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纺织行业产业加快产业承接步伐 实现跨越式发展

时间:2019-05-14 20:30: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西省纺织行业产业加快产业承接步伐 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西省纺织行业产业加快产业承接步伐 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一篇:-江西省纺织行业产业加快产业承接步伐 实现跨越式发展

江西省纺织行业产业加快产业承接步伐 实现跨越式发展

导读:江西省纺织行业在省委、省政府“三年强攻工业”科学决策的指导下,紧紧抓住东部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有利机遇,加快产业承接步伐,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产业承接主要成效

1、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11年江西省纺织行业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7.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0.45%,居全国同行业第五位,开工项目936个,竣工项目734个,均居全国同行业第九位。今年1至9月全省纺织行业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4.8亿元,同比增长39.1%,高于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23.7个百分点。

2、行业规模迅速扩大。2011年江西省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120亿元,同比增长31.76%,成为全省工业第五大千亿优势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70亿元,同比增长28.57%;实现利税总额89亿元,同比增长43.55%。今年1至9月,江西省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21亿元,同比增长15.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25亿元,同比增长23.2%;实现利税总额78.8亿元,同比增长35.1%。

3、产业基地成为发展新模式。通过有针对性的进行产业承接,江西省纺织行业集群式发展态势明显,产业基地成为行业发展新模式。近年已涌现出共青城羽绒服装、青山湖区针织服装、奉新县棉纺织、南康市西服西裤、分宜苎麻纺织等五大省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其中前三个已顺利晋级为国家级纺织服装特色产业基地。

4、技术水平大幅提升。金源纺织、华孚色纺、锦兴纺织、凤竹纺织等一大批重点纺织企业落户江西,在壮大江西省纺织总量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江西省纺织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如江西锦兴纺织品有限公司装备水平国际领先,万锭用工仅20人;金源纺织关键部位均采用国际先进装备;赛得利化纤、龙达集团等知名粘胶集团落户江西,提高了我省差别化粘胶纤维的研发及生产能力。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1、夯实承接载体。在全省94个省级开发区中,精选共青城经济开发区、赣州经济开发区、抚州金巢经济开发区、南昌昌东工业园区、南昌小蓝经济开发区等41个将纺织服装列为主导产业的园区,作为江西纺织服装产业承接转移的重要载体,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园区的产业特点,分类引导向特色园区方向发展。

2、打造产业集聚。充分依托现有五大省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的产业基础,积极突破产业瓶颈,优化营运空间,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如,奉新棉纺产业基地突出打造棉纺织造产业链,创造条件高起点引入高水平印染产能;共青城羽绒服装产业基地重点承接羽绒服装面辅料配件等上下游企业、与羽绒服装发展有互补促进作用的四季服装和家纺企业;青山湖区围绕提升“针织服装”发展层次,重点引入知名品牌、针织印染企业以及公共服务平台进入。

3、创新产业招商模式。2009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联合在江西奉新召开“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交流会”,吸引众多国内知名纺织服装企业参会,为江西省纺织产业承接做了高规格宣传。南昌、九江、赣州等纺织主产区以及各产业基地先后编制了纺织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纺织产业招商重点及重点招商项目。九江共青城、奉新县政府多次在北京、香港、浙江等地召开纺织产业专题招商会。织招商项目参加江西省工业招商平台进行推介,同时采取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形式推进产业招商。

4、着力完善配套服务。奉新工业园为突破印染瓶颈,延伸织造产业链,近两年着力推进印染集控区建设;南昌昌东工业园为了推进针织服装产业发展上层次,努力推进解决印染产能配套。着力完善市场配套,努力降低区内企业采购成本,提高企业快速反应能力。着力完善承接服务,在吉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一批园区辟专区建立标准厂房,以厂房租让等形式,吸引中小服装企业与品牌进入。九江共青城等积极打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区内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及培训、检测等方面的服务。

gxg365.org 男装品牌,GXG官网,GXG官方旗舰店

第二篇:加快纺织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项目立县、工业强县”主战略,把发展纺织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突破口来抓,纺织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全县的主导支柱产业和重要经济增长极。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纺织产业,打造全国一流纺织产业基地,是提升××县工业化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一、发展现

