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提高发现贪污贿赂犯罪思考措施
在目前的办案实践中,绝大多数的线索依赖于举报,因此,举报线索是侦查贪污贿赂犯罪的基础,如何在举报线索中发现犯罪,从而提高举报线索的成案率就显得举足轻重。
在贪污贿赂犯罪的侦查工作中,如何及时发现和查处犯罪,是这项工作的核心。因此,发现贪污贿赂犯罪的能力及侦查谋略和技巧的运用,是反贪侦查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提高举报线索的成案率
举报线索按来源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匿名举报、署名举报和上访。从数量上来说,匿名举报线索较多,署名举报和上访的线索较少。而实际办案中,署名举报和上访的线索内容一般比较清晰,有的可以直接成案。但多数线索成案率不高,原因多种多样,但主要原因在于被举报人往往早已知道举报的事实,从而给下一步的侦查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匿名举报线索的内容有些空洞冗长,有些又寥寥数语,但如果认真细致地进行筛选、归纳、审查、分析、判断,对某一句话,某一段文字细细品味,就会看到其中往往蕴藏着发现犯罪的极大价值。如北京市石景山区检察院办理的首钢总公司孙某受贿案,初查中匿名举报信仅反映孙某与某客户吃喝玩乐及借用车辆的问题,但其中的一段话引起了重视,“在钢材旺销期间,该客户可以成千上万吨的提出钢材”。通过对该行业的了解,钢材旺销期间,多数客户想拿到一吨提单都是很不容易的,在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改革过程中,大型国有企业在购销业务中资金、资源的分配权往往是产生腐败的源头。因此,匿名举报信中的这段话传递了这样的信息:该客户为什么能够得到大量的提单?其巨大的利润背后是否有权钱交易?这段话对于选择案件突破口,坚定案件承办人的成案信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石景山区检察院也正是通过围绕这段话的侦查使这封并无实质性内容的匿名举报信最终侦破了一起特大受贿案。
对于举报线索,不能轻易放弃,在实际办理中也可以适时地调整思路、机动灵活地转换方向,有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北京市石景山区检察院办理的薛某、陈某行受贿案,匿名举报信中反映的原本是首钢机电公司的一个科长有经济问题,在谈话中,该科长谈到只收过薛某的一些烟酒,而薛某在谈话中也只承认送过烟酒,且不只一人,案件至此似乎可以交纪检部门处理了,但承办人员没有放弃,而是对收过烟酒的人进行调查,最终发现薛某向首钢材料处业务员陈某行贿的犯罪事实。
■提高深挖“案中案”的能力
案件与案件不同,行业与行业不同,对于已经突破的案件如何扩大战果,是发现和查处犯罪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某些行业(如建筑、医药、采购、供销等)的犯罪来说,容易产生案中案。在办案中,任何一个疑点都有可能成为突破案件的关键。如我们在办理首钢矿业公司大修厂驻京运输队队长闫某贪污案中,犯罪嫌疑人本人在预审中交代了其在六个月的时间里,采取假发票入账的手段,贪污公款20余万元,并全部占为己有。案件至此可以告一段落,但通过对该案的分析,从逻辑上来说闫的行为不应是孤立的,其所填写的假发票中所购物品又与库中所存物品相符,东西是哪里来的,而假发票入账也不可能是闫一人所为。据此,可以认为闫有可能是在包揽犯罪。通过外围取证,掌握了一定的线索后,在预审中,又适时向闫出示了证据,并提出了令闫某前后矛盾的问题,最终迫使闫交代了其多次与他人合伙,将矿业公司大修厂的库存物品偷运到京,并做入运输队的库存商品账,又从外面找空白发票填写相同物品入账换出现金占为己有。由此,相继挖出了首钢矿业公司大修厂驻京运输队副队长许某、调度刘某及矿业公司大修厂重型车间副主任董某与闫某合伙贪污案,将一案变成四案。
有些贿赂案件还容易形成多点的串案,既通过一个行贿人挖出一个或几个受贿人,又通过受贿人挖出新的行贿人,依次往复,这当中要求侦查人员发现线索及时办理,跟踪追击,不轻易收兵,避免浪费成案的机会。如北京市石景山区检察院曾经侦破的赵某等人的行受贿串案,就是从一人一事上办起,最后相继挖出了涉及北京市七所医院的十八起行受贿案件。
■多渠道发现犯罪
侦查工作不应停留在八小时以内,要时刻广泛留意各方面的社会动态,甚至是街谈巷议及无意闲谈中的信息,因这些信息虽有道听途说之嫌,其真实性有待证实,但传言也许并非无缘无故,一旦证实,则有可能直接成案。如石景山区检察院在实践中,就曾经通过此类信息的走访调查,成功侦破了北京市公交驾校司训八队队长于某贪污案、首钢原料处计划员王某受贿案、首钢二线材厂厂长赵某受贿案。
