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与税务监管部门关系

时间:2019-05-14 20:25: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商业银行与税务监管部门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商业银行与税务监管部门关系》。

第一篇:商业银行与税务监管部门关系

商业银行与税务监管部门关系

首先商业银行是企业,具有企业的一般特征。如:必须具备业务经营所需的自有资本,并达到管理部门所规定的最低资本要求;必须照章纳税;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的和发展动力。而税务监管是国家税务机关在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根据税法和财务制度的规定,对纳税人的纳税及影响纳税的其他因素所实行的专门性的经济监督。一方面促使纳税人依法经营,建立健全有利于正确计算和反映纳税所得额情况的各项基础工作,推动各单位加强会计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督促纳税人依法纳税,遵守法纪,堵塞各种税收漏洞,纠正和查处违反税法的行为,保证财经法纪的贯彻执行。

第二篇:商业银行税务检查

商业银行税收检查操作指南

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核算特点

(一)商业银行简述

商业银行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办理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等。

国有商业银行是指资本金由国家拨付(或控股)的商业银行,通常指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和核心,其主要业务包括吸收存款、发行金融债券、借款等筹资业务,贷款业务,买卖有价证券,结算业务,委托、代理、咨询等信托业务以及股票、债券、外汇买卖投资和实业投资等投资业务。

另外,还有一些股份制或地方设立的商业银行(如光大、华夏、兴业、中信、深发展、广发展等)以及中外合资和外资金融机构。

本文是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例,整理商业银行税收检查指南。

(二)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 1.经营的商品和业务具有特殊性

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的商品是货币、货币资本以及金融机构衍生产品等特殊的商品,以信用方式从事经营活动。

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业务除了传统的存、贷、汇等金融零售业务,还经营多种金融批发业务(即非个人业务)以及各种新的金融业务和品种,不仅核算、反映、监督本身的业务活动,而且还核算、反映、监督各部门、各企业、各单位的资金活动情况,负有国家间接管理经济的职能,具有较强的政策性。

2.实行一级法人,分级管理的体制

国有商业银行实行在总行一级法人基础上,“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统负盈亏、统缴所得税”的管理体制;总行对分支机构统一领导,层级授权,以分、支行为成本、利润、风险控制和资源配臵中心经营银行业务。内部实行总行、省级分行(一级分行)、市地分行(二级分行)三级核算(个别地方区县支行也独立核算),自计盈亏、指标控制、分配挂钩、亏损自补的管理办法。这种经营管理体制在财务管理上表现出集团财务的特征,由总行集中披露的财务信息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淹没性。

3.管理和核算网络信息化

国有商业银行各行以大中心数据集中模式为技术依托,分别制定了网络信息化业务核算系统,该系统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又由一个或多个应用组成,其核心是集对公业务、个人业务、国际业务、银行卡业务为一体的业务处理系统,实现了业务信息和管理信息的自动采集和数据集中。经过多次升级换代,专业化程度非常高,核算系统功能也很强大,其整个核算系统包括财务管理体系的运作已非常现代化,基本摆脱了手工记账。

——贷款业务由风险管理部门通过“信贷管理系统”进行受理、审批后,将贷款借据传到营业部门,通过柜员机录入业务核算系统,利息收入自动结转。贷款合同和台账由风险管理部门保存,借据由财务部门保存。

——存款业务由各营业部或网点通过业务核算系统直接受理,系统自动计息,凭证统一保管,有关事项采用登记簿(个别网点留有手工账)形式备查。

——人事费用、业务费用等费用通过“财务管理系统”核算后转入业务核算系统。

——固定资产通过“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统一核算,自动计提折旧,并与业务核算系统接口,原始凭据保存在市地分行以上核算单位财务部门。

4.事权等级严格,制约性强

国有商业银行事权划分灵活、事中控制严密,以行政区划设立分支机构,以产品和业务为中心构造其内部组织体系,部门分工细、制约性强,管理层次多,根据不同业务种类、不同的交易类型和不同的金额,赋予柜员不同的级别和处理权限,一个数据的汇集须几个部门共同完成,每人须凭借各自的密码和授权处理业务和查询数据,不能互查。在业务核算系统中,行长级人员只能查询本行及其下级行的数据,各部门只能查询本部门及其下级部门的数据。业务核算系统上线前的数据查询,市地分行和支行的数据须到省行查询,省行的数据须到总行查询。

(三)国有商业银行财务核算特点 1.会计账务组织

在会计账务组织上设臵了综合核算和明细核算两个相互核对、相互制约的核算体系。综合核算由科目日结单、总账、日计表组成;明细核算由分户账、现金收(付)日记簿、登记簿(卡)、余额表组成,其中分户账是明细核算的主要形式。

前台柜员根据凭证登记分户账,抄制余额表,后台综合人员则根据凭证编制科目日结单,登记总账,编制日计表(电脑记账的,由电脑日批量处理后打印),通过相互间的总分核对、平衡,保证账务处理的准确性。电脑记账的登记账簿、编制日记表以及平账等工作均由计算机进行。为了前台柜面的分工协作,采用单式记账凭证,便于汇总每一会计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及分工记账,但由于不能

在一张凭证上反映一项业务的全貌,而且记账凭证的数量很大,不便于查账。

2.核算内容

收益类核算内容主要包括营业收入、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三部分;成本费用类核算内容主要包括利息支出、金融企业往来支出、手续费支出等营业成本、营业费用和税金及附加。