2003年,××县委、县政府敏锐地把握国内纺织产业重心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有利时机,及时确立把纺织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的战略决策。几年来,纺织产业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总体上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快。五年内先后引进了天顺纺织、恒昌纺织、金源纺织、三邦实业、宏丰制衣、宝源彩纺等纺织服装企业,总数达12家,占地面积1100多亩,总投资达15亿元。

二是产业规模大。全县已形成75万锭纺纱规模,占全省纺纱规模的1/3,年织布可达800万米,年产针织服装可达630万件(套),初步形成了“纺纱纺线→织布→制衣”的纺织产业链。企业95%的设备达到了国内国际先进水平。2007年,××县被省经贸委授予“江西省纺织产业基地”称号,今年8月又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称号。

三是经济效益好。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纺织产业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生产总体保持稳定,平均达产达标率接近80%。上半年,园区纺织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113.2%,占园区工业销售收入的27%;实现税收3200万元,同比增长111.3%,占园区税收的27%。

四是就业人数多。目前,纺织企业直接吸纳了6500多名劳动力就业,占园区就业总人数的23%。以天顺纺织公司为龙头,采取“公司+农户”的供销一体模式,发展农村家庭纺织100多户,引进织机近600台,每年可帮助农户增收1000余万元,有效地促进了群众增收和全民创业。

××县纺织产业在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不够优。纺织产业以纺纱为主,织布、服装加工占的比重较小,不到总产值的15%。纺织企业的原料供应、产品销售“两头”在外,企业只进行来料加工。此种经营模式不仅利润率低,而且抗风险能力差。二是科技含量不够高。现有纺织企业的研发能力普遍较弱,核心技术大多是从外部引入或者与外部联合开发。企业产品主要为化纤纱、纯棉纱,加工模式以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所占比重小,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智能化转杯纺、紧密纺、喷气纺等新型纺纱技术在该县纺织行业中所占比重明显偏小。三是产业规模不够大。目前,纺织基地化纤产能仅12万吨,与外地产业基地相比,差距明显。比如浙江萧山区汇集的纺织企业达20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近500家,2007年的化纤产能达404.7万吨。

二、发展机遇

尽管全球金融危机对外贸依存度高、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影响比较明显,但从总的发展趋势看,纺织产业发展正在逐渐好转,再次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1、国内国际的需求潜力是最长远的机遇。从国内来看,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内需市场,13亿人口的纺织服装品消费绝大部分靠国内的纺织产业来供给,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纺织服装品的需求还将不断增长。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年均纤维消费量从2000年的7.5公斤增加到目前的15公斤左右,但与发达国家人均年均纤维消费量30—40公斤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内需市场也存在新的增长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特殊材料等领域的产业用纺织品需求量迅速增长,预计未来三年将每年增长80—100万吨。这些意味着纺织产业发展还有很大有空间和潜力。从国外来看,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在国际纺织行业中具有产业链完整、配套能力强、专业分工明确、劳动力成本低等较强竞争优势,在全球纺织贸易市场占有1/3左右的份额。

2、国家对纺织工业的重视是最直接的机遇。在今年2月国务院出台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纺织工业被定位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社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纺织工业的极端重要性,国家将会对对纺织工业发展越来越重视,为纺织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营造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

3、现有纺织产业的布局调整是最有利的机遇。目前,全国已形成广东西樵、浙江萧山、福建长乐等有规模的纺织产业集群110多

个,其中绝大部分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仅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建五省的纺织产业集群就占总数的90%以上。受土地资源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沿海发达地区纺织产业中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同时国家鼓励东南沿海地区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织产业和产品,推动和引导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鼓励中西部地区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江西在承接纺织产业梯度转移中有着突出的优势,如毗邻东南沿海省份的区域位置、诸多的优惠政策及较低的资源和劳动力成本,对全省四大“纺织产业基地”之一的××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4、××纺织产业取得的发展成就是最现实的机遇。××纺织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在园区平台、交通区位、产业聚集、生产成本上具备了加快发展的优势。平台方面,纺织工业园区面积达4平方公里,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环境优美,规划中的××纺织印染集控区目前已顺利通过省环保局的环评审批;交通方面,××距离省会南昌仅50公里,距港口城市九江168公里,南昌与邻近省会城市和主要城市均有高速公路相连,并可实现铁海联运,交通十分便利,已经开工建设的昌奉高速公路和规划建设的杭南长铁路、九长铁路将使××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产业聚集方面,集中了以金源为龙头的纺纱企业4家,以三邦为龙头的纺线企业2家,以及宏丰制衣等针织服装加工企业4家,纺织产业已初具规模。依托现有的聚集效应,可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对上、下游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生产成本方面,纺织企业对用电和用工的要求较高,用电、用工成本分别在生产成本中占40%和20%左右的比重,××拥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保障,而且执行的工业用电价格为全省最低,对纺织企业具有较大吸引力。此外,××有较为充足、稳定、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能较好地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三、思考对策

