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请戴好你的红领巾!

时间:2019-05-14 20:07: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孩子,请戴好你的红领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孩子,请戴好你的红领巾!》。

第一篇:孩子,请戴好你的红领巾!

孩子,请戴好你的红领巾!

时间:星期一上午8时

地点:操场上

事件:孩子们正静静地站立在操场上,等待着升国旗那庄重的时刻。我像往常一样,一边从队伍的前面往后面走去,一边看一看孩子们那可爱的脸庞,不时给他们送去自信的笑容。当我行进到队伍中间时,有一个孩子让我停了下来——他今天没有戴红领巾。不戴红领巾怎么可以参加升旗仪式呢?也许是这孩子读懂了我的目光,他立即从口袋中掏出一条褶皱的红领巾往头上一套,然后微笑着看着我,似乎在告诉我:“我已经戴好了红领巾。”看着眼前的一切,我懵了:这孩子怎么可以这样对待红领巾!这条红领巾从他的口袋里掏出来时就已经结好了结,他刚才的动作准确讲不应该是戴红领巾,而应该是在“套”红领巾,红领巾在这孩子的心中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红领巾,他也无法体会到戴红领巾的神圣。在他看来,戴红领巾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甚至是一种麻烦,否则,他至少也不会连红领巾的结都不会不解开的,戴红领巾这一很有教育意义的行为已经被他如此地“简化”了!

反思一:这不是个案!

看看孩子当下的学习生活,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大扫除时,孩子们将红领巾当抹布使用,门窗擦干净了,红领巾却成了脏布被扔进垃圾箱;操场上,孩子们用红领巾当布带扎腿进行“多人多足跑”,孩子们在游戏中得到了快乐,却降低了红领巾的神圣地位;校门口,许多孩子是在监督员的监督下戴上红领巾走进校园的,戴红领巾对他们来说,已不再主动,倒成了一件被动的事情;一般的孩子会拥有多条红领巾,而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红领巾在他的心目中有多高的地位,有多么的重要,而是为了方便,家里、书包里,乃至课桌肚内都要放一条红领巾,以备自己忘记了戴红领巾监督员又来监督时之用......红领巾本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如今却已经成了许多孩子劳动的工具、游戏的道具、生活的累赘。哎,现在有多少孩子在尊重红领巾,爱护红领巾呢?这“套红领巾”的现象绝对不是个案!

反思二:孩子们为什么会这样对待红领巾呢?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生活条件远不及现在,但我们对红领巾的态度是神圣的:红领巾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是红旗的一角,是少先队员胸前的一团燃烧的火焰。而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对待红领巾呢?首先,这应该是社会的影响。我们走在大街上,映入眼帘的是那一张张五彩缤纷、绚丽无比的广告画面,耳边还不时传来节奏感特快、内容通俗的歌曲;人与人的交往中更多了一份经济的因素,也更看重了交往中地位的重要;甚至连红领巾的质量也出现了三六九等,所有的红领巾所代表的意义是一样的,我们又怎么可以向孩子提供不同质量(不同的质量决定不同的价格)的红领巾呢?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文化建设的氛围时,我们看到的是许多游戏厅、网吧、KTV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见到的是少年宫、文化馆的功能变迁,却难觅“六个一”这样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建设。孩子生活在这样一个越来越“经济”,越来越“人本”的社会,他们的思想能泛显“红色”吗?

其次,孩子对待红领巾的态度还要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吃好”、“穿好”、“用好”、“学好”,这也许就是绝大多数家庭对孩子的育人标准。在孩子的心目中,这肯德基的标志KFC和麦当劳的标志M要远比少先队员的标志红领巾有吸引力;孩子的穿着漂亮而大方,甚至我们还会看到孩子身上明显的名牌服饰标志;刨笔机替代了小刀,钢笔的价钱超过了衣服的价钱,文具盒的功能越来越多,文曲星、电子词典、读书郎等高档文具也走进孩子的书包,而又有多少家长会主动帮孩子买红领巾?又有多少家庭的阳台上晾晒洗红领巾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浓缩了所有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期待,家长所期待的也许更多的是孩子的文化成绩和综合素质能力的高低吧。这样的家庭教育能突出红领巾的神圣地位吗?