3.市地分行以下机构财务核算多实行报账制

国有商业银行以二级分行(市地分行)为基本经营核算单位,其以下机构为非独立财务核算单位,实行报账制(有独立核算权的除外)。非独立核算的支行没有完整的账册,不编制会计报表,存贷业务通过“业务核算系统”由上级行记账,自上而下生成报表并下传;固定资产由二级分行等核算行按产权归属直接管理和核算;费用统一调剂使用,逐级定额控制,支行正常的业务费用和支出年初由二级分行在限额内预拨备用金,实行报销制,大额和临时需要的费用须报批。

4.实行表内表外核算

表外科目是商业银行会计所特有的一类会计科目。中国人民银行规定,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改变损益的业务。具体包括担保类、承诺类和金融衍生交易类三种类型的业务,其中担保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对第三方承担责任的业务,包括担保(保函)、备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承兑等;承诺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包括贷款承诺等;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套期保值等需要而进行的货币和利率的远期、掉期、期权等衍生交易业务。

国有商业银行一般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按照是否承担风险,是

否存在或有事项设臵会计科目进行表内表外核算。存款、贷款、现金、金融机构往来、代理业务、所有者权益、损益等反映会计要素实际增减变化的科目在表内核算,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资产负债共同类(其特点是在日常核算中资金性质不确定,其性质视科目的期末余额而定,余额在借方表现为资产,余额在贷方表现为负债)和损益类。再贴现、转贴现、应收未收利息、开出信用证、承兑汇票以及有价证券等不反映会计要素实际增减变化,而仅用于反映或有资产、或有负债以及各项登记备查事项的会计科目在表外核算,分为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类、市场风险类和代理业务类以及备查登记类。

5.采用单式记账法

国有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核算一般采用单式记账法(中国银行现已改用复式记账法),对发生的每一笔业务只在一个账户(科目)中进行登记,会计事项发生或增加时记收入,销账或减少时记付出,余额表示结存或尚未结清的会计事项。记账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计量,而是为了控制,需要什么资料登记什么资料,且对应关系不明晰,只反映了业务的一个侧面,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业务的来龙去脉,不便于检查账簿记录的正确性。

6.账簿凭证记载代码化

国有商业银行采用电脑记账,账册、凭证及其摘要栏以核算代码(二级核算码称为子码)表示相应的会计科目名称,以电子方式存档。核算代码由各自总行按业务种类和资金性质统一设臵,一种业务对应一个核算码,有《会计科目及核算码表》对照,每年有所变动,各行的核算代码有所不同。

二、企业所得税的税务检查

(一)少计或不计利息收入的检查 1.常见问题

(1)未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计算利息收入,收取利息长期挂账不按规定结转收入,或记入金融机构往来账户,或冲减经营费用。

(2)将一般贷款作为转贷外汇业务处理,扣除借款利息(手续费)记收入,或扩大转贷借款利息的扣除范围,将非境外借款利息支出或金融机构往来拆借利息在转贷利息中扣除。

(3)应收利息逾期未按规定转入表外核算,收回的应收未收利息未按规定转入表内核算,少计收入

(4)未按规定冲减应收利息收入。

(5)抵债资产自用或变卖,抵息部分未按规定计税。2.主要检查方法

(1)核对贷款台账,审查贷款合同,进行账簿检查。①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抽查利息计算是否准确,是否全额并入收入计税,关注贴现业务的利息计算是否准确,是否按全额计税;检查“金融企业往来收入”、“应付款项”、“财务费用”等账户,对照款项来源,审查有无将应税收入混在金融机构往来收入中,或计入“财务费用”等账户抵减费用支出,有无长期挂账不按规定结转收入的情况;对照表外利息收入,检查有无将“应计利息”转入表外核算;对贷款额度大、挂账时间长、运行情况良好的企业,抽查几户调查核实,核实有无企业已支付利息(含实物抵息)而银行未计入利息收入的现象。

②审核转贷协议或合同、转贷利息票据,核实是否将一般贷款作为外汇转贷业务来处理,扣除借款利息(手续费)记收入,少申报相关税费;有无混淆、扩大转贷借款利息的扣除范围,将非境外借款利息支出在利息收入中扣除,有无将金融机构往来拆借利息在转贷利息中扣除。

(2)对应收利息逾期情况进行审核。了解企业记账的程序,检查季度业务报表、贷款户欠息台账、不能收息户明细表、贷款台账及相关记录,统计表外核算的应收未收利息,查看贷款合同,核对银行利息备查账登记的贷款期限,审查有无贷款未逾期(含展期)90天,而应收利息逾期90天就转入表外核算,有无将贷款逾期(含展期)90天尚未收回,而此前(含90天)发生的应收未收利息转入表外核算;审查中长期贷款、逾期贷款发生额和表外应收未收利息贷方发生额,核实收回逾期贷款的利息是否并入收入计税。

(3)对应收利息冲减情况进行审核。逐笔统计利息收入冲减情况,结合表外核算应收利息表、贷款协议,检查应收未收利息收入的冲减是否符合规定,冲减数额是否真实准确,审核所冲减利息收入的贷款及其应收未收利息是否均逾期(本金逾期含展期)90天,审核所冲减的利息收入是否已经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或已按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审核所冲减的利息收入是否是已按规定缴纳营业税的;注意已剥离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应收未收利息是否重复冲减,已冲减完毕的应进行清算。