1、着力延伸纺织产业链条。按照“做大中间,做深两头”的思路,壮大纺纱生产规模,积极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上游产业要着力引进原料生产企业,下游产业要着力引进织布、印染、服装加工企业。一是突出产业特色。重点抓好原料、织造、印染三大基础项目,原料项目重点发展涤纶短纤和再生涤纶短纤生产项目,力争引进年产20—30万吨涤纶短纤维生产线,满足××纺织原材料需求;织造项目以配套本地原材料产品为主,发挥技术装备优势,提升织造能力和水平,重点生产高、中档服装面料;印染项目尽快启动纺织印染集控区的建设,抓好印染、水洗、整理企业的合理布局,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为吸引相关企业落户创造有利条件。二是狠抓产业招商。抓住国内纺织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积极开展产业招商,重点瞄准国内纺织产业原料生产、织造、印染、服装加工行业的百强企业,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带动××纺织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同步发展,增强产业链的紧密度和稳定性。三是搞好政府引导。立足长远发展,注重培植纺织器材生产、物流仓储外包、印染污水处理等关联配套产业,并引导建立相应的行业协会和服务机构。根据××纺织产业发展目标,合理确定配套产业的种类和规模,有针对性地鼓励本地私营企业和外来企业的发展,做到“及早规划、政府引导、逐步形成、滚动发展”。

2、大力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一是鼓励企业加强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积极向上争取科研项目和技术改造资金,鼓励较大的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或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不断增强企业产品研发能力,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棉纺织行业重点实施以提高“三无一精”(无卷、无接头纱、无梭布、精梳纱)比重为主的技术改造;印染后整理重点加强针对新型纤维与天然纤维的混纺、交织产品的印染后整理技术研究;化纤行业重点开发具有优异性能的功能性纤维、高性能纤维、差别化纤维及复合型纤维,注重开发引进竹碳纤维、原竹纤维等新型纺织材料。二是加强纺织人才培养引进。积极争取建立纺织技术学校,设立纺织行业技术研发中心,为纺织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作用,根据企业需求,抓好纺织一线生产工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培训;制订优惠政策和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千方百计吸引外地纺织行业生产、管理、设计、营销等各类人才到××就业发展。三是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坚持培育地方品牌和引进知名品牌并举,提高品牌贡献率。大力鼓励支持本地纺织服装企业申报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加大对优势企业、优势品牌的宣传力度,努力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同类产品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同时着力引进知名品牌企业或促进本地企业与外地知名企业的合作。

3、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空间。一是建好产业基地平台。紧跟全国纺织产业发展趋势,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做好纺织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高标准谋划产业布局,着力推进万亩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增强产业承载能力。依据产业链分步建设原料区块、织造区块、印染区块,着力完善各个区块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为实现纺织产业集群化发展打好基础。提高产业基地的土地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落后企业的引进。二是完善硬件基础设施。加快昌奉高速、天然气管网、园区11万伏变电站、3万吨印染污水处理厂等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承载空间。三是优化政府配套服务。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转变服务理念,简化审批手续,减少办事环节,为企业提供优质、便捷、满意的服务;充分发挥纺织基地办公室、纺织产业协调办公室两个专职机构的作用,在项目配置、公共服务、市场监管、信息收集、融资服务、员工培训招聘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大力推进民生工程进园区,完善园区职工公寓、学校、医院、超市、银行等生活配套设施,落实好外来务工和进城务工者享有城市居民同等待遇的政策,增强园区吸引力。

第三篇:纺织产业发展情况汇报(2011)

