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上半年行政组织理论学第二次作业
2014年上半年行政组织理论学第二次作业 问题 1得 10 分,满分 10 分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行政组织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是答案
所选答案:
B.经济功能
问题 2
得 10 分,满分 10 分
最早将一般系统论运用于组织研究的学者是
答案
所选答案:
A.柏森斯
问题 3
得 10 分,满分 10 分
在政府组织上主张人民掌握“政权”,政府行使“治权”的政治家是答案
所选答案:
C.孙中山
问题 4
得 10 分,满分 10 分
行政组织往往在特定目标的作用下集合所掌握的资源,通过一定的方法和过程争取实现组织目标,这体现了行政组织目标的答案
所选答案:
B.导向作用
问题 5
得 10 分,满分 10 分
行政组织横向分工有按业务性质分工、按管理程序分工、按管理对象分工和
答案
所选答案:
A.按地区分工 问题 6需要评分
简述邓小平关于行政组织必须加强法制建设的思想。
答案所选答答:
1、必须加强组织制度建设
2、重视组织机构的编制立法
3、案:主张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
4、强调必须建立科学的干部人事管理
制度
问题 7
简述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的标准。
答案
所选答答:
一、任务与组织平衡。
二、各个组织、人员之间按比例配置。案:
三、分工明确,合作良好。
四、适应环境,具有弹性
问题 8
结合史实,分析概括奴隶制时期古希腊、古罗马行政组织的主要特点。答案
所选答:(1)行政组织职能简单且未明确分化。由于低下的生产力发展水答案:平的限制及初步的社会分工的影响,奴隶制时期国家的管理职能既简
单又高度混同。(2)古希腊、古罗马的行政组织与国家机关其他组织开始有了初步的原始的分工。反映在组织结构上出现了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组织与宗教组织等,它们既相互交叉又略
有分工。(3)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相对简单。古希腊由于各城邦规模小,基本上不存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古埃及、古罗马都存在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但地方行政组织权力有限,主要职责是征收赋税,管好本地水利工程和其他事务,因此,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比较简单,权责划分既简单又统一。(4)在共和制时期,行政组织的官员都无报酬,任期短,行政工作未职业化。当时,担任国家公职被认为是一种荣誉。而且,不少官员还将个人财产投入到公共建设中去。
需要评分 需要评分
第二篇:行政组织理论
简述1993年美国《戈尔报告》中简化政府采购方式的建议内容。30.简述当代国外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新理论与方法。31.简述经济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32.简述巴纳德的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正确划分我国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关系。34.试述中国行政组织设置的原则。
简单题
1.柏拉图的行政组织思想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1)社会分工是国家行政组织存在的基础。(2)主张“无学识者不能治国”。(3)治国者应以教育为“第一要务”。(4)晚年提出依法行政思想。
2.亚里士多德的行政组织思想包括哪些主要观点?
答:(1)第一次提出应将议事权力、司法权力和行政权力的、相区别、(2)提出了设置行政机构的依据。(3)初步阐述了行政组织职能的思想。
(4)提出行政人员的任用应遵循适用、专任、德才兼备的原则。(5)提出了要建立行政监督机构的思想。(6)崇尚法治,主张以法治国。
3.官房学派行政组织思想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答:(1)主张建立统一的、完整有效的行政组织制度及方法。(2)主张选用优秀的人才来担任国家官职。
(3)主张国家行政组织机构应将管辖的事务分为若干部门来管理并提倡简化礼仪和行政手续。
(4)主张加强国家及政府的权力,强调人民对国家行政管理的服从。
4.密尔行政组织思想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答:(1)衡量行政组织工作好坏的标准是能否促进社会利益的增长。(2)界定了政府的职能:应以不妨碍个人自由发展为前提。(3)提出行政组织应合理分工,行政工作实行个人负责制。(4)认为政府工作具专业技术性,应选用专业性人才来担任。5.威尔逊行政组织思想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答:(1)要求明确行政组织的职能、任务、范围。(2)倡导改进政府机关的组织结构与工作方法。(3)强调行政组织应成为公众信赖的机关。6.独立行政组织理论产生的渊源是什么?
答:(1)工业革命的完成,要求企业组织管理科学化。
(2)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与社会文化的发展,要求行政组织管理科学化。(3)政治学理论与管理学理论的发展,为行政组织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7.西蒙的组织设计论要点是什么?
答:(1)组织结构的设计首先要从建立组织目标体系入手,这既是规定组织结构的重要依据,又是影响组织决策环境的重要因素。
(2)分工。西蒙强调的组织分工不是指业务内容的分工,而是将整个决策系统的组织分解为彼此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以尽量减少子系统之间的依赖性,使其有充分的决策权,以便最大限度地分散决策。
(3)组织的工作重心。西蒙认为现代组织所处的环境是“信息丰富”的环境,然而由于组织成员的能力有限,组织必须把自己的有限能力花在重要决策即工作重心任务上。
(4)组织的权力配置。西蒙认为从组织的决策角度看,集权和分权各有利弊,因此他强调要适当分权和集权而不应绝对分权和集权,因为组织活动是集体活动,要顺利实现组织目标,必须有一定的集中协调机制。但若过分集权,又会导致决策者负担过重,无法集中精力考虑重大决策问题,还会造成下级人员无所作为和决策脱离实际等问题。
8.柏森斯认为处在社会系统中的组织应具备的特质及其体现是什么?
答:处在社会系统中的组织,必须具备以下四方面特质:适应环境;达成目标;统一协调;形态维持。这四个方面的特质主要通过组织的三个层级来体现:
(1)决策层级。该层次负责决策和组织方向。如企业的董事会、政府机关的首长等,都处于组织的前锋地位,和客观的社会环境直接发生关系。故这一层次的工作应是完全开放式的。
(2)管理层级。该层次主要任务在于协调组织内部各单位的工作活动,同时也负责维持组织与外在社会团体的接触,故又称为协调层级。由于管理层级的主要职责是解决组织的内外协调问题,故这一层及的工作性质应是半开放、半封闭状态的。
(3)技术层级。该层次是组织目标的直接完成者,又称操作层级。处在这一层级的人们一般不与社会环境直接发生关系,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是组织具体工作目标的达成。故这一层级的工作性质呈封闭状态。柏森斯认为,这三个层级各有“界线”标志,工作性质各不相同。决策层级负责决策,管理层级负责协调,技术层级具体执行。各层级职责清楚,授权分明,各司其责,不得互相干涉,既不能越权侵上,也不能越俎代庖。
9.卡斯特与罗森茨韦克认为,组织作为一个整天一般由哪五个部分构成? 答:任何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一般都由下列五个分系统构成:
(1)目标与价值分系统。指组织的目标与存在的社会价值。
(2)技术分系统。指组织为达成目标所需运用的各种技术与知识。不同目标的组织,其所需用的技术与知识当然亦有不同。
(3)社会心理分系统。它由相互作用的个人与群体组成,包括个人的行为与动机、人们的地位和作用的相互关系、团体与团体间的交互行为等。(4)结构分系统。组织结构与权责分配、信息沟通和工作流程有关,它是通过组织图、职位与工作说明规划和程序等方面表现出来的。
(5)管理分系统。负责协调各分系统,其主要作用的计划、沟通与协调、管制等,以使组织的任务能顺利完成、组织的目标能顺利达成。
10.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中涉及行政组织思想有哪些?
