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管理概论知识点

时间:2019-05-14 20:37: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管理概论知识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管理概论知识点》。

第一篇:大学管理概论知识点

1、组织是指一种由人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2、管理的定义:管理是各级管理者在执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各项职能的过程中,通过优化配置和协调使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3、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4、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四个原则:(1)对工人的工作要素开发出科学的方法,研究并改善工人的动作,调整和规定好劳动时间定额;(2)科学挑选和教育工人,选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用标准方法培训工人;(3)与工人衷心合作,确保所有工作都按提出的科学原则去做;(4)管理者的工作和职责与工人大致对等,而管理者应承担比工人更胜任的各种工作。

5、什么是科学管理:以工厂管理为对象,以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在对工人的工作和任务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标准的操作方法,以此方法对工人进行指导、训练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6、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应当以合理—合法权利为基础,不是以个人或世袭地位为基础。

7、梅奥做的霍桑试验主要结论是:企业员工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以提高士气,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8、“组织环境”是指企业边界之外对企业运作可能产生影响的力量和条件。

9、一般环境是指经济、科技、社会文化、政治法律以及全球力量等更大范围的影响企业及其任务环境的一组力量。一般环境中的主要力量有:经济力量、全球力量、技术力量、社会文化力量、政治和法律力量。

10、任务环境包括:供应商、顾客、竞争对手、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

11、组织文化是组织在所处的社会和商业环境中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接受和认同的对组织的性质、准则、风格和特征等的认识。

12、计划的定义:计划是未来行动的蓝图,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对未来行动所做的综合的统筹安排。它是未来组织活动的指导性文件,提供从目前通向未来目标的道路和桥梁。

13、计划工作的性质: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率性、创新性

14、计划制定的程序:估量机会→确定目标→确定前提条件→拟定备选方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选择方案→拟定辅助计划→编制预算

15、目标管理的特点:(1)明确目标(2)参与决策(3)规定期限(4)反馈绩效

16、目标管理的过程和步骤(80页):(1)制定目标(2)目标实施(3)成果评定

17、分部型组织结构也称“事业部结构”。它指组织面对不确定的环境,按照产品类型、顾客类型、地域等设计、建立若干自我包容的不同的业务单位组成的事业部,并由这些事业部进行独立业务经营和分权管理的一种分权式的组织结构形式。

18、矩阵型组织的优点是:促进专业资源在各项目中共享,便于一系列复杂而独立的项目取得协调,同时又保留将职能专家组合在一起所具有的经济性。缺点是:放弃了统一指挥,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乱,又隐藏着有共同下属的管理者的权力斗争。P10919、组织变革包括:战略变革、技术变革、产品变革、文化变革

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区别:(罗宾认为)管理者是被任命的,他们有合法权利进行奖惩,其影响力来自他们所在的职位赋予的正式权力;领导者可以是任命的,也可以是从一个群体中产生出来的,领导者可以不用正式权力来影响他人的活动。结论:领导者不一定是管理者,管理者也不一定是领导者。

41、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决定领导的有效性,关键要看下属的成熟程度,据此形成了四种领导风格:指示型(高任务—低关系)、推销型(高任务—高关系)、参与型(低任务—高关系)、授权型(低任务—低关系)

45、控制的作用:检验作用、调节作用

48、计划的目的(P68-69)1计划指明方向,协调工作,;2计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确定性;3计划可以减少浪费和重叠性活动;4计划有利于管控

45、波特模型的五种力量?P851、行业内竞争对手数量

2、潜在入侵者的威胁

3、购买者的力量

4、供应商的力量

5、替代产品的威胁

49、哪些因素影响组织员工的伦理行为?课本P55_p57 图3-5-1 ppt50、组织设计的原则1)劳动分工:分工与协作2)统一指挥:一个主管3)权责对等

4)层幅适当5)部门化

51、什么是领导职能?是指通过管理者实施影响下属的领导行为,把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进行有效匹配。

第二篇:大学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

1.数学教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生自主学习一个最有利,有力的注意:1.导入方法的选择要有针学习动机,兴趣,信心等非智力象,其社会性决定了数学教育要“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性。2.导入方法的选择要具有因素的培养。6.教学基本功是否扎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数学教育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特别是学生多样性。3.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实。如普通话语言是否规范、生中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放任自流学习时,起最大的限制[2]讲解技能:讲解技能中的一类动形象;教态是否亲切、自然、技术等一系列问题都会随着社会和控制作用。学生使命:自主学教学行为,在行为方式上的特点大方;板书是否工整、美观、清的进步而不断变革与发展.习,借助帮助,利用学习资料加是“以语言讲述为主”的方式;在楚,是否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2.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数学教强学生之间相互协作与对话。构教学功能上的特点是:传授知识等。7.教学效果如何。教学效率,育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一建自己完整的学习知识体系。)5.和方法、启发思维、表达思想感学生受益情况等。8.教学特色如何。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主要研究学习环境。6.评价观 情”。即教学的个人特点,教师的教学的是数学教育数学理论,是数学双基:含义:(1)数学基本知识目的: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2.风格。论,课程论和学习论的综合。(2)数学基本技能 启发思维,培养能力。3.提高思想16.课程的改革:

3.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8.教学模式:在一定教学思想和认识,培养数学学习情感因素。《标准1》的基本理念:1.突出体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教育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教学活动原则:1.科学性原则。2.启发性原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2.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的基本框架结构。则。3.计划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突出数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3.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类型:1.讲解—接受教学模式。[3]演示技能: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强调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4.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2.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运用各种倡导师生角色观。5.提倡主体多元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学模式(流程:1.教师创设问题教学媒体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材化和形式多样化的评价方式。6.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情景2.观察猜想3.推理论证4.验料,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解决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为宗旨。证应用5.总结反思)。3.启发式。数学问题,传递数学教学信息的学中的作用。4.教学目标:一级目标:教育方4.合作学习。5.自主探究。6.尝试教学行为方式。《标准2》的基本理念:1.构建共针。(制订者——国家)二级目标:指导。注意:1.演示的媒体要恰当。2.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2.提供多课程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三级9.教学概念:(1)意义:反映数演示的媒体要使用。3.演示的时机样的课程,适应个性选择。3.倡导目标:教学目标。课堂目标 学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叫做要恰当。4.演示必须与讲解技能相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5.教案 数学概念。概念的组成:概念的结合。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详案格式:1.课题。2.教学目标。名称,定义,符号,例子,属性。[4]结束技能:是教师在一个教学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6.3.学情分析。4.教材分析。5.课型。(2)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容结束或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终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7.强调6.教学方法。7.教具。8.教学过程内涵亦称内包,指概念所反映的了时,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归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8.体现数(1)知识准备;(2)判定定理;对象的特有属性,本质属性。概纳总结、重复强调、实践等活动学的文化价值。9.注重信息技术与(3)运用定理,问题研究;(4)念的外延亦称外包,指概念所反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数学课程的整合。10.建立合理、总结[板书设计][课后记] 映对象的总和。进行及时地巩固、概括、运用,科学的评价体系。简案格式:1.课题。2.教学目标。10.数学思想方法:对数学思想理把新知识、新技能纳入原有的认17.数学核心概念: 3.教学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性认识。(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识结构,使学生形成新的完整的数感:通俗地说,就是人对于数6.数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理论和内容的本质的认识,数认识结构,并为以后的教学做好及其运算的一般理解和感受,这教师的工作方法和相对应的学生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形式,过渡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种理解和感受可以帮助人们灵活的学习方法,以及二者之间的有实际上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差类型:提纲挈领,娱乐激趣,图的方法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机联系。

别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表对比,悬念引申,质疑讨论,用的策略。数感是一种主动地、7.弗雷登塔尔的教学原则:1.“数通常混称为“数学思想方法”。)练习巩固,学生汇报 自觉地理解数、运用数的态度和学现实”原则。2.“数学化”原11.数学教学原则:1.严谨性与量注意:1.自然贴切,水到渠成。意识。则。3.“再创造”原则。4.“严谨力性相结合的原则。2.具体与抽象2.语言精炼,紧扣中心。3.内外沟符号感:就是人们对各种符号的性”原则 相结合的原则。3.理论与实践相结通,立疑开拓。理解与感受。波利亚解题表:1.理解题目—必合的原则。14.体态语言:(1)在课堂调控上空间观念:是由长度、宽度、高要前提。2.拟定计划—关键环节12.课程实施原则:1.全面性原则。1.精神抖擞带学生进入学习角色度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在人脑里和核心内容。3.实现计划—逻辑2.整体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2.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3.维护课留下的概括的形象。配置。4.回顾—有远见做法 前瞻性原则。堂秩序,优化课堂教学4.具有活18.数学教育评价的定义:全面收皮亚杰: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最13.教学技能: 泼性,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集和处理数学课程,教学设计与早提出者。[1]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2)在传授知识上1.帮助学生理实施过程中的信息,从而做出价1.同化:指根据已有图式来理解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习动机、解数量关系2.协助学生分析有利值判断,改进教学决策的过程。新事物,事件过程 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于理解3.敏捷迅速的信息反馈—要素:1.教师行为。2.学生行为。2.顺应:当旧有方式探究世界不的教学活动方式。应用于上课之—手势答案4.增强学习的趣味性。3.教学内容。(1,2为核心要素)能奏效时,儿童会根据新消息或始或开设新学科、进入新单元、(3)在师生互动中1.读懂学生的主体:学生 新经验来修改已有的图式,这个新段落的教学之中。眉目语2.读懂学生的表情语3.读19.难度:是反映试题难易程度的过程叫顺应。类型:直接,旧知识,悬念,事懂学生的手势语4.读懂学生的坐数量指标。P越大,难度越小。3.平衡作用:指产生顺应情况下例,趣味,实验,创设情境 姿语 信度:指实测值与真实值相差的的不平衡状态。目的:1.引起学生注意。2.激发15.如何评价一节课:1.教学目的程度,是一种反映试题的稳定性、4.理论主张:发展先于学习。学习兴趣。3.唤起学生思考。4.如何。是否全面、具体、明确。可靠性的数量指标。5.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关系:儿明确学习目的。5.强化师生关系。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2.重点区分度:是指试题对考生实际水童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功能:1.引起学生对所学课题的难点是否突出并处理得当。3.教学平的区分程度的数量指标。D越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关注,进入学习准备状态;2.激程序上,设计是否合理,思路是大,区分度越大。

