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与专题片

时间:2019-05-14 20:12: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纪录片与专题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纪录片与专题片》。

第一篇:纪录片与专题片

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

1、真实原则均不可违背,专题性对纪录片更有主观色彩

2、从篇幅上来讲,专题片的长短、结构有一定的模式,且可以成为连续的或系列的,但纪录片却基本上只能是一个故事(一个人或一件事),其长度因题材而定,短者几分钟,长者数十分钟甚至几小时。

3、从制作上,纪录片比较考究,它从创意、构思、章节、景别、用光、色彩、音乐、解说、音响和剪辑方面都要有精心的打造,要求把道理讲清楚即可。

4、从时效上讲,专题片跟新闻片比较接近,而纪录片往往不需具备较强的新闻性和实效性,他可以任选题材,精心制作,反复播出,永久保存

5、在投入和产出方面,纪录片显然要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比较铺张,纪录片讲求质专题片讲量。

1、时事报道片:指报道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的纪录片,性质与新闻片相同。

2、历史纪录片:再现了过去时代的历史事件的纪录片,可以运用历史影片数据、历史照片

3、传记纪录片:指记录人物生平或某一时期经历的纪录片

4、人文地理片:指搜索一定地区的自然状况,或介绍社会风习,城乡风貌的纪录片

5、舞台纪录片:指记录舞台演出实况的纪录片

6、专题系列纪录片:指在统一的总题下,分别出片或连续出片的纪录片,其中各部影片都可连续放映。

记录内容

一、根据具体题目来总结

1、片子的开头、高潮以及结尾的内容

2、片中关键性的镜头以及重点表现段落的内容。

3、片中人物特点,文化形态特点,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历程

4、音乐在重点段落的起落以及音乐的风格特点等

5、重要的光线影调特点

6、重要的字幕内容

7、片子的标题、编导的姓名

8、片中的重要细节

9、镜头的总体风格以及总体特点

10、对于重要人物采访的重要说话内容,以及非重要人物的说话内容

11、重要的解说词语言

12、片中空镜头的使用以及镜头内容

13、片中使用的特殊电视处理方法

第二篇:电视栏目与纪录片分析

电视栏目与纪录片分析

第一节

电视栏目

电视文艺片的类型:

1、电视风光风情艺术片:是指以电视的技术与艺术手段,展现美丽的自然风光、社会风情,并进而抒发创作者浓烈的情感体验,表达创作者独特的哲理思考的一种电视艺术片种。拍摄对象是自然风光和社会风情;应该注意创作者的主体意识的渗透;在注重审美价值的同时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性。

2、电视音乐歌舞艺术片:是指以音乐、歌舞为素材,运用电视技术和艺术手段,按照创作者的构想,进行有机组织和配合,形成具有完整的艺术构思、统一的主题内涵与情调的电视艺术片种。拍摄对象是音乐、歌舞。音乐和歌舞是围绕着统一的主题有机地结合并展开的,在特殊的背景和主题下,进行精致的电视化处理。

3、电视文献专题艺术片:是运用电视的技术与艺术手段,对历史文献资料或某一专门话题进行艺术处理,进而表达创作者思想情感的一个电视艺术片种。拍摄对象为历史文献和某一方面的专门素材;强调“情理交融”;创造典型的意象。

四、电视综艺节目

电视综艺节目是指在电视制作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段而完成的节目,具有多种文艺样式,是将歌舞、音乐、小品、相声、杂技、戏曲、故事、曲艺、新闻人物或事件等综合编排在一起的文艺节目,是综合性最强的一种节目类型。

★新颖的策划、独到的创意是综艺晚会类节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导演的艺术创造能力、编导水平和组织调度能力,决定一台综艺晚会的整体水平。

★串联词、主持词等文学台本,体现着综艺节目的文化品位;主持人应是综艺晚会备受关注的主角,他们的临场表现和驾驭能力至关重要。

★电视综艺节目是文艺中综合性最强的艺术样式,融声、光、画为一体,从而构成立体的艺术效果,给观众以多方面的审美感受。

第二节 纪录片

一、纪录片界说

1、纪录片

是对社会领域的事件或人物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进行纪录报道的非虚构的录像节目。纪录片直接拍摄真人真事,不允许虚构事件,基本手法是采访摄影,即在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用挑、等、抢的摄影方法,纪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

2、纪录片的特征

(1)真实性: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和魅力所在,真实性是纪录片具有竟争力和存在的基础。

原生态的场景和真实世界中正在发生的事情,比任何搬演更有力量、更丰富和更令人惊讶。用影像纪录真实世界中鲜为人知的事情或重大或罕见的事情,具有一种令人振奋的特殊的效果。

(2)创造性:纪录片是“对现实生活的创造性处理”(约翰·格里尔逊《多元文化视域中的纪实影片》)“纪录电影就其所触及的、所观察的以及选自生活自身的容量,足以开发成一种新的和极端重要的形式。”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并不意味着纪录片允许虚构,而是创作主体对所表现的现实生活或者现实事件本身的价值选择和审美取向。荷兰的纪录片先锋伊文斯:“纪录片不能虚构,但要想象”。纪录片也存在对生活素材的选择,现实生活需要经过剪辑、提炼才能成为一部具有影响力的作品。

(3)主观性:纪录片的价值在于真实,但是超市的监控摄像头、交通监视器和科学监测器拍下的大量影像,尽管真实但不是纪录片;只有在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控制之下制作出来的这一类型的节目才能称为纪录片。因此,纪录片的真实不是无选择的真实,而是具有选择的、对生活有所发现的、有主观因素介入的真实。但纪录片能不能虚构、还是必须以真实性为唯一尺度,学界业界仍有争论。有人认为真实已经过时,允许虚构。美国纪录片史学家巴尔诺在《纪录片非虚构电影史》中认为,这些人转向纪录片是因为这样可以使他们的欺骗更可信,“真实感和权威性,是纪录片的特性——正是这吸引了需要它们的人,不管他们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这个动机正是启蒙和欺骗的力量源泉。”