答:(1)主张将组织中管理者的管理职能与工人的作业职能加以分离,各负其责,同时又强调管理者与工人要合作。
(2)强调组织管理职能的专门化。
(3)强调组织工作要计划化、标准化、程序化。(4)强调组织管理中的例外原理。
11.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1)组织内的每个成员都占有一个明确说明了具体职权的职位。
(2)组织内成员的报酬、晋级和提薪相对固定,并取决于个人能力与表现。(3)组织内层级节制,强调严格的隶属关系。(4)行政组织的专门化。
(5)组织靠规章与制度加以管理。
(6)组织机关的管理,以书面文件“档案”为基础。12.西方传统时期行政组织理论的不足表现在哪里? 答:(1)他们只研究了组织的静态结构,而忽视了对组织的动态面的研究。(2)他们在强调组织的非人格化、理性化时,忽视了对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多方面需求的研究。
(3)他们只将组织当作一个封闭型的系统来研究,而未讨论其与外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
13.梅奥行政组织理论的基本思想有哪些? 答:(1)提出来“社会人”理论
(2)指出了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存在。(3)指出领导者应注意职工满足度。
14.巴纳德对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答:(1)指出组织的本质是一个协作系统。(2)提出了组织三要素理论。(3)提出了权威来自接受思想。(4)提出了组织平衡思想。(5)阐述了非正式组织理论。
15新 公共行政学派认为公共行政组织的四种基本运作过程是什么? 答:(1)分配过程,即公共行政在必须关注分配问题。
(2)整合过程,即通过权威层级来协调组织中成员的工作过程。
(3)边际交换过程,即与其他相关组织及群体之间建立共生关系的过程。(4)社会情感过程,即对组织成员心理素质的训练过程。论述题
1.法约尔一般组织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1)法约尔明确指出,组织与管理密切相关。他认为管理的基础是组织,没有组织,刮泥就不会存在,而离开了管理,组织也就无法形成并得到维持。
(2)其次,法约尔认为,任何切实有用的管理论不仅能应用于工商业,而且也同样能应用于所有的人类组织。
(3)法约尔探讨了组织的层级结构。他主张在组织保持比较小的管理幅度。越往上,管理者直接管理的下属人员越少,一般不要超过6人。
(4)法约尔提出了组织管理五要素:计划、组织、只会、协调、控制。在这里他将组织列为组织管理的第二要素,是将组织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即管理的一个环节来看的。
(5)法约尔提出了14条组织管理原则,即精密分工;权责一致;纪律;秩序;平等;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应该说这14条,既是管理的原则,又是组织的原则。法约尔较之泰罗,其组织理论有很大的进步。
2.试述中国行政组织中的官僚主义现象说明帕金森定律。答:英国行政学理论家帕金森的小品文集《帕金森定律》(又译为《官场病》),是一本剖析官场痼疾的书。虽然他是就英国的行政现象而言的,但作为官僚主义的代名词“帕金森定律”仍在世界上广为流传。他所概括的官场通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职工人数与工作量毫不相干,不管工作量如何变化,职工人数总是成倍地增加。这是因为行政主管喜欢增加部属,而不是对手;新增加的部属彼此间又会制造出许多工作来做。因此,不管工作量如何变化,“行政人员或多或少是注定要增长的”。
(2)现代政府机构如委员会之类的在形成日益膨胀。在委员会内部必然出现非正式的核心委员会,过一段时间,这个核心组织又会扩张起来。如此周而复始,机构就越来越庞杂,人员越来越多,工作效率却越来越低。
(3)组织内低效、无能根源于自发的嫉妒病。机关成立的年代愈长。人员的素质就愈低劣。因为行政主管大都不喜欢比自己能力强的人,以免树立未来的职位竞争对手。二流水平的领导只能领导三流水平的下级,三流水平的领导又会找来四流水平的下级。这样,用不了多久,整个组织就面临垮台的境地。
(4)豪华的办公大楼和考究的办公环境,是组织衰退的征兆。当一个机关趋于腐败时,其建筑和办公用品才达到华丽壮观的顶点。所以华丽的建筑可作为推测机关正趋腐败的证据。程代码:00319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0小题,每小题1分,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府首脑是()
A.国家主席
B.国务院总理
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D.全国政协主席
2.管理幅度与领导者的水平、能力成()
A.正比例关系
B.反比例关系
C.矛盾关系
D.同等关系
3.行政组织结构的灵魂和核心是()
A.组织结构模式
B.权力分配关系
C.职位设置
D.管理幅度与层次
4.作为地方自治团体,法国大区行政机关的首脑是()
A.大区行政长官
B.大区秘书长
C.大区特派员
D.大区议会主席
5.英国建立“部长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为了()
A.基层人员参与绩效测评
B.减轻部长管理工作负担
C.基层人员参加部长决策
D.加强部长对本部工作的控制
6.地方行政组织对其辖区内的行政事务有自主决定权,中央行政组织一般不加干涉的体制称为()
A.集权制
B.分权制
C.均权制
D.分离制
7.中国行政组织职能转变的关键是()
A.党政分开
B.政企分开
C.政事分开
D.政群分开
8.行政组织中绝大多数部门的设置依据是()
A.业务性质
B.管理程序
C.管辖地区
D.成立时间
9.1992年,奥期本和盖布勒提出了()
A.中央集权理论
B.法理性权威理论
C.企业家政府理论
D.权变组织理论
10.国务院各工作部门内设司级机构的撤消须报请批准的机关是()
A.国家人事部
B.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C.国务院
D.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11.古雅典负责行政事务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五百人会议
C.公民大会
D.执政官
12.下列行政组织中,属于派出机关的是()
A.消费者协会
B.区政府
C.街道办事处
D.居民委员会
13.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行政组织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A.精简机构
B.精简人员
C.转变职能
D.放松规制
14.行政组织中最基本的物质要素是()
A.经费
B.目标
C.人
D.人际关系
15.在划清中央与地方财政权限方面,目前我国实行的主要制度是()
A.财政包干制
B.分税制
C.统收统支制
D.统收分支制
16.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社会学家是()
A.泰勒
B.威尔逊
C.密尔
D.韦伯
17.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主要手段是()
A.行政手段
B.经济手段
C.技术手段
D.法律手段
18.美国市政府组织形式中,最古老、最通用的是()
A.市长-市议会制
B.市经理制
C.委员会制
D.大都会区制
19.从静态的角度看,行政组织的基本元素和细胞是()
A.权责关系
B.职能
C.目标
D.职位
20.行政组织最明显的外观表现是()
A.组织意识
B.组织环境
C.组织过程
D.组织结构
21.在行政活动中作出决定、制定规划、发布命令的机关是()
A.决策机关
B.执行机关
C.信息机关
D.监察机关
22.特别重视研究行政组织中人的因素的是()
A.传统行政学
B.行为科学
C.官僚制理论
D.科学管理理论
23.最明显地影响行政组织的宗教环境是()
A.政教合一
B.政教分离
C.宗教自由
D.宗教独立
24.提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这一论断的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邓小平
D.周恩来
25.隋唐时期,掌管科举考试的政府机构是()
A.吏部
B.户部
C.礼部
D.工部
26.行政组织改革的本质是重新调整()
A.利益
B.职能
C.结构
D.人员
27.集中体现亚里士多德的行政组织思想的代表作是()
A.《理想图》
B.《君主论》
C.《政治学》
D.《代议制政府》
28.环境保护属于各国政府的()
A.社会功能
B.政治功能
C.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
29.行政管理的行为主体是()
A.行政组织
B.立法组织
C.司法组织
D.群团组织
30.官房学派产生于中世纪的()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影响一国行政组织的民族环境因素有()
A.民族人口与分布
B.民族语言
C.民族经济
D.民族文化与传统
E.民族矛盾与斗争
32.行政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有()
A.职能变革
B.结构变革
C.环境变革
D.权力关系变革
E.理论变革
33.我国宋朝的地方行政组织有()
A.郡
B.州
C.路
D.县
E.省
34.行政组织内部的群团,根据其功能发挥情况可以分为()
A.有效群团
B.正式群团
C.无效群团
D.非正式集团
E.中性群团
35.科学合理的行政区划必须有利于()
A.人民的团结
B.国家政权的统一和巩固
C.地方政府积极性的发挥
D.行政组织形式的整齐划一