在社会的影响、家庭的期待下,学校教育的重点自然就落在了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上。走进课堂,我们会听到孩子朗朗的读书声,也会欣赏到老师、孩子和文本的“精彩对话”,却难觅老师对孩子的“红色”教育;看看班级的课程表,我们或许能找到“班队”“品德”“晨会”等字眼,但这更多的是一种摆设,更多的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孩子大量的思想教育的时间被学习侵占了;有时我们也会针对特定的节日,组织特定的孩子,在特定的环境里,开展特定的班队活动,以供大家

“欣赏”和“学习”;甚至在许多老师眼里,“三好学生”评选标准已不再重视思想这一块,只要你的学习好,哪怕你平时比较调皮、对红领巾不够尊重的也能成为“优秀少先队员”,这样的“优秀少先队员”会去用心爱护红领巾吗?

反思三:为了孩子,我们还有许多要做。

孩子不尊重红领巾,似乎是一个简单的不文明的行为,却折射出孩子的心灵的歪曲和品德的畸形。孩子的这种不健康地成长,其实是受了整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影响,是我们在对他们的教育上出现了问题,我们有不可逃避的责任。我们在为孩子提供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让他们吃好、穿好、学得好的同时,也要为他们提供更为重要的精神食粮,让他们在健康、向上的道路上成长。为了孩子,我们还有许多要做。

呼吁:孩子,为了明亮那方,让我们从戴好红领巾开始吧!

第二篇:请了解你的孩子——读后感

请了解你的孩子——读后感

各位爸妈,你们了解你的孩子吗?中国的某教育学会曾做了一次测验,请来了十位学生的家长,给每一位家长派发了一份问卷,标题是:“你了解你的孩子吗?”1.最让你小孩感到害怕的是什么?

2.什么是你孩子最喜欢玩的游戏?

3.你小孩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4.你小孩喜欢自己的房间是什么颜色?

5.谁是你小孩心目中的英雄?

6.你小孩在学校里是“受欢迎的人”吗?

7.你小孩在假期里最想去哪里?

........其中一位妈妈接过问卷,不禁抿嘴一笑,冲口反问道:“我不了解自己的孩子,这可能吗?”但正是这位信心十足的母亲,第二天早上却十分尴尬地承认,看来自己并没有真正了解孩子,因为24个问题,她只答对了6题。

都说“知女莫过父,知儿莫过母”,我觉得父母应该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了。但是,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情况却不是这样,很多家长评价自己的孩子总是“不听话、不懂事、管不了、没辙、没长大”,难道所有的孩子在父母眼里都是“不听话”的?有那么一句话:“医生讲究对症下药”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做好这第一任了解自己孩子最重要。

很多家长从来不与孩子沟通,总是以监视的手段了解孩子情况,关于这点有人做过一个调查,清华、北大等一类名校学生的家长中,认为通过沟通而非监视走进孩子心灵的占到了90%以上。沟通很重要,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更重要。然而,现在社会讲究“男主外,女主内”孩子的学习,父母很少过问。

在美国,全美的父母提出了一个口号:“今天你与孩子谈话了吗?”

要求父母多花点心思去观察孩子,并且每次谈话尽量不低于七分钟;在观察中不要带有任何偏见和定论,目的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对孩子的言谈与行为的观察,知道孩子的需要、兴趣以及发展情况,从而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教育。

孩子为什么叛逆?为什么不听你的话?为什么讨厌上课?为什么还学坏了?.......心理学家分析,每个孩子都有下列四种心理需要:

1、父母的爱护和关怀;

2、被接受、被尊重;

3、得到别人的赞赏;

4、在家里有地位。

不听话就是叛逆!?

1.过分干涉

过分干涉的教育方法会严重的导致各种亲子矛盾的出现。在平时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对孩子的行为不要过分的干涉,尤其是想让孩子顺从自己的意愿或者是让孩子做某些事情的时候,还要特别的注意你所表达意思的语气。多家长都习惯性的用命令的口气对孩子说话,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不受重视和承认。

对待孩子必须要以平等的方式,在处理与孩子有关的事情时,必须要征询孩子的意见同时还应该给孩子留出选择的余地。家长对孩子提要求的时候也要考虑,这个要求对孩子来说是否合理,是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