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也应引起侦查人员的足够重视,如“烂尾楼”、“马路上拉锁”等现象。这些现象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贪污贿赂犯罪。
■侦查人员的自身素质至关重要
贪污贿赂犯罪的侦查工作纷繁复杂,贪污贿赂犯罪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在对
第二篇:贪污贿赂犯罪的特点及其预防
贪污贿赂犯罪是以谋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犯罪形态,其特点及现状总是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分离的联系。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激励机制以及国家的调控职能都在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与此相关的犯罪形态的变化。就实质意义而言,贪污贿赂犯罪只是一种现象,它反映的是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发生冲突的实质,它只是一种附体,它的载体是政治权力和金钱利益的结合。这个结合体流向哪里,权钱交易——贪污贿赂犯罪也就跟向哪里。
一、贪污贿赂犯罪的特点
我们不难理解贪污贿赂犯罪呈现出的特有的特点和规律,它总是发生在那些直 接掌管金钱或商贸的经济单位和管理部门,哪些部门对经济运行的调控权力大,哪些部门就成为贪污贿赂犯罪滋生的热点部位。可以说权力处于贪污贿赂犯罪的核心位置,权力的“魔杖”挥向哪里,贪污贿赂犯罪也就向哪里聚集。
⒈公安、工商、税务、海关等行政执法部门的贪污贿赂犯罪日益突出。贪污贿赂犯罪在新时期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经济部门向执法部门渗透的过程。犯罪分子一方面要扩大“经营范围”,必然要向公安、工商、税务、海关等行政执法部门发射“糖衣炮弹”,获取新的利益,另一方面,行政执法人员也必然有时利用有利时机,利用职务之便,用非法手段谋求个人利益。
⒉“首长”犯罪居多,案犯级别高,犯罪数额巨大。目前,各单位普遍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即“一把手”负责制,人权、财权、物权都集中掌握在“一把手”手中。有的“一把手”作风粗暴,大权独揽,一人说了算。特别是实行“一支笔财务审批制”,“一把手”绝对控制财权,加之财务不公开,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给“一把手”贪污贿赂提供便利条件。目前大要案猛烈上升,一些高官纷纷落马。
⒊贪污犯罪的手段主要是采取收入不记帐、虚开发票和虚列支出。一是私设“小金库”,然后变着法儿贪污“小金库”款项。有的单位领导,无视法纪,私设“小金库”,明着处理不合理开支,实则非法占有其中款项。二是采取收入不记帐进行贪污,主要是一些行政执法人员,在征收规费过程中收费不开发票,或只打白条,将公款非法占为已有。三是采取虚开“大头票”贪污,即在单位需正常支出时,实际支出少而入帐报销多,将多余的款项非法占为已有。四是虚列支出贪污,即单位根本没有该项支出而伪造支出,开具假发票入帐冲出现金,非法占有。
⒋贿赂犯罪率成上升趋势。在监管不力的许多部门,挪用公款等罪数额都巨大。挪用公款犯罪多为直接管理、经手单位现金的财务人员、业务员所为。财务人员直接管理单位现金,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直接管理保险费,企业业务员直接经手企业货款,他们有机会也有可能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
⒌贿赂犯罪更加隐蔽,犯罪分子具有较强的反侦查能力。从近几年立案查处的贪污贿赂案件来看,虽然受贿案占立案数的比例不大,但是贿赂犯罪不仅没有减少且有上升趋势,贿赂行为在某些行业、某些部门、某些手握重权的人身上依然存在,只是形式更加隐蔽,手段更为狡猾,不易被人发现,不易被调查取证罢了。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纸终究包不住火。近几年来我们查处的受贿案件逐年增多,腐败分子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二、贪污贿赂犯罪的原因