(4)检查固定资产台账、抵债(贷)实物明细表、租赁合同、收取租赁费的凭据、收费明细表、进账单及传票,到负责以物抵贷、抵息物品的资产保全或清收中心等部门核实抵债物品的处臵情况,检查物品处理变现抵息部分是否按规定计税和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到法院、产权管理部门、拍卖机构调查资产处臵情况,核实企业有无将抵债资产自用或变卖的情况,检查抵息部分有无未按规定申报缴纳营业税、房产税、契税等税费,是否按规定进行了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检查折价金额高于债权部分的处理,到债务人(单位)调查是否退还,退还的金额、票据是否真实,未退还的是否按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3.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税发(1999)第162号、国税函(2002)第960号、国税函(2000)第906号、财税(2002)182号、财金(2005)67号、财金(2002)5号、财金(2005)53号

4.相关提示

特别关注销售抵债资产取得的收入和冲减表外应收利息收入是否按规定计算缴纳相关税费。

(二)少计或不计手续费收入的检查 1.常见问题

(1)手续费收入不入账,直接用于职工福利,发放给职工等。(2)将手续费收入冲减营业费用、记入金融机构往来账户或长期挂应付款项。

2.主要检查方法

(1)询问有关人员,了解银行从事那些中间业务,结合以往相应的手续费收入状况,分析比较其手续费收入的构成和记账的完整性,检查有无少计或不计手续费的情况;到保险公司、邮局、自来水公司等有关委托代办(收)单位调查代办(收)及手续费支付的情况,核实是否将手续费收入放在账外核算,或直接用于职工福利,或以加班费等名义发放给职工。

(2)检查手续费收入、担保费收入等账户,对照凭证审核金融经纪、结算、代理等业务的手续费收入是否为全额收入,检查“营业费用”等费用账户和金融机构往来、应付款项等账户,审核有无将各项手续费收入直接抵冲费用或长期挂“金融机构往来”、“应付款项”等往来账户不确认收入,有无金融机构之间提供代结算、代发行金融

债券、转贴现等服务取得的收入记入“金融机构往来”账户,少申报营业税等税费。

3.政策依据

国税发(1997)第5号、国税发(2001)第31号、国税函(2000)第906号、4.相关提示

注意审核财务报告与企业所得税申报表收入数据是否相符,财务报告和纳税申报数据存在差额时对收入明细要进行分年的分析核对,应进一步分析其财务报告营业收入与申报营业收入各差额产生的具体原因。如各财务报告数据都大于申报数据,疑似存在少计收入问题。特别关注是所得税申报表附表三明细情况:如调减项目(“未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收入”、“确认为递延收益的政府补助”等)内容反映的业务是否真实;视同销售收入内容反映的业务是否如实申报(如“视同销售收入”和“视同销售成本”均为零,这与日常管理掌握情况不符,如赠送给客户礼品等业务。)

(三)收回已核销的呆账本息,未按规定计入当期收入的检查 1.常见问题

(1)收回的已在税前扣除的呆账,未计入收回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

(2)收回的尚未在税前扣除的呆账,超过本金的部分未计入收回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未按规定缴纳相关税费。

(3)本全部或部分收回的已核销的贷款、除了贷款利息收入以外的其他应收款项,准备金已在税前扣除或其损失已经在税前扣除的,未计入收回的应纳税所得额。

2.主要检查方法

(1)调取风险控制部门的《抵债(贷)实物明细表》、《抵贷资产处臵统计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申请审批表》及其附表《呆账损失明细表》、拍卖清单等资料对比审核。

(2)必要时可到实物存放地实地查验,核查实物是否已处臵,处臵的收入是否挂在往来账户,未冲减贷款本金;核销呆账时全额进行了核销,扣除本金和利息后的余额是否按规定计税。

(3)调取税务机关批准的核销证明、银行备查簿等资料,审查收回已经核销的呆账是否申报纳税,与所得税纳税调整表核对,是否计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

(4)对已经核销的坏账,应选择部分业务能够核对的企业进行调查落实,检查是否企业已经偿还,而银行没有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3.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四)将应税收入混入免税收入或将免税收入的相关费用记入应税收入的费用税前扣除的检查

1.常见问题

(1)将金融债券、其他债券所取得的利息收入混入国债利息收入中申报免税。

(2)国债免税收入的佣金、过户费等相关费用并入应税收入的费用中,申报所得税时未剔出,税前扣除。

2.主要检查方法

(1)检查“长期债券投资”账面记录,与国债购买备查簿核对,审查购买国债、金融债券、其他债券的资金占用和认购债券文件、债券入库单等购买的原始凭证,根据兑付期,确定免税国债利息收入,与纳税申报情况核对,找出差额。

(2)审查“业务费用”等账户,核实有无将购买国债的标准佣金、印花税、过户费、附加费用等计入费用中,未进行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

3.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五)业务及管理费用的检查。1.常见问题

(1)列支企业职工个人住房的物业费、修理费和家属小区的维修改造支出。

(2)列支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列支外单位的费用。(3)列支投资者或雇员个人向商业保险机构投保的人寿保险或财产保险。

(4)将部分应列入教育经费的培训支出作为差旅费用,将部分招待费用也作为差旅费用支出。

(5)将部分应列入职工福利费的费用直接列入业务及管理费用。(6)重复列支劳务派遣人员的费用。2.主要检查方法

(1)询问有关人员,了解福利情况,检查相关成本、费用账户,审核原始凭据核实有无报销应由职工个人负担或是外单位的费用,有无已出售给职工个人的住房所发生的物业费、修理费等列入成本费用;审查与保安公司、特勤单位等签订的合同,检查有无保安、押运人员的服装费用在福利费等费用中列支的情况。