二、记录片在取材立意上的三大传统

1、以鲜为人知的异域生活为题材,诉诸人类了解自身的愿望和猎奇心理。美国制片人罗伯特.费莱哈迪在纪录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纪录片之父。1922年他拍摄制作了第一部纪录电影《北方纳努克》,成为纪录电影创作的一个样板。这部影片用纪实的手法将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情趣进行了生动而真实的介绍,堪称纪录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2、以生态平衡、环保以及人类和平等社会公益问题为题材,以揭示影响社会发展和破坏生态的公害问题为题材,诉诸人们对公益事业的关心,对家园的热爱,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对自然的尊重。其创始人为佩尔.洛伦茨,他是美国纪录电影制作家,1935年开始关注生态问题,关注自然资源的流失和破坏问题。1936年拍摄了《破坏平原的耕犁》,反映和列举了密西西比河以西大平原由于滥加开发,破环了生态平衡,导致了沙尘暴的肆虐,并引起了一系列的危害。这部影片以富有诗意的画面和娓娓动听的音乐,以及富有征服力的解说和谐交织在一起,其制作的方法和主题至今被人们一直运用。

3、以普通人日常生活中鲜为人知的一面为题材,纪录和表现那些发生在人们身边、但又常被淹没在人群中或被漠视的事件为主要内容。创始人是约翰.格里尔森,他是英国纪录片的创始人。1939年他创作的《夜间邮车》开创了纪录和反映普遍人日常生活的先河。这部纪录片表现了伦敦―爱丁堡一线夜间邮递员的工作情景,格里尔森首次把镜头对准了发生在身边但又被人们漠视的事物。中央电视台的《生活空间》——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也属于此类型。

四、纪录片分类

1、时事报道片

指报道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的纪录片,它的性质与新闻片相同。但报导的范围不限于一时一事,结构也比较完整。如报导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活动的《历史的纪念》、报导女排比赛的《拼搏》等。

2、历史纪录片

指再现过去时代的历史事件的纪录片。它所表现的人物和事件须准确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不能违反历史的真实,不能用演员扮演。可以运用历史影片数据、历史照片、文物、遗迹或美术作品进行拍摄。影片应具有文献价值。如《辛亥风云》、《两种命运的决战》、《淮海千秋》等。

3、传记纪录片

指纪录人物生平或某一时期经历的纪录片。它与一般时事报导片或历史纪录片的区别在于,以特定的人物为中心,不允许用演员扮演,也不可有虚构的情节和人物。如《诗人杜甫》、《伟大的孙中山》、《革命老人何香凝》、《毛泽东》、《叶剑英》等。仅表现某一人物的某一侧面的人物肖像片、人物速写片等也属于此类。

4、人文地理片

指探索一定地区的自然状况,或介绍社会风习、城乡风貌的纪录片。如《黄山奇观》、《漫游柴达木》、《土林探奇》等。

5、舞台纪录片 指纪录舞台演出实况的纪录片。对舞台演出的歌舞、戏剧、曲艺等进行现场拍摄,可以根据需要对演出节目进行剪裁、删节,但对演出内容不能改编、增添,以区别于根据舞台节目改编的舞台艺术片。如《民间歌舞》、《友谊舞台》等。

6、专题系列纪录片

指在统一的总题下分别出片或连续出片的纪录像片。其中各部影片都可以连续放映,也可以各自独立,如《漫游世界》、《紫禁城》,《近代春秋》等。

五、纪录片的主要社会功能定位

知识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

六、纪录片和故事化的关系

在真实纪录的前提下,借用电影故事化、电视剧创作中的一些故事化、娱乐化艺术元素,使我们讲述的真实的故事对娱乐和资讯丰富的当今观众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纪录片与故事片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故事性,而是故事本身的“虚构还是非虚构”。如果因为保持与故事片的距离而丢弃故事性,无疑是为了泼洗澡水,连孩子一起倒掉了。

“纪录片故事化”是当今国际、国内纪录片界艺术创作走向的主要潮流之一,这也是全球关注的社会、人文、自然等三大类纪录片类型的创作中,普遍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在社会类纪录片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创作者将人们生活中的故事用影视艺术的手法真实再现,使故事更生动、更感动、更打动人心、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在历史人文类纪录片中,由于使用了“故事化”表述手法,使原本过去了的历史故事、历史知识、历史文献变得不再乏味而生动有趣,使消逝了的文明重新再现耀眼的光芒;使自然类纪录片所反映的各种动植物生灵的神秘面纱得以揭开;使各种深奥而枯燥的自然科学知识变得形象、通俗、易懂,满足了人们渴望亲近大自然和探索发现的心理需求和求知欲望。总之,纪录片的故事化使原本真实的故事更生动、更典型、更打动人心、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这种创作倾向将纪录片的知识、资讯、教育、传播等功能与大众娱乐功能相结合,从而真正达到“寓教于乐”和提高纪录片观众收视率的效果,这也是解决纪录片生存与发展的有效方式。

第三节 电视片与纪录片分析

一、考试概说

在有关电视的各艺术类专业考试中,有一项是观看电视片,写一篇分析评论文章。这项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于电视片的综合认识能力,也同时考查考生的分析与写作能力。

电视片的时间为20分钟,或者更长一些,写作的时间为一个小时左右。

写作要有材料,而材料只能是当时看片获得的。应该在看过电视片之后,立即有写作的纲要。如果要等到看完片之后再靠回忆写作,就可能丢掉某些有价值的内容。所以,要在看片的同时用笔记录一些心得要点。

当电视片播放结束时,已经有了写作的材料。可以根据记录的材料进行分析提炼,确立写作的主旨和文章的标题。然后对记录的材料进行筛选,选择最有说服力、最能靠拢主体的材料进行写作。这里是一个写作范围提纲,即结构方式表,可以参照。你在观看电视片的时候,一边看一边围绕这个提纲找材料,这样写起来不会跑题,而且方便快捷:

电视片分析提纲

1、电视片内容概括

占总分

10%

2、该片的思想教育意义

占总分

10%

3、艺术特色总说

(总体手法、总体艺术特征等)