纺织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税郭镇党委、政府

税郭镇位于枣庄市东部,总面积69.1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43个自然村,人口4.3万,是省级中心镇,全省经济改革试点镇。

近年来,税郭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作为强镇富民的突破口,坚持以纺织产业集群建设为主攻方向,以招商引资为依托,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政策推动为手段,加快推进纺织产业集群化建设。目前,全镇纺织企业发展到53家,年产平白布1500万米、针织布3.9万吨、漂染布2.8万吨、各种纱线5000吨、加工针织内衣和针织服装9000万件,花色品种达40余个,产品出口日本、美洲、欧洲及东南亚等38个国家和地区,年实现销售收入14.8亿元,出口创汇1100万美元,实现利税1.3亿元,安排社会就业9600多人,形成了集制线、针织、织布、印花、刺绣、漂染、成衣为一体的纺织产业集群。先后被枣庄市委、市政府授予“龙头产业基地建设先进乡镇”、“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先进乡镇”、“枣庄市纺织服装产业基地”等荣誉称号,被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授予“山东省产业集群富民兴域十强镇”。在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快园区建设,在构筑发展平台上实现新进展 不断注重加强对纺织工业园区的建设,积极构筑产业发展平台。在先期规划设计的基础上,近期又对纺织工业园的规划设计进行了调整修编,将206国道路南,西南村支部西侧的100亩土地划入纺织工业园整体规划,为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外部空间。同时,还注重加强了对园区硬件设施的完善。累计投资4.2亿元,完成了镇驻地和纺织工业园区内的道路、供电、供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六通一平”,园区建设总面积达6平方公里,开发建设工业厂房、商业用房和住宅小区15.4万平方米,建设公共绿地2万平方米。为适应企业规模膨胀、集团发展实际,投资3200万元先后建设了3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9000吨,园区服务和承载能力不断加强,有力的推动了纺织业的发展。

二、实施龙头带动,在加快集团化进程上实现新突破 一方面,不断注重加大对鲁瑞针织等原有纺织龙头企业的完善配套、监督管理和跟踪服务,积极引导纺织企业抓技改、上项目、扩规模、创品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运营质量和经济效益,拓宽市场,扩大销售。另一方面,加大中小纺织企业的改制力度,通过资产重组、租赁经营、产权买断和股份合作等不同形式,重新组建了10余个规模纺织企业,共计盘活资产4800万元。还有部分企业通过整合资源,腾出空间,加强了同南方大型纺织企业的对接,利用挂靠、联合等形式,引入先进设备和技术,壮大企业

实力。如:去年以来,通过与南方企业的挂靠合作,兴源公司和瑞丽染整公司成功引进了两条高温高压扩幅定型生产线,鸿泰制衣有限公司也成功引进了一条纺织品后勤处理生产线,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提高了市场竞争力。目前,通过重点培植和挂靠重组,全镇以鲁瑞针织为代表的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达到21个。在此基础上,积极协调引导龙头企业在人才、市场、技术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帮扶指导,实行生产联姻,做到市场和资源共享,双方受益,共同发展壮大。目前,通过政府协调指导,全镇纺织企业已达成组建纺织集团初步共识,并由镇政府组织,带领企业老板赴宁波巨鹰集团学习先进经验,加快筹备成立税郭纺织集团。

三、广泛招商引资,在扩大产业集群规模上实现新跨越 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对外开放作为拉动纺织产业发展的战略性措施,充分利用纺织产业基础好、发展条件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推动产业发展。一是不断优化招商政策。在认真贯彻落实《市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出台了“八减半”等系列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纺织企业来我镇发展。二是努力拓宽招商渠道。一方面积极参加市政府组织的“中国枣庄针织文化衫交易会”等本地区的专题性经贸洽谈会以及在上海等地开展的针织展销会,通过多种多样的经洽会广泛开展招商活动。另一方面,利用前期与浙江永康、金华等地区打下的合作基础,积极开展定点、定向招商。三