⒈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利益分配失衡,国家工作人员长期处于利益分配的底层,客观上给此类犯罪营造了气氛。同时他们放松思想改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恶性膨胀。近几年查处的贪污贿赂案件来看,绝大多数涉案人员放松思想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甚至恶性膨胀,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不思工作,不干工作,一门心思想着如何利用职权多捞钱财。有的甚至作风腐化,生活糜烂,沉醉于吃喝玩乐,打麻将搞赌博,养情人包“二奶”,缺少“经费”,便将罪恶之手伸向公款,不择手段地非法占有公共财物,贪污受贿,以身试法,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⒉严重缺少监督制约机制。一段时期以来,各单位普遍实行“一支笔财务审批制”,“一把手”权力膨胀,无人监督。有的领导就认为,财政工作就是主管财政的“一把手”和财务人员之间的事,其他班子成员无权也不应该过问。重大财政问题不经班子集体研究,或虽经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由“一把手”一人操纵,其他班子成员没有参与权和监督权。“一文笔审批”,财务不公开,甚至暗箱操作,成为“一把手”贪污腐败的温床。我们在查案过程中了解到,凡是涉及“一把手”贪污犯罪的,其他班子成员往往对财务收支情况包括大项开支不甚了解,更谈不上集体研究,民主管理。
⒊制度不健全给腐败分子以可乘之机。从查处的贪污、挪用公款案件来看,相当一部分单位,一方面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虽有较为完善的财务制度,但形同虚设,没有得到严格执行,真正落到实处。另一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约机制。有的单位“一把手”可以随意从财务人员处取现金,甚至取大额现金连“白条”也不打,成了所谓的“良心帐”。有的单位会计、出纳“一肩挑”,会计既管帐又管现金,有时库存现金多达几十万元,为其利用职务挪用公款提供可能。
三、贪污贿赂犯罪的预防
⒈加大查处贪污贿赂犯罪力度。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大举报宣传力度,实施举报有功奖励制度,提高广大群众举报贪污贿赂犯罪的积极性,更有效地发现和揭露犯罪;二是加大查办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公正执法、严格办案,无论涉及到哪一级干部都要一查到底,查清犯罪事实,固定犯罪证据,把案件办成铁案,使贪污贿赂犯罪分子无藏身之地;三是加大惩处贪污贿赂犯罪的力度,在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前提下,要依法从重从严处理,该判刑的判刑,该开除的开除,使一些想食污受贿的人不敢贪污受贿,不敢越雷池一步,充分发挥出“打击”这一特殊预防的作用。
⒉加强反贪污贿赂犯罪的法律宣传教育。针对当前一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注重政治学习,放松思想改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法制观念淡薄的思想实际,以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一把手”、执法人员、财务人员为对象,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增强宗旨意识、法制意识为重点,以依法行政、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为目标,广泛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权力观教育、法制教育和典型案件警示教育等,使广大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持原则,分清是非,清正廉洁,依法办事。
⒊依靠党委领导,与预防单位共建预防职务犯罪网络,建立预防体系。预防此类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在同级党委统一领导下,加强纪检、监察、检察反贪部门、公安经侦部门、审计等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合作,适时互相通报在反腐败特别是在查处审计违法违纪经济案件方面的工作情况,交流工作信息和经验。各部门既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又密切协作,互相配合,形成对反腐败工作齐抓共管,合力打击贪污贿赂犯罪的态势,对贪污贿赂腐败分子该司法处理的依法处理,该党纪处分的依纪处分,该行政处罚的依规处罚,必将起到预防贪污贿赂犯罪的积极作用。
第三篇:关于金融系统贪污贿赂犯罪的调查报告
关于金融系统贪污贿赂犯罪的调查报告