(2)到相关收费单位调查了解有关项目收费的标准、计算依据和收缴方法,实地检查企业缴纳费用的计算依据(如供暖的面积、使用水的方数等),划分费用的归属。

(3)检查保险费支出,对照保单,审查有无为员工个人投保的人寿保险或财产保险等商业保险的情况。

(4)审查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的劳务派遣合同,并审核合同中关于薪酬标准、派遣人员人数等内容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审核劳务派遣合同中约定的派遣人员工资支付方式,可以与银行对账单等凭证进行比对。关注支付给劳务派遣人员的加班费、绩效奖金以及有关福利补助等内容。

3.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税函(2009)3号、国税函[2008]264号、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财建[2006]31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务合同法》

4.相关提示

常见应计入职工福利费的费用直接计入业务及管理费的,如食堂人员工资、为职工子女支付的医疗保险费、离退休人员统筹外支出、丧葬及遗属补贴、通讯补贴、不符合劳动保护支出、电影票及部分旅游费支出、晚会性质的费用、发放高档服装、非货币性补贴等费用。

目前企业的劳务派遣人员及劳务派遣合同的签订普遍存在倾向性问题,企业往往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税务处理方式确认劳务派遣人员工资薪金支出、职工福利支出等内容。根据《劳务合同法》的规定,用工单位有支付给劳务派遣工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的义务,如果根据双方合同约定,由用人单位直接发放派遣工上述费用,这些费用因为无法取得相应的发票,无法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因此,双方通常在劳务派遣合同中约定,被派遣人员的工资由劳务派遣公司发放,劳务派遣公司开劳务费发票给用工单位,这样,这笔费用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因此,按照实质重于形式 的原则,审查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的劳务派遣协议,并核实其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薪金支出和职工福利支出等是否已实际支付,以及这部分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薪金支出是否计入员工工资薪金。是否已把劳务费在业务及管理费用中列支后,又在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中重复列支。

(六)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等的检查 1.常见问题

(1)扩大扣除基数的范围,将不允许计入基数的项目列入加大税前扣除限额。

(2)将招待费、宣传费等有扣除限额的费用计入会议费、差旅费等账户,加大税前扣除限额。

2.主要检查方法

(1)严格审查扣除基数的范围是否正确,对照财务报表(利润表)、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及相关附表看数据是否一致,是否把不应作为计提基数的项目列入扣除基数范围。

(2)审查发生的有关会议费、差旅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看差旅费的证明材料是否包括出差人员姓名、地点、时间、任务、支付凭证等。会议费的证明材料是否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出席人员、内容、目的、费用标准、支付凭证等,特别关注是否有本地住宿费发票、带有个人姓名发票以及明显为报销个人费用或营销奖励性质的发票,检查是否有业务招待费等税法规定了扣除限额的费用作为会议费、差旅费列支。

(3)检查劳动保护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费用账户,审核有无值班费、早午餐费、稽核补贴和发放给员工个人的单项奖、国债手续费等工资性支出,询问相关人员、审查有关会议纪要,确定费用的真实性和实际归属。

(4)对数额较大的发票到出票单位进行调查或异地协查,核实业务真实性和发票的合法性。

3.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税函(2003)1147号、国税发(2001)69号、国税函„2008‟828号

4.相关提示

银行揽储性质的奖励支出应根据奖励支出的对象、形式,正确区分是否属于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范围,按税法规定进行相应的纳税调整。对于支出为实物的是否按税法规定作视同销售收入。

(七)呆账准备和呆账损失的检查 1.常见问题

(1)扩大呆账准备金的计提范围,将不允许计提呆账准备的风险和损失资产列入计提基数,加大税前扣除限额。

(2)多计提的呆账准备金在纳税申报时未全额做纳税调整。(3)呆账损失的扣除未经过有权审批的税务机关批准。2.主要检查方法

(1)从财务报表中贷款资产明细项目与计提呆账准备金的贷款资产明细表核对,与税法规定的准予税前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贷款资产范围核对,审核是否按规定的计提范围计提呆账准备。

(2)根据确定的允许计提的呆账准备金的资产余额*1%-截至上年末已在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余额计算出准予当年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与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表核对,看是否及时全额的做纳税调整。

(3)调取贷款和投资合同、发放贷款和投资凭证及相关材料,审核贷款发放及使用情况和投资情况。

(4)调取政府、法院、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企业主管部门、保险企业等单位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必要时可实地进行调查核实。

(5)调取税务机关批准的核销证明、银行备查簿等资料,与所得税纳税调整表核对,是否有未经税务机关审批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3.政策依据

财税„2012‟5号、财税[2011]104号、财税„2009‟64号、国税函(2008)624号、国税发(2003)073号

4.相关提示

金融企业不承担风险和还款责任的委托贷款及代理贷款等资产,不得计提呆账准备。

不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金支出,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这个应该针对银行拨备资金,主要是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和银行资产损失准备)

贷款损失准备是否按以下公式计算:准予当年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本年末准予提取贷款损失准备的贷款资产余额×1%-截至上年末已在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余额,如上述公式计算的数额如为负数,是否相应调增当年应纳税所得额。检查中应考虑检查期间前后的衔接,分计算调整。

(八)研究开发费用的检查 1.常见问题

不允许计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费用计入研发费用并在税前扣除

2.主要检查方法

(1)了解其研究开发具体项目和分项目扣除金额;审核发生的研发费用项目凭证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是否把不允许计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费用计入研发费用。