E.行政组织结构的固定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小题,每小题6分,4分)
36.简述行政组织的宏观纵向分工及其特点。
37.简述市场经济体制中行政组织的功能。
38.简述中国古代行政组织的特点。
39.简述雷格斯的生态行政组织理论。
四、论述题(本大题小题,第40小题10分,第41小题12分,2分)
40.试述如何在行政组织内部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41.试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处理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分配关系。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4分)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42.材料1:
20世纪80年代,美国国防部的军事基地建设管理手册厚400页,军队用房管理手册厚800页,军队文职人员管理手册更是厚达8,800页,其规章制度的繁琐程度无与伦比,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譬如一个价值100美元的蒸汽阀门,一旦漏汽,一周损失蒸汽价值50美元。因此,应该马上加以更换。但是,管理手册规定对于价值100美元以上的采购项目,一定要买最经济合算的。所以,国防部往往要花一年的时间进行测算、招标和更换阀门。这样,也许等一年可以买到便宜2美元的阀门,但这段时间里损失的蒸汽价值超过2000美元。
材料2:
1990年,为了节约财政支出,美国菲利克斯市政府决定对城市垃圾收集进行公开招标承包。该市市政局与三家私营清洁公司参加竞标,但遭到失败。这迫使市政局对自身管理和经营方式进行反思,谋求变革。该局在内部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将原有的下属机构合并为5家服务中心。局与服务中心之间签订合同,要求各中心达到一定的利润指标,而将人、财、物的管理权限全部下放给中心。服务中心则必须象私营公司一样,面向市场和客户,争取政府和私人的清洁合同。在这一新的管理体制下,各中心纷纷建立了质量管理小组和生产率委员会,制定了成本核算方法,鼓励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将员工报酬与效益挂钩,通过一系列动作,市政局的成本逐渐下降,在竞争中开始脱颖而出。到1995年,它夺回了全市五个区的清洁合同。而在此期间,菲利克斯市的垃圾处理费用也平均每年下降了4.5%.问题:(1)上述两段材料分别描述的是行政组织自身管理中的哪一类方法?其各自主要内容是什么?
(2)比较并评述这两种管理方法。(6分)
(3)它们对中国行政组织自身管理方法的改革有何启迪?(3分)
全国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组织理论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31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0小题,每小题1分,0分)
1.B 2.A 3.B 4.D 5.D 6.B 7.B 8.A 9.C 10.C
11.B 12.C 13.D 14.C 15.B 16.D 17.D 18.A 19.D 20.D
21.A 22.B 23.A 24.C 25.C 26.A 27.C 28.A 29.A 30.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AB C D E 32.A B D 33.B C D 34.A C 35.A B C
三、简答题(本大题小题,每小题6分,4分)
36.(1)行政组织的宏观纵向分工是反映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分工,即以层级制为基础的垂直分工。如管理全国社会事务的中央行政组织与管理局部地区的地方行政组织。
(2)特点:层级越高,管辖地域范围愈广,组织数量愈少。如各国最高行政组织即中央行政机关。层级越低,管辖地域愈窄,组织数量越多。如我国基层的乡政府,数以万计。
37.在市场经济中,经济资源主要是通过市场进行配置的。但市场也有失灵之处,需要政府的积极干预加以弥补。具体内容有:
(1)调控宏观经济
(2)保证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
(3)限制垄断,促进公平竞争
(4)提供公共产品
(5)保障公证的收入分配
38.(1)中央集权,皇帝专权
(2)组织演变前后因袭、循序渐进
(3)组织结构严谨,分工精细,层级节制,集中统一
(4)强烈的宗法色彩
39.雷格斯是美国行政学家,他于1957年发表《农业型与工业型行政模式》,1961年发表《行政生态学》,系统表达了自己的组织理论。
(1)提出了三种行政组织模式,即融合型——传统农业社会的行政组织,棱柱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的行政组织,衍射型-发达工业社会的行政组织。
(2)重点分析了棱柱型即过渡社会的公共行政组织,指出其三种特征,即异质性、形式主义、重叠性
(3)考察了经济、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等外部生态环境与公共行政之间的制约关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小题,第40小题10分,第41小题12分,2分)
40.行政组织中的人际关系是指行政组织内部各成员之间的交往关系。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行政组织成员的素质、能力发挥,影响着组织内聚力和工作效率。
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
(1)平等民主。平等是指行政组织成员人格平等、机会均等、在制度面前平等。民主是指组织成员都享有管理权利和义务。
(2)利益共享。就是让组织成员共同分享行政组织所获得的荣誉和利益。
(3)意见沟通。是指要加强组织成员之间的思想、观点和情报信息交换。
(4)激励强化。激励是激发、鼓励人的思想动机,强化是运用奖惩引导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向。
41.(1)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分配关系看,可将行政组织体制分为集权制、分权制和均权制,处理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实际上就是对三种体制的正确运用。
(2)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权力分配关系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即社会的需要(主要是经济体制的需要)和国家结构形式。
(3)我国是实行单一制的国家,其行政组织体制基本上采取集权制的形式,行政决策权主要集中于中央政府,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有完全的指挥、监督权力,地方政府接受中央政府的命令,自主权较少。
(4)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要求政府具有调控宏观经济、维持市场秩序和实施各种保障的职能,这是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关系的基本内容。
(5)市场经济要求中央政府具有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维护市场秩序的职能,地方政府在中央统一领导下,负责在本地区范围内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保障公民基本生活、保护环境。
(6)市场经济要求中央政府适度集权和地方政府适度分权,中央与地方主要根据事权的性质合理划分权限,凡宏观经济及全国性事务归中央政府管理,凡地方性事务归地方政府管理。要维持两者之间的协调、配合的关系。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4分)
42.(1)材料1描述的是规制型管理,材料2描述的是市场化管理。
规制型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组织标准化;工作秩序化;管理规范化。
市场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行政组织内部管理的市场化;行政组织内部人事制度的市场化;行政组织自我服务功能的市场化。
(2)规制型管理方法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它的出现是人类管理思想史上的巨大进步。它追求理性和效率,目的是排除人的情感因素对组织运行的影响,尽可能消除偶然性,使行政组织成为一种客观系统。但是,规制型管理形成了一种典型的官僚体制,导致中央集权、层次繁多、行动迟缓的弊端。在新兴的信息社会,人的个性与要求更加复杂多样,事物变化幅度和速度增加,规制型管理已经不能有效地运转,必须采用新的管理方法。
市场化管理是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管理方法,它主张将市场机制引入到行政组织的管理之中,创造一种竞争性环境,从而激发组织成员的潜能,提高效率。作为对规制型管理的改良,市场化管理方法被各国行政改革实践所借鉴,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对于其具体管理方法,各国尚处于探索和改进之中,还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模式。