近来年,金融系统的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案件不断发生,且呈上升趋势,不仅扰乱了金融秩序,使国家财产蒙受巨大损失,而且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应引起高度重视。我利用节假和休息日到当地检察院和金融系统进行走访、调查,针对金融系统贪污贿赂犯罪的特点、危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一、基本情况和特点
(一)犯罪数额大,危害严重
银行是经营货币的场所,是直接管理资金的职能部门,由于其职能的特殊性和工作上的便利条件,金融系统工作人员大都直接管理和经营货币,利用职务之便进行犯罪活动机会多,涉及金额也大。
(二)犯罪手段隐蔽,犯罪案件多为共同私吞“小金库”
金融系统基层机构是开展各项业务的“窗口”,长期以来,由于点多、面广、人员杂、职业素质较低,加之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等原因,致使金融基层机构负责人对收入隐瞒不报,私设“小金库”,从而为滥发奖金、挪用、甚至私分国家财产大开方便之门。并且大部分“小金库”由有帐记载发展到不建帐或建帐后销毁,对“小金库”支配随意性强,犯罪手段隐蔽。
(三)犯罪动机有由贪图享乐型向投资营利型发展的趋势
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金融工作人员因经济拮据违 —1—
法犯罪的极为罕见,绝大部分犯罪人员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不满足于现状,企图谋取更大私利。同时,有的金融系统人员挪用、贪污公款不直接用于个人享乐,而是用于个人、亲友投资营利活动,并在这方面有发展的趋势。
二、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案件频发的原因
(一)主观上经不起金钱的诱惑
金融部门作为经营单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不少单位思想、法制工作薄弱,致使工作人员思想不坚定,意识不强,对于什么是违法犯罪模糊不清,在金钱面前,动摇不定,经不起金钱的诱惑。(二)客观上有掌握财钱的便利
常年从事金融业务,客观上为职务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有一种不捞白不捞、不要白不要的想法。以福利、辛苦费等名义,或以“红包”的形式发给个人。
(三)有章不循,违章不纠,内部监督不力,致使犯罪分子多次作案,屡屡得逞
随着行业电脑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数量增多,加之缺乏管理经验,其运营体系和监督机制不完善,有一些金融部门又存在重效益、轻监督的现象,致使多种检查“走过场”,监督制度得不到贯彻,监督措施不到位,管理混乱,对基层的利益收入情况根本掌握不起来,使这部分资金流入“小金库”,为实施犯罪提供方便。如王某任工商银行某储蓄所主任期间,在长时间内多次挪用“小金库”资金达30余万元,个人进行营利活动,内部监督部门毫无觉察。
—2—
(四)金融行业竞争激烈,特别是采取不正当手段竞争,也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专业银行向商业商业银行转轨过程中,各金融机构之间的揽储竞争日趋激烈,有些金融机构为稳储增存,便暗中或变相提高存款利率,给储户一定的回扣或“好处费”。单位为支付这笔钱,便采取揽储户后不入帐或其他方式设立两套帐,进行帐外经营、高息贷出,致使大量银行资金“体外循环”。
(五)进人把关不严,给犯罪埋下隐患
近年来,由于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和职工待遇较高,金融行业成为年青人择业的热点。进入金融系统的人员相当一部分没有通过严格的考核而直接上岗,使一些品行不良的人混入金融队伍,甚至提拔为骨干,安排在重要岗位上,授予大权,称为“能人”。当“能人”如鱼得水,疯狂作案,侵吞国有财产被检察机关立查后,单位才以“没看准人”而“痛心”,因用人不当给国家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
三、对防范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对策
为进一步维护金融秩序,保证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事业的发展,必须切实做好金融系统贪污贿赂等犯罪案件的防范工作。(一)加速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1.加快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一是金融机构产权主体的多元化,以破除金融机构的官商作风,强化金融机构内部的合理竞争。二是金融机构业务的多元化,为社会组织的融资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性。三是金融机构运作方式的市场化,用市场手段调节配臵金融资源。四是 —3—