是积极创新招商激励机制。在认真落实镇政府对个人、企业以及部门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基础上,为进一步突出村级招商引资作用,扩大全镇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的覆盖面,镇政府专门出台政策,将村级招商引资企业所缴税收的镇级留成部分和村进行平分,以此来提高村级招商引资积极性,促进招商工作的开展。通过广泛招商引资,去年以来全镇又有5家纺织企业落户纺织工业园区,园区内纺织项目总量达到51个,固定资产投资达14.5亿元。招商引资在为纺织企业引来资金、项目、管理、技术、人才的同时,还使纺织企业实现了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纺织企业的花色品种越来越丰富,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产业链越来越紧密,这些均为纺织产业的集群发展提供了厚重的“底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四、狠抓协调服务,在优化发展环境上实现新提高 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思想,不断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为纺织产业建设搞好协调服务。一是在用人、用地、供电、供水、土建及信贷相关手续的办理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总投资800万元的联丰焦电公司余热集中供热系统已全面运行,对纺织工业园区内鲁瑞、锦绣等8个企业实行了集中供热,实现了企业效益和节能减排的互惠双赢。大力实施绿色证书培训计划,每年为企业培训输送职工600余人,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题。二是积极为企业提供国家产业政策、市场资讯等信息服务,尤其是在认真总结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经验教训

基础上,不断加强同企业的沟通,指导企业在宏观上对生产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进行适时调整,降低市场风险。同时,积极同民营局对接,争取扶持资金,帮扶企业发展。三是制定出台扩大出口创汇等奖励政策,完善了电子商务网络,协助企业做好通关、退税等工作,为纺织企业出口打造了“绿色通道”。另外,通过取得“自营进出口权”、与外贸挂靠联营等措施,千方百计开拓国际纺织市场,鼓励企业发展生产,努力扩大出口创汇。

经过积累和集聚,我镇纺织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竞争能力不强,特别是受国家调控政策、用地政策和资金的制约,影响了纺织产业发展。下步,我们将继续把纺织产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走区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规模经济外向化的发展道路,打造强势产业集群,组建税郭纺织集团,力争到“十二五”末,全镇纺织企业达到90家,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实现税收2000万元,真正将我镇建设成为江北纺织重镇,实现镇域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二○一一年九月

第四篇: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

附件

《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

若干政策(试行)》的申报办法

根据《关于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合政„2011‟51号),制定本申报办法。

一、双千工程项目库

(一)申报条件

“双千工程”项目库分为产业升级技术改造、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两化融合示范、新建工业项目等五类子库,实行总体规划、分年实施、滚动发展。市经信委每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各公示发布一次“双千工程”项目。

1、直接入库的项目。包括获得国家、省专项资金支持的工业项目,列入省“861”计划、合肥市“1346”行动计划和“121”项目计划的工业项目。

2、经专家评审的项目。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合肥市产业指导目录》要求的项目,由项目单位每年5月和10月,向所在县区经委(经促局)、开发区经贸局申报,经过初审后,统一上报市经信委组织评审并公示。同一个项目只能申报列入其中的一类子项目库。

1、“产业升级技术改造项目”要求总投资不低于1000万元。

2、“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项目”要求当年仪器设备投资额不低于200万元。

3、“两化融合示范项目”要求当年仪器设备投资额不低于200万元、由市级及以上主管部门认定的“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实施的项目。

4、“新建工业项目”要求总投资不低于1亿元。

5、“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中,节能环保项目指产业化项目,要求项目总投资不低于1000万元,企业生产的产品须列入《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或《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或《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电子信息应用技术导向目录》或《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或《合肥市推荐应用节能环保产品、技术导向目录》;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要求总投资不低于1000万元,年资源综合利用量不低于5000吨;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产品推广应用项目要求项目年节能量达到500吨标煤(含)或年节电150万千瓦时(含)以上;清洁生产项目要求列入省市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计划。

(二)申报资料

登陆合肥市工业经济网(www.xiexiebang.com)“合肥市双千工程项目网上申报系统”,填报相关内容。并提交双千工程项目申请表、项目备案(核准)批复文件、环评批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编制机构资质证书等纸质材料。对申报“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和“两化融合示范”项目的,只需提供双千工程项目申报表和项目建设任务书。

二、技术改造项目(含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项目)

(一)申报条件

列入《合肥市工业“双千工程”项目库》“产业升级技术改造项目”或“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子库,项目在竣工投产纳税后,一次性申报固定资产投资补助。固定资产投资补助范围包括生产厂房、设备和生产辅助设施。对于需新征用地的项目,只给予设备投资补助。

