样,在参加时还是主要参照......

    对党的认识和了解

    对党的认识和了解经过我不断追踪党的足迹和自我主动学习党的知识,我明白了党的纲领就是党的旗帜和方向。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在实现共产主义这一崇高理想......

    对“领导”的新了解

    对“领导”的新了解--人力资源管理 许小春 0944024064 最近在涉猎一些管理方面的书籍,自己上课也根据杨老师的一些观点和点拨自己对管理也有一些自己的认识。 何谓管理,在现在......

    大学新生对大学的了解

    大学新生对大学的了解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调查》显示,大学新生对大学的了解程度如下:先听听几位研究生的告白:曾经有一个很好的大学生活放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