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诵读经典 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时间:2019-05-14 20:55: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诵读经典 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诵读经典 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第一篇:小学生诵读经典 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小学生诵读经典 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11日,全国“中华诵 经典诵读行动”暨长春市中华经典教育工程试点工作阶段性成果展示大会在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高新校区举行。来自长春市各个市、县、区的300多名领导和老师到场观摩了本次活动。展示活动分上、下午进行,上午通过三节经典教育课程展示教学成果,每一节都以其独有的特色诠释了古诗词的魅力和古诗文教学的精髓;下午的综合演出,通过唱经典、舞经典、写经典、画经典让根植于学生内心的经典文化,与他们的学习、生活紧紧的融合在一起,将平面、艰深的文字激活为立体、时刻为我所用的知识体系。我市“中华诵 经典诵读行动”工程启动半年以来,使广大师生更加广泛深入地感受领悟到了中华经典的博大精深,加深了他们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了解和热爱。学生们诵读、书写能力有所增强,兴趣有所提高。

第二篇:走进中华传统节日 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走进中华传统节日

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说课稿

黄冈市浠水县胡河中学

华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黄冈市浠水县胡河中学的一名老师。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的有关知识。下面我就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中华传统节日,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活动设计与思路向大家做个简单的汇报。

一、说课题的形成

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作为一门由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最好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和兴趣。在今年中秋节收假时,很多同学带月饼到学校来吃,看着这我班学生吃得很香,我就随便问了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吗?”同学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回答出来。我又问:“同学们,你知道我国还有那些传统节日吗?”竟然有同学喊出了“圣诞节”“复活节”等,顿时,我深深的感到: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感受传统节日深厚文化魅力是我们老师的重大责任。于是,我决定在我班开展一次以“走进中华传统节日,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特点,我为这次活动确定了活动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要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起源、习俗、文化等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要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乐趣和内涵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能力目标: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学会制定计划,并能统筹安排计划的实施;能结合自己的特长展示研究成果。

三、说开展活动途径方法

为了达到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向学生推荐如下三种方法开展活动:

搜集阅读资料:通过查阅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等资料获得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向自己的爷爷奶奶或村里的老年人询问获得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上网查询:少数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通过在家上网收集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四、说活动设计和时间安排

这次实践活动,我设计三个阶段完成:

准备阶段:完成确定子课题和制定小组活动计划的任务。我准备课内用两课时开展活动。

实施阶段:完成实践活动的开展实施任务。我准备用两个周末放假的时间完成。

总结阶段:完成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交流任务。我准备用课内两课时完成。

五、说活动过程

(一)确定子课题

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开课之初,我先向学生展示几张有关节日的图片(贴对联、灯会、清明踏青、赛龙舟、嫦娥月饼),让学生猜猜这些图片分别描绘的是哪个节日?激发他们对节日的兴趣。在学生学习兴趣盎然时,我适时引导: “你们知道这些节日的起源吗?”“你们知道这些节日还有哪些习俗吗?”“你们还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吗?”在学生充分交流之后,我将学生的列举的节日名称一一板书出来,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决定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五个典型的传统节日作为这次实践活动研究的对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节日作为自己研究的子课题,选择同一子课题的学生自由合成一个小组,全班根据子课题分成五个小组,并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小组长。

(二)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用兵之道,以计为首”。有了计划,学习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制定切实可行的小组活动计划,是这次实践活动成功的关键环节。

首先,我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全面负责本小组研究课题的工作。活动前组员任务的分配,活动过程中资料的整理,活动后确定成果展示、交流的方式等。

其次,我指导学生明确课题研究的内容。因为像这样的实践活动开展不很多,如果对这次活动研究的内容不指导,学生们就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活动过程就会杂乱无章。我指导学生重点从节日的起源、节日的习俗、节日有关的人物或故事以及有关节日的诗歌作品等四个方面对自己的课题进行研究。