不平衡—新平衡”循环中不断丰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3.否清晰,结构是否严谨,是否因效度:是一种反映测试能否达到富、提高、发展。明确学习目的,传达教学意图;材施教,是否给学生创造的机会,所欲测试的特征值或功能程度的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4.承上启下,建立新旧知识间联是否注意知识形成的过程。4.教学数量指标,使其反映测验正确性2.学习观。3.教学观。(创建一个系;5.创设意境,激发情志; 方法上,是否灵活多样,符合实的程度。良好,有利于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原则:1.针对性原则。2.启发性际,是否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手境,以及支持和帮助学生建构知原则。3.趣味性原则。4.直观性段等。5.是否注意情感教育,即课识。)4.师生观。(教师使命:学原则。5.适度性原则。堂气氛是否和谐,是否注重学生

第三篇:毛泽东思想概论知识点整理

毛泽东思想概论知识点总串整理

毛概总体把握

宏观时间把握: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国民革命(1919~1927)→土地革命(1927~1937)→抗战(1937~1945)→解放战争(1945~1949)

注:过渡时期(1953~195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2050)毛概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两次结合: ⑴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并建立了新中国。⑵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提出了社会主义矛盾理论(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及如何解决),以及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主要是发展中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问题)等等探索。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构成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在近代中国,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⑴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⑵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从根本上说,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斗争及其尖锐化的结果。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的条件(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开端)第一,经济上,辛亥革命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政治上,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第三,思想文化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四,国际环境上,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

1、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运动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现实需要。

2、新的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

3、马列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文化来源。

4、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革命的伟大实践,是毛泽东思想的实践基础。

5、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国际背景。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1948年毛在晋绥干部会议上提出来的):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革命直接目标是实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根本目的前提,而后者则是前者的必然结果。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联系,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严重阻碍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就是人民大众,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无产阶级最有力的同盟军;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具有两面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最基本动力:无产阶级。最广大动力:农民中的贫农。

[注:农民以外的个体劳动者即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 毛泽东指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方面。由于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因此,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即使在五四运动后开始的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①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②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阶级代表先进生产力。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是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1949年的《共同纲领》用国家根本大法的方式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根本国家制度(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⑴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⑵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者和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和工农联盟。⑶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和任务。

对外:防止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颠覆与破坏,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安全,维护世界持久和平。对内:镇压敌对势力的反抗,并最终实现消灭一切阶级和一切国家的远大目标。

⑷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近代中国的三种政治势力

①建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政权。北洋军阀的统治和国民党南京政府就是这样的政权。由于这个政权代表是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残酷压迫和剥削中国的各阶层人民,因而遭到全国人民的普遍反对,注定了其必然灭亡的命运。

②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但是帝国主义义不容许;国民党统治集团不允许;更重要的是民族资产阶级本身力量弱小,并具有软弱性、妥协性。

③中国共产党主张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政权。正如毛泽东指出的,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两种中国之命运:⑴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领导下,无论结局如何,都无法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民族资产阶级领导下注定无法成功,也无法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⑵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获得成功后中国就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将中国资本主义分为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并采取截然不同的政策。

没收官僚资本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同时又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具有双重的革命性质。

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

没有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阶段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总体情况是:

⑴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采取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 ⑵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争取地主阶级抗日,党在各抗日根据地停止了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改为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又满足了地主的要求;

⑶在解放战争时期,党恢复了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的政策,其标志就是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既有提出最低纲领也有提出最高纲领(共产主义)。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三个主要法宝。

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的原因: ⑴半殖民地半封建及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的基本国情。⑵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凶残,人民军队的弱小。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的原因:

第四篇:铁道概论知识点

铁道概论知识点

1、铁路线路平面的组成要素:曲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和直线

2、附加阻力:列车在线路上运行时,所受到的额外阻力,如曲线阻力,坡道阻力,起动阻力等

3、缓和曲线设置原因:在缓和曲线范围内,曲线半径由无限大渐变到等于它所衔接的圆曲线半径,从而使车辆产生的离心力逐渐增加,有利于车辆平稳。在缓和曲线范围内,外轨超高由零递增到需要的超高量,使向心力与离心力相配合。