(3)中国行政组织改革处于从规制型管理向市场化管理的过渡过程之中。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强法制,完善组织管理的基本规章制度,排除行政管理中的主观随意性;另一方面,又要避免规制过度的倾向,预防过多的规章制度对政府公务员主动精神的压制。
第三篇:行政组织理论整理
1.1 商鞅的行政组织思想主要强调(“以法为本”)
1.3 外国奴隶制时期最典型的具有行政组织的国家不包括(古巴比伦)
1.5 奥斯本和盖布勒认为企业家政府应具备一些典型特征,不包括(树立公民意识)1.6 提出“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的是(墨子)1.7 柏拉图认为,治国者的“第一要务”是(教育)1.9更宏观研究一般的组织管理理论的是(法约尔)
1.18 最早将一般系统论运用于组织研究的学者是(柏森斯)(2013.01真题)1.26 通过霍桑研究发现非正式组织的是(梅奥)1.12 新公共行政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弗雷德里克森)1.2 告诫人们不要盲目地追求晋升的是(彼得)1.10 提出礼法结合的行政组织思想的是(荀子)1.11 以下观点不是出自孔子的是(民为贵,君为轻)
1.13 雷格斯认为,高度发达的工业化社会的行政组织模式是(衍射型行政)1.14 社会组织中规模最大的组织是(狭义的行政组织)1.4 下列组织中属于狭义行政组织的是(河南省人民政府)1.8 下列不属于广义行政组织范畴的组织是(政党)
1.15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级政府行政组织始终(以经济职能为中心)1.16 最终确立六部二十四司、九寺五监的行政组织机构的是(唐朝)
1.19 古罗马共和国时期,负责税收和对公共工程进行监督的高级长官是(检察官)1.20 行政组织理论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是(政治学)
1.21 “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道义也。”这体现了孟子的(专业化分工思想)1.22 以下关于孙中山的行政组织思想,说法不正确的是(强调中央集权)1.23实行“行政二头制”的是(法国)1.24从本质上反映组织基本功能的是(目标)
1.25 毛泽东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原则和(反对官僚主义原则)1.27 行政组织权威性的基础是(法治性)1.28 西方国家的议会和内阁都发源于(英国)
1.29 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时暂行国家最高权力的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1.30 巴纳德认为,组织作为一个协作系统,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不包括(分工明确的组织成员)
1.1 为机关自身工作服务的机关不包括(民政部门)1.2 行政组织的内部目标不包括(提供公共服务)1.3战术目标不具有的特征是(未来指向性很强)
1.4与实现行政组织外部目标相悖的是(实行医疗和住房的完全市场化供给)1.9不属于行政组织外部目标的有(成功地进行绩效管理)1.7绩效管理机制的组成要素不包括(绩效管理过程)1.5中低层管理者适宜的管理幅度是(8—12人)1.6比较大的国家纵向结构一般是(四级行政组织)1.8街道办事处属于(派出机关)
1.10我国监察系统主要以(部门领导为主)
1.11 认为“目标管理中的‘管理’需要具备四个属性:(杜拉克)1.17 行政组织最明显的外在表现(行政组织结构)1.27 行政组织结构即行政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1.12 行政组织结构表现形式是(行政组织编制)1.16 行政组织结构的灵魂和核心是(行政组织体制)1.30 组织结构的设计往往围绕(组织战略)
1.29 创新性的组织战略往往导致(较少的组织层级和较高的组织结构弹性)1.13 行政组织的目标随环境变迁而改变,这都充分体现了(动态性)1.14地方政府没有或极少有自主权,这说的是(行政组织的集权制)
1.15 下列关于名誉市长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名誉市长制下,市长须是市政方面的专家)1.17 在单一制国家,凡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各级地方政府的各部门均实行(分离制)1.18 在关于层次和管理幅度关系的公式中,n表示(管理幅度)
1.19 市民对就业压力的忍受度下降,要求提高就业率的呼声高涨时,社会保障相关部门就应在来年制定较高的就业目标或加强就业培训与指导工作的力度。这运用的是组织目标制定的(环境适应法)
1.20 省级政府部门的厅、局、委、办构成行政组织的(职能制)
1.21 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分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做法,不正确的是(凡是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事务,都应划归中央政府及其在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在特殊情况下,地方政府可以染指。)1.22 容易造成行业的本位主义是(按管理对象分工)
1.23 行政组织横向分工有按业务性质分工、按管理程序分工、按管理对象分工和(按地区分工)
1.24体现行政组织的宗旨和合法性的是(外部目标)1.25 新公共管理倾向于实施(首长制)
1.26 各行政机关的指挥和决策中心是(统率机关)
1.28 行政区划是否科学合理,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不包括(要有利于中央政府的统治)
1.1 行政组织管理中一个最根本的、最具全局性的大问题是(制度问题)
1.2 行政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中最大量、最经常的关系是(一般行政人员之间的关系)1.27 在行政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中,决定一个行政组织是否有内聚力的关键是(行政领导者与一般行政人员之间的关系)
1.18 最直接、最经常影响组织成员人格心态的因素是(行政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1.3 唯意志论的行政文化不会导致(推崇世袭制)
1.4 行政组织设置原则的指导思想不包括(自由性与受控性的对立统一)1.5 行政组织设置原则中,进行适应性调节属于(权变的原则)
1.6 既是行政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相对独立清晰的边界,又是联结行政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纽带的是(行政组织界线)
1.7 目标管理的基础和核心环节是(制定目标)
1.8 对于规制型管理中的组织标准化方法,其基础是(分工专业化)1.9 就性质而言,行政组织摩擦可分为利益摩擦、目标摩擦和(方法摩擦)1.10 法治论的行政文化认为,行政组织首脑的权力来自(人民委托)1.11 影响行政组织活动命脉的是(经费)1.12 中国行政组织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1.13 沟通属于行政组织自身管理的(情感型管理)
1.14 产生行政组织摩擦的主观原因不包括(信息沟通渠道受阻)
1.15 西方国家的政府采购制度,反应了(行政组织自我服务功能的市场化)1.16 为了使群团目标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最重要的是要(使决策民主化)1.17 规定行政组织具体形式和地位的是(政体)
1.24 行政组织阶级性质发展变化的最后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
1.23 历史上不同历史类型的国家行政组织性质不断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国体的变化)1.22 法律制度规定与保障着(行政组织在整个国家机构系统中的地位)1.19 行政组织对外部环境影响的程度,取决于(行政组织功能发挥的程度)1.20 在规制型管理中,的前提条件是(排斥人的情感)
1.21 与信息社会相适应、主张将市场机制引入行政组织的管理之中,说的是行政组织自身管理的(市场化管理)
1.25 根据每个行政机关的任务设置工作职位,进而确定职位的责权范围,并因事择人的管理制度,这是(岗位责任制度)
1.26 唐宋时期在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与内地汉族地区不同的特殊行政组织是(羁縻府、州、县)
1.28 “地理环境决定论”将人置于一种被动适应的地位,忽视了人类的主观能动作用,是一种(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1.29 在管理实践中,影响组织结构与效率的决定性因素是(人员的素质和结构)1.30 行政领导单凭习俗、惯例及个人的学识与经验,就能基本控制行政组织活动和发展的时代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1.2 美国负责联邦政府编制管理的职能部门是(行政管理和预算局)
1.3 下列不是克服行政组织变革阻力的有效方法的是(大力借鉴国外行政组织变革经验)1.4 行政组织编制管理中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是(人员编制管理)