第三,我指导各小组制定并填写《“走进中华传统节日,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活动计划表》《“走进中华传统节日,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活动资料收集表》,以表格的形式明确每一个组员的任务和职责。

第四,我再对活动中几个重要问题加以指导。首先,在选择活动途径方法时,我提醒学生:我们选择的方法要切实可行,特别是在开展社会调查时,我们询问的大多是德高望重的长辈,一定要注意礼貌、谦卑。并找了一位学生示范了这个情景。其次,在指导成果展示、交流方式时,告诉学生,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长来展示。例如:会画画的就用手抄报的方式、会朗诵的就用诗歌朗诵的方式、会讲故事的就用讲故事方式、会唱歌的就用唱歌的方式等,可以选择一种形式展示,也可以将多种形式结合起来进行展示。

(三)实施活动计划

实施活动计划这一环节,是这次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重点环节。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了更广阔的社会空间,拿着自己制定的计划,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搜寻自己渴求的知识。

老师在这一过程中,是倾听者、指导者。通过电话联系,我及时了解学生活动进展情况,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分工,明确共同的探究目标,明确动手前先动脑;我还认真倾听同学们活动中的收获并及时评价,不断鼓励,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六、说活动成果展示、交流

(一)成果展示

根据学生们的特长特点,我们主要通过手抄报、讲故事、朗诵、唱歌等这几个方面进行成果展示。这个环节,各个小组展示了自己活动成果,是这次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汇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拓了学生的眼界。

(二)交流活动心得体会

成果展示完了后,把这实践活动的经历感受形成文字,并与大家交流,这是对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能进一步的体现这次活动的价值。

七、说活动反思

1、教师的有效指导,是这次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有效的指导应是适度、适当、适时的,渗透在综合实践活动整个过程中,是保障活动价值的关键。

在准备阶段:因为我国名族众多,各民族传统节日总共不下几十个,如果逐一研究,肯定会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这时,老师适时指导,把具有代表性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五个重大传统节日作为研究的子课题,既减轻了学生活动任务,不会影响学生正常学习,又因节日具有典型性,不会影响活动效果。

在实施阶段:有的学生因害羞或者胆子小而不敢参与社会调查,老师这时要适当的鼓励,帮助学生指出社会调查时的注意事项,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总结阶段:老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成果展示交流的方式,这样,活动成果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展示。

老师适度、适当、适时的指导,学生充分体验了自主学习的乐趣,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2、交流活动心得体会,能使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玩狮子、舞龙灯、划彩龙船、踩高跷等传统节日习俗,勾起我们对儿时节日的美好回忆,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这些传统习俗也渐渐被人们淡忘。通过开展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大开眼界,感受到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交流活动心得体会时,学生们不仅意识到我国的传统节日需要我们大家的保护、继承和发扬,而且很有创意的设计了新时代“发祝福短信”过节的方式,学生对节日有如此理性的认识,这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因此,把活动的感受、体会形成文字进行交流是综合实践活动不可缺的环节。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请大家指正。谢谢大家!

第三篇: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魅力

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魅力

——浅谈文言文教学

平昌县信义小学

何玉琼

文言文因其时间的久远让学生有了很深的隔膜,无论是老师教还是学生学都有一定的难度。但万变不离其宗,对文言文的教学还是离不开“听、说、读、写”的训练,尤其是读。古人说得好:“熟读唐诗300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读中去熟悉课文,在读中去理解课文,在读中去感悟古人的情思,在读中去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所以,我认为读是文言文教学的法宝。怎样读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搞好课前预习

俗话说:“言为心声。”作家的思想感情、政治观点,总是从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在作品中总能找到作家自身的影子。因此,阅读时,只有联系作品的写作背景,才能深刻理解作品内容。所以,预习内容为:解决文言文中的生僻字,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及写作背景,根据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理清文意。例如在教授《石壕吏》时,要让学生课下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了解了写作背景,就不难理解文章的内容了。