(2)查看其各研究开发费用备案情况及备案资料情况,是否齐备符合税法规定。

3.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4.相关提示

(国税发„2008‟116号)中正列举了允许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实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项目,但研发人员的差旅费也不得加计扣除,在审核研发费用有关项目和凭证时应关注差旅费。

据了解目前部分银行的研发工作主要集中在总行和固定研发中心、研发分部,各省分行不应存在研发费用支出,如发生研发费用扣除,建议对其分行发生的研发费用进行详细审核。

(九)固定资产折旧的检查 1.常见问题

(1)扩大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范围、多提折旧,影响当期利润。

(2)缩短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计算方法,多提折旧。(3)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已暂估入账,并按规定计提折旧;正式竣工后,未及时调整。

2.主要检查方法

1、通过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全面了解企业固定资产状况,及时发现和掌握企业各项固定资产的基本情况;然后对照 “固定资产折旧明细表”并结合“累计折旧”账户的贷方发生额,计算是否多计提了固定资产折旧。

2、通过有关的会计核算资料,与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固定资产调整明细表核对,审核年终是否做纳税调整。

3.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4.相关提示

税法规定了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最低年限要求,若会计上超过最低年限提取的折旧按会计计提金额扣除,不得调减,若低于最低年限提取的应予以调增。关注固定资产纳税调整明细表如固定资产的调整为调减项,应落实调减的原因,核实调减金额是否正确。

(十)房屋装修费未按规定予以资本化或摊销,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的检查。

1.常见问题

(1)将属于本企业所有的房屋投入使用前的装修费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2)投入使用后或产权不属于本企业所有的房屋发生的装修费,未按规定年限摊销。

(3)装修费的发生额不真实,多列费用多摊销。2.主要检查方法

(1)检查企业的房屋产权所有,凡房屋产权属于本企业拥有的,审核其投入使用前所发生的房屋装修费是否并入房屋价值,按照税法所规定的折旧年限和残值率计提折旧;

(2)检查“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待摊费用摊销”和“业务费用”等账户,核实房屋装修费后投入使用的具体日期,对照借、贷方记账凭证,审核是否按规定的年限摊销、摊销额计算是否正确;(3)查看有关的合同、协议等资料,核查房屋装修费发生的真实性。对发生的大额费用应到出票单位和相关监管部门核查其真实性和发票的合法性。

3.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十一)跨列支费用,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的检查 1.常见问题

(1)以前费用在当年列支补扣。(2)提前列支以后费用。

(3)预提费用的余额年终未进行纳税调整,减少应税所得额。2.主要检查方法

(1)检查各项费用的原始凭证的开票日期、内容和合同协议,有无列支以前的费用和提前列支以后的费用。必要时到对方进行调查核实。

(2)检查预提费用账户,对照所得税纳税调整表,审核其余额年终是否进行了纳税调整。

第三篇:商业银行的税务检查

商业银行的税务检查

国有商业银行涉及税种较多,对于地税部门主要是营业税,抵债业务又涉及契税、房产税等税种,还负有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和营业税的义务,检查时均应加以关注。主要问题如下:

一、少计或不计利息收入(涉税问题)

1、未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计算利息收入、收取利息长期挂账不按规定结转收入,或记入金融机构往来账户,或冲减经营费用。

2、将一般贷款作为转贷外汇业务处理,扣除借款利息(手续费)记收入,或扩大转贷借款利息的扣除范围,将非境外借款利息支出或金融机构往来拆借利息在转贷利息中扣除。

3、虚增融资业务出租货物的成本,少缴税费。

4、应收利息逾期未按规定转入表外核算,收回的应收未收利息未按规定转入表内核算,少计收入。

5、未按规定冲减应收利息收入。

6、抵债资产自用或变卖,抵息部分未按规定计税。

第四篇:关于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

关于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

中文摘要

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会计制度的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各相关法律法规也不断的紧跟脚步进行了更新。随着2007《新企业会计会计准则》以及2008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再次更新,企业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被再次进行了激烈的争辩。能正确区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才能更好的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关键词:财务会计;税务会计

随着税法的不断完善与改革,以及我国社会主义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税务会计因此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为了现代会计的三大支柱。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关系,如何解决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实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采取相应对策,如何协调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使其符合经营管理,如何有效使税务会计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对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都有积极的意义。

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共性与区别

(一)两者的共性

1.税务会计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

在财务核算工作中,企业财务会计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指导,对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进而进行编制财务报表以及其他会计资料。税务会计则根据《税法》的相关规定,在财务会计所编制的资料下进行了相关的税务调整,其根本数据则依据财务会计所做出的核算。2.相同的会计基本假设(1)会计主体假设相同。税务会计核算的会计主体是企业一般纳税人,即一个特定的具有一定独立经营能力的企业。财务会计的会计主体为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可以是独立的法律主体,如企业法人,也可以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如企业内部相对独立的核算单位,由多个法人组成的企业集团等。

(2)持续经营假设相同。两者都是假设企业在将来可预见的情况下,企业不会发生破产和清算,能一直进行合理的经营。

(3)会计分期假设相同。企业的会计分期即在企业持续经营的假设下,财务会计对其经营时间进行一定的期间划分,以满足企业的持续权责发生制原则。而税务会计的分期即为纳税以及会计,两者的实质是相同的。

(4)货币计量的假设相同。货币计量是指企业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下进行核算,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在国境内的企业编制财务报表时必须将其他记账本位币折合成人民币方可有效,而税务会计的核算过程也是以人民币为货币计量单位。