1.5 下列关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行政组织改革背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体系严重增加了纳税人的负担,政府财政难以为继)
1.15 以下属于英国两党政府行政改革核心目标的是(对公务员人事制度的改革)1.1 以“第三条道路”为行政改革指导思想的政府是(英国布莱尔政府)1.7 英国电子政府建设开始于(梅杰政府时期)1.15 以下属于英国两党政府行政改革核心目标的是(对公务员人事制度的改革)1.29 日本小泉政府行政改革的理论基础是(新自由主义理论)
1.30 规定公务员被录用三年后,必须到中央其他机关或驻外机构工作三年的国家是(日本)1.8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厅、局、委员会等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或者合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报请国务院批准)
1.9 组织内部人际关系基本达到平衡时,成员对组织变革的态度是(反对变革)1.10 下列不属于行政组织变革基本目标的是(增强行政组织的自我服务性)
1.11 我国有些临近海洋的省级政府设有海洋资源厅,而内陆省份则没有。这体现的行政编制总体设计的具体依据是(职能种类)
1.12 英国行政组织改革的主要内容不包括(建立防止行政机构膨胀的机制)
1.13 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应设置一个具有权威性的编制管理机构来进行审批编制工作,且该机构的负责人应由(各级政府首长直接兼任)
1.14 由于机关性质的不同,一般而言,核定编制时宜少而精的是(决策机关)1.16 用国家行政预算的方法来调节、控制行政编制的增长,运用的是行政编制管理的(经济手段)
1.17 关于美国放松规制改革的评述,不正确的是(放松规制改革放松的主要是社会政治统治方面的规制)
1.18 各国组织编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类,同时也是国家机关中最庞大的组织编制是(行政组织编制)
1.19 行政组织变革最直接、最深层的动力是(统治阶级为了完成国家行政管理职能而要求行政组织变革)
1.20 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在行政组织结构的变化中变革相对较少的是(行政组织纵向部门结构的变革)
1.21 在有限任期制度下,一些行政领导总想在有限任期内留下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政绩,而不愿意花大精力长时间地去从事行政组织变革,这反映了(行政组织自身的“经济人”特征阻碍其变革)
1.22 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对国家经济生活实行全面干预)
1.23 行政组织变革的内部原因不包括(政党制度的变化)
1.24 我国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时间是(2003年)1.25 不仅规定员额,而且规定特定的适用对象和范围的编制是(专项编制)
1.26 我国正式把职能管理作为编制管理的内容之一,提出机构改革应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心,是在(1988年)
1.27 行政组织因应客观环境的要求进行组织变革时,不会出现的征兆是(领导人员换届)1.28 以下不属于行政组织权力关系变革趋势的是(对社会的公共服务供给走向集权)1.7 我国有些临近海洋的省级政府设有海洋资源厅,而内陆省份则没有。这体现的行政编制总体设计的具体依据是(职能种类)2.多选题
2.1 罗伯特·登哈特认为公共行政组织首要的价值取向应该关注以下方面的研究(abcd)
a 公共性 b 系统性 c 回应性 d 有效性
2.2 行政组织与企事业组织、群团组织的区别包括()
a 管理对象不同 b 活动的依据不同 c 活动的目的不同
d 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不同
2.3 组织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一种特殊的人群关系,这些要素包括()
a 两个以上的人 c 目标
d 特定的人际关系
2.4以下思想家中,属于法家学派的是()
b 商鞅 c 韩非
2.5美国独立行政机构具有如下特点()
a 专业性强 b 具有独立性 d 行使混合权力 e 办事效率高
2.6 汉密尔顿认为,强而有力的行政组织应包含以下要素(abcd)
a 统一 b 稳定
c 充分的法律支持 d 足够的权力
2.8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有()
a 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产生较早,起点也较高 c 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有很多值得今天借鉴的内容 e 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源远流长,内容极为丰富
2.10 中国近现代的行政组织思想,主要以以下几位伟人的治国方略与组织思想为代表()
a 孙中山 b 毛泽东 e 邓小平
2.1 一般而言,合理的组织结构应具备如下主要条件(不包括强有的领导者)
a 任务与组织平衡
c 各个组织、人员之间按比例配置 d 分工明确,合作良好 e 适应环境,具有弹性
2.2 制定组织目标的原则包括()
a 民主参与 b 系统协调 d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e 现实可行性
2.3 与私人组织不同的是,行政组织不仅追求效率、效能和效益,它还要追求(不追求民主性)
b 公平性 c 回应性 d 参与性 e 公共性
2.4 随着公共行政改革的深入,行政组织微观纵向分工出现了新的趋势,新的分工强调以下原则()
b 分权 c 责任统一 d 目标导向
2.6 行政组织横向分工的必要性包括(不包括适应行政组织变革的需要)
a 适应各项社会事务管理的需要 b 适应行政管理专业化、技术化的需要 c 适应行政管理综合协调、宏观管理的需要 e 适应行政管理程序的需要
2.7 一般而言,影响中央和地方分权关系的主要因素是()
c 社会的需要 e 该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2.8 以下事务中,适合运用首长制的是()
a 行政 b 执行 d 技术 e 军事
2.9 以下对于组织目标核心内涵的理解,正确的是(D项不符合目标动态性的特征)
a 组织目标对于组织成员的活动具有公共指向性 b 组织目标代表着一种未来状态 c 实现组织目标需要投入特定资源
e 组织目标具有评估组织及其成员绩效的工具作用
2.10 我国社会目标的主要制定和实施主体是各级政府的()
c 民政部门
d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2.1 行为科学时期的行政组织设置原则包括(专业化分工是传统理论时期)
b 以人为本原则 c 人与组织平衡原则
d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互动原则 e 参与、沟通、激励原则
2.2 中国行政组织设置原则中系统原则的具体内容包括(层级与幅度适中属于效能原则)
a 保持整体功能 b 坚持平衡 c 坚持开放 d 管理封闭回路
2.3 行政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从内容上看,包括以下三层意思()
b 行政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 c 行政组织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 d 行政组织成员之间的积极协作
2.4 行政组织内部管理市场化的特点有(克己复礼属于情感型管理)
a 权责明确 c 结果导向 d 合同约束 e 用户至上
2.7 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对行政组织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对外部环境是间接影响)
a 决定行政组织的存亡和性质 b 制约行政组织的功能发挥和部门设置 c 提供行政组织运行的物质基础
e 影响行政组织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
2.8 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应该遵循的原则与方法有()
a平等民主的原则与方法 c 利益共享的原则与方法 d 意见沟通的原则与方法 e 激励强化的原则与方法
2.10 下列关于行政组织中群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群团具有共同的目标
b 群团成员之间具有特定的地位体系
d 群团成员在心理上相互联系,在情感上相互影响,在行为上相互作用
e 群团有其自身的组织结构与组织规范
2.1 在拟制行政组织编制方案的过程中,要对各个备选方案进行分析评估,以从几个备选方案中选出一个方案。那分析评估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
b 方案的优越性 d 方案的可行性
2.2 编制管理的内容包括()
a 职能管理 d 机构管理 e 人员编制管理
2.3 中国行政组织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b 理顺行政组织与其他组织的职能关系 c 理顺行政组织内部的职能关系 d 行政组织职能转变 e 行政组织机构改革
2.7 行政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有()