二、听朗读

课上,我首先会放这篇课文的朗读,学生听第一遍,根据朗读纠正字音并掌握句子的停顿、语气声调。例如《核舟记》中的“罔不因势象形”根据朗读就会知道“罔不/因势象形”,“罔不”与后面的词语停顿一下,有助于句子的理解。又如《爱莲说》中,对于人们对三种花的喜爱:菊,莲,牡丹,分别用三种语气来读:惋惜,叹息,讽刺,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遍,让学生跟着默读,模仿朗读者的语气。

三、重视诵读指导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苏轼也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可见诵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句的意思,品味文字的优美,体会文章的感情,领悟文章的奥妙,积累词汇,逐步掌握文言文用词造句的一些特点和规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从而提高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朗读过程中只需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轮廓。例如,记叙文要掌握记叙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发展过程;说明文重点了解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和事物特征:议论文则要掌握文章的基本观点、材料及论证方法。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培养语言感知、直觉、积累、顿悟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四、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放手让学生来译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中考文言文翻译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仅考查对原文的理解,而且考查表达能力,而传统教学要求学生机械背诵课文翻译、注释,既让学生感到苦不堪言,又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讲究“信、达、雅”,但对于初中生,只要忠实于原文内容,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地直译出来,并且语句通顺明白即可,并不作优美而富文采地意译的过高要求。因此,在翻译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训练学生的能力;①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等专有名词。②补,即在译句中补充出省略的词语句子成份等,③删,即删除不需译出的虚词等④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⑤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替换古代汉语,使译文流畅明白。

译,这一环节,主要提倡学生课前直译,课上,由学生来译,在不懂的地方或重点的地方,我会重点强调并讲解。通过译,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增强记忆力。

五、教会学生积累知识的方法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让学生对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整理积累进行联系、归纳、比较。例如在《口技》中,“指”字出现两次:⑴手有百指:指头⑵指其一端:指出,同样一词或一字多译的还有很多,如:乳、坐、绝等等,都需要学生来归纳。但对于词语的积累不能局限于该篇,要回顾、翻查从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文言虚词“之”在《陋室铭》中如:“无丝竹之乱耳”之:用于主谓之间,不译。在《爱莲说》中“水陆草木之花”,之:结构助词,的。而在《核舟记》中“左臂挂念珠倚之”之:代词,它,指左膝,因此,学生的知识积累要随着学习去联系、归纳,逐渐丰富起来。鼓励学生质疑。传授文学作品,极易见仁见智,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方面是对主题思想的质疑。比如自己读了一篇文章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对照他人的观点,进行辨析,然后得出新的结论;或是另辟蹊径,寻找别的结论。对于学生提出的很有个性的意见,只要言之有理,就不妄加否定,而是从精神上予以肯定。如我在教《卖油翁》一文时,学生对文中卖油老头的做法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自己既然技高一筹就要表现出来,没有必要那么谦虚,是啊,学生的说法不无道理,现在的社会,如果不充分展示自己哪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呢,所以对于个别学生的这种看法我给予了肯定,但是我补充道:“展示自己固然好,但不要自负,要正确看待自己的本领,如果与自负相伴了,也会遭到失败或停滞不前。”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以上文言文的教学方法正是我根据学生学的法子而来,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相信它能给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乐学。总之,学习文言文,关键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让学生在朗读中去品味文言文;在翻译中去掌握文言知识;在自己教学体验中去感悟成功的快乐!

第四篇: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与朱元思书》朗读教学案例描述

化州市平定中学谢凤球

古人说得好,“三分诗,七分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腹有诗书气自华”。可见,从古至今“读”一直就是用得最多而且是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法。无疑,这些理论不仅在思想上进一步成熟,而且在行动上给我指明了方向,让我领悟:在诵读中能很好地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在不断的探讨与实践中,我找到了一条文言文教学的可行途径。文言文教学应从诵读开始,贯穿语文课堂,现在就以《与朱元思书》朗读教学片断为例来阐述我的文言文教学实践与反思。