3.核算原理与基本方法相同。二者的会计核算都经过设置账户,编制凭证,借贷记账,登记账簿,财产清查,成本核算,以及编制报表。二者的协调最终体现在企业所对外编制的财务报告中。(二)两者区别

1.依据不同。财务会计在核算过程中,必须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根据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以及组织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其准绳为《中华人面共和国会计法》。而税务会计的即依据企业所得税的规定,在相关税法的规定程序下进行税务核算。

2.目的不同。财务会计的目的是编制财务报表以及附注,向企业的管理者,经营者,股东,债权人,债务人,投资者提供企业的一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而税务会计的目的是通过编制纳税申报表为税务部门提供企业的纳税信息。

3.基础不同。财务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以应收应付作为确认收入与费用的基础,对于当期的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管款项是否收到,只要为当期,都应确认为当期的收入与费用,能使收入与费用恰当的配比,合理的反应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使会计信息做到准确,真实、有用。而税务会计则以收付实现制为原则,只要为当期现金收到或支出的款项均应计入当期的收入与支出,比财务会计更加简便的反应相关的支出与收入,同时能有效的防止企业偷税漏税

4.稳健态度不同。财务会计实行稳健原则,一般对企业的预计可能的损失和费用进行充分考虑,而不预计可能企业的收入,使报表能正确的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而不使报表使用者误解报表信息。税务会计一般不对未来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或费用预计,除非已有证据客观反应某项业务在未来会发生,如坏账计提以及折旧计提。

5.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不同。在财务会计中,会计要素一般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要素,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必须满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在编制利润表时则满足: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原则。而税务会计中的要素包括了应税收入,扣除费用,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其中应纳税额是核心,前三个因素都在为应纳税额的计算做准备。同时税法上的应税收入与会计上的收入,费用与扣除费用尽管在同意确定期间内也可能存在差异。在编制纳税申报表中,税务会计的四个要素构成了,应税收入-扣除费用=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来反应企业的计税过程。

6.程序不同。财务会计中,一般按照会计凭证到账簿到报表的程序编制,凭证、账簿、报表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而税务会计没有严格的程序要求,可以按照财务会计的程序进行,也可以在最后的财务报表根据相关税法,财经法律、法规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编制纳税报表。

7.重要程度不同。税务会计要对纳税申报,税款减免,税款解交,税务统筹进行核算,而财务会计则没有把这些当重要的一部分。财务会计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而税务会计一般不考虑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

总而言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存在着不可分离的的关系,他们既有共同点也有各自的特点,能正确的利用他们之间的共性以及特性是我们为企业争取效益最大化基础。二. 两者在实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目前,我国现行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关系从原有的高度重合发展到调整模式,并向着分离的模式的趋势发展。然而,就目前来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存在过度的分离。

(一)从我国的社会环境。

1.我国的法律环境影响着二者的发展。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合一模式的国家中,其经济法律一般来说相对完善,而目前我国的经济法律尚未完善,没有哪部完整的法律法规来支持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执行。

2.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经济体制所有制发展趋势呈现多元化以及投资者分散化,在企业经营中,投资者以及企业所有着对企业的会计枯计要求资本保全和防范措施,而政府则为了实现经济宏观调控要求企业及时的,足额的支付相关税费。两者要求的不同下,为了既能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又能保证国家的宏观调控能正常的进行,会计制度与税务制度只能各取其所需,选择了各自相对独立的道路。

3.企业的组织形式的的影响。在股份有限制的影响下,股东与潜在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完整准确要求更高,企业的会计信息必须充分反应和披露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财务会计在执行财务预算与决算时就以企业的股东以及潜在投资着为核心,难以避免会与税法存在冲突,最终导致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实行中存在明显差异。

4.我国企业规模的影响。大中型企业在会计核算和税务核算中一般能有自己的岗位分工,以及独立的核算机构,能更好的充分的反应两者在企业中的角色。而对于小型企业来说,大部分小型企业由于考虑成本的问题并没有合理的进行岗位分工,从而企业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并没有合理的划分。

(二)从成本效益问题

1.对财务会计成本的影响。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基础上,虽然两者的信息都是由企业提供,但是对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二者的影响不同。对财务会计信息的成本来说分离前后不存在明显的变化,而税务会计的信息的成本在二者分离后存在明显的差别税务会计在信息成本的明显提高主要因为财税分离下,我国的涉税会计并没有完整的核算规则,在财务报表中所得税的计算紧通过简单的应纳所得税带过,而其他税费则只在流动负债项目中简单的列示,同时,新的会计准则在对于存在税费计算的情况下一般以“税费忽略不计”而带过,这大大增加了税务会计在计算时进行税务核算的工作量,增加了成本。

2.对税务部门成本的影响。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关系的分离与否,很大程度的决定了税务机关征收管理的成本和稽查成本。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合一的模式下,由于税务会计为财务会计的一部分,其没有独立的核算体系,也就无法独立的提供给税务机关独立的关于税务核算的资料,这就使的税务机关在进行税收征管时必须加大成本才能核算。

通过分析可知,我国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核算体系还不够系统的完善,两套制度在规定上存在背离,过度的只强调其各自对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而忽略了其共性,使两者在发展与实际工作中严重的影响纳税人与国家双方权利的和谐统一。