b 行政组织职能的变革 c 行政组织结构的变革 d 行政组织组织权力关系的变革
2.8 目标在行政组织变革中所起的作用主要包括()
a 定位作用 b 定向作用
2.10 未来行政组织变革的趋势主要有()
a 组织结构的扁平化 b 组织形态的网络化 c 组织边界的柔性化 d 组织形式的多元化 e 组织规模的小型化
2.7 西蒙的组织影响论认为,组织影响个人决策行为的因素包括(全选)
a 权威 b 组织认同 c 信息沟通 d 培训 e 效率
2.9 以下对英国行政组织改革的评述,正确的是(全选)
a 改革非常注重学习、借鉴私营企业的管理经验 b 改革注重循序渐进
c 改革方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d 分权化导致了政府缺乏整合协调能力,执行机构存在各自为政现象
e 决策与执行机构分开后,执行机构增多,决策机构与执行机构之间如何协调成为问题
2.5 20世纪末英国地方政府以合同的方式、竞争的方式向其内部组织、社区志愿组织、私人组织提供的服务项目涉及(全选)
a 教育领域 b 环境保护领域 c 公共交通领域 d 医疗卫生领域 e 监狱管理领域
2.6 行政组织编制设计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包括(全选)
a 职能决定和职位设置原则 b 协调平衡原则 c 动态调整原则 d 经济原则 e 依法管理原则
2.4 引起行政组织变革的外部因素有(全选)
a 社会形态的变迁
b 经济类型的转换、经济体制的转轨 c 政治制度的更迭 d 社会发展程度 e 国际环的是重大变化
2.9 非正式群团的特征包括(全选)
a 是自发建立的 b 其领导者是自然形成的
c 其成员的地位体系是在领导能力、资历、技能等因素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 d 有自发的分工,没有正式的组织分工 e 没有固定的成员
2.6 行政组织要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就必须(全选)
a 树立新的行政道德意识 b 树立民主意识 c 树立法律意识 d 树立双向沟通意识 e 树立政绩意识
2.5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包括(全选)
a 国家之间的密切交往,影响各国行政组织的职能、政策及机构
b 重大国际事件的发生,也会促使一些国家专门设立处理这些事件的临时性机构 c 国际社会中的共同问题,使各国政府都相应设置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职能机构 d 国际组织的出现,使各国政府产生了与之对应的职能及机构
e 国家行政组织的活动还要受到国际社会所公认的行为准则的约束和调整
2.5以行政活动程序为标准分类,行政组织可分为(全选)
a 决策机关 b 执行机关 c 咨询机关 d 信息机关 e 监察机关
2.9 按孙中山五院制设想构建起来的南京国民政府包括(全选)
a 行政院 b 立法院 c 司法院 d 考试院 e 监察院
第四篇:电大行政领导学第二次作业
理论联系实际探讨领导决策和用人等相关内容
领导者要组织好集体决策,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必须对影响集体决策质量的各种心理因素保持清醒头脑,并且明确自己的领导责任。
影响集体决策质量的心理因素
1.从众心理
在集体决策中普遍存在着从众心理。从众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或者是参与者不愿意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以免感到孤立,而当参与者的态度和见解与其他成员一致时,会有“没有错”的安全感;或者是参与者对讨论的问题不了解,吃不准,心中无数,缺乏主见,因而在有人发言之后,不认真考虑也跟着附和;或者是参与者看见大多数人的意见都差不多,尽管自己有不同看法,可是担心讲出来不为大家接受,不能改变任何事情,干脆随大流,人云亦云。从众心理的负效应在于:一方面,当多数人的不正确认识误导集体决策时,没有人敢于站出来坚持真理;另一方面,如果有预谋的少数人抢先发言或拿出方案,会使不明真相的大多数人轻易赞同,可能损害自身利益的集体决策
2.群体压力
从众心理一般起源于群体压力。群体压力是指已经形成的群体规范,对群体成员的行为具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使得每个群体成员不得不顺从群体的行为。集体决策的顺利进行需要正式的群体规范如议事规则等约束参与者的言行,而由习惯、先例等构成的非正式群体规范也要影响参与者的行为反应。并且,非正式群体规范产生的群体压力常常更大。例如,一些集体讨论的发言顺序总是会按照职务等级要么自高而低,要么由下而上,这不是明文规定的要求,而是习惯造成的结果,谁不按惯例打乱顺序发言,马上就会感到群体压力迫使其回归原位。虽然群体压力没有强制执行的性质,但个体在心理和行为上往往难以违抗。这就使集体决策的参与者在与多数人发生意见分歧时,迫于强大的群体压力,容易选择沉默不语或放弃己见。在一边倒的情况下做出的集体决策,其正确性和可行性都将大打折扣。
3.个人控制
如果决策集体被一个有才干的人所掌握,他可能是主要领导者,德高望重,可能是个性坚强者,很有个人魅力,可能是敢于说话者,能言善辩,总之,他可以左右整个决策集体,对其他人产生个人控制。这样一来,集体决策就会出现如下现象:谁职务高谁说了算,谁资格老谁说了算,谁敢抢先说谁说了算,谁霸道谁说了算。虽然个人控制者的特征没有一个是作出集体决策所必须具备的条件,那些外在因素与集体决策质量本身没有必然联系,但却容易制人。而且,个人控制在集体决策中的负效应非常突出,会起到抑制集体讨论、降低其他成员的创造力和妨碍其他成员作出贡献的消极作用。
4.小团体意识
小团体意识是指在集体决策过程中形成的不合理地、过分地追求一致的现象和倾向。一旦集体决策被小团体意识所支配,集体决策参与者们就会片面地不遗余力地追求一致而忽视集体决策的质量。他们为了保持一团和气,为了达成形式上的团结统一,有不同意见不愿说,怕伤害彼此和气,有问题不愿争论,怕影响彼此感情,强调大家抱团,什么都要一致,甚至在表面一致赞同的假象下强行通过不正确的集体决策方案。小团体意识最大的弊端是排斥不利于自己意见的信息,按照固定模式评价和选择决策方案,听不进群众和智囊团的不同意见,因而导致阻断决策信息、压抑创造精神和破坏集体决策功能的后果。
提高集体决策质量对领导者的要求
1.创造宽松心理气氛
集体决策的优势之一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取各种知识和信息,在尽可能全面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作出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的决策。然而,要使集体决策的这个优势充分发挥,领导者必须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让集体决策的参与者们觉得不怕讲话,因而敢说真话,敢讲心里话,敢于无拘无束地畅所欲言。只有当参与者们能够无所顾忌地充分表达不同意见,集体决策才能汇聚最新知识、获取准确信息和掌握真实情况。创造宽松心理气氛不仅需要领导者经常公开号召大家打消顾虑、有啥说啥,也要求领导者通过改进信息联系方式、改善讨论会场布置等举措展示虚心听取意见的诚意,从而解除集体决策参与者们的心理障
碍,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决策讨论,大胆直抒己见
2.有效控制决策过程
耗时多是集体决策的一个弱点,而一些心理因素的干扰造成议而不决更会拖长集体决策的时间。例如,有的人在讨论问题时,持有不同见解,可是担心直截了当说出来会得罪人,于是就绕着圈子发表意见,说了半天可能还没有触及实质问题,时间却已经流逝。尤其是当研究重大问题时,许多人害怕说错话被人视为愚蠢或被人笑话,就保持沉默,不表态,不置可否,但当涉及到那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时,他们自信胸有成竹,发言热烈,海阔天空,可遗憾的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仍然没有答案。为了提高集体决策的效率,领导者应当有效控制决策过程,这不是要控制参与者的思想,而是要在决策过程中保证集体成员的注意力集中在重大问题上,始终紧扣和抓住核心问题讨论研究,高效率高质量地做出决定。
3.灵敏捕捉闪光思想
真理有时候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上。这就要求领导者组织集体决策必须尊重少数人的意见,更不能借多数人的意见压制少数人的意见。应当看到,好的决策方案总是由个别人先提出来。虽然个别人声音微弱,但有价值的思想是很有生命力的。任何高质量的集体决策都会充满每一个参与者的闪光思想,都要充分吸纳每一个参与者有价值的见解。因此,领导者能不能敏锐地意识到、捕捉住集体决策参与者们的闪光的思想火花,并将其融入最终的决策方案,对提高集体决策质量至关重要。这也就要求领导者时刻注意接受好思想,一发现某人有好的想法,就应让他详细陈述意见,然后再交大家讨论,集中讨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吸收、扩展、完善好的思想的过程
4.开发利用不同观点
集体决策过程中出现不同观点交锋是正常现象,是优势所在,是大好事情。如果没有任何不同意见就作出的重大决策不一定是好决策,过早一致达成的决策常常隐藏着重大灾难。高质量的集体决策离不开反向思维,欢迎不同意见的争论。为什么我国“一五计划”期间许多重点项目决策的正确性经受住了历史考验?因为每个项目都是反复讨论的结果,要是没有不同意见,领导者要自己站在反面提意见讨论,要是提不出意见,先放一下,让大家再考虑,看能不能提出不同意见,经过反复考虑才最终拍板。《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要广泛征询意见,充分进行协商和协调;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要认真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对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这就是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组织对重大问题的集体决策时,必须高度重视不同意见,要积极开发利用不同观点,不能把不同观点视为麻烦,而是应该看成财富,要鼓励、启发人们提出更多的不同观点,以利于打开决策思路,扩展决策视野,防止决策疏漏,提高决策质量。