占总分

20%

4、艺术特色举例

(选择一到两个艺术独到之处)

占总分

25%

5、艺术特色细节

(两、三点精彩细节)

占总分

20%

6、缺点与不足

占总分

10%

7、结束语

占总分

5%

二、应试技巧

在看完一部电视片之后,考生应该立即感受到,这部电视片重点表现的是什么?这对于任何题型都是重要的。一部专题片或纪录片,它所主要表现的无非是人,或者是事,或者是物,或者是感受。当然这其中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有时当考生沉浸在一个兴趣点当中不能自拔时,千万不要忘记拔出思维来,审视一下,这精彩的兴趣点背后,蕴藏的真正目的是表现人物的某种品格特征,或者是事物的某种特色。

也许有时会有大量的篇幅集中在某个人物的身上,然而,他其实需要展示的还是是事件本身。有的电视片把笔墨集中在物上,比如一些风光片等。但是,电视片的表现对象其实常常是一个一目了然的问题,是一个思考层面,紧接着需要花费大量功夫的,还是对于这部电视片的特征和表现手法的思考。

有时考官会选择一部富于文化色彩的电视片作为题目,这时考生需要考虑的问题,就应当集中到电视片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上。比如,分析电视片《江南---绍兴黄酒》

这是一部展现酒文化的专题,重点考查其实在于考生对于片中文化内涵的感悟,而不是片中所出现的人物。如果你的文学感觉、艺术感觉较好,你会喜欢那种抒情写意色彩浓厚的电视片,因为这个时候,抒发情感的意趣,将使你的评述与电视片的意味融为一个整体。(抒情写意的电视片)

然而,感性的认识对于一个即将跨入大学门槛的年轻人来说不是全部,因此在你沾沾自喜于发挥完一篇情采并茂的伤春文字后,别忘了凝聚已经过于分散的思维。因为,也许有这样一个题目将把你掷往一个分外庄严的场合,闲散的品茶人生背后,还聚集着一些更为深刻的思考,那就是表述哲理的电视片所要展现的内涵。

一切理性评述的背后,总会有所谓结论的东西。在电视片的评述中,有时需要达到的是同样的效果。那么,有这种情况,他要你回答一部电视片想要说的是什么?它揭示的是什么问题?你的体会是否能够挖掘到在表面的镜头语言下面蕴藏的意义呢?

【提醒】

大致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部电视片:

1、作品主要表现了什么?其主题以及主题的现实意义给我们的启示。这个方面的分析,多数考生都能考虑到。比如,在评卷中发现大多数考生都具备严谨的主体意识,并都能自然地结合到当今现实,对主人公的形象作出正面的评判。但是,许多考生就此打住了,通篇的评述都跳不出对主人公的赞叹和相应的对一些现实现象的对比抨击的圈子。

2、电视片是如何表现主题的?具体来说包括叙述方式、结构、表现手法、声画语言的特性等等。这才是对于一部电视作品的评述不同于对于其他类型文艺作品的评述之处。

对于电视这样的综合性艺术而言,它表现主题的方式往往是一种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在这样的结合处寻找亮点,才是出题老师希望看到的精彩答案。当然,并非要你对所有方面都要一一作答。你可以挑出其中一两个有特点的方面来进行分析。

3、在你准备结束之前,如果你在整个篇幅中始终都还没有提到这部片子最富特色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那么,你在文章的结尾还有一个机会。其实,专门开辟一个角落给予这个内容,反而能够引起评卷老师的足够注意。

4、由于考试时电视片只有一次放映机会,所以,大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看片子,同时在看片过程中,应该根据题目的要求做一些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三、考试技巧及范文 常见的分析文章写法

考试时一般会给出一段或者一期电视节目,比如一期《艺术人生》,《新闻调查》,或者一段电视散文,记录片等等。写评论文章的时候可以参考以下思路写:

第一部分:先写对给定的电视栏目的总的认识看法。比如分析某期《新闻调查》,就要先谈一下对这档栏目的整体看法和认识,包括栏目的层次定位、受众定位,栏目的整体特点等等。大约写200字左右。

第二部分:写针对给定的这一期节目的看法。比如这期《新闻调查》的话题是关于全国的文明城市评选活动的相关报道,可以谈一下对这个话题的选择、定位、深度、特点等的总的看法,可以评价本期节目是否能够做的符合栏目的要求,又是否有价值。

第三部分:从以下四个分析角度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突出的并且能够有话说的方向,明确的给出自己的观点,并且结合节目的具体内容细节,展开分析论证。这类似于电影评论的要求。

1、评栏目内容。主要看栏目内容定位是否贴近栏目受众,是否自身的特点。例如《东方时空》的栏目定位是鲜明的,各小栏目风格各异,各有侧重,构成一个立体的较全面的“时空报道”。栏目的内容定位表现为栏目的主旨、性质、内容、功能、受众范围、文化品位、民族与地方特色等。评析时可就其中一个侧面着重加以论述。

2、评栏目结构。主要看栏目怎样开栏、怎样发展、怎样结束的逻辑过程。栏目的起承转合是否严密,线索是否清晰,实际反映该栏目编导的才情。

3、评栏目主持人。主持人是构成栏目风格的重要因素,它跟栏目的定位相得益彰。有些电视栏目以某一位名主持人为标志而设臵,往往根据主持人的学识、风格来选题或设计节目,甚至以主持人的名字来给栏目命名。这就可以评析主持人是如何体现栏目定位、主持人有何特色等内容。

4、评栏目制作。主要看栏目制作是否大气精致。具体而言,可评析下列几方面的制作艺术。

(1)

摄像。看摄像师是否善于运用镜头取景,并掌握镜头的运动规律,是否取得合乎要求的节目素材。

(2)

照明。看照明师是否掌握电视与舞台上照明的不同要求,并按照导演的意图布光,能否使摄像机准确地拍摄到多情调场景。

(3)

录音。看录音师是否能针对每一种不同性质的节目,恰当的运用录音设施,使录音的节目能反映其精华。

(4)

剪辑。看剪辑师画面镜头组接是否合理,各种特技画面是否到位。

(5)

合成。看图像、语言、美术、音响、音乐等多种电视元素是否按照一定的章法,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上所列的电视元素哪些该强化,哪些要淡化,何时此显彼隐,何时此强彼弱,都要经过合成才能把各种表现要素的作用组织起来,产生整体效应。所以,合成是节目制作的终端,带有定型作用,是最终体现栏目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重要工序。评合成最能评析出栏目的制作技艺。

在评栏目制作时,要特别关注片头片尾部分。看片头是怎样出现的,片尾是怎样结束的。两者的画面构图有何寓意,色调如何,节奏感如何?