三.协调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办法

税务会计是在税务法规的不断完善中而发展起来的一门会计类学科,她根植与财务会计,是会计制度与税务制度在一定时期的共同产物,财务会计师税务会计的前提、基础和依据,税务会计则是对财务会计的进一步加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根据其关系,在财务会计编制的程序的基础上,利润的基础上进行税务的处理以及分析,而并不需要重新进行编制凭证到报表形成的过程。尽管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中存在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不明显,但也必须做到有效的采取措施,使其能协调两者的关系。

(一)加快完善我国的税务法律法规。

新税制的实施,难以适应《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原来规定的核算内容。特别是在价内税与价外税共存的情况下,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角色的互换,使企业的日常会计核算更加复杂起来,在一定程度上,相当的企业难以熟悉角色的变换以做出正确的会计处理,导致税务与财务一片混乱。完善我国的税务体制,可以将宏观税收学的概念转换成税法学的概念、原理和基础,使其能进一步的与相关会计原理与准则相结合,在应纳税款中能充分反映。同时也有利于会计制度与税收法律制度在管理层面上的结合,为企业财务与税务两方能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二)税务会计在核算中充分应用财务会计的权责发生制与配比原则。

如对应交税费与成本费用的核算,若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即能减少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两者的差异,又能体现其配比原则,谁受益谁承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税收的公平性。

(三)税务会计在核算过程中应当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在财务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只要没有发生所有权转移的过程,就不能确认收入的实现。而现行税法中明确规定了,只要所有权转移,不管是有无现金的流入或流出企业,都应当缴纳相关税费,如对外捐赠,或接受捐赠,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业的税赋。税务会计应当实行保证所提供的信息能真实、客观的反应企业的状况,对于那些企业处于税务会计核算次要位置的问题,不影响税务资料的真实性的信息,税务会计可以适当的简化。

(四)税务机关重点关注稽查后的调账管理

在征管工作中,税务机关应根据税前列支项目调整和稽查补退税款所发生的企业应纳税额变化,将调账指导与监督工作纳入征管程序。要求税务会计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做到的充分应用会计知识,正确核算税收资金,完整地记录税收业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确保税收会计核算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对于存在税收会计核算比较混乱的情况,税务部门应制定出相应的约束范围和处罚措施,使税收会计核算工作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

(五)建立税务会计需人员素质的综合培养。

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工作时,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准绳,同时遵守财经法规的职业道德的要求做到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保障企业的会计信息能客观真实的完善。税务会计本身属于会计人员的一种,税务会计的会计、税务、法律知识综合素质则是税务会计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核心和保证。一方面要加强税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以接受教育、自我教育等形式,以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途径,以观念教育、规范教育、警示教育等内容,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和引导会计人员培养职业道德情感,树立职业道德信念,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另一方面要加强税务会计职业道德自律建设。税务会计职业道德主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自觉性,具有很强的自律性。税务会计人员要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要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依法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遵守职业道德。

四.充分利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合理做

出税收筹划

企业的财务会计师对企业所有者,股东、债权人、债务人提供其财务信息,起到核算和监督的作用。税务会计不仅仅是对税务资金运动的反映和监督,而且能通过税负因素分析等方法,使纳税人更加明确地利用合法手段来达到少交税的目的。具体地说,是指企业税务会计依据税法的具体规定和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筹划企业的经营方式及纳税活动,使之既依法纳税,又可享受税收优惠,实现企业少交税或不多交税、减轻税负的目的,而企业的税务核算是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财务的管理以及资金运动的方式决定企业的财务杠杆。企业财务杠杆受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企业应支付的利息,以及所得税税率的影响。若企业财务处理时,能充分的进行合理的发挥税务会计的作用,调整企业的税费,在一定程度上能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以降低财务风险。

我国《企业增值税法暂行条例》规定,企业采用现销方式,收到货款或是取得索取货款的凭据的当天确认销售收入;企业采用托收承付或是委托收款方式,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确认销售收入;企业采用的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确认销售收入。由此可知,企业可以根据企业产品销售策略选择适当的销售收入确认方式,尽可能的推迟确认销售收入,从而推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使其推迟缴纳所得税,这样可以视同国家提供的无息贷款,这一措施对企业来说,即可以使企业能有效的利用其资金,又不违反国家的税收政策。又如长期债券投资溢价、折价摊销方法的选择,企业进行长期债券投资时,其溢价或折价的摊销方法可以采用直线法,也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投资于债券时,每期列作企业投资收益从而增大企业税前利润的债券利息收入为应计利息与当期应摊销溢价的差额或应计利息与当期应摊销折价的合计。由于采用直线法时,各期溢价或折价的摊销额是均等的,故所确认的投资收益也是均等的;而采用实际利率法时,各期溢价或折价的摊销额均逐期增加,所确认的投资收益则呈逐期减少或逐期增加的变化趋势。因此,当企业以溢价或折价方式购入除利息收入免税的国债以外的其他债券时,选择直线法摊销溢价或选择实际利率法摊销折价,可以在债券存续期内相对推迟投资收益确认的会计期间,由此减少前期所得税负担,以获取递延纳税利益。

由此可见,若企业能充分利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关系的区别以及共性,为企业的财务与税务做服务,合理的为企业的税务进行筹划,发挥其各有的优势,使企业的在面对税赋时仍能使其价值最大化。

税务会计是会计制度与税务制度发展过程的共同产物,税务会计根植财务财务会计,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识别二者的关系,正确的对待两者的差异,找出相应的对策,使二者协调稳定的发展,并正确的运用其特性与共性,做出合理的税务筹划,为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做出努力。

参 考 文 献

(1)刘晓鸣,高长宁.浅谈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别[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09)(2)王敬华.浅析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J].河北煤炭.2007(04)(3)罗琼,谭彤.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差异协调成本效益分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5)(4)万兰芳.税务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7(03)(5)王岱.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协调[J].内江科技.2007(09)

(6)王军.学习好 实施好新会计准则[J].财务与会计.2007(01)(7)侯丽华.浅谈新会计准则对税务会计的影响与协调[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3)赵悦.(8)论我国适度分离的税务会计发展模式[J].西部财会.2011(08)

致 谢

感谢胡国强老师在百忙之中对论文的指导,以及对我所咨询的信息及时回复。谢谢您,您辛苦了!