5.善于提炼归纳总结
提高集体决策质量要求领导者必须善于提炼、归纳、总结。如果有十个决策方案提交领导者选择,高明的领导者往往不会选定其中之一,而是提炼十个方案的精华,将每个方案的独到之处归纳起来,加以整合,再造一个高于原有十个方案的更为理想的决策方案。这样做既能够吸纳所有的好思想、好观点,使选定的决策方案真正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又能够避免制订方案者因为落选而产生失败感、挫折感,让他们看到最后方案有自己的贡献而感到自己也是赢家。当然,这有利于集体决策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有利于集体决策更好地贯彻落实。
当今,我们正处于知识产生效益、成就未来、决定命运的时代,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因此什么是学习,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就成了每一位学习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让我们对学生、教师、教学内容等教学因素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对学习的本质有一个重新的解读,以推动教学和学习的高效能。
一、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对于这一概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全面地理解。
第一,学习是人和动物都会发生的活动。广义的学习不仅有人类的学习,而且还包括动物的学习,狭义的学习则专指人类的学习。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人类的学习是人积极主动地进行的活动,而动物的学习仅仅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只是为了适应环境。
第二,学习是一种凭借经验而进行的活动。也就是说,学习一定要以学习者已有的经验为基础,经过反复的练习后发生的行为变化,个体的成熟乃至衰老使其行为发生变化的改变不能称之为学习。第三,学习所引发的变化既包括行为的变化,又包括行为潜能的变化。也就是说学习所引发的结果不仅有外显的行为变化,而且还有内隐的变化。所谓内隐的变化,指的是那些不一定在人们当前行为中立即表现出来,但却影响着人们未来的变化。
二、新课程新理念
1.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提出要培养“具有科学和人文素养,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培养目标可以看出,教育不但关注人的文化素养,而且关注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以及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考虑到了人的各方面的需要,培养完整的人格。由此反映出新课程背后的教育理念是把教育定位在人的发展上,把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发扬人性,完善人。
2.课程内容重视学生经验。新课程要形成新的课程内容,即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纳入到学生的课程体系中,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人的知识,不再将科学世界作为学生课程内容的唯一来源,而要将生活经验也作为学生课程内容的重要背景和来源,充分体现学生课程内容与经验相联系的要求。
3.发展性教育评价的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可以看出,新课改的教育评价不仅要发挥其选拔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体现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重视学生的发展,而最终的目的也不是为了选拔适应教育的儿童,而是为了创造适应儿童的教育。
不难看出,新课程改革中的这些理念与我们所理解的学习的实质是相符的,可见,我们所说的重新解读,不是要改变学习的本质,而是对学习本质的一个回归。如何在实践中真正地让学习的实质得以回归,最重要的还是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三、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1.注重人性化教育。既然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不同,新课程又提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那反映在教学中就是教师要注重人性化教育,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上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要促进学生发展,并非要让每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一刀切,齐步走,统一规格、统一要求,这是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我们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和矛盾,以及学生主体性不强和教学质量低下应该说与一刀切、统一要求有关。因此,我们必须加大重视差异性教育,从而扭转这种教育方向上的不平衡状态。
(2)师生关系应由不民主不和谐向平等融洽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完全任教师摆布和任教师灌输,师生关系也被比喻成是警察与小偷的关系,猫和老鼠的关系,充分说明了师生关系的不平等和不和谐。教学实践表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如果师生在教学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进而达到师生情感共鸣,知情和谐,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注重生活化教育。在传统的教学观下,课程就是教科书,我们是重知识教学,轻实践教学。新课程观不再把课程局限于“知识”、“学科”、“教科书”等狭窄的范畴来理解,而把课程理解为:一种以人类生活经验为内容,通过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对这些内容的批判和反思性的实践,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教育中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观、课程观,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相联系。
(1)改变课程内容。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和实际来看,教材内容学术性、工具性强,生活性、现实性差,科学性强、人文性差,造成内容偏深偏难,脱离师生现实生活和社会现实实际,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学生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主动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遵循任何课程内容都来自于生活,来自于社会,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原则,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进入课堂。
(2)优化课堂设计。新课程观要求把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教”服务于“学”,实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最后达到学生带着知识走向教师、家长、社会,从而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还学生学习的主人地位。为了实现这一转化,教师就应该优化课堂设计,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注重发展性教育。发展性教育的要义在于其“发展的观点”,发展性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来的人具有良好的品德,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们不仅会学习,会生活,而且会创造,会做人,体现了高度的主体性和发展性。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发展性教育的理念呢?