4、平道与坡道组成了线路纵断面的要素

5、限制坡度:是单机牵引普通货物列车,在持续上坡道上,最终以机车计算速度等速运行的坡度

6、变坡点:平道与坡道,坡道与坡道的交点

7、线路标志的目的:为方便检查和养护维修线路,方便司机和车长等工作上的需要,在线路沿路设有的各种线路标志

8、路基工程由路基本体、路基防护和加固建筑物、路基排水设备3部分组成

9、路基的基本形式:路堤、路堑、半路堤、半路堑、不填不挖路基

10、桥梁的组成:桥面、桥跨结构、墩台、基础

11、桥梁的分类:按长度(小桥≤20M,20M<中桥≤100M,100m<大桥≤500M,特大桥>500m)按桥梁结构形式分为梁桥、拱桥、刚构桥、斜拉桥、悬索桥。按桥梁结构所用建筑材料可分为钢桥、混泥土桥、石桥。

12、轨枕的作用是支撑钢轨、固定钢轨及保持规定的轨距,并将轨枕传来的压力传递给道床。

13、道岔:一种使机车车辆能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

14、普通单开道岔由转撤器、撤叉、护轨、连接部分

15、转撤器由两根尖轨两根基本轨和转撤机械组成

16、有害空间:从两翼轨最窄处到撤叉心实际尖端之间,存在着一段轨线中断的空隙,叫做有害空间。

17、消除有害空间:采用活动心轨道岔

18、曲线轨距加宽原因:由于机车车辆具有固定轴距,在曲线上运行时转向架的纵向中心线与曲线轨道中心线不一致,因而引起转向架前一轮对外侧车轮缘和后一轮对的内侧车轮轮缘压挤钢轨的情况,曲线半径越小,挤压钢轨越严重。所以小半径曲线的轨距应适当加宽。

19、限界:为了确保机车车辆在铁路线路上运行的安全,防止机车车辆撞击邻近线路的建筑物和设备而对机车车辆和接近线路的建筑物、设备所规定的不允许超越的轮廓尺寸线,20、铁路基本限界分为机车车辆限界和建筑限界

21、铁路车辆由车体、走行部、车钩缓冲装置和制动装置组成

22、车辆全长:为该车辆两端钩舌内侧间的距离

23、换长:将车辆全长换算成辆数来表示的长度

24、自重系数:车辆自重与标记载重的比值

25、轴重:车辆总数与轴数之比

26、线间距:两相邻线路中心线之间的最小距离

27、站界: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和分清工作责任,车站和它两端所衔接的区间应有明确的界限

28、线路有效长:指在线路全长范围内可以停留列车或机车车辆而不妨碍领线正常行车部分的长度

29、区段站的作业:客运业务与货运业务

30、编组站:是铁路网上办理大量货物列车解体和编组作业,并设有比较完善调车设备的车站

31、编组的主要作业:改编货物列车作业,无调中转列车作业,货物作业车作业,机车整备检修作业,车辆检修作业

32、联锁的意义:在有关信号机和道岔之间,以及信号灯与信号灯之间必须建立起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才能保证车站作业的安全,这种制约关系叫联锁

33、闭塞:在单线铁路上,为防止一个区间内同时进人两列对向运行的列车而发生正面冲突,一级避免两列同时运行的列车发生追尾事故,铁路上规定区间两端车站值班员在向区间发车前必须办理行车联络手续,

第五篇:《档案学概论》知识点

《档案学概论》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档案学 P191 是以档案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提示档案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档案 P6 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

3、电子文件 P42 是以代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存取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文件。

4、来源原则 P239 来源就是通常所说的档案形成者,包括机关组织和个人。据此,来源原则指的就是档案馆按照档案的来源进行整理和分类,要求保持同一来源的档案不可分散、不同来源的档案不得混淆的整理原则。

5、档案价值 P47 是指档案对国家、社会组织或个人的有用性。它是主体(档案利用者及其利用需求)与客体(各不同时代产生的各种类型、载体、内容的档案)之间的关系范畴。档案价值作为一种关系,是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的统一和结合。

6、档案工作基本原则 P76 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7、职能鉴定论 P274 应按照文件形成机关在政府机构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的重要性,来确定档案文件的价值和保管期限。

8、数字档案馆 P130 是利用网络技术,将分布于不同档案机构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以网络化方式加以互相联结,提供及时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其实质是形成一个有序的信息空间和资源共享的信息环境。

二、简答

1、简述档案的凭证价值。P48 档案是历史的真凭实据,它这种可资为凭的特性构成了档案的基本价值之一——凭证价值。

档案的凭证价值是档案不同于其他各种资料的最基本的特点。档案是确凿的原始材料和历史记录,它可以成为查考、研究和处理问题的依凭,认定法律权利、义务与责任的证据,以及政治斗争,外交斗争和教育人民的工具。