第四部分:再次结合栏目的整体定位进行总结。

范文:

题目:观看专题片《千年沧桑》第二集,并对此片作出分析,1000字左右。

跨越十一世纪

——浅评电视专题片《千年沧桑》

电视专题片《千年沧桑》的第二集把十一世纪时世界的样子缓缓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这部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专题片以深邃的主题、精美的镜头,一下子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远古的时代是古雅的,又是沉重的。而人类的先进文明,也就在这样的历史传承中慢慢堆积呈现了。所以在这期节目里,我们看到听到的历史面貌,既是厚重的,又是灿烂多姿的。本片的编导作者自然贴切的调动多种电视表现手段,让这个主题的表达更加充分和出色。

一、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本片所有的素材都是为了表现人类文明的进步这一主题,为了使观众理解的更加清晰明白,全片重点采用了解说词加画面的表现手法。全片要表现的是十一世纪一个世纪的文明,时间跨度大,于是又细分为分为:文明、宗教、科学、经济四个方面来分别阐述,每一个素材的指向性都很强,如经济方面的中国的四大发明,欧洲基督教的兴起等。

同时为了增加叙事的真实性,本片采用了多种手法:

1、人物扮演:找一个人来扮演孔子,给观众更直观的感受。为了更好的表现对外战争的残酷性也是采用了扮演的手法,增强视觉的震撼力。

2、图配乐:在介绍《清明上河图》的时候,单纯的介绍一副作品容易使观众产生疲劳感,为此给它配上舒缓的乐曲,琴声悠悠把观众带入那个国泰民安的世界。

3、权威人士说明:为了更好介绍北宋的文化,请了王渝生研究院等来介绍这方面的文化,增强了认同感、权威性。

4、脸谱化:选取有标志性的道具去表现,如为了表现北宋的繁华选用开凿大运河这样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物来表现。

5、动画制作:为了使画面更形象生动,在介绍伊斯兰教、基督教等这些相对比较抽象的文化的时候还采用了动画制作来表现。

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表现人类文明进步这一主题,以上这些叙事手法使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文化历史类专题片也变得丰富好看,富于变化,这不得不说是《千年沧桑》这个专题片最为成功的部分。

二、镜头语言生动丰富。

本片在表现手法的成功之外,还充分发挥调动了多种镜头语言,视觉听觉效果丰富。全片以全、远景居多,使内涵更丰富,同时注意光效的变化,选取了一天中的不同时间的光影效果来表现不用的内容。拍摄角度也非常丰富,如拍摄大运河时的空中拍摄,让人们更直观的看到了大运河的全貌,理解起来更容易。色彩上根据地域来变化,如北宋的黄、伊斯兰的篮。声音上以模拟为主,解说词在其中起着推动全片发展的作用,担纲全片。

通过编导的以上努力使这个文化历史类专题片变得生动好看,不枯燥,似流水般涓涓而来,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跨越十一世纪,领略到古老文明的魅力。

浅谈《艺术人生》栏目的细节创作

《艺术人生》自开播以来,在诸多的访谈节目中以其“真、善、诚”的风格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所谓“真”,即真实地记录明星的心路历程; “善”即弘扬人间的人文关怀; “诚”即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嘉宾和观众。

作为明星访谈节目,为了避免贵族化、程式化,虚情假意地作秀,哗众取宠地卖弄等毛病的出现,真实地将明星还原成本色的普通人,使这种只通过嘉宾和主持人的交谈来表现明星人生的节目,在演播室里产生一些美丽和动人的情景。我们在每期节目的创作中都倾心地创造《艺术人生》节目出奇制胜的“亮点”,也就是《艺术人生》节目的“细节”。细节对《艺术人生》栏目起到了点题、深化、渲染、刻画的作用。电视的传播特性决定了它画面的第一性,而画面从来就是具体、逼真、生动、感性的,而细节正是这一要求的最好体现。从节目播出后的观众反馈意见里也能深深体会到细节的具体性、逼真性,使它在表现主题、揭示人物性格和情感、传播栏目的人文关怀等方面具有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栏目创作的出发点:“小细节大人文”

人文关怀是《艺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宗旨,通过它又能进一步彰显节目的风格。但是,这种在演播室里制作的节目容易受到嘉宾的人生经历、语言表达水平、现场心理状态、主持人的临场发挥等众多因素影响或干扰,怎样才能把这个宽泛的、概念化的人文关怀的理念,物化到具体的人和物上,使之变得有灵魂呢?为此《艺术人生》栏目独辟蹊径,强调“小细节大人文”的节目创作思路。例如在《王晓棠专辑》中,对她穿着不同颜色的发卡这个细节的运用,表现出一位女将军对美的追求。在《张海迪专辑》中,对她家中二十几个钟表的展示,烘托出她对时间的珍惜。在《宋丹丹专辑》中,通过她在1975年写给父亲的一张留言条,展现了一个女儿对父亲真挚的爱。

如果说结构是一台电脑的硬件的话,那么,细节便是让它运行的软件,没有精彩的软件程序,再好的硬件也只是个摆设。结构与细节就像硬件与软件一样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珠联璧合,穿丝连线才能创作出一件件观众难忘的作品。细节恰恰是《艺术人生》栏目每期节目所重点突出的主要内容。我们发现,观众往往因一个动情的细节而潸然泪下,或会因一个滑稽的细节而捧腹大笑,每期节目播出后在观众的听评会上我们都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细节对他们产生的极强的感染力。观众谈起《艺术人生》节目说得最多的也是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动人细节。