(二)申报材料

1、申请报告和申请表(附表1-

1、1-2);

2、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3、项目竣工验收报告以及纳税证明;

4、购置设备的合同、银行付款凭证和增值税发票复印件(验原件);

购置进口设备的须补充提供银行付汇凭证及报关单。

5、厂房和辅助设施建设的合同、建筑业发票及银行付款凭证复印件(验原件);

企业购买厂房的,须补充提供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产权证复印件(验原件)。

三、新建工业项目

(一)申报条件

列入《合肥市工业“双千工程”项目库》“新建工业项目”子库,项目在竣工投产纳税后,一次性申报设备投资补助。

(二)申报材料

1、申请报告和申请表(附表1-

1、1-2);

2、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3、项目竣工验收报告以及纳税证明;

4、购置设备的合同、银行付款凭证和增值税发票复印件(验原件);

购置进口设备的须补充提供银行付汇凭证及报关单。

四、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环保项目

(一)申报条件

列入《合肥市工业“双千工程”项目库》“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子库,项目在竣工投产纳税后,一次性申报固定资产投资补助以及企业管理团队奖励。

(二)申报材料

1、申报固定资产投资补助的材料,按本通知第二条“技术改造项目”或第三条“新建工业项目”申报材料的要求上报。

2、申报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管理团队一次性奖励的材料: ⑴申请报告和申请表(附表2);

⑵安徽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正、副本)复印件; ⑶安徽省经信委、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联合批文复印件。

⑷项目投产纳税的证明材料。

3、申报节能环保产业项目管理团队一次性奖励的材料: ⑴申请报告和申请表(附表2);

⑵产品列入《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电子信息应用技术导向目录》、《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合肥市推荐应用节能环保产品、技术导向目录》的证明材料、相关证书复印件;

⑶项目投产达标的证明材料。

五、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产品推广应用项目

(一)申报条件

列入《合肥市工业“双千工程”项目库》“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子库,项目在实施完成并正常运行3个月后,由市经信委组织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节能量审核。

(二)申报材料

1、申报固定资产投资补助的材料,按本通知第二条“技术改造项目”或第三条“新建工业项目”申报材料的要求上报。

2、申报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产品推广应用项目的节能量奖励材料:

⑴申请报告和申请表(附表2);

⑵企业能源消耗情况说明和《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及库存表(P201表)》(上及本各期);

⑶节能量审计报告。

六、清洁生产

(一)申报条件

企业列入省市主管部门公布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计划名单。

(二)申报材料

1、申请报告和申请表(附表2);

2、省市主管部门公布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计划名单的文件复印件;

3、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4、省市主管部门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批文复印件。

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奖励

(一)申报条件

当年纳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

(二)申报材料

由市统计局提供证明材料。

八、小型工业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及担保费补贴

(一)申报条件

由市政府推介的小型工业企业(按照原划型标准,即上主营业务收入3000万元以下、资产4000万元以下,从业人员300人以下的企业)、当年上缴各项税收比上年同期增长10%(含10%)以上、当年新发生流动资金贷款。

(二)申报材料

1、“降低小企业融资成本”项目资金申请书(附表3-1);

2、申请报告;

3、“降低小企业融资成本”项目资金申请表(附表3-2);

4、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5、企业已发生贷款的“借款凭证”汇总表(按银行贷款合同编号汇总)(附表3-3);

6、银行贷款利息支出明细表:附企业与金融机构签订的贷款合同、借款凭证、银行借款利息结算凭证复印件(每一笔贷款分别按贷款合同、借款凭证或贷款进账单、借款利息结算凭证的顺序装订)(附表3-4);

7、企业已发生贷款的担保凭证汇总表(按担保合同编号汇总):附企业与担保机构签订的担保合同、担保费用结算凭证复印件(每一笔贷款担保分别按担保合同、担保费用转账凭证、担保费发票的顺序装订)(附表3-5);

8、企业本累计及上年同期完税证明汇总表及完税确认证明表,并经税务部门核实盖章(附表3-

6、附表3-7);

9、“降低小企业融资成本”项目资金汇总表(附表3-8)。

九、两化融合示范项目

(一)申报条件

列入《合肥市工业“双千工程”项目库》“两化融合示范项目”子库,项目在竣工投产纳税后,一次性申报仪器设备投资补助以及企业管理团队奖励。

(二)申报材料

1、申请报告和申请表(附表1-

1、1-2);