档案之所以有凭证价值,是由档案形成过程及其结果的内容和形式特点决定的。首先,从档案的内容看,它是从当时直接使用的文件转化而来的,并非事后为使用而另行编制的,因此它客观地记录了以往的历史情况,是令人信服的历史证据。其次,从档案的形式特征看,文件上保留着真切的历史标记。

2、档案室的任务。P89 档案室的基本任务是:集中统一地管理本机关各部门形成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全部档案,为本机关各项工作服务,并为党和国家积累档案史料。档案室的具体任务:

(1)对本机关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2)负责管理本单位的全部档案和相关资料,并积极组织提供利用;(3)定期把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档案向档案馆移交。

3、档案职业道德的内容是什么? P159 档案职业道德,是指档案工作者在从事档案行政、档案保管和利用服务等项职能活动中,应当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档案职业道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① 档案工作者应当保护档案及相关资料的完整与安全,以确保其作为历史证据的可靠性;

② 档案工作者应当从历史、法律、职能、行政管理等角度,对档案文件、资料进行筛选、鉴定和保管,切实合理地运用来源原则,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

③ 档案工作者在进行文件的整理、保护和利用工作中,应当保护档案的证据作用。

④ 档案工作者应当确保档案所含信息的连续性。

⑤ 档案工作者应对他们从事的工作活动进行记录,并能对其工作进行辩护。(2)遵纪守法,严守机密

① 档案工作者应当注意保护国家的安全及集体和公民个人的隐私,不得销毁相关的档案文件信息,尤其是易于更新和消除的相关电子文件信息。② 档案工作者应当珍视国家和社会给予的特殊信任,并在实际工作中,不利用其职务之便,为自己或他人谋求私利。

③ 档案工作者应当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保密习惯。(3)博学求进,公正服务

① 档案工作者应当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等方面的基本素质,这不仅是从事档案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档案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

② 档案工作者应当尽可能地提供档案信息,为档案用户服务,即为所有合法的利用者提供公正的服务。

③ 档案工作者应当通过与其他专业工作人员的合作,促进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提供利用。

4、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具体任务是什么? P92(1)拟定档案工作的规章、办法,建立国家档案工作制度,制定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划。

(2)指导和监督各机关、部队、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规划和筹建档案馆,在业务上指导档案馆工作。

(3)研究和审查有关档案保存价值、档案保管期限的原则和标准,监督和审议有关档案的销毁问题。

(4)组织和指导档案工作业务经验的交流、档案干部的专业教育和档案科学研究。(5)组织和参与档案工作的国际交流。

5、简述档案鉴定理论的发展轨迹。P273(作简答自己作适当删减)档案鉴定理论是各国档案工作者和档案学者依据长期积累的鉴定实践经验,对档案价值规律和档案鉴定原则和标准进行的科学总结,对鉴定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1)年龄鉴定论

年龄鉴定论是德国档案学者迈斯奈尔于1901年提出的。他的理论体系由6条一般原则和7条具体标准组成。原则包括:①事关档案存毁的决定必须当机立断;②必须避免极端行为,既不要过于谨慎地保存,也不要过于随便地抛弃;③不要以抽象概念作为价值标准;④高龄案卷应当受到尊重,16世纪以前的案卷不得销毁;⑤第五,为暂时目的使用的案卷在达到目的后应当销毁;⑥一个永久性机构成立过程中经过的案卷应当保存。鉴定标准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档案内容,二是档案来源。

迈斯奈尔的鉴定理论具有开创性意义。首先,他第一次提出了“高龄案卷应当受到尊重”的著名诊断;其次,他第一次提出了较为系统的鉴定原则与标准;再次,他第一次提出了档案来源是最重要的鉴定标准之一。(2)行政官员决定论

行政官员决定论代表人物是英国档案学者希拉里·詹金逊。他在1922出版的代表作《档案管理手册》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鉴定思想,其核心观点就是,档案人员不宜参与文件的鉴定和销毁,鉴定应由行政官员自行决定。

詹金逊的鉴定理论有其正确与合理的一面。因为档案文件既不是档案人员所形成的,也不为档案人员所用,其价值判定及存毁自然不能由档案人员单独决定,而应主要由档案文件的形成和利用者决定。但他将档案人员排除在鉴定工作之外,也有明显的局限性。(3)职能鉴定论

波兰档案学者卡林斯基在1934年发表的论文《文件的选择》中提出,应按照文件形成机关在政府机构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的重要性,来确定档案文件的价值及保管期限。说的具体一点,档案文件价值的和保管期限的长短与其形成机关的地位高低和职能重要性在总体上成正比。