案例描述

一、自由放声朗读。

初读课文,我首先让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浅层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于是学生饶有兴趣的放声地朗读。在朗朗书声中,我走进学生,帮助学生解读不认识的字词,注意聆听学生朗读的节奏与停顿,并及时纠正学生读不到位之处,帮助学生划分节奏与停顿。如:

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读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二、听读课文录音

上面通过自由朗读已让学生找出不懂的字词,下面我让学生听读课文录音,要求学生:听准读音,听出节奏和停顿,听懂作者的感情变化。学生听得非常认真,格外仔细。听完录音后,对一些难读的字词和句子进一步落实,对有些在停顿方面产生质疑的句子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来解决。

三、仿读和译读

听读课文的读音以后,我要求学生仿读课文,即模仿课文录音有感情地朗读。于是学生摇头晃脑的开始仿读。虽然感情不是十分投入,但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停顿已初见成败。仿读完毕,于是我便引导学生下一个环节——译读课文。即结合课文注释译读全文,要求学生: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我则走进学生的行列,个别辅导学生。学生们有的看注释,有的查工具书,有的相互讨论,有的举手问我······通过这一环节,充分展现了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果然,不出我所料学生对字词句的含义或重点句翻译游刃有余,迎刃而解。于是学生在轻松愉悦之中,自然而然地走进文本,理解文本。

四、品读

语言品读不仅是现代教学的难点,更是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两道品味语言的题目:

(一)采用“山水之美,美在--------”的句式,说说你对课文美点的品味。没有想到的是,我刚提出问题,同学们就争先恐后举手回答。李小军说:“山水之美,美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清皆缥碧,水深若千丈,水急甚箭,浪高若奔。”

(二)作者是如何描摹奇山异水?

(提示:从描写角度、词语运用、表现手法、表达作用、修辞方法等角度任选一点,揣摩妙处,体会写法)

同学们看到这个问题,就立即拿起笔,点点划划起来,思考五

分钟后,语文科代表黄小花说:“第二自然段写”异水“时写了水碧、水清、水急,前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一句是间接描写,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最后一句是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结合,所以才如此美妙。语文代表刚发表完,学习委员黄珊胸有成竹地说:“从‘夹岸高山’到‘千百成峰’写的是‘奇山’。化静为动,通过听觉来写奇山,有水声、鸟鸣声、蝉叫声、猿啼声,喧闹、嘈杂,实际表现的却是一种非常和谐的声音。没有社会上、官场上、商场里那种人声鼎沸,是一种天籁之声,非常洁净的声音。学习委员刚发表完,黄国生同学抢着说:“第三段大量使用了四字或六字的对偶修辞方法,作者从景物的形状、光线、声响和给人的感觉等多方面描绘两岸的山景,景色写得生机勃勃,富于动感,富于生命力。通过上面对句子的精彩赏析,同学们对文章的写法就有了很好的理解了。

五、想象美读

美读,是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的创造性朗读。要美读,就要字正

腔圆,节奏舒缓,音调悠扬,感情起伏。这样,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才能让人感受到文言文的音乐美、情感美、形式美、图画美。

读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好句子的节奏、停顿和重音,或铿锵有力,或浅吟低唱,能给人一种音乐美。二是品味情感美。《与朱元思书》一文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抒发了作者对政治的失意厌倦和企图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该文的情感显露于字里行间,通过朗读把这些情感准确地表现出来。三是品味形式美。《与朱元思书》一文长短句交错,表现出参差美,适当的节奏和准确的停顿,能更清晰地让人感受到该文的形式美。四是品味图画美,本文写到富春江的山水确是很美,可以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富春江的美景图,美读时指导学生读出诗情画意。

反复美读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同样,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不展开想象,就无法深入作品的全部,就无法走进作者创设的意境,无法表达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想象,使学生真正进入课文的意境中去。

六、朗读挑战赛

上面经过反复朗读之后,我鼓励学生向老师挑战。该环节设计新颖,完全出乎学生的意料,更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学生的斗志昂扬,热情高涨,把朗读推向了高潮。两分钟准备时,我看着一个个学生摇头晃脑,抑扬顿挫的朗读挺有感情的,我的心掠过一丝惊喜。学生准备后,男女生各挑选一名代表挑战老师。比赛开始,男生蔡运生同学