资金价格的市场化,即逐步推进利率的市场化。
2.健全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一是健全金融机构的组织机构,逐步推行和完善股东代表大会制度和董事会、监事会制度。二是高级管理层要逐步实现经营的专业化,并真正对股东代表大会和董事会负责。三是金融机构要逐步引入董事决策机制,董事要相对独立。四是改进金融机构管理层的决策方式,可以由票决制取代现行的会议制。(二)建立和完善防治金融腐败的法律体系
1.加快金融立法的步伐。不断完善我国金融法规体系,及时制定如《银行业监督法》、《保险业监督法》、《证券业监督法》等重要的金融法规。
2.加强金融刑事犯罪方面的立法。一是要根据金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金融领域出现的违法违纪新动向、新问题,及时修改《刑法》有关金融犯罪方面的规定,以便更好地协调刑法和金融法规的关系。二是要考虑超前立法,把未来可能发生的某些严重金融腐败行为列为犯罪行为。三是要加大刑法对金融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效地发挥刑法在打击金融腐败中的应有作用。
(三)加强金融行业廉政体系建设
1.加强金融廉政文化建设,树立新的廉政观。要旗臶鲜明地以廉政文化反对贪腐文化,把反腐倡廉教育同思想教育、纪律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二是在形式上,创新金融廉政文化载体,增强廉政文化的感染力和渗透力。
2.加强金融廉政制度建设,构建反腐败制度体系。一是建立和完—4—
善以民主化管理为核心的权力运行机制和制度,规范权力的正确行使。二是建立和完善包括公开性、透明度建设在内的各项配套制度,避免金融权力主体借不透明的制度保护自身。三是构建内部控制制度的总体框架。建立内部控制十大系统,即授权管理系统、资金计划系统、会议控制系统、人事教育控制系统、筹资风险控制系统、信贷资金风险控制系统、外汇业务控制系统、信用卡业务控制系统、计算机风险控制系统和清算风险控制系统。四是健全授权授信审批制度。在强化一级法人制度的同时,严格推行授权、转授权制度,确定授权范围和责任。五是建立健全制度的有效执行机制。加强各级金融机构的执行力建设,营造有效的执行文化,建立健全问责制,提高各级金融机构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3.加强金融廉政监督机制建设,构建内外部监督体系(1)建立反腐败监督制约机制。一是要把党委(党组)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使监督真正落到实处。二是要建立独立于同级机构的反腐败监督体制。强化监督主体的独立性、自主性和权威性。三是要加强对容易发生权力滥用和腐败问题的重要部门、重要岗位、重要环节的监督。四是要实行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人员定期轮换交流制度,以及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廉政谈话、诫勉谈话等监督制度。
(2)建立反腐败的奖惩机制。通过经常性和性的廉政考核,建立严格规范的责任追究机制,加大对金融行业腐败分子惩处力度,使金融腐败成为被查处概率极高、政治风险极大、经济成本极高的“高 —5—
风险、低回报”行为。同时,弘扬金融行业廉洁正气,对防范风险或举报、消除案件发生的有功人员进行奖励,鼓励干部职工与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
(3)建立高效的金融行业监管制度。一是加强金融监管。通过金融监管理念、方法和制度的更新与改进,进一步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抑制金融腐败的滋生。二是完善金融外部审计制度,建立公共监督机制。审计是腐败尤其是金融腐败的“克星”。应该通过对行长或董事长的经济责任审计或履职审计,对他们的业绩和问题进行系统地审查和评价,赏功罚过。同时金融监管部门应与有关审计部门加强协调与合作,相互支持做好金融监督工作。
—6—
第四篇:关于金融系统贪污贿赂犯罪的调查报告
关于金融系统贪污贿赂犯罪的调查报告
近来年,金融系统的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案件不断发生,且呈上升趋势,不仅扰乱了金融秩序,使国家财产蒙受巨大损失,而且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应引起高度重视。近期我院对九九年以来查办的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的特点、原因等进行了认真地分析。