孩子处于朦朦胧胧的状态,似乎明白,所以希望自己决定,但大人怕出错就要教育,这时引导就成为了干涉,所以孩子就反感叛逆

2.没有以身作则

家长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总习惯性的从孩子身上找问题,对于自身的问题不是忽略就是不清楚,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会经常犯错都于家长本身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孩子出现叛逆行为以及心理时,就说明家长的教育方式已经明显出现问题了,如果这个时候家长仍然一味的在孩子身上找问题,那么是永远都没有结果的。

家长在对孩子严格的同时是否有注意对自己的态度,如果家长在平时都松散懒惰的话,孩子如何能心甘情愿的勤奋学习呢?因此在平时生活中,家长必须要做好应有的榜样。

3.认为孩子长不大

还有很大一部分家长不管孩子怎样成长,都始终将孩子作为小孩子对待,因此在教育方式问题上也通常都会用对待小孩子的方法进行教育。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做,长期如此势必会导致孩子出现严重的叛逆心理;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必须要让孩子他自己能做的事情,不要怕孩子做不好或者是受到伤害而代替他们去做,这样孩子永远也不能长大,失败不可怕,以为失败只是一时的,如果因思想发展不好而影响一生,那才是真正的无法挽回。

让孩子自己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情非常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不管会不会受到伤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以及自主能力。面对孩子为什么会叛逆的问题,过分的保护孩子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4.喜欢乖孩子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人见人夸的乖孩子,因此孩子一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就横加批评,这种方式同样会导致出现有叛逆心理。要知道孩子并不是天生就是一个不听话、爱捣乱的孩子,之所以如此多半是因为家长的教育方式有问题。

关于理解

对于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可以说,他们比任何人都更“看重”同龄朋友而“忽视”成年人。做父母的如果不能理解他们,孩子就会向外寻找理解他们的人。反之,父母若能理解他们,他们就会感到家庭的温暖、安全,就会愿意与父母沟通。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只有先去理解,而后才能正确引导。没有理解,一切教育、引导都难有真正好的效果!因为他们再不是那个儿童期的孩子了。

家长与孩子之间需要理解,理解是爱心和尊重的具体体现。无论父母对子女,还是子女对父母,一般都不缺少爱心,但往往欠缺尊重。因为欠缺“尊重”,结果连“爱心”也感觉不到了。

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足下也.现在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身心感觉越来越疲惫。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对孩子要求也越来越高,迫使家长在教育孩子上付出更大的努力、更多的精力。于是,家长们每日奔命于孩子的教育和工作之间,不断地感叹“今日之孩子竟如此难养”。

认真揣摩一下,就会发现:其实,我们的生活偏离自然太远,一切都是急匆匆的,被速成的,就连孩子的学习成长也被这种潮流簇拥着往前行走。君不见,一个个辅导班、特长班“逼迫”着家长,“逼迫”着我们的孩子。我们有很多的理由为我们自己辩护,却很少有时间想一想孩子的感受。周遭的家庭都是如此,我不如此,岂不要落伍?孩子不是会吃亏?

孩子从其蹒跚学步,到上幼儿园、上小学、初中、高中,大人们都在焦急、紧张、催促中度过,孩子们呢?依然我行我素。这两个阵营如水火般难以相融,每天都在争夺主动权。不是孩子向家长屈服,就是家长向孩子臣服。是家长错了吗?抑或是孩子错了?

陪着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是每一个做家长的心愿。孩子高兴不高兴、快乐不快乐是每一个家长特别关注的事情。但在孩子前行的路途上,我们是不是有过很多的焦虑、急躁和不耐?看着孩子进步的那么慢,我们恨不得抱着、背着他,替他往前走。在这样的心情驱使下,什么快乐、高兴统统看不到、听不见、感受不了。结果呢,孩子受伤,我们疲惫,可以说是“两败俱伤”。等到明白的时候,孩子长大了,带着“伤”;我们也老了,带着“痛”。谁之过?