二、栏目细节创作的模块化

在《艺术人生》栏目里,从制片人到编导、助理编导,每个人都在为节目制造“亮点”,而且在挖掘每期的细节上达成共识。我们总是边创作边总结,不停地探索符合《艺术人生》栏目发展规律细节创意的可操作性、科学性及流程化的运作模式。

1、“道具细节”的构思和创意 在准备《德德玛专辑》时,《艺术人生》为了制造节目亮点构思了两件道具,其一是编导根据她与爱人之间相互亲切关怀的动人故事谱写了一首叫《红雨伞》的歌曲; 其二是出其不意地拿出了她几十年前在中国音乐学院学习时的学籍资料。这两个道具细节的出现使德德玛本人及广大的电视观众非常意外,也正是这两个道具细节的流畅运用使该期节目的传播功能进一步强化了,《细雨伞》成了《德德玛专辑》、《王晓棠专辑》、《葛存壮专辑》里,我们也较为导演的质朴的爱; 王晓棠将军生病时练声的“音笛”,流露出她担任小角色时的艰辛及其甘当配角的经历。这些画面都是令嘉宾和观众十分难忘的道具细节。

2、“动作细节”、“神态细节”的捕捉和挖掘

“动作细节”主要是指嘉宾肢体特别是四肢所表现出来的细节。在《赵本山专辑》里,我们抓到一个他在现场模仿盲人的动作细节,运用特写和长镜将该动作细节进一步强化和放大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进而表现了赵本山这位从农村走出来的优秀演员功底扎实的表演及他那丰厚的生活积累。在《德德玛专辑》里,我们捕捉了她大运动量爬楼梯时艰难迈步的双脚、用不听使唤的手执著练习捡豆子的动作细节,给观众以强烈的震撼,让观众看到一位性格坚毅、努力抗争、立志重返舞台的民族歌唱家本真的一面。

考点提示:近几年的编导考试,尤其是省统考,所考影片以纪录片和专题片为主

【练习】

从电视上有意识地看一些电视片(专题片、纪录片、短剧、小品等),并练习分析。阅读一些有关电视片创作的参考书,以便增加理性认识;

练笔,看电视时写一些随感、札记,一方面练笔,另一方面也可提高自己对电视语言(视听语言)的解读能力。

第三篇:纪录片幼儿园赏析与观感

纪录片《幼儿园》观感

《幼儿园》是一部以孩子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纪录片, 它选取幼儿园这样一个特殊的场 景, 较为完整地展示出他们的小世界。孩子们未经雕琢的语言和行为表现令人忍俊不禁。但是随着影像的深人, 我们发现这个小世界仿佛就是成人世界的翻版, 一切有关人类的主题,人性的光明与阴暗, 都赤裸裸地展示出来。与此同时, 本片也探讨了孩子与成人之间的关系与影响, 是一部富有寓意的作品。

总之,幼儿园是孩子社会化的过程,感觉这部片子很像《小王子》,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人性的美好与阴暗等人类的主题。1.生存

一开始是小班人托的第一天, 一个小男孩正在声嘶力竭地哭闹, 边哭边大喊“老师别抢我⋯⋯爸爸、妈妈⋯⋯让我回去吧⋯⋯” , 旁边的老师和母亲费力劝阻, 他却越哭越凶。吃饭的时候, 他在饭桌上哭着说“我要回家⋯⋯” , 午睡时躺在小床上继续重“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 观众一直关注着他的表现, 觉得这个小孩执著得既可怜又可爱。等到下午自由活动的时候, 我们注意到他正坐在座位上吃苹果, 咬一口,习惯性地说一句“我要回家” , 再咬一口苹果, 再重复一句, 这个时候要回家好像已经是个很淡很淡的符号, 嘴上仍在坚持着, 但是心里面最重要的恐怕已经是手里边那个可以带给他美味的苹果了。大家在看到这里的时候忍不住大笑,但是笑过之后我想到, 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呢在遇到挫折或困难的时候, 开始都会觉得承受不了, 或哭或闹甚至寻死觅活, 但是过后还是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人生就是这样, 它不会因为你的喜怒哀乐而改变自己的安排, 该来的失败或打击不会因为你的逃避而减轻,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承受, 所以在很多时候, 我们自以为过不去的关口、承受不了的伤害,最后都是平稳地过去了, 因为要生存, 就必须做好迎接这一切的准备。

2.战争

片子的后半部分, 有一个段落是小朋友们探讨关于战争的话题。我们惊奇地发现, 现在的孩子对于过去中日那段宿愿了解得如此清晰, 他们知道过去日本侵略中国的事实, 还知道他们篡改了历史, 不承认过去曾犯下的罪行。在孩子们中间, 基本上有两“派”观点, 其一是“极端派” , 一个小男孩的话代表了他们的想法“所有日本人我都恨, 不管是好人坏人, 只要是打过我们的人我就恨。”对于恨的人, 他们要采取的办法是长大了做科学家, 研究武器去打日本人。另一派可以算是“客观派” , 认为‘旧本鬼子才是最坏的, 而日本人不全是鬼子, 日本鬼子是日本人里最坏的一种人。”不管怎样, 在很多大人们都在慢慢忘记国耻的时候, 小孩子了解历史都是件好事, 即使他们的认识有些偏激,也总比麻木不仁好得多。再看一个小女孩对于美伊战争的精彩注解“美国为什么要打伊拉克”“因为美国要一点油, 伊拉克说你们是坏人, 我们不给。他们就说你们这不对那不对, 就说我们怎么不对呀, 就打起来了。”这个包含了不少语病的句子, 却一语中的。看似复杂的国际纠纷, 孩子仅用这样简单的三言两语就解释清楚了, 多么具有讽刺意味。“他们打仗有很多人死了,有很多小孩没有家啦。”这是另一个小朋友对于战争的认识。人类自古以来就没有缺乏过战争, 仿佛好战的本性始终在作祟。而很多时候, 战争仅仅是为了满足一小部分人的私欲, 就轻而易举地把庞大的人类群体卷进去, 结果是生灵涂炭、百姓遭殃。本片通过小孩子看似天真的想法, 揭示了战争的荒谬和残忍, 抨击了那些发动战争的人。以上是孩子们谈论的大的意义上的战争。实际上这部纪录片用了很大的篇幅表现孩子之间的冲突与厮打, 这算是人与人之间小范围的战争, 可惜一样残忍。据说有的人看了这个片子甚至不敢把孩子送进幼儿园, 这倒大可不必。其实人一来到这个世界上, 就已经陷人了无止境的竞争中。我们身处的就是一个现实的社会, 所有的冲突和挑战都必须面对, 我想这也是本片想要传达的一种理念吧。