一、基本情况和特点
这类案件的特点:
(1)犯罪数额大,危害严重。
银行是经营货币的场所,是直接管理资金的职能部门,由于其职能的特殊性和工作上的便利条件,金融系统工作人员大都直接管理和经营货币,利用职务之便进行犯罪活动机会多,涉及金额也大。如原农业银行某储蓄所主任刘某自98年2月至99年6月,利用职务之便先后十次挪用公款32万元,进行营利活动,使国家财产受到损失。
(二)发案面广,基层所、部、科负责人作案比例高。
查办的21起30人案件涉及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人民银行等单位,其中3人为基层负责人,另有1名科级干部。
(三)犯罪手段隐蔽,犯罪案件多为共同私吞“小金库”。
金融系统基层机构是开展各项业务的“窗口”,长期以来,由于点多、面广、人员杂、职业素质较低,加之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等原因,致使金融基层机构负责人对收入隐瞒不报,私设“小金库”,从而为滥发奖金、挪用、甚至私分国家财产大开方便之门。并且大部分“小金库”由有帐记载发展到不建帐或建帐后销毁,对“小金库”支配随意性强,犯罪手段隐蔽。
(四)犯罪动机有由贪图享乐型向投资营利型发展的趋势。
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金融工作人员因经济拮据违法犯罪的极为罕见,绝大部分犯罪人员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不满足于现状,企图谋取更大私利。同时,有的金融系统人员挪用、贪污公款不直接用于个人享乐,而是用于个人、亲友投资营利活动,并在这方面有发展的趋势。
二、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案件频发的原因
(一)主观上经不起金钱的诱惑。
金融部门作为经营单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不少单位思想、法制教育工作薄弱,致使工作人员思想不坚定,法律意识不强,对于什么是违法犯罪模糊不清,在金钱面前,动摇不
定,经不起金钱的诱惑。一是存有侥幸心理,二是得手再次作案。
(二)客观上有掌握财钱的便利。常年从事金融业务,客观上为职务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有一种不捞白不捞、不要白不要的想法。以福利、辛苦费等名堂,以“红包”的形式发给个人。
(三)有章不循,违章不纠,内部监督不力,致使犯罪分子多次作案,屡屡得逞。
随着金融行业电脑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数量增多,加之缺乏管理经验,其运营体系和监督机制不完善,有一些金融部门又存在重效益、轻监督的现象,致使多种检查“走过场”,监督制度得不到贯彻,监督措施不到位,管理混乱,对基层的利益收入情况根本掌握不起来,使这部分资金流入“小金库”,为实施犯罪提供方便。如刘某任工商银行某储蓄所主任期间,在长时间内多次挪用“小金库”资金达30余万元,个人进行营利活动,内部监督部门毫无觉察。
(四)金融行业竞争激烈,特别是采取不正当手段竞争,也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在专业银行向商业商业银行转轨过程中,各金融机构之间的揽储竞争日趋激烈,有些金融机构为稳储增存,便暗中或变相提高存款利率,给储户一定的回扣或“好处费”。单位为支付这笔钱,便采取揽储户后不入帐或其他方式设立两套帐,进行帐外经营、高息贷出,致使大量银行资金“体外循环”。
(五)进人把关不严,给犯罪埋下隐患。
近年来,由于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和职工待遇较高,金融行业成为年青人择业的热点。进入金融系统的人员相当一部分没有通过严格的考试、考核而直接上岗,使一些品行不良的人混入金融队伍,甚至提拔为骨干,安排在重要岗位上,授予大权,称为“能人”。当“能人”如鱼得水,疯狂作案,侵吞国有财产被检察机关立查后,单位才以“没看准人”而“痛心”。因用人不当给国家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
三、对防范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对策
为进一步维护金融秩序,保证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事业的发展,必须切实做好金融系统贪污贿赂等犯罪案件的防范工作。