第三篇:孩子,请勇敢的举起你的手

孩子,请勇敢地举起你的手

带着初为人师的激情踏上三尺讲台已经三个星期了,这三个星期最让我欣慰和引以自豪的事情是在我的引导下七年级的同学上思想品德课时已逐渐养成了举手发言的好习惯。

初次开展政治教学工作的经历是苦涩的,记得第一天上课满怀激情的我准备在课堂上大显身手时碰上了学生的“非暴力不合作”,坚守“沉默是金”的原则,课堂不举手发言,点同学起来回答问题一句“不知道”让你也无可奈何。当时的自己好像是失去水的鱼儿想游却怎么也游不起来,思想品德课堂居然变成了一潭死水,让我着实郁闷!怎样走出这种困境,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是我的首要任务。于是课间我放弃了办公室休息时间,开始更多地向当地学校老师请教,和学生谈心。经过一番了解得知这里的孩子在日常学习中并没有养成积极举手发言的好习惯,老师平时上课以点名提问的方式进行,并且孩子们由于不自信,即使知道答案也不敢说,所以上课大胆举手发言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难事。

针对以上情况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我采取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第二次上课时,我给七年级每个班的学生介绍了快乐人生“我能行”这句话,自信、大胆、主动地去实践,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并加以英语“I can do it”及握拳表决心手势鼓舞士气,同学们反映很好,顺势我让学生们重复“我能行”的口号及模仿相应动作,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紧接着我告诉学生老师希望在课堂思考回答问题方面同学们能做闪闪发亮的钻石,展现自我的风采,秀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我的课堂我做主!喜羊羊(指男生)、美羊羊(指女生)们大家比一比看谁更自信,加油呀!幽默风趣的语言鼓励孩子们,用初中学生中流行的动画角色名称来称呼他们,拉近彼此距离,让学生不再认为老师都是古板严厉的而惧怕你。第二步,全体参与,举手示意。虽然有些学生心中已蠢蠢欲动,但上课举手发言这一行动的落实还需巨大的勇气,于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我要求学生上课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于想出答案的同学请举起自己的右手,还在思考的同学举起自己的左手。虽然大部分学生举起了自己的左手,但还是有部分学生迈出了自信的第一步,在众多手臂中勇敢的举起了自己的右手。无论举哪只手,孩子们已经开始认识到上课举起手来并不是一件难事,从他们一张张稚气的脸庞上我看到了“勇敢”。第三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课下我通过和各班班主任的沟通了解了本班学生的平均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并在教务处打印了学生上个学期的成绩表,这样我就可以因材提问,拓展性问题找学优生回答,基础性问题找学困生回答。学优生因为问题有挑战性更乐于思考回答,展现实力;学困生因为回答对了问题而重拾自信,上课积极发言。

现在的课堂虽不是班上每个同学都加入到举手发言行列中来,但是与之前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相比有了明显进步。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播种一种命运,收获美好明天。我相信正在播种好习惯的孩子们,明天会更加美好!

加油,孩子!请勇敢地举起你的手!

第四篇:如何戴好红领巾、如何敬队礼,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

1、如何戴好红领巾?

先把红领巾放平,折三折,折的好才能戴的好,有领子的要把领子先翻起来,挂好后再翻下领子,将红领巾披在肩上,左右两角拉直对齐,将右角经过左角前面拉到右边,左角不动,右角经左右两角交叉的空隙中拉出,右角恰绕过左角一圈,将右角从此圈中拉出,抽紧,打好结以后要好好整理整理,拉拉紧,拉拉平整。(披上肩时要折痕向外)

2、如何敬好队礼?

右手五指并拢,大拇指不可与四指分开。手掌与小臂成一直线,不可将手掌心翻出,臂肘压向肩外,将头、脸、肩露出,身体立正,眼平视,手举的高度,以眼睛平视望不见手掌为宜,但手掌不宜过高,五指与顶头距离以一拳为宜。行礼时,手臂由自然下垂状态,经上衣中缝平面向上,手臂自然弯曲,到达标准位置后中止。

3、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少先队员?

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接受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教育,要热爱祖国,热爱红领巾,遵守校规班纪,热爱学习,勇于实践,发挥自己出色的才能,促进全面发展。做事以集体为中心,关心和热爱班集体,在集体中互帮互助,关心同学,做个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责任心强的好孩子。在成长中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自我.从小做起,从我开始,规范自己的行为,严于律己,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五篇:《请鼓励你的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

请鼓励你的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

佚名

刚出生的孩子并没有什么区别,为何三年、六年、九年成长之后就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走出了不同的道路?这个差异是由家庭造成的。