3.欲望

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欲望存在。很多时候, 欲望是推动人前进的动力, 所以在正常范

2010-4-18

围内, 它不是什么坏事, 但是一旦超越了限度, 就难免会衍生出罪恶。本片关于欲的探讨集中在金钱上。拍摄者问一个小男孩“警察是干什么的呢”没想到他一张口就语出惊人, “警察交警也可以收蛮多钱。”“那你看过交警收钱没有啊?”“看见啦, 我的干爹, 他是交警, 他收那个车子” , 小男孩一脸诚恳地说。接下来是幼儿园里的自由活动课, 小朋友们拿着玩具钞的票在玩, 大家一脸欢乐, 相互间吃喝着“高扬便宜哟我把高扬卖给他哟”“ 给你一万” “ 谢谢, 谢谢”⋯⋯从他们的表情里, 似乎看到了属于我们自己的某种自得甚至贪婪。金钱作为众多欲望的集中代表, 不管是对于小孩还是大人来说, 都是那么具有吸引力。再回到对前面那个小男孩的访问“如果你收了钱以后, 是交给你们领导还是自己拿回家呢”“交给领导也分一点, 都分一点。“如果你不分, 自己拿回家行不行”“不分我的领导没钱怎么办”看到这样老练世故的话从一个几岁孩子的口中说出, 我们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悲哀。无疑这是家长的行事方式带给他潜移默化的影响, 可能他也不知道自己说的话到底意味着什么。在这里, 孩子又一次充当了讽刺者的角色, 让我们渐愧。

从手法上看,我觉得实拍得很好,尤其是一部幼儿园的纪录片,在观看过程中就可以感知到张以庆所花的功夫。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纪录片更要是设计出来的,既需要根据对片子主角反映的预判设计情境,删繁就简,又要设计情节吸引受众,凸显主题。此记录片讲求新意,在追求真实基础上设计得不错。如果纪录片增加了解说会很累赘,缺少了真实感,而且与童真不符。而访问孩子的镜头穿插,采用黑白镜头,很有意味,是孩子童真面对现实的一种反衬,让人笑得很真又和一般笑话不同,有些片段会笑中带泪,视觉反差中更深更自然的传达的是孩子与成人社会的冲突。

2010-4-18

第四篇:纪录片的选题与策划

纪录片的选题与策划

王晓新

在电视业务行当里,拍摄纪录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纪录片不同于一般的新闻专题,但在一定程度上,纪录片又跟新闻专题有着交叉的地方,而最大的特点是纪录片摄制基本上是尊重现实生活的真实性,不存在操作上有任何人为的雕饰。基本是“原生态”的记录和叙述,能够拍摄一部好的纪录片,当然需要有好的拍摄素材,即确定选题;在选题的基础上,进行策划,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拍摄方案。有了好的选题和策划,那么,一部纪录片的成功就取得了一半。

大千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万花筒,只要留意我们身边发生的一切,就不难发现,有很多令我们值得关注并回味的东西。那么,我们如何来取舍,使它们成为我们镜头下最为宝贵的记录呢?这就需要选题的定位。一般来讲,笔者从拍摄纪录片的角度考虑选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一、事件是正在发生着的,具有真实性和时代特点。

我们社会的文明进步发展很快,随着快节奏的生活,人们所面对的来自家庭和社会的诱惑、压力,甚至矛盾越来越突出。在这种社会的变革过程,也为我们拍摄纪录片提供丰富的素材资源。从大的社会层面面上来说,国家某项政策的出台,某项重大的国事,都会反映到普通百姓生活的层面上,倘若按照这样一种的宏观的角度来审视,其实我们能够记录的事物真是不胜枚举。笔者曾参与一部关注历史的纪录片的拍摄,拍摄的内容是在新世纪之交,生活着的小脚女人。当初,选择这样的拍摄素材,完全是出于对历史的一种反思。我国从隋朝开始,先是从宫廷里裹小脚,之后渐渐又传入民间,而一传就是两千多年,直至辛亥革命以后,受封建思想影响的一代又一代以“小脚”为美,却又遭受摧残的广大妇女得到解放。但是,纪录片怎样来反映这些小脚女人的真实生活呢?我们在确定了这样的选题后,就以《最后的小脚》去记录讲述她们真实的生活经历,片子中还利用对比的手法,用现代人(青年妇女)人体彩绘、美容等的审美观营造出健康美丽的情愫,较之古代沿袭下来的畸形的审美心理相对照,产生较好视觉效果,同时,最后的小脚女人也成为记录中国这段历史的终结者,划上了一个句号。当然,现在类似这样的大型纪录片,国家也成立了专门摄制机构,并在电视台开辟了相应的栏目,像中央电视台的《探索与发现》、东方卫视的《东方全纪录》等,都播出过类似题材的纪录片,从收视调查情况看,还是颇受人们欢迎的。

二、事件的典型性,人物的个性特点鲜明,事件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脉络和延续性。