职能鉴定论进一步发展了迈斯奈尔的来源鉴定思想,找到了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形成机关地位越高、职能越重要,档案文件的价值相应就越大。这一结论一定的科学性和普遍性,但其局限性与片面性也很明显。档案文件的价值特别是历史文化价值,绝不能仅仅由其形成机关的级别地位来决定,而应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具体分析。(4)文件双重价值论

美国档案学者西奥多·谢伦伯格在1956出版的代表作《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中系统地阐述了这一鉴定理论:公共文件具有两种不同的价值:一是对原形成机关的第一价值;二是对其他机关和个人利用者的第二价值。形成机关的行政官员对鉴定第一价值负主要责任,而鉴定第二价值则应主要由档案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来完成。

谢伦伯格的文件双重价值论具有明显的进步与深刻之处。这种鉴定观的理论贡献是:一是它确认了档案价值是档案文件客体满足利用者主体需求的关系,真正揭示了价值的实质;二是把档案价值根据不同需求主体区分为两种形态,使认识更加深入。

(5)利用决定论

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档案学者菲斯本、布里奇弗德和芬奇等。这种鉴定观一切从利用者的角度出发,突出强调学者的需求是判断文件价值的决定性标准。利用决定论的倡导者们希望通过关注利用者的需求来增加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与合理性。但其局限性是不容否认的,且很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无法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消弱了文件来源的重要地位。(6)宏观鉴定论

宏观鉴定论主要包括“社会分析与职能鉴定论”、“文献战略”、“宏观鉴定战略”。

①社会分析与职能鉴定论由德国档案学者汉斯·布姆斯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到90年代基本成熟。理论核心就是以文件形成者职能来体现社会价值。

②文献战略由美国档案学者海伦·塞穆尔斯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核心思想也是依据文件形成机关的职能来判断档案的价值。

③宏观鉴定战略由加拿大档案学者特里·库克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核心思想同样是依据形成文件机关的职能对档案文件进行宏观鉴定。

④上述三种鉴定理论将档案价值与社会的运行方式、发展动态紧密相连,视档案价值为社会自身价值的反映,属于一种广泛的社会鉴定观;强调职能鉴定标准,认为文件形成者的职能就是社会宏观职能的最佳体现,属于一种宏观的职能鉴定论。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联系日益紧密且呈一体化的宏观趋势。不足之处在于在现实操作中难以具体化,容易造成浮泛、粗放的鉴定结果。

6、档案法律、档案法规、档案规章及其关系是什么。P139 档案工作法律,简称“档案法律”,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档案事业规定性文件,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各种关于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法律行为规范。

档案法规是指由国务院根据我国的宪法和法律制定的关于档案行政的规范性文件。

档案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委,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依法制定的与档案事务有关的规范性文件。

档案法律与档案法规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 第一,制定主体不同。档案法律的制定主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而档案法规的制定主体则是国务院。

第二,档案法律具有广泛的行为约束力,它是国务院制定档案法规的重要依据,也是我们目前常见的档案法规的渊源。就此而言,档案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均要以法律为准绳。

第三,档案法律所调节的对象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的特征;而档案法规所调节的对象则具有特定性和专指性的特征。档案法律与档案法规的联系在于:

首先,两者的制定与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有效地规范和调整档案事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关系,以利于档案事业的正常工作秩序的建立与维护。

其次,尽管档案法律高于档案行政法规,但是,从两者的发展历史来看,它们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再次,档案法律与档案法规均应在宪法规定的框架内制定和实施,不能违背宪法规定的基本准则。

档案法律与档案规章也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档案规章从属于档案法律和档案法规,或者说是档案法律和档案法规具体化的产物,更具有特定性与操作性。与档案法律相比,档案规章优势在于:

第一,档案规章的制定程序比法律简便。第二,档案规章的内容具有专业性。

第三,档案规章的规定比档案法律的内容更加明确,具体。

三、论述

1、试述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四个方面)[08年论述] P108(1)档案工作的分化与整合规律。

从档案工作的发展历史来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档案工作与文书工作是不分的,档案工作与图书资料工作也是不分的。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国档案工作才真正从文书工作、图书工作中分化出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工作系统。

随着档案信息资源观的形成和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档案工作的发展又面临着一些新的变化: ①文档管理一体化

“文档管理一体化”是指将目前机关中的“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工作,整合成一个既统一又分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管理过程。②档案、图书、情报管理一体化

将档案、图书、情报综合管理并进行联合开发,可以发挥三者在功能上的互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2)档案工作的智能化发展规律

档案工作的智能化发展规律突出表现在档案技术设备的变化上。具体表现在: ①运用电子计算机实现档案管理的自动化。

②运用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实现文件与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及档案信息传递的网络化。

③档案缩微化与档案保护水平的提高。(3)档案工作发展与社会环境变化的互动性规律

①一方面,社会环境状况影响和制约着档案工作的生存与发展。

②另一方面,档案工作在参与社会事务的过程中,也对社会环境变化,特别是社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建设做出贡献。(4)档案工作的社会化发展规律