第五篇:地方债与商业银行的关系

地方债与商业银行的关系

地方债又称“市政债券”指由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其目的是为了筹集足够的资金运用于修造公路、开办学校、医院等公共事业。地方债券最明显的好处就是税收方面的优惠,这是最主要特征,也是最能吸引投资者的地方。地方债券一般在券面上载明固定的利息率,所以收入稳定,且一般而言地方债券信用都比较高。

在“投资依然是第一生产力”的惯有思路下,借“稳增长”之机,地方政府投资再掀高潮。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月,地方投资规模已刷新为20万亿元。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地方政府投资意愿的持续高涨,投资规模再创新高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地方政府扩大投资规模,一方面刺激着经济发展的兴奋点;在推动城市建设、民生事业以及应对金融危机等方面,地方政府通过大规模投资,保障了经济和社会的稳步发展。另一方面也引起部分专家的担忧。因举债期限较为集中、规模较大,同时投资项目多带有周期长、回报率低等特征,地方政府性债务便形成了诸多潜在风险。投资拉动也要志在长远,千万不能再病急乱投医,不然迟早得还,盲目、短视地扩大投资规模,不仅会延迟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时机,还会给下次调整增加难度。

在地方政府性债务中,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占有相当比重,地方债投资需求稳定商业银行成主力。其实,随商业银行对政府投融资平台信贷投放的增加,信贷风险已经不断被积累放大,考虑到政府融资平台自身所暴露出的资本金缺位、多边贷款、过度授信以及担保虚置等问题的存在,已对信贷安全与稳定造成新的挑战。

为有效防信贷风险,银监会已提出“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面临的债务到期、平台重组和抵质押品价格波动等风险和问题,进一步加强平台贷款风险监管,深入推进清理规范工作。”相关负责人同时表示,要“坚持化解即期风险与建设风险管控长效机制相结合,坚持处置存量风险与控制新增贷款相结合,坚持加强分类管理与把控退出风险相结合,以缓释风险为目标,以降旧控新为重点,以提高现金流覆盖率为抓手,有效防范平台贷款风险。不过,从部分地方政府公布的规划中可以看出,地方政府投资趋于务实,旅游文化产业、海洋经济等新兴产业得到重视。这种务实的投资态度将有助于大规模投资“保量”又“保质”,也有助于地方政府成为稳增长与调结构的主导力量。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将有助于银行信贷风险的降低。

如果政府的债务不能到期偿还,银行的资金就难以及时周转。对银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甚至会存在倒闭的风险。假使银行倒闭了,国家的金融将会危机之中,后果不堪设想。所以银行对政府的高额巨债,存在一定的风险。

同时,政府会借助中央银行的印钞机,向中央银行施加压力,加大印钞量。这虽然减轻政府的债务。但是对经济的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通货膨胀率上升,人民币贬值。中央银行就会提高利率,到那时候商业银行就会减少贷款,净收益下降。

政府既让地方债成为发展经济的推力,也可让国民经济崩溃的发动机,就看政府怎么去施行自己的计划了。商业银行也要适度的配合政府搞发展,要用长远的目光看发展。

下载商业银行与税务监管部门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商业银行与税务监管部门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商业银行低债资产会计与税务处理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商业银行低债资产会计与税务处理 作者:苏喜兰 来源:《财会通讯》2010年第06期 抵债资产是商业银行的特殊资产,是银行依法行使债权或担保物权而受偿于债......

    地下车库成本处理与税务的关系

    税务处理上看,土地增值税清算时,地下车位办理了产权证,税法规定其建筑面积应归入可售面积相应分摊土地成本,未办理产权证则无须分摊。具体计算时,《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

    企业战略管理规划与企业税务管理的关系(范文)

    企业战略管理规划与企业税务管理的关系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在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竞争管理,财务管理的基础上,逐步从实践需要到理论体系形成的过程。企业战略管理规划目的有二,一......

    略谈税务稽查与税收服务的关系(推荐阅读)

    文章标题:略谈税务稽查与税收服务的关系建设服务型税务机关,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需要,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税务机关创新税收管理,促进现代税收文明发展......

    对税务风险与制度建设关系的思考

    国家税务总局最近发布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从企业风险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竞争力管理等环节,关注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对防范企业税务风险具......

    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

    投资银行没有准确的定义,但一般的投资银行主要从事证券市场业务,不经营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也不直接面向居民个人开展业务。像证券、基金的承销、风险企业的首次公开发行、企业......

    财政与税务

    《财政与税务》复习题(2013年4月) 一、单项选择题 1、财政分配的对象是(一部分社会总产品)。 2、在西方财政学中,被人们奉为资本主义财政第一职能的是(资源配置)。 3、财政收入小于......

    2011年食品安全责任书-与下属县、监管部门签订

    年食品安全工作 责 任 书 市人民政府制 二O一一年三月 2011 市2011年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 为加强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市人民政府与县(市)区人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