谈到这个问题,笔者想起原来中央台曾经播出《大凤和小凤》,该片纪录了一家人因为孩子的寄养问题而发生的一场诉讼。片中反映出了很多的因孩子的归属问题而引发的增执,有孩子的父母、亲戚、也有法官的劝解,但是围绕事件的发展铺展镜头,整个贯穿了法律与人情冲突、矛盾,每个人物在片中个性突出,没有丝毫人为的掩饰,应该说是一部很好反映社会生活的纪录片。还有一部记录生活在我国北方的一个最古老民族的片子《最后的山神》,讲述了一位在山林中生活的少数民族狩猎人的生活,随着环境的变化,他感到山林中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子女们渐渐的都走出去山林,他们作为山林的守护者迟早也要走出去。纪录片的编导以老猎人的生

活片段为主要的撷取对象,生动的刻画出老猎人对山林依依不舍的感情,看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另外,片子以《最后的山神》定名,也十分切题。

纪录片大多都以记录人物为主要的对象。或许看过《雕塑家刘焕章》这个纪录片的人不在少数吧,片子基本的记录镜头就是围绕着刘焕章的雕刻工作环境展开,伴随着他雕刻的作品和他本人辛勤工作的镜头,娓娓的解说,一直到片子结束,人们仍感到意犹未尽。

三、环境的因素,人物的命运,时间的推移应是构成纪录片的要素。

拍摄纪录片不能不考虑所记录的人和事所处的环境,当然还要因人而异,因为环境往往能够给纪录片带来第一印象的视觉感受,观众有如身临其境。从大的方面讲,有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这两种环境都会给人物和事件产生影响,因此,应多注意。往往社会环境能够交代时代大背景,自然环境则说明人物所处的具体生活场景,两种环境是相辅相成的。一些带有文献性质的纪录片是很注重环境要素,像大型文献纪录片《诗人毛泽东》、《邓小平》等,都是以各个时期的社会大背景为烘托,来记录并讲述人物的命运,从他们的出生、成长乃至最终走向革命道路所经历的坎坷、曲折、光荣而辉煌的一生。在时代背景得以展示的同时,我们也领略到伟人们在各种艰难困苦中,在极为恶劣的自然生存条件下,所遭受的苦难和困惑。白色恐怖、战火硝烟、雪山草地、黄土窑洞、羊肠小道等伴随着人物的活动而有次序的出现在人们眼前。因此自然环境最能反映社会背景下人物的命运和生存状态。大到伟大领袖,小到我们普普通通的百姓,没有那一个人物能够摆脱环境的影响和束缚。环境所带给观众的镜头冲击力,也是显而易见的,当我们看到解放前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衣衫褴褛而背井离乡逃荒要饭的百姓,心底会产生同情和悲悯,甚至感动的流下眼泪;当我们看到,同胞们被日本鬼子残酷屠杀的场面,会激起无限的愤怒;当我们看到共和国的成立,天安门城楼声响起一代伟人洪亮声音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无比的振奋、骄傲和自豪;还有更多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还有那些刻画细节的精彩镜头,都会给我们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因此说,一部的纪录片如果脱离环境要素,那么是难以称之为纪录片的。

四、纪录片要有故事性,丰富的镜头资料。

一部纪录片无论是单纯的人物,还是事件,突出故事性。而事实上讲,正在发生的事情,需要跟踪记录,然而又存在很多未知的东西,具有不可预测性,往往需要编导和事件中的人物要进行很好的沟通,时刻保持联系,在这种前提下,尽可能的避免拍摄时漏掉精彩的故事细节。现在有些纪录片(特别是讲述已故名人的片子),因为过去没有留下镜头资料,又没有其他镜头来衔接。编导只得别出心裁的招徕演员来演,最后,在画面上进行一番特殊处理,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叫“场景再现”,以此来弥补片子镜头的缺陷,使片子的故事性臻于完美。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栏目中,就有很多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先例。从新闻杂志性的栏目《东方之子》到《百姓故事》,有的纪录片因为缺少资料,编导不惜代价租用电影厂的摄影棚,加班加点进行后期的资料补充,如《梅兰芳》、《鲁迅》、《冯玉祥》等,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讲述他们的故事,镜头资料十分有限,倘若用一本书的封面、几处主人公曾经生活的房屋,甚至几张老照片是远远不够的,唯一的办法就在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再度创作,把“过去式”变成“进行式”,进行演绎,这样,纪录片的故事性和镜头都能得到充分完美的展示。

以笔者拙见,拍摄纪录片要掌握以上四点,就基本具备了拍摄素材的条件。下面,再说说拍摄策划:

策划相对于纪录片拍摄实施很重要,说穿了,其实就是一个初步的拍摄计划,或者说方案。

主要包括拍摄内容(素材)、时间安排、人员的构成(编导、摄像、撰稿、解说、音乐、后期制作)等等。从大的方面讲,针对拍摄而言,要经过与事件(或故事)中人物进行沟通,详细了解未来事件的走向,有目的的跟踪拍摄,以便积累镜头素材,如果能够提前撰写好纪录片的脚本更好,这样可以按照脚本的描述,有的放矢的进行拍摄。另外,在策划拍摄方案,要针对所拍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与探讨,最好由参与创作的所有人员共同参与,就纪录片的内容所反映的社会价值和导向作好论证,把握好拍摄的侧重点,当然,纪录片的拍摄也要讲究手法和表现形式,这里不作赘述。

第五篇:电视专题片与纪录片概述

电视专题片与纪录片概述

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是模糊的,但各自又有独特之处。多年来,围绕专题节目的界定所带来的专题片与纪录片的讨论,其结果也是众说纷纭,致使专题片和纪录片在分类、选题、评论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随着创作思想和制作手段的发展,两者愈发难以明确界定。纪录片与专题片有没有区别,区别在哪里?