随着人类社会活动领域的扩大、社会分工的细化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档案的来源与形式日益广泛和多样,档案信息服务逐步社会化,档案管理越来越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2、试述档案工作的性质。(五个方面)P101(1)档案工作的服务性

档案工作通过提供档案为社会实践活动服务来推动生产力发展与社会进步。档案工作实现自身价值的这种特殊途径,决定了它是一项服务性工作。

服务性是档案工作的基本属性之一,是档案工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因素。

(2)档案工作的文化性

①档案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馆具有保存历史文化遗产的作用。

档案馆作为社会文化的聚集地,汇集了具有重要文化内容的档案,从一定意义上看,档案馆具有文化传承作用。

②档案馆具有传播社会文化知识与信息的作用。

档案馆是人类文化财富的宝库,必然在社会历史的各个阶段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

③档案馆具有社会文化教育的作用。

档案馆所保存的档案是社会文化历程的结晶,既是反映和维护民族历史真实面貌的可靠见证,也是认识民族历史的重要渠道,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

④档案馆具有发展科学文化的作用。

档案馆需要对档案所记载的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研究与开发,为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做出贡献。(3)档案工作的管理性

①档案工作是一项管理档案的专门业务。

档案工作的管理对象是档案,管理的目的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服务。

②档案工作是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档案工作管理对象的独特个性及其基本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上的自成体系,决定了它在信息资源管理工作中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作用。

③档案工作是社会管理活动的组成部分。

档案工作这一相对独立的管理系统牌不同规模和层次的更大管理系统之中。(4)档案工作的政治性

①档案工作的服务方向是档案工作政治性的集中表现。

②档案工作的开放度大小也是档案工作政治性的表现之一。

③档案工作的机要性也是档案工作政治性的表现之一。(5)档案工作的科学性

①档案工作是一项为科学研究和科学管理工作提供必要条件的工作。

②档案工作实践中包含着特殊的规律与丰富的科学内容。

③档案工作大量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成果。

3、试述档案学科体系的基本内容。(五大部类)P198(1)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

档案学基础理论是由关于档案现象的一般性认识问题的理性认识和关于档案学各分支学科的共同性问题的理性认识等构成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应当注意建设好以下学科科目: ①档案学原理:

主要研究和阐明档案现象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问题的产生原因、社会背景及其内在的本质、规律、特点、相互关系等。②档案术语:

主要研究关于档案专门术语的规范化、标准化的理论和基本原则。③档案法规:

主要研究档案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的有关理论的原则。④比较档案学:

采用比较研究方法,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研究,找出各国、各地区、各领域、各时期档案学理论与档案工作的异同,及其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2)档案史学研究

档案史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 ①中国档案事业史:

是研究中国档案历史现象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客观规律与特点的档案学科目。

②外国档案事业史:

即研究世界各国档案现象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③档案学史:

主要研究世界各国档案学思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和特点。

(3)档案学应用理论研究

档案学应用理论是以研究档案管理中具有普遍性规律的具体问题、具体原则、具体方法为对象的档案学学科门类。其研究主要同以下几门具体的学科有关: ①档案事业管理学:

主要研究国家档案事业宏观管理活动的理论、原则和方法。②档案管理学:

是研究各种门类档案的一般管理理论、原则和方法的档案学分支学科。③科技档案管理学:

是专门研究科学技术档案管理、开发和利用的学科。④档案编纂学:

主要研究档案信息的编辑、加工及出版工作的理论、原则和方法。(4)档案应用技术研究

研究档案应用技术的任务主要应由以下几门学科来承担:

①档案保护技术学:

是研究文件与档案制成材料的自然性状和保护技术的学科。

②档案缩微复制技术:

是研究档案的摄影、冲洗、加工、拷贝、还原、存储、检索等技术进程的学科。

③档案计算机管理技术:

主要研究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问题。(5)档案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边缘性研究

在档案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地带与边缘区域中,值得开拓的学科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

①记录信息管理学:

是研究人类社会各种记录性信息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普遍原理和通用方法的交叉学科科目。②文件管理学:

是从整体上研究文件现象的产生、运动规律和特点,以及文件信息科学管理与控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门类。③档案社会学:

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原理来研究档案学中某些课题的交叉新兴学科。④档案心理学:

既运用档案学研究方法又运用社会心理学的方法来研究档案学有关课题的交叉新兴学科。

4、国家档案馆的基本任务和具体任务是什么? P85 我国国家档案馆一般可分为历史档案馆和综合档案馆两类。历史档案馆包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主要保存明、清中央机构的档案)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主要保存民国时期各个政权中央机构的档案)。综合档案馆是我国国家档案馆和档案事业的主体。