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千万不要认为上名校才是决定一生;夫妻关系永远第一重要,千万不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这个家庭的多半是悲剧;永远要保持沟通,家长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的任何缺点和优点都与家长有关,不了解孩子就没有成功的教育。

别把自己的梦想附加给孩子的未来

家庭教育的确是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的。前两年我谈过一个观点,中国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如此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所谓的重视多多少少有一些扭曲,但是总体来说,每一次有关家庭教育这样的活动,可以看到座无虚席,这反映了我们社会的一种心态。但是,正是由于对家庭教育的高度关注,也使得今天的教育产生了许许多多过去还没有产生过的问题。每个即将当父母或者已经成为父母的人都对即将出生或者即将长成的孩子有着许许多多的要求,有着许许多多的梦想和许许多多的希望。

比如说,我见到了很多现在所谓的“胎教”,怀孕之前要注意如何调理爸爸妈妈的身体,就是为了孩子将来的出生有一个更好的生理方面的基础。孩子生下来以后我们对他有很多梦想,比如我们希望孩子将来成为科学家、外交家、世界首富、歌星、球星、明星、高考状元,我们也希望孩子健康、快乐、豁达、彬彬有礼、风趣幽默、举止文雅等等。恕我直言,很多目标对家长来说实现的可能性很小很小。今天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我们开始做家长之后我们很多的梦想,很多的关注是一生不可能实现的,是虚幻飘渺的。我们中国家长和西方家长相比最大不同点就是我们无法接受我们的孩子将来可能是一个普通人,但是,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这就是现实。

于是,我们为了追求那些我认为虚幻飘渺的目标,就产生了许许多多我们今天看起来本不应该产生的现象。大家可能听说过现在奥数已经开到了幼儿园,幼儿园已经开始分快慢班。所以今天我们社会上有更多的现象说明,我们更加看重的是“抢跑”。其实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我们可能都看过马拉松比赛的场景,其实起跑的时候谁站在第一排、第二排根本不重要。甚至跑完了一万米谁在第一、谁在第二也不能决定哪一个就是最先达到终点的。但是,今天许许多多的家长都在拼命的“抢跑”。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家长,像今天中国学生的家长如此的热衷于“抢跑”。

请鼓励你的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

回想起来我们30多年来靠抢跑培养了这么多尖子学生、竞赛的获奖者、金牌得主,可我们并没有看到当初我们期望的从他们之中产生很多科学领域的大师,至少现在还没有。所以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孩子都有这样的过程,开始出生的时候有很多梦想,希望孩子上一个好学校、有一个好成绩,慢慢我们的期望逐渐降温。我们期望这个孩子能够正常毕业、升学、就业、将来能够成家、生儿育女、生活稳定、工作稳定、别下岗。能够在三、四十岁的时候身体健康、家庭和谐、进入老年希望孩子孝顺最后你不能动的时候,所有最初的梦想都没有了,那时候的梦想就是他能在我的身边给我倒一杯水。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路都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最开始有非常高的崇高的理想,但是最后当我们已经垂老的时候,才真正明白其实我们很多时候的培养都是不正确的。我始终不认为强化训练能培养出我们所谓的成功的人,当然成功没有一个唯一的标准。有句话是,“行行出状元”,我理解就是无论采取对哪种人群进行统计分类的方法,最后得到的结果一定是正态分布的。一个优秀的厨子可能不是一个优秀的数学家,反之,也是这样。无论我们怎样对人进行分类统计一定是正态分布的,我们所谓的最成功的人一定是很少数的。绝大多数是平常的。但是,平常的人就没有幸福吗?难道我们是一个普通人就没有普通人的幸福吗?我们普通人就没有权利谈幸福吗?其实我们今天看到大量的人是普通人但是他们生活很乐观、很幸福。

我过去读过一篇文章,谈到了买房子,难道租来的房子没有生活吗?为什么每个人都要拼命买房子呢?去年两会看到一个采访,日本的很多姑娘特别是东京的姑娘是不愿意嫁给有房子的人的,因为她认为这样的人什么都有了以后可能不愿意奋斗了,他们更愿意小两口从一无所有开始一点一点构筑自己的生活,这不仅是生活的构筑过程,也是情感构筑的过程。