虽有点紧张、拘谨,但不一会儿,便进入佳境.朗读不仅流畅,而且蛮有感情。令我出乎意料的是,女生王小丽的朗读可谓是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她不仅声音婉转悦耳,流畅自然,而且声情并茂。教室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印证了学生对她的佩服与赞美。

轮到我出场了,我有一些心跳,有一点紧张,我知道要超越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深呼吸,开始诵读:“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在我觉得有点拗口,顿时掐住了,学生们高兴地笑了,说道:“老师您背错了!”看着他们兴奋的笑脸,能比老师优秀,他们是多么高兴、多么自豪啊!我故意顿了顿嗓音,笑着说:“老师可以再来一次吗?”于是我又重新融入文本,开始声情并茂地诵读课文,课堂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很感谢学生给我的鼓励。

点评开始,董小娟同学说:“老师和同学都读得很有感情,只是蔡运生同学声音有点低,而老师第一次背诵时背错一处,只有王小丽同学不仅朗读得流利,而且很有感情,可以说是声情并茂,我认为王小丽同学最好,运生和老师并列第二。”

学生能胜过老师,我并没有觉得尴尬,相反我是多么高兴,我当场宣布王小丽为本课的朗读之星。

七、诵读比赛

背诵课文,是本节课一个重要的目标,也是检查本节课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途径。背诵课文也是本节课最后一个朗读环节。我听着学生那琅琅的读书声,看着学生努力背书和欲试的样子,我会记住:通

过反复诵读,能感受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课堂反思

一、从朗读教学设计上的反思

我把教学重点落在朗读上。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我设计了自由朗读、听读、仿读、译读。在精读课文時,我设计了默读、重点句品读和声情并茂朗读,最后以师生比赛朗读和学生背诵归结。整节课以读贯穿课堂,在读中感知,在读中读懂读透文本,最后走出与作者对话,不仅读懂作者,而且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我觉得本节课的朗读教学是成功的,因为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营造了一个“书声课堂”,学生不但在朗读中快乐地走进了文本,而且很有深度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二、从学生的角度反思

无论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是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感悟,无论是课堂氛围的营造,还是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课是值得称道的。然而可惜的是:对于班上平时比较胆小、表达能力较差的同学来说,对于老师设置的各个课堂环节不敢参与或不想参与。

从这一点上讲,我们在给学生提供锻炼空间的同时,也应大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各项活动,让学生锻炼自己,展示自己。

2012年2月28日

第五篇:怎样指导小学生诵读好传统文化.

怎样指导小学生诵读好传统文化

徐亚

在阅读成为衡量学生知识底蕴的今天,读什么,怎么读,成为很多老师和家长探讨的问题。有的老师和家长思考过于偏激,非名著不读,不与课本相关的不读,舍本逐末。其实,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唐诗宋词,元曲小说,每一种都博大精深。如果将这些融入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将会对我们的文化传承起着重大的作用。一直以来,在学生的读书活动中,我都把诵读经典古诗文作为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来抓,让学生在诵读中洗涤心灵,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学生刚上一年级时,我就有意识的带领大家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等经典蒙学读物。明代著名的理学家吕坤曾说过:“初入社会的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不仅蕴含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各种题材广泛的典故,同时还启发学生珍惜光阴,求学上进,知荣知耻,恪守孝道等。“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传递的是一种孝悌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则是博爱思想的体现。我利用课余或晨读时间让他们反复朗读,熟读成诵,牢记在心,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和传统文化的教育。孩子们稍大点,我就让他们每星期背几首唐诗或宋词。在这过程,我严格把好关,推荐适合孩子成长需要的经典作品。比如学习《咏柳》一诗时,我让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并积累,又让他们搜集描写不同季节的诗进行比较,这样既类比又对比,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学习李白的诗时,可以多找几首李白的诗积累,学习杜甫的诗时,就找杜甫的诗积累,让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学会归纳整理。还可以将课文教学与古典诗词积累相结合。我在教完《钱塘江大潮》后,推荐大家背诵了柳永的《望海潮》,将学生感知到的直观画面与诗人描写的场景相结合,体会了诗词的意境。