(一)必须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切实把防范措施落到实处。应当说,金融系统内部的机构是健全的,规章制度也是很严密的,但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机构的扩大,人员的增加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金融系统在票据结算管理、利率计算和支付以及信贷审批、发放、回收等业务环节上,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金融系统内部应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的监督体系,严格支款凭证和审批制度,增强管理环节,坚决杜绝违法经营、帐外经营、私设“小金库”等现象发生。此外,要切实保障各项规章制度的督查落实,克服“重现金轻凭证、重防外轻防内”的现象,积极推广岗位轮换制度和灵活多变的稽核检查制度,防止稽核流于形式,达到事后监督的最佳效果,防微杜渐,严防犯罪发生。
(二)以人为本,不断加强廉政教育和法制教育。在当前金融系统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犯罪增多的情况下,特别需要加强廉政教育和法制教育,切实搞好金融从业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对重点部位要选用思想过硬、业务精通、德才兼备的人员,努力消除因用人不当所带来的各种隐患,尤其是加强基层所、部、科领导班子建设。同
时要严把进人关,真正把素质较高的人才录用到金融行业,安排在关键岗位。
(三)加大打击金融犯罪力度,充分发挥法律震慑力作用。
政法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对打击金融犯罪重要性认识,要从讲政治、维护大局的高度,把打击、防范金融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同时要加强对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逐步掌握犯罪的规律、特点,提高办理这类案件的专业知识和水平。
(四)做好预防金融犯罪工作,为金融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运行秩序。金融部门要很好地运用直接管理同间接管理相结合,现场监督和非现场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对各类金融机构实行全方位监督,司法机关有打击金融犯罪活动中,也要与金融部门加强联系,帮助他们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各项防范工作措施,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检察机关在查办案件的同时,应主动加强与金融系统的联系,积极开展检企共建活动,并采用以案释法等多种形式经常给金融行业干部职工敲警钟,努力为金融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服务。
第五篇:浅谈如何预防新形势下的贪污贿赂犯罪
浅谈如何预防新形势下的贪污贿赂犯罪
武穴市检察院反贪局局长李友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贪污贿赂犯罪除了传统的收钱办事之外,又有了许多新的特点。一些国家工作人员无视法律,不计后果,顶风作案,严重危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预防此类犯罪,遏制其势头,在此浅谈新形势下的贪污贿赂犯罪的预防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一、贪污贿赂犯罪行为的新特点:
1、行贿招数有所变化。高档礼品、购物卷、合作分红、代交手机费、观光旅游、吃喝娱乐和色情贿赂等,行贿招数层出不穷,且所占比例不断扩大。
2、贿赂关系长期稳定。从查处的贿赂案件中发现,大多数行贿者与受贿者之间有着长期的贿赂往来,那种为一事之利而行贿、受贿的现象已不多见,行贿者往往是为了谋求与受贿者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而进行权钱交易,利用认干亲、结儿女亲家、合伙经商,以及打着亲友、同学、战友的名义行贿受贿等等,淡化了贿赂双方的罪恶感,使得贿赂关系长期稳定。
3、集体贪污呈增长趋势。行贿人为了谋取利益,向一个单位掌握不同权利并能为其谋利的工作人员行贿,并从一次行贿发展到多次行贿,受贿方也渐渐由一人受贿发展为多人受贿,从一次受贿发展为多次、长期受贿,形成较为稳定的贿赂犯罪群体。
4、行贿方式、资金来源公开化。有些单位为了销售商品和承揽业务,集体决定或以单位为名向自己的业务员发放高额“促销费”,鼓励其业务员行贿争取项目、工程和销售商品,妄图使行贿行为合法化、个人化,逃避法律制裁。
二、贪污贿赂犯罪的原因