如何与孩子沟通应该被当作一门艺术

在沟通这个问题上,请每一位家长都思考一下,我们有丰富的话题吗?有丰富的表达方式吗?在沟通的时候,想过沟通的技巧和艺术吗?除了学习之外,有没有其他的沟通话题?我们是否曾经向孩子说过这样的话:“孩子只要把分数搞上去,别的你什么都不用管”。我们想培养一个有责任感的孩子,可当你说这句话的时候,责任的教育已经彻底的丢掉了。什么都不用管,哪来的责任感?就会出现油瓶子倒了,孩子都会视而不见的情况。在孩子受到挫折的时候也可能无言的方式更有效。不用说什么,上去拥抱一下他,拍拍他的背、他的头,其实孩子学习问题上,家长帮不上什么忙。这种无言的动作孩子全都能够理解。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一种更艺术的方式。比如我们有一个老师,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他的孩子做了一件好事,从超市买东西手里拿一样东西没有结帐,等到停车场上车的时候突然想到这个东西没有结帐,其实他拿走了也没有人知道这个事情,但是家长认为这是培养孩子好品质的重要机会,所以让孩子把钱送还给了超市的收银员。孩子做完这件事情后,家长没有一句口头表扬,但是整个晚上,父母都表现得非常高兴。其实这种气氛孩子能够感受到,这就是对他的一种最好的奖赏。有时候,沟通需要一些时机。我讲北京四中的一个案例。刚才赵老谈到,家长和孩子亲情的淡薄,我们在若干年前曾经采取一种方式,在军训的时候,我们让每一个家长给军营中的孩子写一封信。军训差不多为期十天左右,我们让这封信统一在第四天的时候交到学校,然后我们争取第四天或第五天的时候让每一个孩子读到家长给他写的信。我们对家长说,不能以我太忙没有时间写为理由,如果全班同学就你的孩子没有信,你的孩子可能很失落。平时家长不愿意谈的羞于开口的话都可以在信里写出来。为什么选择第四天或者第五天,因为绝大多数孩子这几天离开父母、离开家,特别是军营特别苦的环境,他已经开始产生对家的想念心情。在这个时候家长的一封信能够深深的进入他的心中。几乎没有学生看到信不落泪的。这就是一次很好的沟通。我讲这个例子是想说沟通我们应该选择一种方式,选择一种场合,选择一种心境,选择一种时机。

宽容对待孩子,做到“眼里能够揉进沙”

我曾经在网上读过一个故事,讲的是芬兰的一个小孩子在十岁那年,为家里做了一点事情,他可能觉得需要有一些回报,于是就写到,“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把信件送到邮局10芬尼,在花园里帮大人干活20芬尼……”如果你的孩子突然有一天给你一个这样的纸条,你会作何反应?我们的中国家长也可能会暴跳如雷。而这个妈妈看到这个帐单没有说什么,把钱放在那儿了。小孩拿到钱的时候,看到妈妈给他写的另一个帐单:“彼得欠妈妈如下款项:为他在家里过的10年幸福生活0芬尼、为10年的吃喝0芬尼,为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为他一直有个慈爱的母亲0芬妮……”我觉得这就是一种艺术。我认为,现大绝大多数家长缺少这样一种教育艺术。

我们很多时候会说:“老师,我把孩子交给你了。你打他、骂他都行。”这反映了家长的一种心态,在推卸自己应该担负的角色。在很多时候,家长小题大作,儿子接到了一个女孩子的电话,妈妈可能会拿起电话在旁屋监听,或者一个女孩子接到男孩子的电话,很多家长立刻跟老师反映,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限制这个孩子电话、通信的自由等等。其实这都是过于敏感。

我们学校的老师曾经跟我说过一句话,我把这当成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育原则。他说:“校长,我现在明白了,做教育有的时候就是要眼睛揉沙子。”我觉得这是教育的一种宽容,我们要相信孩子能把这个事情想明白,能从这个事情中悟出一些道理。

我曾经读过一个台湾作家写过的一个很生动的故事。在他当老师的时候,有一次带孩子们到海边玩儿,孩子们希望下水,考虑到安全,他开始不同意,但是看到孩子那么迫切提出要求,他同意了。但是,他让老师们在远处布臵一条防线,让孩子们不能超过这个防线。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上来以后浑身湿漉漉的。孩子们说笑着,一个小女孩把衣服脱下来了。显然,她的衣服脱的太多了,这个老师特别惊讶,想着是不是要制止,但是他克制住了。后来,他看到这个小女孩把衣服拧了拧,然后把衣服穿上了,旁边的男孩女孩没有什么异常。因为孩子们的兴奋点不在这儿,但是我们成年人大喊一声,这个孩子可能一辈子就毁掉了。所以,这就是我们眼睛里要揉的沙子。

父母如何更好地与孩子建立情感纽带?