2、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3、市级及以上主管部门“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认定证书及批文。

4、项目投产纳税的证明材料。

5、购置仪器设备的合同、银行付款凭证和增值税发票复印件(验原件)。

十、品牌示范企业建设

(一)申报条件

当年被评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企业。

(二)申报材料

1、申请报告和申请表(附表1-

1、1-2);

2、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3、品牌示范企业认定批文。

十一、其它

(一)申报材料受理。符合条件的企业或单位统一向市行政服务中心经信委窗口申报(联系电话:3537919)。

(二)形式审查。对企业申报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核实后予以受理。企业申报材料中的发票、合同、付款凭证均应提供原件,经验证后退回。

(三)资金监管。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对弄虚作假,套取、转移和挪用专项资金的,一经发现,予以通报批评,追回专项资金,五年内取消申报本政策有关补助和奖励的资格,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四)申报时间。申报投资类补助的项目在竣工验收后,于季度末次月的1-10号前报送申报材料;其它各类奖励按申报,于次年的3月下旬报送申报材料。

申报时间截止日遇节假日顺延。各单位均应在规定申报时间内报送申报材料。逾期没有申报的项目,视为其自动放弃,不再受理。

(五)补助期限。投资总额3000万元以下的项目,补助期最长不超过1年;3000万元-1亿元(含3000万元)的项目,补助期最长不超过1年6个月;1亿元(含1亿元)以上的项目,补助期最长不超过2年。

(六)政策衔接。对于2011年1月1日之前入库,按照合政„2010‟26号规定已申报享受固定资产投资补助的项目,按原政策执行至补助期满,一次性申报。对于2011年1月1日之前入库,未享受固定资产投资补助的项目,按本政策执行,申报材料的发票有效期自2010年算起。对于2011年1月1日以后入库的项目,按本政策执行,申报材料的发票有效期自2011年算起。

(七)本通知由市经信委、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五篇:把握机遇 锐意进取 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把握机遇 锐意进取

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河源市源城区人民政府

(2011年2月20日)

源城区是广东省河源市的中心城区,位于万绿湖畔,拥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在河源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市旅游局的关心指导下,我区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按照建设“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示范区”、河源“首善之区”的要求,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大旅游开发战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机制、体制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加速建设粤北中心城市和打造“旅游基地”为载体,以启动和建成一批大项目、形成一批大而强的企业为突破口,以开发精品景区(点)、打造旅游品牌为核心,全面提升旅游竞争力,把源城建成“集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康体度假于一体的,国内一流的旅游胜地、泛珠三角主要旅游目的地”,加快推进二次创业,努力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源城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把源城建设成为“岭南生态休闲旅游名城”和“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的战略目标,理顺体制,创新机制,科学规划,突出特色,-1-

充分发挥源城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绮丽、民族文化独具特色、人居环境和交通区位良好的优势,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面向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开发旅游资源的积极性,旅游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结构不断改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品牌形象逐步树立,知名度和美誉度日益提高,支柱产业地位更加突出。与“十五”期末相比,到“十一五”期末,全区接待国内旅游者由98.2万人次增加到259.65万人次,增长

1.64倍;接待海外旅游者由1.2万人次增加到7.6万人次,增长5.33倍;旅游总收入由4.33亿元增加到11.4亿元,增长1.63倍;旅游从业人员由1.8万人增加到2.3万人。2010年,全区接待游客259.65万人次(其中接待港澳台游客近7.6万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7%、24.5%。旅游业已经成为源城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

几年来,我区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使源城旅游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转变旅游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牢固树立大旅游的理念,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品牌意识和形象意识,大力关心和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共同创造安全、优质、文明、舒适、便捷的旅游环境,共同塑造源城旅游新形象。充分利用源城最适宜人类居住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独特的旅游资源,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产业在发展模式上从“政府主导型”逐步向“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型”转变,在增长方式上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开发建设上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产品结构上以“观光型”为主,向“观光和休闲度假并重型”转变,在企业结构上从“小散弱差”向“大而强、小而精”转变,促进源城区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二)努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以大桂山国家森林公园区为纽带,辐射和连接区内其它精品景区(景点),形成区内精品旅游线路。在精心营销好“源城生态风光、温泉度假、民俗文化游”等精品旅游线路的同时,努力把源城野趣沟、龙源温泉景区与东源万绿湖、镜花缘、苏家围、黄龙岩和连平圣迹苍岩等景区有机联系起来,形成独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二日游精品线路。积极谋划好三日游旅游线路,为旅游者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精品线路,丰富旅游活动内容,延长游客滞留时间,提高旅游消费水平。