当然,要想长期坚持经典的积累,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十分重要。

一、诗词诵读变吟为唱

古代的文人墨客通过诗词这种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感,描绘祖国山河,而今的现代人又通过自己的形式,对其进行了改编,将优美的旋律融入到诗歌中,将诗的韵味与美的旋律相结合,重新为诗歌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在平时的诗词诵读中,我联合音乐老师,教大家唱改编后的古诗词,还发动大家自己给古诗词谱曲,寓读于乐,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二、积累要定时定量

少年儿童正处于储备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读、多背诵一些古诗文,有利于培养记忆力,更有利于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提高语文素养。因此我每天规定二十分钟的时间背诵古诗文,每星期规定背几首或几篇,小组长要监督组内成员及时背诵,并制定奖励制度,看哪个小组背的最快,还评选监督最得力组长。

三、相互交流相互促进

学生背诵积累的多了,老师就要创建一定的平台让学生展示。平时我间隔一段时间就会举行一些“背诵比赛”“朗读擂台赛”等,让学生将自己的所学进行充分的展示,表现优秀的给予奖励。黑板报也是学生展现的舞台,学生将自己背诵古诗文的方法,对古诗文的所思所得都可以写下来,刊登在黑板报上供大家阅读欣赏。

四、家校配合,双方监督

学生的成长,要靠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我取得了家长的大力支持,老师和家长密切配合,共同督促。特别是低年级时,学生刚开始接触少儿启蒙读物,既不识字,又不理解文中的内容,我要求有能力的家长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为孩子引读或陪读。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使孩子领悟诗文真谛,受到经典的熏陶。学生年龄大一些后,家长还要经常检查孩子的读书进度、阅读数量和读书笔记等,及时巩固孩子的读书成果。

五、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在平时的经典积累中,我既教孩子们诵读,自己也抽时间阅读经典古诗文,有时候跟学生们一起背诵,一起比赛。因为我的参与,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了。阅读经典,增长了我的教育智慧,提高了我的文学鉴赏能力。只有自己多读多积累,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古诗文诵读活动广泛深入的开展。

下载小学生诵读经典 感受传统文化魅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诵读经典 感受传统文化魅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就是我们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多少成败兴衰,多少荣辱悲欢。那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是一块基石,是一个支点,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激励着无......

    传统文化进学校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下

    传统文化进学校落地策略之 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下) 一、目的和意义 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集中展示了中国民众的精神信仰和审美情趣,传统节日生动的形式、丰富的内......

    传统文化进学校之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传统文化进学校落地策略之 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上) 一、目的和意义 大力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和保障中华民族文化与......

    感受书法魅力,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感受书法魅力,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摘 要:现在小学书法教学提出,要求学生在学习书法的同时,能初步体会汉字的美学意境,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充分感知书法的审美价值。为此,在开展......

    经典诵读感受

    荣程中学校园文化经典诵读活动 诵读成果汇报 2011年12月19日,在赵校长的肯定与支持下,《略阳县荣程中学读书社团诵读活动实施方案》确定成文,2012年3月-6月底,在校教研室的指导......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 1、,路远莫致之。,但感别经时。 2、,终岁常端正。,松柏有本性。 3、,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 4、泽国江山入战图,。凭君莫话封侯事,。 5、巴陵......

    感受古城魅力

    文化浸润心灵,理念升华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学习心得 满载着对幼教知识的渴望和希求,怀着无比激动与感恩的心情,6月14至20日,在威海市教育局宫科长的组织下,在环翠区教育局学前......

    感受英语课堂魅力

    感受英语课堂魅力-----Fun With English摘要: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