(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人类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主要是精加工、深加工和再加工,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与附加价值,这就需要以科学技术为生产力的增长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得知识以“爆炸”的速度增长,知识与信息更新换代的速度大大超过了人类时代更换的速度,人们已经无法用“多学”、“快学”取得发展上的优势,人们必须用“创新”求得发展。
(2)让学生接受终身学习。科学知识和通讯技术飞速发展,我们再也无法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可供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人生被分成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时代已经结束。在这个年代,我们有学不完的知识,我们需要活到老,学到老,教师不能将自己仍然作为一个单一的传授知识者了,你没有那么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你教给学生的知识也无法跟的上时代,因此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为关注的应该是今天的学习对今后学习的重要意义。
第五篇:2013年上半年行政组织理论课程第1次作业
用户 2012春入学专科 黄嘉杰课程 行政组织理论
测试 2013年上半年行政组织理论课程第1次作业已开始 13-4-27 下午11:44已提交 13-4-27 下午11:45状态 需要评分分数 成绩尚未公布。已用时间 1 分钟。
说明
问题 1
行政组织的基本元素和细胞是()
答案
所选答案: B.职位
问题 2
社会组织中规模最大、管理范围最广的一种组织类型是()
答案
所选答案: D.行政组织
问题 3
行政思想史上第一个论述过国家行政组织管理原则的思想家是()
答案
所选答案: C.马基雅维利
问题 4
主张扩大行政部门的权力,建立强而有力的行政组织的思想家是()
答案
得 4 分,满分 4 分
得 4 分,满分 4 分
得 4 分,满分 4 分
得 4 分,满分 4 分
所选答案: C.汉密尔顿 问题 5组织目标对于组织成员的活动具有()
答案
所选答案: C.公共指向性
问题 6
行政组织存在的基础是()
答案
所选答案: C.外部目标
问题 7
行政组织结构的灵魂和核心是()
答案
所选答案: B.权力分配关系
问题 8
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由一人执掌的行政组织体制是()
答案
所选答案: A.首长制
问题 9
直接影响行政组织的结构是否合理的因素是
答案
所选答案: A.得 4 分,满分 4 分得 4 分,满分 4 分得 4 分,满分 4 分得 4 分,满分 4 分得 4 分,满分 4 分
行政人员的质量与结构 问题 10得 4 分,满分 4 分 社会组织实现其既定目标和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必要条件是()
答案
所选答案: B.稳定性
问题 11
得 4 分,满分 4 分
决定着行政组织的规模和独立性的是()
答案
所选答案: D.社会形态
问题 12
得 4 分,满分 4 分
影响行政组织的具体职能和机构的变革的是()
答案
所选答案: B.政治制度的量变
问题 13
得 4 分,满分 4 分
在适应外部环境的同时能动地影响外部环境,推动社会发展,这叫做行政组织对外在环境的()
答案
所选答案: A.改造力
问题 14
得 4 分,满分 4 分
中国行政组织设置的根本宗旨是()
答案
所选答案: C.为人民服务 问题 15
得 4 分,满分 4 分
我国抗洪救灾指挥部的编制属于()
答案所选答案: D.临时编制
问题 16
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组织的发展
答案所选(1)从以下两个个方面进行论述:
答案: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行政组织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1949--1954):
政务院(国务院前身)是中央人民政府下属国家政务的最高执行机关,下设政治法律、财经经济、文化教育、人民检察四个委员会。第二阶段(1955—1966):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按照宪法规定,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并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下,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行政事务。1955—1956年期间,为了加强整个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国务院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与充实工作。使适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要求的行政组织设置格局基本形成。
第三阶段(1966—1974):“文化大革命”使国家机关普遍受到打击,各级各部门陷入严重的瘫痪状态。1967年初开始,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都城里了军管会或派驻军事代表。军管会集党、政、军诸权于一身。第四阶段(1975--1981):1975年召开的第四届全国人大,再次强调现
代化建设方针。随着中央对工、商、农、科、教等各领域进行整顿,国务院的设置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与增加。
B 中央人民共和国地方行政组织及其与中央行政组织关系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行政组织的层级。新中国建立初期,地方行政组织有大区、省、县、乡四级。1954年宪法规定的地方行政组织有省、县、乡三个层级。现在我国多数地方政府省、市(地级)、县、乡四级。b)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行政组织的组成、职能与机构设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由地方行政正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乡长、镇长、秘书长、部门首长组成。一般都拥有如下主要职权:a)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议和命令,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议和命令;b)执行本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制和执行财政预算,管理本区域内经济、文化建设和民政、财政、公安、司法行政、监察等工作;c)领导所属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工作,有权改变或撤消它们的不适当的命令、需要评分
指示和决议。地方各级政府机构大致分为六类:政法管理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综合管理部门、经济和社会的监督部门、教科文卫事业管理部门、其他管理部门。(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组织的发展历程对我们的启示: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在强调民主基础上的集中统一,另一方面又要力求在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1)从以下两个个方面进行论述: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行政组织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1949--1954):政务院(国务院前身)是中央人民政府下属国家政务的最高执行机关,下设政治法律、财经经济、文化教育、人民检察四个委员会。第二阶段(1955—1966):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按照宪法规定,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并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下,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行政事务。1955—1956年期间,为了加强整个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国务院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与充实工作。使适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要求的行政组织设置格局基本形成。
第三阶段(1966—1974):“文化大革命”使国家机关普遍受到打击,各级各部门陷入严重的瘫痪状态。1967年初开始,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都城里了军管会或派驻军事代表。军管会集党、政、军诸权于一身。
第四阶段(1975--1981):1975年召开的第四届全国人大,再次强调现代化建设方针。随着中央对工、商、农、科、教等各领域进行整顿,国务院的设置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与增加。
B 中央人民共和国地方行政组织及其与中央行政组织关系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行政组织的层级。新中国建立初期,地方行政组织有大区、省、县、乡四级。1954年宪法规定的地方行政组织有省、县、乡三个层级。现在我国多数地方政府省、市(地级)、县、乡四级。b)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行政组织的组成、职能与机构设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由地方行政正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乡长、镇长、秘书长、部门首长组成。一般都拥有如下主要职权:a)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议和命令,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议和命令;b)执行本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制和执行财政预算,管理本区域内经济、文化建设和民政、财政、公安、司法行政、监察等工作;c)领导所属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工作,有权改变或撤消它们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决议。地方各级政府机构大致分为六类:政法管理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综合管理部门、经济和社会的监督部门、教科文卫事业管理部门、其他管理部门。(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组织的发展历程对我们的启示: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在强调民主基础上的集中统一,另一方面又要力求在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问题 17
需要评分
论述邓小平行政组织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答案所选1.行政组织应以经济职能为中心。
答案: 2 .行政组织必须进行改革。(1)行政组织改革的必要性,(2)要改革行政
组织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合理地分配中央与地方行政组织职权的关系。(3)要改革党政不分的问题,理顺党政关系。(4)要改革政企关系,实行政企分开,让企业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5)要进行机构改革
3.行政组织必须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
4.行政组织必须加强法制建设。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必须加强组织制度建设。(2)重视组织机构的编制立法。(3)主张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4)强调必须建立科学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意义:(1)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明确提出了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的一系列原则、方针、政策。多次提出套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合理配置资源、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加强廉政建设、精简机构、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2)邓小平的行政组织思想是为我国行政组织改革的根本性知道思想,为我国的行政组织改革指明了方向。(3)邓小平行政组织改革思想是对毛泽东行政组织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行政组织理论的 重要组成部分。1.行政组织应以经济职能为中心。2.行政组织必须进行改革。(1)行政组织改革的必要性,(2)要改革行政组织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合理地分配中央与地方行政组织职权的关系。(3)要改革党政不分的问题,理顺党政关系。(4)要改革政企关系,实行政企分开,让企业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5)要进行机构改革
3.行政组织必须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
4.行政组织必须加强法制建设。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必须加强组织制度建设。(2)重视组织机构的编制立法。(3)主张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4)强调必须建立科学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意义:(1)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明确提出了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的一系列原则、方针、政策。多次提出套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合理配置资源、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加强廉政建设、精简机构、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2)邓小平的行政组织思想是为我国行政组织改革的根本性知道思想,为我国的行政组织改革指明了方向。(3)邓小平行政组织改革思想是对毛泽东行政组织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行政组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4月27日 星期六 下午11时45分59秒 C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