一、纪录片是指以声画合一的现场实景为主体拍摄的纪实风格的节目;专题片是指以声画对位的解说词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议叙结合的节目。应该说,这一定义具有科学意义,它符合我国电视专题片和纪录片的创作个性。国家政府奖中专题片和纪录片分别设奖,其导向意义有利于澄清理论上的事实,有利于两种节目形态的健康发展。

不同概念反映不同本质属性,表现出不同内涵和外延。电视专题片主要是针对屏幕上所存在“综合性”节目相对应的。它是集中对某一社会现象,或某一事件,或某一人物等,给予深入的专门报道。尽管同纪录片一样,都是采用纪实手法,但专题片允许创作者在作品中直接阐述对人物、事件的理解、认识和主张。专题片中强调的“纪录”,只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记录,它所强调的“表现”,则是指对客观事件的艺术表现。

从以上阐述可以看出,专题片和纪录片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即它们都是以客观现实为基础。二者都是以历史客观存在与现实客观存在为前提,强调的都是真人、真事、真景,都是以真实性为生命。二者强调事件和人物的真实性,排斥虚构。如果在报道事实上的失误,那就会失掉纪录片和专题片存在的价值。他们都是强调纪实性,都运用纪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作者在创作素材的提炼中,都保留其自然形态,不作更多艺术加工。

二、专题片与纪录片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二者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记录人物和事件的方式不同。电视专题片在反映客观事实时,有较伺的主导意识,往往是通过解说词直接表达创作者对所反映客观事物的认识和主张。

第二,报道人物、事件组合形式的不同。电视专题片,不注重展现生活的完整过程。在同一主题下,专题片大多采用横向结构形式,片断地截取同主题相关的生活画面,并对其进行一定的艺术处理。而纪录片所不同的是,它注重展现生活的完整过程,强调其原生态性,多用纵向结构,在不加修饰地表现生活情状,在表现中强调生活的真实性。

第三,反映人物、事件的手段不同。电视专题片,由于表达主体的需要,或者由于反映人物、事件的需要,往往运用渲染、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以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有时根据专题片创作的需要,还使用情境再现、摆拍、追述等手段,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电视纪录片,其纪实手法较为单一,主要以镜头记录社会生活,其艺术魅力主力重点体现在画面、音响、剪辑等运用上。这种特点在一些经典纪录片的创作中表现是十分突出的。

第四,专题片与记录片显著区别是:专题片的描写是发生过的事情;记录片的描写是正在发生的事情。

通过以上分析,再结合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对这两种节目形态的认定,应该说,专题片和纪录片是容易区别的。

题材选取的广泛性和主题表现的专一性是专题片创作的个性特征,从题材上分可以分为人物类、事件类、社会类、历史类、文化类五类;从创作风格上可体现为写实性、写意性,综合性三 种;从文体构成上讲,可以分为新闻型、政论型、散文型三种。专题片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题材选取的广泛性。专题片主题表现的专一性指专题片所表现的主题只有一个,全片往往是围绕某一主题内容作全面深入、详尽的反映,强调其主题力度和专向性。专题片表现主题要专一,这是专题片创作起码的常识。创作中,素材选取也是为了表现某一主题而进行的。

专题片同其他文学艺术创作一样,既可叙事,又可抒情,既可说理,又可写意。无论属于哪种题材,或何种风格,它都必须具有艺术魅力。要做到事件纪录要以趣味吸引人、抒情应以情动人、说理应以理服人,写意应以美动人。达到事件真实性和表现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必然调动电视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段。

电视专题片的分类:从风格上分纪实性专题片、写意性专题片和写意与写实综合的电视专题片;从内容上分城市形象专题片、企业形象专题片和产品形象专题片;从文体上分新闻性专题片、纪实性专题片、科普性专题片与广告性专题片。

事件真实性和表现的艺术性,真实性是专题片的生命,首先是指作品所报道的人物、事件等的真实可靠,强调其客观性。同时,由于电视自身的声像优势,又赋予这种报道以更灵活更广阔的时空和更直观更强烈的表现力。时空的闪回穿插,艺术渲染以及主题的升华,这都是电视专题片强烈张力的体现。但是专题片的真实性要求创作者不能任意拔高,不能胡编乱造。在专题片创作中,那种流水帐式的叙述人物、事件或者按文学创作的手法,任意摆布报道对象等都是不可取的。专题片是真实的,也是艺术的。其艺术性在于发现最典型、最有意义、最有趣、最鲜明的人物和事实,在于创作者采访的艺术和编辑的艺术。专题片艺术也是纪录的艺术,只有将时间的真实性与表现的艺术性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一部专题片应有的艺术境界,才能做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

下载纪录片与专题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纪录片与专题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张纯如与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观后感

    《张纯如与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观后感 我对日本军人素来是鄙视,憎恨。周末,看了《张纯如与南京大屠杀》记录片,联系前不久看的影片《金陵十三钗》,心情更加沉重,痛恨。张纯如出版......

    梁思成与林徽因纪录片观后感

    梁思成与林徽因记录片观后 “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份先求做到友谊的了解。” ——林长民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不读万卷书易浅薄虚华,不行万......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与评析片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与评析片 一、教学设计说明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

    城市形象片与宣传片简介

    城市形象片与宣传片简介城市形象片、城市宣传片是当今城市面向外界推广介绍自己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招商活动中必备的首选资料,她有着全面、系统、详实、可视性强等优点。在众......

    谈探索节目与电视纪录片

    谈探索节目与电视纪录片 2010-2-7 一、开篇:中国的纪录片之旅 “亨·阿杰尔在他的《电影美学概述》中引用过这样一段话:„电影,像强努斯(古罗马神,能知过去和未来,因此有两个面孔......

    纪录片《重生》拍摄与表现手法分析

    废墟中的重生 ——纪录片《重生》赏析 广电101 王晨晨 1008811016 2008年5月12日下午,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一时间,房屋、道路、桥梁、山坡全面倒塌,死伤无数。据统计,......

    观看《陈云与党风廉政建设》纪录片汇报

    观看《陈云与党风廉政建设》电视纪录片的情况汇报 市总直属机关党委、纪委: 根据市总机关党委、纪委有关精神,我院组织了全体党员、部分积极分子播看中央纪委监察部、中央文献......

    纪录片创作与赏析的教案(精选合集)

    纪录片创作与赏析的教案 1、关于纪录片定义的调查日本东京放送(NHK)科教栏目的创始人、纪录片资深导演 YASUMA (安间总介先生)在1996年曾经搞过一个关于电视纪录片定义的调查,发......