网上有一篇我写的文章,文章的观点是,千万不要把孩子看的比你的生活伴侣更加重要。在我看来,夫妻关系是第一重要,正因为有了牢固的夫妻关系,才有了牢固的家庭,有了牢固的家庭,孩子才会有一个正常、良好的成长环境。后来那篇文章有很多人给我打电话,看完了改变了他们的价值观。因为很多家长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最后导致家庭许多矛盾的产生。

一次家长会上,我谈这个观点的时候,我谈的是我们要有足够的时间跟孩子家人在一起,有家长说我的工作每天就是应酬,晚上都在外面吃饭,很少回家吃饭。我说我不认为任何一顿饭都要在外面吃。在这儿我坦白的跟大家说,我在其他的事情都不会撒谎,只有一件事情可能会撒谎,就是别人给我打电话在外面吃饭的时候我会说“对不起,今天晚上有安排”,其实,这只是借口,我认为和谐的家庭一定要有足够的时间一家人厮守在一起。

在我很年轻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家是接待外宾的一个开放的家庭。有一次在他家碰到了一个日本高级官员的夫人,她讲到,父母一定要使自己跟孩子有足够多的皮肤接触,一定要抱孩子,这实际上感情的基础感情是发生在身体来的生物化学反应,没有这些条件这些反应不可能发生,不发生就没有情感发生,情感不是虚幻飘渺的,所以一定要有非常多的接触才有更多的感情。

我个人认为,家庭教育不要把它过于艺术化、也不要过于技术化。一个和谐的家庭、一个和睦的家庭最重要。有了和睦的家庭,孩子在家庭中能够很自然、很幸福的成长。我相信孩子的教育一定是成功的。至于是不是那么早的学更多的东西,我个人的建议是希望家长不要看重“抢跑”。希望今天能够更加理性的来对待家庭教育,对待孩子的成长。

下载孩子,请戴好你的红领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孩子,请戴好你的红领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为人父母必看:请尊重你的孩子

    为人父母必看:请尊重你的孩子大人们往往由于生活压力、工作压力、情绪、脾气等因素会对孩子发火,这可能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会让孩子困惑或伤心,在孩子脆弱的心里,可能会把父母......

    请对孩子微笑

    请对孩子微笑(张晓欣) | []常听到家长这样问孩子:“那个老师好?”孩子会马上回答:“x老师好。”“为什么呢?”“因为x老师天天对我笑。” 在孩子的心中,只要老师天天有笑脸,就是好......

    请病假的孩子

    教学案例 请病假的孩子 新元小学李婧婧 我们班有个学生虽然不旷课,但是有一段时间却经常以各种原因请假,这些原因不外于头疼、肚子疼、感冒了。而请假之后他到校的时候总是一......

    孩子请呼唤诗歌

    孩子,请你呼唤。在这寻不到天际的日子里,告诉我你的忧愁和难过,不要再等黑夜的寂寞。孩子,请你呼唤。不同鸟儿一起飞翔,要大声喊出来你的痛苦,像花儿绽放在最后一刻。孩子,请你呼唤......

    孩子,你慢慢来(范文大全)

    孩子,你慢慢来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

    《孩子你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故事讲的是龙应台经历两个儿子幼年的成长过程中的所感所思。文字里的“妈妈”是那样可爱的一个中**亲,她在自己的异乡、儿子的故乡,用爱与理智抚育......

    请不要玷污胸前的红领巾(大全)

    请不要玷污胸前的红领巾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爱跟着大人看《包青天》这部电视连续剧,包公这个人物形象早已在我幼小的心田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上小学后,我从课文里学到了孔繁森的......

    请给孩子多一点关爱

    请给孩子多一点关爱 近日由于天气阴冷多雨雪,学生生病的较多。老师们,尤其是班主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父母般的爱心,不要以为让学生写了请假条老师就可以没事了。其实,这种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