我国国家综合档案馆是统一保管党和政府机关档案的管理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有关文件的规定,我国档案馆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综合档案馆的基本职责是:集中统一管理党和国家需要长远保管的档案和有关资料,维护历史的真实面貌,为现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历史的长远需要服务。

概括起来,综合档案馆的基本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接收与征集本级各机关、团体及其所属单位具有长期和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以及有关资料,科学地管理;第二,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地开展档案资料的利用工作;第三,参与编史修志。

5、何谓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 P258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指导从文件到档案全过程管理的基本理论,是现代档案学理论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它是研究文件从最初形成到最终销毁或永久保存的整个运动过程、研究文件属性与管理者主体行为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理论,是对文件和档案运动过程和规律的客观描述和科学抽象。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第一,文件从其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第二,由于文件价值形态的变化,这一完整过程可划分为若干阶段。第三,文件在第一阶段因其特定的价值形态而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和管理形式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对应关系。

从文件运动形态的角度分为现行、半现行和非现行三个阶段;

从文件保存场所的角度分为在承办单位存留、在中间档案馆存留和在总档案馆永久保存三个阶段;

从文件运转流程的角度分为文件的产生办理、现行利用、过渡保存和历史保管四个阶段;

从文件管理程序的角度分为文件的形成、使用与维护、鉴定和选择、档案管理四个阶段。

6、中国近代档案学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是什么? P213 我国将有关档案现象作为一个独立性的专门问题进行科学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

第一,1933年,国民党发起“行政效率运动”,这是促进我国近代档案学思想产生的直接原因之一。行政效率研究会创办了机关刊物《行政效率》杂志,刊载了60多篇相关文章,从不同角度研究和总结了文书档案改革运动中的经验和教训,这对中国近代档案学思想的产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史学界整理明清历史档案和学术研究的需要,也是促进我国近代档案学思想产生的重要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近代档案学的某些思想,是通过总结整理明清档案实践活动的经验获得的。

第三,近代意义上的档案教育的分立,对促进档案学思想的产生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代表为193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在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校创办的档案管理专科。

1935年腾固撰写了《档案整理处的任务及其初步工作》一文,档案学的概念在我国正式出现,并初步形成体系。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档案学建设取得了令巨人瞩目的学术研究成就: ①档案学已经成长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科学。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图书情报档案专业评议组的成立,档案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确立,《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的出版等,都是客观的证明。

②档案学已建设成由若干分支学科构成的群体。

就总体而言,中国档案学已成为具有较完整系统的、多层次的一系列分支学科组成的群体,档案学研究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③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深化。《档案学概论》、《档案学原理》等多部专门以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为内容的档案学著作的出版,以及大量的专门研究档案学基础理论的学术论文的问世,对档案和档案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深信和探讨。④档案学的史学研究和外国档案管理理论研究不断深入。

对中外档案事业发展历史的研究取得的较大的进展,特别是对中外档案事业史中的一些问题的澄清,以及对断代档案史学的研究的深入开展,都表明中国档案史学的研究正在向专深文献发展。⑤档案学应用理论研究成绩显著。

我国十分重视从宏观上研究档案工作的组织管理理论及其原则与方法,对档案工作组织管理理论的研究在档案学应用理论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档案学研究对世界档案文化的重要贡献之一。⑥档案学应用技术研究成绩斐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几乎每年都有一批档案科技研究成果通过鉴定,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档案局科技进步奖或其他各种科技成果奖,其中有不少科研项目都取得了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研究成果。

下载大学管理概论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管理概论知识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广义的农业包括:林业、渔业、种植业、畜牧业 2.作物:指野生植物经过人们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而长期演化而来的具有净几产量或其他经济价值的栽培目的的植物。 3.土地数量......

    法学概论知识点

    法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法律体系的概念 法律体系(law system)。它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法律的有机统一系统。不具有国际性。 法律渊源 法律渊源,是指法律的历史表现形式。从历史角度......

    艺术学概论知识点

    莱辛在《拉奥孔》中论述了“诗与画的界限”: “在空间中并列的符号就只宜于表现那些全体或部分本来也是在空间中并列的事物, 在时间中先后承继的符号也就只宜于表现那些全体或......

    体育学概论知识点

    1体育学:研究人类体育现象揭示体育规律的一门科学。2体育科学:以体育现象和体育规律为其共同研究对象的相关学科的总称,是由若干体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3体质:指人的质量,它......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 再现论与表现论 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大学概论

    新乡学院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试卷 A卷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C、 2A、 3D、 4B、5C、 6A、7D、8......

    集美大学航海学院船舶概论复习知识点

    1. 船是一个狭长和左右对称的几何体,它的上部、下部和两边分别为上甲板、船底和左右舷所包围。 2. 船体的几何要素包括船的大小和形状。 3. 中线面:通过船宽中点的纵向垂直平......

    20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知识点

    20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绪论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 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