(三)强化九项重要保障措施。一是改善和优化交通环境。在已有桂山旅游公路、万绿湖旅游大道的基础上,再投入16.6亿元,新建改造双桂旅游公路(迎宾大道)、滨江观光大道、东江东路、东江西路等七条连接景区或观光公路,形成了一个以市区为中心的“六纵十三横”旅游道路网络体系,保证旅游交通顺畅。二是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我区以世界客属第23届恳亲大会为契机,共引进资金近6.5亿元,改造提升假日酒店、滨江金利大酒店、新丰江酒店等14家酒店,按四星级以上标准新建翔隆酒店、百利龙城国际酒店、世纪豪庭酒店、汇豪国际酒店等4家酒店。目前,城区共有

规模酒店54家,拥有高档次客房3000多间,床位6000多张,旅游接待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三是抓投融资体制创新。坚持“择优扶强,突出重点”的原则,对主要景区(点)、重大旅游建设项目贷款实行财政贴息;积极争取政策性融资,向国家开发银行争取重大项目贷款;建立好重点建设项目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行旅游景区(点)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吸引国内外、省内外大集团、大公司参与景区的开发、建设、管理和营销。目前,由深圳巴登新城投资有限公司投资45亿元人民币的“东江〃巴登城”项目动工,预计2012年8月首期正式对外试业;区级财政每年安排旅游专项资金,专项扶持旅游产业的发展。四是抓旅游规划编制。我区以建设“广东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源城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了我区旅游开发模式、旅游形象、发展战略、发展重点、整体布局以及构建休闲度假和生态观光为核心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五是提升行业管理。按照“政府引导,行业自律,企业管理,市场运作”的方针,以构建“和谐源城,诚信旅游”为重点,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旅游市场体系,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切实保障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培育健康有序的市场体系,打造诚信源城旅游品牌。六是强化宣传促销。不断增强旅游宣传促销整体意识,进一步整合宣传促销资源和力量,建立和完善“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宣传营销机制,加强宣传促销和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大企业、骨干企业为主,策划高品位、高标准、高质量、高档次的宣传促销活动,提升源城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七是提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类大中专院校的师资和办学优势,加强旅游人才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后备人才;扎实抓好一线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岗位考评、职业技能培训考核,特别是要全力抓好导游人员的素质培训,提高导游人员的整体水平。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严格考核、严格准入、严格监管、文明执法、严格奖惩,建设一支思想好、素质高、作风硬、业务精、数量足的旅游职工队伍。八是加强区域合作联动。在区内充分发挥市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促进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九是抓责任制的落实。充分发挥“源城区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筹兼顾,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分项目落实,责任到部门,任务到人,严格考核,兑现奖惩的抓落实责任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工作格局,推动源城区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为富民兴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下载-江西省纺织行业产业加快产业承接步伐 实现跨越式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西省纺织行业产业加快产业承接步伐 实现跨越式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

    关于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合政[2010]26号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结合合肥实际,制定......

    江西省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5篇)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 (赣府发[2010]11号 2010年3月25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办发......

    加快湖北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关情况和建议

    加快湖北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关情况和建议 产业转移是经济全球化推动下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三十多年来,受益......

    加快技术进步步伐 促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技术进步步伐 促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成都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机械(含汽车)医药、食品(含烟草)四大主导产业和冶金建材、石油......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浅议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余、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全面体......

    中国西部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分析

    摘要:中国的西部有着极其丰富而独特的资源,这一大优势再加上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使中国西部的旅游业具备了跨越式的条件,但思想观念、管理体制、基础设施和产品开发中的问......

    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为抢抓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机遇,推动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不断创新,加快整个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近期,市委政研室对台儿......

    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相得益彰,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传承中创新,挖掘中发展,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