1、涉案人员放松了对自己的思想改造,在金钱的诱惑下失去了免疫力和抵抗力,以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扭曲。“一把手”过分看重手中的职权,怀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错误思想,天天想着如何利用职权多捞钱财;一般业务人员则趁经常与钱打交道的工作便利,“有钱则用”,以满足自己的私欲。
2、怀有侥幸心理。很多的涉案人员都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但为了满足私欲还是冒险去触“高压电”。一旦得手后不见有动静,便产生“很安全”的自我安慰心理,于是一步一步将自己送上不归路。
3、单位财务制度不健全,制约机制不完善。从查处的贪污、挪用公款案件来看,相当一部分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虽有较为完善的财务制度,但形同虚设,没有得到严格执行,真正落到实处;有的单位财务不公开,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全是“一把手”说了算。“一把手”可以随意从财务人员处拿到现金,而且连“白条”也不打;有的单位会计、出纳均是一人担任,既管账又管现金,无形之中给了可乘之机。
4、“小金库”的设立为腐败分子犯罪提供方便。中央纪委虽然三令五申禁止设立“小金库”,但仍有一些单位领导顶风违纪,私自设立“小金库”,为单位或个人非法占有“小金库”中的款项提供方便。
三、贪污贿赂犯罪的预防
1、加大查处贪污贿赂犯罪力度,严厉打击贪污贿赂犯罪。主要应作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大举报宣传力度,实施举报有功奖励制度,提高广大群众举报贪污贿赂犯罪的积极性,更有效地发现和揭露犯罪;二是加大查办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公正执法,严格办案;三是加大惩处贪污贿赂犯罪的力度,在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前提下,要依法从重从严处理,使一些欲贪污贿赂的人不敢越雷池一步,充分发挥“打击”的预防作用。
2、以检察建议的形式,建议容易发生贪污贿赂犯罪的单位加强防范措施,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党风廉政建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廉洁意识、法制意识、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以提高自身素质。二是健全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制约机制,落实监督措施。对财务收入和支出等项目向本单位人员或者社会公开,接受来自内部、外部、上级、下级全方位的监督。
3.深入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知识讲座。各级检察机关应每年组织人员到相关部门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知识讲座,就该部门容易发生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适当的建议,同时以典型的案例给领导干部予警醒,从而加强自我约束,做到自省、自警、自爱、自立、自强,时刻警钟长鸣,防微杜渐,最终达到从根本上减少和抑制贪污贿赂犯罪的发生。
4.加强各专门监督部门的联系和合作,形成打击贪污贿赂犯罪的合力。在同级党委统一领导下,加强与纪检、监察、公安、审计等部
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互相通报在反贪污腐败特别是在查处违法违纪经济案件方面的工作情况,交流工作信息和经验。各部门既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又密切协作,互相配合,形成对反贪污腐败工作齐抓共管,合力打击贪污贿赂犯罪的态势,必将起到预防贪污贿赂犯罪的积极作用。
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转轨期,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缺乏必要的监督,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贿赂犯罪还会不断出现新的特点,对此我们必须给予足够重视,认真分析研究,创新贿赂犯罪的预防和监督机制,提高侦查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遏止贿赂犯罪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